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发展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发展(精选8篇)

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发展 篇1

答:一方面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清朝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走上世界近代史舞台的契机。政治上,这场战争打碎了当时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让人们认识到了西方人当时发展的程度,让当时的一些人明白了闭关锁国的危害,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这就促使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有识人士的改革运动。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及封建体制的衰落。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同时也传播了西方的一些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来到中国,让中国开始与世界融合,它对于中国近代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是中国历史屈辱的开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至于“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只是客观后果,而且中国是付出惨重代价的。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辱权丧国,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最大的后果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给中国带来的近代文明,是以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牺牲为代价的。

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发展 篇2

《中国教育发展指数》由刘复兴、薛二勇等著, 根据我国的教育政策评估需求与现实状况, 参照国际组织与有关国家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 根据简约、量化、可操作性原则, 确定教育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指标力求科学、合理、实用、管用,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具有鲜明特色与个性特点。针对国家和省级行政区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效益、公平、创新情况, 以“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的宏观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估, 分别形成规模指数、质量指数、效益指数、公平指数、创新指数, 最后加权形成教育发展的指数, 并进行了相应分析。为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国家重大教育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解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阶段的教育难题, 提供阶段性追踪及检测的方法、手段及模型等。

第一, 研究教育发展指数, 能够促进教育发展研究的深化。研究教育发展指数不仅可以深化教育发展指标理论研究, 强化研究的自我反省意识, 而且可以促进教育发展研究从理论推理向数据实证的转换, 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第二, 研究教育发展指数, 能够推动教育发展政策的分析。研究教育发展指数不仅可以为教育政策问题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分析工具以及信息依据, 而且能够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政策分析提供客观事实依据, 从而有助于做出科学决策。第三, 研究教育发展指数, 能够探索新的教育发展指标框架。本研究根据我国现实国情, 借鉴传统统计指标, 而且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尝试开发新的指标, 采用更为科学可信的研究方法, 丰富指标类型, 进一步探索教育评价新指标体系。第四, 研究教育发展指数, 能够描述并监测教育发展的状态。教育发展指数明确规定教育发展质和量的标准, 监测发展状态, “预警”教育问题的产生, 衡量我国不同区域的教育发展状况, 进行国内外比较, 分析、概括、推广典型性经验。第五, 研究教育发展指数, 能够预测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为教育规划、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 教育发展指数通过预测教育发展的重大方向及主要趋势, 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策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作用。

书中提到, 我国省级行政区教育发展指数表明, 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山东位居前五, 指数值分别为8.293、7.563、7.527、7.471、7.425;西藏、青海、贵州、宁夏、广西排在后五位, 指数值分别为6.191、6.386、6.393、6.483、6.535。整体上, 我国省级行政区教育发展状态分为三个层次, 呈梯度发展。北京为第一层次, 指数值超过8, 约占我国省级行政区的3.23%;江苏、广东、上海、山东、河南、浙江、天津、四川、河北、湖北、辽宁、新疆、吉林等十三个省级行政区为第二层次, 指数值超过7, 约占我国省级行政区的41.94%;黑龙江、甘肃、山西、内蒙古、福建、安徽、陕西、江西、云南、湖南、海南、重庆、广西、宁夏、贵州、青海、西藏等十七个省级行政区为第三层次, 指数值超过6, 约占我国省级行政区的54.83%。

东部地区中, 北京教育发展水平位居第一, 处于第一层次, 天津位居第八、河北位居第十、辽宁位居第十二、上海位居第四、江苏位居第二、浙江位居第七、福建位居第十九、山东位居第五、广东位居第三、海南位居第二十五, 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的教育发展状态处于第二层次, 福建、海南的教育发展状态处于第三层次, 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中部地区中, 山西位居第十七、吉林位居第十四、黑龙江位居第十五、安徽位居第二十、江西位居第二十二、河南位居第六、湖北位居第十一、湖南位居第二十四, 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的教育发展状态处于第三层次, 河南、湖北的教育发展状态处于第二层次, 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西部地区中, 四川位居第九、重庆位居第二十六、贵州位居第二十九、云南位居第二十三、西藏位居第三十一、陕西位居第二十一、甘肃位居第十六、青海位居第三十、宁夏位居第二十八、新疆位居第十三、广西位居第二十七、内蒙古位居第十八, 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的教育发展状态处于第三层次, 四川的教育发展状态处于第二层次, 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省级行政区的教育发展状态主要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 中西部地区多数省级行政区的教育发展状态不佳;但教育对经济基础也会产生反作用, 体现为教育发展水平超前或者落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

教育发展的专题指数折算后, 规模指数、质量指数、效益指数、公平指数、创新指数的极差值分别为0.834、0.456、1.169、0.559、0.66。省级行政区教育发展的效益指数的差别最大、质量指数的差别最小, 说明我国总体上教育发展的质量处于同质的状态, 但省级行政区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 对教育效益的战略和政策不同导致效益之间差异较大。受历史、地域、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 我国省级行政区之间的人口规模显现出巨大的差异性、非均衡性, 规模指数虽然影响教育发展的总体指数, 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省级行政区教育发展的创新指数的差异性居中, 说明一方面地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往往根据地方因素进行适当地调整, 另一方面地方和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具有较大的一致性。省级行政区教育发展的公平指数的差异性不大, 说明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差异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发展 篇3

多年来,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的评价与考试模式广受诟病。中国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国家教育部门也早已重视,并一直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提出探寻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2013)均提出探索建立一种政府、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在2013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发展“第三方”教育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提案》,在对中国教育评价现状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更为明确地指出了“国家应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第三方教育考试与评价机构”的建议。这些政策、方案的制定和提出,为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的“第三方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4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2014年工作要点”,在“将启动20项新计划”中明确提出了“组织第三方开展教育现代化检测与满意度测评”。这意味着,由政府积极倡导的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的第三方化模式将正式开始。

随着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新政策的推进,一些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已开始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与考试的模式。2012年9月,西安市教育局创新教育评价与考试体系,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第三方评价机构作为合同中的乙方正式介入一直以来由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的教育评价工作;同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引入专业机构公众教育研究院的ACTS学业(素质)评价技术和服务,开展教育质量监测、学业评价等,并于2013年9月以第三方ACTS学业评价为基础,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为依据,启动了“教师退出机制”。这一系列的第三方评价与考试模式的实践探索,不仅为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第三方化”的探索和推广作出了贡献,而且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走“第三方化”道路是可行的,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启动“第三方化”模式之际,“追本溯源”则显得尤为重要。肇始于西方的第三方教育评价与考试,经历了从最初的测量理论及纸笔测验形式,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评价原理,到把教育评价计算机化、因人施测的项目反映理论、革新了传统智力测试的“多元智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模型、测量评价技术及评价考试模式。截至目前,第三方教育评价与考试已成为了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模式。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之一的美国,几乎所有的考试与评价都是由独立于政府和招生单位之外的社会“第三方”考试评估机构组织实施。以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为代表的几大评估机构,主要采用总部与分所联合的运营机制,服务项目极其广泛。第三方评价与考试模式因其特有的优越性,广为市场和国家所认可。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拥有较为完善的评价与考试理论和技术,各分所与总部各司其职,通过不同的评价与考试形式,逐步确立了多种考试与评价、数据分析、成绩报告、指导性策略等评价与考试流程与模式,为第三方教育评价与考试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欧美国家的第三方教育评价与考试日益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中国的教育评价与考试却始终原地踏步。体制方面,教育评价与考试一直以来主要由政府部门开展,行政监管与业务实施职能不分,导致教育评价与考试水平始终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评价与考试内容重“知识和技能”,轻“能力和素养”;评价与考试结果重“甄别”,轻“诊断”;评价手段较为单一,技术落后等。技术方面,目前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所应用的理论仍以美国40、50年代盛行的泰勒评价理论为主,未能将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起来,导致评价和考试的目标与新课改的教育目标严重脱节。理论基础所造成的偏差,绝非先进的统计技术所能弥补的。这也正是近年来,教育评价与考试统计结果的呈现令人眼花缭乱,却依旧无法解决教育实质问题的原因所在。因此,尽管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积极推动教育评价与考试的“第三方化”,但若教育评价与考试技术不能取得重大突破,政策依旧会沦为纸上谈兵。由此可见,教育评价与技术的革新是中国教育评价“第三方化”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首先,需积极转变评价与考试理念。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一直以学生的“知识点与题型”为核心的考试成绩为评价内容,以这种考试分数为主要“标杆”,衡量学生的优劣,而且“一锤定音”。这种评价与考试的技术和模式已不适于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教育评价与考试欲走“第三方化”之路,必须转变评价与考试理念,即形成“成长、成绩、成才”三位一体的评价与考试理念。

其次,需借鉴西方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中国的教育评价与考试以落后的测量学理论为基础(知识和简单技能测量),以“知识点与题型”为核心的考试为评价方式早已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评价与考试欲实现“第三方化”,一者,应学习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评价与考试理论。当今世界的教育评价和考试,已经进入了以“教育目标分类学”“多元智能”“认知建构”等理论为主的时代,尤其是布鲁姆(Benjamin Bloom)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明确指出,教育评价与考试应围绕“知识、技能、能力”(认知领域)、“过程、方法、策略”(心智运动领域)、“情感、价值、态度”(情意领域)这三维目标展开。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评价理论,不仅在欧美国家经历了长期科学实验和论证,且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实施“三维目标”、《国家课程标准》、“考试与评价改革制度”等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之一,其科学性、可靠性、可信性等不言而喻。如何有效、可靠地借鉴应用欧美国家的应用理论模型与操作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之一。二者,应广泛借鉴西方教育评价与考试的实践经验。从大型的评价中心,到小型的评价机构;从对大学入学考试,中小学考试评价到对社会的其他评价,西方的第三方教育评价与考试机构,凭借其雄厚的专业实力、一体化的评价技术,已植根于教育评价与考试市场。西方教育评价与考试的“第三方化”所构建的应用模式、积聚的实践经验,应为中国的教育评价与考试的“第三方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第三,作为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价与考试机构,应聚集一批拥有测量学、统计学、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根据不同的学科、学段,建立考前分析、考后评价、成绩单分析、教育咨询(学业咨询、授业咨询、决策咨询)等一体化的评价与考试流程。考前分析,即对评价与考试之前已完成命制的试卷或项目设计进行解析、信效度分析等,目的是调整不同题目或项目所考查的知识、技能、能力的结构分布以及其预设难度等;考后评价,即对评价与考试完成的试题在其题目或项目的信度、效度、区分度上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以后的试题命制(或项目设计)、教研、教学、辅导等,提供科学、可靠、有效的参考依据;而成绩单的分析,作为这一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多元、多维、多层的深度数据挖掘及解析和分析,通过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显性维度的分项、维度、指标成绩,以及“过程、方法、策略”和“情感、价值、态度”隐性两维的分项、维度、指标成绩,探索对学生成绩、成长、成才产生影响的多元因素,提供科学、可靠的甄别和诊断,再辅以教育咨询,不仅能将评价的诊断作用加以充分发挥,而且能为学生的未来得以全面发展提出科学化建议。上述流程及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之技术不足,使得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真正科学有效、可靠可信地实现精细的甄别、精准的诊断和科学的咨询,并实现可靠的解决教研、教学、辅导等科学化和人本化。

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的“第三方化”之路已经启动,并势在必行。在符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以科学的理论基础为支撑、以可靠有效的评价技术为保障,构建新型的评价与考试模式,才能使中国教育评价与考试在“第三方”化的道路上走得更科学、更规范。

姚春艳

心理学、MBA双硕士,教育评价与考试专家。公众教育研究院、公众考试研究院副院长,公众学业素质教育研究所所长。

潘佳琦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公众考试研究院见习研究员。

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发展 篇4

没有一种评价方式会适合所有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不能只通过一次考试就作定论,我们在运用发展性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内容和考查目的等进行精心的选择,选取真正适合学生的评价,才能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目的。我认为以下五种方法可以借鉴

一、课堂行为观察。观察是评价学生的较好方式。教师每天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是在没有受到如考试那样气氛干扰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诸多方面,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以获取正式测验或考试难以获得的信息。比如,观察学生在被提问时如何做出反应,如何使用教材,在小组活动中如何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与合作,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何运用所学正确观点解决现实问题,学生学会了什么,哪些学习策略对学生有帮助,学生喜欢哪些活动和材料等。通过每日课堂观察评价,长期坚持,适时调整,可以为老师期中、期末评价学生提供最有说服力的系统资料。教师所做观察可以以学习某一个单元为时间段,通过采用评价表的方式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二、道德判断。道德判断是应用已有的道德概念或道德知识对行为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过程。道德判断是一种认识活动,一个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同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是密切相关的。学生认识和评价别人以及认识和评价自己对其在道德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之所以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同这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经常性地采用道德判断的方法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比如,在探讨“诚信”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设计如下的道德两道题,进行道德的讨论和判断:王涛偷了李明的钱。李明做完操回到教室时,发现50元钱不见了,于是他就去告诉老师。在不知道是谁偷拿的情况下,老师请偷钱者主动归还这笔钱,可是没有人吱声。王涛的朋友张建知道钱是王涛偷的。根据这个情景,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道德几道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判断:①张建应该劝王涛归还这笔钱吗?为什么?②如果张建努力劝王涛归还这笔钱,而王涛又不肯,那么他是否应该去老师那儿告发王涛?③如果班上没有一个人承认偷了这笔钱或没有人知道是谁偷的,那么老师该怎么办?为什么?④偷钱者王涛现在应该怎么办?根据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学生是如何推理和行动的,可以判断学生对诚信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朋友之间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的理解,也可以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和老师换位思考来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学生也在这样的道德讨论中明辨了是非、提升了道德认识、促进了道德品质的发展。

三、情景测验。传统评价重理论轻实践,重道德知识的再现,忽视对道德能力的考核,很难反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水平。为了克服这个弊端,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测验的评价方式,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为评价者提供被评价者品德发展状况的真实资料。需要强调的是,要真实有效地反映这种能力,必须在一种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进行。正如加德纳所说:“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联系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因此,为了了解学生的品行发展,必须在考试中设置适当的情境来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发展水平。例如,在讲《孝敬父母》这一内容时,可以设置以下情景:你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1)父母只要我好好读书,我该怎么办?(2)父母不让我做家务,我该怎么办?(3)外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4)父母生病了,我该怎么办?(5)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6)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7)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8)成绩没考好时,该如何面对父母?(9)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我该怎么做?……通过了解学生对这些情景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评判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履行家庭道德规范的情况。

四、运用描述性评语。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适当的描述,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然后确定下一阶段改进的目标。必须注意的是,教师在写评语的时候不要笼而统之给一个“优”、“良”、“合格”之类的词语,而应该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参照一定的标准,综合学生一系列表现给他们一个富有个性化的明确的结论,以使评语真正达到肯定进步、发现不足、建议改进、提出期望、促其发展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我们应尽的义务》这一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不自觉履行义务的行为?如果有,如何改进?”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有一次,我乘坐公交车外出,有位老人抱着孩子上来站在我旁边,以前我都是给别人让座的,但这次我却当作没有看见,把头扭过去。下车后我很后悔。改正办法是:我要变回善良的我。”我给她写的评语是:“正如你所说,有时候我们会为违背自己良心做的事感到后悔,因为那好像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为,事情过了这么久你依然内疚,说明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这次,你虽然只是挖掘了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履行义务的一个小小事件,但相信这样的反思对你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懂事的你一定会更加善良!”作业本发下后,我观察到这位学生的表情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翻阅评语时表情是紧张的,看完后却面带会心的微笑。显然,这样的描述性评语比简单的一个“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有实效性。一年来,我坚持用描述性评语批阅学生的“品德成长记录本”,与他们进行真诚对话。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交作业的积极性高了,完成作业的质量高了,对我说心里话的多了。学生渴望看见我写的评语,评语成了我与学生“生命相遇,灵魂交流”的场所。我感到,描述性评语如“春风化雨”般于无声处促进了师生交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方面,效果非常显著。

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发展 篇5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的重要工作,是确定建设项目在接下来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方法。做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保该可行性报告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分析、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的保证,更是保证接下来的建设工程开工和建设进程能否按计划和预测进行的关键保证,进而影响项目建设完工后的效果和效益;在做好这项工作的过程非常重要。

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点:

1.前期工作准备和工程任务研究:

在这个前期的工作中,任务书的读懂和详细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仔细的分析任务书内容,确定重点内容、基本任务和主要工作,进而确定任务目标和内容,再者就是确定工作的开展计划。对不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要求相关的专业人才,因此,选择相关调查分析人员,需要确定其相关专业类型、素质水平,这是做好工作的最基本的和最影响工作水平的条件,工作人员的品质性格和素质水平却是成就整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最重要因素,所有的成功和失败的最终决定条件不是建设项目的好与坏,更不是软硬件的先进与否,而是人员,因此在开展工作时候,选择正确的工作人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更是项目的决定因素。最后是相关其他资料和器材的准备工作。在前期准备工作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开端,尤其在任务书读写和研究方面是最重要的,这是确定整个工作方向重点和目标的基本步骤。

2.做好详细调查和分析工作:

这是得到最现实最宝贵的场地资料和进行下一步工作的重要一步,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认真负责的开展调研,并要做到客观、详细,才能得到方案设计和建设计划的依据。

3.遵守国家标准法规和行规:

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制定,这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才成为制定方案和设计的可靠依据。在现实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分析和编制过程中均出现很多的不符合规定的形式,导致下一步工作开展受阻。可行研究调查报告所包含的规范和技术指标,要根据不同的建设项目所要求的规定和指标要求,开展调查工作的相关工作和分析,避免浪费多余的工作和资源做没用的工作任务。

4.做好风险性分析和危险出现的应对措施:

风险分析是可行性研究和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带来的风险和利益的依据,必须通过对所处的条件,结合实际市场各方面的信息,如材料价格、销售等和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在这个方面则需要有阅历、经验丰富的相关人才进行分析和总结工作。一方面在风险分析中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分析,参考已经建设过的项目工程,吸取经验,分析和总结出出现各种风险的概率,从而重点考虑应重点防御的风险;其次,在出现不可逆转和处理的情况时候,应考虑使用补救措施。另外一方面,风险的出现采取的补救方法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也是这个阶段应该考虑的内容,这个时候主要考虑的内容只要应该有:1)以现在比较成功的类似建设项目进行参考,得出在目前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和措施;2)进行预测未来可以采用的技术和新的方法,以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解决;3)对于目前出现过的重大和比较难以采取措施处理的问题和难题,应该尽量避免或采取其他风险较低的方法进行方案设计。

风险是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分析,其分析的过程是必须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和全面性的考虑,越是考虑充分越是分析仔细,在未来应对出现的风险能力方面就越是绰绰有余,并能够为其提供多个方案选择。然而,风险分析应该多参考相关类似的成功建设项目经验,使用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措施也应该是比较先进和节省资源的方法,从而满足将风险降到最低点和处理效果达到最佳。

5.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是针对建设项目建设所需耗费的成本资金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评估,进而得出这项建设项目是否值得进一步方案设计和建设投资。这项经济评价是整个建设项目决定是否设计建设和投资的关键因素,但这在预测成本效益过程中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要重视市场产品价格动向和市场政策的变化,从而得出比较可靠的价格数据,为比较准确的预测投资成本费用而做出比较精确的定位;另外一方面,国家税收也是一项重要的成本考虑指标。

2)利润回报的高低是建设项目考虑的最直接目标,应该根据现实的产品销售价格和对未来产品前景的详细考虑,得出比较合理预测收入,但这在不同的建设项目所考虑的精确程度不同,例如对于建设周期短的项目其预测的价格波动较小,对于建设周期长、成本高的项目其相对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生的影响因素也较大;因此必须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评价和预测措施;销售总额减去建设成本和税收,便是该建设项目所得到的利润效益,对于利润的高低是直接决定建设项目投资与否的指标。

在得出由市场价格主导的经济效益评价之后,应该对其进行规范性上的调整,在可允许的条件和规范下,注重建设项目的计划和措施调整,以减低成本、取得到较高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这是优化建设项目的必要手段和方法。例如,在一项水坝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原先经济评价方法是按照市场价格和正常的预测方法得出了一个比较规范标准的指标数据,为了减少成本,获取更多的收益,对其中的一些相关可调整小项目进行调整,例如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减少了原先预测的成本;对其必要的调整。

经济评价的原则:

1)要以国家利益分析为主。对国家投资的项目,其经济效益评价首先要进行国家利益分析,又要从国家考核企业的角度进行企业利益分析。如属地方投资项目或中央与地方联营的项目,还要进行地方利益分析。在企业利益、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评价要以国家利益为主。但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要研究提高企业利益或地方利益的补救措施。对集体所有制项目和特区中属于外资侨资独资经营的项目,则主要进行企业利益分析,同时也要进行国家利益分析,作为国家审批项目的参考。

2)国家应以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作为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四个现代化,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法,要能如实地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的真实费用与效益,以便经过评价,国家优先选择国民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四化宏图的实现。

3)项目评价的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反映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即反映项目的投资、产品成本、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建设工期、达到设计能力的时间以

及项目整个经济寿命期的直接和间接效益的变化情况等因素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可以采取主要指标与辅助指标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方法,从各个方面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的综合经济效益。

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发展 篇6

姓名:学号:

我国的政治经济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内涵与西方国家必然有所不同。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人大、政府、财政和地方政府的超脱程度,是中国人民银行与全国人大、政府、财政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的具体化,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其内容主要由两部分完成,一是中央银行自主权(法定职权)的立法界定;二是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在行使自主权时受制于其他法律主体的程度,亦即要处理中央银行和其他法律主体(尤其是政府)之间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确定问题。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程度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属于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

1、人事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是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大或者其委员会决定的,由国家主席任免。央行的最高领导的人事是由政府确定的。1997年正式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说是政府官员,其作出的政策决议都可以说是政府的意愿,而且这个委员会仅是一个决策咨询议事机构,而实际决策权在于政府。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官员的任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金融机关人事渗透过。与大多数转型国家一样,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央集权传,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对金融的控制十分严格。综上所述,使得中国人民银行在人事上产生两方面的弊病:高度的行政依附性和欠缺广泛的代表性。

2、经济独立性

表现在人民银行对其资金运用缺少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的财务和资金独立,不对财政、各级政府融资,不受地方政府干预,却没有具体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六章),不对财政透支或直接购买政府债券(第二十九条),这样从法律上割断了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但是在预算上其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的预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中央预算,接受国务院财务部门的预算执行监督”,“中国人民银行每一会计的收入减除该支出,并按照国务院财务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中央财政。中国人民银行的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人民银行的预算需要财政部的审核和监督,在预算上又不独立与财政部,使得其相对于财政部的经济独立性较弱,并且在微观运作上,该法却没有规定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从数据可以看出,2006年到2007年,人民银行对政府债券由2856.41亿元剧增到16317.71亿元,增长了5.7倍,直到2010年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种无序的增长表面财政出现赤字后向人民银行透支的任意性,而人民银行对此毫无自主权,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的行政经费均由国家财政全额拨付,其铸币锐收入须全额上缴财政,中国人民银行在资金上对财政部的依存关系也决定了其经济地位不独立。这种经济不独立的中央银行,很难实现只能与法律地位上的独立,使人民银行不能根据货币政策操作的需要自主地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更为严重的是赤字货币化现象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直接损害货币持有者的利益。这样,人民银行经济独立性的落实,便取决于中央政府和中央财政的自制。而从以往的历史经验看,缺乏有效的约束就不会有高度的自制。因此,有切加防杜的必要。

3、政策独立性

我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权集中于国务院,央行缺乏应有的决策自主权,实际只有执行权。《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一次促进经济增长。”这个规定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之星的,但另有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于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这表明,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方面的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者是国务院,中央银行没有这方面的独立性。但人民银行能够独立地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的政策,中央银行在这两方面具有独立性。但是这些政策工具的实施必然会对货币供应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中央银行在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水平上没有自主性,所以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上的选择余地较小,独立性较弱。

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发展 篇7

关键词:总部经济,评价体系,区域,中国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 形成总部集聚效应, 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 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 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 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 优化商务环境,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 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 加快城市国际化发展。[1]

一、总部经济在中国发展的背景和必然性

总部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 兴盛于本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 其发展速度、规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格局的扩展而加快。[2]学界诠释, 总部经济指的是某一区域以个性化的经济特征和优惠条件, 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企业集团总部入驻, 在本区域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 并通过各种经济形式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加工生产, 以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总部经济脱胎于原有的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 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产业结构逐渐由传统型加工制造业转变为以智力、资本、技术为主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加入WTO以后, 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都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 使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如日中天。到2010年, 中国GDP要翻两番。国民收入、消费水平、投资理念都会大幅度提高, 产品服务、资本技术的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市场容量会急剧扩大, 从而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入驻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巨大的需求条件。由此看来, 总部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发展总部经济的能力评价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部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总部经济虽然不是中国的独创, 但在中国, 总部经济却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中国的总部经济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这是中国特定经济条件下发展的结果。近年来, 我国的中心城市兴起了“总部热”。到目前, 在北京设立的地区总部跨国公司有24家, 在上海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有41家。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以及广州、深圳、青岛、南京、武汉等城市,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北京为例, 有来自美国的IBM、微软、摩托罗拉、贝尔实验室等, 来自日本的日立、东芝, 来自韩国的LG电子、三星, 来自德国的西门子, 还有来自芬兰的诺基亚, 瑞典的爱立信等;以上海为例, 有来自美国的花旗银行 (Citibank) 、通用电器、通用照明系统等, 来自德国的汉高, 来自日本的理光、富士胶卷、三菱等, 来自荷兰的飞利浦等。[2]

2.发展总部经济的城市能力综合评价

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体系主要由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构成, 并引入专家评价系统。2008年10月27日, 第四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发布的“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能力排行榜”显示, 一个地区要想获得较高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 必须要完善它的基础设施、商务设施, 提高它的研发能力, 加强专业服务能力, 提高政府职能。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北京的研发能力最强, 综合能力得分90.94, 遥居全国35个主要城市之首, 总部经济已经形成五大区域。这是由于北京经济实力较强, 商务设施完善, 专业服务发达, 开发程度较高, 有利于发展总部经济。

3.总部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总部经济能使本地税收快速增长。

总部企业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他通过其强大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往往能给本地区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以上海为例, 坐落在虹桥商务区的联合利华总部, 2006年上交税收1亿元以上;通用电器 (中国) 公司2006年纳税额高达1.5亿多元;欧莱雅 (中国) 公司2006年税收超过2.9亿元;松下 (中国) 公司2006年销售额90.8亿元, 税收达9881万元。仅此一项, 便足以说明总部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上海外商投资企业规模的扩大, 带动了相关业务的增长。[3]

(2) 增加GDP总量。

拥有跨国公司总部的城市, 经济实力都较为强大。入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必然带动相关服务业, 特别是知识型、智能型服务业的发展, 包括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金融服务业;由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组成的中介服务业;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等。与此同时, 总部经济所带动的商务写字楼、房地产等城市投资对中心城市的增长贡献也是很大的。这就是所谓的“产业乘数效应”。

(3) 提升城市形象。

跨国公司总部城市的选择不仅考虑了该城市的基础设施、研发能力、政府职能等因素, 还会综合考虑该城市的品牌所带来的高额附加值, 而高附加值是企业竞争力的补充点。企业选择最适合它发展的总部, 这说明该城市能满足它发展的需求。现在许多城市有一种心态, 产品找明星做代言, 那企业就找城市代言。

三、中国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对策

1.从实际出发, 合理规划

中心城市应当根据本城市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特点和城市特色, 准确定位, 在引进总部经济时, 不仅要考虑它的经济、社会效益, 还要考虑它的生态效益。看它能否长久地促进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这才是最根本的。城市切忌盲目随大流, 要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为企业总部有不同的层次, 各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也有很大不同。有些城市适合做地区性公司总部的集聚地, 有些城市适合发展全国性的公司总部, 一些特大城市则适合吸引跨国公司总部。

2.创造适合企业发展的软环境

如何使总部经济“引得进, 留得住, 长得快”, 这不仅需要中心城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还要求中心城市创设一个适合总部经济发展的软环境。科尔尼咨询公司2002年曾经就“影响设立地区总部的决定因素”对全球1000家大企业进行的调研, 影响设立地区总部的决定因素包含了大量软环境因素, 包括管理体制、清洁环境、生活质量、人身安全等。因此, 中国要实现引进总部经济的目标, 就必须不断创造适合企业发展的软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公共服务, 简化审批程序, 提高办事效率, 为企业发展和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 吸引总部经济的入住。

综上所述, 发展总部经济, 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按照总部经济进行资源配置, 降低资源配置综合成本, 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总部经济。反过来, 中心城市要充分利用总部经济所附加带来的技术、资本、信息、人才资源发展经济, 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东琪.总部经济在中国发展的方式和道路[J].投资北京, 2004 (5) :10.

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发展 篇8

如何通过教师评价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呢?

一、教师评价必须遵循若干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评价必须关注教师发展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个人价值。应将教师自身的参与、变化和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之间横向比较的基础上突出对教师个体的纵向评价,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主动发展的过程。教师评价结果要与教师的奖励结合起来,但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

2、全面性原则。评价内容要系统全面。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唯一标准,不得单纯以分数的高低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排序。要坚持师德与业务能力并重来评价教师的素质,坚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师的业绩,使对教师的评价过程也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3、多元性原则。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多向沟通的教师评价机制。在评价方法上应突出教师的自我评价,将自我评价与自我反省、自我监控和自我完善密切联系。评价方法、途径要多样化,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使教师获得全面、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评价。

4、差异性原则。评价标准要尊重差异。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既要体现教师的群体协作、共同发展,又要尊重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个体差异。学校要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年龄、学科、特长的不同,对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岗位性质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实行分层次评价,各层次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在满足教师发展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应提倡教师自主设计个人发展规划和评价标准,以促进每个教师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发展。

二、教师评价应注意讲究方法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方法要体现出动态、发展、多样化,要建立教师自评和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以实现多渠道获取和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1、教师自评。主要侧重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及教学活动组织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自评。可运用自评量表、教学反思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个案分析或成长记录等反思方式,引导教师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自觉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改进,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2、同事互评。主要侧重从教师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互评。可运用教学个案分析和研讨、备课、听课、评课、教研、培训、述职测评或展示成长记录等交流方式,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互评。互评中评价者应持真诚态度,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进教师增强团结意识、协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共勉,共同成长。

3、学生评价。主要侧重从教师职业道德、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辅导、关爱学生、言谈举止等方面进行评价。可采用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学生素质测评或个别征求意见等调查方式和通过座谈会、校长接待日、校长信箱、师生对话等交流方式,广泛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看法,搭建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领导评价。主要侧重从师德、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可采用面谈、座谈会、评课、教师述职等交流方式和日常观察、检查常规记录或教师成长记录等调查方式进行。领导评价时要实事求是,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关注教师个体差异和工作特点,注重教师的闪光点和进步,体现人文关怀,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发展。

5、家长评价。主要从家长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对学生成长中问题的解决、教师的教学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可采用问卷调查、开放课堂、家长座谈会、家长建议征求卡、网络交流等方式进行。要让家长了解评价的目的、内容、方式,要信任家长,要正确地引导家长客观、动态地评价教师,使家长的评价对教师产生一种能动力,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引导家长通过参与教师评价,进而参与学校管理。

三、做好教师评价的组织实施工作

1、要高度重视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加强领导,组织研究队伍,创造性地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付诸实践,且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要求真务实,防止搞形式主义。要把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同课程改革、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全面构建以发展性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评价机制。

2、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各学校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纳入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并定期开展对学校教师评价改革方面的专项督导检查。

3、教研部门要提高为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服务的能力,认真研究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考试评价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和完善与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相配套的考核评价制度,为学校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创造条件。

4、教研部门和各学校要加强对教育管理者、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开展校本培训,努力克服领导、教师中存在的陈旧的评价观念,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评价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要求,真正使评价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家长、社会对评价改革的认同与支持。

四、在教师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继承与发展教师评价的经验。各学校在教师评价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在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吸纳学校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区教育内涵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的目标任务,不断丰富和完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从而建立起系统的、科学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2、要减轻教师的负担。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因此,在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过程中,要避免一些单一、僵化的做法,尽可能少一些量化的标准,少一些无效的检查,少一些刚性的管理,多一些柔性的激励,弘扬先进性,体现人文化,真正减轻教师的负担,努力创设教师主动发展的空间和条件。要结合学校发展的规划和目标,确定针对性强的教师发展目标,把教师评价的重点放在职业道德修养、课堂教学水平、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上,最终实现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

3、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评价形式。要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对教师进行评价,关注教师的变化、提高和发展过程,要淡化等级与比较,淡化甄别与奖惩,不能以某一次的评价结果给教师下终结性的结论。要把各项评价指标分解到日常工作中,把教师评价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使评价工作过程化。要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4、要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要重视教师的自主意识,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在参与评价中,自觉诊断、总结、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过程。提倡同行间的相互评价,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得改进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信息,明确自己今后改进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5、要注意积累评价资料,正确运用评价结果。学校要将教师自评与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的结果加以综合,得出整体性评价结果,形成综合性评价结论,并向教师反馈。要注重教师成果、经验、业绩等方面的积累,注重收集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学成果、案例分析、工作计划与总结、经验材料、各种作品等,并整理记入教师发展性评价档案内,促使教师不断反省自我,激励自己。

总之,对老师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应该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证与人文相结合,应该重视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的运用和被评者的参与,重视无评价,重视评价结果的全面解释和慎重处理,从重结果评价向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统一,从重鉴定功能转到重改进功能。只有这样,才能鼓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促使教师发挥自己无限的教育教学潜能。

上一篇:五一劳动节户外活动时的标语下一篇:发言稿 尊重是教育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