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通用8篇)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篇1

如何选择正确的“奥尔夫”?

类似的问题,近几年被询问的次数越来越多。撰写此文,我内心喜忧参半:喜的是作为奥尔夫协会的会员,至今已从事了三十多年的奥尔夫教学,我伴着它在台湾和内地一起经历了从不被重视到逐步受人追捧的整个过程。作为这一教学法的传播人,我曾经辛苦地南北奔波讲学,开办国际大师研习班,到如今,看着我的很多学生们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道路上卓然有成,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忧的是面对大街小巷突然之间冒出的众多挂着“奥尔夫”招牌的幼儿园、音乐班,不免深感忧虑:这么多的奥尔夫音乐课开班,师资从哪里来?很多仅仅接受了几小时奥尔夫音乐培训的人,就纵身跃下海成为老师,他们是否真的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究竟有多少是“货真价实”,又有多少是“挂羊头卖狗肉”?很担心有人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把奥尔夫的“经”念偏了。

奥尔夫教学法提供的只是一种理念,它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课本,所以很多老师都可以说自己“懂得”奥尔夫教学、可以教“奥尔夫”,然而他实践的是“真正”的奥尔夫教学法吗?家长们很难判断。

虽然奥尔夫教学没有标准的课程设计,但它的学习方式却是有迹可循的,家长们或许可以通过对它的学习过程的了解,来判断孩子接受的是否是“真正”的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学习过程,如图所示,以“模仿”入门,经由“探索”,最后实现“创造”。“模仿”的时间要短,而“探索”“创造”则需占用比较大量的时间。其中“创造”所占用的时间又远远超过“探索”。由此不难发现,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开发孩子对艺术的“自主力”与“创造力”。

为了能够让家长们明辨什么是奥尔夫教学,我以一堂手鼓游戏课为例,来谈谈奥尔夫音乐教育。

孩子们穿着轻便的裤装,或躺或坐在没有桌椅的木板教室里,他们想怎么待着就怎么待着,然后由老师开始热情地轻声召唤大家,注意,是召唤而不是命令:“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件好玩的宝贝,谁愿意过来看一看呢?”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孩子会“应声而来”,因为新奇的事物永远对孩子充满了诱惑。

等孩子们自动聚集过来之后,老师从一个袋子里拿出一面手鼓(边上不带铃铛的纯手鼓),开始用手抚摸它,让它发出微弱神秘的响声,然后问大家,想不想认识这个叫做手鼓的“大玩具”?它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接下来,老师开始演示:以手掌用力敲鼓会发出什么声音?用拳头轻轻敲鼓会发出什么声音?用手指在鼓面缓慢弹动会发出什么声音?用掌心与鼓面摩擦会发出什么声音?

面对老师手里可以变化出“各种声响”的手鼓,孩子们羡慕极了,他们带着迫不及待的眼神,拿起老师所发给每人的手鼓,在老师的示意下,开始“探索”起不同的声音,一边敲打,一边“研究”,脸上尽是一片发现新大陆的喜悦,然后还开始相互交流并且分享经验。

这时老师可安静地看着孩子们“玩耍”,别出声也别动作。家长不要以为老师是在偷懒,适当的“偷懒”是一种高度的教学智慧!因为孩子们一点都不需要被自以为是的成人干扰。老师此时的职责就是做好“旁观者”,就算有比较害羞的小孩子坐着不玩,也请不要去催促他,也许他是个“出手谨慎”的孩子,正在观察别人呢!

老师要拿捏适当的进场时间,因为幼儿的好奇心持续得并不长,他们很快就会觉得无聊了!接下来,让孩子们围个圈圈坐着,现在我们可请他们一个一个秀出他是如何“玩”出手鼓的声音,仍然坚持不肯秀的人也不要勉强他,给他一个台阶下:爱爱今天不想玩,下次玩给我们看好吗?鼓励而不伤害其参与感。然后,让小朋友把手鼓都交还给老师,只留一个手鼓轮流使用,免得哪个小朋友“手痒”,干扰其他人的分享。这也是上奥尔夫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位小朋友都要学会安静地欣赏别人的表现,哪怕只是几秒钟的“小小作品”!这会让表演者觉得自己被尊重,从小朋友脸上露出的满足又害羞的表情上,我们知道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肯定!

类似如此,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悄悄地度过了一段时间。没有“看出门道”的家长们,此时一定无比着急,心想,自己白白花了学费,孩子什么都没有学到,俨然就是在这里“瞎胡闹”。

别急!如果您这样想,那可就冤枉奥尔夫教学了,因为它就是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以这种感性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探索”和“创造”的能力。

当孩子对手鼓声音的产生过程有了一定的想象与了解之后,老师可继续带着孩子们进行“手鼓探索之旅”。趁着孩子们兴趣高昂之际,老师开始询问:“小朋友们,谁能告诉我,这样敲出来的声音像什么?”这时老师可变换不同的手势,用不同的力度来让手鼓发出不同的声音。

“像雷声!”

“像雨声!”

“像爆竹声!”

“像跑步声!”

“像气球爆炸的声音!”

……

当孩子想象力的闸门被打开的时候,他们会冒出太多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这时,就任由他们去发挥、去想象,说对说错都不要打扰他们,让他们完全沉浸在“制造音乐”所带给他们的乐趣中……

等他们想累的时候,发还他们每人一面手鼓,老师开始给大家讲故事,故事由孩子喜欢和熟悉的题材讲起,例如:今天,乐乐和妈妈一起回家,路上突然响起了雷声(这时老师开始用拳头用力敲鼓,让手鼓发出“雷”一样的响声,然后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合奏),雷声过后,全场安静片刻,突然又下起了暴雨,暴雨伴随着大风……(老师讲到暴雨处,可用手掌连续快速地击打鼓面,让小朋友们感受到“暴雨”的强度与变化。同时,老师用嘴发出“呜呜”的声响,再用拳头不停摩擦鼓面,让小朋友们感受“风雨交加”),小朋友们完全被故事吸引,并且参与其中了!

这不,几个活跃的小朋友,已经配合老师一起,一边用嘴巴模仿声音,一边敲打手鼓。激情一点的,甚至还站起来以肢体舞动、跳跃来加强情绪的表达与宣泄。老师继续讲:暴雨渐渐变小,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微风吹过来,小树轻轻地随风起舞……

当老师讲到“小雨”时,可以用手指轻轻地在鼓面弹动,嘴里同时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让小朋友们仿佛置身于“小雨”中,并且邀请孩子们一起,把自己想象成“小树”,或站或坐,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乐乐和妈妈在小雨中漫步回到了温暖的家。

小男孩的舞动,往往带着憨憨的笨拙,小女孩则显得轻柔,这时候,老师不失时机地展示一下“大树狂野”的舞姿,来和小树做个对比。

接下来,老师找出更多的乐器,例如沙铃、三角铁、响鼓、铃鼓、高音木琴、低音木琴等等,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用这些不同的乐器来演奏大自然不同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怎样才能通过这些乐器得到最有趣的表达?这时候,孩子们再次开启想象力闸门,把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认知全部翻出来。他们会告诉你,木琴和三角铁配在一起,仿佛小鸡在地上追逐玩耍;沙铃和手鼓配在一起,仿佛是蓝精灵和泰迪熊在赛跑;低音木琴和响鼓配在一起,仿佛大象在天上飞……老师千万不要较真儿孩子们的“创作”是否符合逻辑,不要用自己理性的观念去给孩子设定框架。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因为孩子的想象力本来就是感性和天马行空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天空可以是粉红的,河流可以是绿色的;狮子没有什么可怕,老虎也可以是最好的朋友;树叶会哭泣,花朵会微笑……这时候他需要做的就是放开了想,随心所欲地表达……不知不觉中时间又偷偷地走掉了……

继续讲故事,把小雨换成毛毛细雨,毛毛细雨换成电闪雷鸣;乐乐换成美美,美美换成小猫、小狗……孩子们喜欢重复听故事,只是故事中已然添加了更多的“声音角色”和乐器,更重要的是,接下来讲故事的人真的变成了“乐乐”“美美”和小朋友们自己……老师已成了配角,甚至也退居为学生。

小朋友们陶醉在“自编自导”里面,手鼓被他们“驾轻就熟”地使用(利用)着,他们信马由缰地“创造”着,他们的故事越讲越精彩,他们可能会说:“下雨了,很冷,我和奶奶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只孤单的迷路小狗,我抱起狗狗,要给小狗狗穿件衣裳……”他们可能会说:“雨好大,我要快回家帮妈妈把窗子关起来,免得积木给雨淋湿了……”

孩子们的故事经常让我感动,也经常感动着他们自己。就在这美妙的感动之中,几节课又悄悄地不见了。而如果这时候宣布:下课了!通常孩子们会赖在我的身边,不肯离去,甚至央求:妈妈,哦不,老师,我还要玩!

这时候的家长们,恐怕真的要急坏了,这么多堂课过去了,我的孩子仍然“不务正业”,别的教室里的孩子,连曲调都弹得有模有样了!个别性急的家长,通常会找班主任退费,理由是:“我的孩子是来上课的,不是来玩的!”

可是,接下来,仍然不打算教他们弹奏或认识乐谱。不过,我准备给他们听一首肖邦的钢琴独奏曲《雨滴》。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让孩子们来告诉我,他们听到了什么?

“老师,我听到狗狗哭了!”

“老师,我看到下雨的时候有人在跳舞!”

“老师,我觉得妈妈在讲故事给我听!”

……

读到这里,您是否和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感动的心?孩子们逐渐深沉安静下来,此时,如能让孩子们把他听到的感受,用笔挥洒出来,我还能和孩子讨论更多的精彩……

或是来一首德彪西的钢琴曲《黑娃娃的步态舞》,随同乐曲特别的节奏感觉,大家一起设计一个肢体动作或想象并模仿顽皮猫咪跑动的体态来配合音乐舞动身体。

当然肖邦是谁,贝多芬、德彪西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听觉的“小精灵”是否被唤醒。

听了我讲述的游戏课程,相信家长朋友们已经看到了奥尔夫教学的精髓和本质所在:

(一)以感受音乐来代替“学习”音乐。幼儿阶段是孩子探索世界最重要的时期,把音乐当成一种机械的“学习”项目,对孩子而言,太过沉重。透过音乐游戏来感受音乐的乐趣,而不是造成学习的压力,这样才能培养并维持孩子对音乐的“好感”。

(二)在“感受”音乐的具体方法上,奥尔夫选择的是“多元感官学习”。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多元感官的交叉使用,来达到更有趣更有效的教学结果。这绝不是传统填鸭式教学、只透过单一渠道学习所能达到的多元效果。

多元感官学习的观念早在二十世纪初开始即由许多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如蒙台梭利(Montessori)、布鲁纳(Bruner)、皮亚杰(Piaget)等人所提出。而音乐教育家如奥尔夫、达尔克洛兹、高大宜等人虽未提出这一名词,却早将这些观念大量地运用在其所提倡的各种著名音乐教学法中。当我在教学中以多元感官的教学取代传统的单向教学时,很快就发现它能非常有效地减少儿童在学习时的压力与困难,并在过程中发现许多过去从未有过的乐趣!表面上看是一种“慢学式”的音乐学习方式,却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长期热爱,且能让其在后期的学习中厚积薄发!

现在,相信您应该能轻易地判断出何为真正的奥尔夫教学法。

如果老师授课时只单一地使用听觉或视觉,那这种方式无疑是呆板僵硬的。而这种呆板僵硬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刻板填鸭式的音乐教学法。有些“假奥尔夫”为了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法,会刻意地放入貌似多种感官的教学,事实上,换汤不换药,本质仍然是单一感官的教学,就算加了些肢体的律动,引入了些游戏教学,也只是象征性地摆摆花架势而已,无法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谈不上是真的奥尔夫教学。

事实上,当孩子处于依靠感觉认知世界的年龄时,你用语言、认知和符号去跟他“讲音乐”,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招到抵制;相反,如果顺应了他的天性,让他去听、去感受、去想象和创造,则会激发出他的无限潜能。真正的奥尔夫教学法表面看上去好像“不知道在干什么”,甚至有点“瞎胡闹”的意味,然而它遵循的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认识乐器,如前所述的手鼓,或是教唱一首儿歌,它都融合了孩子的触觉(孩子可亲手操作、触摸)、视觉(孩子可观察老师或同学的表现)、听觉(孩子可制造并聆听各种声响的效果)、动觉(以身体的动作,诸如跑、跳、移位以及手、脚等身体各个部位的舞动,来表达所感应到的音乐情绪)。

虽然这种教学法无法在短期内看到成效,也无法满足家长们立竿见影的学习要求。但经过奥尔夫教学熏陶的孩子,对音乐,对人生,对感情,都有着更为细腻的理解。这样的孩子,当他学习乐器时,怎么能不“乐由心生”地深刻喜欢并享受音乐的动人之处?而当一个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渴望掌握一门乐器时,他内心孕育和积蓄的能量是巨大无比的!

奥尔夫音乐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了思考、习惯了创新,这不光是音乐学习所需要的,美术、体育、文化、科学哪样学习离得了创意?

曾经有一位国企的高管,是我学生的父亲,当他观摩过我的奥尔夫课程之后,颇为感慨:“奥尔夫真的太棒了,他让我发现自己的孩子居然可以如此富有„才华‟!我现在明白了,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缺少独立探索、独立创造的机会,家长和老师希望他们少走弯路,因此,凡事要求他们按照„标准‟来行事及思考。试想,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如何能不拘一格地大胆创新?”

没错,我赞同他的结论,尽管中国经济日渐强大,屡获国际认可,但是“只会模仿而缺乏创新”的“血液”,常常让我们在国际上遭人诟病,在创意的领域仍居于落后。

“郑老师,我的孩子在别处也上过奥尔夫课程,课堂上也有游戏,但游戏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玩耍‟和„活跃气氛‟,因为他们的讲课内容几乎全是乐理知识、考级知识,离开游戏,枯燥得孩子们没办法听下去……”

“我的孩子也学习过奥尔夫,可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探索‟和„创造‟的过程,直接奔着„打鼓表演‟就去了……”

“我接触过的奥尔夫,倒是让孩子们„自由创作‟了,可那看来是为了走个形式,孩子根本学不到„真精神‟,我看他们就是„假‟的奥尔夫……”

“我四岁孩子上的课,用到了所谓的奥尔夫乐器,但那些木琴音却不准,而且整堂课就用来敲一些为了应付表演的„节奏‟,孩子只是在被动地参与。”

……

家长们的抱怨,的确反映了目前奥尔夫音乐教育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奥尔夫教学法对师资的要求很高,老师必须懂幼教、懂肢体律动、懂音乐、懂得游戏设计,有爱心、有耐心,同时具备“即兴调教”学生的能力,缺少哪一样,都无法带给孩子完美的奥尔夫体验!

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教学经验,让我发现:与国外的孩子比起来,中国的小孩更需要奥尔夫教学。凡是真正接受过奥尔夫音乐教育训练的孩子,大多从内心深处热爱音乐。他们很少在学习乐器的道路上半途而废。而在家长“高压”下学习乐器的孩子,往往厌恶音乐、讨厌弹奏,甚至永远不愿意拿起乐器!

因此,愿以此文,抛砖引玉,与老师们共勉!愿以此文,“借家长一双慧眼”,让您明了如何选择一个正确的奥尔夫教学音乐班!

郑又慧

台湾著名少儿音乐教育专家,从事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三十多年,去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和研究当地的音乐教材、教学方法,研究出一套适合儿童的少儿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是她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汇集。

目前定居在美国,从事音乐教育和研究,是“国际音乐教育协会”教材教法研究会七个常务理事之一(亚洲唯一),姐弟多人分别在亚、欧、美从事音乐教育。她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原名《音乐百宝箱》),是台湾家长和音乐老师的必读书,在台湾连续加印十四次,并获台湾出版最高奖“金鼎奖”。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篇2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1.综合原理。艺术的进步有赖于科学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又促进了艺术门类的划分, 分门别类的艺术一直是独立而又密切相联的体系。音乐发展到今天, 早已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的, 它是一种系统的整合, 歌唱、跳舞, 再加上乐器的演奏, 才能表达音乐丰富的内涵, 方能体现音乐真正的魅力。奥尔夫指出:原始的音乐就是从反映人类本来状况中产生的, 是人们原始活动的综合表达, 是人类外在活动和内在心灵的紧密融合。人类发明音乐, 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形式, 音乐总是和语言、动作、舞蹈以及劳动等人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 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2.创造原理。每个人都是从小长大成人的。面对纷繁多彩的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天然的敏感性, 好奇心驱使孩子时刻在思考, 感受所能接触的一切。对世界的理解, 每个孩子因环境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见解。小孩看到图画, 是有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达图文内容的。小孩接触音乐, 是有可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表达音乐含义的。在没有受到社会环境过多污染的情况下, 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体验, 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种不同其实就是创造, 所以, 孩子有天然的创造性。作为音乐教育者, 我们的责任是挖掘孩子的潜能, 引导孩子从事艺术家的工作, 指导和鼓励孩子用音乐去创作, 发挥他们天赋的想像力。

3.人本原理。情商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也是影响人们智力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人们往往不知道怎样去培养情商, 其实, 奥尔夫教育法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奥尔夫倡导, 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 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来开发孩子的潜能。原始的音乐就是要求人必须自己参与其中的, 音乐的作用是使人们成为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并乐在其中, 仅仅作为聆听者, 不是音乐活动的目标。以人为本, 释放孩子本能, 营造一种氛围, 让孩子自然地置身于音乐意境中, 亲身体验音乐, 在看、听、感中, 引导孩子学、做、唱, 在孩子跳和唱中, 促进其情感的宣泄, 培养音乐感, 推进情商发展。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既可以达到音乐就学的目的, 也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4.融合原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强调理念, 不搞固定的模式, 没有标准课程。它解开框框的束缚, 提倡音乐教育工作者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本国的文化, 结合民族的传统, 落地生根, 发出新芽。它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给各国各民族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形成各具特色的奥尔夫本土化特点。

按照融合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可以结合本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语言、各种民歌童谣甚至是地方方言来进行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音乐, 更容易被理解, 被接受。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音乐形式总是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因此, 即使具体内容不同, 只要理念相同,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就不会受时代、国家、民族、地理的局限, 而是可以不断融合, 推陈出新。

5.平等原理。平等原理就是平等的看待和对待每一个孩子, 认为每个儿童都是有艺术本能的, 都能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这个原理出发, 不预设前提而扼杀孩子的天性, 不认为哪个孩子有音乐细胞, 哪个孩子没有音乐细胞。在音乐教学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与圣人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异曲同工。奥尔夫强调要引导每个孩子对音乐语言的理解, 从小培养儿童的节凑感, 体会乐曲韵律, 让孩子的天性在音乐世界里尽情挥洒。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优势, 也是它的可贵之处,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面向全体学生。音乐教育不为培养贵族, 而应重在启迪儿童心智, 开发人体潜能。要真正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 就必须面对大众, 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感受音乐, 学习音乐, 表现音乐。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开放式教学。它打破传统音乐教学的“死记硬练”, 把孩子从吹拉弹唱的固定模式中解脱出来, 不再被动地只是听老师教, 教后自己练。而是造成一种环境, 把孩子由被动变主动, 老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 把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和音乐基础知识融入到学生主动参与, 自然学习之中, 尽最大可能使孩子感受不到学习音乐的无聊、无趣、乏味。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它不提倡孩子老是被动地学习固化的音乐知识, 而是在传授本源音乐的基础上, 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通过观察、体验而有所“悟”, 创造性地学习音乐。

4.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团结合作。它通过活动、表演、比赛等形式把孩子集中起来进行学习或演奏。由单纯的个体化训练引向团体合作、互学互帮的天地, 让孩子早早地体会主导与协助、团体和个人的关系,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孩的集体荣誉, 感受团结的力量。

5.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寓教于乐。它让学生“玩”音乐, 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 在“玩”中产生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 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群体协调能力, 玩中乐, 乐中学。

当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不是学习高深音乐技能的好方法, 只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 在利用奥尔夫教育法教学时, 既要充分发挥其优势, 也要明白其局限,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奥尔夫音乐的魅力 篇3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学习氛围;创新

一、奥尔夫音乐为孩子创造了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不仅能缓解心理的紧张压力,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真正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幼儿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行为。

二、奥尔夫音乐有多种幼儿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1.动作

奥尔夫教学法之所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抓住了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这一年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得最多的就是身勢动作,他的教学理念是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个幼儿的生命活力,每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将动作、舞蹈、语言联系起来。这也是孩子天生的表现形式。

2.注重合作,注重各尽其能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一直很受重视,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中,这一点恰恰是非常欠缺的。从开始的两两合作,摆一些简单的造型,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到后来非常多且越来越复杂的小组活动证明,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奥尔夫音乐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动作

即兴是奥尔夫音乐的一大原则。即兴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在“做”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

2.声音

如:先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声音,然后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慢慢让幼儿模仿想象中的声音,如:“云飘动的声音是怎样的?”从模仿简单的声音开始,到模仿比较复杂的声音,再到创造性地模仿声音,这对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也是极其有益的。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尤其是对孩子们进行早期的培养,对他们的一生都具有很大作用。这个在本世纪初就出现的音乐教学法,竟能如此恰如其分地诠释如此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奥尔夫音乐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在音乐中尽情玩耍,感受奥尔夫音乐活动所特有的快乐,从中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每一个孩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与放松,可以毫无顾忌地表现,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角。这就是奥尔夫音乐的魅力所在!

奥尔夫音乐 篇4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 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使我们在音乐教育改革之初,就迅速与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接轨,起点高、发展迅速,对促进我过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

奥尔夫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本着奥尔夫教育的指导思想,十几年来,一直学习和运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参于年月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莫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我就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孩子都参于到音乐中去。

1.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如: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可爱形象。在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什么样的?”“那位小朋友上来模仿小袋鼠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袋鼠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气球当果子,小朋友过来摘。教师可以象变魔术一样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摘果子。小朋友把摘到的果子装进大袋子里(可以用书包代替袋子),然后模仿小袋鼠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这时老师可以先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然后老师弹旋律,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兴奋时老师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记住。老师加上旋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2.节奏教学: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节奏教学的。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互相还不熟悉,老师也记不住名字的特点在第一节课时,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 叫 郑世 红]按节奏:[走 走 跑跑 走],让小朋友也象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按节奏[ 走 走 走 走] 和[ 走 走 跑跑 走]。然后在每个同学按节奏介绍完自己的名字后,在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例如:[我 叫 王 鹏]、[你 叫 张小 宁]。这时老师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1)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2)用小动物的名字作游戏来巩固练习。如:小猫,小猫,大老虎,在练习过程中也可以用声音的强弱,来让小朋友们体会节奏有强弱。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这节课给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声势训练:高年级的教学和低年级的教学有所不同,高年级不爱动,有时表演起来也会难为情,根据这些特点,我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在声势训练中,高年级同学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高年级的同学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便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这说明各自独立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比值的节奏关系。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这种既能各自独立,又能互相协调的能力。通过这个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不仅学会音乐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

在这十几年的音乐教学中,我对奥尔夫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音乐教学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是十分适用的。坚持此种音乐教学方法,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奥尔夫教学法内容及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

1、听力训练。

2、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3、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

4、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5、创造性能力培养。

6、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与成果

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专心于音乐或戏剧,表演的进程,正确地担当自已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内向的宝宝开朗了;胆怯的宝宝勇敢了;孤僻的宝宝合群了;腼腆的宝宝大方了;

当他们听到音乐时,那怕是在陌生人面前,也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而且是那样地合拍;

当他们听完歌曲前奏时,会准确无误地唱起这首学过的儿歌,并伴有即兴歌表演;

当他们听到不同节奏的鼓点时,会合着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进行演奏,并且是那么的和谐;

当他们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时,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扭秧歌或跳迪斯科;

他们能很顺利地融合到集体生活中,而且是班上学习进步最快的孩子;

有些宝宝开始学习钢琴和电子琴等乐器,专业老师对他们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和接受能力表示惊奇;

有些的宝宝加入了各级幼儿艺术团,其音乐感受能力、情感表现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完成排演能力都比较突出。奥尔夫音乐,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是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奥尔夫音乐的局限性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奥尔夫音乐游戏 篇5

第二幼儿园 小(1)班 张晓燕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五只猴子》是根据外国乐曲创编的一首幼儿歌曲。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设计小猴子爬树摘香蕉和从树上掉下来的游戏情节。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猴,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猴、做小猴,一直到唱小猴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猴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了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目标:

1.能随着音乐合拍的表现猴子、爬树的动作。2.能和老师、同伴一起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3.体验参加音乐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猴子的头饰、音乐《五只猴子》、香蕉树图片、香蕉图片、五只猴子图片。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侓动《小猴爬》。1.提醒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做动作。2.提问: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二、出示出示图片:香蕉树,引导幼儿拍出猴子的数目。

三、玩游戏

1.听A、B段音乐,熟悉音乐节奏。

2.请幼儿随音乐做拍手、拍腿、拍头的动作,熟悉音乐,掌握音乐节奏。

3.随音乐做猴子、爬树的动作,提醒幼儿一下一下的做动作。4.完整游戏2—3遍,丰富游戏内容。分析与反思: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6

谈话:小朋友们爱上亲子课吗?上回我们学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小蜗牛》你们回家讲给爸爸听了吗?爸爸有没有问你们亲子课都学了什么啊?让没让你讲讲亲子课的内容啊。爸爸问了,你讲给爸爸或者是爷爷奶奶听的小朋友请举手。

各位妈妈爸爸们你们以聊天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所学的内容,就是培养孩子从小养成温故而知新的习惯。同时给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如果总用这种方式询问也许她会有不耐烦的时候,那就换种方式。你可以当学生让她当老师再演一遍我的课。我的建议您不防试一试,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帮助的。好现在我们上课。

语言亲子游戏:“小小照相机”

目标:

1、通过这个亲子游戏,使宝宝对看图说话感兴趣,提高宝宝的口语表达能力。

2、在游戏活动中宝宝锻炼说话完整,并能适当的用一些形容词,逐渐养成善于把看到的事物用语言描述的习惯。

3在游戏中加深母子之间的交流,母亲在游戏中学会启发诱导孩子如何抓住人物景物的特点去描述。

重点:妈妈在游戏中引领宝宝对游戏的兴趣和说话的完整性。

难点:在游戏中运用适当的形容词和动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上节课老师教了你们一个手指游戏小蜗牛还记得吗?小手拍一拍一手握成拳变成小石头一手伸两指变成小剪刀,剪刀在下面,拳头在上面,变成蜗牛爬呀爬。

二、新授

1、手指游戏导入

这节课老师再叫你们一个手指游戏请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八两个八咔嚓咔嚓照相了,看看是不是一架小小的照相机呢?我们再来一遍,一个八两个八咔嚓咔嚓照相了。

2、讲述照片内容

我看看我的照片里有谁?她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梳着一个高高的马尾辫,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正好奇的看着我呢。你的照片里照的是谁?告诉妈妈你照片照了谁?宝宝和妈妈我们一起在玩一遍好不好?一个八两个八咔嚓咔嚓照相了,我的相片里是五颜六色的积木,我常用他来盖楼房,编花篮,它带给我好多快乐啊!这位宝宝你的相片照的是什么啊?

三、拓展练习(当个摄影师)

各位家长和小朋友们你们来幼儿园已经这么长时间了,对幼儿园了解吗?孩子们和你的妈妈一起重新参观一下我们的幼儿园多给他们照几张相好不好呢?当一次小小摄影师,和妈妈比一比谁照的照片多,谁把照片的内容说的的更完整好不好?现在开始,20分钟后回到教室。各位妈妈在有游戏中注意引领宝宝对游戏的兴趣和说话的完整性。不要注重细节,孩子还没有那么大的耐心,最好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说。好现在请参观照相吧。

四、归纳总结

各位妈妈们在刚才的游戏中如果宝宝说话杂乱无章的话就请您要注意了,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阅读,善于讲故事和你交流的习惯,语言有时候胜过百万雄师,是孩子求职路上的敲门砖。我们都希望孩子能说会道。如果孩子没有这个天赋还需要您的一臂之力啊。美术亲子游戏:“我的小照片”

目标:

1、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和善于把所看到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在游戏中学会尊重父母

3、让孩子感受到所画的事物没有困难而言,家长在游戏中要淡化孩子绘画难度。重点:对绘画的兴趣

难点:用点和线画出任何物体

教具:绘画本和笔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学会照相了吗?你照了几张啊,觉得照相有趣吗?那以后和妈妈多用我们的照相机来照出你喜欢的事物好不好啊?现在把你的图画本拿出来,和妈妈一起画出你的小照片,喜欢哪张你就画那张,有没有感觉我好像画不出来,有些困难啊?有这种感觉的请举手。那好老师先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来画你看的的事物。

二、新授

1、讲授点线组合任何物体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对圆圆的苹果,这怎么画?一个曲线变成圆,一条曲线变成苹果把

这是什么?对是窗户,一条直线,两条直线,三条直线,再看这是什么?篮子怎么画?一条弯弯线两个点,连一连,再找出点来连一连,变成小篮子。

小朋友发现没有是不是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点和线来画啊,有的线是曲线有的点是直线啊

2、画我的小照片

现在就请小朋友和妈妈们画出你的小照片,一个图画本妈妈用正面宝宝用背面好不好?对好的东西一定要留给妈妈用才是孝顺的好宝宝。现在就用点和线来画你的照片吧。

妈妈们不用教宝宝怎么画他们天生都有绘画的天赋,您只要用欣赏的目光关注,用赞叹的语言激励就是帮助宝宝了。

3、共同欣赏感悟收获

画完了吗?谁愿意把您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啊?小朋友们画的好画的不好老师和妈妈都喜欢,因为小朋友竟然能用画画的方式把自己看到的的事物画出来,并能用语言描绘了出来。我和你的妈妈有多开心啊,你们开心不开心呢?那你能不能每天都照一张小照片,画在纸上讲给妈妈听呢?那我们拉钩钩你出手,我出手,小拇指头拉勾勾。凡出言 信为先,和老师说:”凡出言 信为先”,就是凡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有没有能力做到。妈妈们可以鼓励孩子坚持做一个事情的做到底的恒心和毅力。

小朋友和老师都已经拉钩钩了,那下个兴趣就要带着你的绘画本来老师看看你照了多少张像给小朋友和其他阿姨们讲讲好不好?

音乐游戏:拍手歌

在小朋友在离开幼儿园之前我还要和同学们以歌声结束我们的课程好吗?上节课我们学的小蜗牛的歌忘没忘啊,那我们一起唱一唱。请坐。

这节课我们小朋友一起创作一首拍手歌。请小朋友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你拍一我拍一我们变出照相机

你拍二我拍二每天都要带手绢

你拍三我拍三我们喜欢爬北山

你拍四我拍四老师叫我学写字

和老师做两遍,再和妈妈做一遍。

会说了,我们想不想唱一唱啊,听音乐,我唱上句你来接下句好吗?5678

都会了和妈妈一起唱一唱,我们听音乐,老师说5678开始

现在小朋友好我们分成2组我给小朋友2种乐器,我们用打击乐器来演唱开心吗?

你拍(手铃)一(沙锤)

我拍(手铃)一(沙锤)

我们(手铃)变出(沙锤)

照相(手铃)机(沙锤)

齐唱2遍

总结:小朋友愉快的亲自课又在我们欢乐的歌声中结束了,喜欢唱的说的画小朋友就把你看到事物画一画,唱一唱,说一说好吗?下次交作业的时候老师会有礼品(小粘贴)送给小朋友,看看哪位小朋友是凡出言 信为先讲信用好孩子。

各位妈妈们我把我要提示给各位家长回家辅导时所注意的整理了一下请看大屏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魅力所在 篇7

现在我国很多地方, 许多幼儿园教育都开始渗透和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可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一定影响。2007年9月, 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山市教育局举办的为期三天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训班。通过三天的培训, 我们音乐教师受益匪浅。通过学习, 笔者了解了奥尔夫教学法的突出特点, 深刻认识到奥尔夫教学法的目标和理念, 学到了不少实施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对比我国的音乐教育, 它从目标上更加突出人的创造精神的培养, 从内容和方法上, 更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与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完全一致的。回到学校后, 本人也将这种集唱、奏、动、听综合教学的音乐教学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通过实践, 笔者认为奥尔夫教学法魅力无穷:

魅力一:创造性是教学的灵魂

奥尔夫教学法的每一个课例都有即兴创作或创编活动, 小至一些动作, 大至创编音乐剧, 在所有的创编活动中, 要求不能雷同和大家共同合作完成, 所有的人都会全身心地投入, 尔后又为自己创作的成功感到欣慰与自豪。在这次“奥尔夫音乐之旅”的实践中, 台湾来的教授就像变魔术一样, 不停地变换黑板上的节奏卡, 创造新的节奏型, 老师们都害怕自己分散了精神而念错了节奏, 所以全体都集中精神, 全神贯注。所以说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 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奥尔夫教学法正是抓住了这大好时机使一个人从小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 并使创造性能力逐渐得到发展, 这对人的一生将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啊!

魅力二: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始终

奥尔夫教学法认为每节课不用太多的讲述, 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去做什么, 接下来就是实践排练与即兴创作, 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 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 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 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小学第一册第四课《动物说话》一课中, 我把学生们按不同动物对象设计分为三个组, 每组扮演的角色都不一样, 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 集中精神看着黑板上的节奏变化而进行有趣的动物狂欢会。学生们兴致勃勃, 认真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 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一种集体、团队的合作精神。多年来, 音乐教育一直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里有了明确、肯定的答案, 那就是参与实践活动, 把教师怎样讲变成让学生怎样去做!

魅力三:趣味性的节奏教学

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例如:

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堂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 根据学生和老师互相还不熟悉的特点, 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采用歌曲的第一句做引导提问:你的|名字|叫什|么?然后走到每一位学生面前作提问。学生回答必须用上以下的节奏型, 教师先示范一遍:

三个字名字的回答法:按节奏:××|×××| (我叫|付梓晋) ;

两个字名字的答法是:××|××|;[我叫|聂权];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 两个字的站在左边, 三个字的站在右边, 按节奏××|××|和××|×××|进行同学之间互相介绍和认识。在每个学生按节奏介绍完自己的名字后, 再记住对方同学的名字。如:我叫|聂权|、你叫|黎炜欣|。这时老师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 在让同学们按“×”念“Ta”和“××”念“Titi”读出来。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 让他们用手、脚做律动练习, 亲自体会节奏的强弱特点。在游戏中, 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在音乐教育中, 音乐只是手段, 教育人才是目的。”

魅力四:从感知到认知, 提高理论认识水平

奥尔夫教学法全面地展示了音乐素质教育的精神。例如, 我们学习了打击乐器的使用, 在教学中通过操作打击乐器, 学生更专心投入音乐中, 表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小学生喜欢表演, 他们愿意把听音乐的感受用肢体表现或编成小舞台剧来表演。实践证明:奥尔夫教学法一旦被教师正确使用到教学中就会产生极大的作用, 激励着学生主动学习、求知和探索。

魅力五:非常重视挖掘和培养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

本报“奥尔夫”音乐之旅反响热烈 篇8

8月9日至20日,本报主办的“奥尔夫”德奥意梵欧洲四国音乐之旅,将在国内奥尔夫专家带领下,前往慕尼黑基金会和莫扎特大学奥尔夫培训中心,进行参观和培训。此外,考察团一行还将前往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梵蒂冈的音乐圣地游览,感受深厚的欧洲古典音乐文化。

许多获知此消息的老师反响热烈,他们纷纷向报社来电,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欢迎。北京音乐教师陈一玮说:“我从小就学习钢琴,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期间就想去欧洲,很高兴可以沿着欧洲音乐大师的足迹饱览欧洲音乐圣地。而且我目前也在教孩子,这次有专家全程导览,奥尔夫学院专业教师培训,我想不仅能感受文化氛围,对幼儿课程的思路也会更加开阔。”大连“欢乐之音”文化交流工作室执行总监张颖表示:“欧洲是古典音乐之源,奥尔夫课是孩子们的天堂。将要去的景点又都是我们学习音乐者的心灵向往之地,学了30多年的音乐,梦中所向。看过行程,深深感受到发起人的用心良苦,其实我们每年也在做文化交流,但如此细腻、专业又人性化的文化之旅应该是旅游界的首例。”深圳的奥尔夫培训教师陈秀敏非常感谢本报组织这么好的活动,并且已经决定报名参加。

不仅是教师们对活动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许多在校学子也纷纷来电咨询。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大四学生张瑞雪在校期间就多次参与校内外的奥尔夫培训活动,闻听本报主办该活动,她觉得此次活动不仅显示出本报作为行业领先媒体对于音乐教育领域的深入研究,而且还能切实为音乐师生的实际需要着想。上海音乐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研究生陈若曦和程美,也打来了热情洋溢的电话。他们已经准备参加此次活动,希望能在音乐之旅中拓宽眼界,丰富经历,并且能交到音乐上的知心朋友。

上一篇:1# 工程工作汇报下一篇:以雷锋纪念日为主题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