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共14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1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的确,礼貌习惯好,思想品质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逐渐定型;因此良好的习惯应从小

培养。那

么如何

培养孩

子的良

好习惯

呢?笔

者认为:

一、适当为

孩子确

立规矩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

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沈阳斯瑞可科技有限公司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肆意违背。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就要对学习时间也有所规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时学习的习惯。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家长应该加以引导,像明显伤害他人自身及环境的行为应予以制止。我们可称之为“红灯行为”,告诉其制止的原因或道理。有的是完全可以做并且应该做的,如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发展及符合公德利益的行为应该得到及时鼓励、支持,我们称之为“绿灯行为”。

二、教育要得法

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意讲求方法和实效。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采取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等方法。做为家长要多运用正面激励的方法,例如,要孩子养成物归原主的习惯,首先家长要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如果孩子把积木摊了一地,家长说:“乖孩子,快帮妈妈收拾一下积木,要吃饭了。”这句话对于孩子的暗示是:收积木是妈妈的事,我做不做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可能形成应该自己收拾玩具的规则意识。再如,当发现孩子乱放书时,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书宝宝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你会把它送回去吗?”当孩子把书放回原处后,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以后重复这样良好的行为。对于大的孩子,家长可以对其做事的速度提出要

沈阳斯瑞可科技有限公司

求,并进行检查。如在孩子起床以及做家务劳动等方面,有意识地提高要求,养成他在一定的时间内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同时还可以给孩子一方属于他的空间,放手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三、把爱和严结合起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意志力。

立下规矩后就要督促孩子坚持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一个好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单儿,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例如,张伟长得非常讨人喜欢,他走路时不小心被椅子绊了一跤,就非要把椅子“打”一顿不可。叔叔吃了他的苹果,他要叔叔吐出来补好还他。这些幼稚的想法和举动常常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在这种纵容的环境中长大,他上学时会在课堂上走来走去,高声大叫,会为某件小事与同学打得不可开交。父母总想“树大自然直”,孩子还小,人又机灵,大起来会懂事的。但他的举动让老师大伤脑筋,作业本忘了带、上课了,他才想到要上厕所,一会儿把同学的铅笔弄坏,一会儿又左顾右盼。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打骂导致张伟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会产生“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的想法。现在许多家长像张伟父母那样只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却忽视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不少家长知道该怎样要求,但做起来却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例如,说好了孩子自己走,但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退让;说好了不再买昂贵的电动玩

沈阳斯瑞可科技有限公司

具,但只要孩子一闹,家长就心软,最终“败下阵来”,以妥协告终。孩子尝到了哭闹的甜头,就会以此为武器要挟家长,慢慢地就形成了无理取闹的不良习惯。因此,家长要学会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理智地爱孩子,把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孩子的执拗、哭闹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时置之不理,孩子若发现哭闹不再起作用时,自然会自己找个台阶下——玩别的了。

四、统一要求,形成合力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要求上一致。调查表明,家长抚养孩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研究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在“权威型”的家里,家长要为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孩子可以选择的很少,而且必须遵守家规。在“民主型”的家里,家庭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公平,会考虑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感受,有许多选择,并且很注重相互间的合作。对于那些被家长“放任”的孩子,他们可以相信任何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他们做事也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自由放任状态下成长的孩子很难和别人合作并良好相处。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说容易,是因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进行随机教育;说艰难,是因为养成一个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孩子由需要提醒才能完成的动作,发展到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习惯动作,本身就是

沈阳斯瑞可科技有限公司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2

一、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

在孩子刚刚学写字时, 家长就要协助老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 并随时提醒他:“握笔的姿势对吗”、“头摆正了吗”、“身体坐直了吗”、“眼和练习本的距离够一尺了吗”。刚开始练习写字时, 不要让孩子每次写很多字, 也不要求快, 应强调正确, 让孩子沉住气, 静下心来写, 宁可写得慢些、少些, 一定要写好。

二、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

孩子上学以后,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 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儿。在做作业的过程中, 让孩子不看电视、不吃东西、不玩耍、不拖拉, 做到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在行动上约束他, 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 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让孩子把学习当做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 每到学习时间, 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 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及时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我们要指导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几点起床, 几点做作业, 几点看电视, 几点睡觉, 一定要有规律, 并且一定要安排出孩子预习和复习的时间。每天学习新课前, 先把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 不明白的地方上课要重点听;学了新课后, 也要及时地进行复习, 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加深理解。一个单元学完之后, 可以教孩子系统地进行复习, 使知识系统化, 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凡是读书多的孩子, 视野必然开阔, 精神必然充实, 志向必然高远, 追求必然执着。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家长要经常陪孩子到书店挑选并购买图书;抽时间和孩子同读一本书, 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同作读书笔记;并且督促自己的孩子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读书看报时间;自己也要经常性地读书, 作好表率。父母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这将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重要的是系统地、不间断地严格要求, 决不允许任何一次例外。见到了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父母决不能等闲视之, 要及时纠正;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学习习惯的苗头, 也不能视而不见, 要及时给予表扬, 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篇3

[关键词] 低年级 倾听 习惯 养成

[引言]

“倾听”是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从低年级儿童倾听能力现状着手,就低年级儿童如何养成良好倾听习惯,谈谈个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认识。

[正文]

所谓“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由于低年级儿童心理及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原因,低年级儿童倾听能力现状表现如下:

低年级儿童倾听能力现状

1、大多儿童不爱听。如今的孩子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他们表现欲望强,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地插嘴进来。

2、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样子: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其实,这就是“‘假’听现象”。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3、低年级儿童听奖后,遗忘快。一位手工老师曾做过一个试验:要求全班小朋友都把美术课所需的材料带齐了,才开始上手工课。结果,第二次上手工课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带了材料,第三次上课时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带了,可是一直到第五次,還是有几个同学给忘了带材料。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人们常说孩子“左耳进,右耳出”说的也就是这点。

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交际目的。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容易分心,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低年级儿童倾听能力现状的对策

1、教师要做倾听的带头人。

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事半功倍。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

2、激发儿童倾听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中寻找和创造乐趣。针对低年级儿童不爱倾听等诸多问题,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以下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1)、动情的语言激励。饱含深情地表扬认真听的孩子,如“你听得最认真!”、“你把别人说得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也可抓其善听得“闪光点”进行褒扬:“你把别人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让学生能够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2)、光荣称号的激励。对于低年级儿童,如有机会让他们转换一些角色,他们肯定特别喜欢。如“小画家”、“小评论家”、“小医生”、“小发明家”等。例如,我在上苏教版二年级下练习6说、写练习《爱吃的水果》时,首先提出:“谁愿意把你最爱吃的水果的形、色、味介绍给同学们?其他同学当评论家,听后评评谁说得好,会评的小朋友我们称他为“评论家”。“结果学生们听得特别仔细,等同学们读完后,争先举手发表意见。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3)、善于捕捉奖励契机?。课上,我“一不小心”说错了一个词,坐在前排的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当我把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贴在她的额头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于是,我告诉这群孩子: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把一个大大的“听”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惊叹“好大的‘听’字!”是的,我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不停止对学生倾听的奖励。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同时,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频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更多的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即时即地进行的,它与课堂教学过程已悄然融为一体。

3、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

1、倾听方法的指导。

我们可以教导学生,告之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倾听的好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可以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可以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可以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关或理解,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学生学会了先听后说,才能真正养成了倾听的习惯。 2、学生倾听的姿势的指导。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篇4

幼儿早期教育是人类接受教育的关健时期,也是一个人基本素质形成及各类习惯养成的关健时期。

当今的中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已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一种“饭来张口”的不良饮食习惯,存在不愿自己吃,挑食,边吃边玩等现象。这些不良的进餐习惯将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正常发育,家长也因此深感头痛,那么,怎样使孩子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一、孩子的不良进餐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一个比较艰难,漫长的过程。林林自从会自己拿勺子吃饭后,我就让他自己吃,从来不喂他,一开始经常会把饭洒到桌子上,地上,但是时间长了就不太会洒了,熟能生巧。不要认为孩子舀不好,就不让他去做,其实每个孩子都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这是孩子的本性,只不过受到家长的限制罢了,所以家长要学会放手。要让孩子意识到吃饭是自己希望去做的事情,不是在完成家长交待的任务。让他意识到不吃饭长不高,容易生病,肚子会咕咕叫。如果不吃,饿一顿也无大碍,让他体会到饿的滋味。千万不要看孩子一顿没吃就觉得不得了了,赶紧想方设法,连哄带骗的把饭塞进孩子的嘴里,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孩子养成不好的进餐习惯。孩子会意识到原来家长这么害怕我不吃饭呀,甚至有些孩子会拿吃饭来和家长谈条件。饿了想吃,困了想睡,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自然的事情,现在反而成一个令家长头痛的大事情呢?

二、食物多样化,要让孩子从小尝试不同的食物,否则,宝宝小时候接触的食物种类太少,长大后再让他尝试以前未曾吃过的或是很少吃的食物,他就会抗拒。小时候是关健,如果长大后要改变是要费一番功夫的。林林小时候由于过敏很严重,接触的食物种类比较少,导致他现在有点挑食,不过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改变很多了,一些以前不吃的,现在也开始吃了。所以要家园共育,家长也要让孩子平时在家尝试不同种类的食物。

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自身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餐习惯,如果家长存在挑食,边吃饭边看电视等一些不良习惯,那么孩子也会向家长学习的。

四、饭前不要吃太多的零食,特别是巧克力等一些高热量的食物。零食吃多了,自然就吃不下饭,家长看孩子没吃饭,怕孩子饿着,又拼命给孩子吃零食,只会导致恶性偱环。

如何培养三年级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5

进入三年级后,我们会明显发现孩子的运动量变大了,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大,难度的增加,他们的娱乐的时间变少了,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会产生疲倦感,这时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容易变得浮躁,学习不踏实,成绩时好时坏,起伏大,不容易静下心学习,作业时不应该犯的错误多,这些都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欠缺。与此同时,他们的主动性不够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比如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不愿意做额外的提高作业或家长布置的作业;好词好句的摘抄,老师不硬性规定,自己就懒得去做,存在着“惰性”。

对策: 给孩子确立明确具体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远期目标,即理想。这个理想不一定就是孩子以后从事的事业,但是孩子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会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二是近期目标,最好是一两周内通过孩子努力就可达到的。当然,这些目标并不是家长想当然的制定的,而一定要引导孩子通过独立思考、帅选确立的适合自己年龄、兴趣和性格的种种目标。例如怎样安排每天的时间,给自己订一个作息时间表;怎样听课,怎样预习、复习功课;参加什么活动;做点什么家务;做什么运动;在家里、在学校里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等等。当孩子们完成了一个有一个的近期目标时,离远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近了。

给孩子适度的压力。孩子年龄小,许多事情的利害尚不知晓,不太懂得学习的意义,不愿意在课本知识上多下功夫。所以,需要我们对孩子施加适当的压力,而不能听凭孩子完全自由行事。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讲清楚学习的意义,尽量从正面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问题2】:孩子探索难题的精神欠缺怎么办?

三年级后,我们发现考试不是仅仅考课内的知识了,这就要求孩子在课外要大量地汲取知识,补充课内所学。目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头疼的算是阅读理解。和低年段的阅读理解不同,除了对字、词、句的把握,中年段的阅读理解更多的是对段落的理解,这对学生来讲是很困难的。在平时的练习中,如果遇到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的题目,懒一点的学生就不想做了,等着老师和好同学讲答案,长时间下来,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差,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严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数学中,稍难的题目学生就自动放弃了,导致自己越来越懒。对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面对难题不自信,害怕,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方法,所以告诉孩子对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方法要认真听,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知识,题目“百变不离其中”,掌握了方法,就能将难题转变为做过的、熟悉的题目。我们,让孩子体验成功,逐步养成探索精神。而在家辅导孩子的时候,不能将孩子当成等待喂食的小鸟,将答案完全告诉孩子,要有意识地将题目分成几个步骤进行,变成他会做的题目,这样可以降低难度,让孩子一步步完成,及时肯定他的成功,让他产生满足感。有时,同一个问题,我们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方法进行探究,这样伴随着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会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慢慢会对难题消除恐惧感。

【问题3】:孩子读书的质量不高怎么办?

低年级时很多家长就已经着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里买了很多书让孩子去看。但是细心一点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读书是装样子的,一方面是装给老师和家长看,希望受到表扬,另一方面是装给自己看的,纯粹完成任务。读书的质量也不高,读完就忘,一点印象都没有,一点积累都没有。所以孩子在写作文时,感到没话说,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经常有家长打电话过来说:“我们家孩子也看了很多书啊,为什么写作文还是没有提高呢?”读书质量不高就是原因了,你要分析,究竟是孩子在装样子,还是确实不会做积累,一个是态度问题,一个是能力问题,要区别对待。对策: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

英国文学史上颇有传奇色彩的博朗特三姐妹,她们之所以能写出蛮声世界的经典文学巨著,这与她们小时候的阅读习惯密不可分。她们的父母经常陪她们阅读,消闲漫长的冬夜,她们围坐在熊熊的炉火前,共同阅读优美、抒情的文字。春暖花开的时候,她们常常聚集在野外,朗读自己或别人的诗作。文学的种子自此就深埋在她们的心底。这些做法,我们不妨去试一试。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指导孩子阅读经典。

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从识字开始,随着孩子识字能力的增加,家长就需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阅读。在全面了解孩子阅读兴趣的基础之上,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现在不少学校的老师也常常向孩子们推荐一些优秀读物,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自然是孩子的首选。让孩子的心灵与大师们交流、碰撞,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字里所蕴藏着的瑰宝。在孩子阅读后,我们不妨问问孩子,从书中你学到了些什么,那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给家长听听,长期下去,孩子们读书会越来越细致,读书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问题4】:孩子注意力集中怎么办?

这也是出现在很多孩子身上的问题,家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到,问题出在我们的身上呢?

1.你有没有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许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与家庭环境有关。有的家长白天上班很累,晚上喜欢看电视,而且声音很大,还有的家长喜欢把邻居、同事约到家里打麻将,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注意到你们在做什么。如果家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孩子就能耳濡目染。此外,有条件的家庭不妨给孩子创设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要注意排除干扰孩子学习的因素。

2.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比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可以不着急,但你必须在八点钟之前完成作业,否则,周末你就不能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然,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因为这些都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

3.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情

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4.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

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几乎没听见活没听清,这样漫不经心的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父母对孩子交待事情只讲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5.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

“听”是获得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父母可以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问题5】:孩子作业速度慢、质量不高怎么办?

对策: 1.加强能力训练

既好又快地完成作业也是需要一些最基本的能力的,有的孩子作业“慢”就是因为他们的协调能力不足,在做作业时频繁地抬头和低头,从而降低了读写的效率和准确率。对于这类孩子,首先应当加强其视知觉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的训练,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课余活动,如篮球投篮、打乒乓球、剪纸、走迷宫、跳绳、滑冰等。2.先复习后作业

作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等,是要让孩子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孩子完成作业的好坏是建立在对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课堂知识没掌握、所学的内容没有消化和理解,作业自然就就做不好,因此为了顺利地完成作业,可以要求孩子在做作业前先看书,复习完了之后再动笔写作业,而不要图省事,回到家抓起笔就写。3.经常检查孩子作业

我想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自觉,但是从一开始就一味地去要求孩子自觉,这并不现实,否则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之后仍然做不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在学习生活中,家长的督促才是最终放手的前提。你帮助孩子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从每天检查再到一星期检查两三次,再到一个月检查几次,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坚持去做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不自觉的孩子,必须坚持每天检查。家长检查什么呢?检查他有没有漏作业;检查他的书写是不是很认真;检查作业正确率高不高,对于作业中的错误,让他们自己检查后再订正,切不可包办代替。4.适当帮助孩子作业

有的孩子学习上的欠帐太多,很多作业根本就不会做,做作业时会有大大小小的“拦路虎”挡在前面,他们对写作业的畏难情绪十分严重,很害怕写作业,作业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产生烦躁感。对于这类孩子,我们应当耐心的帮助和辅导他们的家庭作业,孩子在课堂上没有搞懂的东西,只好由家长在家里给及时补上,争取不要让孩子的学习再出现新的欠帐。5.不要老陪着孩子写作业

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写作业时陪在一旁,这可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做法,不仅自己的很多事情都耽误了,而且实际效果也不理想。陪孩子写作业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有的孩子每写一道题就问家长“对不对”,或者作业稍有难度就不愿动脑问家长“怎么做”,有的孩子则是家长陪在一旁时表现还不错,可家长若有事不陪时作业则一塌糊涂;陪孩子写作业还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有的孩子可能认为父母在一旁是在“盯着”自己,是在“监视”自己,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个性较强的孩子会因此而对父母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是对抗行为。【问题6】:孩子缺乏自信心怎么办? 对策:情感按摩,赏识赞美。

孩子升人三年级后,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都有天天向上的愿望,如果家长鼓励孩子坚持自己的志向,孩子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努力不让父母失望。如果家长用生动的语言激励孩子,孩子就会受到鼓舞,获取动力,从而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不是流传着这么一句笑话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对我们教育孩子来说这是一句确确实实的真理。如果家长一味地呵斥和指责孩子,孩子的情绪就会低落,失去自信,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一般考试过后,我总对孩子们说:“考得好只能高兴,不能骄傲;考得不好只能难过,不能灰心。”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那一端流出来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

有这样一个事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我国科学家钱三强高中毕业时准备考南洋大学,但南洋大学用的是英文教本,而钱三强当时英文水平很差。于是钱三强决定先考进北大理科预科班,把英语补上去。但困难不小,钱三强有了畏难情绪。父亲就热情鼓励他:“你是属牛的,克服困难就应该有一股牛劲!”钱三强深受鼓舞,对父亲说:“爸爸,你放心,我会把牛劲使出来的。”在父亲借物比喻式的鼓励下。钱三强非常高兴,刻苦学习英语。英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爸爸的话一直鼓舞钱三强苦学,终于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物理。大学毕业,他又考取了公费留学,后来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 篇6

学习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有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坏的学习习惯。惜时专注,注意观察,勤思善问,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标新立异,这是好的学习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一天和尚撞一大钟”,一曝十寒,这是坏的学习习惯。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可见,克服坏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使你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会使你终生受益。那就好好地享用这种“资本”的“利息”吧!

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坏的学习习惯呢?

一要坚决。汽车在启动时,所要克服的阻力,比它开动后所要克服的阻力大得多。学习习惯的改变与养成也是这样。因而,教师在养成孩子一种好习惯或改变一种坏习惯时,必须一开始就施以坚决强烈的力量,越坚决越好,越强烈越好。

二要坚持。心理学告诉我们: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在成长“定型”之前,总是不稳定的;而旧的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联系“定型”在彻底瓦解前,又总具有某些回归的本能。因而,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改变,在取得彻底胜利之前,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一直坚持到坏习惯上崩瓦解,好习惯根深蒂固的时候为止。

三要坚定。教师帮助孩子制定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每个朝向目标的行动,都得当机立断,短期目标达到以后,可以回顾所取得的“成果”,再订下一步目标,以利再战。还要预防反复的发生。

四要坚硬。教师应告诫孩子学习习惯的改变与养成,实际上是用意志战胜惰性,战胜“旧我”实现“新我”的过程,说通俗点就是自己同自己作对。“理智的强者善于同自己作对”做理智的强者,勇于战胜自己,用坚硬的态度和理智去终止原有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有意识地到城门上读书,便是一个自己同自己“过不去”、与自己作对、培养在嘈杂的环境下专心读书能力的典型范例。

如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篇7

一、良好的书写习惯分类

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坐姿和握笔姿势正确, 书写规范, 字迹工整, 作业本整洁, 等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实践经验, 书写习惯大致分为六类。一是保持正确的姿势。 (1) 正确的坐姿。 (2) 正确的握笔姿势。二是正确地用笔。 (1) 正确使用铅笔。 (2) 正确使用钢笔。三是在田字格中认真地写字。 (1) 细心描红。 (2) 认清笔画的位置。 (3) 认真临写。四是在方格中认真地写字。 (1) 字居格中, 上下左右间距相等。 (2) 大小一致。 (3) 标点占格, 于右下格居中。五是在横条格中认真地写字。 (1) 字居格中, 占三分之二。 (2) 大小一致。 (3) 字距相等。 (4) 行款整齐。六是认真书写的态度。 (1) 保持本面清洁, 减少擦除。 (2) 字迹清楚。 (3) 有一定的速度。 (4) 善观察, 善比较, 乐于纠正。 (5) 明确“提笔就是练字时”。

二、规范的书写, 始于良好的“双姿”

俗话说“坐如钟, 站如松。”写字、握笔也有要求。培养良好的“双姿”即坐姿和握笔姿势是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首要任务。万事开头难,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年龄小, 有些学生还不会拿笔, 所以要求学生要有提笔就是练习的意识, 时刻谨记良好的双姿是写好字的前提。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注:以下举例均选自此版本教材) 一年级上册第41页对写字、坐姿、握笔作了明确的要求。可见, 要做到规范的书写, 良好的“双姿”是如此地重要。

三、抓住关键时段, 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郭沫若认为, 培养小学生写好字, 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 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 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但我们发现, 学生们经过双休日、三五天的法定假期或寒暑假后返校, 学生写的字就会比较潦草, 书写习惯也不够规范,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抓关键时段, 及时巩固训练,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 着眼当下, 在短期内见成效。

大事作于细,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落实在每一次的作业中。每一次的作业, 时间短, 数量少, 是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老师对每一次作业中书写较好, 有进步的同学要及时表扬, 在课室公布栏“我是书写小能手”中奖励红旗、花朵。对书写有困难的同学, 老师要加强巡视, 进行指导, 帮助他们及时调整。

2. 要有长效培养和训练的意识。

(1) 开学初:明要求, 着手练。每个学期返校伊始, 孩子们对书写习惯可能忘记, 由于长时间未书写, 学生写起来也会感觉到手累, 有些心烦, 缺乏耐心, 这就要求老师们向学生讲明写字要求, 把写字的顺口溜、儿歌、写字的要求出示在黑板显眼的位置,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识记、强化, 让学生慢慢找回感觉。 (2) 双休日、三五天的法定假期:抓典型, 重鼓励。短暂的假期, 学生玩得开心, 往往做作业也有一种“偷懒”的心理。那么, 老师在简短的假期返校时, 就要及时发现书写好的典范, 及时表扬、鼓励, 树立榜样, 激发孩子们的良好书写愿望。 (3) 期末尾声:每到学期末, 各科作业量相对多起来, 学生的书写也会随之怠慢, 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有一颗恒心, 时刻提醒孩子们的书写规范, 及时抓典型, 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看到有进步的学生也要及时表扬, 稳固学生写好字的良好心理。

四、适当的激励, 成就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艰巨的工作, 一位教师如果能恰当地采用激励措施的话, 一定可以成就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1. 课前五分钟小练笔。

我们学校在每天下午上课前有一个五分钟的小练笔。由第一节课的老师组织学生用田字格或方格本写一到五个汉字, 不在多, 在于整洁、规范、持之以恒。

2. 不定期举行写字比赛。

这是我校多年来的传统, 每学期均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写字比赛。一二年级为铅笔字, 三四年级为圆珠笔字, 五六年级为钢笔字。学校进行评奖、表彰, 对优秀作品还在学校橱窗展出, 供全校师生学习观摩。

3. 成立书法兴趣小组。

小组由学校专门人员负责, 规定在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三节为校本课程, 由专门书法老师负责教学。这些学生的作品也不定期地在学校橱窗进行展览, 激发孩子们的写字热情。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8

经常有孩子大吵大闹地被家长拖拽进入幼儿园教室;经常有孩子因胆小、怕生,不爱说话,而找不到游戏搭档;经常会发现孩子书包里乱七八糟,书本被弄得一塌糊涂;经常发现孩子畏难情绪重,学什么东西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遇到困难就往回缩;经常看见孩子吃饭、整理、如厕时拖拉疲沓、丢三落四,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孩子经常撒谎,明明知道做错了事情却不愿意承认,总是找理由推脱责任或者做出一副别理我的表情;经常会看见孩子因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倒在地上打滚让家长感到手足无措。

以上种种情况均属于幼儿行为教育方面出了问题。我认为,幼儿行为教育至关重要,在幼儿园里应以塑造孩子的优秀性格,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主。而目前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堪忧:家长重幼儿认知教育,轻行为教育。由于幼儿园的盈利性,家长作为顾客就成了上帝,所以办园者得听“上帝”的。我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在经常和家长沟通时,会听到这样的要求:“多教写字、多教算算术题、多布置一点作业,我们布置的作业娃娃不愿意做。”这是家长们受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枯燥的认知教育,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术,使幼儿没有游戏时间,没有和家人交流沟通的时间,没有户外运动时间,更没有自理生活的时间,他们失去了很多行为学习的机会。

幼儿家长、众多的幼教工作者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能开发看成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看成是软任务。导致幼儿发展中的认知能力与行为能力的不和谐性、不同步性较为突出。不少幼儿尚未初步形成用餐、如厕、倾听、阅读、玩玩具以及交往、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基础行为习惯,却在回答自然常识问题,背诵唐诗、讲述故事、猜谜语、数数时头头是道。一些简单的求知行为、记忆行为、注意行为、协调行为等方面的行为技能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相比,对竞争、攻击、挫折、失败、荣誉、表扬时的适应行为以及创造行为、实践行为等方面的行为能力的开发,存在着明显差距。如果任由重幼儿认知教育、轻幼儿行为教育的倾向蔓延和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多,不利于幼儿的终生发展,有碍于幼儿独立人格的形成,还可能会诱发幼儿的厌学倾向,对进入小学以后的学习也很不利。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孩子们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力、创造力、想象力。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导致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幼儿期的这种不良心理还有可能会造成其一生厌学的创伤。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中国及整个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各子系统平衡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全人类公平平等地发展、当代人的发展与后代人的发展等不同层面的关系,以应付当今社会面临的种种矛盾、危机与挑战。幼儿教育是为人的毕生发展打基础的阶段,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要通过启蒙教育,培养人才,实现人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直接、间接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贡献,幼儿教师需要做的很多。

1.转变传统幼教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

2.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幼教观,树立体、智、德、美全面、整体、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目的幼教观

幼儿智力发展有极大的可塑性,短期效应显而易见,但最终要受到生物性规律的制约,如果一味追求幼儿的智力开发,牺牲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

3.放飞童真的心灵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的发展只有一个法则,就是爱。我们爱孩子就要放飞孩子童真的心灵,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獨立地成长。

可持续发展的幼儿教育,既要发展幼儿的智力,又要优化幼儿的个性,发展其非智力因素,如,活泼、开朗、愉快的健康心理,勤奋、好学的习惯,勇敢坚强、吃苦耐劳等性格品质;既要培养强健的体魄,又要塑造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他们做人。

参考文献:

[1]丁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2][意大利]蒙特梭利.蒙特梭利教育法全集.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篇9

指导孩子联系实际,学会在“做中学”的习惯

人的语音语言和身体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做动作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语言,表达语言,也有助于记忆。 现在正在小学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材充分考虑了孩子爱新奇、好动的特点,书中听、说、写、唱、做、画、玩的安排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有很强的趣味性, 贴近孩子的生活。家长可以翻看一下这本教材,选一些适当的图配上英语单词,请人放大画出,让孩子贴到房间墙上或孩子住的那个房间角落。或是让孩子自己写出 英语单词或句子贴在家中的电器、家具及日常用品用具等事物上。根据孩子学习程度,标签上可以是单词,比如在床上贴上“bed”(床),程度好的,可以将标 签内容写成短语或句子的形式,同样在床头,孩子可以写“This is my bed.(这是我的床。)”,“I like sleeping!(我喜欢睡觉!)”等内容。同时建议孩子对标签进行美化修饰,这样做让孩子觉得书写英语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游戏形式,在 “做”中不知不觉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去“发现”课文中的新人新物,大胆地创编动作和对话,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发现中学”,“在笑 中学”,这样的学习对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完善孩子的个性,都是很有益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10

孩子的学习要想取得好成绩,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很不容易,正如俗话所说:“习惯成自然”。

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缺乏长久性,要他们认真写几分钟还可以,要他们认真听上十几分钟,半节课还真不容易,他们好动、好问、模仿性强。这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几点:

一、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确学习与玩儿的关系。

玩儿和学对孩子们来说同等重要。一个玩儿不好的孩子,肯定学习也没有激情。平时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对玩儿的渴望,如果家长过度关注学习,一张嘴便是学啊学,时间久了,家长的话便会让孩子感觉到厌烦。很多家长忽略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我为什么要学习?我在为谁学习?学习好了对我有什么好处?是啊,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作业也需要自己去完成,所以,每次放学后,儿子都能够自己支配时间,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什么时间玩?基本上是他自己定出来的,效果很好。

二、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构建时间意识。

我们经常强调时间效率,效率从哪里来?就是从时间中来。所以在这里建议家长要充分引导孩子关注你家墙上挂的钟表,或者闹钟。如果孩子对时间认识还存在问题的话,一定要教会孩子认识时间。当孩子在写作业的前后都关注着时间后,就很容易计算出时间成本,通过时间的对比,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今天比昨天在完成作业方面有进步,家长也同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的自信心得到肯定。不要整晚上消耗时间一直在写作业,那样孩子家长都会很累。

三、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

有一些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自己说不出来,家长又观察不到,而老师因为面对全班很多孩子,也不可能一一去关照,这就会无形中让孩子出现了学习上的失控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必须要明确责任人了,那就是我们家长,因为孩子和家长是一对一的关系,家长必须要彻底检查一下,孩子每一门功课是否能课上听得懂,课下能独立完成作业,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问题出现在哪一个环节:是不能读懂题?还是不会运算?还是识读存在困难?还是写字方面存在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都要一一去关注。在明确原因后,家长就要对症下药,引导孩子大胆的去解决不会的难题,一一攻破。

四、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坐姿和执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经常会听到很多家长谈到纠正孩子的写字问题非常困难,为什么困难呢?是因为家长的方法不得当,而孩子的自控能力又不强。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运用一些技巧来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写字习惯和不良坐姿。一是对坐姿的纠正,要和孩子一起约定,用最简短的话来提醒孩子,比如:挺胸抬头!二是对执笔的纠正,采用让孩子手心里握东西,呈现中空状态,这样孩子的手在执笔时就不容易变形,比如可以给孩子找来一颗乒乓球,或者小鸡蛋,或者适当大小的桃子、李子等,来辅助孩子纠正错误的执笔。

五、家长要从亲子沟通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来报怨,说自己就是按着三步曲来做了,可是孩子不愿意配合,有时甚至根本不听我的安排,怎么办啊?其实,有这样问题的家长忽略了一层非常重要的关系,那就是家长没有很好地解决亲子沟通关系。你想不管你有再好的办法,如果孩子不愿意听你讲,那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现在家长必须要从亲子沟通方面下手,学会倾听孩子说,巧妙回答孩子问,适时鼓励孩子保持自信,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就是一个与他平等的听众,在聆听。使孩子感到他的地位和你是平等的,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什么事情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与孩子沟通就会很融洽。

培养孩子良好的午睡习惯 篇11

早晨来园时,陈陈眯缝着眼睛打着哈欠,慢慢悠悠地来到幼儿园门口,老师一看赶忙迎上前去询问:“陈陈,你怎么没精打采的,是不是没有睡醒呀?”陈陈没有回答,妈妈赶忙说:“没错,昨晚睡得很晚,今天早上怎么叫也叫不醒。”老师说:“陈陈,我们做个约定,如果你每天都能在九点前睡觉,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好吗?”陈陈点点头。可是,还没到午睡时间陈陈就已经困得又是哈欠不断,做什么事情都没精打采。终于熬到了午睡时间,老师以为这回陈陈还不得赶紧美美地睡上一觉,补一补昨晚的睡眠不足,可哪想到,陈陈躺在床上玩起了被子,一会把被子横着,一会又将被子竖起来……刚才的困意全没了,还时不时地碰碰旁边床上的小朋友。

分析:

小孩子贪玩不爱睡觉,又没有时间观念。在家里晚上迟迟不睡,在幼儿园也不喜欢午睡。即使已经困得很严重,仍然坚持做些“小动作”。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像陈陈只是其中的一例。老师要及时观察孩子的状态,并和家长做好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虽然短短几句话,但通过这种有效沟通,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来帮助孩子了。家长也要主动把孩子的情况反馈给老师,这样更有利于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措施:

根据孩子不爱睡午觉的情况,家长和老师同心同力,一起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可以尝试下如下方法: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不良的午睡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正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孩子开始睡不着,教师就坐在他的旁边,拍拍他或讲个小故事,帮助他午睡。慢慢地他能睡一会儿了,如果醒来,为了让他不打扰其他小朋友的午睡,教师可以让他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是教育最好的途径,如果幼儿好不容易在园养成的习惯,回家不同步要求,老师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所以,周末家长在家也要尽量保证按照幼儿园的午睡时间来要求孩子午睡。

睡眠室的布置

为幼儿创设轻松、舒适的午睡环境十分重要。在睡眠室,老师应尽量创设可爱的卡通图案,比如米老鼠在睡觉。这样,幼儿来到睡眠室,看到这些温馨、可爱的图画,心理上自然就要安静下来,准备午睡。同样,在家中,家长也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卡通图案的窗帘,帮助幼儿进入甜美的梦乡。

因材施教

来自不同家庭的幼儿,在来园前已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所以教师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在一个时间睡着。教师要了解不爱午睡幼儿的原因,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有的孩子进入梦乡的时间较长,教师可以让他在不打扰小朋友的情况下,安静地躺在床上。在家里,家长也是根据孩子的不同个性,用相应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尽快入睡。比如爱动孩子的家长刚开始就可以让孩子运动量多些,陪他跳绳、打羽毛球等,等孩子累了,再和他一起做安静的活动,身体疲乏的他,很快就会入睡了。

总而言之,午睡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家长和老师都要高度重视起来,细心观察,想出对策,培养孩子良好的午睡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篇12

一、更新观念, 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喜欢跑步, 一听到要跑步就叫苦, 更谈不上对跑步产生兴趣了。可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我们身体素质的两大基本要素, 是进行其他专项运动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跑步的锻炼兴趣呢?笔者经过观察发现:学生们普遍喜欢打篮球, 刚才还在叫苦, 可一打起篮球来就生龙活虎, 什么累都忘了。于是教师就有意识地多组织教学比赛, 使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地得到充分的锻炼。不抓紧这一时期打好身体基础, 到了成年以后再进行锻炼, 虽然也有效果, 但已经是事倍功半。因此, 体育教师应更新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

1.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采取合理的锻炼方法和手段, 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 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

2. 加强对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苏联教育家曾说过:“必须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 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 制订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3.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 必须让学生产生活动的兴趣。兴趣, 可以使人爱上某项活动, 从而形成行为习惯。高中阶段的学生, 在培养兴趣发展素质的理性认识下, 要加强锻炼的计划性、针对性, 克服盲目性、随机性, 保证锻炼内容的系统性,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和锻炼效果, 并结合身体特点制订计划, 进行自我监督, 从而科学有效地锻炼。

二、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1. 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模仿性强, 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 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认真贯彻课堂常规, 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规范准确地讲解示范动作, 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

2. 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

学生是主体, 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 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 体育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

三、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

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求教师既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又要关爱学生, 以情动人。“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 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 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 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 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指导。在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因而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 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 而且还要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 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

一位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正直公道、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的教师, 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这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朋友, 并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 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感人心者, 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 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 大胆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 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 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体育情感, 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 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 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 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体育、追求体育的目标, 达到良好锻炼习惯形成的目标。

四、明确目标, 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而且与锻炼密切关联, 即使素质很好, 如果长期不锻炼也会很快下降。因此只有持之以恒、长期坚持, 才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13

现代家庭培育孩子的根本问题,首先在于成功培养孩子的习惯。因为这一代家长没有养育独身子女的经验,家长把孩子看得太重,溺爱太多,才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感,不能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反复思索过这句话,感到极有道理。习惯贯穿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而长大了要改正坏习惯就难了,好习惯要趁早培养。陈鹤琴先生曾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在我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主张大人“放手”小孩“动手”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习惯培养必须从小做起,从细微处着手,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首先要确定规范,提高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我讲一个故事就可以看到确定规范对习惯养成的作用,做父母的都特别希望老师关照自己的孩子,喜欢自己的孩子。但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容易喜欢,在班里容易受欢迎?有礼貌的孩子。女儿就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到哪个地方都自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一个女孩,善解人意,待人彬彬有礼,甚至给我们家打电话的人都会惊叹:哎呀,你的女儿太可爱了,我什么时候一定要见见她,因为从电话中仿佛都能看到这个小女孩可爱的样子。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接电话,一拿电话就:“喂,您好,请问您找谁?”如果妈妈不在,她会说:“我妈妈现在不在,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转告她吗,需要让她给你回电话吗?”对方不挂电话,她肯定不会放下电话,都是先让客人挂电话之后自己才放下电话,如果不能确定对方是否比自己先挂电话,也是先按下电话听筒下面的按钮,再轻轻放下电话听筒。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她这样做了,所以她很自然就养成习惯了。我说这样对方就不会听到很不礼貌的“咔嗒”的一声。而有些孩子不是这样的,接电话,开口就是:喂,找谁?不在!挂了。这就是习惯养成。一位小同事,都大学毕业了,接完电话“咔嗒”,挂了。我问她你不觉得这样不礼貌吗,她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呀。这是家长的失误。

女儿小时候到同学家里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后来同学的家长的说“我一看你的女儿就很有礼貌,别的孩子都在乱疯,而她很有分寸,还劝别的同学要注意别把阿姨已经做好的饭洒上灰尘了,她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分得很清楚。”

在女儿五六岁的时候,“六一”儿童节,我带着她去“麦趣儿西饼屋”就餐,刚好赶上店里在搞活动,在屋顶四周挂了许多小礼物,可以送给孩子,别的家长抢啊,有的甚至踩到桌子上去“拿”,我就告诉她这样很不礼貌,他们的行为很不文明,首先他们的家长就不对,怎么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呢。一个大厅里只有我和我女儿很安静地在看这样一场闹剧,服务员小姐很赞赏地看着我们,说都象你们这样就好了。这样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哪些行为不对,不该那样做,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无巨细,都要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并且认真依照去做,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为习惯了。

比方说写作业,从一上学,我就告诉她,我不会象有些家长那样陪你写,这是你自己的事,回家后先把作业写完再去做其它的事。所以我们到目前为止,从没有陪着写作业写到很晚的事,朋友很是羡慕,说你怎么这么轻松,我说你给她养成习惯就好了,自己也就轻松了。

再比如,看电视,不写完作业不要看电视,她就习惯了。从不因为看电视而耽误写作业。

还有,对电视节目,我说要有选择地看,对你今后有帮助的,增加历史、地理知识的,可以看。至于一些肥皂剧,一些情感剧等又浪费时间,又对你的发展没有帮助,不能看。连我都不看。她也就习惯不看了。

还有就是每天整理书包,她曾经抱怨说别人的家长都是每天给孩子整理书包,我说这也是你自己应该养成习惯的事,每天整理一下书包,看明天要带什么东西,该交的作业都写完了没有,有没有美术课及手工课要带的东西等。别人的家长帮他们整理了,看上去是对他们好,实际上不利于他们培养独立做事的习惯。

对于道德修养习惯,比如尊老爱幼,上公共车给老人、孕妇让座,不乱扔垃圾等她很小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家里有老人与我们一起生活,有什么好吃的,从来都是先给老人。因为从小就这样,已经习惯了。

三、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

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的人很难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时候她觉得很累,我说重在坚持。我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她,我说妈妈都这么“老”了,我不用继续学习也照样能过得很好,可是为什么坚持不懈地一直学习呢,我是在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我又要上班,又要学习,累不累,上研究生班的时候,几百人参加全国英语统考,只有极少数的人过关,妈妈过了,给你做榜样。

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认为要分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步骤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

步骤3: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所以她也很守时,从小就坚持早起,宁可不吃早饭,也不迟到。

步骤4: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习惯培养要训练很长时间。

步骤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小孩一定要及时的表扬。

当她有可喜的进步的时候,鼓励和表扬她,她就很有信心。

步骤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头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鄙视、反对,她回来也经常给我们说哪个同学老师表扬了,为什么。哪个同学被老师训了,又是因为什么。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六大步骤,把每个步骤都做细化,良好习惯就养成了。

我认为培养良好习惯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话是我女儿小时候常挂在嘴上的。我很早就培养女儿自己吃饭、自己洗脸等生活技能。从她上幼儿园之前开始,我就让她自己吃饭,尽管吃得桌上、地上、身上到处都是饭粒,我也坚持让她自己吃,慢慢地她就养成了独立进餐的良好习惯,那种孩子前面走、大人后面跟着喂饭的镜头在我孩子身上从没有出现过。我始终坚持:女儿能做的事我就决不代劳。从她上幼儿园时候起她就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带。我一个同事他的女儿和我女儿一样大,都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晨还要给她穿衣服,我说我只记得在她三四岁以前给她穿过衣服,之后再也没有管过她了,都是自己穿。2.孩子不会做的事学着去做,养成孩子为家服务的习惯

做家长的不要老是认为孩子小,不会做事,其实,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在她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坚持让她吃完饭后洗碗,她要踩着小凳子才能够上水龙头,朋友来了说我狠心,我说我要培养她的责任感,我给她说你是家里的成员,有义务承担家务劳动。后来搬了大房子,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保持卫生间的清洁也是她的任务。自己的衣服、袜子等都是自己洗。

第三、孩子碰到困难时自己去想,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使孩子受益终身。当女儿碰到困难时,我总是鼓励她自己解决,比如她作业时遇到不会写的字,我就让她自己查字典,碰到不会做的题,我说自己好好思考,我现在可以告诉你,可是你下次还是不会,我在孩子的学习上培养她独立作业的习惯,在生活中锻炼她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听写,从一上学起,我就给她买了复读机,我说你可以自己先把要听写的内容录下来,然后放给自己,写下来,我不会给你听写的。因此一直到现在听写都是她自己完成。所以,我们要相信孩子,放手让他们去做、去尝试,去体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她们有一个同学的家长就给我说我付出的太多了,我专门辞职下来管她的学习,她的每一步我都给她安排好了,为什么她不如你的女儿呢,我说问题出在你自己的身上,为什么,因为你给她安排的太多了太细了,她一离开你,就不知道该怎么了,所以做不好,而我呢,因为从小就很放手让她自己做,自己思考,她养成习惯了,所以碰到问题,她知道怎么做,怎么正确地处理。

我认为这一点特别重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另外,就是零花钱的问题。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她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当你需要的时候买它,它再贵也是值得的,当你不需要它的时候那么它再便宜对你来说也是贵的,而且是一种浪费。在她一年级的时候我就根据我家里的情况每周给她一次固定的零花钱,四五年级的时候改成半月一次,明年开始每月一次。有时候还没有到下次发的时候她就花完了,再要,没有。能不能把下次的先给我,不行。我说妈妈能不能到总经理那里说我这月的工资才几天就花完了,能否把下月的提前给我,她说不行,我说好,你也同样不行。因此她很有计划,还常常略有节余。因为她有自己可支配的零花钱,所以不是给她的(我们从不上锁),既便放在茶几上她也从不多拿一分。

这学期到了新的学校,有一个不小的飞跃,一开始她不太适应,她父亲就给她打了一个比喻:你的初中阶段,就好象长跑,有好几个方阵,你可以在第一个方阵,也可以暂时在第二个方阵,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当冲刺的时候还能猛冲就行了。几次考不好没有关系,现在觉得压力大也是正常的,好好调整一下就行了,她很快就适应了。后来就很轻松。当然这也和老师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

总之,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些空闲时间来自由安排,我从不强迫她参加任何课外学习班,我觉得她应该有一些空闲时间独立思考问题,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始终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棒!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14

大池镇中心小学 马宇

我们说“民以食为先”,幼儿时期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对营养有着必要的需求。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少家庭的生活条件都提高了,但是孩子吃饭的问题对于在座的许多家长和作为老师的我来说却成为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比如我们班的孩子,相对于其它两个小班来说,吃饭问题尤为严重。

首先;偏食、挑食、厌食现象很严重。很多孩子爱吃荤菜,一吃到蔬菜就会干呕、恶心;像鱼虾这类食物 很多孩子不愿意吃,觉得很腥气、很难吃,如果吃到这类菜很多孩子就要开始抹眼泪了;另外甚至有的小朋友看到饭就开始压力倍增,觉得吃饭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也有出现因为吃饭压力而导致厌学的现象的。其次;为什么吃饭速度慢呢?除了部分孩子是上述的偏食、挑食、厌食之外,还有就是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吃吃饭想着玩玩旁边的玩具,或者和旁边小朋友讲讲话,或是饭和汤倒来倒去,总之,不是在吃饭,就是在玩。再次;孩子的咀嚼功能偏弱。大部分孩子对于瘦肉是咬不动的,咬两口吐掉,还有像青菜也是如此,咬咬吐掉,理由很充分:老师,我咬不动。另外;吃饭中隐藏的危险。很多孩子喜欢唔饭,一口饭在嘴里,只知道嚼,不知道下咽,有时候一口饭可能从中午一直藏在嘴里,到午睡还在嘴里,如果不发现,孩子睡着了,嘴里含了一口饭或者活动时,比如跑步时含了一口饭,呛到器官里,后果不堪设想的。最后、手抓饭,不会用勺子。虽然进餐前我们都要求幼儿洗手,而且阿姨也会给桌子进行消毒,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孩子们会用手去碰碰摸摸其他的东西,然后有的孩子碰了玩具之后吃饭,吃饭的时候,还会用手去抓饭、抓菜,这样子很容易将细菌吃到肚子里,这也可能是有些孩子用勺子不熟练,像我们班有孩子会用左手拿勺子吃饭,饭还没送到嘴里可能就掉衣服上了,很多孩子握勺子的姿势也不对,不利于他们锻炼手部小肌肉群。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危害是什么呢?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家庭因素和幼儿自身因素。

1、社会因素

(1)幼儿食品良莠不齐

现在很多孩子都有吃零食的习惯,甚至有一部分因为吃零食,影响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如薯片、冰激凌、巧克力、饼干等小食品层出不穷,吸引幼儿一方面,这类食品种类繁多,口味多样,孩子很喜欢吃,相反,饭菜的吸引力就对他们来讲相对较弱了,但是这些零食本身营养不能保证;另一方面,食品加工工序较多,有些食品安全上尚不能保障,食品卫生和质量良莠不齐,甚至还有很多的垃圾食品,幼儿食用对身体营养的补充不利,还可能引起身体的不适,威胁着幼儿的身体健康。2家庭因素

(1)家长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

“言传身教”是老生常谈的,放在幼儿饮食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由于很多家长本身就有挑食的行为,对自己不喜欢吃的但是有营养食品,也不给孩子做,自己尚且不能够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很多家长也存在喜欢吃零食的习惯,自己买了零食和孩子一起分享,久而久之,幼儿受家长的影响,认为有些食物是不好吃的,不能吃的,或者连吃到某些食物的机会都是没有的,这对于幼儿均衡营养、促进吸收是十分不利的,也使幼儿不能够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2)家长缺乏正确的饮食教育

家长的饮食误区。有很多家长在幼儿饮食的方面,存在误区。虽然很注意孩子的饮食,但是错误的认为荤菜营养丰富,每天为幼儿准备鸡、鸭、鱼等肉类食品,蔬菜、水果相对较少;还有一些家长过分迷信营养品,幼儿的各种营养液、营养品、开胃宝等不离口,家长过分相信营养品的功效,殊不知,幼儿长期服用营养品对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和身体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家长的过分溺爱。现代家庭几乎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对幼儿的溺爱也不利于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常常会对家长提出一些不正当要求,比如去快餐店、肯德基、麦当劳等不适合幼儿的地方吃饭,家长如果缺乏育儿经验,对幼儿采取迁就满足的态度,满足幼儿不正当的饮食要求,就极易造成幼儿偏食、厌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另外,就是隔代宠,爷爷奶奶喜欢喂孩子吃饭,孩子只需饭来张口,一旦没人喂了,自己就不愿意吃饭了。估计这个情况在我们班是比较普遍的,如果喂她可能吃的还比较多点、快点,不喂了就什么也不肯吃。

当然,对于孩子在吃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家长没有太在意,比如可能孩子在家就是一定要边看动画片边吃饭的;在家里也有唔饭的现象家长知道,但并不及时指出等等。3.自身因素

幼儿有不同于大人的饮食特性,如幼儿的牙齿发育不好,因此,有些幼儿对坚硬的食物不适应,也会影响幼儿的食欲,对此类食物不感兴趣。另外,幼儿用勺子还不够熟练导致对饮食缺乏兴趣。一般来说,幼儿喜欢清淡、甜甜的食物,但是大人在做饭时候,常常按照自己的口味,饭菜较为咸腻,幼儿对这类饭菜口味不感兴趣,也对幼儿的身体无益。幼儿本身的饮食特性,也区别于成人,成人如果不重视这一点,就会导致幼儿偏食、厌食。

4、幼儿的身体原因

导致幼儿食欲不振、偏食厌食,也有可能是幼儿自身身体的原因造成的,幼儿在患病期间,对饮食的兴趣就会下降,如伤风感冒、小儿肠胃炎、肝病,都会使幼儿不思饮食,但是随着疾病的好转,幼儿就能够恢复正常的饮食。但是,慢性疾病却有可能引起长期的偏食和厌食等情况。

基于此,我认为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科学饮食习惯

(1)以身作则,提高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在纠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之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不挑食、不偏食的榜样。特别是避免在幼儿面前谈某些食物不好吃,造成幼儿对某种事物“不好吃”的暗示。家长也要丰富自己关于健康饮食的知识,了解最适合幼儿的食物和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并在幼儿面前表现出对这些食物的好感,并且将这些食物搬到餐桌上,在幼儿面前做表率,自己先去爱吃,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带动下,幼儿也自然会对这些食物感兴趣,从而有效补充幼儿成长所需的营养。如:可以告诉幼儿多吃青菜,对身体有好处。(2)营造轻松的进食氛围,避免强迫幼儿进食

有些家长对孩子饮食非常重视,甚至幼儿一产生厌食现象,就很急躁,自己就出现了焦躁的情绪,急于达到目的,采取强迫、威胁、哄骗等方式,这些方式可能短期有效,但是长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要改变强迫幼儿进食的习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开导幼儿,耐心地为幼儿讲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一口吃不成胖子,这个过程应该循序渐进,通过长期的努力才会有成效。另外,尽可能与幼儿共同进餐,营造和谐轻松的进餐氛围,因为轻松的进餐比较有感染力,往往很多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就容易有更强的食欲,幼儿也是如此,看到别人吃的津津有味,也会激起幼儿的食欲,促进幼儿吃饱。(3)对幼儿进行启发,培养饮食兴趣

家长要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教给幼儿“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通过启发的方式感染孩子。可以带幼儿去买菜,参与整个做饭的过程,感受自己动手的快乐,也意识到做好一顿饭需要付出的辛苦,也就促使幼儿不再浪费粮食,扔菜剩菜。另外,要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激发幼儿的进食兴趣,将食物做成幼儿感兴趣的造型,将胡萝卜做成可爱的桃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带幼儿一起种植蔬菜,让幼儿感受到“锄禾日当午”的辛苦,在松土、播种、烧水的过程中,让幼儿体会到对食物的珍惜,从而促使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意识。

(4)强健幼儿身体,养成健康体魄

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让幼儿融入到大自然中,增加幼儿的活动量,跑跑跳跳,通过一系列运动,促使幼儿锻炼身体,幼儿经过大量的运动,自然就会产生饥饿感,从而引起幼儿的食欲。幼儿通过锻炼强健身体的同时,也容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取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从而增强幼儿体质,幼儿的身体健康又进一步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良性循环。幼儿一旦生病,家长也不能急躁,应带幼儿去医院积极诊治,使幼儿早日康复。

充足的营养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充足营养的摄入就要求幼儿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要想保证幼儿健康的成长发育,就需要社会、家庭、自身等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真正使幼儿享受健康快乐的童年时光。

上一篇:护理管理者基本素质下一篇:湘教版初二地理上册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