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写作常考话题(共9篇)
Model Answer:
Dear Prof. Jandriya,
I am writing to formally request to withdraw from two courses: Introduction to Elementary Education (EDU602) and Teaching Methods (EDU 619)
The main reason for reducing my course load is that I am finding it extremely difficult to manage six courses.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term, I was perhaps overly optimistic about juggling both my full time studies and my part time job (20 hours/week). Because I really must work part time, I have no other choice but to decrease my course load. I am planning on taking the two courses during the summer semester, if they are available, so that I will be able to complete all the courses for the degree program by the following year.
I would also like to request a tuition refund, and hope I am not too late to receive the full reimbursement. I am sorry for any inconveniences I have caused by this change in plans. This decision was not taken lightly, and I do appreciate the kind consideration you have shown to me.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to these request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at 277-9144.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Sincerely yours,
话题作文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相关性原则。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的作前指导, 是引发习作者思考的一个由头, 并不提示观点, 只要写作的内容与话题涉及的内容相关。考生在话题作文的构思中, 所用的更多的是相关联想。其次是开放性、灵活性原则。话题作文的内容是开放的, 可供选择余地大, 更加有话可说。
写好话题作文, 要明确话题作文只指示写作内容的指向, 审题要求并不严格, 强调的是与话题的相关性, 所写内容与所提供的话题相关即可。
一、关于标题——尽量追求新颖
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 它可以总领全文, 也可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但是有的同学要么拟题不清, 要么干脆不拟题直接以话题为题, 这样会产生题目大于内容或内容俗套等问题。我们可以根据材料或提示, 选好角度, 把话题化大为小, 找准紧扣话题的切入点, 只要你围绕话题, 围绕你写作的文体去拟个新颖、有创新意识、好写的标题就可以了。
二、关于构思——必须拓展思路
构思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话题作文的构思要避免落入旧套和俗套。思维“活”不起来, 写出的文章不是失之真实, 就是陷于重复, 缺乏新意。只有突破思维定势, 才能构思出有新意的作文。话题作文给出的题目是一个话题的对象, 绝不只是要我们描述对象的构成和功用, 也不只是要我们阐明事件发生的原因, 拘泥于话题的原意就会严重限制写作的思路。命题者往往鼓励写作者由话题出发, 根据它所具有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特征, 找出与之相关的比喻象征义, 进而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和见解投射到所给另外的思想层面上去。以话题“钥匙本意是指开锁的用具”, 展开思考, 它可以用来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喻达到目的技巧, 比喻因地制宜的窍门等等。构思的意义在于能合理利用材料, 充分表现中心思想, 构思创新就必须打破常规思维模式, 适当变通, 制造波澜。
三、关于立意——努力追求正确深刻
立意, 也就是确立中心, 要求立意要正确, 有积极意义, 符合客观实际。立意要集中, 只有一个中心意思。立意要新颖, 选择角度的切入口要小。立意要深刻, 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 挖掘生活底蕴。这四条要求在所有作文立意时都应遵循, 追求新颖、深刻的要求, 首先要做到深入要正确、集中。
根据话题作文的形式和特点, 在作文时应注意:首先应该认真阅读提示, 读懂提示所暗含的全部指向, 以便其后进行多角度构思。其次, 要正确选择作文的立意角度。虽然话题作文允许我们畅所欲言, 但作文毕竟是展现大家世界观、是非观是否正确、健康的重要窗口, 因此作文前一定要正确立意, 对于自己理解不透的人物、事件、现象等, 不要轻易写入作文中。要会透过比喻象征义的表面, 深入追问“为什么”、“怎么办”, 探寻问题的本质。以话题“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为例, 如果你写“我”为他人做了一件好事, 就好像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 这就比较肤浅。你不妨求问“为什么他甘愿献出一切”、“怎么样才能温暖弱势群体”等, 从而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
四、关于写作文体——深入必须紧扣题意
话题作文要以“导引”为基础, 紧扣题意, 然后较自由地选取角度和文体, 有理有据地展开, 不必像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展开想像, 也不必把材料用于作文中去。但作文中也有不少的学生未把握这些特点, 拘泥于材料, 犯偏离题意的毛病。在拟定新颖而恰当标题后应选择好一种与题目相辉映的、自己擅长的文体样式和深入内容。如果写成了文体不明的作文, 是为大忌。
五、关于结尾——讲究回扣立意
一般而言, 任何一篇文章的结尾部分都要点题, 直接也行, 间接也行。对于实题而言, 由于我们脱离了实物、自然现象的本义选材, 很有可能将题目提供的话题变成为另一个新的相关话题。文章结尾回扣新的相关话题固然好, 但不能因此忘记原有题目——回扣原有题目, 特别是点到实物, 才是真正的点题之举。比如说, 应对话题作文“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结尾一定得回扣一下“水终有澄清一天”这个话题。这样, 可以完善文章的结构, 落实扣题写作。
Some argue that we should use cleaner energy sourc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hile others believe traditional energy sources like coal and oil are better because they are less expensive. What is your opinion?
开头段:
Energy lies the foundation of the modern society.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e demand for energy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level.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the discussion whether people should use cleaner energy sources instead of traditional energy sources, people have different responses.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t is more advisable for people to use cleaner energy sources in order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and guarantee the economy thrive(, even though the traditional energy sources seem to be less costly).
主体段1:
(主体段的第一句话,一定要直接写观点,不要拐弯。)
To begin with, it is necessary for modern people to explore and use cleaner energy sourc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ince the environment is very critical for us to survive and maintain healthy. The past few decades have witnessed the great damage on the environment that exceeding use of traditional energy sources have brought. For example, the widely use of coal and oil has generated a huge number of harmful gas, such as SO2, which contributes primarily to the acid rain. The acid rain could destroy numerous crops and also heavily damag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s, leading to enormous loss both in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 In this way, we are supposed to reduce the use of traditional energy sources and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of cleaner energy, such as solar, wind and tidal energy, all of which bring little impact on our environment. Widely use of cleaner energy will definitely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and thus benefit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culture prosperity.
主体段2:
(第一句运用对比提出观点。)
In addition, using cleaner energy sources will entitle people more chances to earn more profits in the long run, while relying on traditional energy sources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profit reduction and even bankrupt. Since the traditional energy sources, like coal and oil, are limited on earth and they usually require centuries to regenerate, the traditional energy sources cannot satisfy our use as the society develops rapidly. In this way, the traditional energy could become more and more expensive if our most industries keep depending on them. It is conceivable that the industries would be hard to advanc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energy sources. Only when companies or industries are able to take advantage of cleaner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wind, and tide, which can supply energy constantly,can they develop and achieve booming in the future.
结尾段: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discussion, using cleaner energy is a feasible and favorable(压头韵哦~) strategy for people to survive and thrive in the future as the traditional energy sources gradually become depleted and protecting environment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注:此篇是童老师在学员原文基础上进行的修改版~)
一)Technology and human life科技和人类生活
a) Produ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例:Air transport is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in exporting fruits and vegetables to countries wherein these types of produce are unavailable or not in season. Some say that this is a good thing while others feel that this use cannot be justified. Discuss.)
b) 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例:Many people feel that the use of animals in scientific experiments are too cruel. Others believe it is an unfortunate necessity. Discuss)
二)Social problems社会问题
a)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例:Some people feel that personal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managers or leaders.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b) Crime and law
(例:Crime rates are on the rise in many countries. Do you think it is better to send criminals prison or to give them better education and job training instead?)
c) Government role and spending
(例:Many people feel that arts and music do not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s such, the government should spend money on other more important things.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三)Progress and development进步和发展
a)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例:Individual ethnic cultures are a barrier to multiculturalism.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b) Commercialization and materialism
(例:Advertising is an integral part of modern life. Do you think the positive effects outweigh the negative?)
四)Mass media大众传媒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mass media (e.g. the Internet, television, film etc.)
主要考察情景和词汇
catalogue(under titles/authors/subjects)目录
reference stacks书库 library card/admission card借书卡
date slip/deadline/date of expiry期限
due应付费 overdue and pay a fine过期并交罚款
renew续借 available可获得的
out on loan借出的 closed reserved只读不借
in circulation在书库里 out circulation借走了
not for circulation不外借 held in the closed reserved 闭馆保存的
classification分类 category种类
bibliography书目(籍者检索目录)
periodical(magazines and journals)定期刊物
return in time及时归还
interlibrary service图书馆际服务
open/closed shelves开架/闭架书库
考点:作品名称,哪年出版,作者姓名,student card, library card,借出费用,几时到期,欠款多少等。
4.地理场景
一般是司机,导游,bbc program介绍某个地方,城市的基本情况。多为表格题。
主要包括:
名字,行政区划
人口,语言风土人情
好处,不利
吸引人之处
distance from nearest city, population, advantage/disadvantage
注意转折词汇的运用:however, nevertheless, on the other hand
当地的education, main industry;
一、解析话题作文的构成
话题作文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 即材料+提示语+话题+ 要求。比如下面的试题中:
在非洲, 每天早晨, 羚羊睁开眼睛, 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 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更快, 否则, 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 狮子从睡梦中醒来, 在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必须能追得上跑得最慢的羚羊, 要不然我就会被饿死。于是, 几乎是同时, 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 迎着朝阳跑去。——这是“材料”。
同学们, 读了上面的材料, 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生活就是这样, 每当太阳升起之时, 我们就应当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这就是“提示语”。
(请联系自 己的生活 实际) 以“奔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显然这是“话题”。
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这就是“要求”。
许多话题作文没有材料, 比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生命是一个奇迹, 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
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体验或思考。请以“共享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本题中“生命是一个奇迹, 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这不属于材料, 而是提示语。
有些话题作文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 比如以下一题:
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 又兴奋又担扰, 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 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 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 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 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不会开花的草?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 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 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 说:“是的, 孩子们, 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 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 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 你们和其他人一样, 都是一种草, 也都是一种花。记住, 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 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请以“每一种草都会开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说真话, 叙真事, 抒发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
本题是直接从材料到话题, 中间没有提示语。
还有的话题作文, 则是直接给出话题, 比如:
以“亮点”为话题, 自拟题目, 写一篇作文。
这道题目没有材料和提示语, 属于直陈话题。可见, 构成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中, “材料”和“提示语”不一定非得有, 但“话题”和“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核心, 是审题立意的对象;“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 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提示语”的作用是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 “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也要认真审读。
二、明确话题作文的特点
中考话题型作文的特点, 首先是立意自定。命题者所提供的话题, 是对写作范围和题材内容的限定, 而不是确立一个具体的主题。比如以“责任”为话题作文, 此题至少可有以下几种立意:一、青少年要培养责任意识, 这种责任是对自己的, 也是对家庭的, 更是对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人类的。二、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应当承担起肩头的责任 (可以通过揭露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世相加以诠释) 。三、责任是双向的, 我们十分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也不能忽视了同样重要的另一方面——社会对个人的责任, 比如政府应为下岗工人建立必要的社会生活保障体系。
其次是文体自选。只要没有特殊限制, 除了记叙文、议论文外, 写成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都是允许的。
再次是写法灵活。考生可以自选写法, 或记叙经历, 或发表议论, 或抒发感情, 或展开想象, 或编述故事。
第四是题 目自拟。这 虽然有考查拟题能力的意思, 但主要还是给考生以更大的自主权。这样, 话题作文为考生展示写作个性提供了广泛的发挥空间。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它和命题作文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只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向, 而命题作文大多会提供一个中心意思;话题作文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 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展开;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允许自拟标题。话题作文与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 最大的差别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语) ,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 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 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 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 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 是“举一反三”的“一”;而材料作文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相吻合。如果考生不了解这一区别, 抛开话题, 随意地从材料中自行引出一个观点作文, 那么很可能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此外, 从结构上看, 材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须使用的, 如果是议论文, 一般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论点的依据;而话题作文的材料, 用不用它无所谓。
三、分清话题作文的类别
从内涵的显隐看, 有显豁类和含蓄类, 前者如“伸出你的双手”“享受过程”“责任”“怦然心动的感觉”“忽略的, 有时是最重要的”“陶醉”等;后者如“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灯”“心中的太阳”等。一般含蓄类的话题除了“字面义”外, 须挖掘其“深层义”, 比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等等。
从语言形式看, 有词、短语与句子之别, 比如“责任”“奔跑”“灯”“表达”, 这是词;“伸出你的双手”“享受过程”“怦然心动的感觉”“成功的秘诀”“共享生命”“成长与追求”“快乐和痛苦”, 这是短语;“忽略的, 有时是最重要的”“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这是句子形式。一般来说, 话题的字越少, 外延可能就越大;字越多, 外延可能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 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补上一些限定语, 以缩小其外延, 从而精选一个角度来作文。
从范围的大小看, 有窄、宽之分, 比如“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借口——弱者的托辞”等, 就比较窄;“陶醉”“怦然心动的感觉”“表达”等, 就比较宽。
从涉及的对象来看, 有单一和多个的区别, 比如“亮点”“责任”“享受过程”等, 写作对象比较单一;而“成长与追求”“快乐和痛苦”等, 就属于多对象话题。多对象话题实际上是一种关系型话题, 写作时两者都要顾及, 并要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
再从涉及的内容看,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成长经历、人生感悟、道德修养、教育学习、社会热点、哲理思辨, 等等。
四、打破审读题目的顺序
考生往往习惯于这样的审题顺序: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这种“先看材料, 后看话题”的顺序, 实际上是材料作文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 因为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最好是: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 即“先看话题, 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 而非材料或提示语。不少考生审题时出现偏差, 原因可能正是忽视了这一点。像面对试题“共享生命”, 部分考生围绕提示语中的“生命”“战争”“环境”“瘟疫”等内容立意, 而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 没有在关键词上做文章, 以致严重偏离了题意。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歌德说, 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 阿尔帕斯与五老峰, 雪西里与普陀山, 莱茵河与扬子江, 梨梦湖与西子湖, 建兰与琼花, 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 百灵与夜莺, 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 一般紫的紫藤, 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 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 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 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 眼不盲, 耳不塞, 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 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 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 穷困时不穷困, 苦恼时有安慰, 挫折时有鼓励, 软弱时有督责, 迷失时有南针。
请你以“亲近自然” (或“感悟自然”) 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 注意 ]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试题提供的文字, 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600字左右。
[提示]
“亲近自然”, 指的是“融入自然”“陶然沉醉于自然”;“感悟自然”, 指的是“在用眼睛、用心灵感受自然的基础上有所领悟”。这两个概念相当宽泛, 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思考、写作的空间。看到这样的话题, 有些同学可能会摸不着头脑, 不知从何写起。构思时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意象, 从大自然的众多事物中选择你最喜爱的或最能感悟到哲理的来书写, 从小处着眼, 精心选取切入点。
下面试以“感悟自然”为例略作解说。比如花有花开花落, 含苞欲放时你能感受到勃勃生机, 感悟到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准备着将来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绚丽灿烂时你会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感悟到要珍惜青春年华, 勤奋学习, 让人生焕发光彩;随风飘落时你会感悟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又如同样是雨, 毛毛细雨使你联想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好;倾盆大雨使你联想到人生道路上也会有暴风骤雨, 从而鼓起你在困境中抗争的信心与勇气。对于同一种景色、同一个事物, 由于各人的人生经历、认识水平、美学修养有别, 所“悟”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 如何写出立意新颖、思想深刻的文章就是一大难点。我们不妨从王之涣登鹳雀楼抒发的“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中获得启发, 不妨借鉴苏轼面对滚滚长江水发出的“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慨叹, 还不妨仔细品味陆游游山西村得到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同学们在立意时可尝试一下“异想天开”“反弹琵琶”等方法。
参考拟题:1. 用心看自然2. 别让她哭泣3. 抚着绿叶是种幸福4. 自然的距离有多远5. 听听那冷雨6. 心灵的深呼吸7. 东坡的感悟8. 母亲的召唤。
[精品素材]
虚荣是花开得太多
虚荣的人就像一棵花开得太多的树, 是很难结出硕大的果实的。
树都喜欢绚丽的花开满枝头, 博得众人的喝彩。可也别忘了, 要是花谢了, 长不出果实或长不大果实, 种树人就要把它砍掉, 栽种别的果树。果农不管它的花开得多美, 他要的是果实。
[点击]
人世也一样。你开花只能博得路人的赞美, 可是你为了虚荣花开得太盛, 就不利于果实的生长。等花谢人去, 青春已老, 你没结出果实, 又以何脸面见人呢?想多开花是件好事, 但进取与虚荣只一步之隔;开花时要想一想自己的实力, 别为了与他人比花的多少而耗尽精力, 以致无力结果了。
荒岛上的公爵兰
1982年, 挪威探险家威廉姆斯在结束南羊裂谷带的探险后, 记者曾问他有何感想。他说, 我始终有两大遗憾:一是为世人遗憾, 地球上有那么多瑰丽的景色, 世人竟不得一睹;二是为景色遗憾, 它们那么壮观美丽, 而不为世人所知。而1991年, 他来到新西兰的斯奈尔斯岛, 这次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这种心态。
斯奈尔斯岛是新西兰南部的一个小岛, 终年人迹罕至。威廉姆斯跳上这座小岛, 发现这里竟生长着成片的公爵兰。这种兰花, 花姿奇秀, 香味馥郁, 在欧洲被列为群芳之冠。看到这些兰花, 他想, 如此珍稀的花卉如果在欧洲早就被拿去装点总统套房了, 可是在这儿它们却寂寞地生长着, 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无人知晓。正当惋惜之情再一次从心底油然而生时, 不经意间, 他发现一个小山崖上有一窝野蜂, 它们正忙碌着, 把兰花上的花粉和蜜带回蜂房。威廉姆斯看着眼前的一切, 十几年的迷惑一下子解开了。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这一片公爵兰, 有这一窝野蜂不就够了吗?世界上奇绝的景色, 有一两个探险家走近过目睹过, 不也就值了吗?”
[点击]
身处物欲社会, 我们究竟靠什么才能立世?我们应该怎样来面对有可能遇到的不公?荒岛上的公爵兰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学生例文]
第一次亲密接触
江苏太仓?顾千慧?⊙
随着一缕朝阳的闪射, 我在蒙中睁开睡眼, 雪白的天花板是映入我眼帘的第一事物。没错, 我同大家一样, 从小生活在这个充满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 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对于自然, 我们除了知道草是绿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太阳是红的, 恐怕就再没有更深刻的了解了吧!但那一天, 我却有幸同大自然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那一天, 在公鸡的啼鸣声中, 惺忪的眼睛渐渐睁开, 棕黄色的木制房顶在第一时间冲进我的视线, 一下子使我记起已远离了喧闹的市区。是的, 本人现在身处湖南张家界自然保护区。我打开旅馆那木制的小拉门,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满山的绿色瞬间映入眼帘, 在那一刻, 我的心突然变得宁静, 似乎整个人都透明起来了。我静静地望着远处发呆。金灿灿的阳光下, 远处那怪异的山峰在浓密的丛林中若隐若现, 神秘得好似神仙一般; 清澈的溪流在草丛中调皮地闪着波光, 好像在和我捉迷藏, 那哗哗的水声就似孩子咯咯的笑声;五彩缤纷的野花好像一个个娇滴滴的小姑娘, 等着有人拿起画笔, 绘出她们可爱动人的模样……一阵清脆的鸟叫声, 把我从不尽的痴迷中唤醒……
那一刻, 当我乘着竹筏从溪间顺流而下时, 旅程就此真正开始。我不顾一切纵身大自然中, 难以自拔。两岸峻峭的山壁上, 缠满了墨绿色的树藤, 粗壮苍劲。它们似乎充满无穷的力量, 让我不禁想起人猿泰山拉着藤蔓在林中飞跃的场面。在情不自禁中, 我将脚伸入清澈凉爽的溪水中, 调皮的溪水就像舍不得我离开似的拉住我的脚, 阻止竹筏前进。我笑着用手抚摸了一下水面, 将脚收回。天空中的小鸟和水中那些不知名的小鱼, 都似与我嬉戏般亲近, 鸟儿们时不时停在竹筏上, 小鱼们也不时地从澄澈的溪底浮上来, 随舟而行, 在水面跳跃不已……当竹筏在下游停泊时, 我迫不及待地冲上岸, 因为在不远的前方有一片翠绿的草地。我静静地躺在草地上, 用耳朵去倾听小虫们的窃窃私语;用鼻子去闻那嫩草的清香和野花的芬芳;用心灵去感受那一片幽静、天然的大地。那一刻, 我的心与自然靠得那样近, 我们是那样和谐, 那样亲密。
我第一次与自然如此亲密地接触, 它使我突然发现, 其实草也可以是五彩的, 因为它们充满生机和活力;天也可以是碧绿的, 因为天空中满是绿色的植物; 水也可以是金色的, 因为水中溶解了无限的阳光……
用心去亲近一下自然, 我想你会发现很多、很多……
[简评]
顾千慧同学表现自己在湖南张家界自然保护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写景绘声绘色, 展示出比较扎实的描写功底。文中用对比手法 (比如“对于自然, 我们除了知道草是绿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太阳是红的, 恐怕就再没有更深刻的了解了吧”与倒数第二段之间的比较) , 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情趣。
此外, 拟题精彩, 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拓展训练]
题目一和谐之美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构句之美, 在于对仗整齐, 那是一种和谐。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构句之美, 在于长短错落, 那是另一种和谐。
和谐, 指存在各方彼此相合, 关系融洽而协调。文字如此, 其他的艺术呢?人、社会、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呢?……请以“和谐之美”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 要求 ] 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提示]
天上, 地下, 世间万物, 无处不存在“和谐”;同时, 也存在着特殊的“不和谐”。正因为有许多“不和谐”的出现及其导致的恶果, 更引发了我们对“和谐之美”的呼唤。
构思本题, 可采用“以问领写”的方法。比如先提出下列问题:一、什么是和谐之美?二、为什么要追求和谐之美?三、怎样创造和谐之美?……再试着打开思路, 回答这些问题。比如针对第一问, 可以联想到“和谐之美是一种自然美, 又是一种默契——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和谐之美表现为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谐之美美在规律, 有人提出‘人定胜天’, 企图打破这种规律, 结果遭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针对第三问, 可以联想到“创造和谐之美需要信任”“创造和谐之美需要宽容”“创造和谐之美需要关爱”, 或“沟通带来和谐之美”“尊重产生和谐之美”“受到道德制约的科技发展产生和谐之美”……然后对以上各种回答 加以筛选、组织, 精选素材, 挥笔成篇。
题目二敬畏
阅读下列文字, 按要求作文。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敬畏”的意思是“有敬重有畏惧”。敬畏在某种程度上, 就是我们生存或生活的底线。无法想象, 人若是没有了敬畏, 这世界将会怎样。
请在我们奔波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作一短暂的歇息, 静下心神反观自我, 轻轻地问一问自己: 在我们的心中, 还有让我们感到敬畏的东西吗?请以“敬畏”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 不少于600字, 不得抄袭。
[提示]
写本题时须注意:一、关注提示语, 从中获取重要信息。提示语不但解释了什么是“敬畏”, 而且指明了心存敬畏的必要性——这“是我们生存或生活的底线”;而“无法想象, 人若是没有了敬畏, 这世界将会怎样”一句, 又提示了一种作文构思——可以从反面入笔, 虚构一篇想象作文。二、立意上要求高远。如果整篇文章就是谈“敬畏鬼神”或者“敬畏”某个人, 那就缺少应有的深刻性和感染力。其实以“敬畏”为话题, 可写的内容还是很多的, 比如“敬畏生命”“敬畏心中的道德律”“敬畏规则”“敬畏责任”“敬畏尊严”“敬畏文化遗产”“敬畏民意”“敬畏法 律”……三、文中要有“我”, 要着力表现富有个性色彩的“我”的经历或“我”的认识, 从而使文章真切感人, 与众不同。
一、英国(大不列颠) U.K./the United Kingdom/Great Britain
London 伦敦
England 英格兰
Liverpool 利物浦
Manchester 曼彻斯特
Sheffield 谢菲尔德
Birmingham 伯明翰
Coventry 考文垂
?eeds 利兹
Scotland 苏格兰
Glasgow 格拉斯哥
Edinburgh 爱丁堡
Wales 威尔士
Cardiff 加的夫
North Ireland 北爱尔兰
Belfast 贝尔法斯特
二、爱尔兰 Ireland
Dublin 都柏林
三、澳大利亚 Australia
Canberra 堪培拉
Queensland 昆士兰州
Brisbane 布里斯班
New South Wales 新南威尔士州
Sydney 悉尼
South Australia 南澳大利亚州
Adelaide 阿德莱德
Victoria 维多利亚州
Melbourne 墨尔本
Western Australia 西澳大利亚州
Perth 珀斯
四、新西兰 New Zealand
Wellington 惠灵顿
五、加拿大 Canada
Ottawa 渥太华
British Columbia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Victoria 维多利亚
Vancouver 温哥华
Alberta 艾伯塔省
Edmonton 埃德蒙顿
Ontario 安大略省
Toronto 多伦多
Quebec 魁北克省
Montreal 蒙特利尔
六、美国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New York
Boston
Atlanta
Seattle
Los Angeles/L.A.
一、试题呈现
根据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一次, 某学校的校长在操场上巡视, 当走到操场上的花坛池旁, 他看到在花丛中有一张巴掌大的废纸, 便向前走了两步, 弯腰把纸捡起来。旁边的一名学生连忙走过去, 接过校长手中的废纸。校长说:“校园内要保持清洁, 一张废纸, 一根草棍都不应该有, 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来维护。”这名学生连连点头, 旁边的学生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 不少于6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二、专家支招
教育的意义, 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但是, 无论教师也好, 家长也好, 往往在教育孩子时都只重视大的方面, 如“行为”、“学习”, 等等, 而忽视了一些小的方面。实际上, 学校无小事, 处处是教育。
这个设题从一件小事说起, 又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 便于理解话题的内涵, 写起来有话可说。但是, 要注意如下两点:一是文章的主题要突出。以表现以小见大, 因小失大的思想, 避免“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倾向;二是选材要典型。在校园生活中, 身边发生的小事太多了, 如何选择典型的材料表现主题, 应该从记忆库中经过筛选, 切不可信手拈来, 随意拼凑, 从而影响文章的说服力。
三、标题套用
1.呼唤教育的阳光。
2.教育储蓄智慧。
3.教育, 一道亮丽风景线。
4.教育, 幸福的源泉。
5.教育的天空一片蓝。
四、凤头套用
1
再勇敢的人, 也有绝望的时候。
再坚强的人, 也有脆弱的时候。
再自信的人, 也有失望的时候。
当你疲软的双腿横跨在成功与失败的门槛, 当你淡淡的足迹踏过无人问津的驿站, 当你的付出被化作午夜的风景, 当你滴血的心开始陷入迷惘的深渊。你的眼睛在企盼什么?你的心泉又在怎样的涌动?你又是怎样的在寻找瑰丽的风景, 聆听旷野的足音, 怀揣至真的教育上路?
2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 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教育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 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教育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 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教育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 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3
教育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 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教育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 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
教育是一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 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教育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 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
教育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 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4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
教育是寒冬腊月交替寒傲放的一枝腊梅。
教育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
教育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
5
教育, 如春天第一缕阳光, 令人向往, 敞开胸怀去接受。
教育, 如夏天的一块西瓜, 含在口中, 甜到心里。
教育, 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 勾起无限牵挂。
教育, 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 永远那么纯洁。
五、经典素材
李灵, 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
2002年, 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 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 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 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 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 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 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 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 李灵趁着放暑假, 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 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 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 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云丹, 在海拔最高的学校坚守
1976年出生的云丹是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卡热乡六村一户藏族农民家庭的儿子,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浪卡子县工布雪乡完小任教, 2003年自愿到普玛江塘乡完小任教至今。作为校长, 云丹不仅坚持举行升国旗仪式, 而且带头担任起品德与生活、语文等学科的教学任务。讲台上, 云丹想方设法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课余休息, 云丹给学生讲述奥运健儿、抗震小英雄、藏民好支书扎拉等故事, 让学生从中感悟了爱国精神……从教13年来, 云丹以一颗赤子之心, 以忠诚的教育实践, 在喜马拉雅的深处传播着知识, 播撒爱的阳光。
李桂林、陆建芬, 19年的执著追求
苍茫大凉山, 险峻彝山寨。李桂林来到大凉山甘洛县二坪村小学时, 没有人愿意来这贫困山区教书, 但李桂林认定要和妻子陆建芬承担起二坪村的教育工作。从此, 二坪村就成了他们的家。从李桂林的老家到学校要走整整10个小时的路程。开学了, 他背着背包, 妻子背着两岁多的孩子, 一大早就开始出发, 走到学校时天快黑了, 人已筋疲力尽, 妻子眼泪汪汪地开始数落李桂林:“放着好日子不过, 偏偏要到这鬼地方来受苦, 你是着魔了……”那时, 他们夫妻每人每月只有工资100元, 日子过得极清贫。但19年来, 李桂林夫妻始终如一, 爱生如子, 爱校如家。
六、豹尾套用
1
让我们来做花的事业吧, 把花香传给别人。
让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 把花顶过自己的身躯。
让我们来做根的事业吧, 把养分输送给叶和花。
让我们来做太阳的事业吧, 把温暖奉献给每一个人。
让我们来做土的事业吧, 把千万棵花孕育得根深叶茂。
2
教育是荒原, 孕育着崛起, 只要你肯开拓。
教育是泥土, 孕育着收获, 只要你肯耕耘。
教育是细流, 孕育着深邃, 只要你肯积累。
3
拥有教育, 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
拥有教育, 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教育, 就拥有了无限的光明和希望。
拥有教育, 就拥有了无限的力量和财富。
4
鸟在飞, 云在走, 天地自悠悠。
风在吹, 人在走, 彼岸响风铃。
有一种美丽, 叫目不胜收, 有一种感觉, 叫做妙不可言。
有一种教育叫有你相伴, 共击长空, 尽显风采。
5
教育是一个眼神, 给学生无声的祝福。
教育是一缕青风, 给学生身心的舒畅。
教育是一场春雨, 给学生心田的滋润。
1.Some people think university education should prepare students for employment while others think it should help students acquire theoretical knowledge.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一些人认为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为就业做准备,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获取理论知识。讨论这两种观点并给出你自己的观点。(目的)
2.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often find it hard to access university education.Some people think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it easy for them to study at.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农村地区的学生往往难以获得大学教育的机会。一些人认为大学应该让这些学生更容易适应大学学习。多大程度上你同意或者不同意这种说法。(难)
3.Students at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learn more from lessons with teachers than from other sources(such as the Internet or television).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相比其他途径(比如网络和电视),在学校或大学的学生们会从教师的课程中学到更多东西。多大程度上你同意或者不同意这种观点。(途径)
4.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students should take a wide range of courses.However, others believe that students should focus on the subject that they are good at or they are interested in.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一些人认为学生应该广泛的学习各种不同的课程。可是其他人则认为学生应该集中学习他们擅长或者感兴趣的课程。请讨论这两种观点并给出你的意见。(内容)
5.Children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nations.It is suggested that all mothers and fathers should be required to take childcare training courses.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育儿问题是各国的重要任务。有人建议所有的家长都需要接受关于育儿的培训课程。你在何种程度上赞同或不赞同这种建议。
6.More and more students choose to go to another country for higher education.Do you think the benefits outweigh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it?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接受高等教育。你认为其利是否大于弊?
7.some people think children should learn to compete,but others think that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cooperate.Express some reasons for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一些人认为儿童应学会竞争,但是其他人则认为我们应教会儿童如何合作。阐述这两种观点的理由并给出你的意见。
8.Many young people leave school with a negative attitude.Why does this happen? What do you think can encourage young people to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雅思写作常考话题】推荐阅读:
雅思写作话题题库总结06-25
3种方法让你优雅引出雅思写作话题05-26
雅思常考十种场景词汇05-24
雅思写作备考:雅思小作文写作注意事项02-20
雅思雅思写作高分句型12-22
雅思写作举例写作02-01
雅思写作批改01-01
雅思写作模板01-08
雅思写作表达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