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优秀文章(精选8篇)
寄小读者读书心得1
我偶然从家里翻找出一本书,是一本蒙着一层灰尘的黑色外壳的书,书的封面正上方有一幅图画,画中有一位小姑娘正躺在一片云朵中,有许多的荷叶。图下方写着书的名字——《寄小读者》,题目下方是作者,我一看,嘴巴立刻张成了“o”字形。原来这是冰心奶奶的一篇散文集啊,于是我饶有兴致地阅读起来。
经过几个星期阅读,我忽然发现冰心奶奶是一位有着童心的大孩子。她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玩耍,和孩子们一起谈论心事,她的一切事情都和孩子有关系。她是一个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人。她将一生全都奉献给了儿童事业。
我认为冰心奶奶不仅仅是一位热爱儿童的作家,她也是一位关爱亲人的人,她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她也不忘给家中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身体情况,不让父母担心。她还给家中的弟弟妹妹们写信,提醒他们要好好学习,保证身体健康,照顾好父亲、母亲。
在《寄小读者》中,我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那就是冰心奶奶不仅儿童描写得形象生动,而且冰心奶奶写风景也写得惟妙惟肖,水平堪称是一流的。
我最喜欢的是冰心奶奶在约克逊号上写的信,因为冰心奶奶在这几封信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海上的景色,其中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我读完文章之后有一种恍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中我还学习到了冰心奶奶这种优秀的写作方法和优美语句。
此时此刻,我又将此书重新浏览了一遍,当我合上最后一页时,我将所有的思绪全部整理起来,列出了满满一张纸,所有写好作文的要点。我最后将它们全都归纳起来,总结出了两点:
一是要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事情。
二是要注意平时积累,多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好词好句。
这就是我认为冰心奶奶能写出好文章的原因所在。
寄小读者读书心得2
读了这本书,真是不得不佩服冰心奶奶了。她真的是一位饱含人情味和独具生活品位的人。
在通讯五中记到,冰心奶奶在火车上见到一对母女,看到母女亲密地在一起,冰心奶奶就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是呀,我也和她一样,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每个人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可在我身上,却丝毫不能体现这一点。母亲总是很宠溺我,不像父亲那样严厉要求我。所以,我一有难,便躲在了母亲的身后,可当母亲要求我去做那么一点点事时,我却不知到哪里去了。
一次我没打招呼跑到同学家玩,到晚上7点多还没有回去,以为什么事都没有。回到家才发现母亲正哭骂着父亲,说父亲没看好我。看到我出现,她一把抱住我,喃喃地说了许多。自此,我终于明白了母亲对我的爱。我开始懂事听话了,总是在别人眼里是个猴子,在家也会变成个绵羊。母亲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笑脸就像春天的柳树,在脸上泛滥起来。
初中,我住校了。一星期才回家一次。母亲每次见我回去都要心疼地说:我瘦了好多。还到处张罗着好吃的,给我带去。丝丝白发在阳光下映的发亮,皱纹也爬上了她的眼角。一切一切,都让我这个做女儿的心疼不已。这浓浓的母爱啊,怎不让人感动?怎不让人落泪呢?
母爱,犹如涛涛大海,母爱犹如一片天空,母爱犹如一个“避风港”,母爱犹如一洼温泉,让我们向冰心奶奶学习,珍惜母爱,回报母爱,赞美母爱!
寄小读者读书心得3
自从学了《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课后,我便情不自禁地翻开了《再寄小读者》这本书。当读完后,我有了很大启发,找到了三点写作的门径。
第一,认识到了作文材料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冰心奶奶在信的开头询问我们那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所包涵的生活事实不正是写作的好材料吗?可是,以前我却从来没有注意到,只知道玩耍,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不留心观察,一到写作文就觉得没什么事可写。如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身边的事如此丰富多彩,可以写的事竟如此之多,生活是写作的不尽源泉。
第二,找到了写作生动的具体方法。信中说,第一个孩子写动物园,只写出了一些动物的名字,却写不出动物们的样子。第二个孩子却把那些动物,如白熊、大象等的动作、形态和皮毛都写得十分生动鲜明。这正是他细致观察,留心记忆的结果。而我去公园也只是毫无目的的玩耍和散步,从来没有留意什么树、什么花、什么小动物,更没有仔细观察他们的形态、动作,就连观察春天,我也只是漫不经心地在公园转上一圈而已。
第三,懂得了学好语文课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第二个孩子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还因为他语文学得好,他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所以遣词造句能力强有的同学觉得上语文课只不过学几个字词,就算学会了也不知多长时间才用,因此也没记住多少字词,一写作文,不是提笔忘字,就是心里有话写不出来。所以一定要一字一词地认真学好语文。
《再寄小读者》使我找到了写作的门径,今后,我一定多读书,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寄小读者读书心得4
这本书选录了冰心奶奶的寄小读者通讯一到通讯二十九,山中杂记一到十,再寄小读者通讯一到通讯四,等文章。
这本书在写景时,引用了众多名诗名词,有中国古代的,也有外国诗翻译的。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意义深刻的句子和用词优美的句子。例如:“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叠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这些话的意思我不大明白,只能通过上下内容了解其意。
我还发现,这本书的重点是孩子们。冰心奶奶时刻热爱、思念、关怀着孩子们。书中不仅介绍了山水名胜和永恒的母爱,还告诫我们怎样交友做人。
书中大部分都是散文语言,用优美的言语表达她想说的话,以信的格式表达对我们的爱。她告诉了我们人生的一些道理。当她写到母亲时:“母亲的爱,都是一般,竟不能使我在人前有丝毫的得意和骄傲。又试问鸿蒙初辟时,又哪里有贫富贵贱,这些人造的制度等级、遂令当时人类在母亲的爱光之下,个个自由,个个平等!”当她写到做人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也有它自己的使命……”
冰心奶奶的爱,让我感动……
寄小读者读书心得5
你们读过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这篇短文嘛?是一九五八年三月十一日,北京的时候写的。
信中是说二十几年来,中断了和小朋友们的通讯,不知道给“我”带来了多少的惭愧和后悔。冰心奶奶说道:小朋友,从我第一次开始给你们写通讯算起,不止十年,乃是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多年之中,我们亲爱的祖国,经过了多大的变迁!这变迁是翻天覆地的,从地狱翻上了天堂,而且一步一步地更要光明灿烂。我们都是幸福的!我总算赶上了这个时代,而最幸福的还是你们,有多少美好的日子等着你们来过,更有多少伟大的事业等着你们去作呵!我在枕上的心境,和这位诗人是迥不相同的!虽然也有满窗的明月,而窗外吹拂的却是和煦的东风。一会儿朝阳就要升起,祖国方圆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要有六亿人民满怀愉快和信心,开始着和平的劳动。小朋友们也许觉得这是日常生活,但是在三十年前,这种的日常生活,是我所不能想象的!我鼻子里有点发辣,眼睛里有点发酸,但我决不是难过。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理是深深的愧疚,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人们过得多么幸福。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来报答以前为祖国做出贡献的英雄们!
谭洋:四川省华蓥市第一中学高2013级10班
杨露:湖北省宜昌市宜都第一高级中学三(12)班
黎于娟:湖北省天门市皂市高级中学三(2)班
孟雨濛: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无极中学(南校区)341班
朱伟娟: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林师范学院附属中字高096
汪锐:安徽省潜山县野寨中学307班
张颖艳:福建省莆田市第十二中字高二(8)班
王法庭:江苏灌南县第二中学高三(5)班
首先,我表明我对你在1月上有关电子竞技和体育关系的有许多观点的认同:电子竞技就是“体育竞技”。
你还说过这句话经常被人耻笑。想来其实我也一样,过去我在论坛我也总说“电子竞技就是体育”,但是各种被围。仔细想来如果E-SPORT不是SPORT,这不就是荒谬吗?好像说SUPERMAN不是MAN一样荒谬。
而且我们的电子竞技如果不走体育这条路,就势必会被主流媒体瞧不起,认为电子竞技仅仅为了娱乐,为了金钱,就像许多网游一样,那样就背离了电竞的最开始的本质。
现在进入正题,关于星际一。
相信,几个月前《电子竞技》杂志社进行了大换血,许多的老人如GOAL等我们再《电竞》都不在看见了。而是换上了你们这批很有为的新人,这点我很高兴,因为过去杂志有许多不足都能加以改正,但不知您有没有注意:
即使SC2再火的时候,(话说暴雪官网开始出sc2战报的时候也是在两年前左右),我们杂志社依然不忘每期都放一两篇“星际一”的战报或者“韩国联赛”的进展。其中涌现了大量的好文章如《最水的八强》,《泡沫之夏》,《林臻录再现》等。可是现在呢?我们的杂志除了每期放一个《星际联赛回忆录》,其他的星际一内容神马都没有,这让我很失望!
要知道:在韩国,SC1远没有灭亡!!反而更加辉煌,甚至有毁灭SC2的趋势。
韩国的GSL从开赛到现在一直都在赔钱。而且2011开始,GSL已经越来越不咋地了。
但是作为一本电竞杂志,没办法能看清未来是如何发展的,所以去多弄一些“时下流行”的东西这很正常!!我也同意,况且关注韩国KESPA联赛的人也不是占读者的大多数,但是多拿出一两页来写个SC1的情况我个人认为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希望编辑们可以慎重考虑我的意见。
情况大概就是这些吧,星际1与星际2在韩国现在真的是打的非常激烈,虽然官司是告一段落了,但是商业竞争仍在继续。GSL刚开赛的时候,OSL,MSL,SPL那边都没什么观众。现在完全反过来,许多事情真的难以预料会是怎样。现在官司没有进展就等于是说暴雪从法律上已经无法奈何KESPA了。而人气上逐渐又偏移到了SC1上。
如果这场明争暗斗的“暴雪大战KESPA”如果像几年前WAR3在韩国没落一样,SC2也是惨败收场的话,真的值得我们这些电竞人重新思考“电子竞技”的真正意义了!
正像你我所敬仰的一样:电子竞技就是体育!体育可以包客新的项目,电竞也一样,但是体育在包容的同时并没有淘汰那个最顶尖的项目,比如足球永远都是全球第一运动!没法改变的!同样!电竞也是如此!!
此外,希望贵杂志社可以多报道写CEPL赛事的东西,这个赛事很有可能拯救WAR3,当然仅仅是预测,相信没有哪个中国人希望WAR3灭亡的。
最后再次感谢编辑能读我的文章,如果采纳我的意见,放一些时下的SC1战报或联赛情况到杂志里的话,小弟将感激不尽。如果有别的原因无法接纳的话,也请给小弟个理由,哪怕只有一句也可以,小弟在这里多谢了!为了我们的电竞,看在电子竞技的份上吧!!
点评
这其实不是投稿,是在春节期间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不过这封信非常具有代表性,一是对杂志的人员变动有些感受。二是感觉杂志要放弃一些传统的竞技项目,比如CS和星际。
所以这期读者文章交流园我决定把这封信刊登出来,同时也把我自己的回信放出来,对人员变动和杂志未来的定位做一个解释,以感谢读者的支持,并解答很多读者心中的困惑。
以下是我的回信:
“感谢你的来信。
有关星际1和传统的电子竞技项目(我们可以说是星际和CS,目前我们对war3还没有归为传统项目),杂志从来没有放弃。
一、我先解释一下。最近几期杂志星际1文章少有两个原因。
111月之前星际的文章多有一些客观原因。当时很多事情都比较集中,比如OSL决赛等等。而进入11月后基本上星际1进入了“冬歇期”,而其他项目,比如DotA和War3多了起来,所以杂志上关于星际1的东西就显的少了。
2还有一些主观原因,是因为之前的星际作者现在还没有交接好,比如痕风。作者缺少是一个原因,我正在寻找。
二、关于杂志对于星际1的态度:星际和CS项目我们更多将转向赛事、明星、事件的报道,关于技术等等篇幅会减少。另外还有一些思路可以跟你分享,我从来不同意war3没落,这个项目现在只不过玩的人比较少,而且媒体比较少,但是喜欢这个项目的人还是非常非常多。所以你在杂志上绝对见不到war3没落等字眼。
三、关于未来星际的内容(其实也包括CS)
一方面我们要调研读者喜欢的内容,来讨论内容的方向。另一方面,中国星际没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关于韩国星际的报道,将会是未来的重点,不过我们的报道形式需要突破和创新,所以读者需要一些耐心。除了长远的规划,杂志会关照传统项目的内容。因为现在这些内容的减少似乎给了读者一些很不好的信号,就是杂志在放弃这些内容。但我想和你也是和所有读者重申的,杂志绝对不会看不起甚至放弃传统项目的。
四、现在的现实。
杂志在处理项目的版面上其实和一些综合性体育报刊遇到的困难一样,体育有那么多项,该如何分配版面呢?其实就是根据关注的人群多少,足球最多,NBA次之,所以体育报刊的内容比例也是这样处理的。回头看杂志,现在DorA最火,然后是War3,所以杂志的内容比例也是这样了。希望读者能够理解。
张亚凌
⑪三十年前,站在宿舍门口,看着萌发出新芽儿的柳枝映在斑斑驳驳的土墙上的影子,我一边感慨着“春天总算来了”,一边告诉自己:在以后所有的冬天,你再也不会有寒冷的感觉了。
⑫也正是那一年,十三岁的我,遗失了寒冷。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我才尝试着触摸那段遗失寒冷的过程。
⑬那一年,我升入初中,必须在学校住宿。褥子被子一捆,和一大布袋子红薯、糜面馍馍、玉米糕绑在一起,母亲帮我拎起来搭在肩上。背上是褥子被子,胸前是一个大布袋子,后面重前面轻,我都有些把持不住自己的身子。母亲只是交代了句“不要贪吃好的,一顿蒸上两个红薯一个糜面馍或玉米糕就行了”,都不曾将我送到家门口,就转身忙自己的活儿了。
⑭走一走歇一歇,到了学校,喘了半天气才缓过神来。宿舍是一面窄窄的空荡荡的窑洞,我们直接在地上铺铺盖。
⑮别人都是先在地上铺一个厚厚的草垫子,上面再铺个毡子毯子什么的,接下来才铺上褥子,褥子上面还有个布单子,叫“护单”——怕将褥子弄脏了。我呢,只带了褥子和被子,压根就没有其它东西铺在地上,褥子显然是不能直接铺在地上的。于是我就满学校找来了一些废纸片,铺在地上,才开始铺褥子。结果是:我的床铺比两边的同学低下来一截,她们都觉得我不应该夹在中间。于是,我就自觉地挪到了最边上,——门口的墙下。
⑯我的褥子几乎是直接挨着地面,很潮湿,挨地的那面经常是湿漉漉的。只要有一丁点太阳的影子,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褥子抱出去晾晒。我现在特别喜欢冬天的太阳,甚至会深情地看上半天,恐怕就源于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对太阳的感激吧?那时在别人眼里,我或许是个很可笑的女孩,跑到学校似乎就是为了等太阳出来晒褥子。
⑰冬天天冷,夜又长,起夜的学生就多。门一拉一合,冷风就直吹过来。抗击了半天寒冷好不容易才入睡的我,常常又被寒风刺醒。为了应对寒冷跟风的袭击,我睡觉不再脱衣服且蒙住了头。
⑱我从来没有给母亲提及此事,母亲看到我在家里睡觉的样子便有些想不通,曾给父亲说:“这娃书念的,成呆子了,——炕中间烧得热乎乎的,她咋老蒙着头靠墙根睡?”
⑲记忆里,那年的冬天,下雪的日子经常有。我也清楚地记得当语文老师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吟诵“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时,我的泪水悄然滑落。
⑳在我,下雪天是最最难熬的日子,包括雪后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褥子只能无奈地潮湿下去,更重要的是,我只有脚上一双布鞋,不像别的孩子,还有一双可以换着穿的鞋子或是能踩雨雪的黄胶鞋。教室、饭堂、厕所,跑上几趟,布鞋的鞋底就湿了,半天下来,就湿透了。我就满教室找别人扔的纸片,厚厚地铺在鞋里。一两节课下来,又湿透了。取出来扔掉,再找纸片再铺进去,再应付一阵,如此反反复复。纸片也不是那么好找的,那时一个本子一毛钱,都是很节省的用。
⑴雪后若有太阳,在别人吃饭时,我就留在教室里。因为饿是可以忍受的,入骨的冰凉却是难以抵御的。等到教室里没人了,我就将凳子搬到外面,将鞋子脱下来,底朝上晒晒。我则盘腿坐在凳子上,搓揉着冰凉如石块的脚,让它暖和些。
⑵再后来,我有些开窍了:找到塑料袋,撕开,铺在鞋底,再铺上纸,就好多了,也不用不停地换纸。有一句话我信,那就是“许多智慧来自于人们对贫穷的应对”。
更多的时候,是等着鞋子自己慢慢变干。我甚至曾一度固执地认为,是我自己的身体暖和了脚,脚再暖和着鞋子,直至吸干鞋里里外外所有的“水分”,鞋底才会变干。还是连续的雪天冻掉了我的寒冷? ⑶每个周三下午有一个半钟头的活动时间,我常常趁机跑回八里外的家里取下半周吃的东西。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下着大雪。
⑷雪大风猛,我是抄小路往家里赶。有的地方雪没过了我的膝盖,很熟悉的小路也因大雪的覆盖变得陌生,以致于我一脚踏下去摔进了雪里面,——我把沟边当成了小路。从雪里爬出来,继续往回赶。我一推开房门,母亲愣住了,一个劲地说:“照一下镜子,看你成了啥样了,看你成了啥样了„„” ⑸父亲就倒了一碗热水让我暖和暖和。我伸手去接,明明接住了,碗却摔在了地上——我的手指冻僵了!我走到镜子跟前,眼泪刷地流了下来:被雪弄湿了的头发,再在风的猛刮下,直直地向上竖着!
⑹母亲拿着梳子赶过来给我收拾头发,才惊叫道“你的头发都结了冰”。我只说,赶紧给我装吃的,我不想迟到。背起装满干粮的布袋子,我又赶往学校。风还是那么猛,雪更大了。
⑺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至今想起那个下午,都会泪流不止,包括此刻。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从独自对抗过那场大雪后,她似乎再也没有畏惧过寒冷!接下来的两个冬天,似乎都一样,冬天再也没有变出什么新花样来折磨这个小姑娘。是那场大雪不客气地冻掉我那脆弱的寒冷?
(2014《读者》第22期)1. 文章讲了关于“寒冷”的哪三件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题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赏析“母亲拿着梳子赶过来给我收拾头发,才惊叫道“你的头发都结了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至今想起那个下午,都会泪流不止,包括此刻。”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作者幼年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读了本文后你的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龙眼树上哭泣的小孩
黄春明
过去,四季的各类蔬果,以及海产的鱼虾贝类,分别在市场上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知道时下的季节和月份。
我们的记忆,都寄放在许多的人、事、物上,并且每个人寄放记忆的人、事、物各自不同。我对龙眼就有两段深刻的记忆。
我七岁那一年,随阿公到了他的友人家,他们一见面,热络得把小孩子忘在一边。当我表示无聊吵着要回家时,那位我叫叔公的抱歉地说:“啊,我忘了!我带你到后院,后院的龙眼生得累累的。”他问我会不会爬树,阿公在旁说:“这孩子像猴子一样,他常常爬帝爷庙前的大榕树。”他们把我留在树上,又到屋里喝茶聊天去了。我看到树上累累的龙眼,高兴得不得了,一上树,马上就摘一把龙眼吃。当然,这一把吃完还可以再摘。
阿公他们聊天聊到差不多了,就到后院来带我回家。他们惊讶地看到我抱着龙眼树的树干在哭,不约而同地问我:“你为什么哭?”我望着仍然果实累累的龙眼树,哭着说:“龙眼那么多,我吃不完„„”
我的话让两位老人笑弯了腰。后来我长大了,想到这件事还总是不忘记再嘲笑自己一番。
还有一段有关龙眼的记忆。
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了,有一位代课的女老师,要我们画“我的母亲”。当同学们都埋头画他们的妈妈时,我还愣在那里不知怎么好。老师责问我为什么还不画,我很小声说:“我母亲死了。”老师突然客2 气起来,她很同情地问我:“你妈妈什么时候死的?”我只知道是在我一年级的时候,不知是哪一天。我便小声地说:“我忘记了,我不知道。”“不知道?”她小声而急切地问我。这下我真的愣住了。老师再问我一次,我还是答不上来。她急了:“什么?妈妈哪一天死的都不知道,你已经四年级了呢!”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老师的话吸引过来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在看我们,就叫我站起来。她大声地说:“各位同学,黄××说不知自己妈妈是哪一天死的!”许多同学不知道是讨好老师,或是怎么的,竟然哄笑起来。“有这样的孩子?妈妈哪一天死的都不知道!你的生日知道不知道?”我想我不能再沉默了,就说:“我知道。”老师用很奇怪的声音清了一下嗓子说:“有这样的学生!妈妈哪一天死了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生日!”同学们笑得更厉害,我简直羞死了。我想我真不应该,我想我犯大错了,有多大,我不知道。难堪之余我急出了答案来。我说:“老师,我知道了。”
“哪一天?”
“龙眼很多的那一天。”
老师惊叫:“什么龙眼很多的那一天?”
同学们的笑声差点把教室的屋顶掀了。
那一节课老师就让我一直站在那里,没理我。我想起妈妈死的那一天的经过,仍历历在目,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子里重翻了一遍。
妈妈弥留那一天,家里来了很多人,我平时很少见到他们,据说都是我们的亲戚。阿嬷里里外外忙着。中午已过多时,我和弟弟因为还没吃,所以向阿嬷叫肚子饿。阿嬷严厉地骂我说:“你瞎了,你母亲快死了,你还叫肚子饿!”我们小孩当然不知道母亲快死了就不能叫肚子饿,不过看阿嬷那么生气,我们只好不再叫饿。我和弟弟各拿一个空罐准备到外头去捡龙眼核玩。我家外头被卫生单位泼洒了浓浓的消毒药水,还围了一圈草绳,因为妈妈感染了霍乱。我们撩开草绳就钻出去了。我们沿路捡路人随地吐出来的龙眼核,一直捡到帝爷庙的榕树下。看见有一群老人围在那里聊天,其中有人在吃龙眼,我和弟弟就跟人挤在一起,为的是等吃龙眼的人吐出龙眼核。就这样过了一阵子,阿公急急忙忙走过来了。这里的老人都认识阿公,也知道他的儿媳妇病危,有人问他:“允成,你儿媳妇现在怎么样了?”他没有直接回答老朋友的问话,只对我们两个小孩说:“你母亲都快死了,你们跑这里来干什么!”说完拉着弟弟就走。我跟随在后头,只知道妈妈快死了,但是一点也不懂得难过。
当阿公带我们回到家门口时,暗暗的屋里看不到人影,但我听见异口同声的一句话从里头传出来,他们说:“啊!回来了!”
进到里面,弟弟被推到妈妈的身边,妈妈有气无力地交代他要乖,要听话。弟弟被拉开之后轮到我靠近妈妈的时候,我还没等妈妈开口,就把捡了半罐的龙眼核亮给妈妈看,我说:“妈妈你看,我捡了这么多的龙眼核。”我的话一说完,围在旁边的大人,特别是女人,都哭起来了。我被感染,也被吓着了。没一会儿,妈妈就死了。哪知道,“妈妈你看,我捡了这么多的龙眼核”这一句竟然是我和母亲最后的话别。
长大之后,看到龙眼树开花的时候,我就想,快到了;当有人挑龙眼出来卖,有人吃着龙眼吐龙眼核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妈妈就是这一天死的。”
(《读者》2014年第20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两段关于龙眼的记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同学们的笑声差点把教室的屋顶掀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妈妈弥留那一天的叙述,作者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在妈妈弥留的那一天,文章对阿嬷和阿公的语言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旧 许冬林
读《红楼梦》,喜欢里面的一个词:半旧。
黛玉初进贾府,老嬷嬷领她去见二舅母王夫人。在王夫人的正房里,黛玉看见炕上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坐的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黛玉坐的椅子上搭的也是半旧的弹墨椅袱。每读到此处,内心总有一阵惊叹,叹作者笔力惊人,也叹贾府贵气逼人。这样一些色彩半旧的物品,看看那青缎的料子,分明彰显的是贾府的华贵与庄严,以及大户人家不轻易炫耀的底气和历史。想想穷门小户的人家,哪里捧得出半旧的像样物品,多半是破烂货了。即便咬牙置几样新东西,也是很快从新艳沦落到破烂,中间这半旧的过程短。没有好的底料,禁不起日月一天天地磨。至于暴发户的家里,家具器物一色全新,也无半旧。暴发户的家缺的是积淀、是根基。
而饰半旧的妆容更是不易。宝玉探望生病的宝钗,掀帘进去,见宝钗一副半新不旧的打扮: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眉不画唇不点的,别有一番风韵。我想,在《红楼梦》里,大概只有宝钗敢挑战半旧的东西。A肌肤胜雪,面若银盆,眼如水杏,这样无可挑剔的雍容之美在盛装下缺少对比和反差,反而容易把人没进衣服里。倒是半旧的素色衣服,正衬出楚楚可人的淡雅娴静之美。
林黛玉就不适合穿半旧的衣服。人一病弱,气色就差,加上走路摇摇的瘦削苗条身材,搭上半旧的衣饰打扮,容易显出晃荡荡的落魄。林黛玉着装宜新宜艳,艳色之下,风姿飘逸的味道就出来了。
对着地图看,点数大大小小的城市,觉得上海是最担得起“半旧”的城市。B在外滩,百年的洋房建筑依然那么雍容华贵,那么挺拔雄浑,仿佛一位半老绅士,叼着烟斗、拄着拐杖,闲看黄浦江流水和隔岸的璀璨灯火。氤氲水汽中,路灯亮起,提一只随身小包,自万国建筑博览群前经过,耳边犹响着周璇的歌声:浮云散,明月照人来„„花好月圆,浓情如酒,百乐门的舞场掌声雷动,绿酒污红裙。到底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在奢华的现代喧嚣之下,还保留着半旧的里子、半旧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可供人流连沉醉。
犹记少年时,在庭前看母亲晒霉。黄梅天后,天气晴热,衣箱搬出,衣服被一件件展开铺在荻席上晒。有隔年的棉衣,有母亲出嫁时陪嫁的鸳鸯枕头,还有我儿时穿的用百家布缝就的花夹袄。邻居大妈站在旁边,拾起枕套看,白底子上绣了妃色的荷花和金绿的鸳鸯,还隐约散发着旧年的洗衣粉的残香。大妈家没有这些好看的半旧衣物,她父母早亡,做了童养媳,结婚时没有陪嫁。每每忆及母亲晒霉,恍惚中,二十多年前的阳光犹在,少年时的衣香犹在。我想,彼时的母亲在半旧的荷花鸳鸯枕头面前,在大妈羡慕的目光里,一定心怀甜蜜。是一副半旧的枕头,将一个乡下已婚女子的平淡时光,撑得饱满而芳馨。
某日,读初中的儿子跟我说起《诗经》,他说喜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句。于是,我们说起桃花,说起桃花一样美的姑娘,说起那姑娘的出嫁。我暗想,他心里正懵懂喜欢的那个女同学,正是“桃之夭夭”的年纪。一念至此,觉得自己轰然老去。是啊,老了,旧了。桃花又是一年春,春天的主人换了。怎么办呢?低头做事吧。年华渐逝,容颜渐凋,也许,学识、涵养、阅历和情怀会帮我撑一程,撑我做一回半旧的女子。
(《读者》 2014年第7期)1.文章围绕“半旧”列举了哪些例子?请分别说说它们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贾府半旧的物品能彰显出华贵与庄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A、B两句任选一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回想起母亲在“晒霉”时,为什么说母亲“在大妈羡慕的目光里一定心怀甜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文章结尾所说的“半旧的女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让人与众不同
吴晓波
①1902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初出茅庐的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疯狂、与众不同的生活。然而,他看到的真实情景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罗丹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里尔克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罗丹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
②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我觉得罗丹说出了真正的秘密,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
③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一夜成名,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句话真的耽误了很多年轻人。其实,你如果把人生当成一次马拉松长跑的话,前一千米是否跑在第一名真是一件那么重要的事情吗?
④我身边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杰出人物——至少在世俗的意义上是这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全身心地投入于自己的工作中。
⑤在我熟悉的中国经济学家中,张五常大概是天赋最高的一位,他在40多岁的时候就差点儿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他又是一个十分勤勉的人。早年为了写《佃农理论》,他把十几箱原始档案一一分拣完,这项工作大概是很多博士也不屑于去做的。到今天,他已经是一位年近80的老人了,可是每周还要写两篇1500字以上的专栏文章。
⑥在我了解的当代西方学者中,英国的尼尔·弗格森是公认的“神童”,他的研究领域横跨历史学、经济学与政治学三界,不到30岁就被牛津大学聘为研究员,40岁时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可是他的勤奋又是非常人能比的,为了写作《罗斯柴尔德家族》一书,他和助理翻阅了罗氏家族百年以来的上万封家信及成吨的原始资料。
⑦所以,在与众不同的背后,往往是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他们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情。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也许永无来日。⑧与众不同的东西,在制造的过程中往往是枯燥的、重复的和需要耐心的。⑨在流传至今的明清瓷器中,有犀皮斑纹的是最昂贵的,几乎一器难求。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甚至不知道它是由哪些天才制作出来的。后来,王世襄终于在他的书中把秘密“泄露”了出来,它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
⑩工匠制作犀皮,先用调色漆灰堆出一颗颗或者一条条高起的地子,那是“底”;在底上再刷不同颜色的漆,刷到一定的厚度,那是“中”和“面”了,干透了再磨平抛光,光滑的表面于是浮现细密和多层次的色漆斑纹。
⑴当我读到这个秘密的时候,突然莞尔。
⑵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
[读者 2014年23期] 1.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哪几个分论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证“与众不同的杰出人物的共同特质是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分)
我常常去图书馆,假装自己是一个随时可以上路的人。
那年我曾到过湖南,追随着一个高雅男子——我走在战国猎猎的狂风中,看着他忍不得一点艳俗一点平庸一点谎言一点逢迎,在排挤贬谪流放中,黯然想象着那些梦幻的理想和衣裳,在一片浑浊的灰色中坚守赤诚的红和希望的绿,最终却等来了是国破家亡的结局。终于拿自己做了理想的人质,把自己逼成了操守的祭品,在水土流失中死不悔改地站稳了立场。这个爱拿穿说事的人,死成了一个传奇。于是我开始思索,活着的意义,也许是美丽华服与高贵灵魂相得益彰。
那年我曾到过上海,追随着一个孤傲女人——我走在灯红酒绿的上海滩街头,仰望着耸立的西式小楼,听着夜夜笙箫,感受着纸醉金迷的世界。她所经历的离合,或渴望的欢爱,一幕幕,在上演。终于褪去罗衣,卸了脂粉,她的容颜如霜冷如水淡,她奋不顾身的爱情落墨狼藉,可笑又可悲。于是我开始思索,爱情的存在,也许爱恨只是一场流离的困厄,繁华终究掩盖不住底层的腐朽,再美丽的爱情也难敌世俗人心。书就是人生,开头再轰轰烈烈,笑语盈喧,也抵不过结局冷清寂寞。
那年我曾到过湘西,追随着一位多情男士——我走在茶峒别致的吊脚楼下,望着人头攒动,龙舟竞技,千帆过江的景象,领略了自然的人情美和淳朴的人性美,还有一段让人心痛却无奈、充满了诗意的凄凉与美丽的爱情。于是我开始思索,时代的悲哀,明白了淳朴背后的愚昧与守旧。漠漠水乡,褪去了几缕雾色,小船泊在河边,水波随着风,泛起阵阵涟漪。对岸是寂寞的旅途,依稀的背影逐渐消失:至于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是否还会回来,暂且,且随它去。而边城式的乡土气息,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中,到底该往何处去? 能往何处去?
常去图书馆,生之自由与梦想,仿佛可以思考和期待。心里觉得安定,仿佛一生就可以一个人远走高飞,地老天荒。
后来,我真的到了湖南,在汨罗江边寻寻觅觅那历史的痕迹。我以读者的视角阅读品味着这个节日的点滴。晨起踏青、吃粽子、划龙舟、绑五彩线,总让我有些感动地想起那个男子,纵使白裙子太爱脏,总不如黑围裙耐得住糟蹋,一不小心就是一片污垢;昙花开得太短暂,总不如仙人掌活得长远,一不留意就只剩下繁花落尽的忧伤,依然层出不穷那些幼好此奇服的人,将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冶于一炉,崇高着,吃了防腐剂般拒绝着时髦的道德沦丧。我开始陷入另一段沉思,思索着历史与现在的接继,总有善与美流传的悄无声息。
后来,我真的到了上海,在黄浦江头寻找那年的踪迹。我以读者的视角阅读着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我发现高楼大夏鳞次栉比取代了破败颓靡的西式小楼,当年的纸醉金迷也无踪无迹。不变的只有那未被拆去的老房子,与咖啡厅里悠扬的萨克斯,他们让我找到了昔日爱玲笔下的上海风影。我开始陷入另一段沉思,思索着这一切变与不变的原因,直击底层的腐朽才能换回真正的繁华与长久的稳定。
后来,我真的到了湘西……
一座图书馆,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双脚,一条路,一个远方。日子如果就这样流水不息,朝朝暮暮,万水千山,岁月再深,也可以无惧无畏,生死相忘。
推荐文章:《一生最爱你》 文章出处:《时文选粹》 推荐理由:
这篇文章以姐姐为第一人称,按时间顺序将弟弟从八岁起为姐姐所做的一次又一次“牺牲”:替姐姐承担责任被父亲打骂,省吃俭用给姐姐买“城里姑娘都戴”的发卡,为姐姐着想甘心做个辛苦的修理工……作者用细腻的文笔表现了姐弟二人间浓浓的亲情。
文章主旨是“亲情”。“亲情”向来是一个宽泛的话题,作者举了大量事例使文章显得充实厚重。并选材精湛,结构新颖,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虽然篇幅较长,但丝毫没有啰嗦拖沓之感。全文没有大片华丽的辞藻,各种浮夸的修辞,所用词语朴实无华,简单准确,却字字句句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足以令人为之动容。这正是本文精彩所在。段落点评:
(一)弟弟中学毕业那年,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同时我也接到了省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天晚上,父亲蹲在院子里一袋一袋地抽着旱烟,嘴里还叨咕着,两娃都这么争气,真争气。母亲偷偷抹着眼泪说争气有啥用啊,拿啥供啊!弟弟走到父亲面前说,爸,我不想上了,反正也念够了。父亲一巴掌打在弟弟的脸上,说,你咋就这么没出息?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们姐俩供出来。说完转身出去挨家借钱。我抚摸弟弟红肿的脸说,你得念下去,男娃不念书就一辈子走不出这穷山沟了。弟弟看着我,点点头。但是我已经决定放弃上学的机会了。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弟弟就偷偷带着几件破衣服和几个干馍头走了,在我枕边留下一个纸条:姐,你别愁了,考上大学不容易,我出去打工供你读书。点评:这段细节描写及其入微地描述了弟弟为姐姐放弃了上学的机会这一事件,同时将人物形象跃然于纸。父亲沉稳坚定,母亲无可奈何,姐姐一心为弟弟着想,弟弟毅然决定自我牺牲而换取姐姐的锦绣前程。读完不禁令人潸然泪下,感慨万千。
(二)我刚上学的时候,学校在邻村,每天我和我姐都得走上一个小时才到家。有一天,我的手套丢了一只,我姐就把她的给我一只,她自己就戴一只手套走了那么远的路。回家以后,我姐的那只手冻得都拿不起筷子了。从那时候,我就发誓我这一辈子一定要对我姐好
点评:就是这样一件连姐姐自己都已记不清楚的小事,使弟弟发誓感谢姐姐,回报姐姐,用一生爱姐姐。几行文字虽短小,但给予人内心的却是巨大的冲击与无限的震撼。推荐人:陈子萌
推荐文章:《当一粒种子有了愿望》 文章出处:《中华活页文选》 推荐理由: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颗有梦想的葵花籽“追梦”的过程。全文语言生动、优美,从这些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大自然万物顽强毅力的赞叹。这颗种子让人敬仰,也让人深思: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一粒希望的种子,无论你是生活在肥沃的土地上,还是贫瘠的泥土里,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希望,而要努力挣扎、拼搏进取,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愿世界上每一粒种子都有自己的愿望!段落欣赏:
一只小鸟在林间的小路上找到了一粒葵花籽,但是这时它已经吃饱了,于是它就想把葵花籽上叼回巢里慢慢享用。它飞过小河,飞过村庄,再飞过一幢瓦房就到家了。到家的喜悦让这只小鸟有些得意忘形,它站在瓦房顶上忍不住大叫一声。这下可好,葵花籽正好掉在了北窗旁的砖缝里。这只小鸟怎么也找不到那粒葵花籽,只好悻悻地飞走了。
掉进砖缝里的葵花籽想伸展一下自己的身体,可向东是壁,向南是壁,向北是壁,向西还是壁。唉!四处都是壁,这可如何是好?葵花籽叹了口气。好在它没有放弃自己的愿望,休息了一会儿,使出浑身解数向上顶去。从此这粒葵花籽就为自己选准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向上生长。
没有土,它努力抓住空气中的每一粒尘埃;没有水,它随时汲取上天降临的每一滴甘露;借着从南窗透过来的微弱阳光,它膨胀、挣扎,再膨胀、再挣扎,终于,它长出了绿芽,在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它终于向天空骄傲地绽放出黄艳艳的花朵。不久的后来,它又结出了虽有些小,却颗粒饱满、醇香味美的果实。这粒种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推荐人:朱凌
推荐文章:《跑过冬天》 文章出处:《中华活页文选》
推荐理由:这篇文章是作者在自己的孩子成人之际写给孩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美文,亲切自然,情真意切。以孩子5岁时晨跑的经历开篇,用排比的句段表达父亲的人生经验,娓娓道来,如沐春风,蕴含着父亲无尽的爱。“跑过冬天”实际上是启发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用坚强和微笑面对人生中的每次寒冬,这才是成长中最宝贵的礼物。
段落欣赏: 牧牧: 还记得你5岁那年冬天吗?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跑步。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
冬日的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黄色毛线帽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周围画出了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流动。
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
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人都不同。
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会只看重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勿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的人。
或许,你会落入孤独。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地前行,在情感孤独中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
尽一切人生之责。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
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
主管单位:四川省农业厅
主办单位:四川川龙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农业与农机》编辑部
评审委员会:
由《四川农业与农机》编委会聘请有关专家组组成
|奖项设置|
一等奖2篇:奖励1200元
二等奖4篇:分别奖励800元
三等奖篇:分别奖励元
参与奖:10个, 分别奖励100元
热心读者奖:10个, 分别奖励100元
|选题要点|
1、农机与农艺如何有效结合, 发挥出更大效益。
2、探讨农业 (农机) 部门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农业 (农机化) 热点、难点问题。
3、围绕“四新”示范、“六良”配套的技术研究和经验总结。
4、农业 (农机) 产业化的发展研究及成功案例。
5、如何增强四川农业 (农机) 科研开发、推广、生产、流通等企事业单位的实力, 打造“四川”品牌。
6、如何应对日益突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粮食安全问题。
|入选要求|
1、文章要求观念新、层次深、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指导性。
2、凡在当年《四川农业与农机》杂志上刊载且符合选题要求的文章均可参加评选。
|其他规定|
1、评委的文章不能参评。
2、活动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人员撰写文章获奖数量不超过3篇。
清亮亮的雨水
我敢说,在同学们中间,谁也没有我对雨水的感情深。“春雨贵如油”,真是这样啊!当然雨水多了会造成灾害,可是对我来说,雨水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
我们一家4口住在一幢30年代建造的小阁楼上,不到10米见方的小屋,是我们的卧室、书房兼客厅。房子小,没有暖气、煤气倒也可以,最糟的是没有自来水。
全楼的住户靠楼下小胡同里一个套着胶皮管子的水龙头用水。人们一年四季,心安理得地把水挑上楼,谁也不抱怨。
每到夏天,当你走进这条迷宫似的小胡同时,就会看见顽皮的孩子们在水龙头下争先恐后地洗脸、洗衣或者打水仗,惹得居民组长老奶奶一顿大骂。许多花花绿绿的时髦衣服、衬衫、短裤什么的晾在铁丝上,衣服上的水嘀嘀嗒嗒地落进摆在地上一排用破搪瓷盆等代用的花盆里,一些连植物学家也未必能叫上名字来的小草、小花,在破搪瓷盆里开得还挺茂盛。
我们这里家家都是节约用水的能手。洗菜水用来洗手,洗手之后用来刷地板,废水利用率达百分之百。
有一天,我放学早,想帮助妈妈洗洗衣服,可是缸里没水了,下楼去拎又拎不动,而且正下着大雨。
我望着大雨出神,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雨水顺着平台、房梁哗啦啦地往下流。我仿佛看着妈妈顶着大雨从学校里下班回家,仿佛看见爸爸在雨中挑着水艰难地一步一滑地上楼……忽然,我看见了一只罐头瓶在平台上淅沥沥地接了半瓶子水。啊,有了!我把水桶挂在平台的横木上,不也可以接水吗?
于是,不到20分钟,就接满了一桶清亮亮的雨水。我高兴极了,接了一桶又一桶,心里就像来到果园里摘苹果那样甜美。这些水,除了洗衣服,还剩下许多。
晚上,爸爸、妈妈夸奖我:“毛毛真乖!”哥哥表扬我:“还是妹妹聪明!”
更有趣的是,住在楼上的叔叔阿姨们,也都开始像我这样接雨水来用。每逢雨天,当我看到大大小小的雨水桶在叮叮咚咚地“工作”时,心里就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不过,我并不希望别的同学也有我这种接雨水的喜悦,我祝愿大家都能住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能用上方便的自来水。
[老师点评]
《清亮亮的雨水》作者是具有好眼力的。文章写“我”一家4口在一幢30年代建造的小阁楼上,房子小得可怜之外,“最糟的是没有自来水”。小小年纪的“我”,虽然想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可下楼拎水拎不动。雨中的罐头盒触动了“我”,使“我”想出了用水桶接雨水用的好办法,很快,“住在楼上的叔叔阿姨们也都学着我这样接雨水来用”。“我”心里当然“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如果文章写到这里结束,意义就不会大。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对这样的小事深入思考,于是笔锋一转,把自己所记叙的事情所蕴含的意义点化了出来:“不过,我并不希望别的同学也有我这种接雨水的喜悦,我祝愿大家都能住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能用上方便的自来水。”这个推己及人的结尾,真是画龙点睛之笔,使“我”的纯真、善良、美好的情感得到升华,更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一定的深度。
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陈丽清是大队学习委员,矮矮的个儿,梳着两条短短的辫子,不认识她的人还以为她是个四年级学生。她爸爸妈妈都是医生,她立志长大了要当医生。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我们要学习做个小医生。
随后,我又去和几个女同学说了,蒋苹、邵嘉美她们都愿参加,我们的“小医院”就正式成立了。教室后面的桌子上面挂了一本“意见簿”,抽屉里放着药箱。下课时,同学们正要往外涌,我鼓足勇气,走上讲台,对大家说:“同学们!注意!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通知一下,就是我们成立了一个小医院,希望大家来看病。”说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男同学也“哄”地笑开了。
每下了课,我们总是紧张地站在药箱旁边,等着病人,可是一连几天,一个病人也没有。有的男学走过,还扮一个鬼脸说:“小医院,臭医院,连病床也没,还不是新造茅坑三日香。”男同学不来看病,女同学总该来啊!可是女同学也一个不来。一天下课,我和丽清拦住了所有女同学检查,结果发现有人弄破手脚,于是给她们搽上红药水。可是没过几天,病人又没有了,我们有些泄气,就停了下来。
班上有个男同学名叫刘新旦,他个儿高高的,人瘦瘦的,同学们都叫他“长条丝瓜”,平时不声响,不吵闹,不过很会管闲事,好像什么事都和他有关似的。一天,他在操场上看篮球,嘴里叫着:“加油啊!加油啊!”双脚奔来奔去,不知怎么绊了一脚,摔在地上,一头碰在石块上,顿时血涌了出来,几个同学连忙扶他到办公室去。我们正在跳橡皮筋,丽清对我说:“抗抗,我们去看看他。”我们两个人急忙朝办公室跑去,一边喊道:“喂!快到教室里来,我们有红药水……”他们一听犹豫了一下,就来了。几个同学忙着搬凳子、拿药箱,可热闹了。丽清连忙叫刘新旦坐下,我去打了一杯开水,给他洗伤口,丽清拿红药水给他搽上,又挑了一块最好的纱布,把伤口包好,然后对他说:“好了好了,这几天别去干重活儿,以后天天来换药。”刘新旦“喔”了一声,就飞跑出去了。几个男同学也对他开玩笑说:“小医院真方便,看急诊不要钱。”我们两个长长地舒了口气,心想,总算第一次医好一个“急诊”的病人,而且是个男生。
有几个男同学也来看病了,不是皮擦破就是肉割开。下了课,我们站在药箱旁边,男生走过来说:“给我点儿红药水。”或者说:“快!快!碘酒。”有一次劳动课,大个子俞士林的脚被锄头碰伤了,我们天天给他洗伤口,涂药膏,过了一个星期就好了。很多同学看到我们这样诚恳的服务,也都来看病了。甚至连老是要欺侮女同学的梁治荣、王国宝,也来看病了。不过,有几个调皮鬼也要讽刺说:“瞧,叫女生看病,羞不羞?”
这时候,刘新旦就出来管闲事了,“难道医院里没有女医生吗?”这一说,把他们说得闭口无言了。我们的干劲也就更大了。这以后,男同学在我们眼里好像不大凶了。以前,我们班上男女生可分得清啦,互相之间从不讲一句话。上课时,要是女同学的胳臂超过了“三八线”,就会挨上一拳头,于是,彼此就吵了起来。到了下课,女同学趴在桌子上呜呜地哭,男同学见了扮个鬼脸,跳跳走了。可是现在呢?变了样啦,男女同学团结起来了,意见簿上也写满了表扬的话。
一天下午放学,我和丽清正走出校门,几个男同学追上来说:“喂!慢点走,我们和你们说句话。”到底有什么事呢?只见俞士林把手摆到身后,吐了吐舌头,从背后拿出一瓶紫药水、一包牙签说:“这个送给你们。”
有一天,我发觉,班上好些同学都患着湿气,我们马上开了一个会,决心要把同学们的湿气医好。买了治湿气的药水,出了一张布告,请同学快来医治。放了学,好多同学都留下来,叫我们检查有没有湿气。周老师也来看看我们。有几个男同学对周老师说:“周老师,你看,她们多像小医生。”我们听了,心里热呼呼的。
[老师点评]
【读者优秀文章】推荐阅读:
沪教版《小读者》优秀教学反思12-02
读者里的励志文章06-27
读者调查表11-03
读者协会章程12-06
中国青年报读者研究06-10
图书室读者须知10-05
读《读者》作文300字11-11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12-15
读者活动月的总结10-05
公共图书馆读者分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