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部门(精选2篇)
预算编制的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基本职能
县科协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重心,积极联系学(协)会召开会议,并制定学(协)会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借助“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的实施,普及推广科学技术成果。
(二)2018年重点工作
1、继续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要围绕五大重点人群,实施工作方案,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工作计划、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实施。
2、继续开展好品牌科普活动。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是科普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有效载体和方式。要以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为契机,大力开展科教下乡、科教进社区活动。要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拓展青少年科技创新载体和渠道,联合县教育局培大力养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引导青少年多途径、多形式参与科普活动,让青少年从小养成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3、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力争更多科普专项资金。一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要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平台,搞好科普阵地建设、科普宣传体系建设、科普信息体系建设和科普示范体系建设。为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服务“三农”方面的重要作用,县科协将重点抓农技协的规范管理,加强对农技协的指导和服务,使其不断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切实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活动。二是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要按照“一创三建”的要求,努力推进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科普阵地建设、科普宣传栏的建设和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工作,努力推动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的建设。三是科普大篷车百千万行动计划,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资源,深入学校、乡镇、村、社区,扎实开展科普宣传,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服务。
4、努力推动“银会合作”工作,力争贷款额度达到1000万元。
5、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打造“科普e站”示范典型。
6、全力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7、持续开展科普扶贫工作,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添砖加瓦。
8、举办全县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二、部门概况
2018年仪陇县科协包括机关及下属二级预算单位1个,其中行政单位1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0个,其他事业单位0个。编制3个,实有在职人员5人,其中公务员5人、工勤0人、事业人员0人;退(离)休2人、临聘人员3人。
三、收支预算总体情况
仪陇县科协2018年收入预算总额为141.64万元,其中:当年财政拨款收入105.74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5.9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141.64万元,其中:人员支出61.79万元,日常公用支出15.1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0.81万元,项目支出63.9万元。
四、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县科协部门预算安排财政拨款支出主要用于保障部门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以及承担老科协、“银会合作”、“科技三项”、科普宣传、农技培训等相关工作。其中:
基本支出77.74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等日常公用经费。
项目支出63.9万元,其中国家级、省级科普项目35.9万元,科技三项、银会合作及科普宣传项目20万元,老科协费用8万元。
2018年部门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5.73万元。主要用于: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人员工资、日常运转以及为完成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项目支出,主要包括行政运行、科普活动、老科协费用和其他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支出。
(二)医疗卫生支出4.1万元。主要用于: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及公务员医疗补助等支出。
(三)住房保障支出4.37万元。主要用于: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支出。
(四)社会保障支出7.44万。主要用于: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及其他社会保障缴费等支出。
五、“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4.5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0万元,公务接待费0.5万元,公务用车购置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4万元。
(一)因公出国(境)经费0元。
(二)公务接待费较2017年预算减少0%。主要原因是我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要求,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接待规模及接待标准。
(三)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较2017年预算减少0%。主要原因是保障精准扶贫、银会合作调研、农村实用技术技术培训、乡镇“站、栏、员”科普设施建设、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定点打造、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普e站建设维护等工作下乡时的租车费用。
单位现有公务用车1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0辆,执法车0辆,特种车1辆。
2018年安排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4万元。用公务用车燃油、维修、过路费、保险等方面支出。
六、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
仪陇县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履行一般行政管理职能、维持机关日常运转而开支的机关运行经费15.14万元。主要开支用于单位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印刷费、劳务费、维修(护)费等日常项目。
七、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财政部门用一般预算收入安排的预算单位资金。
2.财政专户资金: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省物价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的收费许可证收取的缴入财政专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3.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4.事业单位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5.其他收入:指除 “财政拨款收入”、“财政专户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6.基本支出:反映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7.项目支出:反映行政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的预算支出以外,财政预算专款安排的支出。8.支出功能分类:按照政府的各项职能活动将支出进行分类;支出经济分类:按照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将支出进行分类。
9.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
(1)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2)公务接待费:反映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反映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
10.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根据自治区财政厅《关于编制自治区本级部门2018-220年中期财政规划和2018年部门预算的通知》(桂财预〔2017〕136号),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指南》的具体要求,结合广西科学院十三五规划,根据目前发展实际情况特别是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编制广西科学院2018年度预算方案。预算说明如下:
一、2018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依据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2018年广西科学院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改革,突出创新,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按照自治区财政厅提出的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依法理财、统筹兼顾、优化结构、确保重点。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创新战略,以科研发展为中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建设并运行好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厉行节约,科学合理地安排基本支出预算,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做好预算公开。
(二)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3、《关于编制自治区本级部门2018-2020年中期财政规划和2018年部门预算的通知》(桂财预〔2014〕136号)
4、《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指南》
5、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本部门2018年的工作重点
广西科学院2018年部门预算紧密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本部门2018年的工作重点,服务自治区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紧扣部门职能,确保特色生物能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物质能源酶解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加强广西生物能源研发中心、广西生物质工程院等产业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广西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广西红树林保护重点实验室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社会公益职能。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加强合作,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提升广西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广西科学院成为区域性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的重要基地,在生物、海洋、热带亚热带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创新动力和科技支撑。
(三)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实行综合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资金,提高预
算编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2、勤俭节约。从紧编制各项支出预算,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降低管理成本。
3、量力而行。以部门工作的职责、发展目标为依据,按中期财政规划,细化预算编制,做到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
4、保证重点。围绕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战略部署,紧扣本部门任务,集中财力确保重点项目支出需要,完成项目绩效目标。
二、广西科学院基本情况
广西科学院成立于1980年,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的全额拨款的自然科学研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桂编〔2014〕144号)。
(一)主要职责
根据《广西科学院机构编制方案》(桂编〔2013〕98号),包括:
1、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重点解决广西经济建设中前瞻性、共性和关键性科技问题,为企业、行业科技服务,为广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2、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
3、建立一支由国内外知名科学家、中青年科研骨干、高级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高素质的科技队伍。
4、加大开放合作,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水平,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5、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研发平台。
6、承办自治区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机构设置
1、内设机构
内设管理机构:办公室、人事处、条件财务处、科技处、合作发展处。
内设科研机构:广西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开展生物质能源、生物化工、生物基材料、环境生物技术、光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主要开展海洋环境学、海洋动力学、海洋生物学等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
机关党委负责本院及驻邕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2、下属单位
(1)二级预算管理单位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该中心现设4个研究实验室及4个职能部门,包括:红树林研究室、海洋环境工程研究室、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室,环境测试研究室、应用软件及多媒体实验室、办公室、业务科、人教科、财务科。
(2)其他下属单位
管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民用燃料及气体产品质量检验站。
(三)人员及车辆构成情况
1、人员编制
广西科学院院本级和下属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核定编制共147名,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07名,非实名制编制40名。
(1)院本级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5人,非实名制编制40名。在职在编人员112人(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2人,非实名制编制40人);
(2)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2名;在职在编人员25人。
2、人员经费结构
广西科学院在职人员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按公益一类性质由财政全额拨款,非实名制编制由财政定额拨款。具体如下:
(1)广西科学院本级2017年度人社厅批复的绩效工资总量为513.67万元(桂人社函〔2017〕520号)。非实名制人员40人,按4.75万元/人/年核定经费总量190万元。
(2)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2017年度人社厅批复的绩效工资总量为144.02万元(桂人社函〔2017〕520号)。
3、车辆编制情况
根据自治区公务用车领导小组的文件(桂公车治办〔2012〕15号),核定广西科学院一般公务用车编制18辆,其中:广西科学院本级一般公务用车14辆,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一般公务用车4辆。目前广西科学院一般公务用车11辆,其中:广西科
学院一般公务用车8辆,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一般公务用车3辆。
(四)主要工作目标
1、在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科学知识创新领域上取得突破;
2、在一些核心技术、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上取得突破;
3、在国家和地区一些重大工程技术研究上发挥集团军作用;
4、在广西工业经济发展上起到科技智库的作用;
5、在地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科学事业现状
作为自治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广西重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机构,广西科学院坚持以科研为中心,立足广西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对广西的相关学科前沿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在生物质能源、植物活性物、海洋环境与滨海湿地保护、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重点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广西科学院致力于搭建并完善基本科学实验环境和工作条件,近年来更是以集中力量、逐年实施的方式,重点实施了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战略,为广西成功建设了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这已成为广西争取国家科技资源、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研人员服务创新型广西建设的有利条件之一,也使得广西成为全国生物质能源领域的重要科研基地,促进了包括联合
国工业发展组织、欧盟森林研究院等国际组织和美国、芬兰、西班牙、日本、德国、法国、比利时、捷克、以色列等国家的科研机构与广西的科技合作。
广西科学院正抓紧实施各项建设任务,争取在支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技发展方面取得更大成绩。广西科学院履行职责情况如下:
1、以人才工作为先导,不断筑牢发展根基
人才是强院之基,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人才制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人才交流,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打造层次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全院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十二五”期间,全院公开招聘博士53人,硕士73人。推荐或入选各类高层人才38人次。其中,八桂学者2名,特聘专家3名,二级岗位研究员9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0名,国家百千万特支项目人选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2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5名,国家出国留学基金人选9名,获得广西青年科技奖荣誉称号3名。成功申请国家级引智项目7项,聘请国外专家6人。新增广西非粮生物质能源研究、广西海洋生物产业、广西岩溶生态建设与植物资源持续利用3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
2、以科研工作为中心,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科研是立院兴院之本,科研始终面向广西发展需求,开展
前瞻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研究,推进原始创新发展,构建各类专业创新平台,开展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全院科研工作取得较大进步。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色生物能源企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通过组建验收。新增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国际合作基地2个。新增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食用菌本土资源栽培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信息产业省级企业孵化器1个。新增食用菌、兰花、猕猴桃省级良种繁育中心3个。至此,我院拥有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9个。
争取科研项目成绩显著。全院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6项,资助经费2755万元,申报成功率为25.9%,高于广西和全国平均水平。争取“木质纤维高效转化乙醇的关键科学问题”、“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相关问题研究”国家973课题2项,“甘蔗渣生物炼制系统技术与工艺集成”、“生物质燃料乙醇制备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国家863课题2项,“蔗渣水解液态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关键技术与示范”、“典型旅游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修复和生态旅游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纤维素乙醇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的引进与合作研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课题1项,“基于地埋管网工程技术的受损红树林生态保育与开发研究及示范”国家海洋公益专项课题1项,“海洋方格
星虫人工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国家星火计划课题1项。
学术办刊工作取得很大进步。《广西植物》、《广西科学》是我区重要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具有重要办刊地位。在两刊编辑部的努力下,刊物质量不断提升,《广西植物》保持中文核心期刊地位,在核心期刊学科排名中,名列第9位。《广西科学》近期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大幅跃升,在综合性科学技术期刊类别中,其期刊综合类影响因子排第32名。
科学普及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勇于承担社会义务,积极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开展十月科普大行动,面向广大公众宣传清洁能源、海洋资源、植物资源、珍稀动物、现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科普知识。我们运用“迎进来、走出去”多种办法,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桂林植物园等科普场馆,接待中小学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5万人次以上。组织专家科普团赴县镇乡中小学校、社区开展科普巡展,传播科学知识,授众人员超过1万人次。
3、以开放合作为契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提高全院学术影响力。主办或承办第九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热带亚热带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中国红树林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9场。接待中国台湾、美国、英国、日本等中外20多个国家或地区专家学者2000多人次。我院与25个国家或地区的专家学者建立了学术往来。
加强科研横向联系,推进项目合作。与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合作,推广国产G-Cloud云操作系统等核心产品与技术。与中科院电子学所合作,开展贺州人造大理石微波固化技术攻关,成功完成试验样机研制。与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合作,开展植物标本数字化、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广西瑶族民间药用植物研究、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植物资源调查。与软通动力集团等国内大公司合作,支撑广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成功组建南宁市大数据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共建(广西)南宁大数据产业孵化创新基地,开展北斗智慧社区、物联网中间件等多项新技术应用示范研究,一系列云计算、大数据研发项目得到了自治区工信委、国家发改委等各级部门的肯定和支持。与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大学等数十家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非粮生物质转化关键技术攻关。
与院士、“八桂学者”和“特聘专家”及其团队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麦康森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开展特色海水养殖品种的营养饲料关键技术攻关、与赵法箴院士及其团队开展遗传育种及虾蟹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攻关。与自治区八桂学者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及其团队合作,开展天然产物化学关键技术攻关。与自治区“特聘专家”加拿大湖首大学教授及其团队合作,开展香蕉枯萎病研究,桉树人工林生态研究,喀斯特地区植物研究。
5、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承接扶贫和清洁乡村任务 我院运用大数据技术,成功为自治区扶贫办开发“财务检索数据比对系统”,系统高效地完成贫困农户及个人财产数据比对,智能划定贫困户分数线,精准地帮助政府识别了真正的贫困农户。
我院承担宁明、西林、富川、南丹等市县共10个行政村的扶贫和清洁乡村任务。扶贫工作队共67人,其中,常驻工作人员10人,精准扶贫识别工作队员24人,农村科技特派员33人。工作队与当地扶贫部门、村委等密切合作,组织调查研究,编制扶贫规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扶贫、科技扶贫。
(六)科研创新计划及“十三五”期间重点研究任务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总书记指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广西科学院 “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院建成现代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研究领域布局科学,资源配
置合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明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得到均衡发展,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同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科学院创新体系。全院自主创新能力、对广西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工作取得实效,建成一批水平一流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启动一批前瞻前沿重大科研课题,攻克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一批优秀科研成果,推广一批成熟技术。全院科研收入和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收入在“十二五”的基础上翻一番。
1、发展目标
(1)面向广西发展需求,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在保持传统研究领域优势地位的同时,科学调整研究领域布局,明晰创新主攻方向。新增或调整研究领域1--2个。
(2)加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孵化器、产业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国内一流平台1--2个、区内一流平台2--4个,新增创新平台2--3个。
(3)启动一批前瞻性科研课题,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性技术,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研课题数量或规模较“十二五”增加20%以上,获得一批重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与成果。发明专利、专著、论文数量分别比“十二五”时期增长15%。
(4)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能力显著增强,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工作取得显著进展,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项以上,推广应用成熟技术5项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入网共享率达85%以上。
(5)以人为本的用人制度基本形成,成功引进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全院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人才小高地建设取得成效显著。八桂学者、特聘专家人数比“十二五”增加2名,80%的科研团队达到区内一流水平,15%的科研团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高级职称研究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比例达到40%以上,博士、博士后占科技人员比例达到25%以上,省级“十百千人才工程”等各类高层次人才比“十二五”增加15%以上。
(6)开门办院取得明显成效,与国内外一流优秀团队结队发展,与中科院合作实现常态化,产学研等各类合作深入推进。举办或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3场以上,争取重大国际合作研究课题数量或规模比“十二五”增加25%以上,科技合作经费增加30%以上。
2、主要任务
(1)推动研究领域合理调整。调整生物质能源研究领域,发展生物基材料、生物制造技术、生物环保技术、非粮生物质转化技术等。提升传统海水养殖技术,发展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技术等。提升传统信息技术,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
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步伐。新增石墨烯等新材料研究领域。延伸传统植物学领域,发展民族植物学、入侵生物学、污染生态学,加强特色药用植物活性物质研究等。
(2)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色生物能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级平台的建设力度,使之成为聚集优秀科技人才的高地,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的载体,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的平台。支持食用菌本土资源栽培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支持广西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支持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防城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试验基地建设。
(3)推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及引进创新。为三类创新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促其均衡发展。紧扣广西发展主题,凝练科学基本问题,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开展科学前沿探索,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瞄准行业难题,凝练集成度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攻关并取得突破。
(4)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发挥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平台的核心作用,开展蔗渣纤维素乙醇技术产业化示范,为广西生物制造产业提供创新支撑。推广大规模图文资料数字化及其电子政务和物联网技术,结合产业应用开
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两化融合,促进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5)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开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废弃物沼气发电,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广种苗繁育及组培技术,开发铁皮石斛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药用兰科植物种苗快繁与高效栽培技术,推动经济农业和中草药产业发展。开展猕猴桃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和产业示范。开展食用菌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推动广西食用菌产业和桑蚕业发展。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开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开发海水健康养殖技术、人工育苗技术,带动北部湾地区渔业发展。
(6)推动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围绕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珠江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西南喀斯特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与演替规律,揭示喀斯特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促进该区域植被恢复与石漠化治理,建设生态示范区,探索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道路。开展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环境监测,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近海物理过程与生物耦合过程、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中取得突破。开展海域使用论证以及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咨询工作,为北部湾大项目服务。研究红树林、珊瑚礁、海草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演变机理,开展盐沼和滨海植被及海陆过渡带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与利用研究。
(7)推动开放合作。落实广西政府同中科院科技合作协议,加强同中科院科技项目合作,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加强同中科院技术转移合作,引进中科院技术,推动中科院成果在广西本地化应用。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把院士的成果和团队引来广西。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合作,创造条件,打造成果孵化转移平台。加强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科技合作,发挥国际工业生物技术协作联盟作用,实施纤维素乙醇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合作项目,加强同以色列富优基尼生物技术集团合作,加快林产引种种植和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建设。
3、保障措施
(1)创新科技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广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出台科技产出考评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2)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各项人才政策,把人才作为强院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加有效措施广纳天下英才。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中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优化人才结构,着力构建一流科研团队。加强八桂学者、特聘专家、院士工作站、人才小高地建设等提升工作。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创新平台等培养产业技术人才。支持人才创业,形成促进
人才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3)弘扬科技创新文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制度,培养开拓意识、领先意识,树立广西利益与创新发展目标相统一的观念,发扬“科学、民主、爱国、奉献”优良传统,凝聚“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科学精神。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和原始创新,敢于标新立异,不怕失败挫折。应用技术研究应突出市场导向,鼓励跨学科协同创新,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开展创新文化载体建设,为科技人员建设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的办公生活和运动休闲场所。
(4)加强党的核心领导。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定期研判科技形势,商讨对策,提高党组织统筹创新发展的能力。优化干部队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科技、会经济、善管理的领导干部。推进民主集中制,群策群意,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推进作风建设,为“十三五”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三、收入预算说明。
2018年收入预算5292.18万元,同比减少410.93万元,同比隆低7.23%。预算收入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按政策性扣减。其中:
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拨款5167.18万元,同比减少515.93万元,同比降低9.07%。预算收入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按政策性扣减。
2、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收入安排的资金125万元,同比增加105万元,同比增长525%。预算收入增加的原因是利息收入的增长和其他收入的增加
四、支出预算说明。
2018年支出总预算5292.18万元,基本支出2158.18万元,占支出总预算40.78%,同比增加984.47万元,增长83.87%。项目支出3134万元,占支出总预算59.22%,同比减少1395.40万元,降低30.81%。主要原因是从2018年起原列于项目支出的“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专项列入基本支出,以及根据自治区财政厅发文要求的政策性扣减。
1、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划分,共分为10类,其中:
(1)“行政运行(科学技术管理事务)”科目229.50万元,占支出总预算4.33%。
(2)“一般行政管理事务(科学技术管理事务)”科目22.20万元,占支出总预算0.42%;
(3)“机构运行(基础研究)科目3134.39万元,占支出总预算59.23%;
(4)“专项基础科研”科目1212.28万元,占支出总预算22.91%,(5)“社会公益研究”科目120万元,占支出总预算2.26%;(6)“国际交流与合作”科目40万元,占支出总预算0.75%;
(7)“其他科学技术支出”科目257.32万元,占支出总预算
4.86%;
(8)“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 科目50.74万元,占支出总预算0.96%;
(9“)事业单位医疗” 科目90.30万元,占支出总预算1.72%;(10“)住房公积金” 科目135.45万元,占支出总预算2.56%;
2、按支出结构分类划分,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1)基本支出预算。
基本支出2158.18万元,占支出总预算40.78%。其中: 工资福利支出预算1793.93万元,占支出总预算33.89%; 商品和服务支出预算278.13万元,占支出总预算5.26%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86.12万元,占支出总预算1.63%。
(2)项目支出预算。
项目支出3134万元,占支出总预算59.22%,同比减少1395.40万元,降低30.81%。其中:经费预算拨款3009万元,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收入安排的资金125万元。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一)名词解释
1.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是指事业单位通过预算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和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
2.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设立,由政府或所属部门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
3.一般公共预算拨款结转: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一般公共预算拨款资金。
4.科学技术支出:反映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
5.机构运行(基础科研):反映从事基础研究和近期无法取得实用价值的应用基础研究机构的基本支出
6.专项基础科研:反映用于专项基础科研方面的支出。
7.社会公益研究:反映从事卫生、劳动保护、计划生育、环境科学、农业等社会公益专项科研方面的支出。
8.其他科学技术支出:反映其他科学技术支出中除以上各项外用于科技方面的支出
9.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10.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11.“三公”经费:纳入自治区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自治区本级各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
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12.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广西科学院及下属单位均为全额财政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无行政及参公单位机关运行经费。
(二)2018年公共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2018年公共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情况。2018年公共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预算95.82万元,其中:
1.因公出国(境)经费 40万元,与上年持平。具体计划为:(1)为了履行国际工业生物技术协作联盟(IIBN)创始成员职责,完成该联盟对广西科学院的工作的要求,2018年广西科学院拟组团出访参加国际工业协作联盟年会经费预算8万元。
(2)按照自治区领导和广西科技对外合作的总体部署要求,2018年广西科学院除了继续保持与国际组织和欧美国家的技术合作外,重点开拓与东盟国家的技术合作,以技术标准、成果输出为指导,构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平台体系,以科技辐射影响来
实现国家周边安全战略,进而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广西科学院大型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共计划出访4批次经费预算32万元。
2.公务接待费11.08万元。主要是用于公务活动的接待费用以及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开支的公务接待费用。
【仪陇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部门】推荐阅读:
仪陇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文件09-09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06-04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10-0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0-05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07-26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07-11
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会闭幕词10-25
2018科学启蒙 尔雅答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