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对企业的意义(通用9篇)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一直是学界与企业界关注的一个主题。企业伴随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而成长壮大,并形成了各自的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但是,无论是在学界,还是企业界,目前对“企业文化”概念,仍存很深的分歧。这些分歧,影响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站在企业管理实践需要角度上,对“企业文化”概念重新做一总结。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管理思路,不是“以人为本”的时髦口号
从管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美国企业管理在20世纪初到60年代的60年里,已经形成了健全、成熟的科学管理制度体系,对企业管理中主要涉及物的要素的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将人看作产生成本的物)等,已经实现了制度化。研究人的价值观等软要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目的是通过提高人的活力,促进其他物质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与效益,这是企业文化理论在美国兴起的历史背景。自此之后,美国的管理学理论,从科学管理阶段发展到了文化管理阶段。这种管理理论的转变,反映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是从向压缩成本要效益,转向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成长的发动机,这也是美国坚持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体系与“知识经济”兴起的经济管理动因。
从美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看,文化管理不是要替代科学管理,而是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后的一个新的管理发展阶段。其含义,是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人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从组织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角度,去研究和吸收各种管理方法,进而形成统一的管理风格;把企业管理的软要素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通过企业价值观培育、管理制度推进,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全面提升管理效率的独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二、“企业文化”是广义文化,不是狭义文化
在我国企业文化研究领域,人们一般能够坚持广义文化观,即认为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但是一旦进入一个具体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往往就会倒向“狭义文化观”,表现是:不去研究企业内部员工的价值观现状与群体心理,只考虑如何草拟一个观念性的企业文化手册,重视时髦管理口号,为了“文化”而“文化”,看不到文化如何能够转变成企业的生产率,这也就是制度与文化两张皮的原因。
因此,企业家与高管人员,必须将“企业文化”上升为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来看待,从企业管理的宏观视角,分析、看待管理制度建设与人的价值观念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以研究人类群体行为为目的的社会学与管理学需要处理的问题,不能把企业文化当作一个文学问题。
反之,从狭义的文化观角度出发,将企业文化看作企业宣传部门负责的事情,企业文化建设就会走入死胡同,变成了只有大企业才能消费得起的一种装饰品了,变成了文学故事、标语口号。文学故事不是目的,企业管理才是目的。能否以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是区别不同企业家管理功力的一个问题。企业文化就如一把水果刀,在小孩子手里可能成为自残的工具,对武功高手而言却会成为克敌制胜的利器。
三、“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管理的特殊涵义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其目的都是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有效性,文化管理也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对管
理有效性的分析,可以从效率与效益两个角度进行。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企业文化国际化”问题》一文中,曾将企业文化的作用区分为“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
所谓企业文化的内部功能,就是通过凝聚员工士气实现“上下同欲”,降低企业科学管理制度内化的阻力,实现企业管理的效率。企业文化管理要求以价值观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而中国文化是一种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群体主义文化。这种文化价值观与相应的民族文化心理,影响到西方企业科学管理制度在中国的效力。
其次,企业管理水平与西方企业有很大差距,是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具有特殊含义的另一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情况不同,绝大多数企业尚未经过科学管理阶段的充分发展,即使是海尔、联想、TCL等知名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成长也只有20几年。企业作为以盈利性为目的的组织,制度建设与员工遵守的关系,是任何规模的企业在建章立制与管理规范化过程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文化管理的目的不是要代替科学管理,而是为尽快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服务。
第三,企业文化的外部功能,是指通过产品形象及员工行为展现出来的风气,建立起企业与用户为主的利益相关者的良好社会关系,树立企业形象,并获得用户对该品牌的忠诚,实现企业经营所追求的效益,保证企业的永续经营。这就要求必须将企业文化的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同时考虑,也是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要表达的含义。在企业文化外部功能实现上,这种文化心理的特殊性则体现在中国市场上的一些特有的现象,如保健品经济、短信经济、礼品经济规模巨大。
所谓战略, 就是一个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 它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来获取竞争优势, 从而实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就是对企业竞争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的一个谋划, 其核心思想就是谋求相对的优势, 简单的讲, 就是解决企业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其内容包括竞争战略、营销战略、技术战略、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等。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 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 以达到优化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设计、选择、控制和实施, 直至达到企业战略总目标的全过程。战略管理涉及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诸如企业的经营方向、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科技发展、机制改革、组织机构改组、重大技术改造、筹资融资等等。
为什么企业需要进行战略管理一般来说企业战略管理主要有三大驱动力量。
一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它一直在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使得企业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并适应由此而引发的各种革命性的环境变化。
其次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它使得市场竞争包括资源的获取越来越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 需要企业具备更为宏观的国际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第三点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即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得企业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和游戏规则来从事经营管理, 因而战略决策越来越重要。
如果企业没有很好的战略规划, 就像没有指南针的船在大海中航行会迷失方向一样, 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 企业需要有战略管理,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总的来说, 制定战略, 实施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有以下重要意义。
(1) 企业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局部构成的整体。由于企业确定了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战略目标, 从而使企业的各级人员都能够知晓企业的共同目标, 进而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战略管理使企业和各部门的战略性活动优先得到实施, 战略的全局性使企业人员能主动考虑到其他部门进行决策协调, 从而有助于培养员工的整体观念。
(2) 由于企业明确了未来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资源需求, 从而使组织机构设计和资源整合更具有目的性和原则性, 进而可以保持组织机构与战略的匹配性, 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 有利于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3) 由于企业明确了未来一定时期内各区域公司 (包括本地和异地项目公司) 、各业务单元的职能战略, 从而使各职能部门、各项目组织都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该做什么, 进而可以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目标。
(4) 高层管理部门能够根据战略需要在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资源并以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为依据对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监督和评价。使企业不仅能随竞争对手、顾客和技术等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更能具备影响市场环境进而主动影响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
(5) 由于企业明确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竞争者和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从而使企业可以从容地应对机遇诱惑和市场变化, 有利于企业改进决策方法,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战略管理能够促使企业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 同时也能够使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竞争优势的持续性, 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因此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6) 实施战略管理也是企业创新的需要。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企业也就需要不断的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 因此也就需要有良好的战略来支持企业的创新需要。
摘要本文对电力企业标准化的管理建设方案做出了探讨,讨论了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实现标准化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技术进步的基础给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建设
以标准化原理、控制思维、强化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并重,强调对“物、事、人”的量化管理,突出对市场过程的岗位职责、技术要求、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工作方法和经营管理程序作出科学的统一规定,作为企业员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共同遵守的准则,实现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这就是标准化管理。
当前电力生产性企业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多数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尚未建立、实施一个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要求的、规范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其次,在企业标准化管理方面,因管理人员概念不清、资源投入不足,致使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往往成为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堆砌,而未形成结合本企业生产管理过程特点的、条理清晰、系统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企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接口不清、权责不明以及与技术标准协调性、一致性差等问题。
为了切实帮助电力生产企业做好企业标准化管理,应当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网络组织机构和管理网络是企业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任务要靠各级管理人员去落实和完成。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网络,形成自上而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正确认识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体系都是满足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需要,使企业生产和管理有章可循,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的,都强调对生产、经营、服务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强调安全、质量、服务与效益的统一。三、畅通标准信息传递通道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贯彻实施标准,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及时掌握现行的标准,使信息传递通道畅通。标准化管理人员只要有新的标准发布就要马上更新,使实施者能查询到最新发布的标准,形成一个良好的标准信息管理环境。四、加大标准化管理宣传力度,具体落实相关标准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通过标准化宣传培训,使每个员工熟悉自己岗位所涉及的相关标准,并能正确掌握实施。
作为电力企业走向法治建设的必经之路,电力企业的标准化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要想把电力企业中的标准化工作做好,其关键在于要让企业领导人对标准化工作重视起来。企业的领导人应该改变作作风,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贯彻标准化的意识,让企业全体员工自觉遵守标准化的工作态度,使标准化覆盖到生产和经营中来。加强队伍建设电力企业标准化的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各级工作人员上,因此加强对标准化人才的培训工作是标准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电力企业标准的出台要做到不急于求成,严格按照审查、批准、发布的程序执行。标准在发布之后,企业应该予以坚决的执行,并且建立标准化的监督考核机制,以标准为企业工作的依据指南,更好的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立标准化信息平台在针对自身现状和弱点的基础之上,电力企业应该建立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平台。设计标准化体系的框架标准体系结构图企业应该结合本行业的特点以及我国电力企业的现状,在对企业应有和现有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来设计和确立企业标准化体系的结构图。通过试点运行来分析和总结体系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并对结果进行综合的论证,然后根据结果对标准体系进行修改和更新,直至此标准化体系能够在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止。
标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从科技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技術进步都会伴随着标准的更新和升级,而每一次标准的升级又会促进另一次技术进步的孕育和诞生。技术进步和标准提升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成为科技发展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标准化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项科技活动,在促进电网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方面,标准化管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施标准化管理创新应掌握其内涵。所谓标准化管理,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改变标准化管理现状,以建立差别优势,更好地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实施标准化管理创新具有现实意义,第一, 顾客的需要已经成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标准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理念和机制的转变进行创新。第二,产品竞争,标准先行。将标准化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手段是我国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将产品打人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轩.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与建设初探.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4).
[2]纪绍刚.浅析电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创新.管理观察.2012(32).
[3]马明义.强化标准管理,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4]杨辉.浅析电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创新.广西电业.2010(9).
[5]徐美华.如何实现电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22(4).
[6]董旭.企业标准化管理刍议.湖北电力.2008,32(3).
[7]朱梦熊,丁名材.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和管理标准化.电力标准化与计量.2004,13(4).
会计1016班 龙星宇 100330478
一、质量螺旋的含义及理解
质量螺旋,也称质量环。为了表述产品形成的这种规律性,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提出了一个质量螺旋模型。它包括一系列活动。产品质量由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反馈等环节构成,同时又在此过程中不断循环仿真提高。
为了表述产品质量形成的这种规律性,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朱兰提出质量螺旋模型。所谓质量螺旋,是表述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型,是一条呈螺旋上升的曲线,它把全过程中各个质量职能按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通常称之为“朱兰质量螺旋”或者“质量环”它大致包括市场调查研究、新产品设计和开发、工艺策划和开发、采购、生产制造、检验、包装和储存、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重要环节。在朱兰质量螺旋中,产品质量从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断循环,周而复始。每经过一次循环,产品质量就提高一步。
朱兰螺旋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率先采用表达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条螺旋上升曲线,该曲线对品质管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对品质管理的指导作用
1.产品的质量形成过程包括市场研究,产品开发、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工艺,采购,仪器仪表及设备装置,生产,工序控制,产品检验、测试,销售及服务等共13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2.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的过程。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产品质量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3.要完成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就必须将上述各个环节的品质管理活动落实到各个部门以及有关的人员,要对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4.品质管理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企业内各部门及员工,还涉及企业外的供应商、零售商、批发商以及用户等单位及个人。
5.品质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朱兰螺旋曲线所揭示的各个环节的品质活动,都要依靠人去完成。人的因素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品质管理应该提倡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此外,要使“循环”顺着螺旋曲线上升,必须依靠人力的推动,其中领导是关键,要依靠企业领导者做好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工作,形成强大的合力去推动质量循环不断前进,不断上升,不断提高。不久的将来,产品质量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可以预见的。社会工业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它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现代科学技术、环境与质量密切相关。随着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质量的概念必然会拓展到各个社会领域,其中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卫生保健质量,以及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精神需求和满意度等等。同时,朱兰博士的生活质量观也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共同目的: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就是说,没有需求的拉动,经济发展将难以实现。
环视当今社会,国家间的竞争正逐渐被企业间产品及服务的竞争所替代。质量已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任何产品及服务所必须具备的。用户完全满意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和跨国公司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每个企业、每种产品和服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都要面对超严格的质量要求“,都要努力使自己达到世界级的质量水平。
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各企业各部门之间员工齐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等结合起来。企业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就是活动的全部过程。
三、质量管理职责在企业各部门的分配
1、总经理的质量管理责任
执行国家关于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领导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的全面工作,确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制订质量发展规划;
督促检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情况,确保实现质量目标。随时掌握企业产品质量的动态,负责处理重大的质量事故; 负责抓好质量管理教育工作,对产品质量的薄弱环节和重大质量问题,组织质量技术攻关。
组织制订质量奖罚制度、措施,实施执行质量奖罚措施;
2、质量管理者代表的质量责任
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审核工作,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组织制订各种质量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并监督检查贯彻执行; 参与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任调查、处理工作; 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进行联络。
3、技术部的质量责任
负责制订工艺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
负责制订原材料、辅料和外协、外购产品的质量标准和验收准则;
针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性问题,制订有关的方案、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技术部是公司贯标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⑴负责制订质量体系工作计划,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持续改进;
(2)在过程控制方面,负责对质量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体系运行方面进行抽查,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3)宣传、培训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传达到每个员工;
(4)制订体系审核计划,具体组织内、外部体系审核活动和管理评审活动。
4、品质部的质量管理责任
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和提出原材料、半成品及生产过程的检验项目和检查方法,并经常检查执行的情况;
组织开展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工作,制订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和办法;
组织召开质量管理会议,研究问题,制定措施,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组织实施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和出厂产品的质量检验,确保公司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确保制造过程不合格品不转入下道工序,返工返修率逐步降低,确保出厂产品的合格率100%;
组织、参与对不合格品、返工、返修、报废、退货、索赔等相关的管理、审批、审核工作,做好相关的质量记录; 管理计量、检验器具,定期组织计量、检验器具的校准和检定。按照要求上报质量检验的信息报表。
5、物资采购部的质量责任 会同技术、质量部门制订主要原辅材料、外协件、外购件的采购目录和采购标准,并根据此标准制订采购计划,筛选合格供应商;
负责原辅材料、外协件、备品、备件的采购,确保采购产品按时到货,确保采购的产品质量合格,符合公司制订的质量标准;
负责组织实施对供应商的管理、评审工作,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合格率100%; 在办理材料、产品入库时,查验是否有符合要求的产品化验单或产品检验报告; 对入库物质产品进行分类存放,做好标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物质、产品的完好;
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出库、入库手续;
做好每天的物质流转统计、记录,按照要求上报主要原材料、外协、外购件的购进、入库、出库信息报表。
6、制造部的质量责任
根据产品订单,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根据生产计划提出原辅材料、外购件的供应计划和产品交付计划。在领料时,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对原材料质量和技术性能的要求,不得擅自改变有关的技术标准;
在配料时,必须按照生产工艺规程规定的原料配比进行配料; 负责做好半成品、在制品的质量检验控制、记录和分析工作;
按照生产作业计划,组织生产作业,确保产品的按时交付,确保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做好首件、自检和互检工作,做好相关的质量记录,对过程产品和转序产品的质量负责,不准不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
确保生产过程产品合格率不断提高,确保返工、返修率不断下降。
制订设备操作指导书和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确保设备损坏后能够及时得到修复;
在自制设备、备件中,确保严格按照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加工作业,经质检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及时对所购进的备品、备件进行质量检验、检查,并出具检查报告。按照要求上报过程产品的质量检验和设备、工装维修使用信息报表。
7、销售部的质量责任
负责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与顾客及潜在顾客协商洽谈,掌握、理解顾客对产品质量、性能的需求要求,参与有关要求的订单合同评审工作;与顾客保持沟通及征询顾客意见,定期开展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和抱怨信息。按要求提交顾客满意度评价报告。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按时上报与质量目标考核相关的报表。
8、销售内务部的质量责任 收集市场和顾客信息,掌握市场变化,积极向有关部门反馈市场和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反馈产品市场新的变化。通过与顾客沟通实现与顾客的双向理解、信任,正确制订投标标书文件,维护我公司合法权益。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按时上报与质量目标考核相关的报表。
9、业务计划部的质量责任 依据合同法的要求,审查、审核合同条款,组织订单的合同评审工作;组织对已签合同履约的跟踪管理,维护顾客与公司的合法权益。对产品销售业务计划的执行实施监督、检查与考核,记录、反馈、上报销售业务报表数据,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按时上报与质量目标考核相关的报表。
10、企划部的质量责任
负责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制订、明确各部门的质量职责,按照要求管理、配置与产品质量有关人员的工作;负责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人员制订必要的能力准则;负责组织、检查对与产品质量有关人员进行的技能和意识培训,对需持证上岗人员进行考核并颁发上岗证。负责根据质量目标考核的需要,要求各有关部门填写、上报与质量目标指标考核和质量信息数据报表,按照要求及时汇总、上报。
11、员工的质量责任
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质量,精益求精。积极参加质量、技术学习培训,做到四懂:懂得产品质量要求、懂生产工艺要求、懂设备性能、懂检验方法;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工装、模具、仪器、工具、夹具等;
认真做好产品自检、互检工作,做好质量管理的三自一控的工作,即:“三自一控”是指由操作者按照规定对自己的工件进行“自检”,把所检工件按合格与不合格进行“自分”,在合格工件上“自作标记”,并在检查人员配合下“控制自检正确率”。要制定“三自一控”活动管理办法,组织全员性把关活动。
四、总结意义
企业为实现其所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就需要分解其产品质量形成过程,设置必要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制度,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并采取适当的控制办法,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各项因素都得到控制,以减少、清除、特别是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所有这些项目的总和就是质量体系。朱兰质量螺旋反映了产品质量形成的客观规律,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对于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企业质量管理来讲,它指出了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说明质量不仅仅存在于产品制造环节,而是全体人员都应承担的责任。
档案管理不仅为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信息和数据,并且已渗透至标准化工作的方方面面,或者说,档案管理就是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分。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一个有着较健全企业标准体系的企业,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总数达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对这些标准文件进行的编号、分类、登记、发放等管理工作本就是档案管理所涉及的范围。二是一些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档案管理有较高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工509001中对公司内部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就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如:标准中对文件和记录的编号、发放、识别、保存、检索、有效期、作废或有效标识等要求都有明确规定;标准中规定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应保存的记录就达22处。环境管理体系列标准工5014001要求企业在环保方面应保存的记录达16处。这些标准在中国实施已很多年,刚实施这些标准时,大多数企业对于标准中有关文件和记录的管理要求总觉得匪夷所思,难以坚持。其实,对于有着良好档案管理基础的企业,这根本不是问题。对于一直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便感受到档案管理对于企业标准化和其它方面的管理都是大有裨益的。可见,要在企业实施这些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管理标准,就需要企业有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三是在某些行业,档案资料管理已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予以规定和统一,体现了国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如:在船舶行业,对档案收集及其业务指导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职责、实物档案管理、案卷格式和一般要求、设备仪器、经营、生产、技术等一系工作均制定了船舶行业标准。截至目前,我国各行各业制定的有关档案管理方面的行业标准近200个。
国内一位知名的档案管理培训专家曾说,不想成长的企业勿需档案管理。笔者则说,不想开展标准化工作的企业勿需档案管理。企业应认识到档案管理在标准化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认真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营销伦理 (Marketing Ethics) , 是商业伦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是指对营销策略、营销行为及组织 (机构) 道德的判断标准;是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营销伦理影响到企业各个方面的活动, 包括营销策略的制定, 目标市场的选择, 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以及促销策略中的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等策略的制定和运用。营销伦理具有外显性、广泛性、直接性、互动性、持久性等特点。
二、营销道德失衡的主要表现
笔者认为, 如今, 我国企业营销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时代, 究其根本在于企业完全漠视营销伦理。据相关资料显示, 目前营销道德失衡主要有如下表现。
1. 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
一是企业不惜侵害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消费者本身对具有潜在危险的商品往往防不胜防。这种现象在食品、玩具、化妆品等领域很常见。二是企业为谋取高额利润, 使消费者购物所得利益远远低于所付出的代价, 假冒伪劣姑且不论, 甚至有些“合格”商品, “知名”企业也往往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这种现象在保健品、滋补食品中最为明显。三是企业产品仅仅针对“高回报”人群, 忽视甚至歧视其他消费者, 如老年人、低收入人群的需求往往被忽视。
2. 虚假现象普遍存在。
一是假冒伪劣商品无处不在。二是欺诈式的推销。三是虚假的广告。四是滥用质量标志。五是过度包装。六是知识产权领域的盗版。
3. 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夸大的、过度的商品促销方式, 过度的商品包装装潢, 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大量浪费, 并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个别产品为了争夺“标王”, 不惜重金投入广告费用, 远远超出了自己的产能, 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差。此外, 个别广告的导向极不健康, 刺激消费者过度消费, 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4. 强制推销现象普遍存在。
普通消费者均属于“非专家购买”, 其购买决策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广告、产品说明、商品标签和推销员的推销技巧。最终, 不可避免地导致强制推销、强制消费。
5. 污染环境现象普遍存在。
绝大多数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淡薄, 缺乏最基本的营销伦理准则。外部不经济现象严重, 环境污染日益增多。
6. 不正当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企业缺乏营销伦理准则, 竞争手段大多采取请客送礼、回扣贿赂、捆绑销售等等;广告战、价格战甚至达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也不罢手。权力寻租现象也十分严重。
营销伦理失衡现象普遍而且严重, 若要根除绝非易事。企业 (特别是领导者) 树立什么样的营销伦理、制定什么样的营销战略是根本所在。
三、消费者与营销者的关系
从商品交换的历史起点来考察, 人与人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物质起点在于剩余产品的出现, 而促成交换的动机——交换完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互通有无;互通有无的起因在于欲望, 欲望的满足在于“意识”, 在于人的身心愉悦。对于现代人来说, 物质层面的满足已渐渐淡化, 而精神层面的追求却在日益增强。因此, 要求企业必须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 从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出发来生产产品, 进而实现企业盈利。然而, 在很多企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往往将自身盈利作为企业营销的出发点, 把消费者的需求置之度外, 违背了营销伦理的基本原则, 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营销及营销管理的恶性循环。以下理论, 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交易, 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或个人付出和取得某种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 是营销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尽管交易仍是所有消费者行为中的重要部分, 但广义的观点强调消费的全过程, 包括购买前、购买中和购买后影响消费者的所有问题。下表说明了消费过程各个阶段的一些问题。
由上表可见, 消费者与营销者是相互影响的。在现代市场中, 究竟是“谁控制了市场——企业还是消费者?”这一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双向的:消费者影响企业行为, 企业的营销策略又影响着消费者。现代市场已经由营销者空间发展为消费者空间。
营销的基本观念认为, 公司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存在的, 只有当营销者比其竞争者更好地理解那些可能使用他们正在销售的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这些需要才能得到满足。因此, 要求企业必须以消费者的需要为出发点, 以消费者的利益为企业目标, 以消费者的伦理观念作为企业营销行为的规范。
消费者在市场上的反应, 是最终检验企业营销策略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此, 对消费者的认识也就是企业制定、执行营销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认识消费者, 从根本上说, 就是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作为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正是现代企业理应遵循的营销伦理。
可见, 营销伦理首先是企业确立营销哲学、制定企业营销战略、制定企业营销计划的第一要素。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四、企业规范营销行为的对策
营销伦理应作为企业营销行为的核心理念。据此, 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应当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营销伦理。
1. 在产品设计环节。
从新产品构思到新产品的研制, 都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为出发点, 真正使产品成为消费者的“心动”产品。日本索尼公司的一个做法是:聘请家庭主妇作为企业的兼职员工, 她们的工作职责就是“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还缺少什么 (生活用品) ”。这一做法, 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2. 在产品生产环节。
生产环节的营销伦理主要涉及企业的“社会营销”理念, 即企业要以实现消费者满意以及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长期福利为根本目的与责任。从目前来看, 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减少直至根除对环境的污染, 长期的任务是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前提下增进社会福利, 造福于社会公众。
3. 在产品销售、服务环节。
这是贯彻执行营销伦理最主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这是企业 (产品) 真正与消费者“见面”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 从消费者行为分析, 消费者市场细分, 产品的包装、运输、定价, 直至分销渠道的确定, 公关、促销的安排等等工作, 都必须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尤其是在产品的售后服务 (包括服务行业) 方面, 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如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就亟待理顺。
此外, 结合“整合营销”理念, 我们强调要把营销伦理贯穿于企业的所有营销活动之中, 把企业的所有活动和环节都整合协调起来, 努力为消费者的利益服务, 努力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还要与社会相关部门紧密合作, 共同致力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努力打造消费者满意、社会公众安乐的和谐社会。
摘要:营销伦理是对企业营销策略、营销行为及组织机构道德的判断标准;是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本文基于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营销伦理失衡的表现得出, 营销伦理已经影响到企业各个方面的活动, 其对企业的整个营销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税收特点 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纳税义务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从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选择,利用税法对自己有利的优惠政策,选出合适的纳税方案,从而使本企业税负延缓或减轻的一种行为。 因此有效进行税收筹划,对现代企业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纳税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
税收筹划的合法性表现在其活动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依法征税及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以合理合法进行选择时,纳税人选择低税方案,是符合国家税法立法意图的。
2、目的性
由于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其滞后性使得税收筹划成为可能。因此,纳税人应在税法及税收制度有关规定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多种纳税方案,并比较各种纳税方案的不同,选择适合本企业最佳纳税方案,以期获得最大的税后利润。
3、筹划性
税收筹划目的是降低税收支出。企业要降低税收支出,一是选择低税负,二是可以延迟纳税时间。不管哪种方法,其结果都是节约税收成本,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这就有助于企业取得成本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从而实现长期盈利的目的。
二、纳税筹划对企业产生的作用
1、纳税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
对企业纳税筹划行为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合理、准确的解释和预测企业的经济行为,从而更科学地设计税收立法意图,有助于税制的不断健全,提高企业纳税意识抑制偷漏税等税收违法行为。
2、纳税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资本、成本、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纳税筹划就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利润的最优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由于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清楚税收政策,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税收意识,造成企业管理上去了,税收负担加重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加强企业管理同时,要加强税收管理,发挥纳税筹划的作用逐步 提高企业的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企业纳税筹划的探讨
(一)对企业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实行对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组织。根据规定,不同的组织形式,对纳税人税负有着不同的结果。以某单位为例为扩大企业业务领域,该单位准备在上海浦东和天津分别设立下属单位,经考察,上海浦东是高新技术开发区,使用的所得税率为15%,而北京由于该单位不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不能享受税率优惠,因此在考虑所得税影响情况下,该单位决定在在上海设立子公司,而在北京设立分公司,因为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如果盈利,应当作为独立的纳税义务人单独交纳企业所得税,其利润不用并入母公司利润,这样子公司可以少纳15%的企业所得税,使单位整体税负降低。而北京由于没有税收优惠,无论是分公司还是子公司,均不能减少公司的整体税负,为了减少工作量,单位设立了北京分公司。
(二)对应税收入的纳税筹划
企业的销售收入根据结算方式的不同,其收入确认和纳税的时间也会不同。直接收款销售货物以收到货款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为确认收入的时间;托收承付销售货物以发出货物并办好托收手续当天为确认收入的时间;赊销和分期收款销售货物以合同约定日期为确认收入的时间;订货销售和分期预售销售货物以交付货物时为确认收入的时间。通过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企业可以调节收入确认时间,筹划合理的收入归属年度,达到延缓交税的目的。
(三)准予扣除项目的纳税筹划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由于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影响成本的大小,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所以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折旧方式,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节税效果的折旧方法。通常来说,在比率相同的税率下,若所得税率有上升的趋势,就采取直线法计提折旧;若相反则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在超额累计税率下,则一般采取直线法计提折旧。
2.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得出不同的期末存货成本,从而影响当期利润,因此,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要考虑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当材料价格上涨的时候,要采取后进先出发来计价,这样提高了本期销货成本,降低了期末存货成本,减少了税前收益和本期税负,提高了税后利润;反之,当材料价格持续走低时,则宜采 用先进先出法来计价;当材料价格上下波动时,则采用加权平均或移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计价,以避免由于成本的波动造成利润的波动。
3.费用列支的选择。在会计核算中,我们要尽可能及时列支当期费用,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采用预提的方式入账,尽可能速度按成本费用的摊销期,以达到递延纳税时间和得到少缴所得税的税收利益。
四、企业税收应注意的事项
纳税筹划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筹划到位必定会使企业带来节税而增加效益,但筹划不好,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烦恼。因此做好纳税筹划工作,力争做好三个结合:即业务流程和现行的有关税收政策结合起来;税收政策与其相适应的税收筹划方法结合起来;税收筹划方法与相应的处理技巧结合。
参考文献:[1] 蒋云贵. 基于Delphi法的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模糊综合评价[J]湖南社会科学, 2011,(03) .
[2] 汤秋蕾,董杰,王青. 浅谈市场经济下纳税筹划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6) .
[3] 荆峰. 企业税收筹划[J]审计与理财, 2007,(04) .
[4] 孙俊.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关联分析[J]企业家天地, 2007,(12) .
[5] 于涛. 浅谈企业纳税筹划的成本和收益[J]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8,(S7) .
[6] 汪扬威,吴孔勇. 企业增值税税务筹划[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08) .
[7] 张伟坤. 浅议税收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0,(17) .
[1] 赵珊花.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与控制[J]. 财会月刊, 2005, (14) .
[2] 杨焕玲,孫志亮,郑少锋. 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分析及其控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3) .
顾客忠诚是指顾客购买行为的连续性——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依赖和认可、坚持长期购买和使用该企业产品或服务所表现出的在思想和情感上的一种高度信任和忠诚的程度,是客户对企业产品在长期竞争中所表现出的优势的综合评价。在高度竞争的市场如(电脑市场),满意的顾客和完全满意的顾客间有很大差异。非竞争市场(垄断市场),无论顾客满意与否都保持高度忠诚。即使这样,企业会最终因顾客不满付出高昂代价,企业如果没有赢得高水平顾客满意度,是难以留住顾客忠诚的。
所以,顾客忠诚对企业成败也有决定作用。如今企业管理者也将营销管理的重点转向提高顾客忠诚度方面来,以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关键性的竞争优势。顾客忠诚有利于降低营销成本 :对待忠诚顾客,企业只需经常关心老顾客的利益与需求,在售后服务等环节上做的更加出色就可留住忠诚顾客,既无需投入巨大的初始成本,又可节约大量的交易成本和沟通成本,同时忠诚顾客的口碑效应带来高效的、低成本的营销效果。
顾客忠诚有利于企业巩固现有市场 :高顾客忠诚企业的竞争对手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吸引别的顾客,这种努力要经历一段时间,并且一定殊风险。这往往会使竞争对手退步,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现有市场。
“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弘扬团结协作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对于企业的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引导职工面对逆境,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增强凝聚力也是企业党建工作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各个领域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急剧升级,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是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的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笔者认为抓好以下几点是关键。
一、建立健全党组织是抓好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党的建设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来完善和加强,才能充分释放出积极有效的作用和能量。针对企业性质和发展情况,不断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明确隶属关系,强化组织功能,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企业党组织应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政治保证。企业党组织的主体是党员,服务对象是职工,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切实做好服务职工的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学习,加强党员培训,提高党员素质,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企业的先进分子,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所有党员和职工作为一个整体,有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作为党员,应该在工作责任、工作标准、自身要求、工作绩效上高于普通职工,切实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党建工作还要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创新观念,营造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氛围,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适合企业科学发展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以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武装党员干部,提高党员干部领导和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开创企业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新局面。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不断创新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努力培育反映时代要求、健康向上、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同时,企业党组织应全过程地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为企业发展把关定向,这也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内容。把破解发展难题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方面,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为发展献计献策,积极构建和谐文化。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活跃组织生活,不断充实党建工作内容。企业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应根据企业特点,因企制宜、因事制宜,以“短、平、快”特色明显的活动为主,这样既能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又能吸引群众参加,从而收到增强企业党组织吸引力、亲和力和凝聚力的良好效果。企业党组织还要承担起广泛深入宣传企业发展思路和目标的责任,宣传企业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宣传企业发展的市场形势及等,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坚定职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鼓励职工为企业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
二、制度健全措施到位群策群力聚人心。
党组织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不断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在年度的评优评先中,突出各级党员在职工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用职工身边先进人物的事迹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
要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发扬“沟通、传输、凝聚”精神,用身边的标杆教育身边人,开展具有影响力、操作简便的创建精神文明的活动,陶冶职工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要根据实际,开辟多条沟通渠道,让职工有倾诉的环境,做职工的贴心人。
要坚持人文关怀。对职工生病住院者、单亲及生活特别困难者、女职工晚育生产者、职工或直系亲属伤亡病故等,进行慰问或协助处理。关心职工身心健康、增强职工体质,做好职工的常规体检工作、健康锻炼工作、心态调整工作,确保职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
严格执行《劳动法》。要保证职工能够得到有效的休息,确因工作需要加班的,要给予调休或发放加班费。妥善安排职工的公休假期,有条件的,一年组织一次外出旅游或野外拓展训练,以增加职工间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同时及时兑现职工的各项福利待遇,如定做工作服、生日蛋糕等,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送温暖活动,帮困帮在点子上,温暖送到心坎上。
三、强化党的先进性教育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党员积极投身生产经营管理,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职工,共同实现企业目标。
通过工作实践和不断对党的知识的学习,使党员深刻理解和体会党性修养的重要性,真正地从心灵深处烙上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自觉性。党组织要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讲话以及中国化工集团党委文件精神,掌握精神实质,提高理论素养,同时努力学习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本职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业务技能,更好的发挥示范作用。
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有利于企业做出战略型调整,增强企业的机动性。各级党员要带头爱岗敬业,做到文明生产、遵纪守法,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在岗位上讲文明,树新风,干一岗,爱一岗,专一岗,树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敬业思想,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必须清楚企业发展的战略计划和思想,带头支持企业各个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和决定,并以党员的使命感,引导帮助职工提高认识,积极投身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去。
党员要时刻发挥先进带头作用,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做专业能手、管理能人,带头完成任务,处处走在普通职工前列。要在企业开展的技能竞赛等活动中争先创优,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做起,立足岗位,在创建节约型企业中多做贡献,要带头克服困难,以身作则,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通过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围职工做好各项工作,使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得到提升。要树立远大理想,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爱岗精神以及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带领职工把企业的各项工作推向新高度,做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兵。要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把企业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形成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的企业发展保证体系。应加强职代会建设,探索新形势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持企业和谐稳定。
企业给了职工一个发展的平台,职工在这个平台上自由的发挥,赋予了企业的生命,让企业能够百年长青。充满凝聚力的企业将是一个焕发生机的企业,有着浓厚的企业文化,完善的管理制度,使职工对企业充满信任,充满希望,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在凝聚力的推动下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党建发挥作用,把企业建成先进性企业,使党建的作用深入到企业的各个角落,要明确提出向党建工作要效益,让党建工作促发展的口号,把促进企业建设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是否有成效和成效是否显著的最根本的标准。
【项目管理对企业的意义】推荐阅读:
项目经理对工人的管理06-18
企业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07-18
工程部对项目部的管理07-03
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05-28
对企业物流管理的认识06-09
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10-05
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作用探析07-26
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思考10-14
工程项目对标管理12-02
项目管理对标指标数据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