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推荐7篇)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篇1

1.目的:

严格执行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保障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缺氧窒息、有毒气体中毒等事故的发生。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全厂范围进入危险有害因素且受到限制、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3.权责:

3.1作业部门负责提出申请要求,填写《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申请审批表》并落实好事前预防措施;

3.2作业部门负责确定作业人员、作业时间段、作业种类、使用工具及需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3消防部负责检测、分折及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4.定义及分类: 4.1有限空间危险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4.2封闭、半封闭设备:储罐、反应塔、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4.3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暗沟、地坑、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池、地下电缆沟等。

4.4地上有限空间:垃圾站、温室、冷库、烟道等。5.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规范及安全防范措施:

5.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是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先检测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含量,将检测结果记录“作业申请审批表”内,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

5.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其中氧气含量: 18% < O2 < 23.5%,可燃气体含量: LEL<25%;

5.3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在氧气浓度、可燃性气体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5.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12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5.5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采取必要通风措施,保持有限空间空气流通良好;

5.6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5.7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相应的抢救器具,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必须设有专人现场监护;

5.8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5.9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前应履行申报手续,填写“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审批表”(见附表,以下简称“作业申请审批表”)。逐项落实各项措施,经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负责人和安全部门负责人审核、厂长批准后,方可进入作业;

5.10作业(施工)完毕后,现场及时清理干净,安全监控员、操作人必须在表内签名确认;

5.11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6.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人员职责:

6.1 严格按照“作业申请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6.2 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6.3 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6.4 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7.作业监护人的职责:

7.1 监护人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7.2 监护人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7.3 监护人应和作业人员拟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7.4 监护人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7.5 监护人应携带“安全审批表”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8.禁止以下作业:

8.1 无办理“安全审批表”的作业。8.2 与“安全审批表”内容不符的作业。8.3 无监护人员的作业。8.4 超时作业。

9.5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

9.禁止以下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

9.1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

9.2 有聋、哑、呆、傻等严重生理缺陷者。

9.3 患有深度近视、癫痫、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者。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篇2

有限空间界定及分类

有限空间一般是指密闭或部分封闭, 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 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 自然通风不良, 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的类型非常广泛, 大致分为3类, 一是密闭设备, 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 (釜) 、压力容器、冷藏箱、管道、烟道、锅炉等;二是地下有限空间, 如地下仓库、隧道、地窖、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涵洞、地坑、废井、污水池 (井) 、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矿井等;三是地上有限空间, 如储藏室、温室、冷库、酒糟池、垃圾站、发酵池粮仓、料仓等。

危害有哪些

有限空间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且出入口有限, 自然通风不良, 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此外, 作业环境受自然天气影响较大, 高温、高湿等不良天气不同程度加剧了空间环境的恶化。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因素主要是中毒、缺氧窒息、燃爆及其它危害因素。

中毒危害

有限空间中存在大量的有毒物质, 人一旦接触后易引起化学性中毒, 可能导致死亡。常见的有毒物质包括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系物、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等。

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味的窒息性毒气, 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比空气重, 易沉积于坑、池、井的底部, 可发生“电击样”死亡。作业人员如进行清理疏通沼气池、下水道、垃圾站、粪便池、污水井等作业时极有可能接触到硫化氢。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 有爆炸性。一般轻度一氧化碳中毒会出现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深度昏迷, 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如电焊作业造成一氧化碳聚积、检修锅炉、烟道造成设备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泄漏等。

有机溶剂是指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 能够溶解另一种物质的液体。常温、常压下的有机溶剂呈液体状态, 易挥发。中毒途径以呼吸道吸入为主, 亦可经皮肤接触或消化道吸收中毒。如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涂刷作业、对反应釜 (塔) 进行清洗、维修作业时, 由于接触到的挥发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造成中毒等。

缺氧窒息

有限空间内由于通风不良、生物呼吸或物质氧化作用, 使有限空间形成缺氧状态, 一旦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9.5%时就会有缺氧的危险, 可能导致缺氧窒息事故发生。常见引起氧气缺乏的有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矿井、地窖、船舱、冷库等场所内部, 易挤占空间, 造成氧气浓度低, 引发缺氧。另外, 氮气、氩气、氦气、水蒸气等惰性气体也会引起氧气缺乏。工业上常用惰性气体对反应釜、储罐、钢瓶等容器进行冲洗。如果容器内残留的惰性气体过多, 当作业人员进入时, 容易发生单纯性缺氧或窒息。甲烷、丙烷也可导致缺氧或窒息。

燃爆

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大量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 当其浓度高于爆炸下限时, 遇火或以其它形式提供一定能量时会发生爆炸或燃烧。爆燃产生的高温会引起作业人员皮肤和呼吸道烧伤, 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致中毒。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的爆炸极限如甲烷的爆炸下限为5%、上限为15%;硫化氢的爆炸下限为4.3%、上限为45.5%;一氧化碳的爆炸下限为12.5%, 上限为74.2%。

除以上因素外, 还可能存在坠落、淹溺、物体打击、触电等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 都可能造成有限空间安全事故。

避险有几招

有限空间作业地点形式多样、存在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共存性和突发性, 属于高风险作业, 因此作业人员作业前, 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和严格的作业审批, 并须全面掌握检查准备、隔离清除、检测分析、通风换气、正确防护、作业监护、撤离现场等安全应急措施。

检查准备

作业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 首先应明确作业具体任务、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等内容;其次, 作业人员应备齐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装备, 主要包括气体检测设备、呼吸防护用品、通风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三脚架、安全带等。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 应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装备及可燃气体报警仪等;还有作业人员应对作业设备、工具及防护器具进行认真安全检查, 确保检测仪在检定有效期内、安全防护用品合格、检测报告齐全、防暴器材有合格证、配备应急抢险装备以及设备运转无故障等。

隔离清除

管井、污水池、化粪池、沼气池等有限空间, 都与外界存在管道连接, 外界有毒有害物质随时可能进入作业区域, 威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 所以作业前, 必须通过隔离手段将作业场所从整个有毒有害危险场所中分隔出来, 然后在有限范围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确保作业安全。如封闭或截断危害性气体或蒸气可能回流进入有限空间的其他途径, 并张贴警示标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害气体、粉尘、污水等自由流动的物质涌入;将有限空间与一切必要的热源隔离;设置必要的隔离区域或屏障等。

某企业贮罐涂刷作业燃爆事故现场, 造成1人死亡, 4人烧伤

进入有限空间前, 应尽可能在有限空间外, 采取有效措施, 清除或控制所有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如使用真空泵和软管将污泥或积水排走;倾斜存储罐将污泥排走;利用罐底的排放口进行排空;从有限空间外使用水蒸气、惰性气体气压清洗和强制通风等。

检测分析

上述措施完成后,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 还须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 检测分析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判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是否超标, 并对作业环境危险程度作出评估, 有针对性采取防护措施。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 (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 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不经过检测, 不能进入有限空间, 检测应注意以下几点:

●检测开机。在洁净的环境下开机自检, 之后检查仪器是否有电, 若发现电量不足, 应立即在安全的环境中更换电池或启用另一台检测报警仪。

●初始环境检测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氧气浓度, 无论缺氧还是富氧环境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健康都是很危险的, 另外检测仪器配备的传感器必须在一定氧气浓度下才能正常工作;一般有限空间中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其爆炸下限20%时, 禁止进入;当一种气体具有有毒、燃爆双重性质时, 应比较该物质引起危害发生所对应的浓度值, 选择较低的值进行检测。

●检测点设置。检测位置必须进行正确的选择, 以确保对整个有限空间进行检测, 否则可能因为某些区域或位置的漏测而未能发现存在的气体危害, 因而导致意外。检测点包括有限空间出入口处, 尤其在刚刚打开有限空间的时候, 要首先检测此位置;有限空间输入管线进入处;人员进行工作的位置;有限空间内的不同高度位置;以及在气体 (蒸气) 可能积累的位置。

●检测时机。气体检测应从作业前开始至作业结束, 贯穿作业全过程。作业前检测, 开启有限空间出入口盖板, 通风、清洁、吹扫有限空间后, 进入新作业场所之前均需检测;作业中实时检测, 由于有限空间内部环境及作业的复杂性, 作业过程中, 必须实时、持续检测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变化, 并随时采取必要措施。

●检测记录。真实记录所有检测结果, 包括危害气体种类、浓度;存在位置、所需风量。

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是保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应急的重要部分。不管气体检测是否合格, 通风换气都是必须的, 特别是进行有害物质的清理、涂刷、电气焊作业等。

1.正确连接风机、风管、发电机等设备。风机须与风管相连, 将新鲜空气有效送至作业面。但千万不能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如果检测处于易燃易爆环境, 须使用防爆型排风机。

2.在确定有限空间范围后, 首先打开有限空间的出入口、盖板等进行强制性通风, 以迅速排除限定范围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通风时应考虑足够的通风量, 保证能稀释作业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危害物质, 满足安全呼吸要求。如果有限空间仅有一个出入口, 可接一段通风软管直接放在有限空间底部进行通风换气。

3.通风换气时一定要注意新鲜空气的来源, 风机避免选择放置在启动中的内燃机排气管附近等可能释放出尾气或其他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地方。

正确防护

为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进入有限空间前, 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穿戴呼吸防护装具, 并根据作业需要, 正确设置、使用三角架、工作梯。

1.正确支搭、使用三脚架。根据作业需要及外部环境支起三角架, 三脚支点间用链条或绳带连接固定。将绞盘 (可伸缩式坠落制动器) 安装在三脚架的一根架子上, 并将导轨的连接器与三脚架顶部挂点相连, 绞盘内绳索绕过导轨垂直于地面。检查三脚架、绞盘的牢固程度。无绞盘的, 可使用符合要求的安全绳替代, 所系安全绳 (或三角架缆绳) 原则上不得解开, 绳索一段与安全带背部D型环相连。

2.正确穿戴全身式安全带、安全帽。检查安全带、连接器是否安好, 双腿套入全身式安全带的两个腿带内, 双臂分别穿过两个肩带;调整腿带、肩带位置, 拉紧腿带、肩带, 扣好胸带;活动身体, 检查安全带的松紧程度。检查安全帽是否完好, 戴上安全帽后拉紧系带, 以防掉落。

3.正确穿戴呼吸防护装具。正确选择呼吸防护用品, 必须佩戴供压缩空气的正压式防护装具或全面罩长管式呼吸面具, 严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正确连接呼吸防护用品各组件, 包括面罩与滤件、导气管, 导气管与阀体, 导气管与气源;检查呼吸防护用品完好性, 包括面罩是否完好, 导气管是否有破损漏气的地方, 气源是否充足。

作业监护

由于有限空间作业的情况复杂, 危险性大, 所以无论检测结果合格与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至少由一名经过专业培训、持有有效证件的人员对作业全过程进行监护。监护人实时检测有限空间内气体情况, 随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络, 并负责应急救援, 工作期间不能擅离职守。作业人员作业时, 必须携带防爆照明、防爆通讯设备, 随时与监护人员保持沟通, 一旦信号中断或者气体检测仪出现报警, 必须立即撤离有限空间。不能携带手机等非防爆类电子产品或打火机等火源, 作业现场未经许可, 严禁动用明火。

当发生有限空间事故时, 监护人员应立即报警。在做好自身防护, 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的前提下, 才能进行救援。不能贸然施救, 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撤离现场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篇3

在此,以石油化工企业检修过程中经常进行的有限空间作业为例进行有关危害辨识与控制的分析。为其它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场所提供危害辨识与控制分析的参考。

一、有限空间作业危害辨识

(1)危险类别与危害后果

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检修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发现导致人员中毒、窒息、伤亡及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与石油化工企业检修过程中存在有毒气体、易燃易爆、使用电气设备及工作场所的特殊性有密切的关系(见图1)。

(2)有限空间事故隐患识别

安全生产的宗旨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可能发生事故的作业场所进行有效地控制。要防范有限空间场所作业事故的发生,首先要科学的、全面的识别出该场所内存在的事故隐患。安全生产换一个角度讲就是对事故隐患的有效控制。要有效地控制事故隐患,就要识别事故隐患。通过对图1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四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出有限空间场所作业的事故隐患(见表现1)。

二、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分析

对识别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初步分析,是进行危害控制的重要过程。根据识别出的四个不同类别的事故隐患,通过简易故障树的方法,分别进行初步分析。

1、缺氧、有毒气体失控事故分析(见图1)。

2、易燃、易爆气体失控事故分析(见图2)。

3、狭小空间作业伤害事故分析(见图3)。

4、用电伤害事故分析(见图4)。

三、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控制措施

在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有毒气体导致作业人员中毒事故;缺氧导致作业人员窒息事故;可燃气体闪爆或爆炸事故;与作业空间相连工艺设备有毒或可燃气体发生泄漏事故;作业场所内自聚物裂解爆炸事故;设备检修作业人员碰伤、砸伤事故;用电电击伤人事故。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危害控制措施,分列如下:

1、在作业前,由企业安全生产部门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及处理、救护方法等;

2、切实做好作业空间的工艺处理,所有与作业点相连的管道、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并对设备装置进行清洗、蒸煮、吹扫、置换等必要的处理,严禁用关闭阀门或用止逆阀代替盲板,盲板应挂牌标识,并在作业过程中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连续监测,如发现不合格项应立即停止作业;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并办理相关作业票,进入带有搅拌装置的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切断电源,并在开关处加挂警示牌,设专人监护;

4、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处不得有障碍物,应保持畅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须经企业安全部门批准;

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需使用临时照明,所用行灯或电筒必须为防爆型且电压不超过36伏,在金属设备内及特别潮湿的地方作业,电压不得超过12伏,且绝缘良好,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有完好的漏电保护设备;

6、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首先拟定和掌握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在有限空间内作业的人员必须安排轮换或休息,每次作业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

7、有限空间作业应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用强制通风,但禁止向有限空间通入氧气;

8、 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必须进行分析,空气不合格时马上停止作业,进行置换处理;

9、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工具、材料要登记,防止遗留在作业点内,作业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材和灭火器材;

10、发生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时,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的防护器具进入作业空间,并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监护和联络工作。

四、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处置

通过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危害辨识,认识和发现导致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和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上述各项控制措施可以基本实现安全生产,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的疏忽大意、设备的意外损坏等都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要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事先制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中毒事故相对较为常见,且救护的正确与否对受害者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有限空间作业中毒应急处置流程

有限空间作业中毒应急处置分两步,第一步(图5)是发现有人中毒,开展抢救中毒人员的应急处置;第二步(图6)是查找有毒气体泄露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达到安全状况后恢复作业。

(2)电击、窒息等其它失控情况也可建立相应的应急流程。

五、结论

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危害辨识与控制,同时对可能存在的中毒、窒息、电击等失控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制定应急处置流程。着重从事前、事中两个方面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实现和提高在有限空间场所作业的安全性。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篇4

1目的

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安全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适应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有限空间作业。

3术语

3.1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3.2有限空间的可分为三类

3.2.1密闭设备:如锅炉、配料罐等;

3.2.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管廊、电缆沟、地下工程、污水池(井)、化粪池等;

3.2.3地上有限空间:如沉淀池、料仓等。

4职责

4.1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进行审核,对作业过程中安全措施执行情况、票据填写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4.2部门主管负责对易燃易爆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

4.3作业负责人职责 4.3.1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

4.3.2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安全措施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3.3在有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4.3.4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

4.3.5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受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4.4监护人员的职责

4.4.1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4.4.2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

4.4.3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从有限空间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

4.4.4 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

4.5作业人员的职责

4.5.1 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作业前要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4.5.2 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4.5.3 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

4.5.4 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4.5.5 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有限空间。

4.5.6 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4.6生产工艺系统安全职责

4.6.1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要求采取工艺控制措施,使该有限空间与其他系统有效隔离。

5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部负责解释。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协议 篇5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协议

甲方(总包): 乙方(分包):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行为,预防和控制急性中毒事故发生,切实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标准,明确关于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内容及甲乙双方的安全管理责任和管理义务,甲乙双方经过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有限空间作业相关内容

1、有限空间是指在密闭或半密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 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如:深基坑的肥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

2、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施工作业活动。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施工现场总承包单位委托专业分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分包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存在多个分包单位时,总承包单位应对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不服从总承包单位安全管理导致事故发生时,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工程安全管理资料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管理制度;

3、保证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4、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5、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7、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审批和专家论证等工作,并督促、检查实施情况。

8、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各项规定、规范的落实情况,有限空间作业施工现场的隐患排查情况以及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检测、维护等情况。

9、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严禁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1)作业负责人职责:掌握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及时掌握作

工程安全管理资料

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

(2)作业人员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3)监护人员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10、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实行作业审批制度,填写《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附件),报项目负责人审批。未经审批的,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11、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防护装备应妥善保管,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安全有效。

12、人工挖(扩)孔桩作业的施工单位必须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规定进行签字审批和专家论证。

人工挖(扩)大孔径桩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北京地区大直径灌注桩规程》(DBJ01-502-99)和本规定有关要求。作业前强制通风不得少于30分钟,作业中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强制通风。监护人必须进行现场监护。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绳索,每班作业不得超过2小时。

工程安全管理资料

13、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三)、有限空间作业应遵循的原则

1、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施工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2、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必须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并经检测符合要求后,重新进行审批,方可继续作业。

3、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4、检测指标应当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值等。检测工作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

5、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因素检测可由施工单位自行检测,检测时应认真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表AQ-C6-5),相关人员签字;临时作业或施工单位缺乏必备检测条件时,也可聘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并由检测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字。

6、根据检测结果,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组织对作业环境危害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预防、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危害评估依据为《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

工程安全管理资料

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份:化学有害因素》(GB/Z 2.1)和《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

7、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8、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9、当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可燃性气体或爆炸性粉尘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按上述要求进行“检测”和“通风”,并制定预防、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同时所用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器等。

10、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用应符合《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的要求。缺氧条件下作业,应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要求。

11、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应当至少有两人同行和工作。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应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取得联系,作预防性防护。

(四)、安全教育及事故处理

1、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每年应对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培训应有记录,参加培训的人员应签字确认。

2、有限空间作业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安全生产部门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及处理、救护方法等。

工程安全管理资料

3、有限空间施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4、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应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包括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和安全梯等基本装备。

5、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施工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抢救中毒人员的同时,迅速查清有毒气体泄露源,制定应对措施。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此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此协议至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单位名称(章): 乙方单位名称(章):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2023年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 篇6

第十八条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以下简称《作业票》,《作业票》办理程序如下:

(一)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属单位(以下简称所属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所属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接到申请后应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清单》和现场实际情况作出是否具备基本作业安全条件的定性结论,并告知作业负责人。如结论为“否”,则本流程终止,不得作业。如结论为“是”,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则应向作业负责人发放空白《作业票》并指导其填写。

(二)对于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应通知管理部进行检测。对于二、三级危险有限空间,由安全管理机构进行检测。

(三)检测完成后,检测人员将检测结果和检测结论填入《作业票》中,签字确认,并将检测时所取样品封存保管(样品至少保留8小时)。

(四)所属单位安全管理人员、作业负责人共同确定、安排好作业监护人,向作业人员、监护人员交代必要的安全知识、气防知识、器具使用及急救常识,并组织落实防护措施。交代完毕、防护措施落实后,作业人、监护人共同在《作业票》中签字确认。

(五)检测合格、措施落实到位后,作业负责人在《作业票》上签署意见,并将《作业票》报审批单位签字批准后,方可开始作业。其中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票》由管理部审批(必要时应由公司负责人签署意见),二级和三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票》由所属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批(必要时,应由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

第二十条 《作业票》管理要求

(一)作业票共四联,第一~三联分别由作业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在作业过程中随身携带,第四联由审批单位留存备查(保存期1年)。

(二)《作业票》要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和作业详细地点、部位,作业期间应根据有限空间内介质的危险程度,确定检测分析的时间间隔和作业票的有效时限。作业时限要求一般为: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不应超过4小时,每隔4小时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应进行一次复查并在《作业票》中注明,作业过程间断超过1小时应重新办理《作业票》。二级、三级危险有限空间连续作业通常不超过8小时,装置(设备)全面停工(停车)检修期间不超过24小时,作业过程间断超过4小时应重新检测分析,超过8小时应重新办理《作业票》。

第二十一条 检测分析单位应具备较高的检测分析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取样要具有代表性,在进行检测分析时要确保自身安全,必要时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检测过程中,单位安全管理人员、作业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应在现场进行监护。

第二十二条 作业负责人能力要求和职责

(一)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具备较高的应急处置、指挥和急救能力;

(二)负责办理《作业票》;

(三)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在《作业票》规定的时限和地点,依照作业标准、安全标准组织作业;

(四)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空间内发生的变化,当作业条件异常或不符合安全要求时,要立即终止作业,并组织作业人员安全撤离。

第二十三条 监护人的能力要求和职责

(一)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及作业人员,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具备基本急救常识,掌握应急报警方式。

(二)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的状况,与作业人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保持有效的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进行监护。

第二章 (三)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落实不到位或措施不完善时,有权下达暂停或终止作业的指令。

(六)发现附近排放易燃、可燃、有毒、有害物质时,应立即下达暂停或终止作业的指令,并及时通知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安全撤离。

(七)在作业前后对进出有限空间的人员、工具、材料等进行清点。

(八)有限空间作业完毕后,监督对有限空间予以恢复或封闭。

(九)监护过程中如发现作业人员中毒、窒息或出现异常,应立即指挥内部人员撤离并报警,不得盲目进入空间内施救。

第二十四条 作业人能力要求和职责

(一)熟悉所从事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应急处置及自救措施,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

(二)严格执行“五不作业”的原则,即:没有有效的《作业票》不作业;监护人不在现场不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不作业;作业时间、地点与作业票不符不作业;劳动保护着装和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三)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四)与监护人保持有效的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五)对违反本制度和有关规程规定的、强令冒险作业的、安全措施不到位或不落实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向上级反映。

(六)作业过程中如发现他人或自身有中毒、窒息症状或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发出撤离信号,向监护人传递信息,并立即撤离现场。

第二十五条 作业单位与有限空间所属单位不是同一单位时,双方应分别指派一名以上人员担任监护人。作业人员分属不同单位时,双方应协商指定一名人员担任作业负责人。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时,还应设置专职指挥人员,负责在有限空间外统一指挥。

第五章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二十六条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检测合格标准如下:

(一)氧气含量为19.5%-23.5%;

(二)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如: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20mg/m3,硫化氢浓度不超过10mg/m3。

(三)可燃性气体含量低于其爆炸下限的10%,如:一氧化碳含量低于11.25%(爆炸下限为12.5%),丙烷含量低于1.89%(爆炸下限为2.1%)。

第二十七条 有限空间作业要切实做好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管线、阀门必须断开、加堵盲板,并按规定进行吹扫、置换合格,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盲板,盲板应挂牌标示。

第二十八条 进入带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先停机、切断电源,并悬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

第二十九条 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必须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作业工具等,进入煤气环境还应携带便携式报警仪。

第三十条 有限空间内如需进行动火、临时用电等作业时,必须同时办理上述作业审批手续。

第三十一条 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第三十二条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所用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在金属设备内及特别潮湿场所作业,使用的行灯电压应在12V以下,凡超过12V的电气设备都必须设漏电保护器且保持良好绝缘和接零保护。

第三十三条 电器设备、焊钳、手持电动工具、导线进出有限空间必须事先切断电源传递进出。暂时不用的焊钳、电气设备、工具应切断电源,放在干燥的木板或绝缘板上,严禁将带电的焊钳、电气工具随意直接放在有限空间的金属体上。

第三十四条 在有限空间内使用二氧化碳、氩气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不间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第三十五条 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应保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第三十六条 有限空间应急要求

(一)管理部按照《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组织相关单位制定基地级和单位级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预案应确定救援人员及职责,明确救援设备器材,科学、规范策划事故处置程序。预案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演练后应及时进行可行性评估、修订。

(二)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作业负责人应组织拟定紧急情况下的撤离路线和方法,并在《作业票》中注明,作业人应牢记。

(三)有限空间外的现场应配备合格的隔离式呼吸器、灭火器、应急照明设备、强制通风设备、安全绳、安全梯等应急物资。

(四)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人应立即启动有关预案,指挥内部人员撤离,并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第六章 日常安全管理要求

第三十七条 各单位每年应对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和作业人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培训应有记录,参加培训的人员应签字确认。

第三十八条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前,有限空间所属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应对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及处理、救护方法等。

第三十九条 有限空间检测分析及应急所需设备、工具、仪器等由装备动力部组织配备。检测分析及应急所用设备、工具、仪器等应作为安全防护报警用具进行管理,装备动力部应组织各单位建立《安全防护报警用具登记台帐》,开展日常维护管理和定期检定工作。安全环保部应对各单位检测分析及应急所用设备、工具、仪器的建账登记、日常维护管理、定期检定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外委施工涉及有限空间作业时,外委施工组织单位(部门)应通报安全环保部和有限空间所属单位,并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告知其有限空间危险状态。安全生产协议应明确承包单位承担的检测分析、安全管理等责任。作业过程中,我方不得为其出具检测分析结论、审批《作业票》等。外委施工组织单位(部门)、安全环保部、有限空间所属单位应加强对承包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各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明确作业步骤、安全要求和应急措施等,规程应分别单独制定保证与各个有限空间一一对应,规程编制过程中安全环保部应予指导。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经安全环保部审核并报安全监督管理处备案后下发执行,相关作业人员必须熟知熟记并严格遵守。

第七章 罚则

第四十二条 未按要求建立并动态管理《有限空间及安全要求清单》的,对责任单位处1000~元罚款,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四十三条 未按要求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的,对责任单位处每例100~300元罚款,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四十四条 有限空间作业未办理或违规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的,对责任单位处2000~4000元罚款,对责任人处500~1000元罚款,并责令立即停止作业。同时,违规情况应在基地范围内通报。

第四十五条 《有限空间作业票》未按要求随身携带的,对责任人处50~100元罚款,并责令立即暂停作业进行整改。

第四十六条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管理松散的,视情节对责任单位处1000~2000元罚款,对责任人处300~500元罚款,并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第四十七条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的,对责任单位处500~1000元罚款,对责任人处300~500元罚款,并责令立即停止作业。存在违章、违规行为的加倍处罚。

第四十八条 作业过程中违反本制度第五章之规定的,视情节每项对责任单位处500~1000元罚款,对责任人处100~400元罚款,并责令暂停作业进行整改。

第四十九条 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安全培训或培训无记录的,对责任单位处1000~2000元罚款,并限期整改。

第五十条 未制定有效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规程未分别单独制定不能保证与各个有限空间一一对应的,对责任单位处1000~3000元罚款,并限期整改。

第五十一条 未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对作业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的,对责任单位处1000~2000元罚款,对责任人处100~200元罚款,并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第五十二条 未按规定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的,对责任单位处1000~3000元罚款,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五十三条 未与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外委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的,对责任单位处1000~2000元罚款,并责令限期整改,必要时责令立即停止施工。

第五十四条 有限空间检测分析及应急所用设备、工具、仪器配备不全或管理不善的,视情况对责任单位处500~1000元罚款,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五十五条 其他违反本制度及有关规程、预案规定的,由管理部等主管部门视情节作出处罚决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还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制度所用记录见附表。

第五十七条 本制度由安全办制定,报公司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第五十八条 本制度由管理部负责解释。

保障化工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篇7

有限空间作业是化工企业中危险系数较高的作业之一, 但只要在作业之前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频繁不间断地对有限空间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控制, 就能够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 避免相关事故发生。

下面笔者就关于有限空间作业的认识、主要危险点以及作业前的准备措施、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讨论, 希望能够为各位读者提供一些借鉴。

有限空间的认识

在化工企业中, 一说起有限空间作业, 很多人认为就是下到储罐内进行检修作业,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下罐作业。其实如此理解有些片面, 有限空间作业不仅局限于下罐作业, 还包括很多其他作业。

从有限空间作业的概念不难看出, 其指工厂的各种设备内部 (炉、塔釜、罐、仓、池、槽车、管道、烟道等) 和城市 (包括工厂) 的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及场所 (船舱、地下隐蔽工程、密闭容器、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 , 以及农村储存红薯、土豆、各种蔬菜的井、窖等。通风不良的矿井也应视为有限空间。

由于对有限空间作业概念理解的模糊, 在企业里面经常碰到一些员工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但自己却并不知道, 因此未办理相关作业票, 从而出现违章作业的情况。例如, 有些员工在下到无水的水池底部或进入锅炉烟道进行一些常见作业时, 往往感觉跟有限空间作业没有太大联系, 没有办理作业票, 违章作业, 结果引发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

主要危险点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 空间内是否存在有毒气体以及可燃气体。在存在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是引发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重要原因。

第二, 空间内是否缺氧。如果氧气浓度低于18%, 是坚决不允许人员进入作业的。

第三, 设备是否可靠隔绝。如果没有隔绝或者隔离不彻底都可能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 尤其在化工生产当中, 一些塔釜、储罐由于工艺要求, 是相互连通的。这就要求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之前, 必须可靠地使其与其他设备管道隔绝, 不能出现串漏现象。例如采取堵盲板, 切断阀门的方法或者将连接处的法兰盘拆开彻底断开, 做到可靠隔绝。

第四, 进入塔釜罐这样的设备内进行检修时, 要分析这些容器盛装物料的特性。例如化工设备当中有些有毒气体的密度比空气重, 这就会导致容器的最底部可能存在残留的有毒气体。

第五, 气体置换不彻底。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设备, 由于气体置换得不够充分很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第六, 用惰性气体置换后, 未用新鲜空气置换惰性气体或者置换不够充分。例如, 在化工企业的一些检修作业当中, 需要进入塔釜内进行检修, 常见的是用氮气进行置换可燃气体或者有毒气体。氮气虽然不助燃, 是非常好的阻燃气体, 但是同时氮气也是窒息性气体, 如果用氮气置换完毕后, 不用新鲜空气进行彻底置换氮气的话, 人员进入设备检修势必会发生窒息甚至更严重的事故。

注意事项

任何的危险都是相对的, 只要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就能够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落实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 相关单位及个人必须针对作业内容, 对有限空间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 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维修组、施工单位必须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和外部监护人员的职责;不得将进入井下、沟池、管道等有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场所的施工作业项目, 发包给不具备有关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 必须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机动车间、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作业程序和安全技术交底, 并指派作业监护人。如无“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和监护人, 严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第三,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 必须将该有限空间与其他空间进行安全隔离 (如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 , 并清洗、置换干净。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 盲板处应挂牌标识。

第四,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30 min必须取样分析, 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 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如果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时间较长, 至少每2 h分析一次, 如发现超标, 应立即停止作业, 迅速撤出人员。

第五, 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 确保有限空间内空气良好流通。可采用自然通风, 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 但严禁向有限空间内充氧气。进入有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 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

第六, 需要进入作业的有限空间内应有足够的照明, 且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有限空间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 V。在潮湿或狭小空间内作业应小于12 V, 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要求。

第七, 在进入有腐蚀、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时, 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好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在特殊情况下, 作业人员可戴长管式面具、空气呼吸器等, 但佩戴长管面具时, 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 同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 吸气口应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 并有专人监护。

第八, 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动火作业时, 必须按规定同时办理动火证和履行规定的手续。

第九, 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 必须安排专人监护, 并与进入有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系。如果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 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 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必须严禁不具备条件的盲目施救, 以避免伤亡扩大。

第十, 在有限空间作业条件发生变化, 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 作业人员必须立即撤出;若需要继续作业, 必须重新办理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审批手续。

上一篇:艺术学概论第三次形考作业2016分析下一篇:《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