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观光农业市场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休闲观光农业市场(推荐8篇)

休闲观光农业市场 篇1

这就要求人类自觉地在这两方面限制自己对资源和环境持续性的破坏,维护生物圈满足人类长期的物质需要的承载能力,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寻求解决之道,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依托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予以鼓励,对不利的应予摒弃。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

准之一。

另外,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它提倡自然不再是人类征服、盘剥的对象,而是生命和价值的源泉。“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员,与之和谐相处”。

休闲观光农业市场 篇2

1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现状

1.1 观光型休闲农业市场初具规模

重庆农村地域广阔。多样的地形和适宜的气候为开发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农用耕地开发度较高,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和商品猪肉生产基地。重庆还是全国著名的优质柑桔、柚子、黄桃等水果和榨菜、油桐、烤烟的重要产地, 桑蚕茧、家禽、蔬菜等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尤其是郊区 (县) 的广大农村和各种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不但为农业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而且也为重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重庆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主要布局在主城近郊的歌乐山、南山、长寿湖、缙云山等景区周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在全市各级部门的扶持和帮助下, 重庆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呈现一定的规模。

1.2 体验型休闲农业市场经济效益明显

最经典的体验型休闲农业游是城市人到农村去“三同”——同吃农家饭、同住农民屋、同干农业活。农业游已成为都市人利用双休日消除身心疲劳的一个常设旅游产品。重庆体验型休闲农业主要有钓鱼城、水果采摘等, 经济效益明显。如位于重庆江北机场4km的鹿山农业观光园其年收入超过1000万。境内水资源丰富, 三座大型水库水面达280余亩, 250亩茂密松林紧靠湖边。高品质果园1900亩, 其中桃园1500亩、枇杷园100亩、梨园300亩, 环境十分优美。

1.3 度假型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规模化

重庆动植物资源丰富, 共有各种植物近万种, 其中药用植物近800种, 观赏植物300余种, 珍稀树种有木沙椤、水杉、秃杉、银杉、珙桐等50多种国家1~3类保护植物;共有动物资源600余种, 珍稀动物有金丝猴、梅花鹿、长尾叶猴、白鹤、黑鹤等国家1~3类保护动物100余种。北碚缙云山、江津四面山、梁平百里竹海、丰都名山-双桂山、南川金佛山、武隆仙女山等国家级森林公园环境幽静, 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泉流飞瀑, 利用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建立森林度假村、竹海度假村, 开展夏季避暑、冬季滑雪、休闲度假、健康疗养等活动。

1.4 民俗节庆型休闲农业市场发展特色化

重庆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俗, 而且由于重庆有五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这两个既热情又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心灵手巧的土家族人, 在舞蹈上拥有非凡的天赋。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 土家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祷、喜庆活动。男女老少穿起节日的盛装, 跳起欢快而热烈的摆手舞。一时间, 满耳喧天鼓乐, 满眼婆娑舞影。

2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不足

2.1 认识不足, 观念不正确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与休闲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休闲农业是为了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活动, 体验农家生活气息, 享受农业成果, 普及农业基本知识。农业搞的好, 休闲农业才能搞的好。不能片面追求短期利益, 过分依赖非农手段, 有的甚至仅仅是把城市的设施和餐馆照搬到乡下而已。

2.2 缺乏整体规划

近年来, 休闲农业尚未深入挖掘乡村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 目前还处于自主式初级开发经营阶段, 其特点是有一定的主题, 其活动内容以观赏、品尝、购物、游乐、农业技艺展示、特色餐饮、乡土文化欣赏等观光、休闲功能为主。但大多规模小、内容单一、内涵不高, 真正上规模、上档次、功能多、内涵丰富者不多。很多休闲农业都开发成了乡村餐馆加乡村麻将馆。

2.3 经营管理人才不足

现在的休闲农业主要以农家乐为主, 经营管理者大都是农民, 基本以小农思想经营;另一方面, 休闲农业在重庆发展的历史不长, 缺乏经营管理经验, 人才培养也没有跟上。

2.4 缺乏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自身经营造成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排放, 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素质不高的游客经常会出现不爱护游玩设施, 践踏菜地、庄稼, 采摘野花等不文明行为, 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受到冲击的还有农村的人文环境。在开发经营过程中, 忽视挖掘地方旅游产品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追求城市化和现代化, 致使当地人文景观丢失;而外来游客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观念等也会对当地的人文环境造成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 休闲农业的经营活动本身就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思维方式, 有可能使其过分商业化而丧失善良、淳朴的一面。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和灵魂, 一旦遭到破坏, 必然会影响休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对策

3.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休闲农业的发展为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途径, 开发休闲农业, 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种类, 拓展旅游空间, 而且可为振兴农村经济, 安排剩余劳动力,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新的途径, 并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对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根据当地的农业旅游资源条件, 结合市场需求、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2 科学规划, 精心设计

目前多数观光农业项目缺少文化内涵, 应结合农业与旅游, 策划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应引导各景区建立具有自己特点, 互不雷同的观光项目。进一步拓展观光农业的内涵。如可开展养生农业, 进行食疗、药疗, 设计各种具有养身保健功能的农家菜系列;继承与改造一些传统的农业娱乐项目如斗牛, 开发一些新的农业娱乐项目如鸟类表演, 斗鸡项目等。在深入调查、科学地评估农业旅游资源潜在价值的基础上, 选择那些资源品位高、有特色、交通与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作为发展休闲农业的基地。

3.3 立足实际,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重庆江河纵横, 丘陵山地多, 绿水青山, 风景秀美, 是城里人休闲观光的理想去处。这里有生态优美的长寿湖, 总占地245平方公里, 水面面积为65.5平方公里, 湖区呈“Y”字型发散, 湖面辽阔, 碧波万顷, 以水体、丘陵、河谷地貌为主, 整体资源以岛屿、半岛、湖汊港湾为主, 湖区内203座岛屿星罗棋布, 散布其间, 湖岸陡折蛇行, 形成众多的湖汊港湾;有永川“百里优质水果长廊”惹人醉, 休闲观光茶园游客春游采茶忙, 休闲花卉苗木乱花渐欲迷人眼;有北碚江东花木及旅游农业产业带上的“三颗明珠”——大地渔村、重庆农谷、乡村嘉年华;有垫江娇艳的牡丹花, 金烂烂的油菜花, 粉白的柚子花, 鲜美的三溪鲫鱼, 黄烂烂的柚子林……让游人留连往返。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本地这些资源,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3.4 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休闲农业需要兼具系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休闲农业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 将人才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 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休闲农业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规范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

4 结语

休闲观光农业市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过程中, 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的对策, 引导其快速、健康发展, 避免盲目发展而引发的不良影响。随着休闲观光农业在我国的日臻成熟, 其重要作用也会得到充分发挥,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希望之路。

参考文献

[1]邓慈常.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2008-05-11.

[2]张维梅, 李森.重庆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J].农村经济问题研究, 2008.

[3]邱继勤.试论旅游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重庆为例[J].生产力研究, 2009, 2.

山水武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乐园 篇3

一、武宁县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和有利条件

1、资源丰富。武宁县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和“鱼米之乡”之美称,丰富的山水资源给休闲观光农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有休闲农业经营单位106个,其中,休闲钓鱼43个,休闲农庄5个,休闲乐居家园2个,农业采摘园26个,“农家乐”37个,从业人员近3000人,全县乡村旅游接待约5万人次,实现受益区农民年人均增收700多元。已成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2、交通便利。武宁县是南昌、武汉、长沙三大省会城市的辐射中心,县外有武吉、永武二条高速畅通,县内实现村村通公路,基本上形成“一小时县内圈,二小时省市圈、三小时湘鄂圈”,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3、观念拓展。休闲观光农业与城市居民生活紧密相连,市场潜力大,游客不仅是游山玩水,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陶冶情操,享受乐趣,充分体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提升生活享受和幸福指数。

4、投入充足。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目前武宁县休闲观光农业的投入已形成了以政府资金投入为引导,业主资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多方位、多渠道的农业投入机制模式,不少企业、民间资金都乐意以入股合作等方式投资休闲观光农业,给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注入了活力。

二、武宁县休闲观光农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小。一是农业产业面积规模小。无论是蔬菜、淡水鱼,家禽家畜,还是水果、花卉苗木等面积远没有达到应有种植规模,大面积集中连片的特色基地很少,与休闲观光农业的规模要求相差甚远。二是农民自身投入小。休闲观光农业投入比例中,由于农民自身投入有限,在利益分配上得不到满意的效益,积极性不高。

2、少。一是农副产品商标少。武宁县淡水鱼、竹笋、蔬菜等特色产品没有统一注册商标,难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品牌效益难以体现。二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很多农产品的销售还处于半成品加工的提蓝小卖阶段。

3、低。一是档次低。现有的休闲观光农业设施简陋,档次偏低。二是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不规范,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无证上岗。服务质量相对落后。

4、短。一是观光农业的生产、生态、观光、休闲、餐饮、娱乐、文化等营销环节薄弱,造成产业链短。二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制订奖励产业发展的政策时缺乏具体长效的组织、引导和扶持措施。

三、武宁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几点建议

1、创意出符合县情的农业园区。休闲观光农业同城市生活息息相关,有专业的合理创意规划和布局必不可少。建议:在高速公路进出口地段,打造好三条休闲观光农业的长廓。即:宋溪至澧溪省道两边区域;宋溪至官莲省道两边区域;工业园区到杨洲界牌省道两边区域,把三个片区临公路的田地进行统一规划,采用自营、租赁或托管的形式,建立有互动性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2、创意出迎合民情的特色活动。武宁山雅、水韵、田诗、人勤,又汇集了浙江、上海、河南等各地的移民,要借助移民这一独特的文化、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为城市居民搭建一年四季均可前往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家生活,享受收获喜悦的平台,建议:一是推出“武宁有我一分地”活动。在休闲观光农业长廓里,划出方块地,供城市居民租赁用,农户既可收取租赁土地费,又可收取托管费,用此方法来带动更多类似的“武宁有我一分田”、“武宁认养一棵树”等等活动,吸引有意向的游客。二是举办“采摘垂钓节”活动。根据各乡镇现有果类、蔬菜类、林果类、鱼类等资源,分不同季节统一组织开展各类“采摘垂钓节”活动,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户外游玩、采摘、垂钓、野炊、娱乐的好去处。三是举办“休闲养生游”活动。利用农村的特色,吸引城市居民与村民同吃农家饭、同住农家屋、同干农家话,达到回归自然、锻炼身体之效果。四是建立“写生创作基地”。武宁山青水秀,新农村建设红红火火,农村生活多彩多样,处处时时都可为绘画写生、文艺作品创作提供最基础的素材,为此,要借助在外工作的教授、画家、作家、主编等武宁籍人士,借用他们的人脉资源,吸引一批批大学生、书画协会会员、文艺作品创作团队,到武宁如诗如画般的田园风光中写生、创作,为宣传武宁、繁荣农村经济抛砖引玉,牵线搭桥。五是举办土特产美食节。以农副产品为食材,有组织、有特色的开设鱼宴、水果宴、蔬菜宴、竹笋宴等,让美食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3、创意出规范消费的服务方式。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服务是核心,安全是保证,必须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游客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建议:一是制订行业管理标准和服务管理办法,做到有标可查、有章可循,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二是利用水库移民、“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农函大培训资源,进行劳动素质培训,对从业人员加强农艺知识、莱肴烹饪、食品卫生、安全生产、诚信意识、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

4、创意出优化投入的融资环境。休闲观光农业需要大资金投入,需要构筑政府政策搭台,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唱戏的投资机制,建议:一是政府及其涉农部门,要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休闲观光农业的奖励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鼓励农民用土地、劳务技能等八股,加大自我投入,从中获取最大的利润。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引进大企业,带动休闲观光农业上快车道。

5、创意出便民利己的管理体制。休闲观光农业作为现代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议:一是县政府应明确一个部门为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氛围。三是通过举办或参与各种节庆、节会以及农博会、农展会等活动,搭建平台、设立窗口,展示休闲观光农业风采,扩大市场占有率。四是通过项目策划包装,打造精品亮点,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有序、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徐艺,江西省武宁县扶贫和移民办办公室主任。

农业休闲观光 问卷调查-2 篇4

1、您的年龄是:

A、14岁以下B、15-28岁C、29-40岁

D、41-65岁E、66岁以上

2、您的职业是:

A、公务员B、企事业管理人员C、私营业主

D、公司职员E、个体经营者F、专业技术人员

G、工人H、农民I、自由职业者

J、离退休人员K、学生L、其他

3、您一般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园区(多选题):

A、亲朋好友介绍B、园区宣传C、网络媒体

D、报纸杂志E、其他

4、您到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园区旅游的方式一般式是(多选题):

A、同事结伴B、家庭或亲友同行C、旅行社组织

D、个人旅行E、其他

5、您每年平均到农业休闲观光园旅游几次:

6、您在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园区的消费是多少元/人:

A、50元以下B、50-100元C、101-200元D、200-500元 E、500元以上

7、在您的消费支出中主要有哪些项目(请按照占比由大到小排序):

A、餐饮B、住宿C、交通

D、门票E、娱乐体验活动F、特色农产品

G、农产品创意产品

H、其他

8、您是否会购买农业休闲园区生产的农产品:

A、是(回答第9题)B、否(跳至10题)

9、您购买农业休闲体验园区农产品的原因是(多选题):

A、质量好B、新鲜C、产品新奇D、包装精美E、其他

10、农业休闲体验园区最吸引您的地方一般会是什么(多选题):

A、环境优美B、景观特色C、主题活动D、科技观光 E、娱乐项目F、餐饮住宿G、其他

11、您主动意识上去过2次以上或很想常去的景区(不限于农业休闲观光园区)是:

12、您一般的出行季节是:

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

13、您一般的出行时间()和相应的旅游次数是:

A、周末()B、小长假()C、年假()D、其他

14、您的出行方式(包括希望采用的出行方式):

A、自驾游B、公共交通C、步行D、旅游社E、其他

15、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农业旅游经历是:

地点最难忘的体验内容是

16、从旅游经历来说,您觉得农业休闲体验园区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多选题):

A、交通状况、停车场所B、环境景观C、菜肴口味、卫生状况

D、娱乐项目种类及质量E、服务态度F、其他

17、您喜欢参加什么类型的休闲娱乐活动(多选题):

A、棋牌麻将、卡拉OKB、篝火晚会C、垂钓

D、骑马E、农家特色表演F、蔬果采摘

G、农事体验H、科普观光I、节庆活动

J、其他

休闲观光农业市场 篇5

调研报告

近年来,明溪口镇依托酉水河的开发,着力做好生态农业和水利旅游两篇“文章”,初步构建起沿徒骇河集垂钓、游泳、餐饮、水上赛事、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开发项目。在有机整合水面、土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实行水上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岸上发展高效农业及水文化观光的综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渔业、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旅游文化功能,不断提高综合效益。2009年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下,明溪口镇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情况

明溪口镇位于沅陵县西北部,镇域面积257.34平方公里,东与沅陵县借母溪乡接壤,西与古丈县、永顺县交界,南与二酉乡、北与借母溪乡毗邻。东经110°05∽110º25´,北纬28°22∽28°57´之间。最低海拔 130 米,最高海拔1001.4米,平均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年平均气温16.1℃,常年平均日照138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2005年5月由原高砌头乡、明溪口镇合并为明溪口镇,镇址在原高砌头乡政府驻地。2005年10月,明溪口镇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对原33个村(居)委会进行了合并及调整,现辖16个村,2个社区居委

会,175个村民小组,11个社区居民小组,4986户,22700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00余人),耕地面积17974亩,其中稻田而积16470亩。全镇涉及移民12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540户,2068人。这里水域景观恢宏,自然风光诱人,名胜古迹众多,水文化底蕴丰厚,远离城市,空气清新,有槐林晚照、莲池月夜、水上翠屏等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传奇人物故事等,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明溪口镇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以酉水河和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沿酉水河和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建设生态森林公园、钓鱼台、水文博物馆、人树园等观光景点,为游人提供了休憩、游乐、就餐、住宿等服务功能的休闲娱乐成所,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同时,为满足了现代休闲所需,充分利用现有观赏资源,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结合现代休闲娱乐方式,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渔家乐餐饮项目,设有餐饮、品茶、垂钓、快艇观光等功能区,凭借沿三河湖地域特色和独到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提供餐饮、住宿、垂钓、观光等服务,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三河湖风情。建成后将会成为都市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农业方面发展了以韭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种植业,计划到2011年,在酉水河畔建成80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园。该示范园以种植观赏、和体验性较强、无污染生态农业作物为主,形成高标准、多季节生态农业立体景观带,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使人们领略

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逐步构建融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体系。

2010年,我镇计划安排50万元,用于该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的建设。为给休闲观光农业搭好平台,堡集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出了“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开发、体现特色、稳步推进”的实施意见,对该示范点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为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服务管理水平,从2009年开始,我镇将开展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硬件设施、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定。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也将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体系。

(二)在3到5年内打造自己的绿色果蔬食品品牌;集约化管理,建立立体的科学管理体系;带领当地一千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三)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项目审批,争取一期50万资金到位,完成进园道路、果园具备栽种条件。到2011年,将建成80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园。

二、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毕竟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一些不容易忽视的问题,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观光休闲农业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措施。对发展观光

休闲农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和有效的宏观管理,缺乏完整的观光休闲农业总体规划,目前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对开发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民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观光休闲农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一时尚难以适应,从而制约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三)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这一新产业的发展,目前无论在社会舆论氛围方面,还是在政府鼓励导向等方面都还比较欠缺。在群众和社会团体还不能充分认识的阶段,需要国家大量资金支持来启动项目的实施。

(四)低标准的观光休闲农业会使游客产生厌烦情绪。城市人到观光休闲农园度假,是为远离工作和城市的喧嚣,彻底放松,但由于现有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标准不高、服务单

一、功能不全往往会使游客产生厌烦,留不住客人。

三、科学开发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是发展观光农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要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与推进城市化建设协调统一,科学地搞好项目的布局规划。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一哄而上。并充分考虑交通、水电、通讯、接待等配套设施,避免建设中的盲目行为和短视行为,保证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因地制宜,保持特色。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必须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生产状况和生态环境等特点,并充分考虑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着重在地方特色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上做好文章。因地制宜,精心策划,优势互补,保持特色,求新、求异、不求全,避免重复建设。

(三)保护资源,持续发展。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要趋利避害,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节约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代人与下代人共享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休闲农业论文 篇6

摘要:休闲农业是结合当地田园景观、自然环境资源以及农村文化,配合各种农业生产和体验活动,在活用农村资源、维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原则下,由改善生产结构、提供游客服务的休憩环境,达到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生活,进而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受益及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休闲产业是一种能够提供各种相关服务,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多元性产物。

关键词: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古代农业;农产品开发;农耕文化;农业推广与提升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经不再是一个理念而已,而是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在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一种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策动力。创意农业的核心是对特色传统农业的再创造和对其优势的再放大。发展创意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在全球范围内,创意产品的营销和服务已经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经济新生点。未来我国的农业创意产业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和效益空间,为推动“三农”发展开辟创新之路。

(一)创意在生态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农业,统称为“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精华、最核心、最能体现其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部分;而“创意农业”是休闲农业高质量、高品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理念,是方法,也是途径。创意是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富含创意、智力密集是创意农业的首要特征。创意又是一种智力劳动,创意农业产品凝聚着人的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不能替代创意。因为科学技术一进入农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创意农业是一种与文化产业想融合的新型业态,它充满了创造力、想象了和艺术感染力,既具有创意产业的共有属性和特征,也具有农业特色。创意农业创意的对象是农业,而创意农业则以农业的产中、产前、产后全过程的投入品(技术、品种、及物资等)、生产过程及产出品为主要创意对象。将单纯的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将农产品与文化开发结合起来。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过程赋予文化内涵和价值,给人以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将会提高农业的文化附加值。

(二)生态休闲农业产业规划及总体环境的创意设计

与传统休闲农业相比较,新式创意农业在生态示范园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一生产一休闲一康乐一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与此同时,加强创意农业开发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创意农业投入力度,完善创意农业品牌机制,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笔者设计的一个创意农业项目区别于其他现代休闲观光农业,而是古代穿越式的具有古色古香特点的体验式旅游。初期分为四个特色体验点供游客选择。即以中国古代“汉朝”、“唐朝”、“宋朝”、“清朝”这四个鼎盛时期为背景,结合其各自独有的朝代文化特色,游客穿着自己喜爱朝代的服饰,并且可以用人民币兑换成其独有的朝代货币进行消费。期间可以给游客进行拍摄录制并且刻录光盘赠送给他们。让游客体验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意趣。

项目效果图

第一期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按功能规划为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养殖区、活动区等,并进行具体分区。基础设施围绕古代建筑特色进行构造。区内有古树、古井、菜园、小桥流水、手工作坊,栈道凉亭等构成农庄浓郁的诗情画意。还有建立各式的文化体验馆或者利用农场内和当地丰富的资源规划各式的艺术体验活动(如稻草工艺制品、鸡蛋彩绘等),让游客了解早期的农村生活并激发其创作能力。

第二期工程计划:立足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及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以“汉朝”、“唐朝”、“宋朝”、“清朝”四个主题为背景的主游园区。每个朝代有各自所属的园区,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汉朝”以其丝绸之路而闻名遐迩,因此,“丝绸”在那个时期算是一大特色了。游客可以体验原汁原味的丝绸生产过程,种桑养蚕,织布做衣。“唐朝”则以其“唐三彩”为代表,结合此特点,此项目推出“手工窑坊”,游客可以制作自己喜欢的精美陶瓷制品。宋代以前,中国的茶道以煎茶道为主。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游客可以自己采茶品茶,从中体验别具一格的“茶道”文化。“清朝”,那满蒙文化盛行一时,草原、骏马、渔猎等元素可以为游客带来非比寻常的感受。这些创意设计集农业生产资源、农民生活资源、农村生态资源等要素于一体,在休闲农业产业中形成了必不可少的基础配置。同时,在一个大的环境下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升华。此创意项目有三个目标:一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此项目是生态农业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的。因此,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是观光农业最基础的目标,特别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尤为如此。二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理念。生态农业观光把改善生态、美化自然、造就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三是示范观赏目标。离开了这人目标,就没有了生态农业观光。这一目标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延伸。换句话讲,也是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三大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直接经济效益目标”是三大目标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目标”既为长远利益拓展了空间,又是第三目标——示范观赏目标的基础。而示范观赏目标为基础产业提高了知名度,拓宽了市场空间,促进了“直接经济效益日标”的实现。

(三)与创意农业产业配套的创意农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培育

1、种植方式和方法的创意

在种植形式上打破传统农业“横平竖直”的一垄一行的种植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特殊含义和图案的形状。如迷宫、地图形、几何图形等。在种植区域上颠覆传统农业形式的规划,把种地按园区要求设计,成为观光园休闲农业园。园区内所有的农作物和基础设施,既能让人们观赏、休闲,还能生产农产品。有的地方还按这个思路,将园区的一条沟、一个谷都按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使游客的观光、休闲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种植的劳动主体上创意,通过完善一定的基础设施和宣传,农民和游客共同建设“菜园”,让游客自己决定种植农作物的品种,自己决定采摘收获的时间,从而将游客回归自然、体验农耕文化、休闲健身以及食用绝对安全、鲜活农产品等多种需求统一起来。

在种植载体上进行创意。打破农作物必须种在田里的做法,而是将选择(培育、驯化)合适的品种,种在不同形状、颜色的花盘里,让游客带回家摆在客厅里,阳台上。既能观赏,又能增氧、养眼,还能收获,食用绝对鲜、活、放心的农产品。

2、在种植品种及搭配上创意

在种植品种求新上创意。人们都是求新猎奇的,都是追求颜色鲜艳、气味芬芳的。所以,谁种植的品种能最早满足消费者这些需求,谁就能赢得消费者。如密云的紫海香堤等。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颜色、高矮、大小等合理搭配上创意。生态休闲农业第一目标是观光休闲,所以种地就是建公园,也就是用艺术的思维和手法种植其中的一草一木,营造一山一水,使其和谐统一,成为景观。只不过传统园艺用的材料多是只有观赏功能的花草、树木和石料,而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用的材料,是既能观赏又能收获果实的农作物。但是,为了达到观赏的效果,必须选择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同颜色、单株大小、个头高矮等进行合理搭配,使之在整个生长季都能错落有致、赏心悦目、气味怡人。通过成熟期不同的农作物合理搭配创意。观光休闲农业当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采摘。消费者的采摘欲望一年365天天天都可能发生,而农作物的成熟是有季节性的。这样,为了延长采摘期,尽可能每时每刻都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需要选择不同成熟期的作物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在尽可能多的农作物品种进行搭配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农作物生长规律允许的范围内,提早或推迟播种期,从而使收获期更加延长;有农业大棚和日光温室的地方,还可以通过设施农业,将这种创意方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3、在农产品的营销方法和策略上创意

通过各种节庆活动进行创意。如大兴举办多年的西瓜节,就是政府搭台、农民卖瓜,市民过节——在田间地头,又吃又喝又乐,又呼吸新鲜空气,大家一举多得。

通过观光采摘进行创意。开展观光采摘,实实在在是农民的一个伟大创意。因为在此以前的农产品,都是农民千辛万苦的收获下来,再百里迢迢运到城里。而开展采摘,农民省下了劳动力,又省了运输费;游客呢?既体验了收获的喜悦,又锻炼了身体。一种极佳的城乡统筹、买卖双方共赢的组合形式,如果再把环境因素加上,就是多赢。

通过与健身休闲等项目有机结合进行创意。为了丰富采摘、休闲内容,延长消费者在园区里的滞留时间,园区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增加了比较完善的健身项目,如拓展、球类等等,甚至还经常组织比赛,成为游客在农田、公园、风景区里的俱乐部。这样,既减轻城里的基础设施的压力,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消费者还能在比城里好得多的环境中健身。等等,都是极好的创意!

4、在产品功能的拓展上创意

传统的农产品收获以后,只有食用的功能,而经过创意,赋予它文化元素或特殊含义,便会身价倍增。做成艺术品。如北京延庆,将各种豆子合理搭配,便成了妙趣横生的豆塑画。而门头沟的农民,将麦秸精挑细选,合理加工,便成了质地高雅的麦秸画。除这些外,艺术南瓜、艺术葫芦等,不胜枚举。

做成礼品。有两方面的创意。一是做成有特指的礼品,如通过多种手法,在农产品的果实上刻字,特定时间送给特定的消费者,如“人名”、“寿”、“生日快乐”,等等。二是做成节假日礼品。中国人礼数多,节假日对亲戚、朋友、同事都要表示一下。满足这种需求的,过去多用工业品。然而,时间长了,礼品多了,工业品便失去了价值。只有农产品,才能及时送,及时消费,下次再送,还有需要。

做成功能食品。过去的农产品,只追求质量好,营养价值高,而追求对人体保健功能价值的不多。随着“既要小康,又要健康”等“双康”社会的到来,人们将在追求农产品质量好、营养价值高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个性化差异,进一步追求农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功能价值,将是一个方向。所以,将农产品的各种食疗功能挖掘出来,整理起来,宣传出去,在农产品的介绍中注明,将会产生新的市场空间。这些创意目前已有了萌芽,今后会有很好的发展。并且对我国传统农耕文明、农村民俗文化、农民传统技能的开发与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电视、网络等现代文化创意产品与生态休闲农业推广和产业提升 2013年冬天的电视荧屏,一档综艺节目家喻户晓,就是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这是继《我是歌手》之后,推出的有一档“零差评”的综艺节目。那么生态休闲农业何不借鉴一下,在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想要推广自己的好的有创意的东西就要靠信息手段大力传播。

笔者认为,体验可视为个体受到外在刺激后,经由感知的过程而产生生理或心理的感知状态。而休闲农场可以提供给游客各种感官体验(嗅觉、听觉、味觉、触觉、视觉)、农村生活体验(衣、食、住、行、育、乐)及设施体验(游乐设施、教育设施、服务设施、餐饮设施)为主的游憩场所。为此,园区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视频拍摄录制程序,推出一系列活动,如:亲子游、情侣游、朋友游等。只要游客有兴趣并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园区可以为其全程拍摄并制作其在观光园内的游憩活动。另外,借此契机也能为生态休闲农业产业提高一个层次,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能了解到这个形式并参与其中。

近代以来,人类一路走得太匆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体验和享用,透过生态休闲农业,可以了解以往的人世沧桑,领悟于此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伦理的变化。透过生态休闲农业,可以慢慢品味、消化先人们为我们保留在农业之中的人类文化精粹。

参考文献

休闲观光农业市场 篇7

一、发展休闲农业的重大意义

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 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 进入21世纪, 休闲农业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和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增长, 近年来, 山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开始起步, 并得到一定的发展。目前全省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点260多家, 其中国家级示范点23个。随着旅游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深化和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农业观光旅游逐步成为市场热点, 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大寨、西沟、东四义和贾家庄等老典型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同时, 皇城相府村、后沟古村、和谐生态园、锡崖沟、葡峰山庄等一批新典型也脱颖而出, 特别是在太原市区周边的清徐、晋源、尖草坪以及榆次、太谷等地有多个房地产、煤焦和其他民营企业开始参股和新建观光农业点, 建设标准越来越高, 越来越规范, 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的一个新亮点。

目前, 休闲农业在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新的历史阶段,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 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新的产业面的形成。

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 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农业产业资源和农村民俗文化资源, 既减少了传统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 又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当地资源, 扩大了农业生产经营范围, 调整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之间产业链的延伸。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 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协调发展。一个成型的、推向市场的旅游产品, 必然涉及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 休闲农业不但可以带动农村道路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而且可以促进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的销售和餐饮业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可以为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二) 休闲农业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

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展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缓解农民就业压力。根据研究, 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 就能带动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我省休闲农业资源丰富, 如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不仅可以壮大旅游产业, 又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围绕旅游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项目, 可以有效解决广大农村劳动力资源浪费问题, 促进广大农村的社会繁荣和稳定。同时, 通过开发休闲农业, 可以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 实现农产品的多项、多次增值, 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增加农民收入,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开辟一条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发展道路。

(三) 休闲农业有利于丰富我省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内涵。

我省是黄河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嫘祖养蚕、后稷教农都源于我省, 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历史悠久, 是发展休闲农业可资利用的最珍贵的资源, 同时也是旅游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为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提供了可能。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 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观光、农村旅游活动, 可以使旅游产品的类型不断增加、内涵不断丰富, 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着旅游市场发育的逐渐成熟, 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 以文化游、休闲游、体验游为主的休闲农业必将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四) 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村环境和地方文化的保护。

良好的环境也是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吸引游客, 广大农村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展, 缩短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促进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环境卫生进一步改观, 农民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增强, 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 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展, 可以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可估量的价值, 使当地农民更加注重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使古老文化、民风习俗得以传承和发扬。

(五) 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休闲农业是集第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一个新行业, 对农业的科技水平有较高要求, 对农产品质量标准有较高要求, 对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有较高要求,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可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可以大幅提高农业效益, 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休闲农业相对于一般农业来说收入来源广, 产品附加值高, 经济效益好,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过上富裕的生活;休闲农业对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卫生环境和农村的村容村貌要求高,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促进村容整洁, 村貌美化;休闲农业可以吸引众多的城市游客, 参与农业生产, 体验农村生活, 实现城乡文化的有效交流, 把现代城市文明引入农村, 促进农村文化升华, 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有利于形成更加文明的乡风;休闲农业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工程, 对农村社会的管理水平要求高, 要求有规范化的管理规章, 有现代的管理理念, 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以及民主决策程序,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化进程, 实现农村民主管理。

二、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省有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一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迅速。近几年我省各级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园。特别是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给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渐成气候。农业产业化经营上联加工企业、下联农户和基地, 是工业和农业的结合体, 是发展休闲农业和工业旅游的结合点,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拓展旅游观光业务既有利于扩大企业品牌宣传, 也有利于延伸产业链,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特色村镇开发有力。我省是一个农业气候资源丰富, 小气候众多, 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的省份。如梨乡———原平同川、葡萄之乡———清徐白石沟等都是既具特色农业生产, 又具旅游观光资源的特色村镇。如大寨村、西沟村、贾家庄以及锡崖沟等村镇都是既风景秀丽, 又有丰富文化底蕴的观光农业品牌。这些都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基础和条件。四是水利资源丰富。我省境内河流众多, 黄河依山而过, 汾河穿境入黄, 又是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涑水河的发源地, 再加上万家寨、汾河水库、漳泽水库等许多大型水利工程, 进行旅游开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五是森林资源独特。我省是个多山的省份, 境内有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中条山、系舟山、恒山等众多山系, 森林资源独特, 如恒山、庞泉沟、芦芽山等林区碧水清山、风光秀丽, 都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休闲农业的发展魅力在于整合了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活路因素, 拓展了农业与旅游业的功能, 因而获得了极大的创新空间和自由的表现形式。但从目前情况看, 山西休闲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休闲农业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 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 难以留住游客。二是宣传不够, 客源不稳, 效益不高。现有的休闲农业点, 每年有专门宣传经费的仅10余家, 有宣传主题活动也仅20家左右。每年接待游客万人次以上的不足30家, 其余都不足万人。年收入在200万元以上有仅有50家左右, 大多数年收入均在几十万元。三是投入不足, 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首先是政府的引导性投入少, 省级从2005年起, 将观光农业列入专项预算, 每年100万, 每年扶持10个左右示范点, 平均不到10万元。市一级, 除了晋城每年有10万元专项资金, 其余均无专项扶持资金。其次是示范点自身投入不足。据统计, 累计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100家左右, 其余大部分投入在五、六百万元左右。四是缺乏科学规划。全省现有的休闲农业点, 有专门规划的25家, 规划经过省级评审论证的13家。五是管理不规范。其突出问题是村企不分, 没有专业管理团队, 绝大部分还是由村委会或村支部直接管理。所有这些, 大大制约和影响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发展休闲农业的原则和对策

山西休闲农业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旅游市场需要为导向, 以休闲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基础,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改革体制机制, 放宽市场准入, 出台扶持政策, 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一) 在发展休闲农业时要坚持把握几条原则:

1. 必须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产业, 农业是基础, 离开了农业, 休闲农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 休闲农业必须在农业生产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发展, 绝不能脱离农业另搞一套, 更不能脱离农业, 搞太多的人文景观。必须与农业和旅游业的总体布局相结合, 要尽可能在农业现有开发基础上增加休闲农业的特性。

2. 必须因地制宜, 突出个性和特色。

特色是休闲农业的生命所在。休闲农业要突出个性和特色, 在求新、求异上下功夫, 力戒大而全和重复建设。

3. 必须突出文化品位。

休闲农业项目要注重文化品位, 继承和发扬我省的地方文化特色, 丰富乡土文化内涵, 要把教育、健身和科考等寓于旅游活动中, 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农业文明和科学知识教育的基地。

4. 必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坚持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之所以吸引游客, 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景观。因此, 休闲农业在发展景点建设的同时, 一定要保护好资源与环境, 切实搞好节约耕地、水土保持、绿化以及废弃物处理等工作。充分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后备资源, 实现休闲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5. 必须坚持循序渐进。

旅游市场的发展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发展休闲农业要先易后难, 梯度推进, 不可急功近利, 一哄而上。

(二) 发展休闲农业对策

1. 要科学编制规划。

发展休闲农业, 必须依托一定的资源、交通、市场等条件。我省近年来一批休闲农业项目和农家乐特色村的兴起, 是各地善于找准位置、发挥优势的结果, 一般具有几个共性特点:或靠山临水、生态良好, 或临近大城市、有丰富的客源市场, 或有特色民俗、文化、饮食且目的地可进入性较好。目前, 农业部制定了全国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我省也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环境友好”的原则, 认真研究、精心编制休闲农业发展规划。要十分注意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的有机结合, 既要积极鼓励、扶持发展, 又要防止脱离实际的“一哄而上”, 促进休闲农业的有序发展。

2. 要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建设。

要把休闲农业纳入到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部署, 结合新农村建设, 加强休闲农业周边乡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工程项目要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镇倾斜。重点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休闲农业点的道路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加大休闲农业旅游区及周边环境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旅游村镇街道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 指导乡村旅游点房屋外表改选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改善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

3. 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各地要积极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 加强城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开展文化、历史和生态不同主题的旅游特色村建设。要拓展和提升观光型旅游产品的休闲度假功能, 增强亲和性、知识面性、参与性等体验内容, 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的需求。要挖掘原生态古村落的民族风俗和生产生活特色, 加强对文物遗迹和民居、街道等古老建筑的保护, 突出文化特色;要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 突出乡村生活特点, 营造乡土文化氛围, 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艺”。

4. 实施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 在全国培育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 有力促进和带动了全国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 我省要启动实施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从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自然生态游、农家度假游、民俗文化游这五种类型中选择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点, 按照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模化的要求, 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涵丰富、产业完备、功能齐全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各市县要遵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 以需求为导向, 突出区域资源、环境和文化特色, 积极打造符合本地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点。

5. 推进休闲农业规范管理。

各地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环境、接待设施和设备、接待服务和经营管理等的规模化管理, 建立和实施休闲农业住宿、餐馆、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探索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统计体系, 提高休闲农业的科学统计水平。农业部门要会同旅游部门研究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组织实施相关评定工作。工商、物价、卫生、公安部门要加强市场秩序、食品卫生、物价、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重点加强诚信经营、食品生产、餐馆服务的监督检查。

6. 着力培养休闲农业专业人才。

休闲观光农业市场 篇8

不过,万事难于起步。休闲农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很多挑战。8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发展乡村旅游需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如何发展休闲农业?怎样规避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休闲农业会给“三农”发展带来哪些促进等,都是其绕不开的话题。

“带孩子去附近的农家乐玩玩,到田地摘摘菜。”每逢节假日,朋友圈就会被这样的内容所占满。近年来,采摘园、农家乐等一系列“农业热”的休闲项目逐渐闯入人们视野,与都市紧张生活对比强烈的田园之景、绿色食品所带来的诱惑与日俱增。

北京农学院经济贸易系农经管理教研室主任陈娆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休闲农业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逐渐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兴起,是充分开发具有观光、休闲、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实现观光、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缩小城乡差,促“三农”发展

休闲农业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对我国“三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表示,休闲农业将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多功能产业拓展。“它的发展,客观上是在倒逼经营主体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在贵州省凤冈县,休闲农业经营者通过承包九龙塘水库,承担了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后期的维护养护,既保障了农业的基本灌溉,也为休闲农业带来了益处。“这样一来,既盘活了小型水利工程的资产价值,使其发挥了应有效益,又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凤冈九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冯健指着不远处的山塘对笔者说,他与涉及到该土地的33户人家座谈协商,达成一致,由公司出资,将其建成山塘,将山塘作价入股九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这里地处云贵高原大山深处,多为山地,不适宜机械化耕作,无法大面积耕种粮食作物。”冯健告诉笔者,正是这样不起眼的地方,吸引了他开发的兴趣,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可以让他充分利用山、水、林以及清新的空气开设休闲养生农业园。

此外,休闲农业在诠释农业绿色发展一词上可谓“妙言要道”。

“为了使种植出的水果、蔬菜和茶叶达到无公害或有机标准,除控制使用农药外,我们还建有一座年出栏3000头的生猪养殖场,利用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种植蔬菜和水果。”冯健说道。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农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静利表示,休闲农业是一种具有生态性的绿色产业,“以北京为例,郊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充当北京市都市区的绿化隔离带,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高效益的休闲农业,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郭静利表示,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农游合一”的新型交叉高效产业,使旅游业开拓广阔的资源利用渠道。

休闲农业在促进城乡缩小差距,发展农业相关产业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开展休闲农业旅游以后,受到旅游特定环境和规范化标准的影响,村容村貌变得整洁了,村风民俗变得文明了。”郭静利说。

在谈及休闲农业对“三农”发展都起到哪些具体推进作用时,陈娆为笔者总结三点:一是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二是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三是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农民要增收,不把务农忘

冯建告诉笔者,他们公司现有职工56名,80%都是园区附近的村民,其余则是凤岗县其他乡镇村民,“村民们在园区上班的收入远大于他们原来种地的收入。”

的确,发展休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宋杰凝坦言,休闲农业有效地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经营性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李庭海是在凤冈九龙生态农业园区上班的农户,家里有4口人,水田约4亩,能收谷子3500斤,每斤的收入在1.5元左右。此外,还有旱地2亩。算下来,他全年收入约为8800元。

“后来我来到了园区打工,每年的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我儿子和女儿也开了农家乐,每月有6000元的纯收入。”李庭海告诉笔者,他家现在年收入合计超过了10万元。

休闲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优化农林经济组织,开拓农业和土地利用新型模式和领域,在分流和疏导区域旅游流,使部分游客走进农业这一广阔的旅游界面。郭静利还表示,郊区民俗旅游已成为部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随着休闲农业市场的兴起与进一步开拓,农民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生产的目的性强,效果好。”

然而,休闲农业虽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的担忧声却不断传出——种粮的人少了,生产粮食的土地也“变味儿”了。怎样在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又确保粮食安全,让务农不“变味儿”呢?

据介绍,到2013年年底,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超过150万家,间接带动了2900多万农民受益。宋杰凝对笔者分析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防范土地非粮化、非农化:工商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避免工商大资本排挤小农户,使得农户丧失经营主体地位;此外,还应加强有关部门监管力度,定期对土地租赁企业的土地用途、农业经营能力展开监督调查,及时纠正改变农地用途的违规行为。

谈及规范休闲农业合理发展,陈娆表示:“过去,休闲农业很多是自发发展的,没有经过规划论证,经营管理不规范。”在她看来,近年来,各地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都重视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的评定标准,有的地区制定了发展规划,有的地方对休闲农庄还制定了星级标准。依据标准定期进行评估,使休闲农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发展力求多元多创新

目前,人们仍将休闲农业停留在单一的观光型农业上——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功能单一,层次较低。“现在,休闲农业已不满足于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为内容的农家乐。”陈娆说。

那么未来的休闲农业又该如何发展呢?

“休闲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多产化、农村景区化、资源产品化的发展态势。”对此,陈娆分析说,各地发展休闲农业,一般能够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改善等各项工作结合,使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休闲农业成为了企业投资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热门项目。

陈娆具体解释说,农业多产化是农业通过观光采摘、大棚生态餐厅、垂钓鲜食等,带动相关消费的全面发展,同时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农村景区化是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形成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发展思路;资源产品化是把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旅游产品,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品牌农产品。

但是,由于“小农经济”的旅游经营模式,致使发展空间有限。此外,由于郊区的大部分经营者以当地农户或回乡创业人员为主,资金缺乏,融资困难是难以上规模、上档次的原因。相关配套服务仍是缺口,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旧面临很多问题。

宋杰凝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个体分散,能力有限,要依托大集体,形成规模化发展。”

此外,针对融资难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解决:一是国家大力扶持农村金融,建设农村信用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经营者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二是金融机构调查了解农村信贷需求,满足不同经营业主在信贷额度、担保方式及用途方面的需求,对良好资信的经营者发放贷款。

在发展休闲农业的道路上,冯健也遇到过瓶颈,他对笔者说,“刚开始发展生态园时,老百姓不理解,造成了很多阻挠。且土地确权等问题导致资产不能颁证,故融资有困难。”虽然现在相关基础设施在不断建设,但在道路交通、通讯、信息落后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阻碍。

对此,《意见》中指出,要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重点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相关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

在问及休闲农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时,接受笔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看好且前景广阔。

未来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颇多,陈娆表示,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观光、旅游、教育的功能。

宋杰凝预计,到2020年,休闲农业年均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将会增长10%,全国受益农民将达到3500万人。

上一篇:商业贷款流程——办理贷款流程下一篇:验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