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抛弃,不放弃周记(精选8篇)
今天是二十九,我们回老家过年并且给爷爷过生日。一到家,我给爷爷说了生日快乐就兴高采烈地去找我的好朋友景囿才玩了。
我们看着爸爸妈妈一直在往院子里搬东西,他们忙得气喘吁吁,把沙发、椅子、桌子都搬了出来,又搬出了一个长长的梯子,这时,我们眼睛突然发亮了,这个梯子全部是用竹子做成了,大概3-4米长,有二十多个台阶,两边的做支架的竹子一头粗,一头细,所以一头宽,一头比较窄。我抬头宽的一头,景囿才抬那一头窄的。我们把梯子的一头放到最高的土堆上,一头放到地上。我们俩商量了一翻:轮流着扛起梯子,一个人从梯子上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看谁坚持的时间长,走的最稳。
景囿才用肩膀扛起了梯子,我从土堆爬上了梯子,晃晃悠悠的站好,没走两步,我脚下一滑,一下子趴在了梯子上,我想:这真是看着容易,做着难啊!景囿才大声地喊到:“我快坚持不住了,快点走!”妈妈在旁边鼓励我:“坚持住,快点!”我心里默默的`想:景囿才,你可千万不能放手啊。我胆颤心惊地站了起来,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对面。
那是2003年秋, 我任一个新班的班主任。很快, 我发现班里部分同学没有纪律观念, 虽反复批评教育, 他们迟到或旷操的毛病始终改不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 他们竟把迟到和旷操的频率由“隔三差五”变成了“几乎每天”。我实在控制不了自己, 发火了。我让他们一个个在班里说明原因, 听着他们轻描淡写的检讨, 我非常气愤, 大声地说:“你们总是无视老师的存在, 看来老师管不了你们了, 我决定放弃不管了!”没想到下午就有一个女生没来上学。正在纳闷的时候, 我的手机上连珠炮似的来了数条信息:
“作为老师, 为什么动不动就说放弃?你知道, 这对学生是多大的伤害吗?”
“我知道自己犯了错误, 但是错误的程度不至于让你用‘放弃’来惩罚!”
“恕我直言, 你不是一个好班主任!”
……
语气极为强硬, 措词也非常激烈!看着这些信息, 我无话可说:明明是学生自己犯了错误, 反而向教师兴师问罪, 真是太过分了!虽然这样想, 但是我还是赶快打电话劝其回校。她来了以后, 我主动和她促膝谈心, 苦口婆心地费了好大劲儿, 她的情绪才渐渐平复。
这时的我对他们的进步还是有信心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要转变他们的信心又开始动摇。
班里男生纪律散漫, 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一次, 我正在上课, 两个男生因为一句话打起来了, 后来竟发展成几个男生扭打在一起, 怎么也拉不开。任凭我大声“咆哮”, 也制止不了。下意识地, 我扬起手对准一个男生的脸, 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震惊了, 原本不可控制的局面一下子安静下来。但是, 一股恐慌和愧疚的情绪迅速控制了我, 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和不安, 学生的表现更令我愤怒和失望, 此时, 我怀疑自己是否具备管理班级的能力。
又一次, 同学们正在整理课桌, 准备收看新闻。不知什么原因, 几个男生群殴另一个男生, 凳子被当成了工具, 在教室里飞来飞去, 吓得女同学抱头大叫。事情发生后, 我及时对当事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被打的男生家长到学校闹事, 我要看人家脸色, 听人家数落, 低三下四地陪笑脸、说好话, 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委屈!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经过反复考虑, 我决定放弃班主任工作!于是, 我毅然向学工处提出了辞职。
不做班主任, 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 再也不用查早操、开班会了, 再也不用为班级劳动、比赛的事操心了, 再也不用因为学生打架、上网、旷课和他们“斗智斗勇”了。我“沉浸”在不做班主任的轻松愉快的感觉里。但这样的感觉很快过去了, 我心里常常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偶然遇到这名同学, 他的一番话说得我心里感慨万千。学生调皮、散漫、纪律观念不强, 教师就应该放弃他们吗?我开始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士兵突击》中初来军营的许三多, 木讷懵懂, 怎么看也不像一块当兵的料, 但是班长史今对他始终抱定一个“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 相信他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兵。当他做错事的时候, 总是宽容他、鼓励他, 总是告诉他:“你能行!”使许三多渐渐树立了自信, 最后一步步“爬”向成功, 从一个农村土孩子, 成长为一个不可取代的兵王!正是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才使得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质的改变, 正所谓“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这不正是教育所秉承的一贯原则和理念吗?
但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 我却没有像史今那样, 我放弃了他们!作为班主任, 我不是走进他们的心灵, 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和需要, 而是一味地埋怨他们自私、懒惰;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 我不去找寻他们犯错误的原因, 指明改正错误的方向, 而是一味地批评他们不遵守纪律;在他们受到“上师范没希望”的消极思想困扰的时候, 我没有给予真诚的理解和热情的鼓励, 没有带领他们走过那段迷茫的日子。在他们最需要我的时候, 我却放弃了他们!如果我也能像史今那样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 多一份耐心和宽容, 多一些等待和信任, 说不定他们最终都会能成长为优秀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 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学生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是的, 作为教师, 要呵护学生, 关爱学生, 对犯错误的学生更应给予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但是, 由于自己年轻, 缺乏耐心, 缺少宽容, 学生犯错误的时候, 不听学生诉说, 不给改正的机会, 处理方式简单粗暴, 还总是轻言放弃, 曾经深深地伤害了我的学生。
2004年,来自河北农村的小伙子王宝强在北影厂门口的群众演员堆里被冯小刚挑中,有幸在他的贺岁片《天下无贼》里出演角色,并且和刘德华刘若英大演对手戏,然后接演《士兵突击》成为绝对的男一号打响了头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王宝强,采访中提及此人如同引爆一颗炸弹,群众演员堆里无人不晓,更有一个二十出头的河北小伙子粘亲带故地说起以往与他有一面之缘。从他们不无愉快的口吻里探究,王宝强的成功崛起,无疑让所有群众演员都看到了这个行业大好前程的一丝曙光。
然而,大家似乎也淡忘了,王宝强在这之前也像大多数初入这个圈子的人一样,苦熬了整整十年,却唯有跑龙套的群众演员兄弟们最能体会那种心酸——从一个临演开始做起,在群众演员的生活圈子里漫无目的地混着。交不起几百块的房租,少林学来一身功夫只能充当片场的武师跑跑龙套,时间久了生活开始变得沉重,日子似乎永不见天日,今日的我们又如何能够想象,那个还只是一个叫做王宝强的临时演员是如何在最黑暗的深渊仰望天堂,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于是,这些前仆后继的群众演员大军,继续在现实中艰难打拼,默默苦撑着,并且告知我们王宝强的成功并不是一夜神话,而是活生生的努力,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和小心翼翼地等待机会。
回头再来看那部曾经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士兵突击》,在这无数人里,包括如你我这般的普通上班族,广大有志青年,以及无数尚且默默无闻的群众演员们。他们大多数犹如士兵迷们一样能够熟背其中的台词,牢记电视剧情节,许三多仿佛是为王宝强量身定做的一个角色:一个农村的土孩子,一个突然的改变,进入了最为需要机智灵敏年轻人加入的精锐部队,也将许三多推入生命的绝境,从而开始了一个“孬兵”在绝境中成长,在失去中成熟的故事。这样的绝境,王宝强似曾相识,我们似曾相识,那些至今仍然顶着寒冬酷暑死死守候在北影厂以及各个拍摄基地门口的大多数无名之辈,有多少人没有遭遇过这般生命绝境呢?
如果不是深入其间的走访了解,我们岂能知道群众演员背后的生存危机:演艺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群众演员在这个行业的最底层,产出率回报率也最小。另外,被工头欺压,打击斗殴,克扣工钱,食不果腹亦是家常便饭,他们中一部分人是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进入这个圈子,希望借机扭转自己的整个人生。尴尬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未像王宝强去少林寺学功夫,也未像他有机会在第六代先锋导演,卖座片大导演及电视剧里出演,注定了最终也只能是一个群众演员,空空两手来,挥手归去。这并不妨碍大多数还在这个圈子的边缘努力挣扎的人们,尤其是像那个河北小伙子一样,为着梦想继续坚持。当笔者对于他反复提及的梦想二字细细追究到底为何物时,他却说不下去了,想了半天,吐出一句:就像王宝强一样出名!或许,王宝强的经历中更大的一部分,还是用许三多的那一句至理明言“不抛弃,不放弃”来总结更为合适,也更为鼓舞人心。
为了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我们的坚强意志,局领导安排我们在区武装部进行了军事训练。这期间,我们认真按照局领导的要求,端正态度,遵守纪律,勤学苦练,认真锤炼自己的思想和作风。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军训是辛苦的,但辛苦得美丽,辛苦得难以忘怀。
烈日下,教官与我们同甘共苦,昂首挺胸,以矫健的身姿屹立在训练场上。站军姿是一切军事动作之母,“军姿不牢,地动山摇”,每次的训练,站军姿都是必不可少的一节课,教官对我们严格要求,一旦发现我们动作不规范,不到位,就会细心地讲解,规范我们的军姿,让我们做好每一个动作。站军姿是训练中最辛苦、最累的一项,30几度的高温下,几十分钟的军姿训练,让我们汗流浃背,双腿发麻,双肩酸痛得犹如千斤石头压在身上,我们却不曾放弃。尽管辛苦,尽管酸痛,我们仍然咬紧牙关坚持着,就像《士兵突击》里面“钢七连”的精神一样,“不抛弃,不放弃”,以最佳的状态迎接着每一次的挑战。因为我们深知,这样辛苦与劳累,是在磨炼我们不屈不挠的意志、钢铁般的毅力,像参天大树一样坚挺,它带给我们的是不向任何权势卑躬屈膝的品质。
训练场上,最难的要属“行进与停止”了,尤其是“跑步走”和“正步走”。刚开始训练的时候,由于我们女生高矮不齐,步伐不一,我们原本整齐的队伍经常是在“立定”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了,有的人甚至还做错了动作,同手同脚闹了笑话。我们却不曾气馁,不曾抱怨,不曾放弃,利用每一次的休息时间,认真地体会着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的摆臂,每一次的跨步,已经领会出要领的同事帮助指导还在困惑中的同事,高个子减小步伐,小个子加大步伐,我们手挽手,同步前行,就在我们的“不抛弃,不放弃”中,我们终于较好地学会了“跑步走”与“正步走”,虽然现在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相信下周五的会操,我们会表现得更好,展现出训练有素的身姿。训练是艰辛的,是痛苦的,但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
周五下午,教官对我们这3天半的训练成果进行了检验,模拟会操时,我们个个精神抖擞,笔直的腰身,挺起的胸膛,昂扬的士气,飒爽的英姿,诠释着铁铸的信念,钢焊的意志。
然而,使我们感到震撼的,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表现出无畏精神的营救人员和表现出坚强毅力的受难群众。温总理多次强调以救人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抛弃任何人。在废墟吓深埋的群众也没有放弃,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仍不断有人被救出。那句:“我知道你们会来就我的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的我就等着你们来救我!(语句太长,应该加标点断开)”叫得让人撕心裂肺。
我不想再提起那个背着四岁妹妹走了十二小时山路的十岁哥哥,我也不想再说那个用自己的身躯抵挡住巨石救自己十个月的孩子并写下短信“孩子,如果你还活着,妈妈是爱你的!”的那位伟大母亲。因为我再也受不了那份感动,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那种可以抵挡八级地震的母爱。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教育了我们。汶川大地震中四川人民再次用生命教育了我们。不错,抛弃,不放弃。正是救援人员心中有受难者的不抛弃才不抛弃,正是有受难者心中有救援人员的不抛弃才不放弃!
好一个不抛弃,不放弃。它气壮山河惊上天也为它流泪;它感人至深感动的全世界都为之震撼。
以前我从不相信黑暗中没吃没喝的生命,这次我信了,而且我还坚信奇迹还会发生因为有我们的不抛弃,因为有受难者的不放弃!
感动之余让我们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是否放弃过或是抛弃过。今后当我们遇到困难要放弃的时候,让我们想想那七天黑夜中的生命,当我们面对利害要抛弃时,想想那用双手扒碎石扒的满手是血的救援队员、志愿者,还有那一双双几天几夜没有闭合哪怕一会儿的双眼!(反省是深刻的)
大灾之中显真情这次地震灾害虽然可以摧毁我们的生命但夺不走我们的意志,虽然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磨砺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凝聚了中华魂。
“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我读《士兵突击》获得的最大的感想,这不仅仅对钢七连是最重要的六个字,这六个字也应该被我们每个人所熟知。
“步兵,就是一步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兵。”这话用在许三多身上相当照应。同村人眼里的“三呆子”,父亲眼中的“龟儿子”,新兵连里第一个涌现的“骡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一步,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力与“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成为钢七连最优秀的士兵,成为特种部队中的一员。
许三多是幸运的,如果说父亲不逼着他去当兵,如果他没有遇到史今,如果他没有被分配到三连五班,如果他没有遇到马班长,如果他没有俘虏了高城……太多的如果,如果没有发生这一切,许三多又会是怎样呢?我们只能说命运之神眷顾了他,让他遇到了足以值得让他珍惜一生的战友。
许三多更是努力的。的确,即使是在村里学校,许三多的成绩也是不错的。他努力认真,刻苦踏实,这一点反倒是成才所欠缺的。新兵连里,因为踢不好正步,他就每天无时无刻只要有空闲就去练习踢正步;三连五班,纪律不是那么严明,但是许三多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就像在新兵连那里一样,当然还有练习踢正步;钢七连就更不用说了,钢七连的兵,个个都是优秀的兵,在这个群体里,许三多是那么的凸显,那么的不合群,所以他更要努力,努力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努力让自己更快适应这里,努力的让连长高城接受自己,努力的想要让班长史今留下来。如果说我们没有许三多那样的机遇的话,那么我们更应该向许三多那样认真努力,刻苦踏实。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七连的士兵把这六个字当做最宝贵的东西看待,对他们而言,这六个字的意义很简单,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抛下战友,不能够放弃战友。“不抛弃,不放弃”对我而言呢?说真的,这是对士兵突击的第二篇感想了,第一篇感想由于我的粗心大意不知道去了哪里。刚写好的读书笔记不见了,给谁心里都会堵得慌。我翻遍了整个电脑文档都没有找到,“不抛弃,不放弃。”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就是努力接着再写一篇读书笔记。很简单的一个小事,让我明白了很多,也算是《士兵突击》带给我的又一种感想吧!一定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切,大到生活,小到平时的一个作业。
喜欢剧中的每个人,许三多让我懂得纯真和执着;史今让我懂得慈爱与奉献;伍六一让我懂得义气和刚强;高城让我懂得热情和骄傲;袁朗让我懂得尊重和睿智;成才让我懂得珍惜和反省;吴哲让我懂得平和和优秀;老马让我懂得善良和自尊;甘小宁让我懂得良好和放弃;马小帅让我懂得骨气和青春;白铁军让我懂得知足和快乐。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一份无私奉献的心为团队着想,那我们的团队就会坚不可摧!而生活在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我们必定会更加自信、充实,甚至骄傲!
“不抛弃,不放弃!”从现在开始,坚定自己的信念与目标,向许三多一样努力,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
汇报人:
二1班有一个男生张洪亮, 身高120cm, 体重却达到了65kg, 标准的小胖墩。他非常好动, 经常会骚扰身边的同学, 有上进心, 但持续时间却很短。他不会跳绳, 上课练习时不认真, 专门和老师打“马虎眼”, 还时不时去影响其他同学的练习。几节课后, 同学们的跳绳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只有他一个人还没有学会跳绳。我对他的学习态度非常恼火, 但转念一想, 爱玩、好动、自控能力差本来就是小孩子的天性, 况且他还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 会经常和老师主动打招呼问好。能否帮助他学会跳绳?或许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于是, 课下空闲时间, 我尽量找机会与张洪亮聊天, 聊他的兴趣、爱好, 在课堂上, 我会不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微笑、一个赞许式的抚摸。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张洪亮慢慢的有了改变。上课时他虽然还存在着许多“毛病”, 但练习变得认真了。对于他的点滴进步, 我及时给予了表扬与鼓励, 还在课下单独教他跳短绳。现在, 他的短绳已经跳得很好了。我没想到的是张洪亮不仅从跳绳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带动了其他“小胖墩”们的跳绳锻炼, 还间接地影响了他的文化课学习。。一段时的课在, 他的们在心调发分心宽待。为提供适合他宁夏李通
趁热打铁, 我利用课外活动课, 组织了年级跳绳比赛。为了班级的荣誉, 张洪亮等“小胖墩”们跃跃欲试, 平时练习卯足了劲, 比赛时奋力争先, 跳绳成绩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优生”在“小胖墩”们练习中的耐心指导, 比赛中的积极鼓励, 第一次主动与“小胖墩”们融合在一起,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这件事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 教师应该树立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 积极培养“小胖墩”自信心, 使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能得到协调发展。
其次, 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自身特点, 用爱心温暖他们, 要宽厚仁爱, 严宽适当, 要尊重理解, 平等对待。为“小胖墩”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供适合他们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第三,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引起焦虑, 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激起获胜欲望, 锻炼其意志和毅力, 而合作, 则有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我们应当鼓励“小胖墩”竞争、协作, 使他们爱上体育活动, 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
摘 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差生形成的原因很多:缺少管教、缺少关爱、缺少关注和鼓励、缺少辅导,最关键的被老师忽略,放弃了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和对他们的关注。因此,老师心中“装着”差生,对差生不抛弃、不放弃,重视对差生的要求和关注,是转化差生的关键。
关键词:差生;不放弃;严格要求;关爱;鼓励
G623.2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责任也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肩负着“使全体学生走上成才之路,将他们培养成不同层次的人才”的重任。可是"十个手指有长短",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他们先天的智力和后天的环境条件总是不平衡的。尤其是在农村,后天环境差异更大,差生(学习上的后进生)也比较多。如何转化这些差生,使他们走上学习的"正轨",是值得每个农村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问题。
“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少数是遗传因素造成天生智力跟不上同龄人,更多的却是后天环境的影响:缺少管教、缺少关爱、缺乏自信… … 因此转化差生方法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最关键的是老师心目中要“装着”差生,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
一、不放弃严格要求
在农村学校里,绝大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都不是因为智力低下,而是因为懒惰。这些学生的共同表现是不完成作业,表现在语文学习上则是该写的不写,该记的不记。
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因为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有的家长说:我知道我的孩子读书不得行,但是年纪小了留在家里也没用,送到学校来只是让他把年龄混大一点就行了;有的家长说:我们没文化,不能辅导孩子,农活又忙,在家里只是问他作业做好没有,他说做好了,我们也不懂,没办法;还有的家长说:现在这形势,孩子读书不行也没影响,长大了照样打工挣钱……听到家长这样的说辞,老师泄气了——算了吧,家长都不管,我们又何苦?管严了没准儿家长反而会来找麻烦,动不动搬出“义务教育法”,弄不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于是,家长不管,老师也不要求,这些“懒”孩子也“乐得清闲”,成绩差就成了必然。
“懒”孩子都是被“惯”出来的,如果坚持对他们严格要求,他们也会慢慢的转变,逐渐步入“正轨”,成绩也会慢慢地好起来。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五年级时才从本镇的一个完小转到我的班上。他原来的老师告诉我,这个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别说完成作业。第一次作业交上来后,我发现他真把自己的名字中的“强”写错了,我帮他把正确的“强”字写在旁边。第一个本子写完后换第二个本子的时候,他还是把自己的名字写错成原来的样子。我走到他的座位旁,严厉地批评了他并勒令他马上改正。他红着脸准备翻书包找原来的本子来看,被我制止了。他拿起笔想了想,居然憑着记忆把写错的那个字改正确了,而且从此以后他便再没有把自己的名字写错过。这说明他以前之所以会写错,是因为写错了也没人把它怎么样,所以就不放在心上了。
学习上也一样,多数差生没把学习放在心上,学不学没关系,作业做不做也无所谓,没人会对他们怎么样,所以就干脆不做了、不学了,成绩自然就差了。如果对他们严格要求,让他们明白:不做不行,不学不行,迫使他们认真做、认真学,他们也没有不进步的道理。笔者两年前接下了一个班,接手时刚上三年级,八十七个学生中语文成绩在四十分以下的就有十二个,最低分只有四分。中低年级的语文书面作业以抄写居多,这样的作业任何学生都可以完成。我没有放弃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要求,包括只有四分的那个孩子:必须写,而且必须写正确。如果不按时完成,过后就会在别的同学休息时由老师指定一个同学或者老师亲自看着写。一学期下来,期末考试时,四十分以下的只剩下四个。那个曾经只有四分的同学也多少能记住一些简单的字和词,期末测试考了十九分。一年以后,他终于能考上四十分了。其中有几个考试三十几分的孩子,刚开始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结果每一次都不会被放过,渐渐地有所变化,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两年后的今天,上了五年级,他们已经完全走上了正轨,每次语文测试都能达到七十分左右,测试题目简单一点有的还能上八十分。
对于多数“懒”学生而言,坚持对他们严格要求,只要这些要求不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他们完成了,学习也就进步了。
二、不放弃关爱
在农村学校里,有一种现象普遍存在:同一个班里的学生成绩两级分划现象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庭辅导和学生自觉性不同之外,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老师要用爱心去教育学生——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特别是差生,老师的关爱甚至能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
而事实上,很多老师会更多的关爱学习努力、成绩好的同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分到一杯爱的“羹”。这就会让成绩差的同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他们自认为是老师心目中“累赘”。课堂上,他们尽量缩着脖子,不敢正视老师的眼睛,生怕被老师抽到回答问题,被叫到回答问题也不敢抬起头大声说话,就算路上碰到老师也尽量躲开。对这样的同学,多给他们一些关爱,消除他们心中的“累赘”心理,让他们因为老师的关爱而产生“感恩”之心,让“感恩”之心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学习有了动力,成绩自然就会上升。
一个男孩是四年级时转到我现在的班,这是一个老实、胆小的孩子。作业能按时完成,只是质量不敢恭维;作文篇幅不少,可是没有一句话能读明白;上课的时候总是缩着脖子,生怕被老师发现似的。一天早晨,我刚到学校,远远地看见他和另一个孩子并排和我迎面走来。他眼睛看着同伴,边走边开心地谈笑。快走到我面前时他突然转眼看见了我,谈笑戛然而止,慌忙地让到一边,低下头,斜着眼睛偷偷看我。我不着痕迹地迎着他走上去,微笑着伸出手摸了摸他的头。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腼腆地笑了,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也许,在这之前,他从没享受过如此“待遇”吧。从此以后,我发现他变了:上课不再缩着脖子了,作业更认真了,作文也越来越能让我读得懂了,甚至还敢和他的同桌的优生“叫板”了,成绩也逐渐上升了。
我很欣慰: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我的爱传递给了他,成了他进步的动力。其实很多孩子都会这样,尤其是差生,因为长期受到老师的“冷落”,他们对老师的关爱非常“稀罕”。得到老师的关爱后会很感激,然后用“认真学习”回报老师,努力了成绩自然会进步。三、不放弃关注和鼓励著
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尽量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其要求进步的动机。因此,对差生,老师要克服定型效应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时常关注他们,肯定他们的努力,发现他们的进步,不断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进步带来的快乐。这样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在一次单元测试时,我巡视到了那个曾经只考了四分的同学的桌旁。虽然他后来也有些进步,也能考上四十来分,可我一直以为他只是凭着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字词而已。我以为他根本不会认字。我低头看看他的试卷,发现试卷上“读拼音,写词语”一题中八个词语写对了六个,剩下两个没写出来。我怀疑他抄袭了同桌的试卷,有意考他。我指着其中一个音节中的生母让他读,他居然读对了。然后再指着韵母,他也读对了。我有些欣喜,因为我从来没想过他会读拼音。我引导他把这个词语拼出来,他很顺利地把词语写出来了。我表扬了他,然后继续引导他拼读出了另一个词语,他依然把词语写对了。我对他伸出了大拇指。过后又在班上表扬了他一次。没想到下一个单元测试时,他竟然考了六十一分。我当着全班同学微笑着大声宣布他的成绩,全班同学都惊讶地看向他。我想:那一刻,他的自尊心一定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此,他的作业完成得更认真了。
……
【不抛弃,不放弃周记】推荐阅读:
不放弃不抛弃02-23
不放弃不抛弃成功的事例01-24
不放弃真好作文05-26
不放弃话题作文12-26
不放弃梦想的作文10-12
不放弃自己的作文04-01
形容坚持不放弃的词语07-22
面对困难不放弃的感悟03-15
争做四好少年演讲稿 我不放弃06-04
小学生作文有一种信念叫不放弃09-1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