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读后感(通用14篇)
--09媒体创意李若歆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篇作品。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故事有趣,想像丰富。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出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标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的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
鲁迅曾说,《故事新编》里的全部作品“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其中,《补天》洋溢着赞美,亢奋,欣喜的调子,其画面瑰丽而壮美,结构宏大。虽然女娲补天源于古籍,但在此的描绘中多了些许浪漫主义氛围,创造了十分奇异动人的艺术画面。而《奔月》《铸剑》虽然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但同时也有着压抑的沉重感。《铸剑》中关于眉间尺以头与剑托付黑色人报仇的情景,以及黑色人混入皇宫,施展计策的描写,虽然不符合现实的逻辑,但也正因为这样获得了令人讶异的感染力,加强了浪漫主义色彩,却又不缺乏沉重感。
比起《补天》、《奔月》、《铸剑》来,鲁迅后期所写的《理水》等5篇历史小说,从总体上说浪漫主义色彩稍有减弱。这主要表现在故事本身的奇幻性不如前期的3篇。但是,在别的方面,主要是在穿插现代生活细节方面,却又增强了浪漫主义气息。《理水》、《非攻》、《出关》、《采薇》里有现实中资产阶级学者等类人物的影子,有现代生活的某些片断。如《理水》对大员、学者们进行了古今杂揉的描写,“文化山”使读者想到了现实中所谓的“文化城”,而“O.K”、“好杜有图”等外语词汇的出现,在幽默中隐然指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洋奴;《非攻》中写墨子在宋国遇见“募捐救国队”,这实际上是对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日寇侵略面前用“救国”名义强行募捐这种欺骗、掠夺行径的影射。此类例子,在《故事新编》里除了《铸剑》,其它各篇均有。而《起死》,由于题材采自《庄子》中的寓言故事,本身就带有奇异性,经改编之后它的浪漫主义色彩愈益加浓,更见妙趣。这篇小说中,亦有“自杀是弱者的行为”这样的“油滑”之处。相对而言,后期的几篇中“油滑”之处较多。鲁迅将他在历史小说中采用的这种穿插现代生活细节的写法,称之为“油滑”。他自谓在《补天》中写了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是从认真陷入油滑的开端。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但后来各篇“仍不免有油滑之处,过了13年,依然并无长进。”这就表明,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中,鲁迅对自己“油滑”的写法,既有不满的一面,又有有意无意继续为之的一面。
一直运用了“油滑”的写法,正说明这一写法在鲁迅的创作心理中有内在的根据,成了他创作心理整体结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侧面。从大的方面讲,从问题的实质讲,这与鲁迅杂文中的讽刺艺术,包括某些被批判人物的内心独白(出以虚拟),漫画化的人物速写片断(主要以人物的语言表现)等是相通的。在这一点上,鲁迅的杂文与历史小说,在创作心理上有着某些相同的依据:主体有一种内在的情感与意志张力,这种张力促使作家采用漫画化的手法,表现被批判对象滑稽可笑的面目,以达到强烈的讽刺、批判现实的目的。以神话、传说和历史为题材的《故事新编》,在这方面得到了强化和突出的表现,这可以看作一旦离开现实题材时,主体的创作心理中一直居于次要地位和潜伏状态的浪漫主义才情被有力地激扬了起来。其实,不论《故事新编》中穿插现代生活细节的具体联想形式是哪种,它们都一无例外地是主体在长期的思维与写作中建立了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动力定型的表现。我们认为,这是鲁迅《故事新编》“油滑”问题在创作心理上的奥妙所在!将古今杂揉在一起,正是
鲁迅思维的宏观性与清醒的现实战斗精神的体现,又是鲁迅创作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侧面,或称之为鲁迅创作心理深层的动力定型。
实际上,不仅《故事新编》贯穿着浪漫主义线索,而且鲁迅的整个文学生涯,都贯穿着一条浪漫主久线索,只是它起伏变化,行迹不定而已。
应该说这部电影的情节非常简单。一位教授无意中拾到一只秋田犬, 在长期相处中, 人与狗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这只名叫哈奇 (在影片中它叫小八, 不过我听发音像哈奇, 姑且叫哈奇吧!) 的狗, 每天送教授坐火车去学校, 傍晚准时提前去火车站接教授回家。直到有一天, 教授在学校课堂上突发急病, 离开了人世, 再也没有能回到自己的家。而哈奇依然执着地每天在车站等待教授的归来, 这一等就是十年。
电影叙述平实, 充满生活气息。在平实轻松的叙述中感动逐渐堆积, 最终让人潸然泪下。
看过后, 两天内我向多人推荐这部电影, 在网上告诉网友要看这部电影, 在单位告诉同事要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可以全家人一起看, 并且是在安静的环境中去看, 去体味。回到家, 我让家人去看这部电影, 病中的女儿也是看得流下了眼泪。
最让我感动的是哈奇执着的等待。老主人辞世后, 小主人搬离旧宅, 走的时候带走了哈奇。新家离旧宅很远, 原本以为哈奇会很快从悲痛中走出来, 找到自己新的生活, 但事实不是这样, 它整天郁郁寡欢。终于有一天, 它偷偷地离开了新家, 凭着自己的记忆, 回到旧宅, 但已物是人非。它见老主人不在这里, 便转身跑向了车站, 来到了自己每天傍晚等待主人的位置, 等待教授的归来, 这一等就是十年。
十年, 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狗的一生又有几个十年?这十年本应是哈奇充满生活情趣的美好时光, 正是它享受生活的十年, 而它却把最美好的时光全部用在了无望的等待中。有时候, 我一直想这样一个问题:哈奇是不是不知道教授的离世已是天人相隔、永无相见的一日?我认为它应该是知道的, 在教授最后一次步入车站时, 哈奇无助的眼神、绝望的吠叫, 已经告诉了我们, 它知道, 它分明知道主人此次的离去已是永别, 但是, 它依然在等待!它蹲坐在车站门前的花坛上, 眼神坚定, 似一尊塑像。看到它, 让我想到了雷峰塔外每天洒扫的许仙, 这是爱情的等待, 凄美的守候;让我想到了老母亲依杖立在树下, 盼望不归的游子, 这是亲情的等待, 厚重的等待。等候非要有结果, 才是圆满的等待吗?
花开花谢, 叶落叶枯, 哈奇在执着地等待;车站前人潮涌动, 世事变换, 哈奇在执着地等待;面前狗友的逗引, 依然不为所动, 哈奇还在等待。它仅仅是在等待教授的归来吗?它在等待人间的温情, 它在等待心灵的归宿。
在影片的结尾, 教授的外孙说, 我们不能忘记每一个爱过我们的人!生活中有很多爱过我们的人, 父母爱我们, 兄妹姐妹爱我们, 朋友爱我们……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记住, 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爱我们的父母, 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爱我们的兄弟姐妹, 莫待孑然一身, 无人可依;爱我们的朋友, 莫待此生空余追忆。看惯了人世的尔虞我诈, 人走茶凉, 哈奇的等候让我心中充满温情, 孩子的一句“不能忘记”让我相信人间仍然有爱。
不用逐一介绍这部名著从古代世界到二十世纪的内容,我猛然想起“五四”新文化思潮涌起时,蔡元培先生对美育的倡导。人们一般常记得他一九一七年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他毕生撰写、演讲美育的论见不下四十余篇,其中《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1912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1919年)、《教育大辞书》中之《美育》条目(1930年)等,已不甚有人提及,至于先生历年美育实践活动更鲜为人注意。曩昔漫长的动荡岁月中,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已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一九五七年中外注目的纶音播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德育、智育偏颇不论,美育已无影无踪,斗争哲学的恶性发挥,到大革文化命时便集历史丑恶之大成了。
风息雨住,天开云锦,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审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育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
美育和美术不能混为一谈,美术教育包括在美育范围之内 。温迪·贝克特嬷嬷著《绘画的故事》,很值得注意。温迪·贝克特是英国天主教修女教育组织名为“圣母马利亚修道会”的一个成员。她早年曾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英语系,在南非任教一段时间后,于一九七○年回到英国,在加尔默罗修道院的庇荫下,过着敛心默祷的隐修生活。我不知其详细经历,单看她身着黑袈裟的像片,面色丰腴红润,露齿微笑,眼镜后面射出智慧而绝不呆滞的目光。对于我这样遵守清规戒律久矣的阿Q的哥哥阿P,竟又简直不能理解,何以谨严的天主教,不能禁锢她的灵魂呢?我可也十分虚诚地敬奉上帝爷,何以远不如这位译阿婆?她能成为英国BBC艺术系列片《温迪嬷嬷的大历程》《温迪嬷嬷的大旅行》的主持人,又是这本《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的著者;甚至还是《关于快乐、和平、爱与静默的沉思录》《一个孩童的艺术祈祷书》《当代女艺术家》和《艺术与神圣》等书著者。颇奇怪,隐修的女流,写出这许多书,还谈什么快乐和爱,不是尘缘未尽么?教会神职人员怎么不责成他狠斗灵魂深处,或则将她迳直逐出教门呢?海外奇闻,不可思议!
且住!不得妄谈他国内政,干涉宗教事务,触犯什么人权公约之类的洋教条。我是个本份人,读书为己,区区胘胘,冀见祖国繁荣昌盛,年青一代成大器。这部《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却是培养美感的一种生动教材,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引导。理解美,鉴别美,使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相配合,从而提高国家未来主人翁自身的精神文明素质,真正养成为文明进步的现代人。所以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
鲁迅先生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写了很多作品。《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为题材的短篇小说。
《起死》这篇文章就像一枚印章一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庄子正悠然自得地走在路上,忽然看见了一具白骨。心生怜悯,心一软,找来了司命,复活了那堆白骨,那白骨一根接一根连起来,拼成了一个人,长出了肉,渐渐有了润色。转眼间神奇的变成了一个裸身的汉子,那汉子有点儿不知所措,看到此时狼狈的自己,又看到边上的庄子,把矛头指向了庄子身上,误会了庄子。而庄子呢,运筹帷幄,好像早有准备,吹起警笛唤来了巡警,上了马扬长而去......
文中的汉子赤身露体向衣冠整齐的庄子要衣服遮盖时,遭到庄子拒绝,并对他大讲“相对主义”哲学:“衣服是可有可无的……”汉子扭住他不放,他摸出警笛吹响唤来巡士驱赶汉子。
他以自己的前后自相矛盾的言行,揭出了他的“唯无是非观”的相对主义哲学的内在矛盾和欺骗性。
有一天早上,渔夫撒了三次网,什么也没捞着,他很不高兴,第四次撒网时,他觉得太重了,简直拉不动了。他脱了衣服,跳下水去,把网拖上了岸。打开网一看,发现网里有一个黄铜胆瓶,瓶口用锡封着,锡上盖着所罗门的樱渔夫一见,想把这个瓶子带到市上去,卖十块金币。他抱着胆瓶摇一摇,觉得很重,他想把胆瓶打开看个清楚再卖。隔了一会儿,瓶里冒出了一股烟,变成了魔鬼,魔鬼想要杀渔夫,要渔夫选择要怎么死,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所以骗魔鬼不相信他能住在瓶里,魔鬼见他不相信,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团青烟,慢慢地钻进了胆瓶,渔夫立刻拿起盖子盖上。
一提倡故事新编创作的依据
故事新编,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某一部文学名著或某一历史传说、寓言故事为底子, 融入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因素, 重新编排出一个故事, 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以此达到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它通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主题, 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让读者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高中生在作文训练时, 有必要对故事新编的作用加以了解。其作用有:
1. 故事新编便于发挥
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都是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具有范围宽泛、文体不限、写法灵活等特点。这种开放性的命题方式, 对学生写作文而言, 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次解放。在异彩纷呈的考场作文中, 故事新编独树一帜, 惹人注目。
2. 故事新编好学、易写
青少年思维敏捷, 想象丰富, 部分学生还经常受到许多的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 编写故事可谓轻车熟路。同时, 故事新编属于改编, 可以用人们熟悉的故事作框架, 再在此基础予以加工即可, 相对于其他写法好学易写。
3. 故事新编易出新意
江苏省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曾说过:“《赤兔之死》《刘备访友》《新西游记》诸篇, 皆以极大的机智、全新的视角、挥洒自如的笔墨, 把名著的‘峰峦’打碎了‘重组’, 再塑造出一座浑然天成、气象全新的‘山岳’……只要细细读, 便油然生出赞美之情, 为这些初出茅庐的作者击节三叹。”可见, “故事新编”是被专家看好的一种构思方式, 受到广大作文专家的青睐, 足见它确实是作文园地中的一枝奇葩。
二故事新编创作的方法
近几年, 随着话题作文命题形式的出现以及写作环境的愈加宽松, 高考作文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故事新编类作文, 其中不乏精品佳作。这一现象诱发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用故事新编这一构思方法进行写作。在运用故事新编的方法进行构思创作时, 我们大可借鉴郭沫若先生在历史剧创作中所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既来源于史实, 又不拘泥于史实, 甚至可以高于史实。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很多, 在此略谈一二, 以供参考。
1. 熟悉“故事”, 丰富文学素养
多读多思是编写新故事的源头活水。特别是翻新名著, 要求作者首先要熟读名著、消化名著, 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 只有这样, 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 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相融合。例如, 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 如果写孙悟空贪小便宜, 好吃喜睡, 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 那岂不离了谱了?凡“故事新编”, 必须熟悉“故事”, 对原著所述的故事、所写的人物了解得越透彻、越仔细越好, 写起新故事来就越得心应手, 新编的故事就越合情合理。
2. 巧妙构思, 折射出现代生活的面貌
利用故事新编进行创作时, 不仅可融合现实内容, 而且还可直接渗进现实情节, 服务于现实社会;把现实主义的原则和浪漫主义的想象巧妙地结合起来, 达到和谐统一。一方面, 新编故事比起原作骨架可以不变;另一方面,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 故事新编无非是想让读者对现实社会有所对照、有所联想, 所以其最终归宿应是从当代着眼, 写作时就要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 用现代意识加以改造、生发。最好能从独特的角度切入, 在常人意想不到之处挖掘出新的内涵, 从而使文章产生独特的魅力。
3. 新编要把握好想象的“度”
故事新编的文笔不妨洒脱自由一些, “穿新鞋, 走老路”也未尝不可。生动的细节描写, 能把人性中的善良、乖张、暴戾、软弱等各个层面都表现出来。翻新故事当然离不开丰富的想象, 但作文时必须考虑想象的合理性, 不能违背生活常识。故事情节虽是虚构的, 但应有现实生活做基础。
事实表明, 故事新编是写作话题作文的一种形式新颖、内容有趣、实用且效果不错的文学体裁。许多高中生, 生活积累少, 但读得较多, 有一定的书本知识积累, 写故事新编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创新是作文教学和作文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 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我坚信, 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故事新编”式的构思方法一定会臻于完美, 为作文写作的创新增添一抹新绿。
摘要:故事新编是写话题文的一种形式新颖、内容有趣、实用的文学体裁, 是当今追求作文创新中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就其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析。论及提倡故事新编创作的依据和进行创作时的要求。在作文教学中, 指导学生进行新编构思, 定会为作文创新增添一抹新绿。
关键词:故事新编,构思,探微,依据,方法
参考文献
所谓故事新编法,是指写作时,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中外文学名著或历史传说、神话寓言故事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故事新编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旧瓶装新酒。即根据作文的情境要求,将读者熟悉的历史、寓言故事或拓展延伸,或夸张重组,运用多种思维使其成为与原来的故事的立意、中心、寓意迥然不同的新文章。
二、续写展新意。许多文学名著本身就闪烁着时代的光芒,若借用其中的人物、事件和场景,巧妙地揉合我们的想象,将其改编或续写,一定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
三、让历史重现。即发挥想象,让历史人物穿越时空来到现代,让他们现身说法,重现某一历史事件的“真相”或透视某种社会现象,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那么,怎样运用这种手法进行写作呢?需要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故事”本身
只有这样,新编的故事才能与原来人物的言行、性格、语言风格相吻合。了解得越透彻,编得就越得心应手。如果对课外的名著了解不多,就可充分利用教材里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进行创意。
二、紧扣话题
表达新的旨意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扣准话题,否则,即使编的再新再巧,一旦离题万里,也就前功尽弃了。
三、想象要合情合理
既要展开奇特的联想,又要有科学的依据,符合生活的真实性。若把孙悟空改编成贪小便宜,好吃懒做,时常耍点小聪明的性格,相信人们肯定不能接受。
【现场佳作】
大话西游之真经被抢
□王金慧
话说唐僧师徒取完真经,走在返回大唐的路上时,四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师父,那经书长什么样子啊?我们三个可都没见着呀!”八戒问。“呆子,经书还能长什么样,当然是书样了!”悟空边敲八戒的头,边做着翻书状。八戒不服道:“可我连一本书也没看见嘛!”“嗯……”唐僧清了清嗓子,故作神秘道:“徒儿们要看经书也不难,为师这就让你们看一眼,请看!”只见唐僧从兜里掏出一个手掌般大小的盒子,盒子上写着“保险箱”三个大字。悟净困惑地抓了抓脑袋说:“师父,这玩意儿,面生啊!”唐僧笑道:“徒儿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唐僧伸手按下开关,箱子打开了,里面却只有一个光盘。“啊?”三个徒弟瞪圆了眼睛,“师父,这就是经书?”只见唐僧手拿光盘,念念有词道:“‘西天牌’光盘,超大容量,内存54亿兆,超清晰,具有人脸识别功能。西天牌光盘,我用我放心,耶!”唐僧摆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就一个人往前走,留下身后的三个徒弟讨论着“西天牌”光盘。
突然,从东边飘来一片黑云,接着便狂风大作,唐僧被风吹得睁不开眼,大喊:“刮风啦!”只见一个兽面人身的怪物从黑云上飘下。唐僧见徒弟不在身边,便颤抖着问:“请问施……施主是何方神……圣?”“我不是神也不是圣!”那妖怪厉声喝道,上来便抢唐僧手中的光盘,唐僧紧抓着光盘不放,那妖怪的脸色由红变绿,又由绿变紫,一怒之下,竟打晕了唐僧,抢了光盘逃之夭夭了。
“师父,师父……”在悟空的叫喊声中,唐僧渐渐醒了过来,八戒赶忙问:“师父,刚才发生什么事了?”唐僧叹了口气说:“徒儿们啊!妖怪抢走了真经……”“什么?”悟空一听,那猴急的性子又上来了,“呀……可恶!师父莫急,待俺老孙前去打探,看是何方妖怪竟敢如此大胆,连俺老孙都不放在眼里了!”悟净见状,忙拉住悟空:“大师兄息怒,待师父把话说完,再找那妖怪算账也不迟。”缓过神来的唐僧不慌不忙道:“还好我机灵,在那妖怪抢盘之际,我在他身上放了一个定位跟踪器,此物只有米粒大小,妖怪应该不会发现。”“真有那么神奇的东西吗?”“当然啦!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你师父我当然也不能落后于人,让我看一看,那妖怪现在逃往何处?”说着,唐僧便开始调节跟踪器上的按钮,不一会儿,就发现了目标:森林路32号,“树妖洞”。
悟空兴奋地活动着筋骨,拿出金箍棒自信地说:“妖怪,终于找到你了!师父,俺老孙去也!”“慢,悟空,对付这個妖怪,还需带上这个。”唐僧从胸前摸出一小包东西:“这是‘春光发芽米’,对付此妖十拿九稳,在紧急情况下你不妨一试。”悟空接过东西,径直杀向树妖洞。
此时,树妖正准备下载经书,可总显示无法下载,怎么回事呢?原来是这“西天牌”光盘的人脸识别功能发挥作用了,树妖急得抓耳挠腮。谁知悟空突然闯入洞来,吓得树妖只得变成大树藏于隐蔽处。悟空搜了半天也没发现树妖,正准备取出光盘,不料树妖却在背后偷袭——用树藤缠住了悟空。悟空无法使用金箍棒,就想变成蚊虫。哪知此藤可伸可缩,可粗可细。正万般无奈之际,悟空想起临走前师父给的那包“春光发芽米”,便赶紧拿出来将其撒在了树妖身上。瞬间万道金光射出,树妖现出原形,悟空立刻带上树妖和光盘返回了原处交还师父。
因光盘完好无损,唐僧又是一个以慈悲为怀的人,故而点画树妖,使之改过自新了。
白龙马一声长嘶,师徒四人在夕阳的映衬下,继续踏上归途。
【教师点评】
文章选取了我们最熟悉的《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改编,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其中唐僧颠覆了以往的形象,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在原版小说中,取经路上的唐僧胆怯无能,优柔寡断,在收服妖怪方面毫无主意;而在本文中,在作者的笔下,唐僧遇事机智,会用高科技,走在时代的前沿,活脱脱一副现代人的模样,写出了新意。
文章情节曲折,语言幽默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这本书写了许多历史人物和名人故事。有一则故事让我无法忘怀: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和项橐,故事围绕他们二人三次见面的情景来谈。
第一次见面是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经过项橐的村庄,项橐知道后,便找来自己的伙伴,在大道上围成一座“城池”。项橐坐在中央,挡住了孔子的马车。
第二次是孔子到各国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想用这样的方式得到某一个诸侯国的重用,项橐听说后,便喊上自己的伙伴,到孔子出游必须经过的路口,故意展开“太阳离人远还是离人近”的争论。他们故意拿这个问题刁难孔子,孔子也不知道。
第三次是孔子东游回鲁,来到项橐与伙伴们辩日的地方,恰好碰上他们在游戏,便上前问道:“项橐,别人在做游戏,你为什么不参加呢?”项橐说:“大游戏相杀,小游戏相伤,游戏功何在?衣破肚里空。与其相戏掷石子,不如回家把米舂。”孔子说:“你太聪明了!”
这些故事,展示了知识的无穷魅力,我被紧紧的吸引着。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仁爱篇、谋略篇、廉政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三个故事分别是:《良匠之子》、《乌获牵牛》和《柳庄谏赏》。
《良匠之子》主要讲了他们的父亲想让他们成为真正优秀事业继承人所做的努力,可谓是用心良苦。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是无论是哪一个,只要你用心做,做得好,做的精,都会在这一行里取得好成绩,也会受人尊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如,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乌获牵牛》讲得是乌获非要牵着牛尾巴走,最后,自己耗尽全身力气,牛也没有跟他走。说明人啊,要遵循大自然规律不能逆天而行,背道而驰。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学喜欢和别人不一样,觉得很有个性。于是老师说上体育课要穿运动服,他非要穿牛仔裤,结果运动起来不方便,闹出不少笑话;又比如家长说吃饭要细嚼慢咽,他偏要狼吞虎咽,结果卡到了鱼刺,最后去了医院。所以说,前人和长辈的意见和经验值得我们听取,不要吃亏了,才后悔,悔之晚矣。
《柳庄谏赏》讲得是卫献公被逼逃到国外,有一些大臣跟随他,这一逃整整十二年。这十二年里,他们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吃尽了苦头。直到后来,宁惠子的儿子宁喜杀了新君,卫国的大夫们才把卫献公接回来。卫献公决定在进城前,先把一些城池封分给跟他一起逃亡的人,然后再进城,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贤明。在逃亡的人里,有一个叫柳庄的人觉得卫献公的想法不妥,就劝卫献公说:“当年,如果所有的人都留下来保卫国家,那还有谁跟随您逃亡呢?如果大家都跟着您逃亡去了,那还有谁留下来守为国家呢?您一回来,就想封赏那些跟随您出逃的人,这分明就是有了私心,这样恐怕不可以吧?”卫献公思考了很久,最终打消封赏的念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们要摆正位置。每一个人都是有作用的,每一个位置上的人都发挥着自己的职能。比如说:当兵的职责是守家卫国,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老师的职责是教书着人,学生的职责是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每一个人一定要做到各司其职,要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却整天惦记着管别人的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有一颗仁爱之心,以仁爱之心、平和之心对待一切,用行动感染别人,这样你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所以,请大家珍惜当下每时每刻,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拼搏!
关键词:三体 科幻小说 故事新编
2015年刘慈欣凭借长篇小说《三体》斩获世界性科幻大奖——雨果奖。借助刘慈欣和《三体》的东风,中国科幻小说热潮扩散到了中国科幻圈外,吸引了相当多非科幻迷。书迷们津津乐道的更多是《三体》的具体故事情节和书中人物的魅力。他们对刘慈欣在书中提到的未来社会的科技幻想无限向往,对故事设定上是否存在漏洞争论不休。事实上,《三体》正反映出科幻小说“故事新编”的新趋向,这点无论是人物形象、整体视野还是故事表达上都能得以管窥。另外,《三体》构架上除了科幻小说三要素的“科学元素”和“逻辑自洽”外,还巧妙地运用情节和人物填满了科技的骨架,以哲思为点睛之笔,使得《三体》在此之外还具备了充分的“人文思考”,甚至其中的一些探讨上升到了哲学高度这些独到之处。
一、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相映生辉
自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提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概念以来,关于人物形象的争论可谓是莫衷一是。普遍认为,“扁平人物”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平衡故事主线和支线以及与“圆形人物”相互辉映衬托等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其价值。[1]虽然人们认为刘慈欣塑造的“人物形象单薄”,甚至因《三体》中不为多的三个女性角色都“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而被斥责为用他的男权思维给《三体》留下了疤痕。[2]不过在刘慈欣看来,《三体》中构建的人物虽然没有严格依照这个准则,但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比如,《三体》中称之为“博爱”的女性角色在原稿中本来是男性,但考虑小说后期发展之需,最终改为女性。作者坦言自己“只是考虑她作为一个符号式的人物应该承担的功能”[3]。可见,《三体》中人物的性别设定上是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的,因而在人物形象上实际上更多的是“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区分,而非男女之别。
事实上,《三体》三部曲当中,《三体I 地球往事》和《三体II 暗黑森林》中的“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塑造相当成功,共同撑起了全本的故事情节。具体表现为:通过一众扁平人物推动情节发展,酝酿情节发展的条件,一个“圆形人物”的主人公紧扣一个概念核心,这类似于多根伞骨和一根伞柄的结构。以第一部《地球往事》的人物塑造为例,主人公叶文洁前半生历经坎坷,在这苦难的过程中她的思想上才发生转变,认为“人类真正的道德自觉是不可能的,就像他们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要做到这一点,只能借助于人类之外的力量。”[4]可见在叶文洁的人物形象上,能够看到其性格上的发展,随后的转折点——叶文洁思想信念的改变成为了后续情节发展中叶文洁在关键时间节点上作出判断选择的依据。第二部《暗黑森林》的叶文洁有了性格乃至信念上的第一次转变,在期望破灭后,情节又推动着她再一次改变立场,并作为“叛离者”再度归队,这些行为的选择都是与她发展中的观念和性格有相当大联系的。这点,从“我们没办法轻易记住她,因为她不断盈缺,而且像个真人一样有不同的侧面。”[5]皆可以得知。有趣的是,《三体III:死神永生》中的托马斯·维德则是一个典型的扁平人物。作为一个极端的目标至上主义者,维德为了推进“阶梯计划”不惜使下属患上癌症,为了当选执剑人不惜射杀程心(虽然未成功),为了加速对光速飞船的研究,他不惜在各大太空城安插自杀式袭击人员以威胁政府。虽然维德的形象高度二元,但是作为一个书中人物,他也因这种极端的性格吸引了大批读者的拥趸,因为他个性鲜明,又容易被读者牢记。
可以说,《三体》中“扁平人物”围绕核心的“圆形人物”展开的人物形象设定与科幻小说这一类型小说的特点是相当适应的。“扁平人物”不仅有其推动情节发展的功用,还具备文本篇幅限制下存在的必要性。边缘人物的“扁平化”能够为核心人物的复杂化“贡献”出足够的篇幅,确保小说不会结构失衡,因背景的科技设定弱化从本来的硬科幻沦为软科幻,抑或让介绍性文字挤垮故事框架,变成略带故事性的类科普文。
二、宏大世界观感的塑造
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类型小说具备很多其他类型小说所不具备的特质,科学的内核是其一,建立在现实世界基础上的科幻世界构建也是其一。能否构建起一个宏大的世界,为科幻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提供足够的“空间”是检验科幻小说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这其中不仅仅需要具备优秀科幻小说三要素中的“逻辑自洽”,还要求科幻小说拥有足够的空间感。这种空间感在于故事情节的发生更像是这个宏大世界中的部分截面,在故事情节之外的并不是一片二维的空白,而是具备与故事舞台一致的空间感。如果不能够让空间在情节推进和人物反应中扩展开来,那么情节发展中暗含的时间性就会占据上风压倒空间性,让整体故事趋于二维,即这个故事很“薄”,很“扁平”,缺乏现实感而显得很“故事”。
在《三体》中,刘慈欣构建起了极其宏大的世界观感,除了常见的构建空间感的手法外,结合《三体》中的未来科技和故事情节,刘慈欣运用了非常精巧的手法——用冬眠计划营造局外人视角。冬眠计划是一项“欺骗时间”的技术,即通过未来先进的科学手段将人体冰冻起来,使其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再苏醒。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实现跨越时空,以短暂的生命去窥视未来世界的愿望。在《三体》小说中,无论是需要去未来世界增援太空军政治思想工作的现役政工军官还是等待着前沿物理学突破的科学家都用冬眠计划熬过了时间流逝,增援未来。而在未来世界中醒来的他们由此获得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局外人视角。在未来世界中醒来的人物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与他们曾经所处的世界紧密相关的,他们必须重新适应的不仅仅是这个全新世界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层面。这种苏醒后必须面临庞大信息量冲击的观感能够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在冬眠的时间段上作者未曾描述的世界仍然生机勃勃地运转着,在一次暂停后随着时间的洪流呼啸奔涌而来,迎面将跨过时间的冬眠者和读者重新携裹其中。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得每一次冬眠后苏醒的人物不得不携着过去世界在他们的身心上打下的烙印去打量全新的世界,这就使得这些冬眠者成为了读者在书中的化身。透过这些苏醒的“古人”的视角,不同发展阶段的未来世界如画卷般在读者面前展开,在一次次构建宏大的世界观感的同时又显得顺理成章,避免了生硬嵌套在对话中科普般的介绍。
此外,这种类似于印度神话中“阿凡达”的人物极具代入感,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人物所处场景的转换,人物对于发生的情节的内在回应等等方式代替读者去触碰了未来世界的种种设定,这些人物的观念与未来世界道德律令间的摩擦碰撞能够反复激起读者对未来世界构架的回应,使无形的世界构架能够凸显出来。虽然《三体III:死神永生》在故事整体把握上有所欠缺,使得“冬眠计划”的设置略显累赘,但也不能否认它对塑造宏观世界的贡献。
三、民主或威权的选择题没有正确答案
如果说科幻小说的形象塑造、整体视野是提供读者的外在观感,那么小说所呈现的主题或内容表达则关系读者的内在心源。自《三体》面世以来,围绕《三体》中所表达的民主和威权孰优孰劣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同时也对刘慈欣在《三体》中是否展现了其自身对威权的倾向也是焦点问题。但笔者认为,如果仅将范围缩小在《三体》三部曲中,这个问题恐怕是没有答案的。
首先,《三体》作为一部较为悲观的科幻小说展现的更多的是极端的情境。比如,由人民选举出的第二代执剑人程心在上任后立刻面临了一个非常极端的情境:如果她不按下手中的发射器按钮,那么三体世界将立刻摧毁人类唯一拥有的武器,全面掌控人类文明的生灭。然而一旦她按下按钮,整个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将在未来不定期的时间内迎来更高级文明的灭种打击。程心最后由于对地球无法割舍的爱而难以承担地球文明毁于己手的责任,放弃按下按钮。这立刻成为了部分读者攻击程心甚至攻击“民主”,“泛民主”的重要证据。不可否认程心的行为给后续故事情节中地球文明的延续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但是极端情境下无论是民主还是威权都会导致两极化的结果,要么极好要么极坏。民主可能推举上一个软弱的主导者,因无法承担责任而失败;威权也可能政府的方向把握失误而将整个人类引上绝路。刘慈欣在《三体》中仅仅展示了一种极端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另一个极端可能不会出现。作者刘慈欣曾表达了对着话题的观点,即“科幻小说是排列式的小说。所有可能性就像一排象棋或是一排蛋糕一样。科幻的任务就是把这所有的可能性排列出来。”可见,《三体》里面排列的就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宇宙中最糟的一种可能性。可能以后我还会有别的小说是展示那种比较好的可能性。作者也承认之所以将整个宇宙的结局写得如此黑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样好写,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局没有意思。可见这种极端情境的设置本身是服务于故事情节和读者心理的,民主或威权导致的极端发展也一样。
其次,义愤填膺的读者很少能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民主或威权无论在这种极端情境下造成了怎样的后果,都不意味着它们在现实世界中会产生同样的效应,因为这两者的施展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而无论在极端情境中民主或威权导致了哪一种极端结果,都不意味着在现实中它们也如此。环境与制度主义的适应程度是影响这种制度主义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就现实来看,民主和威权可能都不是最好的,但至少是不坏的。因为诸多民主国家和威权国家中都有发展停滞不前和发展迅速的例子。实际上,即使我们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去回首历史也会发现,我们对历史上诸多制度的评价很难下一个绝对化的优劣判断。仅从制度对实施的时代的影响中判断该时间段内制度的优劣或许尚可,但一个制度主义的影响绝不仅仅停止在那个时代里。这种制度主义的烙印对整个文明的经济,文化乃至精神气质等,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我们很难辨别现代文明中左右我们行为的某种价值观念究竟源自于哪个烙印,这种我们未曾察觉的潜藏在文明深处的精神气质又怎样影响我们面临命运拐点时的选择。仅凭这点,民主与威权的谁优谁劣的判断又怎能通过一部《三体》就得到答案呢?
应该看到,《三体》事实上仍然是一篇关于外星文明入侵地球的“故事新编”,仍然如好莱坞科幻片一般,展示了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技术细节,设置了较为有效的悬念,并给出了一个充满光明的结局。但它在塑造形象、整体视野和故事表达方面仍然可圈可点。
注释:
[1]冯涛译,[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檐上青草:《刘慈欣是男权主义者吗》http://www.wtoutiao.com/p/13ekKGb.html,2016年01月12日.
[3]微口网:《雨果奖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拉到世界高度》,http://www.vccoo.com/v/dd7ba4,2015年8月25日.
[4][5]刘慈欣:《三体》,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页,第215页。
续写童话,常见的情况有两种:
第一种情况:同学们依据提供的故事内容,展开想象,或续写故事情节,或续写故事结尾。
如续写童话《小鸭得救了》。故事开头是:有一天,小鸭高高兴兴地从家里走出来,准备到河里去捉小鱼吃。走着走着,小鸭一不留神掉进河岸边的一个小坑里。它爬呀爬,怎么也爬不上来。这可怎么办?小鸭能爬出小坑吗?后来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通过合理的想象把故事情节续写完整。
第二种情况:有很多课文是以童话的形式出现的,有些课文看似言已尽,但意未完,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遐(xiá)想的余地。每当学完或听完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往往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常常余兴未尽。你们可依据文本故事中的结局,进行合理大胆的推断、想象,拓(tuò)展故事情节,延伸故事内容,进行续写训练。
例如,学完《皇帝的新装》一课后,可以依据文本故事结束部分思考: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是处死那个说真话的小男孩,还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在处理朝政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故事写一篇续文,延伸课文内容。
再如,课文《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是:“狼不想再争辩了,大声嚷道……说着就向小羊扑去。”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可以续写出新的故事情节。我们都不希望小山羊被狼吃掉,就可能想象出“老山羊及时赶来解救……”“突然,‘砰’的一声枪响,猎人出现了……”“突然间,窜出一条猎犬……”等新的故事情节。
例文引路
《皇帝的新装》续文
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大发雷霆。更让他生气的是,所有的大臣都沉默不语。这些大臣确实为难:说真话吧,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说假话吧,也许更要罪加一等。在这难堪的沉默中,皇帝想:“难道我真的什么也没穿?不会,一定不会。”片刻思忖(cǔn)之后,皇帝作出决定:给骗子更多的生丝和金子,并让他们给每位大臣再赶制一套这样的衣服。
大臣们苦不堪(kān)言。如果再不揭穿骗局,他们也要重演一次闹剧。就在大臣们惶(huáng)惶不可终日时,事情有了转机。
一天,皇帝去河边散步,远远地看到有几个小孩在玩耍。皇帝很想知道他们在玩什么,便躲在一棵大树后,只听一个孩子唱道:“皇帝游行,规模隆重,一丝不挂,骗子得逞(chěng)。”孩子一边唱,还一边模仿皇帝游行时走路的样子。其他孩子则哈哈大笑。
回到宫中,气急败坏的皇帝下了一道死命令:三天之内,必须找出骗子行骗的充足证据,否则,就要把全城的孩子杀掉。
人们都非常着急。
这时,一个小伙子毛遂(suì)自荐来到皇帝面前,说:“亲爱的陛(bì)下,我有一个绝妙的办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快说!”小伙子在皇帝耳边低语几句,皇帝不住地点头。
第二天,两个骗子被带到宫殿。他们似乎预感到什么,一脸的惊慌。皇帝笑着说:“你们的布料的确很好,衣服做得也不错,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它。现在,你们为自己做一件合体的、华丽的衣服,到城中心的展台上为大家展示一番_。一个月内,不许换衣服。”两个骗子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抖成一团,如实招供。
真相大白,全城的孩子得救了。整日沉迷于服装世界里的皇帝,也终于醒悟。现在,人们一提到他就说:“皇帝在和大臣们商议国是呢!”
(指导老师:吕灵梅)
点评
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会怎么办?作者依据文本故事中的结局,进行大胆、合理的推断、想象,拓展故事情节,并让自己的情感在续文中得到升华。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国故事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国故事读后感1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爱国的故事》,故事都讲得十分精彩。
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他们不惜自己的生命,甚至坚持与敌人对抗,但却被敌人们用卑鄙的手段给残害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在敌人的牢里创作的诗句,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保卫自己的国家。有一个叫李爱民的抗日小英雄。他仅仅几岁就加入了抗日小英雄的队伍当中,并且是村里抗日儿童团里的团长。他带领小伙伴们帮助八路军和民军站岗、放哨、送信,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做出的贡献可大啦!1743年,李爱民已经十二岁了。那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白家庄,让乡亲们无家可归,只能躲进山沟生活。一转眼到了秋天,乡亲们决定抢回果实。那天夜里,月亮和星星都被乌云遮住了,整个天空黑得就像扣了黑锅。虽然乡亲们抢到了粮食,但是抗日小英雄李爱民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日本侵略者发现了。日本鬼子把李爱民吊在一棵杨树上,抡起皮带就使劲抽打,边打边问他:粮食藏哪了?可李爱民就是不说。这可把日本军官气急了,随后,两个日本兵立刻用刺刀尖杀死了李爱民。他在临死前竟不忘告诉他们:你们杀了我一个,却杀不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竟能如此伟大,我又何不向他学习呢?
爱国故事读后感2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少年爱国者》这一本书。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一个贫穷的意大利少年,从小被卖到马戏班,受尽了班主的虐待,过着悲惨的生活。一次,马戏班到西班牙演出。他趁机逃了出来,坐上开往意大利的轮船,准备返回祖国。同舱的几位外国乘客同情他,送给他一些钱。晚上,那些外国乘客露骨的攻击意大利人是土匪,意大利是骗子的居住地……
这位濒于死亡边缘的意大利少年听到他们对祖国的诽谤后,怒不可遏。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民族的气节,他毅然将钱扔在地上,并高声怒吼:“我不要收说中国人坏话人的东西!”。小小年纪,特别是漂流异乡,举目无亲,饥寒交迫之时,他却舍弃了怜悯,维护了祖国的荣誉,真是可钦可敬啊!我的心被意大利少年对祖国深深的爱所打动。
对祖国的爱是一种伟大而深沉的爱。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忆往昔,民族英雄邓世昌,为了祖国,率舰队向舰撞去;南宋名将岳飞,他少年时就立志:“精忠报国”,曾激励过多少有为青年奋发向上……看今朝,女排大姐姐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终于在三大球中为祖国赢得了一个个冠军;边防军叔叔,为了保卫祖国,不怕流血牺牲,赶走了入侵我边境的外国军队……
但现在也有极少数人不爱自己的祖国。他们嫌他穷,一味地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在“洋人”面前低声下气,丧失中国人的尊严。他们为了个人的享受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这些人多么渺小!他们的灵魂是多么丑陋啊!
“爱祖国,要为祖国增添荣誉!”这就是我读了《少年爱国者》的主要感想!
爱国故事读后感3在这个暑假,我翻阅了不少中外名著;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一篇文章:《少年爱国者》。
故事的梗概:一个贫穷的意大利少年,从小被卖到马戏班,受尽了班主的虐待,过着悲惨的生活。一次,马戏班到西班牙演出,他趁机逃了出来,坐上了开往意大利的轮船,准备返回祖国。同舱的.几位外国乘客同情他遭遇,送给了他一点钱。
晚上,那些外国乘客在闲聊时攻击意大利人是土匪,意大利是骗子的居住地……这位濒于死亡边缘的意大利少年听到他们对祖国的诽谤后,怒不可遏,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他毅然将钱扔在地上,并高声怒吼道:“我不要说我祖国坏话人的金钱!”这位少年,小小年纪,特别是在他漂流异乡,举目无亲,饥寒交迫之时,毅然舍弃了怜悯,维护了祖国的尊严,真是可钦可敬啊!这篇文章加深了我对什么是“爱国者”的认识。
是啊,对祖国的爱是伟大而深沉的,古往今来,华夏大地也不乏爱国英杰。忆往昔,南宋名将岳飞,少年立志“精忠报国”,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青年奋发向上;民族英雄邓世昌为了祖国的尊严,率舰向敌舰撞去……看今朝女排队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终于为中国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冠军;姚明在大把大把的日元面前就是不肯为日本汽车做广告……但也有人嫌祖**亲穷,一味的追求西方豪华的生活,在那些“洋人”面前奴颜婢膝,丧失了中国人的尊严,他们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这些人多么渺小,灵魂多么丑恶啊!
诚然,我们的祖国目前还比不上那些西方国家富裕,但我们有辽阔的疆土、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人民,还有优越的社会制度。我相信,我们祖国这只雄狮已经醒来,而她将来的美丽动人一定会光耀寰宇!
《雷锋故事》读后感-我在暑假里曾读过一本书——《雷锋故事》,雷锋故事读后感范文。这本书写的是雷锋从小到大的亲身经历。书中的雷锋七岁时父母就弃养,一直待在姑姑家。长大后,他参了军。由于他平时工作努力,乐于助人,大伙都夸他,读后感《雷锋故事读后感范文》。他做事认真,生活节俭。每条裤子和每件衣服,穿的到处都是补丁还不舍得扔。雷锋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吃饭,饭后桌子上残留着很多米粒。他看见后,就把米粒弄起来,送给猪吃。有一次,他在指挥倒车,可是一不小心,车碰到电线棒,倒下的电线棒,打中了他的头部。就这样,雷锋走了。我觉得这世上像雷锋这样的英雄好汉还真不多见。我们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浪费食物,让生活变得更充实。你们想想,雷锋这种舍己为人的“螺丝钉”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小孩子天生爱听故事, 这种审美需求似乎与生俱来。儿童故事是滋养孩子心灵的鸡汤, 是提升孩子生命质量的精神食粮。
一、众里寻他千百度:读什么
不同的阅读对象, 应该选择不同的阅读文本。对于心理结构不成熟、阅读习惯没养成、社会认识不充分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 更是如此。
在有关一年级的阅读能力建设课题研究中, 笔者曾经给一年级学生讲过《夏洛的网》, 在实际的讲述过程中很快遭到了冷场, 老师讲得起劲, 孩子们却自顾自忙得起劲。事实证明, 《夏洛的网》虽然是很精彩的, 但它不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听, 更不适合作为刚入学儿童的启蒙故事书!
故事阅读要特别注意适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 要考虑他们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心理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一年级的小朋友大都爱幻想、好探索、喜新奇, 以形象思维为主, 而且, 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生命, 都和自己一样, 是有感觉, 会思考的, 可以像人一样说话, 像人一样做事, 具有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因此, 最好选择那些内容有趣生动, 充满想象, 采用拟人手法的故事书。富有想象力、充满幻想的故事正好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和阅读、审美趣味相结合, 使孩子们在想象的王国里尽情和文本形象交流、碰撞, 从而得到极大的快乐与满足。同时, 最好选择文字量不大, 篇幅短小, 结构简洁, 层次分明的故事。
与孩子心灵相通的动物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印度的《五卷书》序言就这样讲:古代有一个国王有三个蠢笨的儿子, 国王要他的丞相调教这三个儿子, 但是无能为力。后来, 一个年长的婆罗门愿意承担这项教育任务, 并保证在半年之内教会三个王子管理国家的才能。他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最能吸引儿童的动物故事作为教材, 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由此编成这部流传千古的故事书。对于小朋友来说, 他们与动物有一种天然的心灵相通。《十万个为什么》中的动物篇故事, 《森林报》中有更多的动物故事, 展示了一幅幅童话般的画面, 趣味性强,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孩子们如痴如醉。
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能扩展学生的想象。童话将现实生活逻辑中不可能有的事情, 依照“幻想的逻辑”, 借助夸张、象征、对比、拟人、错位等艺术手段写成故事。童话借助幻想, 把许许多多平凡的事物编织成一幅幅异乎寻常的图景, 在读者面前展开一个个绚丽多彩、奇妙荒诞、超乎现实之上的世界。《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个瑰丽、华美、神秘的世界。孩子们驰骋于幻想的世界, 使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精美有趣的经典动画能吸引学生眼球。动画是以绘画形式作为人物造型、环境空间的主要表现手段。《黑猫警长》《大闹天宫》……这些熟悉的故事, 曾经让我们自己的童年目不转睛, 长大了, 那个颜色和韵味还一直留在心底。打开这些精彩的故事, 精美的画、经典的人物形象, 立刻就能抓住孩子们的眼球。
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能丰富学生的见识。民间故事语言奇异, 内涵丰富, 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 特别是一些歌颂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精神的, 鞭挞好逸恶劳、投机取巧、贪婪吝啬的故事, 能丰富学生情感, 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正如本雅明在《说书人》中说:“曾经, 民间故事是全人类的启蒙老师……民间故事教导先民, 并且直到今日都还在教导儿童, 那是最具智慧的方式———以狡诈和喜悦的心境面对神秘的世界。”
诙谐生动的寓言故事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寓言篇幅短小、情节简单, 不拘一格, 故事又浅显易懂, 特别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点;寓言常有生动的比喻、明确的寓意, 用比喻的方式讲故事阐发道理, 特别适合一年级小朋友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寓言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每一则寓言都可以说是人某一方面经验的总结, 具有极强的思想启示作用。在那些触动心灵的寓言故事的熏陶下, 孩子们会慢慢懂得如何区分美丑, 明辨是非, 并激发内心对于美的渴望, 对公正、无私、仁爱等优秀品质的追求, 在稚嫩纯真的心灵播下爱的火种。
二、兴趣掩映万化中:怎样读
兴趣是内驱力, 情感是内需力。开展故事阅读教学必须围绕这两点进行。孩子自己有兴趣爱好, 有情感需求, 才会自觉地学习, 甚至终身学习, 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习惯。
教师讲读是基本。一年级的孩子, 特别是农村完小的孩子, 对读故事还没有概念, 体会到故事世界中的无穷乐趣还有一个过程, 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讲读故事就是把孩子领进故事大门的过程, 如春雨点点入土, 滋润孩子们心田, 点燃孩子们对故事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读报课给孩子们读故事, 在学习课文时给孩子们读与课文相关的故事, 在作业做完后的空隙给孩子们读故事, 在所有合适的时间里给孩子们讲故事。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地接触故事, 感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与神奇。
快乐领读作示范。当老师将读故事进行到一定的时间, 孩子们拼音已经掌握, 识字量渐渐增加, 教师有必要适当扮演“甩手掌柜”的角色。推荐故事书、布置读故事的作业, 让读故事成为孩子们的常态。在此基础上, 选拔培养班级小小故事大王, 引领班级读故事、讲故事的风气, 一年级小朋友最不缺少的就是上台表演的兴趣与激情, 很多学生经过课堂讲演的锻炼, 越讲越流利, 越讲越有范儿, 故事也越来越精彩, 参与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 由一开始的几个尖子生渐渐普及到普通学生。班级随时可以组织故事比赛, 绝对不会冷场。
故事妈妈润心田。当前, 很多农村学校外地民工孩子较多, 家长学历偏低, 以我校的一年级为例, 有六成以上家长是小学学历。家长很难有能力、有精力辅导孩子学习, 更不可能自觉地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儿童文学的熏陶。不少家长认为把语文书学好才是正经事儿, 看那么多闲书没有用。所以要推进故事妈妈、故事爸爸的培养, 开展故事妈妈培训, 签订亲子共读协议, 让故事妈妈进课堂为全班学生讲故事等多种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告诉家长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引导家长参与亲子共读, 支持孩子看故事书, 形成学校、家庭相结合的故事教育阵地。
奖励阅读有奇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还没有完成脱离幼儿园小红花奖励的范畴, 通过奖励阅读的方式, 能极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是围绕故事阅读奖励, 设立故事阅读最多奖、故事讲读最棒奖、故事理解最快奖、故事接龙最牛奖等形形式式的奖励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把故事书作为奖励渗透到班级管理中, 对周记写得特别好的孩子、早自习认真朗读的孩子、代表班级参加比赛的学生、偶尔表现较好的调皮学生等, 给予故事书奖励, 让更多的学生接触故事书, 阅读故事。
抛砖引玉是高招。有效利用小学生的期待心理, 开展故事阅读。一年级的小朋友一旦听了故事的开头, 就非常期待知道故事的结果, 最后到底怎样了呢?这是他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而且孩子们常常特别希望看到一个美好的结果。因此, 有的时候, 讲到一半戛然而止, 让学生自己兴致勃勃地去看故事结局也是一个好办法。
读书小队可燎原。农村孩子有一个特点:彼此之间交往比较密切, 同一村的小朋友经常聚在一起玩耍。特别适合成立假日读书小队。通过因地制宜设立读书小队, 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更有利于彼此之间互换故事书, 交流各自最喜欢的书, 把读书活动真正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每一刻。当孩子们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 孩子们还会自发地成立读书小队, 他们或是以好朋友为单位把书集合起来交换着看, 或是把位置较近的几个同学的书集合起来交换着看, 让孩子们看课外书的氛围渐成燎原之势。
用故事激发兴趣, 用兴趣促进学习。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农村学校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从一年级开始, 用故事启蒙的办法打开孩子的心灵, 有心插柳, 希望蔚然成荫。
摘要:故事是启迪孩子心智的一把金钥匙, 用故事激发兴趣, 用兴趣促进学习。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故事,启蒙,一年级
参考文献
[1]朱自强著.儿童文学概论.2009年
[2]宋文翠著.儿童文学概论.2010年
[3]薛瑞萍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2008年
[4]小学语文.杂志
[5]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6]吉姆.崔利斯著.朗读手册
【故事新编读后感】推荐阅读:
故事新编创新作文06-21
童话故事新编作文09-19
故事新编作文指导10-26
滥竽充数新编故事作文800字05-28
新编英语语法教案06-18
新编药品销售合同09-12
新编《西游记》作文07-20
新编《狐假虎威》10-30
新编外贸英语函电答案07-10
新编 龟兔赛跑 作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