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推荐6篇)

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 篇1

http:// 2010年12月01日 07:08 解放军报

马伟明(中)和同事进行科研交流

胸前缀满军功章的马伟明

马伟明和导师张盖凡一同研讨问题。

马伟明在给学生讲课

马伟明,海军工程大学教授,海军少将军衔,国际电器工程青年科学家,34岁被破格晋升教授,38岁成为博士生导师,4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说:“我是做学问的人,不适合当领导。”

10年前,组织上到海军工程大学考察干部,一位领导和马伟明谈话,要言不烦,直奔主题:你是人选之一,你要愿意,可以先任命为副校长。你考虑考虑。

海军工程大学是正军级单位,副校长是副军,而当时马伟明才40岁,这等好事还用考虑吗?首先感谢组织上的信任,然后说几句就怕自己能力不够,挑不起这副重担之类的谦虚话,心里偷着乐呗!可马伟明就是马伟明:“报告首长,我是个做学问的人,不适合当领导,也当不好领导。”

看他那认真样不像是故作谦虚,莫非他真的不适合当校长?组织上进一步调查了解,结果大多数人认为他当校长有利于引领学术风气。组织上又来征求意见:“你还可以考虑一段时间。”他的回答仍让人大感意外:我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我真的不合适。

马伟明自己关上了进官场的门。有人背地里说他是“天字第一号傻瓜”。

他的想法并非一时冲动。当年马伟明在参加研究生面试时,张盖凡老教授给他出的第一道考题是:“研究生毕业后三条道,当官、发财、做学问,你选哪一条?”马伟明的回答是:“终身做学问!”当时谁也没把他的这个回答当真,只是暗笑老教授“迂腐”,越是这样关系到个人命运的选择题,学生越容易骗老师。谁要回答升官发财,你还收他吗?然而,马伟明没有耍滑,他说的是真心话。马伟明没入官道,而在一年后的2001年,41岁的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当年616位院士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

问他为啥拼死拼活?他说:“就是因为我愿意。”

马伟明的科技成果多是原创性的。是他,解决了多相整流发电机系统固有振荡的世界性难题,在世界上首次创立了三相交流和多相整流同时供电的基本理论,研制出世界上首台双绕组交直流发电机,等等,有多项成果属于“世界首创”或“国际领先”。他因此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四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发明创业特等奖”以及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当代发明家”等荣誉称号。

取得如此突出成果,对国家和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央和军队媒体的数十名记者前来采访,好不容易才把他从实验室里拉出来,他看了一下提问单,其中有个问题是:“你拒绝当官,而情愿没日没夜地搞科研,到底为什么?”他回答说:“有人说我不愿当官是为了出名,立功,获奖,当典型,这都是扯淡。老实说,得了什么奖,登了什么报,我真的搞不清。硬要问我为什么,一句话,就因为我愿意。”这一句话是他回答类似问题的“标准答案”,对他的亲爸也是如此。

2007年,马伟明的父亲被查出患上了早期胃癌。老爷子从江苏扬中市老家奔着当院士的儿子到武汉治疗。然而,整整一个星期,马伟明除了吃饭睡觉,成天猫在实验室里,似乎就忘了家中还有一位等待住院手术的老父亲。这天,听说儿子中午就要出差,老人家急了,直接闯进实验楼。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刘德志教授见状,立即把老人家让进自己的办公室。“你问问马伟明能不能腾出5分钟时间。”老人家气呼呼地盯着刘德志:“我就跟他说三句话。”刘德志不敢怠慢,立即把正在布置科研工作的马伟明找来。“我马上就要去机场了,”马伟明向父亲赔着小心:“咱俩回家边吃饭边说吧。”“你听明白了,”老爷子指着马伟明吼道:“我之所以找到办公室来,就是不想当着媳妇和孙子的面说!”“您不是来治病的吗?”马伟明一边收拾文件资料,一边劝导老父亲:“等病治好了再谈吧。”老爷子一听儿子还是不想跟他说话,顿时火冒三丈:“马伟明,你上不管老下不管小,家里什么事都不闻不问,是挣了多少钱,还是得了多少利,你为了谁像着了魔一样成年累月拼死拼活地卖命?”“啪!”没容老爷子再往下嚷嚷,马伟明把文件夹往桌上一摔,说:“不要再跟我说给谁卖命的话!我干的所有事情,没有哪一级组织、哪一级领导硬要求我干,命令我干,就因为我想干,就因为我乐意干!”“好!你干你愿意干的事去吧!我到上海去动手术好了。”一看这对父子拧开了麻花,刘德志等人赶紧出来解释:“您老手术的事,马院士早都安排好了,就等床位,您就等两天住院,安心治病吧。”老爷子其实不是为住院的事生气,因为马伟明也已告诉他了,他今天闯到实验室来,本意是要劝儿子不能只顾工作而不顾身体,你看他1.74米的个头,才55公斤的体重,瘦得像根豆芽,心痛啊!

他对洋权威吼道:“你不懂,我可以教你!”

上世纪末,我国制造的军舰被人戏称为“八国联军”,因为许多关键设备是分别从多国进口的,其中被喻为“舰艇心脏”的电机进口于某国的一家著名公司(以下简称E公司)。然而,E公司提供的第一套发电机系统在试运行时就发生了重大故障。马伟明和老搭档刘德志教授会同有关部门的专家在事故鉴定中,得出结论:引发故障的直接原因是发电机某部件设计不合理与制造质量不合格。一场国际官司在所难免,可人家是全球电机研制权威,会承认你的事故鉴定吗?然而,打官司不是打嘴仗,而是拼证据。马伟明说:“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找出足够的证据来。”

证据在哪里?在严谨的科学实验中。马伟明组织人员按1∶1做出故障设备仿真模型,夜以继日展开一系列试验。为了检测其制造质量,他找到E国的制造工艺标准,逐项逐项进行对照。还邀请本校振动噪声专家施引教授、结构力学专家王安稳教授、材料力学专家王德石博士等共同会诊,反复进行电脑模拟仿真……终于从各方面掌握了铁证。就在马伟明的故障论证研究接近尾声时,从北京传来指令:以马伟明为首席专家组成中方代表团,与E公司代表团展开谈判。

E公司的谈判代表团10个人,8个是具有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头衔的资深专家。其首席专家一到故障现场,不问青红皂白,便一口咬定是“中国人操作不当”,高傲得近乎蛮横!马伟明不慌不忙,逐条论证其设计上的重大失误与制造工艺的明显缺陷。对方似乎不想跟你论理,只是矢口否认,把头摇得像拨浪鼓。“那么,请您提供设备的结构设计图,我们一起来分析。”马伟明要来真格的了,他用手指着图纸的一角:“请问,你们的端部设计经过力学计算吗?”“计算过。”“那就请把你们的计算结果拿出来。”对方拒绝了马伟明的要求,以教训的口吻说:“这属于另一个技术合同范畴,没经协议拿到报酬之前,我们是不会公开计算结果的。”

此时,马伟明已是怒火中烧,但他还是忍住了:“你们算没算我不知道。但我们计算的结果是,你们的发电机端部共振频率与柴油机机械共振频率相近,这是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看了马伟明拿出的数据,对方首席专家愣了一下,但故作镇定地问:“请问你们是如何计算共振频率的?”马伟明随手写出一个公式递了过去,对方不经意地瞅了一眼,便指责马伟明的公式是错的,而另写了一个公式。谁对谁错?刘德志翻开一本该国出版的教科书查看,证明弄错了的是对方首席专家。“这是电机学的基本常识,你们国家出版的教科书上也是这样写的。”马伟明说的不动声色,而对手的脸红了。他们低估了中方的实力,没料到眼下这位身材瘦小甚至有些羸弱的年轻人,会运用众多学科领域的理论来支撑他的结论,让对手无法招架。E公司首席专家坐立不安,热汗浸湿了鬓角。突然,他将手臂使劲一挥:“马博士,既然你已经分析出故障原因,还要我们来中国干什么?顺便说一句,你的理论太离奇了,我们听不懂!”言罢,夹起皮包要走。马伟明见状,一股热血直冲头顶,他再也无法遏制怒火,双眼圆睁,直视对方,一字一板地吼道:“先生,我们是在讨论科学。你不懂,我可以教你!”对方顿时惊呆了,马伟明接着厉声道:“再加一句:我分文不收,免费教你!”

这一下连我方代表团的人都惊诧不已,这未免太不礼貌了吧?何况我们有求于人家呀!可要没有他这一通怒吼,对方说不定当时就走了,等你再低声下气地去求他哩!

最后的结果是对方老老实实认可了中方的鉴定结论。谈判取得了胜利,但马伟明一点高兴不起来,对手凭什么如此傲慢?凭什么蛮不讲理?因为他们在科技上胜人一筹,是国际动力设备巨无霸,自认为你离不开他。

“没有科技的强大,中国就谈不上真正强大,而科技的强大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唯有靠中国人自己奋发图强。”马伟明说。

“这项发明的知识产权属于中国。”

又是外国公司,而且是称霸全球的跨国公司。1997年,该公司(以下简称M公司)为中国生产的第二套12相发电机整流系统在工作电压范围内遭遇“振荡”。这个问题不解决,整个产品等于一堆废铁。你产品不合格,我不接收,退还定金;误了工期,你付违约金。理论上如此,但实际上没那么简单。这套设备是为我某大型装备配套的,而12相发电机我们当时制造不了。人家就是掐你这根筋,竟然没有做先期稳定性试验。

马伟明出马了,与中方验收装备的专家组一起,要求M公司做振荡试验。当难以抑制的“低频振荡”像幽灵一样附身发电机整流系统时,该公司从上到下顿时方寸大乱。他们临时抱佛脚,紧急约请其国内著名专家会诊,然而折腾了好几天,白忙乎了。山穷水尽,他们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一夜之间,中方专家组的待遇全变了样。住宿,被请进了高级宾馆,出行,配备了高级轿车,吃饭也不要自己掏腰包了,每日宴请不断。从电机公司老板直到公司总裁,都对来自中国的年轻教授马伟明博士表现出无以复加的尊重。双方的谈判在看似十分轻松友好的气氛中重新开始了。马伟明的发言毫不客气:

“我的导师早在1989年就曾提醒贵公司注意„低频振荡‟问题,我本人随后到此验收第一套系统时,也发现并敦请贵公司切实研究解决„低频振荡‟问题。但令我感到吃惊和遗憾的是,八九年过去了,作为一家世界顶级的电力设备跨国集团,贵公司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竟然毫无进展!”

M公司此刻已无心顾及面子问题,更焦虑的是公司的利益。如果“低频振荡”隐患不解决,一旦中方要求退货和索赔,那损失的将不仅是巨大经济利益,而且是损失不起的商业信誉。

“马博士,在您看来,我们的设计问题出在哪里?”M公司首席谈判代表绵里藏针,反守为攻。如果中国人也破解不了这个难题,那么就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马伟明直截了当,一语破的:“关键性的两个参数不对,比值选择失当。”“应当如何修正这个问题?可以请教您吗?”M公司的高级专家态度十分谦恭。马伟明淡淡一笑,对方察言观色:“看来,您已经掌握了解决振荡问题的技术。”“是的。”马伟明随手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两道公式,十分大度地交给了对手。如此重要的国际谈判,怎能轻率地将自己的护身法宝拱手送给对手呢?马伟明

失策了吧?是的,一般来说不应如此,但在当时他不得不如此。国内有关决策部门作出决定:“由马伟明协助M公司现场解决问题,以确保我方整体工程进度。”

且说M公司拿到马伟明写出的两道公式,如获至宝,连夜组织高级技术人员展开会战。第二天早晨,M公司的首席谈判代表便意味深长地告诉马伟明:“马博士的方法与我们的思路是一致的。”这是想过河拆桥呵!马伟明不动声色地说:“既然如此,那我们之间就没有必要再谈判了。”

谈判中止不到两天,M公司的会战搁浅了。这时,他们才领教到了马伟明的厉害:他给你指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却并没有把他的核心技术告诉你。这就好比他给了你一个处方,却只开出了哪几味药,而并没标注每味药的剂量。M公司再度恳请马伟明指点迷津,马伟明态度十分坚决:“事关我国知识产权和我的发明专利,不达成协议,我无权向贵公司继续提供帮助。”难道中国已有这项发明专利?M公司的技术人员很快就从英国出版的世界专利索引权威刊物《DERWENT》上得到了证实。在“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电机稳定装置”的发明专利条目下,明确无误地标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作为第一发明人,其大名赫然在目。

“如果能以您的发明专利帮助我们解决振荡问题,我们愿意向您本人支付相当于贵国人民币150万元的现钞作为酬劳。”M公司想与马伟明进行私下交易。150万元可不是小数目,马伟明的回答却让对方无话可说:“专利技术转让是有价的,但是否转让,要多少钱,不是我关心的事。因为这是一项职务发明,其知识产权不仅属于我,更属于中国。”M公司别无选择,只有老老实实购买中国的发明专利。

让他去医院休养,可他输完液就偷着跑了。

刘德志教授与马伟明搭档21年,在他的眼里,马伟明是个走路像跑步一样的人,一个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的人。海军首长和学校领导不担心他出不了成果,最担心他的身体。他从来没有节假日,每天在实验室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天只能睡几个小时的觉。早睡晚睡都那么回事,入睡难,醒了再睡更难。他有严重的失眠症。2008年秋天,他连轴转了几个月,感冒咳嗽也伴了他几个月。腰扭伤了,站不能站,坐不能坐,仍然坚持躺在实验室指导大家做研究。直到年前成果鉴定会开完了,他才肯上医院。学校为他在武汉最好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预约了高级病房,要他全面体检并住院休养。西医浑身查了个遍,除了胃病,没发现其他毛病。但中医一号脉,说他脉相非常糟糕,全身都是病。最后会诊的结论是“极度的疲劳综合症”,可他一天没住,每天到医院输完液就偷跑回实验室了。坚持了不到一个星期,连输液也不去了。理由是“太浪费时间,还白花一笔病房费。”时间对他来说太宝贵了。遇到这种人,神仙也没法,总不能把他用手铐铐到病房吧!话又说回来,作为一名院士、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73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他肩上压着N副重担,能安心休养吗?要他休养,最好的办法是为他减负。刘德志一笑说:“可这个办法对他不起作用,他承担的课题大部分都不是国家和军队指令性课题,是他自己揽来的项目。”不怕你会揽,不给你经费,做得起来吗?“没有经费,他自己找。”刘德志举例说,他要做一个综合电力技术大型装备的课题研究,这样的研究项目国家即使投资预研,也给不了多少科研经费,而相关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拥有雄厚资金,却往往又找不到合适的课题。于是,马伟明把他们请

上门来谈合作:你们投钱我来做研究,出了成果三方共享。首期投资多少?1.5亿人民币!但课题的高技术含量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令合作方怦然心动,三方一拍即合,1.5亿元研制经费很快筹齐了。另外,只要是他看准了的课题,即使无人投一分钱,他也会自掏腰包硬着头皮往前闯。5年前,他瞄准一项国际前沿尖端技术,却没有经费支持。马伟明犟劲十足:“砸锅卖铁也得干!”他自筹资金,率领实验室一帮青年专家埋头苦干3年,研制成功了小型样机。2008年岁末,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80多位知名专家来参加成果鉴定会。“震撼!”刘德志满含热泪地说:“这是我在现场听到最多的两个字。”为啥震撼?因为他的思路是全新的,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自投资金3年就拿出了成果。

面对重大项目资金缺乏的困难,马伟明犟着劲撂下狠话:“哪怕借贷举债,我也要尽快把它干出来!如今,两年多过去了,他们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

他为恩师张盖凡塑了一尊铜像。

有人说:“马伟明要是把他那怪异性格和倔犟脾气改掉,就完美了。”刘德志说:“那就不是马伟明了。”年轻人跟着他干,特有成就感,可有时又感到特别扭特委屈。有时他会为一天多报销一张20块钱的出租车票让手下难堪,火刺刺地质问:“为什么不好好计划把该办的事一趟办完?”他心痛的是被你浪费的时间,而不是那点钱。和当初科研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相比,马伟明现在发愁的主要是时间太紧。

他这里有吸引力吗?不仅有,而且很巨大。首先是有为强国强军而拼搏的目标,其次是有实现目标的条件,最后是他马伟明从不亏待人。跟着他一起走过来的骨干,人人都提前晋级并多次立功受奖;他想节省集中财力干大事,但给手下每月发课题津贴绝不吝啬。都说他严谨得不近人情,倔起来六亲不认。

张盖凡老先生是马伟明的恩师,可以说没有老先生就没有他的今天。当年招研究生时,是张老先生力排众议,将马伟明招至麾下。研究整流系统稳定装置时,张先生是掌舵人,马伟明是技术负责人。在准备召开鉴定会的前一天下午,老先生突然想到有一个工况没有做试验,建议再做一下。这一做,不料整个线路却意外失常,全乱了套,直到晚上6点半也没有找到原因。马伟明急得满头大汗,大家七嘴八舌分析原因。马伟明一下火了,大声吼道:“别吵了!都给我走!全是你们左一个主意右一个主意闹的。”他这一顿火,把老先生抢白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刘德志见状,拉着老先生和大家一起走了。刘把老先生送到家,返身回到实验室,不声不响地协助马伟明进行调试。又是两个多小时过去,故障终于排除了,一切恢复正常。这时,刘德志才和风细雨地开导马伟明:“你跟我们大叫大嚷都行,但老先生这辈子有哪个学生敢跟他发火?”此时马伟明仿佛才从梦魇中惊醒,急问:“教授呢?”“回家了。”马伟明说:“走,到教授那儿去!”走进教授家,只见老先生一个人黑灯瞎火地坐在书桌前抽闷烟。刘德志抢先一步上前拧开了台灯,示意他赶紧向老先生认错。此时马伟明心里十分感谢老先生,因为老先生挑刺,让他消除了稳定装置存在的隐患,提醒他要严谨再严谨。可从这头“犟驴”口中说出来的话却是:“教授,刚才我和刘德志把原因找到了,从头至尾全调好了,您放心。”师徒如父子,老先生知道这就是爱徒的认错方式,站起来舒了一口气,说:“一起吃饭吧。”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2001年岁末,在海军为新科院士马伟明举行的庆功大会上,他转身把获得的鲜花转送给了坐在主席台上的张盖凡先生。

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 篇2

李伟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是清华附中承办的学校, 而清华附中又隶属于清华大学的一部分,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深受清华附中学校体育工作理念和清华大学教育理念的影响。清华大学非常重视学校体育教育, 蒋南翔校长曾提出“要加强体育教育,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在实践过程中,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王殿军校长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执行校长解巨钊校长都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王殿军校长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 精神振奋一整天,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学校体育工作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 在专家团队的引领下,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首创研发了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这样一套锻炼模式, 并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学校体育:学校是如何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引入“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初衷是什么?

李伟明:近年来, 学生体质状况不佳已经引起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关注, 随着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开展阳光运动以来, 广大学生从事体育的兴趣越来越浓, 体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 就目前来说, 学生从事体育运动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学生开展体育运动还难以满足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特别是雾霾条件下如何开展有效、科学的运动是困扰很多学校的难题。我校从去年开展“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以来收到积极的成效, 从理念到理论、从知识到方法上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中国学校体育:这项运动目前看来, 对学生的锻炼很有效, 在学校的开展形式都有哪些?如何做到与体育教学课堂相衔接?

李伟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现代体能发展的重要方向, 与传统体育教育不同, 更重视从学生生长发育出发, 按照人体功能解剖的结构理论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通过创编一系列的动作模式, 经过训练来提高神经系统对身体稳定性、灵活性的控制能力, 同时增强核心肌肉群力量, 提高体能, 重视对学生身体运动功能的筛查、动作准备、运动链训练、核心力量和恢复再生等检测与训练。我校研发的“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分为:室内动作、室外动作及功能训练站三部分, 不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可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训练, 同时其因方法简单、锻炼价值高、趣味性强而受到学生的喜爱, 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在学校的开展形式主要有: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第一, 其解决了在雾霾、风雨天气下学生体育运动的需要, 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身体姿态、步态和形态, 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第二, 通过对学生身体动作模式的训练, 全面强化神经肌肉的支配能力, 提高学生跑、跳、投等运动功能, 为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奠基坚定的基础, 为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技术保障;第三, 将“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以“操”的外在形式展现, 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不同的动作要求, 提升学生的学练兴趣;第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 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及训练的热情;第五, 搭建家校平台, 将“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这项活动普及到家庭,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 小手拉起大手, 全家总动员, 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中国学校体育:学校接下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 篇3

(排名不分先后)

☆原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两院院士宋健题词:

发展农业科学培育英才,是科教兴国之首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振声题词:

登高必自,宁静致远;登高必自,行健不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石元春题词:

扬齐鲁之学韵,育中华之英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题词:

实施科教兴农,加强人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建设现代农业。☆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东农业大学余松烈题词:

齐鲁大地,百年学府。

☆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东农业大学山仑题词:

发扬求实传统,再创新的辉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东农业大学魏江春教授题词:

风雨一百载,桃李海内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李文华题词:

加强农业教育,培养科技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吴明珠题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硕果累累,人才辈出,服务三农,富民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题词: 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是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陈俊愉题词:

粮蔬大省,花果之乡,科技兴国,无限辉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农业大学荣廷昭题词:

桃李满天,硕果盖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南京农业大学校长盖钧镒题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营造氛围,培育精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汪懋华题词:

百年学府,英才辈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 官春云题词:

百年风雨沧桑,百年桃李芬芳。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农业大学向仲怀题词:

百年春秋创伟业,时逢盛事更辉煌。

☆中科院资深院士、南开大学申泮文题词: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农业科学任重道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农李正名题词:

齐鲁大地,百年学府。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题词:

百年育人黄河情,千载兴农泰山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题词:

百年桃李满天下,千秋硕果遍神州。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题词:

根深叶茂,春花秋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题词:

千载泰山,百年名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题词:

兴气象服务农业,育人才造福国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题词:

科技兴农,富国利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张泽题词:

泰山脚下名校,齐鲁腹地精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新时题词:

齐鲁青未了,泰山多新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郭雷题词:

携泰山雄风,育强国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王志新题词:

泰山情,农业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以训题词:

育农业新人,振泰山雄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胡文瑞题词:

育才齐鲁生辉,强国泰山永恒。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束怀瑞题词:

百年学府,英才辈出,科教兴国,人才为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印象初题词:

百年学府,日新月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丁仲礼题词:

育百年科技英才,扬千载泰山雄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题词:

齐鲁大地风雷动,百年学府铸辉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刘先林题词:

百年名校,日新月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题词:

百年树人,培养国家栋梁,登高必自,勇攀科学高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解思深题词:

百年学府,英才辈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杨国桢题词:

齐鲁大地风雷动,百年学府铸辉煌。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题词:

桃李满天下,百年谱华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刘永坦题词:

百年学府,英才辈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曹春晓题词:

根深叶茂,春花秋实。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朱中梁题词:

挚爱农学,创新农学,百年学府,再展辉煌。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达题词 齐鲁大地风雷动,百年学府铸辉煌。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题词:

一山巍峨,四海崇钦,杏坛瑞气,凝齐鲁百载辉煌,三农务实,名校贤人著德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王阳元题词:

山岳千里望,农桑百年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严陆光题词:

百年名校,日新月异。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李衍达题词:

解放思想,坚持真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刘宝镛题词:

百年育英才,创新再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候朝焕题词:

百年学府,日新月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曾德超题词:

桃李满天下,百年谱华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周炳琨题词:

百年树人,千秋功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周锡元题词:

汇聚四海人才,铸就百年名校,桃李满天下,弘扬齐鲁文化,振兴现代农业,誉满中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文采题词:

倾山农情,扬泰山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所宋大祥题词:

根深叶茂,春花秋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朱兆良题词:

厚积薄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土壤所赵其国题词:

坚持与时俱进,提高教育质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孟兆祯题词:

泰岳孔圣,人地灵鲁,辳树人往,高瓴中华,民族创新,志融入梦,培铸国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张亚平题词:

科教兴农,人才辈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刘秀梵题词:

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基因与资源所董玉琛题词:

世纪学府,英才摇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曾士迈题词: 齐鲁百年名校,华夏万载芬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庄巧生题词:

育齐鲁英才,谱“三农”华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科技大学宋振骐题词:

心系农村,放眼世界,为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再创辉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陈文新题词:

吸泰山之灵气,育创新型英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题词:

百年育才兴农桑,齐鲁桃李更芬芳。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主任石玉林题词:

春满校园,学为耕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尹文英题词:

百年育人创伟业,传承创新续华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卢永根题词:

百年学府,桃李芬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范云六题词:

百年学府,英才摇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关君蔚题词:

百年传承,桃李满天下,薪火相继栋梁遍神州。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东北师大校长郝水题词:

再创辉煌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程顺和题词:

人才辈出,风德永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题词:

齐鲁名校,骄子摇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题词:

育人为本,创新为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题词:

百年学府,桃李天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熊远著题词:

新世纪再创辉煌,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吴常信题词:

祝山东农业大学百年校庆!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军需大学夏咸柱题词:

山东英才遍华夏,农大桃李满神州。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题词:

欣欣向荣的昨天,灿烂辉煌的明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张子仪题词:

继承发扬先贤治学遗风,争取再创齐鲁文化辉煌。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师范大学孙大业题词:

创新为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唐启升题词:

厚积薄发,展现辉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赵法箴题词: 百年华诞英才辈出,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副部长程律培题词:

愿百年山东为新农村建设再创辉煌!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气象中心主任李泽椿题词:

齐鲁大地,百年学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题词:

齐鲁大地,百年学府。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候锋题词:

齐鲁大地育英才,百年学府谱新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郭予元题词:

百年传承振兴中华农业教育,薪火相继再谱改革创新华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预防科学院院长曾毅题词:

祝山东农业大学百年校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方智远题词:

百年名校,栋梁摇篮。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刘大钧题词:

祝山东农业大学百年华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郑守仪题词:

百年学府,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钦俊德题词: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新年献词 篇4

发布人:刘超 信息来源:校长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12.31 阅读次数:5460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发表新年献词

新年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 刘炯天

2014年12月31日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志们: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职工家属、海内外校友和各界朋友,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愿!

岁月流金,盛世年华。即将过去的2014年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年。全校上下围绕“以‘一省一校’为主线,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加快学校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整体工作思路,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我们深化改革,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郑州大学第一部大学章程(审核稿)制定,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增设发展规划处、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学科与重点建设处、产业开发与科技合作院等机构和6个校级科研平台,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制定郑州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开始工作并主持了今年的学校职称评聘;召开二届二次教代会,充分听取办学民意,凝聚共识;教育发展基金会投入运行,全年接收社会捐赠1880万元,第一个省外校友会郑州大学上海校友会正式成立;二级单位试点改革启动,物理工程学院已完成所、系改革并投入运行;提出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化办学为目标的二级单位绩效考核改革方案;启动以评价体系牵引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校院两级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涵盖四大建设体系和两大支撑工程的郑州大学综合改革框架,郑州大学综合改革列为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4年,我们坚持内涵建设,学科与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学校召开“一省一校”工作推进会,提出并推动资源材料、肿瘤防治、中原历史文化三个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启动首批11个基础与新兴学科建设,形成以特色学科为高峰、重点学科为高地、基础与新兴学科为高原的三级学科建设体系;围绕航空港建设,自主设立全国第一个航空器结构安全工程博士点。全年增加师资133人,首次直聘教授15人、副教授68人,评聘教授44人、副教授93人。韩一帆教授获准受聘我校首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长江学者”邓红文教授、973首席专家秦志海教授、“杰青”单崇新教授加盟我校,赵振业院士的抗疲劳制造学科团队、何季麟院士的绿色冶金团队投入建设、杨胜利院士加盟一附院;3人入选第7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二月河先生担任博导并招收博士生,青年教师梁静教授荣获IEEE计算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成为本该奖项全球唯一获得者。16个首批校级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完成遴选并投入建设。

2014年,我们协同创新,科研与学术产出实现新突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00项,其中重点社科项目5项,列全国高校第十位。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顺利推进,军工科研基地与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中英分子肿瘤学研究中心成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董子钢教授任院长的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投入运行,王复明教授主持申报的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通过国家论证评审;省政府批准设立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河南资源与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第一轮认定;我校参与的“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获国家认定;新增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并使我校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达到6个,遴选建设首批10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形成郑州大学协同创新三级建设体系。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发表论文7246篇,引用次数41045次,论文平均引用次数5.66,居国内第46位,化学、材料、医学、工程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学校成为全国38个联合国“学术影响力”项目成员之一。

2014年,我们坚持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学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提出郑州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观,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以评促建。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全额资助博士生改革基础上,学校实施博士生招生指标动态调控与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荣获国家优博提名奖1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62人,居地方“211工程”高校第一名,推免研究生1393人,博士研究生考取人数居全国第15位;获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实现我省新突破,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阳光体育乒乓球比赛一等奖,1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国家大学科技园,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学校获“2012-201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全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4432人、本科生13630人,生源质量显著提高。全年毕业本科生11045人、研究生4303人,年底就业率达93%。

2014年,我们开放办学,对外合作与服务呈现新局面。全年累计有43批1200余人次来校访问交流,有75批207名师生因公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科研合作与研究培训,有910余名学生出国学习交流。外国留学生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规模达到1603人。与新华通讯社签订协议共建“穆青研究中心”,与省委宣传部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与郑州高新区联合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9家附属医院开放床位数超过2万张,年门诊量突破1300万人次,综合设计研究院年产值达到2.3亿元,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建设稳步推进,服务社会、服务河南的载体与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2014年,我们坚持群众路线,作风建设展现新风貌。坚持依规办学,依法治校,全年制定、修订38项规章制度;坚持“三学四照五抓”,出台《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的若干规定》;坚持职称评审与学术评价的公平公开,出台优化职称推荐和评审操作的相关举措;坚持《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六条意见》,开设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班,派出首批12位青年骨干教师赴美培训;首次在中心体育场召开全体毕业生参加的万人毕业典礼,让每位学生参加典礼,为每位学生颁授学位;选聘了351名班主任上岗,实施班主任制度。实施三个老校区煤改气工程,结束郑大部分学生宿舍冬季无供暖的历史。学校群众路线教育获得广大师生与社会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老师们,同学们,成绩来之不易!这里既有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人民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更有我校全体师生员工与海内外校友的奋发作为。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与广大校友表示崇高敬意与衷心感谢!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2015年,学校将迎来合校15周年,又是学校综合改革的起步之年。回顾过去,我们已完成综合性大学的布局,面向未来,我们的特色发展之路与内涵建设任重而道远。“一省一校”的纵深推进,特色优势学科建设的稳步实施,大学科技园这个服务发展载体的驱动建设,人才支撑、管理与服务支持两大工程全面启动等等,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俱在。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思路,坚持综合改革确立的阶段目标与路线图,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韧的毅力、更加执著的努力,深化改革,夯实内涵,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质量,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 篇5

3D打印对生产组织及社会生活模式带来重大变革, 目前, 国外的3D打印装备产业已逐渐成熟发展, 国外3D打印设备产业已基本成熟, 初步形成行业“巨头”。如2012年12月, Stratasys公司 (纳斯达克上市) 收购以色列Objet公司, 新公司总市值达30亿美元。2014年预期收入6.74亿美元, 利润1.17亿美元, 生产6.5万台装备。2013年2月, EXONE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成为第三家上市的3D打印公司。

面对国外在该领域的攻城略地, 国内从事3D打印生产、服务等业务的企业估计还不到100家, 其中, 有核心技术的只有10家左右。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底, 世界38%的专业工业级3D打印机在美国, 中国占到8.7%, 日本和德国占比也比较大。

据卢秉恒介绍, 3D打印技术在中国的起步时间并不晚, 在医学使用方面, 已经实现了基本的骨骼打印。“中国从1993年、1994年开始做3D打印技术, 而美国是从1986年、1987年开始做的, 中国只晚了几年。”他认为, 中国的3D打印技术实际上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但落后于欧美, 而落后的原因并不是研发时间晚了几年。

卢秉恒指出, 国内的3D打印, 在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工程应用方面, 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尚未形成材料-工艺-装备-应用完整的科研和产业链, 材料的基础研究、制备工艺以及产业化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同时, 配套软件缺乏, 3D打印软件企业有待培育。装备所需核心元器件还主要依靠进口。”

他指出, 2013年, 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约有10亿元人民币。各省发展3D打印的热情很高, 中国有望在近年跃升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 有人预测5年将达100亿元。“3D打印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 与传统的等材 (铸锻焊) 、减材 (切削) 加工技术三足鼎立。前二者已经发展3000年与300年, 3D打印发展仅仅30年。同时, 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开始研究20年了, 与先进国家基本都处于起步期, 有与国外并跑的可能和历史机遇。”

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 篇6

谭建荣教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研究, 先后提出并用软件系统实现了结合国产重要装备和国内企业特点的批量与定制相结合的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 提出了特殊状态建模与数字样机集成仿真技术, 率先提出了数值与几何相结合的复杂装备多部件关联、多层次配置与多参数分析计算设计技术等;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的重要项目20余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开发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权12项,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中142篇被SCI、EI检索, 出版学术专著或编著8本。

据了解, 中国工程院2007年增选产生的33名新院士中, 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2位科学家、台湾省1位科学家, 同时还增选产生了3位外籍院士。谭建荣当选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新院士。

上一篇:充电作文800字下一篇:八年级《我的祖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