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卫生保健教育知识(通用15篇)
阅读原文
(一)眼保健操的穴位
眼睛还用做操吗?是呀,别小看这眼保健操,作用可大呢!小学生上课、读书、写字时,时间较长,眼睛负担重,过度紧张,都会影响视力的。这时候啊,来休息几分钟,向远处看一看,按摩眼睛的穴位,对帮助眼睛消除疲劳,保护视力,是很有好处的。
准确找到穴位是正确做眼保健操的必要条件。天应穴:眉头下面、眼眶外上角。四白穴: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处。太阳穴:眉稍和外眼角之间,向后一寸凹陷处。
通过对天应穴、睛明穴、四白穴、太阳穴,四个穴位的按、揉、摩,使经络气行血通,促进眼睛的血液循环,加强眼神经的营养,缓解眼睛的疲劳。
(二)正确地做好眼保健操
如何正确做好眼保健操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穴位光靠说,不一定找得准,大家还是边看图边跟我一起做吧。眼保健操共分四节:
第一节,揉天应穴:以左右大拇指罗纹面按揉左右眉头下面的上眶处,其余四指散开弯曲如弓状支持在前额上,按揉面不要太大。节拍8×8,计64秒。
第二节,挤按晴明穴:以左手或右手大拇指与食指挤按鼻根,先向下按,然后向上挤,一按一挤共一拍。节拍8×8,计64秒。
第三节,按揉四白穴:先以左右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翼两侧,大拇指支撑在下颌骨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在面颊中间部按揉。注意穴位不能移动,按揉面不要太大。节拍8×8,计64秒。
第四节,按太阳穴,轮刮眼眶:举起四指,以左右大拇指罗纹面按住左右太阳穴,以左右食指和第二关节内侧面轮刮眼眶上下一圈计四拍。节拍8×8,计64秒。注意不要碰到眼球。做眼保健操来不得半点马虎,穴位要准,手法要柔和缓慢,做到有点酸胀的感觉为好。做完后最好闭目一分钟,然后再望望远处,眼睛就舒服多了。
坚持做眼保健操对视力正常的人,有预防近视的作用:对视力减退者有改善和恢复视力的作用。特别提醒大家,做操时,手一定要清洁,不然,反而会让眼睛感染上未感染的病菌。
要点:
1.有的人为什么会弱视?
斜眼是引起弱视的主要原因。当孩子发生斜眼后,会产生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的感觉(复视),同时也会出现视觉上混淆。大脑视觉中枢为了消除复视与视觉混淆带来的干扰,会自动将偏斜眼的视觉抑制,时间一久,抑制固定,而且越来越深,导致视力减退,最终将引致弱视的发生。
2.甲亢患者为什么眼球会突出?
医学对甲亢突眼有两种解释:一是脑垂体在作怪。在发生甲亢时,深居在脑子里的脑垂体大量分泌一种称为促甲状腺激素的物质,命令甲状腺制造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会刺激眼球后边眼眶里的脂肪组织,造成水肿和脂肪组织大量生长,将眼球推向外边而成为突眼。二是甲状腺本身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干扰眼球周围的肌肉,使它们变得软弱无力,无法拖牢眼球,于是成为突眼。
3.什么是羞明?
羞明俗称怕光,多见于角膜炎、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虹膜先天性缺损和眼白化病等。但青少年近视患者散瞳验光,由于瞳孔扩大而出现羞明症状,则属正常现象。
4.明目食物。
对眼睛有益的食物有哪些呢?
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禽肉、动物内脏,鱼虾、奶类、蛋类等。
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韭菜及水果中的桔子、杏子、柿子等。
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青椒、黄瓜、菜花等。
含钙丰富的食品,豆类,绿叶蔬菜、芝麻含钙量比较高。
5.幻视是什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46名妊娠期孕妇为2008年间调查对象,其中初孕妇94名,经产妇52名,年龄自24~32岁。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受试人填写内容。包括(1)妊娠期合理用药指导;(2)注意事项;(3)产前指导;(4)饮食指导的需求程度。本次调查活动其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46份回收率97%。
2 结果
该调查结果显示用药指导、产前指导、饮食指导等是妊娠期妇女最为需要的保健知识,详见表1。
3 讨论
妊娠期保健是优生保健的重要措施。每个孕妇均有发生妊娠并发症的可能,有些孕妇还可能合并其他疾病,甚至有死亡的危险,准确地预测哪些孕妇可能发生并发症是不现实的。因此,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妊娠并发症和处理妊娠合并症在妊娠期保健工作中尤为重要。
3.1 早期妊娠保健
(1)妊娠早期刚开始去医院早孕门诊进行检查,这样能较早发现妊娠合并症,并了解合并诊的病变程度,可及时决定能否继续妊娠;(2)妊娠呕吐这种现象很常见,因此,精神不必紧张-早期妊娠反应期间不必过分强调营养,宜服清淡饮食,可根据其具体情况适当调节,也可口服维生素B及维生素C治疗,呕吐严重者应去医院检查尿酮体;(3)部分妇女妊娠期间可有阴道出血,早孕期间出血者其中约有半数来自真正流产,若胚胎发育正常,大多数可以妊娠,而且妊娠结局与无流产症状者相同,因此原则上应保胎,应用黄体酮治疗,一般以一周为限,还可配合中医中药保胎治疗:但也不要盲目保胎,尤其对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更是如此;(4)妊娠后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劳动,但需避免重体力劳动,节制性生活;(5)尼古丁和酒精耐胎儿生长发育均有影响,故在妊娠期间应停止吸烟饮酒,尤其不能酗酒。
3.2 中期妊娠保健
(1)一般来说,妊娠到达中期,妊娠反应己过,孕妇应积极进食,孕中期胎儿发育较快,注意摄入必要的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2)怀孕24周以后应开始进行乳房护理,如乳头扁平或内陷,应经常用手指轻拉或其它器械吸引,使乳头挺立。乳房乳头应经常注意清洁卫生,对乳头分泌的枳垢,用温水轻轻洗净,并可适当涂些无刺激、无副作用的护肤油脂。经常以清洁柔软的棉织物轻轻按摩乳头及乳晕部皮肤,促使乳头和乳晕部皮肤变厚,以增加乳头、乳晕对哺乳时的机械刺激的耐受性。(3)合理安排工作、劳动,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4)孕中期要预防晚期流产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从怀孕20周开始应定期产前检查,量体重、测血压,必要时查尿蛋白,以便早期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处理妊娠合并症,如妊娠合并糖尿病时,注意疾病发展程度,适当控制血糖,防止胎儿过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时,应注意适当休息,合理应用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到晚期妊娠就有可能减少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利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6)高龄孕妇、可疑胎儿畸形或分娩过畸形儿或有遗传病史者,均应于第16~20周进行羊水检查,去医院做羊水甲胎蛋白测定及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3.3 孕末期保健
进入孕末期,除需指导孕妇继续重视孕期营养,坚持胎教和孕妇体操外,还要指导孕妇进行自我监护;了解孕末期常见并发症的症状,以便及早发现及早诊治;还应对孕妇进行分娩准备教育。(1)孕妇自我监护:当胎儿出现危象时,胎动减少要比胎心消失早24 h左右,及时发现,采取措施,常能挽救胎儿。孕30周起指导孕妇用胎动计数来监测胎儿宫内情况。每日早、中、晚固定一个方便的时间数3次胎动,每次1 h,或每晚数胎动1 h,计算12 h的胎动数,30或30次以上为正常,小于20次提示胎儿有异常,小于10次则提示胎儿宫内明显缺氧。胎动减慢或明显增剧,都应立即去医院就诊。(2)孕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晚期出血(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胎位不正、早产或过期产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必须积极防治。除了定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及早矫治外,还应将这些常见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及对母婴的危害性告诉孕妇本人及其家属,以便及早识别,加以重视,及早就诊。
3.4 产前指导
进行产前诊断,采取羊膜穿刺取羊水查甲胎蛋白(AFP),绒毛细胞检查或B超检查等,以确诊胎儿是否正常,则应及早终止妊娠,减少对孕妇身体的损,也避免缺陷儿出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做好心理护理,因分娩时孕妇不同程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症状,医护人员应更重视与孕妇交流,以温和、开导、解释、鼓励的语言与她们交谈,认真、详细地回答她们提出的质疑,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其紧张情绪,增强分娩信心。
3.5 合理用药指导
在妊娠3个月内,是胚胎细胞分裂和器官成形阶段。此时如果受到某些药物的影响,轻则导致胎儿畸形,重则导致死胎或流产,因此,在此期间不要随便用某些药物。诸如四环素可致胎儿骨骼发育畸形,芽齿变黄,先天性白内障等;红霉素能引起肝损害;磺胺类可致新生儿黄疸等。解痉镇静药如苯妥英钠、安定易致胎儿腭裂,唇裂等畸形;利尿药噻嗉类可致胎儿宫内窒息。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可致骨骼、神经系统或肾脏畸形;其它如扑尔敏易致肢体缺损;消炎痛易致胎动脉导管早闭等等;总之,孕妇用药必须慎之又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1]。
3.6 饮食指导
妊娠期间,孕妇除了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外,还要供给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故应摄入富蛋白质、维生素A、叶酸、铁与锌等营养素的食品,如动物肝脏、肾脏、瘦肉、蔬菜、水果等。要加强孕妇营养食品摄入的指导,平衡膳食,以满足孕妇的营养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2]。
3.7 注意事项
胚胎对放射线最敏感的时期是在受精后6 d之内,一般认为孕妇最初15周内受X线照射可致胚胎细胞染色体的断裂、基因突变等可引起流产、死胎、新生死亡、脑积水等先天畸形及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因此,有经周期14 d内腹部或盆腔经放射的育龄妇女,最好避孕1~2个月,除了诊断和治疗需要,孕妇要尽量避免接触X线、同位素。孕15周前要禁止接受X线检查,孕妇常规胸部透视应取消。必须行胸部放射检查时,拍胸片较胸透要安全。对接受大剂量放射线且有可能祸及胎儿的孕妇应动员其中止妊娠[3]。
总之,加强妊娠期保健措施。保证妊娠过程正常进展;维护孕产妇身心健康和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尽早发现异常,尽早筛查出妊娠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处理,预防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处理一些因妊娠加重的疾病,防止对孕妇、婴儿有不良影响的疾病。对提高母婴生活质量,新生儿健康,维护家庭幸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医学教育者应尽的职责。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保健知识需求,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凋查问卷形式,对146名妊娠期孕妇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强烈要求合理用药指导为93.8%。一般需求为6.2%,不需求为0,要求注意事项指导依次分别为91.8%、6.8%、1.3%。产前指导分别为93.2%、6.8%、0。饮食指导分别为82.9%、11.6%、5.5%。结论 妊娠期迫切需要全面持续的保健指导,对妊娠期必须做好全方位的保健知识教育,使其维护孕妇健康及胎儿发育正常,降低胎儿先生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母婴生活质最。
关键词:妊娠期,保健教育,调查
参考文献
[1]谭布珍,黄维新.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515-517.
[2]杨月欣.孕妇体内锌铜含量对胎儿的影响.营养学报,1993,15: 414-415.
关键词:课堂健康教育;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行为
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牙龈炎、牙周炎及龋齿的高发期,而这些口腔疾病对儿童的健康生长及发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这个时期对儿童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教育能够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有效地预防各种口腔疾病。为了准确探究口腔专业医生的课堂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影响,本次研究主要以某中心小学2014年9月秋季入学的学生120人作为研究对象,在课堂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学生开展了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性研究,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某中心小学2014年9月秋季入学的学生120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二年级学生60人,男生30人,女生30人,年齡7~8岁;五年级学生60人,男生35人,女生25人,年龄10~11岁。
(二)教育方法
采用课堂集中授课的方式,由口腔专业医生对两个年级的学生分别进行课堂健康教育,时间为2小时;其次在课堂健康教育前后要对被教育的120名学生做一份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问卷调查。
1.教育内容
(1)口腔专业医生可充分利用牙齿模型及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讲解牙齿的具体结构、牙齿的类型、牙菌斑及龋齿的含义、坏牙形成原因及口腔细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等内容。(2)口腔专业医生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减少糖的摄取量。指导儿童在晚上睡觉时要养成漱口的良好习惯,避免吃糖分高的食物,如棒棒糖等。(3)可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标准、科学的刷牙教学视频,有效消除牙菌斑的刷牙方式、刷牙时间及刷牙次数。让学生在家选择合适的牙刷,根据牙齿的实际情况对软硬度进行挑选,并建议学生1~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建议使用含氟量高的牙膏。(4)推荐学生定期开展口腔卫生的检查工作,提议至少6个月为1次周期去接受正规口腔医院的健康检查。患龋齿较多的学生建议3-4个月进行1次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口腔内存在的疾病,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
2.问卷调查及内容
主要方式:口腔专业教师在授课前与授课后分别为学生对于口腔保健的知识及行为开展问卷调查,并在课堂当场由学生进行填写,且问卷要当场收回,回收率达100%。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牙菌斑就是牙垢、龋齿就是蛀牙、龋齿对于口腔有害、引发龋齿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和糖分、正确的刷牙方法能够清楚牙菌斑、经常摄取食用甜食和饮料会损害牙齿、含氟量高的牙膏能够有效防止龋齿的出现等。
行为知识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进食后要及时漱口、用温开水或者漱口水进行漱口、每天至少刷牙2~3次、每1~3个月更换牙刷、使用软硬适中的牙刷、牙线能起到清洁牙齿细缝的作用。
3.问卷的评价指标
口腔保健知识、行为问卷各20道题,每答对1题为2分,满分为40分,20分以上(包括20分)为及格,对及格率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教育前60人的保健知识及格率为60%,保健行为的及格率为50%;教育后60人的保健知识及格率为g5%,保健行为的及格率为97%,可见,在实施课堂健康教育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实施课堂健康教育前。通过对比可知,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以我国现阶段儿童口腔疾病的现状来看,儿童患龋齿率高达65%~85%,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我国儿童龋齿高患病率的主要原因是儿童缺乏相应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意识;儿童及家长缺乏口腔卫生和疾病防控知识的基本认知与了解,且没有掌握正确、科学的刷牙方法。故对儿童实施课堂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教育,能提高儿童对于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
通过对某中心小学2014年9月秋季入学的学生120人进行课堂健康教育的研究,发现实施课堂健康教育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实施课堂健康教育前,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⒊维生素分为A、B、C、D几十种。维生素具有微量性、调节性和特异性。⒋缺乏维生素A会患上干眼病,缺乏维生素C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患佝偻病。
⒌心脏分为左右两半,上下四个腔,即或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脏外面包着一层膜叫心包,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⒍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⒎健康人的体温为36——37℃,脉搏为60——90次/分。
⒏眼球的结构:眼球是由结膜、巩膜、角膜、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组成的。
⒐营养性贫血主要是缺铁引起的,7——14的少儿血红蛋白低于120g/L,即可定为贫血。
⒑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⒒构成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其他传播途径。
⒔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⒕青春期女孩的生理变化:乳房慢慢胀大,12岁左右来月经,骨盆扩大,皮下脂肪增加,皮肤有光泽、体态丰满而富有曲线。
青春期男孩的生理变化:处生殖器长大,喉结突出,嗓音变粗。
在青春期,身高、体重、肩宽、胸围、臀围都明显增加,心脏功能逐渐完善。脑和神经系统逐渐成熟。
⒖心理健康标准:⒈智力正常。⒉情绪反应适度。⒊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⒋行为协调,反应适度。⒌人际关系协调。⒍个性健全稳定。
⒗远离毒品:
毒品是指某些吸食后容易产生依赖性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包括:海洛因、鸦片、大麻、冰毒、摇头丸、吗啡、可卡因、罂粟。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2011年“6.26”国际禁毒日主题为:“青少年与合成毒品!”
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请记住: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2011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副标题是“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
⒙每年的第二周是北票市规定的防近宣传周。
⒚几种动物传染病:狂犬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
一、健康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方式越发西方化、精神压力日益加重、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一跃而位居女性肿瘤的前两位,甚至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则成为了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基于这个现状,我中心妇保人员决定在生殖健康知识宣教的基础上,再对辖区内各社区育龄妇女中,重点开展乳房自我保健知识健康教育讲座。
二、讲座内容:
1、自我检测:你的乳房“增生”了吗?
2、乳房的自我保健
3、乳腺自查怎么做
三、预期目的:
让所有育龄妇女拥有健康美丽的乳房;让该阶段妇女能正确认识常见乳腺疾病;并能掌握正确的乳腺自查方法,及时发现乳腺疾病;从而提高对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四、时间及地点安排:
8月16日——荷花社区;9月16日——风井社区
五、人员安排:
妇保组负责与居委会协调、组织预约人员;
健康教育科负责收集、整理、打印讲座资料及发放宣传资料。
横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幼儿园除了要把好食品采购、储藏、烹任等方面的卫生关外,还必须教育幼儿不吃腐烂的、有异味的食物。
3、幼儿在幼儿园误食有毒有害物质的情景更是多种多样,如园内投放的各种花花绿绿的毒鼠药,因教职工工作失误而误放在饮料瓶中的消毒药水等等,都可能被幼儿误食。所以,教职工在平时要教育幼儿不随便捡食和饮用不明物质。
4、孩子服用的.药大多外观漂亮,口感好,深受孩子“喜欢”;有的孩子甚至把药品当零食吃,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吃药,一旦要服药,必须要按医生的吩咐在成人的指导下服用。
5、饮食安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在进食热汤或喝开水前必须先吹一吹,以免烫伤;吃鱼时,要把鱼刺挑于净,以免鱼刺卡在喉咙里;进食时不嘻笑打闹,以免食物进入气管等等。
幼儿食品安全应注意的事项: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学校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商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甘肃省5所高职院校二年级共500名学生。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498份, 有效498份, 有效回收率99.6%。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主要来源途径、认可情况、卫生知识、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现场调查, 当场回收, 结果采用Excel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高职生获得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主要途径
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主要来自体育与健康课, 占43.4%;来自报刊、杂志, 占35.3%;来自电视, 占13.1% (见表1) 。
2.2 高职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
86.6%的高职生认为有必要学习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13.4%的认为没必要掌握或说不清。
2.3 运动体育卫生知识
(1) 运动前体育卫生知识。完全知道的高职生占24.1%, 知道一点的占65.3%, 完全不知道的占10.6%。大部分高职生知道运动前体育卫生知识, 但运动前认真做准备活动的占60.4%, 不认真做的占18.9%, 不知道怎么做的占14.5%, 不做的占6.2%。
(2) 运动饮水知识。高职生运动中和运动后适量饮水的占54.2%, 暴饮的占39.2%, 不饮水的占6.6%。对运动中和运动后饮用饮料情况做进一步调查发现, 6.0%的高职生饮用盐水, 40.4%的饮用白开水, 37.9%的饮用矿泉水, 15.7%的饮用饮料。
(3) 运动后卫生知识。运动后9.4%的高职生休息后适量饮水, 90.6%的大量饮食、很快适量饮食和休息一会大量饮食。运动后认真做准备活动的高职生占24.3%, 不认真做、不知道怎么做和不做的占75.7%。
2.4 运动中损伤处理知识掌握情况 (见表2)
2.5 运动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见表3)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 甘肃省高职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多源于体育与健康课, 其次是报刊、杂志和电视, 说明体育与健康课是高职生获得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主渠道。86.6%的高职生认为有必要学习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对掌握必备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持认可态度, 而13.4%的认为没必要掌握或说不清。因此, 甘肃省高职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掌握现状不容乐观, 充分暴露了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 高职生没有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上, 没有把获取更多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付诸学习中, 造成高职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匮乏。高职院校应重视高职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积极努力做好3方面工作。 (1) 各高职院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全面提高在职教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专业高职生有的放矢地开展体育与健康课教学, 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2)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 提高高职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认知水平, 如举办相关培训班、各种讲座和知识竞赛等。 (3) 通过墙报、网络等各种媒介, 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参考文献
[1]高亮.学分制下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 :91~93.
[关键词] 手卫生;教育干预;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 R18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5-0114-02
为了有效促进小学生洗手行为的依从性、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我科从2012年3~6月对我市某小学五年级123名学生手卫生状况进行了手微生物检测,在采样后对他们进行了手卫生知识及行为的教育干预,调查干预前后手卫生知识及行为的改善情况,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3~6月选取昆山市花桥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患有手部皮肤病的学生不入选,年龄11~13岁,参与研究的三个班级学生126名,以班级为单位便于行为教育干预实施操作。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手卫生知识及相关知识调查问卷(经专家信效度检测),共20题38个选项。问卷以100分为满分,75分以上为良好,50~75分为一般,50分以下为差。评估教育干预前后学生手卫生知识的知晓及六步洗手方法执行情况。
1.3 培训内容
由疾病防控科专职人员对学生进行标准洗手方法操作示范,讲解手卫生对健康促进的重要性和手卫生知识内容教育。
1.4 评价指标
在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对学生的手卫生情况采样监测手细菌的指数。采样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细菌采样、接种与培养,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学生双手屈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2次采样。剪去操作者手接触的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中和剂试管内,在采样后2 h内把标本送往我所检验科,监测培养细菌指数。采集时间:上午第一节课前及午餐前。
1.5 评价标准
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以及不得监测出致病菌为合格[3]。
1.6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次调查
发出问卷126份,回收有效率97.6%(123/126);干预前手卫生监测123人,干预后手卫生监测123人,有效率100%。
2.2 手卫生知识和正确洗手方法
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展手卫生行为教育早期干预,学生对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由21.1%提高至87.0%。正确六步洗手法合格率由16.2%提高至91.1%,手卫生行为逐步规范。
2.3 手卫生微生物监测情况
干预前后调查监测合格率由25.2%提高至84.6%,学生手污染情况明显改善。
3 讨论
3.1 对学生开展手卫生行为教育早期干预,提高学生对手卫生的认知
行为教育干预的作用:对学生开展手卫生行为教育早期干预,通过接受专业、系统的手卫生知识培训,可以提高学生对手卫生的认知,使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朝着预期方向发展。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干预前学生手卫生知识知晓率21.1%,针对以上这些因素,运用行为教育干预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手卫生知识重要性,教育干预后学生手卫生概念知晓率87.0%,效果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 < 0.01)。把卫生部下发的《手卫生规范》列为学生实习前期强制性培训内容,开展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
3.2 多方协作加强学生手卫生的防控意识,改变不良手卫生行为
通过本次教育干预的结果,提示学校及行政管理部门不应忽视培养学生良好手卫生行为的问题,调查发现学生到校后,经过接触课桌、板凳、书本等,课间学生们进行做游戏、上厕所、课间餐等各种活动,手污染开始加重,所以课前污染轻于课后。学校及管理者应加强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学生的手卫生教育[1,2],国家教委增设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也作了多方面的宣传教育,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病从口入”、“以预防为主”等概念的认识还很模糊,自我保护意识差。因此,将手卫生培训相关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之中,制定具体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学生的手卫生行为教育,使他们在学习期间就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3.3 落实手卫生规范有利于提高洗手和手消毒的依从性,建立良好手卫生习惯
监测中我们同时发现洗手的学生只是简单的用水冲洗一下,没有落实六步洗手法,但洗手消毒这一简单手卫生行为在临床执行起来却相当不易[3,4]。《一次性使用生活用品卫生标准》规定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手表面细菌菌落数应低于300 cfu/只手。学生手细菌菌落数超出医护人员标准2~6倍,学生手卫生状况已对健康造成威胁,必须引起家庭、学校及全社会的重视。为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除学校加强卫生管理、增加卫生设备外,学校示教室和洗手间等地方增加洗手设施,要求学生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方法,树立牢固的防护意识,使之成为习惯性行为[5]。本组资料显示,教育干预后学生手卫生监测合格率提高到84.6%,效果明显。
综上,手卫生行为应逐步规范。因此,我们认为教育干预对规范小学生手卫生行为是可行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朱慧兰. 加强医务人员洗手预防医院感染[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31.
[2] 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 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3] 杨晓丽,武新风,马长林. 手卫生依从性的防范与管理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3:320-321.
[4] 刘永平. 手卫生现状与干预策略[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105-106.
[5] 周细坤,陶宏坤.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588-2589.
一、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括号里面画√,在你认为错的括号里面画×)
1、学校应当组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保健教师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负责学
生健康管理。(√)
2、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当向学校和学生收费开放。(×)
3、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设备和器材的管理维护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4、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设备和器材。(×)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标
准,配备体育场地、设备和器材。(√)
6、学校应当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7、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测试时,应当落实安全保护措施。(√)
8、鼓励学生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不当把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保障范围。()
10、卫生、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联合加强对学生营养状况的
监测,建立和完善学生营养干预机制。(√)
11、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教室和宿舍的微小气候、采光、通风、照明等环
境质量,以及文体活动器材、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学校有关标准。(√)
12、中小学校应当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阅读和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照明条件,预防学生视力下降。(√)
13、中小学校应当不限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
必要的睡眠时间。(√)
14、学校专职体育教师、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课时津贴、业务进修、职称评定、考核评比等,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15、学校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不受教育、卫生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
门责令改正。(×)
16、学校未召开运动会应由教育、卫生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
正。(√)
17、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未免费或优惠向学校和学生开放的,由体育行政部
门责令改正。()
18、学校体育场馆未在课余、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向学生收费开
放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19、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定期公布本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结果的
对其主要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0、对学生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应当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并配合学生家
长采取相应的干预或者防治措施。(√)
21、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22、家长应当与学校经常沟通,关注子女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变化,传授
科学健康的生活、生理知识,引导子女参与家庭劳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有益 身心健康的活动。(√)
23、学校和家庭应当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保证学生营养摄入均衡,促进学生健
康成长。(√)
24、学生健康体检项目、费用标准和保障办法,由省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价格、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25、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测试时,可以不落实安全保护措施。【中小学生保健卫生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中小学生保健卫生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6、中小学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课,高等学校(含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开设健康
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拒烟、反酗酒等健康教育,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和卫生习惯。(√)
27、学校应当与家长、社会相互配合,可以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
28、学校应当组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体育教师做好定期检查教室、宿舍、阅
览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开展对学生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传染病 的预防工作。(√)
29、学校应当做好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建立健全相应 的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
30、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对学生营养知识的研究和宣传工作,指导学校和家
长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
31、医疗卫生机构在体检结束后,应当进行个体与群体健康评价,可以不向学生
(家长)、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反馈学生个体健康体检结果与学生群体健康评
价结果,提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或者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32、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及时防范和查处危害学
生体质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33、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急机制,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
安全事件。(√)
34、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含高等职业学校)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
定,组织学生开展军训活动。(√)
35、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不对学校食堂、学校周边餐饮单位、个体摊贩和
为学校提供餐饮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保障学生饮食卫生安全。(×)
36、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生理承
受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保证学生适宜的运动负荷,确保学生体育运动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37、学校应当在核定的教师编制数量内,根据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可以
不配备专职体育教师。(×)
38、学校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不列入学校的教学
计划。(×)
39、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标准,建设学校体育场地,学校
配备体育设备、器材。(√)
40、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设备和器材的管理维护制度,并应由一般人负责管
理。(×)
二、选择题(单选)
1、寄宿制中小学校应当每天组织寄宿学生出B。A早操B课间操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到B以上的,方可参加三好学生评选。A中等B良好
3、中小学校应当向学生传授科学用眼的知识和方法,并每天组织学生做B眼
保健活动。A一次B两次
4、家长应当培养子女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
式,保障子女营养和睡眠,A子女的学业负担,并配合学校做好学生体质 健康促进工作。A不增加B增加
5、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下简称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 区域内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A县级B省级
6、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采取B种形式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A多种B一种
7、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年下降的地方和学校,不得评优评先。A两年B三年
8、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个小时以内。A两B三
9、初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A小时。【中小学生保健卫生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文章中小学生保健卫生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A八B七
10、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 测结果。A两B一
11、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体育考试成绩按照不低于的比例计入总分。A百分之一B百分之五
12、鼓励学校开展具有和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A民族传统B通俗体育项目
13、对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A县级B市级
14、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举办综合性或者专项性学生体育运动 会。A省级B县级
15、学校应当按规定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保健教师。A非寄宿制B寄宿制
16、B应当宣传报道学生体育活动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先进典型、成功
经验,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A学校B新闻媒体
17、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
计控制在小时以内。A两B一
18、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B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A可以B不可以
19、小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小时。A六B八
20、学校将体育场地挪作他用。A不可以B可以
21、学校应当设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室。A寄宿制B非寄宿制
22、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应当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练习,并以B活动为
主。A室内B室外
2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A以升学率或者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 校进行排名。A不可以B可以
24、学校应当组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保健教师做好。A制定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B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和视力状况监测。
25、普通高级中学学生的健康体检费用由予以保障。A政府财政B学校按规定标准统筹
26、未落实相关防控措施,造成传染病扩散或发生的,由教育、卫生或 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A食物中毒事件B未召开运动会
27、学校应当组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者B应当实施健康教育,积极开展 卫生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A语文教师B保健教师
28、学校违反本条例规定,由教育、卫生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A未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和视力状况监测B下达升学指标
29、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规定,对其主要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依 法给予行政处分。
A中小学生书面家庭作业超过规定量
B以升学率或者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校进行排名
30、体质健康,是指人体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能动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身体
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对自然环境与等方面的良好状态。A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B身体素质
三、填空题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和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2、学校应当把纳入教学计划。
3、中小学校应当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次监测。
4、鼓励学校和其他单位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营地。
5、体育教师组织开展早锻炼、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及体育竞
赛等活动的,计入教学工作量。
6、学校应当根据病残、体弱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康复 锻炼。
7、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纳入经费保障机制。
8、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和预警制度。
9、高等学校(含高等职业学校)应当保证学生每周至少参加次课外体育锻炼。
10、学校体育场馆应当在课余、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向学生或者优惠开放。
11、体育课应当由授课
12、校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掌握项以上体 育运动技能。【中小学生保健卫生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知识竞赛http://。
13、学校应当每年召开运动会,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
14、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统称中小学校)应当保证学
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小时。
15、中小学校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安排一次不少于分钟的 课间体育活动。
16、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个半小时以内。
17、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小时。
18、学校应当按规定办理学生伤害事故校方责任保险。
19、学校应当组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保健教师应改善学校的环境生、、饮食卫生、和劳动卫生工作。
20、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堂 工作。
21、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选择符合要求的承担学生体检工作。
22、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 测结果。
24、家长应当培养子女良好的、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2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
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确保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有效开展。
26、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将学生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28、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等机构,应当把开展作 为重要内容。
29、鼓励学校与建立合作关系,做好学生伤害事故和有关疾病的防治 工作。
时间:2012、10、15 地点:操场上 主持人:徐普青
小学生秋季常见病及预防
秋季入学以后,昼夜温差很大,在这“多事之秋”,小学生应对以下几类秋季常见病加以预防。
一、预防感冒伤风:秋季小学生毛病以此为多,尤其是中秋前后,早晚最容易受凉。预防之道就是要注意气候变化,冷热当心,夜间注意为孩子盖被。白天风大时要加衣服,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家时要注意帮他擦拭,更换干净衣服,不要把衣服脱掉吹风,否则容易感冒。
二、注意扁桃腺炎:小学生扁桃腺炎的发病率较高,有的孩子一旦感冒发烧,扁桃腺就肿大,这是因为有的小学生平时吃药多,产生了抗药性。故孩子有病,如果没有经过医生允许,千万不要乱吃药。至于预防扁桃腺炎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孩子伤风感冒,不接触病人,增加孩子的营养,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三、当心气管炎:很多小学生在感冒伤风之后,跟着来的就是支气管发炎,常常咳得喘不过气来,有的甚至持续两三个月还不见好。由此可见,孩子感冒伤风时要预防支气管炎这种并发症,不吹风,不吃生冷的东西,在家静养,少在外面乱跑,要不然孩子的咳嗽不容易好,如果晚上再受凉,或与病人接触,就容易发生肺炎。
四、秋季腹泻:在秋季,腹泻也是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乱吃东西兼受凉的缘故,因此,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不能由他乱吃,暴饮暴食,还要注意孩子的腹部不要着凉。
1.按摩:立于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觉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和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选用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擦揉痛处,每天2~3 次。
4.伤湿止痛膏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1次,孕妇忌用。
5.电吹风对着落枕一侧吹5分钟左右,很快就觉得好多了。
4种饮料有助提高记忆力
多项研究发现,饮食直接影响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
1.葡萄酒:与滴酒不沾者相比,少量和适度饮用葡萄酒者(女性每天1杯,男性每天2杯),其记忆丧失危险降低53%。
2.咖啡:咖啡富含咖啡因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使老年痴呆症和中风的危险分别降低65%和19%。建议每天喝咖啡2~3杯。
3.茶:每天至少喝2杯茶的老人,出现认知问题的几率比不爱喝茶的老人低50%。茶叶中的抗氧化剂可防止体内自由基损害大脑神经系统。
4.苹果汁:苹果汁有助于大脑保持乙酰胆碱水平,该物质有助于提高记忆和学习能力。建议每天喝2杯(1杯约227克)不加糖的苹果汁。
女人6大养颜睡眠法
1.临睡前应做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柔软体操等。
2.临睡前用36℃左右的水清洗面部,或者洗一个舒服的热水澡。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
4.入睡前做面部按摩。先用拇指、食指轻揉鼻头,再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自鼻两侧和额部正中间向两侧轻轻抹擦。
5.睡前在面部擦一些护肤品,如润肤露等,以免皮肤干燥。
6.睡前不要进食或大量饮用饮料,但在睡前饮半杯温牛奶,不仅有助睡眠,且对养颜大有裨益。
脚部着凉容易感冒
脚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中医认为,人体的5大经络都流经脚部,同时,脚上分布了人体不少重要的穴位,影响着五脏六腑。一旦脚部受寒,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收缩,造成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降低,就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流鼻涕等,继而诱发其他疾病。所以,脚部保暖显得格外重要。双脚的表面温度维持在30℃左右时,人感觉最为舒适。要经常用热水泡脚,在临睡前用温水洗脚,不仅能洗去污垢、温暖双脚,还能消除疲劳、驱病强体。洗脚时用双手按捏脚底,刺激脚底的穴位,可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这对双脚的保健和人体的健康都十分有益,可防治感冒。另外,爬楼梯、外出步行、登山、晨跑等,都能锻炼双脚,增强其抗寒能力。
(摘自《现代妇女·爱尚》)
关键词:口腔卫生保健,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习惯
口腔健康不仅是全身健康的基础, 而且是一个人, 乃至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1]。卫生学校学生应了解口腔卫生知识并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为了解具体情况, 我们于2007年9月对甘肃省卫生学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甘肃省卫生学校2007级1 112名学生。
1.2 内容和方法
由校医室统一发放调查问卷, 并详细讲解填写要求, 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发放问卷1 136份, 收回有效问卷1 112份, 有效回收率97.89%。问卷内容分3部分: (1) 口腔卫生习惯; (2) 口腔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3) 口腔卫生知识认知情况。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回归法进行分组统计整理。
2 结果
2.1 口腔卫生习惯
2.1.1 刷牙次数和方法 (见表1)
有43.17%的学生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 有45.50%的学生每天刷牙1次, 有11.33%的学生每周刷牙3~4次。只有4.59%的学生采用不规范的横刷法。
2.1.2 使用口腔卫生用品情况 (见表2)
含氟牙膏的选择:有70.41%的学生听说过含氟牙膏, 但只有19.78%的学生选择含氟牙膏。牙线的使用:只有4.32%的学生使用或偶尔使用牙线, 64.12%的学生从未见过、也不知道牙线是口腔卫生用品。
2.2 口腔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见表3)
当牙龈出血时, 71.22%的学生注意刷牙并用盐水或药物漱口, 2.97%的学生会服用药物, 7.10%的学生不理会, 只有4.05%的学生到医院治疗。
2.3 口腔卫生知识认知情况
2.3.1 获得口腔卫生知识的途径 (见表4)
调查显示, 有60.61%的学生通过电视、广播获得口腔卫生知识, 有57.64%的学生通过报刊、杂志或科普读物获得, 有44.60%的学生通过医院口腔科医务人员获得。
2.3.2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否必要
有99.46%的学生认为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非常必要, 但是仅有2.70%的学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98.02%的学生认为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述调查数据表明, 随着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 学生掌握了一些口腔卫生知识, 并能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但学生对一些必要的口腔保健措施及口腔卫生用品的使用还缺乏认识, 定期进行口腔保健和及时就诊的意识比较淡薄。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缺乏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的宣传不够有关, 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加强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 增加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的获得途径
由于学生入学前掌握的口腔卫生知识非常有限, 所以加强口腔卫生知识普及势在必行。 (1) 通过定期举办口腔卫生知识专题讲座、在学校网站开设口腔卫生论坛等多种途径进行知识普及。 (2) 由学校组织与口腔卫生知识有关的活动, 特别是在每年的全国“爱牙日”, 利用校园黑板报、海报及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工作。 (3) 由口腔专业教师和口腔临床医务人员组织开展口腔卫生知识专题讲座, 这是对医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2]。 (4)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 可以在学校的网站上增加口腔健康教育专栏, 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师生互动、开展口腔卫生知识问答, 激发学生兴趣, 使其积极参与。通过参与以上活动, 增强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意识, 提高学生口腔保健能力。
3.2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定期为学生做口腔检查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改变, 而行为改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信念为动力[3]。学校应充分发挥口腔专业教师的作用, 鼓励本校口腔专业教师定期宣教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逐步提高学生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另外, 口腔专业教师可以采用模型或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生动、形象地讲授口腔卫生知识和规范口腔卫生行为的重要性。还应坚持定期为学生做口腔检查, 及时发现学生的口腔问题, 督促学生尽早就医。
3.3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就医问题
通过定期口腔检查, 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口腔疾病和就诊情况。调查发现, 有口腔疾患而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觉得病情较轻或经济困难, 其中经济困难原因在发达地区占15.54%, 发展中地区占21.50%[4]。一些学生因口腔疾患病情较轻持无所谓态度, 或由于害怕牙科医生及某些口腔设备不敢就医, 因此学校口腔医务人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 必要时请心理辅导教师参与, 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对于经济困难学生, 除了减免一定费用外, 还应将门诊治疗的一部分费用纳入学生的医疗保险中, 以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医问题, 促进其口腔健康。口腔卫生保健是我国“201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实现到2010年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 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 应大力加强卫生学校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军, 陈亦萍, 台宝军, 等.医学院学生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2, 3 (3) :80~81.
[2]沈丽佳, 阮萍, 谢思明.高校口腔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03, 11 (1) :15~16.
[3]谢云德, 闫福华.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抽样调查报告[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 6 (34) :97~98.
——学校安全讲座稿一
时间:2007年10月12日星期五
地点:操场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内容:安全教育
供稿: 校长室(刘经洲)
讲话:王香梦(分管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总务主任)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们集中在学校操场集中进行饮食卫生安全知识和用电安全知识的共同学习。
一、食品安全知识
夏秋季气温升高,湿度大,各种致病微生物易繁殖,食物易腐败,再加之苍蝇叮爬,污染食物,如果人吃了被病菌或病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凉菜、冷食等食品加工或贮存不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一般来说,易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冷荤、凉菜、剩米饭和肉制品等为主,海鲜类食品、扁豆、新鲜腌制的咸菜也易出现这一问题。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列举桑植一小、竹叶坪学校事件。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不吃变质剩饭菜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
二、卫生安全知识
现正逢秋季,是多病病发期,各个同学要注意身体,要求人们各个同学做到:
1、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常洗头、常洗衣服、常剪指甲,被褥要整洁并要常晒。
2、加强体育锻炼,按时集队、跑步或做操,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3、不提倡吃零食,起码要少吃零食,更不要吃不卫生的食品,以防因吃不卫生的食品而引发疾病。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讲究环境卫生,(1)、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抛包装袋、废纸等杂物。(2)、住校生要讲究宿舍环境卫生,不吃腥辣辣食品,以防室内有异味,食品袋禁止乱抛。如有违纪的罚他在校园内从此不准吃零食,请各个同学相互监督。
(3)、宿舍的值日生每天保证室内整洁卫生,每天开门开窗,保证室内通风。
三、用电安全知识
(一)。、防止触电事故
①不能接近、触摸电源和电器。
②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能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③发现绝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头、插座要及时报告,请电工检修,切勿乱动。电工对消除以上安全隐患要及时不得推脱。
④同学们不得在配电房、变压器周围逗留,更不能攀爬变压器,不得把其他物体抛向变压器及配电房内,不得乱动电气设备。
⑤万一遇有电气设施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⑥发现有人触电时,要先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再采取其它抢救措施。
(二)、使用家用电器怎样注意防火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走进了同学们的家中。大家在使用这些电器时,要格外小心。不要因使用不当而引发火灾。
1.电视机要与墙壁保持一定距离,以利通风散热。室内无人不要开机,使用后及时关机,拔下插头。
2.使用电熨斗烫衣服,要将熨斗放在耐火的砖、石板、铁支架上。不要在无人看管时接通电源,用完后要及时拔下插头。
3.电冰箱应与墙壁及两侧物品保持一定距离,以利通风散热。因为马达、压缩机、风扇及线圈上积落的尘埃、棉绒、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注意保持电冰箱清洁。
4.白炽灯泡的功率不同,通电后在一般散热条件下其表面温度也不同。如40瓦的表面温度是50—63C,60瓦的为137—180℃,100瓦的为170—216℃。而一般可燃点都在这个温度范围之内。所以使用白炽灯泡一定要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用灯泡烤衣物、毛巾等物。也不要用纸自制灯罩。纸被烤糊、引燃就会引发火灾。
5.不要随便延长或拉电器设备的导线。尤其注意不要在家具和地毯下面拉设电线,防止搬移家具或人员踩踏发生短路引起火灾。
6、火警电话:119
洪家关中心小学
纵观全国事业单位考试,“主观题”部分的考察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以《申论》形式考察。主观题单独作为一门科目,满分100分,类似于公务员《申论》,即给定几篇材料,结合材料的阅读理解、提炼加工回答问题,但在材料篇幅、题目数量、题型设置上,难度低于公务员《申论》考试。
第二种考察形式是“综合写作”。其形式是给定简短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写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综合写作”一般同客观题放在同一门科目里考试,分值大概在30-50分不等。这种考察形式需要我们合理安排主观题同客观题的作答时间。
“综合写作”是事业单位考试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观题的考察方式。形式上,类似于高考作文,都是根据给定的简短材料来写作,但是考试性质不同,题目内容及答题侧重又有所区别。高考作文题目中经常会出现哲理故事类和抽象话题类的材料,而事业单位考试的“综合写作”中除了以上两种类型的材料,还有可能会出现社会热点类的材料。高考是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而事业单位考试选拔的是公职人员,所以阅卷时,高考作文更注重文采,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而事业单位的“综合写作”更注重文章的观点,逻辑结构和语言的规范性。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测查要素,考察考生是否具备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虽然事业单位的“综合写作”有三种材料类型:哲理故事、抽象话题和社会热点,但是对于我们答题来说,这三种类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立意上。哲理故事类的题目在文章立意上相对其他两类比较困难,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要系统学习立意方法,准确审题立意,抓准材料观点,避免跑题偏题。
第三种考察形式是杂糅题型,包括公文修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材料处理、论述题及议论文写作等,科目名称一般为《综合应用能力》,为单独一张试卷,满分100分。在湖北省直事业单位及上海市直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考生在作答此类试卷时除了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外,还必须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等理论知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备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技能等,以便准确回答公文修改、案例分析、论述等题目,有的放矢,提高分数。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昭通市巧家县地处农村的重灾区包谷脑乡中心学校(含小学和初中生)和地处城镇的轻灾区巧家县第三中学(初中生)、新华小学(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重灾和轻灾区学校参与调查的学生数分别为426、394人。
1.2 方法和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卫生知识来源情况、学生常见疾病(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知识、卫生行为等。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 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清理、逻辑检错以及异常值的判断与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小学生共820名,其中小学生469人(57.20%),初中生351人(42.80%)。男生427人(52.07%),女生393人(47.93%),男女比例为1.09∶1。学生年龄最小为8岁,最大为17岁。
2.2 卫生知识的来源情况
该地区学生获取健康和疾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老师、家长和医生。其中,重灾区中小学生卫生知识来源跟总体情况一致;而轻灾区中小学生卫生知识主要来自于家长,其次是老师,再次是医生。见表1。
2.3 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
巧家县地震灾区学生对洗手主要能预防哪些疾病的知晓率为70.73%。重灾区和轻灾区中小学生对洗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间比较,重灾区的知晓率(64.08%)低于轻灾区(7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23,P<0.01)。男、女生对洗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0.26%和7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7,P>0.05)。
中小学生对喝生水的卫生知识知晓率为86.95%。重灾区对喝生水危害的知晓率(80.75%)低于轻灾区(9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38,P<0.01);男女生对喝生水危害的知晓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10,P>0.05)。见表2。
对腹泻预防措施的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洗净)、饭前便后洗手、食品用具消毒、饮用水消毒。重灾区对预防腹泻的措施的知晓率均低于轻灾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女生对预防腹泻措施的知晓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卫生行为情况
被调查的820名中小学生卫生行为形成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便后洗手、吃瓜果蔬菜前清洗、外出回家后洗手、餐前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小摊食物。
巧家县地震灾区中小学生洗手、饮水和饮食等6项健康卫生行为中,仅外出回家洗手行为一项,重灾区和轻灾区中小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5项卫生行为的形成率比较,重灾区均低于轻灾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餐前洗手、不喝生水、吃瓜果蔬菜前清洗行为3项的形成率比较,男生的卫生形成率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其他3项男女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5 学生对学校环境和卫生设施的认知情况
总体而言,学生认为学校饮用水卫生优于学校环境、学校厕所卫生。轻重灾区比较,饮用水卫生一项重灾区高于轻灾区;而学校环境和厕所卫生则是重灾区低于轻灾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5。
2.6 卫生知识需求途径的选择情况
在希望获取卫生知识的途径中,有66.71%(547人)的学生希望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有61.71%(506人)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相关的课题教学,另外有47.44%(389人)的学生希望观看多媒体录像。此项健康需求问卷题为多选题。见图1。
3 讨论
本调查选择受灾最为严重的包谷垴乡(遇难56人、受伤140人、失踪1人)和轻灾区巧家县的学校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反映了受地震灾害不同程度影响的中小学生卫生及防病知识、行为的现状及对学校健康教育的需求,了解了他们对校园饮水、学校环境和厕所等卫生状况的基本看法,对于分析轻重灾区中小学校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提供了很好的依据[2]。
因包谷垴乡地处重灾区,本地地震发生后,卫生防疫工作作为重点督查,尤其是在重灾区编制并下发工作指导手册,开展技术培训及健康教育。此问卷是在地震3个月后进行的调查,但调查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各项卫生行为形成率不高,重灾区(包谷垴乡)中小学生对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仍然明显低于轻灾区(巧家县)。这可能是因为包谷垴乡地处农村的关系,与国内有关“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明显低于城市地区”[3]的有关报道一致。由于学生卫生行为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且GREENBERG等[4]研究显示,学龄期儿童更容易接受卫生知识培训,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的有效手段[5,6,7]。因此,学校尤其应加强农村地区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立,同时家长和老师在学生卫生行为形成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平时生活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督导以巩固其卫生习惯的形成。
对该区中小学生卫生知识和行为调查发现,重灾区卫生知识知晓率(24.41%~74.65%)低于轻灾区(36.55%~89.95%),吃小摊食物行为形成率最高(55.22%),其次是喝生水(51.46%),重灾区中小学生高于轻灾区。据有关数据统计,云南省2006—2014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中,学生吃学校附近小摊食物引起中毒占很大比例;喝生水容易引起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如果学生缺乏防病的知识和意识,即使有相应的公共卫生设施,也极易发生传染病流行[8],因此学校应加强健康宣教,杜绝吃小摊食物引起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喝生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对学校卫生状况分析表明,学校饮用水卫生优于学校环境,更优于学校厕所卫生,这可能与地震灾害发生后,各级卫生部门加强了对学校饮用水的消毒和学生饮用水使用“开水桶”,尤其是重灾区学校的饮用水更是做了动态监测直至水质全达标等有关。所以,各级卫生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
注:每项中的a相加为1数字,用四格表计算χ2值。
调查显示,重灾区和轻灾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略有所不同,虽重灾区学生多于轻灾区,但重灾区选择各健康教育途径累计频次却低于轻灾区。因轻灾区地处县城,更有便利的机会接受到网络新媒体或其他途径。所以学校应结合中小学生喜欢的获取卫生知识途径(观看电视节目、开展课题教学、观看多媒体录像)对学生知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如:洗手和饮水等卫生知识。但灾区居民通过广播电视获取的卫生知识往往是不系统,不全面的,加之地震发生后,有很多灾区居民无法收看广播电视,广播电视宣传不能满足当前灾后防疫工作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宽健康教育的途径[9,10]。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了解地震灾区重灾和轻灾区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的来源、知晓情况、卫生行为,学校卫生状况和健康教育需求等特点,为灾后长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防疫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昭通市巧家县的3所学校的820名中小学生(小学四、五、六年级和初中生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巧家地震灾区中小学生卫生知识主要来源于老师(81.83%)、家长(79.63%)和医生(71.95%)。对预防腹泻措施的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轻灾区均显著高于重灾区(均P<0.01);不喝生水、吃瓜果蔬菜前清洗、餐前洗手、便后洗手、不吃小摊食物5项卫生行为形成率,轻灾区均显著高于重灾区(均P<0.01),女生不喝生水和吃瓜果蔬菜前清洗行为2项卫生形成率显著高于男生(均P<0.01)。学校环境和厕所卫生则是重灾区差于轻灾区。大部分学生(66.71%)希望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来获取卫生知识。结论 教育和卫生部门应重视地震灾区的常规健康教育宣教工作,尤其是地处乡村的重灾区。
关键词:地震,学生,卫生,知识,行为
参考文献
[1]文安华,李爱玉,陈文芳,等.农村儿童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6):422-423.
[2]钟民荣,严娟,郭昌禄,等.321名农村中小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态度、行为与对校园卫生现状评价的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1986-1988.
[3]李游,余小鸣,王嘉.西部农村地区3497名小学生卫生知识与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295-297.
[4]GREENBERG MT,WEISSBERG RP,O BRIEN MU,et a l Enhancing school based prevention and youth development through coordinated social emotional and academic learning[J].Am Psychol,2003,58(6-7):466-474.
[5]戴寿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控制学校肝炎流行[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4):17-18.
[6]陈丽萍,赖善榕,苏玲,等.健康教育对学生卫生知识与行为作用的探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6(2):37-38.
[7]马会来,BOWEN A,欧剑鸣,等.福建省部分县区小学生洗手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8):989-991.
[8]李英华,钱玲,马昱,等.四川省绵阳市地震灾区居民临时安置点卫生状况及灾区居民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13-816,832.
[9]吴学杰,郑静晨,彭碧波,等.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中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5):288-290.
【小学生卫生保健教育知识】推荐阅读:
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02-20
小学生健康卫生知识11-16
小学生讲卫生知识讲座05-24
小学生卫生健康教育01-05
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教育 教案01-17
小学卫生健康教育教案06-18
小学生教育知识讲座02-16
2024小学卫生健康教育总结11-05
小学开学卫生教育讲话稿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