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的哲学思考与实践的问卷调查(精选9篇)
您好!我们为调查大学生的理想的哲学思考现状特设计此调查问卷,为使我们的调查结果更准确,希望您能积极配合,认真作答,谢谢!
一.单选题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
3.你现在拥有理想和信念吗?()
A.有短期理想,且信念坚定
B.有短期理想,但信念不够坚定
C.有长远的理想,且信念坚定
D.有长远的理想,但信念不够坚定
E.没有理想或者根本没有想过 4.你的人生目标是()
A.追求真理,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中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
B.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正直的人
C.生活安乐,与世无争
D.随遇而安,暂时还没有什么固定的信仰和目标
E.追求物质享受
5.到了大学你是否重新调整自己的理想()
A.有,但根据现实状况重新设定,适当提高
B.有,但根据现实状况重新设定,适当降低
C.没有,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
D.本来就没有设定
6.你有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目标吗?()
A.有十足的信心
B.不确定,但我会努力去实现它
C.不确定,看运气吧
D.基本没什么可能
E.从来没有想过
7.在过去的人生旅程中遇到挫折和坎坷时,你是怎样解决的(A.向长辈或同龄人求助
B.自己勇敢面对,直到问题解决
C.尝试解决,无果之后放弃
D.任其发展,一蹶不振
8.你希望今后的生活状态是()
A.每天做计划,一步一个脚印
B.做短期的计划,并努力去实现
C.始终坚持自己的最终理想,试图向着它靠近
D.几乎不去想,只是应对现在的生活
9.假设你即将大学毕业,你打算如何规划你的短期未来()
A.出国深造
B.考研)
C.无论多艰难,无论时间多久,直到找到一份自己理想当中的工作为止
D.先找一份工作,能自给自足,将来再追随自己的理想
E.自主创业
F.暂时不找工作,也不考研
10.如果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某方面比较大的困难,您将会怎么做?()
A.坚持理想,永不放弃
B.放弃理想,重树理想
C.左右迟疑,踟蹰不前
D.不甚清楚,不好说出
11.你认为一个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最重要的是()
A.需要认真学习
B.要多参加学生工作,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C.利用假期工作了解社会掌握应有技能,以便更好实现自己的理想
D.其他
12.您认为成为一名大学生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理想抱负B.学习,了解更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C.获取文凭方便以后找工作
D.为自己的人生奋斗打下基础
E.混混日子F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13.刚入学时是否有为自己的大学三年制定目标?()
A.没有B.有,但是现在已经改变C.有,但是没有下一步计划 D有,但好似现在发现不现实
14.到了大学您是否重新调整自己的理想?为什么?()
A.不曾改变,专注于同一个理想并为之努力
B.因思想逐渐成熟而改变
C.因别人的影响而改变
D.为适应家庭或就业形势而改变
15.你对自己认识度()
A.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努力追求着自己要的B.还在摸索当中
C.走一步算一步以后再打算,现在开心就好
16.你相信你会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A 我相信我会成功,因为我有信念的支撑
B我相信我会成功,但是我觉得我的成功与信念无关
C我还不知道,因为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信念有时很空洞
17.如果你买彩票中了一百万你会怎么使用?()
A.享受物质的富足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B.投资或创业赚更多的钱从事慈善,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C.用来当作实现理想的资本
18.你觉得你的人生观建立谁影响最大?()
A父母长辈C书籍B朋友同学D媒体F生活阅历
19.您是如何选择目前就读的专业的?()
A家人替自己选择的,并不是自己心中的热爱专业
.B是自己一直感兴趣的.C根据社会就业前景做出的选择
20.你觉得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啊?()
A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B有财富地位D平凡就算成功C有贡献
21.倘若你毕业了政府号召你去经济欠发达的西部支援建设当地你会去吗?()
A会B不会C还不知道
22.什么原因会使你放弃或改变理想?
A我的思想成熟了
B我曾经努力过,但失败了,可能我真的无法做到
C别人劝我放弃,更现实点
D理想不现实,根本无法实现
23.在未来,你对实现理想是否充满信心?()
A是,我乐观积极向理想奔跑
B不是,理想对于我来要实现几乎不可能
C中立,有时候觉得离理想越来越近,有时候又觉得理想太遥远
二.排序题
1.您认为可能会影响您追求理想的因素有哪些?大到小
()[排序题]
A个人能力有限B碰壁,路途坎坷,总感到不顺心
C自己有能力却没有遇到好机遇D学历的高低
E人际关系处理问题
F父母及其他人不赞同G私人情感问题严重影响
三.多选题
1.以下各项在您的大学课外生活中花费时间比例比较高的三项 :
()
A完成课内作业
B课外阅读学习读报、浏览时事等
C体育锻炼
D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等)
E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
F社会工作(兼职等)
2.你为实现理想的动力信念来自于哪里?()
A为了让家人能过上好日子B为了让别人看得起
选调生是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毕业生。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人才政策,选调生政策在全国各地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一、当前选调生的现状调查
笔者对广西南宁市、县的二十多名选调生进行了调查访问,了解了当前选调生工作、生活、思想状况。调查表明,一些选调生在下到基层后,对于自己当前在基层的工作感到困惑,处于理想与现实的差异矛盾中。
高校毕业生参加选调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调查表明,72.73%的选调生选择这一行业的原因是希望可以到基层锻炼并积累经验,为以后积累政治资本,更多的希望到基层锻炼去“镀镀金”;约36%的选调生认为自己选择做选调生是因为选调生是国家公务员、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是铁饭碗,特别是女选调生持这一观点的居多。还有部分是因为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认为找工作压力大,先到基层锻炼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在做选调生前,36.36%的人对选调生的看法是非常羡慕并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约18.18%的人认为选调生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约10%的人认为选调生受领导重视,容易升迁;另外,约36%的人对选调生并不了解。在成为选调生后,63.64%的选调生认为工作压力很大;45.45%的选调生认为自己选调到基层工作,很难升迁到城里,且认为选调生的流动性较差;36.36%的选调生认为前途空间有限,很难发展;仅有约13.64%的人认为选调生受到领导重视,有机会升迁。可见,毕业生选调前后对选调生看法的差异很大。
从工资待遇上说,在实行阳光工资以前,基层选调生的工资较低,一些乡镇选调生工资只有五六百元,一些选调生说不仅没有补助还要自己花一些钱来办公事。特别是由于各地财政情况不一样,一些地区工资也很难发下来,存在晚发、少发的现象。至2007年公务员实行阳光工资后,待遇有所提高。调查表明,约22.73%的选调生待遇在1000~1500元之间,45.45%的选调生工资在1500~2000元之间,22.73%的选调生工资超过2000元。然而,部分乡镇至今也没有实行阳光工资,一些选调生工资还处在以前的水平,有些地区尽管实行了阳光工资,但是由于当地财政问题,工资也有发5折、7折的情况。尽管实行阳光工资后,选调生的工资待遇有所提高,但是与选调生以前的期望相比,仍有约36.36%的选调生认为工资偏低,与他们所期望的不符。
对于自己当前工作的看法,36.36%的选调生认为现在所做的主要是文字工作,像打杂的,与自己以前想的很不相符;13.64%的选调生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太过于琐碎,基本没有学到东西,另外约4.55%的选调生认为现在所做的与所学专业不符,浪费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约40.91%的选调生认为在基层的选调工作,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比较实用。
当前工作中的感受,超过40%的选调生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理解,心情不好,一方面的不理解来自单位领导同事,一方面是来自于家人。在我国,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可以跳出龙门,走出农村这片土地,对于自己又选择回乡镇工作多少有些不赞同。有约18.18%的选调生认为工作压力很大,受不了。另外约36%的选调生觉得自己现在工作有干劲,心情好。
对今后选调生前途的信心,36.36%的选调生觉得前途一般,13.64%的选调生持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另认为非常有信心和觉得难说的人各有18.18%。约65%的选调生并不后悔自己选择做选调生,18.18%的选调生觉得很矛盾,说不清是否后悔,有4.55%的选调生认为后悔选择了这一职业。
二、平衡选调生理想与现实差异的策略
选调生对在基层工作的这些看法,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对基层工作的期望过高,另一方面是说明在选调生的培养过程中,政策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平衡选调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更好地让选调生发挥自己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一)选调生自己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
在选调前,就应该考虑到基层工作肯会碰到很多困难,例如生活条件差、信息闭塞、孤独没有朋友等。要学会在艰苦的条件下提高自己的能力,要知道在选调生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组织部门关注的选调生的范围是有限的,不能抱有“等靠要”的思想。
(二)要有在基层扎根的思想
大部分选调生把基层工作作为一个“跳板”,认为到基层工作是“镀金”,都希望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升迁到市区工作。这样的思想不仅会影响选调生在基层的工作,使其在基层无法好好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且在升迁无望的时候,易自暴自弃。
学会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到了基层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件事。如调查显示,36.36%的选调生认为自己当前的工作就是处理文字,就像打杂的一样。选调生应该把文字工作看作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即便是做文字工作,也应该争取做好,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理想与现实能有机地结合。
(三)组织部门在各大高校宣讲的时候,应向选调生说明基层工作的困难和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
明确在培养目标中,一部分选调生基层锻炼后可能升迁到城里,一部分是培养乡镇基层所需的人才。引导选调生摒弃到基层“镀金”的想法,让他们明白在基层工作中应该立足于乡镇,在乡镇发挥自己的才能。
(四)增强选调生在各部门工作的岗位轮换
调查表明,超过63%的选调生在下到基层后一直在一个部门工作,没有进行过岗位轮换。这样选调生不能熟悉各部门的工作,也很难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岗位。
在任职期间,相关部门可以定期(一年)对选调生进行考察,并对选调生的工作岗位进行轮换,及时调整他们到更有利于发挥选调生优势的岗位上工作。
(五)改善选调生在基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日益凸现
福建省将乐县万安中心小学目前全校学生数有498人,留守学生就有230人。其中双亲同时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202人,占留守学生总数的88%;父亲或母亲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28人,占留守学生总数的12%。由此可见,农村小学中留守学生占了学生总数的近半数,而双亲外出务工的学生又占留守学生总数的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孩不是个别的家庭现象,已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劳务输出比仍在逐年增加,这就说明农村留守儿童还在持续增加。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应引起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一)农村留守学生现状令人担忧
1. 性情孤僻。在对各班进行调查的这230名留守学生中,性格健康开朗的167名,占72%,内向胆怯、任性自私、孤独封闭的63名,占28%。一位二年级的男孩,父母双亲均外出打工,虽常有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但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造成该男孩性格特别孤僻,沉默寡言,平时不爱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当中有了困难或出了问题,无论老师如何询问,他都三缄其口。前段时间,该生从家中私自拿了200元钱,因怕同学告发自己,所以到校后用当问起他有关父母的问题,整整半小时,常年沉默寡言的她痛哭不已,只断断续续说了两句话:“我不想父母。”“我不希望他们回家。”
2. 学习滞后。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无力,留守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在抽样调查的230名留守学生中,成绩优秀的55名,占24%,较好的65名,占28%,中等偏下的65名,占28%,较差的45名,占20%。一位双亲外出的13岁的留守学生,一人独自生活,按照父母的要求,还养了一头猪,每天回家后,要割草喂猪,洗衣做饭,天天上学迟到,无心听课,家庭作业也草率了事,学习成绩与父母外出前比较大幅度下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
3. 生活习惯差。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多数留守孩不讲卫生。不洗头、不洗脸、不洗澡、不洗脚、不理发、不修剪指(趾)甲、不换衣服,还有的长期不吃早饭。有老师介绍说“家长外出,有的留守学生一个月难换一次衣服,半年难洗一次脚,一年难洗一次澡”。还有,家庭是青春期教育的第一课堂,具有青春期教育的优势环境和责任义务,但家长的外出,家庭青春期几乎成了空白,使青春期的留守学生盲然不知所措。
4. 安全无保障。留守学生不仅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一般安全问题,而且面临三个方面的严重安全隐患。一是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多数农村孩子上学都比较远。年幼的留守学生起早摸黑行走在几公里崎岖的小路上,没有家长护送非常危险,特别是女学生。二是双亲外出,没有临时监护人的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独自一人住在家里,也十分危险。一位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一人守着三间屋子,因为害怕,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入睡。三是由于双亲外出,又无临时监护人,留守学生病了,除了老师、同学的关心,回到家无人照顾,如果在家突发急病,就更难办了。
5. 违法违纪增多。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无疑会影响到他们人格发展。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时间一长形成了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在抽样调查的230名留守学生中,行为习惯较好的57人,占25%,一般的123人,占53%,较差的50人,占22%。
(二)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严重不足
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
2. 临时监护人教育精力不够。临时监护人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还要承担繁琐的家务劳动,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引导孩子,特别是学习辅导。作为祖辈,年龄大、身体欠佳,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对近70岁的老人,照顾三个儿子留下的4个孩子,除了家禽喂养,就孩子的一日三餐和洗衣洗头就够他们忙的了,他们根本管不了其他的。其他亲朋好友在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后,在确保留守孩子吃饱、穿暖后也无暇顾及其他了。
3. 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亲朋好友作临时监护人多是精力有限,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而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他们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教育,造成留守孩子道德教育的缺失。同时,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他们中文盲率超过80%,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教育,严重影响留守学生的受教育质量。
4. 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外出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调查中单亲外出的留守学生家庭中同样存在由于生产劳动、家务劳动落在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人身上,造成家庭教育精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单亲外出的留守学生教育仍然不容忽视。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自信刻苦;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善良、有爱心,喜欢学习,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5. 精神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全无,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他们中有不少的人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出现性格缺陷。有的人每天将父母的照片放在书包里或衣袋里,有的人流着泪在自己日记中千万次地呼唤:“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你们不要我了吗?”其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离婚率逐步增高,而离婚时,父母双方往往提出不要孩子,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6. 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孩教育不科学。在调查中发现,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月或半年才与孩子联系一次。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有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得不到正常的抚爱,他们感到孤独,有的甚至自我封闭。有些在外务工父母因愧疚心理,往往以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误导了留守儿童价值观的养成。另外,还有些家长在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须认真解决
1. 社会必须热心关注。一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保护合力。乡、村、社等基层组织及社会各界应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对帮助留守儿童。二要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第一种是以学校为单位实行寄宿制,这种模式的管理办法已经有成熟的经验。第二种是以村为单位,创办托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孩子校外的学习、生活、教育、安全等。第三种是以有能力管理辅导的家庭式的寄宿制,如“代理妈妈”。福建省将乐县从2007年6月起已开始发起“代理妈妈”与留守学生手拉手活动。
2. 学校必须特别关爱。一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实施。二要发挥主导作用,探索教育新路。应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面对留守学生,学校应承诺:永不放弃!
3. 家庭必须强化责任。一是更新监护观念,提高监护水平。二是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应加入《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对侵害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的责任人,特别是家长应追究责任,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权、人身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4. 建立专门档案。这些孩子除了极少数经济困难外,最缺的不是财物而是情感。因此,不论是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都应当把他们作为教育的重点,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事物。从调查来看,有少数学校对其关注不够,极个别的甚至漠视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必须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及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对他们生活求助及时帮助,心理困惑及时疏导。
导言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目的的体现,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谓“理想”通常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所谓“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疑,并要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一、调查目的和任务
青年大学生关于人生及其价值的思考与理解,对他们的观念倾向,行为方式以至未来发展前途都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系统研究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目的是为了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100份,获得有效样本94份,有效问卷率为94.0%。
二、综合分析
1.人生目的不强,理想不够明确
人生目的,是人对“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价值观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总目标,不同的人生目的导出形形色色的人生。在被问及“现在对未来的想法如何?”这一问题时,仅有27%的同学认为自己现在对未来的目标“很明确”,大多数(53%)的同学是“比较模糊”的,而还有20%的同学则是“十分渺茫”。这样的回答不容乐观,一艘没有方向的航船是不会正确驶向胜利的彼岸的,现在看来寻回明确的人生目的和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对我们大学生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2.汗水浇灌理想,成功需要付出
在被问及“当确立了理想后,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时,有45%的同学选择自己会“十分努力去实现”,41.4%的同学则表明会“比较努力”,而尚有13.6%的同学说“无所谓、随他去吧”。人生苦短,时光飞逝,岁月荏苒,对自己所追求的东西,确实需要青春热血和汗水的付出。否则,终将梦落空、事无成。当被问及“以前所确立的目标与理想的实现情况”时,有43.5%的同学选择了“多数实现”,32.6%的同学选择的是“一半左右实现”,而有22.1%的同学则说“很少实现”。至于“过去所确立的理想未能实现的原因”,有6.3%的同学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29.5%的同学说是“没有毅力”,也有8.4%的同学将其失败归于是“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更多(55.8%)的则选择了是“多方面原因导致”。其实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的时间、精力、资源和机遇等条件都是近乎平等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先天条件的差异和外界因素的干扰,但成功毕竟主要靠自己,爱迪生说过那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幸运。而那55.8%所谓的“多方面原因”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大清楚自
己的失败,并没有仔细分析过自己的失误在哪里,自己又有哪些成功之处,其实是不明白比较确切的主要原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对调查资料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当代大学生对理想的思考更趋务实。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形成了求真务实的理念,不愿避开物质空谈精神、离开经济空谈政治、脱离现实空谈理想。本次调查中近80%的大学生把理想定位于他们未来的事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实现的。
2.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自身价值发挥的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虽然本次调查中只有1.9%的调查对象直接提出了“祖国繁荣富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压迫与剥削”,“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远大”理想,但有近80%的调查对象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将理想定位于事业的同时,都提出了要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为百姓造福”这样一些远大的目标,体现了他们理想的崇高性,而构成了当代大学生理想的主流。
3.市场经济社会的消极因素已经渗透到部分大学生的心灵。本次调查中发现,有近1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钱财作为追求的理想,说明少数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的稗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本次调查发现有4.2%的调查对象把个人的爱情、家庭的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有3.5%的调查对象理想虚无缥缈,无所追求。这些情况,与目前高校有些学生恋爱成风和部分学生混文凭的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
5.当代大学生的信念差异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有美好理想的调查对象,都有着积极的信念,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财富是智者的奴隶,蠢人的主子”,“聪明得于勤奋,天才成于积累”等等;而那些追求钱财的调查对象,他们的信念却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切向钱看!没有钱,免谈”,“没有钱万万不能”,“唯利是图”等等。这两类不同的信念,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于调查资料和分析结论,联系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发现:
1.近80%的大学生具有立足现实、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坚定可行的信念,说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有成效的。
2.少数大学生理想远大,但缺乏实现理想的具体目标,正说明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还比较缺乏,对自己投身社会以后的路怎么走尚未进入构思和设计程序。
3.自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然了解的少部分大学生以钱财为理想,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社会难免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而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朝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实际上还是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甚了解。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以及混文凭、早恋等现象,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薄弱环节。
三.对策建议
(二).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深入实践,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
会,以帮助学生设定既有崇高远大意义又有现实可行性的理想目标。可以采用下列多种形式:
1.除了常规的教学实习、见习活动以外,还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近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行业岗位去参观、访问、考察,实地了解它的社会作用和社会需求,切身体会所学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
2.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历史的、文化的、科 技的、成果的、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等的展览,促使大学生充实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扶贫助弱活动等,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奉献精神。
4.经常邀请各行各业有成就的杰出代表向大学生讲授艰苦奋斗、创业成功的奋斗历程,激励大学生坚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
(三).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促使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理想的形成往往需要依据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而大学生对自身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的评价,如学习成绩评分、班级鉴定和教师评语等。面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对大学毕业生的学校的评价往往会与社会评价发生差异,即学校评价较好的毕业生首次就业时的社会评价不一定就好,也就是说他首次就业岗位的理想程度不一定比学校评价不如他的同学好。目前,这种状况确是客观存在的,加上一时还难以消除的社会不正之风如人情关系、权钱关系等对其反馈信息自然会影响到在校的大学生对学校评价的认可度和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这样,就造成了大学生混文凭现象存在的客观条件,反正“管它成绩好与差,不如有个好爸爸”。对此,要求切实改进学校对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既要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程度,又要确切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使之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联,与社会评价基本统一,以避免出现那种学校的优生在市场“滞销”的情况。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比较客观地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逐步树立起立足现实而目标远大的理想。
(1)认真剖析人生意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你若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人生的目的性让人拥有了价值,这是人和一般动物的最大区别。
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必将导引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①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生,而是来源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楚认识和正确把握。要着眼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②走出课堂,把理想信念与实践结合,让大学生在更形象的教育中巩固理想信念的教育成果。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人。③同时,理想信念教育还要靠典型引路,榜样感染。好的形象可以将理论武装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④不能忘记对国情的学习和教育,这样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精神。
(2)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关系,消除不良主义的影响
这是一个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将二者更好地有机结合,但其自身的矛盾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多元化的倾向。大学生这一敏感的社会群体也迅速地从观念上适应了这历史性的变革,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主张,“条条道路通罗马”。你追求精神,我追求物质;你崇尚人格,我喜爱金钱。这些变化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对待。
首先消除市场价值观中消极的、不合理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特别是现实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其次,再将一些观念加以“进化”。如用“功利”意识培养学生的商品和现代意识,发挥个体积极性,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去除“公利”容易产生的拜金主义。鼓励学生培养对事业的成就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让他们明白人的成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都分不开,不断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和责任感。
(5)珍惜时间,把握分分秒秒
“光阴似箭”啊!朋友们,咱们大学生的大好青春怎得浪费。“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现在应把握分分秒秒做自己本份的事,努力提高自己自素质,为将来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鲁迅先生也不是说过吗:“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把握分秒,快乐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吧!
大学生是一个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群体,关于大学生在我国目前这个社会转型期来说,大学生这个敏感团体在某些方面出现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偏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社会政府学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
大学生本身也应该清楚地认识自身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让社会更好地了解我们,认同我们科学的人生道路,指正我们不好的思想品质,并引导我们更好地适应自身,服务于社会。
承德县督查考核办公室 2012年6月6日
承德县督查考核办公室
关于“小餐桌”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安全工作是事关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学生的安全更是关系全社会的热点问题,抓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县县城内学生“小餐桌”数量逐步增加,学生的饮食安全和住宿及校车安全隐患逐渐凸显,目前县城小餐桌47个,就餐学生总数2148人,其中常住人数897人。食品药品监督局发餐饮卫生许可证36个(含原卫生局发的小吃部餐饮许可证),没有餐饮卫生许可证的11个。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住宿条件的拥挤也存在消防隐患、上下学交通安全根本无法保障,学生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小餐桌”运营状况,近日,督考办牵头会同食药监局、教育局对县城内小餐桌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小餐桌”的成因
近几年,由于我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所以小学生中午在校外就餐同时部分住宿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家长们只需支付“小餐桌” 一个月200元左右(每天仅一餐)的伙食费和600元左右(一日三餐加住宿)的费用,就可将孩子午饭、午休和居住等问题全部解决。“小餐桌”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双职工”家庭催生“小餐桌”,夫妻工作单位距离县城较远(如各乡镇、路通沟、大杖子等)中午休息时间较短,不能回家照顾孩子,孩子的午饭只能安排在 “小餐桌”。二是农村学生择校促成“小餐桌”并住宿,有学生家长认为县城内的教学质量好于当地农村,于是便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学到县城内就读,但是家长在县城无住房更没有办法照顾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三是进城务工人员在政策上允许子女就近入学,由于租住的房屋没有条件让子女安心读书和休息,只能让孩子加入“小餐桌”。由此,“小餐桌”学生的家长们最终将学生的安全隐患矛盾推给了政府、推向了社会。
二、“小餐桌”的现状
县城内开办的“小餐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民办幼儿园代办,另一种也是最普遍的是在个人家中或者租房开办。部分小餐桌经营户没有申办餐饮业经营许可证及任何证件,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从业地点面积小、通风差等问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卫生条件差 一是卫生条件简陋,厨房操作间面积小,与接待用餐学生人数不相符合;二是部分无餐饮业卫生许可证,即便有证卫生条件也不达标。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未进行健康检查,健康状况不明;三是食品进货渠道混乱,无进货台帐,有的是从集贸市场进货,有的是小食品市场进货,甚至有的购进“三无”食品,多数经营者为赚钱只考虑价格因素,食品原料质量基本处于无人把关状态;四是餐具卫生不合格,多数(最差的“小餐桌”厨房)经营者没有专用的餐饮具消毒柜,有消毒柜的,也没有充分利用,形同虚设;五是从业人员无证上岗,操作人员未着洁净的工作衣帽,也未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缺乏食品卫生知识和安全意识。
(二)住宿条件差
一是住宿人数与提供住宿面积明显不符,住宿人员密集,居住拥挤,部分“小餐桌”开办者只注重增加居住人数赚取更大的利润,但提供的住宿面积明显不足,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中有一户开办者
(最拥挤的“小餐桌”宿舍)105平米单元房三室一厅总共 容纳37人食宿;二是无消防设施,多数提供住宿的经营地点无消防安全通道、无消防设施。其中一经营者户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仅一米宽,而二楼居住了近50名学生。尤其是住在同一单元房内的30几个孩子也只能共用一个出口;三是通风差,多数经营者租用或自用单(最狭窄的“小餐桌”楼梯)元楼房和平房,每间卧室住10多个孩子,只有一个窗户,没有通风设备,空气无法正常流通,极容易造成疾病传播。
(三)接送条件差
一是部分经营者用没有接送学生证件的非营运车辆接送孩子,车辆的安全性没有保证,并且部分存在超员现象。仅承希学校就有10辆没有接送学生证件的车辆在运营;二是部分经营者骑自行车或者步行接送孩子,十几个孩子在一个人的带领下穿越马路胡同等,孩子们的安全无法保证。
(四)管理服务不到位
一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受人员少、业务量大等客观因素制约,对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不从心。原来由卫生部门承担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转交给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后,卫生监督人员数量与其服务人口数量不相符合,要对“小餐桌”食品制作、保存、食用过程、环境卫生进行一线监管,需要 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保证;二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待小餐桌管理是盲区,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三是教育部门对在县城无居住生活条件的孩子进入县城上学没有实施有效控制。有的学校只掌握小餐桌就餐人数等资料,对于“小餐桌”的具体位置掌握不清楚;四是交通运输和交警部门,对违规接送学生车辆没能有效控制和处理。
三、关于对“小餐桌”进行整改的建议
确保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及住宿安全,不但关系到广大学生、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多数“小餐桌”存在安全隐患,给相关部门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是,“小餐桌”确实解决了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解决了许多下岗职工、内退人员等再就业问题,所以简单的取缔会给部分家长带来不便,也会给社会带来新的矛盾。为确保“小餐桌”不发生安全事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建议:
(一)组织一次联合大检查活动。急需组织一次由食药监局、工商局、消防大队、教育局、交通运输局、公安交警大队等多家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全县所有“小餐桌”的运营状况进行地毯式拉网排查,对不合格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同时对不予整改的要坚决取缔,对违规运营的校车加大处罚力度。
(二)创新监管模式,落实目标责任。一是要抓好责任落实,要明确部门职责,密切部门合作,将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宿和交通 安全纳入学校安全目标管理,并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学校法定代表人将成为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老师为主要负责人。学校要和吃住在小餐桌学生家长签订责任书,确保引导学生进入安全达标小餐桌就餐住宿;三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制订学校周边小餐桌卫生管理规定和标准,并加强监督管理。
(三)加大监督检查处罚力度。食药监局要抓好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审批许可工作,学校周边小餐桌硬件、软件设施不达标者,一律不予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对于已经颁发许可证的,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加大处罚力度,切实把好食品安全准入关。对没有办理或拒不办理许可证的,坚决予以取缔。加强对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原料的采购、贮存、加工等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聘请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家长等为“小餐桌”业余监督员,确保“小餐桌”经营活动安全无隐患。
(四)建立健全“小餐桌”安全应急管理处理机制。建立“小餐桌”安全应急预警机制,加强风险控制,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监管”,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及住宿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遇有突发事件能及时掌握并能控制。
(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曝光那些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小餐桌”经营行为,学校组织召开“小餐桌”学生家长会,向学生发放宣传单,着重介绍食品、住宿等安全知 识,通报不合格“小餐桌”经营行为,从而提示家长为了孩子健康和安全远离不达标小餐桌。
(六)严把入口关。学校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严格控制在县城没有居住生活条件的孩子进入县城学校读书,有关部门如居委会、派出所要严格审核办理暂住证、务工许可证、居住条件证明等材料,在审核过程中严格把关,确保真正符合条件的能够正常入学,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回原籍就近入学,从源头控制“小餐桌”现象的逐渐泛滥。
(七)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根据调查,确有部分户口不在县城,但长期居住在县城的务工人员,为切实解决这部分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应适时建立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在与逸夫学校领导座谈中了解到,该校能够容纳1200人住宿,现在住宿仅有600人,原因是教学楼已经不能容纳更多的学生。如果考虑师资等方面的资源节约,可以考虑在学校后再征地15亩,建设一栋教学楼,把逸夫学校建设成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这样就基本能解决县城学校“小餐桌”学生住宿问题,逐步解决“小餐桌”泛滥带来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伴随着毒奶粉、地沟油,南京彭宇案等一系列社问题的出现,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的争论就从未停止。从天津许云鹤案,江苏司机案,到10月13日两岁女童悦悦遭汽车碾压、18名路人漠然旁观事件,“道德沦丧”一词再次冲击着我们的心灵。我们是否真的到了道德危机的边缘?如何才能重新确立社会公德观念,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关网络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网友认为相比于十年前,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有很大倒退”,其中道德水平下降最集中的体现在政府官员、司法执法人员及医生、老师等身上。为什么在千年儒家“仁”、“礼”思想主导下的仁义之邦中国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中国传统道德演变发展到今天,其理念早已被我们熟知,但因现实社会的巨大发展变化,传统的纲常伦理到近代已经开始瓦解。近20年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人民生活得到了一些改善,但统治权力却能够轻易介入国家资源配置。同时,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做法让许多人尝到了甜头,这无疑使我们的人生关、价值观逐渐复杂分离,人与人之间再难有真心相待,我们孰知的仁义忠恕之道由于脱离人的基本发展需要而遭到摒弃,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逐渐盛行。
其次,法律对作恶者惩罚不严,也助长了不正之风。如南京彭宇案,一位网友说:“我不想见死不救,是那么多个法官的判决教我这样做的。我不奢望做好事被表彰,但绝不愿意像彭宇那样背上罪名。”社会公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行为标准,它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只是作为法律的辅助存在。社会公德没有衡量的准绳,法律又不能保障行善者,做好事的风险使我们陷入了想做不敢做的困境。
社会道德的滑坡还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教育的思考。我们从小被教育学习董存瑞、黄继光,这是“英雄式的非常人教育”。然而在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可能总是遇到需要顶炸药包的情况,于是教育的影响慢慢淡化,落空。我们需要的是常人教育,如对人要诚实,要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课本里学着董存瑞、黄继光,耳边却接受着父母亲友“别多管闲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之类的教育。这样我们的新一代才不会时常对大人的行为感到困惑,社会公德的良好发展才能有保障。
说国人道德滑坡,是我们都道德败坏么?显现不是。道德败坏的是一小部分人。但这一小部分人的行为为什么会对大众产生广泛影响呢?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道德滑坡产生的蝴蝶效应。它放大我们生活中的丑恶和阴暗,让我们对社会道德状况产生了质疑,开始变得不知所措。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着一个充满欢声笑语,互帮互助的和谐社会,却为什么对需要帮助的人漠然视之?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一次去上海的经历让我对此深有感触。在我的家乡,闯红灯现象随处可见。而那次在上海过马路,红灯时尽管人很多,但没有一个闯红灯的,本想闯红灯的我也放弃了这个想法,停下来等绿灯。我认为这就是群众效应。因此,社会公德的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严于律己。当我们在一个遵守社会公德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下,相信那小部分不守社会公德的人将会有所改变。
1 调查结果
(1) 关于作弊形式和手段的调查显示, 偷看教材、小纸条的学生占78%, 利用通讯工具的学生占7%, 与邻座同学协同作弊的学生占11%, 请人代考的学生占4%。
(2) 关于作弊成功原因的调查显示, 监考不严占19%, 作弊技术高超占40%, 漏题占15%, 其他占26%。
(3) 关于作弊最大危害的调查显示, 丧失公平竞争的机会占58%, 道德败坏占5%, 丧失诚信占21%, 严重影响学风、考风建设占16%。
(4) 关于阻止作弊的有效方法的调查显示, 严格监考占12%, 严肃处理占5%, 改革考试形式占38%,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占33%, 设立诚信考场占12%。
(5) 关于考试纪律的调查显示, 认为考试纪律好的学生占40%, 较好的占26%, 一般的占23%, 差的占11%。
(6) 关于考试管理制度的调查显示, 认为考试管理制度严格的学生占47%, 较严格的占25%, 一般的占21%, 不严格的占7%。
(7) 关于监考的调查显示, 认为监考严格的学生占52%, 较严格的占26%, 一般的占17%, 不严格的占5%。
(8) 关于对作弊学生处理程度的调查显示, 认为处理程度太重的学生占39%, 适当的占52%, 太轻的占9%。
(9) 关于对考试制度及违纪处理了解情况的调查显示, 了解考试制度及违纪处理的学生占82%, 不了解的占18%。
2 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表明:我校考试纪律总体情况较好, 连续几年狠抓考风考纪建设效果明显, 考试管理制度严格, 考试组织规范, 学校领导重视考试工作, 监考教师监考严格。学生对考试工作的关注程度较高, 要求考试改革的意识较强。关于作弊现象, 实际考试中成绩差的学生作弊最多, 这与作弊的目的调查项目相一致;在作弊动机和目的上呈现多样性, 但以为了通过考试和评优为多;作弊形式呈现多样化, 以偷看小纸条为多, 协同作弊比例也很高;关于个别学生作弊成功, 未被监考教师发现, 主要是因为目前的作弊形式和手段呈现多样化, 难于被发现;关于作弊的危害性, 认为主要是丧失诚信和丧失公平竞争的机会;关于阻止作弊的有效方法, 主要是改革考试形式, 其次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时, 我们也看到个别监考教师监考不严, 从以往的作弊事件来看, 只要监考严格, 大部分作弊是可以避免的。
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和学校资助评优政策中要求学生品学兼优的情况, 学生对学业成绩的态度也随之改变, 他们重视学业成绩, 特别是干干净净的、真实的成绩, 反对作弊, 反对不公平竞争, 希望学校采取行动, 阻止一切作弊行为。
3 讨论与思考
考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的有效手段。在教育过程中, 不仅教师有检验自身教学效果的需要, 学生也有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愿望, 考试便是既能对教师的教又能对学生的学做出一定评价的手段。因此, 考试受到学校职能部门、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从本次调查结果看, 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 为进一步做好考试工作,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思想教育。各教学管理单位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 提高教师的考试工作责任感和义务感, 使其明确自己的责任, 规范试卷命题、监考、阅卷等各个环节, 做到严肃认真、公平公正。学校要利用考试督促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使学生在考试中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同时, 通过思想教育, 使学生正确对待考试, 恪守诚信, 保持公平竞争的心态, 使有作弊动机的学生放弃作弊的想法和准备, 从源头上净化考场环境, 从而确保考场秩序。
(2) 改革考试形式。学校要加强考试方法的改革和研究, 探索有利于人才个性培养、有利于独立见解和创新精神培养、有利于能力培养的考试办法。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是期末闭卷考试, 这样的考试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 从社会对人才需求和行业执业资格考试情况看, 学校必须改革考试形式。两课考试实行论文写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专业课程实行实践操作或医患模拟考试与卷面考试相结合。同时, 在考试中要加大实践操作考试的比例, 坚决执行“课程成绩=理论考核成绩 (70%) +平时实验实训成绩 (30%) ”的规定。如诊断学课程增加了实践操作考核, 使考试既有新意, 又有丰富的题量, 深受学生欢迎。
(3) 合理科学命题。考试命题质量是体现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考题的设计要把握知识能力的结构性, 考试内容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做到知识面宽广, 既灵活又有深度。对于实践操作课程要合理安排、精心设计, 切忌成为卷面考试的翻版, 杜绝不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克隆”笔记而顺利通过考试的现象, 从而使学习者与不学习者在考试这一教学环节表现出差距。同时, 为减少或避免人为因素对考试工作的影响, 必须坚决稳步推进考教分离, 对卷面考试的课程建立试题库。试题库知识面要广、考题量要大、题型要多、内容要难易适中。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驻马店
一、基本现状与特点
河南省驻马店市地处黄淮平原,下辖九县一区,全市总人口8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3万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全市耕地面积1239万亩,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2.02亩。常年粮食产量120亿斤左右,占河南省的八分之一,其中小麦产量占河南省的近七分之一。该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仍占GDP的27.8%,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选择该市进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调查,在黄淮平原粮食主产区有一定代表性。早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上,该市就出现了农户之间为便于耕作而进行的小面积承包经营权互换、转包。
目前,该市土地流转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流转形式多样化。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转包。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户之间的土地经营权的租赁,使用人向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者支付转包费,这类形式有202765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5.6%。二是出租。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共86593亩,占总流转面积的19.5%。三是入股。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正规的法人股份公司,按股份多少享受公司生产经营的效益,这种形式有2725亩,占总流转面积的0.6%。四是转让。农户经发包方同意,将已承包的土地经营权转让他人,这种形式有26691亩,占总流转面积的6%。五是托管。外出务工农户短期把自家承包地委托亲戚或他人耕种管理,纯属农户间的自发行为,此种形式有41446亩,占总流转面积的9.3%。二是土地流转规模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转的土地规模再扩大。2005年该市土地流转面积327131亩,占家庭联产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7%;2007年流转面积增加了117616亩,比2005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2007年,仅西平县盆尧乡就流转土地1450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23%。二是承包大户承包土地的规模再扩大。据统计,全市承包100亩以上的大户324家,其中承包1000亩以上的大户76家。上蔡县承包大户岳汉东,承包土地1600亩,主要培育花木品种,实行规模化经营,年产值1300多万元。确山县承包大户赵全群在竹沟镇承包荒山4000多亩,以种植林木和中药材为主,兼顾发展养殖业,年利润近100万元。三是流转主体多元化。前些年土地流转大多是在农户间进行,参与主体主要是本集体内部组织农户之间的流转。现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除本集体内部组织的农户外,外单位、个人、集体也以承包、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参与了土地流转。如新蔡县砖店镇周寺村1100亩流转耕地中,有160亩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出租给了县畜牧局发展鹅业生产,其余部分租给个体户发展养殖业,还有部分用于温室蔬菜大棚和发展种植业,经过几年的经营,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农村土地流转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表现在:一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既可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工作,又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农民离乡离土的后顾之忧。二是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获得相对较高和比较稳定的有偿转让收入。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通过流转土地,一般每亩可以得到300—800元不等的租金收入或等价粮食,如果将土地租赁给种、养殖大户或龙头企业,每亩租赁费可高达1000元以上。租赁者通过规模经营,也可获得利润可观的经济效益。西平县土地流转以前,每亩耕地年效益在600元左右,流转后的土地年效益平均达1990元;该县环城乡观音堂村300亩流转土地用于食用菌生产,每亩每年收入近万元。三是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土地的合理流转为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基础。该市流转土地基本上用于畜牧养殖以及种植收益较高的蔬菜、食用菌、林果生产、烟叶等经济作物,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问题与成因
土地流转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从调查情况看,该市土地流转虽在各级政府积极引导下有所推进,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服务与市场化运作机制,土地流转缓慢,分散性和盲目性较大,与实际需求较远。
1、思想保守,不愿流转。一方面,部分县乡干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热情,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情,顺其自然。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传统的种植业收益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大多数农民仍不愿放弃土地,小富即安等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仍比较严重,认为外出打工挣钱只是暂时的,土地才是他们最终的依靠,对土地流转抱着“金不调,银不换”的态度。2003年取消农业税并实行粮食补贴后,土地的价值日益显现,一些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又返回家乡耕种土地。
2、服务缺失,影响流转。目前,该市乡村基层尚未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或中介组织,造成流转信息不畅,多以自发为主,流转双方既不签订书面合同又不履行其他手续,给以后土地纠纷埋下隐患,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的撂荒地无人问津,有的地方涉农企业和承包商需要农地却找不到可用资源,“想转的转不掉,想包的包不到”,这就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由于管理不到位,少数流转后的土地改变了农业用途,进入了非农领域。
3、效益偏低,阻碍流转。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少,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对转让方来讲,由于当前土地的价值还没有显现,土地价格低,流转收益少,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投入大,农作物生长周期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投资效益低,而国家对流转后的土地用途又有很多限制,土地流转后的收益并不十分明显,受转方也不愿出更高价格租赁土地。特别是分散偏远的土地,更是难以流转。
三、对策与建议
1、认清形势,支持土地加快流转。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全国农民由贫困走上富裕。但随着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到非农产业就业需要流转;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拥有者为提高土地效益要求流转;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形成新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应该流转。驻马店作为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土地流转、规模和集约经营是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要认真学习理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农村实际,站到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稳定农村大局、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必要性,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把握政策,重视土地科学流转。2003年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和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进一步明朗化、法制化,为推动农村土地科学流转创造了条件。一要正确把握“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等价有偿,确保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生活的稳定。二要正确把握“稳制、分权、放活”的原则。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必须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分离,创新流转机制,探索有效形式,放活土地使用权。三要正确把握“三个不得”的原则。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原则。必须以此为红线,确保土地流转在政策范围内顺利进行。
3、注重引导,促进土地增效流转。土地流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使农村土地潜能和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最终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对土地流转既怕政策有变失去土地,又怕土地流转后见不到效益。中央已明确土地承包经营长久不变,这在政策上让农民吃了定心丸。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使农民真正从土地流转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把扶强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土地流转的基础和关键,立足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积极发展各种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进行合作生产,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和连片开发经营农民流转的土地,促进农村土地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龙头企业转移,提高土地流转效率。
4、加强管理,规范土地有序流转。土地流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农民自发流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管理,确保流转在政策和法律范围内有序进行。一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科学界定土地产权归属、交易方式与流转程序,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土地流转。二要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合同制度、交易登记制度、公证制度、纠纷仲裁制度,明确流转双方权利义务,规范流转程序。三要完善土地价格评估制度和土地流转补偿制度,在兼顾集体、农户和承包者利益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流转补偿标准和利益分配比例,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四要组建管理机构,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县乡村应依托涉农部门组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委员会和农村承包土地合同专管员队伍,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指导,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流转有人管的问题。
一、园区经济效果明显
2000年以来,XX围绕“融城强县”发展战略,狠抓工业兴县、园区兴工,园区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八大趋势:
1、全面开发,经济拉动作用凸显。园区经济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XX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28亿元,比2001年净增6800万元,工业为财政收入增长26.1%贡献了18个百分点。其中,全县工业总产值59.6亿元,比2000年净增9.6亿元,增量中的90%来自园区;园区工业总产值达3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园区工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也比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快10个百分点;园区企业生产税净额1.2亿元,占到了全县财政收入的37%。园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之比由2000年的24.2:43.4:32.4调整为2002年的21.4:43.8:34.8。
2、因地制宜,园区建设各具特色。按照依托中心城市,开发五大轴线,都市圈层展开,网状推进布局,形成以园区为增长点,沿交通干线布局,走廊带两厢的经济区空间体系的要求,重点考虑规模性、集群性、增长性等三个方面的因素,XX具体规划了三大工业经济区:以雷锋大道、高乔大道、319国道为轴线,县城高塘岭镇及沿线乡镇为重点,涵盖大众垸湖区的高塘岭工业经济区,其区域发展走向对接融入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长沙市三环线为轴线,含浦镇、坪塘镇为重点的含浦坪塘经济区,其区域发展走向对接融入长沙岳麓山大学城;以长湘公路为轴线,丁字镇及沿线乡镇为重点的河东经济区,其区域发展走向对接融入长沙经济开发区。合理布局、成功创建了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湖南省台商投资区、湖南省新闻出版科技园、中联重科工业园、国家级华星宇传感科技园、含浦科教产业园、托普信息产业园、河东工业园、雷锋·白箬工贸小区、长沙印刷科技工业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骨干园区,这些专业特色园区成为XX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
3、吸纳人员,拓宽城乡就业渠道。据统计,近三年来,以园区为平台,我县引进外资项目达210个,协议资金近200亿元,到位资金近50亿元,其中外资近1亿美元。引进了新疆伊力特、光明乳业等15家上市公司,入园企业达126家。快速发展的园区,已成为全县劳动力就业的基地。据有关部门统计,至今年5月止,全县园区城镇从业人员累计逾8000人,人数占全县城镇待业、失业人员的六成多。与此同时,园区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无数个就业机会,三年来全县35.36万农村劳动力中,累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达到18万人。从业人员的增加,扩大了社保参保面。县劳动社会保障局积极向园区内私营、民营股份制、外资企业进行参保扩面,2002年净增参保人数4115人。
4、产业建镇,完善城镇网络格局。XX坚持“以工拓城、产业建镇、项目带动”的方针,将园区与城镇化建设、新城区建设相结合,近三年完成投资达4亿元,县城“十路一园”建设全面铺开,新修、改造道路47.8公里,旺旺西路、车站大道、迎宾大道全线拉通,城区面积拓展2平方公里,“一环三纵七横”的城区骨架已经形成。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XX县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全县城镇化率已达31%,县城及各重点镇规模成倍扩张,初步形成了环绕省会、多点对接、众星拱月的小城镇格局。
5、以工带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随着园区经济的迅速崛起,XX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形成,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宗旨的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以食品工业为主的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引进较大规模的食品加工和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40个,新增工业产值100亿元,利税20亿元以上,成为八大系列(粮食、肉食、保健、生物工程、果蔬深加工、乳制品、水产品、食品添加剂)食品专业型生产基地,形成一个品牌带动一大基地、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一个区域形成一种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6、优势互补,有效聚集经济要素。不同行业的产业集中在一个园区区内布局,由于存在信息、人才、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各开发园区间往往存在一定的产业关联度,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条,有利于促进不同行业间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从而降低市场开发成本,获取最大效益。比如共享基础设施,有资料表明,工业成组布局减少了对基础设施要求的复杂性,从而节约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一般可以节约城市工业用地10—20%,工业管网减少10—20%,交通运输线缩短20—40%。近年来,我们针对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农村工业化弊端,积极规划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引导鼓励企业向园区集群,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据统计,近3年来,以园区为平台,我县引进县外投资项目达210个,协议资金近200亿元,到位资金近50亿元,其中外资近1亿美元,引进资金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
引进了中联重科、湖南亚华、海利化工、湖南投资、九芝堂、新疆伊力特、北京双鹤、托普、三九医药、旺旺集团、台湾大洋、益鑫泰、台湾金汉扬、台湾普罗集团、安塑股份、光明乳业等16家上市公司。园区聚集效应非常明显。
7、科技为先,推动人才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城市工业外拓基地和以引进港澳台资为主的湖南省台商投资区,着力孵化壮大县域经济五大新兴产业,即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海天电子、远景数码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海利化工、晶天科技为主的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以湖南电力学院、南方大学、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托普信息学院、湘南医专五所高校为龙头的科教产业,以新闻出版基地为龙头的印刷出版产业,推动了县域工业的优化升级。各园区制订了符合产业导向要求的高科技人才倾斜政策,不断营造宽松环境,吸引科研人员到XX兴业创业。全县现已引进各类科研和技术人员500多人,其中高、中级职称310人,专兼职士19人,两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2名,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8、健全机制,管理方式不断更新。从园区的现实来看,都有全新高效的运行体制。园区管委会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设立办事机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机构组织,基本上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作。近年来,XX园区经济的发展中,对建立新型政企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各个园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一开始就把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摆在了一个合理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当位置上。园区管理机构的公务员实现了“四个转”:第一是围着纳税人转,第二是围着投资商转,第三是围着企业家转,最后实现围着发展转,这既是整个园区开发、开放最成功的一条经验,也是园区管理方式创新的具体体现。如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的运行机制,就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二、值得注意的现象
园区经济成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新景观,它的发展,在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隐忧,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急于求成,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有的园区刚刚起步,只做了一些“三个一”的事情,即:划了一片土地,搭了一个班子,拨了一笔开办资金,基础设施的配套条件尚不具备,就忙于张罗招商会、洽谈会。还有的园区由于在招商中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明显,便以超低的土地价格作为砝码来吸引投资者。造成园区开发成本提高,园区根本无法完善基础设施。以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为例,据测算,开发一亩园区,征拆费需4-5万元,省市土地报批税费需2—3万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需6—7万元,开发成本达13万元/亩,而由于无序竞争,园区某些项目价格只有5万元/亩,导致建设资金不足,园区内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二是好大喜功,园区建设开而不发。有的园区在起步时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也没有下功夫去抓好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总体规划,圈地过大,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建设脱节,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导致劳而无功,“开”而不“发”。三是随意性大,项目规划相互掣肘。开发形势较快的园区,因先期规划滞后,不能满足开发需要,规划停留在引进一个项目,解决一个项目的低水平状态。如含浦科教产业园,先期规划面积只有6平方公里,远远不能满足现已引进项目的需要,造成有些项目用地无法及时报批,影响施工进度;有些规划不得不随项目的需要而调整,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四是审批滞后,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受国家对园区建设用地从紧政策制约,项目土地报批在省市手续繁杂,严重影响了项目开工建设速度。五是体制不顺,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过多社会义务、过重的社会责任使园区管理委员会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园区的开发,提供相关的专业化服务。
三、发展园区经济的有关思考
要在强手如林的园区经济中获得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合理定位,把准发展方向。县域园区的定位应该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营造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如XX县,紧邻湖南省会长沙,而长沙不仅自身有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而且还是形成中的东南沿海经济带、长江沿岸产业带和大西南出海通道沿线产业带等三个经济产业带的结合部,这就反映出XX经济地理区位是富有创新价值的。为此,XX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造性地组织实施融城强县战略,利用长沙及周边城市圈的市场优势,发展适合城市人口消费的产品。借助长沙的人才、交通、信息、物流和资金等优势,通过引进人才、企业和资金,依托长沙来发展园区经济。同时,在发展规模上,既不能满足于小打小闹,又不能盲目贪大求全。而应致力于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的集聚效应,形成工业园区的产业规模。XX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自己拿不出很多的钱来投资,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一开始就兴办一批很大的项目和企业。这些都决定了规模只能是集聚型、整合型的,即通过众多有特色、有市场、有效应的中小项目、中小企业、开发大户乃至千家万户的集聚和整合,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规模经营。
2、因势利导,创新开发模式。XX园区开发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导,政府专门设立管委会。如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长沙含浦科教产业园等园区的管理委员会,参与从规划、征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等过程,直到获得一定的税收收入、保持当地经济增长以及创造就业机会。另一种是公司制开发模式,企业自主运作。如省新闻出版科技园、长沙印刷科技工业园。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政府
要承担过多投资风险。针对这一隐患,可考虑逐步全面转向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来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3、优化环境,形成“洼地”效应。首先,园区及其周围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其次,园区发展要有良好的软环境。经过几年的实践,XX硬环境已基本具备:从98年公路建设年至今,县本级公路建设投入4亿多元,新修改造公路31条390多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突破了困扰XX多年的交通瓶颈。南接岳麓山大学城,经市委、市政府办公新址,北连长沙火车西站的金星大道,及其配套工程站前大道的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了XX招商引资的区位优势。软环境方面,XX精心编织了三张“网”。一是“服务网”。目前,覆盖全县的政府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立,成立了政务公开、投资服务中心,开通了经济110投诉专线,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一站式审批,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办公效率。二是“安全网”。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完善使XX园区发展在改革中逐渐抛弃“后顾之忧”,实现了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同步协调。园区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管理运行机制,对入园企业实行低费或无费政策,在立项、用地、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提供全程服务。三是“诚信网”。强化政府信用,健全社会信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讲究信誉,不仅要说到做到,兑现承诺,而且要做的比说的好,结果比承诺好。不仅要用情感打动人,更要用政策吸引人,用回报留住人,营造一种吸引外来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良好信用环境,吸引各类生产要素聚集园区。
4、理顺体制,完善园区职能。随着不同类型和专业特色园区的出现,园区内的园区数量和种类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相应地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今后,园区管委会应对各类开发园区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整合现有的职能和人员,采用“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管理模式,营造“小机构、大服务、大网络"的管理格局,最大程度减少中间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5、合理规划,培植产业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定位准确,适当划分功能,培植产业特色,是园区的生存之道。要整合资源,从长远的角度规划控制好土地,预留足够的空间,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切不可“全面开花”。避免低档次的重复建设和规划跟着项目走等问题的出现。每个园区都应有自己的规模、功能定位,避免与周边园区的雷同,实施差别战略,形成区域特色。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XX县的三大经济区和产业特色园区,基本上体现了区域的经济优势和特色,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拉动和辐射作用,今后一段时期更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下功夫,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和创造更多税源的“聚宝盆”。
6、逐步开发、分批分期建设。一般来讲,就是要一边融资,一边搞基础设施建设。既要防止在基础设施上一下子投得太多,将来难以收回,又要防止圈定地皮后,什么都不投入、坐等投资商的现象,造成土地的闲置和浪费。所以从园区的启动开始,就要把握好投入的程度与建设的速度之间一个合适的度,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关于理想的哲学思考与实践的问卷调查】推荐阅读:
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思考与启示09-19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10-01
关于理想的成语故事07-05
六年级关于理想的范文09-29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和信念追求调查报告05-27
关于实现理想的演讲稿06-06
关于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践与思考06-16
关于人大机关老干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07-14
关于对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10-27
关于加强农村维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