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静秋》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散文阅读:《静秋》(推荐2篇)

散文阅读:《静秋》 篇1

时光已近深秋,天气转凉,早晨起来,一层细细的寒露,密密地嵌在植物的叶面上,用手轻轻的触摸,一股寒意浸入肌肤,让你感到寒冷降临了。加了一层厚厚的衣服,早晚依然感觉不到热。也就是到了中午,才能感觉到阳光的温暖,才能依然潇洒地减掉稍微臃肿的衣物,享受秋日怡人的气息和光艳。

步入户外,徜徉在公园的林间小径,四周是那样的静谧,似乎万籁都在沉思,又似乎载满了秋的收获,慵懒地静默。

风,不知躲到哪里去偷闲了,让林间的枝叶少了吵杂,懒得去伸展腰肢,任阳光的照射,不眨一下眼睛。

几朵白云,像镶嵌在清澈碧透的蓝天上,一动不动,窥视着染上层层秋色的大地,也许是在为秋的丰盈,默默地祝福。

湖水如同墨染一样,深黛色般的镜面,倒影着岸边树木和建筑的身影,是那样的清晰,逼真如实物相互对应。

此情此景,让我不免想起了范仲淹《苏幕遮》里的几句诗:“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描写的是夕阳秋景,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阳光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而我此时身处的景色,又与这幅画卷何等相似?虽无远山,但高楼鳞次栉比,映湖光秋色,浑然一体,岂不更具备了现代的秋色味道?

经过霜的花卉,早已枯焦,只剩褐色的枝干还静卧在那里,显得有些萧瑟。倒是各种树木彰显了各自的风采,红、黄、褐间杂着柳树的`苍翠,谱写了秋天的斑斓。

阳光从树的罅隙中,斑驳地洒落在甬路上,把甬路也染上了色彩。秋天的色彩是丰富的,但行走在其间,却感受不到秋的火热和喧闹,给人总是一种幽静、沉稳,略带萧瑟的感觉,让你的心境也随之而清静,而空旷。

如果把春天比作顽皮的孩子,处处都透着喧闹,透着不甘寂寞的成长;那么秋天就一定是一个载满了人生阅历,收获了成功与失败的老人,不管是五彩斑斓的美景,还是霜后颓败的萧条,都印下了他一生的耕耘,一生的辛劳。如今只想在阳光的照射下,静静地躲在一隅,尽情享受着这不多的暖阳。任秋之收获的丰富,任秋之色彩的斑斓,却不张扬,只把那片美景静静地嵌进人的心里。

人生活的世界,也是有着五彩斑斓的美景,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气质,透着诱人的魅力。人的一生,喜欢的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都去爱吗?绝不可能。爱是一种狭隘的情感,讲究唯一和排他。人的优秀品质,是供所有人来欣赏的,就像这秋天五彩斑斓的美景,绝不属于某一处山,某一处水,是属于整个自然。人生活在世界上,能够欣赏人生的美景,要善于把她藏于心,静静地陶冶着自己的性情。

有时我在想,人能做到赏美景于心,而不是据美景于怀,关键的还是在于心静,只有心静才能空灵,才能不躁动于斑斓的美景。秋静美景怡人,心静品行高雅,人与自然道理无不相同。

有老三,就会有静秋 篇2

我们都对周冬雨表示了认可和赞美,觉得她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清纯形象。我是男性,是与老三静秋同时代人,她是女性,是七十年代人,我们的审视角度和参照标准并不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得出了相同结论。可见,对于真善美的辨识,对于清纯的认知,那是超越时代超越性别的。

张艺谋在关于《山楂树之恋》的答问时说,为了找到这么一张青涩、干净、纯净的脸,他总共看过了6000个女孩的影像资料,才找到这么个当年的“静秋”。他还说:“你看任何一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照片,都会觉得照片上的人非常单纯,这是一种历史的印记,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有这样的面孔。”此话我相信,因为我的七十年代就是和一群十几二十几的年轻男女一起度过的,一张张青春纯色的女孩脸至今还深深印在我脑海里,无法被忘记,亦无法被替换覆盖。

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女孩其清纯性确实越来越少了,她们或不屑于清纯、甚而鄙视清纯,或者虽也想清纯,但却已没办法再清纯。因为环境和舆论、诱惑和压力,又推又拉地逼着她们远离清纯,她们,是再也回不去再也做不成那样一个“静秋”式女孩了。

我们生活着的这个社会,由于经济的超速发展,也就一代人工夫,社会已从绝对平均主义时代发展到了贫富落差巨大的时代,曾经的所有劳动者基本同工同酬的全社会性平均主义被否定了,并沿着否定之路一直走向了非平均主义的极端。由此,受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观念、普世意识也跟着来了个翻天覆地大变化,人与人交往不再是为情为谊,爱情也不再姓爱,上下所有人的思维方式都被金钱格式化了。钱可以标定身价,钱可以显示政绩,钱可以决定男人的魅力指数,钱,当然也就可以决定“爱情”了。

银幕上曾有过赵静、龚雪式的清纯,有过年轻时的徐静蕾、章子怡式的清纯,再早些还有过周璇式的清纯,那时的她们,眼睛里一色的清澈、纯净,除了女性的柔和就是纯粹的真诚,看不到杂质,看不到虚情假意,你往往就会心不由己被那样的眼睛吸引,毫不犹豫投去相信。这般的清纯女孩,还有隔壁人家的山口百惠、酒井法子,只可惜酒井后来出了那事,印象大损。但从那么多人因此而心情、理念大受打击也可看出,清纯女孩的有无,其社会意义有多么巨大,假如一个社会真的难以挑出个能得到普世公认的清纯女孩了,那这个社会的信用可能也已所剩无几了,多可悲呵!

话得说回来,不仅是清纯女孩难找,其实这问题存在于所有男人女人中。

因为假话成风,骗子又多,所以互相的不信任,一分怀疑也就自然而然写在了每个人眼睛里,那是伪装不了的,想抹也抹不去,逃不过别人眼睛的。有时候想,假如把我们能够经常看见的世界各国人物照片放一起,男人、女人、普通人、领导人、体育人、演艺人、老板、商人等,互相作个比较,你一下就可分辨出谁的眼睛清澈透明,谁的眼睛城府深,那是不言自明的。

一直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是否清纯确实与自身心地的纯正度相关,心纯则眼净,心正则眼清。

以前,不那么清纯的眼睛可能还只存在成人中,而现在,“社会经验”越来越低龄化了,狡黠、老谋深算、城府深等等也已写在了年轻人的眼睛里。

哦,最后,也为女孩抱一声屈:要我们清纯?可你们自己都一个个不清纯了,整个社会都不清纯了,我们泡在大染缸里,又怎能独善其身?又怎么还能清纯?

上一篇:我的发现小学一年级作文下一篇:工程质量情况月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