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好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好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篇1

学习高中地理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1、重视复习观念的更新,不走过去“死背书、多做题、拼时间、效率低”的老路。

(1)高考命题已经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复习内容就应该从单纯复习知识转向“知识加方法等于能力”,复习方法也必须从“复习课”转向“复习活动”。

(2)复习活动包括:

教师讲解(讲中有启发,听中有思考),学生动脑(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演绎、总结概括),学生动手(绘图、列表、列关系式、结构式),学生动口(提问、答问、讨论、交流)以及阅读查询资料等。复习活动不能等同于讲新课。

2、要重视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不要像学习新课那样搞机械重复。

(1)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

(2)总结知识规律: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

(3)分析知识联系: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

(4)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

(5)比较知识异同:知识间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要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如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

(6)归纳知识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

(1)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断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

(2)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学好高中地理“三部曲”

一、书本。地理科的书本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科知识较重,也就是记忆量较多的部分,例如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另一类是理科思维较重,也就是需要理解、应用较多的部分。例如自然地理,这方面往往还涉及计算。在看书本时就要注意这一特点。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在看书时要记忆和联系实际,注意关键词句。而自然地理则应加深理解及推算的原理。看书时还要注意加强空间思维的联想,例如想象地球的转动变化等。按照以上的规律看书,把书本的知识结成网络,这样就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

二、练习。在熟悉书本的基础上做练习也是需要技巧的。文科类的知识题量不需要太多,重在表达时要注意简明和清晰,因为这部分内容往往涉及简答题。而理科类的题目通常是难点,特别是计算的部分,做这类题可以进行专题式的训练,对每一种类型题进行专门训练,并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长此以往,便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做练习贵在精而不是多,做题是检查书本知识的很有效方法,因此做题时不清晰或出现错误,立即查书并记住是很重要的。

学好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篇2

一、端正态度, 树立信心, 提高兴趣

(一) 端正学习态度

地理学不好, 其中重要原因是对地理课的认识不充分, 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地理学科的误解等。1.要充分认识地理学科独特的价值。它是人们认识生活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方法, 是一种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工具, 这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2.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不能因为属于考试科目就下大力气去学习, 甚至没兴趣也逼迫自己去学, 不属于考试科目的就不闻不问, 弃之一边。3.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地理课的误解。现实生活中, 一些人不了解地理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 认为地理是副科, 只要稍微背诵一下就能学会学好, 使得地理科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 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

(二) 树立学好地理课的信心

有些学生地理治学科成绩不好, 失去信心, 认为自己不是学习地理的材料。这种想法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只能使学习成绩更加不如意。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 给自己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目标, 积极努力地学习, 不断取得成功, 提高自信心。

(三) 培养地理科目学习的兴趣

有的学生感觉地理课比较枯燥乏味, 所以, 对地理课缺乏学习的兴趣。高中地理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 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 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应培养自己学习地理的兴趣。一是用明确的学习目的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是和别人多交流学习心得, 培养和建立学习地理的兴趣;三要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多和教师接触交流, 努力改善师生关系, 听从教师的教诲, 这样在学习中就能取得好的成绩。

二、科学规划, 运用学习技巧, 掌握学习方法

(一) 预习

预习是提高地理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 是学习地理的第一步。搞好预习要做到:1.确立预习提要。要带着问题去思考, 一边读一边找答案, 初步了解课本内容。2.做好预习笔记。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 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 画出来加深印象。3.有预习思考。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 发现和提出问题, 如, 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 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在预习中, 不仅要关注知识, 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掌握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4.养成预习习惯。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有恒心、有信心, 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 认真听课, 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作用, 要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口到, 切忌单纯地听、单纯地写。所谓眼到, 就是要注意教师的演示和板书, 看需要阅读的教材;耳到, 就是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 听知识的来龙去脉, 听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易错易混点;手到, 就是要在听与看的同时记重点、记难点、记规律、记结论, 记方法;心到、口到, 就是要认真思考教师提问的问题, 想知识的联系, 想需要注意的问题, 想自己的疑点, 并能做出积极回答。

(三) 课后及时、定时复习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遗忘曲线”, 揭示了人类记忆的规律, 证明了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对待遗忘最好的良药就是及时复习, 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经过多次复习后, 知识即可成为长久记忆、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 再提高, 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四) 在理解的基础上的科学记忆

在课下,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 哪些是重点知识, 最好是按笔记回忆, 也可以按教材纲目回忆。回忆不起来的时候, 说明掌握的知识还不扎实, 这个时候就应该看书、看笔记, 加深认识, 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巩固。另外, 课本上有一些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运用联想的方法来记忆。

(五) 构建知识树,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树的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先从课题入手, 逐渐细化知识点, 认真思考本课或本节讲的是什么, 是从什么角度进行阐述的, 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 应该怎么办?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 构制成知识树, 可以让所学地理知识更加连贯合理。

(六) 课后作业应按时按质按量独立认真完成

作业是对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重要一环, 不可缺少。通过作业, 能使我们所学知识得到检测。

三、学会知识运用, 掌握解题方法, 提高考试成绩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的学生有一种感觉, 就是课本内容背得滚瓜烂熟了, 可考试时候却不能熟练应用, 成绩不尽理想。其实在学习的时候, 教师应引导学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和身边的生活问题, 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日的学习之中, 就要多观察多思考, 多问几个为什么, 找到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这是提高地理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怎样学好高中地理 篇3

关键词:自学习惯 思想方法 生活能力 批判思维 创新思维

1.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习惯。首先,大力宣传倡导自学,向学生讲解阅读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自学经验,强调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自学,使学生产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出时间给他们自学的愿望。其次,选择适当的阅读自学方法,使学生要自学、会自学。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了。再次,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自学成果总结。在学生阅读自学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及时组织学生讲座,肯定学生的自学成绩,总结经验,扩大自学影响,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自学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自学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自学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容易忽略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有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但只要做个有心人,几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水到渠成。比如,在讲授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气候形成的影响后,我概括了这样一句话:“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带来了不同季节海陆的气压差异,而气压的差异又导致了风向的变化,形成了季风环流,从而构成了季风气候。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雄辩证明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也希望大家能够用联系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之间的关系。”这样既让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来认识具体的地理问题,又教给学生一种挖掘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学习方法,可谓一举两得。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3.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生活中的现象包罗万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就要求教师选择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即学生能见到、能感受到的地理现象,这样在交流中可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感悟到不同区域内自然与文化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如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时,以往的学习内容学生不感兴趣,上课时我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融人到教学过程中。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人们对于地理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主观到客观、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类认知不断提高的过程。新观念的确立,往往是对传统观念的更新、批判和否定。过去认为是合理的东西,在新形势下可能会变得不合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过程,由不和谐到和谐,由急功近利到长远发展,其经营观念、运作方式、实施行为既有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落后的批判。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地理教育理念的改革。地理教学既要讲“地”,更要讲“理”,重要地理事物的来龙去脉,应设法交代清楚。教学过程应紧扣人地关系协调,需要讲清人地互动机制,尊重自然规律或违背自然规律结果会怎么样?可就一些问题深入探究。比如,20世纪50~70年代,我们把“北大荒”开垦为“北大仓”;当前为了保护湿地环境,又要把.“北大仓”的低洼之处恢复为“北大荒”。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先洞庭湖拥有浩瀚的水面,后来由于围湖造田,湖面不断萎缩。现阶段国家大举退田还湖和生态移民,又使得洞庭湖的面积逐渐变大。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等等。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地理创新思维在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去解决地理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观念创新,需要贯彻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环境友好、节约型社会、数字地球、经济全球化等。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成现实中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讲授知识。这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定势,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摆脱了固定思路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并有创造性地认识地理现象,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热情。教材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是已知的、现成的,常常是一个答案。仅对教材中已有的标准答案进行记忆,导致思维的刻板僵化,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教师要注意搜集克服思维定势的信息并设计独具匠心、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打破思维定势倾向的问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径去思索和探讨。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会学习,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为祖国的地理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好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篇4

——以《地球的运动》一节为例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起,计算机技术开始与教育相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教学手段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互努力的结果,随着科技的发展,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普通高中不太受重视的地理学科而言,采用CAI,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高级程序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硬件、软件和课件是它的三要素。如今许多学校在硬件设施和软件都具备的条件下,优秀地理课件的缺乏以及地理课件的自制有一定难度,成为影响许多学校发展地理多媒体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程序设计不同,它是程序设计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既有程序设计的一套流程,又有分析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思路,三者必须结合起来。地理课件需要地理教师自己、或和计算机教师合作共同设计与编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下是我制作地理课件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中地理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

㈠、确定课题。地理教材中,几乎所有内容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过有的课节没有必要使用课件,在初期选择时,由于学校课件资源和互联网上课件资源的不足,着手制作课件,确定课题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常规实际演示或教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线速度;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同时又是教学的难点,用常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难以学会、难以理解的知识。

3、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很好解决而且有优势,并能使学习者有切身的体会,例如:四季的形成、地壳运动等抽象的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视频等功能,进行显示、模拟,使之直观、形象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教学内容多,课容量大的复习课,习题讲解课等。

㈡、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学校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教师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课堂实际教学能力等。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实施的计划,以便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㈢、系统设计。即按教学设计的要求来确定计算机课件的基本结构及实施的方案。包括:

1、要确定软件的类型。

可用于制作课件的软件有许多,每个软件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都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常用的有PowerPoint、3D Max Studio、PhotoShop、Authorware、Flash等等。PowerPoint简单易学,交互性强,3D Max Studio是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学习难度太大,PhotoShop是专业的图片处理软件,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经常用到,Authorware交互性强,但后期完成后文件太大,我认为Flash相对而言,用于制作地理课件应为首选。

2、要设计封面和界面。界面是信息交换的通道,通过键盘、鼠标等物理设备对屏幕做出反应,完成人机的交互作用,好的界面除了交互性强之外,还应考虑到界面的美观程度。例如:颜色的搭配是否协调,背景是否合适,按钮是否协调美观等。我制作一个课件,技术上没遇太大的阻力,倒是在背景的选择、颜色的协调性以及版面的设计上煞费苦心,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美学效果。

3、划定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确定所要制作的各各场景。

㈣、课件的具体制作。

制作课件是一项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包括:

1、收集相关资料。

⑴、图片的准备。多媒体课件要用到一些边框、底纹、按钮,这些简单的图片可以自己设计。除此之外,是网上下载,是搜集素材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素材的艺术化处理我们特别要谈到Photoshop软件。要想把课件做得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性和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最好把准备好的图片用Photoshop处理一下,Photoshop是目前较流行的图片处理软件,它的功能十分强大。

⑵、音频、视频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的音频资料包括背景音乐和讲解。背景音乐一般要到网上搜集,并要注意平时积累,因为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可以很好的烘托课堂气氛,如制作《锋与天气》一课课件,有了雷声雨声效果就很好。讲解则要靠自己录制,作为广播级的录音是要专用设备的,而自己设计课件的录音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如选一块好的声卡和一个好的话筒,软件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软件即可。但一般要少用,因为我们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速度。一些必要的视频一方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需要平时的积累,现在网上的视频也很丰富,但有时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有用的视频,再者,许多视频需要进行剪辑,因此,视频资源一定要及时收集起来,以备后用。

⑶、动画的准备。动画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大大丰富和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动画一般是自己设计,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设计。如用3DSMAX设计动画渲染成图片系列,可以作为Flash的一个影片剪辑。如《地球和地球仪》一课课件中用到很多3DSMAS三维动画软件,功能十分强大,用它作文字出场、三维模拟效果很理想,如《日食和月食》就可用3DSMAS来模拟;另外,用视频捕捉卡捕捉现有录像带等视频为AVI视频动画,这种视频动画有很强说服力和表现力,这种方式对非专业设计人员来说,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2、根据课型设计模板,依据模板制作具体的分支场景。

以往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我一般是根据自己的思路,一步一步把所有的知识点用一条线穿起来,用一些按钮连起来,课堂受制于课件。几年前我曾经探索一种新的模式,使课件应用更加方便灵活,适用的人群更广,课堂的容量更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适用于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

2006年在高三总复习区域地理时,我用Dreamweaver制作了一些网页,把授课所用的图片(景观图、地图、地理图表、地理插图等)、文本资料、地理动画、视频资料制作成网页,用Myie2在全屏下播放,效果不错。一些课堂容量大的复习课,特别是高三复习课、习题讲解课,可采用这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制作的课件,必须使Myie2网页浏览器,否则Flash文件无法显示。

今年寒假新课标培训回来后,我设想,用Flash软件实现这一方法不是更好吗!就尝试了一下,结果不错。制作的课件可以灵活运用,适用不用的教师和学生,我们学校都可以使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随意改动。首先是设计一个网页模板。如我制作的《地球运动》三个课时的课件,就是用这个思路设计的。根据这节课各各场景所需要的空间基本上是正方形的,因此在舞台的右边设计了640*480的区域作为场景展示的区域。在舞台的左边设计了交互按钮的位置。上方设计为提示区域。左边按钮的数量可以随意调整,同时链结的每个场景可以随意改动。不影响主场景的效果。而设计《地球上的大气》一章各节的课件时,采用的是舞台中间设800*400的区域为场景展示区域,上方设计为提示区域,下方设计为交互按钮的位置。

具体制作思路和方法结合课件说明。

3、调试及教学测评。看你设计的每一个功能是否能达到目的,教学效果如何,并根据需要修改设计,重新调试,直到课件符合设计要求为止。在制作的后期调试时,我认为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

⑴、调试场景的色彩搭配。其原则是符合学生的用眼卫生,保证清晰、大方。让班级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

⑵、对课件所存在的细节上的不精致进行修改,保证其科学性。

⑶、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调整背景音乐、视频。保证小的视频文件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又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4、形成教学产品(教学课件)。将修改好的课件,通过刻录机载入光盘,便于长时间的使用和保存。

二、课件制作及应用中的问题

㈠、重形式不重内容

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走入一个误区,精心设计没有必要的板面,设计没有必要的动画过程。比如制作《地震》一节的课件时,使用霹雳体文字;制作《火山》一节的课件时,用FireWork制作了火焰字;在一个页面中使用多种字体,多种颜色的文字;用大量的时间制作一个片头;一个选择题的答案在屏幕上飞来飞去,最后落在一个小括号里。制作课件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必须保证其严谨的科学性、实用性。

㈡、“拿来主义”

有不少教师在使用课件时,自己根本不动手,总在网上找现成的,拿来就用,这不可取。网上的确有高质量的课件,但不一定是通用的,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许多网上的课件存在明显的知识性错误。我们可以从这些课件中获得启发,结合自己的实际制作出来,也可以将其按自己的思路加以修改。

㈢、重“量”不重“质”

随着计算机在学校的普及,课件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有的老师几乎每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使用课件,粉笔成了多余的摆设。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课件的设计应该遵循必要性原则,如果盲目地把所有的内容都制作成课件,那就成了“电灌”方法,和以前的“满堂灌”没什么本质区别。

㈣、重“教”不重“学”

有些教师的课件主要体现教师“教”的思路,较少涉及学生“学”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较少,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所以,一个优秀的课件,需要精心的策划、细心的制作和恰到好处的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使用效果。因为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件只是辅助手段,如果夸大课件在课堂中的作用,就是本末倒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教师在使用地理课件教学中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

三、几点建议 1、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多学习一些课件制作和应用的知识。互联网飞速发展,网上的视频教学资源丰富无比,学习的难度小多了。想学一定能学会、一定能学好。

2、课件制作的分辨率最好采用以下几种,用起来方便、快捷。800*600;640*480;320*240;800*400。

3、课件制作的总思路最好是与网页浏览模式接轨。我今天给大家展示的课件只是一个思路,也许这样更有利于资源的共享。

4、各学校有条件搭建共享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课件的制作是个苦差事,我制作的这三课的课件,前后共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一般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效率最高,有时连续七、八天工作到后半夜。衷心希望有条件的学校与我校共建资源平台。

四、其他

怎么正确有效的学好高中地理 篇5

做地理都知道要做题库,但我建议要各种有所涉猎,在于题型的掌握而不是多

题型整理

要把每一个题型进行整理,放在一个本子上,以后每次测试有错题,就把错的原因写在这个本子的下边,主要主要写心得。

错题原因的整理

有得时候你不是不会但错了,没必要抄一遍,关键是你把当时做题的心态整理下来,就知道为什么错了。

心态

做地理之前要有一种自信,我一定能做出来,就是做不出来,我还能萌一下,对吧。

考前看你的心态整理

看看往常的心态,会比你做题更有效果,记忆更深,下次的时候你就会有所体会

要有成就感

高中生怎样学好地理 篇6

1、地理有理科的成分,所以你做题一定要有逻辑思维,尤其是时间计算

2、区域地理提和时间计算题,一定要图题结合。

方法:先把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按经线纬线,大致轮廓,地形区(如山地,高原,盆地,河流)画一遍。——在往上填详细信息(重要城市,气候类型,植被,工业,农作物)

3、以上是基本的。能力培养——首先书上的知识一定得懂,必要时要背,最好能理解.做题从基础起,在自己总结大体规律,如(问气温降水,就要考虑地形,气候,海陆位置,是迎风还是背风呢?!,洋流性质;所以一定要积累和联想。再做能力题,开放题。一道题想出不同的解释。

4、读图,看地图,分析。很重要

5、听课不懂,一定要先思考。想不明白再问。——这样你才能印象深刻!

最后,我也打了这多的字,我绝对是吐血奉献!!分享给你的同学支持我吧!

02.落实学习常规:

就地理科的学习而言,学习常规应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学习等六个方面: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

预习要做到: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并做好记载,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上课也应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

上课要做到: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如果遇到某一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一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而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

不懂的问题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对于地理笔记,我认为有些最好是记在地图册上,以便在看地图时复习。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

作业必须做到: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作业经老师批改后,要仔细看一遍,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

要知道,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作业要规范,书写要工整,切忌写了又改,改了又擦。

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同时还要通过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复习包括: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

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明确努力方向。所以要正确对待考试,重视考后分析,将每一次考试作为检查自己学习效果、调整学习状态、改进学习方法的机会。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尤其是地理学科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话题联系密切,所以适当进行课外学习,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知识领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对课内学习也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03.重视地理图像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图像,地理图像包括了地图、结构图、素描图、坐标图、原理图等等。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绝大部分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

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图的时间不宜太长,但要坚持经常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

04.改变学习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新课程改革力图逐步改变这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浅谈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篇7

高中地理素有文科中的理科之称,既不同于理科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又不同于文科中的政治、历史等简单的背诵理解,自身具备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双重属性,因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都认为高中地理课程比较难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就可以拿高分的,还要不断地看图、计算等。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学好高中地理就成为了高中生一直头疼的问题。其实,高中地理并不是一门难以学好的科目,关键是学生要抓住高中地理的特点,然后根据高中地理自身的特性加以区分、分类,并持之以恒,相信地理分数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下面,就结合自身教学多年的实践经验,在这里浅谈一些如何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

一、培养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学什么科目,只要对一门科目有了兴趣,那么即使是再难学的科目也会有着攻破困难的决心,鼓励自身一步一步地往前进。但是兴趣,也并不是说培养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还需要教师一点一点地引导,以及学生自身对于地理看法的转变。

高中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的学习,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广,需要了解的知识也很多,给出一道图,就需要学生从图中看出该地区的建设、经济发展等等,而这些往往一下子就击溃了学生想要学好地理的决心。因而,兴趣很重要。

首先,可以培养自己对地理的看法,地理不是简单而枯燥的读图、看图,而是学好地理益处多多。比如,可以先从身边的事情出发,培养自己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当主持人在进行广播时可以适当的联想自己学的地理知识;看电视的时候不要沉醉于泡沫电视剧的体裁,可以将遥控器转播到“世界地理频道”,在欣赏世界大好河山的同时,阅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长,还可以时刻联想到地理课本的一些知识点。

其次,联系生活实际,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增加对地理的趣味性。地理学科的学习并不是脱离于我们的生活实际的,实则和我们息息相关。在观察每一次的太阳东升西落时,可以联想到每个季节的昼夜更替及时间长短;晚上的云多少,关系到夜间温度的高低;学习了大气环境后,就可以利用大气自身的逆辐射具有保湿的作用,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可以防霜冻。

不怕地理难学,就怕自身对地理没有兴趣,没有了兴趣的指引,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感到吃力。因而,地理兴趣的培养很重要。

二、学会读图、识图

若想把地理学好,学会看地图、用地图是关键。在地理的学习中,地图的使用不可缺少,地图就是地理学习的灵魂,可以这样说,没有了地图也就没有地理学,地图的学习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一项重要工具,地理学习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地图的使用。

首先,在学地理的时候就要尽量做到一点,脑子中有图。什么叫做脑子中有图呢,就是指在做一道地理题而没有出示地图的情况下,头脑中也要浮现出地图的影子,形象、清晰,从而达到从容作答的地步。这个过程的训练就需要学生在看书的同时,要和地图相联系,看书和看图相结合,地理知识逐一地放在地图上。因而,这种情况就需要学生图和文相结合,多读多看。

其次,学会对地图进行分类。在对地理的学习中会出现很多图,比如日照图、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漫画图、结构图、数据图等等。因而,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别每一类图,并且掌握每一类图的要点。看见图,就要知道图名;对图中的图例、方向、比例尺要洞察分明;对改图要表现得主要内容、范围要有清晰的认识。另外,学生还要掌握图与图之间的转换、图与文之间的转换等,比如将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

地图,在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学习的必要工具而且还是最好的老师。在对地图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也从地图当中懂得了必要的知识。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左书右图,图文并茂”,图和文互相转换,逐步培养起自身对于地图的学习与掌握能力。

三、理解课本

无论哪一类科目的学习,课本教材是其重要的支柱,地理也不例外。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就一定要熟悉课本,要对课本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必要的理解,该死记硬背的就下狠心、花时间努力的背诵,该深刻理解的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阅读并积极思考,从而对教材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与理解。

相较于初中地理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更为系统、复杂、理解难度比较大,所涵盖的知识点也逐渐地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有必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对不同学期的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比如,对于概念性的知识的学习,可以先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这样才能在做判断、推理等问题时游刃有余,不会混淆其中的概念。另外,一些原理性的知识,就要紧抓基础知识,一步一脚印的掌握、过关,气温和气压之间是什么关系,生态平衡的条件差是什么。类似于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就需要理解的基础之上做到举一反三。

除此之外,每一名学生都应该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规律,只有形成自己头脑中的特有的学习方法,才能够真正地将所学运用到所用。

学习地理,不仅要讲究方法还需要一股子韧劲儿,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能够轻易地放弃,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那就耐着性子把它看下去,不懂的就请教老师、同学,多做题、勤复习,遇见困难解决后记下,不断地总结经验,把容易错的知识点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没事的时候就拿出來看看,这样有助于提醒,有助于自己进行不断地反思。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的学习不同于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更多的是讲究“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的地理学习则是更多地在强调“为什么”。因而,对于刚刚从初中步入到高中的学生来说,需要转换当初学习地理的观念,多问些“为什么”。总之,要想学好一门课程,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借鉴了别人的学习方法之后要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体系,从而帮助自己学习更好、更快。

【责编 周春晓】

高中文科生怎么正确学好地理 篇8

把握基础的、核心的、主干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重要的地理原理、理论、方法,如: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热力环流原理、水循环原理、地质大循环原理、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区位理论(工业、农业、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等);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等;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地球运动、等值线的判读、大气运动、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气候类型、洋流;人口结构与人口迁移,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等等。

另外,还应该适当记一些常规的答题模板,虽然这对于全国卷已经没那么实用了,但我认为这对于初学者或者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还是有帮助的。但对于模板的应用,一定一定要结合题目的图文材料,从材料中获取并解读信息,选择与题目相关的点答,切忌套题、生搬硬套。例如关于必修二人文地理区位理论方面,常见的考题为:分析工业、农业、城市、交通、商业等的区位因素。虽然略有不同,但要点大致是一样的,都主要从两方面来答:①自然因素(“地气水土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土地,植被,自然资源等;②人文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工业或农业基础,历史传统等等。

关于所谓的“回归课本”。老师经常会跟学生说要回归课本,尤其在中考、高考前,许多专家也会给出这样的建议,于是听话的乖孩子们就去把课本再通读了一遍,然而看完却啥也没记住。我理解的“回归课本”应该是再掌握核心主干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再次回归课本查缺补漏,而不是盲目地通读课本。

关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都无法独立完成,因此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以高中地理为例,包括:3本必修+2本选修的整体知识体系;每本书,每章,每节的知识体系依次构建,或者以相反的顺序进行构建;亦或以专题进行构建也行。

关于有些同学说的:“老师,感觉我读的都不考,考的都不是课本上,那我还看书干嘛?”确实,现在高考考得是“知识+能力”,而不是纯粹的记忆,不会再像中考一样考课本原样的东西,咋看确实读书没用,但其考的知识和能力大多跟课本上的某个知识点是相类似的。例如全国1卷那道难倒一大片考生的“刚果河没形成明显河口三角洲的原因”就是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案例3“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的逆向思维题,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再如全国1卷考的“雨水花园”看似很高大上,但其实考得就是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水循环原理”。但这点大多数学生是很难看出来的,还需老师在讲题时多加引导。

如何学好高一地理的方法 篇9

1.合理安排时间。要学习好,首先要安排好时间,这就要求制定好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用以指导自己学习。规律性的学习往往是取得好成绩的指路明灯。

2.要认真预习,认真听讲,仔细复习。预习可以利用好练习册的基础知识填空,了解本课的大致内容,把自己弄不懂的问题作好记号,提醒自己;专心上课不仅要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课上讲解的内容比较,还要首先记好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没时间的话,要在课后才做投影的笔记;复习时要独立完成作业,解决疑难。

3.善于进行单元小结。学习完每一章内容,要学会小结知识,找出重点、难点、易错点和易混点。若有时间的话,可以利用周末做一份单元综合卷,巩固知识,效果更加显著。

4.注重课外学习与上网学习。同时也要善于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而参加竞赛活动等是较好的课外学习方法。

我们有些同学平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是到考试的关键时刻,总是失常发挥,考出来的成绩似乎与自己的实力不相称。这个问题在我看来,缺乏地理考试答题技巧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第一、认真做好做选择题。1.认真审题,找准解题方向。有了正确的答题方向,才能引导你得到正确的答案。2.要特别关注题干的限制条件。画出关键字非常重要。3.最后剩下的时间,应主要用于检查Ⅰ卷,因为多做对一道选择题,就多一份胜利。

第二、对容易的题目要格外小心。同时要做好中等题,耐心对待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注意曾做过的题的异同,学会知识迁移,尽量多做对一题,多得一分。

第三、合理有效地分配时间,要力求一次准确作答,容易做的要尽快作答,对难题要给予适当的时间。

第四、做题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不少同学也具有相当实力,为什么不能脱颖而出,我想他们不能细心地检查出自己答题的对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就Ⅱ卷而言,要把握好三点:1.认真分析题目所给的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找准解题方向。2.注意答题的实用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特别关注关键字词的表述,要精答。从多角度思考,千万不要漏答、不答和答错位置。(用地理学科的语言表达,就事论事,把比较有把握的写在前面。)

我们要学会认真的体会和总结,记住得到的启示、经验和教训,不要在考试中重犯曾犯过的错误。

高中地理怎么学才能得高分

1、比较法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地理事象进行比较,经过思维加工,并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认识地理事象的特征和规律。比较的目的就是认识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即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征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更加明了,这样也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做到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2)有助于使知识系统化。无论是同一时间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较,还是同一空间范围不同时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较,它都至少有两个比较对象,在比较的过程中把几个地理事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所比较的内容既有旧知,又有新知,也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由于比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因而在比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前后贯穿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使所获取的知识记忆牢固,这样在知识的获取-比较-获取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运动中,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

2、联系法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

(1)浏览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2)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时,需要密切联系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初中地理知识,才能掌握好这一部分的内容。联系法应包括横向联系法、纵向联系法、多向联系法等。

3、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高中地理应该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

1、读

首先是通读教材,包括小字部分,然后分段略读、精读,对教材重点内容如概念、定义等,要求做到读、划(在下面用色笔画线)并行,以加深印象,为运用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基础。对其中优美的文字,如地理景观描述,亦可领读、朗读。课本中精美的插图照片,可当作美术作品欣赏,要充分利用美学的感染力,来引起学生自学地理教材的兴趣。最后分析和总结出段落大意,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与读、划教材同步进行的,则是配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具体的地理轮廓形象,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地理记忆能力,学好地理课打下基础。(动手)结合起来的方法。这样,手脑结合,地理知识和绘图技能结合,而达到地理概念清楚,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明确,并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每学一课(章、节)就让学生把课本有关地图描绘下来(应描地图教师事先选好),描图纸要用单页薄纸,并作为课堂作业,检查评分。描图要求轮廓清楚,位置正确,书写规范。所描项目须经教师选定,描图过程(包括描图前和描图后)要引导学生对所描地图进行反复思考,要思维其地理位置特征、轮廓形象、方位距离、面积大小、地形分布、生产布局等等;也可以联系不同的大洲、大洋、国家地区进行对比思维,还可以把课本中有关文字论述和听描绘的地图本身结合思维,把部分专题地图如山河分布图、气候类型图、交通城市图等归纳成综合性地图来思维,也就是把所描地图,同整个教材串连起来,形象具体,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思维描图”的关键是思维(包括想象),而不是“依样画葫芦”的描图。如果学生不思维,而单纯描图,则单调乏味。只有边想(思维)边描,使想像中的地理事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与联系同地图结合,则兴趣盎然。“思维描图”需教师培养引导,为增强说服力,可在同一学生身上搞些数据,对比“思维描图”与“单一描图”的不同效果。

“思维描图”具有紧扣教材,简单易行的优点,不论教学设备的好坏,师资水平的高低,学生成绩的优劣,皆可推广应用。“思维描图”不仅使地理概念清楚,地图知识牢固,还能避免“地名搬家”的现象发生。

2、填

学生在读、划教材,思维描图的基础上,已初步掌握了教材内容和地图知识,这样,可以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以及有规律分布这一特点,填、写结合,采用“地理事物镶嵌教学”。所谓地理事物镶嵌法,就是配合教材内容,取空白地图一张(学生自绘),就像幼儿的“积木盘”一样,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气候类型、自然带、交通城市等,让学生像摆积木似的,按位置、比例分别“镶嵌”到空白地图上,填(图例)写(注记)结合,把众多的地理事物,综合归纳为一图,形象具体,印象深刻。

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的教材(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不同的章节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密切结合,启发学生按步思维,找出不同地理事物的各自规律、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掌握其相互关系,进一步把中学三个层次(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中地理)六册地理教材综合在一起,达到学生对地理课本越学越薄,越读越少,概念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2、练

通过读(课文)、描(思维描图)、划(概念、定义)、写(知识结构、地名)、填(地图)等一系列的自学活动,动手动脑,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已初步掌握了地理的“双基”内容。下一步就应通过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规律,以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如虽处同一纬度,由于海陆、洋流、地形的不同,气候类型产生差异,气候、土壤、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关系,地理环境(主要指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类与环境之对立统一关系,等等,使学生具备审答地理问题,评价地理事物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布置练习作业,进行单元测验。这里讲的测验,也是以学生自我测验为主,由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相互批改,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和组织讨论,检查自学效果。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总结 篇10

一、地理学习中的方法

1.手脑结合,速见成效: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兴趣+天赋+地图+记忆+总结=成功。

2.研究生活地理,激发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3.五点要求:紧扣教材,总结方法;文理交融,学法兼用;联系生活,轻松学习;图文结合,易学好记;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4.用联系的方法:纵向联系法,即沿一定的思路使知识向纵向延伸发展,从而掌握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法即地理知识间的对比、相关、影响、制约等关系,反映地理事物的广延性;多项联系法即对同一地理事物从多角度进行解释。

5.明确目标,讲究策略:有盲点不要绕开,有难点不要走开,是重点一定要层层剥开,让知识变得清晰明了,不在鞋子里留沙子。

6.熟读教材,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中要跳出教材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要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7.重视巩固课堂成果:下课后,不要急于放松,回顾思考学习过的内容。遗忘的过程总是先快后慢,记忆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最快。课后一定要及时安排复习,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真正地归自己所有。

8.认真听讲很关键: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授课很重要,所以上课不可以不听,即使对老师不满意也要认真听课。有选择性地做适当的笔记。

9.定期整理笔记:要定期整理笔记,进行删剔与补充。在阶段考试前将笔记拿出来看,将不扎实的知识夯实,而且要将新旧知识穿线,不要让知识结构发生断层。

10.巧用计划出高效:学习计划是高效利用时间的保障。学习计划应该具有短期适用性。目标是长期的,计划却是短期的。学习计划要灵活机动,要能够与当时的学习状况相协调,规定的太死会使学习计划缺乏实际操作性。

11.坚持,直至成为自然:把学习变成兴趣和习惯的窍门之一就是把学习当成“洗手”和“刷牙”。坚持一天、一月、半年,坚持中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功到自然成。

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原理都可以在诠释区域事物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并能反映出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状况。同时区域地理也是难点,知识点繁、杂,只要是地球上的区域都有覆盖。再加上课堂时间紧张,补充的课外知识有限,所以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区域地理学习到位。考试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点之一——区域性的。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是我们要抓住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1.“在哪里”,即是准确的区域定位,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培养读图、识图能力的措施:

(1)掌握绝对定位: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来确定该区域的大致范围;或根据地理坐标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

(2)掌握轮廓特征:包括国家、大洲、省区轮廓、河流、湖泊形状轮廓和铁路的走向等。(3)掌握海陆位置:了解海陆位置,更好地定位。

(4)抓住特殊地理事物或区域典型特征来定位。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典型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在学习中应特别的重视。

2.“有什么”,即通过地图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等事物状况,并以此推断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有人说,学习区域地理特征时,可以把区域当做一个大箩筐,然后分成两格,一格装自然地理特征,另一格装人文地理特征。(1)自然地理: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范围(主要的地理界线)、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生物(植被、动物)、自然资源等。

(2)人文地理:人口、民族、宗教、历史文化、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等)、工业生产(区位条件、工业类型、工业基地、工业部门)、交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3.“为什么”,即理解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难点所在。掌握了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只解决了“有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原因,即解决地理特征“为什么”的问题,如资源与工业生产;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气候、地形、河流、工农业与人口、城市的分布等,它们之间多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影响。

“为什么”也是学习区域地理中较难的一关。所谓“地理”,除了有“地”(地理位置——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还有其“理”(形成原因——为什么)。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其各个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经济、人文地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故学习区域地理的时候应该把这一思想贯穿全过程,如学习中亚地区时应将“干旱”这一特征贯穿其自然、工农业。

4.“怎么办”,即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要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了解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后,最终目的是探究该区域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怎样的开发利用既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而走向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该地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环境保护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即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例如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导致土地盐碱化和湖泊萎缩,生态环境恶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适当放牧,退耕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5.针对多数同学反映的知识点太多,记了就忘,上课提到的地理事物,一时半会找不到等问题,建议:建立起自己的心理地图,做到脑中有图,脑中有网。这样不仅可以将纸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而且可以恒久记忆。

6.学习单独的地理区域时,可以按照记忆把该区域的大体轮廓画下来,然后在地图上标注应重点掌握的地理事物和经纬度。世界地理学完后,也可以把各个单独的地理区域综合在一起,画一张完整的地图来帮助复习巩固。在自己画图的过程中,势必要高清该区域的轮廓、位置和重要的地理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已达到掌握区域特征的目的。

三、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使用

1.善用地图,事半功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善于读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把地理事物落实到图上,形成空间观念,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图文结合,高效学习: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3.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4.学会读图,注意顺序:(1)读图的主题,即图名;

(2)看清地图三要素:图例、比例尺和方向;(3)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内容、范围;

(4)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任何一个信息;(5)联系实际,学2

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图文转换等。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 篇11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

1.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有些同学历史没学好主要是因为对历史没有兴趣,误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其实这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了,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

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能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2.学会把握历史课的主要内容。

历史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3.建立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

同学们学历史是一课一课地学的,学的往往是一些单独的历史事件,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历史,这时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以便逐步达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不仅对加强记忆很重要,对加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件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历史发展的必要性。

5.知识要经常运用。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已经处于21世纪初期,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发展中也会出现很多相似的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发展的信息。我们要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去分析、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间,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会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

6.做好笔记,善于总结。

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要记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把与整个历史时间有关的因素都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化知识。

7.科学的应对历史考试。

在中学学习期间,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不要孤立地去背知识点,而要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把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既要记住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重要知识点,也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的脉络。

高中历史复习技巧

理解性记忆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无从下手,因此在这里强调一下理解性记忆的重要性。

要把教材的句号变成问号

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将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

如对于“两税法”这个知识点,我们不仅要记住具体内容,还要理解为何称为“两税法”?与以前的赋税制度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寻找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历史单元特征和发展趋势,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些知识点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如要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的原因时,主要是“生产技术的提高”、“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秩序的安定”、“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外经济的交流”、“人民辛勤劳动”等;讲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外经济交流几个方面去总结。

学会获取和运用信息

首先要学会解读和获取“设问”信息,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再去解读并获取试题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材料或“情境”信息,不要将这个顺序颠倒。

其次要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才能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再者,要将试题中材料与所学知识建立起正确有效的联系。

最后,对设问的信息进行解读时,有的可以直接用所学知识回答,有的可以将材料中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还有的则要运用相关的史学观点进行阐释。

必须“史论”结合

我们要具备正确运用史学观点的能力。

准确审题,规范表达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技巧 篇12

现在还有人把上学说成读书,把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称作读书人。的确,学校是一个读书的场所,读书可修身,读书可养性。语文教学,在尊重升学率和追求理想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应该是阅读。因为,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脚踏实地放飞梦想;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洞明世事、健全人格。缺少了占据学生全部心灵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会变得狭窄和贫乏。

学好语文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勤背勤记

1、早读时要多读书,动手写,用心记,勤引用,将小学阶段背诵过的诗词和初中阶段背诵过的诗文,全部再作为早读课朗读、熟记的主要内容。

2、按学习要求熟读、背诵高中课本里优美的诗文及要求背诵的课文。

3、熟读并识记至少50首唐宋诗词,100条名句。

学好语文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因果分析法

语文教学的课文分析中常常会出现“为什么”的提问。这实质上是在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回答这类问题,常常是要进行由结果到原因的逆向思维。涉及到原因分析,就是指导学生学会从客观到主观的分析方法。对客观原因的分析涉及到作品人物自身的身份地位及思想性格。

如对《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马玉祥为什么要求从炮兵连调到步兵连去”这一问题,就要进行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分析。从客观分析上看,是由于他目睹了朝鲜老妈妈因房子、窝棚连续被敌机毁坏后而痛哭的场景,激起了他对敌人深深的恨;主观分析上看,是年轻战士急切地想直接去打击敌人,为朝鲜人民报仇,从而展示了战士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境界。

学好语文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理解文章

高中学好英语的方法是什么 篇13

一、夯实基础,突破难点 英语学习,无论采用什么形式,课本永远是第一位的。应坚持以教材为主,以课文阅读为主线,逐步消化其中的词汇知识,夯实基础,全面培养、提高其英语听、读、写的能力。课文提供了大量熟悉的词汇、日常交际用语、语法和句型,有利于巩固所学语言,加深理解基础知识。利用每单元的语法复习课,将那些互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语法进行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规律化,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某些复杂的语法现象。这样,从根本上把握了重点内容,为以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二、有效训练听力 听力的练习要在掌握相应的听力策略的前提下做到持之以恒。练习听力的时候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学会预测,并做到边听边分析综合,听力测试问题的类型一共就这几个类型,概括中心话题,推理判断,对谈话细节等问题要心中有数,对常考的谈话内容如打电话,买东西,看病,用餐,活动安排,表示看法等要做到熟悉而不陌生,听力的提高不是一个早晨就能实现的,它是慢功夫,但是要经常听,肯定会有大的长进。其次听力训练要掌握相应的听力策略,用什么技能听懂什么。当听不懂时,要思考自己在哪些地方欠缺知识而不能听懂。同时还要适当训练短时记忆能力,短时记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应试能力。平时还可以多朗读,大声朗读,增加语音对脑子的刺激,使语音与单词成为一体,提高对语音的反应能力。

三、加强单项训练 要加强对重点单词、惯用语的学习。英语考试离不开对单词、惯用语的考查,考生在平日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关注重点单词的学习,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常用词性用法的掌握,在日常学习中要善于积累,不断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对于名词,要注意一词多义的掌握;对于动词,既要注意单个动词的词义的掌握,更要注意积累由某一动词所组成动词词组的各类意义的掌握,如常见的动词,do, go ,have, hand, give, make, take, turn等的用法是相当广泛的;拿动词go来分析,该词有“去”、“持续”、“工作”、“动转”、“流传”、“变成”、“习惯于某种状态”等多种含义,由其所组成的动词词组如go by(过去);go ahead(前进,进行);go down(流传);go in for(从事参加);goon(继续下去);go over(复习);go through(查阅,经历);go up(上升,上涨);go with(与……相配)等,考生必须对这一词的词义,所组成短语全面掌握,才能应对考查go的单项选择题。要尽可能扩充知识面,不断丰富对词、词组的掌握及运用;同时,在平日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用重点词,词组来造句或进行书面表达练习。

四、抓牢阅读理解 高考中该题型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语言原汁原味,以考察深层次理解为主。如主旨大意;猜测词义或句意;判断推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态度;文章题目等。在平时训练时就要养成好的习惯:精泛结合、扩大视幅、不点读、不出声读、不过多回读;能根据上下文猜词、乐于分析长难句、坚持做好读书笔记、不断扩大词汇等。训练中要以限时阅读为主,把握好速度和准确度的关系。在做题过程中要逐渐做到:快读文章笼统抓大意;回读文章对应答好题。快读文章不仅容易获得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且可以减弱生词多对阅读的影响。所谓找对应就是在明确文章表达的中心后,带着问题回读文章,找到相关信息,把A、B、C、D四个选项逐个与原文对照,认真分析,通过排除或对比来获得答案。这样既能减少阅读量,又能减轻阅读压力,从而提高阅读的信心和效率。

五、熟练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不是单纯测试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能力,而是综合考查词汇知识、阅读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推理、常识、情理、上下文等进行灵活推断的能力,也一直被认为是高考英语中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语言素质要求最高的题型。必要的练习是提高做题熟练程度的有效途径。做完形填空题时,首先看懂文章的第一句,接下来浏览全文,了解大意,然后边研读边根据上下文、逻辑、常识、词法知识等进行初步推测。有了自己的初步判断后,再对照所给选项,找出其中与自己预测完全一致或相近的选项。若四个选项均与所预测答案相差甚远,应调整思路,再从新的角度进行推测。在这个过程中,应瞻前顾后,适时调整。最后应通读全文,再从阅读的角度看文章是否通顺、是否合逻辑。

六、提高写作水平至于书面表达,平时强化词汇、语法知识的运用,背诵一定篇目的经典范文,并在此基础上多读、多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集中训练阶段,练习各种文体的审题、提炼要点、语篇表达。进行相关内容的背诵和实战演练。结合近几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卷要求的提高,基础较好的同学写作时应该大胆使用复合句、非谓语动词等较复杂的结构,以求得分上档次。基础一般的学生为了求稳写好简单句。另外,在写作中严格要求英文书法练习,考试中做到考卷中不涂不改,卷面整洁。

七、利用改错本整理错题 对于改错题,除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外,主要通过做改错题提高观察能力、纠错能力,了解改错题的命题规律,如冠词、时态、人称、介词、名词复数、连词等方面的错几乎每年都有,训练改错思维。高三题多,保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每次做完题后,先把做题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错误的原因,把重点、易错点和新鲜词汇进行归纳、总结,每周检查、复习、巩固,做到温故而知新。通过这样反复训练,明显降低出错率,培养自信心。总之,在第一轮复习中,注意避免在复习课本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顾此失彼。语言的特点是实践性和交际性,多实践练习,则熟能生巧,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始终要以实践原则高考复习,促进能力转化,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全面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高中英语学习技巧

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信息传递中必不可少,在语言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词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强调从运用的角度学习词汇。可是,很多高中学生学习词汇的渠道不多,记忆的方法不科学,也没有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形成对词汇的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帮助高中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英语词汇的运用能力。

听力

英语被很多学生视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因为英语几乎贯穿了同学们小、初、高整个过程;陌生,是因为学习数年,但仍未找到其真正突破口和高质、高效的学习方法。即便有些许方法,但一般都仅限于笔头上的;然而对于听力这部分,一直是大多数同学在考试中的软肋。

上一篇:病房一般消毒隔离制度下一篇:公司活动闭幕式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