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共8篇)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20以内退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2、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加强学生口算、听算的练习。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教材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内容。
“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第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第四单元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 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包括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 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 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 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 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与概率”部分, 教材安排了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 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 教材先是结合小数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然后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 体会数字的有规律排列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对教材的理解
1. 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
2. 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都由“主题图—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四部分组成, 其中“主题图”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例题”以人物对话展开, 增强了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索性。“做一做”的内容便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有利于检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情况。“课后练习”的弹性设计, 既注意教材的普遍适应性, 又为学生提供了有差异发展的可能性。
3.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另外, 教材还突出了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 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除法, 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 知识容量大, 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所以它们既是本册的教学重点内容, 也是难点内容。教材在编排上与以往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生活情景出现在计算教学中。这也突现出计算教学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
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这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计算教学比较枯燥, 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 不容易掌握。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 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呈现四则运算的顺序原理。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计算知识抽象, 但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学起来又有“路子”可走。因为它不存在理解的问题, 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去诠释计算的顺序。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材第一单元例1的教学。学生结合这一情景, 很自然的就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旧教材枯燥的计算算理是他们所不喜欢的, 而实验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以及熟悉的生活情景, 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了情景, 计算式题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才会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只有在情景中, 才会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提出数学问题。
然而, 计算教学的情景不是随便乱用, 只有创设相当合适的教学情景, 才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果创设的教学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 或者情景的数学价值不大, 学生便有可能毫无目的地发散出去。所以计算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是有现实意义的, 是有生活价值的。一个好的计算情景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二个问题: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如何统一。
在计算教学中, 如何做到既体现算法多样化, 又实现算法的优化, 一直是令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种种计算教学案例表明, 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追求的目的, 它的实质是通过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策略, 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有效学习活动中开发创新潜能;而其目的是通过交流, 寻求最简捷、最容易、最适合的算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做到“多中选优, 择优而用”。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 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可见, 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是一对矛盾, 只有二者和谐统一, 才能从“量”和“质”两个层面发展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 计算总有一个最基本的算法。在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比较、评价,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算法。
(2) 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 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变化, 但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 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小学阶段教学解简易方程, 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 因而更易于理解, 但是却不易于中学的教学衔接, 到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理解方程。正因为这个缘故, 教材引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 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我们要在教学时因势利导强化学生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使学生知道它的优点:不仅可以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调整简易方程单元的教学内容, 突现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本册教材暂不出现形如a-x=b和a÷x=b的简易方程。也就是以往我们求“减数、除数”的方程, 因为它们不利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三、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建议
1. 教学建议。
(1) 学生探索出的性质、法则、规律等应及时总结, 并最好以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加以记忆。
(2) 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小精灵”等提示语。
(3) 对“数学广角”、“实践活动”等教学内容要突出其数学性, 不要只顾及表面活动等而忽略了本质。
(4) 重视与以往教材变化的地方, 多用心思及时改变我们的教学。同时, 对前几册本套教材的已学知识, 学生掌握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2. 评价建议。
(1)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 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 也要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推迟判断”的方法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给“学困生”二次答卷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3) 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尝试解决;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等。
(4)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如:书面考试、口试、课堂观察、作业分析。
(5)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以定性描述为主。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实践活动材料。如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 教师可以利用书后的方格纸组织学生参与从某个方位观察物体成像的设计。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 教师要选对时机。
(3) 课外活动小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 体验设计图书序号、学生序号等,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对修订后教材的学习以及新旧教材的对比中,笔者明显地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在修订过程中除了要体现修订后的课标的精神之外,还饱含着他们对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些思想,于是据此提出几点教学的建议.
1. 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从“有理数”定义的回归,到“足球赛”系列题以及“量桌子”的题的删去,再认真研究这次增加的那些例题和练习题,我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内心在追寻着“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相对于有理数的词源性定义来说,其描述性定义更简单,学生更容易懂,进而,学生更容易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关于“足球赛”的系列题,实践证明,学生确实难弄懂,甚至不少老师也难弄懂.笔者曾经仔细研究过旧教材中的4道题,感觉要给学生讲明白确实不容易,而这些题从本质上看,无非就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此次删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量桌子”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动手操作,是“生活数学论”的体现.然而,学生该选用多长的尺子?如何才能使测量尽量精确?精确到哪级单位更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学生练习时不愿意做的根源,所以这道题很少有教师布置给学生做,也很少有学生自主做,结果便成一道“虚”题.然而,这道题本质只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这次教材修订者更换的另一道题,相对来说,更接近数学本质一些.
再比如这次修订教材《习题3.2》增加的第4题(附题目如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并且解方程,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方程思想)的理解.
4. 用方程解答下列问题:
(1)x的5倍与2的和等于x的3倍与4的差,求x;
(2)y与—5的积等于y与5的和,求y.
因此,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教材的修订意图,教材已经删去的绝对不要再“捡”回来,教材中如果还有学生学起来感觉困难的,也可以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只要保证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数学内容的本质.所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实践证明,对于数学教学,只要学生掌握了数学的本质内容,他们往往就能解决相关问题.
2. 重视经验,促进思考,落实“四基”教学
从贯彻了“基本活动经验”的新思想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教材修订者已经将“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新课标理念融入其中.那么,如何把握“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事实上,我们通过教材的修订来加深理解.以《2.1整式》这一节的修订为例,原教材编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二课时学习多项式;修订后的新教材重新编排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2道例题和4道练习,让学生充分获得字母表示数的经验,第二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三课时学习多项式.由此看出,重视经验就是要充分设计恰当的数学活动,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通过丰富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经历建立相关的经验.
就“四基”而言,名词是新的,但教学并不陌生,我国多年来的数学教学都在实践“四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被誉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无需赘言.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一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七年级数学上册为例,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都重视对“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内容的教学.至于“基本活动经验”,因为10年前新课改之初“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已经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只是在“四基”提出之后,我们要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更加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质优的数学活动,要保证学生自主地、高效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促进思考.
3. 对各章教学关键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基于对修订教材的学习与感悟,笔者结合自己的点滴经验对各章教学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1)教学《第一章 有理数》的关键点是“正数和负数”的充分理解,要让学生视“负数”与“正数”一样容易理解.因此,需要创设让学生获得“负数”经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重点是“有理数”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在适量的计算活动中去积累经验,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题目,选择合理的运算律并确定合理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尽量避免“蛮干”与“死算”.难点是关于分数的计算,分数的计算在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计算难点,学习有理数时,依然是难点.
(2)教学《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的关键点是获得“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要让学生视“字母”与“数字”一样容易理解.因此,在本章第1课时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并积累丰富的字母表示数的经验.重点是“单项式”与“多项式”概念的理解,以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项与次数的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明晰概念教学以便让学生充分地理解.难点是代数式运算时的去括号步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去括号法则并在适量去括号的练习中获取经验.
(3)教学《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点是深刻理解“等式的性质”,它是正确解方程的基础,在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去括号”和“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的理论依据都是“等式的性质”.因此,在本章《等式的性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等式的变形,并积累丰富的等式变形的经验.重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既是前面所学“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的综合运用,也是后面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足够丰富,教学中要让学生适量训练,积累丰富的解方程的经验.难点是解应用题时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学生解应用题有几重困难,首先是“选择”用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他们心里,做应用题会选择小学所学的列算式法和初中所学的列方程法,而不太适应列方程解应用题;其次的困难是设未知数,在他们看来,题中的未知量不止一个,不知该设谁为未知数;而最为困难的就是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哪怕在教师看来存在很明显的等量关系,但因为学生缺乏方程思想,所以难以找出等量关系.本次教材修订,我注意到修订者有意识地重新编排了应用题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顺序,而且增加了一些难度更适宜的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让他们通过问题的解决不断地建立“方程思想”并获得丰富的经验.
(4)相对来说,《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修订的内容比较少,关键点是通过《几何图形》来认识图形并建立“空间观念”.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看图”和“说图”,看图是为了建立空间观念,而说图更有利于建立空间观念.重点是“几何符号语言掌握和运用”,要始终如一地加强几何符号语言的学习和准确运用.难点是线段和角的知识中涉及“分类讨论”的问题的解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刚刚接触这种数学思想,比较难适应.
4. 在教学中严格落实“减负”
这次教材修订我个人觉得较满意的地方就是增加了部分例题和练习题,以及重新编排了部分例题和练习题的顺序.新教材中的现有例题和练习题都是经过“历史积淀”和“精心打磨”过的,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只要能够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本上的内容,完全能够保证“四基”的教学与落实,没有必要再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教师们不但要认真落实“减负”措施,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马军庄小学 白伟杰
老师们:下午好!
关爱是个充满温情的主题。自古以来“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经典故事,不知温暖了多少人。当我们翻开充满时代气息的人教版教材,关爱跃然纸上:它藏在全家团坐一起看电视的遥控器中,装在充满阳光的棉鞋里,还在那双为长辈拿拖鞋、洗手绢、挠痒痒的小手上,而柔柔的月光下母慈女孝的场景更令人动容。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在启蒙时期,就学习用真情去获取真情,用关爱来赢得关爱。今天我就以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切入口,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部分展开研说。
一、说课标
㈠语文课程目标的设置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就第一学段而言识字与写字是学段目标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4.学习独立识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4.诵读儿歌、儿童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好、感叹号。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㈡针对于本单元教材具体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4个生字,会写3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情。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会更多的识字方法,在自主识字能力上有所提高。
2.课文的阅读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3.利用阅读材料,以巩固识字,同时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4.借助拓展写话题目训练,在巩固识字的同时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体贴、照顾长辈,帮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二、说教材: ㈠编写特点
1.各单元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
2.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4.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5.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㈡编写体例
一年级上册教材力求搞好低幼衔接、稳步推进。从一年级下册开始适当加大改革力度。依据这个编写设想,本册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有了较大改进:从本册开始,教材围绕专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单元。这样编排,符合《语文课程标准》“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思想,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的整体推进,便于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单元安排了导语→《识字2》→《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四篇阅读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二”。
1.本单元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孩子们在反复的吟诵过程中,既认了字,又领会到了“尊长辈,敬父母”的道理,与之后的阅读课文及语文活动遥相呼应。2.《看电视》截取生活中一家围坐沙发看电视的普通场景,以诗歌的形式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合在一起, 从看电视这个细节中表现了一家人彼此关怀谦让的情感。3.《胖乎乎的小手》和《棉鞋里的阳光》都是充满家庭温暖的小短文.《胖乎乎的小手》视角独特,以小见大,巧妙夸赞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棉鞋里的阳光》写了小峰在妈妈为奶奶晒棉被的感染下主动帮奶奶晒棉鞋的故事。4.《月亮的心愿》写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而放弃了和同学们去郊游的决定.进一步深化了本组“关爱家人”的主题。5.“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
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
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㈢知识技能的立体整合:有关爱的主题在多册教材里都有涉及—— 一年级上册《平平搭积木》、《借生日》赞扬了儿童关心、敬爱父母的美好心灵。一年级下册第二组《关爱家人》
二年级上册第七组《真情关爱》分别表现的是同学之间的友爱;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以及更广阔的情感熏陶:浓郁的亲情、真挚的民族情、对落后地区少年儿童的同情。二年级下册第二组《奉献与关爱》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细细地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后,再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献出爱心。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献出我们的爱》;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这种感情。
三年级下册第五组《可贵的亲情友情》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人间真情”的专题,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从不同的角度,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一篇篇充满真情的课文,值得我们和学生一起去品味,感悟文中的情,体验家的温馨,去接受别人的爱并付出自己的爱。
三、说建议
㈠教学建议 1.识字教学
①要尊重识字规律,随文识字。最好在学生借助拼音熟读课文后,让学生在课文中圈一圈生字、画一画带有生字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学习生字。
②要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经验。从以前学过的字中发现规律,学会新的字。
③要激发识字兴趣,通过编字谜、顺口溜识字要尽量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编自记,不必十分考究其合理性。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记忆生字就行。(举例说明)*借助“被”字认识衣字旁。结合“被”的意思,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和衣服有关的字,一般都用衣字旁。衣字旁有两点,它是由“衣”字变化来的。
*“愿”很多学生都以为这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其实它是半包围结构的,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2.指导写字
①指导要到位,要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对生字笔画的起笔、止笔、占格。字的间架结构,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与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都要交代清楚。
②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时不要拘泥于对每个字逐一细致的指导,整体规律上着手,多引导学生自已发现写好字的方法掌握规律。
③要精讲解、多示范。要加强新出现偏旁、笔画的指导,用彩色粉笔突出标示。(例)*“画”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下面的凶字框儿不能写得太高,要让被包围的部分多露少包。*“妈”和“奶”,一是女字旁的笔顺要适当提醒一下;而且其中的横变为提,书写时不能超出右边的撇。另外,“马”字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乃”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都是一笔写成的。“太”字可以重点指导写好“竖撇”,要“先竖后撇”,也就是先写竖,再由竖中弯下写成撇。“气”字要重点写好最后一笔,弯处要写得像一张弓,钩处要有力。3.阅读教学
①注重学生在读书中的独到感受、注重自悟自得。学习朗读时要边读边想。教学时,可以结合泡泡中的提示,体现训练过程。
﹡如P2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秘密”的含义。训练一边读一边想。﹡再巧妙链接P25,联系文中兰兰的表现──推想
这样既联系课文想象情景,训练边读边想、读思结合的能力,又联系课文推想未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②阅读教学流程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学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如P22,“揭开奇妙”时,就可以用“因为,所以 ”的句式深化对主题“为别人着想”的理解。
﹡再如,P25,兰兰的爸爸、妈妈、姥姥的说的话都可以用“因为……所以……” 的句式进行表达训练。
4.指导朗读。本组课文对话较多,练读时重点练好对话中疑问和感叹的语气。并且要纠正唱读,进行必要的范读、评价读、分角色朗读。5.恰当发挥语文园地的作用 1.“我的发现”有两项内容:一是识字,二是一字多义。
识字方法的学习,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练习运用上。可以指导学生看看哪些字可以用“减一减”的办法来学,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来学,让学生自己找到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认记生字。认识六个生字后,再通过认读词语来巩固。如:车票、元月、元旦、值钱、诗篇、遍地等。
一字多义的练习,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理解“张”字的意思。如“张爷爷”的“张”是人的姓;“张贴”、“东张西望”、“张开嘴巴”可以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一张画”可以用实物讲解;“开张”可以放在句子中理解:某某饭店今天开张了。没有必要说出词语解释,只要学生能知道字词在不同地方的大概意思就行了。
2.“日积月累”包含两项内容:“我会读”和“读读背背”。①“我会读”,要求读一些常用词语,在积累词语的同时巩固生字;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词语的朗读上。有些词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口头造句练习,如“照顾、精彩、奇妙”。有很多字是本组学的生字,要注意巩固。②“读读背背”,要求读背一首小诗《鞋》。“读读背背”的练习,教师可作适当范读或领读,然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背诵。背诵一定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3.口语交际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本组“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该怎么办”。
(1)在口语交际课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留心观察爸爸、妈妈等长辈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并试着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鼓励多角度想办法,如怎样让爸爸、妈妈信任自己,举什么事例说服他们等等。(3)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勾起话题,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4)注意交际过程的指导: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中的不足,适时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从小就有合作意识。4.展示台:“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从电视上认识的汉字,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这项展示活动,应该在本组教学开始时就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注意从电视节目中认字,并随时做好记录。展示的前一两天,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认识的字词整理一下,准备展示。展示交流时,可采取多种形式,尽量让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展示,并从别人的展示里学到不认识的字。如果学生还从别的途径识了字,也要给他们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并加以鼓励。㈡评价建议
首先,围绕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1.对识字教学的评价,学生只要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读正确,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即可。
2.对写字教学的评价,应重在关注孩子们的写字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是否正确、端正、整洁。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
3.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
4.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
第二,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如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
第三、对低年级儿童应多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希望我们评价是暖暖春风,润物无声的同时——鼓起学生自信的风帆!㈢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首先,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参、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
第二,联系生活、创建环境资源。我校利用图书室、书香走廊、班级文化、手抄报等为学生创设了语文学习和实践的有利环境。教师还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我相信,只要我们以“课标”精神为指导,认真研读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通过指导学习,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学习者。以上是我对单元教材的一点肤浅认识,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正,谢谢!
元角分、认识时间的复习复习教案.doc 位置与图形、统计的复习复习教案.doc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 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教案2.doc 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教案1.doc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案.doc 100以内的数的复习复习教案.doc 9 统计
教案2.doc 9 统计
教案1.doc 8.4 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教案.doc 8.3 简单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教案.doc 8.2 找 规 律(数)教案.doc 8.1 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案2.doc 8.1 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案1.doc 7.2 认识时间(二)教案.doc 7.1 认识时间(一)教案.doc 7.1 认识时间
教案.doc 6.8 解决问题
教案.doc 6.8 比多少的应用题
教案.doc 6.7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案2.doc 6.7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案1.doc 6.6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doc 6.5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案.doc 6.4 两位数加一位数
教案.doc 6.3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doc 6.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案.doc 6.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案2.doc 6.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案1.doc 5.6 小 小 商 店
教案.doc 5.6 小 小 商 店
教案2.doc 5.5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习题课.doc 5.4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案2.doc 5.4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案1.doc 5.3 买东西
教案.doc 5.2 人民币的换算
教案.doc 5.1 认识人民币
教案2.doc 5.1 认识人民币
教案1.doc 4.9 摆一摆、想一想
教案2.doc 4.9 摆一摆、想一想
教案1.doc 4.8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习题课.doc 4.8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案2.doc 4.8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案1.doc 4.7 比多少
教案.doc 4.6 数的估计
教案.doc 4.5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习题课.doc 4.5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案2.doc 4.5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案1.doc 4.4 读数、写数习题课教案2.doc 4.4 读数、写数习题课教案1.doc 4.3 读数、写数
教案2.doc 4.3 读数、写数
教案1.doc 4.2 数数、数的组成习题课教案.doc 4.2 数数、数的组成教案.doc 4.1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案.doc 件名称
3.2 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案2.doc 3.2 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案1.doc 3.1平面图形的转换
教案.doc 3.1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案.doc 3 图形的拼组习题课 教案.doc 2.11 整理和复习
教案3.doc 2.11 整理和复习
教案2.doc 2.11 整理和复习
教案1.doc 2.10 用数学习题课 教案2.doc 2.10 用数学习题课 教案1.doc 2.9 用数学
教案3.doc 2.9 用数学
教案2.doc 2.9 用数学
教案1.doc 2.8 十几减几的减法习题课2.doc 2.7 十几减六的减法
教案.doc 2.6 十几减七的减法
教案.doc 2.5 十几减八的减法
教案.doc 2.4 十几减几的减法习题课教案3.doc 2.4 十几减几的减法习题课教案2.doc 2.4 十几减几的减法习题课教案1.doc 2.3 十几减几的减法
教案3.doc 2.3 十几减几的减法
教案2.doc 2.3 十几减几的减法
教案1.doc 2.2 十几减九的减法习题课教案3.doc 2.2 十几减九的减法习题课教案2.doc 2.2 十几减九的减法习题课教案1.doc 2.1 十几减九的减法
教案3.doc 2.1 十几减九的减法
教案2.doc 2.1 十几减九的减法
教案1.doc 1.4 位置(第4课时)
教案3.doc 1.4 位置(第4课时)
教案2.doc 1.4 位置(第4课时)
教案1.doc 1.3 位置_左、右
教案3.doc 1.3 位置_左、右
教案2.doc 1.3 位置_左、右
教案1.doc 1.2 位置_前、后
教案3.doc 1.2 位置_前、后 1.2 位置_前、后 1.1 位置_上、下 1.1 位置_上、下 1.1 位置_上、下
1、3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10个十是(),比最大的两位数多( )。
3、明明把小棒每10根捆一捆,一共有捆了7捆,还余下1根,明明一共有( )根小棒。
4、和9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 )。
5、如果在个位上添一个珠子,这个数是( )。如果在十位上添一个珠子,这个数是( )。
6、把64、70、42、9、99按从大到小排列。( >>>>)
7、在()里填上米或厘米。
课本宽17()大树高大约10()
8、30角=()元2元5角=()角
1张1元换( )张2角。 100厘米=( )米
9、
铅笔长( )厘米。
10、买一把尺子8角钱,小明拿了2元钱,买一把尺子,应找回()元()角。
1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2、找规律,填一填。
(1)40、()、36、34、()。
(2)70、75、()、85、()。
(3) (一组即可)
13、数一数,填一填。
(1) 七巧板上1号图是( )形,5号图是( )形,3号图是( )形。( )号图和( )号图完全一样。
(2)七巧板上共有( )种图形。
(3)三角形有( )个,平行四边形有( )个。
2、量一量,填一填。
二、连一连(10)
1、连线
100 32 50
2、连线
45 54 65 5
3、连线
三、比一比(6分)
1、在( )里填上“>”、“ <”、“=”。
5元( )60角 5元( )4元9角
40厘米( )75厘米 1米( )50厘米
36+4( )40 80( )82-7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4分)
20+50=37+6=70+16=91-80=
12-9= 4+7= 57-40= 45-3=
2、列竖式计算。(12分)
15+72=84-61=80-11-28=
45+28=50-38=73-18+26=
五、解决问题。(34分)
(1)小林收了多少节?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20节 48节 23节
(2)小红和小丽一共收了多少节?
(3)小红比小林少收多少节?
(1)台灯的价钱比书包贵多少元钱?
(2)付50元买台灯,应找回多少元钱?
(3)如果要买台灯和书包,10元一张的钱至少要带( )张。
买完后还剩下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作为一种以抽样方式实施的学业测量, 其结果 (分数、等级) 只能是对考生学业水平的一种可能性表达。因此, 我们应力图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尽可能客观真实地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个衡量有效测评考试的标尺就是:教学与考试 (测评, 即目标引导教学———教学落实目标———测评检测教学) 是否构成了一个整体?根据这一标尺, 命题时应严格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内容上:依“标”据“本”, 突出重点
“标”即语文课程标准, “本”即教材。依“标”据“本”即在命题时必须始终紧扣课标, 依据教材。
如:根据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求和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 应将一年级上册的考查重点确定为:识字 (包括汉语拼音) 、写字、朗读和词语理解, 适当体现阅读和写话。各板块比例大致可确定为:
(以上仅为笔试板块的参考分值, 可根据学情适当调整。)
二、形式上:摒弃单一, 走向多元
如将期末测试与日常评价相结合, 笔试和口试相结合, 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 (闭卷) 主要检测书面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口试 (开卷) 则重点考查学生认字、朗读、背诵及口语交际的能力。如一年级上册开卷测评:
一、检测内容:
(一) 识字与写字。
1.我会认。
“认字表”中的400个生字, 你全认识吗?请到认字组长那里测一测。 (也可利用由生字组成的短文让学生认读。共提供短文8篇, 每篇短文均含所学生字100个以上, 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读哪一篇, 可参考人教社一上测评意见, 见人教网。)
第一次 () 个
第二次 () 个
第三次 () 个
组长签名____
2.我会写。
(1) “写字表”中的100个生字, 你全会写吗?请听写组长帮你检查。 (可以对照你平时的听写本进行评价, 平时听写正确的字免测, 期末重点检查平时听写错误的字。)
平时能听写 () 个
期末又听写 () 个
组长签名____
(2) 请将下面这句话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提供6份测试卷, 每份测试卷由书写难度大体相当的8个汉字组成。学生随机抽取其中的一份, 在田字格中抄写。)
组长签名____
(二) 朗读与背诵。
1.我是朗读小明星。
请你从本册课文中,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 还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表情哦。请朗读组长检查。
很棒 ()
还不错 ()
要加油 ()
组长签名____
2.我是背诵小明星。
(1) 翻开课文, 请背诵组长检查你背诵课文的情况:要求背诵的12篇课文, 你能背 () 篇;“读读背背”中的5首诗你能背 () 首。
组长签名____
(2) 课外我还背了 () 篇优秀诗文。 (检测内容参考《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1—6年级必背的70篇优秀诗文)
组长签名____
二、检测方法:
1.提前两周把检测内容告诉学生。
2.给学生两次或多次检测的机会。
3.人人参与评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设认字、写字、朗读、背诵组长各一名, 负责本组成员的检测。若本班学生检测有困难, 可请家长或培训若干名高年级学生帮助检测。
思考二:一份优质的一上测评 (笔试) 试卷应该做到什么?
一、求“实”:夯实基础, 落实目标
一年级上册不仅是第一学段语文学习的基础, 更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启蒙。因此, 要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的考查作为重点。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一、听辨和听写。
例1:我会听, 我会写。
(听写内容:p、q、ui、iu、东西、飞鸟。教师用中速朗读三遍。)
这道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以及常用词汇的听辨和拼写能力, 旨在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听辨、听记能力的培养,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形成敏锐的听辨能力。
二、识字和写字。
例2: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我要把字写漂亮。
本例题看似一道看拼音写词语的传统命题, 但因为在题目中增加了“我要把字写漂亮”的要求, 就不仅限于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而且将“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要求渗透在试题中, 体现了语文命题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识字写字的考查还应包括汉字的笔顺笔画, 偏旁部首, 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等等。
例3:数一数, 把汉字送回家。
例4:我能照样子给它们变一变。
加一笔:十——— (土)
木 () 日 ()
减一笔:子——— (了)
去 () 自 ()
例5:我会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飘 (2) 漂
火红的枫叶一片片从树上 () 落下来, 好 () 亮啊!
(1) 园 (2) 圆
果 () 里的果树上结满了又红又 () 的苹 (píng) 果。
三、词句的积累。
在语境中理解和积累字词是测评的重点, 包括教材中涉及的反义词、量词、形容词等等。
例6:把能做朋友的词语连起来。
蓝蓝的 墙|一头 鱼
青青的 天|一把 牛
白白的 草|一条 刀
捉 皮球
拍 国旗
升 小鸡
例7:我会把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
四、阅读和写话。
一年级上册作为阅读和写话的起步阶段, 要求不宜过高。阅读的重点是把词句读通、读懂, 明白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 在读中培养语感, 积累语言, 以教材上的课文阅读考查为主。课外阅读篇目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宜选择富有童趣、浅显易懂的阅读材料。如课内阅读考查:
例8:认真读句子, 对的打“√”, 错 (cuò) 的打“×”。
(1) 夏天, 雪人挺 (tǐng) 起了大肚子。 ()
(2) 爷爷爱小树, 小树爱爷爷。 ()
(3) 猴 (hóu) 子的尾巴短 (duǎn) , 兔子的尾巴长。 ()
(4) 下雪天, 青蛙 (wā) 睡 (shuì) 在洞里。 ()
例9: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
早晨 没有砍树造房 送给妈妈
小熊一家把 生日礼物 一直住在山洞里
小燕子 阳光 冬瓜皮上有细毛
雪地里 发现 画枫叶
小云 小鸭 跳进了我的家
例8重在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9则重点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以及语言的积累。
写话的重点是建立句子概念, 能够写完整的句子就达到要求了。可以采用看图写一句话、把句子补充完整的形式来考查。
例10:看图写一句话。
提示:用上“什么时候,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
1.____2.____
例11:我能将下面的句子写完整。
(1) 我爱____。
(2) ____多可爱。
(3) ____有____。
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以适当提高要求。如根据提示看图写话, 将图意用几句话写下来, 或结合阅读题进行写话, 等等。
例12:我能读懂这段话。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好朋友。有一天, 他们走进草堆里。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 吃得很高兴。小鸭子找不到虫子, 急 (jí) 得直叫唤 (huan) 。小公鸡看见了, 把捉到的虫子给小鸭子吃。
1.这段话一共有 () 句话。
2.第2句话中的“他们”指的是谁? (选一个答案打“√”)
(1) 小公鸡 ()
(2) 小鸭子 ()
(3) 小虫子 ()
(4) 小公鸡和小鸭子 ()
3.写小公鸡找到虫子多的词是 () 。
4.用“____”画出小鸭子捉不到虫子很着急的句子。
5.你喜欢小公鸡吗?为什么?
二、求“活”:加强整合, 体现综合
语文命题要加强整合, 改变以往一道题只能考查一种知识或能力的单一功能, 在有限的试题中注入多元的考查功能, 扩大试题的信息量和考查范围, 以综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知识的综合。
例13:我会选一选, 圈一圈。
(1) 荷叶圆圆, 是 (春天、夏天) 。
(2) 冬冬拍皮 (qí、pí) 球。
(3) 您带我去好 (马、吗) ?
(4) (他、她、它) 是小花狗。
二、能力的综合。
例14:我会读儿歌, 做一做。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的综合练习课,板块内容上从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从一年级上开始,这是第一次出现“综合练习课” ,因此本课的授课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就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仔细分析新教材中这一单元:分为“买铅笔(减9)”“捉迷藏(减8)”“快乐小鸭(减7、减6)”“开会了(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缺多少,也是减6、7、8、9的综合)”“跳伞表演(巩固减6、减7,迁移至减2~5)”“美丽的田园(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一(单元练习)”“做个减法表(单元复习、主要是找规律)”八个章节,新教材断课清晰,练习同步配套,使得教师上课有章可循。
“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新教材的“数学好玩”板块内容,这是新教材新增的活动内容。板块内容上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2002年8月世界数学家大会上给少年儿童的题词,寓意要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顾名思义其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玩耍。数学课上的“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为什么玩”“玩什么”“怎样玩”等。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激发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材的处理上更加要强调对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思想性也更强。
两节课虽属不同的板块内容,但从情境串设置、情境图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表达方式几方面来讲还是有许多的共同点,这也是教师们在理解、处理教材时需要关注的。
一、情境串的设置特点
北师大版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情境+问题串”。“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一、二年级新教材“问题串”内容的编排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的数学意义上的理解。比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新教材中,小朋友刚学习数的知识时,教材首先是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情境支撑数的理解,通过把实物转化成简化图、从简化图再抽象到数的过程,建立图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使数的基本概念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图1)。
图1 图2
“情境+问题串”的数学教材呈现方式,为广大基层的一线教师准确理解和驾驭教材、创造性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比如,“美丽的田园”开头就创设了一幅儿童喜闻乐见的图片,然后以一系列的问题铺展开:怎么数同类及不同类的小动物的只数?怎么比较同类及不同类的小动物的只数?怎么列式?等等(图2)。
而在“重复的奥秘”中则以“发现规律—表示规律—运用规律(生活中的规律)”为情境线索展开教学。
“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不仅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学习过程,而且体现了引导学生自然展开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有利于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情境图的阅读理解
北师大版教材相对于老版教材而言,情境图的设计是富有童趣而又有深意的。但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就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具体的读图、理解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言语和思考,希望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耐心仔细地进行引导。
比如一年级上“可爱的企鹅”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引出“减法”,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反映“减法”出不来,学生都是以加法来计算的。笔者仔细看过一些教师的教案,也听过一些教师的课。本质的问题其实还在于教师自己对于情境图的理解、把握不到位,从而造成自己的教学过程对学生产生误导。“可爱的企鹅”这节课的一开头就是“前面有3只,后面有5只,一共有几只”,教材的本意是简单复习回顾加法的意义及运算,而许多教师把它作为正课来上,用力过猛,无意间误导学生以为本节课的重点还是加法。
因此,要引导好学生读图,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面对一页纸量的情境图,从哪里开始阅读?从哪里汲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如何组织数学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表达数学信息呢?
在“美丽的田园”一课中,教材就作了很好的示范:
为引导学生从大量杂乱的信息中寻找数学信息,教材暗示学生在观察和数数的时候要有顺序;数数的时候可以一边数一边做记号;并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图3)。
在引导学生列式计算时,先有意识的从同一类事物中汲取信息对比,这样教师心中所预设的情境就“跃然纸上”了。如“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多几只?”(图4)
图3 图4
当然,根据相关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很多数学问题,而什么样的问题是与本课相关的,教师可以先提一两个作示范,其他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二年级学生提出无关的问题扰乱课堂。同时,学生能否正确列式取决于学生对于加减法意义的理解;能否正确计算取决于前面几堂课以及平时的训练。
在“重复的奥秘”中对于情境图信息的提取,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或是从左往右看,分类观察。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运用
在“重复的奥秘”一课中,教材意图除了“引导学生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之外,还有一个浅显的意图,就是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比如,在重复出现的灯笼边可以写文字、画实物示意图、用简单图形代表,也可以写数字、字母表示。但在用简单符号比如数字、字母、记号表示时就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的程序上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急躁应对,也不要随便拔高,否定学生最原始、笨拙的表达(图5)。
图5
而在“美丽的田园”一课中,教师也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表达对比,加深学生对“10几减几”的巩固和运用;同时在“一个式子的多样化表达”方面,教师也有意识地把“多多少、少多少、相差多少”三个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明确“谁和谁比” 、式子中“谁在前,谁在后”。其实这三个问题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树上和空中的小鸟在比较数量的多少(图6)。
图6
总而言之,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关注教材设计的一些重要关键点,比如怎么理清教学环节、题目层次;如何把握问题串的设计意图、步骤顺序;如何掌握教材中渗透的思想方法;等等。只有教师心中一切“掌握自如”了,教学中也就“运用自如”了,课堂也就不会“随波逐流”了!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324000)endprint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充分体现。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的综合练习课,板块内容上从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从一年级上开始,这是第一次出现“综合练习课” ,因此本课的授课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就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仔细分析新教材中这一单元:分为“买铅笔(减9)”“捉迷藏(减8)”“快乐小鸭(减7、减6)”“开会了(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缺多少,也是减6、7、8、9的综合)”“跳伞表演(巩固减6、减7,迁移至减2~5)”“美丽的田园(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一(单元练习)”“做个减法表(单元复习、主要是找规律)”八个章节,新教材断课清晰,练习同步配套,使得教师上课有章可循。
“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新教材的“数学好玩”板块内容,这是新教材新增的活动内容。板块内容上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2002年8月世界数学家大会上给少年儿童的题词,寓意要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顾名思义其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玩耍。数学课上的“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为什么玩”“玩什么”“怎样玩”等。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激发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材的处理上更加要强调对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思想性也更强。
两节课虽属不同的板块内容,但从情境串设置、情境图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表达方式几方面来讲还是有许多的共同点,这也是教师们在理解、处理教材时需要关注的。
一、情境串的设置特点
北师大版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情境+问题串”。“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一、二年级新教材“问题串”内容的编排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的数学意义上的理解。比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新教材中,小朋友刚学习数的知识时,教材首先是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情境支撑数的理解,通过把实物转化成简化图、从简化图再抽象到数的过程,建立图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使数的基本概念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图1)。
图1 图2
“情境+问题串”的数学教材呈现方式,为广大基层的一线教师准确理解和驾驭教材、创造性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比如,“美丽的田园”开头就创设了一幅儿童喜闻乐见的图片,然后以一系列的问题铺展开:怎么数同类及不同类的小动物的只数?怎么比较同类及不同类的小动物的只数?怎么列式?等等(图2)。
而在“重复的奥秘”中则以“发现规律—表示规律—运用规律(生活中的规律)”为情境线索展开教学。
“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不仅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学习过程,而且体现了引导学生自然展开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有利于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情境图的阅读理解
北师大版教材相对于老版教材而言,情境图的设计是富有童趣而又有深意的。但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就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具体的读图、理解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言语和思考,希望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耐心仔细地进行引导。
比如一年级上“可爱的企鹅”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引出“减法”,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反映“减法”出不来,学生都是以加法来计算的。笔者仔细看过一些教师的教案,也听过一些教师的课。本质的问题其实还在于教师自己对于情境图的理解、把握不到位,从而造成自己的教学过程对学生产生误导。“可爱的企鹅”这节课的一开头就是“前面有3只,后面有5只,一共有几只”,教材的本意是简单复习回顾加法的意义及运算,而许多教师把它作为正课来上,用力过猛,无意间误导学生以为本节课的重点还是加法。
因此,要引导好学生读图,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面对一页纸量的情境图,从哪里开始阅读?从哪里汲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如何组织数学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表达数学信息呢?
在“美丽的田园”一课中,教材就作了很好的示范:
为引导学生从大量杂乱的信息中寻找数学信息,教材暗示学生在观察和数数的时候要有顺序;数数的时候可以一边数一边做记号;并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图3)。
在引导学生列式计算时,先有意识的从同一类事物中汲取信息对比,这样教师心中所预设的情境就“跃然纸上”了。如“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多几只?”(图4)
图3 图4
当然,根据相关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很多数学问题,而什么样的问题是与本课相关的,教师可以先提一两个作示范,其他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二年级学生提出无关的问题扰乱课堂。同时,学生能否正确列式取决于学生对于加减法意义的理解;能否正确计算取决于前面几堂课以及平时的训练。
在“重复的奥秘”中对于情境图信息的提取,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或是从左往右看,分类观察。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运用
在“重复的奥秘”一课中,教材意图除了“引导学生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之外,还有一个浅显的意图,就是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比如,在重复出现的灯笼边可以写文字、画实物示意图、用简单图形代表,也可以写数字、字母表示。但在用简单符号比如数字、字母、记号表示时就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的程序上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急躁应对,也不要随便拔高,否定学生最原始、笨拙的表达(图5)。
图5
而在“美丽的田园”一课中,教师也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表达对比,加深学生对“10几减几”的巩固和运用;同时在“一个式子的多样化表达”方面,教师也有意识地把“多多少、少多少、相差多少”三个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明确“谁和谁比” 、式子中“谁在前,谁在后”。其实这三个问题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树上和空中的小鸟在比较数量的多少(图6)。
图6
总而言之,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关注教材设计的一些重要关键点,比如怎么理清教学环节、题目层次;如何把握问题串的设计意图、步骤顺序;如何掌握教材中渗透的思想方法;等等。只有教师心中一切“掌握自如”了,教学中也就“运用自如”了,课堂也就不会“随波逐流”了!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324000)endprint
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充分体现。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的综合练习课,板块内容上从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从一年级上开始,这是第一次出现“综合练习课” ,因此本课的授课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就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仔细分析新教材中这一单元:分为“买铅笔(减9)”“捉迷藏(减8)”“快乐小鸭(减7、减6)”“开会了(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缺多少,也是减6、7、8、9的综合)”“跳伞表演(巩固减6、减7,迁移至减2~5)”“美丽的田园(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一(单元练习)”“做个减法表(单元复习、主要是找规律)”八个章节,新教材断课清晰,练习同步配套,使得教师上课有章可循。
“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新教材的“数学好玩”板块内容,这是新教材新增的活动内容。板块内容上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2002年8月世界数学家大会上给少年儿童的题词,寓意要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顾名思义其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玩耍。数学课上的“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为什么玩”“玩什么”“怎样玩”等。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激发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材的处理上更加要强调对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思想性也更强。
两节课虽属不同的板块内容,但从情境串设置、情境图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表达方式几方面来讲还是有许多的共同点,这也是教师们在理解、处理教材时需要关注的。
一、情境串的设置特点
北师大版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情境+问题串”。“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一、二年级新教材“问题串”内容的编排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的数学意义上的理解。比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新教材中,小朋友刚学习数的知识时,教材首先是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情境支撑数的理解,通过把实物转化成简化图、从简化图再抽象到数的过程,建立图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使数的基本概念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图1)。
图1 图2
“情境+问题串”的数学教材呈现方式,为广大基层的一线教师准确理解和驾驭教材、创造性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比如,“美丽的田园”开头就创设了一幅儿童喜闻乐见的图片,然后以一系列的问题铺展开:怎么数同类及不同类的小动物的只数?怎么比较同类及不同类的小动物的只数?怎么列式?等等(图2)。
而在“重复的奥秘”中则以“发现规律—表示规律—运用规律(生活中的规律)”为情境线索展开教学。
“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不仅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学习过程,而且体现了引导学生自然展开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有利于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情境图的阅读理解
北师大版教材相对于老版教材而言,情境图的设计是富有童趣而又有深意的。但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就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具体的读图、理解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言语和思考,希望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耐心仔细地进行引导。
比如一年级上“可爱的企鹅”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引出“减法”,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反映“减法”出不来,学生都是以加法来计算的。笔者仔细看过一些教师的教案,也听过一些教师的课。本质的问题其实还在于教师自己对于情境图的理解、把握不到位,从而造成自己的教学过程对学生产生误导。“可爱的企鹅”这节课的一开头就是“前面有3只,后面有5只,一共有几只”,教材的本意是简单复习回顾加法的意义及运算,而许多教师把它作为正课来上,用力过猛,无意间误导学生以为本节课的重点还是加法。
因此,要引导好学生读图,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面对一页纸量的情境图,从哪里开始阅读?从哪里汲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如何组织数学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表达数学信息呢?
在“美丽的田园”一课中,教材就作了很好的示范:
为引导学生从大量杂乱的信息中寻找数学信息,教材暗示学生在观察和数数的时候要有顺序;数数的时候可以一边数一边做记号;并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图3)。
在引导学生列式计算时,先有意识的从同一类事物中汲取信息对比,这样教师心中所预设的情境就“跃然纸上”了。如“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多几只?”(图4)
图3 图4
当然,根据相关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很多数学问题,而什么样的问题是与本课相关的,教师可以先提一两个作示范,其他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二年级学生提出无关的问题扰乱课堂。同时,学生能否正确列式取决于学生对于加减法意义的理解;能否正确计算取决于前面几堂课以及平时的训练。
在“重复的奥秘”中对于情境图信息的提取,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或是从左往右看,分类观察。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运用
在“重复的奥秘”一课中,教材意图除了“引导学生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之外,还有一个浅显的意图,就是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比如,在重复出现的灯笼边可以写文字、画实物示意图、用简单图形代表,也可以写数字、字母表示。但在用简单符号比如数字、字母、记号表示时就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的程序上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急躁应对,也不要随便拔高,否定学生最原始、笨拙的表达(图5)。
图5
而在“美丽的田园”一课中,教师也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表达对比,加深学生对“10几减几”的巩固和运用;同时在“一个式子的多样化表达”方面,教师也有意识地把“多多少、少多少、相差多少”三个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明确“谁和谁比” 、式子中“谁在前,谁在后”。其实这三个问题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树上和空中的小鸟在比较数量的多少(图6)。
图6
总而言之,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关注教材设计的一些重要关键点,比如怎么理清教学环节、题目层次;如何把握问题串的设计意图、步骤顺序;如何掌握教材中渗透的思想方法;等等。只有教师心中一切“掌握自如”了,教学中也就“运用自如”了,课堂也就不会“随波逐流”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推荐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质量分析06-29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7-28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最新11-16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7解决问题12-04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12-05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06-01
2023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练习06-18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1-28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讲座稿06-1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