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评估的标准内容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教学评估的标准内容(共11篇)

学校教学评估的标准内容 篇1

学校教学评估标准,包括教学管理、课程管理、教学条件、校本研修和评价研究五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

教学管理分为5个二级指标:管理能力、管理目标、管理机制、教务管理、学生管理。

课程管理分为3个二级指标:实施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教学条件分为4个二级指标:教师队伍、经费保障、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校本研修分为5个二级指标:研修规划、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教学研究、主题研究。

评价研究分为5个二级指标:教学考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命题研究、质量评价。

每个二级指标都划分为A、B两个等级标准。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档案。

学校评估档案建设,以学校(规模较小的学校以学区中心校)为单位统一建立,题目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档案。主要内容为:

1、教学管理。

2-1-

1、管理能力。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简介;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发展规划;学校教学管理网络图;学校校训;办学思想、思路等。

2-1-

2、管理目标。学校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目标)等。

2-1-

3、管理机制。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年级组或教研组工作制度和成员职责;每学期学校常规管理计划(学校、教研组、教师、班团队等工作计划)。

2-1-

4、教务管理。图书、仪器、设备管理职责;教师职业素养、课堂教学、作业指导、成绩考核、专业发展考核办法和成绩记录。

2-1-

5、学生管理。班级定员表;学生素质教育手册;学生发展性管理档案。2-

2、课程管理。

2-2-

1、实施方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2-2-

2、课程实施。学校三级课程开设表,实验报告记录单;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和教学方案。2-2-

3、课程评价。教材订单;各类课程考试、考查成绩评价报告书。2-

3、教学条件。

2-3-

1、教师队伍。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任教学科、评估情况等)

2-3-

2、经费保障。教学经费保障制度;教学经费支出帐目。

2-3-

3、教学设施。各类功能室档案齐全(计算机、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器材室、德育室等)。

2-3-

4、教学资料。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用书、挂图、多媒体课件、光盘等记录表。

4、校本研修。

2-4-

1、研修规划。(内容包括:现实问题分析和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计划、措施、考核等。)

2-4-

2、组织建设。学校校本研修组织机构、学校领导参与制度、备课组或年级组长工作职责和考核记录。

2-4-

3、制度建设。业务学习制度;领导听课、兼课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师自我反思、参加教研活动检查制度等。

2-4-

4、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活动记录(参加人员、主持人、学习资料,学习效果);教学研究活动记录,含“通案引领、优课领先、专题研讨、一课多轮、同课异构”等校本教研活动。(教学方案、研究主题和目的、课堂教学实录、课堂观察、课后反思、评议记录、主题报告等)。一个活动装订一本。

2-4-

5、主题研究。主题活动的记录和相关材料。一个活动装订一本。2-

5、评价研究。

2-5-

1、教学考查。学科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标准;教师教学日常教学考核评价记录。

2-5-

2、教师评价。见教师评价档案。2-5-

3、学生评价。学生成长和评价档案。

2-5-

4、命题研究。考试和考查试卷,试题研究记录等。2-5-

5、质量评价。质量分析表和质量分析报告。

学校教学评估的标准内容 篇2

一、教师教的维度

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教学行为的方向。因此,其所占比重应当大一些。主要包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坚持开放的教学观;坚持学科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及整合;坚持不断探索与创新。

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和气质,能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能引导学生与他人、社会和睦相处;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学思路: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信息量科学合理,内容全面、系统、准确,体现单元要求,体现学科特色;课程开发利用意识强;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开展目标测练,做到问题堂堂清;作业布置适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探究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实效。

学科功底:学科教学基本功,教师自身习惯与能力;创造性地理解与把握教材的能力;知识传授准确无误。

组织协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课堂注意创设情境,活而不乱;课堂结构疏密有致,各环节衔接紧密。

教学机智:灵活处理偶发事件;控制自身不良情绪;善于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对话。

二、学生学的维度

注意状态: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或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

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教师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在小组学习讨论时给予别人指点帮助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看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如语文的听、说、读、写,数学的操作、演示推理、计算等。

交往状态: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地合作;也可以观察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愉悦、主动;还可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思维状态:观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知识;在观察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时,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辩论;观察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时,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标新立异,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等。

情绪状态: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他们在课堂上的张扬活泼与生气。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来调控,如摇头否定,则表明他有异议;如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还有独到见解。我们也可以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一下子转入到专注的聆听,这就表明学生进入了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

生成状态:我们可以看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是否在自主、合作、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是否伴有满足、成功、愉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还可以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独特的表现,是否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或得出不同寻常的答案,以及学生的个性是否得以显现。

应用状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课堂问题的分析回答,测查练习的深度、广度、准确度,看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对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效度。

三、高效能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导向,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着引导作用,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着眼于高效能课堂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构建了以下关于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1. 从教学地位看,考察是否以学生中心。

其主要表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主体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新火花的迸发。

2. 从培养目标看,考察是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应不分主科或副科,而应以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3. 从学习方式上看,考察是否关注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学生渴望知识的窗口,激发学生内心的创新欲望,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探究。

4. 从学习状态上看,考察是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

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师与学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互动,并合作学习、交流的状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好习惯,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5.

从知识来源上看,考察是否重视直接经验的学习,诸如开展积极有效的动手操作以及从实验学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感受实践成功的快乐。

6. 从信息传递上看,考察是否注重多向交叉式传递。

学校教学评估的标准内容 篇3

构建“体系”似乎不是什么难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就是一个“体系”,审题——选材——构思——修改。这又是一个“体系”,更换一些名词,引进一点似是而非的理论,作一番包装,很可能被冠名为“作文教学新体系”……这一切其实只是作文训练的序列设计,与体系相去甚远,更不用说是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能够遵循某个序列实施教学的教师可能不在多数,作文课之前寻找作文题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教学流程呢,正如王荣生先生所说,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一是在写之前,指导学生审题,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怎么写”只有原则性的引导或要求;二是在写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写得怎么样”的问题,对学生是怎么写的,则很少顾及。

结果是学生视作文为畏途,越写越怕写,越写越无话可说,瘪芝麻榨油,痛苦不堪,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凑足字数,勉强交差。而教师心且中“好作文”的标准,偏偏又是选材新颖,见解深刻,描写生动,构思独特,这种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求富有独创性的作文标准,用之于作家是恰当的,用之于学生则是典型的无理取闹。因为,作文教学也是一种教学,既然是教学,就脱不开传授与训练,而内容、形式富有独创性的作文是没法传授,更没法训练的,只有知识、规范、技能,才具有可传授性,而知识、规范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又必然扼杀学生的独创性,要求整齐划一的操练生成不拘一格的精品,就像要求流水线出产创新产品一样,无疑是痴人说梦。

训练不成,有些老师走向另外一条路途——催生。自由写作、头脑风暴,是催生;情境作文,生命作文,也是催生;提倡个性写作、创意表达,还是催生。但催生也有催生的尴尬,因为考场没法催生,有的考生乃至作家确有文学创作才能,但考场作文却惨遭败绩,偏偏我们的语文教学又是越来越势利,语文素养可以不理不问,面对高考却不敢不低三下四,这就是新时期以来的各种作文教学实验大多偃旗息鼓,应试作文训练却依旧枯藤死缠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作文教学必然是一条悠长的暗胡同,不知何时能现曙光。在不恰当的作文教学内容依旧充斥课堂的今天,我提出判断作文教学内容是否恰当的三个标准,以就教于广大同仁。

标准之一:能让学生乐意去写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是否乐意的问题,如果行为主体处于被动状态,不惟情绪消极倦怠,效果也往往要大打折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强调学生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生对作文没兴趣,甚至本能地排斥作文,当然写不出好文章;要让他们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写,以写作为乐,享受写作。当学生把作文当作一种生命的内在需要,他们作文的长进也就可以期待了。陈晓华老师喜欢利用自己班主任的身份,设计突发情境,激活学生的写作激情。在一堂“议论文写作训练课”开始时,陈老师说:“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此刻你们心里最期待的是什么?”“春游……”学生异口同声。“这……安全是个大问题,再说我们的学习也不能耽误,因此我建议,取消这次活动。”这时,教室里群情激愤,吵吵嚷嚷,有些人站起来,有些人敲打桌子,有些人脸胀得通红,有些人趴在桌子上直生闷气。“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你们为什么要去?总要以理服人吧?那就请你们把理由写出来吧!”陈老师巧妙地将话语引入正题,在黑板上写上“我们为什么要春游”的作文题,此时的学生,带着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希望,带有些许悲壮,带着不吐不快的激情,写下了他们情感激荡、浩气四塞的作文。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的趣味作文教学,在“好玩”二字上做文章,他经常发给每位同学一张纸,开始写作后,当他喊“停”时,要以竖排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头一位同学,老师喊“开始”后,每个同学就把别人的文章续写下去,此过程不断循环,直至把文章写完。这样的作文课,新鲜,刺激,富有挑战性,学生自然很有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很多,一般有命题激趣、情境激趣、游戏激趣、比赛激趣、评讲激趣、评语激趣、修改激趣、发表激趣等,大凡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内容,都应该值得肯定,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被激发出来了,作文教学也就基本成功了。

标准之二:能让学生有东西写

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自以为无话可说,没有东西可写。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是笨手笨脚的新媳妇呢?作文教学如果能够拆除学生这样一道心理障碍,可谓功德无量。一般教师满足于布置作文题,作简单的审题指导,至于学生对作文的厌恶、恐惧与无奈,则视而不见,这样的作文教学。根本不可能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无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要让学生有话可说。首先必须丰富他们的两大积累,一是知识积累,一是生活积累。知识积累主要来源于广泛阅读。学生生活单调。阅历较浅,只有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积累丰富的素材,到时候才能想得到,写得出。生活积累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学生在作文时存在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对身边的人物,司空见惯的生活,总是感到没东西可写。这主要是平时对生活缺少观察,缺少思考,缺少发现。观察认识生活,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要从留意身边的世界做起,观察身边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喜怒哀乐,观察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观察周围景物的变化……同时,也要做观察社会生活的有心人。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不管是春游、参观、乘车、散步,还是看电影、逛商场,只要时时留心,就不可能没有收获。学生的脑海里有了这两种积累,才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事物景、名言警句涌现出来,才会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理可论。仅有积累还不够,要真正有东

西可写,还必须具备联想、想象能力。作文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不善于联想、想象,再多的积累也不可能变成源流活水,为我所用。在作文教学中,既要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的训练内容,也要有联想与想象的教学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某种情境之中,某种契机之前,启开思维的闸门,令滚滚才思流于笔端。

标准之三:能让学生写有长进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每一节作文课,都应该让学生比不上这一节课要好一点,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激发写作兴趣、指导观察积累之外,还得在怎样写方面多动脑筋。否则,学生一味兴致勃勃地在暗胡同里摸索,走得通走不通各听天命,不仅有违作文教学的本意,也与课程道德严重背离。快速作文大家杨初春老师,就曾用添加因素法帮助学生审题,用顺乎天理法指导学生构思,效果不错。如1994年的高考作文题“尝试”,运用添加因素法审题,在原题上加“炒菜”“下海”“打工”“当小先生…当小保姆”

“写稿”等新因素,原题即可变成“尝试炒菜”“尝试下海”“尝试打工”等等,也可以在原题前面加上“一次成功的”“一次失败的”“一次痛苦的”“一次不该尝试的”等新因素,这样,题旨明白了。内容具体了。自然也就有东西可写了。“天理”即天地万物之规律。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条理性、顺序性和排列组合规律,如“春、夏、秋、冬…东、南、西、北”“过去、现在、将来”“古、今”“中、外”“城、乡”“晴天、雨天”“白天、黑夜”“早晨、中午、黄昏”等等。文章构思顺着这种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自然条理和规律。往往既快又好。如“家乡风景美如画”这个题目,可以按“白天、黑夜”的顺序写,可以按“晴天、雨天”的顺序写,也可以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还可以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等等。按照天地宇宙间万事万物本身的条理性和规律性构思,思路通畅,层次清楚。方法的指导与让学生自由表达并不矛盾。文无定法,并不意味着为文无法。定体则无,大体则有。用僵死的框框让学生作填空式的写作,必然戕害学生的灵性,但一味地否定作文知识的指导,同样不是科学的态度。如何将游戏性、趣味性、知识性、研究性有机融合,逐渐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准,应是语文教师探究的课题。

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及标准 篇4

一、学生学习状态

1、参与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全体参与学习全过程;二看学生是否全身心投入学习全过程。

2、交往状态

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3、思维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积极思维;二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4、情绪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

5、持续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都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后续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6、生成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能生成预设内容;二看学生是否能生成非预设内容,给人意外的惊喜。

二、教师的教学行为

1、组织能力

以教材的组织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活动的组织能力量对比,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即一般意义上的驾驭课堂活动的能力。

2、注意中心

看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上。

3、教学机智

看教师是否具备敏捷快速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学进程。

4、教学态度

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能否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学生,是否有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宽容。能否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能否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与创造性给予应有的赞赏,而不论学生的这种表现出现在教师的什么心境之下。

5、综合能力

学校教学评估的标准内容 篇5

一、情景设计大赛内容

在教学中,创设真实、具体、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的教学情景。设计既蕴含了一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又能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情景,对于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情景创新设计要求紧密结合本学科在发展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生活能力中的作用,实现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和科学最新进展相结合;要求将设计内容与学科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紧密联系;要求设计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致,最终达到启迪学生自主、积极进行思维探究建构知识的目的。教学情景创新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情景创设的意图(目的);

(2)情景素材;

(3)由情景引发的问题(问题组)。

二情景设计大赛的评价标准

教学情境能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学情境设计实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氛围,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情景设计的评价标准:

1、基本原则

(1)教学情境必须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

(2)教学情境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构。

(3)教学情境必须具有思维的张力。

(4)教学情景必须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

2、情景创设的意图(目的)

(1)明确阐述本设计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关系,以及本设计通过那些创新的方法手段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应体现新知识不是教师单纯的给予,而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进

行同化学习,即学生自主建构的教学活动。

(3)设计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准确确定学生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和接受的程度,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中逐步“同化”教学信息。

3、情景素材

(1)素材必须具有与学生生活经验、情感经验、社会知识、自然界知识、生产实际知识等内容相关的信息。

(2)素材应具有引导、启迪、科学、合理、详实和有创意的内容和形式。

(3)准确把握素材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与感情基调的关系。

(4)能把原来枯燥的、抽象的学科知识学习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的教学活动。

(5)情景素材不存在离题太远、牵强附会,甚至引入不科学、不健康的内容。

(6)能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环境。

(7)能留给学生参与活动或思维想象的空间;保证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促进探究学习的内容。

4、由情景引发的问题(问题组)

(1)问题设置具有语言的趣味性,能调控好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2)问题设置具有逻辑顺序,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其随教师的提问向前发展。

(3)问题设置要语言精练、简短明确、清晰易懂。

(4)问题设置要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条件,给学生留有观察思考、想象、判断的空间。

(5)问题设置要具有引导启发的递进性,即要形成组合、递进,逐渐深入的问题组合,有利于学生形成思维循序渐进的知识脉络。

(6)问题设置要符合和把握学生心态变化,符合学生的“期望”和“满足”心理需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督导评估内容 篇6

评估内容(部分)

县评估时间:2014年10月20日。请各科室及全体教师不折不扣的保质保量的完成。

交资料时间:2014年02月28日。整理人:王俊松

评估方式:查资料 看现场 听汇报 走访师生 走访群众等。具体工作分工:

一、校长:

1、学校学期工作总结。

二、教师:

1、个人学期工作总结。

三、各科室:

1、各科室校务公开内容。

四:总务处:

1、财务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及统计表。

2、教职工编制基本达标。

3、卫生设施图片。

4、生均面积是否达标。

5、生活设施图片。

6、2013年9月至现在,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清册。

7、2013年政府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

8、有标准饮用水、有为走读生提供午餐措施及图片。

五:教导处:

1、教学仪器管理制度和借出登记表。

2、学校总课表。

3、确保学生每日一小时体育锻炼方案。

4、备课本、作业、教学反思、考试及评价等教学常规工作收集。

5、教学计划。

6、仪器登记表。

六、教科处:

1、图书管理制度和借出登记表。

2、图书登记表。七:行政办:

1、开发校本课程。

2、迎检资料汇总。

八:各科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各科室提供5张图片、各教研组提供2张图片)

九:教研组:上课使用教具等有效资源(各教研组提供2张使用教具的图片)十:班主任:

1、帮助残疾、贫困、学习困难、留守儿童材料各一至二份。

2、每班有卫生、疾病预防、安全、体育锻炼知识(班主任交知识内容),3、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记录(班主任)

十一:政教处:

1、卫生管理制度、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制度。

2、安全管理制度。

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安全演练记录。

5、为寄宿制学生提供了哪些支持和帮助记录。

6、保护和照料女学生的措施。

7、打印《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行为规范》张贴班上,各交一份存档。

8、安全设施图片。

9、周边环境治理安全图片。

十二:李国琴老师主抓:学生心理咨询活动登记表。

十三:体育组犹永超老师:

1、主抓学生体检一年一次,有学生健康档案。

2、每个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

瓮安县珠藏中学

学校教学评估的标准内容 篇7

针对体育新课程实施后存在的共性问题, 结合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的实际情况, 笔者在2007年9月组织辖区骨干教师编撰了区域性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标准的指导纲要——《江干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与考核内容实施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规范了各年级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 (即教学标准, 学生学习该内容或教材后所要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 , 根据“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提出“70%必学教材内容、30%选学与校本教材内容”的思路, 矫正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开放”性的认知偏差, 加强对体育教学内容富有弹性的指导,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必要的规范, 使常规教材成为体育教学中身体锻炼、技能学习及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 (见表1) 。

通过《建议》的实施, 规定了区域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标准, 有效推动了体育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其主要意义与作用如下:

一、关注体育重要性, 突出课堂核心地位

通过规定区域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标准, 促使辖区内各学校关注体育学科及其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纠正对体育课堂教学“休闲性、活动性、管理性”的错误与偏见认识, 掌握体育教学的教材内容和体系, 帮助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教学管理。如, 实施《江干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与考核内容实施建议》后, 江干区中小学的教学管理领导对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计划、上课内容、学生学业评价等有了明确的认识, 充分理解了体育学科是一门有内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学校教育基础性必修课程, 更加明白了“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课堂为基”) , 突出了课堂教学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核心地位, 重视和加强对全体学生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面施教, 夯实学生的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基础, 提高体育锻炼能力,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完善内容系统, 强化教师教学职责

通过规定区域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标准, 可以适度改善目前体育教材编排合理性不强、科学性与系统性不高的问题, 逐步形成了一条依据动作发展规律与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运动技能习得和体能发展的学习链, 提高了体育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避免了“教不好”、“教不深”和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通过各年段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标准的具体规定, 可以避免体育教学的随意性, 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和整体的观念来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学, 深刻理解教材的衔接关系与程度, 厘清本年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使教师明确“守土有责”, 不相互推诿, 承担起应承担的教学职责 (见表2) 。

并通过各种教研与培训活动, 强化各学段体育教师的教学职责。如, 2012年5月, 笔者组织了江干区“中小衔接、系统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中小学4位体育教师以“滚翻”为题材, 以“必学内容”中的“前后滚动 (一年级) ——前滚翻 (三年级) ——远撑前滚翻 (七年级) ——鱼跃前滚翻 (八年级) ”为主要教材进行单元某课时的课堂教学展示, 教师通过合理、有效、可持续性发展来处理体育教材, 认真落实每阶段的教学任务, 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做好铺垫准备, 并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版) 的要求去落实每个水平学段应该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三、提高研究专业性, 落实学科教学规范

“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课程核心教材内容, 并明确规定核心教材内容是具有约束力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形成教学设计以及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基本依据。”通过规定区域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标准, 唤醒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 使体育教师更加关注对教材教法的研究, 注重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 加强对学生和学生的“学”的研究, 以及学法指导, 寻找重难点突破方法, 重视体育学科的特征和规律, 充分发挥教材的生物性功能与社会性功能, 即“真正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挖掘教材的多功能价值为教学所用”, 从而帮助体育教师改进和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有效性, 并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经过实践与反思, 广大体育教师能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学内容要放开”、“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等理念有正确、辨证的认识, 进一步内化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对区域性体育课堂“必学内容”、学生“学业评定” (体能与技能为主评价) 等具体要求的落实, 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的系统性, 不断规范新课程的教学, 并推动学科的区域化发展。

四、体现教学常态性, 健全质量检测机制

通过规定区域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标准, 特别是根据《建议》的“70%必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与要求”的要求进行常态教学, 教师在教学计划中要有整体学段、学年、学期和单元的教学安排, 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使一线体育教师日常体育教学有明确的重点。如, 江干区中小学都根据“必学内容”安排各学段的每月教学进度表, 并根据标准要求能够进行每月的教学质量自我检测。

从2007学年开始, 江干区每学年根据“必学内容”进行中小学统一的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如, 在《江干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与考核内容实施建议》中小学四年级“必学内容”运动技能部分有“体操的仰卧推起成桥”、“跳箱的跳上成跪撑—跪跳下”、“排球的一抛一垫”、“武术简单组合动作”、“篮球的行进间直线运球”等, 在学年结束时, 教研室会抽测其中2~3项进行质量评价。这种根据“必学内容”进行教学质量检测, 充分体现了“过程为重、学校为主”的教学质量检测思路, 能够逐步建立一套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估检测管理机制;同时能使体育教师了解学生体育基本技能、体能及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和体育特长爱好, 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 以及所达到体育学习目标的程度, 分析其原因, 并改进体育课堂教学, 从而客观评价体育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体育学习状况, 有力保障并夯实常态体育教学的质量。

五、确保教学有效性, 保障学生素质发展

制定出区域体育教学内容的范围和体育教学学业标准, 可以加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 确保每项体育教学内容得到有效传授, 并对照标准, 加以规范;教师能够关注运动技术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练习质量, 确保体育课堂教学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合理安排课课练内容, 使体育课堂教学的底线要求得到充分保证, 以此来保证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体育技能技术, 保障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发展。如, 在《江干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与考核内容实施建议》实施后, 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质量检测中, 江干区中小学生无论在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能的发展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见图1和图2) 。

六、加强教研针对性, 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

规定区域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标准后, 可以依托“规定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探讨, 通过“聚焦课堂”直面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扩大教学研讨的辐射面、受益面, 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有了教材内容的支撑和依据, 才能进一步创生现实、具体而生动的教学内容。这样, 教材内容便充当了把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中介形态和桥梁作用”。因此, 有了教材内容的支撑与依据, 可以唤醒教师的专业意识, 提升教师对教材处理能力, 有效解决体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提升教学研讨的必要性和价值性, 使校本教研活动有了更加扎实的课堂根基。如, 江干区曾依据“蹲踞式跳远”教材 (小学五年级) 开展了“体能与技能和谐提高”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根据单元教学计划, 以“单元连上”的形式安排三位教师分别上了该教材的第1~3课时, 使广大一线教师了解了“蹲踞式跳远”教材在“‘单元目标’统领下, 通过有效处理教材, 制定与实现具体、可操作的课时目标”, 并体现教研主题。类似这种依托教学内容, 开展“以研促教”和“以教促学”的针对性主题教研与培训, 可以提升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 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学校教学评估的标准内容 篇8

1.体育教育的目标进一步明确

体育教学目标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要为终身体育服务.体育教学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其服务应在两个方面转向:一是在目标的空间上应全面追求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即打破以往的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建立起以合理的运动实践为手段,全面完成增强体质、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传授体育文化(技术、知识)、培养体力能力和习惯的统一协调发展的新教学体系;二是在目标的时间上,既要通过体育教学完成在学校期间对学生身体形成、技能培养、知识传授等方面的任务,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志向、爱好、习惯和能力,为其终身参加体育打下基础,即在目标上指向现在和未来两个方面.

2.体育教学组织、形态上进一步发展

在教学形态上,改变被动的、身体训练式的教学为主动的教学组织形态.要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主线组织体育教学过程,加强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和教师对这种学习行为的主导性.在对以往的“三段式”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认识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出有利于学生理解原理、掌握技术和体验乐趣的新的教学过程模式.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建立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在由浅入深体验成功中,逐步懂得体育、热爱体育.还要加强平等教育(不但强调客观时、空、量的绝对平等,更要注意学生心理、情感上的相对平等),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开发集体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特殊作用,研究集体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如学习集团论和小组学习法等),利用学生的互帮、互学、互动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3.体育教学内容上进一步完善

在教学内容方面继续强调要改变以竞技运动项目(特别是以运动技术结构)为主线和教学目的的教材体系,改变把“素材”当作教材的错误教材观.要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全面理解体育文化的显在教材意义(健身和技能培养的功能)和潜在教材意义(对人的社会化、人格培养和情感的作用),并根据这一观念建立起一套教材研究、教材组织的方法论,建立有中国色的教材理论体系.在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上,向不同学段逐级分化和从规定性向选择性方向转化;从教师价值主体向学生价值主体转化;从只注重发展身体素质向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化;从考虑终身体育目标的要求出发;还应及时吸收新兴体育项目、娱乐性项目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4.评价理念、内容不断完善

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淡化考评的选拔功能,强化检验、反馈、激励的综合功能.既要评教学效果,又要评教学过程,既要评教师的教,又要评学生的学.因此,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将越来越注重多元评价,既评价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意志、品质,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等.

5.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取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诊断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某一教材前的准备状态,以确定教学起点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形成性评价即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及时发现和诊断问题,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改进体育教学工作;终结性评价指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所进行的综合全面评价,以确定教学的最终水平.对上一阶段所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又可作为对下一阶段进行诊断性评价的依据.这样,三种评价相互渗透,使整个评价活动始终处于不断上升的动态之中.

(2)科学评价,重在激励,定性与定量、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体育教学中存在大量的人文因素(如学生体育态度、思想品德、锻炼能力等)是难以量化的.而忽视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的教学评价是不全面的、缺乏科学性的.因此,必须把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对学生来说,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只有亲身体验的内容,才能正确地评价它,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来表现的内容,包括意志、情感、态度、兴趣等,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一个善于运用自我评价的学生,可以依据教学目标随时评价自己,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教学目标指引下的定向学习状态.

6.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尽可能地扩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选择性.一方面是指扩大学生对外来教材的选择(如选择性教学的趋向);另一方面扩大学生头脑中对学习内容的判断和方法的选择余地(如发现式的思维性学习的趋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常以学生的心理趋向和认识规律为主线设计一个单元或学时的教学,强调技术教学系统与学生心理认识走向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性和外在的轻松、愉快.

总之,体育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与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服务于体育教学.

法治学校考核评估标准 篇9

(总分100分)

一、组织保障加强(15分)

1、领导重视法治学校创建工作,制定创建法治学校实施方案,每年定期研究法治学校创建工作不少于2次。(3分)

2、建立健全法治学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主要领导任组长,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办公设施齐备。(3分)

3、将法治学校创建工作纳入本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兑现。(3分)

4、法治学校创建工作经费得到有效保障。(3分)

5、年初有计划安排,平时有情况信息,年终有总结、评比表彰。(3分)

二、推进依法治校(60分)

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法用法,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严格依法办校、依法执教、依法治校。(2分)

2、管理制度完善健全。依法制定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4分)

3、依法制定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分配、基建、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程序、内容、形式合法、公正,管理制度汇编成册且得到有效执行。(4分)

4、校内管理体制完善。坚持校长负责制,校长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和权利,校长接受教代会监督;实行岗位责任制,教师岗位职责明

确,教职工各司其职;教育教学质量、工作质量、考评体系完善。(4分)

5、办学活动依法规范。学校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健康、规范,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素质教育。(4分)

6、依法保障教学管理秩序,校风良好。教师遵守教学制度、规程;学生学籍管理、教学监督检查制度健全并得到落实;考场秩序井然,考试规则落实。学校教职工、学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4分)

7、学校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组织健全;学校发展等重大决策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教代会和工会有效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工会有效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4分)

8、实行校务公开,校内监督机制完备。学校招生规定、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应当公开的内容,要及时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并接受校内外的监督。(4分)

9、建立与社区、家长的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2分)

10、推行教职员工聘任制。学校聘任的教职工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学校的聘任合同内容符合《教师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4分)

11、依法保障教职工权益。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合法,教师分配制度公正合法,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校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相关福利待遇得到落实。(4分)

12、教师与学校的争议依法公正、公平解决。建立健全校内教师申诉制度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教师的处理处分依据准确、程序合法、处理处分恰当;教师的申诉权利等制度得到有效保障。(4分)

13、尊重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依法维护学生合法权利。(4分)

14、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4分)

15、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制定收费标准,无乱收费现象,无学生家长对学校收费情况的投诉。(4分)

16、依法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公开申诉规程,对违纪学生的处分依据准确、程序合法、处分恰当。(4分)

三、深化法制宣传教育(15分)

1、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和工作要点,并得到有效落实,办事机构健全,为普法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3分)

2、在校学生的法制课做到教师、教材、课时、计划“四落实”。(2分)

3、聘请有一名法制副校长,2—3名专(兼)职法制辅导员,每学期开展法制讲座不少于1次。(3分)

4、建有法制宣传橱窗、法律图书角(室)、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室)等,每学期各年级的学生至少要接受一次普法教育。(3分)

5、结合“法律进校园” 活动,通过板报、橱窗、广播等固定宣传阵地,利用征文、演讲、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2分)

6、建立普法工作责任制,做到有规划、有措施、有总结,健全落实学校领导学法制度、学校教职工学法制度、学校法制教育考核制度。(2分)

四、其他工作要求(10分)

1、认真做好通讯信息工作,普法依法治理总结、典型材料和动态信息上报及时。(4分)

2、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档案、资料管理规范。(3分)

学校教学评估的标准内容 篇10

几年来,学校管理得到不断加强,坚持“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德为本、勤奋学习、志向高远、务实创新”的学风和“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的教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将学校督导自评报告如下:

一、办学条件:

我校是中小学合一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0626.66㎡,生均占地22.80㎡,其中建筑面积 2320.70 ㎡。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485名学生,现有教职工43人,专任教师37人,是一所富有朝气、精神焕发的学校。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装备了微机室,有54 台电脑,有符合要求的学校运动场,有多媒体教室,此外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体美器材室、音乐活动室各1个,阅览室1个,藏书487册,生均1册。

二、队伍建设:

1、几年来,学校规范管理,努力创建“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校长刘颖利勇于反思、不断进取,坚持以法治校和以德治校,起到了带头人的作用;班子成员为人正直、自律,且有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平均年龄41岁,学科结构合理,有较好的民主平等交流的氛围。

2、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推行师德信用承诺制,教师有明确自我的发展目标,注重学习,更新观念,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等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质量进行反思改进,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①专任教师37 人,学科结构合理,有区级骨干教师3人。其中本科学历27人,专科学历10人,学历合格率100%。同时取得高级职称的有3人,中职职称13人,初级职称11人,均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

学校坚持校本培训,开发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学校每月双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每周都有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听后大家有评价,寻求适应学生经验、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以教研促教改。

②学校校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有系统的教师考核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训等制度,教师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全面正确的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相互鼓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三、教育教学:

全面贯彻“学校是师生成长的港湾,校园是收获快乐的家园”的办学理念,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坚持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注重实际应用、塑造学生美的心灵的教育主线,运用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和方法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创建“美好港湾”。——德育工作

我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形成党、政、工、青齐抓共管的局面,建立校级领导负责德育的工作体制和工作制度,学校德育机构健全,有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品德课教师、家长、校外辅导员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学校每学期都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开展德育系列活动。1.抓一日常规,养成习惯

调动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实行三级值周制,从细节做起,发挥教师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作用。学校常规是每周班主任例会,单双周班、队会,内容丰富,坚持长效。

学校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利用班队活动,升旗讲话,在抓好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工夫,学生一日常规有细则,课堂教学有规章制度,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学生,优秀干部,校园之星活动,以榜样影响学生。

2、贯彻落实德育工作要求

建立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制度,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开展常规教育,挖掘节日教育资源进行传统教育,利用校园广播进行时事教育及专题教育,并做到有记录总结。思想品德课联系生活实际,各科教学均向学生渗透德育内容,寓德育与各科教学之中。

指导家庭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形成家长、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网,建立与家长联系制度,重视教师家访活动,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上、心理上等负担。

3、利用活动,强化学生教育

一是开展演讲比赛、参观七三一遗址、古诗文背诵比赛、各种文体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二是创建“温馨教室、亲情互动”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激情励志的作用;三是开展“墙文化”活动,将学生心路历程体现出来,使学生领悟人间的真善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开展社区服务和劳动实践活动,配合社区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到敬老院为老人演出,为老人送去温暖;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定期搞社区服务,体验劳动的艰辛,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

——教学工作

1.规范教学管理,执行教学法规

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各类课程,积极开展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发挥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和活动室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备课、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教学评价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对教学过程有检查、分析和改进措施。校长经常参加教学活动,并指导教学。

2.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做到熟悉课改模式,熟练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教学中转变传统观念,注重基础,探索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注重教学中抓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兴趣,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搭建合作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平台,提高学习水平,克服厌学现象,自觉地养成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初步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针对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形成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学生体质健康,眼睛近视发病率逐年下降;同时在利用各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的同时,通过各种交流进行合作和沟通。3.认真落实条例

学校认真执行卫生工作条例,搞好校园和个人卫生,做到室内外卫生天天净,个人卫生周周评,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有卫生室,保健教师,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落实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并做到流水洗手。

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课间操,体育活动的时间,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大课间的队列竞技、踢踺子等活动,每年召开学校运动会,坚持运动队训练,我校运动员曾在区运动会上获得不错成绩。

按照《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开设音乐,美术课保证课时,有专职教师4名,有音乐美术活动室,有学校文艺表演队,合唱队,形成学校艺术教育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文艺活动,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4.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年轻教师人人能制作课件,能熟练地操作微机,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作用,同时随时可以了解国内外教育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2年来,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使用微机的能力,开阔了视野,促进了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5、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以课程标准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品德、智力、体质、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特别师体现和关注过程的评价。

对每名学生一视同仁,考试不排名次,座位不按成绩排定,给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四、学校管理:

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科学与民主是管理的灵魂,常抓不懈是管理的生命。我校管理的目标:塑造师生心灵,形成健全人格,养成良好习惯,做有见解的人,做敢于担当的人。

(1)学校实行了校长负责制,设立了四室及工会、团委两组织,既明确分工又团结协作;建立了学科(年级)组,组织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常规教学检查等教学活动;学校每年定期举行校务会,共商学校大事,做到校务公开,民主理财;工会经常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2)学校实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健全了教职工的业务考核制度、教职工激励制度,教职工在的评优、晋级、提干等方面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充分发挥自我、他人共同进行的民主评议和监督的作用。

(3)学校严格财经纪律,财产分类造册,帐物相符,专人负责。同时各类物品采购,保管制度健全,定期检查、清点。建立收费公示制度和收费卡制度,收费有标准收据,接受社会监督。

(4)我校非常重视师生的安全教育,始终把校园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制度,定期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同时防火、防盗等措施到位,对突发事件有应急措施和办法,采取检查或抽查制度及时排除隐患,常抓不懈。学校无安全隐患,连续多年无重大事故发生。

五、存在不足:

1、由于经济条件制约,校园设施维护不及时。

2、音体美活动设施少,现代化教学仪器缺乏。

3、课改意识认识不足,教科研效果体现不够。

经过认真的比对标准,学校自评得分879分,达到符合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的标准。展望未来,在学校长远发展规划指导下,我校教职员工信心百倍,决心以此次评估为契机,完善学校管理,提升自身素质,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港湾学校的再上新台阶,努力做好深化管理、发展学校特色的工作。

附表一:依据《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自评情况。

——办学条件(权值400分,自评308分)

二级1学校规模(权值20分,自评20分)

二级2学校设置(权值30分,自评26分)

二级3用地面积(权值30分,自评28分)

二级4校舍面积(权值86分,自评62分)

二级5设施设备(权值142分,自评90分)

二级6教育投入(权值92分,自评82分)

——队伍建设(权值200分,自评190分)

二级1领导班子(权值60分,自评60分)

二级2教师队伍(权值140分,自评130分)

——教育教学(权值300分,自评281分)

二级1办学方向(权值40分,自评40分)

二级2德育工作(权值60分,自评58分)

二级3教学工作(权值110分,自评98分)

二级4评价考核(权值45分,自评42分)

二级5普及程度(权值45分,自评43分)

——学校管理(权值100分,自评100分)

二级1组织管理(权值30分,自评30分)

二级2财务管理(权值10分,自评10分)

二级3组织管理(权值10分,自评10分)

二级4安全管理(权值25分,自评25分)

二级5学生管理(权值15分,自评15分)

二级6和谐管理(权值10分,自评10分)

学校教学评估的标准内容 篇11

在嵌入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热门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嵌入式系统产品正不断渗透进各个行业,作为包含在这些硬件产品中的特殊软件形态,其产业增幅不断加大,而且在整个软件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日趋提高。嵌入式产业不仅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且还是一个技术快速革新的产业。这决定了对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根据技术的变革迅速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新月异,通信设备、终端、软件等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嵌入式行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稳定的高速发展和成长期,企业人才需求现状依然保持供不应求的整体状态,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人员加入到嵌入式专业领域,但依然无法满足企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旺盛需求。同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教育机构技术和培养则相对滞后,一方面有些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另一方面一些嵌入式企业却有项目需求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来实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学校的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相对脱节[1],目前国内的高校教育中不是偏向硬件,就是偏向软件,硬件设计人员通常比较缺乏系统全面整合设计,而软件开发人员则相对缺乏硬件观念;企业真正需要的有动手能力的嵌入式软件人才,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

嵌入式系统人才的匮乏还表现在软件业呈现中低端人才过剩、高端人才缺乏的不合理布局。近年来,尽管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市场的整体推动及多渠道的嵌入式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嵌入式开发人才需求瓶颈的问题,在逐步得到缓解,但是整个嵌入式专业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还是不匹配,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嵌入式软件人才缺口每年仍为50万人左右,我省目前嵌入式软件人才缺口也在2万人左右[2]。因此编制高职和本科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促进高职、本科嵌入式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迫切。

二、嵌入式技术应用专业专本科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领导机构,组建课题组,聘请专家。

(2)收集资料与理论研修,加强国内外嵌入式专业教学资料和学科建设资料收集,加强课程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科学研究方面理论方面资料的收集。

(3)调研准备。召开由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参加的开题会议,根据教研院的要求写出调研方案,明确调研目的、调研对象以及调研主要内容,落实调研工作任务分工。

2.实施阶段

(1)制定方案。制定整体标准研制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制定具体调研工作计划,具体到调研的企业、学校和行业协会以及人员安排。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充实并最终完成调研工作计划和问卷设计。

(2)开展调研。在广东省范围内对高校嵌入式教学活动的情况和嵌入式行业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摸清情况。通过调研相关企业、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及不同年限的毕业生等,了解嵌入式行业企业的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明确本专业典型的目标工作岗位及相应知识、技能要求,分析不同层次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路径[3];比较各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析构建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嵌入式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编制提供依据。

通过调研,查明了已存在的专业方案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过时,了解可以改进的地方,并针对发展趋势进行课程的合理增删调整。通过调研,找出了课程设置重叠和不合理的地方。通过调研资料推论出课程设置的合理学期,解决专本教学方案中课程重叠和进阶的问题,找到嵌入式专业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办法。

(3)最后对调研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调研资料包括访谈录音记录,回收的纸质版、电子版问卷,通过QQ、微信等网络访谈记录等等,得出高本衔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嵌入式技术应用)相关行业现状、企业发展状况及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岗位群,岗位专业能力要求、从业人员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等结论。

(4)开展企业岗位工作流程研讨会。

3.总结阶段

(1)在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各类调研数据,收集、整理、汇总研讨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和教学标准研制论文,结集出版研究成果。

(3)结题报告会。组织专题对课题进行评审,聘请有关专家、课题负责人及有关行政领导出席,对标准研制进行评审,鉴定和验收。

三、嵌入式技术应用专本衔接调研的结论和对课程标准建设的指导意义

通过严格设计调研问卷,对问卷主题进行筛选以及反复修正,分别从行业现状与发展、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嵌入式岗位能力要求、职业技术标准、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问卷主题分类设计[4],并考虑到近年来嵌入式技术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更加深入的应用和发展,专门在本次调研中增加了相关的题目,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汇总、统计和分析得出调研结论[5]。通过这些调研活动和结论对教学标准研制产生指导意义。

企业调研主要结论和高校对嵌入式专业建设的意义如下:

(1)通过调研发现,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和行业中,中小规模公司占多数,这体现了嵌入式系统和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区别。一般而言,通用计算机行业的技术常常集中在大中型企业,技术密集,对人才和资金要求比较高,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则分散在各个行业中,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需要结合不同的硬件平台和技术,专业性较强,企业专注度更高,充满了竞争、机遇与创新,因此,中小规模的公司能够在某个领域完成特定的嵌入式产品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基于这个原因,催生出一批中小规模的嵌入式领域的企业。因此高校在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可以定位在培养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嵌入式毕业生上。

调研还发现,企业对嵌入式产品研发人才需求量较大,这表明对企业而言,企业急需的是嵌入式开发和嵌入式设计人才。这一调查为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专业培养方案的研制提供了目标,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应考虑更高标准,以嵌入式研发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而不是满足于培养能在嵌入式行业就业的技术支持人才和相关行业销售人才。

(2)企业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和所学专业的学习能力。其中协同能力主要指的是:要求培养的学生,应对计算机技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以便在企业从事嵌入式研发时,能够具备对项目的全局把握能力,能够在团队开发的过程中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尤其在嵌入式项目的研发过程中,技术层面较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高,如果从事软件开发的对硬件完全不了解,或者从事底层开发的人员对上层应用不明情况,这样在协同开发时会产生很多低效的现象。因此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高职/本科阶段都应以这些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应在项目综合实训课程中完成。另外,学科竞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多为专业大赛提供相应条件,专业技能大赛应在校内、校外、行业、教育主管部门、企业等多级别多层次范围上开展竞赛,以便为更多学生提供训练和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的机会。

(3)企业对高校计算机类嵌入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较高,这需要高校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技术进步的方向,不断改进课程体系,增加最新最能体现社会热点需求与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以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充分满足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这也要求学校在嵌入式专业上增加投入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培养人才,并采用多种形式深化开展校企合作,以使得高职教育能够与社会需求同步,始终站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嵌入式专业最新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沿。

企业对毕业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企业对动手能力的要求主要理解为实践能力,包括焊接、测试,对软硬件设备的使用能力以及实际的开发经验等。

企业对人才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有要求。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要是指:(1)对嵌入式系统的全局理解,以便研发团队内不同技术背景的人员协同从事产品开发工作时能够互相协助。(2)沟通能力,主要是与人交往和默契配合能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度。

企业对学生嵌入式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编程能力,对嵌入式体系结构和嵌入式接口知识的掌握,电路分析能力,代码调试能力,文档撰写与阅读能力等。

因此,高校在教学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时应该以能满足以上企业需求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各项知识技能的培养应在课程中得到体现。

建议在课程设置时注意:在专/本阶段主要课程设置中以某项编程语言(对嵌入式专业一般而言是c语言)的掌握和编程能力培养为纲,并在某些具体课程中应有针对性的传授嵌入式硬件知识和技能,如焊接调试技巧,识图画图能力和软硬件编程调试方法。在项目实训课程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协同、沟通能力。

为了弥补现有教学方案的不足,根据调研的数据,按照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我们对原有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专业教学方案在多门课程中着重按照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非常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在嵌入式接口技术中采用ARM Cortex M3芯片讲述接口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接口知识,相对于51单片机而言,这样调整后课程难度加大很多,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而且能满足当前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缩短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后再培训和重新学习的时间。

在嵌入式项目设计综合实训等多门实训课程中培养项目实践经验和协同能力。

在数据结构等语言相关的多门课程中重点培养c语言编程技巧和能力。

在电子电路课程中培养焊接技能、使用仪器技能和电路分析调试能力。

在接口技术等多门课程中都要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英语文档阅读能力和技术文档撰写能力。英语水平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嵌入式研发和设计而言,芯片手册(Datasheet&Reference Manual)是最权威的文档,对技术问题的理解常常要落实到英文手册上;提高英语专业阅读能力有助于借助于网络查找疑难问题,找出答案;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升入本科以后有继续深造的可能,英语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选择更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因此,在高职阶段应该打好英语基础,适应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议在某些课程中开展阅读英文芯片手册的教学过程,逐步使得学生技术文档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对嵌入式教学标准的布局和课程的设计,将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分布到各门课程中去,以便培养的毕业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4)企业对嵌入式专业人才知识面“宽”和“精”的要求。虽然企业对编程语言有多种要求,但对于某一个人才的要求常常是专而不是多。因此,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类中的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分支,嵌入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设置中应该将某一门语言的“专”作为人才培养的考虑因素。所以在高职嵌入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和课程设置中,我们考虑以c语言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中对和c语言相关联的课程安排的多一些,略有兼顾其它语言,以便学生在每个学期都能够以c语言为工具进行嵌入式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得高职阶段有5个学期能够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和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c语言基础,培养较强的嵌入式编程和实践能力,以便更好的接轨企业和更高一级院校对编程语言熟练程度的要求。

如何把一门编程语言嵌入到5个学期当中?既满足大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新鲜感的渴求,不会有太多重复,又能渐进式的推进学生在编程语言的使用上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这对教师水平和教学内容提出了要求。建议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嵌入式专业上增加投入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培养教师人才,并采用多种形式深化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课程作为教学内容,完成课程共建,以使得高职教育能够与社会需求同步,始终站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嵌入式专业最新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沿。通过调研,产生如下建议:

一是多让企业在学校开办讲座进行交流。二是需要校企深度合作。目前有些学校校企合作仍处于摸索阶段,对课程教学内容没有深度开发,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有必要在浅层合作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校企共建,在课程共同开发,校企互聘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四、嵌入式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和推广的一些建议

嵌入式系统是信息产业走向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由于高校刚刚开始专门针对嵌入式工程人才培养的学科设置,从事该行业的师资来自不同专业背景,比如电子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自动控制等,不同学科背景缺乏有机整合,嵌入式知识体系系统性和针对性较差,知识较为陈旧,毕业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嵌入式方向应重点培养学生嵌入式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包括软硬件工程及各种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调试和测试工具使用能力。目前广东省高校的软件教育普遍以应用软件为主,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是.net,java,安卓开发之类应用层面的东西,作为嵌入式开发需要的几个技术支柱:计算机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比较老化,不能跟上最新技术的发展。师资力量的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经验不够,这需要经常性的对师资进行重点专题技术培训(比如网络驱动技术),以便更新教师知识体系,跟随最新技术的发展步伐。

在标准研制过程中我们发现,嵌入式系统专业发展迅速,知识复杂,跨学科。由于各高校嵌入式专业培养目标的广泛性,研制广东省高职嵌入式教学标准,既要有参考意义又不能限定各高校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一个单一的范围内。因此,各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生源,师资力量和实验实践条件来开设嵌入式课程,由于嵌入式技术具有起点高、复杂性的特点,对高职起点学科建设而言,建议设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主要方向,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求学生涯中能够在主要方向上得到扎实的训练,建立坚实的基础,对主要方向所包含的技术更加深入和精通,技能能够更加熟练掌握,以便更容易满足嵌入式研发企业用人需求和升入本科继续发展。考虑不同师资和实验条件,可以选择较为主流的STM32+UCOSIII平台,或者ARM Cortex-A11+Linux平台中的一种作为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各门课程都围绕人才培养主要方向来开设和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不同专业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传统特色,如电子专业可以在电子电路和嵌入式EDA(FPGA、CPLD)技术等方向上发挥各自优势,不同高校的嵌入式专业培养从事嵌入式领域内不同岗位的学生,提高专业就业率。

五、结语

本文讨论了嵌入式专业专本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的过程。重点讨论了嵌入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调研过程得到的行业现状和结论,以及这些结论对高校嵌入式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指导意义。并给出了高职院校嵌入式专业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与规划、课程内容教学,专本衔接以及校企合作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杜怡萍.“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5(9):8.

[2] 吴冰.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J].软件世界,2008(2): 46-47.

[3] 罗保山.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的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8(8):20.

[4] 梁冀东,蒋志年.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切入点的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19.

[5]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调查与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24,88.

上一篇: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下一篇:一般基层干部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