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经典诵读
一、开头: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这种美丽的语言,以其绵延千年的古朴与永不消逝的活力,成为展现中华文化的一个灿烂舞台。今天我们借助这个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演讲及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活动来重温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首先向大家介绍莅临比赛现场的领导和老师: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老师,他们是: 本次大赛选手得分为十分制,在所有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剩余得分取平均分即为该选手最后得分。
刚才我们通过九组选手的演讲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国学给我们带来的美德。接下来马上要进入到高年级组的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中,这九组选手将采撷古代诗文中的一些名篇佳作,为我们做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们随着他们朗朗的诵读声,一起去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隽永与睿智吧!
比赛结果正在统计中,请大家耐心等待。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诵读国学是一项长期、有效、健康的学习过程,需要每位同学投入极大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在今后学习中,希望大家能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国学传承美德。
三、组织发奖(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和颁奖嘉宾)
四、结束语:
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流淌我们的血脉; 诵读中华经典,让悠久的民族文化支撑我们的脊梁。“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让经典美文丰富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愿大家为建设书香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充分酝酿,达成共识
国学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教材。随着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激荡,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重新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严,弘扬亘古常新的民族精神,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新时代赋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神圣使命。为了找到教育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我在普小担任课题负责人时,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不知道体贴父母、尊敬长辈, 不懂得兄妹谦让、长幼礼数,不知道待人接物、择友交往,不懂得勤俭节约。 鉴于此,课题实验中,我们把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作为抓好德育的突破口, 确立了在学校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给学生以做人、 做事、做学问和伦理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新课题和新思路,在全校开展以“国学经典名著” “美文佳篇”为主要内容的诵读活动。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经典名著诵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为此,我们提出诵读的基本原则是不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特别是课外诵读,只要大致了解主要意思,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诵读感受。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让它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和外地经验,给各级学生规定不同数量和内容的诵读任务,确定各学段的诵读目标,每天早晨安排10分钟晨读,每周拿出一节作为诵读课,每学期开展一次诵读会,每学年组织一次专项诵读达标测评。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是整班背诵,渲染气氛。 在规定的诵读时间,领读员带领大家先读熟再背诵。同学之间、班级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二是组织队会,人人参与。召开以经典名著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由学生策划、自找资料,或介绍诗人的轶闻趣事,或讲著名诗人的故事,或赏析名诗名句,或谈自己背诗的体会,生动活泼的班队会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三是选诗配画,陶冶情趣。四是表彰奖励,及时评价。采取各种形式的背诵检查方法,测评学生背诗数量和质量,评选出班级“背诗小能手”和优秀班集体”。我们组织的千人经典诵读活动,气势宏大,场面壮观,意义深远,颇受点赞。
三、知行统一,注重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开展好经典诵读活动,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实效。首先,激发学生主动性,是确保经典诵读活动发挥效益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积极性,我们把诵读活动与雏鹰争章活动结合起来,谁背得多就奖谁“诵读章”; 在班级设擂台赛,谁背得多谁就是“擂主”。还争取家长配合,让学生逢节日和家人生日时背几首古诗作为礼物献给亲人。同时,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引领,不断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针对学生背诵古诗初觉新鲜,但不得要领的问题,我们从实际出发,摸索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针对学生背诵一段时间感到枯燥、兴趣不浓的现象,教师们从背诵中找规律,先从简单的开始,从琅琅上口的开始。先领诵,然后齐诵,再全班反复诵读, 在诵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几年的风雨兼程,我们收获到了耕耘的快乐和追梦的成功。
一是校风正学风浓。朗朗的书声遍布校园,学习氛围日趋浓厚。学生读懂了惜时,读懂了“温故而知新”,主动学的多了; 迟到的少了; 小小古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使学校风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是学生人文素质普遍提高。通过持续开展诵读活动,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提高了语言文字能力和朗诵水平。特别是开展经典名著诵读年级 “手拉手”互动活动,使低、中、高年级学生了解了各自的生活,加深了友谊, 增进了情感,学会了共处。
三是达到了教学相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教师和家长是实施经典名著诵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学生诵读主动性的增强,使得老师和家长在教的过程中,不得不先去补好这一课。这样从最初老师和家长看着学生读,逐渐发展到老师和家长辅导学生读,一起读,真正达到“教学相长”,使得老师、家长的传统文化水平在“教与带”中提高。我们认为,经典名著诵读活动看似是一项实施对象针对性很强的活动,实际上它正在全社会范围内扩大和延伸,在社会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经典诵读”这一课题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摸索的行动研究过程,需要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实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要求应因人而异,重激励,忌强迫,不让学生觉得是负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要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携手并进,勤奋研究,经典诵读这一国粹必将得到有利传承。开出更为绚丽的生命之花。映出美丽的中国梦,映衬亘古的华夏文明。
摘要:国学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教材。在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弘扬传统文化,和谐发展,不断探索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的德育教育新模式。
开展经典读诵活动,并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它同时也是国民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长期持久地开展下去。
一、为什么要诵读经典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折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百年大计真的是教育,而语文教育又是重中之重,要使学生爱语文,爱自己民族的文化,树立理想,担当责任,造福一方,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同行应该思考的。带学生走一条学好语文最经济最有效,为一生奠定基础的路——国学经典诵读,通过这样的人文教育,通过那些千古名篇去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培养那种巨人般的情感和胸襟,让学生从历史上那伟大的先贤圣哲的睿语壮行中感悟到:一个人,在一生中无论遭遇到什么,皆要做到宠辱不惊,笑看成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每一个教师要有古圣先贤的对祖国文化孜孜以求,发愤忘食,诲人不倦的精神。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
二、如何组织诵读经典
1、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潜能,指潜在的能力,就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不容易被发现或发觉的,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童年时期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时记忆的内容保持时间最久。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记忆发展的高峰阶段,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让学生在一生记忆力最佳年龄诵读经典,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将使他们的识记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记忆力。
古诗文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篇幅短小,韵味无穷。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诵读,熟读成诵。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合辙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琅琅上口。例如:唐朝杜牧的《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夏夜赏星的精彩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人有景,叙事抒情……学生了解大意之后,非常喜欢这首清新的小诗,不到十分钟时间就可以背下来了。这说明,只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使学生有诵读的愿望、兴趣,不用老师督促,自然而然地背诵古诗,同时发展了记忆能力。
2、激发诵读兴趣,提高诵读认识。
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时,就称为爱好。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使他们无论是对背诵的过程,还是对背诵的结果,都兴趣盎然,兴致勃勃,把背诵古诗当成一种爱好,那么背诵古诗将成为他们的主动的需要,而不是负担。
叶圣陶曾说过:诗词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让学生吟诗背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味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是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了。因为我们引导学生诵读的都是古诗中的精华,这些诗词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像唐朝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学生只要知道了“金络脑”的意思,就能大致了解诗歌意思了。老师只要再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生平,学生体会到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跃跃欲试的情感即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突破理解了重点、难点,就一定会更加喜欢诵读。
3、收获诵读成绩,养成诵读习惯。
学生背诵古诗文,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学以致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定将诗词内容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知识系统中的一部分,并应用于再创造的过程。
第一环节,一共有五位选手。规则是根据题目来轮流背诵古诗词。每一位选手都能熟记很多古诗词,朗朗上口、滔滔不绝,这样我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大脑不断的运转中,总后出现一点差错,随着倒计时的不断减少,我的心情也跟着紧张起来。只剩下两位选手了,四号选手在倒计时间中,临危不乱,最终想出答案,赢得这个环节的胜利。此时,我由衷地钦佩她,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中,还可以沉着冷静的思考,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下一个环节,是美德大考验。导演带选手去吃饭,可这是一场特殊的比赛:比的是选手们是否在生活中行知合一,学以致用,比的是谁更有礼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选手们在入座前互相谦让,还有一位选手上厕所说是更衣,一开始我并不明白,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礼貌用语。后来上菜时,一共有六人而只有五只大虾和五个鸡蛋,这时选手们互相谦让让我很感动。因为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当成了小皇帝,所以在生活中没有意识到谦让的重要性。最后,选手们还总结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这使我想到自己平时有错误就想隐瞒的不好的习惯,真是受益匪浅。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中华美德并没有多大,它只是生活中一些点点滴滴的普通小事。而在生活的小事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都可以度量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
我也要改变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踏踏实实,学习知识,活学活用。在日常生活中尊敬长辈、关心他人。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而我们也要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根据《六安市 “书香六安·悦读人生”全民阅读季重点活动方案》精神和《六安市教育局2016“建书香校园 树文化新人”阅读行动实施方案》安排,经研究决定举办全区中小学学生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比赛。
二、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三、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的开展,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接受中华传统经典,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多读经典、勤记经典的良好习惯,发扬长征精神,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学习审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五、活动的时间:2016年11月14日周会课
六、活动的地点:学校食堂
七、活动主办单位:骆家庵小学少队部
八、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活动内容:古诗词、近现代诗文等等的朗诵 活动形式:(1)个人组:以一人为单位进行朗诵,朗诵可以有背景配乐增加气氛,也可创新形式,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朗诵时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2)集体组:以团体形式参与,表现形式可自由创新,可用生动的表演形式来表达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也可结合书法、绘画、跳舞等形式来表达作品内涵。
九、活动流程安排
1、前期宣传
各班班主任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
2、具体流程: 报名工作: ① 报名截止时间:2016年11月11日
②报名方式:以各班为单位进行报名,并由各班班主任将各班参赛人员名单及节目名单在截止日统一上报少队部毛阿敏老师处。
赛前准备工作: ① 参赛人员及节目确定:对报名选手进行抽签排序,决定选手上场顺序,并将节目进行分类制作成表。(毛阿敏)②比赛场地的现场的布置工作,比赛场地的装饰、场地的设备检查等
③列出所须用具名称及数量,并负责购买比赛用具(包括水、纸、笔等)
④评分表、总分表的制作。(毛阿敏)⑤评委任选:各班班主任
3、赛中工作
①座位安排(评委、观众、参赛选手)及摄影,评委出席确认(毛阿敏)
②比赛扩音设备操作
③比赛流程的确定:先由主持人作开场白,介绍评委、领导及比赛规则;比赛开始,选手按顺序上场表演;评委给分,现场总分,比赛总分工作;主持人在宣布下一位选手上场前公布上一个节目的得分;比赛结束后由评委老师点评;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4、赛后工作
①颁奖(沈校长负责,其他班子成员颁奖)②比赛场地的清理工作(抽调六年级学生)
③赛后的总结工作及活动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总结:沈校长,资料整理:毛阿敏)
十、参赛选手要求:
1.选手必须提前准备好比赛稿,时间为4~6分钟 2.选手上场必须遵守顺序
3.参赛诗文自选,也可在已给定的朗诵篇目中选取
十一、评分细则
1、印象分(20%)
①仪表端庄,衣着整洁
②表情自然,动作大方得体
2、朗诵内容分(20%)
①主题鲜明
②突出“传统经典和红色经典”
3、朗诵技巧分(50%)
①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
②表达流畅、生动,饱含感情
③感染力强,整体效果良好
④节奏把握准确,能准确表现诗歌的内涵
4、时间掌握(10%)
朗诵时间3-5分钟,以四分钟为佳,超过或不足酌情扣分。
十二、比赛规则说明
(一)评委
1、评委必需公证严明,做到对错分明;
2、评委必需熟知各题答案的正确性;
3、评委要认真评判,不得错评;
4、评委一时不能判定正误时,要讨论通过;
(二)参赛者
1、参赛者必须服从主持人与评委的判定,不得有反对言行;
2、赛者必须遵守比赛规则;
3、参赛者对主持人、评委产生不满时,不得当场顶撞,可在大赛结束后,向主办单位提出申请,请求解决;
4、参赛者如果多次无理取闹,有意打乱竞赛进程,根据情况,评委可讨论后给予处理。
十三、奖项设置 学生团体组: 冠军1名,亚军2名 最佳风采奖:1名 最佳创意奖:1名
海塘小学 姚海东
【摘要】: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多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传统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今天,这些经典之作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社会进步贡献着它们的生命活力,许多教育专家、学者纷纷倡导经典的诵读活动,旨在通过诵读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感受传承中华文化。从诵读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农村小学进行中华传统经典的诵读,意义重大。本文从引言、诵读意义、诵读措施等方面做一阐述,旨在探寻一条适合农村小学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之路。
【关键词】:传统经典、诵读、意义、策略
一、引言
1、国内研究情况简述
1995年3月,冰心、曹禺、启功、叶至善、夏衍、张志公等九位文化教育界的老人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98年9月催生了全国第一所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北京圣陶实验学校,同年举办“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中国青基会也启动了“中华古诗
文经典诵读工程”。这些“激活中华传统,化成时代新风”的理念得到了许多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祖国各地纷纷响应,在学校、社区青少年和儿童中相继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1998年,由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将已在台湾收效甚佳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推广到了祖国大陆。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先后来大陆作200多场精彩演讲。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郭齐家教授也到各地巡回作了《传统文化和当今素质教育》的报告,到目前为止,祖国各地三十几个地区约有800多万名儿童在这样的活动中受益,也有许多科研院所、学校、幼儿园在开展这样的试点活动。2001年1月,中国儿童经典导读中心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多家单位发起“经典诵读工程”,开始在北京的学校中推广读经活动。2002年9月18至22日,来自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中国19个地区的2000多名华人,在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规模宏大,气氛热烈。2003年7月18日,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选定的10所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在北京授牌。为适应全球范围的汉语热与中国文化热,中华书局出版了《论语》《孟子》等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丛书,有效地促进了这一活动的开展。但是,他们的实践研究都是与城市学生有关的,在学生数量占多数的农村学校,研究得较少。我们认为。农村学生的天性、知识结构、诵读的环境等方面都与城市不一样,这为我们研究农村学校经典诵读提供了可行性和研究的突破口。
2、对中华经典诵读的概念和诵读内容的界定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中华经典是指《四书五经》、《老子》、《庄子》等。
经典教材选择以《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县教研室的《中华古诗词诵读》等为主,《大学》、《中庸》、《易经》、《老子》、《诗经》为辅,背诵吟唱相互调剂。诵读:是读出声音,背诵。重点在于读。
二、农村小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农村学校有着她所特有的特点,不能照搬照抄城市学校的模式,必须有自己的发展方式。那么,通过经典诵读,对学校的发展有些什么意义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三层:
1、学生层面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①增强记忆力
科学家研究表明:正常人一出生,大脑就有1000亿个脑细胞或称神经元,它们彼此孤立。当受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刺激时,每根神经元会形成发达的神经网络,大脑的功能就越强,记忆能力越强,智力就越高。经典教育能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快速的阶段,接受大量优秀的强而多的信息刺激,使孩子大脑每根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网络,也就使孩子大脑的沟壑就越多,大大提高儿童的记忆力。同时,在反复强化诵读的基础上,学生有意识增强专注程度,锻炼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摸索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②开发智力
经典教育看似简单落后,却是科学、高效、扎实而又易行的教育方法。他可以迅速开发右脑,发展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知觉、灵感、创造力,乃至真正地大开智慧的大门。在儿童时期,通过经典教育,接受大量优秀的强而多的信息刺激,孩子大脑的沟壑就越多,脑力就越发达,智力就越高,这就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知道,传统经典是我们民族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中庸》是介绍如何不偏不倚地处理好各种关系的教材,有“半部可治天下”之说的《论语》,有人类历史上的智谋奇书的《老子》,《大学》教会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教给我们生财之道的优秀教材,这些足以看出我国经典文化丰富 的内涵。经典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孩子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人孩子诵读传统经典,把经典装在孩子的头脑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发育、知识面的扩展、生活阅历的丰富,就能逐步理解这些经典,变成自己的东西,之后,孩子就会用圣人的智慧、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诵读经典无疑是一种适合儿童智力结构发展特点的最简洁高效的教育方式。
③有利于学好语文
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的识字量显著增加,可以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古典文学的阅读能浸润学生的心灵。
在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孩子写作和言语表达引经据典提供丰富的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经典诵读除了为孩子写作提供大量的引经据典的丰富内容之外,还可以学习到古人的逻辑思维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大大提高孩子的语文程度。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习。
①有助于孩子的人格成长
经典教育不是单纯的让儿童背诵经典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综合性、立体性的系统工程。就内容而言,他不仅涉及到中西经典文化,同时也包括中西经典音乐、美术等诸多艺术门类。就效果而言,经典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儿童把这些经典不求理解的背记,也不只是为了有利于以后文科的学习,甚至也不只是为了让儿童接受最美、最善良、最高雅的文化熏陶,最重要的是为儿童养成天性,造就一生高尚幽雅的人格。
儿童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孝敬父母,诚实守信、踏实认真、勇往直前。正是“读千年经典,做少年君子”,“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各种诵读活动可以使孩子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向上,培养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情怀。
②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促进学习、生活
学生的读书兴趣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孩子按时上课,接受正常的课堂经典教育,回到家里,家长督促、陪同孩子每天读书20-30分钟,最好是安排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不论是什么情况都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断,既不因孩子情绪好而延长时间,也不因孩子身体不适而缩短时间,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增大孩子识字量,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读书是最简单的学习形式,它不需要复杂的演绎、推理、运算,也不需要反复的论证、推导,只要照本宣科就可以获得很多知识和文化素养,就可以很好激发孩子读书兴趣,引导孩子自己阅读学习,让孩子不断增加在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各方面知识。
2、教师层面
(1)通过实践研究,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当今社会,各种不良思想时刻在影响着学生,因而我们通过各种活动,让我们的老师知道,对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可以潜移默化地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在农村学校推行经典诵读的重大意义。在学生进行诵读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师德水平,树立了更加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态度,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每一天。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在一次次的诵读实践中,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学校的路子,根据农村小学的特殊性,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如诵读辅导、心得交流、各类比赛、经典在农村调查等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不断促进诵读,提高活动的成效。
3、学校管理层面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办特色教育,创学校品牌。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一批导读骨干。
根据经典诵读活动,儿童年龄、发展的不同层次,逐步形成不同的、呈螺旋式上升的层级目标,作为教师组织经典诵读活动的目标依据,同时做好经典诵读内容、教材的开发研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与经典本身特点去加以选择,摈弃糟粕、弘扬优秀文化,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开发,通过实践验证,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儿童的古文诵读教材。并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摸索出师生互动型的诵读方法,发现一批优秀的诵读老师,逐步提高诵读成果。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当今教育正处在一个拐点的时候,在我们摸不找头脑的时候,这些经典之作往往能提供给我们许多学校教育、管理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去寻找天时、地利、人和,用古代历久祢新的思想去创新现代的学校,办现代人满意的教育。
三、经典诵读的主要策略
1、提炼教材,形成诵读教材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数量众多,我们必须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内容,按一定的原则编排。我们将从《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千字文》等经典著作中加以选择,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展开,低年级侧重以兴趣入门,提供一些简单的、读起来琅琅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中相关内容,作为诵读内容。中年级则在巩固的基础之上,拓展原有的《三字经》、《弟子规》内容,增加浅显易懂的《论语》中的名句,作为诵读的内容。高年级随着学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水平,则安排重点诵读《论语》,分篇章导读。县教研室的《中华古诗词诵读》读本,仍作为我们平时诵读的内容。
教材在编排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他们的经验世界合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呈螺旋式上升。
2、重视导读,培养导读骨干
中华经典诵读的顺利开展,关键是导读人员的培养。作为学校,我们要建立相应制度,加大导读员的培训力度,采用平常的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之外,还要重视导读员自身的学习,要
出台一些鼓励的政策,加强考核,建立健全机制。从全校各年级的层面谁来讲,可采用抓骨干的以点带面的方式,每个年段重点培养1到2名,用骨干来带动整个年段导读员的导读水平。
此外,要重视导读员教研活动的开展,采取上课、评课,介绍交流经验,问题探讨等方式,逐步规范导读活动,提高导读的质量,提升导读员的整体水平。
3、规范课程,保障教育质量
在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所规定的课程中,不占用其它课程课时数量,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从语文学科中抽取课时,作为经典诵读的课时。低年级每周一节或每两周一节,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入学的情况,以后可以逐步调整,中高年级每周各一节。这一节作为教师的精讲导读。为了巩固导读成果,另外,晨读、午间活动等时间,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作相应的不同形式的导读活动,主要是巩固效果。
4、多方入手,推进导读效果
(1)经典之画,溢满于眼
为了推进经典阅读,我们把有关经典内容的图画、书法张贴在教室、走廊、学校的宣传栏中,让更多的人接触经典、了解经典、感悟经典,学习经典。学生在充满古色古香的人文环境中,接受着经典的熏陶、感染,他们的眼里充满着一幅幅高雅的作品,人的修养在无意识中获得了升华。
(2)经典之声,萦绕于耳
每到下课等休息时间,广播中会根据安排,传送出经典之声,一篇篇经典之作伴随着高雅的古筝声,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在一次次的耳濡目染之后,学生浮躁的性情得到了陶冶。
(3)经典之文,吟诵于口
经典诵读在于读,我们利用晨读、午读的时间,各班根据安排情况,开展了自由读、表演读、个别读、配乐读等不同形式的诵读,学生对经典之文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平时的交流中你能听到他们会引用一些句子了。
(4)经典之魂,深藏于心
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在一遍遍的聆听中,在一幅幅的书画中,在一场场的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对经典的认识在提高、深化。经典之魂,正在深入我们孩子的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必将成为谦谦君子。
为了有效地促进诵读活动的开展,保持学生的诵读兴趣,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开展一些活动:
(1)手抄抱、黑板报评比
(2)观看影视资料
(3)诵读小状元的评比
(4)读写结合的比赛活动
(5)诵读心得交流
(6)诵读星班级的评比
(7)优秀导读员的评比
(8)中华传统文化诵读的考级等等
另外,为了让诵读这一文化工程更深入人心,可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家长会等机会,向学生、家长宣传诵读的重要意义,在校内张贴宣传标语、图片,营造氛围。
5、探索模式,提高诵读实效
在具体的诵读活动中,实验教师根据教材、班级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符合本班学生的诵读教学模式,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扶到放,既照顾全体,又突出差异教学的原则,重视学生的诵读,强调在自读自悟中参与探究、讨论,激活思维,拓展外延,让学生尽可能获得独特的诵读体验,以调动兴趣,增强诵读效果,提升诵读实效。
一次诵读活动,单凭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挖掘其他的途径,可以让家长当陪读员,陪孩子一起诵读经典,一来促进了诵读活动,二来也为建设学习型家庭出一份力,建设家庭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在学校里,应积极倡导我是小小导读员的活动,请学生相互交流诵读心得,表演诵读,使诵读成果大众化。所以,采用教师导读为主,学生导读、家长陪读为辅的导读模式,能大大推进诵读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四、展望诵读的成效
自从开展诵读活动以来,突破了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孤立封闭的课程观,使课堂呈现广阔而多维的空间,更可喜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了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典诵读一开始,就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而且众多的家长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诵读,你上联,我下联;你一句,我一句。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孩子不仅是学习的交流,而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这种跨越代沟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开端。
学校在此基础上经常性地,有目的地组织各类读书征文和演讲活动,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在老师的指导下,孩
子们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断提高,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
通过诵读活动,使广大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新更实的理解,帮助教师树立了大教学观。在引领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也深感压力:孩子们都能流利地背诵几十首古诗,作为老师怎好落后呢?压力与动力并存,教师们,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文学作品的自学上有了更多的自觉性,语文素养也在学习中逐渐提高。同时,为顺利地实施校本课程,教师们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也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我们想,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经典诵读活动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洪春.开展儿童经典诵读的意义.http://
[3]王财贵.如何落实儿童读经教育净空老教授与王财贵教授谈话.云游天下的BLOG
[4]南怀瑾.南怀瑾先生谈读经读经有益.http:///
基于此,我校进行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校本德育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出丰富的中华美德。如何科学地选取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接受方式,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学校教育之中,不仅仅涉及科学地选取美德内容,更应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一致。为此,我们围绕学校总体育人目标——礼(礼仪之规)、信(诚信之品)、仁(仁爱之心)、博(博识之力),选取对应内容,构建了“25+5”的育德模式。“25”,既是指课堂上25分钟的实践体验(中华美德卡通故事片的视觉体验+现实问题再现的生活实践体验),又是指组成四个单元内容的按年级分层设置的25个专题教育点、25个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和25个现实类或童话类小故事。“5”,则是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课堂教学、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校联动”5个渠道;“诵一诵美德格言、看一看美德故事、说一说美德精神、传一传美德行为、晒一晒美德收获”5种教育形式。学校通过资源用活、情感激活、方法创新、队伍优化等策略不断使学校的德育落到实处,形成特色。
一、资源用活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首先要挖掘资源。在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宝库中挖掘什么样的资源,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选取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需要的、能与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的那部分资源。也就是说,选取的内容要与当代学生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并且与学校德育内容相一致;形式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从学生视角出发。
(一)深入调研,确定资源范围
围绕学校总体育人目标——“礼、信、仁、博”,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梳理了学生的主要认识,为校本课程提供资源选择的依据。具体如下:
礼——遇人主动问好;同伴间彼此谦让;对待别人要宽容;知错能改;尊敬长辈。
信—一不说谎话;无论有没有其他人在,都做诚实的自己;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因为个人得失而随意改变;对人坦诚,不欺瞒。
仁——关心自己,尊重他人;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爱长辈,学会感恩;爱社区、爱家乡,保护环境;爱祖国,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博——养成学习好习惯;努力学习,持之以恒;知难而上,勇于创新。
(二)改变视角,选择实施路径
什么类型的美德资源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我们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捕捉到三个重要途径。
1.卡通片。卡通片以其多色彩画面、夸张的人物形象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目光。随着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倡导,宣传中华传统美德的卡通片也不断走进荧屏。考虑到其资源的丰富性和学生的接受度,我们将之确定为校本课程中的视频体验板块。
2.故事。无论是听故事、看故事,还是讲故事、演故事,以“故事”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符合其道德认知水平,能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轻松地掌握抽象的道德概念。尤其是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与现实生活连接,由传统联系到现实,会使学生产生更深切的生活感受。
(1)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设计教育点。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搜集、梳理、分类筛选了25个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组成了课堂25分钟实践体验板块。
(2)家长志愿者加入校本课程开发团队,从学生家庭生活现状出发,搜集了与学校德育要求相贴近的小故事编入校本教材之中,设立了“亲子故事会”板块。
3.格言。为了对每一个教育点进行提炼与强化,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我们选择了格言的形式。短小精练、朗朗上口的格言不但易于小学生记忆,其独有的节奏韵律、丰富的道德内涵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气息。
二、情感激活
教育是一种激活,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活,也包括对教师情感的激活。我们的德育校本课程从研发到实践的过程,就是师生情感被激活的过程。
(一)教师的情感激活
教师是和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然而,不少教师对德育还存在片面的认识,与学生的交流只有宏篇大论,远离学生内心,高于学生生活,学生听过之后,只把道理记在脑子里,却难于落到行动中。
我们把德育校本课程定位于“传统美德一定要与现实生活对接”,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打开视野、补充能量。在梳理传统美德素材时,教师们不仅要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再理解,更要关注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对中华传统美德时代内涵的挖掘有深层次的思考。更有意义的是,教师在自身的学习感悟中,自我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同时还加深了对学生的认识,即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向他们传授道理。如:双手接过别人递来的东西就是“礼”;未经别人允许不去碰别人的东西就是“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坚持努力总会有收获就是“博”;等等。
(二)学生的情感激活
情感培养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有了情感投入,学生才会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体验,从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教育活动强调的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为此,学校德育应立足于我们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我们在课堂中设置了“说一说”环节,学生在观看传统美德小故事视频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学生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会生成新的德育问题,学生情感的尽情抒发与观点的充分碰撞,可以让传统美德在他们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时,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编成情景剧,将现实问题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再现。比如:做了错事,该怎么办?坚持原则,但得罪了朋友,怎么办?有同伴影响了集体荣誉,怎么办?在角色体验中,学生从内心去体会不同角色、不同情境中的不同情感,从而自我辨析、不断领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说自己的生活,演自己的生活,以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重新审视传统美德精髓,大大加强了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度与认同度。
三、方法创新
如何科学地设计、开发、使用德育校本教材,让传统美德教材成为学生喜欢、教师乐于使用的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需求和教师的教育需求来设计。
(一)校本教材同时也是学生读本
我们首先确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教材编撰。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文字与图片的并用,能够激发他们对教育内容的兴趣,尤其是主题贴切的插图,可以增加文字的趣味性,使内容更生动,带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
(二)内容选择上尽量与学生的年龄相契合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我们编写的教材,在小故事之前,设置主人公简介的小栏目,让学生了解名人成就;再通过小故事使学生明白,伟大人物也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伟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也会犯错,也会有失误,关键是如何从错误中获得成长。这无形中也给了学生有力的正面引导。在读完传统美德故事之后,再提供主题明确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设计“亲子故事会”。这既是对教育点的拓展与巩固,又为亲子阅读搭建了一个平台。
(三)栏目设置中,添加学生自我评价记录栏与亲子收获展示栏
学生以涂涂画画的方式为自己近期的进步、最新的收获做评价,家长与孩子以心语感悟、图片粘贴的形式记录共同的收获……这种趣味性的评价方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它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家长、教师捕捉到每一个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也促使家校携手,更好地引领学生在自信中进步、在快乐中发展。
(四)教学设置上增添了“练一练”的实践环节
“练一练”是围绕教育点的行为指导实践环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例如,一位教师在指导“仁爱”这个专题时,围绕“爱就是把别人装在心里”这一教育点,设计了小组实践作业单,联合家长志愿者开展了不同的小队活动;同时,还要求学生关注活动背后的故事,并收集相关画面制作成PPT,在班会课上与大家分享。通过快乐分享,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伙伴、家长和身边的其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懂得了“我们也要学会把别人装在心里,为他人着想,为他人付出爱”。
四、队伍优化
学校作为培育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阵地,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育德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随着校本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在教学设计研讨、实践打磨的过程中,由最初的任务驱动下的任务式教学,逐渐进入到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开始对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行调整与完善。学校管理层因势利导,明确“扬个体、树群体、抓整体”的工作思路,让德育骨干以领头羊的榜样力量带动年级组,并“涟漪式”辐射到其他教师,由此带动每一位校本课程的执教者思考如何用中华传统美德来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一过程中生成、开拓了许多有创意的教育方法与途径。
现代教育提倡家校共育,我校也一直设有家委会,近年来又组建了家长志愿者队伍。在探索实施中华传统美德德育校本课程之时,我们也积极引入家长资源,开辟了家长志愿者“大讲堂”。然而,家长志愿者因为是配合学校教育,缺少主观能动性,投入热情不足。于是,学校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开辟出一块由家长志愿者自主建构的空间。围绕教育目标,由家长来挖掘与传统美德故事相配套的小故事,并由家长依据个人特长确定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有了自主权,家长的投入热情高涨,主人翁意识大大提高。家校间的共建共育,激活了家长的情感点,促成了更为和谐的家校互动和亲子互动。
缇萦救父
公元前167年,山东临淄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就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就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治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是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的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他们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可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们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了一个办法,把肉刑改为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就这样,缇萦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这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件具有进步意义的大事,而缇萦救父可以说是引发此次改革的导火索。小姑娘缇萦的勇敢和仁孝也传遍四方。
各大新华书店有售
购书信息
山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图书发行总公司
地址:济南市纬一路321号
邮编:250001
网址:http://www.sjs.com.cn
电话:0531—82092661
联系人:牛元涛
电子邮箱:faxing@sjs.com.cn
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如同让我们品尝了一道古代经典文化大餐,演绎出了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有代代传诵的唐诗宋词,有琅琅上口的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有千年流韵的名篇雅言……。通过观看比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等奖获得者张晓萍同学的《孝满天下,让爱回家》的朗诵,它让我们认识了以孝德感人的黄香、朱寿昌、朱德等,号召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人,不要给自己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而那些身着古装的国学小名士,他们扮演的小李白、小杜甫、小白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苏轼更是让我忍俊不禁,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诗句,声声入耳,涤荡着我的心灵;那出自圣贤孔子之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语句,让我懂得了应该以能者为师,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虚心向别人请教。要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方能拥有高山般的情怀大海般渊博的知识。
人生犹如一条漫漫长路,有许多岔道,当我们迷茫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需要一个智者的指引,那个人就是经典诗文;我们少年儿童犹如一颗颗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经典诗文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阳光、雨露……
“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传承美德,让心灵成长。”让我们开启心灵的大门,去吟诵去领悟,为传承祖国的文化传统美德而共同努力吧!
《国学小名士》中每一小选手都能够熟读、熟背很多的古诗,只有你随便提一个字,他立马就能说出带有这个字的古诗。就像诗人杜甫说的那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名士们精彩的表现折服了在场的评委及观众们,大家也同时经历了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与洗礼。使我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领略了他们的风采。
在被他们的精彩表现所震撼的同时,仔细想想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吗?能。只有我们坚持不懈地去读古诗和古文,去细细的品味我们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与风采,多了解,多读古书和古代的一些知识,那一定能向他们那样。所以,我要从现在做起每天读一篇古文,背一首古诗,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想光有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美德才行。阅读经典传承美德更为重要。《国学小名士》中的每一位小选手都有良好的美德,比如说随手捡垃圾,帮助同学等等。我们自古就有良好的美德比如说《孟子·告子下》中提到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滕文公下》提到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这些名句,都是经典当中值得我们细细学习和实践的。
【中华传统美德经典诵读】推荐阅读:
诵读中华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11-05
中华传统美德诚信05-29
中华传统美德奉献09-19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大全10-04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名句11-09
中华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06-29
道德讲堂(弘扬传统中华美德)11-28
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读后感10-23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