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通用10篇)
为便于广大业主对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掌握、更好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维护全体业主的权益,特摘选如下内容: 《物业管理条例》:
第十二条 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但是,应当有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参加。
业主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业主大会会议。
业主大会决定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五)项和第(六)项规定的“筹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制定和修改管理规、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及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约束力。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物权法》
第七十一条 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二条 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
业主转让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其对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
共同管理的权利一并转让。
《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 业主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交纳物业服务费用或者物业服务资金。业主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逾期不交纳服务费用或者物业服务资金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其限期交纳;逾期仍不交纳的,物业管理企业可以依法追缴。
业主与物业使用人约定由物业使用人交纳物业服务费用或者物业服务资金的,从其约定,业主负连带交纳责任。
物业发生产权转移时,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应当结清物业服务费用或者物业服务资金。
《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
第六条 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但在收不到当地电视台、电视转播台、电视差转台、有线电视台(站)的电视节目的地区,个人可申请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接收境内电视节目。
个人需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必须经所在单位同意并持其开具的证明,向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地、市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和国家安全部门签署意见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经审查批准的个人,凭审批机关开具的证明购买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完毕,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和国家安全部门检验合格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发给《接收卫星传送的境内电视节目许可证》。
个人设置的卫星接收天线不得占用公共场所、影响环境美观和邻里日常生活。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装饰装修企业从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应当遵守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按照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和消防措施,不得擅自动用明火和进行焊接作业,保证作业人员和周围住房及财产的安全。
第十二条 装修人和装饰装修企业从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不得侵占公共空间,不得损害公共部位和设施。
第三章 开工申报与监督
第十三条 装修人在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开工前,应当向物业管理企业或者房屋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物业管理单位)申报登记。非业主的住宅使用人对住宅室内进行装饰装修,应当取得业主的书面同意。
第十四条 申报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房屋所有权证(或者证明其合法权益的有效凭证);
(二)申请人身份证件;
(三)装饰装修方案;
(四)变动建筑主体或者承重结构的,需提交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方案;
(五)涉及本办法第六条行为的,需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涉及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行为的,需提交设计方案或者施工方案;
(六)委托装饰装修企业施工的,需提供该企业相关资质证书的复印件。
记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市场准入的相关法规政策是什么?
吕卉:为规范咨询业市场,一些国家或地区对从事咨询服务的人员、企业及其活动方式作出一定的规定,该规定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
①法律及法律性规范(统称“法律”)。针对特定咨询行业的法律通常对其从业人员资质、企业行政许可或登记、咨询活动规范、监管措施、惩罚等作出规定。除此之外,企业还需遵守法律对普通企业的要求,主要包括依法进行公司登记、依法纳税、依法用工等。
②行业协会的规范和第三方认证。许多领域具有各自的行业协会,通过协会章程等形式,对咨询人员从业资格、职业道德作出规定,发挥辅助管理的职能。行业协会或其他第三方组织还向从业者提供各种相关培训和考试,并向其颁发相应的认证或证书。
管理咨询的市场相对开放,通常只需遵循当地法律对普通企业的要求。同样,企业可加入相关行业协会,遵守相关协会准则。并且,从业人员可通过各种相关培训和考试获得相应的认证或证书,但该等认证或证书一般并非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从业资格,而是由国际或区域性机构或行业协会以职业技术鉴定的方式颁发的推荐性的职业技术证明。
在中国,对于管理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企业、人员及其活动并无特定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企业必须遵守法律对普通企业的要求,主要包括依法进行公司登记、依法纳税、依法用工等。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企业可以加入相关的行业协会(管理咨询方面或者人力资源方面)。如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拥有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企业会员数百家,每年为企业会员提供员工培训、员工任职资格认证、行业研讨会等服务。
记者: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吕卉: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企业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参考或者作为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有:
劳动合同法;
税法;
社保缴纳相关政策;
福利费提取的相关政策;
工会组建的相关政策。
记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相关的行业组织、认证有哪些?
吕卉:国际上,与管理咨询相关的协会及认证比较多,部分简单介绍如下:
1.国际管理咨询协会理事会。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采用其1999年制定的“阿姆斯特丹标准”。
2.美国管理咨询公司协会(即管理咨询工程师协会ACEM)。成立于1929年,是成立最早的管理咨询协会,会员为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期,该协会共有48个公司会员,这些公司在美国31个州、60个城市设有办事处和附属机构,并在27个国家设有固定办事处。
3.美国管理咨询学会(IMC)。成立于1968年,20世纪80年代后与ACME在一地办公,成为姊妹协会。会员是个人(包括个人执业者、小公司的合伙人,大公司的咨询顾问等)。颁发“注册管理咨询顾问”资格。
4.类似的行业组织美国还有经营管理咨询协会(AMC)、国内管理咨询协会(AIMC)、职业管理咨询协会(SPMC)等。
5.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City&Guilds)旗下英国领导管理学会。提供培训和考核ILM英国国际企业管理师;
与人力资源咨询相关的认证及证书有:
①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
②美国人力资源认证协会;
③加拿大人力资源协会的加拿大人力资源计划者。
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加入的协会组织主要有两类,一是与管理咨询相关的,如中国管理咨询协会及各省管理咨询协会;二是与人才服务业相关的,如中国人才交流协会,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等。
关键词:影像;法律;法治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056-02
英美等国家实行的是判例法,通过对国外电影情节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为中国法律制度的规范与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法律与文学的理论背景
在美国法学院的学术运动中,詹姆斯·怀特在《法律的想象:法律思想与表达的性质之研究》中提出了法律与文学的概念。理查德·A·波斯纳指出,法律与文学的分支共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作为文学的法律、通过文学的法律、有关文学的法律与文学中的法律。大部分的学者都将法律与文学的范畴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学的法律,另一方面为文学中的法律。从法律题材的电影中能够对法律文化进行了解,从电影中与法律相关人物的出场能够对冲突与对抗进行感受,通过相关人物的雄辩能够对法律的制定与正义的伸张进行了解。
劳伦斯·费里德曼提出了法律文化的概念:“法律文化是指特定公众或者特定群体保有的关于法律和法律制度的想法、价值观、期待和态度。”费里德曼指出法律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为内部法律文化,指的是法律职业人的态度与行为,另一方面是外部法律文化,指的是外行人的态度与行为。从广义上将,法律文化指的是对以法律为中心的行为与态度进行描述的方式,其要素主要包括制度事实、行为模式等。
二、法律与电影之间的关系
人们很少会将电影与法律联系在一起,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代表着刻板、理性,而电影则更多的体现浪漫与感性。法律与电影之间最为直接的联系就是法律对电影内容的分级控制,当然,法律也为电影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养分与灵感。在电影中对法律进行体现,将电影提高到了权利宣讲、社会责任代言的层次,提高了电影的震撼力与感染力。法律文化自身具有的各种悬念、冲突、对抗等特点更是与电影艺术相契合。把法律作为电影素材,促使法律与电影的发展,从而产生了新的电影类型——法庭片。受到电影广泛影响的推动,法律的制定及权利的伸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社会法制变革发挥了先锋作用。
(一)法律题材电影的类型
依据电影塑造的形象,可以将电影划分为四种类型:(1)法官型电影。法官在案件庭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法律题材电影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纽伦堡审判》就成功地塑造了劳森与海伍德量英雄般的法官形象。(2)陪审团型电影。陪审团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旁听的方式对嫌疑人是否有罪进行确定,采用的是一票否决制,《十二怒汉》是最为典型的代表。(3)律师型电影。律师是法律题材电影中重要的角色,通过律师的交锋能为电影制造戏剧性,《造雨者》、《永不妥协》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律师型电影。(4)罪犯型电影。这种题材的电影能够更深层次地对人性进行透视,对法律制度进行批判,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二)电影能够使法律案例得以延伸
在现实的世界中,法律通过其特有的方式简化了世界,法律职业者在对案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仅仅需要对法律中确立的事实与要素的关系即可。法律属于一种技术体系,其中将情景化与背景化去除了,当事人相当于一个代号,当事人行为相当于代码,法律职业者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些代号与代码依据法律的公式对号入座,从而实现对法律的适用。法律是把世界简化了,而世界实际上是不能被简化的,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矛盾。通过电影能够将法律实践通过“讲述”的方式呈现出来,为法律的适用及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电影对法律案件的事实进行了全面的建构,在电影中当事人从代号转变为具体的“人”,通过电影的方式实现了法律案件的还原,对法律案例进行了扩展。
(三)电影加深了人们对法律理解与想象
最为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很大的一部分都来自于电影,例如《似是故人来》、《正当防卫》、《正义法庭》等。法律题材电影通常都是某个时代人们对法律的思考,或者是对法律制度的分析,电影作品能够对法律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揭露,电影作品中对人性进行破译也对法律工作有着莫大的帮助。《十二怒汉》讲述了一位陪审员对同事进行说服,宣告被告人无罪的经历;《杀戮时刻》中杰克对自身的法律价值判断进行了表达。法律题材电影能够对司法体制的线索进行整理,从而对法律文化观进行考察。在法律电影的视域之下对法律文化流变的格局进行观察与了解,对法律制度与文化进行分析,从而对社会变迁与法律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
三、影像中包含的法律
提到法律,人们能够想到的就是刻板、无情,而提到电影则想到的更多的是浪漫、多彩。两者之间虽然在表达形式方面存在差异,但其表达的内容都是社会生活。电影通过光影的方式对生活进行生动描写,法律通过严谨的逻辑对生活进行辨别。电影可以涉及各种法律问题,通过电影的方式展现正义与罪犯的斗争,每部电影都是进行法律分析的生动活泼的素材。电影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对法律进行了展示,从而成为法律人与公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通过对电影中法律故事的鉴赏,能够感受电影故事所描述的国家的法律文化。例如在美国电影《十二怒汉》中,在最终审判的过程中,除8号陪审员,其他11位陪审员都认为男孩“杀死其父”的罪行不成立。从这个电影中能够对美国“陪审团评议”制度有了一定了解。在法律题材电影中,最大的看点就是法庭审判环节,各种冲突、对抗、交锋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如《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阿蒂克斯为汤姆进行的辩护,《费城故事》中约瑟夫为巴克特进行的辩护,都很好地展现了抗辩双方的较量。
这些电影能够帮助人们从法律的角度对法律的起源、发展、刑侦、犯罪心理等进行了解,同时还能帮助人们对人权、自由、民主、个人权利等方面进行感知。法律题材的电影中最为主要的现实意义就是传播法治文化与精神,从而提高受众的法律意识,健全法制。
四、中国的电影与法律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法律与中国的电影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中国的法律电影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民众对法律电影的认识大部分来自西方法律电影,尤其是美国的“法庭片”。中国的法律电影尚未形成规模,在影视界,甚至连“法律电影”的概念都模糊不清。从整体上来讲,中国的“法律电影”似乎很多,包括各种警匪、犯罪、官场等,但是对其内涵进行仔细分析发现,这些电影称得上法律电影,主要的原因就是导演并未将法律或者法治作为主要的目标,而只是把它作为提升可视性的元素,中国的法律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法律影像对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法律题材电影的盛行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看待法律事件的态度与方法。电影展示了“那些工作在公平体制中的优秀的人们,至少这个体制会以某种形式向我们传达正义。虽然有些电影关注的是正义的缺失,但是这些电影仍然有美,就在于它没有让我们丧失对法律的信仰,毕竟那些失败只是由于那些腐败的警官们。法律理想被个人乃至集体的不忠诚所颠覆”。法律电影能够影响公众的法律观念,增强人们对法律的认知,从而形成优秀的法律文化,这对建立法制社会意义重大。
——————————
参考文献:
〔1〕张昌辉.“法律与电影”:新的研究视角和教育手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58-161.
〔2〕王林敏.送法下乡与民族习惯法的变迁——以影片《马背上的法庭》为材料说明[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0-15+20.
〔3〕张建平,周宇升,丁勇.影像时代的“行业法规类”课程开发:以“影像中的药事法问题”为切入点[J].齐鲁药事,2011,(12):754-755.
〔4〕王华.影像中的“父子”叙事与隐喻——对电影《马背上的法庭》的解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74+80.
〔5〕童晓岚,郭德双.简析经典法律电影对美国法律文化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11,(7):105-106.
〔6〕杨曙.女性主义身体叙事在华语影像中的表达嬗变——从传统伦理背叛到民族大义冲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66-68.
〔7〕王瑜.影像改编与暴力叙事——抗战影像与当前文学影视中的“暴力”[J].电影文学,2011,(6):74-75.
〔8〕王曙.穿越影像世界,探求法律真谛——《影中觅法:寻找电影中的法律世界》评介[J].时代法学,2014,(3):119-120.
〔9〕彭耀春.警察创作的警察影像——从警察作者的视角看中国公安题材影视作品[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58-6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七十一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 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第七十三条 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二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
第七十二条 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二)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三)不得醉酒驾驶;
(四)转弯前应当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猛拐,超越前车时不得妨碍被超越的车辆行驶;
(五)不得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不得双手离把或者手中持物;
(六)不得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
(七)不得在道路上骑独轮自行车或者2人以上骑行的自行车;
(八)非下肢残疾的人不得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九)自行车、三轮车不得加装动力装置;
(十)不得在道路上学习驾驶非机动车。
第七十四条 行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二)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
(三)追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
第七十五条 行人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
第七十六条 行人列队在道路上通行,每横列不得超过2人,但在已经实行交通管制的路段不受限制。
第七十七条 乘坐机动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机动车道上拦乘机动车;
(二)在机动车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
(三)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四)机动车行驶中,不得干扰驾驶,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得跳车;
(五)乘坐两轮摩托车应当正向骑坐。
五、《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七条 本省注册登记的机动车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喷涂、粘贴标识、标志:
(四)专门接送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的车辆驾驶室两侧喷涂车属单位名称、核载人数,车身按规定喷涂统一颜色,车身后部喷涂“校车”字样、高速公路最高行驶限速。
第三十四条 机动车安全带应当按国家标准配备,保持齐备有效,不得拆除。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和乘坐人员都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驾驶人应当督促乘坐人员使用安全带。驾驶人不得在乘坐人员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
第三十六条 二轮摩托车只允许在后座位置搭载一人。
摩托车行驶时,驾驶人以及乘坐人员应当配戴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安全头盔,并系扣牢固。驾驶人应当督促乘坐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头盔,不得在乘坐人员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头盔的情况下驾驶摩托车。
第三十八条 非机动车和行人不得进入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
在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道路,非机动车和行人应当在道路两侧通行。通行宽度从道路(不含路肩)右侧边缘线算起,行人不得超过一米,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不得超过一点五米,三轮车不得超过二点二米,畜力车不得超过二点六米。
第三十九条 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城市市区道路上不得载人,但安装有固定安全座椅的,可以附载一名身高一点二米以下儿童。在其他道路上载人不得超过一人。
第三十三条 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老年人、儿童、孕妇、抱婴者,以及持盲杖的盲人、行走不便的残疾人横过道路,应当停车让行。
机动车遇喷涂“校车”字样并载有学生的车辆应当让行。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三十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七、《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第十条 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必须确保学生安全。严禁以任何形式、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危险性劳动。严禁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
中小学校违反前款规定的,按照学校隶属关系,对县(市、区)、乡(镇)人民政
府主要领导人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小学校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对校长给予撤职的行政处分,对直接组织者给予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构成非法制造爆炸物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二十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八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九)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十)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
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应当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并督促、指导、协助有关
单位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
新闻、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消防宣传教育
第十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三)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654-2006》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界定
1、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比如学校的教学楼、2、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等,托儿所、幼儿园。
3、学生住宿床位在50张以上的大、中、小学。
4、幼儿住宿床位在20张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
(二)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管理
1、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和集体宿舍的公共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不应设置卷帘门、栅栏等影响安全疏散的设施。
2、集体宿舍严禁使用蜡烛、电炉等明火;当需要使用炉火取暖时,应设专人负责,夜间应定时进行防火巡查。
3、每间集体宿舍均应设置用电超载保护装置
4、集体宿舍应设立醒目的消防设施、器材、出口等消防安全标志。
(三)火灾类型
A类为固体物质火灾,B类为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C类为气体火灾,D类为金属火灾,E类为带电火灾。
(四)灭火器配置一般规定:
1、一个室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个;
2、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个;
3、每增加100平方米时应增加1个手提式灭火器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条 本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非曲直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第十二条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适龄儿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预防接种。适龄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
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补种。
十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34号)
第二十六条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记录。
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预防接种证的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 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为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推进国有企业转机建制的步伐、有效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抵抗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我国借鉴了国外鼾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先后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有政策、管理体系、法律环境、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量的不良资产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主要风险来源。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称之为系统性风险,即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自有资本被大量侵蚀而形成的潜在巨大风险;一种称之为个别金融风险,即金融市场上由个别机构特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结合作者参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项法律顾问工作的体会,本文对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及鼾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务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营目标和业务管理提出可资借鉴的建议。
一、不良资产管理中的“中国特色”
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对中国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但在借鉴国外经验时,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来设计具体的清理方案。中国目前不良资产管理工作有如下特点:
1.不良资产规模大
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相当庞大,按呆坏帐占GDP的比重衡量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工商银行的调查表明,国有企业贷款逾期呆滞率达21%以上,欠息率则达6.1%。1995年末,工商银行总行资产总额为310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863亿元,中长期贷款1858亿元,而贷款总额中的71%投向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根据以上数据粗略计算,仅工商银行系统信贷资产中的呆滞资产就高达二千多亿元。
2.清理不良资产所需资金不足
所谓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其实际价值或潜在价值已明显低于帐面价值的资产。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可能真正破产。因此不良资产的实际损失最终需要由国家财政承担。但中国财政薄弱,国家财政收入仅占GDP的11%,相比之下,美国联邦政府税收(不算各州政府)为GDP的20%,香港16%,日本54%,韩国23%。
3.清理工作依托的债券市场不发达
中国只有一级债券市场,主要发行国库券,公司债市场很小;而世界发达国家在清理坏帐过程中,都要依托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进行坏帐包装、销售。这样能降低清理成本。中国目前尚不具备这一条件。
4.法律系统不完备
中国尚没有出台自己的《信托法》、《国有资产管理法》,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已颁布的《证券法》、《公司法》、《担保法》等市场经济法规存在着法律冲突问题;而且其中一些条款仅限于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差;某些规定直接影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合法性。在清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起诉不受理、受理不开庭、开庭不审判、审判不执行、执行无结果”的情况。资产管理公司赖以“迅速界定债权债务关系、迅速清理坏帐”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
综上所述,相对于规模庞大的不良资产,可用资源明显短缺,这一现实,决定了不良资产管理工作在中国无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二、不良资产收购中的法律实务
限于资产管理公司有关法规尚未出台,资产管理架内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不良资产的接收是一项政策性和法律性都很强的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把握政策性规定和有关指导原则,严格界定不良资产的接收范围、接收条件,以期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不良资产的接收在程序上以下三个方面:
1.资料审查 所审查的资料,是指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资产所有权的有关法律文书,包括:◆一般贷款类资产
a.借款合同或协议类文书:包括借款合同、担保合同、证明担保或抵押权利存在的其它法律文书(如最高额保证、最高额抵押合同及相关证明、抵押物权凭证、抵押质押登记证明、质押物或其权利凭证等);
b.相关合法凭证:包括借款借据、放款单及其它相关会计凭证;
c.证明权利时效的有关法律文书:包括到期、逾期贷款及其相应保证的催收通知及回执,债务人无争议的银行对帐单或其它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等;
d.债务人和保证人加盖登记发证机关印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最新年检情况等。◆以物抵贷类资产
a.抵贷协议或法院判决书、调解书、仲裁书;
b.权属证明;
c.以物抵贷资产清单;
d.其它。
◆涉诉贷款及相应法律文件
包括起诉状、上诉状、撤诉申请书、财产保全申请书、支付令申请书以及破产还贷申请书、判决书、调解书和申请执行书、执行证明等相关法律文书。
此外还应包括贷款清分档案资料、贷款企业的贷款台帐及相关资料、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基本情况资料、财务报表、贷款证明复印件、以物抵贷资产的评估报告及其它相关资料和文件等。
2.债务人资信调查及现场检查
这一部分的工作是对有关资料文件的实质性检查过程,对资产的接收及其处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核查工作应做到严格、认真、细致,并做好检查记录。
1)资信情况调查 对债务人的资信调查主要应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即:债务人的主体资格、组织形态、股本结构、分支机构情况等;债务人的历史经营情况、对债务的态度、是否有逃废债的倾向等;现实经营状况、主要经营业务、产品的市场情况、债务人的总体负债情况、对外担保情况、对外投资情况、以及债权情况等。
2)现场核查 现场核查要求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人员及法律顾问人员,要结合已有资料所示情况,对企业的住年、人员、资产实物状态、抵押或质押资产的存在状态及管理珊状等进行实物和资料对照核查。
3)涉诉类资产的核查 主要内容是与承办案件的人民法院具体办案人员联系,具体了解案件审理、执行的实际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上核查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如有可能要取得债务方负责人的签字确认。
3.资料分析及综合评估
所谓资料分析和综合评估就是要在资料审查和现场核查的基础上,对拟接收的不良资产进行评估分类,进而制订出接收方案和初步的处置意见。
分析和评估的主要思路为:
1)债务人如为暂时性经营困难,有一定的市场,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符合债转股条件的纳入债转股企业管理;需要进一步代贷支持的,帮助企业 改进管理,申请债务融资帮助。
2)债权资产为有效抵押或担保的,确定行权计划,包括自营、拍卖或出售等。
3)债务不下落不明或经营将持续恶化,难以起死回生的,要落实其财产情况,及时向人民法院诉讼,请求强制执行。对于有担保或抵压债权的,要确切弄清其实效期限,及时通过催收或诉讼确权以便终止或延长行权实效。债权接收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债权资产的保全和相应的权力时效问题。
4.担保性条款和担保合同的审查
1)注意审查担保效率以及担保方式特定的生效条件,公司对不良资产的接收很大程度上是在政策指导的框相关关法律法规对各种担保的有效设定均有详细的、明确的规定,在诸多涉及担保是否有效的条件中,常常因为当事人在设立担保时没有认真考虑担保单位的资质能力、担保条款的设定不规范、不明确、担保设定程序不符合法律要求等造成担保效或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国《担保法》对五种担保方式的生效条件有着不同的规定,以抵押为例,《担保法》规定以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林木、航空器、船舶、车辆、企业的设备和其它某些动产为抵押的,必须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抵押登记之日起生效。
2)特殊情况房地产设定抵押应注意的问题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效力问题
这种抵押应符合《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入和转让暂行条例》所规定的原则,但是这种抵押的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是受到限制的,限定的条件就是在“在依法拍卖房地产后,从拍卖所得到的款中缴纳相当于应缴纳的土地所有权出让金的数额后,抵押权人方可优先受偿”。
●关于集体土地使用权设立的抵押的生效问题 这种抵押生效应符合两个要件:a.已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
b.已经被抵押土地的集体土地所有者的书面同意。
●按份共有房地产设立抵押的范围和份额;
●有限产权房地产抵押时抵押人的实际出资比例;
●承租土地抵押时对“土地租赁协议”的审查及租金的交纳;
5.《债权转让协议》和《债权转股权协议》
债权人出让人(国有商业银行)与债权受让人(资产管理公司)及债务人、担保或抵押人之间签署《债权转让协议》是债权转移至资产管理公司的必经法律程序。但在实践中,债务人或担保人并不一定会主动的在“债权转让协议”上签字。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债权人和受让人的合议即令债权转让具备特定的法律效力,但债权人和受让人对债务人员负有通知的义务。确切地讲,担保人在转让协议上签字的法律效力仅限于对债权转让这一法律事实的确认,如需变更抵押权或延长抵押效力,则“债权转让协议”中应有新的条款洄以约定并根据需要办理登记或延展。
三、法律框架内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是资产管理公司存续期间的最终目标,但限于中国不良资产形成和存在的特殊性,可供选择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有一定的局限。
选择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是综合运用、经济、管理、法律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政策理解和执行的过程;轲供资产管理公司选择的资产处置方法基本上属于投资银行业务的范畴。具体而言,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法有:
1.债权出售
限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局限性,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只能出售给其它资产管理公司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经营这种商业银行的债权。
为减少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债权转让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当资产管理公司所管理的不良债权的债务人企业基本面转好时,资产管理公司也可能从有效管理的角度以适当的价格把特定的债权转让给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此时,需要在制度上保障银行购买不良债权潜在价值的实现,因为处于困境中的企业,一旦被扶植起来,就有可能选择新的主贷款人,这将损害特定金融债权人的利益。
2.资产出售和资产经营
资产出售是资产变现的直接方式,包括以市价变卖、拍卖和招标等。拍卖和招标一般需要委托中介机构进行。
资产经营是指资产管理公司基于资产的性质和自身的管理能力,对不良债权资产进行市场化运营,以资产运营的=收益兑现不良债权的做法,包括资产出租、实物资产投资等。
3.债权转股权
转股债权是一种阶段性持股措施,转股债权的逐步退出变现是其根本目的。转股债权的退出途径包括回购、资产重组、上市等。债转股的真正目的给负债企业一个机会,为转机建制赢得时间,以便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提高融资能力,而不应该成为负债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便道”。资产管理公司转为债务企业的股东,必须充分利用其特殊的地位,促使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毕竟,转股债权的实现依赖于企业的赢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如果企业的这种能力得不到改善,那么只能是不良债权沦为不良股权。然而资产管理公司这一特殊股东的权利实现,需要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界定和支持。转股债权的退出机制,决定了转股债权兼具股东和债权人的双重意义。既然债权人可以转为股东,那么这种意义上的股东也当然应该根据需要转变为债权人,即所谓的“股转债”。这种要求又和目前执行的公司法相抵触。
4.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资产的流动性,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产的增值和实现,但限于中国有资本市场的发育水平,该种方法的运用至少目前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思路有二个,第一是财政部对资产支撑证券提供担保,第二是发展资产证券化投资基金。房地产抵押贷款债权与基础设施贷款债权应该成为资产证券化的两个优先领域。
5.外资参与
转轨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时,无一例外地重视外资参与。我国国内社会游资规模很大,外资参与主要不是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是提供债务重组的技术和经验。但外资的参与尚需政策和立法的支持,如允许国内金融机构对外商收购不良资产提供贷款等。
四、资产管理公司应得到的特别法律支持
鉴于资于管理公司使命的特殊性,尤其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资产管理公司应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并拥有特殊的法律授权,但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法》却迟迟不能出台。总起来讲,我们认为资产管理公司至少应具有如下的法律授权:
1.与原债权银行签订转让协议,即可使贷款债权及其待处置的担保资产合法转移生效,无需债务人和担保人认可;而且资产公司所接收的不良债权不受一般法定时效的限制。
2.资产管理公司需要相对封闭地运行,包括:
1)相对封闭的股权结构;即行使破产企业、资不抵债企业的控股股东的权力,对企业具有实质意义上的约束和监督权力。
2)相对封闭的管理制度:具有完善的法人财产权利,董事会行使决策权。
3)相对封闭的司法程序:有必要成立特别法庭,通过国务院特批的条例或特别立法来处理不良债权,解决股权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来完成企业重组。
3.根据需要,资产管理公司可向债务人企业派驻专员,接管管理层,接管专员有权拟定企业重组方案或清盘方案。
4.有权核查债务人的帐目和制止恶意逃债行为。从法律体系的保障作用角度来看,应修改现有法律、法规中的一些规定,如:
●《公司法》第137条关于公司发行新股“三年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这对
经营情况普遍不好的债务人企业是不可能的。
●《公司法》第147条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三年内不得转让”,这与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持股的原则相矛盾。
●现行法律严格界定了机构投资者的准入资格,如《企业债关券管理条例》第19规定等。应该允许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理。
●国家对养老金、保险金投资方向的限制应该放宽。
●《担保法》第61条关于“最高额抵押合同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的规定应该修改。
●关于上市公司债权股权的性质、发行价格、股票承销、批准程序等需要通过特别立法或条例做出规定或解释。
●关于债转股企业的登记设立问题,需要形成特殊的行政规定或司法解释。
小结
资管理公司业务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有:
◆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地位不明确,配套法规不完善、规定不明确并存在法律冲突的问题。◆债转股限于政策性范围内,资产管理公司缺少自主性选择,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对不良债权审核不够认真,准备不够充分,价值评估缺少客观依据。
◆资产管理公司缺少专业性管理人才,运营管理尚需进一步规范。
◆资产管理公司对中介机构作用重视不够,中介机构独立性不够,参与程度不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尤其是明确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和债转股企业股东权利法律地位和行使权利的方式。
■加强对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管理的研究,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使资产管理公司达到专业投资银行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李四是张三的代理人,其民事责任应由
A、李四B、张三C、第三人
2、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之间是一种
A、委托B、代理C、委托代理D、授权与被授权
3、《建筑法》明令“禁止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名义承揽工程”,即禁止A、被挂靠B、非法联营C、出借证照D、挂靠
4、评标委员会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
A、一半B、三分之一C、三分之二D、过半数
5、安装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经后方能使用。
A、自检B、检测C、验收D、验收合格
6、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
A、各自B、共同C、过错D、连带
7、政府认可的第三方实施的建设工程质量强制监督。第三方是指。
A、监理公司B、安全监督站C、质量监督站D、专业检测单位
8、强制性标准
A、应当B、责令C、必须D、应严格
9、建筑物的消防工程必须经
A、公安B、公安消防C、消防设计D、消防监理
10、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应当听取
A、职代会B、工会C、被裁员D、工会或者职工
11、无效合同无效。
A、自认定时B、先有效后C、自始
1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用条款所称的工程师是指
A、总监理工程师B、发包人C、建造师D、总监理工程师或发包人指定的履行本合同的代表。
13、“工程师”收取承包人要求复工报告在A、8B、16C、24D、4814、工程分包解除承包人任何责任与义务。
A、可约定B、不能C、可以
15、劳务分包合同示范文本一般规定:分期支付劳务费,每期支付的劳务费数额不得少于已办理结算额的%。
A、70B、80C、85D、90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2、经全国统考,取得建造师资格证书后,即可以建造师名义执业。(√)
3、施工总承包单位可以将主体工程分包。(×)
4、在建筑工程增加一层,而中标单位又具有承包能力的,这增建的一层无须另行招标。(√)
5、投标文件中的总价金额与单价金额不一致的,以单价金额为准,但单价金额小数点有明
显错误的除外。(√)
6、评标委员会决定中标人(×)。
7、施工单位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建筑施工活动。(√)
8、施工单位可以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9、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保修期限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10、质量保修费用均由施工方承担。(×)
11、工程建设通用的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
12、“建筑意外伤害除”属于自愿保险。(×)
13、建设工程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14、建设工程单位的变更属于广义的合同变更。(√)
15、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但合同无效,业主可拒绝付款。(×)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2、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3、我国建筑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
4、投标保证金一般不得超过投标总价的%,但最高不超过
5、评标委员会成员人数为人以上的单数。
6、建设单位不得
7、施工单位采购的机械设备,应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 合格证。
8、项目经理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负责。
9、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是经省级以上相关政府部门考核认定的独立。
10、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施工。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 差错 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11、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块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 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
12、工程建设标准按级别可分为国家标准、标准、标准和企业标准。
13、施工单位应当妥善处理泥浆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14、合同无效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15、《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由书、条款和专用条款三部分构成。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5分)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所指的特种作业人员是谁?
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人员。
2、为什么《建筑法》不允许建设单位肢解发包?
肢解发包是指“建设单位将应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设工程分解成若干部分发包不同的承包单位的行为。容易造成管理秩序混乱,责任不清,进而影响工程安全和质量。
3、合同订立采取“要约”、“承诺”的方式,有的合同还要经过“要约邀请”阶段。问:招标公告、投标书、中标通知书分属哪种方式?
招标公造属“要约”方式,投标、中标通知书属承诺方式。
4、我国法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些?
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律、行政规章、最高人民法院解释规范性文件、国际要约。
5、《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包括的合同文件有9个,并且开列了顺序。后面的文件跟前面的文件不一致时,应以前面或后面的文件为准?(P160)
本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书及其附件、本合同专用条款、本合同通用条款、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图纸、工程量清单、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
6、总承包公司将打桩分包给有相应资质的分包单位。问《建筑法》如何规定他们的连带责
任?
《建筑法》规定的连带责任:连带责任即可以依合同约定产生,也可以依法律产生。建设单位虽然和分包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但是当分包工程发生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问题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时,建设单位即可以根据总承包合同追究违约责任,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直接要分包单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分包单位不得拒绝。
7、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哪几种?
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建筑法》禁止“转包”,但没有定义。问“转包”的定义写在哪个法规上?其定义又是怎么样的?
1、转包:定义写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定义是: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的行为。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哪些部分分项工程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其中又规定哪3项专项施工方案需要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1、以下分项分部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架拆除、爆破工程、国务院建设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各方面都表现出了不成熟的情况。 企业营销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但受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影响,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强大欲望下滋生了一些不好的价值观念, 导致企业营销管理中出现了弄虚作假的情况,触犯了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
2企业营销管理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2.1对产品的描述缺乏真实性
产品作为企业营销的主要对象, 在企业的营销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营销旨在塑造良好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形象,企业营销管理的成效也从产品的质量和形象中反映出来。 然而,当前由于产品的广告形式朝着为多元化方向发展,许多企业营销为了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便做足花样吸引客户的眼球,甚至不惜夸大其辞地描述产品,或是在产品的包装方式上大做文章, 表现出虚有其表的假象, 将不达标的次残品以高超的营销手段销售出去,获取其中利益。 对产品的不真实描述,实质是在欺骗客户,不利于经济市场的良性竞争。
2.2出现了不正当的竞争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屡见不鲜,企业营销管理中的不正当竞争模式受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影响, 表现得特别突出。 由于企业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因此各企业间的交流合作难免破坏了井然有序的市场秩序, 而企业若想在已被破坏的市场秩序中立足, 就必须增加各种成本, 从而影响了其经济效益。 鉴于此,当今市场上的许多企业为了求得自身发展,出现了压缩成本、掠夺利润的现象。
2.3市场竞争间出现区域歧视
企业营销管理中还出现了区域歧视的现象, 同一件产品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了不同的价格标准, 这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在不同区域定位产品价格的主要策略之一。 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价格策略是由于不同区域的产品输出成本不同,实则不然,这已成为企业掩饰自己的借口。 而其中的直接受害者就是购买产品的消费者, 产品价格和市场服务的区域差异性给消费者带来严重损失。
2.4企业没保护员工合法权益
许多企业为了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往往忽视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一些企业不顾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在未经员工赞同的情况下强制要求员工加班,肆意剥夺员工的休息时间,对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提出很高要求, 甚至有的企业不支付员工在高强度工作体制下应有的加班费用。 同时,还有一些企业的工作环境达不到国家安全卫生的相关标准,工作环境十分恶劣。 在这样的营销管理体系下,企业员工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受到严重伤害。
3减少企业营销管理中法律问题的对策
3.1强化企业营销的管理理念
一般情况下, 企业的营销管理运作与相关的营销法律因素都处于对立的状态,认为法律因素是制约企业营销行为的存在, 鼓励企业在营销管理中躲避法律。 这样的营销管理理念可以给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获取一定的收益,但是会使企业在长期营销中面对的经济法律空间越来越小,进而被经济法律的整个环境给淘汰。 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将企业营销合理地融于经济法律环境中,正视经济法律因素与变化,改变以往对立的局面,变为合作的形式。 只有不断地强化企业营销的管理理念,才能使企业在维持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能与经济法律环境和谐共处,从而追求经济和自由的最大化。
3.2营造市场间良性竞争氛围
市场调节是构建良性竞争的主要手段, 而良性竞争氛围需要依靠国家相关部门与企业、消费者等诸多市场要素共同建造。 营造市场良性竞争氛围,需要企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律,端正正确的竞争态度,并利用这样的竞争态度影响自己的竞争企业与产品消费者,从而提升企业在良性的市场竞争中的形象,并稳固自身的竞争地位。
3.3健全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
鉴于市场竞争间出现区域歧视的法律问题, 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健全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控制企业正当经营的重要保障,能有效监督企业的不正当行为。 通过使用相应的法律手段,使产生区域歧视的企业受到法律教训,从而确保该企业在今后的市场发展中符合道德规范、遵循法律法规。 各企业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知识,不断完善营销管理手段,能树立良好的竞争形象。
3.4企业加强对员工权益的重视
针对企业在营销管理中没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的问题, 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视。 1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制定员工的上班时间,并给予加班的员工相应的加班工资。 2为员工创建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不受侵害。 3按照相关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能够放心工作。
4结语
现供职天津市环渤海经济研究会
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专利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目前,我国已成为发展最快、市场空间最大、特许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自从1987年第一家国外特许企业肯德基进驻我国开始,相关法律制度与规制规则有一个探索、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与2012年2月1日起施行的新《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新《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共同构成了我国商业特许经营制度的主体框架,而北京高院2011年2月印发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反映着司法领域法律适用的方向。
(一)特许经营资格
根据《管理条例》第3条,特许人资格必须是企业,包括法人型企业,也包括非法人型企业,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根据《管理条例》第7条,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并具备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等服务的能力,且应当拥有至少 2 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 1 年。值得注意,北京高院《指导意见》认为特许经营合同不因特许人不具备“1年2店”的条件而无效。
(二)特许经营资源
商业特许经营的核心是无形资产的输出,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构成了特许经营合同的主要标的物。北京高院《指导意见》认为经营资源也包括“字号、商业秘密、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以及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等能够形成某种市场竞争优势的经营资源”。
无形资产输出有特殊的法律程序要求。《管理条例》第31条规定“特许经营活动中涉及商标许可、专利许可的,依照有关商标、专利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比如,如果涉及注册商标,依照《商标法》等有关规定,必须订立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约定许可使用类型,并应当在合同签订3个月内,报商标局办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与否,对被特许人行使正当权益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如果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未经备案,虽然不影响该许可合同的效力,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商标许可使用类型影响被特许人商标专用权的救济权利的行使。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根据上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1)独占使用许可的,被特许人可以提起诉讼;(2)排他使用许可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商标注册人共同起诉,也可在商标注册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3)普通使用许可的,被特许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
(三)特许经营合同
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本质上是合同关系。《管理条例》第11条规定“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特许经营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简称《合同法》)第36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未订立书面特许经营合同,并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根据《管理条例》第12条,特许经营合同必须有被特许人在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条款。在没有合同约定的情形下,北京高院《指导意见》认为“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的合理期限内仍可以单方解除合同,但被特许人已经实际利用经营资源的除外”,为被特许人享有并合理使用解除权提供了司法意见。
(四)特许人信息披露
特许人信息披露制度是解决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客观要求,也是特许人先合同义务的一个重要体现。新《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特许人信息披露制度作了修订。
披露范围进一步扩大。新《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特许人披露信息涉及的关联方,不仅包括特许人的母公司、特许人直接或间接拥有全部或多数股权的子公司、与特许人直接或间接地由同一所有人拥有全部或多数股权的公司,还包括特许人的自然人股东。
披露内容发生改变。根据新《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 5 条,披露内容主要发生以下变化:(1)特许人或其关联方2年内的破产或申请破产的情况;(2)经营资源的所有者是特许人关联方的,应当披露授权内容;(3)为被特许人提供技术支持的提供方式和实施计划;(4)对被特许人经营指导的提供方式和实施计划;(5)现有被特许人的经营状况;(6)特许人最近5年内与特许经营相关的诉讼和仲裁情况;(7)特许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被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处以30万元以上罚款的重大违法经营记录情况。
如果特许人没有按照规定披露信息,特许经营合同效力如何?新《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9条规定“特许人隐瞒影响特许经营合同履行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信息或者披露虚假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根据《合同法》第97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被特许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作为平衡机制,被特许人具有保守特许人商业秘密的义务。根据新《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 7 条,被特许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特许经营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特许经营合同终止后,被特许人因合同关系知悉特许人商业秘密的,即使未订立合同终止后的保密协议,也应当承担保密义务。否则,给特许人或者其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五)特许人备案
特许人备案是《管理条例》确立的重要制度,新《备案管理办法》对特许人备案制度相关细节作了修订。
备案提交材料发生变化。根据新《备案管理办法》第6条,主要变化:(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其他主体资格证明;(2)与特许经营活动相关的商标权、专利权及其他经营资源的注册证书;(3)符合《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证明文件;(4)与中国境内的被特许人订立的第一份特许经营合同;(5)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提交《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经营范围中应当包括“以特许经营方式从事商业活动”项目。
变更备案适用条件进一步明确。根据新《备案管理办法》第8条,特许人关于工商登记信息、经营资源信息、中国境内全部被特许人的店铺分布情况的备案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备案机关申请变更备案。
撤销备案要件要求更为合理。根据新《备案管理办法》第12条,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造成重大影响的,备案机关可以撤销备案。“造成重大影响”作为要件,体现了重要性原则。
应当注意,特许人备案并不是特许经营合同生效的法律要件。《管理条例》第 9 条规定的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并通知特许人,并不是行政审批程序。北京高院《指导意见》认为“特许人未及时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一般不影响特许经营合同的效力”。但是,特许人将承担新《备案管理办法》第16、17条规定的罚款等行政责任。
(六)特许经营民事责任
《管理条例》对特许人违反规定所产生的行政责任规定较为详细,也涉及一定条件下的刑事责任,而对于民事责任规定较少。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的内部民事责任问题,基本上可以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等关于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相关规定。
实践中,比较复杂的是特许人与被特许人的外部民事责任问题,主要是被特许人经营过程中的消费者保护和侵权责任问题,这方面还缺乏完备的规制规则。《管理条例》第 11 条规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可以通过特许经营合同约定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赔偿责任的承担问题,此内部约定对第三人并没有法律效力。
一般认为,被特许人是具有独立责任能力的主体,因此应确定被特许人承担对外民事责任的原则,特许人一般无需承担被许可人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但是,如果第三人能够证明其在交易时善意且无过失地相信被特许人系特许人之代理人,根据表见代理规则,特许人应承担对第三人的责任。如果特许人许可使用的经营资源存在瑕疵,导致第三人受损的,根据共同侵权规则,特许人与被特许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
行政法规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关于保护通信线路的规定
关于保护机场净空的规定
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部门规章
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建设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
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建成规定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但闻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使用监督管理规定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挂历办法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
工程监理范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办法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
住宅室内装修管理办法
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防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
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
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管理规定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维修办法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置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工伤认定办法
因工伤死亡职工给养亲属范围规定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国际公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二号
2、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八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释义》(第535号)
6、关于印发《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的通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五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60号
1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76号)
12、《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15号
13、《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6号
14、《关于体外诊断试剂经营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179号)
15、《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企业(批发)验收标准和开办申请程序的通知(299号)
16、《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局令第20号)
17、《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18、《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766号)
19、《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2009年版)的通知》(395号)
20、《关于切实加强部分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销售管理的通知》(503号)
21、《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局令第10号)
22、《关于印发辽宁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试行)的通知》(105号)
23、《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局令第29号)
24、《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08年03月18日 发布)
25、《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第503号
26、沈阳市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
【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荐阅读:
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0-17
财务管理制度相关法律09-21
物业管理法律制度07-28
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考试题10-11
物业管理、服务、政策法规摘要10-19
物业管理的细节06-08
商场的物业管理10-19
物业管理包含的内容05-29
物业管理涉及的方面07-07
物业管理的基本环节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