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信访问题调研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程建设信访问题调研(精选9篇)

工程建设信访问题调研 篇1

2008年以来,国家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项目建设,以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我市也在这一过程中受益,经济社会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工程建设自身具有投资大、环节多、周期长等特点,而市场发育不全,监督制约机制措施滞后,使得工程建设领域的信访举报问题频发,并成为一个时期以来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主要问题,有的矛盾还很尖锐,引发群众集体访、越级访,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工程建设领域信访举报基本情况

2010年和2011年,既是扩大内需政策实施以来各类建设项目陆续完工的收关之年,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纠纷集中显现的关键时期。2010年至今,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共受理来信来访、举报电话1916件,其中反映工程建设领域问题242件,占信访举报总量的12.6%。

二、工程建设领域信访举报主要特点及原因 1.工程建设领域信访举报总量较大近两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信访举报242件,占全市纪检监察系统信访举报受理总量的12.6%。主要原因:一是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牵头单位,专门设立了来信、来访办理机构及举报电话、举报网站并进行了广泛宣传,为群众及时反映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创造了条件;二是纪检监察机关长期以来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惩处贪污腐败的能力、水平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与肯定,愿意将问题反映给纪检监察机关;三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不仅触犯了党纪国法,而且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引发大量信访;四是个别工程建设项目存在围标串标、违规承包分包、私自更改规划设计、以次充好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举报内容涉及范围较为广泛

工程建设领域信访举报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其中,城镇居民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影响、工程质量和房屋拆迁补偿及职能部门失职渎职问题;农村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占地补偿、泥草房改造和集体项目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贪占挪用、与民争利问题。主要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建设项目在占地拆迁过程中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且较为激烈;二是随着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工程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党员领导干部的插手干预、监督管理部门的失职渎职、建设单位的违法违规,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诱发群众信访;三是随着农村泥草房改造等一批惠农政策的相继实施,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借机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惠亲顾友,也是引发群众信访举报的重要原因之一。

3.署实名信访举报比例较高

在受理的工程建设领域信访举报中,署实名举报146件,占工程建设领域信访举报总量的68.9%。属实名举报较多的原因:一是随着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力度的持续加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监督、举报的热情更高;二是对一批违纪违法案件的及时有效查处,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因此愿意属实名举报问题;三是来信来访所反映的问题多数涉及百姓切身利益,为了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因而实名举报;四是一些党员、群众对工程建设领域的贪污腐败现象和行政职能部门的失职渎职行为深恶痛绝,愿意提供证据并协助调查。

三、工作对策和建议

针对工程建设领域信访稳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如下工作对策和建议: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工程建设领域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性,按照思想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的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程建设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因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以及行政过失等失职渎职行为造成重大损失、引发群众上访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注重行政职能履行、工程建设监管、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制度建设,打造精细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做到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规范行政职能部门的用权行为,遏制贪腐问题的滋生蔓延,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推进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打造纪律、法律、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督检查体系,对项目决策、城乡规划、项目核准、土地出让、环境评价、勘察设计和工程招标投标、征地拆迁、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和使用、施工监理、工程质量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确保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

工程建设信访问题调研 篇2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要紧盯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突出问题。

日前,xx省平湖市纪委监委就如何充分发挥信访举报问题线索“主渠道”作用深入调研,认真总结提炼实践中提升纪检监察机关发现问题、查处问题能力的方式方法,力求“精准”提高监督执纪水平。

调研着重分析了信访举报工作实践中存在制约监督精准性的三方面问题。一是匿名举报信访量较大。目前仍有大量信访人因心存顾虑,以匿名形式发邮件,电话来访也大多不愿透露姓名或联系方式。也有一些信访人为了个人恩怨或利益,捕风捉影、诬告他人,多次反复写匿名举报信件。调查显示,近年来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各类匿名举报占信访总量xx.x%。二是业务范围外信访居高不下。纪检监察机关在得到群众信任的同时,也让部分群众产生误解,认为只要纪委介入,很多问题就能解决,导致部分群众一有问题就到纪委反映。监委的成立,更是让不少群众认为现在的纪检监察机关什么都能管,有事就到纪委反映的情况明显增加。调查显示,近年来该市纪检监察机关收到的业务范围外信访件占信访总量xx.x%。三是内部流转机制还需细化。当信访件作为问题线索进行移送后,相关处置科室往往不能及时将研判结果和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信访室,造成办信逾期无法按时了结等问题。信访室、案管室、纪检监察室之间流转、研判等机制还需进一步明确、规范和细化。

该市在调研基础上形成了发挥信访主渠道作用提升监督精准性的思考。

在“规范化”中把好问题“收集关”

优化一体化信访举报平台。不断优化完善“来信、来访、来电、网络”四位一体的信访举报受理平台,在相关网站、微信平台开通“一键举报”功能,方便干部群众反映问题。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对收到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网络举报等,明确市纪委各室为首问责任单位,不得推诿扯皮,及时按照信访举报件办理流程进行处置。

严格一个归口受理制度。明确信访室是纪委监委受理信访举报的唯一“入口”,两委内设机构及工作人员收到的信访举报,一律转信访室归口受理。要求基层纪委和派驻纪检组将收到的信访举报每月按时报送信访室,由信访室统一分类摘要后移送案件监督管理部门。与此同时,建立与公安、法院、检察、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切实做好问题线索的有效传递和及时互通。

建立一本信访工作台账。在接访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来访登记、接访记录,确保来访、来电记录登记,举报受理、阅批、流转、办理等过程实施全程电脑录入与纸质办理同步进行,对调查报告、处理意见、办理程序和相关证据材料严格审核,切实做好信访件受理、登记、阅批、交办、调查、了结归档全过程“痕迹化”管理。

在“精细化”中把好问题“研判关”

明晰“四种情形”,实施苗头分析,开展谈话函询。强化抓早抓小、提醒警示,经过初步分析研判,对属于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大胆运用谈话函询方式进行处置,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谈话函询的四种情形:对反映的问题线索过于笼统,不具备可查性的;反映个人勤政效能方面问题的;反映一般性、苗头性问题的;反映问题需要了解、提醒或澄清的,实施谈话函询。

紧盯“四类问题”,实施集体研判,查处违纪案件。对反映权钱交易、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六项纪律、侵害群众利益等“四类”重点问题,强化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定期召开纪委书记专题会议,经过集体研判确定的问题线索,纳入案件监督管理部门作为重要案件线索进行管理。

紧贴热点难点,实施专题分析,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对信访举报问题进行集中研判,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工作建议,为监督执纪以及推动中心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在“标准化”中把好问题“调查关”

交办任务“细”。在集体研判的基础上,实施一信一方案、一信一交办,下发《信访举报事项交办单》要做到“四明确”:明确调查主体(视情由基层党委(党组)、基层纪检组织、委局职能科室、成立联合调查组办理)、调查时限(原则上一个月内)、调查内容(反映问题一个不漏)和调查方式(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暂存、了结)。

催办督办“紧”。强化快查快办、及时处置,对每一件信访举报件明确办理时限,限时上报结果。视情下发《信访事项跟踪单》,实施“四个必催”:超时办理未说明原因的、规定时限内未报结果的、实名举报件结果未反馈信访人的、应该了结未了结的。同时,两次催办、督办未果的,视情由市纪委分管副书记、书记进行提醒谈话。

处置把关“严”。各纪检监察室通过电话督办、现场指导、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基层办理的信访举报件实施“四个回头看”:看问题调查清不清、处置方式对不对、整改措施实不实、责任追究严不严。

“综合施策”发挥主渠道作用

拓宽问题发现渠道。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知识的宣传,宣传实名举报的方法程序和奖励制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同时,积极引导群众依法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行政复议等方式,向有关部门理性表达诉求,逐步减少业务范围外信访量和重复访等。

提升分析研判能力。从事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干部,要熟练掌握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政策法规文件,要善于从信访举报包括匿名信访中发现、辨别有价值的案件信息,既要从信访件中发现反映党员干部个体的问题,及时移送案管部门;又要看到党员干部所在地区、系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切实做好问题信息专报工作。

信访调研 篇3

一、按照科学、规范、有效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制度

(一)以信访体系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信访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建立信访应急处理机制。应对信访中的突发问题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集体访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迅速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应急事项。二是建立信访综合协调机制。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分析和协调解决重大、复杂、敏感信访问题,在全区形成了左右联动、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信访工作机制。三是建立信息汇总分析机制。进一步完善区、乡、村三级信访网络,聘请了221名政治素质好、思想水平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信访信息员,负责调解基层矛盾纠纷,对基层动态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上报;按季度对信访举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明确阶段性信访工作重点和重心,提高了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公安信访调研报告 篇4

(一)我市信访工作总体形势

近年来,我市信访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信访形势多年来保持总体平稳,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但同时和全国一样,我市也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利益冲突等原因,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多,不可回避的矛盾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多,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从20xx年到20**年,各级信访总量连续攀升。

(二)我市非正常信访有关情况

我市赴京非正常上访处于多发频发态势,20**年度,我市进京上访实际发生量385批689人次,同比批次上升26、2%、人次上升18、8%。其中非正常上访239人次,同比上升54、2%,重复非正常上访现象比较突出。

我市在处置赴京非正常上访工作中,按照中央联席办总体要求,通过采取及时劝返接回赴京非正常上访人员、认真规范处置工作、促进解决问题、落实责任追究等一系列措施,使绝大部分赴京非正常上访得到妥善处理,基本做到了有理的解决到位,无理的疏导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违法的依法处置到位,多数非正常上访人员没有发生回流现象,没有发生恶性的影响大的赴京非正常上访问题,较好地维护了我市和首都重要地区和敏感部位的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

二、连云港市非正常信访的特点分析

综观我市非正常上访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保福利、土地征用与流转、涉军人员、民间借贷、涉法涉诉、房产纠纷等方面。其行为呈现出三个特征:

(一)频率高发,人数批次明显增加,连锁反应明显。今年非正常上访同比上升54、2%,而且出现了此类问题解决又引发其他问题的现象。如前几年我市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了企业军转干部问题后,又连续出现退役士官、复员军官等其它涉军人员反映待遇等问题。

(二)规模较大,手段方法灵活、行动组织性强。随着上访次数的增多,上访人在跟政府有关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达目的,他们往往想尽办法,严密组织,统一口径。如民办教师、涉军人员、“残疾车主”,“银行协解人员”串联、抱团集体上访的倾向非常明显。

(三)行为过激,对抗性明显增强,社会影响大。有些上访人不管自己反映问题是否有理,就直接到天安门、中南海、使馆区等场所,拉横幅、静坐、围堵大门、拦截车辆等行为进行上访。

三、非正常上访形成的原因

(一)上访人心理因素加剧进京非访

随着利益格局调整、收入差距拉大,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心理在广大群众中显得尤为突出。上访群众心理心态偏激失衡,片面理解政策法律,过分强调自身利益形成一些错误心态:主要有“官本位”心理,认为“谁的官大就找谁”;“人治”要比“法治”管用;“不闹不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投机心理;“盲从”、“赌气”、“盲诉、盲访”心理等。再加上现实中确有一部分人以访谋生,因访得利,从而导致非正常上访逐年增多。

(二)体制的负面效应诱引进京非访

1、劝返机制的负面影响。对非正常上访,随有随接,随接随返,对减少正常上访总量效果明显。然而从实践中看,上访人产生了去北京上访管吃、管住、管送,“零成本”逛北京的负面效应,形成越接越多,越接越去的恶性循环。

2、考核通报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发生非正常上访后一级通报一级,为降低数量,后移名次,基层就会采取“拦”、“堵”、“截”等手段,这就给上访人造成基层党委政府怕去北京上访的错觉,以此要挟责任单位满足其过高诉求或不正当要求。

3、责任划分中存在不合理成份。《信访条例》规定解决信访问题应“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但在特殊时期、敏感时节,涉及到三跨三分离、涉法涉诉等信访问题时,强调让户籍所在地稳控,有时迫于压力,为完成稳控任务,就可能答应了一些不该答应的条件,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群众通过非法上访能解决问题的想法,导致工作越做越被动。

(三)政府职能缺位助推进京非访

非正常访反映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基层受理过。但乡镇、村基层组织功能弱化,力量薄弱,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水平有限,致使“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成为一句空话,导致矛盾上行。同时基层干部在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过程中,确实存在方法简单、工作拖沓、推诿扯皮的现象,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进而群众情绪失控,采取进京上访。

(四)法律遏制不力致使老户肆意非访

1、在适用法律上有难度。《信访条例》内容欠缺,导致上访秩序混乱。首先,《信访条例》没有对上访案件做终结的法律规定;其二,对正常上访和非正常上访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其三,对缠访、闹访、无理访等行为缺乏刚性的管理措施。由此,降低了《信访条例》的法律约束力,导致上访秩序混乱。处置非正常上访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关法律依据分散规定在《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中,且多属缺乏可操作性的原则性规定。

2、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的主体不明确。非正常上访行为违犯了《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等法律法规,本应由公安处置的违法行为,但由于“三个慎用”的出台,导致公安机关不敢处置,信访部门无力处置。尤其是劳教制度取消后,老户活动更加频繁,组织更加严密。7月1日那天在北京参与非访的将近1万,对于这些老户如何教育疏导,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导致加入非访队伍的人员不断增加。

四、我市处置非正常信访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处置进京访的一些做法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构建应急处置小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驻京工作,专门成立接访二处,主要负责群众进京上访的应急协调和处置工作。

2、精心组织,快速反应。驻京工作组成立以来,按照“遇有情况,快速反映,提前布控,靠前化解”的处置原则,发现人员失控进京,主动对接有关部门,主动到敏感地区布控,果断处置,迅速劝返。多次成功劝返,如海州区张某等6人多次进京,有两次在中南海带出,苏红酒业一批33人次进京被成功劝返。

3、全力协调,多措化解。每次发生非访以后,市驻京工作组在第一时间向省驻京工作组及国家信访局等部门及时汇报,争取理解和支持,尽可能地核减。同时,对于事发单位发函交办,跟踪问效,及时化解矛盾,防止因处置不力再次回流非访。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在处置非正常信访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非正常上访人员的劝返接回、稳控和处理工作难度大。一是接回难。如果上访人在北京没有违法行为,或者不愿意返回,信访部门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将人接回。二是稳控难。非正常上访人员在北京发生违法行为之前,任何执法机关对他们都不能拘留、关押,采取人盯人、死看死守的方法稳控也存在限制人身自由之嫌。三是处理难。由于法律依据和证据不足,即使公安机关对非正常上访人做出拘留、劳教等处理,被处理的非正常上访人若对处理不服,就会提起公诉,而公安机关往往会被裁定为败诉,还要对非正常上访人进行赔偿,致使许多公安机关不敢依法处理。

2、现有的信访终结机制不健全。按照《信访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款之规定,问题确已解决并且已经三级终结的信访案件,“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而事实上,只要上访人不息诉,上级就交办,原来的终结随之成为一纸空文。尤其是对已经法律程序终结的无理非正常信访,缺乏相应的终结机制。

五、遏止非正常信访的对策思考

针对非正常上访的行为表现、发展趋势和产生的原因,笔者结合在实践中化解非正常上访的探索,提出如下对策:

(一)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构建一元化“信访大格局”。

化解信访矛盾的理想路径是把信访资源的整合与政府机构改革结合起来,把信访与监督结合起来,建立起统一、权威的社会矛盾处理机制。

从目前组织架构来看,市级党委政府应该转变观念,优化信访的社会环境及运行机制,根据市情,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党、政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参与、信访部门适时协调的信访新格局。如有的地方成立了群众工作部,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发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系的优势,全社会共同担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责。

(二)创新机制,完善功能,构建一体化“社会大协同”。

社会协同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内涵和化解信访矛盾的主渠道。随着社会网格化管理创新模式的不断推行,结合信访矛盾网格单元化解方式的运用,可以构建以来访接待为主轴、法律咨询解答与心理咨询为辅佐的“一轴两翼”接访模式。

一是在“规范”、“畅通”中推进有序上访。严格按照新《信访条例》的规定,改“批示立案”为“法定立案”,凡是符合法定条件的上访申诉,没有领导批示也能立案;不符合上访条件的上访申诉,即使有领导的批示也不能立案,严防接访中的随意性。

调研群众和信访工作 篇5

*月*日,省信访局副局长**、督查室主任**一行调研群众和信访工作。**副局长**、群众工作处处长**、办案处处长**及我市市委副书记**、市委群工部部长**陪同调研。省信访局督查组首先听取了我市**年群众和信访工作情况和全国“两会”期间的信访稳定工作情况。

在听取汇报后,省信访局副局长**对我市群众和信访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是源头联防工作很扎实,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二是开展了信访问题集中治理互动,抓住了解决问题这个关键,解决了大量的群众诉求;三是在渠道联畅上,充分发挥了联席会议、领导接访、市长热线、书记市长信箱平台和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的作用,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四是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取得了实效。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网上信访反映问题;督查工作既常态化,又根据阶段性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信访事项复查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效果明显。

**副局长对我市下步工作提出了两点建议和意见,一是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要用在解决个案上,四月底前要全部使用到位,并完善相关手续;二是在责任追究上要向有责追究进行倾斜,主要追究因违法违纪、没有依法行政而引起信访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派出所信访工作调研 篇6

当前,随着XX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城市管理、民事纠纷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信访事件不断发生。XX市政府处于XX派出所辖区,保卫市政府的正常工作秩序是派出所首当其冲的任务,面对群众来访和投诉,公安民警能否用正确的方式先期处置,是决定一起群体性信访事件走向的重要因素。处置得当,就可能直接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初访;反之处置不当,就可能激化矛盾,甚至直接引发刑事案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观客观方面的因素,致使派出所在处置政府机关群体性信访事件中有很多难处。

一、政府机关信访事件主要特点

(一)信访事件的数量大、人数多。

据统计,2003年来共接待处置群众上访事件994批 11245人次。其中30人以上的大规模集体访189批6327人次,5人以上30人以下的集体访338批3833人次,5人以下的467批1085人次。

(二)信访问题的成因日趋复杂。

从目前统计来看,信访者反映的问题的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各阶层,因而处理起来难度也大。主要内容有:征地拆迁补偿、农民工讨薪、供暖、小区延期交房质量不符合标准、小区设施配套不全擅自改变规划、医患纠纷、养老医疗保险缴纳、涉法涉诉、环境污染、办理低保救助等10个方面的问题。应该说,当前信访事件中,大部分群众的要求是合理的,有的是群众缺乏法治意识,使一些本来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矛盾演变成群体事件,但却有少数群众提出的要求往往脱离实际,漫天要价,有的根本不合情理,有的更是无理取闹、胡搅蛮缠,公然对抗政府的行政行为。

(三)集体访占据了主体地位。

到市政府进行集体访的频率高、规模大、人数多,占据了信访活动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经常由于信访事件引发群体性事件,不仅干扰了政府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有的甚至引发刑事案件。这些群体性事件,一般都有以下特点:

一是较强的组织性。许多群体性事件都有一定的酿发过程,常常有事件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有统一的口径和要求,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并有向组织严密、呈明显势力化发展的倾向。

二是事态的不测性。一些群体性事件动辄聚集数十人、上百人,情绪激动,言语粗犷,往往不听劝导,行为粗鲁,甚至进行过激行为,导致事态难以控制,后果无法预料,尤其是一些有险恶用心的人也利用信访事件制造事端,使事态更加复杂。

三是行为的违法性。一些群众抱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态,在“法不责众”心理的驱使下,纠帮集伙,组织策划,成群聚集政府机关门,纠帮集伙、打横幅、堵门口、拦车辆、滞留哄闹接待场所,严重干扰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有时由于利益双方情绪激动,甚至引发刑事案件,如大季屯村民上访、皇家壹里民工讨薪。

(五)越级上访、敏感时间段上访。

有的上访群众认为“机关越大头儿越大,解决问题越快”,于是千方百计越级上访,制造不良影响。还有一些人有意选“两会”或重大政治活动期间集体上访,向政府施加压力。

二、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信访事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XX派出所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可以说是任务最为繁重的市区派出所,但在当前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局势下,我们感到压力最大的还是维稳,最头疼的问题还是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特别是市政府信访事件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构建情报信息网,不能把信访事件消化于未萌状态。

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最关键的是事件初始阶段,因此掌握苗头信息、及早化解最重要。现实中由于没有构建情报信息网,矛盾排查流于形式,不深入、不细致,很多矛盾没有反映上来,很多时候是在形成群体性信访事件后,政府部门才知道。

应当在辖区各单位广泛建立政保员、密保员、信息员队伍,建立和完善公秘结合、多层次、覆盖面广的情报信息网络,扩大信息内容和信息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工作责任制,情报信息搜集、报告、预警化解制度,定期排查影响本单位治安稳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对深层次、预警性情报信息,做到人动我知,不动我知,预警在先,超前工作,积极协助各级党政疏导化解矛盾,分清轻重缓急,早化解、早处置,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等多发性、可防性案事件的发生。

(二)相关部门配合缺位,相互推诿,有时把公安机关被推到风口浪尖。

在处置信访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有时存在着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缺位、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行为。群体性信访事件发生后,派出所民警一般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维护秩序,但个别部门单位领导在处置信访问题上心存厌烦,消极对待,将矛盾上推下卸,甚至不闻不问,不能及时到位。由于绝大部分问题并不是公安机关引起的,所以第一时间面对群众的公安机关既不了解情况,也没有权力解决问题,民警在现场不能表态,只是一味的要求群众遵守秩序,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相关部门迟迟不到,让群众一等再等,往往引起群众的不满,而群众认为是公安机关不让其到政府机关反映问题,转而把矛头转向公安机关。这样公安机关就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成为责任部门的“挡箭牌”。

在工作实践中,许多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或单位工作方法简单或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引发的,这种现状决定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仅仅靠公安维稳队伍绝对不行,各有关党委政府部门应当形成合力,协同作战。建议政府严格落实接访制度,谁的问题谁解决,杜绝相关单位脱岗、漏岗,甚至不接访的行为。

(三)处置预案形同虚设,对于信访人的过激行为处置“度”不好把握。

近年来,政府机关、公安机关虽然都有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预案,但在实际处置中不是按照预案处置,只是等待上级领导“拍板”,致使预案变成一张白纸,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并且,各级制定的各类处置预案,只是层层套下来而已,可操作性很差。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致使民警在处置时无从下手。虽然《信访条例》中对信访人的行为有所规定,但没有解释细则,究竟信访人什么样的行为应该劝阻、什么样的行为应当强制带离,带离后应当警告还是拘留,现场经劝阻信访人停止行为后是否还需要处理,这些都应该从法律、规章层面尽快完善,使公安民警在处理时有法可依。派出所在处理之前的信访案件中,曾出现过将扰乱政府机关办公秩序的信访人强制带离并行政拘留,后拘留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公安机关败诉的案例。这样致使民警在处理群体性信访事件中,更是畏首畏尾,不愿处置、不敢处置。

建议政府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规章,明确规范信访人的行为。让公安机关根据规章制定真正可行的预案,对群体性信访事件依法应对处置。对于严重扰乱政府秩序的信访行为,要敢于严格执法,不能过于迁就,不能靠拿钱摆平。目前存在姑息了事的倾向,造成事件的恶性循环,产生社会负面效应。因此,应当打击处理的一定要硬起来打击,越搞息事宁人越复杂,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事态更加难以收拾。打击处理的前提就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旦信访事件引发违法犯罪行为时,必须及时依法严厉打击,才能有效震慑违法犯罪,教育大多数。同时可以在在市政府门前设立信访宣传栏,制作宣传单,宣传正常上访的程序和违法上访的后果。

(四)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专门队伍不足,难以形成优势兵力

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必须以两三倍于参与者的警力才能有威慑力,才能快速有效妥善处置。但在派出所最困难的是警力严重紧缺,更没有一支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处置队伍。XX派出所现有正式干警十六名,辅警十名,但除去女民警、快要退休的干警和值班民警,真正能到现场进行处置的只有十余名警力。且XX派出所是市区各派出所中案件最多的一个派出所,每天都有繁重的接警、处警等工作,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处置群体性信访事件中来。往往群体性信访事件发生后,只能派出三四名警力到现场进行处置,到达现场后也起不到震慑的作用。

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要注重讲究处置技巧,如隔离、分化原则。当群体性事件群体开始聚集的时候,将领头者与大部分追随者群众隔离开来,使群体情绪的“传染”度降低。同时,找出组织者中的激进派、温和派,与温和派协商,从而实现分化和切割。如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公安机关应当在现场一面坚持维持秩序,防止出现冲击政府机关和其他过激状况。同时,协调相关部门迅速确定其中的领头人,将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向领头群众耐心说明,争取他们的理解。这样,实现了现场与背后两方面处理的合力,收到了很好的处置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信访人员多达五六十名,而处置的民警只有四五名,民警反而被信访人员隔离、分化了。

乡镇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篇7

——高桥联委会

随着我区区域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若问目前乡镇最难的是什么?最耗费精力的是什么?可能相当一部分干部就会毫不犹豫地说:应对上访。如何遏制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增多,如何提高乡镇信访工作成效已成乡镇党委、政府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一、高桥镇信访工作现状

2011年1-10月,高桥镇信访办共受理群众上访279批1702人次,涉及群体访68批1320人次。其中通过市信访信息系统处理上级交办、转送信访件共计95件,上级交办信6件,参阅信10 件。

1、信访总量攀升,群体访增加。1-10月份的信访工作,不管从信访总量、信访人数、群体访都比去年同一时期有较大上升。特别是群体访情况,到目前为止已远远超过2010年全年群体访总量。特别是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省、市、区重点工程的拆迁、安置等方面的信访量明显增多。

2、越级上访明显增多。一是由于近郊的地理位置因素,群众到市越级上访比较多;二是上访群众唯上的心理,越级去省、市、区上访也明显增多。

3、信访处理难度不断增大。如信访反映土地征用安置补偿,村镇规划、房屋拆迁安置,企业职工工资兑现,村级换届选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因政策性强、制约因素多、处理难度大,往往因不能及时处理到位,重复信访不断,群众因要求迫切,情绪激动,又极易出现过激行为。

4、择机上访、异常信访时有发生。如各级“两会”召开期间上访群众增多,影响正常交通秩序和机关办公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近期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

1、劳资纠纷问题。主要是拖欠职工工资问题。特别是春节前,在一月份就共计为300余外来民工讨回50余万元工资款。

2、拆迁安置问题。一是梁祝、甬金高速连接线拆迁户反映的安置补偿不公问题;二是轻轨、甬梁线和通途路工程沿线未划入拆迁红线的村民要求进行拆迁安置;三是梁祝村一些尚未签订拆迁协议的住户反映政府动用黑帮强制签订协议、拆迁人员打伤人事件。这些拆迁安置问题引发了大量群体上访事件发生。

3、江南村大衣斗村民与兴光煤气调压站安全距离不足引发的群体上访以及因此问题引发的关于江南村新农村建设各类问题的群体访事件,包括要求全村同步进行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房屋分配、拆迁先后问题等等。

4、工程施工引发的矛盾。如君恒房产在长乐村开发的“西城印像”工地施工引起周边小区住宅开裂、沉降的引发的多次群访事件。目前尚在积极处理的新庄村汪漕头部分民房因古林镇建厂房打桩引发的不稳定事件。

5、老访户重复上访问题。

三、当前高桥镇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成效

“稳定工作做在先”的理念使高桥镇明确了农村稳定工作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信访工作“三个一”,即落实一项基本做法、建立一条绿色通道、追求一种整体效能的格局。

(一)落实一项基本做法。

坚持一项基本做法,即“情况预查、综合分析和事前介入”。为将这一基本做法落到实处,高桥镇推行并落实了一系列相关制度: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前的信访调研工作制度;重点村、重点对象和热点问题的预测排查制度;重大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度及信访台帐、信访信息档案制度。以此为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对群众反映的各种分散、零碎的信息,及时分析研究、归纳整理。重点抓住政策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为工作决策提供时效性强的参考依据。同时,重点做好两项工作:

1、重视解决好涉及政策的问题。对于各行政村及有关单位在执行政策中发生的问题,督促村及有关单位及时予以落实;对于政策虽有明文规定,但某些规定群众认为不合理,有意见,在新的背景下需要重新研究的问题以及群众要求合理,但目前尚无相应政策规定的问题,在努力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及时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2、重点调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查办信访案件工作中,坚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集体访、越级访可能以及有闹事苗头的各种因素高度重视,早处理、早落实,及时化解各种不正常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建立一条绿色通道。

所谓的绿色通道,即镇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制度。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往往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为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群众又常常要求和党政主要领导面对面交流、尽快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对此,高桥镇借鉴兄弟乡镇的成功经验,制定了《高桥镇党政领导接访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和责任分工的有关规定》,实行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的新制度、新规定。

1、实行领导首问制,提高初信初访调处率。每一个工作日都安排一名党政班子成员和一名中层干部在信访接待室接访来访群众。对于初访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争取做到首次调处落实到位。具体方法是“三定三包”,即定办案单位,定办案人员,定结案时间;包调查、包处理、包做思想工作,做到包一案、查一案、结一案,这一做法在避免和控制群众越级上访、集体访和重复访的发生上还是有实效的。

2、实行领导包案制,有效控制“四访”现象的发生。出台《高桥镇集中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重大疑难信访问题领导包案制。由镇信访办牵头,对社会疑难信访问题进行排摸汇总,属重大信访问题的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接待、亲自协调,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具体来说,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领导责任到位;二是包案处理到位;三是实地调处到位;四是处理意见和处理结论到位。做到情况清、点子新、落实勤、结论明,以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有效控制了“四访”现象的发生。

实践证明,建立“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制度”这一绿色通道是有效的,既实现了干群“零距离”接触,密切了干群关系,又提高了基层初信初访的调处率,并有效控制了“四访”现象的发生。

(三)追求一种整体效能。

所谓整体效能,即以镇综治中心为骨干力量,整合全镇其他各部门资源,实行上下联动,优势互补。

1、整合资源,实现上下联动。

一旦发生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对本镇各部门机构人员、设备、物资、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进行统一指挥、调度。保证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争取时机、及时应对、依法调处,努力避免事件的升级和事态的扩大。

2、优势互补,追求整体效能。

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工作效应。重视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之间和综治中心和其他部门的优势互补,提高综治工作的整体效能:一是及时将党政的维稳工作部署通报相关人员,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近期的中心工作,明确各自的责任;二是每处理一件重要的信访事项时,都要召集有关人员集中进行研究,做到集思广益;三是每一项重大维稳工作任务完成以后,综治中心都要作好总结,使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四、进一步提高乡镇信访工作成效的意见和建议

我区半数以上的乡镇处于近郊,不断深化的改革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必然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新的社会矛盾,这一切都迫使党委和政府要认真面对、慎重解决。

(一)在稳定工作中要渗透人文精神。舍得花时间、化精力去耐心、仔细地做群众说服、引导工作,真正从内心尊重群众。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发现形式上的“无序”和情绪上的“偏激”是目前农村基层群众群访的主要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稳定的工作制度中体现人文要求,渗透人文精神,针对性做好安排,以接待人员和接访地点的“有序”安排和沟通对象人数的合理要求去克服“无序”;以领导出面和一张笑脸、一杯茶水去化解“偏激”。“本着解决问题的热忱”实实在在地对待上访群众,不以“拒绝”对待“无序”,以“简单”对待“偏激”,做到不厌其烦,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在稳定工作中要体现“统战”思想。基层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群众参加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的转型使人群的原有结构发生了变化,也使得影响基层稳定工作的因素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做好农村稳定工作的办法也要多样化。为此,我们在发挥组织自身正面“主流”作用的同时,注意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的社会因素,尽量做到快速、及时、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

(三)要紧紧依靠一线干部。“面向基层”是组织的一贯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基层是村、居和群众工作的单位。村、居一线干部与群众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人头熟、好办事,做好农村基层稳定工作,必须紧紧依靠一线干部。要不断充实一线干部力量,调整、尊重、重用与群众关系密切、有本领、能办事的村干部。

信访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8

自2015年来,接触我镇信访工作已经3年多了,这也让我从一个初始的信访工作人员,成长为一个对信访工作有一点了解的工作人员,面对信访工作,我将该工作比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连心桥,是让党政领导民间民意的重要渠道。该工作不仅是在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信访人解难、更是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作以来我接触了很多信访群众从总体来看,部分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比较真实,提出的要求比较合理,信访行为也比较规范,体现了信访人对信访部门的充分信任,反映出《信访条例》已深入人心。但从近年来的信访总量和信访人的具体信访行为来看,信访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由于部分信访人的信访行为不当,导致信访总量不断攀升,信访行为愈演愈烈,大有挤破信访部门大门之势,苦了信访部门,累跨了信访干部,伤透信访人员的态势。如果让不正当信访行为长期延续下去,势必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此我提出以下几个个人的看法;

一、信访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观其信访工作现状,由于我国正处于法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因土地承包、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企业改制、下岗职工、移民问题、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种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诱发许多信访问题:一是信访人信访观念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信访人抓住领导不放,抱着领导好说话、说了算数的心态,明知不应解决的问题,也许能在领导那里开开绿灯,一旦上方宝剑到手,让信访部门吃不了兜着走。二是信访人滥用信访权利。信访人深谙信访渠道简便、快捷,相当一部分信访人明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就是不依法依规办事,认为找领导来的快,成本少,实惠多。有许多问题的解决也确实如此,误导了信访人。三是信访人信访行为过于偏激。信访人摆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式,无论是找领导还是信访部门,只要没有达到目的就死缠乱打,寻着领导吵,抓住信访干部骂,更有甚者动手动脚,以死相威胁,其结果是缠访、重访、越级访、集体访上升。

二、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概括

一是个人利益主义意识加剧。信访人重权利、轻义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二是部分社会行为失范。包括少数干部的权力致富现象、一些公民公然践踏社会公德和法律而致富的现象。三是对信访工作不够重视。极少数部门和人员在对待上访人信访问题方面,无论是认识上还是措施上都存在较大差距,认为信访访问题是小事儿、不算事儿、不当一回事儿。在工作措施上,重治标、轻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思想上相当忽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形成良好的信访工作秩序。

三、解决信访问题的对策

1、提升法治思维,加强人员素质。首先是要在化解基层矛盾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警务、信访、社区、巡回法庭、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联动作用;在加强综治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进一步提高整体队伍法治素养、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

2、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加强信访信息化。进一步合理划分辖区网格,形成“管理到户、服务到人”的工作格局。将各网格建设成研判、分流处理镇各区域安全稳定问题的集散地和宣传弘扬法治文明的主阵地,以“信息系统”平台来实现事件流传处理,进一步发挥 “组团式、零距离”服务成效,实现维护稳定工作从“单兵作战”到“团体作战”的转变。

3、整合力量便捷维护百姓权力。通过整合力量、整合投入,充分发挥司法、社区法庭,片区民警、调解室、综治干部的联动作用,多渠道、多平台一揽子解决问题,完善信访调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劳动仲裁调解、行政调解五种渠道之间的衔接制度,形成“互联网”。

4、积极探索群防群治共建。通过开展警民共建、村(社区)企共建、村(社区)校共建等形式,实现结对互促、双向受益、共促平安的良好社会效果。鼓励辖区大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为辖区平安建设提供资金、智力、文化、资源支持;支持辖区的各类学校与社区共同为青少年学法活动提供场所和载体;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动员居民志愿者、社会力量与街道综治力量“同步部署、同步上勤、同步创建”的工作机制,使得平安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5、重视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的作用和力量。社会主体多元化的出现,民众利益表达渠道日益丰富。在化解矛盾纠纷、避免民众集体上访、聚众冲击政府机关的极端行为,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和作用。在本辖区内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借助相应的社会力量,利用社会律师顾问团等组织在社会民众中的影响力,协助辖镇区政府化解社会矛盾,共同推动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

6、加大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做好思想工作。一是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长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减少和防止信访行为的发生的重要措施和根本途径,必须常抓不懈。二是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党的政策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政策宣传,还是政策执行,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会诱发上访和引发各类矛盾,因此,各项工作一定要细,作风一定要实,尤其是在政策执行上要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把信访行为降到最低限度。三是加大《信访条例》宣传教育力度,让信访人通过合理的渠道真正反映问题。

关于做好涉税信访工作的调研 篇9

(一)加强信访知识、税收业务、公务礼仪的培训;

(二)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管理制度;

(三)拓宽信访渠道,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变被动为主动;

(四)积极发挥调处组的职能作用;

(五)加强调研,总结规律,客观公正解决信访问题。]

一、信访工作概

近年来,随着纳税人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纳税人来信来访呈上升趋势,涉税信访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根据北京市地税局、**区委区政府关于信访工作的要求,为了加强信访工作,我局采取了多项措施,尽力化解、减少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误解、矛盾。

(一)健全组织机构

在局办公室设置了信访工作岗位,指定专人负责日常信访工作,在14个税务所设立了14个信访调处组,健全了基层信访组织,从机构、人员等方面为信访工作提供保障。

(二)建立责任制度

由党政一把手与每个调处组签定了信访工作责任书,初步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科所领导共同抓的局面。

(三)找准税收、信访结合点

通过优质的纳税服务,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通过纳税人的信访,发现纳税人对税收的关注点,发现纳税服务的薄弱点。

(四)坚持量化考核

对各单位信访工作开展情况、办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情况确定量化标准进行考核,将信访工作列入全局目标管理考核范畴,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二、信访工作薄弱环节

(一)对兼职信访干部培训少

目前,我局还没有建立信访培训制度,信访干部有关信访知识比较贫乏,理论与实践没有更好的灵活运用,致使解决问题的经验不足、方法少,不能充分发挥调处组的职能。

(二)信访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有的信访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办法不完善,对兼职信访干部和调处组成员缺少约束机制,对信访工作缺乏必要的指导与监督机制,致使信访工作做起来没有统一的标准,随意性较强,难以深入。

(三)信访信息来源渠道少

目前我局涉税信访信息来源单一,主要靠纳税人的来信来访,忽略了其他来源渠道,且信息量小,阻碍了涉税问题的及时解决。

(四)对信访工作缺乏主动性

目前,有的科、室、所信访工作缺乏主动性,靠接到的信访件来发现问题,被动坐等矛盾发生再去处理解决,没有从主观上去发现、搜集信访信息,把一些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总结、交流的少[找文章到好范文-/-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对于处理得当,处理方法、过程、结果都值得肯定的信访案件,我局还没有一个相互沟通、推广借鉴的良好渠道,缺少经验交流,导致各单位的信访工作水平难以提高。

三、改进建议

做好信访工作,税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廉洁意识,自觉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来做好涉税信访工作,把纳税人的“小事”当做“大事”来办,主动、热情、及时地接待和处理,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矛盾。

(一)加强信访知识、税收业务、公务礼仪的培训

涉税信访有与其他信访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特点,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很多信访案件往往是由于纳税人对政策不理解引发的,解决这类问题,就要求信访干部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信访知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方式、方法,还要熟悉各项税收业务,掌握政策,做到以理服人、以法服人。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兼职信访干部和调处组成员信访知识和税收业务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增加信访知识,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强化税收业务学习,完善税收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真正做到解决信访问题有理、有据、有方法、有水平。

(二)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管理制度

我局原有的信访工作制度是按照原来的机构设置安排分办事项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需要,因此建立健全涉税信访工作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为适应工作需求,信访工作管理制度必须明确信访机构与人员职责,重新确定分办原则,规定统一的工作标准,强化立卷归档程序,做到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上下统一,协调一致。尤其是要加强对调处组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其建立基层信访接待日、信访登记簿;逐级处理,尽量在基层化解矛盾,处理不了的移交案件时要同时提交书面处理意见;对优秀信访调处案例,将处理过程、方式,利用《**地税信息》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拓宽信访渠道,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变被动为主动

上一篇: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述职报告下一篇:现代礼仪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