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小城镇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各职能门的大力支持中,温泉度假区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面貌改善等方面,以改造提升为主题,下狠心、真抓实干,道路、管网等旧貌变新颜,整体环境卫生焕然一新,有了亮丽的变化,取得了优异成绩。然而在发展与保护、整体与局部、规划与实施、政策与实践中也显露出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与研究,下面我结合温泉镇现状,就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概况:
东海县温泉镇是位于东海县县城西北7公里处,海陆空交通便捷。辖6个行政村,人口1.5万,面积为35平方公里,耕地
2.3万亩。规划核心区约3.5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1.52平方公里。温泉镇拥有以“泉、山、墓”为代表的丰富旅游资源,自然景观秀美、人文历史深厚,旅游经济特色明显。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204万元,同比增长20.29%;财政总收入完成5383万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10.4%;一般预算收入5085万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11.9%;完成内联到位资金4.2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17.5%,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220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3%。
二、小城镇规划及建设情况:
度假区始终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加大规划编制和经费投入
力度,在编制中,注重提供基础数据,完善提供资料,为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基础。切实加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一是重视镇区规划。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温泉经济和城镇建设需求,我们在广东省旅游发展中心编制镇区规划的基础上,又邀请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城市综合体设计公司编制35平方公里镇域规划。二是加强村庄规划编制。我们投入20万元编制6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实现了镇村规划全覆盖,在推动镇村建设,城乡统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强化规划管理。在开发过程中,严格作到规划先行,严格执行道路红线,绿地山体绿线等管理规定。并且,按照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将完成公厕设置、垃圾清运、街道绿化等工作,已齐全的配套设施、优美的人居环境,逐步完善的市场体系,吸引更多的人和资金,促进小城镇发展。
三、小城镇建设目前存在的突出不足:
1、建设资金不足
因为小城镇建设所需资金量较大,所以面对庞大的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只能应急筹资,而且随着建设投资越大,资金缺口越大,度假区财力难以承受。
2、管理人员执法
度假区事务较多,对待乱搭乱建、建筑垃圾倾倒、环境卫生维护等环节,组建的城管队伍难以独立执法。加之,对待野蛮行径只能教育、协调、劝导,没有制止的强硬执法权,所以管理上
有些力不从心,经常需要上级执法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实施整治。
3、小城镇建设需要政策倾斜、大力扶持。
重点镇的建设意义,就是把小镇建设为配套齐全的城市化,缓解城市压力,带动农村建设。但是,在真正实施中单单依靠度假区自身能力,难以达到理想高度。在电力改造、自来水管网等大型基础设施对接上,还需要政策倾斜中及时完善。并且需要上级政府扶持,在相关费用上减免,需要各部门积极实施。
——某某镇政府副镇长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为全面了解我区城市建设现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在8月25日经区委统一安排、区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了关于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的活动。到目前为止,调研活动基本结束,下面我对城镇化进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对策思路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全国每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总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农业转移人口虽在城市中务工,但是没有定居能力。同时农村的许多劳动力不再从事第一产业,实现了工作的的非农化,但是却没有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二)住房问题影响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因为城市没有完全建立健全城镇的住房保障体系,大部分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都居住在用人单位的集体宿舍、棚户区、城中村等地方,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农业转移人口的落脚之处越来越少。
(三)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归属感低,没有把自己当成这个城市的主人。因为他们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或者居住环境等方面远远不能和城里人相比,这些直接导致了他们 的社交圈发生了质的改变,从而使农业转移人口的价值观念也发生改变,使得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的这个生活圈更加的困难。
(四)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转移市民化的进程。我国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比较低,自身的素质也不是很高。进城就业的竞争力比较低,这些因素在教育方面,教育资金的投入一般城市也高于农村,农村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的师资条件和教育的硬件设施都远远比不上城市的发展。
(五)城乡一体化政策和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使得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庭成员不能与享有当地户口的市民享受平等的公共福利待遇和公共服务等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要使得他们真正的转化还存在着许多的障碍。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具体对策有以下几条:
(一)加强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培训。首先,加大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培训,把就业与农民转移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和其稳定率。落实职业培训的补贴政策,形成惠及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完善就业政策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次,要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的教育权利。政府要将外来务工和经商人员的子女纳入到当地 的教育发展规划当中,并根据区域人口变化的情况,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积极发挥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办学,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拓宽农业转移人口子女的上学途径。最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综合素质。要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有效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适应性和现代人的意识,加快其融入到城市社会的步伐。用人单位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使农业转移人口增加与城市居民的交流,从而慢慢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
(二)完善城镇的住房保障制度。许多住房是住房困难和住房闲置相并存,因为城市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而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却承担不起高额的房价,从而出现城市住房相对紧张,而农村的住房相对宽松的状况。因此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要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解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要逐步地将农业转移人口有区别的纳入到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当中去。
(三)对农业转移人口推行居住证制度。推行居住证制度,使他们的迁移有了合法固定的住所,同时要推进城乡统筹的财政体制改革,缩小差距。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住房和教育制度等保障。通过立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权益。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推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任务刻不容缓,它是推行新型城镇化更进一步的核心任务。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是城镇化扩大内需的关键,同时可以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城市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使得他们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关于城镇化产业支撑。现实生活中有两种城镇化。一种是有产业支持,靠市场的力量发展起来的城镇化。从实践来看,我国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功的典范。这里基本上不存在农民问题,很多企业就是农民办的,并因此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个过程基本上是在市场力量的支持下完成的,是自然而然的。另外一种城镇化是靠行政力量推动,有着极强的政绩意识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试图在短期内消除农民身份,消除农村,拔苗助长,违背市场规律地推进城镇化或城乡一体化。这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政绩思维是非常危险的。
我觉得,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应该是:
(一)城镇化必须是有产业支持、有需求拉动的城镇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外国的实践,农业本身可以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的产业化,延长农业的产业链也可以成为城镇化的支持性产业,可以推进农副产品就近加工的城镇化。
(二)一定是城镇化,而不是盲目发展的大城市。盲目发展的大城市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
压力,诸如就业、住房、交通、环境会不堪重负,盲目地大批量地把农民转向大城市,不仅农业成了问题,城市也成了问题。
(三)切忌违背经济规律,轰轰烈烈地制造和推动城镇化。
——关于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一)资金问题。长期以来,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被当成了“福利品”。虽然近年来,通过政府拨款和村经济集体共同承担建设投资了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然而政府拨款毕竟是有限的,没有能力承担并供给全部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因此只能依靠村庄自建。而村庄经济差异较大,集体经济较好的村,有能力支持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而经济情况较差的村,不会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本村的经济财政预算中。
(二)农村居民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因此居民的需求直接影响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种类与规模。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 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生活习惯的长期影响,我国村庄规模小且布局较为分散。一般情况下达不到部分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人口门槛,使得农村部分公共设施项目缺失。另外,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农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出现了“华西村”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但是从我国整体来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另外,根据中国统计局调查显示,以2010年为例: 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919元,不足同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
/3。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需求不如城市居民高。
(三)相关规划和规范的缺失。200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乡村规划得到重视。但是与城市的规划体系相比,乡村规划体系缺失,多数村庄依然没有编制建设规划,更不用谈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规划的缺失,使得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相对随意,无法发挥公共服务设施最优服务。
对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对策建议
(一)制定相关配置标准。针对《镇规划标准》中公共服务设施内容配置要求和等级确定的不足,迫切需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研究。在借鉴城市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空间布局上,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布局原则。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同时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之间的互补性,应将各类设施尽量集中布置从而形成集聚效应。
(三)构建多元化的供给模式。针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主要由政府和村集体供给,缺乏有效市场竞争的特点,在今后,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引进企业、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志愿者等多种法律规范的、相对独立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主体,形成公共服务设施的多中心配置模式,以扩展公共服务设施使用者的选择范
围。
——松山区现状及发展建议。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将进一步推进城镇建设。但是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向农村争夺资源的现象,如优质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优质劳力资源向城镇集中、优质土地资源向城镇集中。我觉得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大使命,夯实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基础,才能为城镇化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一)认识到位。改变城镇化就是把人集中到城镇的思路,要以农村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农民改善生活质量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注重农村发展规划,围绕各地农业基础条件,发展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就业,提升农业效益。
(二)配套到位。优化农村的教育环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变重城镇轻农村的现状,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必须有学校。加快发展农村基层公共卫生医疗事业,保障农民的健康。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政策激励。我党在革命和建设两方面缺的成绩,很大程度与灵活的土地政策密切。建议改革现存的农村土地经营管理
政策,部分地区试点给农民土地所有权,给农民扎根农村的信心。出台鼓励到农村创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社会资金、高新人才流向农村,流向农业。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发展少占耕地的城镇化。
——关于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随着人们危机意识的上升和对高质量人居环境的追求,生态文明开始纳入城镇化考量生态文明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意识。我国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较差,关键是生态文明在意识上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真正重视。唯有在认识层面达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共识,才能形成社会互动,才能有力的推进生态文明型城镇化。因此要加大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倡导生态价值观、绿色消费观和绿色政绩观,大力培育绿色生态文化,提高社会生态素养,使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转变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态城镇化观念。
(二)突出文化建设,制定科学的生态城镇规划。目前我国城镇化规划带有功利性和盲目性,缺乏完善且科学的城镇生态化建设规划。从总体来看,走集约高效的城镇化道路,就必须加强城市群建设。加快城市群周边卫星城市的建设,完善内陆城镇的
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功能,提高接受产业转移的能力,打造经济发展次中心和经济强镇,实现大中小城市的配套、协调发展。对小城镇来说,发展规划要做到因地制宜、多层次发展。应本着资源集约、生态环保和方便宜居为原则,对产业园区、居民区、基础设施、城镇景观等有一个包括时间、空间、数量、质量、结构、顺序等统筹的科学安排。生态文明型城镇还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城镇规划,为城镇发展预留足够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空间,建设千姿百态的城镇。
(三)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确定适度的城镇规模。我国大城市普遍承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口分布不均、人口流动导致的。各地应结合实际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镇规模。通过产业的升级换代、产业转移和合理化产业分布,来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同时,提高城镇承载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以适应逐渐扩张的城镇人口。
(四)发展城镇生态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生态产业是突破地区经济瓶颈,实现经济腾飞的有效手段,能够为其生态城镇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各地应结合地区优势,建设一批生态化特色工业园区,采用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投入、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益为原则,提升生态产业聚集效能。对于典型的工业城市来说,在加强生态产业建设的同时,还加快产业
结构的调整升级,延伸产业链,逐渐向技术先进、生产清洁、经济附加值高的产业转型。
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城镇的整体服务功能、载体功能日益完善,有力的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全国文明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全省卫生镇。我们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围绕打造“全省二十强”的奋斗目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提升城镇档次,积极稳妥地推进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进程。牢固树立“四化同步、规划先行”的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专业团队,科学绘就城镇发展蓝图。二是以全域理念统筹建设。坚持以全域视野统揽规划编制工作,将157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按照一个镇区规划、一个镇域规划、四个社区规划(挖沟、陈剅、赵湾、汪洲)和五个专题研究(现代农业、土地利用、无纺布产业、美丽乡村、土地利用与城市建设协调)的“1+1+4+5”规划体系,统筹城镇空间布局、同步制定各项分类详规,注重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的协调,努力做到城乡规划一张图、各项建设一盘棋。(二)高标准建设,城镇功能日臻完善。1、道路建设工程。汪洲大道配套建设已完成、8公里长彭张公路土路基工程共同段已开工,完成30000土方。3、绿化工程。大道、彭赵公路集镇段补植色块8万株,红叶石楠球150株。仙汉公路千丰段栽植桂花500株、彭赵公路植楠树800株。40个村小游园全面达标。5、广场建设工程。汪洲无纺布主题广场建设铺装、绿化全面完成。7、市民之家建设工程。场馆内外装修已于10月初全部完成,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规划展示馆、无纺布博物馆布展工作高标准完成,并作为“四化同步”建设亮点工程接受张昌尔书记和全体与会代表检阅。9、集镇立面改造,重点抓好千秋街和文化路主要街道改造。11、迅速完成剅沟“一河两岸”景观带规划设计,打造集镇核心景观建设。坚持把管理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管并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制度,坚决杜绝违法建筑和旧房翻新,避免了农村无序建房和重复投资,有力的推进了小城镇建设进度。强化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将镇区保洁工作细化、量化,托管给市城管局,对50个村垃圾清运分别外包给市场,购买市场化服务,对镇村环境卫生进行全天保洁,做得垃圾日产日清,实现城镇环境养护常态化。建立依法管理约束机制,成立城镇综合执法局,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商铺店面、零售摊点、集贸市场、交通干道的日常管理,严肃处理破坏镇村环境、影响公共秩序、损坏城镇形象的现象,有效地维护了镇区秩序。注重加强引导,增强居民的规划意识、绿化意识、卫生意识,为实现城镇的长期有效管理打下了基础。在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面前,如何破解建设用地难,成为制约小城镇建设的最大难题之一。为此,我们在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同时,积极与市国土资源局沟通对接,争取4万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农民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当前镇级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仅仅靠政府投入项目运作是不可行的。为此,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融合政策,整合各类资金,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一是用足政策。充分利用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争取1500万元挂钩补偿资金,用于还建房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争取省级5000万元周转金,用于集镇设施改造升级。二是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开发商垫付资金、出让经营权和BT模式实施建设,将政府主要工作重点放在前期的宣传、规划、引导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具体项目运作由开发商进行,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三是盘活闲置资产。将长期闲置的镇文化站、经委、计划生育管理站进行拍卖出让,获取资金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二、几点成效二是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实施小成绩建设,将原来分散在各村的一些文化娱乐设施集中整合配套,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品种更加齐全,形式更加多元,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四是搞活了农村经济。建设小城镇,促进了土地向规模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一是资金投入不足。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项目的逐渐增多,镇区常驻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水、电、路、医、学等基础设施需进一步配套完善,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影响了工程进度和搬迁速度。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镇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全镇工业产业比重不协调,无纺布产业“一枝独秀”,没有自己的主打品牌,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快技术升级和生产设备更新;新材料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需进一步做大做强。
1、科学布局,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小城镇。XX年,我镇聘请省鲁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相公庄镇总体规划》,规划把全镇的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8.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4.5万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小城镇。在实施过程中,又聘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具体功能区域和项目进行了控制性规划和指导,严格按照规划开发建设,为城镇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机制,多元投入,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城镇建设不仅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融资机制,通过“土地生一点、财政挤一点、上级拔一点、向外引一点”的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先后累计投资XX余万元,完成了桑园大道、相顶路、平安街、山前北路、镇东路、镇西路等道路改造,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镇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对镇域内主干道两侧和商住区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和亮化,实现了“区净、灯亮、地绿”;投资200余万元,对巴漏河相公段进行了河道整治,整砌护堤、种植树木,建成了沿河公园;在平普路、平安街两侧相继建成了样式新颖独特的商住楼,成为全镇商业集中区;通过腾笼换业和土地置换的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建成了凤凰台住宅小区,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同时还新建了相公中学,改造了中心小学,扩建了卫生院,成立了镇供水公司,新建了镇敬老院,进一步完善了城镇服务功能。
3、严格规范,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土地、房屋、规划等方面,严把审批关、建设关、质量关,在源头上杜绝不合理开发,避免恶性循环;在物业管理和环境卫生方面,保证水电暖的正常供应,成立日常保洁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行动态管理,落实责任制,有效的促进了城镇管理的稳步有序提升。
4、依托优势,主攻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相公庄镇作为民营企业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工业优势。我们立足这一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了以桑园民营工业园为龙头的“两园六区”工业格局,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余家,且分布于各个经济网点,成为小区域内带动一方发展的经济引擎。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几年来共引进各类企业项目46个,新增企业项目财税贡献率逐年递增,现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三是着力培植发展骨干企业。通过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技改力度,着力培育扶持了一批本土成长型企业公司,现已初步建立起了
机械锻造、颜料化工、包装印刷和石料开发四大主导产业链条,为带动城镇化夯实了经济基础。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今后,我们的发展思路是:放眼长远,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在现状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改造旧区,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建设新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
掌握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情况,更好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妇女儿童阵地建设力度,按照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关于开展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情况调研的工作要求,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市、区(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梳理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妇联开办的阵地情况。全市220个行政村,93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妇女之家”,实现了全覆盖。“妇女之家”采取属地管理的办法,以服务妇女为宗旨,坚持资源共享原则,依托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站等一室多用而设立,同时,在“建家”的基础上,将农家书屋、姐妹港湾、妇女健身站等作为重要载体纳入妇女之家的服务体系,发挥了维护妇女权益、倾听妇女心声、提高妇女综合素质的作用,成为了找得着、靠得住、能办事,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
2、团委开办的阵地情况。全市有青少年宫2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1个。市青少年宫是我市唯一一所社会教育公益活动场所,1991年成立之初,面积仅1600平方米,编制人数14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宫的发展,投资翻建了旧有大楼,5月正式投入使用,面积为7300平方米,教室64间,多功能教室1间,会议室1间,录音棚1间,可同时容纳4000名少年儿童,已经成为一所集活动、培训、思想教育、对外交流、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青少年公益活动场所。县青少年宫建筑面积990平方米,全额事业拔款,有师资9人,其中6人专职,3人兼职,开展乒乓球、大合唱、摄影、舞蹈、美术、阅览6个项目的能力培训和兴趣活动,年培训人数240余人,参加活动人员3万人次。
3、体育部门开办的阵地情况。市体育局作为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的责任部门,在市妇儿工委的指导下,按照建成一地,培训一地,交办一地的原则,有计划地逐步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健身活动。截止目前,向全市共提供144套健身路径(其中社区建设健身路径59套、乡镇街道建设49套、村级建设36套,含3处健身苑工程)和43处农民健身工程,实现了我市城镇、乡村、社区的同步发展,确保了全市妇女儿童能够就近参加各类活动和开展身体锻炼。在建设的同时,市体育局坚持边建设边培训,共组织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人员达300余名(已经省级注册)。
4、民政部门开办的阵地情况。救助站2个(市、县各1个),其中市救助站设立了反家庭暴力救助中心;市儿童福利院1个;40个福彩情诉驿站。市儿童福利院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投资1035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容纳200张床位,根据儿童的需要设立了特护室、医务室、康复室、触摸室、观察室、育婴室、舞美室、娱乐室、儿童乐园、居室、教室、图书室、洗衣房等,是一座标准化的省二级儿童福利院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自开始,在市救助站设立了反家庭暴力救助中心,救助、庇护本市范围内因家庭暴力,身心受到伤害,暂不能归家的妇女儿童,为其提供食宿、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必要的临时性救助服务,为冲突的双方提供一条淡化矛盾的缓冲带,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恶性案件的发生。县求助站场地面积200平方米,资产总额40万,全额拔款事业单位,有专职人员5人。在全市设立了40个留守儿童情诉驿站,让留守儿童有了自己的“心灵小屋”,使留守儿童在情诉驿站里得到关爱和温暖。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总公司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管理,以“重培养、强引进、调结构、抓激励”为主要思路,紧紧抓住吸引、引进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实行战略性人力资源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加快科研技术人才成长。
下面,我就院人力资源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人力资源概况
(一)院整体人力资源情况
院现有职工X余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职工总人数的70%,博士生X名,研究生X名,硕士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X%。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职工近100人,占全体职工人数X左右。院行业专业人才齐全,拥有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建筑师X余人,工程师、建筑师X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数比列超过X%。省管专家1人;国家级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国家一、二级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会计师、翻译等50余人,注册技术人员比列达到总人数的25%。
(二)科研人员情况
我院从事科研人员近X人,主要集中在从事建筑结构、地基、建材、建筑节能等方面研究的五大检测研究所。科研人员中硕士 以上学历20余人,博士学历3人,其余大部分为本科学历。职称方面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工程师、建筑师40余人。
二、薪酬制度
(一)基本薪酬:
主要由基本薪、学历薪、职称薪、职务薪和院龄薪构成。在薪酬结构上既从基本薪和院龄薪上来保持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公平,又在学历薪、职称薪方面体现个人价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二)注册奖励:
为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国家注册执业职格考试,院对员工考取获得各级注册证书分别实行一次性奖励和长期津贴。
(三)绩效奖励:
科研人员绩效采取与项目、课题挂钩的机制,实行按贡献提成的方式对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对于科研人员的业绩考核上一是从科研本身取得的实际成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等量化角度去评价。二是从科研成果的各方面效益、价值等宏观方面去评估,从客观上准确评估单个科研成果在整个科研领域和企业发展领域中的积极和影响作用,注重深度挖掘科研的影响力和长远价值。通过绩效的奖励,使人力资源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促进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提升,逐渐建立更加完善适合科研不断发展的激励机制。
三、科研人才培养
对于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我们主要注重“四个能力”、采用 “五种方式”。
“四个能力”——一是科技研究开展能力,包括开展有关专业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对科研方向的确定、计划、研究和完成能力,以及熟悉科研工作行业发展趋势和判断的能力;二是科研攻关能力,包括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完成重大项目能力;三是领导带头能力,包括对项目的管理、策划、控制能力,以及管理、领导科研人才的能力;四是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包装、宣传的能力。
“五种方式”
(一)师带徒模式——建立“师带徒”等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传、帮、带”等制度建设,利用内部讲课、演示、试验等各种方式在日常工作中增加对青年人才的培育。
(二)参会模式——积极推荐科研人才参加国家建设部、科技部、科技协会、中国建科院等权威机构举办的各种研讨会,参加中国建筑系统举办的各类人才教育。
(三)“引进来”、“走出去”——通过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引进部分社会人才,充实院科技人才力量,每年定期邀请清华大学等高校专家到院授课,吸取外部养分,积极将院的青年骨干人才送出去,输送到重庆大学等国内和国外重点建筑类院校深造。
(四)举办培训班——每年定期举办检测、试验等培训班,以考试来增强考核力度,激励技术人员学习深造,将考、学、用紧密结合,考核与考试“双考”结合。
(五)与高校合作——与高校联合在院开办硕士进修班。针 对院科研技术人才成长的需要,院准备积极与国家部分重点院校合作,利用高校资源对院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采取专业深造、岗位锻炼、理论学习相互结合、整体提高的方式,力图建立科研技术人才批量成长的培养机制。
四、科研人才职业发展
主要将人员的职业规划和全院的发展规划、配备计划、晋升规划系统的联系起来,根据员工的职业兴趣、职业目标、职业发展阶段和职业生涯锚等个人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地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进行职业咨询、指导、设计等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以不断探索建立人尽其用、人尽其才、人企双赢的职业生涯发展模式。
(一)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进行系统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二)对院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针对性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中坚力量。
(三)对能够担当一般和较大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带头人进行压力式培养。培养他们指导和带领下属展开课题研究、编制整个研究计划,并逐步实施开展等各种领导能力。促使他们积极带领技术团队展开对重大课题和项目或者项目难点的突破,并能取得实际成绩,有计划、有目标、有控制地指挥课题工作开展。
五、科研人才考核
一般而言,我院根据内部分工的不同,对于人员的考核方法也不同,我院坚持“提高、公正、发展”的原则,根据员工对于 院所作出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依据。对于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计划主要从员工的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策定。考核主要通过员工比较法、关键事件法、工作成绩评估、贡献价值等评估方式对考核内容陈述,注重关键环节的数据分析和量化评估,进一步将评估内容明确化和细致化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估:
(一)课题数量与质量——根据每年项目、课题的完成情况,完成的课题和项目中省部级以上课题的比例大小,创新能力、行业或领域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以及科研诚信和职业道德等进行绩效评估。
(二)课题成果应用——根据完成课题和项目的成果应用情况,成果被国家、政府的采用情况;获得的社会效益、对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大小、对行业的指导意义和影响评估等。
(三)专利开展情况——根据开展的专利是否获得受理,若获得受理,专利是否给院带来经济效益,是否具有社会效益,是否带来积极的品牌影响力。
(四)标准编制情况——根据每年参与了多少国家和地方行业标准编制,编制的进度及完成情况;是否独立或带领团队作出了重大科研工作突破和贡献;在科研创新、人才带培等方面是否取得实际成绩等。
(五)论文及专著——根据科研人员是否在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具有重要价值的专业论文和专著。这些数据主要通过年终的科研完成情况对科研人才一年或 者一定期限内的基本工作进行评估,同时延长评估的周期,注重科研成绩在整个科研发展大周期中的影响和结构性的作用。从而更多地体现短期科研工作在科研发展阶段中的长期性影响和作用。
六、科研人才发展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尤其对于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来说,人才更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我院不断制定完善一系列有助于人才发展、成长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常年实行“师带徒”,制定出台科研奖励办法,根据需要制定每年的人才培训计划等。
(二)组织保障
为了创造科研人才成长的良好土壤,院将人才发展作为与生产同等重要的工作之一。每年在全院工作计划中把如何加快人才培养、做好人才工作作为全年的重要工作目标,并在日常工作中将人才引进、培养同全院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短期的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和中、长期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三)引进保障
随着院整体规模的扩大和发展质量的更高要求,院对于高层次人才需求体现得较为明显。为此,我们加大对高校学生的引进力度,每年从高校引进X名名牌院校学生,重点以硕士为主。同时以提高薪酬待遇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和能独当一面具有丰富工作经 验的高、精、尖人才。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促进科研人才结构的调整,逐步向专业化、职业化的科研人才过渡。
(四)资金保障
人才培养除了在组织和政策上给予充分保障之外,更离不开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对于人才发展的资金保障,院每年在进行人才培训计划制定的同时制定了人才培养资金的预算,以保障培训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同时,不断提高人才学历、职称、职业资格等在薪酬中的比例,进一步体现知识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广大员工不断深造,提高理论水平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素质。
据近两年的人才培养费用估算,平均每年用于开展人才培养等相关的费用近X元,全院职工每年平均培训费用达到每人X元。而今后随着院职工不断年轻化的趋势和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下一步,院在这一方面的费用预算将会大幅增加。
通过最近几年我院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和重视,人才对我院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但是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我院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其他科研院所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1、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紧缺
由于院部各项工作的持续发展,各所均出现人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缺乏能独挡一面、专业技术扎实全面又善于经营的项目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检测、设计、监理、咨询等高素质人才普遍缺乏;建筑行业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使我们的各项资质升级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严重制约了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壮大。
2、科技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 阶梯式的人才发展是企业稳定发展之根本,虽然从2009年开始,院每年均要引进X人左右的各类专业人才,促进了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调整,但人才培养需要时间,中高层科研管理人才和项目建设等专业人才缺失明显,人才断层现象十分严重。
3、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体系不够健全
我院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队伍建设理念,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基础工作较薄弱,管理职能不够规范、系统和制度化,对于我院科研人才方面更是缺乏专业的体系和制度,造成科技人才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4、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镇江市句容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00八年五月
2007年,我局的法治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依法行政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市”活动的要求,切实加强人员法制培训,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法制教育宣传,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质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法治镇江合格单位”的建设。
一、落实责任考核,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我局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切实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法治建设责任制,制定、下发了《2007年法治建设工作意见》,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实事来抓,与质监事业的发展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层层落实责任。为规范法治建设工作,我局将其列入全局目标管理,将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科、室、直属单位,并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统一研究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评比检查、统一考核奖惩。三是加强考核监督。我局制定了《2007年法治建设工作考评奖惩办法》,把法治建设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内容从组织保障、制度建设、依法行政、法制宣传和发挥职能等五个方面进行量化和细分,实行严格的奖惩,从而确保人人有压力、有责任。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员素质
一是加强作风建设。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全体干部职工公开承诺坚持“五做到”、自觉“八不为”的基础上,实行“一次投诉查实待岗、两次投诉查实下岗”。二是加强业务培训。
1开展“更新法律知识,增强执法水平”主题活动,利用6至9月每周六休息时间进行“集中学法”。同时加强了行政执法业务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加强思想教育。不仅开展了“廉政文化先进单位”争创活动,组织参与“弘扬新风正气,书写勤廉人生”演讲比赛,还邀请市检察院检察官为全体干部职工就预防职务犯罪进行专题警示教育。四是加强监督考核。结合片区监管模式的调整,对片区监管、技术服务的绩效采取 “双向监督”和“双重考核”,并通过采取公开举报电话、强化政务公开、严格纪检监察、聘请行风监督员等措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规范执法办案,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办案坚持合法。我局在狠抓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公示制、错案责任追究制贯彻执行的基础上,针对案件办理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案件办理程序,明确了立案备案、调查取证、行政强制措施、案件预审、强制执行等重点环节的具体要求,从而使案件质量、办案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二是处罚确保合理。着手探索自由裁量权的“量化控制”,在我市率先制定并出台了《行政处罚裁量规则》,作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公开运用的依据,有效避免和杜绝了执法随意性,维护了部门执法权威。三是查处力求合情。进一步明确“首查整改、预警告知”范围,并真正落实措施帮助企业查找根源、进行整改;坚持实施重大案件“审前听述”,确保案件审理的客观公正;从更新执法理念、修正执法文书、提升人员素质入手,进一步推动说理执法的实施,赢得当事人的信服与配合,增进了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四、开展专项整治,保障两大安全
一是落实打假责任制。紧紧围绕社会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热点领域,先后开展了农资产品、建材市场、服装行业、低压电器等专项整治,共立案查处各类行政违法案件126起,涉案金额达180余万元。二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围绕质监系统3个100%目标,全面
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共出动执法人员420人次,检查企业210家次,查获案件34起,严厉打击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抓食品质量安全。在建立质量管理档案、实行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推行ABCD分类全程动态监管的基础上,免费实施食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并开展了小作坊专项整治,确保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安全。四是抓特种设备安全。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设备的现场安全监察,督促使用单位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五、狠抓宣传造势,营造法治环境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面向生产企业、农户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生产标准的宣传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参训人员达520余人,印发资料2860余份。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刊物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增加宣传频次,有效地增强了消费者、生产者和经销者的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三是拓展宣传平台。编印《质量技术监督简报》17期,并在有关媒体上开辟了《质量方圆》和《打造质监仪器,优化发展环境》专栏,推出了《关注质量,关爱生活》系列报道,增进社会各界对质监工作的了解。四是丰富活动形式。抓住“3.15”、“5.20”、9月“质量月”的契机,开展了“质监维权进社区”活动、“质量、标准、精品”三下乡和“专家顾问进示范区”等活动,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了法制宣传,增强了市民的维权意识。
尽管我们在依法行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年,我们认真落实《法治句容建设纲要》,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质量技术监督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依法行政工作,努力为促进法治句容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不断提高法制观念,着力增强法制意识
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坚持局党组中心组每季度一次集中学法;继续抓好全局干部职工法律知识学习,坚持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制度,并与自学相结合,保证全年学习时间不少于45学时,其中法律知识集中学习辅导不少于8学时,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针对全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现实和典型事例的剖析,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法制观念,把法制工作贯彻到行政工作的全过程。
二、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做到行政审批合法、准确规范;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具体行政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文书规范、手续完备、档案齐全;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安全监察和行政审批人员的资格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个体素质和队伍的整体执法水平;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做到内容具体细化、程序合法规范、效率明显提高。
三、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普法活动
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结合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实际,认真开展专业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在企业单位联系生产经营,宣传质量责任的权利和义务;在社区、农村联系广大百姓的日常生活,宣传质量技术监督职能、维权、消费指南;以“3〃15”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世界标准化日”、“世界计量日”等为契机,组织各种质监法律讲座,发放质量宣传资料,接受产品质量投诉,全面提高社会质量法制意识,营造社会质量法制氛围。
四、确立创新推动意识,营造创新工作氛围
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效果;研究行政执法的手段和有效性;拓展执法办案的领域;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贯
彻和落实;思考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的举措;探索健全宣传、教育、预防、制度、监督、奖惩并重的法治建设工作机制。总之,要确立创新推动意识,营造创新工作氛围,把创新工作和部门各项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寻求新的突破,获得新的进展,取得新的成效,作出新的贡献。
围绕2008年我市法治句容建设的主要任务——“实施五大工程,办好十件实事”,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检查制度,加强行政许可项目“八公开”情况的检查,加强行政处罚案卷和行政许可案卷的检查;建立健全以“定岗定责、评议考核、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执法责任制,既要抓好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又要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执法监督有效性;建立健全案件审理制度,保证案审工作按法定程序进行,努力提高案件办理质量。
二、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销售市场
建立健全从源头抓食品安全监管的“食品市场准入、食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执法”的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加大获证企业的监督抽查和证后巡查力度。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自律意识,逐步构建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数据库建设,及时更新食品企业监管信息,确保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三、进一步健全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
对重大、复杂、社会影响面广的行政案件,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就本单位职责、工作程序或具体案件事实应诉、答辩,既满足了当事人“告管要见官”和加强沟通的愿望,有利于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树立行政机关的形象,也可以通过诉讼过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取信于民,服务于民。
四、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强力推进企业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构建责任落实、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探索健全安全协管工作管理、工作职责等制度,督促落实特种设备使用企业管理措施,力争做到“四个一”:监管企业一个不漏、监管设备一个不缺、监管工作一环不脱、检验指标一项不少,确保不发生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五、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突出重点内容。把法律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内容作为宣传重点;三是丰富形式载体。选择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百姓易于接受的宣传手段,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宣传格局;四是完善工作机制。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长效。
近日,老年中心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传达局、厂下发“比学赶帮超”暨“精细管理年”活动通知,并布暑中心“比学赶帮超”活动计划。
会上,中心领导传达了管理局“比学赶帮超”暨“精细管理年”活动会议精神,并根据采油厂“强基固本提素质、强班促队铸品牌”主题活动要求,结合单位特点制定了老年工作中心“创氛围、强基础、提素质、促服务”的活动主题。
“比学赶帮超”活动开展以来,老年工作中心把“比学赶帮超”活动与“亲情服务”五项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教育职工发扬“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时代精神,推进精细管理,赶超先进对手,在全中心营造出了“脚踏实地抓管理,相互学习共提高”的良好氛围。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中心将围绕“党员干部有正气更有力量”,持续开展“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积极争当“四优”共产党员;围绕“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活动,倡导全员学习,持续学习、创新学习,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和各类技术比赛,引导老年工作者立足本职、苦练本领;围绕“三基”创建工作,继续抓好老年站建设、老年基础管理和老年管理岗位培训,创新“老年季度大检查”模式;围绕营造“心齐气顺劲足家和业兴“的良好局面,比谁更能维护好离退休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心成立了“比学赶帮超”暨“精细管理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祥细的活动内容,并对照“胜利油田老年工作标准化考核细则”、“局示范活动室”、“优秀基层队达标验收细则”结合岗位工作特点,建立完善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老年标准指标体系、制度管理体系以及奖惩体系。中心将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运行,促进中心及采油厂老年工作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局老年处党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老年处党组织建设工作调研
2005年,XX厂老年工作中心继续以服从和服务于采油厂改革发展为己任,贯彻“两项待遇”,落实“六个老有”,实施“2221”工程,即:预见性管理为厂党委分忧,人文化服务让老同志满意;占领思想阵地和文娱活动两个阵地;提升非在职党建和文娱活动两个亮点;实现全厂大局稳定一个目标。今年以来,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真正成为老年工作中的一个亮点。
一、巩固党组织思想阵地建设,把非在职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
1、加强领头羊队伍建设,培养党组织骨干,组织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为发挥老年支部和老党员的先锋作用,元月份,我们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举办了为期两天的老年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不仅提高了老年党支部书记的理论水平,班子成员也接受了老党员的检验,活动得到了来自全厂的23名老年党支部书记的认可,我们以他们为骨干,辐射宣传成果,发挥了较好的“二传手”作用,为非在职党员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2、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作用。我们提出“没有典型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有缺陷”的口号。为此,我们注重培养和发掘先进人物和事迹,培养成熟,就加以宣传和推广。在发挥“老有所为”上我们选树了焦家珍、李国治等先进个人,以他们的先进事迹对离退休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吸引更多的离退休人员发挥自己的个人特长,发挥余热、奉献社会。
二、立足提升党建亮点,加强离退休党组织阵地建设,提高非在职党员的管理力度
1、我厂党员2800多人,非在职达到1064人,占党员队伍的半壁江山。因此,非在职党建成为采油厂一个大而重的课题,厂领导多次就非在职党建提要求。
我们知道,退休使老同志减少了行政约束,行业统筹转向地方统筹也相应减少了企业对老同志的经济约束,特别是我们广大的离退休党员,怎样使这支特殊的群体能够依旧保持党员的崇高本质、能够保持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的高尚情操,我们注重从制度上约束、生活中关心,提高党员管理力度。我们首先加强了制度落实,坚持党建“三同步”的原则,去年6月接管了井下分离的230多名党员,成立了3个党支部,坚持党员学习制度、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今年为防止党建教育出现空白点,及时协调、接转了通海两个支部101名党员的组织关系,理顺了中心所属党员的归属管理,加强了党员责任区建设,从组织上为抓好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2、我们坚持用健康的、文明的的精神食粮来武装我们离退休党员的头脑,让离退休党员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们按时刊发了形势任务报告材料,还利用河采简报、宣传栏、宣教课堂等形式大力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让非在职党员及时接受党的再教育,随时了解时事信息,能够与时俱进,能够识别真假善恶。去年我厂邓小平理论知识答题,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在家属、协解、内退等各种不稳定因素期间,我厂党员发挥了较好的带头作用,我厂无一人参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促进了我厂的稳定。
三、加强党员的全员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认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1、我们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确保每一名党员能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防止了党员教育出现空白点,中心内部把直管的12个支部565名党员,划分了领导承包的教育活动责任区,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让每一位党委班子成员都有帮扶对象、工作目标,使每个党员能够深挖思想根源,将自己的责任看清、思路理清,目的明确,认真进行了读书笔记的填写,活动开展得篷勃有力。
2、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内容丰富,效果突出。
我们分层次地抓好离退、协解、家属和在职四类党支部建设。以党支部为单元,实行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模式。
一是典型带动,发挥焦家珍、李国治等先进个人的带动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群众; 二是组织先进性教育书画展,扩大和辐射教育成果;
三是定期发行老年教育简报和进行形势任务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和群众; 四是出版发行老年文化体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职工;
五是将组织老革命人生回顾结合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邀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老革命讲党史、讲党课,促进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化;
六是搞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读书笔记展示和阶段工作回头看活动,工作等形式巩固活动效果; 七是党员干部带头,组织单位“三送”,“三比”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带动整个职工队伍。
四、老年党建设工作的两点建议:
1、老年党支部书记多数是非在职人员担任,各种工作都是无偿的,能否采取一定措施,实施年底一次性奖励,不一定劳酬对等,但最好能够体现以下,这也是对人家劳动的承认。但现在没有手段和渠道。
2、油田的许多活动,外围地区去参加,和基地附近比,各种开支很大,各外围单位经费中不包括这些内容,外围地区的经济负担很重,老年处能否考虑解决一下。以上是我们党建工作的一点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XX厂老年管理中心党委 2005年4月19日
集输大队党委发言材料
积极发挥管理与服务职能 促进老年工作再上新台阶 XX厂集输大队党委
油气集输大队现有离退休、退养、协解职工292人,其中党员92人。多年来,大队党委认真贯彻落实老同志“两项待遇”和“六个老有”,积极发挥管理与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不断丰富老年文化生活、有效的凝聚了老年队伍,促进了老年工作再上新台阶。集输大队连续10年被评为管理局和采油厂“老年工作先进集体”。
一、坚持做到三个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职能
离退休职工满意,就是我们老年工作的奋斗目标,离退休职工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这是大队党委在抓老年工作时所遵循的一条基本的思路。几年来,大队党委始终坚持把离退休职工的需要作为老年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老年管理与服务职能。尤其是坚持做到三个到位见到明显成效。一是党政领导的思想认识要到位。多年来,大队党委对老年工作十分重视。党委主要领导多次明确提出,老年工作中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两个观念”,增强“两种意识”。即:树立老同志是我们大队的宝贵财富的观念,从思想上真正增强尊老爱老的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离退休职工服务的观念,强化做好老年工作的政治责任的意识。从而有力的增强了大队老年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感,为做好老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要到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不断激发离退休职工的政治热情,增强老同志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今年以来,老年支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支部书记按照党委要求,坚持每季组织一次党员大会,认真组织老党员学习十六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理论。组织离退休职工先后参加了由中国老龄协会、中组部老干部局、总政老干部局、中国老年报社四部门联合举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邓小平理论知识竞赛和离退休职工健康保健知识大赛,不少老党员是在病床前让儿女协助答题,使他们及时学习了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我们还如期召开离退休职工形势任务报告会,通报油田、采油厂和大队的重要文件精神和生产经营现状,讲形势、讲任务、讲要求,提希望。今年随着油田改制分流的实施,有些老同志产生了悲观情绪,担心今后油田不再管他们了,什么福利待遇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及时召开老职工“论改制、谈改革”座谈会,有针对性地对老同志进行了系统的形势任务教育,向他们讲清油田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发展的良好机遇,讲清油田改制分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他们打消了顾虑。除了进行传统式的政治、思想、纪律、形式任务教育以外,我们还积极采取专题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利用党的重要节日开展“回忆党史、畅谈党的丰功伟绩,展望未来、豪情满怀话夕阳”为主题的党史党课教育,大家畅所欲言忆党史,信心百倍话未来,谈感受、讲责任,进一步提高了离退休职工发挥余热、多做贡献的热情。老职工吕守和今年已78岁了,是一个具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尽管年纪大了,但他时刻不忘党的培养,不忘组织的关怀,在他生病住院期间或生活困难时期,他从没有间断过交纳党费,几十年如一日。今年6月30日,吕老骑着三轮车冒雨来到老年党支部交党费,在场的人说:“今天下雨你还来交党费,改天不行吗?”吕老说:“明天是党的生日,我也该交党费了,下这点小雨没什么,我还能顶的住”。从他的话语里,充分表现了老党员严肃的党性观念。
三是必需的资金投入要到位,把有限资金花在关键点上。大队由于生产经营形势较为严峻,成本紧张、资金短缺。然而,大队党委却始终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千方百计支持老年工作。今年以来,大队投入近8万元,对原有门球场进行了彻底整修,建起了观摩亭和自行车停车棚,改变了过去那种刮风尘土飞扬、打球球走曲线、高低不平的场地,给参与活动的老职工创造了舒适的活动环境。按照上级关于建立网络信息化办公要求,大队专门投入2万多元,购进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安装了宽带网络,在集输网站上建起了集输老年网页,既加大了与大队、厂老年中心和兄弟单位的信息沟通,同时也为实现老年办公自动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老年站书刊阅览室订阅了《大众日报》、《中国石化报》、《健康报》、《党员干部之友》等10余种报刊杂志,认真落实离退休职工的政治待遇,为做好老年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坚持多方位服务,努力拓宽老年工作空间
老年工作者是管理与服务的主体,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是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永恒主题。我们坚持抓创新,从强化管理入手,分层次找准切入点,确立以优质服务为载体,将管理与服务理念贯穿于老年工作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结合老年工作特点,开展争做热心、爱心、真心、细心、耐心的“五心人”、争做“最优管理、服务岗”活动。年初大队老年站根据上级和大队党委的要求,依照老年工作特点做出了全年规划和项目措施。做到了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有评比标准、有奖惩办法,大队半年对活动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年底进行奖惩兑现。老年工作者紧紧围绕着这次活动的主题积极开展老年管理、服务创新活动。老年站工作人员,既当宣传员、又作服务员,对离退休职工、内退职工、协解人员和家属关心的疑点、难点、热点等问题,深入到家中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他们转变观念,拓展老年工作思路,细化管理服务内容,创造了深入老同志家中的小家常、小热点、小温暖、小档案的“四小”工作法。老年站为全大队的老同志还专门的建档设卡,使管理与服务向纵深延伸。通过开展活动,不仅老年工作队伍的管理服务有了很大转变,还大大激发了老同志关心、支持老年工作的积极性,老同志也围绕老年管理与服务这个主题,自觉出主意、想计策、提合理化建议,到目前共征集合理化建议6条,为我们做好老年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决策依据。二是关心老年生活,积极为老同志服好务。大队党委想老同志的事所想、急老同志的事所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老年工作,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家庭有困难的及时走访慰问、帮助解决,使老职工真正感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大队规定为年满60岁的男性离退休职工和年满50岁的女职工过生日。一年来,我们为老同志送生日蛋糕127人次,发放营养补助费60多人次,走访慰问退休退养职工130多人次、困难补助6人次,办理农转非户口142户。关心离退休职工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如老同志领物品需要签字,但眼花看不清,老年站的同志就买来200度、300度不等的老花镜供他们签字使用。每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大队都要召开退休退养职工的座谈会,畅谈集输大队发展史,交流思想感情,并献上一份爱心礼品,并组织有关人员把慰问品送到家中,把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送到离退休职工的心坎上。
三是积极倡导离退休职工“一帮一”、“多帮一”多方位互助活动。随着老年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年龄的增长,需要帮扶的层面增多。为此,我们在老年职工中开展了“一帮
一、多帮
一、多方位互助活动”。大队一方面要求党政工团和各基层队要建立“一帮
一、多帮一”互助组织,另一方面建立帮扶工作台帐。如退休不退志的老党员闫培福,自1993年退休以来,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无任何待遇地情况下,他自觉担负起门球队队长职务,每天早晨来到门球场地,打扫卫生、平整场地,为门球队创造了强身健体的好场所,几年如一日,从不讲条件要报酬,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良好品德。老共产党员刘业全今年已64岁了,人虽然退休多年,但他的心没有退休,别人有困难他总是主动帮忙,有人笑他傻,他却说:“党培养了我这么多年,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是应该的”。他的话虽不多,却影响了在场的许多离退休职工。这样既方便了离退休职工,又给单位领导减少了负担,使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思想互助是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实施思想互助,解决了不少大难题。我们的离退职工中有一位老同志常年有病,家庭生活困难,大队退休职工经常到这位老同志家去看望,和他拉家常、聊天,给他讲身边人战胜病魔和如何克服困难的事例,启发开导他树立战胜疾病、顽强生活的勇气,组织上又及时的为他办理救济,终于使这位老同志消除了悲观情绪,脸上露出了笑容病情也日趋见好。
三、坚持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不断提升离退休职工生活、生命质量
对离退休职工,我们坚持常年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使管理与服务在文体娱乐活动中得到提升,用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占领老同志的思想和文化阵地,达到了陶治情操、寓教于乐的目的。一是发挥活动骨干的积极性。我们根据大队老年人的特点和文化体育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先后成立了球类协会、太极拳协会,秧歌健身协会、舞蹈协会、等娱乐性群众组织。利用自我报名和选举的办法,让有业务专长,组织能力强,群众威信高,而具有奉献精神的老同志担任各协会的领导。各协会会员由队长牵头,结合采油厂老年工作中心安排的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开展,除工作人员外,还安排协会各自把关,广泛参与,培养乐趣和爱好,使文体活动逐步做到了群众性、经常性。二是规范各项管理条例和规定。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使老年文体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我们采取上下结合、大家讨论的方式,先后制定了各项活动的规章制度,如“活动须知”、“活动规定”等,在室内悬挂、摆放警示牌,要求参加室内活动的人员必须做到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能大声喧哗等规定。室外活动不得乱仍杂物,相互监督,共同遵守。使活动人员在干净、整洁、服务周到、管理完善的场所中,参加娱乐、健身和学习。
三是坚持活动多样化,喜闻乐见有适应性。今年元宵节,我们组织了80多个老同志,参加了秧歌、舞蹈、高跷为主的正月十五元宵活动,活动中大家为做好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刻苦训练,非常疲劳,但心里感到很舒坦,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平时我们采取化整为零、大力倡导室外零星活动的方法,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扑克、象棋、跳棋等娱乐活动,受到了老同志的赞誉。我们还发挥人力优势,关键时候出得去、叫得响,大队连续几年举办了“集输杯”老年门球邀请赛,邀请了河口区和河口社区及采油厂三级单位参加比赛,通过比赛不仅增进了友谊,锻炼了身体,也提高了集输门球队的技战术水平。今年四月份,大队老年门球队代表采油厂参加了管理局老年门球赛,并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我们看到了离退休职工积极进取那快乐的微笑,同时也使我们的体会到了管理与服务实效。
一年来,在采油厂老年工作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老年管理与服务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老同志的两项待遇得到较好的落实,离退休职工队伍稳定,为大队的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切实抓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开创老年工作的新局面,为采油厂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2004年10月
采油二矿党委发言材料
坚持做实做活老年思想政治工作 使老年党建充满生机与活力 XX厂采油二矿党委
我们采油二矿现有离退休职工58人,协解人员35人,家属214人,其中党员35人。作为一线生产单位,近年来,在产量任务不断增加、非在职人员不断增多、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这支特殊群体的稳定和在生产发展中相得益彰,已摆在了矿党委的面前。我们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以“夕阳红”互助服务队为载体,以人性化服务为手段,不断创新老年管理模式,坚持做实、做活思想政治工作,使矿老年党建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确保了老年群体队伍的稳定。我矿老年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管理局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被评为中石化总公司离退休职工先进党支部。
一、把握思想脉搏,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重塑老年群体的尊严
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年思想政治工作,我矿党委专门对这一群体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经过调查了解,目前,离退休职工普遍存在三种心态两种疑虑:茫然无助的失落心理、厌世的孤独心理和宿命的伤感心理;两种疑虑:一是退下来组织上还会想到我们吗?二是有问题找单位别人理解吗?矿党委经过认真思考,认为:要想老年群体稳定,必须抓好老年党支部建设,用适当的方法把他们组织起来,帮助他们走出思想小天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在健康的天地里重新找回正确的自我,做到老有所学不自卑,老有所乐不冷漠,老有所为不失落。
把组织载体建设作为党支部工作有序运作的基础。矿党委非常重视老年党支部的建设和非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去年对老年站班子进行了调整,以在职党员担任老年支部书记,加强老年党组织的建设力度。从基层选拔年富力强,愿意从事老年工作的同志担任站长,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配备了专职老年工作者4人。我们把加强非在职党员学习作为老年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老年人的特点,以“制度化、多样化、兴趣化、实际化”的学习方法,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分片联络员例会,坚持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做到人员、时间、内容三落实,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教育,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各种时事学习资料、各项改革政策的宣传;今年以来,矿党委在老年党支部政治学习教育中,认真组织离退休职工、退养职工利用各种学习形式对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进行学习宣传。我们除了进行传统式的政治教育外,还采取专题讨论会等形式不断强化自我教育。在“七一”前夕,我们召集老党员“忆党史、畅谈党的丰功伟绩”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83周年座谈会,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激发了老同志们热爱党的热忱。我们还组织老同志关注老年健身、老年健康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中,大家边学边讲,边议边谈,其中有争论、有异议、有分析,就是在这样一种集体和谐的学习氛围里大家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确保了离退休职工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建立以区域为党小组的有效模式,使党支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老年党支部根据离退休职工、协解人员、家属的居住区域,分片划分了六个党小组,自上而下建立了网络式组织结构,切实达到对这一群体管理的“三个便于”,即:便于活动组织、便于内容安排、便于作用发挥。我们把支部成员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引导他们把学习内容带下去,把会议精神传下去,传播到区域内其他党员、群众中。这种思想认识的转变是非常可喜的,切实达到了让每个党员自己点亮自己这盏灯,自觉影响周围一片人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把老年支部会议扩大化,吸纳部分协解党员、家属党员参加,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今年,在参加由中国老龄协会、中组部老干部局、总政老干部局、中国老年报社联合举办的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邓小平理论知识竞赛中,各党小组就充分发挥了作用,他们认真组织党员答题,非在职党员参与率达到100%。每次逢年过节分发物品和民用气、电的检查,党支部通知各党小组,各党小组通知到每一个老同志,为党支部和老年站充分发挥了作用。
把以情系人、以心聚人作为凝聚老年群体的有效方法。如果说网络化管理方法是框架,那么支部成员用情感诚心交织起来的条条经纬,使老党员老同志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园地。在一些纪念性的节日,我们组织老同志走进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走近他们原来手把手带起来的年轻人,“五.一”劳动节老同志与年轻人一起共植一棵树,美化站容站貌;“七.一”党的生日老同志与年轻人一起参加趣味活动,无拘无束的欢乐中透着一份浓浓的师徒情;新年晚会上,手拉手同唱一支歌,使老同志在精神上受到安慰。这样的活动使个人与组织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距离更近了。以往离开岗位后就不愿出门的同志,开始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加入到集体当中;以往有事才到老年站来的人员,现在把老年站当作自己的家,一个交流思想、加深感情的场所。退休职工原基层干部苏恒祥说:“说实话,刚退那几年我真不愿到单位上来,主要是怕影响大家的工作,现在不一样了,我很愿意往这里跑,因为这里有我们专门的一块小天地,来这儿我能精神愉快”。
二、搭建活动舞台,以“夕阳红”互助服务队为载体,激励老年群体实现自身价值
老同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经过探索实践,矿党委从2002年开始,成立了以老年党支部为主体的“夕阳红”互助服务队,激励老党员、老师傅利用阅历和技术上的优势、为油田生产再做新贡献。矿党委将93名离岗同志分成8个小组,组建起“夕阳红”互助服务队。以老年党支部书记任队长、老年站长任付队长,每组由曾经担任过基层干部,对生产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党员任组长,协助基层队进行思想政治、生产经营、队伍管理、技术培训等工作。
签订互助服务承诺书,“夕阳红”互助服务队与采油队联谊。我们组织“夕阳红”服务队8个小组分别与8个采油队签订互助服务承诺书,在发挥思想政治优势做好青工教育上,坚持做好党课教育、创业史教育和厂史、矿史教育,引导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激发他们立足岗位多做贡献,这种言传身教的思想教育方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发挥技术优势做好传、帮、带上,老同志到队上服务、到班组共建、到井上答疑,面对面、手把手的向青工传授技术,传递思想。在发挥经验优势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上,老同志认真的检查态度,一丝不苟的安全思想,吹毛求疵跟自己过不去的严厉行为,都为在职职工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建设样板井、样板站、样板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几年来,“夕阳红”互助服务队以基层建设、79次岗位责任制大检查、上产会战为契机,在采油二队先后建立2号样板站、陈13-11样板井、陈17-39样板路。老同志的做法,对整个职工队伍的是一份感动,这种感动合成了一种责任,一股力量,成为采油二矿的一个标牌,化做全矿职工无穷的动力。几年来,我矿连续三年被评为局级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今年有限公司给采油厂下达超产3万吨的任务,我们采油二矿勇挑重担,承担了其中2.2万吨的任务,经过全矿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已踏上年剩余水平。
三、善用情感优势,以人性化服务为手段,引导老年群体的广泛参与
在油田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老年思想政治工作做有效的方式就是人性化服务。实践证明,在非在职人员的管理上, 人性化服务往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阵地建设,建设一个属于老同志自己的家。几年来,矿党委投资十几万元把两层办公楼装修一新,完善了健身室、音像室、乒乓球室、阅览室、棋牌室等配套设施。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年又配备了一间小型会议室,完善了台球室,投资数万元改造出一个卫生间、修建了淋浴室。有了一方阵地,每天到此参加活动的老同志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个家,在乒乓球室、健身房挥汗如雨,在图书室寻找妙语良医,在音像室高歌一曲《今天是个好日子》,把大家唱得心里甜滋滋的。
坚持“两勤、四心、三必访”,营造家的温馨。矿党委注重情感优势、人性化服务去打动老党员老干部的心,同时教育引导老年工作者和老年党支部以“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为工作宗旨,深刻理解“爱老、敬老、助老”的意义,保持一颗热心、一股实劲、一种创新精神,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坚持做到“两勤、四心、三必访”。“两勤”就是腿勤、嘴勤,没事就经常扎到老同志堆里去,和他们拉家常,或者走门串户进行家访,亲热得就像一家人一样。“四心”就是热心、细心、耐心和关心。热心就是在日常一些细微的工作中,注重把握分寸,坚持做到问题想在前,工作做在前,道理知心话讲在前,温暖送在前,凡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员,党支部成员提前到家中慰问,凡是组织健康有益的集体娱乐活动,首先动员老同志参加。在到老同志家进行安全用气检查的过程中,对于老化的管线,帮助及时更换,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了老同志的人身财产安全。细心就是通过座谈会、家访、谈话等活动方式,了解、掌握每位老同志的思想动态、家庭情况、子女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我矿老职工张再强今年7月份不幸去世,他孩子今年考上油田一中,由于各项费用较多,想放弃回十三中上学,矿党委知道后,多次与十三中协调,使张再强的孩子回到十三中上学,为其减免了部分学杂费,同时,矿团委决定每年还为他捐助一部分学费,使其家属和孩子很受感动。孩子表示,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党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报单位、回报社会。耐心就是面对非在职人员不断增多的实际,以及工作中出现的工资政策、医疗保险、住房补贴、营养补助等新变化,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对大家不清、不懂的问题,每次都耐心细致的进行讲解,坚决做到笑脸接待,耐心解答。关心就是组织青年团员与老同志结成“一助一”互助对子,利用节假日走进老同志的家,帮助他们做些家务,谈心请教,把爱倾注到老同志的心田。“三必访” 即老同志患病时必访,重大节日必访,家中有特殊情况必访。以此达到“三个熟知”:熟知他们家庭成员状况,熟知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熟知他们的身体状况。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使老年工作有的放矢。遗属冯美兰遭遇车祸后,矿党委专门抽出人来为她服务,细致周到的工作使她深受感动。
坚持“送温暖”活动,关注弱势群体。遗属是弱势群体,他们生活比较困难,有一种自卑心理,生活在自己封闭的圈子里不愿与人交往,遇事爱钻牛角尖。矿党委对此特别关心,经常过问他们的生活情况,每到节假日,矿党委和工会组织带领党支部都首先把慰问品送到她们家中,福利品分到她们手中;矿上凡是组织健康有益的集体娱乐活动,首先邀请她们参与。每位遗属过生日,都有一名矿领导带党支部成员前往祝福,同时了解一下家庭生活情况,有困难积极协助解决。当了解到遗属陈汝莲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没有分配到采油厂的情况后,书记、矿长多次找到上级组织部门讲明情况,经过多方努力,孩子终于如愿如愿以偿在她身边参加了工作,相依为命的母子二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温泉小城镇建设调研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小城镇建设汇报01-17
常路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07-18
城镇化建设调研10-11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12-21
关于加强城镇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12-08
青年镇城镇化建设工作汇报11-07
温泉镇第四届二次会议材料09-18
丰城市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10-24
小城镇建设论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