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的黄河》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壶口的黄河》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推荐10篇)

《壶口的黄河》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21分)

壶口的黄河

肖铁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听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担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备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乎,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有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1997年第12期,有改动)

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6.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8.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

19.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

20.文章结尾强凋“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试题答案:

16.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显主题,总领全文。

17.(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

(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主命力。

18.(1)站起来的黄河“像人一样活了”,体现出自由生命的淋漓尽致的活力(或表现出“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

(2)经受壶口的考验后,黄河从此便无法阻挡、一往无前

19.(1)有中国人的肤色;

(2)有中国人强大的生命力;

(3)有中国人的自信与决心;

(4)联系着中国悠久的历史。

20.(1)“该有人为黄河作传”,因为黄河体现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的精神(或因为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

(2)“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是指应该由中国人自己为黄河作传,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罗河那样由欧洲人来作传。

(3)中国人通过为黄河作传来表现中国人的历史和精神,所以是“中国人的自传”。

16.解析:此题有两个得分点:①对比或层递;②“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或“凸显主题,总领全文”。

17.解析:第(2)问中要答出“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及“侧面衬托壶口黄河的气势”。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解析:略

19.解析:此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能力,要注意题干中的“联系全文”四个字。意思答对即可。

《壶口的黄河》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2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咯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fán yǎn____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 yì____,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湎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看见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根据拼音填写的词语是 。

2.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是__处。

3.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文中加点词语相传之一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请简要说明。

①相传:

②之一:

5.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6.黄河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繁衍,后裔。

壶口阅读答案 篇3

壶口

莫伸

①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选择忍受和服从。但黄河是雄心勃勃的,它从来都不屑隐忍,不甘迁就,更不愿受辱。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壶口瀑布。

⑥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⑦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包容万千。【A】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扼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⑧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不得不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⑨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需要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⑩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醒悟:【B】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小题1: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4分)

小题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4分)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小题3:请从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4分)

小题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

(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4)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小题2:(1)贬义词变为褒用词,生动形象的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2)动词,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小题3:[示例一]填选项:【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联想丰富,气势磅礴。该句揭示出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示例二]填选项:【B】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4:第一问:象征。或:托物言志。第二问: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小题1:试题分析:从对⑦⑧两节的分析中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包容万千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可以筛选提炼出。

小题2:试题分析:⑴疯狂原来是贬义词,在这里贬词褒用,突出了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⑵砸是一个动词,用这个词突出水浪的力量非常大。表现了水流们的勇气和力量。

如果遇到某些词语使用了修辞手法,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的一般格式是:点出某词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修辞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作者情感态度

小题3:试题分析:AB两句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排比有增强气势的作用。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分析出排比句表现了事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A句表达了作者的瀑布的赞美之情。B句是作者的思考,表现了黄河精神的强大影响力、感染力、凝聚力。

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手法,写出(表现)什么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感情。

《壶口的黄河》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4

黄河颂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澎湃(pài)

山巅(diān)

九曲连环(qǔ)

B.哺育(bǔ)

气魄(pò)

发扬滋长(zī)

C.浊流(zhuó)

宛转(wǎn)

一泄万丈(xiè)

D.屏嶂(zhàng)

豪迈(mài)

伟大艰强(jiā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

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文学常识填空。

(1)

《黄河颂》选自组诗《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词,谱曲。

(2)光未然,本名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家。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语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

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歌颂黄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黄河】

面对滔滔黄河,唐朝诗人李白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你再写出两句完整(含上下句)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2)【画中黄河】

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8.“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9.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10.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屏障”?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壶口的黄河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我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注】①路德维希: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

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1.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12.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试做简要分析。

13.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练笔

15.《黄河颂》一诗运用比喻,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和“屏障”。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大海的景象。(不少于100字)

第二单元

黄河颂

1.B

解析:A项,“九曲连环”的“曲”应读qū,C项,“一泄万丈”的“泄”应写作“泻”,D项,“屏嶂”的“嶂”应写作“障”,“

伟大艰强”的“艰”应写作“坚”。

2.C

解析:气魄指气势。

3.D

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1)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冼星海

(2)张光年

诗人

文学评论

5.B

解析:“望”字统领到“劈成南北两面”。

6.(1)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唐·李白《赠裴十四》

(2)示例:画面由瀑布、树木、山崖和溪流构成。银色的瀑布如泛起的雪涛向高崖下猛扑,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大有雷霆万钧之势。瀑布下方水汽氤氲,上方源流蜿蜒,与瀑布的勇猛强悍相互映衬,显出刚柔相济的特色;旁侧的瀑布半掩半露,与主体瀑布相得益彰,再添一层气势。整个画面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深厚独到的艺术造诣。

7.是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来写的。

8.“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9.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10.把黄河比喻成“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把黄河比喻成“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

11.①用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来衬托黄河的水。

②中国水的颜色就应该是黄河的颜色,黄河水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12.①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②句式整齐,写出了黄河的气势。③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面对黄河的主观感受。

13.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现实到历史。好处: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时空,增加了内容的厚度。

14.①壶口的黄河弥漫着黄色的漩涡,带有中国人的肤色。②壶口的黄河激流澎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③壶口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荠菜》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5

上周末,妻子去农贸市场,发现有鲜嫩的荠菜,一下子买了五斤。午饭时,她眉飞色舞地说:“今天要请你尝一尝新!”说着,陆续摆开四道菜:荠菜炒肉丝、荠菜墨鱼汤、荠菜炒鸡蛋和荠菜豆腐汤。荤素搭配得颇为得当。那翠绿欲滴的荠菜进口,味道鲜异常,确实不同于一般的蔬菜,使我食欲倍增。

一顿荠菜宴,勾起无限的乡思。记得儿时同小伙伴们一道,到野外去挖荠菜,花不多功夫,就收获了一篮子。要是时节,几乎俯拾皆是。我母校似乎通晓烹调学,她用荠菜烧稀饭,项多在菜饭中加点盐巴和虾米,但我每次至少比平日多吃一碗。

我不是素食者,但对荠菜却有特殊的.爱好和情感,一向觉得荠菜的香味难得,对健康有重要作用近日偶翻有关资料,得知荠菜原来有丰富的叶绿素、多种维生素、胆碱、乙酰胆碱等成分,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我细细回味着荠菜的风味,觉得“菜根香”于今难得,假如一年四季有荠菜,那该多美!

阅读题:

1.至今,作者还对荠菜怀有特殊感情的原因是哪一项:

A.荠菜翠绿欲滴,味道鲜美异常

B.荠菜不仅勾起了乡思之情,还有药用价值C.荠菜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用药用价值D.荠菜儿时俯拾皆是,现在还价廉物美

2.从记叙的顺序看,第二段是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过渡句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俯拾皆是”用在文中是说荠菜生长数量多,采挖很容易()

2)最后一段话,主要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5.文章从不同观察角度描写荠菜,请按下列题目要求,各摘录一个相关的短语:

1)从视觉角度描写荠菜惹人喜爱:

2)从味觉角度描写荠菜惹人喜爱:

3)从内心感受描写荠菜惹人喜爱:

参考答案:

1.B。

2.插叙。

3.一顿……乡思。

4.①√②×。

《易水歌》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6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②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③。”“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④”,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明月照积雪⑤”,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⑥”,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⑦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注释:

①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②[荆轲(?—前227年)]战国卫人(今河南北部)。称荆卿,③[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汉《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中句子。④[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楚辞·九辨》中的句子。⑤[明月照积雪」南朝·谢灵运《岁暮》中的`诗句。⑥[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⑦[专诸(?—前515)]春秋时吴国堂邑人。吴公子光(阖闾)阴谋刺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荐专诸于光。僚十二年,光具酒请僚,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立死。专诸为僚之随从所杀。公子光遂自立为王。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30、填空并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指代的内容:(4分)

(1)荆轲的事迹见于《 》这是一部 ( 体例)的史书 。(2分)

(2)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2分)

31、读毕此文,想一想,《易水歌》中的短短两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本文对你鉴赏诗词的方法有何启示?(4分)

32、谈谈你对“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30、(1) 《 战国策 》, 国别体

不落别处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7

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A】。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料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不用装套子了。”我说。84b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B】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阅读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2.第(1)段中有关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对刻画老人形象起了什么作用。(2分)

3.本文语言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语境,任选文中【A】或【B】处的加点词语加以品析。(2分)I

4.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4分)

5.文章题目“不落别处”改为“卖奖券的老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买奖券(或:卖奖券;或:奖券)

2、以外表的丑陋、怪异反衬他内心的美丽、善良。

3、A处,写出“我”对老人的同情,表现“我”的善良。

B处,写出“我”在默默享受着老人的友好情意,表达“我”对老人的尊重、理解。

4、(1)是老人度买他奖券的人的祝福;

(2)暗示“我”的心中萌生了作一个好人的愿望。

聪明猴哥的烦恼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8

森林里,大家公认小猴哥最聪明。小动物遇到什么难题,都来找小猴哥解决。比如,小野猪要学盖房子啦,黄鹂要学五线谱啦,熊猫想学画画啦……小猴哥总是一笑说:”简单,简单!”就把房子怎么盖、五线谱怎么识等等,都告诉了小动物们。

小野猪学着盖起房子来。

黄鹂每天起得早早的练歌喉。

熊猫专心地到野外去画画……

只有小猴哥整天待在家里,喝咖啡,听音乐,躺在床上闭目养神。

这天,小猴哥拿起刚刚送来的晚报,惊奇地发现:小野猪已成了建筑师,黄鹂成了红歌星,熊猫成了画家……就连平时笨手笨脚的狗熊,也开起诊所,当上了医生。

“现在他们都成了名人,我呢,我这么聪明却什么也没干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7”

聪明的小猴哥怎么也想不明白。

1.小猴哥读报纸时,发现了许多“名人”,他们都做什么工作?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狗熊 建筑师

黄鹂 医生

熊猫 歌星

小野猪 画家

2.森林里,谁最聪明?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猴哥很聪明却什么也没干成,这是什么原因?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打 “√”。

A.没有动手去做一件事。 ( )

B.把知识都告诉了别人。 ( )

C.只帮助别人解决难题,自己没有时间。 ( )

D.小动物们不让他干。 ( )

4.你有什么好办法使聪明的猴哥不再烦恼?快说给猴哥听,他会感谢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狗熊——医生

黄鹂——歌星

熊猫——画家

小野猪——建筑师

2.小猴哥最聪明,因为小动物们遇到什么难题,都找他解决。

3.A

《对饮》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重不重?

父亲说: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不疼了。

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三十年西凤。

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B. 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C. 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D. 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

5. “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6. 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作品分析。

【答案】

4. A

5. (1)“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

(2)“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

6. (1)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

(2)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

(3)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

【解析】

4. 试题分析:B项,“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C项,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D项,“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不是贯穿小说的线索,“父子关系的变化”才是。

5. 试题分析:注意从“叙述者”“参与者”“感受者”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文章分析角色的变化。

点睛: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的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文章真实可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表达情感。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一般情况下在结构上“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内容是“我”作为主要人物之外的人物,其具有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主人公的某种性格特征。

黄河壶口瀑布作文 篇10

我为住在我母亲的河边而感到骄傲。让我谈谈黄河的四季。春天,所有的东西都恢复了,大树长出了嫩芽,草也长出了尖牙。

黄河也不例外。这条河不是黄色的,但她是如此壮丽和大胆。春天静静地离开了夏天。她情不自禁地参加了黄河的夏日歌曲。

你看,黄河变得更加粗糙,掉进了十里龙的水槽里。最有趣的是黄河半绿色的奇怪景象。因为陕西的雨水是黄色的,山西没有雨水是绿色的,它掉进了龙河,变成了一种普通的淡黄色。秋天,金色的黄河变成了金色。冬天来到黄河,但没有结冰。她配得上我们的母亲河。

上一篇:小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下一篇:镇2019年度综治宣传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