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新课标新学习心得(精选5篇)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美术组
李牧
2012 年 10 月 20 日,我与史昂、白艳玲、易丹一行四人赴上海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新课标 + 新课堂”与教师发展研讨会。通过四天的学习,聆听了领导专家对新课标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专题报告,参观校园,走进课堂,感受上海的中小学教育理念。会议间隙抽空去了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拍摄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料。总之,通过本次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讨会日程安排日上午 主题报告:《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基于标准的教学走向》
报告人:柳夕浪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日下午 专题报告:《课堂教学改革趋势》
报告人:陆志平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成员 江苏基教处处长。日下午 专题报告:从教学案例层面解读有教育英语课标的变化
报告人:陆军
国家基础教育外语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日上午 专题报告:《让梦想照进现实》
报告人:许卫兵 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日下午 专题报告:《后“茶馆式”教学》
报告人:张人利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校长 上海市特级校长。日上午 专题报告:《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
报告人:王浩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日下午 专题报告:《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艺术》
报告人:谢利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科研究所长
博导日上午 走进上海闸北八中
了解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 刘京海的办学理念日下午 走进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
观摩宝山区“问题化学习”课题研究展示会
看看日程安排,就知道会议的丰富程度。期间利用会议休息,我去了上海博物馆和中华艺术宫,拍摄收集了大量的美术教学资料。
二、主要感受
四天的学习,虽然接受的信息量很大,内容很多,且都是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但由于我的学识水平与能力的影响,现在回想起来,只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柳夕浪的报告和上海市特级教师校长张利人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柳夕浪主任作为有基层丰富教学经验的领导,全程组织参与新课标的组织修订工作。详细解读了为什么修订,如何修订,参与人员,鉴定审核等全方面的问题,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让我们认识到课标修订的价值与意义。更主要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有高度的视角,第一次感到课标的价值导向,而不在只是陷入学科角度,去观察与评价。另外,柳主任也提到课堂教学承担着应有的主流价值引导的职责;教学中的价值引导关键在于有机渗透,而不是贴标签;价值引导关键在于知行合一。当今世界快速变化而又日益纷繁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融合、碰撞日益频繁,文化领域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加迫切。在儿童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行价值观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有人说:“当代的青少年学生有知识,却没有判断能力;有技术,却没有良知。”这使得教学的价值引导问题更加突出。
教学全过程及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含有教育性,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都会产生多方面的教育效应。学校生活属于公共领域的一部分,它公开的、共享的领域,承载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公共责任。课堂不是教师或学生的私人生活空间,承担着主流价值引导的任务。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面对学生对社会、对党发泄牢骚与不满,更多的则是对学生的反动言行听之任之。
价值认识与选择只是价值观形成的一个环节。价值观的内化与形成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接纳并自觉践行。价值观的引导与教育需要有一个价值主体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并行动中反复体验、确认珍重、自觉践行的过程。课堂是个社会。课堂上进行热爱真理、乐于合作、发扬民主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这些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在班级教学与管理中师生共同过民主的生活。而当教师口头上对学生进行“平等待人”的训育,行动上却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当墙壁上贴着“学会求真”“学会创造”的标语,而课堂上学生连起码的质疑、提问、独立思考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价值观教育乃是再糟糕不过的了。在价值引导上,我们教师往往需要良知和常识。
张人利校长将一个基础薄弱校爱打架的流氓中学(网友评价),通过 20 年的课改,成为当地名校。有学生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经过与其它各校的比较,深切体会到轻负担照样高质量。
张人利 校长的 后“茶馆式”教学内涵十分丰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后“茶馆式”教学针对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
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3)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这种学生差异不仅包括学业成绩好与学业成绩差的差异,还包括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挑战教学弊端,颠覆了过去课堂教学设计逻辑结构。现实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忽视了学生创新,禁锢了求智欲望。后茶馆式教学提倡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后茶馆式教学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心中有学生,要把“课堂”变成“学堂”,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堂”,学习效果和教育目标是很容易达到的。
可惜,我当初没遇到这样的老师去体会 后“茶馆式”教学 的效果,作为美术老师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因为我们的课堂绝大部分已经给了学生......三、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的一点建议
每天听课后,我们几位就在一块研讨,交流学习体会。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相对简单易行,效果突出的方法,我认为,可以引进上海闸北八中的教与学电子平台管理经验。该学校通过刘京海校长 20 多年的管理探索,制定了详尽系统的管理模式,将各部门的管理平台融合,方便各方面及时调取查阅交流。例如,通过教师平台可以查阅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日程安排;学生的成绩、档案信息。家长通过平台,可以清楚地查阅学生校内每日消费、学科成绩等。实际我校各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只是其他部门特别是教师、家长、学生无法看到相关信息,如何将其网络化、透明化,值得学习借鉴。
四、其它
作为美术教师,除了研讨会学习交流外,我利用会务休息专程去了上海博物馆、上海田子坊和中华艺术宫,拍摄收集美术教学资料。将上海博物馆中中国历代书法、中国历代篆刻、中国古陶瓷完整的拍摄下来,又将上海中华艺术宫中展出的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大英博物馆雕塑、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油画、法国雨果纪念馆展品等可遇不可求的作品收集拍摄。这些鲜活的共计 2000 余幅摄影资料,将充实我校美术教学网站。
何德云
(彭水县民族中学)
内容提要
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呼唤新课改,新课改、新课标、新理念,是时代的要求,是时代的必然。化学教学要顺应这种必然,必需用全新的观念来武装头脑,它需要我们建立一些普遍的新观念:新教材观,新教师观,新人才观,新学生观,新认识观,新知识观,新过程观,新课堂观,新方法观,新评价观。只有更新了的观念,才会带来更新的行动。只有更新的行动,才会带来全新的教育面貌。
关键词
化学新理念
新教材观
新教师观
新人才观
新学生观
新认识观
新知识观
新过程观
新课堂观
新活动观
新方法观
新评价观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地球村已不是神话,地球上每一时刻发生的事,一瞬间就可传遍全球。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已然来临,要适应这个高速变化的世界,不全方位地改革我们的教育是不行的。新一轮课改就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而开始的。新一轮课不仅要改革教育的体制、结构、模式、内容和方法,还要改革陈旧的教育观念,这是最核心的也是最艰难的一步,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需要几代人的不廨的努力。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要交给学生知识,而是要交给能通向未来的钥匙。在新课改,新课标的施行中,我们广大化学教师的化学教育观念已应该统一到新课改,新课标的要求中来。下面拟从十个方面作一肤浅的探讨。
一.新教材观
我们课改前的化学教学内容是比较陈旧的,由于教材的落后给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学生尽管书本知识学了不少,但毕业后面对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而发达国家的教学内容一般每隔5年,就要有一次较大的变动;有的国家两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我国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传统教育理论认为:教材应按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它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层次,因此内容繁杂,只重视纵向的知识体系,忽视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只一个目标式的把学生往化学专家的路上引领,而忽视了人才的多样性,其实有许多人只需接受那些最基本的东西,具有科学素养就可以了,为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就行了。传统的教材只利于教师教,不利于学生学。现代教学理论则重视教材内容的基本性,主张学习化学的基本结构。新的教材观应是:
①教材现代化。把20世纪以来化学学科中的新成果吸收到教材中来,使教材反映现代 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②教材理论化。在教材中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提高理论水平。
③教材结构化。在教材中反映出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使学生便于学习,掌握本学科的 基本框架。
④教材的多样化。除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 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⑤教材的趣味化。增加教材的可读性,增加化学史和化学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体现趣味化学。
⑥教材的综合化。教材不但要设计本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内容,还必须有同其它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事物内部的规律是相联系的、协调的,只有综合分析才能还事物的本来面目。
⑦教材的活动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其础的科学,它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化学教材的设计,应有利于教师把化学教学尽量做到反朴归真:能充分再现科学发展的历程,使广大学 1 生都参与到发现科学,发现真理的活动中来。这样才更利于培养探索精神,更有利于学生得到各方面的剌激、体验与激励,才有利于兴趣的培养和巩固。例如化学的许多演示实验都可以改由教师预案下的学生自己实验探究来实现。这样做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材内容包括五个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 次、教学思想及方法层次。从教材的结构上,应突破重点,以重点带全面。比如对重点知识,结合科学发现的过程及化学史,讲清来源和应用范围,使学生掌握学习思路和方法,提高举 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生成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重要作务之一,应在教材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新教师观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只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而已。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既是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又是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既是学生学习进步的良师,更是与学生平等相处的知己。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作为教师,不应只满足于能教好课,而应该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 养。一方面,教师应进修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化学教育学、化学学习心理学、教育测量学、智力心理学等。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这样,教师不是在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象心理学工作 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 尚美好的情操。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 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教师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学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 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与各种技能,化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化学知识,还应该有社会知识与实用技术知识,不仅能讲授,还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教师除了应注意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外部行为之外,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个性及心理品质,应该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能力等诸方面提高自己,全面发展,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技师型”的教师。总之,要让学生具有的品质,教师应首先具有,21世纪的教师要走在21世纪学生的前头。
三.新人才观
一般地说,人才分三个层次:那些具有非凡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具有突出智慧,丰富学 识和优良心理品质的高级人才,是人才的第一层次;能够熟练掌握和通晓某一方面的知识和 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专业人才,是人才的第二个层次;有一定文化素养和实践经验 的广大公民和普通劳动者,是人才的第三个层次。社会对于这三个层次的人才都是需要的,缺一不可。比如在厂矿,既要有工程师,也要有技术员和技术工人;在大学和研究所,既要 有教授、研究员,也要有资料员和实验员,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如果 建筑公司只有绘图员没有施工工人,医院只有开药方的医生没有抓药的护士,工作如何开展!但当今许多人认为,只有高分考上大学才是人才,在高分、大学、人才之间画等号,因而在 中学阶段一切围绕分数转,只抓智育,不抓德育、体育、美育、在智育中,只抓知识,不抓 能力;在知识中,只抓高考要考的知识,不抓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这一切,都是片面人才 观的反映。
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多层次的,而且是多方面的。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音乐家、艺术家、体育明星、发明家。我们的学校要把培养多种人才作为我们的任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区域,分别控制语言和数学两种智能,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却认为,人具有六种智能,由大脑的六个区域来控制,前两种是众所周知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后四种则分别为音乐智能、体育智能、空间想象智能和感知自己或他人情感的智能。这六种智能各有自己的信息储存库,这一点可由某些健忘症患者的症状来证明。他们有时丧失了某种记忆力,而另一种智能却异常发达,这同时也证明了这六个区域中的某一区域若缩小,即某种智能衰退。其他区域则相应扩大,占据原属于另一智能的区域。另一智能则有可能发展。这就为我们培养各种人才做了生物学方面的最好注释,也就是 说,学生在这六种智能中的任一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只以文化课的分数高低来衡量是不是人才,而应努力发现学生的特珠才能,为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提供特殊的条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一般都喜欢学生循规蹈矩,而认为那些常问“为什么”的学生是“刺头”,其实,这些“刺头”的创造力都很强。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就因为问了“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而被教师赶出了教室。我们在教学中有时也会发现,学生没按教师的思路做实验,教师大发雷霆;学生对某个问题刨根问底时,教师不耐烦地敷衍学生。所以,德国心理学家海内尔特说:“今天的学校忽视了促进创造力,而且常常跟创造力做对”。海内尔特的话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在我们不正确的人才观的指导下,在我们的训斥下,有多少创造思维的火花被熄灭,有多少人才被埋没„„,是转变人才观的时候了。
四.新学生观
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的徒弟,而是处于复杂关系中具有丰富情感背景的学习者、实践者。
1.学生是文化遗产中的人。因此,我们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要传递文化,赋予学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学生既是个体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民族文化的创造者,要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遗产,而不是做书本的奴隶。
2.学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各种关系中的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人与时空的关系等等,都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脱离这此实际来教学生。
3.学生世界背景中的人。我们身处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科技的世界,冲突的世界,关系的世界。我们不能将学生关在课堂里,关在书本中,而应该用开放的方式,多元的方式进行培养。
4.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任由我们乱涂乱画,不是一架被动地接受一切的机器,而是有丰富情感,有思想的生动活泼的人,因此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人格首先要受到足够的尊重,不能受到丝毫的忽视和损害。教学中要和学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感情,进行情感薰淘。
5.学生和老师教学相长的关系,老师在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生活的同时,学生也教会了教师怎样教书,有人呼吁: 向孩子学习!确不为过。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研究学生的行为,学生的心理,从中反思,调整我们的思想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方法。
四.新认识观
近年来,“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这是由于近半个世纪 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因而,科学、技术、社会这些本属不 同范畴和不同性质的体系,在现代社会中已愈来愈成为紧密关联相互渗透的整体,而化学在 “STS”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现代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化 学学科发展的结果。因而中学阶段的化学教育应该完成三个任务:①教给学生基础的、系统 的化学知识;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③使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培养学生美好的 情操。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连一项指标都达不到。因为他们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而是让学生大量地背诵,靠死记硬背记下公式,会套公式算题即可,而新的教学观 念认为:背诵一些定理定律不是学习,能背诵,记住的东西并不一定能理解,而不理解的东 西是学不会的。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考虑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把中学生当作“缩小了的成年人”,不注意中学生的思维习惯、认识过程和认识规律,一切教学活动都按教师的思路进行,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具体体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完美结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问题找思路,做实验,错误让学生析,是非曲直让学生辨,方法优劣让学生比,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新知识观
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其实,知识不过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目的,我们还应该注意非知识性素质的培养。
①强调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意培 养能力和技能,不但要培养化学方面的能力,还要通过学习化学养成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态 度,如终生学习观点和自学能力,与别人合作的能力,选择、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②强调渗透和综合,现代科学发展有两个突出特点,即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一方面门 类越分越细,另一方面由于各学科之间的广泛渗透,产生了许多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所以不 但要强化化学知识,还要注意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不但要重视书本知识,还要 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使学生的知识“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 础。
③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制作、创造 的机会,把化学变成活生生的实物,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化学。
六.新过程观
化学教学中狭义的过程一般是指化学实验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的演变过程或某 一被研究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我们知道,知识与能力是构成现代人才的 两大要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 转化成能力,只有活的知识才具有能力价值,化学过程和终端结论相比,前者属于活的知识,后者属于死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倘若忽视化学过程的分析研究,而强求学生死记硬背结 论,实属本末倒置,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做好化学实验,分析化学过程中,这样,学生 不但通过研究过程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
广义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认识能力,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众所周知,在一般的认识过程中,所涉及的是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之间的关系,这可以称为是认识论中的“二体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认识的主体(学生)和认识的对象(客体)之外,还有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姑且称之为媒体或学桥)。所以,教学过程是个三体问题。处理好教学过程,也就是处理好教师,学生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由于人们对这三者在总体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矛盾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导致了不同的教学思想,结论及方法。比如,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注入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这种教法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将知识“嚼烂”喂给学生,而新的教学观点则认为,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可以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定的条件,则靠教师来提供,进行指导和引导,这种方法称为“指导发现法”,也就是说,学生依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背景、场所、器材,由教师启发指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思考、问答、讨论、分析推理、综合概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由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地位转变为自己发现和获取知识的主动地位。学生自己参与问题的发现、实验分析,结论的整理过程,这种重视过程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强化、提高都是颇有益处的。
七.新课堂观
课堂教学应是生动活泼的充满师生间的心理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发挥到淋漓尽致,则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必然相对圆满。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基本上是教师—— 学生的单向传递,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曾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学生听;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所以,我们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该由单一转向多向,即同学 ——教师,同学——同学,同学——社会,应由课堂转向课堂、课外活
以前我们过分地强调保持教师的尊严、保证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使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情绪受到压抑,现代心理学证明,紧张的情绪是妨碍学习,抑制智力的。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和创立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精心设计游戏、实验、情景,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味、有意思,现在流行的诸如“愉快教育法”、“幽默教学 法”、“快乐学习”等均属这种类型。在每节课的45分钟内,目前基本上都是教师用于讲课,而在国外,有些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不“承包”学生的学习,教师不再以讲为主,而是以导为主,变“讲师”为“导师”,学生不再以听、抄、记为主,而是以练、思为主,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自己阅读、思考、质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象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那样:“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有气味的东西用嗅觉,有滋味的东西用味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使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流进学生的心田,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课堂观。
八.新活动观
传统的活动观是多开设一些活动课,结合历史纪念、时事生活而设计开展一些校园内学生群体性活动,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环保教育等。新活动观认为:教育应当具有开放性,应与开放的世界相适应。活动课不足限于校园,而应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不足限于一般的活动,而应广泛的,涉及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网络与信息等领域,围绕着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文化等序列来开展活动,从而使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它的实施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不断地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活动而不断生成的过程。因此它是开放性的活动观,实践性的活动观,创新性的活动观。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的自然科学,它与其它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完全能够设计出许多适合学生的这种综合性实践活动来。在学习化学的相关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方面的调研活动。诸如水资源的污染调查及其应对策略问题;垃圾问题;空气污染问题;矿产资源调查与开发问题;全球气候变暧问题;沙漠化问题;电池污染问题;能源短缺问题等等。
九.新方法观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生,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把教学搞成了单向传授,把学习搞成了苦差事,枯燥、刻板。老师教得苦,学生憋得慌。要成才,就得十年寒窗,就得头悬梁,锥刺股。难道学习就真是一件费力的苦差事吗?其实学习要花时间,花精力,这是肯定的。但学习可不可以变成为一件有意思、让人快乐的事呢?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快乐的、有趣味的、能让人充分体验成功快感的过程。例如:打台球来说,哪怕一次次的打不中,但还是照样一次次的打下去,乐此不疲。为什么?因为有趣,因为每打一次,有新的发现,有新的体验,又找到了如何去打中目标的新认识,新感觉,因为打中了,又有成功快感,激励着他去获得更多的成功,从而得到更多的快乐。其它的学习也是如此。因此,现代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是复合化的,是充分体现人本原理的,更人性化的。
今天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的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得快乐的根本方法。为此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更多的随堂实验、分组实验、集体讨论、家庭实验、角色扮演、师生对话、科学调查、信息收集与整理等,必然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当然教师的教学方法必然是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为准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说有,那么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来选择和设计: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能为这个目的服务,这个方法就好,不能为这个目的服务,这个方法就不好。
十.新评价观
许多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受“考试”、“补课”的折磨,其目的只有一个:上大学,而怎 样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情操、素养的公民,却往往被忽视,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 之一,就是教育评价的错误导向所致。
教育的评价功能有多种,但主要表现为甄别功能和发展功能两种,人们历来对评价的甄 别功能比较重视,通过它来体现教育的人才分配作用,而对评价的发展功能研究得不够,人 们希望通过甄别选拔考试,对学习者按智力水平层层选拔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堆砌“象牙 宝塔”,因此,学习者的升学竞争异常激烈,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由于评价 的甄别功能被不恰当地提高,造成了我国中学教育围绕考试评价运作的情景,教师为考试而 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满堂灌,作业满天飞,为追求高分而牺牲学生的兴趣,生活追求,价值目标和情感生活,用题海把学生训练成解题和应试的机器,所以,把升学作为教育的根 本目标,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要,由此可知,考试评价作为左右教育的指挥棒,其对教育 的制约和干扰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教育的评价观念的更新主要表现在应从重视评价的甄选功能转变到重视评价的发展功 能上来,让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要注意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调节教与学的进程,让评价促使学生萌生成就感,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在我们教学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但不论是形成性评价,诊断性 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和系统性评价,都应遵循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的“评价作为一种反馈— 矫正系统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则必须采取什么变 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
在评价的方式上,适当地将学生个人自我评价的“自控”,小组同学相互评价的“互控” 及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评价反馈矫正网络的“调控”三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生 自身,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三维主体评价反馈矫正网络,促进教学中主客体适时的相 互转换,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总之,没有观念上的革新,新的课程改革就不彻底,就必然会流产。有了新的理念,如果停留在口头,不落实到行动上,新课改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让我们一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的改进自已,从观念上到行动上,真正融入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的未来而推波助澜。主要参考文献 刘晓明 王丽荣.《 新课程与教师新理素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2 重庆教育委员会.《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远程通识培训辅导资料》 3 柳菊兴主编.《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4 张仁贤主编.《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1999年3月第8次印刷 张大均主编 《 教学心理学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附:
启迪中学初三化学组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走进清新美丽的校园,迎面看到鲜艳喜庆的“中考喜报”、“高考喜报”。在那份荣耀里也有我们初三化学组的一份功劳。这几年我们初三化学的中考成绩还不错,现在我就将我们在常规教学中的一些成功做法与不足之处分享与大家,占用大家宝贵时间,旨在抛砖引玉,寻求教育真谛,再创启迪教育更灿烂的辉煌!
我将从两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
第一方面:新课教学
初三化学肩负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化学基本观念,体验探究过程,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理解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
但在陕西省中考中化学仅有50分,因此化学课周课时少而教学任务重,实施有效教学是我们必须的选择。
做好教学设计,准备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为了做好教学设计,我们每年坚持一项工作。六月底中考一结束,我们就开始利用网络及人脉资源搜集全国各地的化学中考原题,(一般数量在100套以上)。这些题都是全国各地的精英同行呕心沥血的杰作,是新学年师生教学成长的最优质营养品,对来年的中考有极强的导向性。
我们将试题按章节和专题两套标准分类,充实进我们自建的试题库(题库有3、4年历史)。做到教授新课前对知识点如何在中考题中
呈现了如指掌;在新课教学的情景创设、课堂练习、作业题、单元测试、晚练、月考中就采用原汁原味的中考题或改编简化的中考题。
这项工作大概耗时10——12个工作日,但可以确保我们在一年的宝贵时间里游刃有余直击中考少走弯路,又任务驱动促使我们站在教育研究者的高度评价中考题、改造试题,拔高个人业务素养。
课间走进教室,铺垫有效教学
一般地,我们在下课铃响起就出办公室,课间就进入教室,在即将开始的课程时间段前,或与作业存在问题的学生个别交流,或对进步生表扬谈心,或指挥学生准备上课用品,或询问班干部学生的到课情况,等等。为课堂教学的师生知识、情感交流做好铺垫;保证了铃声响起就能进入正常教学。滴水穿石,每节课少浪费一分钟,一学年就是赢得几个小时的教学时间。这样做也能确保按时下课,迎合学生要求。
过好常态教学流程,生成有效教学
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赞科夫的教学原则指导教学: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这些教学原则可以极大程度地发掘全员学生的潜能,会给师生充足的粮食,决不会营养不良,将学生的精神、智力发动起来,有挑战性的学习化学,让每位师生自主拼到全力,适合毕业年级教学工作。在流程上,我们的课堂一般按依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程序进行。操作细节如下。
明确目标:研读课程标准,将课标中的知识点肢解细化,列成
明细表,下放到每节教学中,指导全年的每堂课教学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走弯路,也不会漏掉任何知识点。将个别难度大的知识点划分成梯度,逐步达成。
组织教学活动:精心组织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采用实验、实验、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多媒体、贴近生活的实例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达到学生学地轻松有趣,理解地深刻透彻,记忆地鲜明准确的目的。
进行达标检测:选择和编制有真实情景,符合学生认知特征,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习题,并通过改变问题的情景和呈现方式,来实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的准确快速迁移的能力。习题讲解注重引导和点拨,敢于留给学生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动脑思维,批判教师“一言堂”。
为了增大习题练习量又不是学生为习题所累,达标测试题包括口头问答的简单习题、联系实际应用化学知识的讨论题、在课件上集体解答的重点知识巩固题、学生手头学习资料上的重点题、为解除学习疲倦而特设的学生围绕特定知识点命题教师回答的“反常题”。题的来源有四种:往年中考题、各类练习册上的经典题、课后题、自编题。
补救性/个别性教学:即给予未达标的学生施以爱心和耐心,给以必要的补偿性的学习,目的在于给那些群体学习中速度较慢的学生以额外的学习时间(例如晚自习个别辅导),期待他们与大部队同步前进。
课堂注意几个兼顾,夯实有效教学
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和程序教学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根本保障,在此基础上还应重视细节,做好一些兼顾。
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应与学生的练习相结合,注意让学生的大脑忙起来,让他们感受到挑战智力的兴奋。不要让教师自己卖力的导演兼演员,成为出力不讨好,教学效果也不佳的可怜虫。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以优势强大的多媒体素材刺激学生视觉、听觉、脑运动,增加课堂容量,又以传统的黑板粉笔缓冲难点,让学生有张弛,有思维的时间,缓冲消化难点知识。
既要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将教师为人处事的风格展示给学生,将课堂上处理突发事故的机智展示给学生(此处举两例:学生踹门和上课玩手机),博取学生的敬仰,以期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既要关注两极学生,又要关心中等生。对智力超群的学生不吝言辞地褒扬,使劲儿拍他们的小马屁,使他们士气大振,不好意思不追求卓越;对学困生下功夫教的同时下功夫寻找闪光点,让他们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从心底里认可教师是他们战胜学习拦路虎的战友,产生不进步就对不住老师的积极心理,继而用功学习;中等生是我们的中坚力量,一定要保证中等生队伍的稳定,可以采用分时间分批褒贬的方式,鼓励他们力争上游,杜绝滑向下游。
关心自己的课堂与关心同行的课堂相结合。世上没有全才,再优秀的人,也有缺点。生活在信息海量的当下社会,闭门造车只会落伍。我们组内相互听课很普遍:感觉那节课讲得精彩了,就邀请同行去欣赏;感觉那段内容学生听得困惑了,就观摩同行的课;感觉自己有闲
暇时间了,就去听同行的课切磋技艺。
提高课堂监控,确保有效教学
以教师的热情与活力提高课堂监控力度。人们常说“三尺讲台”,我们认为:整个教室都是我们和学生边学边玩的乐土。教师讲课决不能只站在讲台上,把自己挂在黑板边儿。在学生座位空地区域来回走动讲课,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更没有谁敢上课睡觉、开小差儿。以阴阳顿挫的语音,甚至是夸张的体态语感染学生,完全融入学生群中一起学习(此处举两例:无线鼠标、表扬),不用刻意亲民,都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
调动学生全面参与从而提高课堂监控力。上好作业讲解课对于提高成绩很有必要。学的再好不会做题,给谁都没法交待。但学生却常常不重视习题讲解课。作业讲解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错对,还肩负不断熟悉知识点,为下一步更快速准确迁移知识做准备的任务。讲解高频错题时,让学生不断勾画笔记、相互讨论,让学生的眼睛、双手、大脑、甚至是嘴巴参与进来,在参与中加以引导,不断变换试题情景,让学生大脑高速运转,彻底赶走枯燥乏味,专注于当下的习题,深层次理解试题,才能杜绝重复出错。
处理好作业练习,巩固有效教学
作业和各类练习的主要工具是习题。作为毕业班的学生,会做题是硬道理。在作业及练习这个环节里,几年时间里,我们积攒了一些经验教训。
数量的问题。初三学生每周上六天课,不在乎那天做的作业多,而是每天都有。每天的数量都控制在中等生15分钟内能完成的份额。这样学生不会将其看作负担,也能每天固定一段儿自主学习化学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作业量我们可以做到全批全阅,必要时面批作业,或者写好批改评语,满足学生写作业时对教师的心理需求。
难度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中考对难度的诉求不高,作业内容一定要体现基础性,不能故弄玄虚玩难度。让学生写作业有成就感,难题要少,对于个别难题最好有全班性或给课代表提示,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可以完成。我认为,让学生作业写的轻松而愉快,这是解决学生抄作业的根本办法。
情感的问题。每科老师都感觉自己布置的作业不多,汇聚在一起就不少了!我们一般在练习册、课后题的作业中都会删掉一些偏题或怪题、太难或太易、多次练习过的题,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更重要的我们理解学生的处境,为学生着想,不浪费时间做无用功;也让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怜惜疼爱,营造相互体谅,快乐成长的氛围。
试卷的问题。所有类型的作业中,我们最看重自编的试卷。一般根据教学进度、教学需要、学生学习水平等情况制定试卷。电子版试卷成型后,我们会集体评价整份试卷的各项指标(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知识点覆盖率等),给予出题人热情洋溢的褒扬,并补充相关内容,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试卷而交付印刷。现实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各类作业(练习册、课后题、报纸等)中,学生最喜欢做试卷作业,经常来办公室偷还没有发下去的试卷提前做。
内容的问题。新课教学中,教材中编排的个别内容出现的前后顺
序需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调整。在整个新课教学中,作业也应该既注重当下正学的内容,还一定要重复前期学过的章节,不断地温故防遗忘。对于前期作业中的高频错题统计整理,汇编成试卷多次出现,通过强化练习以期学生掌握。
第二方面:中考复习
这几年里,我们群策群力,基本形成了一套实用的中考复习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特色。
编教辅。
近三年以来,在新课教学和中考复习中,我们坚持以自编的教辅资料为主。例如,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采用自编的学案。每章节的学案第一课时主要包括知识点填空、典型例题和典型练习题;第二课时以习题为主,习题覆盖考纲所列的知识点;第三课时根据教学经验选编易错题、高频考题。自编的学案博采众长,使用起来十分顺手;师编生用学案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又例如,在第三轮复习中,组内每位教师以往年全国各地中考原题为素材,仿照陕西省化学中考试卷模式,编制化学模考试卷,每周每人两份。从中筛选质量高的套题印刷并全年级复习使用。每份试卷附录每道考题对应知识点、难度、分值、选编理由等信息,形成明细表。将明细表的各项指标和中考说明、课程标准的各项指标一一对应,做到不遗漏知识点且重难点突出练习,更不能花费时间精力练习过气考题及知识点。
多考试。
众所周知,考试时学生做题最认真,课外爱抄作业。中考复习时,我们精心编制知识点覆盖全面、难度合适、题量合适、题型新颖、信度效度好的优质试题,在单元测试、月考、模考、晚练中使用,可以有效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成绩。
尤其是大大小小的考试均尽可能给出分数,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学习。
需要强调一点:学习中,不是教师讲授越多,学生就会获取的越多,要敢于分配课堂时间给予练考,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以练促讲。讲,只讲经典的、必须的,一定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学习。
爱学生
初三的学生辛苦,启迪初三的学生更辛苦。上到初三大部分学生已经很懂事,我们多敦促学生不要懈怠,多鼓励学生追求进步,多理解学生学习中的辛苦,多宽容学生犯的幼稚错误,多欣赏学生身上天赐的可爱劲儿,多相信学生有着美好的理想并会成真,多参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多放下身段和学生玩在一起,多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你会发现学生回馈我们的不仅有和谐的师生情谊,还有优异的成绩。
初探“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法”
上一届的中考复习中,我们在几个班中实践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法”,较其他班级教学效果好,初步得到一些粗浅的认识。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法”的理论依据: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指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记》中也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近代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在西方,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大教育家的夸美纽斯也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启蒙时期,法国的卢梭、英国的洛克、美国的杰弗逊和本杰明·富兰克林都曾指出过合作的思想。我国新世纪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各项纲领性文件中均提出学生学习应该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法”的现实依据:初三后期迎接中考复习时值炎热天气;学生经历了多半年的毕业年级的高强度学习,亦有些疲劳;各科均进入中考复习,学生学习时间十分紧张。
采用传统的做题讲题教学模式,逐个讲解习题教学时间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兴趣也会不可避免地降低,有选择性地讲解又会漏掉一些学生和知识点,他们点滴的落后都会影响中考均分。
面对现实,常规教学既要有的放矢,扫荡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盲点,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进度,按时保质结束三轮复习,还要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法”应运而生。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法”的一般流程:
依据教学设计的课时教学目标形成针对性强的专练知识点和试题;
学生在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试题;
教师全批全阅试题,并通过批改,追踪学生学习动态,尽可能发现随机出现的“特殊分子”,给出针对性评语;对个别简单的问题在试卷上给予个别解答,通过试卷这个媒介与学生交流,做到小问题纸笔解决,不占用公共课堂时间;
在新课教学前学生领回已经批阅的试卷,自然座位临近者四人联成小组,就试卷上的错题进行讨论,帮贫扶弱互助纠错,期间教师巡回各组间,解答组内成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并督导学生的讨论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也理清了学生错题的思想根源,这些问题形成接下来的集体教学的内容;
教师就讨论中的共性问题集体解答,随后大部分学生进入下一轮学习,教师再补充性解决个别学生的遗留问题。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法”的意义:
高效——无论是学生间的讲授还是教师的讲授针对性极强,可以花费较短的教学时间完成大容量的教学任务; 高兴趣——全员的参与防止了个别人的懈怠偷懒,讨论的内容就是自己的错题,会者显其能,用学生自己的思维组织语言点拨同学,不会者更易接受,讨论中大家各抒已见不亦乐乎;
高智商——这样的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个别交流的机会增多,讨论中互助互爱,增强理解,增强友谊,自尊、合作、沟通、集体意识增强。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法”的注意事项:
2012年8月24、25日我参加了XX市初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培训,作为东道主,我竭诚为这次在我校举行的培训活动做好会场布置与后勤工作,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认真学习,做好记录。
在培训过程中,首先是符XX老师对本次培训做了思想动员以及课标解读,强调了培训的纪律与意义,XX校长对新教材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修订做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后面通过林XX、羊XX、符XX老师的教学设计案例展示、分析,以及颜昌盛、彭锦裕、苏日仁等教师的精彩点评,整个培训过程全体教师专心致志,认真学习、记录,收获颇丰。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修订版教材的编排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人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就可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和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物理课程依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为了达到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
同时有些内容做了增减,删去了一些与物理关联不强或较难的内
容。如在“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中删去了“颜料混合”的内容。
这次修订中最大的变化应该是练习题的修订,以往的教材中课后练习题量少。它也能够帮助我们教师对如何选择符合课标要求的习题,提供良好的建议和方向。
总之,现修订的目标更为明确,更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更切合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更加重视“过程”与“情感”,对行为动词的界定更为清晰。
通过学习《新课标》,掌握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原则是: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能力为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坚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社会发展新动向,恰当吸收科技发展的成果。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学科和学段间的衔接。
1、《新课标》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材从讲述一些化学初步理论的同时,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环境问题、人类健康、医药生产与化学等内容。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不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我国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3、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4、实验部分有增加也有删减,更注重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5、《新课标》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新课标》要求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化学”,用观察、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体验,获得真知。
【初三化学新课标新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2-06
初三化学论文09-21
初三化学复习方法07-13
初三化学期末考10-03
初三化学寒假复习10-05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06-20
初三化学工作总结07-20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总结09-10
初三化学课后习题答案09-25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填空10-1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