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制度创新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制度创新 篇1

1.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稳定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县域网点,扩展乡镇服务网络,根据自身业务结构和特点,建立适应“三农”需要的专门机构和独立运营机制。强化商业金融对“三农”和县域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扩大县域分支机构业务授权,不断提高存贷比和涉农贷款比例,将涉农信贷投放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综合考评体系。稳步扩大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建立差别监管体制。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保持县域法人地位长期稳定。积极发展村镇银行,逐步实现县市全覆盖,符合条件的适当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支持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县域中小型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对小额贷款公司,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政策,加快接入征信系统,发挥支农支小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在主板、创业板发行上市,督促上市农业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引导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高成长性、创新型农业企业到全国中小企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权公开挂牌与转让,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发适合“三农”的个性化产品。

2.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完善地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适时制定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管理办法。

金融制度创新 篇2

由于金融体系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个不确定因素,从而造成对市场经济的波动性影响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强监管和调控力度。然而自上世纪末,金融市场涌现了一批创新模式的金融体制,它们在实施和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触及一些法律政策,甚至部分创新模式的开创初衷就是旨在逃避政府职能的监管,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模式由较为落后和匮乏,这就要求我们相关行业和部门必须大力支持金融创新模式的开展,并配之于有效的监管方式,共同促进我国金融业的长足发展。

金融创新和行业监管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合理度与效率的关系,由于创新模式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对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然而苛刻狭隘的监管体系也必将限制金融业务的效率。

一、金融创新的基本理论

创新一词最早的定义是上世纪90年代一位国际资深学者约瑟夫给出的,它最初是用来表示各种新流程、新方式、新制度等在经济领域方面的运用。经过将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约在70年代左右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革,这一系列的体制变化被当时人们称为金融创新,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更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致力于研究和分析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然而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地区观念的差异,即使到目前,各国金融界对金融创新这一概念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由于现代经济形势的多样性和复杂化,金融创新的概念和范围也必须进行不断调整,尤其是它的外延、分类和实施方式上。大致而言,金融创新可以定义为,凡是能够引起金融领域内部环节调整或变化的所有新方法、新市场、新制度和新服务流程等。

二、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

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

金融行业是组成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自身的特点,它经常会出现一些市场失灵现象。它的几大主要表现方式如下:(1)外部性问题。前者可以举例如广场内艺术标志对观众造成的审美享受等,后者举例如一些可能对人们造成恶劣影响的不文明行为等。(2)垄断。它一般是指由于自身技术或结构特征所形成的规模经济类型,其中的固定资产可能会出现的占用周期,从而无形中阻碍了相关企业或者组织的介入,自然形成了垄断局面。而金融也是一种典型的规模经济类型,它很有可能会造成政府无法有效监管的结果。(3)信息失衡。它大部分表现为市场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众群体和生产商由于对信息掌握程度不一,市场主体为了更好地维护本身效益,做出一些有碍社会道德风范的活动。例如部分非法血站就是利用了献血者的无知,做出了一些不法行为。

三、我国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的化解方法

1. 建立良性互动的金融创新与监管机制

中国金融业的真正改革出路,在于建立良性互动的金融创新与监管机制。任何国家经济的发展都要依靠金融市场作为重要保障,而金融创新则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发展,采取适宜有效的金融监管手段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保证金融体系高速发展。非法的金融创新则会扰乱整体市场形势,而严厉苛刻的金融监管又会阻碍金融创新过程。所以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也相互影响。由于金融监管过程也是对各种金融活动的附加成本,相关组织和机构就开始设法通过金融创新来规避金融监管,因此金融创新模式有很大一部分给金融市场造成了影响,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最终通过两者的均衡促进了金融业的持续发展。其中新型血站就是一种典型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运用而生的产物。

2. 我国金融业金融创新的国际化

金融业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和国际接轨,大力鼓励和提倡外资的融入,实行参股、创新机构模式等。在机构体制上也可实行控股集团的形式,开展多元化的金融业务服务,实行“逐层分级、专业管理”的全新的经营管理方法。国家相关部分要着力于推动我国金融机构向着混业经营的方式转变,不断加强体制改革,创新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从目前国际形势来看,基本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已经形成“三位一体”的混业金融制度,而我国仍采用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三业分管的方式,明显不符合世界金融创新的发展潮流。

结合我国目前金融业现状,政府应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的方式。并实行金融监管合作模式:其一,促使中央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有关部分建立协会,增强监管力度和协调性。其二,加强国内监管部门和国际社会的交流,更好的提高我国金融监管力度,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在适当的机遇条件下,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现状,以目前国际潮流的金融混业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在我国国内金融市场逐步推行“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全新金融市场体制。并最终形成以金融机构内控为前提,实施有效职能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大力发挥社会监督力量的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彭景.试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J].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l,(27),33~34.

[2]徐煦,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78):65~66.

[3]王定芳.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制度分析[J].湘潭大学政治经济学,Z010,(44),123~124.

金融制度创新 篇3

梨树县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发放力度在不断加大,农业贷款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我县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最高时达115259万元,净投放61029万元,农行农业贷款余额6727万元,净投放5139万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特色农业以及特色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信贷资金的需求量猛增,小额贷款的额度与贷款期限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县委、县政府对农村金融体系服务非常重视,与县农业银行从“三农”服务目标、服务领域、业务流程和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农业银行为更好的服务“三农”,专门为农民设计了金融产品“惠农卡”。它的主要功能是:存取现金、转帐结算、消费、理财、财政补贴代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缴纳、农村公用事业费代收、代付和做为农户小额贷款的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办贷款手续简便,一次调查,一次审批,循环使用,最长贷款期限可达三年,在贷款期限内,可以随借随还,贷款额度可达三万元或者更多,贷款利率与同业相比较低。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农资局配合农行发放惠农卡,2009年9月1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和农经站长参加的发放惠农卡工作会议,利用2009年“十一”节前半月时间,突击发放惠农卡。经过短时间的运作,全县共发出惠农卡6.45万张。截止到目前,全县共发放惠农卡12.75万张,发卡覆盖面村级达到100%,累计发放贷款4.2亿元。在具体工作中,着重作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会同农业银行成立领导组织,实施“一把手”工程

由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局负责总调度,靠前指导,亲临现场检查落实督导等具体实际工作。本着“普惠制,广覆盖”的服务原则,让农民手中真正拿到为其量身定做的惠农卡。

2.会同农业银行制订了《梨树县惠农卡、广覆盖,整体推进实施方案》

明确了惠农卡发放对象、方式、目标、措施,从而保障了惠农卡在发放的各环节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惠农卡发放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搭建两个平台

全力依靠地方党委、政府,调动“三级”干部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为惠农卡广覆盖发放服务。农资局分9个组与农行9个分理处相互配合,分别包保各乡镇,建立以各乡镇经营管理站为惠农卡发放中心,以各村为惠农卡发放网点发放网络。形成了各级政府层层有人管,时时有人抓的惠农卡发放管理体系。乡镇经管站的全体职工、村、社全体干部,全力以赴,全县参加惠农卡发放工作人员达到3600多人次,出车140多台次,农经部门和农业银行共拿出复印设备52台用于惠农卡的发放。

4.采取灵活的发卡形式

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确定农行各基层营业网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严格执行惠农卡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发卡方式。

4.1农经站人员同流动客户经理组织工作人员到村屯开卡

对距离农行营业网点较远、交通不便的农民,到村屯收集资料,进行批量发卡,集中激活。

4.2柜台发卡,当场激活

主要是对距农行营业网点较近的农户,尽量宣传和动员到营业网点开卡,当场激活,可减轻批量开卡后到户激活的工作压力。

4.3依托村屯工作人员

让他们协助收集整理资料,填写开卡申请表,然后由客户经理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审核,这样既解决本行人员不足的问题,又节约时间,提高办卡效率。

4.4锁定目标,重点支持,集中快速办理惠农卡

对过去贷款额度大,还款率高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已经形成规模的村或屯确定为“贷款信用村屯”,坚持优中选优、强中选强,确保发卡质量。

5.積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快速发放惠农卡

农业银行把合作社作为优先发卡群体,优先授信营销对象,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现在农行已经给合作社社员发放惠农卡1.8万张,发放贷款7000万元。

完善金融制度维护金融安全 篇4

关键词:金融制度;金融安全;金融法规

引言

金融行业是所有行业的第一行业,属于现代经济的核心行业。在一个法治化的国家中,金融安全不但是经济学问题,而且也是法学性问题。保证既然弄安全已经成了我国现如今金融监管法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全球的金融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个互相交错的整体,金融产品市场之间互相交缠。

1 金融安全和金融风险的辩证关系

货币资金融通中,金融业是一项特殊性的行业女,风险和收益两者共同存在。不管是银行、证券、保险或者是信托产业,都时刻伴有风险因素存在,同时其获利方式也是经营风险。没有风险的金融行业是没有利润的,只能往死亡道路上发展。所以,金融风险是需要直接面对而无法避免的客观事物,金融安全相对于绝对的金融风险则是一个相对的理念。了解清楚金融安全和金融风险之间的辩证关系,就需要以一个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金融风险。对金融风险需要有防范之心,风险一旦发生,造成了事故,需要立即使用相应的方式应对,从而避免系统性、传染性以及整体性的金融风险出现,有效的将金融风险以及事故因素而造成的风险损失把控在可预期的范围之内。

2 我国金融制度中的缺陷

2.1 金融法律法规的订立不完善

金融运作过程中有四个核心环节需要得到法律的支持,分别是产权界定、金融贸易、市场退出以及金融监管等等。

2.1.1产权的法律界定不清楚

在制度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是产权法律的分界,例如财产的归属是公有或是私有,是国有还有民有,是集体所有还是个人所有等等,这些理念在我国的界定还是十分模糊的,这种形式对金融活动的正常运行造车了直接影响。详细的阐述,金融活动将资金从盈余方转移至稀缺方,中间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担保,因为不清楚的产权理念,因此很难正确找到符合法律要求的担保资源,法律法规范围内的担保资源不足直接造成了资金流通方式的`堵塞。另外,就算是产权的归属是清晰明确的,因为没有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限定,因此也不能够充当担保这一角色。

2.1.2金融交易的法规制度建设缺陷

一项清楚的产权能够当成是金融交易合法担保的资源,主要是因为有些金融交易是被阻止的,国内的金融交易市场还是一个紧闭的模式,还有各种阻力存在,比如民营资金的融入困难度较高、保险行业的投资渠道闭塞、资产证券化落后等等。从这些层面中可知,金融交易的法律法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不但阻碍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时也种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2.1.3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缺陷

在国内,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还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一旦有风险问题存在,只能够借助国家的财政资金注入,这不但对金融企业的发展不利,而且会放任市场的发展造成金融运行体系的风险性加大。所以,完善我国的金融单位市场退出的法制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性意义。

2.2 金融市场结构的失调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篇5

第 一 章 总 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日常财务行为,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便于公司各部门及员工对公司财务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维护公司及员工相关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三条 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半、季度和月度。、半、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本制度所称的期末,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第四条 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金融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五条 金融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六条 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金融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不应当仅仅按照 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四)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五)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 发

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 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六)金融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 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七)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得少 计负债或费用。

(八)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第 二 章 现金管理制度

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限额(限额是3000元),不得以白条抵作现金。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月结,确保库存现金的账面余款与实际库存额相符,银行存款余款与银行对账单相符,现金、银行日记账数额分别与现金、银行存款总账数额相符。

第 三 章

银行管理制度

(一)银行账户必须遵守银行的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只供本单位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借账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账套现。

(二)银行账户的账号必须保密,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外泄。

(三)银行账户印鉴的使用实行分管并用制,即财务章由会计保管,法人章由总经理保管,不准由一人统一保管使用。

(四)银行账户往来应逐笔登记入账,不准多笔汇总高收,也不准以收抵支记账。按月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未达收支,应作出调节逐笔调节平衡。

第 四 章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

(3)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4)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

(三)固定资产应按照其使用寿命,计提折旧、确定使用寿命、估计净残值。

(四)采购回来的固定资产,必须有正规发票,行政部门必须做固定资产卡片,以便入账,财务部门应根据固定资产卡片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

第 五 章 收入制度

营业收入要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并认真核实、正确反映,以保证公司损益的真实性。

第 六 章 成本费用报销制度

(一)公司在业务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业务有关的支出,按规定计入成本费用。成本费用是管理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费用的总额控制,财务人员应认真审核有关支出凭证,未经领导签字或审批手续不全的,不予报销。

(二)正常的办公费用开支,必须有正式发票,印章齐全,经手人、部门负责人签名。采购的办公物品价值在300元以下的,经过财务批准;超过300元的,须经总经理批准。

(三)业务招待费标准及审批

(1)因业务需要开支招待费的,由部门经理填写招待费审批单,报总经理批准。

(2)业务招待费报销单据必须有税务部门的正式发票,列明公司抬头,数字分明,先由经 3

手人签名,注明用途,部门经理加签证实,再报财务经理审核,然后由总经理审批,方能付款报销。

(3)超审批金额外的业务招待费,一般不予开支,如有特殊情况,须经总经理审核加签。

(四)对于公司内部人员的交通费用,因与业务关联而产生的交通费用(原则上是采用乘公交车,若特殊情况下,需要打地的,必须告之部门经理且同意)则予以报销。

(五)公司员工出差产生的差旅费,在出差之前先考虑出差选择的交通途径和估算一下全程的费用并报经理审核,出差回来后须填制差旅费报销单后附车船费在内所有的出差费用并经总经理审核签字后,才予以报销。具体规定事项如以下:

(1)公司职工出差乘坐车、船、飞机和住宿、伙食、市内交通费,优先考虑火车中的硬座、卧铺,若实在时间紧急,可考虑动车或者高铁。各部门负责人应严格控制外出人员,并考虑完成任务的期限,确定出差日期。

(2)出差伙食按出差起止时间(“算头不算尾”)每天只享有伙食补助,补助标准按早餐5元/人、中餐15元/人和晚餐10元/人的标准发放。

(3)出差市内短途交通费,可凭到目的地的市内交通费大巴或者地铁凭票据据实报销。(原则上不报销出租车车费,特殊情况须电话申请部门经理,方可报销)。

(4)若在出差期间,如存包裹费、电话费,杂项费用控制在人均每天10元内,凭单据报销。

(5)车船票按出差规定的往返地点、里程,凭票据核准报销。

(6)出差期间发生的个人餐费、洗衣费、饮料费、健身桑拿费、美容美发费等一律由出差人员自负,不能报销。

(7)出差期间的宴请费用不在差旅费中报销,单独列在业务招待费中审批报销。

(8)同性别两人一起出差,只能住一间双人间,只有出差人数为奇数或不同性别时,才可一人住宿一间,否则不报销住宿费。

(9)出差在外期间,一般不对外宴请和对外赠送礼品,如确有需要必须事先请示公司领导。

(10)出差日期应为车(船)票的票面注明日期,如果因私延迟返回而产生的费用,此费用不得计入出差的费用当中。

(六)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费用,在公司转正后,凭继续教育的发票予以报销。

(七)物业费和水电费凭物业开具的物业费发票和水电费收据(大厦总的水电费发票),才能报销。

第 七章

利润制度

(一)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

(二)公司利润总额按国家有关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照缴纳所得税,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按以下顺序分配:

(1)弭补公司以前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不再提取。

第 八 章 财务报告制度

(一)财务报告的种类

财务报表分月报和年报,月报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公司财务月报表应于次月15日内完成,财务会计报告应于次年90日内制作。

(二)财务报告的作用

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外部关系人提供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

信息,从而进行经营规划和经营管理,为公司的盈利作出铺垫。

(三)财务指标

总结和评价本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指标包括:

① 经营状况指标:流动比率、负债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

② 经营成果指标: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第 九 章 处罚制度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篇6

金融创新一词在学术界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内许多经济学家把金融创新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会引起金融领域结构性变化的新工具,新服务方式,新市场以及新体制。

金融创新极大提高了金融效率,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1.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

金融创新有力地推动了金融发展,为广阔的金融世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1)增强了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利率、有价证券价格的频繁波动,给广大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但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等新的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能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有效地分散和降低投资风险。

(2)提升了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

金融机构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积极地引进或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整体运作效率,金融竞争或以推动新的金融创新。

2.金融创新的消极作用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风险。

(1)金融创新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

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市场一体化和资本流动国际化,任何一个国家在金融运行中出现问题都将迅速波及其他国家甚至整个国际社会金融业,从而影响到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此次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漫延欧洲、最后波及全球。

(2)金融创新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金融创新工具多以表外业务进行,并不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且由于衍生品交易的即时性和复杂性,这就使得金融监管当局很难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控,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二、金融监管是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

金融监管是金融主管部门依法利用其行政权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管制和约束,以控制金融业整体风险,限制金融业过度竞争,促进金融业依法健康稳定运行。

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存在着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得金融监管尤为必要。

1.保持货币制度和经济秩序的稳定离不开金融监管

金融业经营活动的失败会导致全社会资金供应者和资金运用者的失败,破坏整个社会的信用链条,甚至会动摇货币制度,造成社会经济的混乱。

只有加强金融监管,才能保持货币制度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2.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离不开金融监管

真实、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是研究制定货币政策的前提条件,而金融监管是保证金融信息的有力手段。

如果没有金融监管或监管不力,就不能保证这一前提条件的实现。

健全的金融微观运行机制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

不建立健全包括金融机构内部稽核在内的金融监管制度,就不能建立健全金融微观运行机制。

3.金融监管可以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播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危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监管不力,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没其健全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作保证,即使是制定了正确的货币政策,也不可能将其有效地实施,甚至还有可能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及社会的安定。

因而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充分发挥防范风险化解危机的作用。

4.金融监管本身对金融创新有刺激作用

金融机构为了求得自身的自由发展,总是千方百计绕开金融监管,在这个过程中就创造了许多新的金融工具。

这些新的金融工具极大地促进了金融领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金融制度创新 篇7

一、金融创新及其理论基础

1、金融创新的含义

有关金融创新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解释, 大多是根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1950) 的观点衍生而来的。如北京大学陈岱孙、厉以宁主编的《国际金融学说史》一书中, 根据熊彼特经济创新的定义将“金融创新”定义为: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 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结合, 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 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清算手段以及新的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内容。王在清在其所著《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与制度研究》一书中, 将金融创新定义为:“所谓金融创新, 是指金融业为适应实体经济 (Real Economy) 发展的要求在制度安排、金融业务和科技支持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 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广义上讲, 金融创新不仅包括金融产品的创新, 还包括金融组织的创新和发展。金融创新通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占领新的市场、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等获取新的利润来源。从微观而言, 金融创新是在金融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产生的。金融机构在激烈的竞争中, 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提高收益率, 规避风险, 并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服务对象, 在趋近于饱和的市场中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2、金融创新的理论基础

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理论主要有:西尔柏 (W.L.Silber) 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凯恩 (E.J.Kane) 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S.肖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格林和海伍德的财富增长理论以及以戴维斯 (S.Davies) 、塞拉 (R.Sylla) 和诺斯 (North) 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西尔柏认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 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金融压制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控制管理;二是内部强加的压制。凯恩认为:当外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与机构内在要求相结合, 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时就产生了金融创新行为。希克斯 (J.R.Hicks) 和尼汉斯 (J.Niehans) 提出的金融创新理论的基本命题是“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爱德华·S.肖则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并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 要求放松金融管制, 实行金融自由化。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认为, 作为经济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金融创新应该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为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制度改革。以上种种理论从不同角度阐释了金融创新产生的动因与机理, 也成为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我国金融税制现状及问题

1、营业税问题

(注:数据来源:根据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lrb_item.php?symbol=601398&item=LR005数据计算得出。)

(1) 税率偏高。长期以来, 我国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税率一直居高不下, 还曾一度达到8%。虽然现行税法对金融业征收税率为5%的营业税, 但仍高于建筑业等其他行业3%的营业税税率水平。以银行业为例, 作为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贷款利息收入不仅以其全额计征营业税, 而且还要以其计征的营业税税额为税基, 缴纳教育费附加 (3%) 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 (7%) , 其综合税负达5.5%。从表1可以看出, 金融业营业税的实际税率较其他行业偏高, 而且税基相对较大, 整体来说税收负担较重, 这影响了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和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2) 重复征税。在我国, 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互不交叉, 金融业购进商品所含的增值税不能抵扣, 因此金融企业承担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双重负担。虽然, 对于金融产品交易实行按差价征税的方法, 减轻了营业税重复征税的程度, 但是当发生经营负差时, 只允许在以后同类产品的正差中抵扣, 且抵扣时间限制在年度内, 不允许跨年度抵扣, 也不允许不同种类产品互抵, 所以重复征税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3) 削弱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征收营业税不符合国际惯例。按照国际惯例, 大部分国家对金融业不征营业税而征增值税, 如欧共体国家。我国对金融业征收营业税, 给金融业与国际接轨带来了困难。另外, 在我国, 营业税无法实行退税, 使出口型业务不能享受到零税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2、所得税问题

所得税方面主要存在税种单一、调节功能弱、实际税负偏重的问题。我国把各类金融交易所得归入一般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 而不是开征资本利得税, 且征税范围只覆盖企业, 未涉及个人, 导致税收对少数以自然人身份参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获得的收益失去了调节作用, 造成征税上的不公平。同时, 现行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限制过多, 进一步加重了金融业所得税税负。从图1可以看出, 银行业的税负要高于其他行业。

3、印花税问题

现行的印花税存在着调节力度有限、重复征税的问题。我国从1991年到2008年共调整过8次印花税, 但股票市场表现却与其没有太大关联, 如表2所示。这说明印花税对于金融市场的调节能力有限, 而且印花税的变动还会产生信息干扰, 损失市场效率。以期货为例, 对交割之前的每一次合约转让均视同重新书立凭证, 依“购销合同”税目全额贴花, 违背了衍生产品“买空卖空”的基本原则, 造成重复征税, 抑制了金融衍生产品的流动。

(注:资料来源:数据来自http://www.resset.cn锐思数据库计算整理得出。)

(注:资料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120802/164912742499.shtml。)

三、金融税制对金融创新的影响

1、金融税制对金融机构创新的制约

金融业的营业税率偏高, 所得税税前扣除限制过多, 印花税重复征收现象严重, 利润被减少, 进而导致金融机构的规模相对减小。金融业较重的税负,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规模的扩大。对于未进入该市场的潜在金融机构, 也会因竞争环境的恶化而放弃进入的机会。

尤其是营业税的不公平性 (即目前的营业税制下银行业、证券业按应计贷款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保险业按实际保费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 导致了不同的金融企业之间税负不公) , 导致资金流向避税能力较好、获利好且风险较低形式的金融机构。而其他形式的金融机构在技术还没有成熟、获利能力较低时就被压制, 这样一来, 金融创新中金融机构形式的多样化目标就难以达成, 税收的不公平性减少了新型金融机构出现的可能性。此外, 所得税的内外不一致性间接地导致了国内的金融机构与国外的金融机构相比缺乏竞争力, 如图2所示。

2、金融税制对金融工具创新的制约

首先, 税收差异化对金融工具需求结构产生影响。众所周知, 我国对不同的金融工具的税收政策是不同的, 如对股票卖出征收1‰的印花税, 对股票买入不征收印花税, 对债券买卖也不征印花税, 对其他的衍生品交易工具, 如期货合约等征收印花税, 且每次合约转让都要征收。这将会影响到金融工具的需求结构, 更多的投资者会考虑到印花税对实际价格的影响, 转而减少对多交印花税的金融衍生品的投资, 进而抑制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虽然从一个方面来说, 有利于抑制市场的投机行为, 维持市场的稳定,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 这也大大抑制了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创新。

其次, 对金融工具价格和风险的影响。我国对金融业在签发、交易、所得等环节都征税, 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工具的价格, 这不利于金融工具内在价值的反映。这种错误的价格信号扰乱了正常的投资需求与供给, 降低了市场效率, 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3、金融税制对金融服务创新的制约

营业税没有把金融机构间的利息收入纳入征税范围, 所以金融机构间的金融工具发展得到了促进。但是, 银行业的贷款环节、保险业的保险环节是完全被纳入征税范围之内的, 这两个环节是金融服务业与实业挂钩的重要纽带。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 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比例高达98%, 直接融资比例不足2%。也就是说, 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靠金融机构的贷款。但是贷款业务是纳入营业税征税范围的, 金融业出于自身利润的考虑, 不会在这些方面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 也不会在这些业务上进行创新, 亦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国外金融业税收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1、增值税

从发达国家征税的情况来看, 除美国等少数国家外, 大部分国家都将金融业务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不征收营业税, 且税率较低。同时, 实行增值税的国家, 一般对非主营金融业务征税, 对主营业务免征增值税。

(1) 对核心金融业免征增值税。以欧盟各国 (OECD) 、加拿大、新西兰等主要国家为代表, 对“核心”金融业采取基本免税法 (同时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核心金融业是指银行信贷、股票、债券、保险、基金管理等业务的金融机构。

(2) 对附属金融业征收增值税。附属金融业是指从事一些辅助性业务, 如金融理财咨询、提供保险箱服务、债务催收、证券或收藏品的安全保管服务等的金融机构。大多数国家对附属金融业一般按各自的标准税率征收增值税。

(3) 对出口型金融业实行零税率。出口型金融业主要是指从事出口业务或与商品劳务出口有关的金融服务。各国一般都对向境外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实行零税率。所谓零税率, 即在免税的同时, 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的全部进项税额, 以鼓励出口, 提高本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注:资料来源:Indirect Tax Treat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 and Instruments.Report of the OECD, 22 October1998, P7-15整理得出。)

(4) 其他国家情况。有的国家对核心金融业征收一些名称不一的特别税。如法国对银行、保险公司及类似的金融机构, 按其支出和经营资产折旧的合计数征收1%的金融机构税。日本对金融服务业的征税项目明显多于其他国家, 银行业务收取的手续费都要征收消费税。韩国从1982年开始对金融保险企业的总收入征收0.5%的教育税。另外, 对于保险业务, 不少国家都征收类似于我国营业税性质的保险费税, 规定人寿保险业和财产保险业以一定比例的保费收入为课税对象。如日本为1.5%, 英国为4%, 荷兰为7%, 德国为15%, 加拿大各省不一, 税率2%~4%不等, 而美国对外国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以保险费收入为税基征收消费税。具体征税情况详如表3所示。

从上述国外税制来看, 各国都比较注重减少交易环节的交易成本, 降低税收对金融工具价格的扭曲程度, 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特别是为了鼓励金融创新, 对一些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环节免征或者少征税, 进而鼓励金融机构在这一方面的金融创新。另外, 对金融机构征收增值税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营业成本, 避免了征收营业税带来的重复征税的弊病。同时尽量降低增值税税率, 甚至对核心的金融业务进行免税政策, 对出口型金融机构零征税, 以鼓励社会资本流向金融业, 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

2、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是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税种之一, 在整个税收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同对其他企业一样, 各国对金融机构都征收公司所得税。

就公司所得税的税率而言, 发达国家税率较高, 如比利时为39%, 意大利为36%, 西班牙和荷兰为35%;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国家税率较低, 如巴西为15%, 马来西亚和韩国为28%, 新加坡为25.5%。美国比较特殊, 美国对金融机构的公司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就公司利得而言, 大部分国家对资本利得都课税。课税范围主要针对证券交易、不动产交易以及其他一些动产交易的所得。资本利得课税税率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资本所持时间的长短来设定税率的高低, 如法国的公司资本利得分短期 (两年以内) 和长期 (两年以上) 两种, 前者按42%征税, 后者按15%征税。澳大利亚则将居民不超过一年的股票收益并入综合收入课征个人所得税;超过一年的, 则允许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按通货膨胀指数调整计税额。瑞典对股票持有期不到两年的资本利得, 规定扣除额1000克郎;两年以上的, 先扣除2000克郎后, 再扣除60%, 即按40%计税。二是不考虑时间长短, 实行统一税率。主要有美国、德国、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在美国, 长短期资本利得待遇一致, 最高税率为28%。希腊对资本利得则一律按30%的税率计税。

就其他情况而言, 对证券投资所得的征税是各国证券税制的主要内容。按征税对象的不同, 又分为对个人股利所得的征税和对公司股利所得的征税。如美国将个人股票投资所获得的现金红利所得列入个人所得范围进行计征。在计算净所得时允许扣除借款利息 (即为投资股票而借款的利息) 。对个人股利所得的优惠主要是“股息不予计列法”, 即允许股东收到股息的第一个200美元不列入总所得。为了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 日本实行归集抵免制, 在计算个人总纳税所得额时, 对红利进行扣除。应税所得1000万日元以下的部分, 按红利金额的10%扣除, 对应税所得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部分, 按红利金额的5%扣除。日本的公司在公司注册、发行股票或债券时, 都要缴纳登记许可税, 登记许可税为应税资金金额、证券金额的0.1%~0.7%。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奥地利等国则按比例税率向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公司课征资本税。其中, 英国、比利时为1%, 奥地利为2%, 丹麦为1%~4%, 荷兰的资本税是当向位于荷兰境内的股份公司注入资本时征收, 计税依据为注入资本额, 或者是股份的名义价值, 税率为1%。

五、优化我国金融税制的建议

1、将金融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增强国际竞争力

出于对本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考虑, 国外很多国家都将金融服务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2011年11月16日,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经国务院同意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 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 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转型改革正式启动。遗憾的是, 金融服务、不动产和建筑业、保险服务和邮电通信服务不包含在本次试点范围内, 仍旧适用于缴纳营业税。我国虽不是世界上唯一对金融服务征收营业税的国家,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税率最高、税基最广、税负最重, 势必影响金融业的发展与创新。

借鉴国外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建议将金融服务业由征收营业税转为征收增值税, 具体可采取如下做法:一是对于安全保管、咨询服务等直接收费的金融服务, 考虑到其服务价格容易确定, 因此对这部分收入按国际惯例照常征收增值税。而对于难以核定增值额的金融服务, 如金融创新等产生的价值, 可考虑采取免税政策。二是对于银行存贷等传统金融中介服务, 由于其对银行利润的贡献较大, 采取免税会使税收损失较大, 可借鉴国际经验, 考虑对这些与增值税链条联系较为紧密的服务征收增值税, 以其支付的工资加上扣除成本费用的会计利润作为增值额或以存贷利息差作为总增值额, 整体征收增值税。三是对于保险行业, 可视其提供服务的对象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果服务对象为企业, 可比照银行业相关办法征收增值税;如果为个体消费者, 因其处在销售链条的终端, 免税的税负积累效应不明显, 可对其免税。四是对于出口金融服务实行零税率。这样不仅使金融服务与普通出口业务接轨, 通过出口退税等方式实现零税率, 大大促进金融服务业“走出去”, 而且有利于加快我国金融体系融入世界金融体系的步伐, 同时还能规范出口金融业务市场, 从对外贸易和税制两方面对经济产生正面影响。五是允许金融机构抵扣进项税额。可参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模式, 对进项税额按固定比例予以抵扣, 并省去在应税服务和免税服务之间进行分摊后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的步骤。

此外, 为更好地促进金融服务业的增值税改革, 还应关注国内外金融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密切跟踪国际金融服务业增值税的通行做法, 以在国家的税收利益与金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之间取得平衡。同时, 还应顺应国际趋势, 借助税制监控的外力, 督促金融界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和风险抗御能力。

2、取消证券交易印花税, 促进金融工具创新和提高市场效率

Umlauf (1993) 研究发现, 1986年瑞典的证券交易税率由0.8%上升为2%后, 11家最活跃的上市公司的60%的交易量、所有上市公司的30%的交易量都转移到了伦敦。因此,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为了降低交易成本, 增强市场流动性, 提高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都已降低或废除了证券交易印花税。如美国于上世纪70年代取消了证券交易印花税, 瑞典、芬兰于上世纪80年代先征后废, 德国于1991年废止了印花税。1999年4月, 日本取消了包括印花税在内的所有交易的流通票据转让税和交易税。2000年6月, 新加坡也取消了证券交易印花税。显然, 国际资本市场调降或取消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总体趋势已经得到确认。保持税收中性, 减少税收政策对市场的耗散作用, 恢复市场力量对资本市场的基础调节功能, 已成为各国政府提高本国资本市场效率、增强资本市场竞争力的共同努力方向。

我国印花税当初设立的目标是避免过多的投机行为, 减少市场波动。但就实际情况来看, 印花税的变动与股票市场的走向并没有太大关系, 印花税的调节能力很低。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成本非常高, 仅次于丹麦, 居世界第二。而且印花税的存在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增加, 延缓了资本的流动;而其税率的上下调整以及或单边或双边征收的政策变化, 无疑是干扰了股市的正常运作, 加剧了信息失灵。同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资本跨国流动越来越便捷, 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本市场竞争成为国家竞争的一个重要场所, 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实行无疑损害了本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竞争力。证券交易印花税作为一种行为税, 其调控功能与范围都十分有限, 已不能满足证券市场多方位调节的需要。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税收收入将缺乏继续增长的可能, 考虑到我国证券交易税并不能为财政收入提供稳定的税源, 且具有税率低、税源分散的特点, 加之当前的证券交易市场的持续低迷, 有必要考虑取消证券交易印花税, 以利于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创新。

3、开征资本利得税, 维护公平, 利于金融创新

证券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投资者在这个市场中通过交易行为所获得的利润, 增加了其消费能力或投资能力, 同其他交易所得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 证券交易所得理应同其他来源所得一样被纳入课税范围, 从而保证税收政策对证券交易与非证券交易的公平性。同时, 考虑到真正的低收入群体根本无法进入证券市场获得投资收益, 而在证券市场内部, 大户的平均收益率远远超过小额投资者的平均收益率, 按照税收的纵向公平原则, 对不同负担能力的人应征收不同的税率, 以保证证券市场内外社会公众以及证券市场内部不同投资者之间合理的收益差距, 维护社会公平。

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对个人从事证券交易所取得的资本利得征税, 只是在征税方式和负担水平上存在差异。从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看, 在规模和技术上已经具备了对个人证券交易所得征税的条件, 可以对证券交易的资本利得征税。在税收政策上, 应当鼓励长期投资, 抑制短线投机。因此, 可以考虑对长期投资者的所得实行较低的税率, 对短期投资者的所得按照一般所得征税。值得关注的是, 2010年1月1日起, 我国开始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这无疑是中国证券市场征收资本利得税的首次尝试。同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联合下发的财税[2012]85号文件即《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这些举措无疑有利于金融创新。

4、上海试点金融业转征增值税, 推进金融创新

研究表明:轻税或免税政策将对银行等投资机构和金融产品市场产生促进作用, 表现为将刺激投资者持有、交易金融产品的欲望, 从而扩大金融资产的规模, 促进金融创新, 反之亦然。此外, 金融衍生工具的税收负担的轻重对其转让和流动具有重大影响。如果对金融工具的收益课以重税, 则金融主体出于规避税收负担的目的, 可能会只出售减值的衍生金融资产, 而将那些增值的金融衍生品延迟出售, 这样就会造成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锁住效应”。因此, 各国在制定金融衍生工具税收政策时通常选择较低的税率, 以促进资本资产的合理配置与流动。

我国目前阶段应以鼓励金融工具创新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为主要政策导向, 在重视金融工具创新对金融业税收冲击的同时, 运用税收政策支持金融工具创新, 并对金融业予以轻税或免税政策。具体而言, 金融机构作为涉及或参与金融交易的主体, 其纳税人身份的区别由其在交易中充任的角色或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性质分别纳入相应税种的主体。与发达国家的不征间接税而以直接税为主的金融衍生工具税制体系不同, 我国金融工具税制建设在第一阶段不仅要考虑到向国际惯例靠拢, 而且要考虑到我国税收制度的惯性和人们的心理接受能力, 不能急于求成。因此, 可以先进行金融业征收增值税的试点工作。《2011年上海银行业创新报告》显示上海银行业依托金融市场, 不断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并在交易业务、投行业务、银团贷款、并购融资、财富与资产管理等领域大量创新, 考虑到上海国际中心的地位和金融市场完备性, 建议先在上海率先进行金融业转征增值税的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在清: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与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5.

[2]李强:英国金融中心建设的税收政策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 2011 (2) .

[3]李予勤:金融税收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J].新金融, 2005 (5) .

[4]林锋:上海发展服务经济的税收支持政策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10 (3) .

[5]王晓雷、宋长宏: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调整[J].税务研究, 2009 (7) .

[6]闫云凤、杨来科: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财税政策:纽约的启示[J].上海金融, 2009 (2) .

[7]尹音频:公平与效率:优化金融业税收政策的取向[J].涉外税务, 2003 (11) .

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的设想 篇8

自由贸易区要制度创新,就要打破上述管制,特别在金融领域有所创新,这就是利率汇率的市场化,人民币跨境流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和金融准入。

利率市场化首先需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设立银行退出机制,建设新的基准利率体系,目前进度不会太快, 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其它还是可以逐步推进的。我们的建议如下:

1.自贸区必须与创新驱动挂钩,可以开设高新技术板,吸引外国资金回流国内。不少在海外上市场外交易板的企业,有澳大利亚的,有美国的,希望能回归上海上市,因为海外上市每股就几分,几毛钱,很难做强做大,美国场外交易的公司有5万5千家,很难引人注意,想做大了上主板更难。此外还有“混水”这样的做空机构和大批对冲基金会阻击你。而张江高新技术区目前挂牌的公司仅40家。我们建议可以设两块,一块在张江,一块在自贸区,即一个机构二个板。一个高新技术板2块牌子。他们由有资质的证券中介来推销股票,即先包销后再出售,不会影响沪深两地市场的资金。但声势可以壮大,机构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形成一个机构总部。同时可以吸引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自贸区上市,加快国际化进程。

2.在自贸区成立实物基金ETF的仓储基地。它可以大量集聚机构总部,使上海的期货交易成为国际的标杆,因为中国是金属等资源的最大进口国和消费国。实物ETF基金,是一种以实物为基础,跟踪现货价格波动的金融产品。它们是开放式的,可以在交易所直接交易。与其它ETF不同的地方是,除了虚拟经济的属性,他们还具有实体经济的属性,即买入实物,并在各地设立仓库,建立储备。通常由生产商向基金公司寄售实物,然后由基金公司以储备为依托在交易所内公开发行基金份额,销售给各类投资者,商业银行担任基金托管行和部分实物保管行。这样银行就有利可图。基金不断地买进卖出份额和储备实物,来平抑实物市场的波动。投资者购买实物ETF可免去实物的保管费、储藏费和保险费等,只需交纳低廉的基金管理费用。所以发展实物ETF,是一项值得考虑的举措。同时,可以考虑把上海期货交易所搬入自贸区,这样就近交易更方便。实物ETF目前重点是黄金,白银,铜,和其它稀有金属。2013年初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成立了美国第一个最大的现货库存担保的铜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又名JP摩根铜实物信托基金(JPMorgan Physical Copper Trust)。它计划在世界各地仓库里持有6.18万吨铜,相当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低位持仓量23万吨的27%。这种持有实体金属的战略值得中国关注。SEC 还将在2014年2月22日就是否批准黑石集团(Black Rock Inc.,BLK)的铜实物基金(ETF)作最终决定。黑石集团拟推出的铜实物ETF持仓量在12.12万吨左右,规模为摩根大通铜ETF的两倍。它叫电子股票实物铜基金(iShares Physical Copper ETF)。上述两种ETF产品都将在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SE Euronext, NYX)的业务分部NYSE Arca上市。铜实物ETF基金,是以现货铜为担保物发行的一种基金。它是跟踪现货铜价格波动的金融产品。成立实物ETF,能扩大上海金融机构特别是ETF的数量,做强金融机构,并加大日均交易量。它们能配套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交易,配套证券交易所的铜股票交易,成为一条交易的产业链。从而大量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吸引国内资金,国外的QFII和RQFII资金,以及港澳台居民的资金。成立实物ETF,能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本质要求, 能平抑实物市场价格的波动,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吸收国内的闲散资金,为居民理财打开一条新的渠道,并防止影子银行。

3.搭建自贸区金融平台。自贸区28平方多公里区域内,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但有管制的金融平台。相关的人民银行分行应具有独立的管理功能。这相当于美国4-5个州,联合设立一个美联储,美国共有13个美联储,它们各管一块地区,是扁平式管理。当然设在华盛顿的是中央银行。自贸区的人民银行分行如果能起到地区美联储的部分功能,将来就能在全国范围内复制。这就是说,给它一个资金总额的控制,允许它在总额内操作。分别设立人民币和外汇两个账户,外汇跨境流出和流入均有一个额度。其实海外也是有控制的。如香港和新加坡过去贷款利率均在1%以内,企业借款需要实物抵押或二个大型企业集团担保。(现在被中国的房地产企业炒高了,贷款利率达到9%~11%了)由于额度限制,国内的房产集团每年也只能借到100-120亿美元左右。实体经济项目也差不多。我一个朋友是养鲟鱼的,经介绍认识了新加坡星展银行的行长,希望能担保贷款1个亿,行长明确说今年的额度用完了。必须排队等候明年的指标,它们择优入取。所以我们不用担忧外资会大量进入中国。同样国内资金想跨境投向海外也可以总额限制。自贸区应当成为企业在海外融资的一个平台,也是向境外投资的一个平台。

不论是中资或外资或合资企业,它们的总账户和下面分设的外汇账户和人民币账户也有总额控制。如果企业想融资,这可以像股市里的融资融券,根据你的注册资金,第一年融资额度为60%,信誉好,第二年可以增加到100%,第三年可以增加到200%。企业每年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资金情况,以加强监督。

4.必须防止自贸区的金融风险。现在各地的企业都想到自贸区注册,开公司,设仓库,办商铺等。国外注册一般只需要100美元,自贸区为了防止泥沙俱下,可以设立一些隐性措施,如注册资金的最低额度,高新技术证书认定,企业品牌,资质审查,国际标准,世界500强等等,然后择优放行。

nlc202309040033

由于自贸区作为国际金融的投融资平台是个新课题,所以必须设法大量集聚金融机构,重点是大量吸引开放式ETF基金。ETF基金跟踪指数,相对稳定,能防止一定的金融风险。截至2010年底,全球共有交易所开放式基金ETF产品2459只,总资产规模达到1.31万亿美元,ETF管理机构136家,46个交易所有ETF产品上市交易。2000年至2010年间,全球ETF总资产以年均34.5%的增速膨胀。而全球最大、最活跃的ETF市场在美国。美国2010年ETF资产规模达到9920亿美元,共有ETF产品923只,日均交易金额达到411亿美元。到2012年美国ETF资产规模达到1.1万亿美元,共有1251只ETF。

5.开设企业银行。试点将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升格为企业银行,操作起来较为实际而风险较小。这样便于让它们与外资充分竞争。也可以成立中外合资企业银行,发放人民币对公对私牌照。国外发达国家均有很多企业银行,有些政策可以让它们先行先试。

6.让企业真正实施自由贸易。自由贸易,说到底,其根本目的是拉动外贸,解决就业,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做试验,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板,同时让居民享受全球的优质廉价产品。国外产品进入自贸区,有相当部分是要进入内地市场的。本来征税后,海外产品的价格还是非常便宜的,但经过国内的政府采购,把部分贸易政治化,价格就大幅提高。如国资委报告汽车就提价3倍,医疗器械至少1倍。我们刚从俄罗斯旅游回来,俄罗斯从欧洲进口车厘子,超市里仅卖30卢布1公斤,折合人民币3元1斤,而我们从欧洲进口,超市里要卖135元1斤。所以华联吉买盛的副总,也是上海市政协委员,就明确提出这都是上面的指标,并非企业自愿的行为。所以我们建议自贸区一定要真正实施自由贸易,让老百姓得利,把物价降下来,自贸区才能真正成功。

7.在自贸区设立国际商品销售中心。中国居民每年出国购买奢侈品金额高达750亿美元,还不要说其它购买普通食品药品之类费用。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报告显示,中国游客在2012年的境外旅游消费高达1020亿美元。(1)而且大量的人放弃退税。如果在自贸区交通便利的地方设立一个国际商品销售中心,就大大方便了外资企业和东部沿海居民。居民不用千里迢迢去国外购货回国,素质就能大幅提高。假设有四分之一即255亿美元在自贸区销售,我们以平均10%的退税计算,就是25.5亿美元(157亿人民币)。(美国密西西比河以北地区消费税13.25%,以南地区8.25%,日本消费税7%-8%,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消费税均是15%,欧洲购物退税10%-20%)中国游客在海外有三分之一放弃退税。(2)自贸区可以代理退税,在3个月到半年时间内把税退给居民,而其间退税资金滚动产生的利息以10%计算就可以达到15.7亿元人民币,这对于自贸区的营运资金缺乏,起到解除燃眉之急的功能。

自贸区可以进一步成立全球退税服务集团,为全国居民服务。创建于瑞典的“环球蓝联”(Global Blue)是全球最大的购物与消费专业退税机构,它已形成全球最大的购物退税服务体系,市场份额高达85%。在四大洲3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公司和代表处,23万多家的加盟零售商已遍及欧洲、亚洲、南北美洲。为方便旅游者以最快捷的速度、最简化的手续完成退税,环球蓝联在36个国家设立了超过700个现金退税点。游客可通过现金、信用卡转账或邮寄银行支票三种方式获得退税。自贸区可独辟蹊径,先成立中国境内的游客退税服务机构,并逐步走向世界。

自贸区的国际商品销售中心如果经营成功,可以在全国各地复制。

(1)2013-08-1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同上

上一篇:卡尔威特的教育介绍下一篇:国庆文明旅游宣传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