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ug课程设计说明书

2025-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维ug课程设计说明书

三维ug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1

第1章 前 言..................................................................................1

1.1 引言...................................................................................1 1.2任务分配..............................................................................1 第2章 减速器零部件三维造型设计.........................................2

2.1 引言...................................................................................2 2.2 箱盖建模.............................................................................3 2.3 箱底造型设计(略).....................................................12 2.4 轴承端盖建模..................................................................13 第3章 生成工程图.....................................................................15 3.1 Ⅰ轴的工程图..................................................................15 3.2 装配图的工程图............................................................16 第4章 虚拟装配..........................................................................17 4.1 窥视孔盖虚拟装配.......................................................18 4.2 轴1虚拟装配..................................................................19 4.3 轴2虚拟装配................................................................19 4.4 轴3虚拟装配................................................................20 4.5 总装配图.........................................................................20 第5章 小 结................................................................................30 第6章 参考文献..........................................................................31

第1章 前 言

1.1 引言

UG NX是由Siemens PLM Sofewar发布的集CAD/CAM/CAE于一身的三维参数化设计软件。它致力于从概念设计到工程分析再到制造的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使产品的开发从设计到加工真正实现了数据的无缝集成;它是企业产品开发全过程的解决方案,涉及产品设计、仿真和制造中开发过程的全范围,包括产品概念设计、式样造型设计、结构细节设计、性能仿真、工装设计和数控加工;UG NX是一个全三维的双精度系统,它允许用户精确地描述几乎任一几何形状,通过组合这些形状,用户可以设计、分析产品并建立它们的工程图,一旦设计完成,制造应用允许用户选择描述零件的几何体,加入制造信息并自动生成刀具位置源文件(CLSF),用来驱动数控机床进行零件的加工(CNC)。

UG软件被当今世界领先的制造商用于从事概念设计、工业设计、详细的机械设计以及工程仿真和数字化制造等工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通用机械、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和电子工业以及其他高科技应用领域的机械设计等行业,它已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广泛使用的系统之一。

UG NX 6.0软件具有多个功能强大的应用模块,主要包括CAD、CAM、CAE、注塑模、钣金件、管路应用产品、质量工程应用、逆向工程应用模块,其中每个功能模块都以Gateway环境为基础,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每个模块都具有独立的功能,而且模块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将产品调入到不同的模块中进行设计或加工编程等操作。

1.2任务分配

第一天:布置设计任务,查阅资料,拟定方案,零部件造型设计; 第二天:零部件造型设计; 第三天:工程图生成;

第四天:虚拟装配、撰写说明书; 第五天:检查、答辩。

第2章 减速器零部件三维造型设计

2.1 引言

UG软件建模是基于特征的复合建模,是显示建模、参数化建模、基于约束的建模技术的选择性组合。

显示建模:显示建模的对象是相对于模型空间,而不是相对于彼此建立。对一个或多个对象所做的变化不影响其他对象。

参数化建模:将用于模型定义的尺寸参数和参数值随模型存储,参数变量可以彼此引用。从而建立模型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编辑参数变量改整个模型。

基于约束的建模:模型几何体的一组设计规则的定义,称之为约束。模型是通过约束或求解的。这些约束可以是尺寸约束或几何约束。

2.2 箱盖建模

1.拉伸创建草图。

2.完成草图并拉伸,布尔(无)。

3.拉伸创建草图。

4.完成草图并拉伸,布尔(求和)。

5.拉伸创建草图。

6.完成草图并拉伸,布尔(求和)。

7.创建凸台。

8.镜像凸台特征。

9.拉伸创建草图。

10.完成草图并拉伸,布尔(求和)。

11.创建三个简单孔直径分别为90,100,140。

12.修剪体,对其进行修剪。

13.拉伸创建草图,内壁厚为8。

14.拉伸形成空腔。

15.创建窥视孔,拉伸创建草图,尺寸如图。

16.完成草图进行拉伸。

17.创建矩形腔体。

18.创建沉头孔,沉头孔直径为

32、深度为2,孔直径为

18、深度贯通,布尔(求差)。

19.镜像螺栓孔,求和。

20.创建箱座箱盖连接螺栓孔,沉头孔直径为

19、深度为2,孔直径为

12、深度贯通并镜像。

21.定位销孔,创建锥孔,直径为8,锥角为1.15。

22.结构细化,创建边倒圆特征。

23.创建视孔盖螺纹孔,M8×1.25,并生成螺纹。

24.创建起盖螺纹孔,M8×1.25,并生成螺纹。

25.分别创建轴承该盖螺纹孔,M8×1.25、M10×1.5,并生成螺纹,并镜像。

26.箱盖造型设计整体图。

2.3 箱底造型设计(略)

箱底造型设计主要依附于箱盖,在箱体的基础之上结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设计尺寸等相关要素,完成此零件的造型设计。

2.4 轴承端盖建模

1.创建闷盖,新建建模文件,回转体,进入草图界面,绘制草图。

2.完成草图,回转草图。

3.选择螺纹孔→绘制截面命令,确定孔的中心位置。

4.倒斜角,建立螺纹孔,并生成螺纹。

5.建立透盖,选择闷盖,创建简单孔,根据轴直径确定孔径。布尔(求差)

6.完成透盖并保存。

第3章 生成工程图

UG采用当前先进的复合建模技术,保证了工程图与装配图的相关性,使工程图随模型的改变而同步、自动地进行更新,从而通过直观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快捷地建立和管理符合标准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为工程和技术图纸的生成和管理提供了一个完全自动地工具。

3.1 Ⅰ轴的工程图

(见附录1:Ⅰ轴的工程图)

3.2 装配图的工程图

(见附录2:装配图的工程图)

第4章 虚拟装配

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就是零件之间的位置约束,也可以见零件组装成组件,然后再将多个组件装配成总装配件。

根据装配的模型和零件模型的引用关系,UG软件有3种创建装配体的方法,即从顶向下装配、从底向上装配和混合装配。

自顶向下装配:如果装配模型中的组件存在关联,可以基于一个组件创建一个组件,即首先完成装配级的装配模型,然后再根据装配级模型创建其子装配件。也可以首先完成顶层装配模型文件,然后在装配体中创建零部件模型,再将其中的子装配体另外存储。

从底向上装配:先创建零件模型,再组合成子装配模型,最后由子装配模型生成总装配件的装配方法。

混合装配:混合装配是将自顶向下装配和从底向上装配结合在一起的装配方法,这将增加装配设计的功能。例如,用户开始用从底向上的装配方法,然后为了设计的顺利进行改用自顶向下装配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之间互相转换。

4.1 窥视孔盖虚拟装配

1.以窥视孔盖为基本工作面。

2.添加组件透气螺塞,设置为通过约束。

3.采用同心约束,安装透气螺塞。

4.完成窥视孔盖装配图,保存。

4.2 轴1虚拟装配

以零件齿轮轴为基本工作件置于绝对原点。采用同心约束在齿轮轴安装挡油环及轴承。采用接触在轴上安装键。完成轴1装配图,保存该装配图。

4.3 轴2虚拟装配

以轴2为基本工作件,置于绝对原点。采用接触约束在轴上安装轴上的两个键。采用同心、接触约束安装两个齿轮。采用同心约束安装挡油环及轴承。完成轴2装配图,保存。

4.4 轴3虚拟装配

以轴3为基本工作件,置于绝对原点。采用接触约束在轴上安装轴上的键。采用同心、接触约束安装低速级大齿轮。采用同心约束安装挡油环及轴承。完成轴3装配图并保存。

4.5 总装配图

1.箱体为基本工作件。

2.安装油塞调整垫圈。

进入已经创建的装配环境,单击开

命令在添加组建对话框中选择打命令,所要装配的组建名:zhiquan(纸圈)。

进行如图设置并单击“应用”。

选择索要约束的对象。

3.安装油塞。

参照纸圈安装,打开yousai(油塞)组建,同心约束。

4.安装油标尺。

参照纸圈安装,打开youbiaochi(油标尺)组建,同心约束。

5.安装调整垫片。

参照纸圈安装,打开dianquan(垫圈)组建,同心约束。

6.安装轴承端盖。

参照纸圈安装,打开gai(盖)组建,同心约束。

7.通过同心及接触约束装配低速轴。

参照纸圈安装,打开3zhouzhuangpei(3轴装配)组建,同心及接触约束。

8.通过同心及接触约束装配中间轴。

参照纸圈安装,打开2zhouzhuangpei(2轴装配)组建,同心及接触约束。

9.通过同心及接触约束装配高速轴。

参照纸圈安装,打开chilunzhouzhuangpei(齿轮轴装配)组建,同心及接触约束。

10.装配箱盖,通过接触及同心约束将其定位。

参照纸圈安装,打开xianggai(箱盖)组建,同心及接触约束。

11.安装窥视孔垫片及窥视孔盖。

参照纸圈安装,打开shikongdianquan(视孔垫圈)组建,同心约束。

12.安装轴承旁连接螺栓。

参照纸圈安装,打开M16-145(螺栓)组建,同心约束。

安装垫圈。

再安装螺母。

13.安装箱底箱盖连接螺栓。

参照纸圈安装,打开M10luoshuan(螺栓)组建,同心约束。

安装垫圈。

再安装螺母。

14.安装起盖螺钉。

参照纸圈安装,打开M8-15(螺栓)组建,同心约束。

15.安装轴承盖螺钉。

参照纸圈安装,打开M8qigailuoshuan(螺栓)组建,同心约束。

16.通过镜像装配安装好两边的螺钉。

17.安装透视孔螺钉。

18.完成总装配图,并保存。

第5章 小 结

为期一周的UG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几种常见的零件的绘制,进一步掌握UG的应用,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识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感觉受益匪浅!

刚开始时面对时,感觉有大量的图要完成而不知道从何处落手,以前上课的时候是一步一步,一个一个的命令的学,课后的练习与前面学到的知识的连贯性不大,开始绘图时感觉很多知识有些陌生。

在运用UG 6.0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通过不断的制图过程中,我的画图速度明显提高了,并且这次的课程高计给我教训最深刻的就是做事一定要严谨,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在画箱盖的过程中我不小心一个尺寸弄错了,到装配时装不上去才发现,导致又得返工重新调整整个箱盖。所以深刻的理解到在作图时必须要很细心,步步为营,做到精确。与此同时,也感觉到UG绘图的便捷,其在设计过程中基本是以参数化定义所有的线条,在你完成某一零件后,发现某一部件需要修改,只要对一些参数进行修改即可。另外,在绘图过程中出现颇多的错误,向同学请教后,慢慢的熟悉了某些技巧。这锻炼了我们请教的勇气和团体合作的能力。

这就是我在此次课程设计中的心得体会,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弥补不足,才能有今后的提高,让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更出色的完成任务。

最后,感谢老师平时的认真授业解惑,才能让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不至于太过急躁,才能有序的进行每一个步骤,谢谢您!

第6章 参考文献

三维ug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2

当今世界制造业蓬勃发展,其发展的不懈动力在于数字化技术的开发与发展。UG NX是数字化产品开发系统,它集CAD/CAM/CAE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建模能力,虚拟装配能力及灵活的工程图设计能力,功能覆盖了从概念设计到产品设计的整个生产过程,为制造行业产品开发的全过程提供了解决方案。随着UG NX的迅速发展及制造业的发展需求,目前UG被广泛应用于通用机械、模具、航空航天、造船及汽车等领域。为适应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学校有针对性的为我们车辆工程专业开设了“基于UG的汽车产品三维设计”课程,要求我们熟练地掌握UG软件功能并能应用于实践。

1 UG建模模块、装配模块设计方法

UG拥有丰富的应用模块,课程教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UG建模模块、装配模块。

1.1 建模模块

UG的建模模块十分强大,主要包括实体建模(UG/Solid Modeling)、特征建模(UG/Features Modeling)、自由曲面建模(UG/Freeform Modeling)。

这一应用模块中学习的关键是草图的绘制,利用草图建模可以弥补特征建模只能对简单图形建模的局限,通过轮廓、艺术样条、偏置曲线等工具初步绘制与实体相关联的二维图形,为满足草图对象在坐标面的位置以及图形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使用尺寸约束和几何约束对草图进行编辑,继而对已完成的草图进行拉伸,旋转等操作来实现实体建模。通过草图建模,操作便捷且易于修改,大大提高了建模效率。

下面以连杆的创建为例。

(1)建立连杆杆身草图。如图1。选定ZY平面为草图绘制平面,应用直线、圆弧、圆等命令绘制连杆杆身的剖面。(绘图过程先画形后定尺寸,利用快速修剪、自动判断尺寸简化绘图步骤)

(2)完成草图,用拉伸命令选定已创建的草图为曲线,确定矢量方向及拉伸距离实现拉伸。如图2。(若需稍作改动,可重新编辑草图;若拉伸失败,则可通过在编辑草图的环境下,利用约束来显示错误并加以改正)

(3)通过建立草图、拉伸,创建连杆杆身I型断面,完善连杆杆身、连杆大头与连杆小头,应用求和、拔模、面倒圆、边倒圆、倒斜角等命令完成连杆建模。如图3。

1.2 装配模块

装配模块提供了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装配方法。自底向上指的是先零件建模,然后进行总装配体的装配,因其可以直接精准装配,简单快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自顶向下指的是先建总装配图,然后建零件图,在装配过程中可以进行零部件的设计和编辑,零部件可灵活地配对和定位,并保持其关联性。下面介绍连杆组件的装配方法(自底向上):

(1)确定需要进行装配的组件:连杆、衬套、轴瓦、连杆盖、活塞。如图4。

(2)确定装配顺序。添加部件连杆和衬套,装配约束→同心→选定衬套与连杆小头上的对象,实现连杆与衬套的装配;再依次添加轴瓦、连杆盖、螺栓,分别完成相应的装配。添加组件时可一次性添加需要装配的部件,避免反复添加,也可单个添加、装配,保证界面的简洁,便于操作。如图5。

装配约束包括接触对齐、同心、距离、中心等诸多方式,部件间的配合可通过不同的约束方式实现;对于不同的对象,应用同一种约束方式,其效果也大相径庭。例如螺栓与连杆盖、连杆的装配,选定螺栓与连杆盖上相应的圆环,应用“接触对齐”→“自动判断中心/轴”;再选定两个需要接触的面,以“接触对齐”→“接触”分两步进行装配。也可选定螺栓的轴和连杆盖上与螺栓相配合的孔,通过“接触对齐”→“自动判断中心/轴”直接进行装配。对于初学者,在操作装配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选择的对象或选用的约束方式不当无法正确装配,有时在花费了大量时间后误打误撞装配成功,但不能真正掌握要领,甚至在遇到相同的装配要求的情况下依然无从下手。因此学习和应用UG NX装配模块的过程要做到细致、开拓、反思、总结。

2 UG学习方法及建议

(1)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学习软件功能。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熟练地应用UG软件,首先要掌握基本命令的操作,以及实体建模、曲面造型等常用的基本应用。但是,UG的功能复杂多样,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是其一部分,对于难得一用的功能,即使学了也会很快忘记,徒然浪费时间。因此,对于必要的,常用的功能应重点学习,真正领会其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做到融会贯通。

(2)注重设计造型思路的培养。如果说学习命令使用方法是学习UG的基础,那么开拓创新设计的思维,培养造型思路便是学习UG的核心。UG为设计者提供了设计造型的便利环境,其版本多样,但基本功能、操作方式大同小异,唯有培养了造型思路,才能对不同版本的UG软件,甚至于其他的设计软件应用自如。就像文人墨客写文章,有了清晰的思路,才能文思泉涌,下笔有神。

(3)讲究效率,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学习UG是一个不断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被一个问题绊住,迟迟无法解决是常有的事,这种情况下,要懂得利用网络、求助同学、老师或者换个思维、积极尝试,切忌钻牛角尖,孤军奋战。也有很多人学习之初热情满满,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轻易地被难题打败,或是不甘于花费时间学习,逐渐丧失了学习热情,学个皮毛便不了了之。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没有深入钻研的精神,没有另辟蹊径的智慧,没有认真严谨的态度,不单单在学习UG的方面无所获,在做人与工作中也将无所成。

3 UG课程学习体会

“基于UG的汽车产品三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在要求同学们灵活应用软件设计建模的同时,还考验了同学们对汽车构造知识的掌握,更激发了同学们创新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堂课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应用UG软件绘制的车身、汽车模型、自动变速器的装配图及爆炸图等,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门课程摆脱了以往的以老师向学生单向教授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听取了老师讲解的重点和难点,利用老师提前录制的教学视频在空余时间学习命令,自主练习。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则由同学们自己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练习,培养了我们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笔者认为学习UG的关键在于六个字:多练、多问、多想。

首先是多练,即博学之,笃行之。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假如只看教材不实际操练,不但会局限在书本里单一的设计方法中,禁锢了思维,而且无法发现自己学习的漏洞,掌握软件的使用要领。在练习的过程中也不是简单地照着书本按部就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当然,只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视频,老师的视频教程边看边练,对于绘图中的疑难点可以反复观看录像,模仿其操作过程,体会其操作精髓直至掌握为止。教学视频更直观地为我们展现了命令的使用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起初学习命令可以选择简单的实例,如凸轮轴,连杆等,由易到难,逐步练习,在灵活应用部分命令的基础上再练习如减速器等稍复杂的构件。

其次是多问,即审问之。UG是一款功能丰富,应用广泛的软件,它可以用于创建三维实体,亦可以绘制二维草图,生成工程图,它包含很多命令,自学难度较高,时常难以理解教材上的讲解,操作步骤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囫囵吞枣,糊弄过关,学习UG绝不能含糊任何步骤,要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多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甚至作适当的延伸,举一反三,以探究的欲望激发深入学习的热情。此外,积极与同学探讨学习方法,有利于取长补短,更正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少走弯路。

最后是多想,即慎思之,明辨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相辅相成。学习UG不是依葫芦画瓢地进行机械操作,不在于追求学会使用的命令个数,它是在练习手动操作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思考的过程。那么我们需要思考什么?(1)思考软件中的命令如何使用,如何便捷地使用,何时使用;(2)思考一个特征的不同的创建方法,是否有更便捷的方法,是否有更合理的设计;(3)思考设计过程不顺畅,出现诸多错误警告的原因;(4)思考如何将生活中的实物通过UG设计出来;(5)思考自己近阶段学习的成果。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很多,需要总结的内容有很多,不善于思考,甚至不屑于思考的人,只会止步不前。

4 结语

学习UG讲究的是过程,这是个充满挫折,磨练心智,考验智慧的漫长过程;是逐步掌握一个软件,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至关重要的过程;是开拓思维,推陈出新的有意义的过程。不要在困难前面徘徊犹豫,而要以扭转乾坤的意志,舍我其谁的气魄突破难关;不要以学会命令为目的,而要以学以致用为目标;不要循规蹈矩,固步自封,而要勇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学习UG,自我总结,自我升华,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黎骅,吕小荣.UG NX 6.0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实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3

Mode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course design manual

业: 木材科学与工程(室内与家具设计方向)姓

名: 10064135袁

10064136张雪超

10064137仝

10064222董文娟

10064223何淑娟

10064233薛

静 指导教师姓名: 朱俊艳

提 交

日 期:2013年1月14日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

家具设计说明„„„„„„„„„„„„„„„„„„„„„„„5

第一节

沙发设计说明„„„„„„„„„„„„„„„„„„„„„„

5第二节

茶几设计说明„„„„„„„„„„„„„„„„„„„„„„5

第三节

电视柜设计说明„„„„„„„„„„„„„„„„„„„„„5 第二章

对材料的认识„„„„„„„„„„„„„„„„„„„„„„„5 第三章

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6 第四章 第五章 表面处理及自我评价„„„„„„„„„„„„„„„„„„„„6 模型制作的心得体会„„„„„„„„„„„„„„„„„„„„6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套家具以人造板为主要材料,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的一些重要尺寸以及32mm系统,设计了复古与时尚完美结合的“L”型沙发;温暖木材与晶莹玻璃激情碰撞的简约茶几;时尚个性,简约大方,适合多种风格客厅的个性电视柜。

关键字:人造板 人体工程 32mm系统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说明书

ABSTRACT

The set of furniture to wood-based panel as the main material, make full use of human body engineering, some important dimensions and 32mm system, design a retro and fashion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 L ” type sofa;warm wood and glass passion collision simple table;fashion personality, simple and elegant,personalized TV cabinet is suitable for a wide variety of style living room.Keywords: human engineering 32mm system of wood-based panel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家具设计说明

第一节

沙发设计说明

本次沙发为布衣包裹沙发。为了满足人们对客厅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如:躺在沙发上看书、半躺着看电视、家庭影院、客人闲谈等),特此设计出此款“L”型的沙发。沙发外部采用复古色的格子包布,复古的同时又与时尚接轨。是复古与时尚的完美结合。此款沙发整体规格为2440*1800*800,略低于膝盖的左面(400mm)更符合人体适尺寸,使得人体在沙发上的活动度增加。

匠心独具的“L”型沙发、巧夺天工的布料剪裁、堪称完美的色彩搭配、精确的CAD数据、无不昭示着此款沙发的外貌与内涵的相并重~

第二节

茶几设计说明

本款茶几以人造板为主要材料,保留了木材的原色,上层采用木材与玻璃相结合的设计,将木材的温暖与玻璃的晶莹完美结合,两层玻璃中间装有各色装饰品,且不固定,移动落定后呈现各种自然状态的美,一款茶几带来不同的惊喜。透过装饰品的间隙可以看到下层隔板,清晰以朦胧,呈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美感。

茶几的尺寸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的人体对于茶几的几个重要尺寸,也充分配合了本套家具中沙发的尺寸。最终定为1300*700*430mm。

第三节

电视柜设计说明

这款电视柜在线路安置方面方便可行且做了合理的设计,可承载多种视听器材,让整个视听区呈现出整齐、统一的装饰效果。电视柜与后面的电视墙颜色相呼应,与客厅的整体风格相和谐,不突兀,在样式上能融入整体空间,采用实木制作,木材独特的色泽纹理让电视柜有视觉的亮点。电视柜为2120*400*680,与沙发大小相宜。电视柜整体外观简约大方,时尚个性,适应多种风格的客厅,是电视柜的首选。

第二章 对于材料的认识

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该产品天然质朴、自然而高贵,可以营造出与人有最佳亲和高雅的居室环境。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说明书

在加工过程中用美工刀裁切时,因为木板比较厚,必须一刀一刀的去刻画,手要注意离刀远一些,很容易受伤。裁切完时,木板的边缘不均匀,而且容易带有毛刺,要注意用刀削平。

第三章 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1、在制作过程中,因为木板有韧性而且比较厚,裁剪板材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2、裁剪出的木板很容易因为裁剪工具的不适使木板不是原来设计的尺寸。

3、裁剪完木板后,用胶粘合时,容易粘不齐。

处理方法:

1、在裁剪时,没有捷径,只能一刀一刀加深刻痕,最好木板的两侧都画线,从两侧同时刻画,这样裁出的木板边缘不会带有那么多的毛刺。

2、因为尺寸很可能与原来设想的不一样,这就需要划出刀痕时,要一点一点 的画,工作要集中注意力。

3、粘合时,要计算出木板粘合的先后,然后依次粘合,这样模型会更整齐,不易出现其他问题。粘合后可放置暖气上烘干,更易凝固。

第四章 表面处理及自我评价

沙发的布艺表面是由废弃的床单制作的,是复古与时尚的结合;茶几的上次表面为由硬质透明塑料制作的,代替实际加工中的玻璃,晶莹剔透,茶几下层表面与电视柜的表面均为人造板的表面,实际加工表面可以用实木贴皮装饰,木质温润,纹理独特,或涂饰各色油漆,丰富多彩。

我们对于此次模型制作十分满意,无论从最初尺寸的确定,整体风格的商讨,木板应用的规划,到最终的家具制作,饰品的装饰,我们不是尽力而为,而是竭尽全力。虽然可能存在许多不足,但这是现有条件下我们最好的制作。

第五章

模型制作的心得体会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考验了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们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事。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我们要认真 的完成课程设计,脚踏实地的迈开这一步,为明天能稳健的在社会大潮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型制作是一个十分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模型制作也是一个尊重步骤程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说明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4

前言....................................................................1 正文....................................................................1 2.1目的与总体方案:.....................................................1 2.2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1 2.3 普通调幅(AM)的基本原理............................................1 2.3.1.AM信号的表达式、频谱及带宽.......................................1 2.3.2 AM信号的解调.....................................................2 2.4 双边带调制(DSB)的基本原理.........................................3 2.4.1 DSB信号的表达式、频谱及带宽.......................................3 2.4.2 DSB信号的解调.....................................................3 2.5单边带调制(SSB)的基本原理..........................................3 2.5.1 SSB信号的产生.....................................................3 2.5.2SSB信号的解调......................................................4 Simulink仿真与分析......................................................5 3.1 普通调幅(AM)的仿真与分析..........................................5 3.2双边带调制(DSB)的仿真与分析........................................7 3.3 单边带调制(SSB)的仿真与分析.......................................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前言

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通信系统的仿真是一个技术重点。这次课程设计的重点就是模拟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仿真,并在MATLAB软件平台上的仿真实现几种常见的模拟调制方式。最常用最重要的模拟方式是用正弦波作为载波的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常见的调幅(AM),双边带(DSB)和单边带(SSB)等调制就是幅度的几个典型实例。

此次课程设计主要用调幅(AM),双边带(DSB)和单边带(SSB)等调制为说明对象,从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并进行仿真分析,说明其调制原理,并进行仿真分析。利用MATLAB对模拟调制系统进行仿真,结合MATLAB模块和Simulink工具箱的实现,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更深入地掌握通信原理中掌握模拟调制系统的相关知识。

在模拟调制中,调制信号的取值是连续的:而数字调制中的调制信号的取值则为离散的。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调制,不仅可以进行频谱搬移,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从而将调制信号转换成合适于信道传输或便于信道多路复用的已调信号,而且它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传输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调制方式往往决定了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正文

2.1目的与总体方案:

1.建立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

根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确定总的系统功能,将各部分功能模块化,并找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画出系统框图。

2.熟悉仿真工具,采用m编程和Simulink模块化设计,组建通信系统 首先新建一个m文件,再根据系统原理框图画出软件实现流程图,然后根据流程编写相应程序,最后对代码进行修正优化,最终实现系统功能

3.根据系统新能指标,设置和调整各模块参量及初始变量值

4.实现系统运行仿真,观察分析结果(计算的数据,显示的图形);根据线性幅度调制原理,确定调制系统设计方案;画出AM,DSB,SSB调制解调信号时域波形和频谱图;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2.2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

幅度调制时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载波的幅度,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如图所示:

图2-1 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

图中,mt为调制信号,smt为已调信号,ht为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则已调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一般表达式分别为

Smtm(t)cosct*ht

Sm12McMcHw

式中,M为调制信号mt的频谱,Hht,c为载波角频率。

由以上表达式可见,对于幅度调制信号,在波形上,它的幅度随基带信号规律而变化;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完全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内的简单搬移。由于这种搬移是线性的,因此幅度调制通常又称为线性调制,相应地,幅度调制系统也称为线性调制系统。

在上图的一般模型中,适当选择滤波器的特性H,便可得到各种幅度调制信号,例如:常规双边带调幅(AM)、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SC)、单边带调制(SSB)和残留边带调制(VSB)信号等。

2.3 普通调幅(AM)的基本原理

2.3.1.AM信号的表达式、频谱及带宽

在上图中,若假设滤波器为全通网络(=1),调制信号叠加直流后再与载波相乘,则输出的信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号就是常规双边带调幅(AM)信号。AM调制器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2-2 AM调制器模型

AM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达式分别为

SAMtA0mtcosctA0cosctmtcosct

SAMA0cc12McMc

式中,A0为外加的直流分量;mt可以是确知信号也可以是随机信号,但通常认为其平均值为0,即mt0

AM信号的典型波形和频谱分别如下图(a)、(b)所示,图中假定调制信号显然,调制信号的带宽为Bmfh。的上限频率为h。

图2-3 AM信号的典型波形和频谱图

由图(a)可见,AM信号波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mt成正比,故用包络检波的方法很容易恢复原始调制信号。但为了保证包络检波时不发生失真,必须满足A0mtmax,否则将出现过调幅现象而带来失真。

由它的频谱图可知,AM信号的频谱SAMt是由载频分量和上、下两个边带组成(通常称频谱中画斜线的部分为上边带,不画斜线的部分为下边带)。上边带的频谱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显然,无论是上边带还是下边带,都含有原调制信号的完整信息。故AM信号是带有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它的带宽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即

BAM2fh2Bm式中,Bmfh为调制信号的带宽,fh为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2.3.2 AM信号的解调

调制过程的逆过程叫做解调。AM信号的解调是把接收到的已调信号SAMt还原为调制信号mt。AM信号的解调方法有两种:相干解调和包络检波解调。这里用的是相干解调。

由AM信号的频谱可知,如果将已调信号的频谱搬回到原点位置,即可得到原始的调制信号频谱,从而恢复出原始信号。解调中的频谱搬移同样可用调制时的相乘运算来实现。相干解调的原理框图。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图2-4 相干解调原理图

将已调信号乘上一个与调制器同频同相的载波,得:

SAMtcosctA0mtcosct212A0mtA0mtcos2ct

由上式可知,只要用一个低通滤波器,就可以将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用滤波法实现单边带调制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图中的HSSB为单边带滤波器。产生SSB信号最直观方法的是,将HSSB设计成具有理想高通特性的Hh或理想低通特性Hl的单边带滤波器,从而只让所需的一个边带通过,而滤除另一个边带。产生上边带信号时HSSB即为Hh,产生下边带信号时HSSB即为Hl。

图2-6 SSB信号的滤波法产生

显然,SSB信号的频谱可表示为:

SSSBSDSBHSSB12McMcHSSB

用滤波法实现SSB信号,原理框图简洁、直观,但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单边带滤波器不易制作。这是因为,理想特性的滤波器是不可能做到的,实际滤波器从通带到阻带总有一个过渡带。滤波器的实现难度与过渡带相对于载频的归一化值有关,过渡带的归一化值愈小,分割上、下边带就愈难实现。而一般调制信号都具有丰富的低频成分,经过调制后得到的DSB信号的上、下边带之间的间隔很窄,要想通过一个边带而滤除另一个,要求单边带滤波器在fc附近具有陡峭的截止特性――即很小的过渡带,这就使得滤波器的设计与制作很困难,有时甚至难以实现。为此,实际中往往采用多级调制的办法,目的在于降低每一级的过渡带归一化值,减小实现难度。2.5.2SSB信号的解调

从SSB信号调制原理图中不难看出,SSB信号的包络不再与调制信号mt成正比,因此SSB信号的解调也不能采用简单的包络检波,需采用相干解调,如图所示。

图2-7 SSB信号的相干解调

此时,乘法器输出: SptSSSB(t)cosct121mtcosct212m(t)cosctmtsinctcosct1mtcosctsinct2

1mtcosctmtsin2ct44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解调输出为:

1motmt

4因而可得到无失真的调制信号。

综上所述,单边带幅度调制的好处是,节省了载波发射功率,调制效率高;频带宽度只有双边带的一半,频带利用率提高一倍。缺点是单边带滤波器实现难度大。

mtcos2ct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Simulink仿真与分析

3.1 普通调幅(AM)的仿真与分析

DSB AMSignalGeneratorDSB AMModulatorPassbandZero-OrderHoldB-FFTSpectrumScope图3-1 AM频谱模块

图3-2 AM频谱图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3ConstantDivideScopeDivide1Sine WavebutterSine Wave1Sine Wave2AnalogFilter Design图3-3 AM调制解调模块

图3-4 AM调制解调波形图

分析:由频谱可以看出,AM信号的频谱由载频分量、上边带、下边带三部分组成。上边带的频谱结构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因此,AM信号是带有载波分量的双边带信号,它的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的2倍。对AM信号的解调采取乘积型同步检波。实现方式是使调制信号与相干载波相乘,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

由AM仿真分析可得出:

(1)此调制方式占用频带较宽,已调信号的频带宽度是调制信号的频带的两倍;

(2)由于被调信号的包络就是调制信号叠加一个直流,所以容易实现峰值包络解调;(3)含有正弦载波分量,即有部分功率耗用在载波上,而没有用于信息的传送;(4)从效率上看,常规调幅幅度方式效率较低,但调制和解调过程简单。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3.2双边带调制(DSB)的仿真与分析

ScopebutterSine Wave2ProductProduct1AnalogFilter DesignSine WaveSine Wave1图3-5 双边带调制(DSB)调制解调模块

图3-6 DSB调制解调波形图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DSB调制有如下特点:

(1)DSB信号的幅值仍随调制信号变化,但与普通调幅波不同,它的包络不再在载波振幅上下变化;

(2)DSB信号的高频载波相位在调制电压零交点处(调制电压正负交替时候)要突变180度;(3)DSB调制,信号仍集中在载频附近,由于DSB调制抑制了载波,它的全部功率为边带占有,输出功率都是有用信号,它比普通调幅波经济,但在频带利用率上没有改进;

进一步观察DSB信号的仿真图形可见,上下半轴对称,这是因为上下两个边带所含的消息完全相同,故从消息传送的角度看,发送一个边带即可,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发射功率,而且频带的宽度也缩小一半。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3.3 单边带调制(SSB)的仿真与分析

butterSSB AMSignalGeneratorSSB AMModulatorPassband1SSB AMSSB AMDemodulatorPassbandAnalogFilter DesignScope1Zero-OrderHoldB-FFTSpectrumScope图3-7 SSB调制解调频谱模块

图3-8 SSB频谱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图3-9 SSB调制解调波形图

分析:SSB信号的解调和DSB一样,不能采用简单的包络检波,因为SSB信号也是抑制载波的已调信号,它的包络不能直接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所以采用相干解调法,即对SSB信号的解调采取乘积型同步检波。实现方法是使调制信号与相干载波相乘,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

单频调制信号仍是等幅波,但它与原载波的电压是不同的。SSB的振幅与调制信号的幅度成正比,它的频率随调制信号的频率不同而不同,因而它含消息特征。单边带信号的包络与调制信号的包络形状相同。

致谢

这次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星期。在运行MATLAB和Simulink仿真的过程中,我对MATLAB和simulink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也一定的了解,从而达到了各类调制解调系统的仿真实现。这次设计中接触了很多新的知识,扩展了我的知识面,更加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使我受益匪浅。本次的课程设计到此暂时结束了,设计中仍存在很多的瑕疵与不足,由于时间仓促,我学习的能力也有限,没能够做到尽善尽美.这次能够勉强完成任务,主要是在靠老师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当然,还有和我共同解决困难的搭档,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大大小小的,我们不懂的互相讨论,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加深了我们之间共同解决问题的默契,这就是团队精神吧。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三维ug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5

《UG机械设计》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 是将来学习《UG数控加工》等课程的基础。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数控技术的发展, 对《UG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上机实训为手段,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探索, 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 整合教学内容

《UG机械设计》分为三维建模和工程图两大部分。三维建模部分主要学习草图、扫描特征、设计特征、细节特征、装配建模等模块;工程图部分主要学习工程图的创建、编辑、标注等。随着现代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要求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专业教学要求。

教改过程中, 我们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为主阵地, 邀请科研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相关专业教师共同探讨, 根据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的原则, 依据机械设计原理和步骤, 将教学内容分为传动轴模型的创建、端盖模型的创建、减速器箱体模型的创建、变速箱拨叉模型的创建等四个项目, 每一个项目中均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上机实训等环节, 将全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 制定了每一个项目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之后, 逐步达到课程教学要求。

2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要想让学生学好学会《UG机械设计》课程, 难度就太大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 老师费心费力地讲, 学生昏昏沉沉地听, 后来就手足无措地上机操作。我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后, 粉笔与黑板必不可少, 但多了投影机、多了视频与录像、多了动画等灵活多样的多媒体手段。在授课过程中, 我们将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 加入了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 改革教学模式

我们在《UG机械设计》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以项目教学法为平台。参与教改的几位专业老师, 均参与过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在数控技能训练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对于项目教学法认识深刻、驾轻就熟。我们将整门课程分为四个项目, 对每一个项目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传动轴模型的创建”这个项目为例, 它所包含的内容有模型分析与建模策略选择、传动轴建模两个任务。在传动轴建模任务中, 整合了创建模型文件、创建圆柱体、创建凸台、创建退刀槽、创建键槽、创建螺纹孔、创建倒角、保存并关闭所有文件等知识点。首先, 让同学们了解工作任务, 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含义和作用;其次, 能够利用UG软件使用这些知识点;最后, 能够利用这些知识点准确而熟练地完成这个项目。概括起来,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3.1 分组

我们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每个小组人数为3-4人, 既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还能将自己的心得随时交流, 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分组过程中, 特别注意了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 这样可以使接受能力稍弱一些的学生也能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

3.2 创设工作情景

在导入新课前, 首先创设工作情景。例如在学习“传动轴模型的创建”这一项目时, 我们组织学生到学院实训中心见习, 考察传动轴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 了解传动轴的作用, 掌握各类传动轴的图纸要求, 为学习“传动轴模型的创建”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展示样品

为了让同学们对该项目有更清晰的认识, 减小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难度, 在导入新课之后, 我们会将项目样品或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再次展示给学生,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端盖模型的创建”项目时, 我们会将端盖模型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了解该项目由圆柱、阶梯孔、沉头孔、螺纹孔组成, 引导学生思考每一个组成部分分别由哪种特征创建。我们也会将上一级学生的图样展现给学生, 增强学生对本项目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本项目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3.4 分解实施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做密切结合在一起。首先将整个项目分解成多个知识点, 分别加以知识点讲解、示范操作和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在学习“减速器箱体模型的创建”项目时,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①将该项目分解为八个知识点 (任务) , 分别是创建模型文件、创建基体、创建沉头孔与吊装孔和输出轴孔、修剪体、创建内腔、创建观察孔和倒圆角、创建孔、保存并关闭所有文件。②老师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相关理论知识, 主要讲解各种调用与操作方法, 让学生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作用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理。③教师对各指令的应用进行示范操作, 学生一方面要跟随老师的节奏同步进行, 另一方面通过讨论, 探讨操作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④学生动手操作, 完成相应任务。学生按照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 通过讨论确定操作步骤、操作过程、所需时间、检验方法等, 并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 或者难度较大的问题, 都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再请教老师, 这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当所有小组均完成该任务后, 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 (任务) 的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和练习, 就这样形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练之间的交叉进行, 直至完成整项任务。

3.5 梳理归纳

职业院校的学生, 普遍存在着基础较差、理解能力差别较大的现象, 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梳理和归纳, 学生掌握质量就很难保证, 因此, 每当进行完一个项目, 我们都会及时地将任务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提出可改进的方法, 并对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归纳。同时, 老师们都会补充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特别是将自己在对企业服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学生, 一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 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企业生产的感性认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3.6 巩固探索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们有意识地从校企合作产品中取材, 让学生设计制作新作品。诸城市威士达机械有限公司与本学院是校企合作联办单位, 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 对企业产品比较熟悉。在讲授《UG机械设计》课程时, 我们特地选用了该企业产品———变速箱拨叉, 让学生进行训练, 既巩固了基本操作, 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新欲望。

4 改革考核方式

我们针对《UG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 改变了以往只考核理论知识的做法, 将本课程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占30%、实践考试成绩占30%, 理论成绩考试占40%。这样做, 一方面适应了课程特点,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同学们平时上课学习的积极性。从《UG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来看,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有利于特长的发挥, 还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够体验到共同成长的快乐, 尽快成长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摘要:本文对《UG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论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UG机械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渔洋.一体化教学中专业理论教学方法研究[J].科学教育家, 2007 (7) .

[2]张拔玲.教、学、做一体化情景教学法探讨[J].科技资讯, 2011 (18) .

单片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6

引言 „„„„„„„„„„„„„„„„„„„„„„„„„

第1章 设计目的及意义„„„„„„„„„„„„„„„„„

第2章 设计内容及要求„„„„„„„„„„„„„„„„„

2.1 设备与器材„„„„„„„„„„„„„„„„„„„ 2.3 设计过程„„„„„„„„„„„„„„„„„„„„

第3章 设计感想„„„„„„„„„„„„„„„„„„„„

第4章 参考文献„„„„„„„„„„„„„„„„„„„„

附录

程序编码„„„„„„„„„„„„„„„„„„„„„„„

引言

LED显示屏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点阵模式或像素单元组成的平面式显示屏幕,广泛应用于学校,银行,商店等公共场所的信息发布和广告宣传

生活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广告流水灯,有单一颜色的几个灯按固定的次序点亮,有多个不同颜色的灯构成某一图案依次点亮的,也有多排广告灯按多种组合好的次序循环点亮的等。我们设计的广告流水灯,就是这些广告灯中的类型,我们虽然学习了单片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做过一些小设计,但是没有系统的总结,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使自己的经验得到了理论上的升华。

为了实现用单片机对广告灯实行控制,我们先进行编程,画出接线图,流程图和写出指令再运行程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程序进行调试和完善。

第1章 设计目的及意义

1.1 设计是对《电工学》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系统设计》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1..2 通过实验提高对单片机的认识;

1.3 通过实验提高电路焊接,合理布局,电路检查的能力; 1.4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5 提高软件调试的能力;

1.6 掌握AT89S5单片机系统中各个管脚的作用;

1.7 通过系统的设计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 培养团队意识和协同合作能力;

第2章 设计内容及要求

2.1 设备与器材

AT89S51简介

AT89S51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 Flash储存单元,AT89S51在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管脚说明

VCC:电源电压输入端。

GND:电源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DIP封装的AT89S51管脚图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

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P3口除了作为普通I/O口,还有第二功能: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0(外部中断0)

P3.3 /INT1(外部中断1)

P3.4 T0(T0定时器的外部计数输入)

P3.5 T1(T1定时器的外部计数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的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的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镓(Ga)与砷(AS)、磷(P)的化合物制成的二极管,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磷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

管发黄光

发光二极管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常简写为LED。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所处的能量状态不同。当电子和空穴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多少不同,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则发出的光的波长越短。常用的是发红光、绿光或黄光的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这种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

2.2 设计要求

本设计使用AT89C51芯片作为控制芯片,利用P0、P1、P2、P3口

连接共4*8个发光二极管,各个端口电平的高低控制32个灯的亮或灭,以达到各种各样的显示效果。开始时所有灯全暗,通过烧录软件时开始跑马灯,并要求有多种亮暗组合

2.3设计过程 2.31设计效果图 2.32设计电路原理图

将32个发光二极管组成4*8的矩形图形,分别接到P0、P1、P2、P3引脚上。发光二极管有两个引脚,较长的表示正极,较短的表示负极。32个发光二极管共阳极连接。具体连接见电路原理图

2.33 按照电路原理图焊接实际电路图

焊接注意事项:

1.芯片与底座都是有方向的,焊接时,要严格按照PCB板上的缺口所指的方向,使芯片,底座与PCB三者的缺口都对应。2.焊接时,要使焊点周围都有锡,将其牢牢焊住,防止虚焊。3.在焊接圆形的极性电容器时(一般电容值都是比较大的),其电容器的引脚是分长短的,以长脚对应“+”号所在的孔。

4.芯片在安装前最好先两边的针脚稍稍弯曲,使其有利于插入底座对应的插口中。.取电阻时,找到所需电阻后,拿剪刀剪下所需数目电阻,并写上电阻,以便查找。

6.装完同一种规格后再装另一种规格,尽量使电阻器的高低一致。

焊完后将露在印制电路板表面多余引脚齐根剪去。

7.焊接集成电路时,先检查所用型号,引脚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焊接时先焊边沿对脚的二只引脚,以使其定位,然后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逐个焊接。

8.对引脚过长的电器元件(如电容器,电阻等),焊接完后,要将其剪短。

9.焊接后用放大镜查看焊点,检查是否有虚焊以及短路的情况的发生。

10.当有连线接入时,要注意不要使连线深入过长,以至于将其旋在电线的橡胶皮上,出现断路的情况。

12.当电路连接完后,最好用清洗剂对电路的表面进行清洗,以防电路板表面附着的铁屑使电路短路。

13.当最后组转时,应将连线扎起,以防线路混乱交叉。14.焊接上锡时,锡不宜过多,当焊点焊锡锥形时,即为最好

2.33 编写程序 见附图

2.4 最终效果图 见附图

第3章 设计感想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的理论与实际得到结合,摆脱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通过试验加深了我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了解了在单片机系统中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

法,外部中断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了中断处理程序的编程方法。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调试和修改程序,提高了对单片机的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次课程设计锻炼了我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设计让我积累了很多经验。能够顺利如期完成此次课程设计,有赖于小组成员的积极协同配合,在合作中提高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和协同合作能力。尽管设计过程中困难很多,不断的修改调试,但是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4章 参考文献

西湖龙井茶叶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7

题目:西湖龙井茶叶的包装设计

学生姓名:郭花 专 业:包装工程 学 号:100218118 指导老师:曹乐

时 间:2013年6月20日

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西湖龙井茶叶包装结构设计

摘要

此次设计的题目是西湖龙井茶叶包装设计,所选的是在中国耳熟能详的西湖龙井茶叶作为设计对象,在这次的设计中主要突出设计的方案能很好的融合的生活中并加以应用,并能满足茶叶包装的基本要求和销售要求,此次设计的理念符合环保,价格,外观等要求,为以后扩大西湖龙井茶叶品牌提供有效素材,通过专业的设计过程,为以后的茶叶包装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方案,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推广中国的茶文化。

关键字:茶叶,包装设计,龙井茶叶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topic of this design is the west lake longjing tea packing design, selected is well-known in China west lake longjing tea as design object, in the design of the main outstanding design scheme can be a very good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and can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ea packaging and sales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concept is in line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ice, appearance and so on request, provide effective material for further expanding the west lake longjing tea brand, through professional design process, for the later to add more color and tea packaging solution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nsumers, to promote Chinese tea culture.Key words: tea, packaging design, longjing tea

西湖龙井茶叶包装结构设计

目录

第一章 内装产品特性分析..............................................................6 1.1西湖龙井茶叶产品包装的现状调查与分析........................6 1.1.1西湖龙井茶叶的特性....................................................6 1.1.2西湖龙井茶叶的包装现状分析....................................6 1.2西湖龙井茶产品的性能及包装要求....................................7 1.2.1西湖龙井茶产品的性能简介........................................7 1.2.2西湖龙井茶叶的包装要求............................................8 1.3西湖龙井茶叶产品的包装方案设计....................................8 第二章 龙井茶叶的包装设计..........................................................9 2.1容器的造型方案设计............................................................9 2.1.1方案一的设计说明及材料选择依据和装潢...............9 2.1.2方案二的设计说明及材料选择依据和装潢.............12 2.1.3方案三的设计说明及材料选择依据和装潢:.........16 2.2 设计比较和分析说明.........................................................19 2.3 包装结构设计与计算.........................................................19 第三章 龙井茶叶的包装及运输包装设计....................................19 第四章 设计总结............................................................................19 参考文献..........................................................................................20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西湖龙井茶叶包装结构设计

第一章 内装产品特性分析

1.1西湖龙井茶叶产品包装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1.1西湖龙井茶叶的特性

内装产品茶叶为固体物质,茶叶中含有抗坏血酸、茶单宁、茶素、芳香油、蛋白质、儿茶酸、脂质、维生素、色素、果胶、酶和矿物质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都极易受到潮湿、氧气、温度、光线和环境异味的影响而发生变质。

茶叶的三大特性: 1.吸湿性:

因为茶叶存在着很多亲水性的成分,如糖类、多酚类、蛋白质、果胶质等。同时茶叶 又是多孔性的组织结构,这就决定了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性

2.陈化性

一般茶叶随保管时间的延长而质量逐渐变差,如色泽灰暗,香气减低、汤色暗浑,滋味平淡等。通常把这一变化称为“陈化”。它是成分发生变化的一个综合表现。茶叶之所以会陈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氧化作用的结果。促使茶叶陈化的因索很多,如含水量增加,湿度的升高,包装不严,长期与空气接触或经过日晒等,都会显著地加速茶叶的陈化。

3.吸味性

茶叶吸收异味的性能,是由于茶叶中含有棕榈酸、稀萜类等物质及其组织结构的多孔性所造成的。人们正是根据茶叶这一特征,一方面自觉地利用它来窖制各种花茶,以提高饮用价值,另一方面又要严禁茶叶同有异味、有毒性的物品一起存放和装运,避免使茶叶率味和污染。

1.1.2西湖龙井茶叶的包装现状分析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品茶以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共有六大茶系:绿茶(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 杭州西湖龙井茶苏州洞庭山碧螺春都匀毛尖 信阳毛尖为代表),黄茶(以霍山黄芽,蒙洱银针为代表),白茶(以白毫银针 白牡丹为代表),青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冻顶乌龙茶为代表),红茶(以祁门红茶 坦洋功夫红茶为代表),黑茶(以六堡茶,普洱茶,渠江薄片为代表)。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茶叶包装主要有锡制茶叶罐、马口铁制茶叶罐、陶瓷茶叶罐、玻璃茶叶罐、纸制茶叶罐等,马口铁茶叶 罐因其款式多样,印刷精美,不易破损,运费方便,为大众所喜爱。

由于考虑到价格和制作工艺等因素,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大多铁制茶叶罐,因其印刷精美,款式新颖,深受大众喜爱。

茶叶包装主要分小包装和礼盒包装.小包装是为了方便客户泡茶,按照定量克数进行的小包装,以泡袋来包装茶叶.茶叶礼盒包装是茶叶包装的主要方式,通过各种材质(如纸质,木质,塑料,布艺,金属)的包装材料,将茶叶包装成礼品,实现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作为一类特殊的商品,由于受到自身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茶叶的包装有别于其它一般性商品的包装。目前,常用的茶叶包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金属罐包装,纸盒包装,塑料成型容器包装,纸袋包装,复合薄膜袋包装等

1.2西湖龙井茶产品的性能及包装要求

1.2.1西湖龙井茶产品的性能简介

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同时西湖龙井茶具有提神、生津止渴、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西湖龙井茶叶包装结构设计

1.2.2西湖龙井茶叶的包装要求

因茶叶的特殊性质,茶叶包装有其严格的要求: 防潮

茶叶中的水分是茶叶生化变化的介质,低水分含量有利于茶叶品质的保存。因此,在包装时可选用像铝箔或铝箔蒸镀薄膜为基础材料的复合薄膜为包装材料进行防潮包装。防氧化

包装中氧气含量过多会导致茶叶中某些成分的氧化变质,使茶叶味道恶化。因此,在包装技术上,可采用充气包装法或真空包装法来减少氧气的存在。防高温

温度是影响茶叶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茶叶在高温下会加剧内含物质的氧化,导致多酚类等有效物质迅速减少,品质劣变加快。事实上,茶叶的贮存温度在5℃以下效果最好。遮光

光线能促进茶叶中叶绿素和脂质等物质的氧化,使茶叶中的戊醛、丙醛等异味物质增加,加速茶叶的陈化,因此,在包装茶叶时,必须遮光。阻气

茶叶的香味极易散失,而且容易串味,因此,茶叶的包装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阻隔气体性能,装纸纸箱用封箱胶封口(可用印字封箱胶,透明胶纸,黄色封箱胶等包装胶带)。

1.3西湖龙井茶叶产品的包装方案设计

此次的设计中一共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从多种角度,外形进行设计说明,达到包装效果,详细说明如下。方案一: 茶叶产品的内包装采用外形为葫芦形状的容器,美观,保密性强,容器的材质为瓷器制品,外包装为罩盖式的硬纸板纸盒,环保,有很好的装潢效果和抗压强度,节约成本。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方案二:

茶叶的内包装采用外形为长方体形状的容器,结构为抽屉式,材料为木制品,美观,符合古色古香,茶香沁人的特点,有良好的保密性能,外形新颖,方便促进销售,外包装采用简单常规的长方体结构,罩盖式,材料为硬纸板,方便装潢,方便环保。方案三:

茶叶的包装采用简单的桶状结构,抗压强度好,密封性能优良,材料选用金属铁,美观实用,可以二次利用。

第二章 龙井茶叶的包装设计

2.1容器的造型方案设计

2.1.1方案一的设计说明及材料选择依据和装潢

方案一设计说明:内包装 下图为俯视图的外轮廓图

西湖龙井茶叶包装结构设计

下图为主视图的半剖视图

设计效果图如下: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中包装设计说明: 主视图的办剖视图

西湖龙井茶叶包装结构设计

俯视图:

效果图如图所示:

左视图: 2.1.2方案二的设计说明及材料选择依据和装潢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内包装的主视图的全剖图视图:

俯视图

西湖龙井茶叶包装结构设计

左视图:

效果图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中包装的设计说明: 主视图如下:

俯视图:

左视图

西湖龙井茶叶包装结构设计

实体效果图:

装潢图:

2.1.3方案三的设计说明及材料选择依据和装潢:

主视图如下: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俯视图:

左视图:

西湖龙井茶叶包装结构设计

效果图如下: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2.2 设计比较和分析说明

在这三套方案中,各有特色,方案一外形美观,便于销售和珍藏,可以用作礼品赠送;方案二采用抽屉型机构,而且容器比较小,方便携带,出游带比较方便,同时外观简约时尚;方案三采用传统的金属灌装,容量较大,密封性能好,可作家居用品

2.3 包装结构设计与计算

经过比较分析,选择第二套方案为设计方案,由于内包装一精巧方便为主,所以在尺寸方面有所限制,定为:内包装的外尺寸为70 X 40 X 60(单位:mm),内尺寸为64 X 32 X 54(单位:mm)。

第三章 龙井茶叶的包装及运输包装设计

运输要求:

因为茶叶在运输过程中要求防潮,防晒等要求,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应该特别的要求和注意。

第四章 设计总结

此次设计的题目为龙井茶叶的包装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不同软件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完成了课程设计,但是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因此方案设计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材料选择方面还不是特别的合理,与预期的环保要求有所差距,还需要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一达到目的,其次在设计尺寸

西湖龙井茶叶包装结构设计

方面没有精确到一定的程度,也有不合理之处,还有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定,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没有足够的吃苦精神,最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对自己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国制药行业现状下一篇:银行合规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