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共9篇)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 篇1

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生们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他们或好奇、或焦虑、或苦闷、或善变、或兴致勃勃、或桀骜不驯、或稚气未脱、或自以为是……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在这个时期,在教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在结合教材文本实际的同时,运用切合中学生接受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导入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有效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使之主动愉快地学习。

1以旧带新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启动原有认知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老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

2背景导入法

让历史作载体,让历史作纽带,让历史见证昨天,让历史启迪今天,从而借助历史作语文课堂的导入,学生脑中再现了历史,既加深了印象,也激活了课堂。例如,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或许现在的中学生接触的并不多,但从历史课本上他们都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战争,从现在的新闻上也了解到了还在进行的战争,战争场面大多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是硝烟、是战火、是哀嚎,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样的战争场面。教学《梅岭三章》时,我先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战争的场面和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让他们说说战争的场面是不是总是那样:风烟滚滚,枪声四起等。而后进入文章,让他们领略与他们的想象相距较远另一种战争的场面,这样就能启发他们的思维,进入新的文章。战争题材的文章很多,战争的自然环境、场面、人物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导入的切入点。

3预测法

谜语导入法

这一方法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巧引诗词,巧猜谜语,引出新课。教学《沁园春?长沙》时的导入:“对于秋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张继的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的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的少年壮志。那么,大家心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谈,欣赏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给我们描绘的秋天后,也许你们心中的秋天会更加美丽。”谜语导入法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谜语,让学生来竞猜,从而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如《回声》一文,可以这样设谜语:“住在深山坳,谁也捉不到,你喊他也喊,你叫他也叫。近听听不见,远听有分晓。”学生马上猜出是回声。猜谜符合孩子们的心理,能轻松自如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上来。同样根据课文内容可以自制一些歇后语。让学生产生一些新鲜感,会迫不及待的进入角色,阅读原文,如《项链》中,可设这样的歇后语:路瓦载夫人借项链――穷出风头,路瓦载夫人丢项链――乐极生悲,路瓦开载夫人赔项链――自讨苦吃。

5视频导入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农村学校的普及,视频导入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如由鲁讯故居导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导入《黄河颂》,由锵铿有力的腰鼓导入《安塞腰鼓》,由优美的孔雀舞导入《观舞记》,由三峡的山秀水激导入《三峡》,由钱塘江大潮的惊心动魄导入《观潮》,由阿娜多姿的莲花导入《爱莲说》。

6故事法

“感受作品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面的新要求。对于历史背景较强、年代久远、学生未曾见闻到相关信息的课文来说,学生是很难拥有阅读兴趣的,更谈不上品评。这时,我们恰当运用故事法将学生学习中的“难路虎”解决,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例如《石壕吏》,教师把诗改编成一个“午夜抓丁”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几句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甚至是激烈的争辩,初中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如果单凭注释、工具书去硬读,往往学习兴趣不浓,故事导入既能迎合他们的兴趣,减小了理解文言诗文的难度,又能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品评文章,可谓一举多得。

7名言导入

学习《伤仲永》时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导入。学习《孙权动学》时,用“少而好学,如日初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导入。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导入《谈读书》。用心找寻,许多名言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8合作法

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合作精神。任何一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均要经过知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探索性阅读这三个阶段。探索性阅读阶段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均可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化难为易,化腐朽为神奇。其实施步骤为:教学一开始,教师将要探索的任务分解到每个组、每个人,让每位学生明确职责和任务,既分工又合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 篇2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 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 所有的难事都不会再是难事, 所有的困难都会化解。学习也是一样, 如果一个初中生对语文不感兴趣, 那么想让他学好这门课程, 应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 多是教师安排任务, 留下作业, 学生被动地学习, 这样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 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本中各种人物的对话, 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可以不定期的举办辩论会、故事会,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忱, 将被动的学习化为自主的学习, 使学生抱以较高的热情去学习。

试想, 假设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死板地听着教师讲的内容, 教师说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那么对于学生来说, 这无异于死读书, 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一个良好的、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气氛, 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个激发自身兴趣的平台, 同时也是自我不断提高的平台。

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成功, 多数都取决于后天的培养, 智力因素只占一小部分。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也通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创新能力就被包含在非智力因素当中, 因此, 后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若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首先, 不要让学生一直局限在原有的知识范围中, 形成强烈的思维定势, 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停滞不前, 也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总是依靠定式思维去想一些问题、去处理一些事情, 虽然能够使学生在熟悉的领域内快速并熟练地解决问题, 但是无形中却使他们丧失了创新能力。若是遇到新的问题, 遇到了从没有见过的问题, 他们往往就会不知所措。因此教师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势,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无论遇到什么问题, 都能懂得开拓创新, 能够很好地解决它。此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多面性, 如果学生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面, 那就不能够很好地了解它。解决问题也是一样, 如果只从某一面思考问题, 不懂得发散思维, 多方面地寻求解决方法, 那么就有可能找不到最优的解决方法, 或是完全不能够解决问题。为了培养这种发散性思维, 教师应让学生摆脱课本的束缚, 多读一些课外的书本, 丰富知识面, 拓展思维, 多方面、多视角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学生往往会习惯于正向思维, 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 这样才能使他们不断提高。

三、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不断地充实自己变得越来越重要, 自主学习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固然重要, 但每一个人不可能一生都在学校读书, 那么自学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学校学习的是知识, 同时也包括学习的能力, 而这种学习的能力就包括自学能力。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为成为未来的精英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的同时, 也要注重对他们的德育教育。由于当今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 有的父母过于溺爱孩子, 会导致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等, 因此, 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比如定期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并将爱国教育融入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学习到了知识, 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使爱国主义不断地深入学生心中, 并且还能让学生感觉到爱国意识是当今学生应该具备的, 也是时时刻刻存在于学生身边的。

综上所述, 初中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改变以前的旧模式, 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让他们懂得多方面思考问题, 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拥有高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摘要:由于现今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 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 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主要包括: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造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薛勇.浅析初中语文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1. (2) .

[2].杨光祥.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9. (8) .

[3].郑英品.浅谈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下旬) , 2012. (3) .

试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策分析

随着中学语文新课标的不断深入贯彻,初中生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一点从中考中的作文所占分数比重不断加大就可以看出。因此,教师和学生对作文教学都越来越重视。尽管如此,现实中的初中生作文水平和能力还是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作文陷入一种模仿抄袭的套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初中作文教学的局面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又应该怎样去面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呢?以下是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作文教学的一些尝试和分析。

一、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虽然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标引领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提高了,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和急功近利思想的诱惑,初中作文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面对,采取相应的措施,初中作文教学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作文教学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是按单元教学要求进行作文写作训练的,每次写作都是在讲读课文之后,学生根据教师预先设置的题目范围和写作要求完成的。对于作文写作,学生都不是自愿的,他们都是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为之。学生对作文的写作,不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完全是一种被动无奈的行为,他们不能尽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写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学生作文的基础薄弱,质量不高。如前面所说,学生的每次作文都是老师安排下进行的,不是出自学生内心的愿望,所以质量比较差:他们对事物和人物不能仔细观察,深入了解,语言表达缺乏活力,缺少感情,内容受到限制,空洞乏力,条理混乱,学生在下笔时不作仔细思考和构思文章结构,造成文章布局不合理,更有甚者,不少同学对标点、段落把握不准。所有这些,都是源于学生语文基础薄弱。

(3)教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在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师资不足,不少教师平时工作量大,既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还有学生生活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感受把握不清,又对学生的作文不能及时评改,更有甚者,一个学期对作文布置的数量很少,平时的训练不多,即使评改,也是粗略简单。这些都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的不够重视造成的。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

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保证。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措施和策略势在必行。那么作为教师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应对和改进呢?

(1)端正写作态度,明确写作目的。学生的写作态度直接关系到作文质量的高低。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处于兴趣之中,就会认真努力的去做好每件事。寫作也一样,当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去完成,并努力做好。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端正写作态度,让学生明确初中作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为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正确的态度引领下,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学生写作业才会有动力。

(2)结合文本教学,引导观察思考。学生的写作不能脱离文本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中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之后,将它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尤其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一些事和人,把自己最熟悉和清楚的人和事作为写作的素材,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作文的素材源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而作文的谋篇布局就要借助文本教学中所获取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强化训练中,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不断思考、体味,不断推敲,用真情实感去描述,文章的质量才会有所提高。

(3)修正评价体系,倡导评写结合。教师从自身做起,端正教学态度,对学生作文要及时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对于作文评价,教师可以改变方法,可以教师改,还可教会学生自己改,同学之间互相改,在改的过程中作好记录:哪里有缺陷?哪里是优点?让学生在评改中了解自己,也了解同学,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培养学生在“改”中“读”,在“读”中“悟”,在“悟”中继续写。通过不断的评写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真正的提高,写作的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工作,其质量水准的提升,需要每一个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让每一次教学都变得更有成效。唯有如此,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才能迎来全新的发展和灿烂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燕莉. 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 中小学电教(下),2011,(06)

[2]吕陆君. 中学作文批改新模式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

[3]吴永恩. 如何改进作文教学[J]. 新课程(中学),2010,(08)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篇4

何义梅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李旺中学)

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清楚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把握,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跟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现状,持续地丰富教学知识,从而实现学生的发展需要。因为初中学生恰恰处在青春叛逆阶段,所以不少学生的心智与思想都比较幼稚。而初中阶段又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一、重视有效地讲解体育运动技能

初中体育教师务必强化运动技能的讲解,特别是注重动作要领的讲解。体育教学动作要领的演变和发展得益于体育运动,是专门分析体育的人员概括出来的,有着十分强的指导性、规范性、科学性。为此,教师应当以通俗化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体育动作。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立定跳远的时候,能够这样解释:务必确保落地前的膝盖前顶,尽可能地往前伸脚,不可以先使脚尖落地,落地时的双脚间距应当跟肩不相上下。教师还应当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与技术失误,尽可能地使学生避免双脚踩踏起跳线和原地小跳的失误。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就是学生是不是产生了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不管是组织体育活动,还是讲解理论知识,都应当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尽可能地通过活泼生动的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加入一部分比赛或游戏,或者是通过暗示的形式实施教学。例如,在田径教学中,由于田径活动的专业性比较强,也不需要任何的器材设施,只要求比较严格的身体素质,因此这种练习是单调和乏味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田径课程的时候,能够通过暗示的形式,让学生借助田径课程明确自我身心的发展规律,并且通过一些名人的.典故或者是轶事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

对于初中体育课程来讲,教师务必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把握。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当前的学生有着十分丰富的课余生活,学生也接触到十分多的新鲜事物,学生的学习需要获得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性地分析与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教师能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问卷调查的内容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学生最希望增加的教学项目、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等,这样,教师在进行问卷调查后,能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尽可能地跟学生的发展需要相适应,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丰富教学知识

在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体育项目得以持续地发展,不少较为流行的体育项目都难以在教学课堂上学习。因为教师的教学知识是既定的,从而造成教学知识的单一化。为此,教师需要持续地更新教学知识,在教学实际中融入学生喜欢的和比较流行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从而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例如,目前较为流行的排球、羽毛球、游泳、骑单车等体育运行项目等,教师能够结合校方的办学能力,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选用一部分,这样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获得好的锻炼。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只要转变教学思想,高度重视初中体育教学,并且注重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爱东。初中体育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1(05)。

试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篇5

随着考试制度的变革,体育科考试分数在中考成绩的比重逐渐增大,体育学科的地位也日益上升。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和学生都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各自的教学活动。所以,节约上课时间,让学生能及时进行知识消化,让老师能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都需要有效课堂进行支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今教学的一大特色。现在我就多年的体育教育经验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巧妙进行教学设计,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俗话说,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一节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努力探讨适合学生课堂教学的方式,让课堂教学有效更有趣。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师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学双边活动的目的。例如,在室内体育课堂上,老师要提前设计好教学内容,准备并安排好各种适宜的体育教具,如教案设计,活动工具等,让学生在室内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竞技活动,如象棋,围棋等活动。在老师精心准备下,学生能够在自然而有条理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室内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利用体育干部进行管理,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对学生来说,体育课是一门很休闲很放松的课程,如果下节是体育课,学生一听到下课铃声,便归心似箭地跑向运动场。此时,学生容易兴奋激动,体育干部在队列的管理上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只管海阔天空,却忘记了该排队整队了。如果利用体育干部进行提前排队,并进行相应的准备活动,同学们活动了筋骨,活动了肌肉,身体得到舒活,自然运动起来很自如。此时,老师开始上课,就会直接走入正题,节约了教学时间,同学们也能把教学内容反复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还可以相互训练,相互指导,互相提高。例如,在排球训练这节课堂,体育干部首先提醒同学们带上排球,迅速排好队,进行慢跑3圈,舒筋活骨准备活动训练。同学们活动开了肢体,在垫球的过程中就会手脚自然,身体放松,达到了学习效果。老师也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分别指导纠正。再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学生之前看过明星投球,因为标准动作与学生“自由式”投篮动作相差甚远,所以学生一般没有学习的兴趣,往往技能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如果我们让学生去学习某个明星球员的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我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很多。在平时教学中,提倡学生多学习,多练习,体育干部平时要多留意体育动作,引导和组织同学们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三、进行体育活动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课既是一门专业课,又是一门活动课。在课堂的40分钟时间里,远远不够学生的运动活动量。这就要求老师要多利用课外组织进行活动课。在“阳光大课间,幸福体育梦”倡导的同时,大课间是学生体育活动课做有效的形式。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体育老师要多组织排球、篮球、羽毛球等球类活动锻炼,学生的运动中既提高了身体素质,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初中体育活动课程设置内容必须有弹性,既能指导活动,又能为活动所改变。内容必须是学生感趣的、与学生当前的经验发生联系,教学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逐步扩充学习单元并组织教材,强调打破学科的界限。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活动,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活动课的优点是可以较好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密切与实际生活活动联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弹性大、组织灵活,可以使学生获得即时信息等。通过活动课,学生的活动内容和能力可以及时得到补充和提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技巧

俗话说,人不学就落后,学习可以让人提高和改变。体育考试分数的增加,提醒体育教师必须在学习中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达到与时俱进的境界。体育也不是以前单纯的跑一跑,跳一跳,现在的体育考试项目花样繁多,老师们不得不采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来进行课堂有效教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同于基本功,基本功是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所展示的体育项目和队列队形口令能符合体育教科书的要求,在技能和体育理论上要达到的一定标准。它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特定教学行为方式。现代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能驾驭教材和学生的基本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自己专业更快成长。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独有的专业技能之一,体育教师必须对篮球、足球、排球、体操、武术、田径等专项技术进行掌握,做到动作示范大方,规范,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当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全面发展,是相当困难的,青年教师在接受教师教育时,要形成一专多能,使其让专业技能更上一个台阶。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 篇6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这次新课改将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本文主要从初中英语教学的方法方面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英语教学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初中英语新教学大纲提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全球化使外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在信息变化迅速、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使学生学好、运用好英语,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国近年来在英语教学方面,特别是在初中英语教学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我们看到,当前英语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当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老式的大班教学

在我国目前的初中阶段,每个班都是50—60人,我们的英语教学也就是随堂就班。在大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相互沟通的机会很少,情感联系就会减弱,教师难以照顾每一个学生,这样就会使少数学生有被老师和集体冷落的感觉,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都很明显,不同的需求会导致心理冲突,影响课堂气氛,形成消极甚至是抵触情绪,使课堂教学难以顺利、有效地进行。

2.传统的教法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位置,成为知识灌输的对象,个性潜力也被扼杀,这种状况既阻碍英语教学的开展,又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平时教师在上课时常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一张讲台,或至多简单地用一用多媒体,就构成了一节课。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和展现自我能力的时间和机会,因变成信息的被动接收者,甚至成为“漏勺”,成为做题的机器,造成大部分学生只会做题却不能在实际需要中灵活自如地活用英语,久而久之,他们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升学率”的影响,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仍很普遍。

3.兴趣转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目前,有不少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学习英语的兴趣转移到其它科目上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先后在三、四、五、六年级开设了英语,有不少学校把英语作为“副科”。英语课的排课较多地排在下午第二、节;由于学生平时不重视英语的学习,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成绩较差,故认为英语难学而过早地失去学英语的信心。

(2)部分学校在初一英语师资的配备上相对弱于初

二、初三年级,有不少学校历年来往往把有较强能力的英语教师安排在初三年级,因而形成了初一英语基础相对不够扎实的局面。

(3)初一教师在英语起始教学中对音标教学和如何记忆单词上不够重视,造成了学生单词记不牢、不爱动口,存在畏难、胆小怕羞心理,因而失去了学英语的兴趣。

二、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我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根据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几种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1.全班分组教学

根据初中生在心理上有较强的求知欲、表现欲、求成欲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教学班全班学生大体按座次编排成学习小组。全班学生共分成若干小组,把每组学生序列编号,注意上、中、下各层学生的组合搭配,每组设一个组长。每节课都要以小组为中心进行会话、表演、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同时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使其所学语言知识与能力从中得以巩固,一举两得。小组展示结束后,评出优胜者并予以鼓励。在记分时把分数分为纪律分和表演分,以便更好地控制课堂纪律。为了获胜,学生会在每次课前自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学习的热情得以激发,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得以施展。

2.合理分配时间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在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根据心理学研究,初中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的时间约为30分钟。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英语教学中采取师半生半的时间分配,把时间留给学生操练。这样既能使大多数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又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而且教师可以走近每个学生,了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把握状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节教学侧重及教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加强学法指导的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能否顺利发展下去的前提之一。因此,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教会学生掌握英语的同时,还要培养出学生的“爱学英语”的兴趣和乐趣。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使他们有学英语、说英语的欲望。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英语教师的思想素质、英语水平素质、英语教学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特别是英语水平素质,是决定外语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备一桶水。外语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掌握所授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相关的学科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5.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也走进课堂,成为辅助教学和帮助学习的手段,冲击着原有的教学模式,改变着人们业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方法,为教学开辟又一博大的空间,给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使教学内容更富表现力,更加生动直观,使课堂效果大大增益,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使教学所涉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试论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 篇7

一、读写结合, 互相促进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割开来, 降低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其实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二者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如果学生在阅读中投入情感, 把握文章的内涵和寓意, 就会对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 如果再把这种阅读体验用文字的形式传输出来, 定能写出有生命力的文字作品, 这样又加深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读写结合的形式是多样的, 可以通过续写、缩写、新编、扩写等方式把体验式阅读的内容进行拓展, 将体验式阅读的内容应用到写作中, 能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 在学习《过零丁洋》和《把牢底坐穿》时, 可以让学生对比阅读, 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作者的爱国热情, 分析爱国的区别和联系。还可以让学生分析袁隆平的梦想和马丁·路德·金的梦想, 然后让学生再写出自己的理想, 把自己的阅读体验付诸于笔端, 让学生感觉到教学内容不是空中楼阁, 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写作是学生体验式阅读的一种输出形式, 学生不仅要在阅读中吸收精华, 还要把这种精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提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多写多练, 要不断地开展写作活动, 要给学生构建一个平台, 让学生把体验式阅读的内容展现出来,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另外, 可以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如果参加社会实践的条件不允许, 教师也可以组织模拟社会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开展辩论会和讨论会、让学生到讲台演讲或叙事, 还可以让学生写自己对阅读的感悟并和其他同学交流。总之, 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因势利导, 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读写结合, 相互促进。

二、创设情境, 感悟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情境体验, 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用耳、用眼、用脑去体会所学习的内容, 使认识的主观和客观保持一致, 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和学习环境。例如, 在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一文时, 为表达钱学森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让学生也能够心系祖国, 充实自我, 提升人生价值, 在课程导入的时候可以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一起唱, 让学生在歌唱中体验海外游子的心声, 进而想象钱学森也是这种千万游子中的一员。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学习就能感悟到钱学森当年的报国热情, 也能够理解钱学森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在学习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后, 还可以让学生延伸阅读, 进行情感延伸, 适度拓展。可阅读李四光、邓嫁先、吴文俊、华罗庚等人的爱国事迹, 让学生体验到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通过情境创设, 让学生了解到爱国并不一定做出伟大事业, 生活中的细节也能把我们的爱国之情表达出来, 鼓励学生要从小事做起, 把钱学森的故事讲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听, 重温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体验式教学也是必要的。例如, 在教学《史记》中的精彩内容《鸿门宴》时, 先让学生阅读课文, 再让学生把里面人物的位置图画出来, 这一下就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读课文会更加细心。再比如学习鲁迅作品《祥林嫂》一文时, 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 想象祥林嫂的外貌特征和神态, 让学生表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画出来, 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另外,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用声音、录相、图片把课本内容呈现出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为学生模拟一种相对逼真的阅读环境, 这样就能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把体验式阅读发挥到极致, 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三、语言精准, 适度幽默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不但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还要拿出心思研究学生和教学方法, 不断增强语言趣味性, 让自己的讲解更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能够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进入作品的情境, 与阅读内容做到心灵相通。另外, 教师要用精准的语言表达,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 把教师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图画, 在这种情境中进行情感体验。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幽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为幽默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效果, 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和谐,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幽默的方法比较多, 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 比如在上课时可以把一些诗句、流行歌曲、广告词等适当幽默化, 创造深入浅出的课堂氛围。

四、结束语

总之, 初中语文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用体验式教学法, 帮助学生领略语文魅力, 提高语文素养。

摘要:体验式教学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体验语文学习乐趣。读写结合, 互相促进;创设情境, 感悟生活;语言精准, 适度幽默。

关键词: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新课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毅.略论语境策略意识与语文体验式教学[J].教育探索, 2009 (07) .

试论初中语文阅读优化教学 篇8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尽管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然而目前,很多教师仍然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阅读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口头讲解为主,没有给学生发表个人看法的实践,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潜能,也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练习,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教师阅读教学意识落后。从本质上来说,阅读是读者通过对作品认真地阅读、仔细地揣摩、用心地品味来了解作品的主旨,从而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引起共鸣。阅读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与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欣赏作品来实现自我完善。然而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语文阅读的本质,他们大多只是把阅读当成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他们大多以考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方法上,则试图通过做阅读练习题来提高他们对阅读题的解题能力,多是按照课文中或者参考数以及参考答案的内容粗糙地讲解。学生也主要是配合老师为主,缺少对于作品本身审美价值的探讨和领悟。

二.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生动丰富的阅读教学情境。初中生尽管阅读能力不强,但想象力十分丰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当创设优美生动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优美动听的歌曲、直观形象的图片、生动精彩的视频等来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迅速融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与作者形成共鸣,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课文的重难点在于理解文中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初中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强,缺乏相关的生活体验,很难深入理解透过背影所体现出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并阅读相关段落,想象并了解父亲那时的体态、衣着是什么样的,爬上月台的那些动作又能体现出什么?经过教师的适当提示和点拨,学生自然能够了解父亲尽管买橘子不容易却依然坚持去买的良苦用心,自然能够通过背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模式。如可让学生结合阅读课文自编、自导、自演课文中的某情景。如在讲授《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时,就可让学生结合秦王和唐雎的对话内容编为现代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这样教学形式就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有利于解放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应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技巧方面进行一定指导,注意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读物,保证读物阅读难度适中,阅读内容生动有趣,不必局限于文学类作品。

3.指导学生多进行写作。除了要广泛阅读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多做写作练习,以写带读,以写促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首先,要保证学生多读多看好文章,鼓励学生背诵一些精彩生动的语句段落。其次,则是要指导学生练笔。阅读教学中的练笔的方式有多种,在学完阅读课文后,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续写、扩写、仿写等,让学生在阅读反思中由接受转向创新,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学完《故乡》这一课后,就可让学生进行练笔,请学生在课上对自己的小作品进行朗读。通过练笔,学生能够逐渐实现阅读体验——精读反思——写作创新,通过借鉴和模仿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结论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时间的阅读实践中逐渐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 篇9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具有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大事。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笔者敢冒拙见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门捷列夫为什么能发现元素周期律?就是因为他有了强烈的创新动机,甚至连做梦都渴望把元素排列成一张有规律的表格。爱德华·琴纳为什么能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就是因为他亲眼看见天花病人的痛苦,作为一名医生,他时刻想着创造一种办法预防开花。所,才从挤牛奶的农妇身上发现问题,获得成功。古往今来,哪一位有发明建树的人不是靠强烈的创新欲望而走向成功的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学生对创造力的错误认识;认为创造力只为少数“天才”拥有,普通人不具备;创造力是先天的,后天无力培养。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只是有些人没有挖掘而已,从而树立起他的创造的信心。

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时的做法是:(1)课堂上让出点时间 多让学生来讨论、来讲解,由学生向学生提问。这种功能交际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能使教师改变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而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的课堂,信息交流广,有利于学生创新和提高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也给他们提供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2)不直接报答案 在处理单项题时,让学生给出答案,有争议的情况,就展开讨论,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比我给出答案的效果要好得多。(3)保留一些知识点给学生 我们没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讲解学生,而是把某些知识点留给他们自己思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们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帮助他们广大知识面。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主体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学生的创新个性首先要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上。在复习重点句型时,我们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的。

例如:①在It’s+形容词+of/for+to do sth.句型中,用for还是用of,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形容词。通过教师指点,由学生进行讨论,得出两者区别点:形容词若表述人的性格、品质等用of。(a).It’s very of you to help me.形容词若只是对动作的一般性描述用for。(b)It ’s important for him to learn English well.讨论后,在老师的启发下,使学生找到为句(a)中的sb.与形容词之间,如果加上一个动词be的适当形式,则两者之间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而句(b)中的sb与形容词之间没逻辑上的主谓关系。即:

句(a)可以说:You are kind.(则用of).句(b)不能说:He is important(则用for).接着,学生兴致勃勃地找到用of的形容词还有:nice,clever,good,right等;用for的形 1 容词还有easy,difficult,dangerous等。

又如:②He found it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situation of Russia.向学生提示这类句型改成复合句时的要点,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He found that it wa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situation of Russia的结论。简单句与复合句的互换规律一下子就给学生找到了,枯燥无味的句型练习一下子成了学生饶有兴趣的趣味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处处设疑、激疑。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从而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提问,使学生由过去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1)在无疑问处设置疑问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本无疑之处巧妙设疑、激疑,揭示问题背景,发现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例如:SEFC3Alesson 18 Advertising 中有这样一段话:Advertising is now a scientific business.Once mangers would say jokingly,I know that half of what I spend on advertising is wasted,but I don’t,Know which half… 在此提出Why did mangers say so?教师再进一步提示联系第一句话,最后学生得出结论:Because not all the advertising is good/scientific in the past.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更培养了学生能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2)深层次提问,挖掘其内涵 学生应永不知足,勤于探索。故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深层提问,挖掘内涵,培养学生对已知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例如:SEFC2A Lesson 14.How a newspaper is produced一文教学中,我们在最后提出:The Olympic motto is Swifter,Higher,Stronger.Then what can be the motto of journalist?学生们可以分析报纸的特点,最后得出“Fastest,Newest,Last”这一结果。象这种深层次提问,不仅培养了学生勤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其回答本身就是学生具体创造性的体现。

(3)精心设疑,激发兴趣 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提问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首先,它能让教师发现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它还能提醒学生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问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但提问并不容易。问题应该是精心设计过的,不能太难,否则会让学生没有兴趣回答。总之应该是结合实际的、值得讨论思考的。如教JEFC Book 2A,L39时,课前可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What is a lift? Do you like to be in a lift? What Kind of building has a lift? How do we use a lift?学生们马上会热烈响应,急于表达。然后可再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文的最后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Why doesn’t he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s? 学生会因此而展开激烈的讨论。答案有好多,如He is short for the buttom of the lift.Maybe the power is off.He wants to do sports.只要是合理的答案,都应是好答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问答,学生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了解这篇文章。如在学完SBIB Lesson 69-70《项链》后,给学生一个讨论题:How do you like Mathilde Loisel? 就文章的主人公进行讨论。有的同学对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有些同学对主人公的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展开了批判,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样一来,既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了本文的内容,又让学生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获得 2 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对学生产生一种教学魅力,能把学生牢牢吸引在教学磁场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争的心理,创新能力得到了发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投去一石,泛起涟猗层层。巧妙设疑,给人启迪,培养学生养成遇事好问,勤于探索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

四、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创新必须求变求异,而求变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质疑、解惑。平时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求变、求异的学习方法,知识讲解要求做到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解答。通过“一题多解”“一问多答”“一词多义”等渠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如:这本书花了我10元钱。①.I spent ten yuan in buying the book.②.I spent ten yuan on the book.③.I paid ten yuan for the book.④.The book cost me ten yuan.⑤.It took me ten yuan to buy the book.又如:“他参军有三年了”。

He has been in the army for three years.It’s three years since he joined the army.He joined the army three years ago.通过一句多译的表述法,求变、求异,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重要句型及不同时态的用法。这种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析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求变求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上一篇:九年级体育总结下一篇:职业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