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辅导员培训)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简报(辅导员培训)

简报(辅导员培训) 篇1

典︽残爸︽罢车爸︽点稗︽蒂︽霸罢︽罢邦半︽伴辨半︽扳

车半︽搬城邦﹀

玉树州红旗小学少队部简讯

(2014年第01期)

玉树州红旗小学少队部编 2014年3月28日

为进一步加强全州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州少先队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3月28日,由团州委、州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州少先队辅导员观摩和学习培训班在我校开班。

本期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为期一天,采用观摩学习和互动式教学对学员们进行基本队务知识、工作技能、技巧培训,传授少先队最新发展动态和前瞻的教育理念,学习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技巧;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辅导员老师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少先队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培训前辅导员们在校长的带领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学校文化特色展板、校史馆等。通过校长的讲解,各位辅导员老师深刻的感受到建校50年来所形成的校园文化。

然后,辅导员们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少先队活动室、红领巾广播站、少队部办公室等;详细了解了少先队的整体情况,并对我校少先队概况、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内容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使辅导员对我校少先队工作的开展情况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我校大队辅导员对少先队的章程进行讲解。让辅导员能够依据队章,设计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引导在校学生健康成长。参加培训的辅导员们将铭记那神圣的誓言:星星火炬,代代相传!以更饱满的热情,更积极地工作态度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让奋飞的雏鹰飞得更高更远。全州100名少先队辅导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期间,团州委、教育局领导为我校颁发了“2013年度省级红领巾师范学校”和“2013年度全州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奖牌。

送:团州委、州教育局办公室、党工办 发:学校各科室

简报(辅导员培训) 篇2

1. 社会转型视阈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高等教育的办学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 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 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1]如何做好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 对于全面落实中央16号文件,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科学, 是科学就有规律性, 就需要专门研究, 专人来做。高校辅导员队伍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辅导员的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缺乏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虽有工作热情, 但缺少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研究能力。还有一部分人存在临时观念, 缺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意识。因此, 集中各个方面的教育培训资源, 建立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切实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是十分必要的。

2.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选择的内在要求。

如何达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 这是一个涉及具体实践维度方面的问题。立足专业化内涵的讨论, 专业化途径的探索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深化过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高校辅导员职业逐步发展成专业的社会过程, 在此过程中, 辅导员不断接受专业的培训, 在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拥有专业的知能, 形成共同的辅导员专业伦理和规章制度, 建立专业的高校辅导员协会组织, 达到专业自治。[3]

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许多领域,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高校辅导员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但又不是这些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简单拼凑和机械相加, 而是需要在系统掌握这些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依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规律和具体实际, 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要胜任这项工作就必须经过专门的系统教育和培训, 依托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规定自2006年起参加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必须取得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证书方能上岗。到2010年, 完成辅导员的轮训工作, 使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培养和造就1000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国内影响的专家。[4]

3. 与国外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行会制度比较的结果。

高校辅导员协会组织的成立是考量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行会制度有利于加强辅导员职业伦理的塑造。行业协会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旨在促进行业发展、规范行业秩序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行会制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而我国高校辅导员协会制度刚刚起步。以美国为例, 美国高校人事协会 (ACPA) 、全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 (NASPA) 、全国女院长、女行政官员和女顾问协会 (NAWDAC) 是三类主要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的协会, 他们的成立和发展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具体理念、责任担当和角色定位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先后经历了“学生人事”模式 (Student Personnel) , “学生服务”模式 (Studen Services) , “学生发展”模式 (Student Development) , SLI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 模式。[5]

2007年9月, 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之一, 2008年2月26日首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在复旦大学开幕。这些新举措的出台, 必将催生中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协会的成立。2008年7月1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这是首个全国性的高校辅导员的学术团体,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章程》, 专业性组织的建立和章程的通过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二、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图景研究

1. 基地建设高校优势。

南京师范大学是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唯一一所依托高校, 学校是省重点高校, “211工程”重点大学,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于1992年就被江苏省教委列为省重点学科, 1994年起被江苏省政府列为省重点学科, 2005年该学科所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被评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 省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加以重点建设, 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也于2006年被省教育厅列为省品牌专业。

依托相关学科, 学校在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和学位进修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早在1985年, 该校就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 主要培养高校辅导员。其中, 85级、90级、91级3个年级的学生都是江苏省高校从二年级的本科生中选拔推荐入学的, 毕业后, 全部回到学校担任辅导员;1993—1994年, 开办了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 专门招收高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1999年起, 受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社政司的委托, 开办高校“两课”硕士班;2004年起, 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教硕士班, 其中, 有不少学员就是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辅导员, 有相当多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是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专题研究;2006年, 又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 专业的高教硕士班, 主要招收高校辅导员。同时, “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设在南师大, 负责组织全省高校教师包括辅导员的在职培训, 并且每年暑期都要专门举办一期以申报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列职称的高校教师为对象的专业理论培训和考核。通过这些办学实践, 该校在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和研修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2. 基地立体培训模式探究。

(1) 搭建知识传授平台, 注重体现专业特色。

上岗培训、日常培训、研修培训相结合。对2006起新录用的专职辅导员进行上岗培训, 着重引导他们认识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增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意识;对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校辅导员进行专题性的日常培训, 使他们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某一工作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尽快成为该工作领域的能手。主要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题培训;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专题培训;组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校辅导员骨干开展专题研修培训, 使他们尽快成为某一工作领域的专家。根据目前情况, 主要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修;大学生职业指导专题研修, 在此基础上, 逐步拓展内容、形成系列专题, 提高研修水平。

着力抓好课程建设, 切实保证培训质量。根据培训目标, 按照培训内容的内在结构, 科学设置培训课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系统理论课程、专题研究课程、技能培训课程在内的培训课程体系。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教授牵头的课程组, 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建设, 制订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培训教材, 制作相关课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育部统一指导和协调的全国辅导员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把辅导员学位进修的专业方向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的重点课程加以重点建设。把培训教材作为学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拨出专项经费资助出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提升培训水平。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基础, 整合全校相关学科的师资力量,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辅导员培训师资队伍。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继续培养和业务进修, 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聘请校外兼职教师, 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党政部门的负责人、兄弟院校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优秀辅导员中选聘兼职教师。

(2) 构建研修深造平台, 进行可持续性培养。

攻读硕博士学位。在南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中设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方向, 专门招收具有本科学历、在辅导员岗位工作2年以上、有志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高校在职辅导员,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辅导员队伍的骨干;在南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中设置“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方向, 专门招收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在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3年以上、有志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的高校辅导员骨干,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家和带头人。

高级专题研修。组织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研究能力较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带头人, 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以科研课题的形式, 开展专题研修, 并争取将有关课题列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学术水平, 推动辅导员工作创新, 努力做到出成果, 出人才。

出国考察培训。组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带头人出国参观考察, 听取专家讲座, 开展学术和经验交流, 以开阔眼界, 借鉴国外教育和管理的先进经验, 推动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3) 创建资格认证平台, 强化实践培训环节。

基础理论课程培训。由“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负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基础理论课程培训纳入辅导员培训体系。对申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副高级、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进行包括高等教育学、高校教育心理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专业等三门课程在内的基础理论课程培训, 以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理论素养。根据我省有关规定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 方可申报相应职务的任职资格。

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根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内在要求和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 积极创造条件, 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 以提高辅导员有关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的专业素质, 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 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

(4) 打造多校联合平台, 促进辅导员校际交流。

充分利用本校的实践培训条件, 建立综合性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实践基地。利用南京地区尤其是南京仙林大学城高等学校集中的优势, 在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天学院等院校建立一批辅导员培训实践基地, 逐步形成一个包括各类院校、各有特色的实践基地网络。精心设计实践培训计划, 根据培训班的具体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和时间安排, 组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等实践培训活动。

3. 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保证经费投入。把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经费列入学校预算, 计划每年投入经费50万元, 主要用于购置培训设备、教材与课程建设、教师业务进修、学员业务实践、购置专用图书资料、建立专门网站等。

优化物质条件。保证辅导员培训和研修所需要的各项物质条件, 做到“优先安排、保证需要, 专门配备、逐步完善”。

加强组织领导。把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作为学校党委的重要工作, 列入学校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与指导委员会, 统一组织和协调基地的建设工作, 定期检查培训工作。坚持请示汇报制度, 定期向教育部思政司、省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请示汇报工作, 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三、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培训模式研究与现实状态存在差距。

目前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理论研究型师资力量雄厚,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有教师17人, 其中, 教授8人, 含博士生导师3人, 副教授6人。在学科研究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 但面向基层辅导员进行辅导员实务培训师资力量还很欠缺、实务教材缺乏。随着当下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扩展与素质能力要求的提高, 辅导员培训与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均需要发展。目前的辅导员工作培训内容虽然涉及到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心理咨询, 以及党团知识等方面, 但1—2次讲座是难以把每个专题介绍清楚的, 仅仅是入门而已。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基本素养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社会思潮与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 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理论、方法和指导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6]

目前辅导员中44.4%的对培训“马克思主义理论”需求强烈, 53.5%的对培训“思想教育理论与方法”需求强烈, 70.6%的对“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需求强烈, 62.0%的对“管理知识与技能”需求强烈等。[7]基地建设的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辅导员的实际需要来系统地设计培训内容与课程, 不断提高他们的角色素质与胜任能力。在培训与教育方式上, 除了原有的集中培训、专题讲座方式外, 尽快启动专门的高校辅导员专业硕博士学位课程, 对参加课程系统学习并考核合格的同学计算相应学分。

2. 基地建设交流平台的打造相对滞后。

一是案例实证交流欠缺。基地建设培训模式中目前还没有建立典型工作案例库, 应尽快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库, 对案例进行分类整理, 辅导员在专家指导下对案例进行集中研讨和剖析, 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 通过设置菜单式主题讨论环节、案例研讨、辅导员论坛等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使辅导员在交流中分享工作经验, 加强辅导员工作实务能力。

二是科研立项机会较少。辅导员的科学研究能力不强一直是困惑基地建设的一个方面, 庞杂的事务性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使得辅导员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性的科学研究, 更不用说是争取科研课题的立项。基地建设应面向辅导员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科研项目, 贴近辅导员工作实际, 包括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研究、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等方向, 通过具体的科研实践拉动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是网络交流平台建构。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已经不是新鲜事物, 在当前信息与网络相当普及的情况下, 面对大学生摄取信息渠道的快速化、便捷化形势, 辅导员同样面临着摄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挑战。在面向广大学生时辅导员往往是一对多的交流形式, 即使是教育部规定的专职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比例也是1:200。各个辅导员更愿意借助网络与学生构建交流平台, 各种各样的学生工作网站、BBS论坛、辅导员博客 (BLOG) 应运而生。可是属于辅导员自身的交流平台特别网络交流平台打造相对滞后, 辅导员网络平台可以涉及辅导员的工作实务、具体生活、情感交流、学术研究、资源共享等多个深层领域, 加深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 加强基地与辅导员之间的情感互动。

3. 高校辅导员出路制度设计单一。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将辅导员的发展方向主要确定为两个方面:一是党政管理干部, 二是业务教师。辅导员的出路一般有两条:要么放弃所学专业, 专心于学校党务或行政事务管理;要么离开所辅导的学生, 潜心于专业教学与研究。这种制度设计将辅导员定位为一种过渡性角色。

二号文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出路问题作出详细表述:“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 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 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8]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一定时间并且表现突出者, 如选择教学科研岗位工作, 学校应安排其一定时间的专业进修。对愿意从事社会工作的其他同志, 学校要积极向外推荐和输送。努力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大循环’。”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出路机制问题会在在地建设的实践中解决。

4. 海外进修项目启动较晚。

我曾比较过中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发现严格的职业准入、完善的制度设计、辅导员的专业细分、良好的教研能力是国外辅导员队伍的优势。启动海外研修、开展学位进修, 可以为辅导员提供广阔的研修深造空间。吉林省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依托, 现已启动英国胡佛汉顿大学、佩斯里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九州大学作为首批海外研修基地。[9]目前江苏省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还尚未启动类似项目, 促进国内外高校辅导员职业间的交流与学习势必成为一种更有效的职业形成措施。

摘要: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16号文件以来,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路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已有的观点, 主要集中在专业化途径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本文立足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 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路径进行实践维度的探索, 认真梳理和审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背景、具体措施、前景展望等问题, 力图深入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26.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4.

[3]史慧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论诉求[J].江苏高教, 2009, (4) .

[4]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2006-7-30.

[5]李莉.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历史演进及制度解析[J].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4) .

[6]林泰, 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6) .

[7]数据来自中国高校辅导员俱乐部思政在线.http://xzf.2000y.net/mb/1/bigclass.asp?depid=3491&bigclassid=10477.

[8]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建设的意见. (以下简称二号文) .2005年1月教育部颁发.

对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创新的思考 篇3

本文以座谈、访谈等方式,在对部分高校调研的基础上,对辅导员培训机制,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现状

在调研中发现,各高校对辅导员培训工作比较重视,也在培训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总的来说,现行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培训内容联系实践不够紧密。不能区别地、有针对性地把握不同层次辅导员培训需求。脱离工作实践的发展需要,对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少,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少,不能满足辅导员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方面的要求,使辅导员学习的热情、兴趣受到影响,使培训对辅导员缺乏吸引力。

(二)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形式依然沿袭传统套路,缺乏灵活性,多为满堂灌,参与性不强。

(三)缺乏内驱力。一些辅导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工作忙,任务重,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重参与,轻结果。

(四)教学资源利用不够。目前各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多由各高校自己开展。其培训的教学工作主要由本校的部分专家担任,而忽略了整合其他同类高校的教师资源。辅导员校际间的工作交流少,使他们工作思路闭塞,视野不够开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

(五)培训制度不够完善。一是缺乏系统的质量评估制度和激励机制。如教学质量评估、学员培训效果评估等,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二是培训制度多停留在制度的制定上,对相关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难以严格执行;三是管理制度不严,由于工学矛盾突出,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即使参加培训,也时常请假处理工作,不能静心学习。

二、对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创新培训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辅导员学习的主动性

培训体制创新首先要做到培训理念创新,这是培训工作创新的先导。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一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的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培训是开发人才资源,提升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二是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人不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应继续参加教育与学习,且不拘于传统的学习与教育形式;三是要树立团队学习观念。学习不仅包括个体学习,还应包括组织的团队学习。团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样重要;四是要树立学习也是工作业绩的观念。学习好是个人与组织工作出实绩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作业绩的一个表现方面。

(二)激活培训运行机制

1.按需培训。激活培训运行机制,首先要掌握辅导员培训的需求信息,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训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里的“按需培训”的“需”包含辅导员的自我需求和辅导员岗位需求两个方面。要做到针对辅导员的需要进行培训,而不只是推出一大堆的课程。那么,收集、掌握和分析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图1)我们可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对辅导员现有的工作态度A、工作技能S、专业知识K的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可根据辅导员具体情况分为几个层次,进行需求情况汇总(表1),如将辅导员分为新辅导员和在职辅导员,结合他们自身的不同情况和工作岗位所需的A、S、K进行分析,即他们需要什么工作态度、知识和技能,以此确定培训方案。只有在辅导员想学所需工作知识,而又很缺乏时,培训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

2.精心设计培训课程。通过需求分析,结合辅导员的自我需求和辅导员岗位需求,确定明确有效的培训目标,并以此制定培训内容、方法、选择培训导师。在培训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的有机结合,要从理论型知识培训向能力型培训转变,从粗放型培训向精细型培训转变。培训活动是一个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学习指的是由经验引起的在知识、技能、理念、态度和行为方面发生的相对持久的改变,而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事实或传授知识。若要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就必须深入到学习行为内部,寻求恰当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因此在培训方法上,可结合培训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要从偏重课堂理论培训向课堂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转变,采取案例分析、讲授示范、角色扮演、对策研究、小组讨论、观看录像、游戏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要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增强参训辅导员的学习兴趣。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辅导员获取新知识的速度。

3.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第一,构建培训网络。《规定》、《计划》中提出,要建立“国家—片区—省—学校”四级分层递进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要整合现有的辅导员培训资源,加强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要挖掘教育培训资源,推进辅导员培训资源的重组,进一步加强各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辅导员培训网络体系。第二,建立开放式的教师资源库。本着资源共享原则对各高校培训师资进行整合。要努力组建一支培训、专业、管理、研究一体化的培训师资队伍,并完善和充实兼职师资库,把师资队伍扩大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扩大到高层次经营管理者,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4.建立考评激励机制。针对目前辅导员培训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应根据培训的不同形式,制定科学的考试考核制度。要把辅导员的上岗资格与培训挂起钩来,教育部拟定的《规定》、《计划》中明确提出,“建立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度,2006年起全面实施”。还要积极为辅导员创造条件,《规定》、《计划》还明确提出了“实施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每年选送30—40名优秀辅导员骨干到国外学习”等多项激励措施。

实现从辅导员“被动地接受组织培训”向“主动地寻求组织学习”的转变,就必须构建相匹配的考评激励机制,其目标是提高辅导员学习的自主性和满意度,促进教育培训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相结合。

对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的新探索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必然需求,也是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提出的新的课题。

心理健康辅导简报 篇4

“你能解答这样的一道题吗?”讲座伊始,王卫红教授并没有讲述大道理,而是以现场交流的方式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就是这样简单的一道数学题,拉近了彼此,增进了了解,进入了主题……教师们纷纷举手回答:可能问题不一样,关注点也不一样。王卫红引导大家了解到心理健康对自己、对家人及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回答的教师也赢得了一份“妇女节”专属奖品。

讲座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拉开了序幕……王卫红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教师心理健康与调节》为题,为教师们作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到教育与教师关系,从自我调解到提升幸福指数,王卫红教授从四大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什么是心理健康,解读小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分析当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案例说明问题,以心理诊断为导向,以明晰方向为目的,王卫红总能找到老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困惑点,总能以生动而又平常的案例辅证,总能说到大家的心坎上,引起了在座教师的共鸣。

“表扬与鼓励的差别有多大?”王卫红讲到了著名的斯坦福实验,用大数据以及被论证过的科学经验去阐释,并引导教师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并指出,作为教师,在高强度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中也会出现一些无法释怀的情绪,当它出现的时候,教师们应该正视它,而不应该逃避,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现身说法,亲身体验,方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王卫红把教师们请上台,用做游戏的方式,运用讲述到的心理知识,在实际中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让教师们佩服不已。

王卫红用他富有激情的声音和极为广博的学识,为教师们呈现了一期生动有趣的心理健康专题活动。教师们时而凝神沉思,时而拍照记录……会场上不时传出阵阵会心的笑声。

(年整理)初三心理考前辅导简报 篇5

放松心情,快乐中考

——2013-2014第一学期初三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临近中考,对初三学生而言,平生接受第一次挑战,他们感受到的是兴奋、紧张、期待还是兼而有之?考生考前的心理问题备受关注,11月14日下午,都匀民中心理咨询室詹勤老师为九年级学生做考前心理辅导讲座。

面对中考,考生心理压力是比较大的,这毕竟是孩子从小到大遇到的一次重要的考试,如何调节好考生的心理,使考生在考场上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会上,詹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以浅显的生动的实例,为考生们分析了各式各色的考前心理,告诉学生,这些心理表现,是考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行为。同时又教给了学生“缓解压力徒手操”“放松想象训练”。最后詹老师告诉同学们,如果同学们因考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增加、紧张、焦虑、心慌、失眠、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那么,同学们可以随时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找老师进行交流或及时与家长交流,以缓解考前压力。

会后,同学们轻松愉快地走出会场。他们表示听了讲座后,受益匪浅。

消防培训简报 篇6

发布者:王震铭,发布时间:2011-9-29

为了切实做好我院冬季防火工作,强化全院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积极参与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培训全院的消防自救、灭火能力为目的。于9月28日在大会议室,举办了消防知识与逃生自救技能的培训活动。全院职工都积极参加了培训。

医院党总支非常重视本次培训活动,院领导明确指示办公室与总务科等职能部门,严密策划,精心组织,收到实效。本次培训聘请了贵州省政安消防知识宣传服务中心的覃时芳同志授课。围绕着常见的火灾案例,结合图片和视频等手段,生动直观地为职工讲解了容易发生的火险隐患。同时在培训中也涵盖了正确的火灾报警程序;简易灭火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方法;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逃生自救的各种技能等多项内容。

通过此次消防安全培训对我院全体职工消防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了灭火和逃生自救技能。

6点整,医院还组织了一次消防实际演练。在3楼用浓烟将自动灭火报警系统拉响。此时,3楼各科室工作人员正确迅速的将患者转移,按照逃生自救技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演练过程中全院职工积极参与,涌跃演练,使本次消防灭火演练活动圆满完成,达到消防演练的预期目的。我院职工在演练中有序的组织以及良好的安全意识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认可。

简报(辅导员培训) 篇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素质,培训,对策

0 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 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要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 是与学生接触多, 交流多, 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 因此, 在当前高校中, 形成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相对稳当的辅导员队伍, 对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忧外患”, 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 提高辅导员素质,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 使辅导员工作适应时代的需要, 取得更大的实效和突破。

1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现状分析

我们对我校辅导员现状的调查表明:专职辅导员平均年龄25.6岁, 在高校各职业或专业中年龄偏低;多数辅导员能以教育事业为重, 不计较个人得失, 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也较为合理, 大多数辅导员能够自尊、自立、自强、自信,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多数辅导员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智能品质, 善于正确处理学生问题,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能够胜任现职工作;但同时也应看到,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部分辅导员素质不高, 与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特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知识结构日趋陈旧辅导员工作面十分广, 几乎涵盖了与学生有关的方方面面, 涉及高校发展的每件事情, 内容涉及到日常事务性工作、德育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心理、成长、健康、就业等等问题。这样, 他们必须具备这些方面的相关知识。因而, 高校辅导员素有“万金油”之称。但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知识信息迅速增长、快速更新, 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和管理思想。而辅导员由于平时工作特点, 很难从工作中抽出“成品”时间参加长期培训, 而大部分短期培训多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上, 新形式下的管理, 科研, 教育技术培训很少。因此, 他们所具备的管理知识、人文知识仍停留在原有水平或知识结构日趋陈旧, 跟不上时代潮流。

1.2

知识更新意识不强高校专职辅导员普遍比较年轻, 对专业知识认识不深刻, 知识面不够广博, 尤其是一些非师范专业毕业生, 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专业引导方面的不足。另外, 辅导员队伍知识更新意识不强。统计结果显示, 有近40%的辅导员没有具体的读书计划。在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包括辅导员自身在内, 都会遇到前进中的问题, 这其中有社会的、经济的, 更多的会是思想观念、价值观的问题, 辅导员若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 是不可能有效地解答学生的困惑的。这种由知识更新意识淡薄导致的知识结构上的缺失, 将是影响其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1.3

智能品质不够完善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缺乏对学生思想问题的洞察力, 对学生中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 难以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 运用教育科学知识开展工作的能力普遍较弱。虽然高校一般都要求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但在接受访谈的辅导员中没有一个真正做到了, 也很少开展有关学生身心特点与思想发展水平的针对性研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36.8%的辅导员, 从没调整过自己的教育策略, 缺乏挑战精神与创新意识。此外, 组织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主要表现在方法欠妥和教育技能不足等方面。

2 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的对策

要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就必须做好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这也是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形式。要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 努力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树立先进理念, 突出培训工作的战略地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是提高高校组织成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而树立培训先进理念, 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实现制度化、科学化、目标化的关键所在。为了实现学生管理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共赢”, 更好的服务于“和谐校园”, 当前, 在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中, 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实施人才战略。

高校组织与高校辅导员的成长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高校组织的发展离不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高校辅导员的成长也依靠着高校组织的培养。一方面, 通过培训可以使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个体参与竞争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 个人生存和竞争能力的全面提高, 能使个人终生受益, 这是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组织中得到的最大的“福利”, 也是高校组织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从而广大高校辅导员变被动为主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 只有在培训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突出培训工作的战略地位, 才能确保高校组织持续发展有坚实的基础。

2.2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切实落实培训工作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 都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同样也离不开组织领导工作。为了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新形势下的履职能力, 在开展培训工作的时候, 必须制定一个目标明确、专业具体的培训方案。为了使培训计划落到实处, 要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把辅导员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高校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 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责任。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 抓好工作部署, 实施有效领导, 在领导精力、财力投放方面给予保障。另外, 各系部也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主要任务, 搞好工作规划, 加强督促指导。同时, 认真履行职责, 明确具体要求, 及时掌握情况, 解决突出问题, 切实抓好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2.3

拓展培训渠道, 探索新型模式传统的培训, 往往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 容易造成多数高校辅导员对组织培训的依赖, 学习中易出现应敷了事的状态, 培训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现代培训理论要求, 学习应以问题为导向, 以能力为核心, 注重个体参与, 讲求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在培训过程中, 要遵循高校辅导员培训认知规律, 贴近自身发展需要, 开展更新知识的培训。对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可举办专题讲座进行辅导;对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培训对象, 每年可推荐自学书目, 明确学习目标, 督促其自学;对于教育层次高、专业需求各不相同, 课程自行开发难度大, 难以满足提高教育层次和深度的, 可以尝试与师范学院或教研机构开展联合办学, 引进先进的思维和理念, 实现教育培训与国际接轨。在培训方法上, 要克服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模式, 走多样化道路, 以实现“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同时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还要倡导以“看得见、摸得着、重参与、见实效”的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 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使高校辅导员们长知识, 增能力。

2.4

完善培训考评激励机制, 确保培训效果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考评激励机制直接决定着培训的成效。因此, 要把培训考试成绩和考核结果与考评激励机制相挂钩, 改变“参不参加一个样, 学好学坏一个样”的现状, 把参加培训的情况与高校辅导员的待遇、利益、成长、使用联系起来, 采取各种措施激发高校辅导员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把高校辅导员参加培训的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部门工作督察考评内容, 作为部门和学校确定年终考评等次的内容之一。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搞得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对差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戒、通报批评。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考评激励机制, 为培训工作注入活力, 促进培训工作的落实, 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

3 结语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 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教育, 引导并管理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发展本领的艰巨任务。因此, 只有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 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才能促使高校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而要真正做好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就必须要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 努力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洪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06) ..

[2]陈德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J].理工高教研究.2004. (03) .

[3]罗俊.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教育论要[J].科技信息 (学术版) .2006. (11) .

[4]曹琨.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学理支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12) .

[5]崔克勇, 张立常, 姚贵库, 张培玉.新世纪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及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01) .

论新辅导员培训的几点建议 篇8

【关键词】新辅导员;培训;建议

首先,我们须知道新聘任辅导员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

第一、新任辅导员虽然普遍有较高学历,但学历不代表辅导员工作的执政能力。从学历上看,这些辅导员都很高,但是,高学历与辅导员本身的工作并无直接关联,因为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并不是如何管理学生。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任何新人均没有专业而言,而都需要从头做起。即使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不能算是完全对口,因为辅导员的工作不仅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更包含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所以,对于辅导员的工作本身来说,不应该看重学历,而应该把新任辅导员看作从零开始的学生,培训就是要解决这些学生们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认知和了解,从而迅速适应辅导员工作。

第二、新任辅导员对于如何做好学生工作都有自己的理解,但这种理解固然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但更容易有一些偏见,甚至有些想法与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相违背,需要及时的认识和调整。一般来说,新任辅导员对于学生工作的理解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自己做学生时候的直接经验所得。第二,新任辅导员对于学生工作的理解来自于对他们自己原来辅导员的反思。第三个来源来自于外界对于辅导员工作的介绍,比如查阅相关书籍,在网上查询一些资料等,包括阅读一些辅导员写的札记、博客、论坛等。虽然这些资料都有利于新辅导员快速认识这项工作,但事实上,对于新辅导员工作有直接帮助的资料并不多,论文类的资料更偏重于理论,缺乏新辅导员能直接理解的指导,辅导员札记、博客、日记更侧重于感悟。

第三、新任辅导员刚刚开始工作,正在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仍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很多新辅导员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学生角度对于辅导员工作进行理解,甚至做工作中会混入一些学生的思考。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诚然有其好处,但作为一个辅导员,必须有其职业操守或者职业道德,必须迅速熟悉从职业角度出发的思考方式。在了解这些基本特点后,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安排辅导员培训了。但是,就培训本身来说,根据一些相关经验,在进行培训计划的时候有很多问题必须考虑在内。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辅导员培训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对于新辅导员的培训,这些方法应该有所偏重。目前,辅导员培训集中在三种做法上。第一是通过一系列讲座,包括专家学者的讲座来提升辅导员的基本素质。他们的确能在短时间内带给新任辅导员们大量的知识。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对于新任辅导员培训效果是最差的。新任辅导员对于学生工作的经验为零,对于他们讲一些理论只能是听听看,并不能让他们联系实际有所领悟,所以效率可以说是最低的。第二种方式,即是由比较有经验的老辅导员对于新辅导员进行工作讲解。这种方式较第一种方式来说效果要好,多个不同方面做得比较优秀的辅导员可以给新辅导员不同方面的指导。他们具体的工作方法对于新辅导员来说是最为需要的,所以,这种方式有效而实用的。

二、新辅导员培训应先偏重于具体怎样做工作,在具备了一定工作经验和方法之后再上升到理论层面上。所以,在新辅导员培训中,应遵循先培训实践工作方法,后进行理论提升的原则进行,这样可以达到最大效率。

三、新辅导员培训,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应在短期内进行培训。我们知道:辅导员如果有实践后再进行理论总结,效果为最佳。实践是需要时间的,不是短期内能对于辅导员工作有理解的。那么由实践上升到理论更是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所以,对于新辅导员的培训,应该为集中学习两到四天,之后每个星期都组织培训,培训至少维持一个学期左右。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辅导员才能掌握到强大的理论武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是最前提,这个前提不能动摇。辅导员的全称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主抓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在思想政治素养上有较高的水平。辅导员任何的工作都将服从于思想政治这个大前提,在实际的培训中,我们在培训的最开始就应该是针对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我们必将先培训思想政治素质,这也是辅导员培训的根本。

五、虽然直接意义上的培训能促进新辅导员的提高,但不能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优化组合如下:

1、新任辅导员培训主要以讲座和研讨为载体开展,可以辅以素质拓展训练等其他形式;

2、新任辅导员培训在培训之始必须是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内容,之后是技能方法,最后再讲述辅导员工作的有关理论;

3、在选聘培训人员的时候,优先选聘在辅导员一线上工作时间较长,并且正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从事培训师工作。同时,最好做到所有培训人员都有基层辅导员的工作经历。

4、新任辅导员培训以一学期为宜,每个星期或者每两个星期培训一次,作为一项跨度较长的工作开展;

5、倡导新任辅导员自主学习方式,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培训是一个新领域,在这个方面的理论并不完备,补充的空间很大。辅导员培训如果有强大的思想理论作为武器,必然能获得成功,培养出高素质的辅导员。这些理论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补充,本文尝试为辅导员培训理论提供一些基础,希望对辅导员培训工作有所增益。

参考文献:

[1]蔡珍珍;于春洋;;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合理性反思与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续晓飞;孙宏斌;;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激励机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8期

医患沟通培训简报 篇9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之 ◆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

2014年9月3日

强化医患沟通技巧

提升医院管理能力

——我院举办中层干部执行力及医患沟通艺术专题培训

7月29日,县政府副县长甘露率县府办副主任张光明及相关人员到我院督导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县卫生局局长杨天甫陪同,院领导班子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院长袁军首先汇报了我院落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所做的主要工作:一是召开会议。于7月22日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及时传达县医改精神,使大家明确医改工作是我院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二是按照县医改办和县卫生局的要求,拟定了我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的讨论稿,修订绩效分配方案;三是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从2014年1月1日起取消了药品加成,1—6月我院实行药品零差率,让利老百姓844.04万元,惠及了人

民群众;四是规范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监督,强化核心制度落实,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积极推行单病种付费管理,深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提高基药使用率,今年1—6月,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38.42%,比2013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住院病人基本药物使用率83.82%、门诊病人使用率64.99%,住院病人基本药物使用金额58.46%、门诊病人使用金额51.35%。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8.29天,比2013年同期下降0.49天,门诊和住院人次、住院床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等业务指标稳步增长。五是严格控制费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职工医保报帐比例较去年同期增长2.15%,居民医保报帐比例较去年同期增长3.95%,上半年职工医保支付占全年总额的49.5%。六是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拟定对行政、后勤人员实行定岗定员,签订聘用合同。七是积极推进三级医院创建。开展质量督查,加强科研和学科建设,加快迁扩建项目建设进度。八是严格执行物价政策,规范收费。九是落实对口支援工作。今年我院接受重庆肿瘤医院、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涪陵中心医院共计6人对我院支医工作。我院派出业务人员6人分别对双桂乡卫生院和野鹤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上半年组织业务骨干53人次到7个乡镇开展义诊宣传、查房和业务培训;十是增设便民利民措施。院内添置轮椅、雨伞等便民设施,部分科室上午提前半小时上班,方面病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同时袁院长对我院人员紧缺、医保总额付费、迁扩建项目建设资金缺口、社区中心的经营性质等 — 2 —

方面的问题也作了了汇报。接着杨局长就我县实施医改试点的工作进度和面临的困难在会上作了汇报。

甘县长听了汇报,对我院落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所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控制好各项指标,特别是绩效改革,要达到职工满意、社会满意;二是县医改领导小组每半个月督查一次医改工作,要重实绩,看进度,要认真落实县医改动员会上布置的工作,统一全院职工的思想;三是汇总医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交县医改领导小组解决,不能解决的向市里汇报;四是做好医改进程的总结、信息上报,每月不少于2期;五是医院要有长远规划,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功能定位,加快发展。

上一篇:苏果超市实践体会下一篇:与书一起成长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