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资助申请表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贫困大学生资助申请表(精选12篇)

贫困大学生资助申请表 篇1

转眼间小琳浩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坚持让孩子上学,由于肢体和语言的障碍,小琳浩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母亲专职接送,在每节下课时再次来到学校,带小琳浩去洗手间。坚强母亲瘦小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校园里,全体师生都认识了这位坚强的母亲和孩子。孩子很懂事,不想让妈妈劳累,所以他在学校上学期间从不喝水,看着孩子让人很心痛。

虽然上天夺去了小琳浩的语言功能和行动功能,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孩子的智力无障碍,而且很努力,也很优秀,成绩一直在班级第一名,虽然父亲常年不在家,虽然一家仅仅靠父亲每年不到2万元的收入过日子,但小琳浩很乐观,每天脸上都洋溢着童真的笑容,母亲也从不嫌弃孩子。

父母一方面要保障家庭的温饱,还要负担琳浩上学,包括初高中,大学的学费,还有琳浩的医疗费用,如此沉重的负担让琳浩爸爸显得很苍老,但一直仍在努力中,从来没有放弃过。仍在治疗当中。

贫困大学生资助申请表 篇2

一、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发展历程

从1950年初至今, 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过程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发生变化, 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 免费上大学加人民助学金阶段 (1952年~1983年) 。第二阶段, 人民助学金制度与奖学金制度并存阶段 (1983年~1986年) 。第三阶段, 奖学金制度和贷学金制度并存阶段 (1987年~1994年) 。第四阶段, 初步建立“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阶段 (1994年~1999年) 。第五阶段, 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 多种助困方式并存的助学体系阶段 (1999年至今) , 这些模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变化。

二、优化建立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意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明确指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

教育部发布的信息统计:2008年, 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2103.27万人。其中,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为473.96万人, 占在校生总数的22.53%;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为158.32万人, 占在校生总数的7.53%。2009年, 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为2285.15万人, 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为527万人, 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为166.1万人, 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

因此, 如何在现有的办学资源和条件下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 优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助体系, 让贫困学生上得起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促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以及社会的稳定进步,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 具有重大意义。

三、我国经济贫困大学生新资助体系存在的不足

2007年5月,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国发[2007) 13号) 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 国家建立了以“奖、贷、补、助、减”五位一体的高校学生混合资助制度, 但由于贫困生数量众多, 加上资助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 如从资助面来说, 对于部分边远地区、民族地区高校来说, 政府资助仍然不能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助需求;从资助额度来看, 统一标准的实施, 对于不少学校的不少专业, 特别是民办高校的专业收费标准都在万元无法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学费问题;各高校的资助工作大多依靠经验和表面的比较感性的认识, 对贫困生的认定缺乏合理的依据和方法;在资助资金的使用上标准不一, 造成一部分学生重复受助;运行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社会资助寡且不均, 侧重物质资助, 忽视精神资助等等。

四、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优化对策

目前, 现行的新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 国家对经济贫困大学生财政投入最多、资助范围最广、资助力度最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的一项制度安排, 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 在此基础上, 优化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有效解决和填补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使其在优化和总结中得到升华, 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是直接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1. 完善建立经济贫困大学生认定及动态管理系统。

经济贫困大学生是指由于经济困难而缺乏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 生活质量达不到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水平, 处于困难、窘迫状态的在校大学生。一般来说, 高校贫困生可分为特困生、一般贫困生和突发意外贫困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 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 是学校实施各项资助措施的依据, 关系到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资助资源, 切实保证国家及学校制定的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 对缓解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在开学初就通过建立家庭信息档案、调查考生档案、现场摸底调查等方式进行初步摸底, 严格审查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工作情况以及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 并在开学后, 利用同生源地学生对申请贫困资格的学生进行调查认定, 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干部应深入宿舍、食堂收集详细信息, 掌握学生的总体消费情况, 如电脑、手机的来源、品牌、话费使用情况等。建立动态的贫困生档案, 对贫困生实施诚信记录、学习情况、思想和心理情况等方面进行动态管理, 建立公平有效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提供保障。

2. 大力推进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利用金融手段完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 加大对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受到高校、经济贫困学生及家长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故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 需要切实加以改进和完善。

为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满足经济贫困学生的需要, 最大限度地降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 国家应坚持“方便贷款、防范风险”的原则, 健全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体制, 改革贷款审批和发放办法, 完善还贷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进一步改革财政贴息方式, 除实施对学生贷款利息给予50%财政补贴的做法外, 还应该进一步降低毕业后学生的贷款利息, 让这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轻装上阵, 减轻生活负担, 增加自主创业和成功就业的机会, 彻底摆脱贫苦。二是对毕业后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 服务期达到一定年限的借款学生, 经批准可以奖学金方式代偿其贷款本息。三是将学生还款状况直接与自身多方信用记录相联系, 对学生贷款进行第三方保险公司投保, 以保障助学贷款的发放工作能够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有实效的开展。四是大力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减轻高校集中于某金融机构集中借贷的压力, 更加明确银行和贷款学生及家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便于生源地银行就近进行贷前调查, 增强学生的还款意识。

3. 健全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法律建设。

目前, 中国已初步形成以宪法和相关法律为核心, 以政策规定为主体的有中国特色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但是尚且存在不足, 对大学生资助制度的规定, 还只是属于宣言性立法, 比较原则、抽象、笼统, 缺乏程序性规范、可操作性差, 执行者的主观判断因素很大, 势必会影响资助体系的继承性、统一性和稳定性, 不利于社会大众对资助体系的了解, 也不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

所以, 具备一套科学、完备、严谨的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法律体系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标准。一是制定《大学生资助法》, 根本保障资助体系建设的稳定性和继承性。二是立法是基础, 普法也很重要。应加大宣传力度, 让全社会了解各项政策, 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得到法律和政策保障。三是建立严格的贫困大学生资助监管机制, 规范教育救助管理制度, 保障资助体系过程的公平。对于工作人员出现的徇私舞弊、违犯法规等行为应给予行政处分, 进而促进教育救助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4. 拓宽助学渠道, 搭建多元化资助平台。

为了达到国家“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政府、银行、高校、社会为主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可多渠道获得资金来源, 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依然存在很大困难, 政府在扮演引导者和实施者角色的同时, 还是不能完全解决日益严重的贫困生问题。因此, 我们应该开拓立体式、多元化资助局面, 拓宽学校设立助学资金、社会捐助、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 搭建多元化资助平台。一是加强校企合作, 争取得到社会的支持, 与对口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可以采取直接捐助或设立奖学金, 也可以勤工助学岗位, 提供实习岗位, 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不但可以有效资助经济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高质量实现就业, 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可谓是双赢选择。二是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慈善基金组织筹划资助基金。发行中国教育彩票, 就像国内已经发行的福利、体育等公益性彩票, 通过发行高等教育彩票在民间筹集资金, 以促进高等教育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润雨计划部分专项资金, 设立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用于资助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到校报到。

5. 完善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辅助措施。

资助经济贫困大学生不同于一般的扶贫。大学生已是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年轻人, 开始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如果忽略了资助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疏导、精神关怀、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等等, 就会使资助效果大打折扣。

一是纠正部分经济贫困大学生的“等、靠、要”的懒惰思想, 防止他们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错误的价值观, 鼓励他们自觉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炼, 增强自己耐挫力, 成为“精神上的贫困者”。二是鼓励经济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 用身边成功的自强自立的典型激励他们摆脱心理阴影, 使他们“贫”而不“困”, 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三是加强诚信和感恩教育, 将大学生诚信档案里的表现作为衡量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和引导每位受资助者深刻领悟和体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自己的情感, 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珍惜自己的借贷信用和名誉, 认真履行还贷义务。四是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较, 贫困生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非贫困生, 因此, 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 通过集体咨询、个别面谈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咨询等心理咨询形式, 提高贫困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此外, 还应该通过学生组织开展一些爱心活动, 使他们认识到, 自己已经得到了资助, 也应该把爱心传递给一些和自己一样困难甚至比自己更困难的人还没有得到资助, 让他们在帮助别人中发现自身优势所在, 正确认识自己, 学会接纳自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 (13)

[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2004

[3].戴海群.对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系统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2 (7)

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若干思考 篇3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资助 现状 问题 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 G5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79—03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分析,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中贫困大学生的平均比重依然高达25%左右,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高达50%左右,这也表明我国目前有将近三百万的贫困大学生。如此众多的贫困大学生走向校园,这给我国的教育系统以及国家政府、社会群体都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鉴于如此严重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有必要对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以确保我国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国家人才梯队的建立。

一、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现状分析

对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不足与漏洞,并据此查找问题的根源,以便于能够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从而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机制,确保我国现代教育的良好发展。具体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

在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上,国家主要采取的是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资助方式的资助体系,可以简要概括为“贷、奖、助、补、减”这五种方式,即通过助学贷款、奖学金制度、设立助学金、贫困学生补贴以及减免贫困学生学费这五种方式来实施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为了保障这个资助体系的良好运转,教育部、财政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来切实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也使不少贫困学生得到了切实的帮助。与此同时,自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要求各大高校必须从学费中划出10%作为提高勤工助学标准的基本资金。各高校也设立国家奖学金和勤学奖学金,同时在金额上也有了不小幅度的增长,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政策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基本上完成了“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的基本政策。

(二)以慈善组织为主体的社会资助体系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慈善组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资助贫困大学生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社会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多是依靠社会募捐或者是个人以及企业捐款,每年的八九月份,各大媒体都纷纷报道贫困大学生面临失学的情况以及信息,就会有不少的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向慈善组织捐款的形式或者是直接汇款的形式向贫困大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而不少企业则是通过结对子或者订立培养合同的形式来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有偿的资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少贫困大学生读书难的实际问题。

(三)高校普遍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对贫困大学生实施的资助

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绝大部分的院校都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以对贫困大学生实施有效的资助。比如,有的学生通过打扫卫生、整理图书馆资料、在食堂打工、在学校园艺上帮工等方式获得资助。这些工作的特点一般都是劳动强度不大,有充裕的时间,既不耽误学生学习也能使学生培养出一定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还有不少学校通过安排学生到校办工厂以及学校合作单位进行临时性的工作,甚至是与附近的公司企业进行洽谈安排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从而使学生们获得一个勤工助学的工作机会。这些工作虽然报酬普遍都不是很高,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二、目前贫困大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

对目前贫困大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加强型的措施,来切实提高资助的深度以及广度。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贫困大学生资助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狭窄

从当前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来源上来看,主要的资金来源多依靠学校自筹以及政府财政拨款,而社会捐助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社会慈善机构的资金更多地运用到了社会自然灾害影响的人群以及贫困儿童或者是患病儿童的救助当中,而对于贫困大学生的专门社会救助多依靠临时性的个人捐款和企业的订单式培养。这些资助资金不仅在数量上与实际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地域上以及资金流向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施资助工作中难以切实地做到全面、持久。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捐款资助的优惠政策以及充分发会中国教育基金会等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在贫困资助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和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为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全面开展作进一步的努力。

从另一方面来讲,虽然目前不少的海外侨胞和华人、华裔在贫困资助中有大量资金捐助,高校也设立了各种奖助学金,但是激励机制依然存在着力度不够、效果不佳的现象。而这表现在资助工作上依然有着资助面小、捐助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同时,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在捐助工作上的力度不大,使得大多数的家庭、个人和企业缺少对贫困学生的捐助热情,这也是社会捐助力量比较薄弱的又一重大原因。除了社会捐助力量薄弱以外,各捐助组织、个人和企业之间各自为政,致使捐助存在着交叉、重复等漏洞,没有让捐助资金通过计划、统筹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当前社会捐助存在的一大弊端。此外,社会大环境对于捐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还有不少非法商人利用贫困大学生急于解决生活困境的心理,通过开办家教黑中介、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形式欺诈贫困大学生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急需解决的。

(二)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分配得极为不均衡,难以达到全面的救助效果

目前我国的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名牌高校,而一般的院校则很难得到长期、有效、稳定的救助资金来源,大部分需要依靠财政拨款以及学校自筹,资金的有限使得普通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收效甚微。尽管从理论上来说,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目的是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资助的机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缺少有效的引导以及整体上的策划,更多的资助资金流向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东部沿海城市以及重点的名牌高校,使得资助资金在分配上存在严重的倾斜。由于重点名牌高校在教育资源以及就业前景上都有着比较大的优势,使得国家捐助政策以及社会捐助资金更加倾向于重点名牌高校,这也直接导致了救助资金在分配上存在严重的校际间差异,从而使名牌高等院校的贫困生在生活上比普通院校的贫困生有着更大的优越性。

因此,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不仅是资金总量上的不足,还需要兼顾地区间的差异以及校际间的差异,只有同时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切实做到贫困大学生资助向着全面、公平、有效的方向上发展。

三、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加强性措施

通过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与探索,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加强型的措施,来切实提高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水平,从而切实保障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无虞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一)建立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助学资金融资渠道

目前在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比较完善的关于贫困大学生助学的法律体系。而在我国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只是以文件或行政命令的形式来督促社会、企业、银行以及教育部门实施资助工作,这就在强制执行力上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同时,这也是银行以及教育机构在资助工作中不配合、不作为、偷奸耍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关于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相关法律,强制各相关部门按照制订的标准来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贫困大学生各资助体系的运转能力,比如说严格规范银行在助学贷款上的审批和办理能力,提高助学贷款的放款范围,从而使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贷款政策的优惠,以便于顺利完成学业。再比如说促使高校严格履行从学费中划分出10%的学费用作提高助学标准的政策,以保障贫困生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其坚韧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针对贫困生生活压力大、自卑心和自尊心强的特点,教育机构乃至具体的负责人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的核心应该围绕着自立、自强的中心内容展开,使得大学生扫除自己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勇敢进取的生活心态,让他们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从而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此外还应该培养贫困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怀,让他们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理念,从而更加珍惜得之不易的机会,更加懂得努力和回馈社会。

(三)从源头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人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最浅显的道理,解决问题要从根源上做起。贫困大学生作为尚未完全独立的个体,其所有的生活开支全部来源于他们的家庭,因为家庭的贫困才使得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存在困境。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多是来自偏远的农村或者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发展这些地方经济的方式来解决贫困生家庭收入低的情况,将会使得大学生贫困的基数大大降低。这就需要我们地方政府致力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大学生家庭更要大力扶持,使他们走出贫穷的困境,从根源上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态。

(四)在贫困资助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理念作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人类进步发展最重要的科学理论之一。在贫困大学生资助实施中我们应该将贫困学生放在整个工作的中心位置,既要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也要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不能盲目地将经济资助作为唯一的途径,更应该注重人文教育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于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相关思考,本文主要作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具体的加强性措施还需要我们根据地区间的差异以及地方政府、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来综合制订。同时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为促进祖国青少年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余梦,周婷. 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几点思考[J]. 网络财富,2010,(3).

[2] 包常喜,石晶瑜,白喜文.进一步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方式的研究[J].硅谷,2010,(6).

[3] 杨宏.完善政府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制度[J].社会科学家,2010,(2).

[4] 孔沛球.关于当前大学生资助体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贫困大学生资助申请书 篇4

我是xxx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

xxx年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真的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可以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忧的是,每年xxx元的学费从何而来?父母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四处奔走,东借西凑,当我9月份我到大学报到时,终于把学费的钱教上去了,可是每月的生活费又成了家里的负担。好不容易度过了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可是如今,能借的钱都已经借完了。父母不再年轻,母亲体弱多病,家境亦无好转,面对每年2500元的学费以及哈尔滨高昂的生活开支,亲朋好友的帮助简直是杯水车薪!而我除了要完成学业之外,还兼任了社会工作,业余打工的所得很是有限。但是,我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大学这条路,因为我知道,在求学成才面前,任何经济上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都是可以战胜的。我不畏惧困难,更不讳言贫穷,所以我郑重地写下了这份贫困申请。我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积极上进,遵纪守法,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品学兼优,诚实守信,没有任何不良行为;我希望在哈尔滨学院这个人才荟萃的大熔炉里,能够继续创造佳绩,早出成绩、早日成才,早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此致敬礼

范文二尊重的系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叫XXX,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05级社会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家住在山东省聊大学生助学金申请书城市嘉明经济开发区邱庙村,在这里特向系引导、老师申请助学金。

也许大家会以为,既然家住在经济开发区内,那么家里生涯程度应当不错,不应当再申请助学金。其实不然,在我的故乡,虽然国度屡屡出台文件明文规定制止非法征用农民耕地,但是由于基层政府和农民所处的位置和控制的权利的不同,当地,请保留此标记政府仍然不断的征用农民土地,并应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成为土地开发的受益者,而农民则成为了土地开发的就义品。这样由于农民损失潦攀赖以生存的土地,而自己又无一技傍身,没有了经济起源,只能靠菲薄的土地补偿来生涯,坐吃山空,逐渐成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一个特别阶层,即没有城市户口,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上不去;损失了土地,无法重新成为农民,下不来,成为了城市边沿的新贫民。不幸的是,我的家庭恰好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贫困资助申请书 篇5

XX区XX乡:

我叫XXX,现年XX岁,是XXX乡XX村XX队人,家中X人,是家庭贫困户、低保户。我和 我的妻子(今年XX岁)因病常年在家需要药物维持,且需要人照顾,我的妻子今年住院治疗二次,我们共花去医疗费XXXX多元,只报销了住院的部分费用即XX元,所余的费用大多数为门诊治疗费用。

我的儿也患有XX病,现在不能干重活,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现在我已经是走投无路,真的没有办法了,因此向关心农民的各位领导申请,恳请政府给予我经济上的帮助,帮我渡过这个难关,感谢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初中贫困资助申请书 篇6

小学毕业考的时候我以优越的成绩考进了初级中学远程班,在上初中的时候我就花了家里的 好多钱,那时的学费很初,父母挪口攒食的供我。包括现在也是。 我家田地都少,每年所有收获的也勉强能提供家用。主要的经济来源也只有依靠爸爸长 期的做苦工。除去日常开支,所剩也就无几了。

所以学费一直困扰着我们。但是为了将来, 我必须读书,上大学。 为了完成我的学业,圆我的大学梦,我很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我会努力拼搏,努力去实现 我的梦想。感谢你们!

此致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7

据统计, 2000年我国贫困大学生有140多万, 2004年增至240万左右, 2007年高达400万人, 2010年更是突破了500万。《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显示, 2006年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学费可能放弃大学, 81%的家庭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79.8%[1]。从2007年至2011年, 全国普通高校助学金资助人数从572万上涨到3171.06万;助学金金额从64.68亿元上涨到528.47亿元;国家助学贷款从79.07亿元上涨到136.46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近年来, 全国普通高校贫困生人数和比例均呈迅速增长趋势。

二、我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现状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等教育劳动力的供给者之一, 而学生资助又有可能影响人力资本形成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研究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现状就显得非常必要。[2]2007年至2011年, 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 不断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从制度上基本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目前, 我国在普通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 同时实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三、我国学生资助体系中的几点问题

高等教育研究表明在过去几年中学生资助在提高大学入学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但随着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诸多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一) 学生所获资助与高校质量相关

据研究显示, 重点高校的学生在获得资助的可能性上远远的高于非重点院校的学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 国家划拨的资助金有限, 政府更倾向于把更多的资源投入重点大学。其次, 为了控制贷款的违约率, 国家开发银行和其他商业性银行更倾向于向高质量高校提供学生贷款, 这些院校毕业生的预期收入较高, 从而预期违约率就会较低。最后, 重点院校在获得社会、企业资助, 设立校级奖学金方面也比普通高校要更加容易。

(二) 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性质的补助金是学生资助体系的主要渠道

国家助学贷款主要用于缴纳学费和住宿费, 补助金则主要用于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开销。高等教育的必须支出项包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 购买教材、课本和资料的费用、文具费、班费等费用。这就表明通常情况下, 若一个学生在开学时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 那他只用在开学后负担除学费和住宿费的其他必须支出项。

这些其他必须支出项则主要由学生自己解决或者通过学校发放的补助金来解决。国家和学校对学生的补助额度尽管近几年来不断的增加, 但相对于我国高校贫困生数来说, 还是远远不够的。每年还是会有很多的贫困生在为入学后的生活费和学杂费而头痛。

(三) 个体的特征对所获资助的影响

据相关研究显示, 性别、是否党员、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本人的高考成绩等因素也影响着学生在高校上学期间所获得的资助金额。[2]

(四) 学生诚信缺失导致国家资助偏差

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资助都是针对贫困生的资助。部分诚信缺失的贫困生为了拿到奖学金, 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还有一些贫困生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后, 想方设法不还贷, 严重损害集体和国家利益, 给贫困生助学贷款工作增加难度。甚至有贫困生为了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 谎报自己的家庭收入、家庭情况以博取其他同学的信任, 从而导致真正家庭非常贫困的学生却得不到应得的资助。

四、加强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意见

第一, 鼓励多元化的资本进入贫困生救助体系。要广泛开拓社会资源, 特别是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到高校设立奖助学金等, 开展多种形式的资困助学活动。一方面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个宣传的平台, 另一方面不仅为我校的贫困生带来了资助, 更多的是, 为这些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 加大了他们就业的机遇。

第二, 重视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 应该注意对贫困生的资助方式, 既要达到资助效果同时又要避免对他们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其次, 对贫困生投入更多的热情, 不仅使他们感受到国家在物质上给予他们的帮助, 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一个健全的人格。最后, 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活动让他们能够以正常的心态融入这个社会中。

第三, 有偿享受国家资助, 避免非贫困生占用有限资源。高校在向贫困生资助时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判定一个学生是否是贫困生?思路就是让非贫困生的伪装成本变大。即加大学生在申请资助过程中或者是享受资助的成本。一是严格学生申请资助的条件, 对于真正的贫困生而言, 虽然申请的过程比较麻烦, 但是得到了更为重要的助学金,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讲是值得的。二是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规定申请获得国家资助的贫困生必须放弃一定的课余时间去从事低报酬的校园服务。这样对于伪贫困生而言, 强制条例以及后期的感恩服务必定会占用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 对于本不缺钱上学的他们来说机会成本就会过高。这样就可以把伪装者筛选出来, 避免他们挤占有限的资助资源。

摘要:对学生资助可获得性和充足性的研究是目前学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通过对当前资助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国家资助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戴宇.大学生用数学模型算出高校学费应下调12%[N].重庆晨报, 2008.12-21.

贫困大学生资助申请表 篇8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对策

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高等院校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习及生活期间,费用缺乏固定保障的学生。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加强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提高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成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

1.资助模式单一

贫困大学生不仅面临经济上的贫困问题,而且也承受着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传统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是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忽视了对贫困生的思想观念引导,没有体现出育人功能,不能满足贫困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还应该深入到贫困生的心理层面。

2.国家助学金的激励作用较低

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较大、覆盖面广,可以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但是,由于国家助学金属于无偿性的直接经济资助,使得部分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产生懈怠心理,进而出现依赖思想。另外,由于国家助学金的金额较大,一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大学生,为了获得这些利益,采取投机行为,从而影响到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公正公平。

3.奖学金的贡献力量不足

奖学金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却不具备助困的特点。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金额较大,但名额有限,家庭贫困而且成绩优异是获奖的前提条件。而事实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学生人数较少,因此,往往是一些成绩优异、家庭情况一般的学生获得了奖学金。而且,多数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往往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再加上知识基础的差异,贫困生承担着一定的竞争压力。

4.缺乏完善的困难补助机制

在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减免学费是一项长期有效的贫困资助方式,但是,随着高校收费体制的逐渐完善,减免学费的情况越来越少。虽然国家有助学金、奖学金、困难补助等方式可以填补减免学费的空缺,但是,这些形式的资助对象有限,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率不高。

二、优化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对策

1.注重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引导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高校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采用经济资助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切实做好贫困生认定和监督工作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资助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切实做好贫困认定和监督工作,精简工作程序,以提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调查、登记贫困生的详细情况,严格审核贫困生的资料,做好监督工作,以保证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3.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质量

在资助工作中,贫困大学生不仅是资助活动的最终受益者,也是资助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者,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改革资助工作,尊重贫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质量,以达到资助工作的目标。在具体的资助工作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意见信箱、问卷调查等形式,加强与贫困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合理建议,及时调整资助政策,切实落实资助工作,以提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

4.不断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

勤工助学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因此,高校应该不断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以提高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例如,高校可以开展助学、助研或者科技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特长,以提高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高校应该积极开拓校外勤工助学的岗位,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以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

总之,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新时期,各个部门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积极拓宽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渠道,不断创新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方式,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赵磊.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及优化对策[J].青春岁月,2013(8):158-159.

[2]杨俊涛,贾俊民,李蓓.河北省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4):390-392.

[3]白雅芬.浅谈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S2):87-89.

贫困生资助申请书 篇9

您们好!

我叫李xx,是本校xx届xx班的一名同学,来自一个一般的五口之家。爷爷、奶奶年迈无劳动力量,且常年患病,卧床不起,每年光医药费就需几千乃至上万;妈妈因过度劳累,身体不好,患有严峻的腰椎间盘突出,干不得重活,有时天气的变化都使她卧病在床;爸爸没有正式固定的工作,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靠打些散工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供我上学。近期奶奶被查出患有肺癌晚期,需要住院治疗,但前期几万元的手术费用和后期昂扬的放疗、化疗等医疗费用,让本就拮据的家庭再次陷入了逆境。现在奶奶病重在身需要悉心的照料,全家的生活重担一下子都压到了爸爸一个人的肩上,加上我现在上学的费用,这对我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想起父母为了奶奶的医疗费和我的学费,东拼西凑,处处跟人借钱又屡遭碰壁,多少次看到他们无助的双眼,我的心都要碎了。看着这个家,看着父母两鬓增加的白发,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家里的经济状况让我萌生了放弃求学的想法,我想早日参与工作来减轻家里的负担,爸爸知道后剧烈反对,给我摆明利害,阐释道理,结合他自身的经受,让我深刻理解学习文化学问的重要性,懂得只有接受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逆境问题。

后来得知学校为了让更多有困难的同学能上好学和上得起学,特地成立了困难同学助学基金,我仿若看到了盼望。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为了能更加安心地完成学业,我请求校领导批准我的申请,无论自己能否申请到这笔贫困补助,我都会特别感谢学校对贫困生的照看。今后,我也会更加仔细努力地学习,用感恩的心回报父母、学校和社会。

最终,诚心的祝福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当!

此致

敬礼

XXX班:XXX

贫困学生资助报告 篇10

为了能更好的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资助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建档立卡的学生资料和信息进行了认真的查验审核。

1、资助工作政策性强,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社会满意,让最困难的家庭子女受益,学校成立由校长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等为成员的评审领导小组。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顺利推进小学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贫困学生不受经济影响,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业。

2、以校长为组长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评定小组对资助名单与信息表进行审核、认定,并将认定出困难幼儿名单上报学校审定。

3、上榜公示,公开透明。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举报信息。

4、建立、健全资助档案资助项目、资助对象、资助范围、资助标准、资助流程等材料一一归档,随时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群众监督。在校内和学生所在班级张贴布告宣传相关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现根据《2017年秋季学生资助工作安排》及《2017年秋季学前、义教资助名单上报要求》的通知,结合我校《贫困生认定方案》,经学生自主申请、班级民主推荐及我校学生资助管理领导机构审核,现对我校的“资助名额”“资助标准”“受助幼儿姓名”“受助原因”“监护人姓名及举报电话”等进行公示:

本学期,我校接受贫困幼儿资助的贫困幼儿共3人,每生每期400元,资助金额共计1200元。

资助对象:

1、李鑫炎,男,学籍号G***655,属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监护人李文俊;

2、刘乐乐,女,学籍号G***409,属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监护人刘二生;

3、郑中华,男,学籍号L***057,属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监护人郑向伟;

公示时间为2017年11月10日至2017年11月16日共7天,若对以下公示名单有异议,请向方岗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投诉。投诉电话:0374-8783988,电子邮箱:fg8783988@163.com。

禹州市方岗镇和沟小学

2017/11/17

附:评审小组成员名单

方岗镇和沟小学

贫困生认定评审小组名单

组 长:张战锋

副组长:张利峰

成 员:付定基黄耐凡李向婷孙雯雯 徐守菊

会泽县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篇11

近日,会泽县教育局组织广大教师走村串户,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摸底、统计、汇总等工作。此次调查统计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精准识别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目前仍在校就读的贫困户子女,主要工作是按相关表格内容准确录入信息内容,做到不误统、不漏统、不虚报、不瞒报,精准掌握贫困户子女在校生情况。

近年来,会泽县教育局加大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的资助力度。该县现有在校学生17万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校就读学生52 648人,其中,学前教育3 600人,小学28 044人,初中13 319人,高中4 338人,职校1 043人,大学2 304人;县内就读45 657人,县外就读6 989人。对全县学前教育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进行资助,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元;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中的寄宿生按照小学每生每年1 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 250元提供生活补助;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提供营养餐;对全日制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进行资助,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 500元,资助面约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30%;对职业技术学校全日制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每人每年4 000元的奖励;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2 000元的标准给予学费补助;对职业技术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 500元;对考入中央部委直属高校的云南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本科学生,在其本科学习期间,每人每年给予5 000元的学费奖励;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普通高校新生进行资助,用于从家庭所在地到被录取院校之间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的短期生活费,资助标准为省内高校每生500元、省外高校每生1 000元;对贫困村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并优先办理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贷款额度为每生每学年8 000元。

贫困大学生资助申请表 篇12

一、苏北地区男大学生特征

(一)心理特征

苏北地区男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对于男性,他们需要肩负社会发展的责任,承担家庭的重担,种种压力深刻地影响着男性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而且,受目前就业形势难的影响,与女生相比,男生具有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他们更愿意参与一些社会实践锻炼能力,尽早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职业的要求。

(二)苏北地区男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现在的男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思维活跃、思想解放,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其辨别能力稍差,尤其是现在90后男大学生,他们一般在家庭中地位特殊,受到格外的重视关心,他们一般会过分关注自我,个性张扬,形成个人本位主义,以至于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意识薄弱。

(三)苏北地区男大学生学习特征

据相关数据统计,男大学生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女生,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业情况以及进一步深造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这种现或多或少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二、当前苏北地区高校男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资助工作与育人目的结合不紧密

2007年5月,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建立起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资助体系,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得到国家资助,但帮扶工作大部分却停留在经济援助的层面上。苏北地区高校的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交不起学费,生活水平低,面对这巨大的生活和学习压力。高校中不乏家庭经济状况姣好的同学,相比之下,他们又会产生自卑心理,自惭形秽,缺少锐意进取精神,在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以及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家庭贫困的男大学生一般都承载着家庭更多、更高的期望,他们希望通过高等教育来彻底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和现实命运。然而,为了维持生活和学业,贫困男大学生大部分都处于身心疲惫、心理焦虑的紧张状态,甚至对以后的就业生活失去积极进取的动力。当今社会风气以及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致使大部分大学生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条件,不良风气在男大学生中蔓延。因为缺乏诚信教育、缺少必要的道德约束,所以骗取困难资助和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缺少感恩自立自强等教育,有一部分贫困男生不思进取,自暴自弃。以上种种不良行为都是资助与育人脱钩的直接后果,需引起高校教育者高度重视。

(二)学生贫困程度认定体系尚不健全

苏北地区高校资助对象主要偏向于经济救济,侧重于给予贫困生物质帮助,然而精神上帮扶则相对匮乏。首先,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其人际交往综合素质方面较其他同学欠缺;其次,有些贫困学生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不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贫困现状的办法,依赖心理严重。如果能够从制度上对不诚信学生进行规范,使贫困生为其不诚信的行为付出代价,那么学生资助工作将会打开新的局面。此外,资助体制的不健全也表现在资助地域的不平衡性。高校资助工作中,资助的发放对象均有一定的标准,这种标准倾向于成绩优异的学生,然而,需要受到资助的大部分学生集中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并补占有很大的优势,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得到资助的机会。

(三)苏北地区高校资助工作操作层面存在不当之处

高校贫困男大学生自尊心强、敏感、环境适应能力差。对于他们的帮扶需要倾注大量精力,需要高校资助者做好合理的设计,已避免操作层面上的疏漏,否则将很难达不到既资助又育人的目的。

某些高校在资助工作中为了将困难学生认定程序做到完美,在初评的时候公示贫困学生的姓名学号班级以及贫困等级等相关信息,这一做法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严重侵犯贫困学生隐私,使贫困生更加敏感、自卑。有些高校仅是为了工作的便利,将资助工作完全交与团委、学生会或者班级干部去完成。这一做法极易将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公诸于众,从而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心理上的伤害。

以上问题的出现均是源于资助工作操作层面的不合理。因此,改善资助工作方式方法,将资助工作做到高效及人性化,才能使贫困男大学生从容接受资助。

三、苏北地区高校男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家庭经济贫困程度认定程序

资助工作应优化配置有限的资源,保障公正、公正。贫困生认定过程是资助目标的锁定过程也是资助精神的传递过程。为了有效的做好资助工作,高校资助工作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以学生生源所在地开具的贫困证明以及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上的基本情况判定其家庭状况,多渠道了解学生的实际经济生活水平,如对其消费水平进行调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了解学生衣、食、住、行情况,向当地政府部门调查了解等。其次,将心理关注融入认定程序之中,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的措施关注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以及“伪贫困生”的出现。

(二)将精神扶志融入到经济扶贫中

高校学生资助事业的崇高之处就在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紧密结合、主动服务学生与学生自我服务紧密结合”,真正帮助学生发展。“在辩证思维看来,认识中的改造与改造中的认识的统一,而不是二元对立,也不能僵硬地割裂为谁先谁后。从根本上讲,任何认识本质上都是由实践引起的,是为了满足实践的需要服务的。”因此国家对广大高校学生的资助,是需要他们回报人民回报社会的。因此只有将精神扶志真正的融入到经济扶贫中学生才能够由衷地回报。高等院校改善学生物质生活水平、充实学生精神内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精神扶志是为了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使受扶持的学生感受国家、社会的关怀,让贫困男大学生感受到幸福感以及安全感。

(三)加强苏北地区高校贫困男大学生诚信体系的建立

诚信即是诚实、守信。《礼记·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诚以修身养性,信以立世成事。《墨子·修身》中也提到:“志强智达,言信行果。”管仲亦有同感:“诚信者,百信之结也。”因此在校园中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可以积极利用多种校园媒介对学生进行宣传。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言行能带来的价值和代价,塑造当代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基本人格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让诚信在校园上下蔚然成风。

(四)在贫困男大学生中做好人文关怀

高校工作者应更多的理解贫困男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并理解他们的想法,避免让受助学生背上沉重的道德枷锁,造成心理上的阴影。要正确适度的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贫困男大学生相对女生来讲自尊心更强,压力更大,因此要予以更多的保护,当贫困受资助学生被屡屡曝光在学校同学面前时,他们的心理上或多或少会受到伤害,这也会造成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拒绝接受资助。

高校应该正确对待资助工作,正确调整自己的认识:资助工作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任何一种以政绩或是成果的心态去开展的资助工作都是有违资助工作本质的。

对于受资助男大学生高校应予以更体贴的关心并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心理问题是很多受助学生的重点问题,更是男大学生首要心理问题,因此,资助工作者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和严重化。

苏北地区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勤工助学体制,资助工作者要掌握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情况。同时校园中应充分发掘勤工助学岗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更大的平台来进行锻炼和发展。苏北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在资助方面还需努力探索,不断总结,虚心借鉴,真正做到不让一位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因心理压力过大以及自卑心理拒绝资助,让每一位贫困生脱离双重困难,奋发向上,励志成才。总而言之,苏北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男大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家梅.高等教育资助育人的改革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 2011.

[2]赵贵臣.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方式创新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2.

[3]黄希庭, 郑涌等.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4]李文道, 孙云晓."男孩危机":一个亟须关注的教育现象[N].光明日报, 2009.

[5]向敏.男女大学生学习成就动机调查研究[J].教研探索, 2005.

[6]黄建美.全国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实践与理论研讨会[J], 2011.

[7]罗洁.浅谈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新举措[JJ.理论界, 2010.

[8]黄少玲.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考量[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9]杜珊珊, 李丹虹, 屠晓梅.高校贫困生经济扶贫与精神扶志的有效整合[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2.

[10]汪瑞林.助学贷款呼唤信用机制[N].中国教育报, 2002.

上一篇:外国名人故事100字下一篇:初三英语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