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专业简介专题(精选9篇)
国内高校主要的专业方向有: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目前我校开设了高分子和非金属材料两个专业。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物理,化工原理,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合成,材料加工工艺学,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等专业课程。
要求掌握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还将开设电工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思想政治课程,体育等课程 省内的中南大学材料专业相当不错,校长黄伯云院士主持研制的高性能飞机刹车片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此外国防科大,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的材料专业实力都还雄厚。
材料化学就业方向:整体说来,化学类的就业都还是不错的。毕业生可在化学化工,材料,医药,食品,环境,能源和分析检验等领域和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化学和应用化学方面的科研工作,专业性强,工作对口。许多高校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签约订购,待遇相当不错。
一、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1. 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目前, 优化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更新教学手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不仅要使它所包含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形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而且要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2.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随着材料化学专业教育课程论及教育理念的发展, 我们根据材料科学发展规律, 对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两次优化调整 (分别为2008年下半年和2012年上半年) 。我们优化的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能够体现材料化学专业教育特色, 完善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 加强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科方法论教育。
3.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能够反映社会和市场经济对综合性专业人才的要求。优化的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我们倡导与专业相关的知名企业家走进课堂开展必修课教学, 实现在校内与企业的对接, 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 办学特色不明确。
专业建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如材料化学课程体系的基础课平台不够规范,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教学进程安排不够合理, 等等。此外, 由于材料化学专业办学时间短, 存在专业学科定位不准,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课程体系不够科学等问题。近年来, 为提高教学质量, 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很多高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研究。因此, 有必要对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思考。
2. 课程设置理念滞后。
在材料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中, 我们受传统的重视知识传授的狭义专业概念的限制, 不够重视独立思考习惯、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同时, 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社会需求、学生的就业取向、市场前景等的考虑程度不够周到等问题。合理的课程设置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受到本专业的学术训练, 而且受到广泛的通识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有专业知识、有爱心、有责任心和有雄心的智者。
3. 实验教学条件欠缺。
优化实践教学应该体现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实行“分类指导, 分流培养”。学生可根据个人从业需要, 撰写高水平的实习报告, 获取名副其实的学分。二是优化实践教学进程。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 科学、合理地确定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进程。三是增设创业实践环节。学生可通过创业训练、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 获得创新、创业学分。而我们现行的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因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原因, 欠缺根据学生需要安排实习和创新性实践内容。
4. 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师资队伍是优化课程体系的执行者, 也是培养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主导者。先有优秀的教师, 后有优秀的学生, 再有品牌专业[2]。材料化学专业成立以来, 我们加大力度引进了固体材料化学、无机功能材料、催化材料、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数名, 充实了本专业的教师队伍。目前我们正在通过各方努力引进高水平教师, 加强材料化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指导思想、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及教学管理模式的综合体现, 是学校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的综合反映。
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其是否科学合理, 对培养高质量人才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通过选择、整合与调适课程体系等措施优化了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
1. 调整教学计划, 优化专业基础课内容。
(1) 优化材料化学专业的无机化学课程内容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是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 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材料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 随着材料化学专业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理念的科学化, 有必要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我们现行的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无机化学课程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此门课程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思维模式和获取知识的习惯, 这个阶段也是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从中学学习模式转变成大学学习模式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自学能力, 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元素部分。我们认为无机化学理论部分内容是无机化学课程的核心部分, 元素部分内容是辅助部分。目前无机化学课程详细介绍理论部分内容和元素部分内容。我们对材料化学专业的三届 (2007、2008、2009级学生) 9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80名同学不赞成全部介绍无机化学元素部分内容, 而是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学方式完成无机化学元素部分内容的学习。
对元素部分内容我们采取了抓典型元素性质的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学知识的方法;通过实例指导学生去认识一个元素、一族元素或一类元素;逐步了解结构—性能—功能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如何通过查阅参考书、手册汲取知识的模式。其余元素部分内容我们设置为自学内容。
(2) 优化材料化学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
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学科, 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数学思想和数理方法论的任务。高等数学是化学、生物、物理、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目前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有生物、化学、材料化学专业的“生化材”类高等数学教育教学。而随着材料化学学科与数学学科的交叉日益加深, 定性定量分析发展迅速, 材料结构分析、材料物理性能测试计算时需要更深的高等数学知识, 所以我们把材料化学专业的“生化类”高等数学调整为“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同时我们在材料化学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中增加了线性代数的内容, 以便达到材料结构测试和性能计算的知识要求。
(3) 材料结构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形式的优化
测试方法在材料化学专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广发和苛刻, 对材料性能及其组分和微观结构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 因而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方法。测试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实验方法的数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急速增加。因此我们把材料结构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具体做法是任课老师在课堂上介绍材料结构和性能测定仪器的原理, 然后到实际仪器设备房间进行教学。学生在仪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 利用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和内蒙古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的科学仪器设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样设置学生自己动手测定样品的结构和性能的课程,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以专业前沿知识讲座充实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当随着社会、企业、科技的发展及时充实新知识。材料化学专业教材的内容常常是数年, 甚至数十年前的人类材料科学知识的概括。所以, 任课老师要根据自身研究工作经历及时充实现代材料科学知识, 优化课程内涵结构。材料化学专业老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将现代材料科技成果恰当地融入到基础课教学中, 用新的材料科技内容去改造、替代、充实陈旧的教学内容, 并处理好知识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二是开设材料加工新技术课程内容或开展材料设计加工科技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三是开展能够反映本学科专业前沿知识、最新科技成就的专题讲座。
2. 加强实践教学, 优化课程类型。
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所提倡的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规范讨论稿的要求, 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课程有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3]。
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使学生获取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4]。在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上, 充分考虑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和较大覆盖面的交叉型综合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开放所有实验室, 给学生创造开展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目前,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按材料化学课程体系要求能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的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以往三四十人的实习队伍进入企业、经济实体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而今, 大型企业自动化程度很高, 实习生很难进入车间进行实地实践学习, 微小企业又没有能力接收大量实习生, 加上专业实习经费的缺乏等原因, 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无法实现“大部队”形式的实习任务。所以, 我们对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进行了优化。我们设置了适合地区特点的、按学生兴趣分成由五—八人组成的“小组”进入不同的微小企业进行不同内容的实践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微小企业完成实践教学课程时我们注重学生自身管理和实践指导老师巡视管理相结合, 保证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习效率和学生安全问题。
改变材料化学专业现行毕业论文模式, 允许学生做毕业论文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就业取向选择课题, 可以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课题, 也可以在科研所、企业、经济实体完成毕业论文课题。
3. 增设自学选修课程, 优化课程结构。
目前我院材料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自学性选修课程。材料化学专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材料科学相关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 以便学生顺应社会需求选择性地学习新领域的新知识而提高生存能力。社会需求多元化的当今时代, 需要的人才不是单一性人才, 而是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人才。所以, 在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自学性选修课程是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丰富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措施, 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终身学习的客观需要。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观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 营造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舆论氛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科学指导学生自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内容, 科学的评价标准是促使学生自学的原动力[5]。在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自学性选修课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措施。
目前,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化学与社会、化学史等课程完全可以设置为自学性选修课程。优化的材料化学课程体系中应有无机化学元素部分的一些内容, 还应有自学性选修课程。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建重视自学, 提高自学能力的学习环境。
总之, 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客观需求, 是培养合格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是我们办学条件改善和教学理念提升的产物。我们主张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有兴趣的材料科学问题。同时, 我们给学生创造进行独立或在老师指导下的半独立实践活动的条件。采取上述无机化学课程、高等数学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和自学性选修课程的优化措施, 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材料化学专业问题、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燕露.论高等教育的本质[J].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 2011, (33) :216-220.
[2]张婧, 孙建三.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创造创新型人才论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 (4) :130-132.
[3]高等院校材料化学规范讨论稿[EB/OL].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 2006, 9.
[4]文胜, 龚春丽, 郑根稳等.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孝感学院学报, 2010, VOL30 (3) :109-112.
关键词:材料化学 课程体系 建设
一、引言
材料化学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后产生的新专业。材料化学专业不同于传统的材料科学及化学专业,是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涉及物理、化学和材料工程学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内容不是材料的化学性质,而是材料制备、组成、结构和性能等方面涉及的化学问题[1-6]。目前国内已有140多所高校建立了材料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是目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其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材料、化工、生物、医药等。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是由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山市政府共建的高校,学校定位教学型大学,依托地方,借力总校,培养适应中山乃至珠三角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我校的材料化学专业是理学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现已招收九届,已成为我校“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8个专业之一。2012年以前,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定位于高分子材料方向。随着中山市及珠三角地区电子与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在经过多次调研和细致的分析、讨论的基础上,2012年我们将材料化学专业调整为电子与信息功能材料,目的是培养在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行业的新材料的开发、生产及应用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方向的调整需要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专业建设和发展。本文简述了在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以期与同行交流。
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构成
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课程是由具有相关性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结构体系。课程与课程体系是相互联系、相对划分的两个不同的结构层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就是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走向出发,合理地更新与选择教学内容,恰当地处理内容之间和课程之间的逻辑与结构关系,使课程内部结构和课程体系结构的诸要素达到最佳的组合与平衡,以充分发挥内容与课程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系统功能。
近年来,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我校专业人才培养遵循“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构建包括“综合培养阶段、专业培养阶段和多元培养阶段”的三段式培养体系。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就是根据这三段式培养体系构成。
(一)综合培养阶段课程
综合培养阶段课程是由教务处安排设置,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两部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政、英语、体育和军事实践、理工类通识、大文科类通识、计算机基础、创业教育、信息检索与利用以及健康教育,共计58学分课程。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分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外语类、艺术类、自然科学类和其他类六方面内容,由教务处确定课程目录,每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共计8学分。这部分课程主要是鼓励教师利用研究成果,开放有利于文理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选修课程。
(二)专业培养阶段
专业培养阶段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两部分。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基础》和《现代仪器分析》,共计33学分。专业课程包括《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电子材料》和《印制电路材料与工艺》。其中,选择《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和《电子材料》为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专业培养的方向和特色。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在部分需强化实践能力的课程中设置了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如现代仪器分析、工程制图基础、化工原理和高分子材料课程中均设置了课内实践课程内容。
(三)多元化教育课程
多元化教育课程包括专业提升类、跨专业选修类、创新创业类和国际交流类四大部分。这些课程旨在为推进我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实现分层、分流教学而设置,供学生选修。材料化学专业的提升类课程主要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基础实验技能》《专业英语》《半导体材料》《工业分析》《材料物理基础》《大学生数学提高课程》和《大学生英语提高课程》等14门课程,共计18学分。另外三部分则根据其他专业和教务处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学生可自由选修。学生可以在专业提升类、跨专业选修类、创新创业类和国际交流类中任选一个部分,也可以在各模块间实行学分互换。
(四)实践教学课程
随着我校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实践教学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中实践教学内容比例明显增加。实践教学安排以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按照“课程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创业实践应用开放性实验”分层次展开。材料化学专业不仅是理论性强的学科, 而且也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安排包括基础实践,即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与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践,即综合实验;综合实践,即毕业(论文)设计和生产实习;综合素质,即军事实践、思政社会实践、就业指导和素质拓展,这部分学分是36学分。通过实施“一体化、分阶段、多层次”为特征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自主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提高实践能力。
三、结语
随着教学工作的逐渐深入,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完善将是我们今后多年的一大工作任务。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强化管理,精心打造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以质量求生存”,努力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材料化学专业办成省内优秀、富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品牌专业,为社会输送基础扎实、技能优良、创新能力较强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长员,李文魁,多树旺,娄谨,沈友良.材料化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J].江西化工,2009(3).
[2]董秋静,罗春华,韩燕,崔玉民. 教学型高校材料化学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思考[J].广东化工,2009(37).
[3]禹筱元,罗颖,董先明.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J].高教论坛,2010(1).
[4]耿树东,张福胜,张钰.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8).
[5]瞿晓岳,刘常坤,孙延一.材料化学专业阶梯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
[6]李松林,阮建明,刘继进,何轶伦,周忠诚,黄劲松,欧阳鸿武.中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7]文胜,龚春丽,郑根稳,汪连生,周环波.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378)资助。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系统完成理论基础、人文科学、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实践后,再进行较深入的包括专业课程的学习综合论文训练(毕业论文设计)在内的专业训练。
二.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
根据拓宽基础和专业面的原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一个材料类本科专业,使培养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学生毕业后既可从事材料组成、合成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规律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和材料质量控制、性能改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工程科技工作,又可独立承担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四.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计算机基础和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近代仪器分析研究方法的训练,以及掌握较宽厚的、系统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如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专业英语教程、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等,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改造和管理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五.分流专业方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成型与模具、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五个本科生专业;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学生选报专业,学院根据报名情况适当调整。
六.分流专业方向介绍
1、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高分子与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运用高分子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有关规律,可以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22、高分子成型与模具:高分子成型与模具依托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主要培养具有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承担塑料模具及冲压模的设计与制造工作,具有CAD/CAM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3、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本专业方向已有10多年的办学历史,培养科学研究与生产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方向侧重建筑工程材料、高温功能材料两个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建筑工程材料、高温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与管理;可在装饰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公司、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相关企业从事科研、教学、设计、检测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4、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本专业方向主要涉及:金属材料、轻合金材料、无机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研究方向;依托材料先进成型与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养具备材料加工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材料加工领域的设计制造、实验研究、自动控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研究方向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学院的特色,并作为材料创新人才基地班的主要培养方向。
一。填空
1.晶体的点对称要素有种,对称型有种,空间群的数目是种。
2.晶体中有种不拉维格子,种晶系,3.CaF2萤石结构中有
4.作出(120),(010),(321)晶面。
5.影响置换型固溶体的因素有,晶体结构类型,电负性因素,温度,场强等。
6.基片是制作薄膜时的机械支撑物,基片材料有。
7.体心格子的8个顶点位置处的结点可以统一写成8.三种点缺陷是,二。证明和计算
1.证明立方最紧密堆积结构的空间利用率为74%。
2.金属钨(W)的晶体具有体心立方结构,通过实验测得钨晶体的密度为19.30g/cm3,而钨的原子量是183.9。根据这些信息计算钨原子的金属半径。(0.137nm)
3.四个等大的圆球(半径为R)构成一个正四面体,在这个四面体中填入一个小球,如果小球恰好与四个大球都相切,且四个大球本身仍保持相切状态,试确定小球的半径r。(r=0.225R)
三。问答题
1.根据埃灵罕姆图,解释为什么在高温时碳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
2.二元匀晶相图的相关计算,杠杆原理。
3.半导体的分类,用能带理论解释半导体导电的原理。
4.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材料一般分为几类?说出3种以上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简述各种方法的特点。
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材料技术定可授予学位为理学或工学学士。根据材料学院现有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等相关本科工学专业的办学传统和经验,专业建设伊始,确定了“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的办学理念,借鉴、移植、依托并加以创被视为高新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先导,它对于各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所以新材料技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之一。为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材料专业技术人才,根据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的专业设置和办学条件,于2007年申报增设“材料化学”专业,经批准于2009年开始招生。今年是第二年招生,共两个班,总人数70余名。材料化学一般属于理学范畴。国家专业目录中规定可授予学位为理学或工学学士。根据材料学院现有的材料科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相关本科工学专业的办学传统和经验,专业建设伊始,确定了“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的办学理念,借鉴、移植、依托并加以创新,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材料化学新专业。
山东科技大学和材料学院材各级领导对新办的料化学专业的建设非常重视:
(1)与材料和化学相关领域的工业发展对材料化学相关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需求迫切;
(2)新材料技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之一,国内外对有一大批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专家和科技人才,相应的对具有材料化学基础的后续人才需求量大;
(3)为了开辟了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增添新的专业生长点,拓展学科专业覆盖面,丰富学科专业内涵,材料化学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实践已列为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大材料”学科专业的建设,为重点培育专业。
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学科成立于1997年,学院成立于2004年。目前学院下设金属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高分子材料系、材料化学系和材料实验中心。“山东省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微结晶强化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均设在本学院,“材料学”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目前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面向社会培养工程硕士。本科招生专业有“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材料化学”。现有在校本科生1100余名,研究生60余名。
学院现有教师55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6名,教授6名,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部级技术拔尖人才5名。9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学院实验室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拥有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综合热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计、自动显微硬度计、多功能真空炉以及等离子表面处理成套装置等仪器设备,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
学院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973项目课题、军工863子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4 项,其中学院金属表面工程团队完成的“等离子控制原位冶金反应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在200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在环境材料与污染治理新技术、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新能源材料、高温结构复合材料等方向,开发出一批前瞻性的技术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煤炭、石油、电力、造纸等行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学院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利用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创办了3个材料产学研基地,每年接纳学生实习实验1000余人次。面向市场的科研体系在创造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与进步的同时,造就了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实践能力强的学术团队。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培养素质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连续7年在全国性竞赛中获奖。在优化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连续几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位居全校前三位,2009年达到100%,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40%以上。
• 本专业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大部分教师具有材料科学领域中不同专业
博士学历和出国进修学习的背景。近年来,在校、院两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又引进了化学、物理、微电子等方面的高级人才。经过几年的建设,本专业现已拥有多名专任教师,建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比较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为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指派指导教师,签订培养责任书,明确培养目标。由学术带头人和富有教学经验的年长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开课前的指导,让青年教师掌握教学规律,抓住教学过程的关键。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及化学、材料科学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具备材料制备(合成)、加工和分析测试能力的,能继续攻读材料科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硕士学位的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宽口径高素质人才;或者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化学化工等相关的部门,从事科技开发、工艺设计、检验检测、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和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毕业后可继续攻读化学或材料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从事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高分子材料)、化学、化工、能源、环境监测、检验检疫、纺织、制药、食品等领域的工作。
学生通过学习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
能力;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掌握材料制备与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
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具有一定的工程和技术经济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测试技能和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及解决一般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具
有一定的学术论文写作、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材料化学专业介绍-主要课程与实践环节
• 本专业主干学科是材料科学、化学
• 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
料物理性能、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工艺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军训、公益劳动、认识实习、实验教学、金工实习、电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本专业凸显和贯彻将理科知识传授与工科工程能力培养相结合,即“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的办学理念,因此,本专业学生兼具材料科学、尤其在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材料工程实践知识。所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适应性强,毕业后可在材料、化学、化工、电子、轻工、环保等诸多领域及交叉学科从事教学、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工作。而且,由于本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材料科学基础,更适应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专业在教材选用和建设方面,始终坚持博采众长和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国内外的优秀教材作为本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如大部分教材采用教育部推荐的21世纪教材等。同时,组织教师编写部分更适用于我校专业和研究特色的教材。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校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购置了相关实验仪器设备,结合材料科学实验中心和材料学检测中心的建设,完成了实验室的改造,基本满足了实验教学要求,保证了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实验的正常运行。
• 建立稳定的学生认识和毕业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了解生产企业
实际的机会,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到目前为止,建立了三个条件较好的校外实习基地和一个校内金工实习基地,从而保证了教学实习的正常开展。
•除了加强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还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全面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中包括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为专业所有班级聘任了班级导师,将通过多次织院领导和知名教授博导与学生座谈,开展“走近教授”和“走进学生”的活动,从个人理想,到专业前景,乃至具体的学习方法进行交流,现身说法,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和困难,使学生健康成长。
• 材料化学专业介绍-规划与展望
• 加大教改力度,总结专业建设的经验教训,跟踪同类专业毕业生走向社
会后的成长过程,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借鉴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的成果,完善“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探索专业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完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工程实践教学的比重,以适应人才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材料科学的教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继续深造和从事新材料研发工作的后劲。• 曾荣昌教授
• 黄小文博士
• 王忠卫博士
• 汪静博士
• 靳涛博士
• 于青博士
• 张芬博士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8年修订研究生专业目录时,特别设立了材料物理和化学专业。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基础。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已经由过去的宏观研究和发展进入到微观分析和研究,用电子、原子、分子的尺度来研究改变物质的性质,发展新兴的材料。特别是当今以服务于高科技,现代工业和国防为主的现代材料或新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速度也越来越快,因而涌现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和新问题越来越需要材料学家和物理学家等共同努力来归纳、整理、总结及创新。由此产生的材料化学新专业无疑是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的结果。它给现代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为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完善而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因为材料化学专业是技能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领域。如何通过材料化学各实验课程的改革,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多层次、多方向的掌握材料物理性能与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测试手段的关系。并且通过独立操作和控制实验进程,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我们材料化学专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分层次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层次实验教学法研究
通过分层次开设实验,培养学生的合理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研究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具体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 加强有关材料化学专业基础性实验
在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具有了初步的化学和物理实验能力的基础上,首先将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从相关理论课程剥离,综合成材料化学专业专门的基础实验课程,集中训练学生的材料制备和材料性能检测技能,并以此为实验室的开发重点,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得以巩固和提高。
2. 开展综合性实验并结合本专业开展远程网络虚拟实验教学
在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材料制备和性能检测的实验技能基础上,第二步开设综合性实验并结合远程网络虚拟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综合实验新体系中,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尽可能反映材料、生命、环境、信息等学科的内容;了解和学习材料化学研究方法与现代实验技术在高新科技学科中的应用成为我们新的建设目标。因此,不仅要打破专业的界限,还要打破学科的界限,使综合性实验成为跨学科、多技能的综合训练。在我们材料化学专业开设的综合性实验中,与材料、信息相关的实验有新型能源材料的合成,SD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合成和表征,压电陶瓷的制备和表征等等;与生物相关的实验是天然物或中草药物的提取及指纹图谱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相关性能测试方法,掌握天然生成物质的提取方法和结构确定的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并扩展了知识面。为今后学生进行主导型研究性实验奠定基础。
目前,网络建设日益完善,网络速度和宽带不再成为制约网络虚拟实验教学的瓶颈。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无疑使得虚拟实验环境更加逼真、智能。当然,虚拟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误差分析能力等方面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实物实验教学方式。但是开设远程网络虚拟实验教学可以使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获得与在校生一样的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对我们专业来说,因为是新开的专业,很多实验还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很多综合性实验课程无法开出。但借助远程教育平台,可以与兄弟院校和我校其他院系的实验教学资源实现共享,从而使相关实验得以进行,实现了学生对相关实验的认知。
3. 开展学生主导型研究性实验的模式
学生主导型研究性实验是在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选题、查阅文献和设计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研究性实验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全方位地锻炼学生实验研究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为其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种新的实验模式也提高了实验室在学生学习中所占的地位,建立了进实验室学习的意识。设计性实验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时,对学生的培养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我们材料化学专业的主导型研究性实验采取在大学中后期开设,在学生已经完成材料化学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指导教师的课题或相关专业后开设(可参考材料化学实验教程中的设计性实验)。具体过程一般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题;(2)查阅文献收集资料;(3)研究方案。学生设计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拟定实验所需药品、仪器,探讨实验时可能产生的现象和容易发生的失误以及安全等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实验题目、仪器、药品、操作步骤和实验表征仪器等。然后将审阅实验设计方案交给教师,教师在尊重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则下选出几种最佳方法,同时纠正某些实验方案的错误指出某些实验方案的缺陷,再将设计方案反馈给学生,将教师选中的方案交由全班同学讨论、完善。然后采取论文答辩的方式检验实验效果。在整个形式上基本是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模型,通过这样的实验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最后,在整个分层次法实验教学中,我们的实验室采取的是开放式实验管理模式,在时间方面,我们安排了中午、晚上和双休日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一些探索,对实验基本技能进行巩固和掌握。同时,有2~3周开展专门的实验时间。在人员配备方面,采用专业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结合的方式,使每个实验都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结语
毕业后主要是去化工公司,医药公司,化学品公司等等,本科生出来什么都可以做,但是一定要下基层,如果你毕业出来不想到工厂里面当工人,那你最好还是不要学习本专业。材料化学是一门很好的科学,以后肯定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你必须选择好的学校才行,也可以读研,去研究所工作。
优势:发展前景不错
劣势:大学阶段只是了解,对人体多少有伤害
材料化学学些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学?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本科化学学的很基础,跟化学差不多,但很肤浅,涵盖的内容较多但都不深入,适合对化学非常感兴趣的人学。 这个专业学的科目都和日常生活中的材料的性制有关,研究各种材料的现象,去解释这些现象。由于材料化学是比较偏理科的专业,男生学习比较有前途,女孩子学生物材料。
材料化学专业怎么样?这个专业前景如何?
如果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就要打算继续深造,这样发展前景会更好一些。
材料化学专业好不好?
对于材料化学来说,现在它还算是个新专业,对它的定义也相对模糊,不过从社会的就业发展状况看,还是不错的。原因之一: 由于对它缺少了解,所以很多公司在对学习材料化学专业的人应聘时,很容易将它向高分子材料,材料物理,环境化学,制药工程上靠拢,因此就业范围也就比较广泛,可以是材料方面的,也可以是化学方面的, 原因之二: 现在社会的发展,新材料特别是新型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前景不错,现在讲节能环保,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供不应求,而材料化学有很多学校的专业方向也正是朝这个方面去的。 原因之三: 大学里的专业,相对化学方面的如,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材料物理,环境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化学,应用化学,分析化学等等化学及材料想关专业,其学的的科目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在专业科目上稍有差别。 如果只是想有个大学文凭,找个好点的工作,还是选择相对比较形象具体的专业(环境工程,化学工艺,制药工程,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等等,但如果想要继续读研,然后找个更好点的工作就选择(材料化学,生物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这些个专业有挑战性。
材料化学专业毕业去哪些单位比较好?
私企比较累,国企相对悠闲。不过在有些国企工作真的会使人感觉很无聊。当然也可以去外资企业,福利,制度都比较完善,但是也要看你自己的想法,因为一开始进外企,压力会很大,首先外语一定要过关,如果外语不行,那么专业知识是不能少的,而且一定要虚心重新学起。
1.怀化学院就业信息网
2.应用化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3.材料化学专业就业前景
4.20应用化学专业就业前景和方向
5.分析化学就业前景
6.关于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介绍
7.精选材料化学就业前景专业介绍
8.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就业前景
9.应用化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2017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物质的转变,不能通过一步反响实现的是〔
〕
A.K2SO4→KOH B.CO2→CaCO3 C.Cu(NO3)2
→CuCl2 D.FeCl3→Fe(OH)3
2.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以下物质通过一定反响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非金属单质
④酸性氧化物
⑤酸
⑥碱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全部
3.有关物质之间的局部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中“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响,“→〞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转化错误的选项是()
A.B.C.D.4.以下物质相互反
应且反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A.铁和硫酸铜溶液 B.氧化铁和盐酸 C.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
5.X、Y、Z、M、N
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反响:①Y
与
M
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M
上冒气泡;
②M、N
为电极,与
N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子从
M
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入
N
极;③Z+2H2O(冷水)=Z(OH)2+H2↑;④水溶液中,X+Y2+=X2++Y;那么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Z>X>Y>M>N B.Z>Y>X>M>N C.Z>X>Y>N>M D.X>Y>M>N>Z
6.向盛有Fe2(SO4)3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后,溶液呈:〔
〕
A.无色 B.黄色 C.红色 D.浅绿色
7.工业上冶炼单质钠的反响为2NaCl
→一定条件
2Na+Cl2↑该方法在金属冶炼中被称为〔
〕
A.电解法 B.热复原法 C.热分解法 D.置换法
8.以下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
A.CuSO4·5H2O B.无水硫酸铜 C.浓硫酸 D.金属钠
9.1.28g铜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mL气体〔标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那么通入O2的体积是〔
〕
A.224mL B.168mL C.336mL D.448mL
10.将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但当参加某物质后,铜粉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且有气体逸出,此物质是〔
〕
A.Na2CO3 B.NaOH C.KNO3 D.HCl
11.己知钡的活动性处于Na、K之间,那么以下说法中可能实现的是()
A.Ba可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 B.Ba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
C.在溶液中Zn可复原Ba2+生成Ba D.Ba投入到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12.以下有关物质及成分、性质和用途都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物质及成分
性质
用途
A
小苏打(Na2CO3)
与酸反响产生二氧化碳
作发酵粉
B
胃舒平[Al(OH)3
]
与酸发生中和反响
做胃酸中和剂
C
磁性氧化铁(Fe2O3)
难溶于水,颜色为红色
制造红色涂料
D
蓝矾(CuSO4·5H2O)
蓝色
检验水蒸气
A.A B.B C.C D.D
13.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响就能实现如下图转化的是〔
〕
编号
a
b
c
d
①
Na2O
Na2O2
Na
NaOH
②
Al2O3
NaAlO2
Al
Al(OH)3
③
FeCl2
FeCl3
Fe
CuCl2
④
MgO
MgCl2
Mg
Mg(OH)2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在含有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参加铁粉,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假设铁粉有剩余,那么不溶物中一定有铜
B.假设铁粉有剩余,那么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
C.假设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那么溶液中一定无Fe3+
D.假设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那么溶液中一定有Fe2+,一定无Fe3+
15.以下有关焊锡(锡和铅)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
A.焊锡的熔点比锡和铅的熔点低
B.焊锡的熔点比锡和镉的熔点低
C.焊锡的熔点比锡和铋熔点低
D.焊锡的熔点比铅、锡的熔点都高
二、综合题
16.金属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印刷电路板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有CuCl2和FeCl2生成。如下是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图:
请答复以下问题。
〔1〕实验室中,检验溶液中存在Fe3+的试剂是________,证明Fe3+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
〔2〕写出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上述流程图中参加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④________。
〔4〕含有②的滤液与⑤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7.某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中含有少量氯化亚铁杂质,某同学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制备纯洁的CuCl2•2H2O。答复以下问题:
Cu2+、Fe3+和Fe2+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表所示。
Fe3+
Fe2+
Cu2+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1.9
7.0
4.7
氢氧化物完全沉淀时的pH
3.2
9.0
6.7
〔1〕试剂X为氧化剂,其最正确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写出用该试剂“氧化〞时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A.NaClO
B.H2O2
C.KMnO4
〔2〕“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_,pH的范围为________,选择的试剂Y为________(填字母)。
A.CuO
B.CuSO4
C.Fe
〔3〕“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__、洗涤、枯燥。
18.〔1〕写出正丁烷的结构简式:________;写出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镁条和氮气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写出铁和氯化铁溶液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写出乙烯和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9.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锂离子电池领域,获奖科学家的重要奉献之一是研发出了电极材料——磷酸亚铁锂〔LiFePO4〕。LiFePO4的一种制备方法如图。
:H3PO4能电离出PO
43−。
〔1〕LiFeP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反响I中H2O2的作用是________。
〔3〕检测反响II中铁离子是否完全反响的操作是________。〔离子检验常用的表达方式为:取xx试剂,向其中滴加xx,假设出现xx现象,那么说明xx结论。〕
〔4〕反响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A
6.C
7.A
8.B
9.A
10.C
11.B
12.B
13.D
14.C
15.A
16.〔1〕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2〕2Fe3++Cu=2Fe2++Cu2+
〔3〕Fe;FeCl2;HCl
〔4〕2FeCl2+Cl2=2FeCl3
17.〔1〕B;H2O2+2Fe2++2H+=2Fe3++2H2O
〔2〕使Fe3+全部沉淀,且防止生成氢氧化铜,同时不引进新杂质;3.2~4.7;A
〔3〕冷却结晶;过滤
18.〔1〕CH3CH2CH2CH3;Ca(ClO)2
〔2〕3Mg+N2
点燃__
Mg3N2;Fe+2Fe3+=3Fe2+;H2C=CH2+H2O
→催化剂
CH3CH2OH
19.〔1〕+2
〔2〕氧化剂,将Fe2+氧化为Fe3+
〔3〕取少量反响Ⅱ中的滤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假设溶液不变红(或无现象),那么说明反响Ⅱ中铁离子完全反响
【材料化学专业简介专题】推荐阅读:
材料化学专业排名07-27
材料化学专业建设03-03
材料化学专业就业前景03-14
郑州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就业前景02-23
中考化学化学与材料03-18
高二化学合成材料教案05-31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化学06-27
化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10-18
中考化学经验交流材料12-16
中科大材料合成化学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