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2024-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精选10篇)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篇1

鄂州要求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摘要】

鄂州市政府发文要求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检测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和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禽畜屠宰和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等专项整治工作。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

鄂州政办发〔2009〕40号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这部法律各项规定得到严格执行,根据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教育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防范食品安全事故,保证食品安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进一步增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学习好、宣传好食品安全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抓紧制定食品安全法宣传工作方案,提出具体任务和措施。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富有实效的宣传形式和手段,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增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教育部门要组织开展好中小学校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卫生、农业、粮食、质监、工商、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要认真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培训,特别要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掌握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加强食品安全法学习,熟练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自觉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切实落实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食品行业组织要大力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食品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的指导。

二、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各地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项职责,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要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好本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理顺管理体制,形成监管合力;要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检测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卫生、农业、粮食、质监、工商、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严格执行各项食品安全法律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肃查处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及时通报情况,认真做好各监管环节的衔接,密切配合,不留监管缝隙和空白。对不履行沟通协作责任、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等后果的监管部门,要依法严肃追究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安全。

三、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对现行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管理政策规定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法及配套行政法规的内容,要及时进行修订或废止。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完善我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体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法制环境。

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保障能力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对增强食品检验能力、提高执法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等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各监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通过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向管理相对人违法收取费用的现象,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对通过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违法收取费用的,要依法严肃处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应急能力建设,要依据食品安全法,结合本地实际,对本地区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完善,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相关监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方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依法高效应对食品安全事故。

五、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

为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已决定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国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各地、各相关部门要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扎实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系统、有序地解决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继续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和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禽畜屠宰和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等专项整治工作。通过集中整顿,使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行业自律明显加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对食品安全法实施中的有关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市政府。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篇2

一是加强食品流通许可人员、食品监管执法人员对《食品安全法》的理解和运用,做好食品流通许可事项的思想发动和筹备工作。北京西城工商分局举行了《食品安全法》实施动员暨培训工作会,邀请市局食品处就《食品安全法》的特点、立法思想、立法原则、新设立制度及赋予工商部门的职责等内容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贯彻执行好我国第一部食品安全专门性的法律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加强对辖区食品经营单位的教育培训,增强企业的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依法文明经营。特别是在《实施条例》实施以后, 分局除了利用食品安全宣传栏、电子信息显示屏等方式宣传法律法规之外,还深入到辖区食品经营企业中,现场办起了食品安全知识讲座,面对面向企业员工宣传法律法规、讲解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增强其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思想意识。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篇3

《通知》要求,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关部门参加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学生上下学安全管理工作。要明确参与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相关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工作机制作用,全面掌握当地学生上下学乘车情况和校车运营情况,确定校车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研究制订校车安全管理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协调解决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问题,确保校车安全。各地要按照《条例》“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寄宿制学校入学、公共交通满足入学、提供校车服务”依次优先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抓紧制订《条例》的实施办法,设定合理的过渡期限,细化完善《条例》的要求,对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人资格审批、校车通行安全和乘车安全以及法律责任作出详细规定,把校车服务的重点放在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需要的农村地区。

《通知》指出,有必要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要以县为单位制订校车服务方案。县级人民政府要在保障就近入学、建设寄宿制学校、充分发挥公共交通作用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分布、需要校车服务的学生人数和道路交通状况等,因地制宜制订校车服务方案,确定校车运营模式,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并依据本省级人民政府设定的过渡期限确定服务方案实施的时间和步骤。要鼓励大型公交、客运企业提供校车服务,提倡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成立专业运营单位或政府购买运营公司服务等方式,逐步实现校车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和集约化。校车服务方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经地市级人民政府统筹,报省级政府审核同意后实施。各省(区、市)要加强对县(市、区)级校车服务方案的指导协调,在县级校车服务方案的基础上形成省级校车服务方案。

《通知》强调,要保障过渡期期限内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所有符合规定条件的载客汽车都取得校车标牌,过渡期结束后,所有接送小学生、幼儿上下学的校车为符合国家校车标准的专用校车。县级人民政府要针对过渡期大量不符合国家校车标准的载客汽车作为幼儿、小学生校车使用的实际情况,按照“既保证安全,又不让学生无车可乘”的原则制订过渡期交通安全方案,组织建立并严格落实校车使用许可制度和校车驾驶员资格审批制度,凡是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载客汽车及其驾驶人员都应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和校车驾驶资格,坚决杜绝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或者使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校车。要充实和加强监管力量,加强道路巡逻管控,强化对在过渡期内仍可以作为幼儿、小学生校车使用但不符合国家校车标准的载客汽车的管理,使学生接送车辆依法依规安全运行,确保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

《通知》要求,各地要在今年秋季开学后开展一次专项治理,对使用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接送学生的,要依法收缴并强制报废机动车,严格依法处罚机动车驾驶人和所有人。对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或者使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人驾驶校车的,要严格依法处罚。对校车超速、超员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严格监督,依法查处。对校车驾驶人因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原因,不符合《条例》规定的校车驾驶人条件的,要坚决依法取消其校车驾驶资格。对其他机动车辆不避让停靠上下学生的校车的,要严格依法查处。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情况自查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我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法》的公布施行,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市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局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食品安全法》的顺利实施 自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来,我市共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58家,63个产品单元,涉及大米31家、面粉3家、饮用水3家,食用植物油3家,黄酒3家,食糖分装3家,速冻食品3家,全脂奶粉2家,其他产品单元(糕点、方便食品、酿造食醋、水果制品、其他酒、蔬菜制品、调味料、软体罐头)各一家。《食品安全法》颁发后,我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从源头把关,将行政管理与执法检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我局党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始终将其摆在全局工作的重点。主要领导多次在局长办公会、局务会议上部署《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和食品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分管副局长经常与稽查队工作人员深入现场一线检查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制订工作方案。根据《食品安全法》及上级有关要求,我局及时制订了本辖区内食品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

共有18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期满换证,截止目前18家企业均已换证,对2家未按规定时限申请换证的企业进行了处罚。做好获证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评定获证企业54家,在评定过程中依照《银川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对企业持续保持生产条件中所有相关记录进行评定,与许可证年审、证后监管、定期监督检验工作有机结合,提高监管有效性。并及时将年审和评定结果录入动态监管记录中。二是保质保量完成全年抽检计划。严格执行自治区、银川市质监局下达的食品抽检计划。2010共对95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监督抽样,共抽取样品105份,合格98份,不合格5份,合格率93%。地产食品抽检合格率100%。三是加大巡查、回访频次,认真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的规定》。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分类、分品种、分规模进行检查。通过巡查、回访了解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的现状,掌握了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的生产状况和存在问题;采取抽查企业的方式,对获证企业持续保证生产条件进行综合评定。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59家。根据检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工作的通知》,开展专项检查、整治,共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33家,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6份,限期整改问题85件,现已整改落实82件,对存在问题较多的8家生产企业和5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责令停业整顿,停业整顿不限期,整改落实完成后,通知我局进行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复产。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的检查力度,并及时将检查情况记录到监管档案中,共对5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查处。确保企业持续保证发证条件。全年共对59家企业进行172次巡查和回访。

巡查频次,进一步规范了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行为,确保了我市食品生产安全。

总之,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今后,我们将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在市委、市政府、银川市质监局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宣传贯彻好《食品安全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解决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的长效管理,使人民群众能吃上放心的食品。

灵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篇5

—2011年5月 日在凤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上

凤县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张明孝

尊敬的县人大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委托,现就全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060家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含集市摊位)。按管理环节细分如下:生产环节现有 家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具体包括 家卤肉制品、家纯净水生产厂、家糕点生产企业、家各类食品分装企业、家米面加工厂和 家其它企业;流通环节现有 家食品经营企业(含集市摊位),具体包括 家大中型超市、家小型超市、家小副食店、个农贸市场(摊位 个);消费环节现有 家各类餐饮企业(含学校食堂),具体包括 家餐饮企业、家学校食堂、家酒吧及咖啡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近万人。按照量化分级管理要求,县质监局、卫生局分别对食品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实施了量化分级管理。目前,全县 食品生产环节共有 家,A类企业 家, B类企业(小作坊),并有 个产品通过QS论证。全县食品消费环节共有 家A级餐饮企业、家B级餐饮企业、家C级餐饮企业。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密切配合,强化措施,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多年来我区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好评。12家流通领域食品经营户被授予“食品经营示范店”称号,3户领域食品经营户被评为市级“食品经营示范店”;2006年我县被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授予“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县”,2010年县食品安全委员会被评为全省食品安全先进单位。

二、主要措施

1、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法制意识。近年来,各相关职能部门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使食品安全深入人心。一是抓住特定节日开展宣传。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推进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利用板报、宣传栏、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咨询服务等形式,积极营造舆论氛围。2007年以来,全县共免费发放各类食品安全法制宣传资料5万余份,有力推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二是面向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宣传。把《食品安全法》列为卫生、工商

和质监系统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卫生监督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学习教育,累计开展各项培训学习活动 场次,参与培训人员达到 人次,提高其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三是面向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开展宣传。质监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食品安全法》实施前的培训,卫生部门结合从业人员的培训,对餐饮业进行全员普法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法制意识。

2、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监管体系。目前,我县食品安全工作采取“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系:县食品药监分局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县质监分局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确保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县工商分局负责开展散装、裸装食品的专项检查,以消费者举报投诉为重点,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确保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县卫生局以食品放心工程和量化分级管理为基础,加强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通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确保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食品安全监管各组成部门相互补位、相互配合,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体系,为确保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

是推行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定期组织召开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会,组织召开食品安全会议15次,先后制定印发了各类食品整顿工作方案31件,及时研究部署各阶段食品安全工作,编报各类食品安全信息、简报27期。政府主要领导、部门负责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市场和基层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食品安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推行食品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县政府在抓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方面,始终抓住“责任落实”这根主线。每年与各乡镇、各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认真组织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从而保证了《食品安全法》在我县得到顺利地贯彻实施。三是推行食品安全举报监督制度。建全了以县药监部门为中心、以24名乡镇级食品安全协管员为骨干、以100名食品安全信息员为基点的全县食品三级安全监管网络。拓展监督视野,形成监督合力,引进社会力量,共筑食品安全防线。从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业务专家中特聘10人,担任全县食品安全特邀监督员,赋予监督职权,参与食品监督,社会反响良好。四是推行食品安全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执法人员天天巡查市场,做到检查不留空白、监管不挂空挡、整顿不留死角。五是推行食品安全事故处臵制度。制定和健全了食品安全责任追究、重大食品安全应急救援、信息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通过建立领导带

队查、重点突击查和年终考核查三种常态检查模式,严堵各种食物安全事故漏洞,把食品安全法切实落到实处。六是推行食品安全督查督办制度。采取专项督查、半年和年终督查等多种形式,对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履行食品安全职能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两年来,签发的10件《食品专项工作督办单》全部得到及时办结。同时,以《食品安全法》为指挥棒,积极整合各部门监管资源,积极探索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92起,初步构建起协调、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3、突出工作重点,增强监管实效。近年来,各监管部门认真履行自身职责,针对食品安全的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品种,加强日常监管,突出专项整治,强化重大会节的食品安全保障,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注重畜禽统一防疫,大力开展联合监督执法,努力增强监管实效。一是强化日常巡查,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建立食品安全巡查、抽查、备案制度,加大对生产企业食品原料进货验收制度,严格落实流通备案登记制度,督导超市、集贸市场严格落实动物产品索票、索源制度,加大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制度的巡查力度,极大消除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安全隐患。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县食品安全各职能部门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 人次,车辆 台次,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户次,取缔无证食品窝点 户,查获各类

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 公斤,收缴并无害化处理动物产品 公斤。二是开展专项整治,保障食品安全。通过对新民街、新建路、公路客运站等重点地段进行专项检查,对散装、裸装食品进行全面清查,对宾馆、酒店及餐饮单位的食品加工、贮存及餐具消毒措施进行督导巡查,加大对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交流会、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力度,确保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县先后组织开展了问题减肥胶囊、卤制品、劣质奶粉、红心咸蛋、豆制品、米粉、放心肉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各项食品专项整治活动,查获假冒白云边假酒200多件,查处各种食品违法案件10余起,涉案金额27万余元,销毁假冒伪劣食品8吨,货值约11万元,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市场检测,增强监管成效。每年有针对性地对鲜活鱼类、芝麻酱、绿豆糕、芝麻糕、精武鸭脖子以及中小餐馆餐具等食品与用具进行抽检,2008年共检测512个批次,750多个项次,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加大对农产品检验检测力度,2008年共抽检蔬菜6050批次,合格率99.9%;“瘦肉精”检测1800批次,合格率100%。四是开展学校食品整治工作。2009年9月和2010年4月,两次对全县范围内的寄宿制学校食品安全进行专项督查,全面查堵校园食品安全隐患。2010年,三次组织开展学校蛋奶工程牛奶质量安全集中查访,确保15所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5620

名学生的蛋奶食用安全。2010年秋季,认真开展夏秋季校园食品安全大检查,集中清理各校园内设及周边小卖铺、商店、超市,检查经营户120户,对4所存在问题的学校和幼儿园下达了整改意见书,全面查堵了校园各项食品安全隐患,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五是创新工作思路,探索长效管理模式。依托城县网格化管理平台,发挥150名网格管理员的“流动哨”作用,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巡查,随时掌握食品安全的动态信息,各职能部门抽调执法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实行包括节假日在内的轮流值班制,及时有力地查处被投诉的食品经营单位,实现全县食品安全的“无缝管理”。

三、存在的问题

从近两年来的执法实践和工作成效来看,我县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比较到位,在依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严格对照标准要求,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安全法配套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是一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指导当前食品安全建设的大法,对于保证食品安全、保证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食品安全法》对许多监管领域规定的比较原则,需要一大批配套法规规章及办法进行明确和规范。食品安全执法现实迫切需要的依

据,譬如保健食品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监管办法等配套法规等。

(二)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尚未完全理顺。《食品安全法》对卫生、药监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做出重大调整,规定卫生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药监部门承担餐饮服务活动监管职能。2010年12月,县政府参照市上方案,对两部门职能做了微调,要求县药监部门除承担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能外,继续承担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继续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能。目前两部门的职能交接工作尚未完全到位。

(三)我县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行业水平整体不高。我县食品生产经营商家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有效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经营管理比较落后,相当一部分生产经营者对新法理解不足,对新法提出的标准理解不够,重视不够。全县食品生产领域,大多数为加工作坊式,存在设备简陋、加工能力低、产品质量不高的共性问题。食品消费领域,全县餐饮行业低档次门店居多,特别是乡镇布点餐饮门店基础设施简陋,设施设备投入不足,市场整治后的反弹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民办幼儿园管理方面令人担忧,特别是乡镇民办幼儿园普遍条件简陋,管理漏洞较多,食品安全隐患较大。

(四)食品安全监管立法体系不健全,监管部门职能划分还不尽科学。《食品安全法》坚持了“分段监管”的工作模式,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农产品初级加工、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消费四个环节监管职能分别由农业、质监、工商和药监四个部门承担。但在执法监管实际中,市场经营方式具体多样,譬如街头的食品摊贩、前店后厂式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超市中现场加工现场出售食品行为,很难单纯地将其划归到上述四个领域,容易出现执法脱节和监管不到位的现象。2010年12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陕政办发„2010‟130号),对交叉领域监管职责划分进行了明晰,但其法律地位较低,不利于长期科学监管。

(五)伪劣食品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愈发明显,农村监管重要性日益突出。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伪劣食品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愈来愈明显。近年来,各级执法部门查处的多起制售假劣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如劣质醋、劣质盐、“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相当一部分发生在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农村群众成为假劣食品的消费主流。在我县广大农村还普遍存在红白喜事自办宴席的习俗,食品安全隐患较多,一些群众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较差,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六)食品安全保障经费投入不足、执法人力资源缺乏。

我县每年用于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经费不足,只能够维持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运转。12个乡镇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专用的办公设备和专项工作经费。各部门食品样品购买费和检验费等在内的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保障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各食品执法部门食品专职执法人员编制偏少,执法强度偏大。

(七)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明显滞后。各食品监管部门都不同程度存在检测仪器、技术装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共性问题,农药残留检测、畜产品违禁药物检测及食品安全评价性检测等基础性检测检验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检测仪器、技术装备的缺失与滞后,直接导致了我县食品检测工作进展困难,食品抽检样品主要送交省、市相关检测机构检测,增加了检测成本,延长了工作周期。

四、今后思路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综合考核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抓食品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发展的办法认真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乡镇、各部门食品安全目标考核责任体系,不断细化指标,强化督查力度,以目标考核带动和促进各项食品安全指标和任务的落实。

(二)进一步密切部门协作,努力形成执法合力。在食品安全保障上继续创新工作思路,想方设法、科学整合各部

门食品监管资源,把责、权、利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力量,力求形成“互联、互补、互促、互动”的新型工作机制,努力形成食品安全监管一盘棋的格局。

(三)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专职化监管程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执法经费保障制度。协调各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监管手段,不断提升专职化监管程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技术过硬、依法监管、作风优良”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同时,紧抓国家高度重视民生的有利机遇,包装一批食品安全防控项目,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普法宣教,提升公众安全消费能力。要努力构建长效的普法宣教机制,进一步调整充实法治宣教队伍;要常年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深入推进食品安全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诚信行”宣传报道活动,督促企业商户依法经营、诚信经营。重视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广大公众的食品安全消费能力,让假劣食品无处藏身、失去市场。

(五)突出农村地区的监管重点,大力推行依法行政。要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高强度、高频次组织实施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拳打击各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遏制农村地区假劣食品泛滥势头,不断促进食品市场秩序的持续好转。

(六)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机制,构建起全方位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发布机制,加大政府工作透明度,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要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善于发现细小苗头,力争做到事前防范,有效杜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三是要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臵机制,做到有备无患;四是建立让广大群众参与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食品源头治理,净化食品生产流通渠道;五是健全和完善食品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机制,为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六是健全和完善假劣食品举报查处机制。公众是食品消费的主体,要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通过及时查结各类食品举报案件,切实保护广大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食品安全的群众基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一个“安全、放心、规范”的饮食消费环境能否建成,不仅关系到我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成败,更关乎建设老百姓最幸福地方工程的成败。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食品安全法》调研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力度,组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篇6

根据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检查食品安全贯彻实施情况的通知》(川人办发“2010”63号)文件精神和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现就我市2009年以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市食安委有关部门以保障食品安全为目标,以食品安全整顿为切入点,以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工作为抓手,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努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取得了全年无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较好成绩。

——政府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全面加强。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安全,作为践行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9年初,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上,对我市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3月,市政协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这一民生‚热点‛问题召开了对口协调会,要求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全市食品安全。6月,市食安委召开了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座谈会,特邀有关专家就《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立法宗旨、目的和调整范围、基本原则、新法的亮点做了辅导讲座。9月,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率领部分人大代表,对我市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视察,充分肯定了近年来食品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

——落实责任,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市食安委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责任落实,积极开展组织协调工作,针对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全年共组织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1次,联络员会议15次;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及夏季食品安全监管等专题会议14次;承办市政协召开食品安全问题对口协调会1次,攀枝花市健康城市食品安全与健康市场研讨会1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县(区)政府、各部门也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和本部门的总体安排,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为全力推进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巩固整治成果,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有序推进。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市食安委按照全年工作目标,在全市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整治工作以面粉、大米、猪肉、蔬菜、水果、食用油、儿童食品、奶制品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为重点产品;以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为重点环节;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和法律制裁以及舆论监督等手段,用市场准入办法来严格控制,采取科技、质量、标准等手段抓好治理。截止目前,市食安委会积极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两会‛、‚中高考‛等重点时段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还结合我市实际,开展了春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乳制品专项整治、食用油专项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学校食堂专项整治等专项整治工作。经过整治,有力地规范了全市食品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市粮油、糕点、餐饮用具、饮用水、肉制品主要品种监测指标良好,全市无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开展了对我市食用油安全状况的调研工作,确保了食品市场安全稳定。

(二)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食品安全法》实施的一年来,为使食品安全意识深入民心,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食品安全宣教力度,为保障食品安全筑起了更为严密的制度屏障。

——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6月1日上午,市食安委办组织市农牧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等相关单位在市中心广场举行了以‚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营造食品安全‘大宣传’氛围‛为主题大型宣传活动。各职能部门通过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和宣传手册、现场展示假冒伪劣食品,向消费者传授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宣传了食品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此次宣传活动中,共散发各种宣传材料10000多份,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册200多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近1000人次。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市食安委各监管部门在宣传月期间以市电视台、报刊、攀枝花市食品安全信息网为平台,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等不同对象,采取发放宣传资料、设臵街头宣传栏、挂图、展板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并通过平时监督检查逐户宣传,重要节日及重大活动期间设立咨询台讲解宣传,组织伪劣食品展览宣传等方式,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识假辩劣能力,为《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

——加强管理相对人的培训教育工作,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各监管部门重点抓好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及上岗全过程的法律知识教育,根据管理相对人的实际情况,采取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形式进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教育,使《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与管理环节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教育企业牢固树立守法经营和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切实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依法开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水平。质监部门深入企业对辖区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使科学规范生产、依法诚信经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强化了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工商部门在6月份和9月份举办了两期大型的《食品安全法》专题讲座和相关知识培训,组织集中学习达41场次,举办知识竞赛2场次、培训班15期、专题讲座8场次,在各类媒体上宣传10次,发放宣传资料27420份。卫生部门采取大型餐饮业主集中培训和责任监督员分片组织业主培训的方式,对全市餐饮从业者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共举办《食品安全法》培训学习班66班次,培训人员4811人次,增强了餐饮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效果明显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市食安委各有关部门面临机构和职能的调整,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要求和我市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市食安委认真落实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确保各个环节的连续性、有效性。

——狠抓源头治理,食品源头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市农牧部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并顺利通过了省农业厅和省质监局组织的‚双认证‛复审,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技术地方标准,截止去年底,颁布了88个农业地方生产标准,修订74个农业地方生产标准,确保了全市农业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产品的监测,今年以来,全市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从过去的70%提高到95%以上;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加大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疾病的免疫力度,使全市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面达到100%,有力有序地推进全市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步伐。

——加大市场准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市质监部门以‚区县为主,划分区域,明确责任,市级督查,严格奖惩‛的监管责任模式,实行食品安全责任‚五定‛(即: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着力解决食品生产环节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顿工作,对全市244家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签订《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质量安全承诺书》,要求将食品中添加物质的种类、用途、用量等情况向各区县质监局备案,并对备案的真实性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验工作,2009年共安排了633个批次的食品及相关产品监督检验,批次合格率为95.39%,较2008年的89.53%提高5.86个百分点;编制了新的《食品生产单位巡查记录》,开发了《攀枝花市食品加工单位档案管理系统》,积极开展对食品生产单位的巡查走访工作,逐步引导企业提高食品生产和安全管理能力。

——规范经营行为,食品流通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市工商部门坚持不懈地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的全面落实,逐步形成了准入体系、监管体系、监测体系和维权体系等监管机制,实现了自我监管、精确监管和社会监管的有机结合,使全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认真组织开展了流通环节食品添加剂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乳制品市场检查、节日市场整治、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检查、校园周边食品市场检查等一系列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假劣等不合格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行为,从2009年至今,对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进行了多达82400户次的检查,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个,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96件,查获各类假冒伪劣食品4311公斤,货值金额达17万余元,确保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

——强化监管,切实保障全市肉品酒品质量安全。市商务局结合行业特点,整合原主城区11个手工屠宰场,使全市主城区生猪定点屠宰机械化、规模化水平显著增强;在肉类食品市场推行认证制度,与定点屠宰场签订猪肉质量安全目标责任状,督促定点屠宰场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情况,定点检查定点屠宰场台帐,严查猪肉上市前的“两章两证”,严把屠宰环节关口,有效地杜绝了问题猪肉流入市场。加强酒类消费市场监管,全面推行‚酒类流通随附单‛可溯源制度,积极开展‚放心酒经营店‛工作,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行为的打击力度,2009年,共查获茅台、五粮液、芝华士、黑牌等假冒酒516瓶,确保市民喝上‚放心酒‛。

——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食品餐饮卫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市卫生部门在全市范围大力开展餐饮业的‚三改‛工程,即‚液‛改‚电‛、‚前‛改‚后‛、‚煤‛改‚气‛工程,进一步规范了全市餐饮店厨房的功能分区和食品的加工流程,完善了餐具消毒及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使餐饮业的基本卫生条件和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强化预防性卫生审查,对新、改、扩建的餐饮单位严把餐饮服务许可关,使食品卫生源头的卫生条件有了良好的保证,有效提升了全市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水平;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为有效载体,以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为重要手段,按照‚横向抓覆盖,纵向抓延伸‛的工作要求,在餐饮业中全面实施了餐饮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截止2009年底,全市餐饮业3558户,100%纳入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98%已进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评级。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更加明晰,体系更加完善,机制更加科学。但是,我们还看到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食品安全法》宣传与培训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法律原文学习宣传的多,学习领会不深、不细;宣传手段与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等。

(二)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还比较多。比如一些种植养殖基地农药兽药使用不规范,休药期制度执行还不到位;一些食品生产加工的设施设备简陋、产品标准缺失、检验能力不足;一些食品经营企业索证索票、进货台帐制度落实不到位,农村食品市场安全水平较低;一些学校、建筑工地食堂卫生条件差,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仍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等。

(三)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和环节的监管还存在监管的“空白地带”。分段监管体制造成的监管空白、监管盲区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实现无缝衔接的难度增大。二是法律法规不完善,食品摊贩、小作坊管理办法还没有制定出台。三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亟待建立完善,检验检测能力亟待加强等等。

(四)执法经费不足。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工作中,普遍遇到了经费不足的问题,投入与实际需要差别较大等等。

(五)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法实施,食品监管体制调整后,监管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四、整改措施与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法》重要性的认识。各县(区)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提高对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抓好食品安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这一重大的民生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紧、抓细、抓实、抓好。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鉴于《食品安全法》是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颁布的一部新法律,要把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作为长期工作抓紧抓好,可以将《食品安全法》纳入全民普法的主要内容,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切实提高全社会各阶层的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进一步健全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一是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要随着我市对全市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不断明晰,积极主动、及时做出调整,力争实现高效监管。二是强化区域年度监管检测计划管理,提高统筹监管效能。三是创新管理手段,强化社区层面监督能力的建设,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小餐馆、小食品店、夜市、流动摊贩的监管。四是进一步推进食品经营单位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等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公示、退市、销毁制度。

(四)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整顿力度。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是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安排部署的一项长达两年的重要工作。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强对整顿工作的领导,规范信息报告和发布,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及时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着力加强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并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市级各有关部门要将食品安全大检查大督查和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

(五)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当优化人员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加强执法人员的思想、作风、纪律整顿,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能力。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篇7

一、《食品安全法》概述

(一) 《食品安全法》重新修订并出台的背景概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的恶性化。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经济效益或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惜以身试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在食品原材料上面不按国家法律规定违规使用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原材料。诸如我国近年来的毒奶粉、地沟油等“食物”不断冲击着人民的眼球和耳朵以及危害着人们的身体。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这些重大问题, 不仅仅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损害, 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政府公信力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提高。在《食品安全法》之前, 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食品卫生法》, 该法在食品安全问题监管上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在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还不够, 没有一个完整规范的食品检验制度。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说明, 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鉴于很多国家在食品安全领域内颁布的法律规定都沿用《食品安全法》的命名, 我国也为新修订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律定名为《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饮食方面的安全问题。立法过程中, 对于食品卫生的关注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确立, 再到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的举动都是国家下定决心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好体现。在历经两年时间, 若干次调研活动, 对全国范围内的法律机关及相关法律专业人士征求意见, 并于法律出台前一年召开专题讨论会讨论相关问题的基础上, 最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情况下, 颁布了《食品安全法》。无论是从法律的制定过程还是法律的内容方面来看, 《食品安全法》制定的目的都在于规范食品企业的经营活动, 为我国人民食品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二) 《食品安全法》核心解读

通过《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法》的比较可以知道, 我国在法制理念和监管模式上实现了巨大的转变。通过两部法律的名字比较就不难发现, “安全”和“卫生”相比, “安全”在内涵上将“卫生”深化了, “卫生”的外延比“安全”就少了许多。《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控力度, 强化了食品安全制度的建设。

综合来看, 《食品安全法》在立法宗旨上面, 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立法第一位, 展现了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的管理理念。《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推动了食品安全领域中食品安全制度建设的开启。《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有利于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制度, 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强化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增强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能力。为我国食品安全建筑起了一套长期管理机制和法律长城。

《食品安全法》还有效推动了我国制度创新的进程。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与后续检查制度等整合到一起实现制度之间的无缝连接。明确规定了政府将会在食品企业出现问题产品后介入企业的召回工作, 并且由政府主导强制执行食品召回方案。这样规定, 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 对于食品检查制度也重新开始, 废除了之前实施的食品免检制度。基于安全考虑, 在权衡再三之后, 将保健类食品也纳入了法律管理体系范围内实行监管。同样, 为了引起全社会进一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明星代言食品产品的现象, 明星需承担食品产品出现问题的连带责任。

二、《食品安全法》在我市贯彻执行取得的效果

(一) 我市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结合本市的特点, 我市在原有的食品安全制度上通过补充和修改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根据国家相关条例规定, 我市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上, 首先是明确落实了企业在食品安全上为第一责任人, 指导我市食品企业在事先预防和生产经营过程上强化管理, 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同时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溯机制, 在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之后, 能够迅速追溯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其次, 在我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中, 将《食品安全法》中原则化的规定具体化, 从而使我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中便于操作。最后, 从制度上强化我市各级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职能, 推动我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统一指挥下, 协调配合对食品安全问题实现动态、立体和全方位的监管。

2.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印发的相关管理办法, 结合我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 制定印发了相应文书规范我市餐饮服务及食品安全工作。

3.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管理, 同时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法》在我市的顺利施行, 制定了食品在流通环节安全监管的具体规定。从食品流通环节上加强了本市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监控力度。同时, 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要求下严格执行工商总局制定的食品市场准入、食品市场巡查、食品抽样检验等相关制度。

4.同时, 我市也根据国家卫生部以及国家质检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强化了我市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了我市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其中,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强化了对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 不仅仅是指导餐饮企业完善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验票索票制度, 还定时对餐饮企业近两年的采购票证进行检查。根据质监部门要求, 制定了规范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活动的意见。通过对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加工活动的规范, 有效提高了我市企业加工食品的安全性, 极大减少了加工企业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5.根据《食品安全法》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的联合文件, 我市开始建设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并且, 在体系建设上初步取得效果。为了构建我市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我市根据国家相关文件, 结合我市自身特点, 召开了全省范围内的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 工作会议在我省相关部门主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上对食品企业就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省特别是我市的食品行业大型企业纷纷在会上作了行业自律发言, 最后还签署了能够加快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的诚信宣言。

(二) 我市建立相关机构体系

卫生部在《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 根据相关规定成立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 委员会主要成员是我国在医学、食品、营养以及农业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是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的检测和评估工作规划, 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相关的标准。我市也根据相关规定, 组织我市相关专家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发布的评判标准, 对我市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检测。同时, 为了促进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 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保持紧密联系, 加强沟通, 从而有效提高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效果。

(三) 我市开展了食品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除了加强政府的管理监督以及企业的自律以外。作为消费者的人民群众还需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因此, 我市在鼓楼广场举办开展了南京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该活动旨在推动我省和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能够更进一步的发展, 将我市打造成食品最安全地区。通过本次活动, 有效的提高了我市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从消费者方面推动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其中, 我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多次召开食品安全问题座谈会, 在食品安全宣传月中设置固定地点进行定点宣传, 采取派发宣传资料和派遣流动宣传车等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宣传。

同时, 对于广大企业, 特别是食品企业要加强《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宣传普及工作, 帮助食品企业进一步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其中要注意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 使执法人员深入了解和正确运用《食品安全法》。在提高普法工作效率的同时, 能够更好的帮助人民群众学习《食品安全法》, 树立起牢固的食品安全意识。整个教育宣传工作都贯彻执行了《食品安全法》, 使得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在我市得到了落实开展。

(四) 我市对违规食品企业加强打击力度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 我市开展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整顿工作。对于食品添加剂、食品流通、餐饮消费和保健食品等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 对于违法企业采取坚决打击的手段。在之前我市出现的“问题奶粉”上, 行政管理部门介入企业召回工作, 督促企业在第一时间召回相关奶粉产品。对于“问题奶粉”中的不法分子严惩不贷, 进而监督企业进行彻底整顿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做出相应惩罚。在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中, 我市行政管理部门对重点场所的重点部位进行清查, 在食品生产和食品加工中进行了重点环节的排查, 采用严格的手段对市场进行净化。在食品加工添加剂问题方面, 还组织成立了打击小组, 对敢于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的食品企业进行打击和专项整治。在我市大力度的清查下, 很多食品违法案件浮出水面, 同时对于违法企业的惩罚和整顿也对我市食品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三、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缺漏与不足

随着我市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时间推移, 在贯彻执行中, 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市执行《食品安全法》的难度。当然, 只有找到了问题所在, 才能根据问题研究出对策。经过总结可以发现, 在贯彻执行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种种原因, 在实行机构改革之后, 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上面, 由药监局、公安部、商务部、国家质监局等多个部委根据职能的不同进行分阶段管理。在新的《食品安全法》里, 其主要精神就在于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同样, 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大前提就是建设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国, 之所以没有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统一到一两个部门中去, 是因为食品领域所涉及产业链过长, 地区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针对此, 《食品安全法》确定了由政府统一领导, 多部门进行分段监管的政策。在我市, 为了更好地履行《食品安全法》所赋予的义务, 我市市政府对相关部门进行了较大的职能调整。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 我市强化了质监部门在食品生产环节的监控职能, 提高了工商管理部门在食品流通环节的检查力度。

我市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按照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形成了现行的“无缝对接”式监管。但是, 在我市食品安全具体工作中, 由于《食品安全法》与现行的其他法律法规也存在着交叉和重复, 因此各个部门职能交叉的情况依然不少。我市某些监管部门在工作中出现过以下问题, 如各个部门之间缺少配合, 各自为政。对于自己部门有益的监管工作抢着进行管理, 没有益的工作则不予理会。从而导致管理脱节, 互相推脱以及管理错位和越位的现象。

(二) 制度规范有待进一步提高

《食品安全法》自从颁布之日起到现在, 贯彻执行时间还不长。现阶段与之匹配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都落后于《食品安全法》, 不能很好地配合《食品安全法》开展食品监管工作, 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完全贯彻执行。其中, 核心就是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 导致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没有一个准确的依据来进行执法。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总体水平较低, 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过多重复和交叉, 甚至有些标准出现矛盾。体系中还有一些重要的食品标准缺失, 某些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低于同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很多企业在标准的实施上也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对于我国强制的标准也没有很好的执行。体系的不成熟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估计组织相比有很大差距, 无法很好地实现与国际接轨, 也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在世界舞台上的可信度不高。

由于我市分管食品安全问题的部门较多, 同时这些部门都有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权力。因此, 在我市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里, 有太多重复交叉的标准规定, 甚至有些标准基于不同的考虑而产生对立。标准制定的泛滥是缺乏有效统一的协调机制, 迟迟没有解决的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问题使得食品生产加工等相关企业在生产上有诸多困扰。同时, 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仅影响了企业生产, 还给市政府相关部门在食品监管工作上带来不少尴尬。

(三) 执法监管工作程序和方法不规范

我市相关部门在执法工作中为了一己私利或者人为减轻执法工作强度, 没有对食品企业进行认真监督和抽查, 造成了监督抽查工作混乱。为了完成任务胡乱发布食品安全监测信息, 为了能从食品安全问题中捞取个人私利而巧立名目多收检验费。法律法规地完善, 还需要人地执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不能严格遵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执法, 根本无法达到食品安全监管应有的效果。我市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时候, 某些单位的某些个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和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至于在执法过程中, 往往会碍于各方情面或者种种原因而徇私。

(四) 缺乏健全的问责机制

我市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时候, 没有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问责机制。一定程度上, 《食品安全法》对于违法处罚标准有所提高但是还不算足够严格。对于违法企业而言, 制假售假的目的就在于追逐非法的高额经济利润, 对于《食品安全法》里规定的最高罚款10万元而言, 其高额经济利润也足够吸引违法者铤而走险。其次, 在我市贯彻执法过程中, 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并没有确切的规定食品问题管理人员失职的惩罚措施。对于我市食品安全问题中出现问题的监管机关和工作人员, 并没有可供遵守的相关规定, 只能按照一般做法进行相关处罚。

四、进一步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办法举要

根据我市长期以来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市《食品安全法》的贯彻执行和提高我市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明确划分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

首先, 要正确协调好分段管理。为了避免各部门管理陷入错位的境地, 需要通过加强协调组织, 实现部门的联合管理,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形成合力。在制度上确保食品安全工作能够在统一的组织下连续进行。同时, 还要积极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防止职能交叉。明确分段监管的各阶段监管任务能落实到各个部门, 发挥各自的监管优势, 确保食品安全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 处理好上下级监管工作的关系。在我市以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 要注意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加强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管理。

(二) 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各个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准确了解自己的法定职能, 提高责任意识。用积极的态度开展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活动, 全面掌握食品安全情况, 明确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从而研究出更好的监管措施。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要进行清理工作, 对于本市食品安全的相关政策要加快整理, 修订的工作。另外也还要根据在法律法规建设上采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在科学的调研基础上, 审时度势, 积极推动监管工作实现科学化。

(三) 加强我市执法能力, 规范执法手段

一部法律的贯彻实行, 需要人来进行遵照执行。因此, 我市要加强对食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法律培训。将食品安全执法落实到执法人员上去, 同时要完善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 加强对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管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 不仅仅要对违法食品企业加大惩处力度, 还要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违法监管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五、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辉煌成就的同时, 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问题, 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市也根据《食品安全法》制定了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以期有效治理我市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黄薇.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9 (04) .

[2]本刊编辑部.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写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之际[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0 (06) .

[3]肖岚, 何江红, 周凌洁, 王熙.浅谈《食品安全法》在快餐业中的应用[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1) .

[4]张立华, 郭晓宇.解读《食品安全法》关注八大亮点[J].中国食品, 2009 (06) .

[5]李远碧, 李李, 张晓丽等.政府在处理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作用——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J].卫生软科学, 2013 (04) .

[6]高向群.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的若干思考[J].江苏卫生保健, 2010 (03) .

为认真贯彻实施本届政府 篇8

一、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的原则;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原则;坚持远近结合、以近为主的原则;坚持考核与日常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二、管理机制

(一)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共同负责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以市政府同各县(市)区政府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制度。责任期限与政府任期相同,一般为五年,各县(市)区政府与基层签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期限可视情况自行确定。

(三)各县(市)区政府要定期向市政府报告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每年要向当地政府报告所承担环境保护指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

(四)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内容原则上不能变更,如确需调整,须由下级政府呈报上级政府批准。有关工程项目可视具体情况以保证环境保护目标的完成为原则进行适当调整,由下级环保部门报上级环保部门审批。

(五)涉及跨区域、跨流域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由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协调确定,并按管理权限,将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

(六)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国家和省级各类开发区。

三、考评内容与指标体系

各县(市)考核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污染防治指标、生态环境建设指标、环境保护投资比例指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环境管理与执法等七个方面的指标;各区考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环境保护投资比例指标、污染防治指标、生态环境建设指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环境管理与执法等六个方面的指标。

(一)环境质量指标

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各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TSP(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平均值。

2、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水环境各监测断面考核指标为河流水质11项指标、湖库水质13项指标。

3、各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2005年底以前,考核市政府下达给各县(市)区政府的“十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确定的六项污染物控制目标。2006年和2007年,按照省里部署,另行确定考核内容。

按照“十五”总量控制计划的规定,各县(市)区将六项污染物排放量和净削减量分别落实到2003、2004和2005年,现已达到总量控制目标的可不制定削减任务,但必须控制在规定的总量控制目标之内。

(三)污染防治指标

2007年以前,各县(市)区所有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要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各县(市)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四)生态环境建设指标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篇9

我镇认真贯彻实施全区妇女发展纲要、儿童规划,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以提高妇女儿童整体素质,全面优化妇女儿童生存环境为目标,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团结协作,较好地完成了纲要规划规定的各项指标。

一、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我镇自成立法律援助中心以来,设立了妇女维权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了维权工作力度,近年来,接待法律咨询和服务的妇女达50余人次,切实为来访妇女排忧解难,较好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二、保障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

深入贯彻《计划生育技术管理条例》和《母婴保健法》,以计划生育服务站为依托,开展了优生优育咨询、优生监测、优生优育指导、生殖健康查体及妇女病防治等优质服务,提高了群众学科学、用科学意识,降低了出生婴儿缺陷率的发生,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三、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继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设施齐全的南定中学和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南定小学,完成了全镇中小学合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篇10

一、深刻认识《科普条例》立法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要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事业的重视和关心。当前, 我们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目的就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普工作, 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使公民远离邪教、破除迷信、崇尚科学、掌握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先进生产力, 这是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制定和颁布《科普条例》, 是我市从制度上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体现。前几天, 家宝同志到重庆视察工作时指出, 要把重庆建成西部和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要提高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根本,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公民科学素质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技竞争力孕育的土壤, 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社会基础, 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 因此, 制定和颁布《科普条例》是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内在需要。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观念, 深刻认识颁布实施《科普条例》的现实必要性和深远意义。

二、切实抓好《科普条例》的学习宣传

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 要以颁布实施《科普条例》为契机, 针对当前科普工作的主要任务、内容、对象、方法, 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 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 各种媒体要无偿刊登科普文章, 共同做好思想发动, 结合贯彻《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大力宣传颁布这部地方性法规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大力宣传贯彻实施《科普条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典型事例;大力宣传《科普条例》的颁布实施, 在促进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 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果, 以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 提高理解、接受和主动参与科普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为依法管理科普工作和依法开展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青少年和广大农民群众是科普工作的两大重要人群, 要采取适应这些群众特点的方式方法开展科普工作;对城镇劳动者与公务员也要开展适合他们特点的科普活动。

三、认真做好《科普条例》的贯彻实施

《科普条例》的颁布实施, 对我市各级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部门要切实按照《科普条例》规定的组织管理、社会责任等要求, 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配合协作, 认真贯彻实施条例, 履行好工作职责,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不断推进条例的贯彻执行, 促进我市科普工作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是市科委作为科普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 既担负着依法牵头管理科普工作的职责, 又赋有对全市实施条例进行监督的职能。市科委要认真履行好条例赋予的各项职责, 建立和完善有关工作机制, 特别要尽早完善健全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使之成为全市科普工作实质性的重要的联动机构。依法规范自身的管理行为, 加强全市科普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 不断推进条例的贯彻执行, 推动我市科普工作发展。二是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是科普工作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市科协、市社科联是我市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 要按照《科普条例》的要求, 积极发挥各自优势, 主动配合好市科委, 推进科普网络和组织建设, 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 特别是社科联要主动开展群众性的社科普及活动, 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 协助政府制定相应的工作规划, 为政府科普工作提供建议。这里还要强调一句, 自然科学科普和社会科学科普是科普工作的两条腿, 要平衡发展。同时, 这两方面的工作也要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不可分割。人类科学进步的整个历史, 其实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彼此相互借鉴、推动、融合的过程, 因此, 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 都要按照《科普条例》规定的职责范围, 认真负责开展科普工作, 确保条例规定的各种法律责任全面得到落实。这里我还想特别强调的是, 希望大家在宣传学习贯彻条例时, 还要认真领会市人大法工委相应的审议立法说明,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立法审议说明也具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力, 也要认真遵循。将来市人大对条例实施检查时, 肯定会对此进行重点的认真监督检查, 市人大希望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四、着力加强《科普条例》的法律实施监督

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 就是要推进政府依法办事, 促进司法公正, 保障法律法规在本区域内贯彻实施。为此, 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要按照监督法的要求, 认真做好对本级政府贯彻实施《科普条例》情况的检查与监督工作。当前, 要针对贯彻执行条例过程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科普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 通过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或人大代表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视察、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形式, 深入了解情况, 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切实抓好整改工作的跟踪督办, 及时解决条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确保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上一篇:阿里面试题目总结下一篇:菊花小学生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