职业道德与法律第5课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5课(推荐8篇)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5课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了解正确选择职业道德榜样的作用,理解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需在实践中持之以恒。

2、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观点,增强“慎独”的意识。认同道德榜样的感召作用,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榜样,认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3、运用

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实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慎独的意义

从理论上讲,慎独既是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也是道德修养的高级境界,是方法与境界的统一。从现实来看,加强道德修养必须理解慎独的意义,而学生在慎独方面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必须引导学生投入积极自觉的道德实践,逐步达到慎独的境界。因此,我们把理解慎独的意义作为本框的重点。

理解慎独的意义,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慎独”的含义。慎独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一方面,能坚定人的职业道德信念,促使从业者以更积极、更主动、更自觉的心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慎独强调在“隐微”之处下功夫,方法切实可行。

慎独还是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能不能做到慎独,以及能在

多大程度上做到慎独,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修养功夫深浅和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还要从社会层面上理解慎独的意义。

最后,还要从学生现实的角度考虑,学习和理解慎独的意义,必须落实到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自制”能力上。

2、教学难点

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就需要从小事开始做起,在长期的实践中锻炼出来。而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处在特殊的成长年龄阶段,受家庭环境影响,连基本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对于他们来讲距离更为遥远。因此把这个内容作为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通过寻找丰富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一内容的重要,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这一内容,并且通过良好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3、结构线索

本课的主题是通过“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道德实践”相结合,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共包括两大问题。第一大问题主要讲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内省和慎独两种修养方法,第二大问题主要讲职业道德实践,要求学生学习职业道德榜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品质。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职业道德规范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在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问题上,还知之不多,做得也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少内省的意识和习惯,更缺乏坚持天天内省的毅力;二是践行道德规范方面缺少自觉性,在有监督的场合和无监督的场合表现不一样。从思想认识上看,中职学生现在还没有正式踏入工作岗位,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不够重视,觉得那是工作以后的事,抱着无关紧要的态度学习,自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从行动上看,很多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待小事情马马虎虎,懒于动手,时常要老师三番五次的提醒才能完成,更别说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从时间上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要坚持,不松懈,不放纵,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而现在很多中职学生缺的就是坚持,这无疑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中间穿插使用引导性沉思、辩论等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首先,提出案例,创设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案例1:小王和小李是一个村长大的好朋友,毕业于同一所中职学校,又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做同样的工作,但他们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与训练不同。

小王在学校时就严格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做,工作后,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身体力行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工作扎扎实实,业务日益纯熟,业绩连年创优,很快就成为业务骨干,3年后被提升为车间副主任。

小李在学校时就对职业道德行为训练很排斥,认为规矩太多,扼杀了自己的个性,约束了自己的自由。参加工作后又总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经常出一些小差错,有一次还差点酿成事故,同事们对他意见很大,公司领导多次批评无效,只好将他辞退。

在案例的基础上,提出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①小王和小李在公司的表现不同,结果也很不一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在校时,小王和小李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基本相同的,为什么二人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境界却有如此大的不同?

③从小王和小李的经历,谈谈职业道德养成对中职学生的成长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

案例分析提示:对此案例,可以采取“倒推法”,即从二人的不同结果往前推,一步一步推出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结论。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职业道德重在养成。【新课讲授】

(一)、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提升职业境界

1、职业道德重在养成

进一步探究: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何在?

职业道德养成有助于提高职业人的全面素质,对于谋职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有助于职业人以更好的心态、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利用教材提供的互动栏目:

有人说:等到了工作岗位上,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不用刻意培养训练。

也有人说:我们还没有工作,现在进行职业道德养成训练为时尚早。

再进一步发动学生探讨,通过讨论,形成一个共识:良好职业道德不会自己形成,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养成训练,而且需要从现在开始。

案例2:病房里,卫校实习生丁茹准备给病人打点滴。刚要注射时,一不小心,手碰到了一次性注射针头上。尽管患者没有看到,当时病房里也没有别人,而且丁茹的手也刚刚消过毒,但她还是决定更换一只新的注射器。

案例3:锅炉工大赵值夜班,因为晚上喝了酒而睡着了,被车间主任发现,罚款100元,并做出书面检讨。事后,大赵非但不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认为自己被抓是倒霉,还埋怨车间主任不近人情。

提出探究的问题:①道德修养靠自律,还是靠他律?②哪个更重要?

通过争论,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修养既要靠自律,又离不开他律;而自律更重要。

在此基础上,介绍“慎独”的内涵。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即使独自一人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慎独就是高度重视自律的作用。

2、慎独(1)慎独的内涵

案例4:某中职学校拟在期末考试时推出“新政”——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消息传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

案例5:某公司拟在车间和办公室安装监控器,引起了员工的议论,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

探究问题①:慎独强调在“隐微”之处下功夫。什么是“隐微”之处?为什么要这样强调?

探究提示:慎独强调在隐微之处下功夫。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地方最能显示人的灵魂。要达到慎独的道德境界,必须在隐蔽和微小之处下功夫,在别人看不见、听不着、管不到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探究问题②:慎独的人“暗室不欺心,独处守法度”,这靠的是

什么?

探究提示:“暗室不欺心,独处守法度”,靠的是坚定的道德信念。坚定的道德信念是慎独的灵魂。只有在坚定的道德信念支配下,才能自觉地用职业道德规范扼杀来自内心的诸种杂念,不让坏的、恶的、邪的等念头自由发展而成气候,达到心灵纯净的境界;只有在坚定的道德信念支配下,才能自觉地用职业道德规范抵制不正当名、利、情等私欲之诱惑,达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境界;只有在坚定的道德信念支配下,才能把职业道德规范由“必然之则”内化为主体自身的“当然之则”,自觉、自愿、自由地遵守之,而不是消极地将其视为外在的、异己的东西而强制自己遵循,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

探究问题③:为什么说“慎独”有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 探究提示:如上所述,慎独能使人们排除杂念,达到心灵纯净的境界;拒绝诱惑,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能够化“尽然之则”为“当然之则”,变他律为自律,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坚持做到“慎独”的人,就会不断地激发内驱力,不断升华个人的道德品质,逐步达到道德上的至善境界。

慎独还是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能不能做到慎独,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慎独,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修养功夫深浅和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能够做到慎独的人,其自律能力、道德修为和人格素养都达到了较高的境界,是受尊重、值得信赖和受欢迎的人。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工商企业,在选人用人上,都十分注重考察员工的慎独功夫如何。

探究问题④:从社会层面上看,慎独有什么重要意义? 探究提示:慎独要求人们言行一致,真实无伪,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当慎独成为全体社会成员都奉行的道德准则,当大家的道德境界都达到一定程度,整体社会诚信风尚就能得到张扬,道德水平就

能得到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探究问题⑤:从个人层面看,我能做到慎独吗?有没有慎独的经历(说一说当时的情形,谈一谈当时的感受)?慎独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探究提示:部分中职学生自律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差,当着老师的面一个样子,离开老师的视线又是另一个样子,特别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慎独的意义

探究小结:慎独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一方面,能坚定人的职业道德信念,促使从业者以更积极、更主动、更自觉的心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慎独强调在隐微之处下功夫,方法切实可行。

慎独还是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能不能做到慎独,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慎独,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修养功夫深浅和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慎独有助于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慎独有助于完善个人的道德人格,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案例6:某公司每天晚上下班后要求员工思考四个问题,并交流心得:

(1)今天我对自己最满意的表现是什么?(2)今天我的工作有失误吗?

(3)我的失误给公司、顾客以及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影响?(4)明天我会在哪些地方有所改进?

探究问题:①什么是内省?②内省对于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作用?

所谓内省,就是通过内心省察,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内省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内省(1)内省的内涵(2)内省的意义

内省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通过内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可以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得与失,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真切的认识。

内省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内在动力。内省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自动的,只有通过自觉的内省,才能真诚地接受别人的批评,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从而促进自己不断地进步。

是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有效方法。知道了自己存在什么毛病,知道了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犯什么错误,就可以预测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从而避免犯大错误。

互动在线(引导性沉思):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排除杂念,认真地进行一次内省:

首先,让我们反思一下自己最近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稍候……)

想一想,因为自己的错误给哪些人带来了伤害?带来怎样的伤害?

现在,你有没有勇气向那些受你伤害的人说一声“对不起”?(若是同学,当面说出来;若是家人,可打电话致歉。)

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你会提出哪些改进意见?

内省结束,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在内省过程中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感

受,目的在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运用内省的方法,首先需要选择和确立道德评价标准。(3)内省的方法

①运用内省的方法,首先需要确立道德评价标准。探究问题:作为中职学生,你的道德评价标准有哪些? 探究提示:对中职学生而言,既要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去做,又要把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道德规范作为自己言行得失的评价标准。离开这些标准和依据,内省就会失去方向和原则。

追问:为什么要按照这些标准去做?违背了这些标准,会带来什么后果?

可以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经历,有无遵守或违背这些标准的事例,分别带来什么结果或后果,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道德情感,只有引导情感的共鸣,才能促使学生真正认同这些标准。

运用内省的方法,还要做到严于解剖自己,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②运用内省的方法,还要做到严于解剖自己,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

互动在线:《为我画像》

六至八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找出一个同学,小组内其他人都要为这个同学找出优点,同时由衷地赞美他,还要诚恳地指出他存在的缺点,并激励他改正缺点。(课下再对其他同学“画像”)

活动结束,请被“画像”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通过互动,使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特别培养自尊、自爱的情感,真正激发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自我完善的力量。

运用内省的方法,必须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和岗位实践,着力于天天坚持。

③运用内省的方法,必须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和岗位实践,着力于坚持不懈。

内省不是纯粹的个人心理活动,内省必须和岗位实践相结合,内省的道德评价标准必须依据职业道德规范,内省活动必须指向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实践活动,内省中发现的问题也必须在未来的岗位实践中加以解决。内省不是一时即兴所为,它是一个长期的、经年累月不断积累的过程,必须天天坚持,时日既久,方见实效。内省必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存方式。

互动在线:《每天我们该反省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开发一套内省问题列表。这些问题或者指向自己目前在校学习生活,或者涵盖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也可以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活、设立旨在培养职业素质的问题。

小组之间可以交流。

活动结束,各组谈一谈如何把这种内省常规化、制度化、习惯化。

(二)、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见贤思齐:学习职业道德榜样

案例:许振超——不论干什么,干就干一流

许振超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从1968年参加工作至今,靠追求卓越、精业报国的主人翁意识和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带领自己的团队,创造出了世界一流的集装箱装卸效率。

许振超认为,爱岗就要敬业,敬业就要精业,他始终抱定了“争就要争世界第一”的志向,对技术操作精益求精,练出“一钩准”的操作水平和“无声响操作”的绝活儿。2001年,他承担起青岛港新兴桥吊安装现场总指挥的重任,接受任务后他买了10箱方便面,连续40多天没有回家,坚持工作在码头一线,每天在寒风里一干就是十五六个小时。许振超就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带领工友胜利完成了任务,为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

间和机遇。

许振超非凡的业绩得益于他时刻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数十年如一日,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坚持工作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总是带着问题去学习。他说:“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可以不进大学,却不能没有知识。人要活出质量,就要孜孜不倦地学习,这样才不枉宝贵的一生。”

2005年,许振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青岛地区火炬手。

每个行业和企业都有自己树立的道德楷模。就像材料中的许振超一样,也许他没有很高的文凭,没有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但他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非凡的业绩,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道德榜样。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尊崇的职业道德榜样,因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和感召作用,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因此,具体要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1)学习职业道德榜样,首先要善于发现榜样,正确选择榜样。一个好的榜样,是你学习的典范,有助于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提升道德境界。如邮递员王顺友身上所体现的是一种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执著无悔、无私奉献的精神,邓建军则是锐意进取、刻苦学习、善于钻研的典型代表。我们要虚心学习各类职业道德榜样,对榜样的爱戴和敬佩之情会转化为强烈的道德情感,并最终成为引导我们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

(2)学习职业道德榜样,还要与岗位工作相结合,把学习榜样的愿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精神层面上的崇拜,止步于口头上的赞扬,要让这种敬佩和崇拜化成你工作的动力,把他作为你奋斗的目标努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发光

发热,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2、积善成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

案例:阿霖与晓梦——做好每一个细节,养成好习惯 阿霖在一家百货公司做营业员,她的柜台前有一道不起眼的台阶,时常有顾客经过时不小心被绊。所以每当有顾客经过时,阿霖总是善意地提醒一句:“请小心台阶。”一天,公司老总巡视,阿霖习惯性地提醒说“请小心台阶”。老总听了,脸上露出赞赏的笑容。很快阿霖因工作表现突出被提升为柜台组长。

晓梦去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主考官看到了,她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通过材料,我们知道阿霖的成功其实很简单,仅仅因为她在细微之处都用心去做,把身边的点滴小事做好。因为一切美德都蕴含在平凡的小事之中。高尚道德品格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提高的过程,所谓积善成德。所以要坚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就会成就大事。

而晓梦的成功告诉我们,原来获得赏识如此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人迟到了,有人在工作期间接打私人电话,有人把用完的工具随手乱放,有人每天工作还没完成就焦急的等待下班的那一刻,等等,这些虽然是小事,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水平。所谓积久成习,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重视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在做好每件小事的同时,逐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躬行践履: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结合课本64页中的两幅图的内容,说明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图一为“某中职学校在专业学习中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现

代社会,很多中职学校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熟悉和适应岗位工作和需要,都设立了专门的与专业相关的行为习惯训练课程,帮助学生在校期间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了解和培养。

图二为“某公司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公司对新员工岗前的强化训练,有利于员工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更重要的是帮助员工尽快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越来越注重这方面的培训。

其实,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既离不开在校时的专业训练,更离不开工作后在实际岗位上的正规强化训练。每一种职业,都对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因此,中职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职业方向接受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训练。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和实习以及毕业后到企业工作的集中、强化训练都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2)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要高标准、严要求、勤反思、戒反复,贵在坚持,持之以恒。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总是在不断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坏习惯不会一下子就能改掉,同样,一个好的习惯也不是一刻两刻就能培养起来的。其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得失,做到不放松,坚持到底,最终才能培养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总之,要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就要在道德榜样的感召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坚持实践训练,是中职学生

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体验导行】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专业,寻找自己心目中的职业道德榜样。

2、自己理想的职业对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有哪些要求?自己与这些要求有哪些差距?拟采取哪些措施缩小这些差距?

某药店奉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坚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信经营。

①“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体现了职业道德修养中的什么观点?

②有一次,营销经理意外发现一盒“天王补心丹”中混装了一丸“地榆槐角丸”,马上告诉了老总。如果你是药店老总,你会怎么做?

③老总得知情况后,立即下令将已经发售出去的4万盒“天王补心丹”全部追回。请你从职业道德养成的角度评价一下老总的做法?

④有人认为,老总此举小题大做,有作秀之嫌。请你驳斥这种观点。

⑤如果你是老总,为了避免类似事故重演,你将如何指导员工中运用内省的方法,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六、教学反思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5课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活,问题,专业,公共课

对刚刚走进大学校园里一年级新生来讲,最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而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教育职责。教师要在第一节课充分表达出这门课程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怎么讲?怎么引入?这是教师思考许久的问题。教师认为,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至少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学———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意义

对教师来讲首要的问题不仅仅是备课本,更重要的环节是一定要了解当下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如没上课之前,大学生对这门课有什么样的看法?因此,了解当下大学生的想法,理所应当地成为第一节课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教师应拿起课本,以温和的目光注视着每个学生,引导他们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简单的师生互动,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同时了解了大学生对这门课的看法。大部分学生会以以往对政治课的看法来看待这门课,想上这门课的学生凤毛麟角。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个局面,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教师不仅仅要拥有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的能力,同时也必须具备引导学生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能力。

对每一个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来讲,无论过去的他们是怎样的荣光或者遗憾,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学有所成,学好一门专业以便将来更好的就业,抑或是收获一份爱情以便将来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这都是他们所渴望的。怎样才能拥有呢?教师给他们讲述了自己亲眼目睹的一场盛大的校园婚礼:男生和女生同窗6年,相恋4年,女生硕士研究生毕业,男生拿到了北京航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见证下举办了婚礼。学有所成并收获了爱情,这引发了同学们的无限向往。

接着教师打开音乐播放器,一首优美而熟悉的旋律随即在教室里飘荡,同学们都静静地听着。曲子播放完了,教师随即提出两个问题: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曲子。同学们说:钢琴演奏曲《梦中的婚礼》。教师接着问:听到这首钢琴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平静、和谐、舒服。”同学们说出的大多是美好的词语。此时,教师话锋一转,对同学们讲:有相当一段时间,每当老师听到钢琴曲的时候,我便想到了一个血腥的场面,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我把钢琴和屠刀联系到一块的呢?很多同学很诧异,个别大学生说出了“药家鑫”。紧接着,教师简单地介绍了“药家鑫”这个钢琴专业的大学生的犯罪案例。在黑板上首先写出了“法律”两个大字。原本有着美好前程的大学生却因为法律问题自毁前程和性命,这不能不让人心痛,不能不引发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深思。教师紧接着对大学生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药家鑫的专业课有问题吗?显然没有问题,他的专业课相当不错,还得过奖学金,但他却因为专业以外的法律问题栽了大跟头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我们这门课恰恰是给大家讲授法律基础和提高法律修养的一门重要课程。继而教师向同学们强调:专业课学不好大不了换个专业,法律修养落下了不仅干不成专业了,甚至有可能连性命都丢掉了。此时教师问了一句:学习这门课重要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重要。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而非空洞的说教,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通过“药家鑫案”的解读,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这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引领大学生们分析出药家鑫身上所欠缺的东西,这也恰恰是这门课所要给他们的东西。

二、学什么———除了专业课知识,法律、道德素养和健康的价值观不可或缺

当“药家鑫案”被媒体公开报道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媒体,从报刊到网络,几乎所有人都在谴责药家鑫人性泯灭。其实,法律与道德往往休戚相关。触犯法律底线的人往往会在道德修养上出现偏颇,药家鑫也不例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着重从家庭、职业、社会公共生活几个层面给学生们进行道德的教育。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每个大学生走入社会的必备素质。

“药家鑫”道德人格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引出更深层次的原因。教师接着带领大学生一起走进药家鑫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药家鑫把一个普通的交通肇事罪一步步演化成一个故意杀人罪呢?“我看到那个被撞的女人好像是农村人的打扮,如果撞不死她就会被她缠一辈子。”可怕的一闪念,使药家鑫鬼使神差地举起了屠刀……任何人的行为背后都是观念的指引,看似偶然,其实是价值观的显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前三章节,都是讲授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内容,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价值观。

三、怎么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需要终身实践的课程

任何理论和道理如果脱离了实践都将毫无益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尤其如此。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都需要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实践。这门课程标题里的“修养”二字便是很好的说明。

“修养”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最初指道家的修身养性。唐吕岩《忆江南》词:“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柳公权书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白云观》:“虽非神仙,而年过百龄者时所恒有,亦修养之明徵也。”而《近思录·为学》引宋程颐:“修养之所以引年……皆功夫到这里,则有此应。”元刘壎《隐居通议·琴谱序》:“续杏坛之音,鼓宣尼之操,吾徒之修养也。”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这里指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或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学说的要求培养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规矩。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道德品质还是法律素养,抑或是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才能养成好的习惯。而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不会轻易地犯错误、做坏事,自然而然也就会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也会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如果仅仅是学习专业技能,而放弃构建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注重思想品格的自我修养,不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恰恰是给大学生在这方面做出积极引导的课程。通过经典的案例分析和讲解,很多学生对这门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教师也很顺利地实现了第一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大学生本来就有的爱心和智慧,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引领者。因此,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从改变观念开始,不断摒弃错误消极的思想观念,树立并践行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并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王文生,葛李保.微语境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法探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3).

[2]刘寿堂.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专题式教学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

[3]唐春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式教学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第5课 文体自选与文体倾向 篇3

“符合文体要求”是《新课标语文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基础等级的第二条要求。

这个要求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所谓“文体”,是指《考试说明》中所说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等文章体裁。近几年的大多数情况是“文体不限”,但有时也有明显规定写某一种文体的。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材料中一般存在一定的文体倾向。

其次是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记叙文就是要以写人叙事为主,议论文就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充分的说理。

【样题分析】

(2015年高考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2015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題目发生了重大变化,形式上一改过去的单一试题,出现了二选一的情况。但仅仅看到题目外表形式的变化,还是远远不够的。

先看第一题,“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显然要求写人叙事,文体方面已经无可选择。善于写议论文的学生被排除在外。

题目也包含了两个角度:一是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是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考生要写好这“一天”,必须对中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精神比较了解,可以通过再现历史事件,虚构“我”与英雄的交流,再现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都不可缺少。通过这虚构的一天,体现“我”与英雄的理解,表现出自己在思想境界方面与英雄的不同和“我”对英雄人物的钦敬之情和效仿之志等。

既然是记叙文,写“一天”,就要找到适合表现英雄的一天,如写岳飞,可选择他在朱仙镇大破金兵时,与在风波亭含冤而死的一天,既有英雄凛然大义的精神风貌,也要有英雄儿女情长的凄婉缠绵;写黄继光,就选择他奋不顾身,堵住敌人的枪口的一天,通过对话,揭示英雄为国献身的心理准备,还有有他对家乡的思念、对和平的向往等。

“深入灵魂的热爱”没有限制文体,似乎可以放手写议论文了。

题目的内容限制在一“物”,这个物可以是(梅花除外的)植物、动物或者器物。文体的选择初露端倪,既然是写“物”,最直接的选择是“咏物”之类的文体,例如中学课本上出现过的《白杨礼赞》《爱莲说》等,都是范文。可以叙述、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只是以议论为主,阐明某种道理就很困难了。

标题中的“热爱”二字,也在告诉考生这是要求表达情感的,这种情感建立在对所选的“物”进行叙事、描写的基础上,“热爱”之情才不是空洞抒情的。托物言志之类的文章不排斥议论,但一定要议论出某种热爱的道理也会显得勉强。“深入灵魂”究竟是多深?为什么会这么深?也只有用记叙事件来体现。

再看题目最后几个词语,“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也说“文体不限”,但“可议论”,说明文中可有议论成分,并没有强调非要使用议论文体不可。“议论”“叙事”“抒情”均可,那样的文章是什么文体?那就只有抒情散文了。

本题目取材于试卷上的阅读题目《说起梅花》,而那篇文章正是散文。

可以说,2015年的北京高考作文几乎排除了议论文。

【高分捷径】

从2015年高考作文的要求来看,作文题目在文体方面大部分还是“文体不限”“自选文体”,还有一些明确提出“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的,与文体不限区别不是很大,只是选择范围稍微窄的一点。但有试卷改为“明确文体”,这就突出了对文体的要求,考生要规规矩矩地去写出记叙文、议论文或其他文体,把文体特征鲜明地表现出来。这样,“四不像”的文章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

1. 了解文体规范。

议论文就是要阐述鲜明的观点,并用丰富恰当的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晓人以理。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逻辑性强,其中如果有叙事,这种叙事极为概括简练。

记叙文,就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一般要求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内容主要是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做清楚的叙述。里面可以有丰富的描写,也可以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基本特点是写人、叙事,时空变换都具有形象性。

说明文的目的是介绍知识,以解释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基本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材料的知识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试中,考生首选的文体就是议论文。高中阶段,经过了议论文的强化训练,大部分学生似乎忘记了怎么写记叙文,有时想写记叙文,但还停留在一人、一事的简单理解中不敢下笔。说明性文体几乎没有出现过。

注意,有时候夹叙夹议使用得当,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2. 分析作文材料在文体方面的要求或倾向。

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没有选择的自由。如果“文体不限”或“自选文体”“文体明确”,那么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了。有的文题,虽然没有在“要求”中规定考生用什么样文体来写作,但是,题目本身却已经暗示你必须用某种文体来写作,考生必须找到这种文体倾向,准确判断这一话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一旦使用错误文体,恐怕写作很难展开。

审出文体倾向,再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如擅长形象思维,又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可选记叙文;擅长抽象思维,又有相关的论据和事实论据,可选议论文。当然,考生如果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说明文更有新意。

例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内容限制在“大李”“老王”和“小刘”三人之间。考生应该先把这三个人进行“类”化處理,抽象出他们各自的形象特点。

第一个人物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可见大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

第二个人物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与大李不同,老王并未做出行业内新的突破,但是他认真专注,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极致,因而具有“爱岗敬业”的特点。

第三个人物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小刘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他不是某一领域内最优秀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事实上这道题目向我们展示了三种生活方式,考生认为最具风采的那个人的生活轨迹,也正是其向往所在。

“明确文体”,还是没有限制文体,但强调了对文体特征的要求。考生如果写记叙文用另一个人的生活事迹诠释题目中的任何一人的生活事迹,显然不合适。“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必须要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所以必选议论文无疑。

【写作误区】

1. 没看清题目的文体限制,选错文体。

近几年,考生习惯了“文体不限”这种自由,总觉得看不看题目中的文体要求都一样,写什么文体都可以。等到文章完成,才发现文体不合要求,但为时已晚。如2015年高考北京卷作文第一题,题目是“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有考生通篇写成了议论文,因为标题里有“假如”二字,好像就只有讲道理,很容易往议论文的路子上走,讲“我”和英雄相处一天,认识到他们的精神怎么的伟大不平凡,可是题目明文规定写一篇记叙文,必须要选准人物,以叙事为主体展开文章。

2. 不清楚题目的文体倾向,选错文体。

本来题目材料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文体倾向,考生感觉不到这种倾向,还要坚持用自己习惯的文体去行文,这就会给自己制造困难,无话可说。

一般故事材料里面包含着某种哲理,倾向于议论文体;由某种名言构成的话题材料,往往记叙文、议论文均可;如果是带着强烈感情味道的题目,最好还是写记叙文或散文。如前几年的天津卷“我说90后”,谈“90后”,就是一个话题,而且题目里面有“说”,就是明确要求议论了,再去选记叙文,显然就不符合“说”的要求。硬要构思记叙文,其难度可想而知。再如标题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标题中有“我”,选取别人的事例就不符合要求,不能选取别人的事例,论证起来很困难。那就叙述亲身经历,叙事,夹叙夹议,写好“我”就行了,不用再费尽心思地构思议论文了。

【模拟练习】

请以“声音的味道”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5课 篇4

交卷时间:2016-02-20 10:48:54

一、单选题

1.(5分)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   

得分: 5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A.真理

B.事理

C.法理

D.道理

2.(5分)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秩序等。

   

得分: 0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A.社区

B.社会

C.机关

D.网络

3.(5分)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  

得分: 5 A.平等

B.尊重

C.自由

D.公平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4.(5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社会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

   

得分: 5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A.重要内容

B.重要标志

C.重要作用

D.重要特点

5.(5分)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就要: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培养优良学风。

   A.学习方法

B.学习习惯

C.学习理念 

得分: 5 D.学习目标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6.(5分)人生目的决定人生(),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   

得分: 5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A.奋斗

B.道路

C.进取

D.实践

7.(5分)爱国主义包含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

   

得分: 5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D A.艰苦奋斗

B.率先垂范

C.开拓创新

D.身体力行 解析

8.(5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   

得分: 5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A.社会需要

B.个人需要

C.个人兴趣

D.经济发展

9.(5分)我国()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   

得分: 5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A.国家机构

B.国家机关

C.国家制度

D.国家机器

10.(5分)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   

得分: 5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A.价值意义

B.价值取向

C.价值目标

D.价值体系

11.(5分)“八荣八耻”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   

得分: 5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A.个人奋斗

B.艰苦奋斗

C.乐于助人

D.谦虚谨慎

12.(5分)现代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 A.公正性   

得分: 5 B.公众性

C.公平性

D.公开性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13.(5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为原则。

   

得分: 0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A.集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4.(5分)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包括: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相统一。

   

得分: 5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A.效率

B.效果

C.效用

D.效益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15.(5分)自由平等观念的内涵:一是()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 A.平等

 B.依法

 C.充分

 D.自由

得分: 5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二、判断

1.(5分)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得分: 5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展开解析

答案 正确

解析

2.(5分)态度决定一切。()

 

得分: 0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展开解析

 

答案 错误

解析

3.(5分)当事人如果想通过仲裁解决经济纠纷,在纠纷发生前或后,需要具备自愿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 

得分: 5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正确

解析

4.(5分)商标不论是否注册,一概受法律保护。()

 

得分: 5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错误

解析

5.(5分)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得分: 0

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5课 篇5

课题: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标要求】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一.商业的发展

(一)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

2.商朝:

3.周朝:

4.春秋战国:

(二)发展和高峰1.隋唐时期:①表现:

②原因:

2.宋代:①表现:

②原因:

3.元代:①表现:

②原因:

4.明清:①表现:

②原因:

二.城市的繁荣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1)周秦至唐朝:

(2)宋代:

2.城市发展概况(1)汉唐时期:

(2)唐宋时期:

(3)明清时期:

三.“重农抑商”1.商业地位:①原因:

②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态度:

2.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

(2)推行过程:①战国时期:

②西汉时期:

③中唐以来:

④明清时期:

(3)影响:

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根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3.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春秋战国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什么危害?【重难点解析】1.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联系: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2.下面是范蠡的部分生意经,请同学们阅读并受到启发,将来成为爱国商人。生意要勤紧——切忌懒惰懒惰则百事费;用度要节俭——切忌奢侈奢侈则钱财竭;用人要方正——切忌滥用滥用则付托难;

接纳要谦和——切忌躁暴躁暴则交易少;立心要诚正——切忌粗糙粗糙则出品劣;

相处要诚实——切忌虚假虚假则害己终。【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古代商业由以物易物到出现货币,其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扩大c.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D.社会性质的变化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政府统一管理商业

B.对商人进行思想控制c.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

D.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

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③城市商业活动比较规范

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代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D.江南经济的繁荣5.与唐朝前期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6.杭州、扬州、登州等城市的兴起,是由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D.“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7.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8.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二者的主张

A.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

B.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9.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①重征商税②禁止一切对外贸易③严格限制商人活动④禁止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②商业中心始终以都城为主;③对外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的影响;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石渠宝笈三篇》图3

《清明上河图》(局部)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高中历史教材》图4

苏州丝织业手工工场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2)阅读材料一、二,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3)阅读材料三,从图4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单元试题 篇6

班级:10秋计算机班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道德判断的标准是

A、精神B、价值C、法律D、善恶

2、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节约、敬业奉献 B、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C、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守纪、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D、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守纪、勤俭自强、爱岗敬业

3、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明礼诚信、团结友善B、勤俭自强、敬业奉献C、为人民服务D、办事公道

4、我们提倡的家庭美德规范是

A、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姑慈妇听、长惠幼顺。

B、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C、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 D、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5、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实现最终都要归结到()。

A、个人品德B、社会公德C、职业道德D、家庭美德

6、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

A、爱岗敬业B、奉献社会C、调节功能D、办事公道

7、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

A、爱岗敬业B、奉献社会C、诚实守信D、办事公道

8、爱岗敬业的前提是

A、敬业B、精业C、乐业D、勤业

9、最起码的职业操守是

A、诚信和公道B、乐业、勤业、精业C、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D、言必信、行必果

10、企业立业之基是

A、诚实守信B、注重质量C、遵守市场经济秩序D、注重服务质量

1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B、以人为本C、集体主义D、助人为乐E、专门利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计分)

1、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社会维系道德存在是靠

A、社会舆论B、内心信念C、传统习俗D、国家法律

2、随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道德的发展也依次经历了

A、原始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的道德 B、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的道德

C、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D、原始道德、自然道德、社会道德、人文道德、共产主义道德

3、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

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B、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C、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D、爱岗敬业、奉献社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4、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 A、行业性B、广泛性C、实用性D、时代性

5、我们提倡的各行业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

A、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B、服务群众、奉献社会C、团结守纪、勤奋工作

三、谈谈以下道德术语的含义

1、慎独

2、内省

3、见贤思齐

4、积善成德

三、体验践行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以下是小周在校的表现:

①在寂静的图书馆里,大家都在认真看书,突然,小周和几个同学大声的说笑着走进来…… ②小周平时说话总是带脏字…… ③中午吃饭时,小周插队买饭……

从个人礼仪修养角度对小周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5分)

2、以下是部分同学在校表现:

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已经开始了,小李还在和同学窃窃私语……;学校运动会上,小胡将喝完的饮料瓶随手丢在了赛场上……;集体宿舍午休时间,小马仍然在大声说话……。① 在现实生活中,你有上述行为吗?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5课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实施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但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及外界环境不断改变的影响, 在现阶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以下简称“基础课”) 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例如: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实效性差等问题, 因此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基础”课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 从学生方面分析

由于高职教育的学制和专科一样, 一般都是三年。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本着以能力为本位, 理论够用的原则, 它要求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下, 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 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基础”课和专业课相比较, 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到教学标准、学时安排和课程体系设置, 明显出现内容多, 学时短, 理论和实际结合要求高等问题。而高职学生比较单纯、活泼热情。乐于与人交往。但同时缺乏学习动力, 被动性学习。对课程兴趣不浓。动力不足问题严重。生活中常常感觉到迷茫、无聊、无所事事。处于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追求时尚, 崇尚个性, 可他们却不能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怎样使这门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 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素质和法律素质、职业人文素质是很重要。

(二) 从教学内容分析

“基础”课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 教学内容落后。“基础”课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法制观,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但当前, 高职院校“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与时尚前沿、政治动态及学生的思想动向、社会问题不相一致, 对大学生和社会提出的各种尖锐的矛盾和敏感问题不能给予有力的回答。所学知识不能有效地与中学时的思想政治课程相连接, 教学内容逻辑性不强。教材内容滞后, 不能紧密地与社会的实践活动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大部分都是现成的答案, 很少能给予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索知识的空间, 这样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三) 从教育者角度分析

教师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有限, 有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手段, 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功底和渊博的知识。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通过以前的中专改制而成为现在的高职院校, 因此老师也都是以前的中专老师通过进修培训成为高职老师。因为高职和中专教学目标的差距, 这些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是有限的, 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上都是不能够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的, 他们习惯于陈旧的“老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缺乏创新意识, 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程度不高。在实施专题教学过程中, 还存在着理论研究分析不够深入透彻、传统教学手段运用过多等问题, 不能充分发挥专题教学的优势。

(四) 从教育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分析

网络的兴起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同时, 教育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变。当代社会又是转型时期多元化的社会, 各种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新生事物和事件层出不穷, 多种文化并存。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及其人生领域的不断扩展, 高职大学生们有许许多多的困惑、迷惘、矛盾和压力。为消除各种干扰, 坚守主流思想意识阵地,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教学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中汲取养分, 将其强大的逻辑力量通过雄辩的历史和现实案例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 营造“情理交融”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 以从容应对各种现实挑战。

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一) 重新构建基础课教学体系

围绕“四有”的育人主题整合课程单元体系为实现育人功能, 突出重点地聚焦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课题, 联系实际解决学生全面发展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教学改革以“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育人目标为主题, 将教材九章内容整合为四个教学模块的课程体系。在“四有”育人主题上整合形成的四个教学模块, 每一模块教学目标明确, 主题突出, 内容丰富, 建构了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德治与法治教育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如第一模块“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理想人生”整合了绪论和第一、三章, 中心是“有理想”, 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正确把握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 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学习主题;第二模块“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保留了第二章, 中心是“有文化”, 以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 做有文化的爱国者和建设者为学习主题;第三模块“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加强道德修养, 遵守社会公德, 培育职业精神”整合了第四、五、六章, 中心“有道德”, 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认同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与核心,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为学习主题, 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第四模块“依法治国———弘扬法治精神, 自觉遵守法律”整合了第七、八章, 中心是“有纪律”, 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了解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法律素养。

(二) 改革与创新基础课教学方式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这就是说, 内容是科学的, 方法也应科学。因此, 改变目前“说教”的教学方式, 运用更加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该课的教学就成为当务之急。

1. 完善传统理论授课法

马克思主义真理当然要传授、要灌输, 这是本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 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概述需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如何深入认识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市场经济强调个人利益, 为人民服务还有意义吗?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 财富的多少能不能成为我们权衡人生价值的标准?重大理论问题靠灌输。但课程成功与否的最终衡量标准, 是学生是否知道了, 领悟了, 行动了。在讲授时要实行“三贴近原则”。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以及大家普遍关注的案例和热点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同时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专题研讨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 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探讨和实践模块教学法

按照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精神, 从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规格出发, 贯彻“少而精”原则, 打破章节设模块, 每一模块都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学生读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巩固和强化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 使学生不断扩大掌握基本理论的深度和广度。除去那些必须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外, 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还应融入和理论相对应的实训练习, 使得学生通过实训, 更加深入地理解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3. 改革和完善考核方式

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进行养成教育, 例如, 在课堂教学时要求:第一, 认真考勤, 加强学生的纪律性。高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到生产第一线上班, 对纪律性的要求比较高, 讲课前点名, 并批评迟到和上课说话、看手机等现象, 以进行养成教育。第二, 考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根据学院安排, 本课程必修考试课。考核成绩的评定, 由任课教师根据日常考评、社会实践、期终考查累计产生。平时成绩 (考勤、作业、纪律) 占20%;社会实践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侧重于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察。平时成绩为50分, 写论文或调查报告, 要理论联系实际, 联系自身思想实际、社会实际;讲诚信, 不得抄资料或互相抄袭等。

4. 提升和创新教师自我能力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是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和保障。教师是教育的先行者, 是教育之本, 要想有效地教育好学生, 教师自身不但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而且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功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 从本质上就是要凭借“以理服人”来实现。任课老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知识结构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所述内容的信任感、认同感, 进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学校管理部门及各级德育教研主管机构要借高职院校“基础”课教改的良好时机, 合理安排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开展思政理论课教育的思想观念大讨论,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总之, 高职院校“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 积极探索,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得他们真正地乐于学习, 进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 2010.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张少兰.知行合一:高等职业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5课 篇8

课外实践教学组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学生的道德培养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完成。因此,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文章主要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实践教学。

一、引言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形象地表达了教师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决定着课程教学的走向和实际效果,进而体现着课程教学应有的地位。反之,既定的课程教学地位和作用,也对规范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规划和引导作用。我们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主导作用就应当成为一种既定的课程教学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课程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讨论的组织引导。既定的课程教学地位和作用的明晰,对加强和改进课程教学,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进而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实践教学分为两种:直接的实践课程和间接的实践课程。直接的实践性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课时有限,难以保证学生开展道德实践的时间。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间接的实践性课程与之配合。

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马克思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明了人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的统一,学生不仅是认识过程的主体,而且是实践过程的主体。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认识论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紧扣时代脉搏,实事求是地分析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才有可能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生活。坚持实践性的意义在于:

第一,坚持实践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理论和现实的互动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化为学生的信念,离不开实践。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要求来看,道德实践比思想道德知识的教授更为重要。因为离开了道德实践,教学的效果将无从检验,道德价值也无从落实,即使“接受”也只是知识性地接受,而没有将这些价值观念内化为其内在的价值信念,并转化为道德行为体现于道德实践之中,从而成为毫无意义的纸上谈兵。

第二,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学生通过针对具体实践对象的深入细致的观察,获取了相关的感性材料,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加深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知识体系的领悟和理解,形成了正确的概念、科学的态度。学生带着理论困惑走向社会,又带着现实课题回归课堂,实现了思维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跨越。第三,实践性改变了学生角色,使他们变被动性的接受为主动性的研究,有利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养成。在实践中,学生是带着问题、责任与使命参与其中的,他们自发搜集、分析来自各方面的多种信息,寻找到事物本质从而接受教学的观点,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信念。实践性包括三个方面:为认识、探索、掌握理论及规律而展开的研究、探索等验证性实践;为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综合性、设计性及探索性实践;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体验性实践。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案例教学、电影观摩起到强化作用

广义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和外延都比较宽泛的范畴,它包括了一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在课堂上实施的手段、方式。而在此讨论的课堂教学则是从狭义的层面上,强调的主要是老师的“教”。这样的知识性、认识性的“教”区别于案例、影视声像材料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为此,专门收集了一些学生关于案例教学和影视教学方面的自述材料,从中可以看到案例教学和影视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起到了鲜明的强化作用。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看完电影《首席执行官》,这部片子给同学们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案例、影视材料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原料,把学生带来了广阔的思想情境之中,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想象,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理解,这些再结合老师的导引,就能够形成较为科学和深刻的意识,无疑对我们的课程教学会形成很好的强化作用。而且这样的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体验的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更能反映学生的直接需求,势必会呈现更强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在教学中注意选择那些带有普遍性、反映学生思想症结的问题。把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需要在理论教学中,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联系理论本身形成、发展的现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空中楼阁。当教师讲授基本理论时,要把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理论创立者的背景等交代清楚,这可以使学生有一种真切地回到理论产生的实际中的感觉,容易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那种背景下会产生这种理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联系学生的现实。这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是施教的对象,教师运用何种教学方式、何种教学手段、何种表达方式开展教学,当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联系学生的现实,包括了解学生的专业情况、生活情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个性差异等,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

第三,联系社会的现实。联系社会的现实包括联系以往的社会现实和当下的社会现实。以往的社会现实,包括联系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当下的社会现实,即联系当代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现实国情,特别要联系重大现实问题包括很多敏感问题、热点问题。只有坚持教学联系现实,才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大学生思想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设计专题参与式组织模式

专题参与式教学组织模式,关键在于“专题”和“参与”。并非生活里的一切事情都可以成为专题,在与教学内容体系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基本原则下,专题的突破口在于现代生活中的重大课题、重大问题与大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之问的结合。确定专题是要注意专题设立的现实性、启发性和适度性。所谓适度性是指,被选专题的理论深度和难度适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如何让学生“参与”是组织教学的难点。在定题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参与到专题的选择中来。在备选专题中根据学生的投票确定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比较容易获得学生的配合,而且在组织教学的开始就有学生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一旦选题确定之后,学生容易产生成功感和进步感,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参与意识。

四、结论

总体而论,课堂讲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基本形式,但是一定的课时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单纯学理性教学模式的不足,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接触社会亲身参加实践,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便于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积极性,使抽象的理论学习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从而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1]戴钢书等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质性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2]余玉花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2023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解析及素材运用下一篇:龙湖赏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