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禹城市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通用9篇)

禹城市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篇1

一、全县蔬菜生产情况

全县蔬菜生产形成了大棚西红柿、拱棚西瓜、大蒜、盖韭、西芹、食用菌等六大特色,总面积3万亩,瓜菜菌总产18万吨,年销售收入1.8亿元

(一)菜农生产积极性高涨。近年来蔬菜行情看好,价格持续上升,县蔬菜局千方百计为菜农提供技术、物资等全方位服务,菜农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二)市场建设取得突破。以灵璧县、渔沟镇、尹集镇、冯庙镇、黄湾镇等蔬菜批发市场为支撑,形成了以蔬菜批发市场为主、集贸市场为辅、产销紧密衔接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蔬菜集散运销体系,呈现出“大输出、大流通、大繁荣”的良性循环,全县蔬菜产销率达到100%,外销外运率达到90%以上。

(三)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广大菜农注册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等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四)科技兴菜意识不断增强。在电台、电视台开辟蔬菜专栏,举办科技讲座和培训班,到地头进行现场

指导,深受菜农欢迎;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立了一批实验推广基地;技术人员与菜农一道总结生产实践,创新种植模式,提高了蔬菜种植效益;组织种菜大户参加蔬菜洽谈会、博览会,开拓思路,学习新技术,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种植规模仍然偏小且发展不平衡。各乡镇、各村对发展蔬菜生产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蔬菜总面积不到200亩,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技术力量薄弱。蔬菜局只有2名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对全市蔬菜栽培、病虫害预防进行全面指导。

3、土地资金成为制约瓶颈。发展蔬菜生产尤其是种植效益相对较高的大棚蔬菜,单棚占地2亩以上,而目前我市农村地块普遍较小,达不到生产要求。同时,建大棚投入比较大,农民个人难以承担。

4、农产品检测不到位。蔬菜局没有检查职能,蔬菜检查室空白,无法对产品进行无公害认证,直接影响蔬菜产品市场销售。

5、蔬菜种子市场混乱。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加大选产。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蔬菜生产,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增强各级发展蔬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大力宣传蔬菜的增收作用,适时召开现场交流会,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热情。

(二)科技服务,助农增收。一是举办各类科技讲座,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让菜农成为种植能手、蔬菜科技明白人。二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创新大棚蔬菜种植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是尝试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使科技推广工作更加形象、直观。

(三)破解难题、改进生产方式。加大旧棚改造、新棚建设力度。采取联户调整、户间对换、租赁承包等调地方式,增加大棚蔬菜用地。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科技培训等措施,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四)加强引导,提高产业化水平。完善四季青、禹石等十余处市场的管理运作体系,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形成新的集中经济区。发挥禹城市蔬菜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协助蔬菜生产片区建立蔬菜协会,成立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注册蔬菜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禹城市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篇2

一、生猪价格下行的主要原因

1. 生猪供给增加

(1) 生猪养殖户数量增加。由于2012年前三季度生猪价格的持续高位, 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生猪养殖业, 部分散户也大幅扩大养殖规模。 (2)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饲养母猪的养殖户按每头母猪100元补贴, 政策支持对促进生猪养殖起到积极作用。

2. 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

虽然近年规模养殖户的数量和所占市场份额有较大提升, 但规模以下饲养户所占市场比例仍然较大。规模化养殖比例偏小, 小规模户在生产中更容易追涨杀跌, 加剧了生猪市场的不稳定性。

3. 养殖成本增加

调查表明, 生猪养殖成本不断上升, 如玉米、豆粕价格和人工工资上涨。2012年饲养员月工资为约2000元, 2013年上涨至约2400元, 涨幅达20%。近几年, 饲养员工资以每年20%~25%的增幅上涨, 且还经常存在请不到饲养员的情况。运输费用增加, 由于成品油及人工成本上涨, 带动饲料运输及生猪运输费用同比上涨10%。防疫费用居高不下, 每头生猪平均防疫费用约50元。

二、生猪生产存在的问题

1. 面临疫病和市场双重风险

部分养殖户缺乏防疫知识, 防控能力弱, 对扩大再生产存有顾虑。由于生产周期长, 养殖户对生猪市场信息把握不准, 很难准确预测价格波动趋势, 造成判断和决策失误, 导致养殖利润高时, 养殖户纷纷扩大规模, 而价格低谷时, 又纷纷转行, 造成生猪生产的不稳定, 导致生猪供应的不平衡和价格剧烈波动。

2. 政府奖励扶持资金不足

近年, 虽然国家加大对规模场的建设扶持, 但由于国家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要求高, 需要配套设施多, 国家扶持资金远不能满足需要。

3. 环境排污难以解决

近年, 农民环保意识增强, 保护农村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生猪规模化养殖排污量大, 无害化处理成本高, 严重污染环境, 对周边农户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虽然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治理, 但还不能完全做到环保排污。养殖户难以承担高额排污费用, 易引发养殖户与周边农户的矛盾与纠纷。

三、对策与建议

禹城市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篇3

一、两省生猪市场供应形势

两省生猪供应供大于求,特别是江西省,每年调出省外的生猪在1000万头以上,猪肉价格从7月达到高峰后,逐月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

(一)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

两省认真开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坚持实行“菜篮子”工作市长负责制,将“菜篮子”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重要项目,建立和健全副食品生产供应协调工作机制。由于“菜篮子”工作常抓不懈,加之近期国家出台扶持生猪生产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生猪生产发展良好, 供应稳定。福建省从2003年开始,实现了从生猪调入省向调出省的转变,每年生产生猪2200万头,由过去每年生猪净调入300万头为每年净调出生猪200万头以上。江西省2006年生猪出栏2350万头,其中1050万头调出省外,今年1—9月,生猪出栏1890万头,同比增长0.98%;生猪存栏1440万头,同比增长2.6%。

(二)猪肉价格稳中有降

据两省有关部门监测统计,自7月下旬以来,两省猪肉价格逐月回落,但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福建省9月12日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6.98元/斤,统肉平均批发价格为8.75元/斤,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为11.7元/斤,比7月份最高峰时分别下降了12.6%、11.5%、8.2%。江西省9月18日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7.19 元/斤,统肉平均批发价格为11.07 元/斤,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为13.68元/斤,比8月最高峰时分别下降了6%、3.1%、3.9% 。

对生猪生产及猪肉市场后期走势,预测生猪仍会呈现大型养殖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而中小型生猪养殖户还会保持谨慎的态度;生猪生产市场总体供应仍会保持增加,市场销售量也会随着节日的到来不断增加,但猪肉价格总体平稳。

二、两省认真落实政策有关规定,确保市场供应

(一)落实扶持生猪生产政策

1、认真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江西省今年全省登记核查的能繁母猪数116.7万头,补贴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养殖者手中,共发放能繁母猪补贴资金5835万元。福建省能繁母猪数量49.94万头,已发放补贴款2497万元。

2、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福建省于8月15日启动能繁母猪保险,截至9月13日已有8个乡镇2万多头母猪参保。江西省从9月8日开始,部分企业和农户签订保险协议,争取10月底前完成能繁母猪投保工作。

3、开展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江西省有7个县列为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补贴能繁母猪30万头,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完成了母猪登记造册工作,确定了24家供精单位和入选了781头种公猪。福建省认真落实生猪良种项目补贴,研究制定了新罗等6个县(市、区)项目实施方案,并已上报财政部、农业部,目前项目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4、落实安排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和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资金。福建省通过综合评定,筛选出生猪原种场1个、扩繁场4个、资源场2个。江西省今年实施了生猪产业推进计划,重点建设20个生猪养殖基地。根据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申报要求,全省共安排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94个。

5、认真落实生猪疫病防控措施。福建省对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和高致病性蓝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逐步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立了省、市、县动物标识管理网络,推行牲畜新型二维码耳标,已发放新型二维码耳标411万枚。江西省强制免疫所需疫苗经费,除中央财政补助外,省财政已落实口蹄疫、猪蓝耳病疫苗经费3623万元。

(三)保障市场供应

1、积极组织节日副食品供应。两省都属生猪调出省,本地猪肉市场供应充足,呈现量增价稳局面。福建省福州市计划投放粮油及主要副食品总额约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10%左右。江西省各地都制定两节生活必需品供应预案,落实了节日生猪供应基地,确保猪肉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2、充实猪肉地方储备。福建省级建立常年生猪活体储备5.54万头,超过国家规定4.8万头的任务要求。江西省将恢复省、市两级猪肉储备制度。

3、积极组织副食品调运。一是畅通鲜活农产品促销通道。福建省举办了“200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手拉手—安全农产品进万家行动”,通过供需见面、自由洽谈、签订供货协议等形式,促进鲜活农产品的流通销售。江西省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大户、屠宰加工企业与产区和种养户签订产销合作意向书或购销合同,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

4、增加风险资金。从今年开始,福建省政府将省级副食品风险金从每年3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重点用于加强对省级副食品生产基地、屠宰厂(场)建设,以及应对灾期、节日等副食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项目补助。

(三)落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补助政策

1、对低保对象增加生活补贴。福建省对全省20多万城市低保对象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5元的标准。江西省各级财政新增安排了1.1亿元,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人均补差水平,全省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81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30元。

2、保障大中专院校学生生活。一是对困难学生发放临时补贴。福建、江西省对全省高校、中职学生每人每月补助10元。二是福建省级财政安排500万元,落实学校食堂“零租赁”补贴政策。

(四)切实减轻生猪经营者负担

江西省全面清理涉及生猪产业的收费,取消了“定点屠宰许可证工本费”、“定点屠宰场(点)工商市场管理费、价格管理费、技术监督管理费、商业定点屠宰办公室管理费”。经营性服务收费严格按照“自愿委托、有偿服务”的原则执行,严禁对养猪户、经营户强行服务、强制收费。

(五)加强市场监管

开展副食品价格专项检查,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福建省从8月上旬起开展食品价格及相关收费专项检查,截至目前已出动2000多人次,重点对肉、蛋、离等主要食品价格及对生猪、牛、羊等屠宰销售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收费进行检查。江西省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协会,召开“省市稳定市场价格座谈会”,各有关企业还共同发布了“价格自律倡议书”,社会反响很大,对稳定市场供应和价格产生了积极影响。江西省对一米粉经营者带头发起,并散发涨价传单的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了处罚。

三、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饲料等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生猪生产成本增加

据福州市和盛食品有限公司反映,今年7月生猪平均生产成本每斤5.23元,8月5.4元,9月5.53元,其中饲料(主要是玉米、豆粕)成本由7月3.67元升到8月的3.71元,9月3.85元。江西省樟树县一些养猪户反映,豆粕从6月的1.19元/斤涨到9月的1.71元,3个月增长43.7%。

(二)能繁母猪保险进度慢,农民仍在观望

按照现行政策,对每一头母猪保费是60元,其中农民交12元,每头死亡母猪赔偿1000元。据了解,能繁母猪的病死率大约在2—2.5%之间,按这个比例计算,100头母猪需交纳保费1200元,按最高2.5%病死率计算,农民得到赔偿是2500元,价差不是很大,加之保险公司赔付手续繁琐,一些大、中型养猪户对能繁母猪保险积极性不高,而对商品猪能实施保险政策有非常高的积极性。

(三)疫苗质量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目前,生猪常见病发生率呈增长态势,尤其近期出现的蓝耳病菌,对生猪危害非常大。一些养猪户反映其免费疫苗质量有问题,生猪得了蓝耳病,打完针后无作用,甚至给生猪打预防针还有副作用。

(四)生猪污水排放给环境带来污染

国家出台鼓励生猪生产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多数养猪企业都提出扩大生产,但随着养猪规模增大,生猪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加。生猪生产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普遍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各地对生猪污水排放不一,据一些养猪企业介绍,有的进行简单处理后排放到江河,有的就地掩埋,有的直接进行排放,严重影响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的生态环境。

(五)生猪生产信息体系不健全

有的地方反映,畜牧业信息体系还不够健全,缺乏市场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在行情看好或行情低迷时不能做出客观预警,不能准确及时发布信息引导发展生产,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

四、进一步发展生猪生产,稳定猪肉价格的建议

(一)尽快建立猪肉风险储备制度

国家应建立养猪业行业稳定发展基金,按风险和收益相适应原则,根据整个行业的平均收益水平,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环节给予补偿。当猪粮比价下跌到一定比例时,政府部门委托商业企业进行储备,调节市场供求,当猪肉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可按照政府指令及时向市场出售,企业由于执行制度储备任务所产生的亏损,由政府给予补偿。

(二)加强养猪业行业预警体系建设

深入研究分析生猪供求关系和周期性波动规律,确定生猪生产的总体增长速度和猪群比例结构,在生猪生产区和产销区建立市场信息监测点,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生猪市场监控体系。加强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测,形成国内国际生猪及产品市场风险分析,及时发布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要求走势,正确引导养殖户生产经营决策,规避市场风险。

(三)进一步完善养猪保险政策

为调动养猪户生产积极性,鼓励养猪户积极参加保险,国家应降低能繁母猪保费标准,增加保险公司赔付金额。建议研究开展对仔猪、种猪保险的补贴,提高养猪户抗风险能力,消除养猪户的顾虑。

(四)加大养殖企业环保治理力度

有关部门对生猪生产污水排放要高度重视,提出治理生猪生产污水排放给环境带来污染的对策,研究规模养殖行业环保标准。对规模化养殖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督促企业进行污水处理排放;对养殖户要进行环保教育,减少生猪生产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五)积极扶持生猪生产规模化发展

在一些中西部省市,生猪散养现象还比较普遍,其个体养猪成本高、疫病防治无保证、风险、管理难度大,制约着生猪生产发展。国家应支持规模化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扩大财政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合理引导小规模养殖户发展到规范化养殖。鼓励养猪户加入牧业合作社形成的经营模式,及时解决银行贷款担保问题,达到统一引进良种、技术培训、购进原料,防疫防病。

(六)继续清理生猪生产、销售中的各种乱收费

我们在调查中,一些猪肉经营者向我们反映,收取的市场管理费水平偏高,摊位租金过高等问题,直接影响经营者成本。有关部门对生猪生产、流通和猪肉销售中涉及的税费进行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经营者负担。

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把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任务来抓,强化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整体形象有了明显提升。

——市容市貌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开展“93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成2条省级城市管理示范路和2个示范社区。强化防违控违工作,每年依法拆除各类违建3万多平方米。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开展主次干道两侧破损违规广告专项整治。加快城区道路、停车场建设,增设违停抓拍系统,进一步加强停车秩序管理。

——环卫设施装备水平得到提升。推广机械化洗扫联动作业,新增各类环卫机械化洗扫车辆50多部,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86%以上,处于扬州领先位次。实施“公厕革命”,设置第三卫生间等便民服务设施,全市每年新改建各类公厕10座。提高垃圾收处转运能力,新建、改造城区垃圾中转站5座。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处置,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成装潢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大件垃圾拆解破碎中心。

——城市管理特色工作成效明显。结合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等各类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群众反映突出问题整治,推进熟食摊点、洗车点、机动车修理点等入室经营,较好解决了亭棚占道影响交通通行和市容市貌问题。建成并升级改造渣建综合管理平台,有效改观了工地扬尘和渣土污染现象,工作经验被省住建厅作为典范推广至全国。积极推进智能公交站台建设,实现公交轨迹实时查询,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出行效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虽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城市发展需求以及群众普遍期望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工作机制不顺。长期以来,我市城市管理缺乏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虽然20xx年就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但自20xx年以来,从未组织召开过工作协调会,或研究过重大事项,委员会很多成员工作岗位变动,却未及时更新调整。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步伐相对落后,早在20xx年省政府法制办就批准城管部门行政执法“7+1”职能,但实际工作中行政处罚权还未有效整合。

二是部门职责不清。城市管理涉及到10多个职能部门,目前还存在部门间权责不清、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等问题,常常出现“都该管、都不管”的现象,比如,户外广告、集贸市场、停车秩序、烧烤油烟等管理事项,多个部门负有不同环节监管职责,但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部分“顽疾”长期难以解决。特别是本应履行管理职能的城管部门,却承担了街景整治、公交站台、环卫设施等相当部分城市建设工作,建管不分难免带来工作偏颇。

三是常态长效不够。现阶段,城市管理方式总体上较为粗放,对于“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评价和问责追责办法,一些卫生死角、管理盲区以及不文明行为,主要还是依赖于各类创建迎查前的突击式、运动式整治,虽能一时见效,但难以持久,过后又死灰复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2、城市规划控制及管理力度尚需加大。

一是规划缺失较为严重。囿于历史原因,我市长期缺少规划引领,城市建设随意性较大,很大程度上给后续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压力。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专项规划,涉及到地下管网、绿地系统、商业网点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等多个方面,而我市仅完成城镇燃气、环境卫生等少数几部,加上城市总规、控规仍处在修编阶段,现有专项规划成果也未能充分体现。比如,暴雨季节反映突出的城市下水道堵塞、雨水漫道现象,就跟缺少城市排水与防涝专项规划直接相关。再如,废品回收、建筑材料、烧烤摊点没有划行归市的专业市场规划,导致城市管理“顽疾”不除。

二是街景整治的规划意识不强。在制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实施方案时,多方论证、反复研究还不到位,造成了部分工作的被动。比如,在临街临水低矮危旧房屋改造过程中,政府统一对国庆南路大市口以南的街西店面进行了外立面仿古改造,可建成刚一年,就进行了棚改征拆。再比如,开展解放东路南侧棚户区征拆时,由政府补贴资金同步实施了北侧临街住户房屋改造,既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又没有起到改善城市形象目的,同时给后续征拆工作带来了难度,群众对此反响强烈。

三是防违控违的力度不够。我市20xx年起启动了社会化防违控违工作,并提出了“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负增长”目标要求,但实际成效不够明显,城管部门今年以来接到的市民投诉中,有一半左右集中在违建问题上。究其原因,客观上,危旧房屋维修和翻建缺少疏导机制,“原址、原貌、原面积、原高度”建设要求群众很难接受。部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配套滋生违建,如华侨新村、桑园小区、黎明小区等。道路新改建后临街临路“破墙开店”蔚然成风,住宅楼底层或车库等居住用房被擅自改成经营性用房,如,五龙街、润霖商贸城周边区域。新小区顶楼的退层平台、底层的庭院空地等设计,留下违建空间。征拆中违法建设带来的利益,也滋生了跟风违建现象。主观上,市级层面对防违控违重视程度还不够,对违建的打击处置不快不严,强制拆违力度不大,部门联动机制仍未建立,单凭城管部门一己之力执法困难重重。

3、城市部分顽疾治理成效不够明显。

市场经营秩序方面,由于我市商业设施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以“破墙开店”“上住下商”模式居多,餐饮、铝合金门窗加工、汽车修理等店面基本与住宅相邻,由此带来了油烟、噪声等系列生活污染问题。以餐饮油烟调查为例,中源商贸城、解放东路、五龙街、学军路等4条餐饮集聚街区,共有餐饮单位127家,仅学军路开发较晚的部分区域设置了公共烟道,目前也只有16家餐饮单位油烟接入公共烟道排放,其余基本是沿街横向或向上排放、或排入下水道,油烟扰民投诉不断。占道经营问题也较为突出,游商浮贩晚间沿街经营已成常态,部分商户集中地段门前出摊现象频发,如,五龙街一商户长期占用半幅马路和消防通道维修电动车。市容环境秩序方面,垃圾处理问题亟需引起重视,调研中了解到,我市环卫垃圾中转站只转运生活垃圾,部分镇村无法处置建筑垃圾,328国道、353省道及部分工业园区空旷地时有偷倒现象发生。小区物业管理力度亟待加强,乱停车、乱搭建、乱堆放、乱张贴、乱种植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加强犬类管理的群众呼声很大,市区养狗数量逐年增多,犬只随地便溺、狗吠扰民、恶狗伤人等问题频发。交通运行秩序方面,近年来,市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但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据统计,目前城区汽车保有量4.6万辆左右,公共区域停车位仅在5000个左右。部分临街商铺长期私占路边公共停车位,加上小区内存在一些“僵尸车”,又降低了停车周转率。比如,市政府南广场就有收费停车场,且泊位常有空余,但由于解放东路两侧公共停车位不收费,导致非机动车道长时间被占用停车,北城河路等路段也同样存在人行道违规停车现象。调研中也反映,大庆路、工农路等主干道中间无隔离,两边开口较多,严重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解放东路等道路拓宽工程进展缓慢,部分道口红绿灯设置不够科学,都影响到了群众出行。

4、城市管理模式不够与时俱进。

一是智慧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城市管理更多还是依靠人力投入,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运用不够充分,在违法建设、乱倾乱倒、噪声油烟、占道经营等防控方面,仍然以执法队员日间巡查为主,很难做到全时段、全方位监管。外出学习了解到,桐庐、常熟“非现场执法”模式就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城管执法人员通过监控视频电子抓拍、现场拍摄等手段固定违法现场的事实和证据,并通过“城管+公安”“城管+工商”的联动机制,建立一户一档的商户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形成有效的证据链,即使违法当事人不配合调查,也能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是社会化参与度不高。调查问卷显示,认为加强城市管理应依靠公众广泛参与的达49.64%。但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主要还是“政府负责、财政拿钱”的传统模式,经济、法律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方式运用不够,资金投入渠道相对单一,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相关部门也没有能够为公众参与创设渠道,舆论对城市管理的宣传广度、深度都有待拓展。调研中,常熟广泛发动“百姓城管”志愿者参与垃圾清理、文明宣传等城市管理工作,在册志愿者已达5800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三是人财物保障力度尚需加大。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管理任务日渐增多和繁重,人员数量、专业能力、执法装备等“短板”问题逐步凸显。调研中了解到,由于现阶段各条线工作纷纷下沉到社区,而社区工作人员有限,加上缺乏财力支撑,容易出现管理“空档”与“死角”。城管部门也反映,有些事项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到城管部门,但执法力量和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支持没能及时跟进,特别是对照市容环境执法人员按城市人口万分之三至五配备的要求,我市执法人员配比不足。加上部分编外协管人员法律素养不高,影响到了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以及执法成效。同时,靠“创收”弥补人头经费和执法经费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

三、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群众满意度。结合我市实际及外地经验,我委提出如下建议:

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各自为阵向高效协同转变。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任务重、矛盾多,建议市政府以本轮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综合执法改革进程,将散落在多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着力构建“大城管”管理格局。要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作,尽快更新成员、明确章程,加强重大、疑难事项统筹研究和协调调度,健全完善联席会议、联动推进、联合执法等相关机制,加强城市管理跨部门协作,共同处理存在职能交叉的城市管理问题。要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下决心解决城市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权属不清、扯皮推诿、效率低下等状况,从市级层面系统梳理管理事项,出台“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部门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和运行流程。按照“建管分离”的思路,调整城管部门涉及城市建设的相关职责,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现象。要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首问负责、定期通报、监督考评等机制,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层层传导压力,像钉钉子一样把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借助各类媒体力量,充分彰显党和政府依法治理城市的决心和意志,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力度,使城市管理全民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是城市管理责任者”的良好氛围。

2、创新城市管理方法手段,推动简单粗放向科学精细转变。城市管理模式决定城市管理成本和管理效果。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主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以“服务外包”推进市场化运作。针对当前城市管理由政府统一包揽、执法力量相对不足的现状,探索和借鉴外地推行市容秩序社会化购买服务机制,将市容市貌、城市秩序等辅助管理工作进行外包,公开竞选专业市政服务公司或保安公司,制定服务质量验收标准和经费支付办法,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严格的目标考核,以市场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成效。以“平台整合”推进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建议参照浙江桐庐打造“智慧治理信息中心”做法,进一步整合数字化城管、公安城市监控、交通信息管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信息平台,通过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丰富城市管理问题发现手段,建立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以“诚信体系”推进多元化参与。城市管理离不开公众积极参与。常熟市以经信委牵头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积极推进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一体的“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违反城市管理行为等各种失信记录纳入个人诚信体系,采取“诚信积分”制度分类管理,根据诚信、失信等级,通过银行贷款、就医、入学一系列限制或优惠政策进行联动奖惩,实现“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碰壁”。同时,搭建“百姓城管”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积攒诚信积分、修复失信行为。建议市政府从中汲取经验,探索以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营造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

3、着力解决城市管理“顽疾”,推动突击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城市管理千头万绪,要分清工作轻重缓急,从经营扰民、违章建筑、车辆乱停乱放等影响城市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按照一个问题制定一套解决办法的思路,切实提高治理实效。全方位整治经营扰民问题。针对废品收购、铝合金门窗加工、汽车修理、建筑材料交易点等散落无序经营现象,在中心城区周边统筹布局专业市场,通过“划行归市”从源头上杜绝违规占道、噪声扰民、乱排乱倒、安全隐患等问题。特别是对有关职能交叉的事项,市政府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主管或牵头单位,从而提升执法效率。要着力解决群众投诉较多的餐饮油烟污染问题,以解放路、中源路、学军路、五龙街等餐饮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为重点,统筹规划公共烟道,督促餐饮企业按要求接入。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将环境影响评估作为餐饮企业审批前置条件。下大力气解决违章建筑问题。调研中了解到,浙江省通过“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无违建县(市、区)创建”等抓手,将防违控违上升到省级重点工作层面,形成了“运动式、突击化”的高压态势,以湖州吴兴区为例,出台了分类处置意见、责任清单、问责追究等多项规范性文件,20xx年以来累计拆除违建1151.8万平方米。建议市政府充分借鉴浙江经验,构建老违建分类分批整治、新增违建“露头就打”的管控态势,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不给违法建设提供水电气服务,不给有违建的房屋办理相关证照、产权登记等,并在征拆过程中对违建处置“一刀切”,决不让违法者多得利益。突出源头管控,严格新建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审批,从小区样板房私搭乱改专项检查抓起,不给违建留有空间。坚持分类施策,对没有划入棚改范围但又亟需改造的合理诉求工程,经城管委研究后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翻建。联动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围绕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结合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等工程,进一步增设停车位。扩展部分道路夜间停车位,推进限时停车。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及生活小区内的“僵尸车”,参照扬州近期公安联合城管、房管开展集中清理整治的做法,加快解决这些车辆挤占停车资源、妨碍市容市貌的问题。充分发挥价格调节的杠杆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收费管理办法,提高公共停车位周转率及收费停车位使用率。坚持“以严治乱”,加强交警与城管部门联合执法、信息平台共享,加大违停处罚力度,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禹城市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篇5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蔬菜业和果业是我区两大主导产业,蔬菜和果品的生产安全不仅关系到我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更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准确了解我区蔬菜和果品的安全生产情况,以及在蔬菜、果品生产过程中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我们根据宝塔区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要点和主任会议的安排,组成了调研组,在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延芳、王宁的带领下,于9月上旬,先后赴松树林、麻洞川、临镇、冯庄、甘谷驿、梁村、河庄坪、枣园、柳林、川口、姚店、官庄等乡镇和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工商宝塔分局进行了实地调研,对蔬菜生产地、果品生产地、农资经营门店进行了详细询问和调查,并与蔬菜局、果业局、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同志以及部分农户进行了座谈。现就调研掌握的蔬菜和果品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如下:

一、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蔬菜、苹果产业迅速扩张,效益非常明显,但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从生产、流通环节来看,没有具体的制度,有些方面虽然制定了措施,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

正执行到位。在调研中我们看到蔬菜局制定的《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无公害蔬菜中被禁用的农药品种》、《蔬菜常用农药施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时间》等与安全生产的相关资料己发放到了种植户,但多数农户并没有按要求去实施。在苹果生产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引导作用,果农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较高,目前果园施肥主要以农家肥和沼渣等有机肥料为主,苹果专用复合肥为辅。并且通过项目资金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全区大面积推行诱虫灯、粘虫板、诱虫袋、性诱芯等物理防控措施,有效减少了农药的喷施次数和用量,通过物理防控措施一年可减少农药使用量近三分之一,果品品质得到极大提高。可喜的是,区乡两级政府的指导思想从过去“重规模、重效益”正在向“重安全、重质量”转变。

二、存在问题

(一)农资经营行为不规范。从调查的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农资经营门店来看,购销货台帐都存在问题,所记录内容与经营产品的购、存、销数量及种类都不符,有的记录连时间前后顺序都不一致,经营产品备案登记资料也不齐全。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农药经营单位应当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农药经营单位向农民销售农药时,应当提供农药使用技

术和安全使用事项等服务。我区的农资经销人员虽然每年都进行培训,但专业知识仍然缺乏,在从事经营活动时,主要依据是“使用说明书”,购买人买什么就卖什么,很少进行安全用药指导,很容易造成违规使用。

(二)农户的生产安全意识不强。农户最关心的是政府对产业能够投入多少,能够减少自己的多少投入,而对如何通过生产技术减少发病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产品品质则很少关心。大多数菜农对合理倒茬、使用嫁接苗、集中繁育和冷床育苗等生产措施不太接受,觉得是增加了自己的投入、加大了劳动强度,至于能减少病虫害和农药使用量、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延长大棚使用年限等诸多好处,他们并不关心。在调查的9个蔬菜和8个苹果生产点中,没有一户建立用药施肥安全生产记录档案。大棚蔬菜生产是一种比较精细的小环境、小周期种植模式,每一村每一户甚至每一棚蔬菜,都会因为品种、生长环境、种植时间、田间管理水平的不同而造成明显的生长差异,采取的安全生产措施自然需要有所不同,但蔬菜种植户中真正懂技术的很少,许多种植户在作物病虫害发生明显时才向蔬菜局的技术人员求助,这往往会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而且生产前期某一环节的防控工作做不好,会迅速对后期的生产和收获造成影响,很难弥补。如河庄坪镇康家沟村的蔬菜种植户高竹萍,在前茬蔬菜收获后,不整地、不换膜就种植了西红柿。调研时,她的西红柿

再有两三天就可以上市,虽然是第二茬,但白粉虱虫害却十分严重,这种情况的存在极有可能导致超标用药、无间隔用药,甚至使用违禁农药。

(三)农产品的准入制度和追溯制度不完善。产业指导部门对安全生产技术的规范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量化的理论体系。《宝塔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己编写完成,仍在审核修改中。区农产品检测中心刚刚成立,检测器材正在配备,目前还无法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现有人员6人,面对庞大的农产品市场监管力量不足,主要依靠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农产品重点经营场所实行自检。但对经营者来说,盈利是主要目的,对蔬菜和果品的自检工作是能省则省,能免则免,缺乏主动性。追溯制度的缺失,使得蔬菜和果品在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过程中处于失控状态,“可追溯”成为一句空话。

(四)基层政府对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引导不够。各乡镇党委、政府对蔬菜产业的发展思路都是以规模扩张为主,资金也大量向这方面倾斜,而对如何通过安全生产措施来提高蔬菜品质,通过质量来增加效益则做的很少。农民果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和农户,年收入最高的已达十几万,却不愿向果业安全生产领域多投入,“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政府在农产品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和行政推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并保存二年,但在调研中,我们并没有见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和果品生产记录,这对问题产品的追溯是十分不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的销售十分重视,但对安全生产技术则关心不够,生产技术指导主要由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承担,这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三、意见建议

一是区政府要加快全区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的建设,增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力量,完善农产品监测手段,尽快出台《宝塔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追溯制度,推进农产品安全生产制度化、规范化。将蔬菜和果品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提高各乡镇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引导农业生产资金流向安全生产环节,不断提高全区蔬菜和果品安全生产的水平,助推全区蔬菜和果品生产的无公害化、有机化。要进一步优化蔬菜和果业的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为技术指导和安全监管创造有利有条。

二是区农业局及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要加强监管力度,不断堵塞安全生产中的监管漏洞,尤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活动和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的经营活动,要加大监管力

度。在蔬菜和果品生产中逐步推行定点制、处方制和备案制,生产者要从指定地点购入种子和农业投入品,按技术人员的处方使用农业投入品,并对使用情况进行备案登记。建立违规生产举报奖励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对举报有效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加强沼气池和物理防治设施的建设,促进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逐步减少。加强蔬菜和果品产地速测点的建立,从源头上把好市场准入关,将不安全蔬菜和果品阻挡在市场之外。

三是蔬菜局要不断完善培训机制,使蔬菜生产者在生产中能够懂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技术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培养出一批活跃在生产一线的农民技术员,为我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不断总结安全生产技术经验,掌握日光温室大棚、大弓棚等不同生产方式的利弊,为生产技术推广和安全生产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果业局要对新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如诱虫灯、粘虫板、诱虫带等物理防控技术的效果进行总结,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应用。要进一步加大果品生产指导和管理力度,从幼园建设到挂果生产都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技术指导,并建立技术指导档案和生产记录,为后期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对正在进行有机认证和已经认证的果业生产

基地,要指导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生产,并做好各项记录。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指导工作,对使用不合格农业投入品和违规使用行为要早发现、早制止,确保果品生产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篇6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以思想解放为突破点,做到观念上与时俱进;以推动发展为落脚点,做到目标上与时俱进,对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调研报告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以实践检验为切入点,做到管理上与时俱进,具体材料请详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基层要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目标,安全管理必须与时俱进。

一、以思想解放为突破点,做到观念上与时俱进。当前,基层的安全管理要树立三种新观念。一要树立依靠现代法制保安观念,切实转变“经验型”的思想。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每个管理者、每个职工,树立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意识。既要依法为职工提供安全保障,又要依法让职工履行安全义务,切实把安全工作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二要树立依靠现代管理保安全的观念,切实转变“活动型”的思想。要大力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核心是要转变领导和干部的理念,作为车辆部门就是要深入以教育强素质、以素质强科技、以科技强工装、以工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的管理思想,推动安全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三要树立依靠现代科技保安全的观念,切实转变“人海战”的思想。随着列车重载提速发展,车辆运用安全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要从根本上抓好当前对安全生产关键处所的控制以及解决安全生产难点问题,就必须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采用可靠的安全技术装备,加大科技含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安全的可控程度。

二、以推动发展为落脚点,做到目标上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抓安全管理,就要站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认真抓“两个统一”,即国家大目标与企业小目标的统一,铁路安全生产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统一。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基层站段要抓“两个统一”,必须慎重处理好 “三个关系”。一是安全与改革发展关系。安全是前提,稳定是基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安全生产中要始终体现发展的思想,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遇到的矛盾和困难,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既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又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有效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稳定。要处理好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安全与生产效益的关系。生产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安全也必须以促进生产为目的。基层工作,一方面要抓安全,一方面要抓效益,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既保安全又追求最大效益,不断探索安全、优质、节约、创效的工作方法。三是安全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手段,安全是目的。不创新,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创新,就会被历史淘汰;不创新,就容易出事故。因此,抓安全管理不能因循守旧,必须改革创新。

三、以实践检验为切入点,做到管理上与时俱进。一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我们相继上马建成了HMIS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局域网、轮对故障检测监控系统、电脱监控显示系统、现场作业电视监控系统、待检室多媒体系统、电控集中试风系统、红外线二代机轴温控测显示系统、数字录音记录仪等现代化装备,在铁道部十强列检所襄北一场列检建立起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列检作业监控指挥中心。二是管理标准的法制化。我们首先将ISO9000质量标准纳入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促进安全质量管理规范化,通过加强过程控制,实现以质量保安全的目标。其次,根据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劳工标准”新的要求,将OHSA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三是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我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检修水平;以管理创新为手段,确保车辆 检修质量;以货车“五防”(即

商洛市蔬菜育苗体系建设情况调研 篇7

1发展现状

1.1 育苗体系建设情况

蔬菜育苗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 也是促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环节。商洛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设施蔬菜以来, 蔬菜育苗设施逐步由利用阳畦、冷床播种育苗转向利用温室大棚育苗, 蔬菜种苗的供应方式主要以基地、农户自育自用为主。近年来, 随着全市设施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 尤其是丹凤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柞水陕西汇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商州青四季蔬菜专业合作社、商南德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一批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 使全市蔬菜育苗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2009年以来, 依据全市设施蔬菜发展规模和布局, 配套发展集中育苗点21个、占地面积14.07 hm2。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备、劳力缺、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 目前投入运营育苗点15个, 面积8.77 hm2。育苗品种主要有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西葫芦、甘蓝等, 年育苗量1 558×104株, 年推广面积637.27 hm2, 年总产值706.35×104元。2009年—2012年累计育苗4 163×104株, 累计推广面积993 hm2, 占全市设施蔬菜基地面积20%左右。年育苗茬次2~3次, 即早春两茬育苗 (分别是供应设施大中棚和大田露地生产) 、晚秋茬共3次育苗, 供苗时段为2月下旬—4月上旬和7月中旬—8月上旬, 所育菜苗除育苗企业基地自用外, 主要供应育苗点周边农户和本县区其他设施蔬菜基地, 按平均每株商品苗售价0.4元, 年销售额约62×104元, 按平均每株纯收入0.1元计算, 育苗企业年净利润为15.6×104元左右。

1.2 育苗单位生产经营情况

1.2.1 陕西汇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育苗点

建于2008年10月, 建设地点位于柞水县下梁镇沙坪村公司院内, 建设规模 (占地面积) 0.67 hm2, 育苗净面积3 000 m2, 每年育苗量100×104株, 年纯利润10×104元, 2009年—2012年总育苗供苗数量达到400×104株, 总利润40×104元。品种以茄果类、瓜类和甘蓝为主。用苗地点为本公司基地和周边乾佑河沿线的下梁、石瓮、乾佑、营盘等镇区域, 年推广面积33.33 hm2, 4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33.33 hm2。年推广效益20×104元以上, 累计增产效益达到80×104元。

1.2.2 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苗点

建于2010年7月, 建设地点位于丹凤县武关镇南坪村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示范园内, 建设规模0.67 hm2, 育苗茬口早春茬、秋茬和越冬茬, 育苗量50×104株, 约50%对外出售, 年纯利润超过5×104元, 2010年—2012年总育苗供苗数量150×104株, 总利润16×104元。品种以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西葫芦和菜豆为主。用苗地点为本公司基地和丹凤县铁峪铺、商南县清油河、试马等周边区域, 年推广面积40 hm2, 2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20 hm2。育苗点年推广效益10×104元以上, 3年累计增产效益16×104元左右。

1.2.3 商南县德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育苗点

建于2009年10月, 建设地点位于商南县富水镇王家庄村, 建设规模1.33 hm2, 2010年1月开始育苗, 育苗茬口早春茬、越冬茬, 年育苗量260×104~320×104株左右, 年纯利润10×104多元, 2010年—2012年总育苗供苗数量870×104株。品种以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甘蓝为主。用苗地点为富水、过风楼、青山、试马、清油河等镇, 3年累计推广面积103.33 hm2。育苗点年出售种苗收入10×104元以上, 3年累计纯收入34×104元。

1.2.4 商州区青四季蔬菜专业合作社育苗点

建于2011年1月, 建设地点位于商州区腰市镇屈村, 建设规模0.3 hm2, 净育苗面积0.3 hm2。育苗茬口早春茬、秋茬, 年育苗量28×104株, 年纯利润超过10×104元。品种有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西葫芦、甘蓝等。用苗地点为本基地和腰市、板桥等周边村农户。

1.3 育苗设施设备及应用情况

商洛市育苗点建设的棚型标准化日光温室、半地下式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其中陕西汇生源公司有自动卷帘 (被) 育苗温室8栋、占地0.67 hm2, 建造材料为纯镀锌钢管骨架、砖包墙结构和保温板后屋面。柞水惠仁农业公司建有自动卷帘 (被) 育苗温室10栋、占地面积0.67 hm2;建造材料为水泥骨架、双层砖墙结构和保温板后屋面。丹凤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部为山东寿光引进的半地下式日光温室, 墙体厚, 沿入地下深, 保温效果好, 可周年育苗生产。商州区夜村镇于塬村绿缘三心农民专业合作社育苗点建设有1 600多m2的连栋温室, 配套建设供暖设施, 可供暖5 000~6 000 m2。育苗设备主要是穴盘和营养钵;水肥灌溉采用膜下暗灌、喷头浇淋或喷雾;冬季育苗地下加温用地热线配套温控仪、地上加温采用专用发热灯炮, 个别育苗点采用锅炉管道供暖;夏季降温设备主要靠遮阳网、水帘;苗床补光设备靠日光灯补光;棚内净化消毒应用手动喷雾器进行药剂处理。覆盖卷铺设施有无纺布保温棉被、草帘和无滴棚膜。植保技术采用黑光灯诱杀、黄板等。

1.4 育苗技术及应用情况

商洛市集约化育苗点育苗的主推技术是穴盘基质无土育苗和营养钵基质育苗技术, 基质材料主要为草炭、锯末、食用菌废料等, 主要从山东寿光、陕西咸阳、渭南等地购买成品;苗床类型是采用日光温室架设塑料棚、拱棚内铺设电热线等方法, 育苗方式以常规自根育苗为主, 部分育苗点黄瓜、西葫芦进行嫁接育苗。播前种子处理采用日光晒种、变温浸种催芽等方法, 播种是人工填盘装钵播种。在菜苗培育中, 温、光、水、气和营养调节等方面是综合应用以上现有设施设备, 结合当地天气进行调控管理。

1.5 集约化育苗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情况

商洛市把蔬菜集中育苗点作为蔬菜育苗技术示范点, 重点示范温室 + 塑料小棚 + 电热加温和商品基质、穴盘育苗、种子消毒、变温催芽、瓜类嫁接等关键技术, 并在育苗单位基地建立适龄壮苗栽培示范田10余处, 面积80 hm2, 展示了集约化适龄壮苗在整齐度、节种、省工、提升作物抗逆性、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农药使用量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为了推广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 确保技术不走样, 市县两级蔬菜技术部门举办育苗技术培训班, 现场示范集约化、专业化育苗技术, 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 提高对集约化育苗的认知度, 3年全市共开展蔬菜技术培训130多场次, 累计培训菜农2×104余人次。为设施蔬菜基地、育苗企业聘请技术员36人, 开展全程技术指导。要求各育苗企业在加强菜苗售前培训的同时, 还要重视售后服务, 市、县、镇蔬菜技术人员经常深入育苗点进行技术指导, 并对用苗户进行跟踪技术服务。

1.6 育苗体系的运行模式及成功经验

部分实力强、启动早的育苗企业,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形成了企业化运作模式,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即采取“育苗点 (中心) + 示范基地+用苗户 (基地) +技术服务”的运作模式。产前与用苗户签订供苗合同 (协议) , 约定供苗种类、品种、规格、数量、时间和违约处罚办法, 建立用户基本情况档案;开展技术培训, 做好种植户的栽培、管理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按合同分品种、分批次, 多样化生产、提供商品种苗。多数育苗企业是育苗满足自身需要之余, 按成本价或微利出售给周边基地和农户。

2 存在问题

2.1 育苗规模小, 供应能力不足

全市15个集中育苗点每年育苗量1 588×104株, 全市设施蔬菜0.23×104hm2, 年需良种苗0.8×104~1×104株, 加上部分露地菜种苗, 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育苗供应的主要渠道还是以种植户分散育苗、自育自用为主。全市目前尚未建立一家工厂化育苗中心, 育苗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

2.2 配套设施不齐全, 技术水平不高

主要是缺乏必要的、先进实用的育苗管理设备、检测设备及实验仪器, 在棚内苗床环境控制等方面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达不到规范化、标准育苗规程要求, 成苗率低或延长推迟育苗时间, 菜苗质量不高, 不能按时供苗。设施蔬菜基地分散, 各地生产条件差异大, 集中育苗远距离供苗运输不便。目前, 运输过程中, 采用的是胶框装运, 一次量小、成本大, 直接影响育苗点自身效益和生产者的产量、效益。

2.3 产销衔接不紧密, 总体效益不高

由于宣传引导力度不够, 生产者对集约化、商品化育苗了解浮浅, 认同度低, 认为企业育苗价格高、品种单一或不对路、运输安全无保障等。同时多数供需之间缺乏沟通, 没有协议约定, 育苗单位生产存在盲目性, 从而导致产销脱节, 用苗户担心买难, 育苗企业害怕卖难, 其结果是育苗数量小, 规模效益低。

2.4 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多数育苗单位为私营企业, 沿袭家族式传统管理, 没有走上现代企业管理轨道, 责任、利益不明确, 管理人员没有积极性, 关键环节管理不到位, 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差, 损失惨重。

3 发展建议

3.1 加快体系建设, 增强供应能力

在改扩建现有育苗点提高育苗能力的基础上, 在各县区至少建设一个标准化工厂化育苗中心, 形成布局合理、规模育苗、效益显著的育苗产业体系。

3.2 加大扶持力度, 提高育苗效益

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项目扶持、资金倾斜, 支持商洛建造标准化育苗中心, 配套先进实用的苗床管理设备和试验示范及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 配备专用送苗车等设施, 增强抗灾能力, 提高育苗效益。

3.3 出台优惠政策, 实行蔬菜种苗补贴

省市政府应研究出台系列优惠政策, 在资本引进、土地审批、财政资金、水电路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明确的优惠扶持政策。将蔬菜种苗列入政府补贴范围, 给蔬菜育苗点和订购种苗的菜农适当补贴, 鼓励育苗点和菜农选用优质种苗。

3.4 应用先进技术, 提升育苗水平

推进科技创新, 广泛应用嫁接育苗技术和集约化蔬菜穴盘无土育苗技术,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改进育苗方式, 改善生产条件, 降低育苗成本, 在组培、水培和漂浮等高新技术应用上取得新突破, 在育苗设施设备、基质、穴盘的组装配套和苗期管理以及种苗质量标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全面提高育苗技术水平。

3.5 重视宣传引导, 扩大带动效应

市县农技蔬菜技术推广部门要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企业和农户进行广泛宣传引导, 提高蔬菜生产者对集约化育苗的认知度, 育苗单位和企业也要注重宣传和培训, 主动与用苗户对接, 争取预先签订供苗合同, 实现订单生产, 合同销售, 同时做好跟踪服务, 不断扩大辐射带动效应。

3.6 加强供需沟通, 确保适销对路

城管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8

一、城市管理主要工作成绩

(一)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城”活动,市容环境卫生秩序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近几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城市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在深入开展“创建楚天杯”和“省级文明城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将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治理脏乱差、主次干道绿化、美化、亮化、户外门头广告标牌为突破口,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整治改造。通过全县上下“省级文明城创建’活动的开展,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秩序、城市亮化、园林绿化、城区内交通、居民生活休闲娱乐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此,群众十分满意。

(二)为使城区市容环境秩序规范化管理有章可循,县政府先后制定了规范性办法方案,为全县市容环卫管理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奠定了基础。

(三)出租车行业管理规范有序。近两年来,县政府及相关单位对出租车经营管理十分重视,在加强行业经费管理,严厉打击查处无照黑车、摩的,确保出租车行业经营环境稳定的同时,加快了出租车的更新换代。开展了驾驶员培训班,为我县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对主次干道、小街巷橱窗、广告、门头招牌进行了清理整治和统一规范,新增设大型商业户外广告170块,门店招牌1000块,各类公益广告125块。通过统一整治规范,使户外广告门店招牌基本达到了整齐美观,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五)日处理垃圾11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正常运行,付家湾垃圾处理场工程正在施工建设。

(六)近几年来,政府在城区投资兴建了坝头公园,凤凰山凤景区,在城区主干道上按上了电子监控设备,开展了亮化工程,城区环卫设施、市政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改造,通信、饮水、电力功能日益完善,广大城管工作者为我县连续三届荣获湖北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作出了贡献。

二、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全民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泛深入

近几年,县政府为提高城市品位,投入大量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美化,但由于少数人的不良行为,新安装的公用电话、果皮箱、窨井盖、新栽培的花草树木,不断遭到人为的破坏和偷窃,还有如乱扔果皮杂物、乱贴乱画、随地吐痰等等,这些极不文明的行为和习惯到处可见,直接影响了城市文明。也充分说明,在我县少数群众中精神文明道德、社会公德意识还很差,要切实提高城市管理化水平,实现“省级文明城创建“离不开全体市民的支持和参与,深入开展城市精神文明道德宣传教育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否则,光靠罚款,只是暂时手段,解决不了长远和根本。仅靠城管部门管理制止脏乱差,而不少的人却在制造脏乱差,到任何时候,城市管理也难以搞好。

(二)体制不顺,职责交叉,责权利不统一

1、城市管理局是管理城市的行政主管部门,可实际上许多执法管理权未到位或不在城管部门。管理权力划分繁杂,由于管理不统一,造成目前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各自为政,有利的争着管,无利的无人管或相互扯皮推诿,长期以来形不成合力,给城市管理和协调增加很多难度。

2、城管内部体制不顺。一是城管机构管理职责不统一。城管局只对市容管理负责;市政管理,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又规建设局管理,市民不清楚情况投诉城管局。给工作造成被动。

(三)城区发展与目睹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还存在差距,满足不了农民进城,外来经商人员的愿望;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上学难、入厕难、卖菜难、停车难等问题得不到解决,群众意见大;保障性住房建的不够,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办证难、收费多,企业和居民有意见。给市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四)城管经费不足,城管、环卫人员工资待遇低

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卫生清扫面积的增加,相应需投入的城管经费、城管队员、清扫保洁员数量及工资也应逐步增加,但目前经费严重不足,造成一是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不足,城区基础设施不能按计划尽快改造和建设;二是因为经费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正式常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

城市管理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项极为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省级文明城创建”达标,使城管工作真正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全体市民的支持和参与,这是搞好城市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各级政府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及新闻媒体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对全县人民的精神文明道德、社会公德、法制意识的宣传教育,继续叫响“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秭归人民爱秭归”。“县城是我家,人人都爱她”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体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环境意识、法制意识,把人人关心爱护家园变成自觉行动。

(二)理顺城管体制,合理调整划分管理职能范围,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避免工作中相互推诿扯皮以及重复交叉管理现象的发生,使城市管理逐步走向综合管理、综合执法轨道上来,建议借鉴外地经验,一、切实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同时为了便于工作管理、协调和指导,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二、合理划分城管职责范围,强化和发挥县镇一级政府、城管局、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与清扫保洁以块为主,按所辖范围继续搞好门前三包工作,同时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办法,明确责、权、利相统一。县城管部门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协调指导和垃圾清扫清运。

三、改革管理运行机制,大胆尝试外地改革的成功做法,以公开招标承包等形式,将公厕建设管理、道路清扫保洁放开搞活推向市场。

四、加强城管队伍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管理水平。

(三)增加城管经费投入,加快公厕建设步伐

为彻底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的发生,改变城市脏乱差面貌,建议县政府适当增加城管经费投入。一是按照建设部公厕建设的有关规定,加快主次干道公厕配套建设,同时要指定专人加强公厕的日常管理,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为广大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适当增加城管经费,提高城管执法、园林绿化,垃圾处理,保洁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变工资低的现状。

(四)尽快采取措施,切实严格控制近郊乡村民房无序建设

试生产情况报告 篇9

项目在施工、安装竣工后,均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公司一期期工程全部装置进行了联动试车,进行了以水、空气等为介质进行的耐压、以及严密性等调试检验,设备和管道系统的内部处理及耐压试验、严密性试验合格,通过了相应的检查、检验、调试,全部性能和制造、安装质量可靠,编写有相应调试记录,电气系统和仪表装置的检测、自动控制系统、联锁保护及报警系统等基本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在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和施工单位按规定内容进行了交接工作。在各项检测、检验、培训(所有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工艺人员、以及其他操作人员均接受过相应主管部门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公司作业人员上岗前都进行了严格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培训、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学习等))准备工作到位后,编写了试生产方案,该建设项目试生产方案在2014年12月15日报请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复备案,并在采取有效安全生产措施后,公司一期工程各个生产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储存场所的设备和设施于2014年12月15日至2015年08月15日进行了八个月的试生产。在试使用期间,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与试使用相关的各仓库装置、辅助系统统筹兼顾、首尾衔接、同步试车;所有安全设施与主体生产装置同步试车;机械、电气、仪表等操作人员紧密配合、协调工作,及时做好信息沟通,并做好测定数据的记录。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各项目负责人能组织相关人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难以及时消除并对安全有影响的,则中止运行,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在试使用的过程中各装置安全设施、消防和环保等设施进行了各种负荷下的磨合,对试使用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改进了工艺条件,进一步完善了工艺的安全性。各生产装置符合工艺流程要求,生产能力能达到设计要求,设备结构和设备转速符合工艺技术要求。安全部门每天有专职安全员对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检查,对界区的危险物料做分类摆放,标识清楚。连续生产装置区的照明、安全通道、灭火器材、阻火装置等设施都做好了规范和检查。消防设施及器材符合使用要求,消防通道畅通无阻,且在试使用期间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全员应急预案培训和实战演习。为所有工号作业人员在上岗前都发放了齐备的劳防用品,如各种手套、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工艺岗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都严格按照职业病预防规定的要求进行作业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等。在整个试使用阶段未发生一起工伤事故。

在八个月的试使用过程中,公司本着“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生产过程工艺的安全度、设备的安全度都经过了严格的生产考验,都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在使用期间对每个工号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防护设施,器材的理论和实操的培训。公用工程中的水、电、汽(热)、气及各种原辅材物料供应正常,能满足生产使用的需要,道路、照明等满足试生产的需要,公司产品质量符合公司产品质量技术标准要求,各项设施、设备、装置运行正常,未出现任何大的问题。在试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了各岗位工作指引,健全了异常情况的应急措施;明确了工艺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及安全注意事项;强化工艺技术管理;并建立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了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工艺安全卫生与环境卫生等。在试使用的过程中,公司各项安全设施总体运行情况状况良好,现分别总结如下:

一、预防事故设施(1)检测、报警设施: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组份等报警设施,可燃气体等检测和报警设施,用于安全检查和安全数据分析等检验检测设备、仪器等全部运行良好,技术数据、测试指标可靠,能够真实反应现场各项需要检测参数的实际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后能够及时报警。(2)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防护罩、防护屏、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动、限速、防雷、防潮、防晒、防冻、防腐、防渗漏等设施,在试生产过程记录、情况总结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未见发生因防护设施故障和缺陷产生的人身伤害、超负荷、超行程、制动失常、限速失灵、防雷失效、潮湿、曝晒、冻裂爆管、腐蚀损坏、泄漏等事故现象发生,传动设备安全锁闭设施、电器过载保护设施、静电接地设施等防护功能可靠。(3)防爆设施:各种电气、仪表的防爆设施,抑制助燃物品混入(如氮封)、易燃易爆气体和粉尘形成等设施,阻隔防爆器材,防爆工器具运行和使用正常,没有发生因防爆设施运行不良产生的安全事故。(4)作业场所防护设施:作业场所的防静电、防噪音、通风(除尘、排毒)、防护栏(网)、防滑、防灼烫等防护效果良好。(5)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各种指示、警示作业安全和逃生避难等警示标志全部悬挂在醒目位置并且使用正常。

二、控制事故设施(1)泄压和止逆设施:用于泄压的阀门(安全阀)、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空系统的密封设施在生产过程中运行良好,能够起到控制事故扩大化的作用。(2)紧急处理设施:生产过程中停电使用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吸收、中和、冷却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等设施,紧急停车、仪表联锁等设施检验使用正常,能够满足各项紧急处理要求。

三、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1)防止火灾蔓延设施:主要有阻火器、安全水封、防护(火)堤,防爆墙等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等配备、检验符合要求,通过消防验收,能够起到防止火灾蔓延的作用。(2)灭火设施:喷淋水幕、惰性气体、消火栓、泡沫站、泡沫水炮、消防水管网等灭火设施通过检测和消防验收,经过内部消防应急演练,现场运行和使用状态一切正常。(3)紧急个体处置设施:洗眼器、淋浴器、逃生梯、应急照明等设施调试运行正常。(4)应急救援设施:堵漏、工程抢险装备和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抢救装备完善并且使用正常。(5)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包括头部,面部,视觉、呼吸、听觉器官,四肢,躯干防火、防毒、防灼烫、防腐蚀、防噪声、防高处坠落、防砸击、防刺伤等免受作业场所物理、化学因素伤害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配备齐全,配型合适,并且全部投入正常使用。

四、DCS和SIS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具有迅速准确的信息处理和传递能力,具有投料、检测、控制等快速而协调的作业能力,能正确指示温度、压力、液位、流量和正确报警。安全仪表系统是公司自动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系统中报警和自动联锁系统均能正常运行且性能良好。

当然在试生产阶段也发生了一些小的事故,但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使生产安全更上一个台阶,比如:(1)气化炉煤锁上阀、下阀关不严,外泄的现象,经过停炉检修对设备的改进解决了这个问题,改善了生产员工的作业环境,保证了生产作业场所安全卫生。(2)水汽车间发电汽轮机组,在生产装置试生产过程中发现汽轮机轴瓦温度高,上下盖结合面漏出现了有异常噪音的故障,后经过机动处的维修和设备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解决了故障;(3)外送化工园区蒸汽因部分用户采暖期大量用蒸汽,导致公司内蒸汽管网压力低,从而造成系统停车。经与蒸汽用户沟通、协调达成一致共识稳定了系统蒸汽压力。总之,在试使用阶段,晋煤金石化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各单元和安全设施同时进行试生产,各方面运行状况良好,发现异常情况得到及时解决,并加强改进,在试使用过程中安全管理水平也得以较大提高,较为圆满的完成了试使用任务,经过本公司主要负责人会同各部门主管负责人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等总结、汇报、分析、论证,确认基本达到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标准要求的安全使用条件!

特此总结汇报,敬请政府领导批复!

上一篇:感恩节送妈妈什么礼物好下一篇:丧事请柬书写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