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感动中国的心得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观看感动中国的心得(精选8篇)

观看感动中国的心得 篇1

观看感动中国的心得集锦

温馨提示:参考范文只是提供给大家参考学习之用,可根据需要任意编辑,文本内容仅供参考,切勿对号入座,感谢您的阅读下载!

今晚,我观看了20__“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的颁奖典礼中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大家,感动中华儿女。

在感动中国节目中,带领科学家团研究科学家于敏;已退休外交官、放弃在城市生活、到贵州山区支教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带领乡亲们启程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巨大奉献的赵久富;为灾区捐款不愿意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记清;为了自己儿子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能唱歌、跳舞,付出了很多母爱陶艳波等。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艳波。

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一起学习。因为有一次发高烧导致耳膜出血,失去了听力能力。这给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打击。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很多的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她给儿子去学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就这样,陶艳波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母子一起学习。经过不断学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现在他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来回报帮助他们的人。

看完这颁奖典礼,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经过一点一滴,也能变得很伟大,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应该做出对社会有用的事,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国梦,感染我们视觉,给我们心灵上的洗涤,精华我们的心灵。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我们实现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梦。

观看感动中国的心得【二】

兰小草的精神和事迹令我感动。他的一生很有价值,因为它在生活和工作中,他并不是为自己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工作,他是为了祖国,为了让祖国更强大,更坚固而工作,为了身边的人生活得更好而工作。兰小草每年都要捐款两万元,而且从不留名,兰小草并不富裕,他在捐款的时候一定也觉得有些吃力,但是他想到捐出一份爱心,就可以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人民可以更加的幸福一些,他便坚定地捐了出去,它有一种伟大的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精神。

杨科璋的精神和事迹也令我感动,他短暂的一生很有价值,因为他身为一名消防员,哪里着火,人们慌忙的往外跑,但是他必须往人们的反方向跑去救火。消防员基本任务就是救火,他可以奋不顾身地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大火中救人,他想到的是职责和使命,一定要尽全力地去挽救更多的人的生命,不幸的是他在救人的过程中壮烈牺牲了,可是他那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留了下来,永远值得人们去学习和传承。

观看感动中国的心得【三】

每年的早春三月,《感动中国》如约而至,在中央黄金频道播出,已经是第十六个年头了,已经是第十六次感动着中国,每年推出的十大感动中国的人物,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温暖人们的心房。

第一位感动中国人物——卢永根院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名老科学家,用无言的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中科院院士卢永根身患重病,在夫人徐雪宾的搀扶下,一同来到建设银行,将十几个存折的存款都取出来,分别输入密码,签字,历经一个多小时,将业务办理完毕。共计8809446元捐给了华南农业大学。

当我听这个到数字,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这可是笔巨款啊!可是却被卢永根夫妇轻描淡写地捐了出去。镜头又回到了卢永根的家里,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四室两厅的房子并没有装修,简单的摆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样子:破旧的木沙发、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可想而之,卢永根的家庭生活是异常的俭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儿一点儿省下来的。”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成为了一掷千金的富豪。卢永根有女儿,但是他没有将财产留给子女,而是慷慨地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捐献给国家,捐献给学校。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因为在卢永根关于科学家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科学家,必须是真正爱国的科学家。这是一位淡泊明志的科学工作者,却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将身心全部扑到了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上。他罹患重症,却仍然不忘记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这就是最彻底的无产者。

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为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老科学家点赞!正是有这样一群感动中国的人物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我身为一名学生,更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学习实践,高质量地完成学业,为构筑中国精神凝聚更多的正能量而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观看感动中国的心得 篇2

一、沉沦于妓女生活,无法自拔——命运的麻木性

妓女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鸨母。鸨母开妓院是为了赚钱,为了保住利益的最大化,鸨母得想方设法让妓女们稳住老顾客,并招揽新顾客。为了能吸引男人, 她们得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穿着艳丽,以色相引诱。 生活决定了她们的行为,如何能不风骚。妓女的人身关系依附在来消费的客人身上。顾客就是上帝,稍有不如意, 就会遭受拳打脚踢,还要忍受鸨母的责骂。妓女一直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时候都比不上牲畜的待遇。 想获得鸨母的好眼色,她们只能努力赚钱,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点。为了能赚更多的钱,她们有时候还得同其他姐妹争客人,于是争风吃醋、恶脸相向的事情少不了。

整天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本性善良的女子, 也难保不会沾染不良的习性。不是你想变成坏人,而是环境逼着你变,否则你就只能任人宰割。虽然一开始是不情愿地充当了妓女,但是有些人开始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本心,逐步适应这种生活,可是有时候这种习惯是很可怕的。鸨母和嫖客的打骂让她们失去了同情心,因为感受不到爱和温暖。每天陪客人娱乐不得空闲的日子让她们连思考的机会都没有,她们意识不到自己是否还活着。妓女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如同只会喘气的动物,没有思想。整天笙歌曼舞、灯红酒绿怎能不让人迷失自我。她们就这样一直浸泡在大染缸里,也不去想自己过得好不好,精神上麻木不堪。

《酷寒亭》中的妓女萧娥从良嫁给郑孔目做小妾, 不思安分守己。她一边设计害死了郑孔目的妻子萧县君, 一边虐待郑孔目的儿女,还与别的男人通奸。萧娥已经无法适应正常的家庭生活,不能和其他人和谐相处。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妓女生活的毒害有多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是鸨母棍棒下的受害者。正因为萧娥的不自知,所以才会把她在妓院学到的那一套运用到了家庭之中。排挤掉萧县君,独占丈夫郑孔目,并把他的一双儿女赶出家门、流落街头。可能萧娥把她从鸨母那里受到的痛苦发泄在比她更弱小的人身上。小时候的记忆一般是难以消除,尤其是最灰色的那部分。

萧娥的心是黑色的,在妓院的大染缸里染黑了。她对妓女的生活是麻木的,习惯于放荡的生活,已无法使自己的行为回归正轨。这是罪恶的娼妓生活把她们训练成这样的人。萧娥沉沦在妓女的生活状态,已经异化为性欲的工具。这样的人不知道自己活得是多么的可悲。 她不仅不感谢郑孔目为她摆脱了妓女的身份,而且还破坏了郑孔目一家安宁的生活。以怨报德,作为一个正常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做出这种的事情。萧娥没有珍惜来之不易的从良生活,这是多少妓女可望而不得的生活。 身心扭曲的萧娥没有意识到自己获得了一份家庭幸福, 反而亲手毁掉了这份幸福。萧娥就是一个没有思想意识的疯女人,她不知道自己能够不做妓女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也不知道自己有了一个家后会获得家人的温暖,更不知道做坏事的后果最终会报应在自己身上。萧娥就是这样稀里糊涂地活着,始终处于混沌状态,没有明确地思考自己的选择。正是由于这种对自身命运的麻木感, 才会最终受到命运的惩罚。

二、厌恶了屈辱的地位,挣扎不出——命运的无奈性

谢天香聪明伶俐, 善于应变,才华出众,通晓四书, 擅长词曲,才思敏捷,能即兴赋诗。一个出色的女孩却不幸沦落娼妓之门,足见社会的黑暗,同时也预示着她并不会屈就于这样非人的环境。这种自身品质与现实环境的冲突,促使她们产生对自我命运的慨叹。看惯了来妓院行乐男子的虚情假意、甜言蜜语,她们也会想何时能觅得一位有情郎,真心待我。少女的情思遏制不住, 喷涌而出,就像到了季节就会盛开的花朵。她们渴望有那么一段美妙的爱情如盛开的夏花一般绚烂,然而现实的残酷却不允许她们做梦。一般的妓女要受鸨母和嫖客的摧残,等级更高的妓女还要受到官府的压迫。身受双重枷锁的妓女就像戴上了镣铐,只能困在原地,动弹不得。 现实的重重阻碍注定了妓女的从良之路会充满荆棘。如果她们没有足够的勇气,认为自己不能冲破现实的枷锁。 这种生活态度决定了她们必定任人摆布。她们的命运也就掌握在别人的手中,获得幸福的几率也由别人决定。

谢天香是“上厅行首”,她已经做到了妓女的最高级别。像天香这样的“上厅行首”,不仅要承受一般嫖客子弟的玩弄,还要按时去供奉官吏们消遣泄欲,这竟被巧妙地称为“唤官身”。若稍有差错,轻则挨打受骂, 重则丢掉性命。更为残酷的是,“乐户们一经责罚过了, 便是受罪之人,做不得士人妻妾”。这是对元代娼妓制度下妓女们处境的真实写照! 犹如头顶悬着一把剑,稍有不慎就会落下。每天过着如此担惊受怕的生活,从良是她摆脱如此屈辱地位的唯一出路。 天香与才子柳永一见钟情,并决心要嫁给他,这也为她渴望的自由提供了机会。无奈的是天香的从良之路并不顺利。此时柳永要上京考取功名,三番五次想把她托付给故友开封府府尹钱可。当钱可得知柳耆卿赠送给谢天香词中有自己的名讳。他很气愤自己的朋友被谢天香迷住,就故意让人请来谢天香为他弹唱这首词,为的是借“误犯俺这大官讳字” 的罪名。谢天香并不上当,当场随即应变,开头就变化了韵脚,巧妙地躲过了他的名讳。 这时钱可又以如果下文“失了韵脚,差了平仄,乱了宫商,扣厅责你四十” 相威胁。但聪明机智的谢天香却不动声色将全篇改的天衣无缝。谁料自己的才情也成为了一种束缚,天香获得了钱可的欣赏,要纳她为小妾。软弱的天香尽力屈从于外力,被动地接受别人对于自己的安排。她压抑自身主动追求的欲望,逆来顺受。谢天香深知自己卑贱的妓女身份, 既已被拥有权势的府尹大人掌握, 那么自己的命运也就不由自己支配了。

妓女生涯让谢天香学会了权衡利弊、看眼色行事。 作为每天迎合别人的喜怒哀乐过日子的妓女,她无法按照自己的心意说“不”,无法挣脱别人的摆布。天香认为男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自动地把自己置于从属的地位。所以面对柳永要把自己托付给别人,即使天香知道钱可不会对她好,天香也没有明确地指出。钱可要纳她为妾,天香也无可奈何地接受了。正是她思想意识中把男人的地位看得比自己高,才会一次次接受他们对于自己的安排。从这一点,我们看出了天香性格中的软弱性。她认为钱大尹的家总比妓院要好。虽然只是从一个牢笼换到另一个牢笼,而她始终是笼子里的金丝鸟。 经过几次波折,谢天香明白了自己追求的自由生活注定是无果的,她能做的只有顺其自然。谢天香面对从良道路上的崇山峻岭,没有一步一个脚印地爬过去,而是选择待在原地,靠别人的顺风车。如果没有柳永的出现和钱可的搭救,她还是会在妓院这个圈子里继续生活下去。 天香难以逃离被安排的人生陷阱,身不由己地被命运拖着走。谢天香虽然有跳出火坑、追求人的生活的愿望, 但缺乏以自己的意志力量争取这种幸福的勇气,表现出命运的无奈感。

妓女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遭受任何有钱人的玩弄和侮辱,当作他们发泄性欲的工具。经常疾病缠身和受到鸨母老板的挨饿、罚跪、鞭、火烙等惩罚,没有人身自由。 妓女的非人生活对于妓女身心的残害甚深,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环境,这些女性对于自身命运的把握不尽相同。 张玉娥沉浸在妓女的生活里,即使有机会过正常人的生活,可是仍像妓女一样行事。由于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她的人格和本性已经被扭曲,殊不知自己生活的悲哀。这样的女性一直生活在无知和愚昧当中,缺乏对于自我命运的思考,出于麻木的状态。谢天香看到了这种生活对自身的摧残,所以急切希望跳出火坑,想摆脱妓女的头衔,回避现实的苦难。然而现实的环境却不允许她自由选择。官府的威严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只好听从钱大尹的安排。处于社会底层、受到重重压迫的天香, 表现出对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感。

摘要:妓女美貌出众、才情甚高却不幸沦落风尘。剧作家关注到了这类污泥里开出的奇葩,对于她们不幸的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从命运观来说,中国传统戏曲中涌现出了两类妓女形象:一类是完全适应这种肉欲生活,没有意识到自身命运的可悲,处于蒙昧、不自知的生活状态,走上了绝路。另一类是萌生了对于妓女生活的厌恶,有一定的自我觉醒意识。可是由于自身性格的软弱和现实环境的残酷,她们无奈地屈从了这万恶的社会。这两类妓女对于自身命运表现出的截然不同态度,导致了她们人生结局的不同,令人深思。

感动中国的人 篇3

加拿大人白求恩,美国人埃德加·斯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马海德,印度人柯棣华,波兰人爱泼斯坦……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经历各异,但他们共同拥有的,是国际主义精神和对中国人民真切的爱。本期登载的《国际主义战士阳早、寒春夫妇的感人故事》中的主人公阳早、寒春夫妇也和他们一样,是真正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他们感动中国,是因为纯粹高尚的人格。

阳早、寒春一直称自己是“世界公民”,他们受中国革命的影响来华参加革命和建设50多年。为了让中国人能喝上好的牛奶,他们多年从事牛群改良和养牛机械化工作,始终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本色,为我国奶牛品质改良和奶牛饲养机械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家魏巍曾评价他们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着阳春白雪一样的高尚的灵魂,白求恩式的共产主义战士”。在秉持崇高信仰和无私奉献、不屈不挠的精神上,阳早和寒春给我们树立了令人高山仰止的典范,激发着见贤思齐的动力,他们以自己的人生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生如屋,信念如柱。崇高的信仰,能使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困难不畏缩,革命到底不动摇。如果没有对崇高信仰的追求,阳早、寒春不会义无反顾地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来到艰苦的中国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使阳早、寒春既坚信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又将这一信念切切实实地贯穿于养牛的实际工作中。正像寒春说的:“我们在中国待了一辈子,是为信仰而来。”社会主义、全人类解放,是阳早、寒春追求一生的事业;他们是伟大的中国革命参与者和见证者,是崇高中国革命精神的承载者。

回顾他们的人生历程,“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的阳早、寒春有无数事迹证明着他们身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工作,他们处处表现出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满腔的热忱,艰苦奋斗、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条件艰苦,他们自己动手做风车、提水机和马车等农具;暴雨冲垮桥梁,他们用储奶罐搭成浮桥不间断送牛奶;自费购买国外优质种牛胚胎和先进设备,他们已记不清有多少次,钱不够,把挂毯卖了换美元……对人民,他们有着至爱至亲的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时处处事事想劳苦大众之所想,急劳苦大众之所急:为经济困难的患病同事送药,为奶场职工上保险、加工资奔走呼吁,三年困难时期放弃外国专家的“福利”和普通群众同吃苦、共患难……艰苦朴素精神贯穿着他们生活的始终:吃的几乎都是自己种的菜,穿的总是那几身衣服,单位配的汽车早已成了周边真正需要的人的“公车”,住所及家具陈旧得令人难以接受,用砖头“立”起来的办公桌用了25年才“退休”……

几十年默默坚守着土地和牛,他们靠的是不屈不挠的精神、直面问题的勇气、破解难题的智慧。把年产奶量不足7000公斤的奶牛改良为年产奶9088公斤,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农业部国际合作奖、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中国农机院“金牛奖(个人贡献奖)”……数不清的成绩和荣誉,是阳早、寒春为他们的坚守作出的务实而睿智的回答。

阳早、寒春以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己任,他们长期与中国人民融为一体,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了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们的事迹在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之间将成为一座丰碑,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可以继续信仰的路标,激励后人为了高远的理想继续奋斗。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看心得 篇4

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其中,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在列。91岁,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感动中国黄文秀事迹观看心得 篇5

党员入党誓词是这样写的“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文秀同志的事迹就是对党员入党誓词的最好诠释。我们党员间常常开玩笑说道:“党员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确,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党员来,我们就要“上”。但我们不是有怨言的“上”,而是自觉、自愿,本着自己的初心“上”的。我们党员就是实现共产主义道路上的一块又一块的“铺路石”。但这一路是困难和曲的,我们只有坚定我们的初心才能够让我们的人民的生活慢慢改善,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也许我们现在没有处于那样的位置或者没有机会扎根于基层,但我想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不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我想我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也是对共产党员精神的最好的践行。有这样一句话一直记在我的心里:“党员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当我们聚在一起时,我们团结的力量是难以想象的,但我们像火星一样散在各处时,我们就是满天的繁星,照亮中国、共产主义社会的每一片天空。

观看感动中国的心得 篇6

感动中国候选人黄文秀事迹心得感悟篇一

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革命老区、扶贫主战场广西百色,用深入泥泞的脚走出来扶贫的长征路,用汗水浇灌出圆梦花朵,将青春奉献给养育培育她成长的家乡。读到这个年仅30岁的第一书记黄文秀的事迹,我满含泪水。这朵向着太阳开放的灿烂的向日葵,在山洪中湮灭,是小家的悲痛,也是百色人民的悲痛,她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用其短短一生,向广大党员、干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毫无疑问,黄文秀是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看齐的榜样。

做黄文秀式的人民公仆,从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动力,就要以她为标杆,具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责任与担当。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以担当诠释忠诚、以担当体现作为。

感动中国候选人黄文秀事迹心得感悟篇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尤其是青年共产党员,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谨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勇于奉献,甘于奉献,倾心投入,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近日,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鼓舞我们,深入学习了新时代的优秀先进事迹,激发强大的力量,让广大党员树立远大的目标,指明坚定前行的方向。向她学习,就要学习她满怀初心的赤子之情。

坚定信念,信了就不能打折。一个人能走多远,不要问他的双脚,而要问他的志向。理想指引人生的方向,信念决定着事业的成败。黄文秀同志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说“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在他眼中,理想信念是一辈子的事,这句话绝不是口号,信了就要一心想着为党为人民而战,是终其一生的任务,更是不能打折扣的担当。

黄文秀说过:“长征中,战士们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她不畏艰辛的付出和深沉的热爱,是她积极作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硕果,面对失败和困难时,她掉过眼泪,但没有说过放弃,在她的人生词典里没有撤退、没有后悔,作为一名党员,脚踏实地做着使命感促使自己去做的事。

在担任第一书记一周年时,她在手记里写下了一句话,“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这就是黄文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砥砺前行,谱写了新时代青年壮丽的青春之歌。

每一个人都是另外一些人的指路之灯,就像黄文秀同志,为众多的人照亮了前行的路。新时代的我们也是更多人的指路之灯,披荆斩棘,我们无畏前方的黑暗险阻,我们将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作风、敏捷的思虑、团结的作风为更多更多的人民,为更多的后来者迸发出属于新时代的我们的光辉,将更多的希望留在中国的大地上,终有那么一天,雄鸡将啼鸣,迎来灿烂的朝霞。

感动中国候选人黄文秀事迹心得感悟篇三

按照《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要求,社区第一时间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要求辖区非公企业党支部、网格党支部等各党组织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开展学习,充分利用“大党委”会议、网格党支部会议、微信交流群等,广泛宣传发动党员干部群众主动学习,营造学习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的浓厚氛围。

抓观看学习,促“入心入脑”。督促辖区各党组织扎实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采取集中观看、分散自学、网络下载观看、学习文件等方式进行学习,确保辖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全覆盖”“无盲点”。开展“学习时代楷模 唱响英雄赞歌”主题党日活动,利用文件材料、远教平台、观看专题片等不同学习形式,组织学习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4次,通过2个网格党支部、4个巷道党小组把辖区临海商会党支部、祝成生鲜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等非公企业党支部纳入其中组织学习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6次。让黄文秀同志的精神力量入心入脑,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干事创业、铸就辉煌的“源动力”。

抓深入践行,促“入神入行”。在全面理解《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精神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聚精会神宣传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勠力同心践行榜样力量,将学习成果与“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与当前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党员干部坚决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彻底转变作风,向黑恶势力亮剑,组织发动群众同一切不良风气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创建公平正义、风清气正、平安稳定、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候选人黄文秀事迹心得感悟篇四

黄文秀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年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跟每年千千万万选择留在大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不同,黄文秀毕业便毅然回到家乡百色工作,**年3月又响应组织号召,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一个青春正茂的年轻女孩整日素面朝天,双脚扎进泥土,最终年仅30岁便永远倒在了扶贫路上。

7月1日,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黄文秀同志的优秀事迹,并鼓励广大青年干部和党员同志以黄文秀为榜样不忘初心、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看到这篇报到后,我认为:先进事迹,是一种力量;先进事迹,是一种动力,为弘扬正气,学习先进事迹,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时代风采和公仆本色。我深有感悟,身为宣传部门、驻村干部一员的我,更要像她看齐,学习她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来的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硕士毕业后,主动放弃在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毅然加入广西选调生队伍,回到家乡百色工作,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报名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投身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播洒汗水、奉献青春,身处险情时还不忘为广西日报新媒体平台拍下受灾现场的珍贵视频,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的精神。

全社会都要认真学习贯彻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守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背水之战、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感动中国候选人黄文秀事迹心得感悟篇五

“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的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尽绵薄之力!”这是黄文秀**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时所保持的初心和梦想。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当一名定向选调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广西,扎根基层,服务自己的家乡父老!

回首黄文秀短暂而又灿烂的一生,30岁的年华,美好而又绚烂,但黄文秀的人生却永远定格在了30岁。

“我是一名党员,是来自白色革命老区的壮家儿女,将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年3月,她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动请缨,成为乐业县新华镇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在百坭村,黄文秀扑下身子,吃住在村,穿村入户了解民情,下田帮扶体察民意。短短一年她带领全村88户417人脱贫,完成了屯内1.5公里的道路硬化,4个蓄水池的新建,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6.38万元。这一组组数字就是她的执着和坚持换来的脱贫成效,就是对她工作最有力的肯定,就是对她辛苦付出的无上赞扬!

“截至目前,全村还有15户56人未脱贫,百坭村的基础公共服务还有待建设完善,如何推动产业发展还需继续谋划,面对这些,我充满信心。”对于村里的情况她如数家珍,对于村里的脱贫攻坚她胸有成竹!

“我们百色是脱贫攻坚的一个主战场,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同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有信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满腔热血的黄文秀扶贫攻坚之路确不幸戛然而止。2019年6月16日晚,担心村里会因为暴雨受灾,黄文秀看望了身患癌症刚刚手术完的父亲后,连夜驱车赶回驻村点,途中遭遇山洪,所乘车辆被洪水卷走,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黄文秀走了,她带着她未完成的初心和梦想离开了她热爱的工作岗位,但是黄文秀又没有离开,因为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还有百余万的同路人,他们每一个都是“黄文秀”,他们用无悔的青春和炙热的初心将“共产党员”这一身份重新定义!

按照黄文秀的北师大硕士的学历和能力,她本来可以选择留在北京或者出国深造,按照流行的“成功学”,可以有“更灿烂的前程”,可是,她还是非常坚定地回到家乡,这里面的确有桑梓情结,有朴素的回报感,但可能更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年轻的她有着自己的坚定信仰。

青年共产党员就是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就是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的钻业务,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将“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共产党员的决心继续践行前进!

从儒家妇女观看中国女性问题 篇7

翻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我们不难发现,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 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在儒学家眼里, 男女关系是整个社会秩序化和伦理关系构筑的起点, 也是“王道”理想的基础。这也就决定着作为封建主体的儒家妇女观的发展方向。

处于母系氏族时期的女性在社会中地位极其尊贵,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男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男权思想开始出现。商代开始, 男性逐渐取代女性成为主宰。为了巩固父权制这一巨大成果, 社会各方面采取措施以抑制母权制来巩固男性的绝对统治, 并试图按照男权社会的需求来塑造女性社会角色和性别特征, 剥夺女性的财产占有权和支配权, 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加深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自此, 儒家妇女观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并成为一种文化积淀逐步融入女性血液和人类意识中。

二、儒家妇女观的核心观点

1、男尊女卑

“男尊女卑”是中国封建时代社会性别制度的基点。女性生来都被认为是卑弱的。《诗经·小雅》曰:“乃生男子, 载寝之床, 载衣之裳, 载弄之璋。乃生女子, 载寝之地, 载衣之裼, 载弄之瓦。”可见从出生之日起, 女性就是卑弱的。随着父权制度的完善和男权思想的确立, 妇女的卑弱地位越来越凸显, 西汉董仲舒运用“阴阳论”, 将男女比之为阴阳, “阳为夫而生之, 阴为妇而助之, 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而“夫虽贱皆为阳, 妇人虽贵皆为阴。”他运用天意将男尊女卑合理化。阴为阳服务, 妇女始终从属于丈夫, 始终依赖于丈夫而存在。

儒家妇女观又为女性对夫权父权的绝对服从提供了一系列理论支撑:“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礼记·郊特性》言:“妇人, 从人者也, 幼从父兄,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女性完全屈从于男性, 男子天经地义的成为女性的统治者, 到东汉时, 作为女性的班昭, 其著作《女诫》, 亦是从各个方面将女性卑弱论深化, 逐渐的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发生历史性变迁, 妇女规范标准制定者由前期的男性到此时的女性, 反应了女性对封建礼制的认同并接受, 女性自身开始接受自身卑弱论。

2、行为仪表

儒家文化以男性的目光去塑造女性形象。女性传统审美标准是知书达理、轻声细语、懦弱纤细, 温柔驯服, 不能威胁男性统治地位。儒家要求的女性是抽象的完美, 她们应该贞静幽闭, 端庄诚一。宋代兴起的裹足, 脚的大小和形状作为评论女子美丑的重要标准, 这是男性审美的嗜好, 三寸金莲的女人“款步姗姗, 折纤腰以微步, 对男性来说则是一种性的诱惑。男性对女性精神上的压制转为肉体上的禁锢, 运用寸步难行的禁锢, 将女人封闭在狭窄的围墙和藩篱中。

“幽闲贞静, 守节整齐, 行己有耻, 动静有法, 是谓妇德。择辞而说, 不道恶语, 时然后言, 不厌于人, 是谓妇言。盥浣尘秽, 服饰鲜洁, 沐浴以时, 身不垢辱, 是谓妇容。专心纺织, 不好戏笑, 洁齐酒食, 以供宾客, 是谓妇功。”儒家根据男性对女性的期望制定了“四德”以规定妇女的仪表和行为规范。把女性完全作为一种男性欣赏的物体, 而忽视女性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主体性。

3、贞节观

在父权时代, 女性作为男人的私有财产, 丈夫要求妻子对自己保持绝对的忠诚朴素的贞操。贞节的基本要求是妇女要保持性的纯洁与单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对女性的贞洁观就有一定的要求。《礼记·郊特性》“一与之齐, 终身不改, 故夫死不嫁。”《周易·恒》亦有“妇人贞洁, 从一而终”的说法。西汉刘向在《列女传》中列举了一大批像卫夫人“一与之醮, 终身不改”的贞节女性。班昭在《女诫》中也说“《礼》, 夫有再娶之义, 妇无二适之文, 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 夫固不可离也。”由于各个朝代儒学家鼓吹贞节观, 这已经被认作是女性的基本行为规范。北宋理学家曾说过“饿死事极小, 失节事极大”。男性重视女性节操, 保持女性纯洁, 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男权的不可动摇性。

4、女性主内

女性重要的社会生活角色和家庭生活角色是女儿—妻子—母亲。女人被赋予附属性人格, 功能上的“男外女内”, 地位上的“男主女从”, 价值上的“男强女弱”。男人以社会为主, 女人以家庭为主是基本准则。女性标准形象被定为“贤妻良母”, 女性被要求相夫教子, 逆来顺受。在儒家文化中, 女性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是性的载体。她们完全没有自我和人格, 所要求的就是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她们被排除在社会之外, 成为历史幕后失声的群体。

5、红颜祸水论

孔子曾说过“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 远之则怨。”女性被看作是灾祸的根源, 儒学家认为“阴性主杀”。在儒学家眼中, 美色是最具诱惑力的, 轻则家破人亡, 重则亡国灭种, 他们贬低、污蔑女性。只要女性的存在, 违背了男性的游戏规则, 有碍男性文化尊严, 她们便是红颜祸水。美女被冠名为“狐狸精”“妖精”“祸水”“河东狮”, 只是因为她们违背了传统的男权文化。武王伐纣时, 后人都记得是“狐狸精”妲己的过错。汉儒对赵飞燕姐妹的评价也是“此祸水也, 灭火必也。”女性, 往往是昏君男性的替罪羔羊。儒学家们对女性的妖魔化、邪恶化只是为了控制女性, 维护自己独有的男权文化, 以潜意识压制女性的自信心。

三、儒家妇女观对中国女性的影响

1、出生问题

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然而法律上的平等并不等于现实中的平等, 现代社会重男轻女现象依旧存在, 特别在农村地区这一现象还比较突出。性别比率严重失衡, 中国政府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 即男女出生比例为117:100。“养儿防老”,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些传统的儒家男权的思想仍然禁锢着一部分人的思想。而“弃女婴”等现象在落后的农村地区依旧存在, 这些思想仍旧在维持以父权、夫权和父系为基础的家庭制度。

2、就业问题

中国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女性就业情况仍然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就业制度上, 性别歧视也很严重, 劳动力市场职业性别严重隔离。在工作空间中, 女性发展机会都相对较小。女性员工首先面临裁员和下岗。女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状况更难,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对北京34个企业进行调查, 其结果表明:56%的企业表示只聘用男性, 仅有20%的企业表示可以聘用女性。在择业过程中女性也偏向选择竞争性较弱的行业和企业。受女性不能干预政治这一传统观念影响, 在从政上, 女性也遭受着诸多问题, 总的来说, 政坛男性数量比女性多, 高层领导很少有女性的身影, 女性一般任职副职或基层, 形成严重的女性结构缺位。

3、婚姻问题

《易经》曾说过“女正乎于内”, 婚姻, 家庭成为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从古到今, “贤妻良母”都被定义为好女人的形象。由于传统儒家男权思想的极大影响, 现代女性的主体意识仍然比较薄弱。虽然出现了很多职场女性, 但是无论从社会上还是从她们自身来讲, 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还是处于第一位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一思想在女性心中较为流行。女性还是不自觉的成为男性的附庸, 成为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好母亲。在不正常的婚姻生活中女性往往也是受害者:家庭暴力、婚外恋等现象依旧存在, 女性成为婚姻中卑微被动的维护者。据2000年《中国妇女报》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在2500个家庭, 有33.3%存在家庭暴力, 有91.4%是男性对女性施暴, 这无疑是对女性身心的一种巨大伤害。

四、解决方案

男女平等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以波伏娃为代表的许多人都尝试寻找不平等的出口。比如2009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就提出专设女性地铁车厢以保护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在炎热拥挤的车厢里不受性骚扰。虽然有很大的难度去得以实现, 但至少体现了政府对女性的尊重和关注。那么, 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一步步更加接近“男女平等”的目标呢?

1、政府

宪法中明确提出“男女平等”, 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政府应该制定较为严密的政策, 将措施细化为较易实现的条款, 以尽量减少社会上性别歧视现象。比如, 在就业问题上, 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指导和监督, 加大对性别歧视问题的奖惩力度, 在法律和政府的保护下, 让妇女们在就业上有更大的选择性。由就业问题散发开来的教育等问题急需寻求法律给予保障和政府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2、社会

事实上, 在日常小事上, 只有健全的社会体系才能在短时间内让受害的妇女们得到帮助, 找到解决措施。所以, 一方面, 企业要在国家政府的调控下, 自觉遵守规则, 在实际的选择上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 避免戴有色眼镜。另一方面, 组织建立妇女维权之类的相关社团, 在加强对妇女维权意识的培养之外, 让权益受损的妇女们在最短时间得到最好的专业法律咨询, 有一个团体意识, 明白在受害的时候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

3、女性自身

作为女性自身来讲, 首先应该树立男女平等意识, 摆脱传统的奴性依附意识, 培养思想上的独立性。女性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 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女性要掌握主动权, 必须要摒弃“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思想, 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 让自己能得到全面发展。作为女性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细心、语言上的敏感性以及忍耐力, 在发挥这些优势的基础上, 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此外, 女性还应该掌握自己经济主动权, 只有经济上获得独立了女性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作为新时期的新女性应该有自己的一份职业, 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才能够掌握主动权, 实现真正平等。

五、结束语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 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四千年的儒家妇女观已经深深地融入社会, 融入人们的意识, 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女性从属于男性, 却无力颠覆男权, 男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女性的行为。几千年的男尊女卑观不可能突然消失, 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而作为主体的女性应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意识, 全面了解自身, 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和男性一样, 撑起另一个“半边天”, 全面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9.

[2]阎光芬.儒家妇女观与现代女子教育[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1999, (4) .

[3]刘再复.传统与中国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张杰:从感动绍兴到感动中国 篇8

茶叶蛋里的希望

在成为爱乡楷模的道路上,张杰从未考虑过将来会有谁认识他,未曾想过能得到什么回报。

张杰是绍兴上虞人,1928年出生,家境贫困。他小学尚未毕业就外出谋生,经历过流浪奔波,做过各类小工。磨难磨砺了他的个性,也打造出他坚韧的品格和高洁的灵魂。

到而立之年,张杰开始了香港的“淘金”生活。他在香港九龙租了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零售铺,做起了卖茶叶蛋、卖粽子、卖蟹的小本生意。生意不大,忙忙碌碌,买进卖出,但也慢慢有了起色。

打拼积攒的一些辛苦钱,张杰并不想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他保持吃粗茶淡饭、穿廉价衣衫的习惯。张杰说,他没有喝过咖啡,没有出去旅游,只是希望用省下来的钱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一份力。

我见到张老先生是在当地“最美人物”表彰晚会上,他着一身灰色布衣,脸上笑容质朴。主持人将张老先生留在舞台上,面对摄像机镜头,他说:自己只要身体健康,就会想到家乡的教育事业。

张杰每次回上虞,总不忘大包小包地将一些土特产带到香港卖。1996年是上虞中学40周年校庆,张杰受邀参加活动。活动间隙,他背着一只大蛇皮袋去街上采购。平凡的小本生意中也有深刻的人生大义。张杰的人生大义就是报国爱乡、捐资兴学。有人称他为老板,他对之回应:自己依然睡地板,因为“商住楼”总共只有30平方米。他说,香港天气湿热,但家里很少开空调。对自己节约得近乎“吝啬”的他,却将所有财富都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几十年来,小钱汇成大钱,张杰捐资逾千万元人民币,建起乡间一幢幢教学楼。他千金散尽,留给孩子们知识文化。

如今,张杰告别了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小店,开始在家安度晚年。他的生活来源依靠子女的供养,日子过得并不阔绰富裕。然而,张杰对家乡的关爱依旧不改。八十大寿那年,子女一一拿来祝寿金,他不多想便将这些钱捐往上虞21个乡镇(街道)的敬老院,给每位老人100元慰问金,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春节。

每个人活在世间都是有限的,但“最美”的精神是无限的。张杰作为一个普通商贩,在节衣缩食的背后,表现出人性大爱,铸就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故乡的风故乡的云

在上虞的悠久历史中,曾有过许多像杜亚泉、陈春澜等捐资办学的乡贤。张杰几十年的付出与坚持,说到底都是出自他对故乡无法忘却的爱,他愿为那里的一草一木增添更美丽的色彩。

早些年,张杰被上虞旅港同乡会推为永远名誉会长。一介平民的他心中一直怀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准则,从故乡到祖国,从小家到大家,他时刻不忘的是祖国的繁荣与昌盛。

经历了旧社会生活的艰苦,饱尝了移居香港后的风霜雨雪,张杰深刻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深知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提高教育水平。对家乡学子的关爱,令他年迈的身躯变得伟岸和高大。惠泽乡里,功在千秋。自1979年以来,张杰共向家乡捐资1500多万元人民币,助建过38所学校,直接受益学生1.5万多人,在这些学生身上,都带着张杰爱乡爱国的美好心愿。

以前,梁湖江山中学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资源也十分缺乏。工作学习在此的师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环境的不理想,很难吸引好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影响到当地的文化教育。得知这一消息,远在香港的张杰深感不安。1995年暑假,他特意回乡,顾不得旅途疲劳,第二天就冒雨去了江山中学,和大家商量出了一个方案—将江山中学并入梁湖镇中。次年,张杰慷慨出资,新建了梁湖镇中教学大楼,两校合并顺利完成。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他还捐资设立了“张杰奖学金”。

这些年来,从城区到偏僻的山沟沟,张杰一共资助建造了21幢教学楼,包括上虞中学的教学大楼、图书馆、宿舍楼,还有皂湖中学、皂湖小学、覆卮中学、湖西小学等的“张杰教学楼”,并为这些学校增添了许多教学设备。一幢幢大楼,一张张课桌椅,都浸满了他对家乡学子的爱和期望。他说:“看到故乡的土地上建起的新教学大楼,我感觉自己活得很充实。自己好,不算好;家乡好,才算好!”

2007年,梁湖镇中改名“张杰中学”,并聘请张杰为名誉校长。该校特设了一个永久性的张杰事迹陈列室,将他的“最美”事迹展示给众人,教育学生学习“张杰精神”,不忘家乡,不忘报国。如今的张杰中学,校园里干净整洁,朗朗读书声回荡在走廊里,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下一代的新希望。

永恒的浙江骄傲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投资慈善仿佛向来是富商之为。一个卖茶叶蛋的小贩,坚持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奉献一生,这是最让人们感动和深思的,这也是“张杰精神”中最珍贵的地方。

张杰的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也有不少人产生怀疑。有人去香港,专门到他的小店铺察看。当看到他的小小店铺、看到他在辛苦地干活时,人们明白了支撑他的力量是一种美好的信念,而不是金钱和财富。张杰并不是一个存于新闻中的“遥远”人物,而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

2005年,张杰当选为“浙江骄傲”和“感动绍兴”十大人物,2006年他被列为“感动中国”候选人。他向故乡人民展示的是小人物的伟大,他的不朽义举让生命的意义更加厚重。

在上虞,像张杰这样的人物层出不穷,他们是这片文化热土的传承者。这里的人们一直保持着质朴纯善的本真,并把美好的精神播扬开去。这里各种各样不同事迹的“最美人物”用他们自己真实的故事,向更多的人传播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社会正能量:不论个体的力量多么微小,只要有坚持的勇气,只要能够团结一心,就能汇聚成一条大河。

上虞“最美人物”表彰晚会令我们十分感动。夜幕下晚会散场,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很多感慨,人们对生活的领悟更加深刻: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当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同时,个人的精神也将得到提升,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美好。“最美人物”的“最美现象”不只是一时的,它激发的正能量是永恒的,它始终为和谐浙江的建设提供着精神支柱。

张杰是我们时代的骄傲。他不仅感动了绍兴,也感动了全中国。“张杰精神”将会永远保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激励后代。

(除署名外,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上一篇:奥运时刻650字-材料作文下一篇:新员工三个月转正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