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很美(教学论文)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很美(教学论文)(共8篇)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很美(教学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初探

仙源湖实验学校

申丽丹

【摘要】在小学阶段,文言文以编写在第三学段阅读为主,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地把结论传达给学生,并让学生准确地记住这些结论,这种做法实质是对学生主体性的残害,只会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弃,文本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死的语言,学生根本体察不出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古人那颗跃动的心。本文着重论述了文言文的三种基本教学模式:“四步”读式学习法、“五步”教学模式、“六环节”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关键词】教学模式 欣赏 阅读

你在或不在,你依然美丽。你走或不走,你仍旧潇洒。你说或不说,你还是动听。你,就是—— 文言文。

古典文言文就是语文教学中一道绚烂的风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她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学好文言文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是,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要主动参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引导小学生接触经典的世界,接触优秀的古代文化,让他们在文言文的沃土中接受美的熏陶与滋养,进入到深一层次的领悟与享受之中。但是,由于教师受教学观念的影响,文言文教学采用的是教师串讲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造成了文言文教学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起来枯燥的局面,学生一学过一篇文言文后,兴趣就会丧失殆尽,再也提不起学文言文的劲儿来。这是老师的“罪过”。教师的教法不当,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被扼杀在摇篮中,以至于把厌烦的情绪带到中学甚至于终身。

小学文言文如何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关于文言 文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既然文言文学习属于阅读范畴,那么它就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模式指具有独体风格的教学样式,就是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程序而言的,长期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种基本的文言文教学模式:

一、“四步”读式学习法,让“读”搭起文言文之河的溪石。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读是感知语言文字,学习语文的主窗口,读是学生广发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读更是调节课堂节奏的操纵杆。诵读更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应让学生们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中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读中感悟人生的哲理,经历初读感知——再读释疑问——细读解析——精读明理的“四步”读式学习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文言文的规律就是一句话,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当然也要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朗读,使每次读都让学生有明确的目的,有层次地递进开展,有不同的收获,细化每次朗读的要求。

2.在教学初读课文这一环节时,我习惯采用“师分句范读,生分句跟读”的方式,并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引导学生养成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符号,画出节奏,然后采用“自由读”的方式,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大概明意,接下来采用“指名读”“推荐读”的方式,要求读出古文的味道来,最后采用“全班齐读”的方式,要求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读出感情,在分层次的几次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及时指导,给予评价、赏识、鼓励或纠正。

3.通过以上这一环节的反复诵读,既让学生感受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同时从而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有疑有悟。

(二)以问题为主线,再读释疑。

1.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经常抓住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分析课文,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如此。通过反复地诵读,学生们基本上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肤浅的了解。这时,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贯穿文章的主线,抛砖引玉,让学生们围 绕这一问题,在文中找出答案,画出句子,结合书中注解,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反复诵读,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中,我结合课文由浅入深地设计了几个问题:⑴文中的主人公是谁?⑵你对这两个人有多少了解呢?⑶文中从哪儿让你感受到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呢?然后让学生画出原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是用怎样的方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三)引导方法,细读辨析。

1.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何等的博大精深,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能教给孩子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以“放”为旨,把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方法作为了重要目标。一位教育学者说:“阅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因注重学生研读的引领,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书中注解或结合课前预习,借助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来理解文章大意。”

2.文言文有些词用得很好,简约而不简单,值得推敲。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结合书上注解,理解句子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教师应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自悟的能力。

4.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我抓住了一个重点词“善哉”,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个词的理解,然后采访学生,你是怎么知道“善哉”这个词的意思的?接着告诉同学们向这位同学学习,结合注解理顺文章的这种方法。最后让学生读出对这句的理解,即怎样读出称赞的语气。

5.在比如,我在教学“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句时,我巧妙改变教学法,让学生用读的方式让老师听见你对伯牙的赞叹之声,并让同学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他哪个词读得好?为什么?同学们都能抓住“善哉、洋洋兮”这两个词,并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6.我想通过老师铺垫式的引领,学生是完全能够结合书上注解,理解句子含义的,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文言文魅力的同时,也获得语言发展,筑习惯,建方法,促进人的发展。

(四)创设情境,精读明理。

1.文言文的时代虽然离今天比较遥远,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生活感悟与现代生活无不联系。小学阶段文言文简短意骇,却有情有理。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渠道,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读,在读中悟理明志,真正体现“小语文大课堂”的道理来。

2.在《伯牙绝弦》一课中,在教学“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了这一情境,“第二年的今天,伯牙乘着一叶扁舟,又来到这个老地方和子期相会,可是他看到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冷冰冰的墓碑,此时高山无言,流水无语,伯牙是多么希望子期能亲耳听到他弹琴呀。同学们,伯牙现在的心情又如何呢?”然后这样,老师给学生创设并搭建情感的舞台,然后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入文入句,感情诵读,体会失去知音的伤痛之情。

3.有些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升华感情,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

在《伯牙绝弦》一课中,“相遇相知情深意厚”这一环节,先创设情境“伯牙终于有幸遇见这样一位了解自己的人,伯牙此时的心情激动不已,相见恨晚,如果你是当时的伯牙,你最想对子期说些什么?请大家动笔写一写。”

二、“五步”教学模式,以“读”激起文言文之河千层浪。

(一)范读激趣。

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如何读准文言的停顿、重音,把握好语速、语调与节奏很是生疏,教师的范读能给学生起模仿作用;文言文的朗读有它特殊的韵味,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会使学生感受到文言诵读的魅力,进而产生自己诵读的强烈愿望。教师在范读前,可提出以下倾听要求:注意老师范读时的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并在书上做好记号。如果学生第一遍听得不真切,可以进行第二遍范读。

(二)自读自疑。

在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而对文言文诵读乃至文言文学习感兴趣后,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试读,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对于难以读准的句子,教师可以进行领读。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遍一遍地细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在文言诵读中体味到文言学习的乐趣。

1.读准

把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字词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

2.读顺 读顺,即读时有正确的停顿。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由于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停顿掌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读甚至领读。停顿准确了,就不会产生歧义,自然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3.读懂

文言文的一些语言规律,如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是宜于“意会”而不宜于“言传”的。而意会既不能只靠眼睛看,也无法从老师的精分细析中获得太多的领悟,最终还是靠反复吟诵,在吟诵中去琢磨、去感知、去体察、去心领神会.(三)以读促思。

让学生自读自疑,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并从中获得知识。但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如何学习,是很无措的。所以,在这一步里,教师首先要针对教材的特点,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①自读课文,对照课下的注释自我阅读;(对照注释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方法)②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帮助理解;(利用工具书学习)③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疏通文意)④不理解的字、词、句或问题可以圈出来准备质疑。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自读、自学,在此阶段,禁止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以此培养自学能力。

(四)读中悟情。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还浮在文字表面,没有触及文章的精神内核,如何恰当地引领学生走近古人,与古人对话,与古人交流,设身处地地参与古人的生活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我们仍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对于文言文中所讲述的故事教师应进行点拨、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做必要的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一般分两个阶段,首先进行的是文章思想内容上的探究。教师或是抓住关键文句,或是进行朗读感悟,或是进行对比、想象,或是进行讨论、表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含蕴的道理。其次是拓展延伸,文言文常含有经典的语句,且含有深刻的含义,有的已发展为成语,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五)熟读成诵。

读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这一步,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可以配乐诵读、分角色读、表演性读、竞技性读。通过反复诵读,学生更加深了对文本 的理解,获得理性的审美感受。

三、“六环节”教学模式,愿“思”架起文言文之河一座桥。

(一)熟读课文,读中自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好一篇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熟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先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再抽学生朗读,朗读完毕,请全班同学从字音、语气、停顿、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难读的句子教师要一遍又一遍地范读,全班学生再齐声朗读。最后让学生再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节奏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把节奏划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课文中的难读的句子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划出朗读的节奏,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划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有时,还要鼓励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为了表达得更清楚更准确,可以添加一些词句,让意思更连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如《学奕》一课中的:“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句中“之”字的意思。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再去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师适当指导点拨。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或寓意等。在理解过程中,我还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自己去感悟。这样的教学可以拉近文言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五)熟读背诵,积累语言。俗话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强调了熟读背诵的重要性。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内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告诉的寓意或道理后,我让学生熟读文言文,大声朗读,要求朗读时不掉字,不加字,不结结巴巴,有适当的停顿,语速适中,直到口熟而成诵,这样学生会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内在意蕴,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方面的语言,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改写全文,知识延伸。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可以加上一些自己认为应该增加的词语和句子,使得语句更加通顺,更加连贯。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可以训练学生迁移阅读的能力,例如,教完十册的两篇文言文后,我向学生推荐了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如《买珠还椟》、《掩耳盗铃》等,让学生自读,能背诵更好。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尤其是那些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的历代名篇,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把古典诗文的精髓,传授给每一位炎黄子孙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愿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索古诗文启蒙的科学规律。

总之,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采取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学习古诗词,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和智慧,让文言文这道风景这边独好。

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很美(教学论文) 篇2

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训练。新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在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课前预习除了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使课堂上能实现师生互动,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在教学之前, 我让学生预习了课文, 布置学生搜集文中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以及通假字的现象。在上课的时候, 当我提到文言实词“志”有几个意思的时候, 学生马上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志的意思, 以及在本文中它的新的意思。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步骤, 能和老师进行良好的对话。而师生的步骤是一致的, 教师的预设得到了良好的生成, 那么课堂也就不再是教师的一人堂, 而是师生合作的课堂, 是预设和良好生成的课堂。课堂的效率自然是不用说了。

二.抓住问题, 扣紧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 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教师通过设置问题, 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之中, 使学生精神集中专一, 思考问题系统深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这种问题情境之中主动参与, 或独立思考, 或讨论问题, 不知不觉中萌发了参与意识, 培养了参与精神, 形成了参与能力, 从而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着积极的效应。

《屈原列传》一文, 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因为所在的专题教学目标就是“读其书想见为人”。所以我设计的重点放在屈原思想品质以及他为何投江的探讨上。但是作为一片文言文, 对于文言知识的了解也很有必要, 所以我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阅读文本, 翻译重点句式。第二环节解决一些重点字词, 包括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以及通假字, 使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第三环节学生探究屈原的才能以及品质, 研读文本;第四环节是拓展性思维的培养, 即让学生通过对屈原品质的探讨, 思考屈原为什么要投江, 如果是你, 会做怎样的抉择,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但在第一次的教学过程中, 第一第二环节都很顺利, 但是到第三环节, 对屈原的品质的探讨上, 设计的问题不是很到位, 以致于学生的回答有些摸不着边际。在课后我就在想, 为什么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答得不准确呢, 我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摒弃我已知的, 这样一想, 才发现是问题设计得不够准确, 到另外一个班上课时, 我试着用新设计的问题问他们, 每一个人都能回答出我要的答案, 问题清晰了, 学生的回答也不绕圈子, 课堂上也不会浪费多余引导的时间。课堂的效率也提高了。

三.课堂思辩, 撞出思想火花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 对语境的构建、语义的理解、语情的体会, 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大胆思辩, 各抒己见。在思辩中, 教师穿针引线, 巧妙点拨, 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 在思维的碰撞中, 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如《屈原列传》一文中, 在讨论到屈原为什么要投江时, 有的学生认为屈原不应该投江, 他有那么高的才能, 不管到哪个诸侯国都会受到很好的接待, 而有的同学则认为, 屈原之所以投江是因为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被别国践踏, 不能忍受自己活在污浊的社会中。通过思辩, 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屈原, 体会了屈原那高洁的志向和忠君爱国的品质。整节课, 课堂气氛活跃, 其间, 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 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 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使理解和表达, 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 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李敏,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摘要:文言文内容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大幅度增加, 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史记的选修, 使文言文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文言教学要重视课外功夫, 课堂内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从如何进行文言教学这方面来进行论述。

作文:落叶也很美 篇3

大自然十分神秘,有些事必需由你自己去寻找,去探索,擦亮你的眼睛,你会有新的发现, 今天,我情绪低落,想出去走走,来到一个公园,看到草地上铺着厚厚一层落叶腐草,松软而富有弹性,,在

小学生作文大全

那时,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真热,我有点累了,坐在一棵大树下,正好凉快一下。我看见地上有几道阳光出现,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抬起头来,无数的叶子为我挡住了阳光,不,是叶子消除了我心中无数的烦恼,是叶子让我觉得心情舒畅,而它却不向我索取回报,我很快乐,渐渐地,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我知道,虽然落叶不起眼,但它可以美化环境,进行光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由此可见,叶子是多么重要啊!我捧起一片片落叶,心想:这些叶子犹如一个个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为大众服务而从不索取任何回报的人们。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正如花儿因为有了绿叶的衬托才显的如此美丽;月亮有了太阳的照耀下才显得如此迷人。如果我们人人都像叶子一样,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冬天也很美优美散文 篇4

没能留住的春、夏、秋季之语,让我感到有些遗憾。现在冬天来了,冬天是四季中最后的一个季节,这个季节与前面的季节完全不同,唯独这个季节能在寒冷中孕育春天的生机,孕育出万物之精灵。这个漫长的季节,是沉淀恢复、净化心灵的温床;从这个季节能够走出的一切,都会使人感到自豪和幸福。所以我很喜欢冬天,我想把冬季之美好写到我心爱的日记里。

有人说:冬天很寒冷,冬天太寂寞,冬天也很单调乏味。我却不然,我喜欢冬天的那份宁静,喜欢冬日里的阳光,喜欢冬日那温馨浪漫的雪花。冬天的云朵很白,天空也很高很蓝;总让人有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冬天的雪花很美丽,也很晶莹;我一直觉得雪花有知性、有灵气。似乎它知道什么时候大地和人们最需要它;当田野里的麦苗将要干枯时,它便会出现。

在干燥的冬天里白雪就好像一条厚厚的棉被盖在麦苗上,既防寒又润田,还能隔离空气中的有害细菌杀死虫害有利麦苗的生长。我特喜欢欣赏冬天飘落雪花的时刻。在我的眼里下雪天是最美好,最浪漫的,因为我目光里的每一片雪花都像盘旋飞舞的蝴蝶;有的落在树枝,有的撒向山野、撒向大地……总之都在冬季白雪的装饰下,会变成另一个世界。

假如你一个人在冬天的旷野中行走,听不到城市的喧嚣,看不见城市的繁华,脚下踏着绒绒的白雪;你的心情一定会十分惬意。同时你一定会想,走过春、夏、秋三季之后,无论是人们,或是植物等等,也会十分辛劳。在不同季节变化交替的日子里,往往会留下创伤的痕迹,这就需要用一段时间来静养和恢复。

在静养的过程中,让那纯净的白雪去净化往日的尘垢和疾病,疗养环境变化造成的心灵创伤。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冬季消除陈腐孕育好来年的勃勃生机,为下个季节的到来打好坚实基础。每当你走进这个纯净无尘染的童话世界,你一定会在想这正是我们多数人朝思暮想所期盼的。

银白色的童话世界非常洁净,没有噪音干扰紫外线辐射,没有病毒传播侵袭之烦恼。总之喜欢冬天的人们常常会把冬天比喻成那可爱的“童话世界”。也就是说冬天它不会对人类生命构成任何危害,你说我们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岂不是很幸福么?每当我走进雪花飘舞的冬天,我会感到神奇,便会产生美妙的幻想。若你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我想你也会被此场景所感动;你也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赞美雪的故事。

遗憾也很美演讲稿 篇5

遗憾是一种不安,但也是一种心悦。遗憾很美,只是你没有发现,遗憾也很美,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

天气明朗,万里无云,真是一片好风光啊!在这明媚的天气下,一棵高高大树上的鸟巢里想起了唧叽喳喳的鸟叫声。原来,是一群刚刚长齐了羽毛的小鸟们在省跃着,它们看到这一美好的风景,便起了离开鸟巢的念头,想飞出去感受一下自由自在的痛快。但是,它们自己虽然羽毛长好了,但却没有掌握飞翔的本领,不敢轻易妄为,飞出鸟巢。面对着外面大好风光,它们是多么憧憬,然而它们谨记着妈妈的教导,不能随随便便飞出鸟巢,不然会因为这样而遇上危险,葬送自己的生命。遗憾就此而发生了,但是,它们又想了想,要是作文Www.ZuoWEn8.Com/它们自己这样不安分守己,坚决在自己没有学会飞翔的情况下闯出去,那便才是真正的遗憾,因为如果它们乖乖地呆在鸟巢里,等妈妈把飞翔的本领传导给它们后,待它们轻轻松松地掌握飞翔的要领后,在飞出去感受它们内心想要的那一片风光,领略这美好风光的风采时,看到风景也会更多,体现到的也会完全不一样,这就是遗憾留下的一种全新的震撼,或许这是遗憾的等待,但在遗憾过后,就是更加美好的到来。而这,这一窝鸟儿们却抓住了遗憾的美丽,成为了能够观赏五光十色的幸运儿。

遗憾或许会让你留下短暂的等待,但这只是短短的等待,因为在这短暂过后,你便会发现遗憾的美丽便是在于等待,等待之中遗憾便消失了。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很美(教学论文) 篇6

笔者精心准备了一堂关于画图工具使用的课, 在给学生演示事前准备的图例时, 学生发出了“画图工具也可以这样啊?!”的惊叹声。这些惊叹声让我对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案例】

1. 背景

《画图工具的使用》是《办公自动化教程》中“‘附件’程序集的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办公自动化教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教程的优点是综合性、时效性和实用性都很强, 缺点是教程中的案例比较少, 偏重于单个操作方法的讲解。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新操作接受能力不一致 (有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课, 且操作也相当熟练;还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或没有接受过与电脑相关的学习) 。针对这些情况, 我决定通过实际案例的示范, 使学生不管是巩固已有知识还是学习新知识, 都能直观地了解到画图工具的强大功能, 并能快速地掌握画图工具制作精美图案的方法以及有效处理出风格不同图片的方法。

2. 情节

首先, 我将画图中比较常用的操作通过板书展示 (见图1) , 让学生对画图有个初步的认识。

其次, 通过实际的演示, 让学生学会快速绘制各种图案, 以及给图片换背景的操作。

再次, 通过绘制一把雨伞,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样本例采用“出示图例→演示→学生练习”的方法 (如图2所示) 。

最后, 课堂总结以板书形式让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认识 (如图3所示) 。

3. 结果

本次课堂的任务是教师在课前设计出了足以吸引学生的案例, 让学生在赞叹声中产生求知的欲望, 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 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且完成情况令人满意。

【反思】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活动的一种动力, 它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把兴趣比喻成炸药。他说, 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 其力量好比炸药, 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爆炸得干干净净”。其实, 炸药的威力毕竟有限, 而兴趣的效能却无法估量。一旦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 教学目的也就达成了一半。

在本次教学中, 我将一个个知识点融入到两个较综合的任务 (即案例) 中去, 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知识点。在选择和制作案例时, 我注意以美观、有趣、实用为原则, 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在羡慕的同时产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冲动, 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一个个知识点。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很美(教学论文) 篇7

秋天是美丽的。你看那初秋的早晨,晶莹的露珠在狭长的草叶上闪烁,不少菊花开得正盛,树叶有黄有绿,林间清新的气味令人陶醉,偶尔有蝴蝶在起舞,我便诗兴大发: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不过不是娇莺恰恰啼,而是青蛙在池塘处处鸣叫了!

秋天也是忙碌的。君不见高粱大豆花生玉米都成熟了,君不见苹果山楂梨也都等着到超市呢!可忙坏了农夫,也乐歪了嘴巴。那空空的田野也在等待勤劳的农夫耕种呢!

秋天也是容易让人伤怀的季节。看到树叶飘零,日感寒意逼人,想到一年将过,怎能不让人感慨时光易逝呢!

秋天美丽着,忙碌着,虽然也让人悲伤着。但是我还是喜欢有内涵的秋天!

作者:王耀康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很美(教学论文) 篇8

一、品词析句, 深悟语言美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 语言审美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文言文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不乏洋溢着诗情画意或是含义隽永的各类美文。这些美文, 或音韵和谐, 或整散结合, 或质朴亲切, 或比拟夸张, 或气势磅礴, 或清幽秀美, 或情景交融, 或直抒胸臆。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通过赏析文中精彩优美的语句或段落, 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引领他们自主感悟, 倾心陶醉。“词以一字为工。”赏析精彩语段就是要引导学生品赏分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 体味文言词语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引导学生领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如《与朱元思书》中对奇山的着笔“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原本默默的山脉, 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 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 直上青天, 欲上不能, 便“千百成峰”, 画出了峰峦迭起、层出不穷的磅礴气势, 让人读来也心潮澎湃, 仿佛感染了群山之盎然生机。

二、激发情感, 感受意境美

把握美文的意境也是审美的重点之一。例如教学柳宗元《小石潭记》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品味水清、石奇、游鱼的美景, 并生发疑问:面对美景, 柳宗元为什么却感到“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呢?这样, 学生就不难进入作者精心构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再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 “风烟俱净, 天山空色”八字大笔勾勒, 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 既境界阔达, 又画面清新。教材中许多类似优美的意境需要师生们学习时用心品味。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领略文章的美!

三、吟咏诵读, 领会音乐美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最常用最重要的训练之一, 对提高学生语言修养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诵读绝不能像钟表的摆轮, 老是唱一个调。我们在教学中, 应注意指导学生反复细致地揣摩, 并恰如其分地咏出抑扬顿挫的调子, 有时要舒缓自然, 就应该如清泉汩汩;有时要激越高昂, 就应好似巨浪排空。

如《与朱元思书》中读“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我们眼前就会出现江水波浪翻滚、浪花飞溅的画面, 诵读可将重音落在“箭”“奔”二字上, 读时语速稍快, 显出江水的急速和磅礴的气势。再如, 读“夹岸高山……”一句, 声调要略微上扬, 语气也应稍稍转急, 表现出“负势竞上”的气势;当读到“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时, 可用平缓深沉的语气, 来表现作者经由山水景物而悟到的人生哲理。

总之, 在文言文教学时, 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诵读, 正确处理轻重、缓急的语调变化, 断好句子, 尤显重要。这样, 通过朗读训练, 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又陶冶了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趣。

四、分析形象, 体会人格美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 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 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 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 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 也是其魅力所在。

尤其是历史散文中, 具有人格力量的形象较多。例如《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吴广的形象, 就很值得细细品味。通过对这两人在紧急关头的语言、行为的深入理解与讨论, 学生才能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 陶冶情感, 提高审美能力。在这种分析中, 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自主的, 学生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 因而也是生动的、独特的。过去,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灌输“知识”的现象, 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强行输入给学生, 更有甚者, 以教参为唯一的标准, 变教学为搬教参, 根本没有自己的见地。文言文的教学时, 我们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进入人物美的长廊, 我们必须做的是引领者, 而决不是搬运工。初中文言文中有很多的文章沉淀着深沉丰富的思想精华。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 去走进作品, 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进一步, 让学生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 更深入地感动于情感之美, 产生共鸣, 产生向往。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智勇兼备, 赵普的勤奋爱国、刚毅果断, 范仲淹的情系天下、一心为民, 杜甫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为人……所有这些, 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 无不让人心往神驰。当学生在阅读中被这些历史人物深深感动、神采飞扬时, 我们的教学就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

上一篇:化工安全管理制度目录下一篇:中二班教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