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共8篇)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1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中共康县委员会 康县人民政府

(2011年6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总体发展思路和重要决策部署,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了这次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对我们康县来说,既是学习兄弟县经验的难得机会,更是鞭策和促进。尤其上午观摩了两当县新农村建设,刚才又听取了兄弟县的经验介绍,使我们受益非浅,深受启发。现我就康县新农村建设情况予以汇报:

康县有着独特的绿色资源和丰富的物产优势,不仅是西部地区原生态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绿色名县、中国西北蚕桑重点基地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食用菌行业先进县。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和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及文明长廊建设的要求,从康县实际出发,把乡村清洁活动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新载体,把“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作为奋斗目标,按照“完善一个规划,突出三项建设,发挥四

项作用,建立四种机制”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扎实推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基础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乡风民俗有了新气象,文明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完善一个规划,明确创建目标,提升生态文明村建设档次和水平

我们立足康县生态、水利、矿产等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等现状,围绕把康县建设特色农业强县、生态旅游名县、绿色食品大县的目标,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提出“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的思路和奋斗目标,把生态文明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同时按照因地制宜、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制定出台了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结合学习安吉创建“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中国美丽乡村经验,根据我县各村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等不同类别和特点,为充分挖掘各村文化民俗内涵,在房屋风貌、庭院改造、文化墙建设上彰显特色,聘请了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把一个村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作为一个小品来改造,按照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标准,编制了阳坝宋沟、庄科、长坝段庄等19个精品村和48个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房屋风貌改造设计,编制了51个达标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确定了不同的建筑风貌、创建方式和建设标准,坚持做到了没有规划不设计,没有设计不审批,没有审

批不建设。

三、突出三项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增加生态文明村建设后劲

我们坚持从农民最直接、最迫切、最关心的利益入手,重点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通过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不断夯实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发展基础。

一是抓群众增收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我们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突出发展生产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加大农业特色产业化开发步伐,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优势产业、重点突破”的开发思路和“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壮大龙头、健全市场、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发展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主导产业,统筹发展花椒、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蔬菜等区域重点产业,积极引导发展其它地方特色产品。通过扩基地、状规模,兴企业、深加工,创品牌、建市场等措施,加快了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提质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共建成农业特色产业种植基地91.69万亩,其中核桃52.12万亩、茶叶4.83万亩、桑园3.92万亩、中药材4.21万亩、蔬菜2.61万亩、花椒24万亩;食用菌生产规模10万架,年出栏畜禽83.8万头(只);中华大鲵存塘数量6万尾。建成

市级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1个,建成农产品专业市场3个,特色农产品总量26038吨,特色农业总产值29517.38万元,农民人均农业特色产业纯收入达到10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5%。

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我们抢抓灾后重建、对口援建和扩大内需三大机遇,把生态文明村建设与农村灾后重建、与扶扶贫开发、与乡村清洁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全县农村34966户住房重建和10136户维修加固的全面竣工,使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同时,我们以解决群众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等“六难”问题为突破口,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实施乡村绿化工程、房屋亮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环境美化工程和群众素质提升工程,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硬化进村主干道路93660米,入户道路89603米,完成空地绿化34747平方米,完成乡村道路绿化24670米,栽植绿化树木71744棵,拆除危房8859间,亮化房屋10468间,屋顶改造368户,庭院改造2820户,改灶、改厕、改圈4808户,清理垃圾6858方,新修护坡2744米,新建桥梁31座,新建排水渠5294米,整修村级组织活动室92座,修建人饮工程62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变,一个个设施齐全的生态文明村基本建成,有力地加快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是抓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新风。为破除农村陋习,改变群众生产生活习惯,树立科学、文明的新风尚,县上从县委讲师组、党校、农广校等单位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全县21个乡镇350个村开展了党的惠民政策、农村适用法律法规宣讲活动、科技知识和农村适应技术的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在全县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家庭》活动和“十大孝亲敬老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通过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建文化站21个,农家书屋125个,配送图书17.57万余册,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80个,安装健身器材108套,修建文化墙375面5600平方米,篮板13副,球台40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健身、求知增智的生活环境。

二、发挥四项作用,激发内部活力,加快生态文明村建设步伐

一是发挥宣传驱动作用,为生态文明村建设造势。依托新闻媒体,在康县电视台、康县新闻网、《康县报》等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结合农村灾后重建成果的宣传报道,以图像、文字、图片摄影等形式,开展了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宣传报道;利用宣传车、悬挂标语横幅、村级大喇叭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并编印了5多万份《生态文明村建设村民手册》,逐一发放到农户手中;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方针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还积极联系陇南日报社、陇南电视台、中国陇南网以及甘肃文明网等新闻媒体,在陇南日报、陇南电视台、中国陇南网、甘肃文明网刊发各类专题稿件154篇(条),并积极邀请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来康县采访报道,新华社甘肃分社报道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后,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十多家网站转载。通过有力的宣传,努力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调动干部群众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生态文明村建设引力。在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典型的培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在全县选择、确定了19个精品村、48个示范村、51个达标村共118个示点村,把江武路、康阳路、白望路、小康路、寺长路、康云路、河两路“一城七路沿线”作为文明长廊建设示范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综合整治、保护优先、长效管理”的总体思路,围绕巩固提升灾后重建成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村庄、树立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培育思想进步的新农民、创造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探索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提高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水平” “六个新”为目标,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全力组织实施了“四化四改四结合六有五进一出八配套”工程,基本建成阳坝镇宋沟村、龙潭村、王坝乡鸡山坝村、李家庄村,岸门口镇青岗坝村、望关乡徐罗村等一批生态特色鲜明、村容村貌整洁、城乡环境优美、乡村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标准较高的示范点,白望路、康阳路绿色文明长廊已基本形成。118个示点村遍布21乡镇,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进程。

三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为生态文明村建设造力。生态文明村建设,农民是主体,也是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必须充分相信农民群众,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我们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广泛收集群众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考虑意见的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的、符合农村发展的实施方案,确定具体创建标准和创建措施。以乡(镇)、村社为单位组组织乡镇干部、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分期、分批赴四川、陕西及周边县区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让他们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自觉、自愿地投入到生态文明村建设中来。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我们对农民改侧、改圈、改灶,建设沼气,绿化庭园,硬化道路,架水、架电等都给予补贴,通过奖补激励机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四是发挥部门帮扶作用,为生态文明村建设助力。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我县派出了500多名干部组成80多个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活动,工作队吃住在村上,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献计献策,帮助村上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和宣传发

动,解决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县上把县直单位、省市驻康县单位的一把手作为包村单位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每年至少到村开展3次以上帮助活动,解决2件以上实际困难,并将驻村帮扶工作纳入了单位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对帮助中无所作为,在年终不得评先评优。驻村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县直各包村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都给予了所包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建立四种机制,落实创建责任,保障生态文明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为了切实加强对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和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县直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组织协调等日常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全县上下形成了统筹有力、推动有方、协调有序、建设有效的良好局面。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村制度,县四大班子34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帮扶2-3个示范村和重点整治村,不定期深入督促指导工作,对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办公,现场协调解决,促进了生态文明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实行了县直机关单位帮扶包抓责任制,建立条块结合,以乡镇为主的工作推进机制,做到了任务到人、到单位、到村社,形成了一

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

二是拓宽筹资渠道,创新投入机制。在生态文明村建设资金投入方面,我县积极推行“五个一点”、“八个渠道”的资金筹措办法,即县上支持一点、单位部门帮扶一点、乡镇挤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从上级财政专项、环保、以奖代补、借贷、本级财政、社会捐助、单位帮建、灾后重建八个渠道筹集资金。并加强项目资金整合,按照“集中管理、分类申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凡是用于农村建设的农业、林业、扶贫、环保、交通、水利等各类项目资金原则上全部整合到生态文明村建设设上。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有效解决了生态文明村建设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

三是强化工作落实,健全考评机制。为了确保生态文明村建设有序、有力、扎实推进,我们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督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县上采取成立了专门督查组,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半年经济分析会观摩、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各乡镇、各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序、一月一通报”,通过定期督查,以文件、简报和会议等形式进行逐月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办通知,限期要求整改,对工作不力、成效不大的,进行通报批评。近年康县共编发生态文明村建设简报35期,通报10期,各类宣传稿件100

多篇。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将生态文明村建设纳入乡(镇)和县直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对排序最后一名的乡(镇)包要求其党政主要领导在全县干部大会上或电视上公开表态,限期弥补。

四是完善各项制度,健全长效机制。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果巩固的长效体制机制,把建设、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激励机制建立上,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出台了生态文明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建建设标准的示范村,由县委、政府进行授牌,实行挂牌管理,并给予资金奖励,对精品村一次性奖补资金20-30万元,示范村10-20万元,达标村2-5万元,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上,坚持建管并重,采取边建设、边管理的办法,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各村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和保洁制度,建立垃圾填埋点,配置了保洁工具,组建了保洁队伍,使保洁工作能够长期坚持延续。如:太石乡水口村、望关乡徐罗村等村建立了卫生管理、环保清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对村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并设立“环境卫生评比公示栏”,定期公布每个家庭卫生状况的检查结果。徐罗还成立了理事会,定期对农户房前屋后“三乱”进行检查评比,按照清洁、较清洁、不清洁分红绿蓝三种颜色张贴在农户墙上,作为星级文明户评选依据;王坝乡开展了“小

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户”,发出倡议书,让学生督促帮助家长整理家庭环境卫生,逐步养成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不断用群众的监督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目前全县已有100多个行政村已组建了专业保洁队伍,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村庄卫生实现了全天保洁,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促使农村环境保洁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2

黑河市于6月28日在北安召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试点工作现场会。会议首先实地参观了北安市通北镇兴东村档案室和东胜乡人民政府档案室。参观结束后,由北安市档案局王立军局长介绍了北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情况。北安市档案局陈明颜副局长就北安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试点工作的情况作了报告。黑河市档案局程知元局长对北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给予了肯定,号召全市档案系统学习北安的“敢于担当,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统一领导,合力推进的工作思路;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严格标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北安土地确权登记档案工作给予两点意见:一是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和今后几年工作的一个重点;二是要配合农业部门,及时跟踪、沟通和请示。黑河市档案局雷振生副局长就全市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3

下面,结合现场参观和交流的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切实增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有序、有效地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文明风尚向农村拓展。经过几年来全省上下以及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省新农村建设呈现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坚持把生产发展摆在首位,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最近几年,我们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粮食、畜牧业、园艺特产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坚持走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屯,促进了村级主导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园区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组织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联产联销联合,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强化、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市场利益分配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产业的不断壮大,使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逐步坚实。

第二,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不断改善农村民生,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抓“增收”工作中,各地坚持内部挖潜保增收、外部拓展促增收,广辟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收入连续登上4000元、5000元、6000元台阶,开创历史最好时期,广大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投入的能力显著增强。着眼统筹城乡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等问题。农村公路、饮水、电网、沼气、危房改造、泥草房改造等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农村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全省五年累计建设完成农村公路4.7万公里,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电网4081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全面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占在乡农业人口总数的99.07%,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达到74万,实现了应保尽保,56.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第三,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度改造村容镇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09年,全省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治理“六乱”(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厕所乱建、畜禽乱跑)的要求,通过增加投入、动员农民出工出劳等多种有效措施,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促进村屯绿化、美化,“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六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高标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和畜禽养殖小区,积极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完善农村功能分区建设和管理。全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7152个,大型秸秆气化站32个,户用秸秆气化炉2001个,户用沼气池8.36万户,73%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积极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建设村级垃圾收集场点3.3萬个。

第四,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帮扶共建,积极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2009年现场会之后,我们全面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1000家企业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省军区和驻吉部队发挥自身优势,长期坚持不懈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既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又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前不久,省委又组织开展了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明确省直机关1000名处级干部定点接力帮扶1000个薄弱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帮建、村企合建、军民共建、社会捐建和干部回乡援建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规模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时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投入达到236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5亿元,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亿元,各级帮扶部门单位投入15亿元,发动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企业捐助投入4亿元,乡村集体投入52亿元,农民自主投入94亿元。

回顾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历程,广大干部群众深切感到,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实施“三动”战略,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战略部署和各项务实举措;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真抓实干、社会各界的倾情支持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市(州)、各县(市)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不断强化推动措施,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省军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帮扶8个边境县(市),结合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出真招,拿实策,求实效,有力促进了边境地区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各帮扶部门和大专院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履职尽责助“三农”、真心实意促发展;各帮扶企业和社会各界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以助农兴农为己任,慷慨捐资,真情奉献,互惠发展,体现了回报社会的美德和先富带后富的义举,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奋战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不辞辛劳,不畏艰苦,扎实苦干,冲锋在前,为改变当地面貌、富裕农民群众履职尽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付出辛劳、做出贡献的各个方面、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有许多矛盾需要破解,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发展层面看,尽管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进一步改变农村面貌、富裕农民群众、缩小城乡差距的历史重任仍然十分艰巨,顺应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从工作层面看,尽管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但无论在工作进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不积极等问题。有的是畏难情绪严重、忽冷忽热,有的是办法不多、缺乏有效的抓手。同时,一些地方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好,“等靠要”思想比较突出,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我省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认识、来谋划、来推进。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新农村建设,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是全面启动内需、拉动社会消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思想上进一步坚定,在摆位上进一步突出,在行动上进一步自觉,在措施上进一步强化,努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好政策、好环境、好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的大背景,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为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更强的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财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党全社会关注“三农”、支持“三农”的氛围日益浓厚,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条件更加成熟。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上述要求,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生产,不断增强新农村自主投入、自我发展的能力,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迸发活力、保持持久动力。在继续深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加快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实施百亿斤肉工程、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百户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和人参、鹿业、林蛙、木耳、中药材等新兴战略产业工程及林业产业工程,依托我省丰富的粮、牧、林、特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要把科技兴农作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强化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提高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当前,我省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农民收入增长就会出现反弹,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广辟增收渠道,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资金落到基层、惠及到各家各户。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調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稳定农民内部增收来源。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好新增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建筑和服务业领域。要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强化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支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收费,保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有针对性、有效的就业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开展好“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提升农民的增收致富本领。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就快,农村面貌改变就快,城乡差距缩小就快。要把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增长点,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化集中区建设,以此为纽带,加强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内在联系,拓展农民外部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要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的机遇,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在完成现有100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尽快再启动两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在具体改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村屯布局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现有基础,以建设农村社区为主攻方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基础和公用设施。村屯建设要突出区域和民俗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建设,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东部重点是抓好空心村庄治理,20户以下的村庄要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安排,积极引导迁村并屯。中部重点是建设中心村,抓好旧村庄改造。西部重点是抓好泥草房和危房改造,有条件的也可集中建设新村。城郊重点是按照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统建农民新村。要结合村屯改造,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强化道路硬化、排水设施、清洁能源、垃圾处理、院落整治、绿化美化亮化、集中饲养小区、村屯周边小流域治理等方面建设,努力创建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新农村。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尽快改变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网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稳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乡村文化阵地,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要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创建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体系,增强服务民生的实效性。要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要把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畅通农民诉求渠道,健全有效化解矛盾的体制机制,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进一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吉林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事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全省上下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大事、要事抓紧抓好,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第一,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口,作为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发展的有效载体,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省、市、县三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村屯,帮助解决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实际问题。要组织开展好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创造工作条件,加强激励约束,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要强化“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帮扶包保工作责任落实,对帮扶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调度,切实解决好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效。要注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第二,加强实践探索、政策创新,构建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特别要注重整合城市各方面资源要素,通过落实帮扶责任和自愿捐助共建等措施,推动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更好地发挥市带县、城帮乡作用。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追究相应责任,做到以奖促建、以罚促动。

第三,强化资金整合、捆绑投入,集聚新农村建设合力。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简化程序,增加贷款品种和贷款规模。省、市、县有关部门,要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职责分工和建设任务,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资金安排上实行打捆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

第四,坚持真抓实干、转变作风,全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严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的质量关、标准关,坚持杜绝出现烂尾工程和“豆腐渣”工程,防止劳民伤财。要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则,不得强迫命令,真正把建设的决策权、主导权放在农民群众手中。要把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办好民生实事有机结合起来,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瀝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逐项研究、逐项落实,确保件件着实、件件办得圆满,让群众满意、农民高兴。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4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政府通报第65期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推进会,顾名思义,就是要再加压、再加力、再加速。7月12日,省政府在平顶山市郏县召开了全省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总结了全省示范村建设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安排了下一步工作;7月14日,省委、省政府在郑州召开了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座谈会,会议听取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试验区建设的情况汇报,部署了深化改革的任务。这两个会议都很重要、都很及时,我们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就是对贯彻落实省里两次会议精神作部署,以便更好更快地把试验区抓好,把示范村建好。

上午,大家一起观摩学习了光山县的四个点,三个县区刚才从不同的侧面分别介绍了经验。光山县的几个点很有代表性,不仅新型社区建设规模大、标准高,而且产业发展也特别好;平桥区、息县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特长。希望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把我市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高潮。下面,我重点就下一步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

过去两年多来,广大基层干群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示范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方面,试出了经验,闯出了新路。

一是闯出了社区谁来建的新路。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农村的重要体现和工作抓手,把杂乱无章的旧村庄改造成规范有序的新社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道难题。在实践中,各示范村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摸索出了一系列建设模式。有群众自建型,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农户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标准自己建设,如明港镇的大营村。有集体统建型,村集体根据群众意见,统一对外招标建设,像息县的李楼村。有集镇开发型,一些城郊、镇郊和产业聚集区的村,采取“统一征地、市场运作”的模式开发建设,农户以房换房、以地换房,如光山县的上官岗村、潢川县的方店村。有能人援建型,如淮滨县的楚寨村,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出资建设,以低于成本价售给农户。不同的建设模式,满足了群众多样化需求,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目前,我市不少县区都采取这些模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只要按照新村建设要求,统一规划,不管是采取群众自建、集体统建,还是市场运作模式,只要群众乐意,只要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都可以大胆尝试。

二是闯出了土地哪里来的新路。目前,我市解决新农村建设用地的最根本出路是通过“增减挂钩、建新拆旧”来臵换建设用地。上午看的和会上大家介绍的,1都是这种办法。我们通过拆旧建新,除了满足新农村建设用地以外,还能够增加1/3—1/4的土地,这一办法是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大力提倡的,其它省市也正在搞试点,并正在进一步推广。像息县,每建设一个新型农村社区,通过对旧村、废弃地整治,可增加几百上千亩耕地,全县已新增耕地2万多亩,不仅满足了自身需求,还通过增减挂钩有偿异地流转2000多亩,村集体也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三是闯出了资金何处筹的新路。这个资金主要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投入。从我市看,有项目资金、村里积累、成功人士援助等等,还有的通过对建设用地指标有偿流转,获得很大一笔收入。刚才市发改委、环保局等单位在发言中,都提到这些方面。政府捆绑涉农资金,主要用于农村社区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把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应该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所以,只要我们解放思想,研究透政策,相互学习借鉴,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资金短缺的路子。

四是闯出了产业如何搞的新路。市县两级示范村大部分有明确的产业规划和发展措施,初步形成了一批现代农业村、特色产业村、生态旅游村、商贸物流村等专业村。上午看的上官岗村是城市近郊,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利用近城区的优势,狠抓产业,有能力的可以去经商,愿意干农活的可以干农活,还有的可以搞商贸物流,让有劳动能力的都可以各尽所能,找到自己的就业门路;平桥陆庙村的生态茶叶、畜牧养殖、高效种植业,浉河区集云村、商城县韩冲村的茶产业,固始县石堰村的生态养殖业,等等,农民稳定持续增收有了可靠保障。

总之,我们前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各县区都有很多闪光点,都有很好的经验、模式,都值得学习、值得推广、值得借鉴。

二、正视问题,战胜困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与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示范村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面临着许多困难。不解决这些问题、战胜这些困难,就难以提升整体水平。

一是规划标准低。不是说所有的村标准都低,而是有的高,有的低,参差不齐,像我们上午观摩的几个社区,标准都很高。前一段我在商城县看的黄柏山新村,建得也很不错。但是有些县区的新型农村社区标准不高,有些房子建好了,没有公共活动场所,有些村的规划是由乡国土所、村镇中心规划的,个别村甚至没有具体的建设规划,呈现出“只见新房,不见新景;只见新村,不见新貌”的特征。各县区应该进行回头看,从规划做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是土地审批难。大家在发言中谈到了这一点,昨天上午我到国土局搞工作调研,也谈到了这一点,前一段的全省会议也谈到土地审批难问题,普遍反映手续比较复杂,比较繁琐,是一个共性问题。在郏县会议上,省政府明确要求省国土部门尽快制定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延

长周转指标使用期限。我们要主动汇报,积极争取,着力破解用地难题。

三是资金整合少。尽管省、市都明确要求,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类支农惠农资金和上级扶持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优先投放示范村建设。但由于缺乏具体方案和任务指标,政策不统一,投向不明确,依旧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相当一部分村处于自力更生的发展状态,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不高。这方面市委农办要牵头,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意见,与财政等部门协力,真正把资金、项目整合起来,集中用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四是进展不平衡。从整体上看,我们与豫北、豫西地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在我们内部,各县区之间差距也很大,有的县区力度大、措施硬、进展快、效果好、亮点多;有的县区重视不够、支持不够,发展慢、典型少、变化小,总是几个老典型。示范村之间差距更大,有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如火如荼,天天有进步,月月有新貎;有的则是毫无进展,徒有虚名。特别是有的村申报的省财政补贴项目,至今还没有开工。

五是改革未到位。主要是城乡一体化“四项改革”,目前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户籍改革,是四项改革的核心、关键,存在着程序不到位、手续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项改革是今年茶文化节期间省委卢展工书记到我市调研时提出来的,市委、市政府也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且年底将作为试验区建设评比的硬性指标,如果这一块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将实行“一票否决”。

三、突出重点,提升水平

我市示范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放大新村示范效应,提升城乡一体水平”。下一步工作,就是要按照省政府推进会的部署,突出重点,着力提升水平。

一要在高品位打造新型社区上提升。客观地讲,我市新型农村社区总量不算少,但是总体上品位不高。这不是简单的经济原因,而根本的是文化品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问题。如果建了之后,过三五年就落后了,老百姓不满意了,又要新建,那就是浪费。外地有很多经验,像我省的新乡市,农民富裕程度并不比我们强,但新型社区规模大、式样新、环境美,再过几十年也不落后。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规划好、参谋好、指导好、服务好,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县级规划部门要承担起这个任务和责任,选择适合县情的建设模式,从规划开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二要在高速度发展富民产业上提升。主要是农民集中居住以后的生产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城郊村、近郊村在这方面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些工业企业或发展第三产业,解决群众的就业门路。对农业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由小田变大田,发展高效农业,使农民致富在门前。如上午看的上官岗村,如果没有土地流转,还是一家一户的经营,现代农业就很难发展,就业问题就难以解决。具体到每一个村,都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发挥自身的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每个示范村都要有稳定增收的优势产业。

三要在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上提升。包括水、电、路、学校、卫生室、公共活动场所等等,要让农民感觉到居住和生活很舒适,很方便。因为不同地方群众的思想觉悟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但有些会不太适应,所以必须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功能服务来吸引他们。政府要把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捆绑起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更有利于吸引农民拆旧建新、建设新村。各县区要认真研究制定项目整合方案,统筹规划,统筹安排,真正做到支持一个,建好一个。还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引导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民营企业资金支持示范村建设,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要在高效率破解发展难题上提升。我们创办示范村就是要解剖麻雀,办好一个,带好一批。示范村不仅要在发展上作示范,还要在破解难题上闯新路。城中村要着力破解城市化难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真正实现农民变市民。城郊村要着力破解城乡一体化难题,推进规划、就业、保障和公共服务四个一体化,实现农业变工业、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工人,让城郊村融入城市、变成城市。农业村要着力破解产业化难题,深化各项改革,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小田变大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合作搞生产、抱团闯市场,要确保每个示范村都要建成2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边远村要着力破解社区化难题,因地制宜迁村并村,提升偏远地区农民的生活质量。

五要在高质量完善“四项改革”上提升。要加快进程、提升水平,全面完善城乡一体化“四项改革”。机构改革要尽快拿回批文;户籍改革要及时做好户口本、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更换;保障改革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及时搞好对接;生活改革要认真做好规划,纳入预算,稳步实施。对部分地方户籍改革中遇到的农民不积极难题,要转变思路,放开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可以让他们拥有双重身份,既可以享受到市民待遇,也可以享受到农民待遇,乐于让他们变成“超级市民”,也可以学习成都等地的经验,统称某某城镇居民,回避户口的农业属性。

四、强化举措,增强合力

一是认识要再提升。办好示范村,以点带面,是推进农村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方法。我们全市共有31个省级示范村,38个市级示范村,372个县级示范村,402个乡级示范村,占全市建制村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些村的改革试验搞好了,新农村建设搞好了,不仅可以发挥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而且它本身就是我们整个农村改革试验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体现。过去,我们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产生的影响,最主要的体现在示范村上。所以说,抓示范村就是抓改革,抓示范村就是抓发展,抓示范村就是抓城乡一体化。

二是领导要再加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中原经济区战略和试验区建设全

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示范村建设,切实摆上位臵,列入议事日程,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要建立完善并有效落实推进示范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工作推进会、形势分析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是协作要再深化。主要是有关部门在资金捆绑上、政策支持上要搞好协作,搞好配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来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改革试验。最近我了解到,省里将拿出几个亿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这对们来说是一个机遇,我们市县有关部门要主动与省直部门对接,县区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也要主动和省市有关部门对接,去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为新农村建设、为试验区建设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四是政策要再倾斜。省里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高度关注,省直有关部门对我们试验区支持的力度也比较大。我们市直有关部门也要切实加大对示范村的政策倾斜力度,加大在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在示范村项目立项审批、建设用地、农村环保等方面创造宽松的条件,给予重点倾斜,同时在指导、协调、办事等方面也要给予更大的支持,通过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示范村建设。县区政府要从财政上予以倾斜,每年安排预算资金以奖代补支持示范村建设,形成支持示范村建设的合力。

五是奖惩要再明确。省政府要求,对省级示范村建设情况实施半年一考核、一年一排名,对申报的项目实行先验收后拨款,凡不能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将取消项目并予以调整。市委、市政府明确,把示范村建设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实行半年通报、年终总评,按成绩排序。考评结果作为以奖代补的重要依据和改革试验综合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改革试验办、市委农办负责对示范村建设情况进行监控、考核,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示范村进行表彰奖励,对表现优秀的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可根据组织程序予以提拔重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鼓励大家干,鼓励大家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真抓实干。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飘香的美好季节,我们有幸迎来了全市农村规范药房建设现场会在我县的胜利召开。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某某县委、县政府,对亲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市政府某市长和全市药监、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某某县辖几镇几乡几百个行政村,多少万人口。全县共有涉药单位多少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多少个。

药品是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护健康的特殊商品。依法实施有效监管、不断提高药品质量是维护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根本要求,也是药监、卫生部门实践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药监局、卫生局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发挥药监机构的职能作用,依法开展了医药市场整顿、经营企业认证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等重大活动。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按照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全县医疗和计生服务机构中开展了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确保药品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80多万元资金,安装各类设施185台(件)用于改建各类药房;培训从药人员102人,培训率100%;健全了药品购进、验收、保管和使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用药的案件。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全面规范和提升了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整体水平,受到了医患双方的普遍好评和欢迎。但是,按照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我们的工作仅仅是个开头,点上的创建工作已基本结束,面上的工作才刚刚铺开,农村规范药房建设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市药监局、卫生局的精心指导,有全县医疗机构的积极参与,我们一定能够借此次会议的东风,全面完成我县农村“规范药房”的建设任务,进一步推动全县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6

——在全市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乔新江

(2009年12月23日)

这次会议是经市委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更好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午,我们实地参观了光山县三个村和两个经济组织,刚才又听取了部分县区、合作社的典型发言,看的和讲的都很好,会上还印发了各县区的经验材料及典型实例资料汇编,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近年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的基层党建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方式,不断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着力扩大覆盖面,以“三级联创”为龙头,以“双强工程”为抓手,开创“三大工程”,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创办“党员活动中心”,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为魅力信阳建设提供了坚定的组织保障。特别是我市创新组织设臵,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实施“金桥工程”的做法,受到了中组部、省委和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写进了党的十七 1

届四中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组部印发的《建立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等文件,在全国进行推广。

今年4月份,省委、省政府批准信阳市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农村改革综合试验的大幕正式拉开,为信阳的科学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做活“八篇文章”、实现“六大突破”,如春潮涌动,万象竞发。创新农村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体制机制是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的“八篇文章”之一,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创新党的组织设臵和民主管理机制,建立乡村干部激励机制,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抓基层打基础的需要,也是加快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需要。春江澎湃,百舸争流,一年来,市、县区(管理区、开发区)党委和基层党组织积极围绕创新农村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体制机制这个主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积累了鲜活的经验,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为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基础。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各地采取单独建、挂靠建、联合建等多种形式在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和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了党委26个,党总支30个,党支部968个,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1368名,在不同领域扩大了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二是强力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完善党领导下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自今年6月份以来,全市3034个行政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2

解决了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处臵、村组建设规划、土地征用补偿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1万多个,并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强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认真落实村干部待遇。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逐步落实村干部待遇,为激发干部创业热情,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干部队伍提供了保证。四是党组织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促进了村级组织建设。党的建设带动了村委会、共青团、妇联等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了农村文化、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为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促进了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年来的工作有实践、有创新、有成效、有经验,归纳起来,有五条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组织保证;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农村党员干部内在动力;三是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变化,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创新,不断注入工作活力;四是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大力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到以点带面;五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是个大课题,也是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第八块基础性大文章,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扎实的效果,但也应看到还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 3

务、不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快速发展需要的问题,主要是: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不强,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有的地方村、组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乡村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决策不够民主;基层党建工作的超前性、预测性还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加以研究解决。下面,我就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进一步创新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定的组织基础再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形势,进一步认识做好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先进性在农村的体现者和实践者,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农村基层政权,事关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事关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能否取得实效。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

(一)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把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摆上了突出位臵,再次强调了加强基础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作出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总部署。同时强调: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坚持用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需要,更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面对当前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活环境和人的思想观念、生产经营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就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农村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在党建工作中,找准结合点,抓住关键点,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寻找新规律,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始终保持先进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需要

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在信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

意义,是信阳发展的又一次难得机遇。要在改革试验中体现新精神,探索新途径,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真正走出一条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群众尽快富裕的新路子,就必须夯实基层,扩大民主,敢于创新,大胆实践。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的主战场在农村,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村委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类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尊重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更广泛地调动基层干部和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觉投身到试验区建设的大潮中来,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我们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就是抓住了推进试验区建设的牛鼻子。

(三)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是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当前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中央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农村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抓基层打基础,使农村的各级党组织成为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只有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好,才能促进农村整体的科学发展。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创新工作,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提供有力保证,搭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平台,调动、激发农村基层干部抓发展、谋发展和广大群众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做好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当前,全市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党建工作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合理地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着力扩大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坚持党领导下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逐步建立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增强党在基层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

(一)加大创新组织设置力度,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当前,随着农村改革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市农村 7

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快速推进,新的经济联合体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跨村、跨乡、跨县的合作社、协会等各类生产联合体的产生,村村联合、小村并大村、强村带弱村等新的组合形式的产生,农村社区的形成,使农村经济成分和社会组织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党的管理要快速跟进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大创新农村党组织设臵方式的力度,优化党建资源配臵,以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的目标。

1、坚持适应科学发展的原则,创新组织设臵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各种协会和合作社等新经济联合体已达2800多个,涉及到农村综合改革试验的各个领域,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入,将有更多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经济组织和联合体产生,与此同时村并村、村带村、村企联合、农村社区等新的行政管理模式也呈现多元化,这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发展的成果。前一阶段,围绕创新党组织设臵,各地大胆实践,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如固始在几个产业相近,区域相临的村成立党总支,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发展能力。浉河在把村党支部建在协会、合作社、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又着力构建“党组织+双强村干部+经济实体+远程教育+特色农业人才示范基地”五位一体的党建新模式,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党员的地方就要有党的组织,有群众的地方就要有党的工作,8

这是中央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比例不够高,建而不管的情况也存在,对新思路、新模式探讨不够,面对如此迅猛成长的新经济组织,面对农村改革发展对基层党的建设、党的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工作思路和整体布局上还有不到位、不适应、滞后被动的地方,还需要在认识、创新、提升、规范、推广、运用上下功夫。

当前,我们首先要加大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农村各种独立的新经济组织、联合体、社区,都要单独成立党组织;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暂不符合单独建立党组织的要采取挂靠建、联合建等方式抓紧组建;对暂没党员,规模在30人以上的经济实体,要及时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对在一个行政村内成立有一个或多个经济实体,且建立了党组织的,按照党章的要求,及时做好行政村党组织升格工作。对已建党组织,特别要注意选配好党组织书记,对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上级党组织要指派专职书记,待条件成熟时再选举产生。各县区、各管理区(开发区)党委要高度重视,要按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的目标,做到农村新经济组织延伸到哪里,农村社区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2、坚持便于管理的原则,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对新组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明确隶属关系,管建结合。原则上以属地管理为主,也可实行延伸管理、行业管理和委托管理。行政村 9

内的党组织,一般应由所在村党组织管理;具有一定规模,经营范围跨行政村的新建党组织,可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直接管理或指定党组织管理;规模较大、经营范围跨乡镇(街道)的新建党组织,可由县(区)党委直接管理,也可由县(区)党委与涉及乡镇党委协商确定其隶属关系。规模较大、经营范围跨县(区)的新建党组织,由其注册地县(区)党委管理或由其指定党组织管理;挂靠建立的新型经济组织党组织由挂靠单位党组织管理。不管采取那种组建形式,都要明确隶属关系,坚持党要管理党的原则,使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

3、坚持便于党员参加活动为原则,探索党员管理方式。党组织设臵方式的创新,涉及到党员的组织关系、组织活动和管理方式的改变。要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把所有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管理,对党员组织关系的变更要征求党员的同意,并通知党员参加活动;对短期外出的党员要发放流动党员证;对长期外出的党员要编入外建党组织,目前,我市光山、固始、商城、新县等县区分别成立了外建党委,把更多的流动党员纳入了管理。各地要积极探讨有利于党员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党员管理新模式,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群众自觉投入试验区建设,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基层,打牢基础。

(二)加大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力度,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融决策、管理、监督、落实于一体,以严格的程序、创新的机制,对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破解了农村基层组织在推进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课题,找到了加强农村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的有效机制,走出了一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全市3034个行政村在今年9月底已实现推广运用“四议两公开”全覆盖,有效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1万多个,受到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充分肯定。我们8月份在浉河专门召开了现场会,省委、省委组织部充分肯定了我们建立的推广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六大机制”,各县区也都有各具特点的好做法、好经验。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中央和全国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及省、市委的要求,在推广运用、规范提高上实现新突破,不断提高村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1、在整体推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抓难点。坚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是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保证。目前部分县区仍有少数村“两委”班子较弱,有的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这是推广实施“四议两公开”的难点,各地要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观活动,认真组织排查,逐村调查摸底,排出后进村,查清找准症结,分类施治,抓好后进村整顿,尤其是要做好村党支部书记的选配。为有效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整体推进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抓规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本程序、基本 11

办法比较科学,便于操作。但有些地方村干部怕麻烦、图省事,不按程序办,运作不规范,挫伤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难以达到审议和决议的效果。各地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6个步骤规范操作,做到规定动作不能少、执行制度不走样、各项要求不降低,决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三是抓责任。要以县为单位,对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职责作具体规定,建立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保证村“两委”责任明晰,分工明确,配合协调。

2、在措施机制上实现新突破。一要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具体化、制度化。二要完善措施机制,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已就规范提高“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出了7项具体制度,市委推广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建立了“六大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

3、在推广实效上实现新突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广,既要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又能有效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各地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急于完成推广目标,而不注重实际运用,轻质量抢进度,一定要讲究工作方法,确定决策内容,狠抓规范操作,强化民主监督,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市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总结淮滨前楼村、潢川上游村、商城杜畈村、息县西李村、光山江湾村、罗山庙冲村等村推广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村级事务的好做法,各地要进一步指导村

党支部提高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使农民群众看到、感受到运用实效,得到实惠,促进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更加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推进各项农村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

(三)加大落实村干部激励机制的力度,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村干部工作在农村最前沿,是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其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着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着农村改革发展进程。我们党历来是重视基层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提升到加强党的建设的高度。今年中央和省委都分别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对贯彻中央、省委的意见,建立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工作高度重视,研究下发了《信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支部书记及村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激励保障、监督管理等机制。当前,我们要认真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真正使村干部“干有所得,老有所养,困有所帮,绩有所奖”。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年富

力强、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使他们成为农村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和群众贴心人。

1、选配好党组织书记,建设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要对农村党支部进行排队摸底,要对村干部的绩效进行考核,对软弱涣散的后进村进行整顿,要选拔个人素质好、群众信任的党员担任村支部书记。对不履行职责、群众不满意的村支部书记和村干部要进行戒勉谈话,以至组织处理,把激励、竞争机制引进村干部队伍。要以县为单位建立健全村干部职责考核目标量化机制,对表现好、群众拥护的优秀村干部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奖励。逐步建立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乡镇事业单位编内聘用人员的工作机制,从制度上为建立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提供保障。

2、落实好村干部各种待遇,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在我市财政并不宽裕的条件下,出台了《信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村干部的工作报酬、正常离职村党支部书记的补贴、村干部的培训经费、养老保险比例都作出了明确的底线规定,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村干部的关心和厚爱,对基层工作重要性的肯定。这个文件已经印发给了大家,具体内容我不再多讲。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于元月15日前报市委组织部与市财政局。需要说明的是这次只对正常离职的村支部书记给予生活补贴,覆盖不到全部正常离职村

干部,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各级党委要认真作好思想工作和稳定工作,保证把好事做好,确保村干部的工作报酬按时发放。在《意见》中,还从村干部的工作报酬中拿出8%作为绩效奖励,这是建立激励机制的一种探索,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奖励实施意见,指导乡镇党委组织好村干部的年度考评工作,奖出团结、奖出热情、奖出干劲。各地还要积极探讨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罗山县在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方面已进行了探索,要注意总结,各地都要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总之,要通过《意见》的实施,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建设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注入生机与活力,为试验区建设激活源头动力。

(四)加大抓基层打基础的力度,为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基础

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刻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1、加大深化“三级联创”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近年来,我市以“三级联创”为龙头,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浉河、平桥、固始、商城、新县、罗山等6县区分别获得全省基层党建先进县区,其中商城县取得四连冠的荣誉。目前,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基础,下一

步,还要继续紧扣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乡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内涵,不断提升创建活动的整体水平。一要继续履行县区委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三级党组织书记”联创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创建目标,把基层党建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落到实处。二要进一步拓展覆盖范围。县区委在不断深化自身和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同时,着力抓好涉农部门、乡镇站所(中心)的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整体水平。三要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三级联创”、“强基富民”、“双强”工程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在村级组织中开展以“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创富裕村、创和谐村、创基层党建先进村”为主要内容的“三定三创”活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以“学一门实用技术、上一个致富项目、认一个公益岗位、帮一户困难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题更鲜明、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效果更明显。

2、加大拓展党建“三大工程”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党组织建设。农村党建“三大工程”是我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是党建工作服务于经济工作的一种体现,拓展“三大工程”是扩大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的有效途径,是推动试验区建设进程的需要。一要继续深化“金桥工程”。加大在农民工集中地建 16

立党团组织的力度,做到应建尽建;对已建立了的党团组织,要通过建立联合党团委(总支)等形式集中整合资源,切实把在外务工党团员管理起来,把农民工团结起来。二要继续深化“温暖工程”。进一步做好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要推广平桥区帮扶留守儿童的做法,推广淮滨、浉河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的做法,建立党内关爱机制,加强农村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形成服务、关怀、帮扶党员的网络。三要继续深化“回归工程”。充分发挥外建党组织的桥梁作用,积极推介我市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总体思路、发展态势和优惠政策,积极为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搭建平台。

3、加大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要发展一名党员,同时要在新经济组织、联合体中积极稳妥的做好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党的力量。二要做好大规模培训党员工作。中央、省委已下发了《2009-2013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下一步,各县区也要制定党员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三要发挥党员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好无职党员的作用,罗山、商城曾就发挥无职党员作用进行了有效探索,要注意总结推广。要通过建立党员受教育机制,党内关爱机制,保持先进性机制,给党员创造发挥作用的平台,只有让党员“动”起来、才能让党旗“飘”起来,把群众“带”起来。

4、发挥好“大学生村干部”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村级干部队伍活力。目前,我市第三批选聘大学生村干部(全市1300名)的工作已经结束,加上前两批选聘和正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在职村干部,已经完成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下一步就是要抓好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作用发挥:一是要落实大学生村干部的待遇。要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干部的任职待遇、生活补贴待遇和“三险”保障,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条件和环境。市里已经提高了大学生村干部的生活补贴,文件已经发给了大家,各地要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推广平桥、息县创办“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园”的做法,结合我市试验区建设的有关政策,创造性地出台一些具体政策,在政策、项目上给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提供平台。要筛选一些适合大学生村干部的创业项目,有计划、有规模的组织他们创业。三是加大培养使用力度。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培训和传、帮、带,要充分发挥他们有理想,懂科学,有文化的优势,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注意培养典型,宣传典型,让大学生村干部学有榜样,干有方向,鼓励更多的大学村干部在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建功立业。

5、加大建设监管力度,保证村级活动场所如期完成任务。村级活动场所是个大事情,建国60年了,有的村没有村级活动场所,有的村活动场所破烂不堪,不能正常使用,直接影响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中央、省、市 18

委对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高度重视,拿出专门资金投入建设。我市第一、二批436个村已完成任务,第三批672个村90%已经封顶或完成建设,还有少数村正在建设中,按要求12月底以前要全部完成,谁没完成谁负责,12月底验收时,对没完成的收回指标。潢川县以第三批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为契机,县委、县政府又投资再建了56村级活动场所,并决定明年再建71个,新建总数达到227个,使潢川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达到历史最好时期,新县截止目前,全县所有村级活动场所都进行了重建或修缮,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这批建了以后,中央不再投资,各县区要借鉴潢川、新县的做法,加大投资,继续做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使党的工作有阵地,使党的组织有形象,使党员群众有个家。

三、强化推进措施,切实保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要强化工作责任,增强工作合力。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工作责任的分解和落实。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纪检、科技、民政、财政、文化和共青团等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网络,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的良好局面。

二要坚持分类指导,抓实重点工作。分类指导,就是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载体、研究工作举措时,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突破,就是各地要紧紧围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这一重大课题,牢牢抓住农村基 19

层组织建设中的关键性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三要坚持典型引路,营造浓厚氛围。农村工作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各地要善于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及时发现、认真总结、积极培育一批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板报等载体,加大对全市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四要坚持严格考核,加大督促检查。各地要建立健全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目标分解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里制定下了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体制机制的实施细则和考评细则(目前年度考评工作正在进行),各县区也要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和考评细则,推动各级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还要加大督查力度,要把常规检查与专项督查、定期督查与突击检查,提高督查实效。

同志们,进一步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体制机制工作,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县区要切实加强领导,扎实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农村党的建设“三大工程”、“三级联创”活动和试验区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调整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不断提高全市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水 20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7

会上,县档案局局长陈岩、卧牛石乡党委书记刘喜民、卧牛石乡卧牛石村党支部书记张连栋分别介绍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荆绍福局长在会上讲话。他在讲话中对法库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从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将档案工作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争取涉农部门的配合,形成联动工作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三是完善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林权、房产、社保、医疗、乡财、五保、扶贫脱贫等方面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乡村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乡、村两级档案人员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8

1.认真总结上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重要成绩

今年是我省实施的第一批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收官之年,也是着手启动第二批“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谋划之年,是处在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和重大进展基础之上向更高目标、更高水平、更大规模推进的关键时间节点,也是在加快吉林振兴和发展、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大背景下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半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委党组精心谋划和高度重视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精心组织、全力推动、合力攻坚,特别是我们各级新农村办积极作为、拼搏进取、奋力开拓,继续延续和深化了多年来开创的全省新农村建设大好局面,全省新农村建设继续上水平、上规模,登上了新的台阶。概括起来,上半年的全省新农村建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坚持高标准建设,标兵村和样板村群建设实现新突破。应该说,通过前两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省涌现出了一大先进典型,客观地讲,到去年底全省1000个示范村形成了“2、3、5”建设格局,即标兵村达到200个左右,先进村达到300个左右,达标村在500个左右。今年上半年,各地加大投入,继续提高标准,全省示范村建设形成了标兵村300个左右、先进村300个左右、达标村400个左右的新格局。同时,每个市(州)还集中打造了2~3个样板村群,做到了集中布点、集中投入、集中武装、集中建设,引领示范作用越来越强。在打造标兵村和样板村群上,各地普遍做到了5个结合,即科学规划与统一改造相结合,集中连片建设与整乡、整村推进相结合,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环境水平相结合,推进农村物质文明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结合,加强领导、扩大帮扶与增加投入相结合。在这方面,今年长春市重点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公益事业配套、产业基础雄厚、农民生活富裕、文化生活丰富的标杆村和标兵村,即重点打造了陈家店、红光、新农家、任家4个新农村建设标杆村,长吉北线等7个样板村带,重点整治乡容村貌,建设新农村魅力村庄和靓丽风景线。白城市采取涉农资金项目进行集中整合投入的方式,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了“富民、强村、固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重点打造100个标兵村,改变了过去笼统抓、典型不过硬的工作方式。松原市实施四县两区50个农村社区服务建设试点,重点打造5个样板村群,取得了一定成效。长白山管委会采取集中建村的方式,打造新农村建设典型。

第二,坚持开展集中攻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新突破。治理农村脏乱差,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是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重要突破口,也是一大亮点。在环境整治上,各地普遍加大了沿铁路线、公路线、旅游线和环城“三线一环”环境整治的力度,加大了连片整治和整村整屯整治的力度,加大了农村道路建设与排水、院墙大门整修、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配套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村容整洁与畜禽养殖小区、清洁能源、保护水源等统筹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新农村与生态村结合建设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前清后乱、前建后脏、前管后弃的局面,有不少的地方都建立了城管下乡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环境卫生分段分项管理制度,促进了环境整治工作向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比如,今年上半年通化市加大了农村环境整治力度,通化县投入2亿元,对160个行政村进行环境连片整治,同时还组织乡村和农民投入926万元,对过去院墙进行了全面提升修缮,总规模达到71236延长米,做到了全县所有村屯院墙提升建设一次性达标完成;梅河口市沿“三线一环”建设仿古围墙,每延长米投入450元,建设规模达到56190延长米。四平市开展了以四平市为核心、三条主要交通线为辐射带、以节点镇、沿线村为重点,以“五清”、“十建”、“两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战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三,坚持多方面筹措资金,新农村建设投入实现新突破。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辐射引导下,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到6月末,全省各地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3.88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2.07亿元,各级部门和单位帮扶投入0.95亿元,整合项目656个、资金8.62亿元,社会和个人捐助投入994.4万元,村集体和农民投入11.25亿元。今年延边州推进新农村建设力度最大,各级财政投入的资金达到9360万元,比去年增加近2倍。其中,州财政安排了300万元的专项奖励资金,敦化市落实了2000万元,延吉落实1000万元,安图、汪清、图们、和龙也分别落实了500~700万元专项资金。吉林市共落实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基层党组织建设百村试点专项资金和三化统筹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2500万元。白山市县两级也加大了专项资金投入,总量近亿元,使省级专项资金直接带动效应达7倍以上,极大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第四,坚持不断强化领导,新农村建设推动力度实现新突破。去年7月19日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之后,全省各地掀起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热潮,都纷纷召开各种会议和组织大型工程贯彻落实省里的会议精神。延边州召开了由县(市)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乡镇主要负责人及99个州直包保部门共计200多人参加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州委书记张安顺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对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作出了深入部署。四平市委召开常委会、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人大、政协对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也集中调研,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王振才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梨树县设立200万元资金对新农村建设好的乡镇、村在年末进行表彰奖励,并制定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委书记享受副县级工资待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书记享受副乡局级工资待遇的政策。辽源市实施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政策,确定表彰优秀样板村5个、先进示范村5个,优秀示范项目6个,以奖代补资金达到100万元。同时,全省各地还普遍加强了帮扶工作、项目建设、档案建立、专项资金监管和万名村干部培训工作,保证了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3.切实加强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新农村办的职能作用

多年的实践证明,哪个地区党委政府重视新农村工作,哪个地区新农村建设就会在短时期内实现历史性新突破,相反哪个地方党委政府忽视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就会出现滑坡甚至倒退,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所以说,地区这个层级太重要了,尤其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强调一下如何发挥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新农村办职能作用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市(州)这个层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应该说,省里这个层级主要是工作推动和宏观指导,主要工作方式是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调查研究和出台政策;县(市、区)这个层级主要是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更侧重于实际操作;而市(州)这个层级处于省和县之间的特殊位置,既有宏观指导,又有微观落实,既有工作部署,又有考核推动等作用,位置特殊,作用显要。其次,我们要弄清楚市(州)新农村办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新农村办是当地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参谋部,发挥着综合协调、督查指导、政策研究、宣传培训等重要职能作用,这个参谋部工作到位了,当地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就能够引起重视,领导重视了,整个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就能掀起高潮。如果我们地区新农村办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不主动出击、不积极作为,当地的党委、政府也只能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的一项常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那里的新农村建设也就失去了统领“三农”的地位和作用,新农村建设位置摆不上去,也就很难开创新的局面。第三,我们要弄清楚市(州)新农村办肩负的工作任务。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要想打开新农村建设工作局面,我们必须做好以下10项工作:每年都要积极争取将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交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常委会、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研究出台重大决定和政策性措施,出台有关文件;每年都要积极争取以市(州)党委和政府的名义召开一次大规模、高层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或现场会议、督促检查会议;每年年终的时候要积极争取对各县(市、区)、乡(镇)和示范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在农村工作会议或新农村建设专项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奖励;积极争取副地级以上的领导每年到所帮扶的点现场办公1次,协调资金项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争取本级人大、政协领导视察新农村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新农村建设宣传氛围;积极争取设立一定规模的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各级干部的工作奖励;积极推动县(市、区)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补贴和工作表彰奖励;积极组织县(市、区)每年到省内、省外考察新农村建设1次以上;开展新农村建设培训工作,总结先进典型,推广典型经验;全面完成省里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质保量,争排头,创一流。有的地方,加强了本地区的新农村项目建设督促检查和专项资金管理,加强了新农村建设的安全工作,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完善,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富有成效。第四,我们要弄清楚加强市(州)新农村办的建设所必备的工作条件。我认为市(州)级新农村办公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要有编制部门批准的专门工作机构和完善的工作职能,起码是参照公务员管理;要配备得力的工作人员,配备的人员要有“三农”工作经验,具有研究政策、解决问题和比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要有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必备的办公室和必要的交通工具;每年争取工作经费10万元以上;建立新农村建设管理档案。我讲的这些条件都是起码的条件,各地要积极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同志们,这次会议虽然规模较小,但是研究的工作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希望各地回去之后,要把会议精神向农委的主要领导和党委、政府分管领导认真汇报,全面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在较高起点基础上,进一步开創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上一篇:学校学雷锋方案下一篇:优秀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