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标准(共13篇)
第二学段(3一4年级)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分目标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一、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走向成功的最有利的武器。只有当小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相一致的时候,才会让其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去学习、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当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之后,在长时间的应用和实践中,学生就会将这种兴趣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能够发自内心地去接受和探索美术知识。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小学生单纯、自然的人格本性,设计和实施更加新颖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对美术充满热情和渴望。
在实施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抛弃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再让学生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模板来画画,讲究干净、整洁就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是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意愿来绘制图画。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感受,才能够流露出学生真挚的情感和态度。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小学生的智慧就存在于他的指尖上。”只要学生积极地动手去绘制,即使最终的作品不成比例、颜色搭配不协调,但只要是学生自己主观的意愿,是学生萌发的童心,教师都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和奖励。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够在美术课堂中寻找到自己的美术天赋和特长,才会亲身体验到一种创作的幸福感和成功感,这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千变万化的帽子》这节课时,我在讲述帽子的来源和制作过程之后,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动手去制作帽子,而是要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笔和纸绘制出自己心目中喜爱的帽子,并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时,我发现学生在我布置完作业之后并没有立刻投入到绘画之中,而是坐在座位上深思熟虑了很久之后,才开工画了起来。当我走到学生中间去观察他们绘制的进度和内容时惊呆了,学生画的帽子并不完全是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那样,这其中掺杂了很多个人的想象因素。刚开始我自己还有一些生气,但这正表明学生真正地投入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真正发挥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于是我便给予学生了相应的肯定和鼓励。从这以后,我发现学生更加喜爱上美术课了,而且每次都表现得特别积极。我认为这是我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由发挥起到的良好作用,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教师作为一名指导者应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之后,师生之间要公平民主地进行情感交流和相处。用融洽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知识的自信心。为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渴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并且满足学生需要。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活动的全过程中,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大胆想象,充分展示自己,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和观念都表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学习美术课程《文房四宝和毛笔执笔》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参观各种各样的笔、墨、纸、砚,接着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充分了解我国的“文房四宝”,并在课堂中让学生讨论,在表达自己观念和想法的同时也去理解和欣赏他人的想法。最后我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作,发挥自己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这样就能够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中去互相学习,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要利用小学美术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的一大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美术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作为一种独特的课程,美术可以用其独特的线条和精美的画面来表达生活的魅力,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陶冶学生的心灵,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和因素,使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和形式产生对自然和艺术的整体感知。在美术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中,在欣赏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优美景观之后能够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并深入了解浓郁的民族风情,开阔视野,感悟生活的魅力所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之下,美术教学应该紧紧抓住素质教育不放手,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综合素质入手,通过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以全新的面貌,更加适宜的方式出现在小学基础教学体系之中。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前的美术课程比较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临摹,老师在上面画什么,学生在下面就画什么,几十个孩子都画得一样,大家也总是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像就好,不像就差。其实这只是进行了造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美术课程与以前的课程比较,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发展美术素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现在的美术教材选择了更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结合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现在的美术课程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现在的课程,每一册的内容都非常的丰富。除了绘画,还有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的手工制作。如,彩色纸、挂历纸等的粘贴;废旧材料的利用;橡皮泥、泥巴的、纸等的雕塑„„每一课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创作,比如《圆的世界》这一课,就可以用画、粘贴、捏橡皮泥等形式来表现圆形的物体。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大多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来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也不局限于教室;孩子们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教材中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比如《多彩的拉花》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创作出作品装饰自己、装饰教室。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教材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现在的美术课程,改变了单纯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话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
“欣赏•评述”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述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而不是单一的绘画活动。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
大家都知道,评价很重要,有时候有孩子可能会因为教师或家长、同学的某一次评价改变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其一生。所以,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不同个性和不同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鼓励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比如“你的色彩用的很精彩”“你能把这条鱼画得大一点就更好了” „„
小学美术教材教法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任务
小学美术教学目的包含双层次结构,即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与美术教学的具体目的。
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包括:智育目的;德育目的;美育目的。
美术教学的具体目的是指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美术心理素质、美术鉴赏力得到提高与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的任务:审美教育
小学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独特并重要的作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美术教育的概念,就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
审美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精讲善练原则、创造性原则(或眼脑手协调并用原则)、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原则。
1、遵循素质教育精神,重在提高审美素质;
2、感性入手、理性渗透的启发式、循序渐进教学;
3、传授美术“双基”和开发创造相结合;
4、面向全体精讲善练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
5、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和课内外教学相配合。
三、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谈话法,亦称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各种实物和直观教具,当堂示范绘制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是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法。比较法。
3、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绘画、手工、泥塑等等。
4、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欣赏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法有两种类型,一是欣赏作品的审美特质;二是欣赏作品因不同的美术种类而各具的特殊美。情境法: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辅助性的手段对美术教学环境进行精心布置,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之积极投入美术活动的教学方法。如:播放音乐。朗诵诗文、布置室内环境、登台表演等。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发现法。
四、小学美术教学的形式
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欣赏式、练习式),活动教学(群众性的美术活动教学;小组美术活动教学;个人美术活动教学)。
五、小学美术教学的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客观认定教师的教学效果;诊断教学疑难,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一般有: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他人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标准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时效性。
六、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
1、思想品德:热爱美术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关系和热爱、尊重学生,有责任感;为人师表。
2012年11月15日到2012年11月30日,我参加了2012年阳江市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网络培训,这次培训,我系统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同时标准中增加美术课程四个特性的表述:“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美术课程的“视觉性”特征作为首要特征,是首次在课标中明确提出。愉悦性的提法也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内容。这些不仅凸显美术学科的价值,而且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二、美术课程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教师叫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这是以教定学。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受 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艺术文化漫无边际。学生要想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是不大可能的。
(二)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
所谓重学习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画画得怎么样,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表现以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而让学生去模仿教材中的范画,或按照教师主观意志去作画。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探究——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经验,还要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同时也得到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根本的任务,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轻松、愉快而宽容的教学氛围。
总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强调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想和方法,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由于学习美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 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课标中的创作活动又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拙,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要求学生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性行为为主,是创作活动中划分的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主要区别则是造型•表现注重自由性,设计,应用注重功能性。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欣赏作品的感受、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教学中,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但是,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保持美术自身的主要特色。
四、转变学习方式,探索美术教学改革
美术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去探索美术教 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树立新的理念”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必须付诸行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就是接受式,这种学习方式所学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学习方式延用了多年,肯定有其存在和使用的价值,但这种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容易造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现代学习方式称为发现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理论,它强调自主、探索、发现,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学习方式并不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法,学习方式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前后两者类似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还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习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意义。
学习方式本身也包含有“教与学”的关系,虽然这里谈到的多偏重在学生方面,但也涉及到教师的得法引导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战略性、方向性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而战术,即教法则比较灵活,教师运用的空间是很广的。
泥塑恐龙
一、教材分析:
恐龙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教材中安排了恐龙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恐龙的外形特征。通过学生对恐龙的观察、讨论、记忆、表现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让学生对恐龙有更直观的感知。在引导学生表现恐龙时要注意:
1、要树立物体的整体观念,引导学生抓住恐龙体形的基本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一只恐龙;
二、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要多掩饰恐龙造型的动态变化。
二、教材目标:
1.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和形象特点。
2.学习运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表现庞大的动物。
3.通过泥塑恐龙,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恐龙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不同体型的恐龙,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把握。
四、课前准备:
(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泥塑刀(可自制)、彩泥或陶泥。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各类恐龙图片,说说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恐龙的外形特征与现存动物,如大象、鳄鱼、鸟类等动物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类型的恐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2.揭示课题。
3.师生一起探究:怎样用泥塑表现恐龙? 4.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外形的基本特征。5.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25页泥塑步骤图,教师现场示范。6.欣赏同龄人的泥塑恐龙,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7.作业建议:用泥塑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恐龙。8.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9.展示评价:以“恐龙乐园”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一、中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课程设置比较
根据有关文献[1], 我们可以把课程设置定义为:学校对各类课程的设立以及安排。具体来说, 学校根据儿童身心的发展特点, 确定课程类型及课程结构, 规定各年级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时分配等。
两国小学课程设置中, 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 由于两国都以汉字为本, 对语文课进行课程目标的比较更具操作性。根据中国《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参考资料[2]和日本《学习指导要领语文编》[3], 我们制作了下表:
从“识字与写字”可以看出, 两国都对学汉字设立了具体的数值目标。中国对儿童要求的识字数量是日本的3倍多。根据有关规定[4], 中国小学生6年中要学会3000左右的常用汉字, 其中三年级识字量达到1500左右, 占总量的50%。而日本的相关规定[5], 要求小学生六年中必须学会常用汉字1006个, 而三年级识字量是440个, 占总量44%。可见, 两国小学三年级的识字目标的比例相近。但与汉语汉字相比, 大多数的日语汉字一个字存在几种不同的念法。比如共通汉字“深”, 在汉语中只有一种念法, “shen”, 而日语中有“しん (shin) ”、“ふか (huka) ”、“み (mi) ”和“とお (toh) ”等几种念法, 儿童需要掌握每种念法及其不同的用法。因此, 我们并不能说日本三年级的识字目标比中国少很多。
另外, 所谓罗马字, 是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日语发音的方式, 成为现代日语的书写系统之一, 主要应用于护照上的姓名、电脑输入法、城市的路牌以及生活用品的标识。比如, 日本人“黑须”这个姓, 日语发音跟英语“cross”相似, 按照罗马字的转写法, 应该写成“kurosu”。可见, 学生学习罗马字是必要的。
从“阅读”可以看出, 中国学生课外阅读一年内要25万字以上, 其阅读量相当于日本一般的小型丛书的3册, 而在日本没有具体的数值目标, 主要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中国的儿童从小学开始背诵优秀诗文, 并且有数量的要求, 这反映出中国的教育思想是需要为学生定出可以模仿的范文。而在日本, 虽然有要背诵俳句等, 可是难度比较小, 因为哪类文章更适合学生背诵被认为是很难判断的, 如果要找寻小学6年的候选作品难度更大。
从“写作”可以看出, 中国有写10次左右的作文要求, 而日本仅仅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形式等的理解。写作方面中国的另一个特点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 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
从“口语交际/听力”可以看出, 中国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中国地域辽阔, 各地有不同方言, 各种方言之间在发音、语法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在这种情况下, 小学教育中普及普通话意义重大。而在日本, 特别强调儿童使用敬语。敬语用法极为复杂, 目前日本人的日语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不少成年人已不能准确使用敬语。
通过两国课程目标的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小学的量化要求明显, 日本小学基本上没有量化指标,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置中各学科的学时分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由于中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小学课程计划, 我们参照上海和日本的两个重要教育文件[6,7], 发现两国小学三年级年课时总数相同, 都是945。语文课在各门课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最多, 中国的语文课时数为210, 占总时数的22%, 日本的语文课时数为245, 占26%。根据前面提及的课程目标, 中国对学生的要求比日本高, 因此, 我们可以推断中国三年级语文课程难度高于日本。
二、中日三年级小学生对语文课看法的调查
调查对象是上海和东京各一所公立小学的三年级学生, 总人数为118人, 中、日学生各59人。根据课程目标, 调查从四个维度展开研究, 包括语文课总体学习情况、汉字学习、阅读和写作学习。
关于语文课总体学习情况, 包括学习内容、学习难度以及喜欢学习的内容等三方面的信息。
据统计, 两国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语文课内容的分量和难度比较适中。相比之下, 30%的日本学生认为语文课内容少但难度比较大;而20%左右的中国学生认为语文课的内容虽多但难度比较小。调查还显示两国学生都对阅读最感兴趣, 另外, 超过一半的日本学生还对汉字学习情有独钟。两国学生都表示不喜欢写作, 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最大的问题是文章结构和词汇使用。相比之下, 日本学生尤其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表达看法, 也不喜欢朗读。
关于汉字学习, 我们考察了学生对汉字数量、学习难度、学习兴趣三方面的看法。统计显示, 与中国学生相比, 日本学生虽然觉得需要学习汉字的数量比较多, 难度也比较大, 但是有着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于阅读, 中日两国学生中对阅读有兴趣的人很多, 分别为85%和59%。两国学生中觉得阅读无聊的人极少, 分别是3.4%和1.7%。下图是关于学生一周看书的时间统计。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学生的阅读时间明显高于日本学生, 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有31%的中国学生一个星期阅读超过5小时, 而日本仅仅是5%。95%的日本学生每星期的阅读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其中不到30分钟的人占27%, 一般不阅读的人占25%, 这表明有阅读习惯的日本学生占少数。当问到课外阅读时, 两国学生的情况十分相似, 选择“有业余时间看书”的学生最多, 中国为78%, 日本为88%。另外, 当能找到有意思的书的时候, 中国学生看书的积极性更高。对于学生如何获得图书的调查显示, 中国学生获得图书的途径比较多元, 排名依次为书店、学校、网上、市内图书馆、家中、ipad书库, 而日本学生的选择只有三个, 依次为学校、市内图书馆和书店。
写作对两国学生来说, 难度很大, 因此有兴趣的学生不太多。认为写作有意思的中国学生为32%, 日本学生仅20%。对写作持否定态度的日本学生达到58%, 主要原因在于80%左右的日本学生认为写作难度大。而中国学生的情况是虽然56%的学生认为写作难度大, 但仍有超过30%的学生对写作抱有热情。除了作业以外, 40%的中国学生有每周写几次或者每天写文章的习惯, 而日本此类学生只占15%, 差距明显。另外, 两国均有25%左右的学生课外没有写文章的习惯。
三、结论
通过中日两国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 我们发现中国小学语文课的课程目标量化要求明显, 特别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量化指标远远超过日本。日本小学只在汉字学习方面有数量规定, 其它方面重视基本能力的培养。
通过中日两国小学三年级课时安排的比较分析, 我们认识到语文课在所有课程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中国的语文课对学生的要求虽然比日本高, 可是课时分配却比日本少。这一点可以推断中国三年级的语文课难度高于日本。问卷调查发现了两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
1.大多数日语汉字一个字有几种念法, 因此我们推断日本学生在汉字学习时应该压力不小。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虽然认为学习的汉字量比较多, 难度也比较大, 可是表达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根据语文课课程目标, 中国小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日本, 可以推断中国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难度应该大于日本学生。调查结果反而是更多的日本学生觉得阅读、写作的难度大。另外, 课余时间中国学生在阅读、写作上花费的时间远远多于日本学生, 并且表示出更大的热情。
摘要:本研究以中日两国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为例, 从课程目标、课程计划两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 发现中国小学语文课的课程目标量化要求明显, 特别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量化指标远远超过日本, 日本小学较重视基本能力的培养。研究也调查分析了两国学生对于语文课学习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日本,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爱媛县教育委员会.学习指导要领改订的要点与关于转移措施.2009.http://ehime-c.esnet.ed.jp/gimu/shidoyoryo/PDF2/youten.pdf.
[2][4]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写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 [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解语文编.2008.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0/12/28/1231931_02.pdf.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写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5]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 (平成10年12月告示、15年12月一部改正) 第一节语文.http://www.mext.go.jp/b_menu/shup-pan/sonota/990301/03122601/002.htm.
[6]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10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法邦网, 2010.http://code.fabao365.com/law_493300_2.html.
1,通过对瓜果的基本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觉,增强亲近生活的情感。
2,根据瓜果的形状、质地和色彩,并利用其特点和色彩加以自由联想和变化,创造出有趣的新形象。
3,在游戏、语言、手工和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瓜果不同的特点和色彩加以自由联想和创造制作。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活趣”情境空间
你喜欢看中央台少儿频道的节目吗?最喜欢其中的什么栏目?……《智慧树》栏目的主持人是谁?今天让俞老师来当一回红果果姐姐,你们欢迎吗?另外,还有可爱的小咕咚出现呢!你们高兴吧!(播放轻松快乐的音乐)
[设计意图]中央台少儿频道的《智慧树》栏目是小朋友最喜欢看的,也是最向往的地方,通过老师当一回红果果姐姐,由此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红果果:今天红果果姐姐要带小朋友们去瓜果农庄考察,听说那里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瓜果呢!(出示课题)走,让我们坐上小火车出发吧!(伴随着《小火车》的音乐)
我们的心情怎样?你可爱的小脸上表现出来了吗?(边听音乐,边用身体或动作表现乐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艺术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诗意的世界、多彩的世界。创设“活趣”情境空间导入新课,红果果姐姐要带小朋友们坐上小火车去有趣的瓜果农庄考察,让学生置身于情趣盎然的“智慧场”,促使学生投身于一种自然、智慧而又充满快乐气息的愉悦氛围中。
二、拓宽智慧活动渠道
红果果:小朋友们,看!(多媒体画面)守护农庄的咕咚在等我们呢!听!(录音)咕咚热情地说:欢迎小朋友来到瓜果农庄考察。今天我们要考察3站,首先进入瓜果农庄考察第一站:“猜猜它是谁?”
1红果果:咕咚有一间神秘的瓜果小屋,让我们用手伸进去摸一摸、说一说瓜果的身材、外衣质地,然后猜猜它是谁。不妨让红果果先来试一试,谁也想来?邀请学生参与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瓜果。我们再来看一看瓜果外衣的颜色。
2红果果:(多媒体画面)红果果可喜欢一首儿歌了,它也悄悄向我们传递着秋天瓜果的信息(瓜果的身材、外衣的颜色),让我们一起仔细听一听。
(录音)咕咚开心地说:“小朋友们在这一站表现得真不错,瓜果农庄考察第一站成功!瓜果有着大小不同的身材,穿着不同质地的外衣(滑滑的、刺刺的、硬硬的、毛毛的……),外衣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接下来让我们来到瓜果农庄考察第二站:“找呀找呀找朋友!”(多媒体画面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神秘的瓜果小屋,让学生“猜猜它是谁”,通过感官描述出瓜果的形状、质地、颜色,学生在玩、抚摸瓜果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果皮的光滑、粗糙、坚硬;通过儿歌《秋天的画报》欣赏体验,检验感知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进一步获得愉悦的感受。
红果果:调皮的瓜果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躲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瓜果朋友。
1找找瓜果朋友,小朋友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跳起来,同时用你的小眼睛在这四周找到一个你喜欢的瓜果朋友。找到了朋友,让我们一起去打扮瓜果朋友。
2打扮瓜果朋友,让它变得更加漂亮可爱。和红果果来个挑战赛,看谁能在最快的时间里给瓜果朋友穿上有颜色的外衣,然后给它画上表情(活动随着音乐的结束而终止)。来,让我们再演一演瓜果朋友的表情。看得出你们的朋友都很快乐。
(录音)咕咚可羡慕了,说: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了,而且都打扮得那么漂亮可爱,可怜的冬瓜和南瓜在哪里呀?
红果果:让我们一起闭上小眼睛静静欣赏歌曲《冬瓜和南瓜》,你就能找到答案的。
(录音)咕咚伤心地说:“原来呀,他俩在农庄的篱笆外,可孤单了,你们愿不愿意把可爱的瓜果朋友介绍给他俩?”
3介绍瓜果朋友,让它成为冬瓜和南瓜的朋友。红果果示范介绍(名字、形状、质地、颜色、营养价值)。
谁也能学着红果果把自己的瓜果朋友介绍给冬瓜和南瓜?学生介绍瓜果朋友。
(录音)咕咚高兴地说:“谢谢小朋友,谢谢小朋友,冬瓜和南瓜可开心了,小朋友们不仅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还很有爱心,帮助冬瓜和南瓜找到了朋友,我宣布瓜果农庄考察第二站成功!”
[设计意图]学生在“找呀找呀找朋友”的游戏过程中,寻找、打扮并介绍瓜果朋友。以儿童的视角设计灵活多变的活动,突出趣味性、游戏性。在游戏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探索的快乐,更深入地掌握了各种瓜果的形状、颜色、质地,为接下来的创造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红果果:(多媒体画面)哇,这么热闹的农庄引来了瓜果魔术师!
小朋友,你想学会变魔术吗?请你跟我这样做:小手指动动,小脑袋转转。一起做个瓜果魔术师。
(录音)咕咚大声喊道:“红果果,红果果,小朋友们,你们别闹了,让我们快快进入瓜果农庄考察第三站:‘瓜果变变变’!”
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瓜果吗?请你很快地说出它们的名字。(浏览多媒体画面)
香蕉的形状是?——弯弯的。你会联想到什么?菠萝的外衣是?——刺刺的。你联想到了什么?根据猕猴桃的外衣、颜色你联想到了什么?你们看,瓜果变成了什么?是哪个瓜果变的?用什么方法变的?
2红果果也要来大显身手了。这儿有两个瓜果,一个是?(黄瓜)另一个是?(橘子)从身材、颜色上联想到了什么?先把黄瓜?(切)再将橘子?(剥)最后用什么方法?(接)组合起来又可想象成什么A(红果果示范步骤)除了用切、剥、接的方法,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得出结论:还可以用剪、撕、粘、画的方法。(多媒体出示范作)
3小朋友,你们想成为瓜果魔术师,那就小脑袋转起来。各个小组商量讨论:可选择果盘里的一个瓜果,根据它的身材、外衣和颜色,联想、制作让它变成其他有趣的形象。第=种可选用几种瓜果,根据它们的身材、外衣和颜色,联想组合、制作让它变成其他有趣的形象。学生小组讨论。
4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在最快的时间内齐心协力让瓜果变变变,瓜果农庄考察第三站就能成功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瓜果变变变”,成为一个瓜果魔术师。通过欣赏会变的瓜果并创意设计,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教师适时渗透各种瓜果的联想方法与制作方法。通过联想,让孩子们“自主”创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索,体验创造和表现的无穷乐趣,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
红果果巡视辅导。
呜!(火车鸣声)(录音)咕咚可着急了,喊着:“小火车要返回了,小朋友们可要抓紧时间啊!”(提示作业时间)
三、搭建智慧评价舞台
小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智慧树乐园,智慧树前比智慧,欢乐多又多。请小朋友根据对自己小组、他人小组作品的满意程度到智慧树上摘取“智慧果”,并说出理由。最后由红果果摘取,评价。(智慧树上分为三星智慧果、二星智慧果、一星智慧果,作品分别为好、有创意,较好,一般)
[设计意图]在智慧树乐园中搭建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多元智慧评价舞台,学生在坦诚、关爱、和谐、相互尊重的评价氛围中,乐于接受评价,乐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由此享受快乐、自信、成功。学生只有成为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者。才有可能变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录音)咕咚兴奋地宣布:“今天,红果果和小朋友在有趣的瓜果农庄经过三站的考察,获得了圆满成功!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祝贺!特别邀请你们一同品尝瓜果农庄的瓜果拼盘。”
红果果:看一看,每一个拼盘都如一幅画,美美的。闻一闻?——香香的。尝一尝?味道怎样?——酸酸甜甜的。
(录音)咕咚恋恋不舍地说:“红果果、小朋友们,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红果果:小朋友,在这次瓜果农庄考察活动中,你想对咕咚说些什么呢?感谢它什么呢?学生感言。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的艺术活动,促使每个学生视觉、嗅觉、味觉的融合。通过再让学生说一说考察感受,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生活、感受生活,领略快乐生活中的美。
红果果:今天有趣的瓜果农庄考察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快乐,还有收获。回家后不妨把我们的快乐、收获告诉爸爸妈妈,再和他们一起做一道瓜果拼盘分享幸福与甜美。走,让我们坐上小火车回家吧!(伴随着《小火车》音乐离开教室。边听音乐,边用身体或动作表现乐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红果果与学生带着收获、快乐坐上小火车结束今天的考察活动,同时课堂向外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与父母在家中共同制作一道精美的瓜果拼盘。我们说,考察活动带给学生的是一份份收获与快乐,留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三年级上册)
王家荆阳小学
闫振尧
2012.9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二、教学目的任务: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完成任务的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六、课时安排:
第一周:老师你好
第二周:卡通大亮相
第三周:鸟之王
第四周:会走的小人
第五周:旋转卡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七周:盘泥条
(一)第八周:盘泥条
(二)第九周:留住秋天
第十周:玩偶大本营
第十一周:花样
第十二周:纸盒“城堡” 第十三周:开心台历
(一)第十四周:开心台历
(二)第十五周:我是生活小主人
(一)第十六周:我是生活小主人
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第一节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学生入学以来的首次接触中国画的学习内容,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我大概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基础知识的讲授。中国画的学习应先从所用的工具材料开始,特别是国画所用工具种类较多,学生比较陌生,所以课堂上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一部分的讲授学习上。在课前准备各种工具实物,并且尽可能多的准备不同种类实物,对学生进行展示讲解,使学生对这些工具有较为直观和初步的了解。并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传统的工具材料和现代常用的工具材料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更加全面。
本节课的第二个学习阶段应该是学生实践练习,学生亲手用毛笔在宣纸上进行笔墨练习,感受笔与纸的特殊绘画感觉,特别是尝试笔中水分的多少对于绘画效果的影响,体验墨分五色的中国画特殊技法。但是这个阶段我安排学生在家中自己练习。这是因为本学期课程安排中只有一节中国画课程,需要学生准备众多的国画材料,使得这些工具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而且目前三年级班级人数众多,学生的活动空间极为有限,不适合进行国画练习,所以将这部分内容安排为学生的课后任务。
一、“导趣”,激起学生“我要学”的内驱力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以书为本的教学观念,改变强迫、灌输式教学方式,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强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漠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情趣需要,为教书而教书,不仅不能形成“知识对流”,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反感,对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确立启发、诱导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学会关注、鼓励和欣赏每一位学生,真诚地作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欣赏、鼓励和帮助,给学生以“我能行”的信心,从而点燃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旺盛的表现力、创造力。
教师欣赏或肯定学生作品的某些方面,学生就会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才能吸收美术知识和练就美术技能,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盲从变为自觉,心情也就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思想活跃,信心十足,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作品中倾注了炽烈的情感。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导趣,即通过教师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们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新课的学习,使得师生教与学和谐同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导看”,培养学生观察、欣赏能力
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必备条件。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在自然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比如农村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如民间民居艺术的美、农村丰收风景的美、农民伯伯劳动肢体的美、农村风俗人情的美等等。“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拨莲蓬。”多么生动的农村生活美景啊。只要留心,便能感受到自然之神的灵光时时向我的心灵吹拂,有了发现美的一双眼睛也就能够更好地欣赏艺术的美。在情感的驱动下,审美想象力就会得到自由的发挥。
在上《清晨》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欣赏一些传统的、现代的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个性的鲜明的艺术彩陶制品;欣赏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一旦进入了自由联想的空间,就能创作出无数富有情趣而又奇妙的画面。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根据作业要求,他们异想天开,大胆实践,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陶艺制作品。当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争先恐后、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的独特创意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这种充满激情的学习、制作、创造中,教学过程自然会呈现生动、活泼,自由、激情、诗意与美的气氛与意境,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开放课堂,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走进生活,观察体验;感受事物、的丰富和微妙,体察秋去冬来,北雁南飞的环境变化。从而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从而唤醒学生的第三只眼睛,也就是让他们发现和感知生活的美,进而能理解和创造艺术的美。
三、“导评”,鼓舞学生敢想且敢表达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自信心来自教师和同学的鼓励性评价。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鼓励性评价的作用,不断激活学生发展的细胞,挖掘其发展的潜能,推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协调成长。
例如在教学《触摸美丽》时,组织学生对塑料瓶、快餐盒、CD片及其它相关材料再利用的方法进行交流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大家总结出:塑料瓶可以利用切割、组合、添加制作成新的物品;快餐盒可以利用切割、折叠,也可以切割组合诸如苯板的物品。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练习、多运用、多创作,大胆尝试,尽情地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使他们不但敢想而且敢表达,用他们稚拙的笔法随意描绘周围动人的景物、鲜活的人物,使他们对周围感知跃然于一张张多彩多姿的绘画上,让他们潜在的因素活跃起来,发展壮大起来,让他们的思想在技能训练中绽放出火花,形象生动地把情感抒发出来。当然每一次放手让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都要巡视、点拨、指导、讲评,当然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有别于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创新,在指导时,要穷本溯源,由错究因,攻克薄弱环节。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画法交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以延伸,从而起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诗情画意》时,当学生欣赏到各种各样设计优雅的书签后,让学生根据各种请柬的特点,自己练习制作一种精美的请柬,也可以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尝试为家长单位或有关单位的活动设计请柬。这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立竿见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应当更新评价观念。当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探索行为受到鼓励,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受到重视,标新立异的作品得到赞扬,他们的创新兴趣就会增强,创新精神就会发扬。教师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效果不能只以模仿的“形似”为优,而应该既包括评价形式美感和思想表达的程度,更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拥有创造之后的荣誉感、成功感。如此,催他们奋进,使自信与成功伴随着他们更主动、更活泼、更和谐地发展。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导演,而不是主演。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美术知识的真正主人,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导”字上下功夫,认真贯彻执行《美术课程标准》,讲究“导”的艺术,探索“导”的方法,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打造美术教学课改的新天地!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美术是实验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们对学生的进行美术教育, 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让他们的知识视野开阔, 除了少部分学生将来从事美术专业以外, 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兴趣为主。因此, 对美术教育的定位也不应该以美术的专业性进行教学, 而是进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 让美术包含更多的生活成份。笔者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让他们对美术产生一种爱好, 让美术课堂成为孩子放飞艺术翅膀的广阔天空。在美术课上, 通过学习美术, 让他们找到自信心, 形成一种不畏困难的作风, 当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克服, 争取胜利。笔者在上课前都会认真的备课, 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制定了多项教学计划, 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入课堂, 学生在课堂上不一定要画出老师指定的画, 可以让学生画一些自己喜欢画的画, 并根据自己的爱好涂上不同的颜色, 只要自己感觉好就可以, 并让他们说出他为什么喜欢这样做, 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笔者不仅让学生学会画画, 还教会他们做一些美术手工, 让他们了了解书法、篆刻等;还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活动,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大大增强, 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丰富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更精彩
新课程改革既是对内容的改革也是对教学过程的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加精彩。
1. 丰富教材内容。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显得较为死板, 让学生在一节课中照老师画作画, 只求画得像就可以了, 其实, 这只是美术教学中的很少一部分, 而不是美术教学的全部。笔者在教学中注意课堂的艺术化, 让学生愉快地走进艺术课堂, 把教材多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2. 注重师生的互动。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 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的互动,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 要采用新的刺激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的注意力才会更加集中, 从激发其在课堂上主动的参与意识。比如, 我在教学中, 组织了一个主题活动“今天我生日”, 初中生都喜欢过生日, 目的是能吃到生日蛋糕。于是, 老师提前一节课让他们利用休息日观察一下蛋糕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并告诉他们下一节课我们就要做蛋糕。在课上,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动手做, 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 他们利用准备好的橡皮泥动手操作了, 经过一节课的努力, 他们亲手做的蛋糕出炉了。他们做的蛋糕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比如圆的、方的、三角的, 也有动物的造型、汽车的造型等。还有一个小胖子同学做了一个“黑森林”蛋糕, 并推荐给大家尝一尝:“巧克力口味的, 香喷喷的哦。”也有的同学把做出的蛋糕做了精心的装扮, 写上“老师您辛苦了”的字样, 让老师非常感动。此时, 我才真正感觉到, 这是学生们用心做出来的, 他们不仅完成了老师的任务, 而且用感情来表达了他们的作品。他们是用心在学习,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目的达到了, 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也达到了。这样笔者感受到, 美术课就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以兴趣入手进行教学, 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这样的教学比起传统的说教更有效果, 学生受益更多。老师也能在教学中享受到一种教学美, 感受到学生的内心的喜悦。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美术教学之后还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反思中, 对美术课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并在反思中完善教学。笔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大胆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美术课是一门多元的课, 不仅包含美术的元素, 也有音乐、戏剧舞蹈一些艺术元素, 甚至有一些人文素养的元素, 通过美术学习, 能培养一个健康的人才。比如, 笔者教过一个“海底世界”为主题的美术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学播放有关遨游海底的视频, 而且配有海水的声音,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视觉和听觉都得到一种美的冲击。视频欣赏完, 老师当导游, 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海底之旅。在这里, 老师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导游,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很满意很感兴趣, 是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才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满足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是一门美的艺术, 从而养成终身美术的好习惯。
艺术是在生活中生成的, 却高于生活。初中美术教学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从课本中走向生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美术的大乐园中尽情的享受美术之美。
参考文献
[1]冯雯婧.新课改下教学评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探析[J].学生之友 (初中版) (下) .2011 (08)
[2]杨清.刍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J].科教导刊 (中旬刊) .2011 (06)
[3]郭继红.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析[J].新课程 (教育学术) .2010 (08)
第1课 跨越时空 第2课 飞向太空 第3课 瓜果飘香 第4课 荷花美 第5课子 游乐场 第6课 有趣的头饰 第7课 挂饰 第8课 立体棋
第9课 军旗升起的地方 第10课 单色吹塑纸版画 第11课 多色吹塑纸版画 第12课 捏塑动物 第13课 剪剪乐
第14课 古老的生活用品 第15课 民间绝活 第16课 生命的成长 第17课 画花带
第18课 漂亮的民族刺绣
第1课 跨越时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幻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并能按自己的意图简单绘制一幅科幻作品
2、引导学生能从科幻、美术等多角度对作品进行欣赏,提高艺术修养。
3、通过和小伙伴的交流,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按自己的意图简单绘制一幅科幻作品 教学准备:
花画、颜料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起当前,科学技术是不断的更新,出现了更多的科学。同学们,你们说说看,你发现那些科学。小组讨论
1、让大家讨论太空是怎么样的,太空里有什么,让学生说说太空里的事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太空里有那些他们说的东西?
3、中国有一位很有名的宇航员,大家知道是哪一位吗? 设计实践
1、在硬壳纸上画出你想要的形状,然后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2、用你喜欢的颜色涂在你做的东西上
3、给你设计的模型起上名字,讲讲它的性能,和用途
二、交流
1、学生展示
2、教师展示优秀作品
三、小结
第2课 飞向太空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书本上的图画使学生大致了解太空,通过交流使学生更了解太空的奥秘!
技能目标:运用水粉颜料,硬壳纸,创造表现
让学生在运用自己的巧手,和大脑创造出想象中的物体。在此技术上更加了解太空,到达动手,动脑的目的。教学重难点:
学生更了解太空的奥秘!创造出想象中的物体 教学准备:
硬壳纸,剪刀,颜料等。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说起太空,和科幻电影,学生会想起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说起的电影形象。
通过欣赏课本中的飞船,太空堡垒使学生初步对太空作一些了解,然后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太空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门要去探索太空? 然后由我小结:太空是神秘的,应该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没解开,所以我们需要去探索。小组讨论
1让大家讨论太空是怎么样的,太空里有什么,让学生说说太空里的事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太空里有那些他们说的东西? 3中国有一位很有名的宇航员,大家知道是哪一位吗? 设计实践
1在硬壳纸上画出你想要的形状,然后剪出来把样子做好,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2用你喜欢的颜色涂在你做的东西上,或用粘贴法也可以 3给你设计的模型起上名字,讲讲它的性能,和用途 展示应用
将所有学生的作品放在讲桌上展示,说说自己的看法。小结:
第3课
瓜果飘香
教学目标:
1、认识瓜果的基本形状和颜色。
2、能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
3、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
认识水果的基本形状及色彩,并能大胆表现。教学资源与手段准备:
教具:课件、各种瓜果、水果宝箱、油画棒、作业纸。学具:油画棒。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从果园里带来了3个奇妙的‘水果宝箱’,每个宝箱里装了一种水果。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里面都装了哪些水果吗?(出示3个“水果宝箱”,并分别装有桔子、葡萄、香蕉)
2、闻一闻、摸一摸、水果。
①分别请3位学生到“水果宝箱”中来闻一闻、摸一摸水果,并把它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②你们知道箱子里是什么水果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为什么喜欢吃水果呢?
小结:水果好吃,有营养,让我们长得漂漂亮亮的,个子长得高高的!
4、揭示课题:瓜果飘香
二、认识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
1、水果的形状。
(1)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形状。(2)同一种水果有不同的形状。(3)切开的水果。(板书:形状各异)
2、水果的颜色。
(1)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颜色。
(2)同一种水果的不同颜色。(3)教师示范:画一个苹果并涂色。
(4)学生尝试作业、了解学情: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并涂色。(板书:多种颜色)
3、水果的组合。
(1)逐步呈现一幅范画的绘画步骤。(2)赏析学生作业。(板书:组合有趣)
三、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比比瓜果的形状和颜色有什么不同,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
四、作业评价。
(1)自评。(2)互评。(3)师评。
四、拓展。
创意水果、水果拼盘图片。
五、总结。
总结:水果真是太好了,水果王国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很喜欢我们小朋友,只要我们经常接近它,品尝它,它们身体里的营养都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健康。
第4课 荷花美
教学目标:
学习线描绘画,掌握色彩应用。
初步了解掌握画荷花要点及画面构图:启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了解绘画的表现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设问导入
1、你见过荷花吗?
2、有关荷花你知道些什么?
3、仔细描述印象中的荷花,你最喜欢荷花哪部分?(学生自由发言)
二、新授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荷花给同学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美丽的荷花吧。
(一)课件播放图片,欣赏荷花让学生再感受荷花的美。
1、同学们这荷花美不美?和你刚才说的一样吗?
2、荷花很美,但它美在哪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吧。引出课题:(板书)荷花美
(二)介绍荷花
1、同学你知道有关荷花的知识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介绍荷花。
我们中国自古荷花很入画,画家们常把荷花作为创作材料,他们以不同的方法把美丽的荷花表现出不同的风味,同学想不想欣赏一下呢?
(三)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荷花 出示作品
1、设问:
(1)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请说说你的感受。
(2)仔细看看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画的?与自然界的荷花有什么不同?(3)你们看这些《荷花》画的是什么季节?用什么绘画工具表现的?都用了哪些颜色?
2、探索绘画方法 自由表现
画家是怎样画出茎、花、叶的?你能画吗? 学生上台画。
(四)介绍荷花各部分
1、你知道荷花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课件出示分析图
2、茎有什么特点?
3、荷叶是什么形状的?叶脉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特点?茎和叶是怎样连接的?
4、荷花的花瓣形状是什么形?仔细看花瓣上有什么?
5、莲蓬的外形是什么样的?莲蓬顶端和侧面有什么?
(五)介绍荷花各部位不同角度的画法
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荷花不一样,怎样才能把荷花画的更美更丰富呢?我们来看看分析图。
出示各部位不同角度的画法
(六)教师示范 边示范边讲解要点
(七)学生作画
刚才,同学们尝试表现荷花了,肯定同学们还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意画出自己眼中的荷花。
(八)评议
1、教师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互相欣赏作品,与学生交流、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师、学生共同评点。
3、表扬学生课堂中的表现。
第5课 游乐场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喜爱的游戏内容,抓住一个场面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去热爱生活,立志长大后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否大胆想象并画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吧?而且我知道很多孩子都喜欢到游乐场玩,你们知道游乐场里面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到游乐场找一找。
2.寻找游乐信息
游乐场到了,从中你能找到哪些信息?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注意有序、完整)(2)同桌交流。和你同桌说一说你找到的信息。(3)全班交流。3.提出问题
(1)观察得真仔细,从图上获得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吗?谁能先提出一个问题考考老师?
他的问题提的怎么样?完整吗?合理吗?(将学生的问题板书。)(2)谁来解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
(3)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本地有哪些游乐地方?(学生评价教师问题,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寻找有关的信息)
(4)指名学生解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4.你问我答
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有很多问题要提,把你的问题给同桌说一说,让同桌来解答一下。
(1)同桌互相提问题互答,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交流时学生也是同桌合作,一问一答,教师板书算式。)5.创作。
(1)教师提出综合性问题“能坐满一节小火车车厢的乘客,去玩碰碰车时,„„你能画下来吗?
(2)学生独立思考
(3)交流想法(可以不用列示)6.交流展示作品 7.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到游乐园,看一看,很多值得我记忆是不是就在我们的身边,下来以后,请孩子们在你生活的周围,再找一找有哪些游乐的地方,并用你手中的画笔记录下来。
第6课 有趣的头饰
教学目的:
1、学习用彩纸和其他材料在进行造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2、感受工艺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废物利用的价值所在。教学重点:设计出一个有趣的头部造型。教学难点:做一个漂亮而有趣的头饰。教学准备:(教具):范作若干
(学具):蛋壳(乒乓球)、彩纸、剪刀、胶水、废旧材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呢?
“看,是唐僧师徒来了”(教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并取出做的小工艺品)
2、这些呀,不是买来的,都是小朋友们自己做的,想知道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吗?
教师拆开一个范作,和学生共同说出要准备的物品。
3、检查学生所带物品是否齐全。
二、新授。
1、教师取出蛋壳,“看看蛋壳象什么?” 生:象脸、象球、象太阳„„
2、在老师眼里,这个蛋壳特别象小鸡的身体。
教师示范小鸡的做法(剪出鸡冠、眼睛、翅膀的形状,逐一粘贴上,注意颜色的搭配)
3、提出问题:
最后,怎样让小鸡站起来呢?
4、生讨论后答:
给它加上一双小脚,或加底座
师小结:若加脚,纸做的脚没有很大的支撑立,会使它头重脚轻,容易摔倒,为使它站得更稳,可加底座。
5、师示范底座的做法:
剪扇形纸,两头粘贴上,在小头剪出开口,涂上胶水,粘贴在蛋壳上。
三、学生作业
1、“大家开动小脑筋发挥你的想象力,也来做一个神气活现的小工艺品吧。”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览评价:
1、做完的小朋友将作业拿上讲台,办展览会
2、学生在认为做的好的作业上画星,星星最多者即为优胜者,颁发“小艺术家”奖章。
3、让学生将自己做的小工艺品带回家装饰,并在下节课上说出家人对作品的看法。
第7课 挂饰
教学重点: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小挂饰相应的工具材料,并将收集加工后的小挂饰材料有序地串起来,制作1—2串挂饰。
教学难点:寻找与众不同的小挂饰材料来制作挂饰,熟练并安全地使用工具进行制作,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教具准备:彩色纸、针线、透明胶、胶水、小石子、落叶、果核、吸管、纽扣、贝壳、野花等工具材料。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稳定学生情绪小挂饰 学生:摆放好工具材料 设计意图:做好上课准备
二、视频欣赏导入小挂饰
教师:播放一段原始部落的人们日常生活或节日庆典时的影片,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些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他们身上的饰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小挂饰
学生:欣赏影片,观察原始部落中的人们在服饰穿作方面的特点,初步了解挂饰可以运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设计意图:以一种与现代生活截然不同的风格引入,将学生思路打开,同时也通过欣赏初步认识身边的一些小物体在挂饰中的作用。
三、认识材料
1、教师:原始部落的人们虽然生活条件不佳,但他们用平时收集到的动物骨骼、石头、植物等做出了很多漂亮的项链、手链、耳环等饰品,那么同学们都收集到了哪些材料呢?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各种材料。
学生:了解原始部落的人们制作挂饰的材料。观察自己和同学们带来的材料,和同学互相交流收集的成果,拓宽对材料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认识原始部落的挂饰之后观察自己带来的材料,开始在脑海中初步想象如何对自己的材料进行制作。
2、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身上的项链,并放置在投影仪上,请学生观
察这串项链使用了哪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这些材料用在一起?这些材料分别让人感觉到什么样的感受?穿在一起又怎么样?
学生:观察、认识材料,找出木珠、石子、贝壳、皮线、麻绳、金属环等材料。讨论材料的特点、性质及组合之后的效果。
设计意图: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在制作中应怎样搭配、组合。
四、尝试、摆放
教师:请各组的学生拿出材料一起试着把材料摆放成一串,注意各种材质的材料的配合。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组合成果,介绍自己的思路,请学生互相评价,给予建议、集体总结搭配组合的方法。
学生:学生将材料摆放、尝试,将各种材料组成一串挂饰,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总结自己的感受、经验及对材料的认识。
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经验感受,对学生的作品欣赏、评述,提出建议,集体总结:
1、将有联系的物品串在一起会更好看。
2、有的材料需要加工,如剪、绘画、折叠等,以美化效果。设计意图:初步尝试,通过摆放和组合,欣赏和评价了解应如何将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搭配。
五、欣赏、拓展
教师:课件展示挂饰作品,由项链、手链、到腰带、耳坠、包饰、手机饰品、钥匙坠、风铃,信插„„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更多的搭配方法,同时也知道挂饰的含义和更多的挂饰的种类。
学生:欣赏各种挂饰,了解更多搭配方式。从各式各样的挂饰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帮助学生了解挂饰,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拓展视野和思路,逐步培养具有自己个性的审美风格。
六、实践、制作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A:打算制作什么挂饰 B:需要用上哪些材料 C:组内分工
学生:讨论如何制作挂饰,建立设计思路,为制作挂饰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初步构思,培养做事前先计划的习惯。
2、教师:实践、制作
组织学生合作完成1—2件作品,并在做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
学生:组内合作制作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总结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积累的经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力。
七、展示
教师:组织各组代表展示介绍作品,并说一说本组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
学生:每组代表展示介绍本组的作品和学到的经验,共同分享经验、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分享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交流学习。
八、小结
教师:请学生谈学习感想,提示学生生活中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价值,无论是一片落叶还是一粒石子,我们应用细心的观察去了解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的生活。
学生:说一说今天学习的感受,觉得以后应怎样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应怎样去认识我们生活中的点滴。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感想总结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建立学以致用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第8课 立体棋
教学目标:
1、了解棋类的种类。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形象生动的立体棋子,设计并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2、让学生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3、鼓励学生尽情投入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有条不紊的办事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触摸感受认识生活中物品的纹理,并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多种颜色进行制作,使画面的形式、色彩丰富。教学准备: 一块刻有花纹的底版和一张普通的光滑板,各种物品若干,范画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今天老师首先要来做一个游戏,想请一个小朋友与我一起合作。(布下一块刻画有棋盘的底版和几个棋子)请你看看要求,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这里面会是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1、看一看
同学们,书上有好多小朋友制作的棋子与棋盘,你们会下吗?平时你们下过棋吗?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
2、说一说
看看你周围的物品,告诉你的同桌,你找到了哪些物品,哪些能够用来制作棋子与棋盘(听学生的反馈,大家一起评评他们说得对不对)你觉得大自然中会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制作?(学生举例)
3、找一找
今天我们要到校园里去找一找了,把你认为能用来制作棋的东西找来,放到自己的袋子里。
三、制作立体棋
1、学生合作制作
2、教师指导
四、交流展示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找到了好多有趣的东西,回到家中再看看身边有没有好看且有突起花纹的物品,一起来制作精美的立体棋。
第9课 军旗升起的地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八一起义英雄城市——南昌的介绍,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
2、简单了解兵器的历史,指导学生使用多种材料制作简易的立体、半立体兵器模型。教学重点:
能否恰当地运用多种媒材,通过绘画、拼贴、堆积、组合的方法制作兵器模型。教学难点:
是否积极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进行设计。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建军节是哪天?是怎么来的呢?富国强军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而一支军队的强大离不开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因此今天,我们通过对中国军队建设的介绍,让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设计出未来的武器。
二、新课讲授
1、信息收集
图片、模型、各类报纸
2、欣赏感受 实地参观、访问
3、技法指导
考虑武器的功能、实用性、美观性
4、创作
分组进行,也可以独立操作
5、作品展示
6、兵器展
三、小结
同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并制作出自己的东西,可以说是收获不小,以后同学们多动手,多动脑,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强大,制造更多的尖端武器。
第10课 单色吹塑纸版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吹塑纸版画的表现方法,了解吹塑版画的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学会印制吹塑纸版画。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概括能力、色彩配置能力,养成耐心细致、有计划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吹塑纸版画的艺术处理。教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学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吹塑版画,让学生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具:
吹塑纸、绘画纸、黑色印纸、复写纸、圆珠笔、铅笔、水粉笔、水粉颜料、拓印工具、夹子。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教学导入:
(一),体验感受“印”
1.课件出示一张版画(作品真实的)
师:看一看 它是用儿童画的方法画的吗?
生:说一说 印出来的!
生:说一说如何来印
师:示范 用一张树叶用水粉色印给学生看一下!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这种印的方法来完成作品的绘画表现形式!版画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对树叶的印制,让学生体验印的方法,并且通过对树叶的印制让学生明白:通过印不仅能印出物体的外形还能清楚的表现出树叶的叶纹!这样为下面的环节作铺垫!在后面的教学中就不用费力的去解释为什么要用印的方法来展示版画!而且,也让学生明白了,不仅仅可以印一张可以重复的多印几张!节约了时间。】
2.板书:版画
(二),版画的发展历吏
1.课件出示版画的定义
2.介绍版画的发展历史,再进一步介绍现代版画的分类
3. 说明本节课的任务是吹塑纸版画并出示课题: 吹塑纸版画(课件图片)
【设计意图:在定义的介绍时重点强调“制版”和“印制”强调的目的让学生明白这就是版画中的最为关建的两部,在介绍定义的同时也介绍了版画的步骤!】
三、新授课
1.版画的制作过程
师示范
(一),制作步骤
1.构思(画面内容不宜过于复杂,简单一些就行!)
2.画下你所构思的内容
3.印(印制成单色的)
4.展示
【设计意图:制作步骤这一环节的伏笔在于,老师在印的时候是印的单色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一下单色的作品的一种对比性,也可以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准备,和多色的版画一起比较】
(二),印制多色的方法
1.将前师示范的单色的作品贴在开始导入的彩色的作品的旁边
师:说一说老师刚才印的这张跟开始给你看的那张有什么区别吗?
生:一张是单色的一张是多色的
师:单色的我们知道是怎样印出来的!那你知道多色的如何来印吗?
生:说一说!
师:小结并示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在感受单色和多色的版画的不同画面效果的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提示作作,印一次可以印出单色的,那多色的呢?学生自己就会去发散思维去想!】
四、作业
1.要求:制作一张版画作品!
作业练习内容:选择一种方法创作一幅吹塑纸版画。
辅导要点:
(1).由吹塑纸面的质料决定,运用圆珠笔在纸面上以较重的划线塑造形象较为便利。
(2). 印刷用的水粉色不宜太稀薄,印纸不宜太湿,以防止颜色印糊。
(3). 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
4.欣赏一些学生作品
5.学生制作
五:展示
1,选一下你自己认为画的最成功的作品是那一件?
2,装裱 它本来就是一件艺术品(拓展你回去也可以试一下!)
第11课 单色吹塑纸版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次尝试,使学生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眼、手、脑这三者的协调性,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制作版画作品来锻炼学生的坚韧精神,同时感受版画稚朴的美感。
教学重点
多色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探究 教学准备
吹塑纸、圆珠笔、水粉画颜料、毛笔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白画复习
二、讲授新课
㈠
欣赏揭题阶段——介绍版画
师:其实,在绘画世界中有一种绘画种类与黑白画的效果有相似之处,那就是——版画(出示课题)
师: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找到一些关于版画的知识,谁愿意说一说?
1、学生介绍:
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即金刚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
⑵版画制作步骤:画稿——制版——印刷
⑶版画制作方法:刻线法、拼贴法、贴线法、撕贴法、折贴法、揉纸法 ⑷版画分单色和彩色版画两种
2、教师介绍:(欣赏版画作品)
版画的种类以及版画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单色吹塑纸版画 ㈡、自主探索阶段
1、学生质疑,并共同确定本课的重点。
师:如果想制作吹塑纸版画,你会考虑哪些问题?(学生小组讨论)
2、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解决方法。(1)游戏:印一印。
学生小组合作,主动尝试多色吹塑纸的制作方法。
小组讨论分工:有画稿的,有调色的,分工明确,进行制作。(2)集体交流。提出尝试探索中的问题,集体讨论找出解决方法。交流成功经验。
(3)总结方法与制作步骤。①创作步骤:
起稿 ——
制作底版
—— 拓印 ②注意事项
呈凹下去的点、线、面进行刻划;用夹子固定纸与底板;涂色时不要涂到凹线中„„
③制作方法 ④作画方式
可用圆珠笔、铅笔、尺子等坚硬的东西进行刻画,再用水粉上色,拓印。㈢自主操作阶段。
1、教师演示。
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演示鹅的印制过程。
2、学生自主制作,体验成功,教师巡回指导。㈣自主评价阶段。学生展示并自主评价。
1、介绍自己有特点的吹塑纸版画是怎样制作的?
2、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在评论学生的优秀作品时,激励学生运用学到的吹塑纸版画的知识和技法,在实际生活中去创造美。)
六、课堂小结: 1、版画的特点:
⑴版画的复数性,一版多印这就是版画的复数性。⑵版画和生活的结合。
※好的版画作品,可以直接印在自己的背心上„„
※把大家的版画装订成版画集,共同学之间互相欣赏传阅。
2、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只要我们去实践、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处处可见。就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去美化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吧!
第12课 捏塑动物
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动手能力。
掌握捏造动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通过开放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同时又有竞争意识。教学重点: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几位头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出来进行角色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教师板书课题:动物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捏泥动物
三、表现
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①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②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③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四、创作体验:展示作业要求:用橡皮泥捏一只你喜欢的动物,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第13课:剪剪乐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剪纸方法,能用彩纸剪出教简单的图形图案,并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以及合作能力。教学重点:剪纸的方法,折纸的方法 教学难点:折纸、剪纸的操作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及剪纸实物,剪纸图案若干。学生准备彩纸、剪刀、刻刀、胶水、白纸、刻垫等。教学过程:
教师激情导入:
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我们用剪刀代替笔,把我们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寥寥数剪,日常用品、车船、花卉、果蔬、虫鱼、鸟兽、人物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请学生说一说:你了解剪纸的哪些知识?
教师简介剪纸及剪纸的历史。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灿烂明珠,千百年来,它继承着各民族历代祖先的智慧、才华和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根,是民族精神和气质的体现。
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所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的五幅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一千五百年以来,剪纸艺术在我国广为流传。
剪纸的制作,总体上分为单色和彩色两种。同时,又分阳刻、阴刻、套
色等形式。
剪纸的制作过程:
折-剪纸前,应根据物品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折法进行折叠。
画-为了更好地把握住物体的形象特征,在剪纸前,应将所剪形象,在折好的纸上用笔轻轻勾出,然后再用剪刀依据轮廓线剪下。
剪-即是将画在纸上的形象,用剪刀准确而流畅地沿轮廓剪下。有些细部可用刻刀刻出。
贴-最后可根据需要,把剪下的纹样,贴在颜色适当的纸上。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把剪出来的作品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展示各小组的作品,互相观摩。
教师小结:
剪纸艺术发展到今天,已向多内容、多风格、多功能方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题材的选择、画面的构成、色彩的追求上渗透现代文化的观念,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剪纸作品。
第14课 古老的生活用品
教学目标 :
了解古老生活用品的形状、色泽与质感,所用材料笔记制作工艺,表达自已的感受。
将搜集整理的有关古老生活用品的信息相互交流,尝试用绘画和文字进行介绍和说明。
认识传统手工艺品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古老生活用品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生活用品美观与实用的有机结合 教师教具准备:优秀生活用品设计作品欣赏投影或多媒体课 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学生学具准备: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如小钟表、小茶杯、小像框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请学生以一件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 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三、进入新课:
1、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使用者带来方便,也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活动一)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外的几种优秀生活用品,引导学生欣赏,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
(1)果盘:缠枝鸡冠花纹的纹饰,色彩古朴典雅,构图大方简洁,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缠枝加水果,同类物在平面、立体上的结合形成了统一的美感。不放水果时,也是一件美观的案头摆设。
(2)木椅:金字塔式的造型,使人有稳固,安全的感觉,可以放心的倚坐休息,木质部分单纯的造型,朴实的色彩和原始感的木纹,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3)手机设计图:A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置于掌上似乎可以操控穿梭于太空的飞行器;B款,方正规正,拥有它的人应该是诚实、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人士;C款,蓝色的屏幕,游戏机式的按钮设计,外观上可以强化的机器性特征,一定是喜欢寻求刺激的小伙子们的掌中爱物;D款,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拿在手中、置于袋里,都会使人感到舒适。
(4)咖啡具:瓷釉颜色柔美和谐,旋涡纹的纹饰体见了原始彩陶的纹饰,其色彩又与咖啡的颜色相调。盖上无钮,防止打开放在桌上滚落打碎。至于把手造型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手持时的力学原理,其舒适省力是显而易见的。
(5)椅子一组:用最少的材料,最简洁的造型,最单纯的颜色,有最舒适的感觉,也许是这组椅子的设计者所要追求的。不用时尽最大可能节省放置空间的问题饱为你想到了,同时,多把椅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象一座抽象形态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
2、设计者在设计各种用品时不仅要考虑美观而且充分考虑了实用的各种细节,着实让人感动。中国有古话叫“学以致用”,即物品的存在都有它特定的用途的,所以,产品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它的用途(功能)同时,人对物质产品还有精神方面的要求。(欣赏红漆花形洗子)漆器制造在申国有悠久的历史,在自然的花朵形状的基础上加以规整化,是一件实用与美观结合得非常好的作品。
(活动二)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共同讨论它们的设计好在哪里,有什么缺点。
(活动三)将几件相同用途的生活用品放到一起对比欣赏,展开讨论:同是喝水的环子,你更喜欢哪只,为什么?进行分析评述。
四、反馈阶段:
师生讨论以下问题:
1、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知何进行选择?
2、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五、总结:
人类生活中处处存在设计,设计是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生活用品设计不能单从美观的角度出发,要从功能、材料、形式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做到美观而实用。
第15课 民间绝活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民间艺人创作的各种形象,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与爱好。
2.通过手工制作的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民间艺术的造型及民间绝活独特的制作方法,使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3.培养学生喜爱民间美术,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讲清并使学生了解民间绝活的特点及主要种类的艺术特点。
难点:学生对民间绝活的有关特点的掌握及对作品能进行正确的赏析。
教学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制作,播放设备及幻灯机、录象机、橡皮泥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国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你们知道什么是皮影戏、浇糖画„„吗? 生:不知道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普通老百姓之手的绝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民间绝活。板书:民间绝活
二、新课讲授
1、介绍民间绝活(1)皮影戏
皮影戏是以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和物的剪影为傀儡的一种民间影戏。
特点:造型简练 人物形象 工艺精细
(2)浇糖画
就是以白糖或庶糖为主料进行煎熬成糊态,然后在一块板上根据花鸟虫等之类形象进行作画,形成一定的形貌。特点:形象 独特
(3)剪纸
剪纸就是以纸为材料,进行折叠成一定的形状,然后剪成一定的形状。特点:多样化 精美 实用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民间绝活
3、讨论对民间绝活和对民间绝活的想法和见解
4、创作——制作七品芝麻官(1)用橡皮泥先头部(2)添加帽子(3)加上手„„
5、展示学生作品
三、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你什么学到了什么?
第16课 生命的成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
2、用文字、绘画、拼贴、摄影等多种方式来记录生命成长的过程,理解生命成长的意义。学习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增强综合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和宣传活动。
4、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善于和不同的伙伴合作,提高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树立环保意识。教学准备:
实物或图片、影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教师拿出种植植物时书写的成长日记,请一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回忆当时的情景,心情。并请同学们讨论,讲述。
2、是的,当我们将一颗种子种入土中时,也将我们的希望埋在了土里,从此后,我们一天三遍地去看它,出土了,我们激动,给它起名字,叫它“宝宝”,就好像我们的父母对待我们一样,一发现它的叶片有一点发黄,有一点发蔫,就着急、难过,甚至为它伤心哭泣„„今天,让我们回忆过去,为曾经让我们付出心血的这些植物们画张像。
3、板书课题《生命的成长》
4、回忆讲述各种植物,他们的名称、特征,最后的命运如何。
二、观察
课件展示植物成长的过程 让学生完成黄豆生长的过程表 了解黄豆生长的前期过程
三、交流感想
同学们,你们观察了黄豆的生长过程,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去爱护它
们。„„
四、创作与表现
1、观看植物生长的影片,(有植物瞬间成长变化镜头的画面的影片,推荐:《春夏秋冬,四季神韵Seasons》这部DVD)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三、反思与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讲述自己描绘的这株植物的故事。
2、几乎每一个人在幼年都养过各种植物、动物,这些生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忧伤,就像我们,也给我们的父母带来了无尽的快乐、悲伤。让我们快快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让我们的父母在树荫下享受我们成熟的果实。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黄豆的成长,明白了生命的宝贵,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鸡是怎样生长出来的,一起来探索生命的成长经历。板书:生命的成长
二、感知生命成长
1、播放鸡宝宝的成长过程
2、展示海洋世界里的生命
3、学生完成鸡宝宝的生长变表
三、观看青蛙成长
1、蛙卵
2、长成一只小蝌蚪
3、长出后腿和前腿
4、尾巴消失
四、交流对生命的认识
同学们,我们看到小动物来到这个世界上,它们需要被呵护,我们要善待它休,给他们好的生存条件,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分成小组讨论,以小组长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我们要保护环境„„
学生:节约用水,不要去捕杀动物„„ „„
五、创作
同学们,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给动物、植物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那么,请用你们手中的画笔去描述吧
六、展示优秀作品
七、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生命之伟大,需要我们去呵护,那么对于生命,我们要珍惜,同时要为了生命,爱护环境,自学做一个保护环境的第一人。
第17课 画花带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苗族花带,感受苗族民族服饰的独特韵味,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苗族花带是二方连续,即一个图案向左右或上下重复组成的纹样,通常在服装、包带等上起装饰作用,是少数民族传递友情和恋情的礼物。教学重点:
运用二方连续纹样的形式设计制作苗族花带,感受苗族花带的美。教学难点:
采用二方连续的形式设计制作一条花带。教学准备:
范作、步骤图、苗族舞曲、图像、水彩笔(油画棒)、铅笔、橡皮擦、直尺。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听听一首歌(播放):红花、黄花、蓝花花„„
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你们知道是歌唱什么?
生:不知道
师:这里关于歌唱黔东南苗家服饰,我们生长在苗族地区,这里是苗族同胞聚居地,风景优美,人们热情好客每到节假日苗族同胞会穿上节日胜装欢迎远到的客人。今天,我们带来了一段苗族的歌舞请大家一起欣赏,好不好?(播放CAI课件,欣赏一段锦鸡舞。)
二、感受民族服饰特点
师:舞跳得好不好?服装漂不漂亮?
师:这些服装上有好看的花纹,特别是裙子上的花带,图案丰富、色彩鲜丽。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一条花带,大家看看这段花带有什么特点?
生答。引导学生:花带上的图案是由一个图案向左右重复排列成一条。
师: 苗族小姑娘手最巧,把花、草、鱼、鸟和一些图形绣成漂亮的花带当作送给好朋友的礼物。今天我们也来当当设计师,设计一条花带,送给来我们学校参观的老师。
板书:画花带
三、感悟学习
师(边发白纸条边问):现在哪位设计师告诉大家这些纸条要怎样才能变成一条条花带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注意表扬学生:你最聪明、你是点子王
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制作方法。
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同时完成作业,教师边巡视边引导学生制作方法。
1、折出图案区域
板书:折,板贴步骤图一
首先要把纸条对折,注意每块区域大小一致。
2、画出图案
板书:画,板贴步骤图二
现在设计师就要把自己的图案画出来。花带是把一个图案重复排成一串,那哪位设计师有好方法让我们一次画出几个图案?让我们节约时间。
抽生答。
在一张和折出区域一样大小的纸画出图案,然后用拓蓝纸拓印,这样一次可以画出几个图案。
3、上色
板书:上色,板贴步骤图三
大家在组长的指挥下分工合作,一起上色,就能很快涂好颜色。
四、作品展示
师:小设计师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套苗族服装,快用你们的花带来把它装饰一个,我们等会开一个时装展示会。学生在服装上装饰。请一学生穿上,绣台。
师:穿起来果然很漂亮,像小锦鸡,请小锦鸡代表我们送花带给远来的客人吧。
五、引发创造
我们除了使用画的方法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许多材料来做花带。比如:剪纸、拼贴、编织花带可以来装饰服装、黑板报、手抄报、墙报、提包等等。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家乡美,家乡的服饰更美,你们看那一条条花带,因此,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就靠大家去创造。
第18课 漂亮的民族刺绣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刺绣的发展史和现状.2.学会欣赏刺绣作品.3.知道刺绣的材料和步骤.,刺绣的分类,针法.4.掌握基本的刺绣针法,能够完成简单的刺绣作品.5.通过讲解中国涌现出四大名绣让学生知道交流,协作的重要.教学重点
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欣赏刺绣作品,掌握刺绣的基本知识.教学难点
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从活动中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激起爱艺术的热情,从而增强爱学习,爱生活的信心.教学用具
1、教师用具
各种针法和图案的刺绣作品(学生和老师)若干,刺绣筐(师范一个,教学
若干),布(不同材料和颜色)若干,线(各种颜色和种类若干),刺绣针(各种型号若干),图钉若干,图纸若干,2B绘图笔若干,复写纸若干,小刀若干,橡皮若干,透明胶若干,剪刀若干.2、学生用具
小登各一个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互动法,探究法,同步辅导法,总结提高法等.教学过程
导入
带领学生欣赏刺绣作品,并讲解有关作品的知识,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活动氛围,提起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讲解
一、刺绣的历史及分类
刺绣,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刺绣了!刺绣的发展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联系紧密,不同的朝代,刺绣有不同的花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他独特的刺绣风格。
1、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民族吗?(学生回答)
2、他们衣服上的刺绣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回答)
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特色绣,清代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1、为什么其它地方的刺绣没有成为名绣呢?(学生讨论发言)
2、你们想不想成为一位有名的刺绣大师呢?(学生抢答)
二、如何欣赏刺绣作品
要想学会刺绣,就要学会欣赏刺绣,要有基本的,健康的审美能力。
1、学生再次欣赏刺绣作品后谈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后讲解:“欣赏刺绣可从品种、年代、艺术价值等方面衡量。”
三、刺绣的用具介绍
刺绣筐,布,线,刺绣针,图钉,图纸,2B绘图笔,复写纸,小刀,橡皮,透明胶,剪刀。
四、刺绣步骤(1分钟)
1.订筐; 2.设计;3.棚布;4.绘图;5.复印;6.粘帖;7.选材;8.刺绣;9.修改;10.装饰;11.成型。
五、教师做基本针法师范
1.直线针;2.平伏针;3.螺旋平伏针;4.圈(切,扣,锁)针。
六、刺绣技巧及注意事项
1、线和布的的质地要贴近。
2、线穿1.5尺左右为佳。
3、刺绣开始和结束时要将线打结。
4、剪刀和针要注意安全使用。分组领用具
每四人为一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每个组长排队领用具。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所有学生参与活动,帮助他们分配工作,提示他们相互讨论,团结协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急时询问老师,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他们。总结评讲
1、学生分组展示并讲解他们的作品
2、教师评讲学生作品并做鼓励
崇明小学2011-2012年下期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07-02
岭南版小学三年级美术09-20
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案07-02
三年级美术课程教案10-14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星空的联想》教案06-17
小学三年级数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10-12
小学三年级美术第五册《对称美秩序美》教案10-30
小学新标准英语三年级Mdule 3 Unit 1教案07-22
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