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教学设计(共12篇)
教材分析:这首诗选自陈毅的《冬夜杂咏》,全诗描写了大雪重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 象,赞扬了坚强高洁的品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时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质。教学重点:朗读、写字。教学难点:理解词句子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用具:青松图,录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学生 教师 时间一、初读句子,读准字音。1、生录音读。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3、个别认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放录音。 2、指导读出节奏。 二、再读诗句,理解诗意。1、逐句读读,看看图想想诗意。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 1、出示图片。 2、指导学生理解不懂得词句。如:抓住:“挺且直”来体会青松不怕压力、无比坚强的品质。后两句着重理解“高洁”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雪后阳光荣榜 普照、冰雪消融后,青松洁净苍翠的美好形象。 三、朗读、背诵。1、蝗录音朗读。2、自由练习朗读。3、个别朗读。4、小组比赛读。 5、练习背诵课文。 1、指导朗读,注意朗读时语速不宜过快。前两句要读得有力,表现青松的坚强气概。后两句语速可稍缓,读出赞美和自豪的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书写生字。 2、独立完成练习。教学重点:书写生字。教学难点:独立完成作业。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学生 教师 时间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2、背诵古诗。1、出示词语。 5’二、书写生字。1、自由识记生字。2、交流识记方法。 3、观察胜字在田字析中的位置。4、练习描红、临写。5、练习用生字组词。 1、重点指导识记以下生字:挺:注意生字的笔顺。待:注意是双人旁。2、师范写。3、师巡视指导。指出不足之处。 15’三、作业设计。1、抄写古诗。2、加偏旁组字组词。青( )( )寺( )( )衣( )( )3、写出你知道的和青松一样不畏严寒的植物。 18、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板书设计: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学习古诗的要求是:“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此,在进行低年级古诗教学时,应着重让学生诵读吟咏,感受诗情,积累语言,放飞思绪,“扬眉吐气”地来学古诗,使学生进入诗中的世界,踏上美好的诗途。
一、扬———思绪飞扬读古诗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古诗具有独特的音韵美,读起来也节奏分明,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全无佶屈聱牙的感觉。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发现教给孩子们古诗,他们常常摇头晃脑,沉醉其中。在教学古诗时,就应该先让孩子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韵律美。二年级上册的古体诗《青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很好的朗读材料。诵读过程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配乐读,或表演读,或范读领读,或齐读默读,或个别朗诵,或提问征答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诵读,不是机械地一遍遍重复。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读古诗更是如此,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古诗时一定要让学生在思中读,在读中思,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才能读有所得,读有所获,真真切切地把作者的感情通过有个性的朗读传达出来。以《青松》为例,在第一句中,“大雪压青松”展现的是雪压青松的情景,一个“压”字充分体现出雪之大,雪之厚。先让学生动作表演体会“压”的感觉,并谈谈自己为什么要如此用力地“压”下去,在有了切身体验的基础上,把体会到的“压”字再放入诗句中读读,读出什么感觉?孩子们思绪飞扬:“我觉得青松快要被雪压得喘不过气了”,“雪压在青松身上,青松被压得腰酸背疼”,“大雪拼命想把青松压倒在地上呢”……带着这些独特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诗,每个孩子都读得情感丰富,非常到位。
二、眉———开放感官明诗意
古诗字句凝练、音韵优美、意境深邃,为了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地学古诗,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肢体表演……让学生在感官的忙碌中走进诗文。
《青松》一诗中“青松”傲立风雪的形象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欣赏一张张青松图。在“雪中松”和“雪后松”的对比欣赏中,孩子们发出了一声声的惊叹。一张张青松图,让他们满眼满脑都是傲立风雪的青松的形象。诗中“挺”一词形象直接,我抓住这个动作,让孩子们都动起来,演一演大雪重压之下青松“挺”的样子,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昂首挺胸。从他们那架势,那眼神,我知道,青松的形象已经牢牢地刻在他们的心里了。感官开放了,学生才得以学得自由,不免会学得更主动,更有趣,更有收获。
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教学“不求甚解”,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明悟,句句领会,只要学生大致了解主要意思,“模糊解读”即可,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诵读积累上。只求在日积月累中逐步为学生开启一扇知识殿堂的大门,让学生耳闻目染,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强烈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三、吐———畅所欲言感诗情
一般来说,古诗大部分不直接抒情,而是描写一个或几个形象。形象是意象中的物,而情才是作者要表达的,是作者心里的声音。情感相对于形象而言抽象得多,诗人的情感往往不直接抒发,而是借景抒情,寄思于物,不着痕迹。那这情该如何引导孩子把握呢?
古诗字句简洁凝练,短短几十字饱含了浓浓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抓住字或词来解读形象,激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情感在潺潺细语中遍地生花,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青松》诗中青松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豪迈的形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青松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呢?诗中,一“压”一“挺”两个对立鲜明的词,生动鲜活,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压一压,体会“压”的力量。有了“压”的切身体验作铺垫,接下来“挺”的表演就非常到位,学生个个把小胸脯挺得鼓鼓的,严肃而认真。此时此刻,时机到了,我紧接着提问:“小朋友,现在你就是这棵被大雪重重压着的青松,大雪拼命想压倒你,你要挺起胸膛大声地对大雪说什么?”“大雪,你尽管使劲地压吧,我不怕!”“大雪,你是打不倒我的!”“大雪,我要和你战斗到底!”“大雪,等着瞧吧,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大雪,你压得这么厚,正好给我当棉袄呢!”……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回答,不需要老师再多什么言语,学生已经把自己与青松的形象融为一体了,谁还能说他们没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呢?
情感的美一直就蕴涵在诗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注入语言文字中,只要怀着一颗真心去吟咏,自己的情感就会呼之欲出。而借助形象的感知,学生才能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感诗人所感,悟诗人所悟,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情感。
四、气———神清气朗悟意境
古诗往往是诗人借物抒情、借境言志、借事托怀的工具和表现,诗人的心境决定了诗词的意境。诗中有些语句看似寻常之笔,却意味深长,诗句背后的情味与意蕴常常耐人寻味,那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去把握诗中的意境呢?
明代的谢榛说:“诗境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于其迹。”所以,欣赏古诗时,学生的心理可以空远一点,灵动一点,不须拘泥于诗面,低年级的学生更应如此。
《青松》全诗共二十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诗人所见松之情景,“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富有深刻的哲理,赞颂了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由此引申开来,“青松”代表了所有勇者的形象。诗中“高洁”一词是难点,体会青松坚强、纯洁的高尚品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很难,由此体会到人的勇者气概更是不易。
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由一幅幅大雪中的青松图把学生带入情境中,那阴暗的天,沉沉的雪,冷冷的风,让学生倍感寒意。而雪中的青松巍然屹立,让学生顿生敬佩之情。再由一幅幅雪后阳光下的青松图,在化雪这更冷的温度里,那更绿的叶,那更挺拔的身躯,让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松树的“高洁”原来不仅仅是面对大雪时的那份不屈不挠,更有一份历尽艰难后却越发生机无限的精神。这样,“高洁”一词在学生层层深入的情感中逐渐明朗了。而后抓住时机补充诗的背景,陈毅的生平,交流所了解的英雄人物,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把这些人物形象与青松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意境的鉴赏需要对诗中所描绘的图景、营造的氛围、作者的情感作全面、整体的赏读。有了前面的诵读、赏析、体情,再加上补充材料的铺垫,古诗意境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也能如期绽放。
通过教学《登鹳雀楼》的教学过程,很受启发。我想通过上一首古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而且《青松》这首诗通俗易懂,所以我想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
首先初读古诗:分组练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并且让读的形式多样化(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在生动的朗读练习中逐步达到熟读成诵。其次,对于理解有困难的词语进行指导,如:“高洁”的理解一定有困难,我利用挂图给学生看雪化后的青松,说说雪化后的青松是怎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到雪化后的青松更洁净苍翠。最后,重点对“挺”字的书写指导。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或许有些过早,有些知识部分学生理解不透彻,不过学生对自主学习方法还是很感兴趣。
青松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插图中有一小株顽强生长在峭壁石缝中的横生松,厚雪戏谑,毫不畏惧。宁折不弯的气势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三、说学情
我们班的学生对雪压青松这种自然现象十分熟悉,有背诵古诗和学习《登颧雀楼》的基础,通过诵读,能够完成对诗的初步感知。但是,对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挺且直、高洁”可能理解起来有难度。对诗人的志与情的领悟更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
四、说设计理念
这首诗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赞颂自然意义的青松、二是赞颂精神意义上的青松。本课的教学如果能达到疏通诗意,结合生活实际与插图,通过诵读体会到青松的纯洁高尚这一层次,可以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考虑到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高林生老师曾经在《水乡歌》的研讨贴中提到:在他们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走向未知;所以在设计时,做了适度的整合,充分利用练习册中提供的时代背景,读读背背中的情境图及教师的导语,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力求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从而深入挖掘诗意,使学生的诵读积累变得更加有意义。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读理解诗意
1、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
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
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学习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
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
(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
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这就叫纯洁)
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
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
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三)、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四、作业
背诵《红梅》和《秋菊》。
【《青松》教学反思】
二年级孩子对学习古诗还是比较冷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一开始教学,我适当修改了一下教案,改为诵读大赛,比比谁积累得古诗多,并给予奖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由于这首诗大部分学生已背诵,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诗的意思。对诗意的理解,我想,如果孤立地去品析,往往是领会不深。为了突破重点,课前我给学生读了两篇文章《冬》、《岁寒三友》,学生对青松这一形象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自己当作小诗人,处在诗的情境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激活了,这样青松坚强、高洁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不过,课堂真是遗憾的艺术!本课介绍背景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知道‘青松’借指坚强的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弯曲,当时我问:孩子们,这里的青松还会指谁呢?一生说:指陈毅。他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由于坚持自己的预设,没对该生的回答做任何的肯定,虽然后来做了弥补,但显得很牵强。这说明自己缺少课堂教学的智慧,也说明自己对教材钻研的不透彻。如果当时说;对是指他自己,表达自己要向青松一样不怕困难,相信自己。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指他自己,还会指谁呢?让学生进一步联想指的是中国人民,整个中华民族,该有多好啊!
青松说课稿2
我说课资料的内容是江苏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中的一首诗歌《青松》。我想从两大方面“教材分析”以及“教学过程”来向大家汇报。
本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咏梅》,描写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青松坚强高洁的品格。
这篇课语言形象生动,画面鲜明、字少句短,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本诗写得是逆境之松,遭受压抑的青松,但逆境方见英雄本色,一切崇高和壮美无不在斗争中诞生。诗的前两句写景。
“压”之重压,说明雪之大之厚。“挺和直”同义,都有在重压下不屈不挠的意思,这里的松不是默默的隐忍,不是被动地承受,而是在向恶势力勇敢的抗争。一压一挺,这2个掷地有声的动词,可谓把青松的勇敢坚挺穿鞋的刻骨惊心。诗的后两句抒情,触景生情,想象雪后阳光普照,一气呵成,赞颂了青松等到冰雪融化后依然挺拔,更加苍翠的高洁本性。随着诗中的冰天雪地到冰雪融化的.情境推进,不屈不挠、挺拔高大的青松形象也跃然纸上,展现在了小读者的面前,崇敬之情亦随之灵动!
这首诗歌但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但从重体会到青松那高尚纯洁的精神品质,对二年级孩子来说,的确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根据这篇诗歌的语言特点,在教法上我将“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定为本课的教学思路,引导孩子层层深人文本,读通、读顺、读懂课文。另一方面,在学法上,根据本学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和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资料,始终将孩子置身在一种意境,我还通过让孩子多角度、多样化的理解重点词“压”“挺”“高洁”等中点字词来指导孩子在读中感悟,如前两句教学中,我是通过看图感受、展开想象、角色转化、动作体验等方法来感受“压和挺”两个字;后两句教学中“高洁”一词抽象难懂,且不可空泛的讲大道理,而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那些在冬季枯萎凋零的花草树木与青松加以对比,从而自悟感知高洁之意,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松之坚韧挺拔、体会松之高尚纯洁。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教材特点以及本学期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子。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2、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通、读顺、读懂课文,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纬度提出的,3方面相辅相成,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自然导入
(课件出示:满天大雪、草枯叶黄的冬景图),马上把孩子引入浓浓的冬日情境,然后经镜头对准傲然挺立在暴风雪中,迎接冬日挑战的青松,自然引出课题此环节迅速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重在亲身体验,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课文,把自己不熟悉的生字,划下来,拼拼音多读两遍,这个环节体现了课标中“冲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孩子成为学习小主人这一要求”,而且也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识字方法的极好切入点。教师可顺势出示词语卡片,即可扫清识字障碍,又可做到心中有数。
2、鼓励孩子读课文,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是否读准了每一个字音,发展合作精神。
3教师范读。当学生评价教师时,教师应该虚心接受,体现民主平等性。
以上环节符合“阅读以读为准的原则”
三、品读诗歌
(一)、创设情境、学习课文前两句
1、看课件,说说冰天雪地中,青松什么样?初步感知青松形态。
2、课标中说要在情境中学会阅读,所以我让学生读诗歌第一句,想一想这场雪怎么样?通过看图想象、联系实践,学生可能会说“鹅毛大雪、学很重象被子”等等。引导孩子体会“压“字,感受雪之大之厚。
3、在此我接连创设2个场景:说着说着,你听北风越刮越猛,一阵狂风吹来,快看,青松什么样?指导读第2句;大雪接着下呀下呀,学更厚了,看呀,青松怎么样?指导读第2句。在不断的视觉冲击下,相信孩子已深深体会,震撼学生的心灵。
4、(出示课件)咱们也来做大雪压不倒的青松好吗?快看呀!暴风雪要来和我们挑战了,能接受住考验吗?师引导学生做青松与暴风雪对话。
此环节可让学生角色转换,在口语和肢体语言的交流中,体验青松的品质和毅力,符合课标中语文是人文与工具性统一这一要求
(三)、对比感受,学习课文后两句
1、渐渐的整个世界都被大雪包裹了,什么都看不清了,你们猜猜看,冰雪覆盖下的植物都变成什么样了?此时通过质疑,展开想象,激发了学习兴趣。
2、课标中指出,要让孩子在阅读中自主体会,感受和理解,获得获得情感体验,所以我让孩子想想:植物们都变成什么样了?青松呢?同过这一鲜明对比,相信孩子已能深入体会松之高尚纯洁,自读自悟了。
3、指导朗读3、4句,深入体会,升华情感。
4、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孩子在阅读中的积累,所以此时我引导学生想想:你们现在想对青松说什么呀?接着齐读全诗,相信此事孩子已有了自己的个性理解和体验。
(四)、再读全诗、体会诗意
1、你们看,青松遇到困难,是这么的坚强用干,那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该怎么做呢?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培养良好品质。
2、此时让学生都来争做小青松,表演配乐读全诗,此时对松的崇敬,对松的勇敢坚定已是孩子内化的积累体验了。
四、拓展实践、升华情感
画一棵你心中最勇敢的青松,并写写你对它说的心里话。这一环节,有效地将课内知识引到课外,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了实践机会。
今天,天气放晴,阳光灿烂,气温回升很快。到了中午,雪大多数多融化了,到处又是一片明丽。尤其是那棵青松,显得更加苍翠了。
这是棵顽强的青松,它就生长在一堆瓦砾中,周围连棵小草都没有,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它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接受了严酷的现实,在这里倔强的展示着自己。现在,仔细观察着青松,更觉得青松是高贵的,青松是顽强的,青松是树中的伟丈夫。结实的树干,是它的身躯;坚硬的树枝,是它伸出的一条条臂膀;那长青的松叶,凑成了它一年四季始终如一的漂亮的青色衣服;上边的突出的嫩枝,是它美丽的秀发。整棵青松在接受着阳光的爱抚,如同一位静美的少女。风儿轻吹,枝叶抖动,那是青松在欢笑。风儿过后,青松又安静了下来,在阳光下亭亭玉立,那是青松在思考。
阳光下的青松很美,阳光下的青松给人以力量,阳光下的青松让人赞美!
有一种植物,即使身在陡峭的悬崖上也能深深扎根,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也非常从容,绝不会枝叶掉落、枯黄萎顿的痛苦死去。这种植物的名字叫:青松。
青松的特点也是它独特的优点:生命力顽强、拥有一身铮铮傲骨。就算它艰难的攀附在悬崖上时,也会显出一副悠然傲气的模样。它总是那么高,那么壮,让人心生一种敬佩之情,却又不会敬畏。那种予人温暖的安全感,像一位高贵的君王在亲切的关怀着自己的子民,虽有王者之风,但平易近人。想必这也是许多文人墨客爱写关于青松的诗,绘出青松的傲然神态的原因吧。青松的一生也像人的一生:幼儿时稚嫩却也坚强,那隐忍的决意让人想去呵护培养;青年时桀傲不驯,像一匹野马,却也懂得稳重;中年枝干粗壮,为整体幽然的形态平添了几分稳重;到了步入老年,枝叶和整体轮廓变的柔和,好似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电影中身在香港的桃姐中风后住进了养老院, 而现实中内地的绝大部分失能失智的老人需要留在家中接受家人照料。
青松护理正是为这些失能失智的老人服务, 无论是家人还是缺乏专业护理知识的护工, 都不能替代护理师的作用, 这是目前养老产业的刚需。
2002年底, 王燕妮进入了商学院, 此前, 她已经确定了要创立一家叫做青松的机构, 在商学院, 她是众所周知的“青松疯子”, 除了必修的商业战略课程外, 她的所有选修课都是和创业相关。
王燕妮最初想做的是引入欧美盛行的中老年乐龄俱乐部, 通过带领老人旅行等方式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 可此路不通。国外老人多在二战结束后的婴儿潮出生, 创造并掌握着绝大多数的财富, 成长中经历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欲望强烈, 自然不甘寂寞。中国则不相同, 老人并未掌握财富, 活也自制隐忍, 娱乐消费是锦上添花并非雪中送炭。
这群相对健康老人背后的另一个群体, 则是失能失智、术后恢复期的人群。我国有将近3300万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 (简称“失能老人”) , 民间估计有将近4000万, 无论以哪个标准, 我国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面临的照护服务压力也最大。
这部分人群, 就是王燕妮看到的刚需。即使100个人配备一个护理师, 整体也需要40万个左右的专业服务人群。这是个相当巨大的职业缺口。
“青松俱乐部”改头换面成了“青松护理”, 做上门护理, 没有成功的先例, 王燕妮只好从已经经历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寻找成功模式, 没有一个能够照搬到中国, 除了科学化、标准化的服务核心可以学习外, 其他环节都需要本地化。
首先, 国内人才结构不健全。在服务业成熟的国家, 健康服务的人才分级明确, 各司其职, 医生和护士之外还存在着提供家庭护理的人才, 在保姆、护工和养老护理员之间也有明确的技能分隔。而国内却不存在这样专业的职业认证, 家庭照料多通过住家保姆完成。
王燕妮选择“就高不就低”的人才培训, 宁选有全日制医学护理教育背景、有临床护理经验的服务人员, 虽然在欧美等服务成熟地区, 这样明显“大材小用”, 但可以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从这点上, 青松护理与众多基于住家保姆的生活照料服务区别开来。
王燕妮不厌其烦地重申“替代性护理”和“康复性护理”的不同。“替代性护理”就是常见的请护工来替代老人完成行动, 这样的护理更简单, 只需要代劳, 但缺点是容易让老人因为长期缺乏运动而失去功能。康复性护理在在于延缓慢性病引起的身体恶化和衰退, 并维持身体功能, 目的是让老人与疾病和平共处。
中国触目惊心的失能老人数字也证明了这一需求的迫切,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3岁, 但实际的只有62.5岁, 剩下的10年中, 很多人是在与卧床与疾病共存中度过。
即使是在高龄遭遇疾病的袭击, 多数老人并未得到有效的康复。康复被分为先期住院期急性康复、中期专科康复医院康复以及后期住家康复, 最为广泛和持久的住家康复却最为缺失, “脑梗病人完整康复80%以上的功能, 需要长达6个月的时间。”这个最佳时间把握住了, 可以避免各种后遗症, 而90%以上的人并未得到及时康复。
长寿如若质量不高, 也就失去了意义。专业护理的意义之一也在于能让老人高质量地享受生活, “经过青松护理的高龄老人, 有些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睡眠中安详地离去。老人走以前生活品质提升了, 心情不错, 家里人虽然舍不得老人, 也会对老人离世前的状态感到安慰。”王燕妮说。
本地化措施还包括照护者支持, 青松护理为所有护理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 这在国内属“先锋”之举。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务的护理团队接触老年病患, 日久难免会积累消极情绪, 这在老年护理行业是情理之中, 有些养老院甚至出现虐待老人事件。
青松护理针对多数人群, 在北京老人接受每周三次的护理一个月需要花费800到1000元左右, 这已经是大多数家庭可以承受的价格。抱着改善养老产业的想法开始创业的王燕妮, 想让这一服务被大多数老人都用得到, 用得起。
今年, 美国居家养老品牌仁爱华也进入了中国, 仁爱华在美国是颇具规模的居家护理服务商, 服务对象70%是老人, 其余30%是有其他康复需求的人群。这个以加盟模式为主的居家护理商来势汹汹, 除北京外, 在四川等地已经有加盟商加入, 相较而言, 以精耕细作做好服务为目标的青松护理今年刚刚开始走出北京, 进入上海。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正如这首诗就是赞美青松的,青松,一年四季长青。
青松,春天充满了生机勃勃。夏天,它躲过了无情的干旱。但是,你千万别说,青松一定躲不过更严酷的寒冷。不,你想错了,冬天不管有多寒冷,它都不会像那些柳树、枣树、杏树那样落光叶子,被大雪压弯腰。
青松,虽然外形不好看,但很独特,绿色的叶子朝气蓬勃,综色的树根粗糙而且坚硬,独特,一点也没有韵味,但是,别忘记,它们可有顽强的生命力。冬天,风吹雪地,既不落叶,又不被大雪所压弯腰。
青松,正如在工厂里当经理的老爸一样,老爸,一位普通的人,极其平常的人,一位工厂经理,但是,爸爸在工厂里,不像是一位经理,工厂里没有驾驶员时,爸爸就要开车送货,进货的重担也压在爸爸身上,所以他担负着两个任务。每天夜里出车送货,中午回到单位,只要工厂里的人不休息,我那辛苦的老爸也就不休息。如果没他的事,他才会玩会电脑,而且时间不长,一有事情,必须马上放下,一个星期只能陪我们一次。
一年四季,老爸不停地干活,不停地送货、拿货。一年下来,老爸的皮肤变黑了,手变粗糙了,当我用嫩嫩的小手牵着爸爸的手时,像摸着粗糙的树干。
上天既是如此无情,让我用坚毅的力量去谱写生命的绝唱!
――题记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从妈妈的怀中醒来。我揉揉惺忪的睡眼,轻轻推开了挡在眼前的绿叶姐姐,和周围的伙伴打招呼。在这片森林中都是青松,当然我也不例外,不过我现在还只是一粒青松种子。此时的我并不知道我在之后所遭遇的事,将会改变我的一生。
一只调皮的鸟儿在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将我带走,在空中的我,小小的兴奋起来。心中不停地构思着新家的模样,以及后来我幸福生活的样子。忽的,鸟儿将我扔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躺在泥土中的我多么希望见到我这个新家以及我长大后的样子啊!我知道要等,等着春姑姑把我叫醒的那一刻。于是,心中怀着对生活的那份美好甜甜地睡着了。
不久后,一个暖和的早晨,春姑姑老早地叫醒了我。我小心的`探出头,新奇的观察这四周。但没过多久,我便陷入了深深的悲叹之中。这儿不是块沃土,也没有人经过,这儿是一处绝壁,原来的兴奋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黯然神伤的我独自在原地动弹不得。
我整日无力的在这绝壁之上叹息。我埋怨上天无情地把我扔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我埋怨上天没有给予我肥沃的土地;我埋怨上天要我在这儿受严寒之苦;我埋怨上天要我自己为了下一秒而活而扎根;我埋怨上天所对我的不公平;我埋怨上天遗忘了我……伴随着一声声的埋怨,冬天来临了,厚厚的雪压在我稚嫩的枝头上。我被压得喘不过起来了,身体渐渐的失去了知觉,我是要死了吗?
渐渐地,春天来了,这意味着我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我无力地睁开双眼,与往常一样开始埋怨。突然,一个声音传进了我的耳朵:“为什么要埋怨上天呢?”我诧异地向四周寻望,呀!原来是一株紫荆花。我说:“上天无情的把我抛落在这片不毛之地,难道我不应该埋怨吗?”紫荆花听了之后笑笑说:“你经过了一个严冬,树叶变得更加茂盛,茎也变得更粗了,你不应该为此高兴吗?而且你拥有着高大的身躯可以抵挡住狂风暴雨,这些都令我羡慕不已。纵使这绝壁之谷让你讨厌,但是,你要记住,你不是为上天而活、也不是为别人而活,你是为自己而活。”听完紫荆花的话,我愣了一下。对,上天把我抛在这个不幸的地方,但我却拥有了比普通青松更坚韧的茎,我不该因此而感到高兴吗?或许百年后的我会因为现在所经历的事而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到时,到这儿来旅游的游客看到的不会是以前弱不经风的小树苗,他们将会看到的是一株傲然挺立在绝壁之上的高大青松!
1、小朋友,现在是冬天啦!在这寒冷的冬天,你知道有哪些植物不怕冷啊?
2、小朋友们真厉害,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3、陈毅爷爷啊,他也很喜欢这岁寒三友中的青松,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青松》。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
1、小朋友,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音。
出示生字,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我们来开小火车读一读。
说一说,你有哪个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请你再带大家读一读。
去掉拼音读。指名读。
3、小朋友们,你们字音都读准了,课文你们肯定也能读好了吗?
指名读。
师: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
1、小朋友,陈毅爷爷写的青松到底什么样子的呢?想看吗?
出示图片。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象?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雪?能不能用上我们学过的成语呢?
青松是什么样子?指名说。挺拔且笔直。
2、师总结图意。是啊,小朋友们,你们刚才说得仿佛是一幅画,说得真好啊!在这大雪的重压之下,松树还是那样挺拔、笔直。我们说了这么多,陈毅爷爷只用短短的一句诗就描写出来了。谁来说说是哪一句?
3、出示第一句。
指名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诗,想一想,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说得真好,你从哪个词最能读出--青松不怕冷。(挺、直)板书
追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啊?你能做个动作吗?
小朋友你还从哪个词读出青松不怕冷?板书:压。(雪大、雪重)
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4、小朋友,你们真会思考,已经学会从关键词来体会文章的含义,是啊,青松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却仍然傲然挺立,真让我们佩服啊!师范读。
现在你像老师这样能将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还可以加上动作。
指名读。齐读。
5、面对这大雪,青松没有害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看到这样的情景,陈毅爷爷忍不住吟诵到: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6、小朋友,请你读读这句诗,想一想,冰雪消融后,青松是什么样子?(高洁)板书:化
请小朋友想象一下,这青松是怎样的高洁。
7、小朋友,你们刚才想象得很形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学后青松得样子。出示图片。谁再来说说雪后青松的样子。
说说他比下雪之前有什么变化?
(比下雪前更绿了。)对这就是青松的高洁之处。(比下雪前更高了)这也是青松的高洁之处(他的叶子比下雪前更晶莹透亮)这也青松的高洁之处。他不怕寒冷是他的--高洁(生说),他不怕重压也是高洁。
小朋友们,在风雪的重压之下,青松更加苍翠,洁净,这就是高洁。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青松的高洁吧!(声情并茂很有气势)。齐读。
到这儿,你能体会到什么是高洁了吗?(坚强不屈、坚忍不拔)
8、学到这儿,你想对青松说什么?
9、小朋友们,你们想做一棵坚强的小青松吗!
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好吗?让老师听听谁最像一棵小青松。
配上柴可夫斯基的《钢一协奏曲》齐读全诗。分小组读。指名读。
背诵。指名上台背诵表演。加上动作齐背。
四、了解背景,点明含义。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陈毅元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简介写作背景后,问:你们想想文中的青松还会指谁呢?“(生:陈毅,中国人民。中华民族)
在陈毅爷爷的鼓励下,全国人民度过了难关。陈毅爷爷用他是告诉我们困难,只是短暂的,它终将过去。小朋友,你也是这坚韧不拔的中国人民的一员,让我们再读诗句,读出中国人民的坚强。再配上动作背。
2、师总结写法。
陈毅爷爷这种,由青松来赞美人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他啊,在为了鼓舞人民,用这种方法,还写了《红梅》这首诗呢!
跟老师读。齐读。
小朋友们,你们课后将这首诗背下来,好吗?
四、指导写字
课文学完了,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认识吗?
你能给他们组一个词吗?
你来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你们说的这么棒,是不是也能写的这么棒呢?
生提出难写的字:挺、压。
指导观察范字,生指导老师范写,生:试写。师生评议。
松树四季常青,而且从来不向恶劣的天气、环境低头,它坚韧不拔的毅力让人佩服。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就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青松》来赞扬松树平凡之中的伟大: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诗中“挺且直”和“高洁”二词不仅道出了松树坚强不屈的精神,也借此表达了陈毅元帅对高尚、纯洁的松树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可我对松树的感谢,还要从二年级的一堂体育课上说起呢!
记得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骄阳似火,太阳像火球一般烘烤着大地。同学们顶着烈日,在操场上跑步。快到我了,尚未开始时,我的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怎么办呢?这么热,怎么跑得起来,万一跑不好岂不是让我这个“第一名”丢脸了吗?怎么办呢?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跑出去了,在跑步时,想赢怕输的念头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我一不小心,“扑通”一声摔倒了,我一看脚上已经磨破了一小块皮,便号啕大哭起来。而老师和同学们也都围上来安慰我。可我就是听不进去,依然放声大哭着。突然,我无意间看到了在学校里的一排挺且直的青松,心想:为什么松树在烈日炙烤下依然站立呢?我便学着松树的样子重新站了起来,止住泪水。
从此,松树的高大形象便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屹立着。
春天,春姑娘给花草树木换上了一件新装。花开了,草绿了,所有树木都长出了新的枝干,枝干上满是绿叶。这时松树枝头的芽苞里也吐露出好象钢针一样的嫩叶,尖尖的,绿绿的,与原来的那些老叶对比鲜明,多么地生机盎然啊!
夏天到了,但是松树却没有向炎热低头,叶子更加茂密了,一点也不怕热似的。偶尔,燥热的风拂过林梢,撩拨松树唱出歌儿,那么动听。
秋天,其它树木的叶子都枯黄了,惟有松树的叶子还是那么青葱苍翠。冬天,在呼呼寒风的吹袭下,草儿全都枯萎了,树木仅剩零星的黄叶。松树却披着那身绿色的战袍,昂首挺立在风雪中。看到它那个英勇不屈的样子,我不禁想起一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李商隐《高松》
3、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皇甫松《古松感兴》
4、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皎然《戏题松树》
5、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杜甫《四松》
6、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李峤《松》
7、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曹松《僧院松》
8、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廖匡图《松》
9、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
10、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白居易《松下琴赠客》
11、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1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
13、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顾况《千松岭》
14、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曹唐《题子侄书院双松》
15、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萧寺偃松》
16、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白居易《栽松二首》
17、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清阴彻上方。――狄焕《咏南岳径松》
18、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范云《咏寒松诗》
19、寸寸凌霜长劲条,路人犹笑未干霄。――崔涂《涧松》
20、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李山甫《松》
21、青苍初得地,华省植来新。――李正封《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22、寒影烟霜暗,晨光枝叶妍。――李胄《文宣王庙古松》
23、何事斜阳里,栽松欲待阴。――耿《观邻老栽松》
24、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白居易《涧底松・有松百尺大十围》
25、真树孤标在,高人立操同。――皎然《咏上人座右画松》
26、缘岸蒙笼出见天,晴沙沥沥水溅溅。――皎然《赤松》
27、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白居易《松斋偶兴》
28、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29、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白居易《松声》
30、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带当风挂薜萝。――白居易《池上即事》
31、百尺森疏倚梵台,昔人谁见此初栽。――崔涂《题净众寺古松》
32、何当一百丈,欹盖拥高檐。――《严郑公阶下新松》
33、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白居易《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松树》
3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咏松》
35、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白居易《寄题T厅前双松》
36、迎寒冒暑立山冈,四季葱茏傲碧苍。――陆惠心《咏松》
37、遥远山上松,隆冬不能凋。――谢道韫《拟嵇中散咏松诗》
38、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白居易《庭松》
39、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吴芾《咏松》
40、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李白《南轩松》
41、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韩溉《松》
42、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杜荀鹤《小松》
43、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白居易《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松树》
44、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杜荀鹤《题唐兴寺小松》
【青松--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青松赞初中作文05-26
青松赞550字作文01-22
写青松的作文900字07-07
体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07-18
字母教学教学设计07-15
朗读教学教学设计11-07
写字教学教学设计12-22
有效教学教学设计01-12
《教学设计》教学大纲05-27
中学合唱教学教学设计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