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校本教研活动反思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校本教研活动反思(推荐11篇)

语文校本教研活动反思 篇1

5月26日,向全市各小学展示了一次“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校本教研活动。整个活动按照定标——调标——试标——测标——论标五个步骤循序展开。这样的主体教研,把论标老师的目光聚焦在“是否有效教学目标”上,把观课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景。此次活动,带给我们很多思考与启发。

(一)抓住“教学目标”这一统领要素,实现了“教”的改进

此次活动中心抓住了“教学目标”这一统领要素。在教学前,我们的教研团队根据前测结果,微调并确立了教学目标,使目标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过程性,更适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中,教师以目标为导向,明确了课堂该“教什么”,课后,团队的教师又进行后测,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这样的校本教研已从“关注怎么教”到关注“教什么”,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二)紧扣“教学目标”这一关键要素,实现了“研”的改进

我们团队观照教学目标,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了后测,这样“教”的有效性马上凸显出来。于是,我们教研的关注点很自然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因此,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来分析反思教师的“教”,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就有了依据。这样,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具有很好的实效性。

(三)强化“教学目标”这一核心要素,明确了“行”的方向

此次教研活动实现了课堂转型,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第一版块“定标”为例,在定标之前,教研团队已经分工合作,进行了教材分析、前测分析,并初定目标。根据前测分析的结果,我们团队又进入了第二版块——“调标”,制定更贴近学情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怎么教”,即明确了教师“行”的方向,让教师的教有了更清晰的教学方向。

(四)关注“教学目标”的内隐性,扩大了“学”的内涵

语文校本教研活动反思 篇2

一、以教师需求为立足点,寻求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支撑。我校按照需求层次理论,根据实际情况为青年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地培训或指导。如师带徒、课堂演练……实现青年教师与高级教师间零距离的交流与互动。

案例1:我在刚接触《品德与生活》时,课前没做充分准备就试教了《和小树一起长大》,。我在课前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的植树后,根据教材开展教学,讲解和讨论了植树的过程,教学儿歌,做植树标语牌。上完课,我将该节课的教学过程与老教师进行了交流。老教师提出:过程老套,不够开放,不能体现出新课程的特点。他建议把课堂搬出教室,还可以联络一个另有植树经验的教师来作有关植树的介绍。我便联系了老教师王老师,选定了场地、准备了工具、材料,并诚恳邀请他到我的课上作指导。第二次试教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参观校园,沿途请王老师介绍校园种植情况,安排学生和王老讨论种树的意义及步骤,最后到室外安排学生在王老师的指点下种植树苗。课后,许多教师肯定了我这种开放式活动化教学。课上得很成功,学生情绪激昂,并坚持在课后很长一段时间去观察树苗,记录生长情况,部分学生还带家长去看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得出,他们对这样的品德课是非常欢迎的。经过老教师的大力指导,在同事的帮助下,那次课成了我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

二、以教师对话为生长点,实现同伴互助

校本教研强调自我反思的同时也要开放自我, 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放式的有效途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进行专业的切磋、协调、合作,尤其是同伴的对话,可以无拘无束,共通共补。教师再结合课例进行“教学诊断”,分析问题,实现观念的碰撞与交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获得专业理论和专业成长的机会。

案例2:我曾听过三位教师讲授同一内容的课,如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翠鸟》一课,他们的板书设计和运用中,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之间交流和同伴互助。第一位教师在执教时,设计了填量词和形容词的练习,课堂上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中填量词和形容词,并根据板书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感到新鲜有趣,领会了文中语言文字的准确性,丰富了语言积累。课后三位教师进行了交流讨论,认为这一板书设计很有新意,但这一板书似乎只能作为练习,缺少了后面的“翠鸟捕鱼”这一内容。于是他们设计了第二种方案,由第二位教师执教。

一(根)桅杆→一(只)[小巧玲珑的]翠鸟﹤=﹥贴水疾飞

一(个)气泡→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很快发现

一(条)小鱼→一(张)[又细又长的]小嘴﹤=﹥迅速叼起

这一板书增加了翠鸟从“贴水疾飞”到“很快发现”再到“迅速叼起”的捕鱼过程,显然更加完整,同时将翠鸟的外形与它的本领联系在了一起,但这位教师的教学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课后他们讨论,认为问题并非出在板书设计上,而恰恰出在如何利用板书的问题上。于是他们又讨论如何用好板书,发挥效应。从语文实践的角度,他们首先让学生来填写量词和形容词,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熟悉翠鸟的外形及特点;其次让学生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通过翠鸟捕鱼过程与翠鸟外形特点的联系,揭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三次教学,三种不同的方案,是对课例持续深入的探讨与对话,也是对教师自我的超越与提升。

三、以教学叙事为切入点,进行自我反思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来改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前提条件。校本教研还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阶段性地反思,每人每课写一个“教学故事”,写出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还要求进行单元反思,把某一节或某一单元中的亮点重述或重写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课例。用这种方式来对教师经验化的处理方式进行审视与反思,分析判断教育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进行调整与校正。

案例3:进入三年级后,要进行写作教学,但学生一直害怕写作文,总是比较被动。我曾听过一节《小青蛙找家》的音乐课,课上学生思想活跃,想象丰富,畅所欲言。于是,我把作文课与音乐课联系在一起,这样,教学的环境从平日里的语数课堂移到了音乐课堂。课堂上学生又唱又跳,沉浸在音乐课堂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全没有了平日的拘束。随后,我便让学生在音乐感染下进行写小青蛙找家的过程。这一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就连平时讨厌作文课的学生也写下近300字,还在全班宣读了自己的作文。

为什么平时的作文课学生没有兴趣,缺乏感情投入,而在这堂课上,学生却积极参与,思路开阔呢?这节课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写作文,音乐又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开启他们的思想大门,为他们提供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语文课和音乐课结合在了一起,音乐的艺术美带动了语文的文学美。

四、以教学问题为出发点,开展问题研究

当前的校本教研,我们从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从问题到课题,自下而上地形成课题。因此,我们提出“课题”源自“问题”。问题的产生、探析、实施、化解都与课堂是分不开的。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比较细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校本教研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案例4:在第一册语文《自选商场》的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空间所限,尽管教师与学生都准备了大量的教具与学具,用来辅助教学,但学生对于物品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地步,就缺少对货币流通过程的真实感受,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对一年级的两个班作了对比教学,一班采用传统的方法授课,教师拿来许多的物品,让学生去认识物品,并对物品的标签作了一一介绍;另一班则将课堂搬入由教师创办的“小能人超市”,进行现场教学,将练习巩固环节设计成学生的模拟购物过程,收款员与顾客都由学生担任,在购物过程中体验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该节课转变了以往从书本再到书本、脱离实际生活的教学,加深了对货币流通价值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商品意识、消费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教学内容,会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经教师讨论,我们认为后一种教法将抽象的物品名称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了一起。生活离不开物品,物品离不开货币的交易与流通。

校本教研实施以来,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无限生机,它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反思为基础,以研究状态为推进的工作方式,为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使教研活动成为学校的一个新亮点。

参考文献

[1]陈鹏飞.走向校本教研[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12.

校本教研活动因反思而精彩 篇3

下面以我校英语组出色完成一次区级公开课的任务为例,说明校本教研活动因反思而精彩。

本学期我校接到区级任务:在初中英语“集体磨课”现场观摩暨教学疑难问题解决研讨活动中上一节公开课。主题:词汇教学。时间:第五周。经英语组讨论,由七年级的夏老师负责讲课,其他老师听课,并提建议。

一、集体反思,点燃智慧火花

因为是区级公开课,英语组长做了计划集体磨课三次并给每个组员发短信,再三叮嘱组员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第三周的周三如期进行了第一次磨课。夏老师开的是七年级下Unit 3 This is my sister中Section A (1a-2b)。她是这样来处理这堂课的:

第一步:课前热身活动。让学生欣赏一首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英文歌曲。第二步:导入。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喜欢这首英文歌及它的全家福,找到共同点——幸福家庭,然后利用全家福进行词汇教学。第三步:教授词汇。这部分采用的是听录音,让一排的学生repeat,同时进行音标教学。接着引进另一幅幸福的全家福并教授词汇friend,让学生帮助介绍樱桃小丸子的家人,从词进行到句。也就是在句子中巩固词汇,巩固词汇是学习运用语句。第四步:练习。词汇教授完之后,让学生完成课本的1a,接着完成1b,并对涉及的两个语句进行磨音,并渗透语音知识(连音和省音)。第五步:巩固利用课本的图片,这也是幸福全家福,引进2a与2b的听力练习,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的词汇和语句。由于本课时的可朗读文本没有,所以夏老师把听力材料进行处理用作磨音的材料,并挖空,再次强化本堂课的词汇句型。第六步:活动。Family day呈现一个幸福的全家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句进行介绍。第七步:总结。再次进深词汇与句型。第八步:作业。画一张全家福,并在班上介绍。

开完课,教研组对这节进行了评课。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们首先肯定了这节公开课中的有效举措,同时指出不足之处:词句教学环节零散,新单词与新句型的呈现略显单一。操练巩固这一环节出现的非真实交际现象。怎样体现本堂课的“有效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组长要求每一位组员回去后再仔细看一看听课记录,回忆听课过程中发生了那些教学事件,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具体的教学情境,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授课教师对此也虚心接受,回去后也进行了反思和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

第二天,教研组员们碰了一次头,谈了谈对第一节课的反思,组长把这些反思记录下来,提供给开课老师参考。有了这次思维交流和思想碰撞,夏老师很自信地再次走了上讲台。

二、集体反思,开阔思路获启发

第四周的周三进行了第二次磨课。由于要突出“有效性”,而且这个“有效性”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经组员们商讨决定对听课记录进行详细的分工,并给学生们准备了当堂测验的小卷子。听课的老师分为九组:第一组负责教学结构记录,第二组负责教学活动转换记录,第三组负责课堂提问记录,第四组负责课堂反馈记录,第五组负责结构性语言记录,第六组负责学生语言流动,第七组负责学生学习状态记录,第八组负责移动路线记录,第九组负责师生语言互动的分析。

由于开课老师比较努力,加上集体的力量,这节课开地比较成功。上一节课出现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地解决。比如:操练巩固这一环节出现的非真实交际现象。英语教学提倡真实交际,在情景中进行真实交流。但是,却出现了学生说“假话”的现象,也就是非真实交际。究其原因,一是为了配合老师上课的需要;二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掌握的词汇和句型有限,在表达时容易出现言不由衷。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之所以主动地配合教师上课,跟教师平时的课堂指令和指导有关,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师要多使用交互式课堂指令语言,除了要鼓励学生合理创新,也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表达。如果遇到学生由于语言的局限而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时,教师可以在交际过程中适当、适时、适度地穿插词句教学,设计恰当的词句拓展练习。词汇教授完之后,夏老师问学生Do you have a happy family? 换成Do you want to have a happy family? 学生不再是配合式地回答“Yes”,而是发自内心的“Yes”。由于有适度地词句穿插和扩展,词句教学环节不再零散,新单词与新句型的呈现不再单一。课后马上进行的小测验,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加上通过反思九组老师的课堂记录,我们有信心把这节课展示给全区的英语教师。

三、集体反思,专业引领提升水平

此节课获得了全区英语教师的一致好评,并展示了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风格。通过这一系列的校研活动,使老师们都认识到:要追求高效的课堂,课前老师要做充分的准备,特别是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好的教学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并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用充满爱的眼睛欣赏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体验到了校本教研活动的非凡魅力。在反思每一个教学环节时,我们努力探寻理论和实践的衔接点、融汇点,尽可能弥补期间的空隙,探寻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最佳呈现方式和有效策略,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认识与结论

反思虽然已经不是新生事物,但要提升其价值,使其更富有成效,则需要进行开拓和创新。通过这次集体反思到开出精彩的区级公开课,我们对反思有了更新的认识。

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内涵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其中自我反思是基础,不但活动的组织者要反省,活动的主角要反省,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也要反省。这样就能让每一位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加其中。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但为上台亮相的教师搭建了平台,也促进了其他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反思改进的意识。因此,可以说校本教研活动因反思而精彩,因反思而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学习自我反思小结 篇4

课程改革给我国教育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以学定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种种新的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无一不在推动教育的变革,无一不给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更成为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保障。

一 自觉成为专业学习者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广,教师仅仅是一位授业者,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成为专业的、研究型的教师。专业不仅是指所教的“学科内容”,而是把教师的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视为专业表现领域。在这个领域中,难的不是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我认识到教师作为成学习者,应该具有自我监控和对学习情境进行分析与反思的能力,需要自身去经历、去体验、去建构,也就是重在自觉自为。教师必须养成学习、反思习惯,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实践学习,持续不断,才有能力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二 课例研讨成为行动实践者

新课程呼唤植根于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身处课改前沿的我们需要的是“教学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参与备课、听课、评议、反思全过程的活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解决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关注课堂上学生的需要,思考新理念如何落实到教学实际,持续关注课堂上的教学问题。在学校组织下,根据提炼出的教学问题,要寻找资料,带着问题、需求进行交流对话、感悟、探究,进行从个人设计到教学协作组参与的合作设计再到由教研员参与的合作设计,这样的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接下来的则是将“设计”付诸实践的教学行为,包括上课、说课,力图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力图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这样就能发现新问题、总结经验,即基于教学事件的教学反思。

三 反思求变成为专业研究者

在校本教研中,最重要的一环无异于反思了。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本质就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备研究性质。

在学校进行的校本研究,实现专业成长,很大程度得益于反思。在教学行为前、中、后都有反思教研活动。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时注重开启合作的绿色平台,采取各种方式,促进教师在课例研究中行为跟进、自我反思。通过反思,比较出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在于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机会都给学生。使学生自己学习教材,自己研究教材,知识的取得是学生大脑思维的结果,终生受用的知识是学生自己的感悟、自己学会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去体验。

语文校本教研活动反思 篇5

《奇怪的圣诞包裹》是一篇拓展阅读的文章,讲的是给异国他乡老人选择圣诞礼物的故事,反应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达一位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文章语句朴实,感情真挚,大量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是一篇融思想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好教材。

我在教材中努力吧教材的这一特点,并以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力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多层次地读书感悟,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首先,从回忆叔公往事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写叔公的句子,随后启发学生紧扣语言文字感悟叔公远离故土的无奈,对故土的思念。如叔公带家明到luo马洲站在山头向北眺望时对家明说的话,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叔公心情如何,他在想什么?为什么?学生通过展开比较合理又丰富的想象,所以加深了对文字的感悟,学生的朗读也就比较又感情了。

小学语文校本教研计划 篇6

校本教研工作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我校教研教改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主要内容

主题:课题引领下的校本教研

我们常说要“理论联系实践”,由此可见,教学和教科研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教研活动并不单单是为了研究教学、总结经验,更应站在一个高度思考与探索,从而推动教学工作。所以,本学期我校的语文校本教研更是与教科研工作紧密联系,探究如何在课题引领下更有方向地研究语文教学工作。

学校的主课题《感悟生活:儿童生活日记教育的校本研究》,着重研究儿童生活日记与儿童对于生活的感悟之间的联系,通过课题的研究,能够使儿童对生活拥有敏锐的感受力,拓宽儿童的生活视野,提升儿童对生活的思辨张力,同时达到语言技巧、思辨技巧的提高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在主课题的引领下,本着语文教学的目的及重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本学期的语文校本教研活动主要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方面入手,重点建设好教研组,在教研组的校本教研中加速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将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沙龙等形式实现本学期的教研目标。

除此之外,要求老师在平时继续强化写字教学,并重在指导,养成良好的习惯。写好铅笔字、钢笔字的同时,还应鼓励和激发学生书写毛笔字的兴趣,学校还将请专家老师进行指导。同时,命题研讨还将有所延伸。

三、具体要求

1、继续组织全体语文老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姑苏区语文教学规范》,深入领会其精神,重视学习语文教学新理念。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学习各类教育刊物中有关语文教学的新做法、新思路,要求结合本校存在的问题,有重点的组织学习。依据新课标,评价师生教与学。

2、抓好教学常规,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良好的性格形成为重点。

3、抓好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重视课题的管理,重视研究过程,探索依托现有教材文本资源指导学生感悟生活,学习表达之路;开展儿童生活日记技术性指导课、讲评课的尝试;并摸索如何结合学校项目活动以进行专项活动的儿童生活日记指导课,对学生进行活动的描写再现、感悟体会收获。通过实实在在的教研课展示活动开拓教师教学思路,深化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与培养青年教师结合起来,真正使课题研究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4、加强师资培训,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并积极参加定期组织的语文教研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

5、本学期,我校继续邀请专家老师指导教研活动,在专家的引领下,老师们能够对课堂教学的革新有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启迪教学智慧,促进有效教学。同时,将发挥教研组老师的集体智慧,围绕主题展开研讨,通过讲座、沙龙、研讨课等形式,人人参与、共同进步。

6、在教师发展中心的引领下,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区级、共同体级、校级等教研活动,及时反思总结促进教学,认真积累材料。

6、有思考、有实践,就会有行动、有成果。语文老师要勤于笔耕,经常写教学反思、随笔,每学期完成一到两篇质量较高的论文,并积极参与评奖或争取发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大课间活动校本设计的行动与反思 篇7

一、来自孩子的设计孩子喜欢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大课间活动顺从了学生的天性,让学生有东西可玩,有时间去玩。但大课间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如何玩得更生动活泼,更有教育意义,是我们要研究的。我们期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变为引导者,学生从活动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建构者。所以,我们意识到:教师的作用越退隐,学生的自主性就越明显。正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的,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本性,发展人的内在能力;促进能力发展的训练要随不同的能力而变化。眼睛要去看,耳朵要去听,双脚要去行走,手要去抓握。同理,心理要去信任,去爱,智力要去思考。人的任何内在才能都是和一定的活动相联系的,通过活动使自己的意向得以实现,并发展成为有训练的才能。裴氏理论的核心要义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受此理论启发,我们认为,引导孩子们自主参与的关键,是孩子喜欢,为此,我们将设计大课间的权力还给了学生,面向全校征集活动方案。

方案设计的要点是什么?我们先对大课间的特征进行了组内讨论:大课间活动的特征就是“大”,所谓大就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更加充分。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方案设计的培训,使学生明了设计方向。回顾一年多,我们收到的100多个设计方案,发现学生的设计大都具备了明确的活动目标,体现自我爱好的特征。如我校的多绳跳、集体舞、舞狮、踩高跷、溜溜球、轮滑、街头篮球和打腰鼓等。多绳跳这项活动,由26个人摇13根绳子,5个人跳,如果有1人没有把绳子摇好,那么就会出现连锁反应,绳子就会打颤,跳绳也就无法继续。这个活动要求学生们之间沟通、协调、配合,从而形成动作的整一性。

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通过活动获得的自主心理体验和操作经验,是在封闭的课堂说教式的教学中不可实现的。大课间变成了孩子的时间和乐园,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活动情趣和情商,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品德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使他们愿意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自己组织的活动培育自信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甚至让教师完成学生“成功感”的确立。然而,更强烈的自我成功感,还来自自我调控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培育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我们时刻牢记:自我效能是社会心理学和动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支柱,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所持有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自我效能的最主要来源是个体在成就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体验,它影响对未来成功的期望。自我效能的知觉一旦升华为自我效能信念,自我信心的确立就会稳定地存在于个体的自我概念体系之中,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为此,我们成立了大课间活动协调委员会,把大课间的组织工作交给学生,教师只做协调点拨工作。

对学生来说,集技能、体能、娱乐于一体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频繁地让学生品尝失败感和挫折感,使他们认识到失败是正常和自然的结果,成功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获得。体验到这一点,当学生集体协作胜利完成一项活动后,他们才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而真正的自信心也就得以确立。

三、自我调控的学习促进发展

学生自主的大课间活动,对孩子们的影响是什么样呢?我们想听听孩子们自己的心声,于是,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从对调查卷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大课间自主权掌握在他们手里,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根据班级实际安排活动。从活动中,了解运动会保持身体健康、促使身体活动、增强体力、增加耐力、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的重要性。他们喜爱宽敞的大课间场地、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各式各样的活动设施,乐意享受教师的鼓励和批评,自己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他们深深地认识到,大课间活动不仅让自己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太大的精神压力在种种情趣盎然的活动中得到释放,而且让自己在丰富多彩又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增长才干,脱颖而出。

街头篮球是一项全新的娱乐、时尚运动项目,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除了具有竞技篮球运动的集体性、竞争性、健身性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凸显的教育功能,深层潜在的文化价值对于青少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以前,我们担心这项运动技术要求高而不敢选入体育课,可九(3)班学生自主选择了这项运动,并邀请教师辅导,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特别高。他们体验着街头篮球给自己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快乐、振奋、放松感和自由感,同时在活动中锻炼了自身的技能、体能,在中考体能测试中,全班同学取得了全年级最高的分数。事实证明,学生自主的大课间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成就感,激发和确立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最重要的是养成了终身运动的习惯,这可是我们始终期盼的教育目标啊。

为期一年的学生自主的大课间活动研究,使我们体育组全体同仁深深体会到: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自我选择、自主调控是进步的动力。

在增效减负的大背景下,大课间活动校本设计的研究项目,虽然不过是学校内部教研组自选的研究项目,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主的活动设计、组织、实施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学生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形成了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看到了组内教师在行动中的成长,快乐而充实。校本教研真是一项能帮我们解决“真”问题的实用研究方法啊。

摘要: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的调控模式,激发了孩子们自主参与的意识,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爱上大课间,爱上体育活动。

语文校本教研活动反思 篇8

关键词:有效性学科校本教研主题式系列化行动研究

《农村小学实施有效性校本教研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省级首批“十一五”规划课题。它的核心概念有:“农村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效性”。《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有效”的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有效果”。“有效性”强调对教研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树立成本与效率、效益意识,努力追求以更低的“投入”谋求更高的“产出”。可以说“有效性” 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理念,更是校本教研必备的策略。通过深入学习与专家论证指导,我们认识到校本教研基本特征是:“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三位一体,即通过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在实施有效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过程中必须抓住其核心三要素——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以此出发,我校在先进理论指导下,走行动研究之路,对传统校本学科教研作了全方位的修正,进一步整合了教学、教研、培训,初步架构了一个更加有效适应新课改的校本学科教研模式与制度体系,同时也切实做到了我校教师教学教研行为的实效性跟进,目前已在区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主题式系列化学科校本教研模式”汇报如下:

一、校本教研模式名称:主题式系列化学科校本教研模式

二、校本教研模式基本过程:遵循“问题——设计——行动——总结”基本程序

三、“主题式系列化校本教研模式”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一般4周一个主题活动,特殊情况下也可2至5周一个主题活动)

(1)问题——主题

学初,在分管学科领导的指导与参与下,学科教研组长搜集一线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提炼出校本教研的几个基本“主题”。同学科的共性问题,由低、中、高学科组合作提炼“主题”;非共性问题,分低、中、高学科组分别提炼“主题”,并安排好大致的时序。(具体执行中,可以根据现实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评析:“问题”来源于教学一线,来源于教师实际,学科教研组由此提炼出“主题”,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利于教师接受并主动投入。】

(2)设计——方案

在分管领导指导下,学科教研组长在认真”提炼主题”的基础上,精心构思,并按照“学习——备课——课例与研讨——总结(培训)”的步骤,依次设计出具体的行动方案。

【评析:精心设计详细的“活动方案”,流程清楚,要求明确,便于操作,也便于督促检查,为校本教研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行动——建构

①学习

在分管领导指导下,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在学科校本教研专用时间(如,周二语文教研日),组织学科教师深入学习,并认真写好反思记录,并提出中心问题;再由提前学习的学科教研组长或教学骨干进行引领式解读,并进行交流研讨等,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主动有效建构新理论,学习新方法。

【评析:“主题化学习”是校本教研基础,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保证了校本教研的方向和深度。】

②集体备课

在学科校本教研专用时间,组织学科教师结合学习主题进行说课和集体备课。一般按照同年级同学科方式分组进行,教研组长牵头,备课组长具体负责。之后,主备教师根据集体研讨精神修订设计理念,并进行优化设计。

【评析:“集体备课”是学科教师集体将理论主动运用于实践的基础平台,是理性智慧向实践智慧主动转换的基础桥梁。】

③课例、研讨

语文课例分教研组与备课组两个层次。一般先观摩课例,再组织研讨。组员带着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观摩课例,课后执教者及时完成说课自评稿,听课者填好教学评价表。之后,组员带上主题学习材料、主题学习反思记录,听课笔记、教学评价表,以及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主动参与研讨交流。

【评析:“课例观摩与研讨”是校本教研的中心环节,它是理性中的实践,是实践中的思辩。它能促进教师在理论关照下的实践智慧的高效生成,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深层次提升。

(4)总结——自觉

在分管领导指导、参与下,学科教研组长与组员认真总结主题系列研究活动取得的成果,反思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再进行学习培训,努力促进学科教师将研究成果化为自觉行动。并适当安排曾外出学习、教研的教师在教研组内进行有针对性的二级培训。

【评析:“总结”是一轮“主题式系列化校本教研”活动的最后阶段,但不是研究活动的终结,而是深层次研究的新起点。“反思”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组织者到参与者,反思均贯穿始终,促进教师形成研究的“自觉意识”,养成在实践中研究反思改进工作的“自觉习惯”,使得教师过上有专业品味的教育教学生活。】

总之,“主题式系列化语文校本教研模式”是在系统论的指导下,综合考量了农村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目标、内容、操作模式、评价等要素,切实按照“发现问题——设计主题——行动研究(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等)——总结提升——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基本流程,构建了一种有效的学科校本教研操作新模式,改变了过去学科教研中“目标不明”、“零打碎敲”的状况。

另外,还应重视制度建设,并加强管理,才能保障学科校本教研的顺利实施。

1.学科分管领导做好指导与跟踪管理工作。

2.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必须事先做好安排,按制度和程序规范开展活动。

3.组员应积极规范地参与主题式系列化校本教研活动。

4.坚持活动签到考核制,领导、教师均应履行签到手续。

四、问题与思考。

1.课题研究范围涉及面较大,驾驭它的能力有待提

“农村小学学科有效性校本教研模式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学科校本教研”,涉及全部学科教师。目的是提高其有效性,最根本的价值在于提升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决定了研究之重要和任务之艰巨,对于学科主管领导、学科教研组长是挑战,必须提高驾驭该模式的能力。

2.课题主持人专业引领能力不够,呼唤专家引领

虽加强了学习与培训,但核心成员(如教研组长)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仍显不足,也缺乏较强的辩证统一方法论的支持,研究视野不够开阔。在研究中有时表现出“就事论事”式,对于系统性深入研究有些影响。在设计问卷、分析资料等科研方法的运用上仍不够精到,表现在操作层面上有时不够扎实有效,确实呼唤专家引领。

3.教师对学科校本教研的认识程度和参与性不平衡,需要再激发热情。

多数学科教师已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但工作一忙,又会降低热情,持之以恒的研究品质稍有欠缺,尤其是从村小刚并入中心校的中老年教师,对研究仍有陌生感,表现出对学科校本教研工作的应付,效果有些受影响,需要再激发热情。在工作中还应做到老、中、青教师分层要求;重点抓中青年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老教师相对跟进。

4.教师时间精力有限,需要减负前行。

在应试教育尚未根除的当下,要做到教学与教研两不误确有困难,教师忙于教学常规工作,尤其语文教师更忙,用在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影响了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减负”与“增效”,让教师们轻装上阵。

语文组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9

光阴荏苒,又一个充满挑战的学期结束了。我校语文教研组现有语文教师7人,这是一个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优秀集体。组内教师具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和扎实的业务功底,治学严谨,教育教学气氛浓厚。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具体如下:

一、工作与成绩:

(一)更新观念,提升能力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教学模式的课堂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教研活动是追求课堂效率的活动,很自然地牵涉到教学方式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这学期,我组教师通过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坚持进行校本课题的研究,进行集体备课,主题会诊。聆听每位教师的好经验、方法等、进行课堂教研活动,互想听课并进行研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们领悟到了:上课是一种生活,是一项充满情趣,又是富有生机的活动,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够在行动上融合理论、深化理论。

(二)改进方法,提高效益

1.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组织老师们集体钻研教材,特别是在课堂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共同参与备课、研讨,从各语言点的分析到课文难点、重点的把握,从教学方法的应用到学生学法的研讨,点点滴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2.扎实严格的教学常规是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有序良性运行的保证,是有效提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不二之法。本学期,教研组从备课、上课、听课、批改、试卷分析、辅导、反思等多方面入手,全面落实教学常规。通过严谨的治学,持之以恒的工作,我们把教学常规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努力的方向: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以后还将在教育科研,教学实践上做文章,争取早出成绩。总之,在这一学期里,我们付出,我们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我们相信,在总结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下学期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努力。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三、存在问题:

1.有的老教师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满堂灌”等个别现象还存在。2.个别老师平时讲课挥洒自如,但老师们都去听他课,却前言不搭后语了。

3、还有个别教师教学后不善于及时总结反思。

四、反 思:

语文教研组校本研修总结 篇10

一、常规教学落实到位

三个备课组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按计划精心安排教学各个环节,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教学目标,保证了各年级段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个基础上,年青老师完成了师徒结对汇报课,高级教师完成了高级履职课,同年级老师开设教学交流课等等,各位老师在落实教学任务方面做得非常扎实。

二、教师专业水平稳步上升

组里的年青人积极进取。z老师积极参加课题立项,z老师和z老师积极参加骨干评比。z老师负责校文学社活动,定期出《百草园》社刊,定期参加市直学校文学社联盟活动,提高了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今年高中语文组又增加了郑文礼老师。他在新课程改革方面积极进取,积极进行新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浙师大进行专业培训时,还获得了浙派新星的称号。周怿老师参加了成旭梅名师工作室,不断地进行提升和交流。邵剑老师通过师徒结对活动,教学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三、教研活动行之有效

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本学期的教研组计划中我们把如何解读文本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按照计划我们以《礼拜二午睡时刻》和《秋声赋》为例,对教材文本进行了挖掘与解读,并就如何建立小说和散文阅读分析体系,明确高考试题与教材文本之间的联系,如何引导学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阅读能力要求形成共识。

此外,还按照学校的要求,开设了期中考试分析交流和考试分析课,参加市论文比赛和教学能力比赛等等。

四、不足之处

在学校布置的有效作业研究方面成效不大。教学专题研究工作只停留在了问题解决的层面上,而没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总结。新课程内容设计还不够完善。

语文校本教研活动反思 篇11

【关键词】校本教研 教研组建设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79-02

语文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之一,加强语文教研组工作的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增加其科研能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保证;也是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由于学校硬件设施、文化环境、师资分配、生源水平等多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教研组活动时间受多方面挤压得不到有效保证,教师忙于完成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又受自身条件与水平的限制,科研积极性不高,所以目前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研组活动,始终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所谓的活动,无非是排排教学进度、公开课日期;定定教案要求、课时数;扯扯期中、期末考试得失,没有深入、持久、系统、科学的理论或实践研究。这既影响了组员的继续教育、个人成长,又影响了语文学科教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如何在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工作中开展、促进教研组建设,是每一个管理者应严肃思考的话题。我校语文教研组经过几年来的校本教研实践,有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种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一个教师从专业认同到专业适应,到专业成熟,进而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是一个长时间的持续发展过程。而骨干教师就是这一过程中的引领人、促进者。语文教研组的集体成长,离不开骨干教师的积极示范、热情引领。途径主要有:

开展教研组学科小沙龙,由骨干教师选择教育教学某一方面作专题讲座,比如课堂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作文评价指导等;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每学期一至二堂公开示范课,可请教研员评讲;骨干教师担任教科研带头人,充分发挥其教科研能力强的优势,指导、帮助其他成员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领头雁”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导向性、激励性的,全组上下的竞争意识、超越意识就由此而来,整个语文教研组的战斗力就不断提高。

当然,还可以开展校际交流,邀请其他学校的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等。文化环境各异的语文教研组孕育各具特色的语文教师,加强横向交流,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促进教师更快、更全面地发展。

二、从严从实抓青蓝工程

老教师的经验是财富,新教师的灵气是优势,教师自身资源的优优组合,才能使整个教研组的战斗力发挥到最佳状态。因此,青蓝工程制度化,制度又具操作性。师徒结对纳入学校考评考核范畴,双方应尽义务和所享权益应条款分明。如每周双方互听一次课,认真评议并作好笔头记录;每一单元,双方各出一份试卷,交换意见,整合定稿;每学期新教师上一节研讨课,写一篇教学反思或论文;期中、期末提供一份调研报告,供教研组作集体活动的材料。从教三年之内的新教师,每年必须参加本校的评优课,比赛程序规范。任何活动,徒弟得奖,师徒共享成果。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新教师很快适应了教育岗位,成长起来。

三、扎实有效开展备课组工作

备课组是教研组的基本组织,抓好备课组建设,教学常规才能真正落实到位,一个年级的一门学科才能真正达到优秀。而备课组的建设,既要重落实,又要重管理。

所谓重落实,首先体现在备课组的配备上,原则上是新老结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安排在同一办公地点,以便随时交流。内容与方式上,重说课,既说教材,又说学生,教法、学法不忽视,成员轮流主讲,其他人集思广益,增减损益。再次,备课组定期举行组内公开课,加大听课、评课力度,详细记录以备教导处检查。最后,备课组精选资料,精编讲义,统一全年级练习题,既做到资源共享,又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低效繁琐的题海战。

所谓重管理,指每学期的备课组工作,除了有记录在案的,教导处、教研组定期对成员的备课笔记、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辅导(作文面批)等做抽查或学生问卷调查,公布结果,还可以不定期听课,检查其备课、上课情况并记录,作为评定校级骨干教师或优秀教研组的依据之一。

四、依据课题研究搞活教科研气氛

课题研究是实现教师共同参与教科研的有效载体。语文教研组的研究课题产生于语文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的主体是语文教师,研究指向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因此课题研究奉行的原则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求得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师生双赢。认识到这一点以后,语文教研组成员关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敏锐地关注其间的一些问题,追踪一些问题,设计一些问题,从而上升为研究课题。

如本校在初一年级的作文指导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知识发展水平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形成“写作与生活”这一基础课题;初二年级,随着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结合教科书的

写作具体要求,我们把课题发展为“关注与思考”;初三年级,则发展为“关注与评价”。通过三年循序渐进的行动研究和研究中的行动,这一课题呈现出由浅至深、由表及里的动态行动过程,教师不知不觉间投入课题,把研究课题化为一个个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这样我们就有了研究的觉醒,激发了热情,锻炼了能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五、提倡书香语文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结合教师订阅杂志书刊等,利用班会课、校本课进行美文推荐与阅读欣赏。有时也利用升旗仪式的机会,向全校师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校园内率先营造读书氛围,带动师生经常阅读,提升人生修养,积淀文化素养。

上一篇:保研自我介绍中文范文下一篇:典范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