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奋斗在一线
2016年10月27日迎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的第一场雪。这场大雪来的异常猛烈,鹅毛般的大雪伴随着5级大风在空中肆意的飞舞!一场大雪打破了往日的和谐,耳边传来阵阵呼啸而过的寒风,时不时的听到活动板房旁边的广告牌被大风肆意吹折的声音。在这里,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早穿棉袄晚穿纱”的异常气候景像!
早晨刚刚醒来就听到窗外的北风时不时的呼啸而过,背后依然能感觉到丝丝的寒气。放眼望去整个项目部都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中!雪是冬天的使者,洁白的象征,它以自己独有的身姿装点着大地。像玉一样洁,像烟一样轻,像柳絮一样柔,从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飘落,把整个项目部装点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雪越下越大,飞舞的雪花铺天盖地的像大地扑来,渐渐地,房顶上、远处的枯草上都积起了一层厚厚的雪。成团成团的雪花在寒风的裹夹下飞舞直下,千变万化,有的像片片花瓣飘飘扬扬,有的像缕缕柳絮轻歌曼舞,有的像朵朵花儿前赴后继,在天地之间,挂起了一道神奇美丽的雪帘。透过这如薄纱般的雪帘,远处那一株株枯草、项目部周边那一排排钢结构厂房、还有园区内的其他临建板房„„远方的一切都变得若隐若现。
临近中午雪渐渐的小了,由于这里特殊的气候现象,异常干燥的地理环境,没过多久地上的雪便逐渐的消融,但阵阵狂风依然在身后肆意的呼啸。为了不影响整个工程的工程进度,到了上班时间,项目部就及时组织施工人员赶往施工现场,继续进行未完工程项目的施工。为了加快铁路运煤专线大坝电厂车站剩余土方工程的施工进度,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不畏严寒,顶着刺骨寒风,依然在施工现场抄着标高,他那手中的水准仪就是我们与寒冷做斗争最有力的武器。另一方面,为了在更寒冷的气候到来之前能够顺利完成项目部临建设施的剩余工程,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依然战斗在施工一线,紧张且有序的指导着临建设施的现场施工,看着那一排排活动板房慢慢的拔地而起,我们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感到骄傲,一切的付出,都得到了温馨的回报。为了不影响经二路延伸段排水管道的进度要求,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及时组织机械和工人继续进行着管道的铺设!由于刚下过雪,一阵阵凛冽的寒风从脸庞呼啸而过,犹如一根根钢针从脸庞划过,看着那一根根排水管道顺利的安装成功,我们为自己辛勤的努力而感到自豪。
作为市政工程公司的员工,为了达到甲方的进度要求,为了按时完成项目制定的进度计划,我们不畏严寒,依然坚持奋斗在施工一线。
毕雨刚, 一个年轻的矿工, 一个青春的名字。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 到企业的合同制工人;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 到学习型、复合型、一专多能的通风技术骨干;从学技术, 徒手拼绘井下通风系统图, 到短短时间内就能够带领班组成员激越前行, 日夜守护矿井安全通风的“守护神”, 毕雨刚追逐梦想、成就梦想的传奇故事在百里煤海盛名远播。
手绘通风图一举成名
刚到长平公司上班时, 毕雨刚望着头上旋转的天轮, 脚下深遂的井巷, 一切是那么的陌生, 同时也令他憧憬。经过培训, 毕雨刚成为长平公司通风队的一名瓦检员。但职高毕业的他深知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 更意识到完善的井下通风系统对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了尽快适应瓦检工作, 他专门购买了专业书籍, 制定了学习计划, 每天下班后学几章, 背多少, 雷打不动, 毕雨刚潜心钻研的劲头可见一斑。三年中, 毕雨刚一举啃下了《矿井通风工》、《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通风班组长培训教材》等9本专业书籍。专注的学习让他很快掌握了井下通风系统变化规律, 还能根据现场风流变化情况, 及时测风, 调配风量, 活学活用, 一举达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
为了提高实践工作经验, 毕雨刚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走过的巷道, 看到的工作现场, 都详细的画在一张16K白纸上, 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 一张画不下就换一张, 用透明胶布粘在一起继续画。白天下井, 晚上画图。虽然不属于自己的工作, 但是这样的习惯他坚持至今, 图纸也由当初的1张纸拼接到了42张。在毕雨刚手绘的通风系统双线图上, 一条条巷道、一个个通风设施、一台台局部通风机、甚至一个个小小的风流方向, 都清清楚楚的标在了图纸上, 长平煤矿的手绘通风系统“双线”图就这样在一个瓦检工手中诞生!如今, 这张图纸仍然挂在接班室里, 随着企业矿井的深入不断的拓展扩张, 毕雨刚的图纸还在继续更新中, 这也成为毕雨刚潜心学习、钻研业务的最好见证。也正是如此, 他也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通风活地图”。
丰富的实践经验, 突出的表现, 毕雨刚被破格提拔到通风队技术组。2008年开始, 成为一名真正的技术人员, 而他的人生也从此开始质的飞越。
从手绘到电子绘图的“跨越”
破格提拔到技术组, 对毕雨刚而言, 事关重大。尽管他用常人难有的毅力和勇气完成了一幅手绘通风系统图, 但他深知, 这只是尽快掌握现场的一种有效方式, 面对现代化矿井和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通风形势, 毕雨刚倍感压力。思虑再三后, 毕雨刚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同时也开始了新的钻研。
CAD是一个可视化的绘图软件, 具有丰富的绘图和绘图辅助功能。为了掌握这一技术, 实现“手绘拼图”向“电脑制图”的跨越, 没有电脑操作经历、没有任何制图经验的毕雨刚又从头学起。当时, 队里并没有把外出学习龙软制图的学习机会给毕雨刚, 而是给了一个年纪较轻的技术员。在技术员学习回来后, 毕雨刚常常缠着他讨教有关制图的相关知识, 一遍一遍在电脑上摸索, 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求教, 认真研究, 悉心揣摩。查资料学理论, 勤实践练硬功, 常常为搞懂一个CAD制图技巧难题, 辗转反侧彻夜不眠。
毕雨刚终于获得丰厚回报, 当年那个徒手绘制井下通风系统图的农村娃, 现在已能熟练的用CAD制图, 用“龙软”制图软件, 绘制出电子版的井下系统图, 并且精通进口绘图仪的使用操作流程, 从“手工拼图”到“电子绘图”, 毕雨刚再次走在了所有人的前列, 真正向技术型、学习型员工挺进。
闯出一片光亮人生
2010年, 毕雨刚正式成长为通风队的机动班班长, 肩上开始有了沉沉的担子——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 人称“尖刀部队”。现有成员7人, 年龄最大32岁, 最小22岁。主要职责是, 哪里有问题, 就出现在哪里解决。毕雨刚以当之无愧的业务理论水平、实践工作经验成为尖刀上的刀尖, 精英中的精英。
担任机动班班长以来, 毕雨刚与班组职工结成师徒对子, 为队里带出了技术精湛的瓦斯检查好手, 和同伴们排除了多少次重大安全隐患, 他自己也数不清楚。在他的带领下, 班组成员都能熟练掌握井下通风系统、系统小面积调整及维护工作, 处理突发事故。每年的技术比武都有明星员工、岗位标兵、技术能手一一涌现。
在井下的巷道中, 他平均每天要来来回回走近20里路。毕雨刚因巡检瓦斯穿坏了十四双水鞋, 穿破袜子二十多双, 在井下走过的路已经超过5万里, 相当于晋城到北京走了整整十六个来回。工作面的凉爽清新、掘进巷的微微轻风, 定点定时的气体查巡, 井下各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只敬业、不抱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整个矿井输送着新鲜“血液”, 用智慧和力量虔诚地保护着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尖刀部队”守护矿井安全通风, 人人是尖兵的理想正在变成现实。哪里有问题就出现在哪里, 毕雨刚和班组成员一起成为长平煤矿矿井通风的“安全守护神”。
面对煤矿井下由黑色、黑暗联手统治的工作环境, 毕雨刚不言语不回头, 追随变化, 捕捉变化, 定格变化, 超越变化, 因煤矿“通风”而打开生命之窗, 最终闯出了一片光亮人生——2009年至2011年连续荣获长平公司“学习型组织创建先进个人”、“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十大青年岗位能手”、“岗位技术标兵”;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荣获晋煤集团测尘技术比武“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4月7日, 毕雨刚在“同煤杯?第二届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活动中, 荣列百名入选人物, 并赴北京参会领奖。
——《黄金时代》
在很多人看来,201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如“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智能家电元年”“在线教育元年”“互联网金融元年”……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高速增长道路上狂奔30多年后,如今中国经济亟待转型升级。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于是,2014年被誉为“中国创业元年”以及“创业最好的时代”。
在过去的一年中,一批“90后”创业者闪亮登场,在原本由“大叔们”把持的创业红海中野蛮生长。当然,“大叔们”同样“有志不怕年高”。既然无所畏惧,那么创业趁现在。
下面,本文将按照不同年龄段,分别为您解析在过去的一年中曾风头无限的从“90后”到“20后”的创业者:
“90后”:脸萌郭列
行业领域:社交软件
严格地说,出生于1989年的郭列并不属于“90后”。但无论从整体创业团队,还是创业风格来看,郭列都符合标准的“90后”特征:好奇心强、高智商、个性张扬以及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等。去年,定位“90后”式亚文化的趣味拼脸软件脸萌一夜爆红。
2014年6月间,脸萌在QQ、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人人网等社交软件上刷屏式显现,据称李开复等大佬纷纷使用,创业者郭列与脸萌名声不胫而走。
但如今,脸萌又何在?各大社交软件与网站上的“脸萌热”正在逐渐褪去。脸萌似乎也没有摆脱魔漫相机、疯狂猜图、Flappy Bird等社交软件“火一把就死”的魔咒。
点评:脸萌的兴衰不仅再次验证了社交拼图软件昙花一现的宿命,更反映了当下“90后”兴趣创业在“轻模式”领域的可能性,而其特殊的身份又进一步推波助澜,如马佳佳、余佳文等。但脸萌的没落表明“90后”在创业经验与产品打磨方面仍需时日,切不可盲目捧杀。
“80后”:滴滴打车程维
行业领域:打车软件、P2P租车
在2015年情人节来临之际,国内最为炙手可热的两大打车软件终于由“相杀”走向“相爱”。2月14日,由阿里巴巴资助的快的打车和腾讯资助的滴滴打车宣布进行正式合并。出生于1983年的程维即滴滴打车创始人。
两大巨头合并验证了其补贴模式不可持续。通过资本介入和巨额补贴,两大打车软件与移动支付成功结合,为其用户扩张及其使用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但这种烧钱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而程维的出身背景也极具戏剧性:大学毕业后,即入职阿里,并履职八年。2012年程维从支付宝离职创立了小桔科技,即滴滴打车。但腾讯慧眼识才,最早投资滴滴,阿里随后跟进快的,并导演了一场国内最为惨烈的补贴大战。
点评:烧钱补贴并非成熟的商业模式。由于滴滴快的两家公司在团队背景、市场份额以及商业模式上的严重同质化,注定了两家公司“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但随着巨头合并和补贴递减,打车软件能否留住“粉丝”和用户,仍有待市场检验。
“70后”:“三个爸爸”戴赛鹰
行业领域:工业硬件制造、母婴电商、金融众筹
如果联想到当前大热的《穹顶之下》,不难发现柴静的成功绝非偶然。此前,另一个营销大师早已借助雾霾“东风”,在商场斩获佳绩。这个人就是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创始人兼CEO——戴赛鹰。
出生于1972年的戴赛鹰,曾任婷美集团营销总监、执行副总裁。戴赛鹰不仅在2014年9月22至10月22日间,以三个爸爸儿童专用空气净化器在京东众筹创下国内首个千万级众筹纪录,也曾缔造婷美26天火爆全国的销售奇迹。尤其是三个爸爸的成功颠覆了传统家电行业和硬件制造的商业模式。
作为营销大师,戴赛鹰在婷美集团多年的营销积淀、对创业家黑马社群组织的完美借力、对雾霾带来商机变化的深刻认识以及其资深奶爸的绝好代言,促成了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的巨大商业成功。而资深媒体人柴静几乎是在同一营销思路下大获成功。
点评: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名为三个爸爸的产品其实属于母婴电商。戴氏的商业成功与目前当红的柴静存在着诸多共性:以雾霾天气的危害性为背景,以母婴人群切入,探索解决之道,从而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调动用户和粉丝参与感至关重要,戴赛鹰借助于社群平台,柴静则借助于其媒体人的光环。
“70后”:点融网苏海德
行业领域:金融、P2P
P2P不仅限于租车领域,更被广泛应用在互联网金融行业。2014年12月12日,全球最大P2P平台Lending Club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涨幅高达56%,市值85亿美元。Lending Club上市激起了国内P2P网贷的无限热情,而其创始人之一也正在深耕国内市场,创办号称Lending Club中国版的点融网。这个人正是点融网创始人兼CEO——苏海德(Soul Htite)。
苏海德出生于1976年,曾长期就职于企业软件公司甲骨文,并于2007年创办Lending Club,主管平台系统的技术开发和运营。稍后创办的点融网,几乎完全复制了Lending Club的模式——“工程师+律师”。由于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点融网也适当进行中国化创新,结合线下对借款人资信的实地审查——即采用O2O+P2P混合模式。据统计,2014年点融网总交易额已超10亿元。
点评: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不争的事实。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通过发挥长尾效应,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并对接中小企业融资。点融网正是国际P2P网贷前沿模式与本土化国情结合的一次尝试,并在一片争议中艰难摸索。
“60后”:小米科技雷军
行业领域:工业硬件制造、软件研发
关于小米,就不多介绍了,大家都懂的。但是对于雷军,也许有必要介绍一下:出生于1969年,湖北人,头顶三大光环——小米科技、金山软件、顺为资本。翻开雷军的简历,堪称传奇:
国内最早一批实施学分制的大学生;
大学三年级时成为百万富翁,凭帮人开发软件赚到了“第一桶金”;
大学四年级首次创业,成立三色公司(1990年),并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2年入职金山软件任开发经理,2011年出任董事长,并带领金山公司完成上市;
2010年与前微软、谷歌、中国工程院、金山词霸、北京科技大学等高级管理人员一起创办小米科技。
在巨头林立的互联网界,小米通过硬件突破口成功再造神话。雷军称,创办小米是在他已经40岁且实现财务自由之后,而《硅谷之火》一书则燃起他创办一家世界级公司的梦想。
点评:小米在短短几年内崛起并非偶然。作为国内第一批互联网从业者,雷军浸染互联网长达28年,深得其中精髓,这是“90后”创业者所不能比拟的。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雷军用互联网成功改造传统手机制造产业,正是拜互联网思维所赐,也是其所强调的顺势而为。
“50后”:真格基金徐小平
行业领域:金融创投
对于国内互联网界人士来说,徐小平的名字不陌生。出生于1956年的徐小平亦是一位连环创业者,头顶新东方联合创始人与真格基金创始人两大光环。这位来自体制内并出身艺术专业的天使投资人,早年曾任职于北京大学,而在新东方咨询教育的经历则为其二次创业奠定基础。
徐小平说:“虽然我不懂互联网,但是我们懂年轻人、懂创业者。同时,我们也愿意和优秀创业者一起去寻找未来。”成立4年来,真格基金投资并帮助一系列创业公司走向成功,如世纪佳缘、兰亭集势、聚美优品等。
点评:与“90后”不同,中年创业者往往被社会和媒体忽视。由于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资源,未来中年创业将日益盛行。早在1997年徐小平就建议新东方介入互联网,却不受重视。如今,在线教育风口再次来临,智课网、100教育、万门大学、91外教网、商刻均获得巨额融资。
“20后”:“褚橙”褚时健
行业领域:农业电商
褚时健,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在2012年因“褚橙”热销而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在褚时健身上,创业不怕年高表现得淋漓尽致。
1928年,褚时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不仅曾履职地方官员,更被评为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但在辉煌的人生巅峰,他因个人问题迅速走向陨落。
“十年树木”,在80高龄之际,褚时健终于将“褚橙”送上了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公路,为农业电商树起一个典范。借助于本来生活网和有机网等电商平台,“褚橙”在全国热卖到近乎疯狂的地步。
点评:“褚橙”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按照易观互联网三大战役理论,“褚橙”在卖货、聚粉、建平台三大领域,均打造出了极致的产品:追求品质、“把褚橙卖成励志橙”、入住本来生活网和有机网等平台。需要说明的是,建平台并非指完全独自建立电商平台,也包括入住已有的强大平台生态圈。
总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时代为每一个人打开了大门,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既然要创业,就无法回避竞争。
通过对以上创业者的分析,不难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年龄关系到创业的方向与领域。年轻者趋向于从事社交软件、文化娱乐、媒体等“轻模式”创业,而年长者则侧重于金融创投、大工业、大农业、大健康等“重模式”产业。
其次,互联网并没有改变商业本质。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巨大的营销红利,但产品和服务是永恒的商业法则。
再次,用户至上集中体现在“粉丝经济”。粉丝经济本质上属于精神诉求,超越物质层面。
最后,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升级仍大有可为。易观商业解决方案总裁杨彬认为,目前,国内互联网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互联网化红利才刚刚开始。
1994年出生的赵旋琪是华东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也是团郑州市委招募的一名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最早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是在2月初,我在社区卡点协助把控人员出入,还和其他6名青年志愿者轮流到隔离居民家中入户调查。”赵旋琪说,7层楼的老旧楼房他们常常要跑上跑下,有时会往返七八趟。
入户调查时,赵旋琪发现有的居民隔离时间久了,难免会心理压抑。赵旋琪随即联合学传媒、舞蹈、播音主持的志愿者,一起通过居家隔离微信群、钉钉进行直播,开展“医护子女云辅导”“摄影课堂”“跳舞达人”等线上服务,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在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期间,赵旋琪用手机记录下工作的点点滴滴,通宵制作社区联防联控视频《社区工作者的一天》《青春的战“疫”》,发布在网络平台,让大众了解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停课不停学”,教师纷纷变身“主播”,开启直播教学、线上辅导模式。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老师吴萌不仅“主播”玩得溜,还成为学校直播技术员,大家都称呼她为“IT小萌”。
“刚听到停课不停学时,我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虽然以前也曾用网络直播上过课,但毕竟是短时间、小规模。现在全方位搞网上教学,大家心里都没底。”吴萌说,从大年三十开始,她几乎每晚都泡在网上,摸索直播技巧。学校启动在线学习行动时,她因为先行一步,成了学校的直播技术员。
开课后,技术问题接踵而来,吴萌的手机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她深更半夜也要爬起来视频连线解决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吴萌所在学校的网络教学效果越来越好,学生满意度高达96.8%。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是郑州市第一批复工复产的企业。生产管理中心主任、中铁装备盾构生产青年突击队队员刘云龙,大年初一就从内蒙古老家赶回郑州复工。“虽然我们不能做抗疫一线的逆行者,但我们要做经济领域建设的生力军。”刘云龙说。
为了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刘云龙和队员从细化每个流程着手。因为工期紧张,刘云龙每天都会对问题进行梳理,经常加班到很晚。复工后第十天,两台大直径泥水盾构机顺利下线。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在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不怕困难。”中建七局交通公司三门峡G310五分部团支部书记、项目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队长、桥梁工程师韩亚光说。他所在的三门峡G310项目有“河南第一高桥”之称,也是三门峡市“十三五”头号工程、河南省重点工程。2月6日项目拿到复工令后,他第一时间赶回项目部。
到达现场后,他才发现因疫情影响,三门峡境内所有道路封闭,施工车辆和物资运不进来、人员出不去,项目部施工段落跨度近20公里,需要对接协调办理的手续特别多。韩亚光召集项目部的年轻人,带领大家往返于各防疫站和相关部门,解决了证件问题。此后,为了筹集足够的防疫物资,韩亚光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出门,跑遍了三门峡的大小药店、超市,在市场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采购了第一批500余个口罩、10箱消毒液。
90后青年高亚琳是中石化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石油分公司的一名加油站员工。疫情发生后,高亚琳带领大家按时按点对加油站彻底消杀,让“加油站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到全天候、24小时营业,为应急车辆加油,为生产生活助力,成为大家眼里的‘安全岛’”。
本次晚会还汇聚了全国优秀的老中青艺术家,其中有很多大家熟悉的知名艺术家,也有很多近几年崭露头角的艺术新秀。按照惯例,本次晚会还有来自港澳和台湾地区的热爱祖国、维护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的艺术家,他们将与内地艺术家们共同演绎一台高水平的文艺晚会。
本次晚会还将运用最新的视听技术,相信会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欢迎各位来现场观看,也可以通过观看电视的播出和舞台艺术片,去发现更多的演出亮点。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22日14 版)
从“四个一线”提拔重用基层干部,要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
选人用人问题,向来是“存亡之本,治乱之机”。有没有选准干部,是不是用好了干部,对于党的事业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基层干部是人民群众和各组织党委及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基层形象的直接体现者,因此选准用好基层干部尤为重要。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只有经过基层历练,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领导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近年来,我们从招商引资一线、基层和重大项目一线、化解矛盾一线、维护稳定一线的“四个一线”中提拔重用的基层干部占同期提拔干部总数的近60%,选拔了部分政治素质过硬、致富带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双强”型村干部进入镇级领导班子。基层干部的成长也离不开实践和锻炼。我们突出一线培养、实践比选,让干部在农村一线“淬火”、“墩苗”。开展“有情有义驻基层,连心富民达小康”活动,抽调742名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接地气”,走村入户解难题,真正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干部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在“墩苗”中增加厚度;开展“百名优秀年轻干部一线促发展”活动,选派1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和社区、“三重一大”项目、城建城管等发展一线挂职锻炼。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拓宽基层干部的发展思路,增强发展动力。
【国庆奋斗在一线】推荐阅读:
在奋斗中成长读后感06-29
奋斗在梦想的路上哲理美文07-27
演讲稿之青春在奋斗路上09-22
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2014.4.201-18
奋斗,在新时代的春天读后感09-28
在庆祝国庆文艺晚会上的讲话06-27
国庆节征文:祖国在我心中10-14
祖国在我心里的国庆演讲稿05-23
在国庆生产安全保障会上的讲话09-16
国庆节的作文:祖国在我心中作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