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论文(通用12篇)
青少年的发展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因其在青少年中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他们的研究就尤为重要。如何保障这一群体的权益,使他们健康的成长;如何让这弱中之弱的群体也能够像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善自我,在掌握一技之长的优势下,在当前较为激烈的人才竟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中专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一)大多缺乏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觉悟比较低,缺乏应有的文明礼貌。
(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或“很差”,不求上进,不爱学习。
(三)性格怪异,易惹是生非,不能严格遵守班规校纪。喜欢什么做什么,不管
后果。
(四)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自我克制能力,意志薄弱,易结成小集体。
(五)自卑对前途失去信心,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对待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上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
(一)家庭原因: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从不过
问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孩子不重视学习。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学生得不到温暖的教育,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
(二)学校原因:个别教师不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教育方式简单,易怒。认为
学生的不当行为是成心捣乱,挑战自己的权威。或是期待学生一说就听,不犯错误。在这种信念支配下,老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就会感到意外,感到失望,感到挫折,感到不满,甚至愤怒。对个别差生冷眼相对,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久了,学生便滋生自暴的心理。
(三)社会原因: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入了解,有的放矢。
在接触中专学生之前,就听到了一些传言:“中专学生爱打架,不好管理、不听老师的。谁谁是学校霸王,和老师对着干。某某人品行不好等”。听着老师门善意的提醒,我心理也确实有些心虚。不过凭着自己六年来教育教学的经验,我决定啃一啃这块硬骨头,于是我接过了寄宿管理这个岗位。在刚接触学生时,我没有去急于实施自己的管理方法,而是采取了观察、调查、谈心等方式,开始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道德品行、心理特征、学习状况等,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和学生展开接触,在这一个月中,我和学生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我不给学生下达任何指令,按着原来的制度和习惯走,对出现问题的学生暂时不表态,让学生尽可能的把他们的个性表现出来,找到他们的弱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个别问题学生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以帮助和诱导的方式与其接触,减少他的敌对情绪慢慢的和学生建立感情,沟通和交流思想。通过一个月的接触,给每个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为今后管理工作作好铺垫。
(二)尊重、热爱、信任和宽容
我们的学生养成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家庭、社会、老师、同学等方面应有的尊重、热爱、信任和理解。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更想得到荣誉,尤其是老师对他们的肯定。作为学生第一个对他的行为作出判断的就是老师,大部分学生都是从老师那里获得信息,来判断自己的言行对错,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把握好教育学生的尺度。想要求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过去我们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尊师爱生”,而今天我们更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互尊互爱”。我们的学生比普高的学生更缺乏自信心,所以他们更需要尊重、信任、宽容和理解。当学生范了错误时,我发现了但他不知道,当时我没有过去指责和批评他。等到没事的时候,我单独找到他询问此事。刚开始他还想隐瞒,经过我的提示又发现我没有生气,才对我说了实情。事后我并没有发火,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他进行了帮助和诱导。这样经过两三次的接触,逐渐获得了学生的信任。从而使我的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必须注意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与我们不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水平,我们对学生应该是关怀、理解、帮助、教育,对学生因不成熟而犯的错误要谅解,要有耐心去等待学生的成长。对学生严厉的批评指责当众训斥,不顾后果地责令学生进行公开检讨的做法,常常会让学生自感“身败名裂”而自暴自弃,甚至会引起学生冷漠仇视的逆反情绪,从而阻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学生犯了某些错误或过失,教师不公开批评,而是采取“你知我知的宽容态度进行教育,则会让学生因自尊心得到保护而心存感激,体会到老师的善解人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最终改正缺点和错误。老师要用宽容和爱护之心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要看到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出现问题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回想一下,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又何尝没因为范错违纪让老师生过气呢。所以教师时刻不要忘记我们是教育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我们要学会尊重、热爱、信任和宽容。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抓反复、反复抓
树立一个教育观念: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引导人、鼓舞人、感染人,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是被培养、引导、鼓舞和感染的对象,在教育者的心目中,永远都不应该有差生,哪怕是一个学生。在教育者的字典中,永远都不能有差生这两个字。对于中专的学生来说恢复自信心非常重要,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到了中专就完了,自己没有前途了,混到毕业找份工作就一辈子当工人了。学不学都一样”。当我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后,就经常在课余和学生聊天,向他们介绍我们学校的毕业分配情况,向他们说明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特别需要技术形人才,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在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成功的关键在自己。如果表现好还可以择优分配到有实力的企业。让学生看到前途一片光明,有了希望就有了学习动力,也就使学生逐渐复了自信心。
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给自己和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是教师,教师是来培养、引导、鼓舞和感染学生的,不能把我们的一些期望强加给
学生,当学生没有完成时,我们就大失所望失去耐心。而是事实上,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成长就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出现问题、范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学生的正确定位非常重要,在教育和评价学生时,一定要选好参照物,用学生的现在和过去去比较,千万不能拿他和别人去比较,这样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在教育个别特殊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这些学生尽管有许多不足,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也有许多好的品质、行为。老师要经常观察、充分利用闪光点,肯定学生的进步,促使其提高。我带的学生中就有一个,平常总爱违反学校纪律,动不动就和别人打架,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人物。
我和他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他的内心既幼稚又单纯,平常的一些异常举动往往做给别人看的,他认为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他。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我便开始了对他的引导,第一让他理解怕和尊重是两个概念,第二教会他如何被别人尊重。在和他的接触中发现,他热爱劳动不怕累。于是我便发挥他的长处,让他带领同学们作扫除,并给予他充分的信任,由信任而诱发其责任感,他非常认真的完成了工作,在我检查前他怕地被踩脏了,用纸把地全都铺上了。事后我给了他充分的肯定。就这样我们彼此的信任在逐步加强,他的转变也越来越大,有一天他对我说:“老师我要争取择优分配。”而且他一直在努力着。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信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抓反复、反复抓。学生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所以要转变他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转变他们的过程中,要允许他们有反复。因为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是自身的不良习惯和和外部的不良影响引起的。要重点分析学生出现反复的思想根源,与具体错误行为的关系。在这个时候,老师要特别注意控制情绪,不能对学生产生失望情绪,更不能过多的批评、指责、训斥学生,否则前面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自暴自弃,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发展下去。所以这就要求教师
要持之以恒的关心、爱护他们。要不厌起烦的帮助、启发、诱导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庭的配合是重要的外部条件
一、加强初中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古今中外,对于生命问题的探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许多人穷其一生寻找生命的奥秘,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生命观。 生命属于每个个体只有一次,其可贵可想而知,只因时代不同,赋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不同。 当前,加强初中生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认识生命而珍惜生命存在
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生命的存在是一切价值创造的基础,所以教育之“ 育”应从认识生命开始,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最后的终结,充分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和可贵性, 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和爱惜生命,达到与人为善,从内心唤起生命美好的善根,学生不仅要知道“ 何以为生”,更要知道“ 为何而生”,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追求。 对初中生,应加强生存能力的教育、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自救能力的教育等, 使学生能够应对复杂多变情况的威胁、不可抗力的损伤和不法侵害的防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伤害自身生命和侵害他人的生命都是对有限生命的践踏。
2.尊重生命而担当生命责任
一个人的生命既是自我存在之载体,也是家庭血脉之延续,更是社会力量之组成。 生命承负着家庭、国家责任与担当。 所以,生命教育就是要学生清楚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并不仅仅是个体生命的延续,还应该承载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懂得报答与感恩,真正懂得生命来之不易, 理解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和养育子女的艰辛, 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和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 挫折难免,但跨越挫折不是靠金钱、地位,而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内在的精神力量。 面对挫折应积极进取,将其作为生命坚韧与强大的磨刀石。 这样才能在其生命进程中行进地稳当,才能承载起生命所赋予的责任与担当。
3.理解生命而追求生命价值
教育学生通过认识生命的进程,珍爱自己的生命以及生命所赋予的责任和担当后,科学地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真正地理解生命进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价值的意义,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当前,初中生主体意识增强,往往对待生命多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并不了解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因此,对初中生加强生命教育就是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使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并努力实现生命价值。
二、初中生生命意识淡化和价值观念迷茫的原因
1.多元价值观念的碰撞与冲突是导致初中生生命意识淡化的社会因素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念的变革、碰撞与冲突较之以往更加复杂而激烈。 在社会物质财富丰富的同时,带来了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混乱与冲突。 网络的飞速发展更使得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的初中生很容易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导致初中生价值选择与整合的困惑、疑虑和迷茫;个人意识飙升、功利意识增强,自身行为方面过多强调自身利益而忽视生命价值与追求,缺少对其生命和他人生命的爱惜、敬畏和尊重之情,甚至产生悲观消极、厌世轻生的念想。
2.基础教育评价机制的弊端弱化了人文关怀和素质教育
目前, 中国的基础教育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差距。 虽然进行了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评价机制。 第一,教育评价机制的导向弱化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教育评价的重中之重应该是人才质量和人才素质,但现在的教育评价不是评教学质量,而是评教学设施;不是评教学水平,而是评教学材料。 这种评价的结果误导了教学的价值取向,分散了教师的教学精力,错误引向了做表面工作和评估材料的准备上,没有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评价机制不变,素质教育就落不到实处,甚至会将素质教育引向素质教育的背面。 第二,以升学率作为学校评价的标准,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弱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一点在当前基础教育中尤为突出,“ 变相择校”、“ 择校费”、升学率争第一、“ 重点班”改名“ 创新班”等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片面追求“ 升学率”。 择校择的是升学率;“ 自愿”交择校费为的也是升学率;“ 重点班”改名“ 创新班”的原因还是升学率。 虽然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但谁都知道社会对学校的认同、主管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标准多半还是升学率。 很明显,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背后是评价机制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全社会都对教育提出种种希望与要求,最终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老师都集中到学生身上,将处在全面发展中的初中生推向重知识轻能力、片面追求分数的独木桥上。 这种现状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动机异化,异化到升学率、考大学。 教育应该是塑造人的灵魂,但教育评价机制制约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繁重的课业冲淡了学生自由快乐的天性和感悟生命快乐。 为考试而学习,抑制了学生的内在求知冲动,消解了人性中至为高贵的自由而独立的精神和对生命美好的体悟。 因为升学率的无形压力和老师、家长的责难,学生心理负担沉重,容易引起焦虑、困惑、迷茫以及对社会、家庭和亲情的淡薄,对其自身生命沮丧和对他人生命的冷漠。
3.家庭结构的失调引起教育缺乏
家庭的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健全的家庭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社会,传统的家庭结构逐渐解体,新的家庭结构破碎,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出现诸多问题。 第一,家庭结构破碎,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 子女由父母一方或由非父母进行监护的儿童。留守儿童在其生命的行进中有断层,缺乏家的温暖与归属感,缺乏爱与被爱,尤其是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是儿童生长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 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而造成心理上的隔阂,缺乏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 在这种情况下的父母,通常从物质层面来弥补愧疚,这种爱之不当,使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很容易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误入歧途。 父母单一地从子女的学习成绩来判断其学习状况,容易忽视子女心理健康、人文关怀、生活态度和生命意识的培养。 从而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弱,遇事易冲动、走极端。 第二,经济条件的改善与对孩子教育的悖论。 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理应使孩子的教育有较大的提升。 但现实中社会的进步与子女教育之间还存在较大的鸿沟。 从过去的贫穷到现在家庭经济的宽裕,对子女教育反而不够重视,出现金钱交易、功利性至上、享乐腐化、无视他人、漠视生命等诸多问题。 从校园里屡屡出现的群殴事件、报复行为,甚至将拳头砸向自己的老师等,与这种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好榜样,成为其子女生命教育的引导者,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体悟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追求人生的理想,这是最为基础、最为直观的生命对生命的感化与觉悟。
三、加强初中生生命教育的途径
初中生在个体心理发展上是一个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 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是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 教育和培养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应有效地加强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珍视生命、爱惜生命。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引导初中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必须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 1) 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将珍爱生命与增进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厘清多元价值观念的误区,分清是非、甄别真假,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这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 教师可根据本学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引入生命教育、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的理念,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和丰富有趣的知识来影响、感染学生,让他们对自身的生命和他人生命产生深切的感受,将珍爱生命与增进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传授生命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生命的有限性和局限性,树立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追求生命的价值。
( 2) 开设有关生命教育的专题讲座,将主题化教育与常态化教育相结合
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同时,可以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与当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定期邀请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医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生命教育的专题讲座,能够很好地将常规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 配合初中生成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积极开展有关生命健康、生命安全、法制、恋爱、家庭、社会、人生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使初中生获得多样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感悟,对生命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感触。
( 3) 开展形式多样、体现时代精神的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将生命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教育重在受教育者自身的感悟和其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培养。 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必须与社会现实和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强其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教师应以生命教育为目的,以生命教育内容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实际的活动或虚拟的情境,积极引导,使学生在实践、交流、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内化并建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从而焕发出生命教育的生机与活力,促成学生真正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感悟生命、提升其生命价值。 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法制观念;组织学生定期帮扶敬老院、特殊学校和福利院等,使学生直观地获得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体会。 让学生走出校园,将学校与家庭、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强化初中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培养初中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观念,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和实现生命的价值。
( 4) 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与网络资源,将生命教育内容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发掘和创新校园本土生命教育素材,诠释和营造健康的校园生命教育文化氛围, 利用好宣传栏、黑板报,透视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真谛;借助各种纪念日进行生命健康方面的宣传; 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QQ群、微信等现代媒体传播和探讨生命教育知识;依托学生社团、家长会、校友会、合作单位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生命的快乐和生命的可贵;通过文体比赛、知识竞赛、辩论会等形式,让初中生重视和参与到生命教育活动中来。
2.加快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从制度上加快和完善我国教育评价机制,将初中生从升学率压力下解放出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生命态度,真正回到素质教育,这是解决当前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根本。
( 1) 加快推进十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真正将初中教育阶段从高考的战车上摘下来,让高中阶段成为大学预备阶段,初中阶段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情操。 义务教育有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如果在这九年里面素质教育到位了,九年可以影响一生。
( 2) 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根本上解决和缓解就业竞争所带来的升学压力,尤其是在就业门槛的设置上改革创新,这是目前的重要问题,不解决和开拓多渠道就业和就业门槛多元化问题,就都要挤高考这条路,如果这个导向不改变,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 3) 严格规范素质教育,制定素质教育阶段评价法规
严格规范素质教育,真正做到每一个公民德智体美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评估法规,重点规范的应该是不能向义务教育学校提出升学率、高分率等指标,义务教育的初衷就是面向全体,必须将一些竞争性、选拔性和选择性的行为从义务教育阶段中排除出去,精简各种竞争性的考试,着力加强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行为创造能力,关注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文关怀,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特长发挥。 要将学生的个性参与作为丰富而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培养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这样,才能使义务教育阶段真正地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初中教育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知、情、意三维教学目标,真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健康人生态度和生命观念。
3. 切实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多渠道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是每一个人认识世界、 感知世界的第一站,同时也贯穿和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家庭教育在每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的形成和培养等诸多方面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其他教育载体所无法替代的。
( 1) 完善社会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以弥补和救济家庭教育的不足
完善社会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宏观上建立关爱机制,真正做到让亲子之爱、教育力量、社会关爱与促进区域发展协同。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要选择好代养人,努力营造相对完整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环境,用情感和理智促使子女不在父母身边的情况下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能健康成长。
( 2) 摆脱狭隘的思想观念束缚,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
一方面,父母应努力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子女的状况及学习情况,积极地关注和鼓励他们进步、解决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子女做最贴心的朋友;另一方面,父母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上学的权利,将子女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进步放在首位。
( 3) 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父母应转变用金钱弥补愧疚的心态,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 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 为子女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留守儿童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子女在校寄宿从而融入学校的大家庭,随着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越来越关注,寄宿制成为目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其优势在于寄宿对锻炼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很有好处,能够帮助留守儿童改善生活,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成绩,改变辍学倾向,培养道德情感、社交技能,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4) 留守儿童的家长应充分利用外出打工的资源优势来加强对其子女的教育
在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困难的同时,不能忽视留守的背后蕴藏着一个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在外面的见闻以及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事情用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有利于引导子女增加勇气、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也可以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一个亮点。 另一方面,父母还可以依据自己在外打工的实际情况,为子女提供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感触现实社会生活的实践机会。 如利用假期将子女接到自己打工的城市共同学习、生活,使其开阔眼界、增加亲情, 并且用这段时间加强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和人生志趣,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人生态度和生命意识。
摘要:受到当前诸多因素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对当前的初中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初中生由于学业竞争的激烈和升学率的压力而牺牲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造成其价值取向的迷茫和混乱,导致其生命价值观念的困惑和缺失。加强初中生生命教育,不仅要深化和拓展其知识结构,而且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升和创造生命价值。文章在阐释当前初中生生命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初中生生命意识淡化、价值观念迷茫的原因,并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对当前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教育;重要性;有效措施
高中正是学生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活和学习上的巨大变化使得学生在心理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生活上突然离开家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而在学习上无论在学习的难度和知识量上都有非常大的增加,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使得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适应,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很多困惑,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负面的印象,进而使得学习效率逐渐降低。
1.高中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1.1心理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
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对于其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对于整个个性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状况,独生子女的家庭状况以及经济状况的不断好转等因素使得学生在性格上普遍存在着怕苦怕累,面对挫折不坚强等问题,而心理教育则是通过心理上的发展来使得学生具有越来越高的抗挫折的能力和抗自卑的能力,实现其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进而通过正确的心理疏导来实现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进而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进而具有正确的言行和评价。
1.2心理教育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
在事物的发展之中,内因和外因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旦发生问题也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学生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也是离不开学生自身在态度等方面的作用。高中生在社会发展和适应过程中,都是存在着两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如果在心理上的消极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就容易导致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问题。而健康的心理有助于高中生重新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最为积极的和闪光的一面,进而提高其与不良动机进行斗争的能力。
2.高中生心理教育加强的有效措施
2.1采取开放型的人本主义策略
高中生的心理教育不应该仅仅的局限在心理教育课程之上,而是应该采取更加开放化的策略,为学生实现教育途径的普及,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认知途径,例如通过相关报纸的提供实现可读性材料的提供,借助橱窗或者墙报等方式来加强心理教育方面的宣传,通过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开发来实现教育资源的丰富等。因此,在心理知识的普及上需要吸引学生采用“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观念来进行分析和参与,进而来实现心理教育的生活性,进而实现学生独特个性的成长和需求的不断满足,进而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打开一扇窗,进而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实现文本化的解读。
2.2通过交互性的提高来是为学生心理发展提供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心理教育效率的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实现心理教育的多渠道性,也就是通过面对面心理咨询、网上心理咨询、同伴互助或者是师生交流等方式来实现学生学习和沟通欲望的不断增强,继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进而实现学生理性意识的提高,进而为学生的意志坚定和品格的优化提供巨大的推动力。例如,学校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情感的宣泄,诸如定期举行心理沙龙、涂鸦等方式来实现沟通效率的不断提高,进而实现学生心灵的净化和感悟反思,进而实现品行的不断提升和理性认识的不断提高。
2.3通过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来实现学生情境的感悟
高中生时期正是处于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影响,需要通过不断的创设活动情境,进而让学生寻找到心理上的支点,在情境的感悟中来实现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这样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相对具象的信念和情感体验,最终实现学生心理和性格发展的超越,进而实现学生个性的进一步培养。例如,相关机构可以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来实现学生情境感悟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可以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诸如情景剧等方式来实现效率的不断提高,进而实现学生的个人感悟能力提高,增加其了解,最终实现心理教育效率的不断提高。
高中正是处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各个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对其造成影响,因此面临着生活和成长中等诸多压力,同时在生活上、自我发展上和学习上等方面的转换不当都非常容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造更加轻松的环境来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到新生活中,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断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彭贤智,田胜利.高中心理教育时间模式探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1.(06)
[2]周泉,张承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尝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23)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和“学”相贯穿,“讲”和“练”相结合,“30分钟”和“10分钟”相区分,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填鸭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创造出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让历史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无限色彩。
实施有效教学方式,是指对传统教学方式加以改进,创造出多样化、综合化的教学方式,并且各种教学方式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使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独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尊重,教师的引导性、推动性得到充分体现,教学的艺术性、表演性得到充分展示;使历史课堂气氛更为融洽,节奏更为明晰,教学效率得到保证和提升。现就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方式进行初步的探索。首先,实施幽默化教学方式。
幽默,是调节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的一味良方。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如其分的应用幽默,必定能使学生在笑过之后增强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讲,幽默教学的实施也有方法可循。
第一,精心研究教材预设幽默。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识记性的知识,如何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掌握,可以适当的运用幽默的方式,这就能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负担,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真可谓一箭双雕。比如,在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时,英俄德法美日意奥这八个国家名字不好记,教师可将其顺序打乱变为“英法奥美日德意俄”,谐意为“英法奥每日得一鹅”,如此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八国的名称,而且不容易忘掉。第二,利用课堂情境创设幽默。
课堂上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就需要捕捉住各种契机,运用各种方式及时进行情境的幽默化处理,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关系。有一次,我在班上叫一个张超同学起来回答问题,结果他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我并不急于叫他坐下,而是一本正经的说:“张超同学名字超过别人,但问题却回答的并不超过别人,希望以后再加把劲,使回答问题能跟名字一样超过别人。”同学们听我这样超来超去的,都忍不住笑了。
第三,抓住突发事件巧设幽默。
历史课堂往往比其他课堂要生动活泼,历史课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也比较多。教师如果能够抓住这一个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即兴发挥,加以一两句简短的幽默评语,则可带给学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增进教学效果。有一个学生,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还找人讲话,可那位学生不理睬他,他又去找另一位学生讲话。我发现后就把他喊了起来说:“你看外面什么落下来了?”他回答:“树叶。”我马上接着说:“你再不收敛自己的行为,我就会像秋风扫落叶那样把你也扫出教室去。”同学们听后都大笑起来,他自己也难为情的低下了头,再不敢吱声,以后上课也老实了许多。
其次,采用问题探究化教学方式。
问题探究是调动思维的有效方式,有效历史课堂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灵活批判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就必须在问题设计上掌握技巧,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来。
第一,设计出发散式问题。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展开思考,以期寻求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也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把历史看做是有时间、空间、人类活动三维度组成的画卷。例如复习英、美、法、俄、日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设问:①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阐释原因。②从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原理分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各自特点和方式。③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角度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量变引起质变。
第二,设计出辐射式问题。
这类问题能调动学生的辐射式思维,以某个对象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将思维指向中心点,以达到解决核心问题的目的。例如香港问题从由来到解决涉及到许多知识点,那么可据此设计出一系列问题来。①香港、九龙是怎样被英国占领的?②我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什么,其意义何在?③结合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国情分析当时香港为什么被割占?现在为什么又能收回?说明了什么?
第三,设计出变换式问题。
通过变换设问的角度或方向,或通过增减问题的限制因素和条件,使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解答问题。该类问题能为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学会随问题的条件、角度的变化灵活的解答问题。例如,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入超的原因有
A.中国封建生产方式落后B.英国工业革命完成C.大机器生产的商品占优势D.英美商人的鸦片走私。此题如果是多项选择,四个就全选。如果加上“根本原因”这个限定因素,则答案为A;若改为“直接原因”,那答案为D。这样变换问题的限定因素,使学生知道条件不同,结论就不同,从而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
再次,创设情境化教学方式。
创设教学情境,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情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情景和氛围中感知历史,从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情感和思绪的腾飞。同时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引起他们积极思考、积极动手,为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就成为我们一线历史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了。
第一,直观展示静态情境。
图片和地图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展现在学生面前,会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增强学生的时空概念,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实物和模型不仅能形象地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也是许多重要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在历史教学中有很高价值。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中关于其诞生的标志时,我把自己拥有的中国版《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带到班上来,给同学们相互传阅、浏览,从而得到直观认识:没有它的发表,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更没有后来的蓬勃发展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样,加深了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印象,有利于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多媒体再现动态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机、电脑、幻灯片、录音、录像、电影被大量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将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慷慨悲壮的历史人物、气势磅礴的历史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力,让他们在历史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尤其是电脑中的动画设计,把历史中的逻辑性知识通过动态画面展示出来,更利于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比如我在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时,就设计出一个动画效果,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的过程演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对这个过程有一个最初的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分析。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最后,设计学生参与化教学方式。
历史课堂中,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学生的实践参与无比重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允许下,亲自去参与一项或多项实践活动,不管是独立完成还是分工合作,只要他们用心去摸索、去探究,就一定会品尝到胜利的果实,而且还会有很强的成就感,无形中又增添了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获得了相应的知识,逐渐培养出历史学科思维方法来。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满堂灌”,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也是现行的教学改革中需要大力提倡的。那么,历史教学中可以设计出哪些不同类型的活动,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探索和总结的。
第一,个人参与大PK式。
这种方式是指教师设计出适合个人参与、展现个人才智的课堂活动,需要参与的同学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查找相应的信息资料,形成大量的知识积累,到了课堂上才能把自己的成果展现出来。同时,还能考察同学的实际变通能力,当他的观点受到别人质疑的时候,他该如何辩驳;当他不同意别人的观点的时候,又该如何反驳。这对于参与同学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教师在实施时应尽量照顾到参与同学的广泛性。具体来讲,有历史知识辩论赛、历史知识竞赛、历史知识抢答等方式。比如,在上《洋务运动》前,我曾经安排过一位“洋务派”和一位“顽固派”的辩论赛,结果这场辩论非常成功,引得班上很多同学都表示支持洋务派,要参加洋务运动,不知不觉中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第二,分组合作大比拼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围绕重点难点,我事先布置了一些有探究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形成结论后,在课堂上每小组分别与大家交流。然后,由同学们评选出最突出、最优秀的合作小组,再由教师对当选小组予以精神奖励和简单的物质奖励。例如,我曾经让各组同学们合作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史”,同学们通过对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复习,归纳得都不错,我只需要在同学们所选出来的优秀组的结论中再添加少量内容即可了,这比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授要强多了,同学们更乐意接受。
第三,全班响应大讨论式。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关注到每一个同学,因为他们都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份子,也有接受教育和受到重视的权利,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设计出让全班同学都有兴趣、都有话说、都愿意参与进来的大讨论活动,让同学们都在历史课堂上动起来。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时,我让全班同学讨论比较当今英国首相、美国总统、德国总理的产生方式、地位、权力。由于和时事政治有一定的联系,同学们都兴致盎然,热烈讨论,最后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高中化学中有许多非常复杂的知识点, 需要化学实验的方式才能够实现知识点的理解。所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成分, 是学好化学的关键环节[2]。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普法、讲法,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保意识。化学实验中所涉及到的许多化学药品包括氢氧化钠、硝酸、浓硫酸、氯酸钾、酒精等都是强腐蚀、易爆、易燃的物质, 教师在讲解这些物质时, 不妨结合火车站、机场等场合严谨这些化学物品出入的知识, 引出化学法制教育知识点。强调如何区分有毒、有害物质, 上述有毒有害物质应如何储存等。
2。2 将法制教育渗透到环境保护之中
化学法制教育是法治教育与化学知识的结合[3]。根据化学学科特点, 联系生活现象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如在学习NO2、SO2、Cl2等有害气体时, 教师必须在讲解这些气体危险性、临床表现与理化性质的基础上, 告知学生这些危险品泄露对环境及人体的影响。教师在举例过程中, 要强化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在进行重金属一章节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 特别是将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对人体生命健康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刻阐释, 并将水污染防治法相关的法律条文、条款加入其中, 特别是结合我国水污染防治条例中对水污染的描述和保护措施, 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与法制观念, 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 养成环保、节约的意识。在进行氮氧化合物相关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全面阐释汽车尾气排放产生氮氧化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对整体自然平衡状态的破坏, 然后再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 实现学生空气质量保护意识的持续性提升。通过法制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在获得应知应会化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 实现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有效提升。
2。3 法制教育渗透到食品安全之中
新课程理念强调和倡导要将教育教学的内容情景引入到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状态之中, 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感知。化学本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尤其是食品问题更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人体健康关系与化学食品教学内容, 实现二者的充分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解亚硝酸盐与食盐的区别与用途, 使学生理解如何区分假盐。教师还可以借助举例的形式对甲醛、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进行讲解, 对甲醛、亚硫酸氢钠这些广泛运用于白糖和粉丝中的化学物质进行介绍, 重点从食品防腐剂、食品添加剂等的用途、性质、危害性以及超标准使用可能带来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食品化学的污染等方面进行阐释, 之后向学生渗透消费者保护法与食品卫生有关法律, 使学生明确食品安全的保障法律, 明确在实施相应食品污染中应当受到的惩处力度, 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在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 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3 结语:
高中化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主要面向的是生命安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三个方面。通过高中化学法制教育的学习, 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法制意识。能够在扼杀不法行为的基础上, 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武装自己。教师必须将法制教育作为长期任务一直坚持下去, 并充分融合渗透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之中, 在培养学生化学基础能力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与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张恺倪。高中生法律维权意识的培养[J]。好家长, (08) :225。
[2]骆品相。法制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机渗透[J]。考试周刊, (45) :163。
[3]董怡。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实施[J]。生活教育, (16) :58—60。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生物当然也是这样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对于做错的题,我们要反问自己:“这道题为什么做错了?是知识点没掌握好?还是读题不认真呢?”如果是知识点没掌握好,我们要先独立回忆一下,然后再翻课本,看看自己有哪些没有掌握牢固,如果是笔记中曾经记录过的内容,就要在看一遍笔记,把知识网络式回顾。这样,我反思做错的一道题就可以复习和它相关的所以知识。除此之外,做过的题,我们要有清晰的分析思路。还有就是做题时要认真读题,提高准确率,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更高的分。倘若我们不认真的话,会的题做错了,那么我们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还有的就是,我们做笔记时要详略得当,只记下自己认为的重点可以编织成网络的就好,毕竟笔记是做给我们自己看的,目的当然是使自己明白啊。还有做笔记要用不同颜色的笔,便于我们自己回顾时发现重点。此外,因为我们是以课本为主,所以笔记本上就千万不要记书本上的定义什么的了,笔记是用来整理加深自己印象的,而且一些东西最好就记在书上方便我们看。
一、情感交流在课堂中尤为重要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会有各种心理状态,有愉悦的,有紧张的,有厌烦的,有憎恨的 ……这些情感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对地理学习起着影响、调节等作用。学生的情感时刻发生着变化,上一秒心情是愉悦的,一瞬间也可能情绪一落千丈,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只有在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才会高涨,思维和记忆的潜力才会挖掘出来,为了营造轻松平等的教学氛围,讲课时,我常常走下讲台,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学生也反映:当教师走下讲台,来到他们中间时,他们曾经出现了错觉:觉得自己不是在听课,而是正在和教师密切地交谈,甚至觉得我们谈的不是深奥的地理知识,而是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还注意到教师的目光有稳定学生情绪的作用,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报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当学生答题不畅时,我用期待专注的目光使学生用心思索,当学生回答跑了题,我的目光表现出安抚和惋惜,当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我就投以赞许激励的目光。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预期效果。
二、运用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耶鲁大学的门口两侧各有一组浮雕,描绘的是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情景,一组是台上老师侃侃而谈,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另一组正好相反,老师酣然大睡,而学生却在台下争辩得不可开交。这组浮雕对我们教学指导意义重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单向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然而,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类师生互动将流于形式。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而不是教给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但一些老师常常把教师职业的性质和任务颠倒了。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素养———兴趣、习惯和方法。我在互动教学中设计了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发现型:创设问题→猜想假设→分析探究→论证评价。地理湘教版课本必修一中有许多原理、规律需要学生掌握,常规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原理概念,学生听,老师再讲例题,学生做练习或考试,老师再讲错题,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在被动地学,思维没有调动起来,所学知识没有经过自己咀嚼,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题型稍加变化,学生就傻眼了。 为了避免这种结果,我采用了上述模式教学,例如,在《地质构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各地质构造的特点,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建造采石场、隧道、找石油、找地下水时分别应该选择什么地质构造,学生判断的时候也许会出错, 但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他们经过激烈的思考和辨析,对本节课三种地质构造的特点了解得十分透彻,而且能够准确辨别它们,这部分知识已经植入他们的脑海。第二种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型:实际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现在高考试题多数联系时政热点、社会现象,复习到区域地理这部分内容时, 往往采用这种模式教学,例如:在复习欧洲西部这一章节时,让学生先从网上了解与欧洲有关的时政热点,然后围绕本节有关知识,结合热点问题每人出两道相关习题,在课堂上,同学们随机抽题来回答,由出题的同学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并作出解析。学生无论是出题还是答题都很积极,学习的热情达到极点。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能把学生学习主体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就是老师最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我们的地理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传授地理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互动”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方面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有效的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只能是工作的N次重复。 教学后反思并不是新东西,但新课标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并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在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后,把实践中和实践后所获得的信息,渗透到教案中去,进行修改和优化:记下课堂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表现和反应,突发事件的处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从而在以后的教学力图完善。例如,有一次讲“地球的公转运动”这一节课,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课件,课堂上通过动画演示了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和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状况。一节课下来,没有板书设计,没有师生、生生的共同探讨,课堂气氛沉闷,检测效果也差。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的失败在于过度依赖多媒体手段,忽视了其他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之后,我又用晚自习时间重新讲了这节内容,这次改进了方法,我和一位学生分别扮作地球和太阳演示地球运动,随后又将全班同学俩俩结合,分组各自演示运动, 大家在演示中明白了地球公转运动的实质,我趁热打铁,又安排学生将地球运动的图手绘在作业本上,这次教学效果十分好。这次教训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考虑采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地设计好每一节课。
四、恰当的多元化评价是保持课堂张力的手段
新课标对教师在课堂评价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想要有效地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力,就不能以简单的“对”或“错”作定论,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四种评价方法: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学生自我评价。四种方法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首先,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是激发学生乐学的动力。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 敢议、敢评,形成真正互动的学习,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允许学生对知识有个性化的解读。这样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其次,学生互评是提高认识,促发灵感的手段。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 赶、帮的学习氛围。学生互评时,往往是站在同一高度看问题,这样更容易被同伴接受;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会加深认识,对问题的理解也会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自己的比较、 分析能力;在对同学进行评价时,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第三,学生评价老师增强学生自信。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更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欣喜、 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最后,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监督、反思、调节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评价自己,通过回顾自己成长的足迹,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提高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在自赏自责中敢于肯定自我, 提升自我,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不竭动力。
对学生多元化的评价,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成就和能力发展水平,而且能反映出学生能力的结构、发展的过程及倾向,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实现课堂真正的高效。
总之,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积极研究,勤于反思,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不断成长。
摘要: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发展的过程。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地理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要注意积累实践经验,朋友般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中尤为重要;运用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和恰当的多元化的评价,保持课堂张力,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 以身作则 师生沟通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1-01
一、正面影响,以身作则
要想做好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才可以胜任班主任,育好学生。教师应该用优良的师德风范、为人师表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为学生们开启智慧之门,用教师的执着信念默默付出,用教师的道德风范去感化学生,进而一步步的激发学生们把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道德观点,学生们学习的直接内容就是教师的良好素质。班主任要想使自己的学生具有高尚的品格,就必须努力的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自身道德水平。俗话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对于班主任来讲,最关键的则是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学会生活,学会如何真正的做人。现在的班主任就应该具有优良的品质,如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等等。同时,班主任一定要具有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和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知识的精神。班主任要做到在言行中教育学生、感化学生、以身作则,从各方面给学生做表率。
二、说理施教,师生沟通
班主任在说理时,一定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趣引人,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化学生,让学生们从心灵上产生共鸣。这就需要班主任不但要做到一碗水端平,还要有母亲的慈爱,父亲的严格。同时班主任应该做到平时多和学生进行接触,多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随时清楚和了解学生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经常和他们在一起活动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在他们的想法不现实和不正确时,需要做到因势利导,并讲究批评和教育他们的方式方法。尤其在对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应该多注意他们的发光点,在给予鼓励和肯定的基础上严格的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清楚的让他们知道问题存在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对于违纪的学生,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对其进行严格的教育,而处理要宽严适度,在处分前讲清道理,让他们有心理准备接受处分,从而避免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再处分后,班主任也要经常的对他们关心,了解他们的改进情况,班主任不能用“带色”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更不能让他们对生活产生阴影,而是应该让他们树立奋进的信心和目标。
三、培养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
学校中最基本的单位就是班级,而班级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及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多年的班主任亲身经验显示,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能够充分的挖掘一切的激励因素,创造激励的情景,将会为班级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对班集体进行建设。为此,在高中开学初期,班主任们可以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引导学生奋斗目标的实施方案,然后可以在全班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认真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可以通过表决的方式形成全班共同认可的班集体目标,并通过张贴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从而可以来实现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激励,自我监督的作用,这些都可以使班集体更加有团队精神,并引导学生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做好家访工作
学校的教育应该和家庭的教育有机结合,因为学生在学校和家庭是处在两个不同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接受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总会听到一些家长常常会说:“孩子们最听老师的,我们说的他们都不听”。但真正的原因是,第一家长和学生相处的时间长,学生们听家长的教育时间多,而接受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或是重复;第二是家庭是个小集体,班级是个大集体,在家里受到批评,不会使他们感到虚荣受损,而在班级上则就不同。所以学生们往往不是在怕老师,而是在维护他们的虚荣心,在顾全他们的面子;第三是教师的教育方法比家长更加适当。因此,班主任应该做到常和家长保持联系,力求做到全面地了解学生。
五、充分发挥班、团干部作用
良好的班风形成,班干部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班干部作为班级的核心力量,是班级形成良好班风的骨干。因此,班主任在认命班干部职位时,一定要选择品学兼优且有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班主任应该对班干部进行严格的要求,使他们做到模范带头的作用,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团干部的协作。同时在他们的工作中,班主任也应时常给予指导和帮助,随时的倾听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协作作用。
六、管理规范,稳定班风和学风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管理得当,学生就会随着你转;否则,你就会被学生气的转。所以,作为一个班级得组织者和领导者,就必须用班级的制度、条例和规范把学生的行为管理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未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而发挥自身的作用。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占大部分,他们缺乏养成教育,这给班集体的管理目标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让每一个学生制定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自我进行严格的要求,使学生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虽然班主任的工作千辛万苦,但是对于班级管理要持之以恒,在要求学生的同时必须先严格的对自己进行要求,规范化的班集体对班级的长期稳定和搞好班级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投注真情,营造温馨的气氛
关心和爱护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体现,同时也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班主任爱护学生不但要做到坦诚无私,而且还要做到了解和贴近学生的思想,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八、结语
总而言之,当班主任难,当好班主任更难。所以,要想做好班主任,首先必须要做到爱班主任的工作,这也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还要做到热爱学习,这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目标。其次,班主任应该做好学生思想的领路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管理班级工作,落实学校政策,做好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再次,班主任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做好学生的楷模。
参考文献:
1.计划性:有效学习者做事很养成的计划的习惯,每天的时间安排得很充实。计划包括长期和短期,做什么,学习、生活、锻炼、休息,时间多长等,不浪费一分一秒,把学习任务按时间分配好。
2.主动性:主动学习者会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会提前学习,走在老师前面。因为只有走在老师前面,你才有更多的机会与时间做你学想干的事。
3.归纳总结:要善于总结,找出规律,比方说数学,你可能会觉得数学是一个难题,但是如果你知道,将学的内容分块,分块来吃透,最后再综合起来,你就会发现原来数学并没有那么难。再比如英语,你可能会觉得很多单词不会,但是如果你知道,单词是组成句子的,句子是短语的意思,这样你就能以句子为单位学习,而不是以单词为单位,学习效率就完全不同了。善于总结是学习高效的一种方法。
4.提前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提前预习会使你了解到更多未知的,新鲜的,要想知道这些新知识,等以后上课的时候,老师再讲解就更容易理解了。
5.做题与总结:无论是主课还是专业课,做题与总结都是不可缺少的,做题加深理解,总结就比较重要了。
有效的阅读能力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对于有效性不仅仅要从时间上来评判,而且阅读完毕之后,还要求有效果、有效益。
2.探究式阅读的训练
高中生面对的依旧是高考,而且目前来说,这对高中生还是一次转折点,所以高中阅读就带有比较强的功利性。学生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光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的层次感。语文教师要借助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引导他们把兴趣爱好保持下去,让他们认识到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教师也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要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从而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3.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58-01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数学知识。然而当进入高中后,数学知识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均有所扩展,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也有所增强。当一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时,我们就需要学习集合、逻辑运算等比较抽象的语言,之后还需要学习到函数语言和空间立体几何。再加上高中数学的学科内容是由几大板块组合在一起的,在还没有完全消化之前学习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前,就需要接受新的数学知识,需要将新知识顺利地同化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当中。此外,高中数学知识大多数以零星积累的方式呈现的,知识信息量相对增加,对我们的记忆力要求更高了,从而增加了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我们应掌握一些有效的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以提高数学成绩,增强学习能力,现结合高中数学的学习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一、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进入高中学学习后大部分的学生会产生数学学习障碍,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还在采用初中阶段掌握的数学思维方法。其实,要想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果,我们就要从以往的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并初步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或者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解答数学题的思维方式,如数形结合、分合相辅、进退互用、正难则反、动静转换等,并提醒自己多加思考,多加练习,以促进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在高中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常常是在教师的掌控下被动地学习,在教师的灌输下学习数学知识,而未能进行自主学习,我们是在进行着死板的学习,学到的知识也是死知识,不利于今后的运用。因此,在进入高中后我们应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有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学生应自主寻求方法,认真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自主思考、大胆质疑,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摒弃那种“一把钥匙只开一把锁”的传统理念,从多角度去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在探寻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三、对现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加以反思
在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不能还像初中数学学习时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能不事先制定学习计划就坐等老师传授,应当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应根据教师的指引掌握预习及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这样还可以为正式的课堂教学扫除部分知识障碍,提高高中数学学习的效果。此外,在每学习一课内容时,要学会将知识有条理地分为若干类,并学会对概念的内涵外延加以剖析,要突出重点难点。另外,在听课过程中不应盲目地记笔记,以免造成数学知识要点没有听清楚或听不全,影响记笔记的效果。而记笔记后,要及时对笔记内容加以巩固和总结,不要忙于套着题型赶作业,以免在不能有效理解数学知识概念、定理、公式的基础上死记硬背,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
四、掌握基础知识,把握教材内容
在实际学习中有些学生常常存在 “自我感觉良好”的现象,忽视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不能牢牢地抓住课本知识,而是过于注重攻解难题,经常存在好高骛远的想法,只重视“量”而忽视“质”,因此常常使自己投身在无穷无尽的题海,当遇到基础性的数学题时思维总是卡壳,就连最基础的运算也出现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数学成绩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牢牢把握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高中数学教材始终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依据,只有牢牢把握高中数学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内容,将前后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五、学会科学地记笔记
1、记疑难的数学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及时记产生疑惑的问题或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或课后向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请教,以便将疑难问题解决,避免知识链上断层的出现。
2、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会记下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提醒自己在课后要对老师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加以消化,以达到熟练运用。
3、记归纳总结。学会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或对知识章节的总结,以便对课堂知识点或章节的系统知识加以及时的掌握和记忆。
4、记易错题。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是出现错误,我们应学会及时记下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分析出错误的原因,以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总之,因高中数学具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引下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多思考、多练习,使自己在不断探索中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在整体上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小丽.浅谈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J].成才之路,2010(06)73-74.
[2] 李智民.浅谈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4(07)311.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素质
最近几年,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如今, 人们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校对心理健康的呼声是非常高的,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被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切入口,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开展。在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谈谈我的粗略看法。
1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 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 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使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 是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 特别是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 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学习不良的学生在病态人格、攻击性、撒谎、冲动性等测验中, 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对智力发展和学习来说,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粗心、神经衰弱等心理行为问题, 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 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存在着交互作用,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 焦虑、抑郁、恐惧等, 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身体疾病, 如“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心理健康是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对他们来说, 心理健康本身就是一种美, 没有健康的心理, 也谈不上外在美和内在美。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的培养, 而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会在劳动中采取逃避的态度。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也是为其日后有效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一项基础工作。
2 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 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 因此, 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园里生机盎然, 校园里繁花点点, 绿草茵茵, 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 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 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创设育人情境, 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 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 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 同时, 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 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 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 性情暴躁, 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 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 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 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 有一间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 为改变这个坏毛病, 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 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 于是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多个环保型的果皮箱, 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 草地上竖起木板, 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 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 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 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 创设各种情境, 通过心理认知暗示, 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 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 释放心理压力, 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 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 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 指导他们自我调控, 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 尊重、理解学生, 保护学生的隐私, 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 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 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 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 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在初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比较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心理科学知识, 指导学生提高素质, 发挥潜能。更重要的是所有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通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这样, 形成全体教师参与, 面向全体学生, 重视学生品格修养、生活体验和自我调适的学科渗透全覆盖模式。
3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教育活动, 仅仅靠几堂课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生活动中, 而班主任是联系班组最紧密的纽带。因此,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势在必行。首先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健康的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 乐于与学生交往, 关心学生的成长, 有博大的胸怀和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为人正直、坦诚、乐观;为事公正;善于学习、兴趣广泛、知识面广;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其次, 树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从确定一个实际的共同目标, 抓好班级管理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入手, 根据学生身心需要, 举办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 如文娱、体育活动、演讲会、知识、智力竞赛等, 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再次, 班主任要给学生一把维护心理健康的金钥匙。学生具备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 是保障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此班主任要把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 培养他们自我排除烦恼、保持健康情绪、避免消极心理、保持积极心理等能力, 从而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4 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 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 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1) 转变只重智育, 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 以身作则, 做孩子的表率; (3) 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坚强品德; (4) 尊重孩子, 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 多给予鼓励; (5) 经常与学校沟通, 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 (6) 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 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浅谈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加强县级审计机关管理的有效途径05-27
提高高中理科成绩的有效方法07-21
浅谈加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0-20
浅谈农村高中物理有效课堂10-24
高中体育教学如何有效示范的论文10-23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论文10-26
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浅议教育论文10-05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民警思想政治教育06-30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早读课的有效利用06-22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