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季度xx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三季度xx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推荐10篇)

2024年三季度xx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1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兴现代产业、造滨海新区、建幸福茂港”为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全力推进环境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87亿元,增长12.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21亿元,增长25.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9亿元,增长7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2亿元,增长18.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2亿元,增长3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7%。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关注,如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产业,新增规模工业少,第三产业增长偏慢等。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GDP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全市排名第一 据初步测算,1至3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87亿元,增长12.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高出全市2.3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一。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13亿元,增长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6%,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3.96亿元,增长1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5%,拉动GDP 增长5.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22.82亿元,增长1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3%,拉动GDP 增长5.6个百分点,是全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29.78亿元,增长1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4.9%,拉动GDP增长5.5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表现较好

1、工业用电量快速增长。随着全区企业的放量生产,反映工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工业用电量呈逐季增加的良好势头。1-9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用电量达到6591.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6.3%,增速虽比1季度和上半年略有减慢,但单季用电量明显增加。第3季度用电量为2700.7万千瓦时,分别比1、2季度增加1032.8和478.1万千瓦时,增长61.9%和21.5%。

2、货运周转量增长较快。1-9月,全社会货运周转量完成42070万吨公里,增长13.5%。

3、金融信贷平稳增长。9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1亿元,比上年9月末增长7.9%。分期限看,短期贷款1.51亿元,增长-31.4%,中长期贷款7.20亿元,增长22.7%。

(三)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1、工业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7.30亿元,增长50.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5.8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14.21亿元,增长25.9%,增速全市排名第一。与其他县(市、区)相比,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超过茂南、信宜,列全市第4位,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比重为4.7%,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整体效益全面攀升,运行质量显著提高。首先,工业效益增长快于产销增长。1-9月份,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19亿元,同比增长50.4%;实现利润2.18亿元,增长131.9%,利润增幅比产销增幅均高出81.5个百分点。其次,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升。1—8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累计达344.24%,比去年同期上升83.68%。第三,企业盈利能力和获利能力不断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上升5.6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2.29个百分点。

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迅猛。1—9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完成产值23.05亿元和22.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2%和53.3%,这两个行业完成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3%,成为全区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助推器。其他增长较快的行业有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幅分别为37.9%、31.0%、31.5%和29.1%。

4、工业园区企业支撑作用彰显。在全区工业发展中,工业园区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月,工业园区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7.98亿元,增加值3.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6%和129.4%,占全区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达31.37%和27.5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59.2%。

(四)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全区1-9月累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增长6.6%,林业产值增长3.2%,畜牧业产值增长0.8%,渔业产值增长4.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长4.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7%。

主要农产品生产表现各异。肉类总产量微增,1—9月累计完成 2.2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87%;生猪出栏23.46万头,增长0.8%;家禽出栏435.69万只,增长0.9%。水产品产量平稳增长,1—9月累计完成 6.62万吨,增长4.09%。水果总产量大增,1—9月累计完成4.78万吨,增长8.9%,其中荔枝产量1.65万吨,增长12.5%,龙眼产量0.68万吨,增长11.1%。

(五)三大需求趋旺

需求旺体现为投资力度逐季加大、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出口规模继续扩大的态势。前三季度,我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9亿元,同比增长72.8%,分别比一、二季度快33.3和12.5个百分点,呈逐季加快高位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品总额36.72亿元,增长18.3%,比上年同期快0.4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2892万美元,增长38.9%。

1、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今年以来,我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市、区重点项目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保证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99亿元,增长72.8%,投资总量占全市的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增速高出全市34.6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一。分产业看,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32亿元、7.67亿元。分行业看,教育、房地产业完成投资占比大,分别完成3.62亿元、3.34亿元,分别占40.2%和37.1%。

2、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今年以来,我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收入继续增长,同时在“家电下乡”等惠民工程的刺激下,以及在人们认为物价会继续上涨的预期下,促使居民并未削减消费,全区消费需求持续旺盛。1—9月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2亿元,增长18.3%。分地域来看,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26.37亿元,增长21.2%;乡村完成10.35亿元,增长11.5%。按行业来分,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增长15.9%、18.8%、12.0%和12.4%,各个行业消费增长以零售业增幅尤为突出。从销售商品类别看,化工材料及制品类、汽车类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01.2%和31.9%。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商品房销售增长迅猛,累计销售面积7.01万平方米,增长129.8%;累计销售额2.35亿元,增长157.6%。

(六)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1—9月,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亿元,增长38.55%,增速高居榜首,高出全市增速11.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34亿元,增长41.59%,占82.68%;非税收入0.28亿元,占17.32%。分税种看,国内增值税增长21.79%、营业税增长20.59%、企业所得税增长96.59%、城镇土地使用税增长112.12%、城建税增长71.09%、契税增长494.8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0亿元,增长30.16%。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支出分别增长16.63%、92.39%、-8.32%和14.88%。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产业。从今年全区工业经济增长来看,仍然主要依赖化学原料及制品、农副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不加快反而减慢,1—9月累计增速同比下降16.3%,所占比重极低,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9%,工业增长后劲存在一定隐忧。

二是新增规模工业少。今年1至3季的数据为零,完成全年新增7家的任务非常困难。

三是企业经营内外部压力加大,生产成本增加,融资环境偏紧。

四是工业用地偏紧对发展空间形成制约。“地荒”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区工业经济未来发展的最大不利因素。

(二)第三产业发展偏慢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放缓,与我区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放缓有直接关系,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增速慢是主因。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前三季度仅实现营业税877万元,同比增长6%,换算为增加值增速仅为2.3%。全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增长8.95%,换算为增加值增速仅为1.8%。

三、几点建议

(一)抓住工业“两头”,促进工业全面发力。一头抓存量企业增产提速,一头抓企业培育成长。一是要深入园区、镇街全面调查分析前三季度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重点是要分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增速较慢的企业以及亏损企业的原因,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保障企业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有效供给,确保存量规模企业全面增产提速。二是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力促各镇街按标准按程序加快上报规模企业。

(二)强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努力确保年度投资计划任务完成。第四季度务必要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逐个排查、逐一分析,加强各个项目建设的领导监管和促建力度,特别是对未达序时进度的项目加大工作力度,追赶工程建设,弥补序时欠账,保证全年投资计划任务的完成。

2024年三季度xx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2

一、金融运行主要特点

(一) 储蓄存款大幅回升, 拉动人民币存款整体增加较多

截至9月末, 全区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 066, 683万元, 同比增长39.11%, 比年初增加547, 113元, 同比多增581, 041万元。从存款增长结构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 企业存款平稳增长, 活期化趋势加快。

9月末, 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571, 645万元, 比年初增加143, 102万元, 同比多增长了205, 244万元, 增幅为56.02%。其中:活期存款424, 228万元, 较年初增加75, 046万元, 增幅为21.49%, 活期存款占全部企业存款的74.21%, 企业存款活期化趋势加快, 表明企业短期交易资金和流动资金需求旺盛。推动本季企业存款上升的主要因素:一是大型企业集团的支撑作用仍然明显;二是派生存款的增加。

2. 居民储蓄存款重新成为拉升存款主力。

截至9月末, 全区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为1, 211, 253万元, 比年初增加401, 896万元, 增长49.66%;同比增加397, 063万元, 增长48.77%。居民的储蓄意愿进一步增强, 储蓄存款的定期化趋势明显。1-9月份, 我区金融机构定期储蓄存款较年初增加295, 616万元, 同比多增288, 992万元, 占全部储蓄存款的64.06%。储蓄存款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股市、基金市场持续低迷使储蓄成为居民首选;二是各行社储蓄网点多样化、人性化金融服务方式的推出, 促进了储蓄存款的强势增长。

3. 财政存款保持增长态势。

9月末财政存款余额为14, 395万元, 比年初增加14, 752万元, 增长115.15%。

(二) 各项贷款持续增长, 增速趋缓

今年各项贷款在宏观调控和商业银行资金利润考核的双重影响下, 贷款增速偏快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9月末, 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 036, 830万元, 比年初增加192, 751万元, 增长22.84%。同比增加243, 391万元, 增长30.68%。

1. 从贷款的期限结构看, 短期贷款有所压缩, 中长期贷款逐季回落。

短期贷款余额为416, 367万元, 占全部贷款的40.16%, 较年初增加12, 042万元, 增长2.98%;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19, 776万元, 占全部贷款的59.78%, 较年初增加181, 343万元, 增长41.36%。中长期贷款增速偏快于短期贷款, 但也呈现出逐季回落的现象。

2. 从贷款主要投向看, 全区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结构变化明显:

一是规模工业企业贷款大幅回落, 工业企业贷款余额74, 362万元, 比年初减少31, 130万元, 下降29.51%;二是农业贷款快速增加, 全区农业贷款余额43, 012万元, 比年初增加9, 351万元, 增幅为27.78%。农业贷款投放的快速增长, 增强了我区农业发展的后劲, 显示出金融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基本建设贷款发展迅速, 全区基本建设贷款余额83, 180万元, 比年初新增36, 600万元, 同比增长163.39%。

3. 从行业结构看。

各项贷款中, 工业贷款74, 362万元, 占比17.86%;农业贷款43, 012万元, 占比10.33%;乡镇企业贷款204, 962万元, 占比49.22%;其他短期贷款65, 529万元, 占比15.74%。

(三) 不良贷款持续“双降”,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

截止9月末, 贷款按五级分类, 全区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58, 343万元, 比上季度减少386万元, 不良率占比为5.63%, 与去年同期的8.19%相比下降2.56个百分点。其中:次级类贷款39, 840万元, 可疑类贷款13, 206万元, 损失类贷款5, 297万元。分机构看, 工行不良贷款余额5, 079万元, 较年初减少5, 733万元, 占比5.60%;农行、中行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回升, 建行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继续为零, 富滇银行不良贷款“双降”,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继续走低。各项贷款增量不断增长, 不良贷款余额持续走低, 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四) 现金累计收支呈净投放态势

9月末, 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入2, 838, 628万元, 同比增加462, 553万元, 增长19.47%;累计支出3, 083, 168万元, 同比增加435, 448万元, 增长16.45%。收支相抵, 累计净投放现金244, 539万元, 同比减少27, 106万元, 下降9.98%。

二、应关注的热点问题

1.银行持续快速发展面临困难增加。

2.需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资金的支持力度。

3.从紧货币政策下的信贷风险防范。

三、几点建议

(一) 统一思想认识, 形成贯彻从紧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合力

一是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式变化, 加强对我区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 密切关注经济增长变化态势, 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 提高信贷决策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二是要结合地方经济特点, 优化调整信贷结构。三是在银行竞争激烈情况下, 提升产品营销、特色营销、服务营销的能力, 逐步培育和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四是要加快经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步伐, 尤其是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五是金融机构要改进服务, 提高服务效率, 以灵活的方式, 在企业资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

(二) 积极创造条件, 改善县域农村金融服务的扶持政策

支持和促进农业产业的稳定和发展, 是国家的政策导向。因此, 各行社今年要在合理控制贷款投放节奏, 保持贷款月度间均衡增长的同时, 要积极配合“深化县域金融服务, 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农村信贷的投入。一是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创新“三农”贷款品种力度, 积极拓展农村信贷市场, 扩大小额贷款覆盖面, 不断做大信贷市场份额。二是各商业银行要充分宣传我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好、资金投放回报率高等优势, 积极向上级行寻求政策和资金支持。继续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加大对优势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同时也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高效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 加强风险预警监测, 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2024年三季度xx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3

印机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全面下降

见表1。

①市场需求不旺,产品销售波动下滑

2013年各项指标起起伏伏,主要产销指标2季度在全年里是高峰,随之2013年3季度末和4季度下滑波动,以至进入2014年1季度达到低峰,甚至于连2013年季度的平均值均未达到。据统计:工业总产值2014年1季度较2013年季度平均值下降19.28%;工业增加值下降4.16%;销售收入下降22.83%。

列举产品销售收入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市场仍处在不稳定的下行趋势,见表2、表3。

②企业经营运行质量不佳

62家企业中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的26家占41.93%,下降的36家占58.07%。利润增长的28家占45.16%,下降的34家占54.83%,其中亏损企业15家占24.19%。

在29家产品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里,2014年1季度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双增长”的企业有:

■ 陕西北人销售收入增长61.78%,利润由亏转盈;

■ 温州正博销售收入增长17.00%,利润增长12.34%;

■ 好利旺销售收入增长12.46%,利润增长83.64%;

■ 汕樟轻工销售收入增长6.15%,利润高速增长;

■ 海贺胜利销售收入增长1.00%,利润增长1.00%;

■ 德阳利通销售收入增长0.06%,利润持平;

■ 另外,上海德拉根、上海新星、浙江蓝宝、潍坊东航4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同时又有盈利。

③新产品研发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始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转型升级包括内容是多方面的,但产品的更新换代是首位任务,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紧跟市场需求,抓住产品生命线,企业就会兴旺;反之则会衰退。从1季度的统计数据看,14家大型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亿元以上)新产品的产值均达千万以上,可谓投入力度大,效果佳。

5000万~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的企业里,有15家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例也是可观的,分别是:潍坊东航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瑞普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德阳市利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浙江通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温州正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德拉根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方邦机械有限公司、潍坊华光精工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华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爱凯思机械刀片有限公司、长沙奥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紫宏机械有限公司。

④发挥自我优势,开拓新途径

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其最主要的是利用我们多年积累的资源与新技术融合,产生效益,促进企业再创新业。

青岛瑞普、安徽华印早与军工合作,形成军民工业相辅相成,相促相长。

北人集团公司利用印刷机制造的强大实力,承接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北京贝特里戴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钢轮胎两鼓成型机的生产项目。以此揭开“北人”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序幕,努力打造成为中国研究所的一个高端机械制造的配套基地。

据了解,目前尚有一些企业与新兴产业合作,与新兴技术合作,与新科技企业合作,与高等院校合作,与研究所合作,走上一条发挥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希望借助改革转型之机遇,抱着“不求所有,只求所得”的信念,“不求龙头,甘当凤尾”的求实精神,机会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高、更远、更实惠的收获。

⑤需要关注的问题

国际经济虽然复苏,但出口增长困难很大。资金压力增大,货款回收不畅。人力和环境资源成本快速攀升,挤压利润空间。需求不旺,产品价格依然低迷。

2.2014年1季度企业运行质量大幅下滑

2024年三季度xx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4

2005年,xx区外贸出口任务为450万美元,实际完成560万美元,完成比例xxx%。2006年,我区外贸出口任务为580万美元,根据目前情况分析,可以完成任务或略有超额。

二、新进出口增长点培育情况1、2006年计划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5—10家,培育新的外贸进出口增长点,以方便辖区企业。

2、目前台湾xx集团、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已与我区签订投资协议、入驻工业园区。台湾xx集团的产品以高档消费品为主,大部分出口。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产品及下游产品目前主要消费市场也在国外。产品的性质决定了海外市场占据以上公司相当大的比重。随着企业陆续入驻,预计未来几年中工业园区将成为我区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区当前外贸出口主要呈现两个“单一”即外贸出口企业单

一、出口品种单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我区现有出口企业3家——xx进出口有限公司、zz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yy有限公司。2005年560万美元的出口额主要依靠xx进出口有限公司完成,单一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到了我区外贸出口的完成情况。

同时,我区外贸出口又主要集中在纺织品,其他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极小。我国棉花消费量已由1998年度的407万吨,增长到2005年度的940万吨左右,七年增长了1.3倍,同时由于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化纤纺织品的生产,增加了对原棉的需求。预计2006年全国棉花总产630万吨,产需缺口高达350万吨以上。此外,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通过的《部长宣言》提出,发达国家2006年将取消棉花出口补贴,预计美国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后,可使国际市场棉价上升2—12%。棉花价格上涨已成定局,必然冲击纺织品出口。另外我国出口产品一般采用的FOB(离岸价格)交易方式和美元形式的贸易结算使外贸出口企业在产品定价过程中和汇率变动情况下都承受了较大风险。

2024年三季度xx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5

2018年一季度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县农业委员会

2018年4月20日

今年以来,全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以农业招商为抓手,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通过“三三三”工程建设,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总体发展势头强劲。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1、强化农业招商,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市目标任务为新增生态高效农业面积2.5万亩,建成2000亩成方连片的高效农业基地2个,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6个)。

一季度农委招引农业项目2个,总投资10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正在洽谈,农业招商团举办农业招商推介会3场,引进项目41个(其中:规模基地类10个、设施农业类28个、农产品加工类3个),总投资5.9亿元。

一季度全县新增生态高效农业面积1.23万亩,完成任务的49.2%;启动了9个2000亩成方连片的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其中瓜蒌基地、稻虾共作基地、荷藕基地规模达到2000亩以上(均未投产),预计可完成目标任务的150%,在此基础上正在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7个,预计可完成目标任

务的116.7%。

2、提升“一村一品一店”质量,聚力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市目标任务为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全覆盖,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新建电商标准化加工基地4个、销售1000万元以上“一村一品”网店2个,“一村一品”标准村达标率 50%,“一村一品一店”标准村达标率70%,线上销售额增长一季度,启动5个京东宿迁馆乡镇分馆建设,与京东合作打造的东哥家乡礼品牌,正在把9个2000亩成方连片的高效农业基地按标准(即有基地、有加工、有标准、有品牌、有包装,质量可追溯,开展网上营销)打造电商标准化加工基地,千万元网店培育中。对照市级新标准,参照2017年统计数据,目前全县“一村一品”标准村(指村里有网销产品,有品牌、有生产加工基地、带动就业人口20人以上,年销售50万元以上)达标率31.9%,完成目标任务的63.8%,“一村一品一店”标准村达标率65.9%,完成目标任务的94.1%,“一村一品一店”线上销售额5.1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8.4%。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一社一群一中心”建设(市目标任务为新增家庭农场120个、家庭农场集群和集群综合服务中心2个)。

一季度全县新培育家庭农场63个,完成目标任务的52.5%;全县新规划建设家庭农场集群3个,正在编制建设方案,待报市里审核。

4、全面开展春季绿化造林,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植(市目标任务为植树60万株,成片造林2400亩,创建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7个)。20%)。

一季度全县共植树近100万株,完成目标任务的166.6%;成片造林3000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25%;创建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9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28.6%。

二、存在问题

虽然一季度全县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农业结构总体规模不大。仅有瓜蒌、稻虾共作基地、荷藕超过2000亩,菜篮子基地、金针菜、农牧结合基地不足千亩。

二是“一村一品一店”质量不高。据2017年统计数据分析,全县销售额50万元以上有品牌、有生产加工基地的“一村一品一店”仅44家,距市级新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作为“一号工程”,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品种,加快推进农产品分类分等、初级加工、专业包装、农残速检等设施建设,争取上半年全县新增生态高效农业面积2万亩以上,建成2000亩成方连片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同时,积极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

二是提升“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水平。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均建成并运营淘宝乡镇分馆,进一步提升培训服务能力,实施一企一策帮办服务,带动“一村一品一店”发展。同时,紧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把2000亩连片基地和有基础的规模基地打造成电商标准化加工基地,争取依托每个规模基地新培育1

个千万元网店。同时,继续实施东哥家乡礼品牌宣传推广,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1个,上半年培育家庭农场100个以上,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6个、省级示范家庭渔场1个,启动2个家庭农场集群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强化集群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服务功能,为各类主体务农创新创业提供孵化新平台。

四是强化品牌创建。推进农业生态治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深化追溯体系建设,上半年申报认证“三品”30个、可追溯试点企业10个以上,完成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主要建设内容。

2024年三季度xx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6

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

2011年新年伊始,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趋于增强,世界经济呈现复苏态势,有望继续恢复增长,外部环境总体没有大的变化,局部振荡,整体不会出现恶化,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投资者信心有所回升,市场环境向好,经济增长强势。同时,原辅料价格、人工成本上涨压力在工业领域将显著增强,政府收缩性政策效果显现,轻工行业利润受到挤压比较明显。

一、2011年一季度福建省轻工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地位 2011年一季度福建省轻工业经济运行延续2010年底的走势,保持着快速增长,各轻工子行业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较好,实现了强势开局。1~3月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下同)1636.5亿元,同比增长(现价比,下同)3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589.6亿元,同比增长34.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产销率97.1%,产销衔接良好。

图12009~2011年全省轻工行业工业总产值分月示意图

1~3月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377.1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4.2%,3月单月出口交货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30.4%,国际市场需求恢复明显,日本地震尚未对我省轻工行业出口造成太大影响。

图22009~2011年全省轻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分月示意图

1~2月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有5026家,亏损企业621家,亏损企业数同比增长0.2%,累计亏损额5亿元,同比增长40.4%,亏损额大幅增长;实现利润41.6亿元,同比增长20.9%,创税62.3亿元,同比增长21.5%,利润、税收低于产值增长速度,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空间明显缩水。

二、2011年一季度福建省轻工行业重点子行业运行情况

——农副食品加工业

1~3月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15.5亿元,同比增长34.4%;

累计完成销售产值302.9亿元,同比增长37.6%,产销率达到96%,产销基本平衡;累计出口交货值66.7亿元,同比增长43.4%。行业内各主要商品生产情况:成品糖扭转2010年以来产量不断下滑的局势,一季度产量4.4万吨,同比增长31.6%,成品糖价格一直在7100元/吨~7500元/吨高位运行,冷冻水产品产量提高47.8%,鲜、冷藏肉产量提高12.9%,小麦粉产量提高19.1%,大米、饲料、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增长均超过30%。

1~2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7亿元,同比增长37.2%;利税总额8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实现利润总额6.3亿元,同比增长34.4%;亏损面13.3%,累计亏损总额0.7亿元,同比增长26.4%。

图32009年3月-2011年3月福州白砂糖走势图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行动”报道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所售冷鲜肉日前卷入瘦肉精丑闻后,在福州的超市,双汇冷鲜肉全部下架,并且波及到双汇其他产品,双汇火腿肠销量大幅下降。据统计,3月份单月福建省鲜、冷藏肉产量为3.5万吨,同比增长28%,同比去年同期增速收窄43.9个百分点,消费者表示虽然出问题的不是在福建,但问题出在双汇这样的品牌企业里,引发行业品牌信任危机。

——食品制造业

1~3月行业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49.6亿元,同比增长41.5%,销售产值143.2亿元,同比增长43.1%;出口交货值23.5亿元,同比增长29.7%。1~3月乳制品产量4.4万吨,同比增长24.4%;糖果7.8万吨,同比增长12.9%;罐头产量52.2万吨,同比增长16.9%。

1~2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40.9%;利税总额6.3亿元,同比增长57.3%,其中,实现利润总额4.4亿元,同比增长72.7%;亏损面11.9%,累计亏损总额0.2亿元,同比减少4.2%。食品制造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今年3月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曾召集部分行业协会开会,发布了部分企业在2009年及2010年度国检及省检出现不合格品的情况,其中涉及我省一些中小食品制造企业。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有的企业执行行业标准力度不足,原辅料进厂质量把关不严,加上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导致产品品质良莠不齐。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问题,因此非常敏感。现在全国都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315曝光出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虽然我省的食品企业未在其列,但也需引以为戒,严格执行产品行业标准,加强监察力度。

——饮料行业

1~3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36.8%;销售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38.1%,产销率达到100.1%,春节期间饮料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累计出口交货值1.2亿元,同比减少0.8%。

1~2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33.8%;利税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27.5%,其中,实现利润总额4.2亿元,同比增长27%;亏损面8.3%,累计亏损总额0.4亿元,同比增长44.4%。

软饮料行业:1~3月行业累计总产值33.7亿元,同比增长6.5%,生产各类软饮料89.7万吨,同比增长17%。在成本上升的大环境中,饮料涨价的消息时有传出,部分城市中,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零售价已经出现上扬。不过,从我省情况上看,为了防止市场被竞品侵占,饮料企业仍处在观望阶段,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拉动消费,超市中多数地产饮料产品的价格尚未调整,各种促销手段还在继续,但企业表示,如果原辅材料价格继续上涨,不排除产品价格上提的可能。

酿酒行业: 1~3月累计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8665.8千升,同比增长18.2%;累计啤酒产量35.1万千升,同比增长5.5%。英博雪津报其莆田总厂净水站反冲洗水重新利用、污水站中水利用、真空泵冷却水手动改为通过温度控制自动补水以及三明工厂酵母压榨项目、碱站围堰、厂区新增雨棚、冷冻站系统增加不凝性气体排空装置等节能减排项目逐步投入使用。黄酒原材料糯米仍在高位运行,未见下行趋势。2011年商务部商贸发【2011】22号文授予青红酒中华老字号称号,对我省这一传统名酒进一步开拓市场将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

——造纸及纸制品行业

1~3月造纸及纸制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137.1亿元,同比增长37.4%;累计销售产值131.0亿元,同比增长35%,产销率95.5%;累计出口交货值5亿元,同比增长22.1%。累计生产纸浆(原生浆及废纸浆)10.6万吨,同比下降28.3%;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产量120.6万吨,同比增长46.1%,其中:未涂布印刷书写用纸、新闻产量由负增长转正增长,生活用纸依然保持3位数的增长势头。

1~2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34.3%;利税总额4.8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实现利润总额3亿元,同比增长1.4%;亏损面11.5%,累计亏损总额0.7亿元,同比增长20%。

国际浆价自今年初以来,再呈攀升走势,继1、2两月售价调高后,近期受日本地震以及利比亚形势趋紧的外部影响,废纸价格将持续走高,运输成本也将上涨,国际浆厂又宣布3月进行新一波调价行动,省内纸浆随国际纸浆价格上扬,但因产能大量释放超过预期,客户对纸厂提价接受程度有限,终端纸价基本持平。今年中国的纸浆市场没有像往年春节那样需求下滑,过去的和即将到来的纸张产能的增加引发的造纸原料需求的大幅增长,由于纸浆和浆粕存在巨大差价,我省多数造纸企业在2010年将制浆生产线改成浆粕生产线,一季度我省的纸浆产量明显下降,有专家预计未来两年国际浆价将显持续上涨的趋势,浆价的高点可能出现在2012年的三季度。

——皮革、毛皮、羽毛绒行业

1~3月行业累计工业总产值378.3亿元,同比增长29.4%;累计销售产值370亿元,同比增长30.2%,产销率97.8%;累计出口交货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20.4%。生产皮革鞋靴2.4亿双,同比增长45.1%;生产皮革服装80.3万件,同比增长118.6%。

1~2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4亿元,同比增长32.1%;利税总额17.4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1.6亿元,同比增长11.8%;亏损面7.5%,累计亏损总额0.8亿元,同比增长51%。

继大刀阔斧整治皮革行业(PU合成革、PVC人造革)和淘汰落后产能后,我省对皮革行业再出重拳。近日,省环保厅向各地下达了《2011~2015年皮革行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这是目前国内最严厉的减排目标方案。该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大皮革行业整治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削减全行业排污总量。2012年前关闭淘汰10万标张/年以下的皮革企业;2014年底以前,淘汰生产规模30万标张/年以下的皮革企业;计划到2015年,全省皮革行业COD排放量比2008年下降40%、NH3N排放量下降36%。

——塑料行业

2024年三季度xx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7

2014年一季度, 新增并网容量较多的省份是新疆 (139万千瓦) 、山东 (50万千瓦) 、山西 (44万千瓦) 。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的省份是云南 (1007小时) 、福建 (800小时) 、四川 (717小时) , 平均利用小时较低的省份是吉林 (270小时) 、辽宁 (359小时) 、青海 (376小时) 。

初步分析, 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 主要原因是今年一季度我国大部分地区风能资源差于去年同期。

来源:国家能源局

2024年三季度xx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8

1.2014年印机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再次步入低谷

2014年,印机行业八大指标中有7项指标下滑(如表1)。

工业总产值指标是反映印机行业经济增长速度的晴雨表。从60多家印机行业重点生产企业统计分析,自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低谷期后,2010年起其增速上扬,进入“十二五”首年(2011年)达到新高峰,但2012~2014年却一直下滑,跌入第二次低谷,呈现“M”形态。(如图1)

为什么又第二次步入谷底?

一是从国家宏观层面上看,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这个“三期叠加”的过程给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影响。

二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纸质媒体的冲击是空前的,甚至发生了颠覆,而为纸质媒体服务的印刷装备产业即刻转型升级又谈何容易。行业内重点印机企业如上海印包、北人集团、天津长荣、大族冠华等,由于处在改制调整和转型推进的初始阶段,各项经济指标表现为20%~30%的下降波动,实属正常,但对行业整体指标的完成造成了一定影响。

2.企业经营运行质量情况分析

①产品销售收入情况分析

2014年与2013年相比,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的有17家,占总企业数的27%;负增长的有46家,占73%。增长的企业有:无锡长城(77.40%)、浙江华岳(42.76%)、上海紫明(26.29%)、汕头欧格(25.36%)、青岛瑞普(24.95%)、白山市轻工(16.22%)、浙江国威(8.77%)、嘉洛激光(7.11%)、宜昌东方(6.20%)、德阳利通(3.52%)、汕樟轻工(3.34%)、上海新星(2.96%)、咸阳超越离合器(2.94%)、淮南市耀华(2.66%)、温州正博(2.47%)、陕西北人(0.71%)、江苏方邦(0.40%)。

②利润总额情况分析

2014年与2013年相比,利润总额增长的有17家,占27%;减少的27家,占42%;亏损的19家,占31%。增长的企业有:高斯图文(1200%)、浙江国威(203.85%)、浙江华岳(186.14%)、渭南科赛(70.37%)、好利旺(25.06%)、宜昌东方(25%)、上海新星(18.54%)、天津长荣(13.51%)、上海爱凯思(10.32%)、汕头欧格(5.12%)、汕樟轻工(4.43%)、淮南耀华(4.35%)、温州正博(4.0%)、德阳利通(3.26%)、平凉亨达(1.85%)。另外,北人集团由原亏损转为盈利1607万元,松德机械由原亏损转为盈利969万元。

2014年产品销售收入下降14.84%,而利润总额却增长58.6%,从主要盈利大户(如北人集团、高斯图文、天津长荣、松德机械等)的盈利情况分析,究其原因有:一种是强化经营管理所得,另外一种是通过改革和政策的红利所获。

③收入和利润“双增长”的企业情况分析

收入和利润“双增长”的企业有9家:浙江华岳收入增长42.76%,利润增长186.14%;汕头欧格收入增长25.36%,利润增长5.12%;浙江国威收入增长8.77%,利润增长203.85%;宜昌东方收入增长6.20%,利润增长25%;德阳利通收入增长3.52%,利润增长3.26%;汕樟轻工收入增长3.34%,利润增长4.43%;上海新星收入增长2.96%,利润增长18.54%;淮南耀华收入增长2.66%,利润增长4.35%;温州正博收入增长2.47%,利润增长4.0%。

3.工业运行质量综合指数再次步入低谷

工业运行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是评估行业经营效果的最重要指标,此指标不看绝对值的多少而论优劣,而是评价资本运营效果的相对值,如总资产贡献率为12%是指平均资产总额百元创造12元的利税和利息。国家目前考核指标包括“产品销售率、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7项。2014年印机运行质量综合指数由于效益不佳同样也步入低谷,仅达66.98%。2005年为175.3%,2006年为163.4%,2007年为165.1%,2008年为101.9%,2009年为125.7%,2010年为178.5%,2011年为176.9%,2012年为143.4%,2013年为58.1%,2014为66.98%。从2005~2014年的数据看,其趋势也呈现“M”形态,而从2012年后下滑的趋势更明显,降至国家规定标准值(100%)的60%左右,充分反映印机行业产品销售不旺、获利微薄、效益低下。

2014年主要产品情况分析

1.国产平张纸胶印机销售情况分析

在某种意义上讲,平张纸胶印机的产销情况代表了印机行业整体经济运行的优劣,下面列举几组数据进行分析。

①10家企业2014年产品销售收入和历史上最高值相比的具体情况(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到两种趋势:一是四开以下小型胶印机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其生产企业的产品销售量较历史上最高水平严重下滑;二是对开以上大幅面胶印机由于进口机不断增长,其国内生产企业产品抵不过进口机,销售也同样下滑。两种趋势的出现有一个原因,即产品转型升级落后于市场需求的结果。

②2014年平张纸多色胶印机销售情况分析

A.11家企业销售情况(如表4)

nlc202309012325

a.按幅面大小分析

八开机:2014年销售为101台/3985万元,占总销售的20.69%和5.09%。

四开机:2014年销售为246台/29181万元,占总销售的50.43%和37.26%。对开机:2014年销售为121台/37362万元,占总销售的24.79%和47.69%。全张机:2014年销售为20台/7800万元,占总销售的4.09%和9.96%.

b.按档次高低分析

八开高档机:2014年销售为6台/752万元,占高档机总销售的6.38%和2.25%。

四开高档机:2014年销售为14台/3453万元,占高档机总销售的14.89%和10.36%。

对开高档机:2014年销售为74台/29120万元,占高档机总销售的78.73%和87.38%,对开幅面仍保持市场旺销。

c.2014年和2013年高档机销售对比分析

八开机:2014年销售为6台/752万元,2013年无销售。

四开机:2014年销售为14台/3453万元,2013年销售42台/6373万元,台数减少67%,额度减少46%。

对开机:2014年销售为74台/29120万元,2013年销售56台/21519万元,台数增长32%,额度增长35%。

对开高档机销售台数和额度分别达到30%以上的增长率,其中大族冠华净增10台/3419万元,上海光华净增6台/3305万元,江西中景净增3台/1002万元,为大幅面多色胶印机的市场扩大做出成效。尤其大族冠华在2014年里各类高档机销售已达到企业总销售的73.9%,看到了产品转型升级的成绩。

B.国产和进口的各类平张纸多色胶印机对比分析(如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国产中高档平张纸多色胶印机和进口高档机的市场占有情况。若以2014年国产高档机的94台/33325万元与进口机的1119台/495800万元相比,国产高档机市场占有率为6.3%,进口高档机占有率为93.7%。

2.企业产品升级提升了各类高档机的市场占有率,赢得了用户的认可

陕西北人:2014年实现销售凹版印刷机101台/26704万元,其中速度300米/分以上的高档机18台/7603万元,占28.5%。

松德机械:2014年实现销售凹版印刷机28台/8981万元,其中速度300米/分以上的高档机9台/5662万元,占63%。

航天华阳:2014年实现销售凹版印刷机93台/23808万元,其中速度300米/分以上的高档机5台/1610万元,占6.76%;2014年实现销售柔版印刷机21台/13589万元,其中速度300米/分以上的高档机5台/3690万元,占27.2%;

深圳精密达:2014年实现销售胶订联动机95台/5632万元,其中速度8000~12000册/时以上的高档机6台/1867万元,占33.1%。

2014年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排序

2014年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排序情况如表6~14。

2024年三季度xx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9

今年以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新机遇,紧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繁荣这一主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全县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自去年秋季以来,我县降雨量同比仍少于历史正常水平,局部地区旱情仍然持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及时制定2012年小春生产及大春生产意见,各级各部门统一协调,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努力实现了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据初预测统计,2012年一季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308.82万元,同比增加246.17元,增长23.17%,其中:工资性收入387.92元,同比增87.4%,家庭经营现金收入814.65元,同比增138.09元,增长20.41%。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第一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平衡,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继续增大的态势。

(一)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2012年,全县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336655亩,比上年增长2.26%,其中粮豆面积276236亩,比上年增长1.68%,小春粮食产量预计22174吨,比上年增长10.9%。油料面积预计4199亩,比上年增长50.6%,油料产量预计1744吨,比上年增长61.48%,蔬菜面积预计26702亩,比上年增长4.53%。

(二)畜牧业蓬勃发展

在相关部门的扎实工作及全县养殖户的辛勤劳动下,畜牧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生猪良繁体系进一步夯实,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蓬勃发展。受粮食价格上涨影响,饲料价格也普遍上扬,畜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农民养殖积极性增加。据统计2012年一季度,全县生猪存栏505732头,同比增长8.33%,存栏山绵羊86396只,同比增长4.03%,出栏肥猪67525头,同比增长48%,出栏牛4187头,同比增长6.0%,出栏羊5761只,同比增长6.0%,出栏禽326916只,同比增长5.0%,肉类总产5292.5吨,同比增长35.57倍。

二、存在问题

(一)受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农资价格持续上涨,人工费用不断攀升,影响农民持续增收。

(二)旱情突出,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仍然严重。由于降雨量减少,地下水,地表水较小,土壤含水量不足,部份地区旱情突出,生产、生活用水紧张,制约经济发展,茶叶、甘蔗产业因缺水长势欠佳,开采节令推迟,上市量推迟减少,单产普遍较低,农民增收受影响。

(三)大春生产形势严峻。据统计,我县部份乡镇大春生产仍然面临蓄水不足的困难,如果雨季仍旧迟来,大春作物的栽种将面临困难局面,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困难将进一步加大。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要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这一目标,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夯实农业基础,保持农业稳定健康发展。

1、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柆,夯实农业基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要抓住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契机,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做好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库,坝塘的除险加固。

2、全力以赴地组织好小春的收获工作,做到颗粒归仓,确保粮食安全。

3、以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为契机,充分发挥农机具在抗旱,耕种时省时省力方面的优势。

4、加强畜禽疫病的监测和防控,着力落实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猪瘟等“四大”病种,100%强制免疫。做好能繁母猪品种改良,降低饲料成本,状大畜业生产的发展。

2024年三季度xx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10

一、在春运带动下,公路水路旅客运输稳步攀升

一季度是春运的繁忙期。在春运带动下,公路水路旅客运输量稳步攀升。1-3月份,全国公路、水路运输分别完成客运量43.1亿人次和473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3%和7.7%,其中公路客运量增加1.8亿人次,占一季度全社会客运量增量的97.0%。公路运输完成旅客周转量2425亿人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7.4%。水路运输完成旅客周转量15.76亿人公里,为去年同期的98%,主要是短途客流所占比重加大使平均运距缩短。如重庆、四川地区,在春运高峰期,很多务工人员选择了水运作为短途出行方式,1-2月份,重庆、四川地区的长江干线客运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0%和25.6%,而旅客周转量分别减少18.0%和27.5%。

二、春运工作圆满结束,基本实现“及时、安全、有序、满意”的总体目标

2006年春运工作已于3月5日圆满结束。春运期间,全国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家宝总理批示精神,按照“安全第一、优质服务、客货兼顾”的原则,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圆满完成了2006年春运任务,基本实现“及时、安全、有序、满意”总体目标。

春运40天,全国道路运输共投放大中型营运客车70余万辆,日均发车190余万班次,共完成客运量18.01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0.54亿人次(3.7%),占全社会春运客运量增量的97%。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道路运输共运送旅客1.94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8%。春运期间,全国水路运输共投入2万余艘客运船舶,共完成客运量276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舟山群岛、琼州海峡、渤海湾和长江三峡库区等几个重点区域、区段客流增幅较大。运送台胞6.7万人次通过厦门-澳门、马祖-马尾航线,比去年同期增长3%。

今年公路水路春运呈现以下特点:

1.高速公路发展为中长途旅客运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42万公里,国道主干线“两纵三横三个重要路段”基本建成通车,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基本成网。高速公路网和国省主干线为中长途旅客运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公路春运工作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每天跨省长途客运班次达7.8万班,日运送旅客300万人次。公路运输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保障了其春运主力军的主体作用。

2.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使农民出行更加方便。近几年交通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过去两年全国建设了农村公路35.2万公里,铺筑沥青、水泥路19.2万公里,农村道路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客运的通达深度、班次密度明显提高。春运期间,全国共有农村客运车辆 20.74万辆,营运线路6.55万条,全国乡镇客车通达率达到了98.5%,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了81.5%,使民工返乡和农民出行更加安全、舒适、便捷。

3.高档客车受中长途旅客欢迎。今年春运期间,一大批高档客车投放运输市场,为广大旅客提供了更为安全、舒适、快捷的运输服务,越来越多的旅客将选择乘坐豪华客车作为出行的主要方式。春运前夕,河南宇通快运公司出资3000多万元,一次购进14台豪华商务大巴和豪华卧铺客车投放春运市场。春运以来,宇通快运始发省际、省内高速客运班次3000余个,运送旅客近8万人次。开通了全部由豪华大巴组成的郑州至北京省际精品线路,由过去的日发5班增加到10班,客运高峰期日发班增加到17班次,安全快捷、班次密集、乘坐舒适、服务上乘、价格适中,这条线路一经推出,客流就源源不断。据悉,其中有近四成的旅客往年都是搭乘火车往返的。

4.包车运输为农民工返乡提供了“门到门”服务。为确保民工安全有序流动,各地交通部门积极、主动与劳动部门联系,到工地和工厂调查民工流量、流向、流时及高峰期运量,签订包车运输合同,指导运输企业有计划地组织包车或增开加班车,把农民工从工厂和工地直接送回家。春运期间广东周边几个省份共组织了3万余辆加班车和包车支援广东,较好地解决了广东省运力不足的矛盾。

5.交通部门应急措施及时到位,恶劣天气未给春运带来大的影响。春运期间,全国多次出现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相对前几年春运来讲,天气情况较为恶劣。交通主管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专人和专用设备,除雪防滑,昼夜工作,确保旅客运输平稳进行,基本没有出现旅客滞留问题,恶劣天气未给公路水路春运造成大的影响。

6.加强事故前的预防和事故后的搜寻救助。春运期间,交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运输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加强监督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例如,天津市各客运站投入近50万元购置安装行包危险品监测设备及运营安全监控系统,用于对旅客携带物品的安全检查。今年春运是近年来运输安全形势最好的一年。春运期间,全国重特大道路旅客运输安全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比去年下降了31%、46.2%和47.1%,其中特大道路运输安全事故较去年下降了84.6%。

春运期间,救捞系统专业救助力量分布在我国北起鸭绿江,南至西沙海域的73个沿海待命点上,严格执行动态待命救助值班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种专业救助力量之间的联动效应,大大增加了救助的有效性。救捞系统在春运期间共出动专业救助力量79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92人,救助遇险船舶12艘。

三、货物运输保持较快增长,月度数据受春节长假、气候等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

今年以来,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3月份,全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30.6亿吨和1970亿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的7.9%和9%,其中公路货运量增加2.2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增量的69.0%。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5亿吨和10739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7%和18.1%。这主要归因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为运输生产提供了旺盛的货运需求。如在山东,随着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工程的启动,加工贸易发展进一步加快,进出口进一步活跃,为公路水路运输提供了大量的货源。在四川,长江及嘉陵江沿线的乐山、宜宾、泸州、南充、广安等地长途货源充足。

从分月情况看,受春节长假、气候等因素影响,货物运输呈现出季节波动性。由于今年春节长假在2月初,节日期间大部分企业停业休假,因此1月份成为节前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的高峰期。1月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9%和10.2%,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8%和22.6%。2月份,货物运输量增幅降低,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1月份减少6.6%和5.5%,为去年同期的106.5%和108.1%;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和10%,增幅分别比1月份下降20.4和12.6个百分点。进入3月份,货物运输较2月份有所恢复。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2%和8.6%,水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3%和21.8%,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四、全国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集中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自去年6月20日七部委联合开展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集中治理以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1.超限超载严重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国超限超载车辆所占比例,已从治理前的80%以上下降到10%左右。部分省份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如江苏、安徽两省超限超载比例下降到8%,北京市则下降到5%左右。

2.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2005年治超以来,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比2004年有明显下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据统计,广东省因双超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和受伤人数同比下降67%和71%;河北省道路交通事故下降了45%,死亡人数下降了50%,受伤人数下降了20%,直接经济损失下降了87%。

3.路桥设施得到有效保护。各地普遍反映,治超开展以来,路面破损程度减轻,公路养护压力减小,公路路况和公路基础设施完好率较治超前明显好转。

4.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治超以来,全国公路货车行驶速度平均由原来的每小时50公里提高到70公里,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比如,从大同运煤到天津,原来3天拉一趟,现在2天拉一趟,运输效益明显提高。

5.运输市场秩序逐步好转,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治超以来,长期被扭曲的公路运价出现理性回归,加之部分地方实施计重收费和通行费优惠与调整,使合法装载车辆的运输成本明显下降,大型骨干运输企业和多轴大型运输车辆的运输竞争优势得到显现,恶性竞争的运输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同时,“大吨小标”汽车的销量大幅下降,多轴大型卡车和集装箱车辆销量见涨,部分汽车生产厂家也调整生产策略,车辆生产开始向标准化、规范化和科技化迈进。车辆生产和道路运输秩序明显好转。此外,治超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车辆使用寿命明显增长。许多司机反映,治超以后,汽车在运输过程中的维修费用大大减少,原来车辆使用2年、轮胎使用2个月即报废的现象基本扭转。

6.从业人员法制意识和安全观念明显增强。经过前一阶段的艰苦工作,治超工作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支持。车主和司机都希望政府能够彻底治下去。有的司机讲:“过去超载只能夜里偷着跑,现在大家都不超,既安全又快捷,还多挣钱,希望坚持治下去。”

7.治超工作期间,市场供应和物资流通正常,实现了治超与运输两不误。为全力保障农产品和重点物资运输,各地交通部门在抓好治超工作的同时,把确保运输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应急预案,储备了4万辆应急车辆,以满足运输的紧急需求。为保障电力供应迎峰度夏,交通部在去年7月份还开辟了山西、河北、内蒙古至天津港、京唐港的公水联运通道,组织电煤抢运,1个月时间抢运电煤300万吨。交通部、公安部对超限超载运输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车辆实施“不扣车、不卸载、不罚款”的“三不”政策。此外,广西、四川、江西等地采取减免车辆通行费、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进一步支持和保障重点物资和鲜活农产品运输。

五、港口生产增势趋缓,但个别货种增势仍在高位运行

今年以来,我国港口生产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增势趋缓。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7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6.5%,但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7.2个百分点。其中,沿海和内河港口分别完成货物吞吐量6.6亿吨和2.1亿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3%和17.2%,增幅分别下降7.1和7.6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1亿吨,同比增长15.7%,增幅回落8.3个百分点。煤、油、矿、箱仍然是最主要货种,一季度四大货类沿海港口吞吐量占沿海港口吞吐总量的比重为68%,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但除集装箱外,煤、油、矿吞吐量增势放缓。

1.煤炭吞吐量增势放缓

在结束了连续13个月的20%以上的高速增长之后,沿海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吞吐量同比增长率于今年2月份下降到了18.9%,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13.8个百分点。1—3月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1.5亿吨,同比增长19.8%,增幅降低12.9个百分点。其中,秦皇岛、天津和黄骅港分别完成煤炭吞吐量3657万吨、1961万吨和1597万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0%、24.0%和61.8%,秦皇岛港增速趋缓,天津港增速加快,黄骅港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京唐港完成煤炭吞吐量241万吨,同比下降23.6%。预计1—6月份将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3.17亿吨,同比增长16.1%,增幅降低一半。

2.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增势亦缓

由于近年来我国原油消费量迅速增长,而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缓慢,因此油品对外依存度逐步提升。海运原油在满足国内原油消费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月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9652万吨,同比增长9.3%,增幅下降11.1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原油外贸进港吞吐量3185万吨,增长9.6%,增幅下降43个百分点;完成成品油外贸进港吞吐量534万吨,增长8.1%,而去年同期的增幅达50%。预计1—6月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原油外贸进港6600多万吨,同比增长14.3%;完成成品油外贸进港吞吐量近1370万吨,同比增长15.4%。

3.铁矿石外贸进口吞吐量仍维持高位,但增幅趋缓

近两年我国钢铁产能增长较快,国内铁矿资源相对紧张,进口铁矿急剧增加,也引发了国际铁矿石价格暴涨。受需求刚性和囤积趋利行为影响,去年规模以上港口各月外贸铁矿石进港吞吐量的增幅一直在30%到50%之间。今年3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应对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问题。从港口生产角度来看,3月1日出台的铁矿石自动进口许可政策不会对近期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进口铁矿石吞吐量造成影响,但如果发生进口企业短期领不到许可证,无法及时通关,也可能造成局部的矿石滞港现象。随着进口商管理政策的逐步严格,预计铁矿石的外贸进港吞吐量增势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将在下半年显现。1—3月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1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0%,增幅降低17.9个百分点。其中,完成铁矿石外贸进港吞吐量6452万吨,同比增长30.4%,增幅降低11.6个百分点。3月末,铁矿石在港库存量为3050万吨,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预计1—6月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预计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2亿吨,其中铁矿石外贸进港1.29亿吨,同比增长26.6%和32.1%。

4.集装箱运输增势不减

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带动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长期持续上扬,从2003年2月到2005年11月,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月度增速持续保持在20%以上。去年12月,该增速下降到18.1%,由于今年春节在2月,集装箱吞吐量再度下降到13.7%。但1-3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82万TEU,比去年同期增长23.7%,其中沿海港口增长24%,内河港口增长18.4%,仍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

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受春节放假及季节等因素影响,一、二月份全国大部分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处于停工状态。三月份开始,大部分省份已开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3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大大低于去年同期41.8%的水平。

七、存在问题及措施建议

1.部分计划今年新开工的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迟缓。去年10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该决定要求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今年“两会”期间,国土资源部提出将继续严把土地“闸门”,实行从严从紧的土地供应政策。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其政策效应已开始显现。如山东省计划今年开工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由于土地因素制约,无法开工建设。河南省由于征地手续办理困难,今年拟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对此,一方面,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将严格按照《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1999]278号)确定交通建设用地,切实做到节约、合理、集约;另一方面,根据“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我部将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对于重点建设项目,协调有关各方加快办理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以在气候条件转好时加快交通建设步伐。

2.港口煤炭、粮食库存增加,疏运系统衔接不畅。2月份,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居高不下,最高库存量达到413万吨,对港口正常生产造成很大压力。国家有关部门专门就秦皇岛煤炭疏港问题进行了协调,2月末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有所下降,降到369.0万吨,而近期最高港存量又有所反弹,达到近420万吨。据核查,秦皇岛2月份到港劣质煤同比增长46.8%,到港煤炭煤质下降、港存结构失衡和用户需求不旺是造成煤炭港存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3月9日、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铁道部和我部在秦皇岛港专门就此问题两次召开了煤炭疏港运输协调会议,研究确定方案,以尽快解决秦皇岛港煤炭疏运问题。目前,我部已协调、组织煤炭船舶运力增加到秦皇岛港,加大该港煤炭发运量。

2月份,天津、青岛两港由于后方疏运跟不上,港口粮食仓库荷满,造成进口小麦压船、压港。2月22日,发展改革委召集铁道、交通、粮食等部门进行了专门协调。受铁路运能限制,目前两港小麦压港现象没有明显好转。我部将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港口疏运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组织运力,进行科学合理引导,确保生产、生活重点物资的正常运输。

上一篇:小学我的志愿作文下一篇:环保局监测中心站与监测站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