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暂行办法(共9篇)
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级各部门、市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成都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10月11日
成都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事业单位内部选人用人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1〕28号)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成办发〔2008〕70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事业单位竞聘上岗是指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在事业单位内部通过公开竞争产生岗位人选,并按规定的程序与其建立聘用关系的一种选拔聘用方式。
二、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应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人社部门核准备案的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定的各类别、各等级岗位数内,组织人员竞聘上岗。
三、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列入事业编制管理范围,且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及所属在册正式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产生,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规定执行。
四、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实行竞聘上岗:
(一)岗位出现空缺或新设岗位,拟从单位内部产生人选的;
(二)岗位聘用期满,需要重新聘用的;
(三)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进行人员首次岗位聘用的;
(四)因机构编制调整或机构重组,岗位设置方案重新核准后,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重新定岗的;
(五)其他需要竞聘上岗的。
五、下列情况不列为竞聘上岗范围:
(一)涉密岗位;
(二)属于按条件申报的专业技术一级和二级岗位;
(三)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首次确定岗位的;
(四)工作人员受降低岗位等级处分需要重新确定岗位的;
(五)不宜实行竞聘上岗的其他情形。
六、事业单位聘用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的工作人员,竞聘同类别岗位时,应符合国家、省和我市有关政策规定的各类各级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和本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制定的具体条件。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制定的具体条件,不得低于政策规定的基本条件。
七、跨岗位类别竞聘的任职条件。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以下跨岗位类别竞聘的基本条件,制定本单位转岗竞聘的具体条件。
(一)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竞聘管理岗位的基本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竞聘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并在本单位工作满三年以上且近三年考核均被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其中乡镇事业单位可以放宽到中专(中技、高中)。
工勤人员首次竞聘管理岗位,原则上应距国家规定的工勤人员法定退休年龄10周年以上,且不得竞聘担负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其中,首次竞聘正县(处)级及以上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最高等级一般不超过七级;竞聘副县(处)级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最高等级一般不超过八级;竞聘科级及以下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最高等级一般不超过九级。
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竞聘各等级管理岗位的基本任职年限为:
1.五级职员岗位:现聘专业技术四级以上岗位,或在专业技术五级岗位满1年以上,或在专业技术六级岗位满2年以上、或在专业技术七级岗位满3年以上;
2.六级职员岗位:现聘专业技术七级以上岗位,或在专业技术八级岗位满3年以上、或在专业技术九级岗位满4年以上;
3.七级职员岗位:现聘专业技术八级以上岗位,或在专业技术九级岗位满1年以上,或在专业技术十级岗位满2年以上;或现聘工勤技能一级岗位,或在工勤技能二级岗位满5年以上;
4.八级职员岗位:现聘专业技术十级以上岗位,或在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满2年以上,或在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满3年以上;或现聘工勤技能二级岗位以上,或在工勤技能三级岗位满5年以上;
5.九级职员岗位:现聘专业技术十二级以上岗位,或在专业技术十三级岗位满3年以上;或现聘工勤技能三级岗位以上,或在工勤技能四级岗位满5年以上;
6.十级职员岗位:现聘专业技术岗位,或现聘用工勤技能四级岗位以上,或在工勤技能五级岗位满5年以上。
(二)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竞聘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
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竞聘专业技术岗位,一般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最近三年考核结果被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其中,竞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准入资格。工勤人员首次竞聘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应距国家规定的工勤人员法定退休年龄10周年以上。
八、事业单位竞聘上岗的一般程序。
事业单位实施竞聘上岗,一般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制定方案。事业单位应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本单位实际,成立竞聘上岗工作组织,负责本单位竞聘上岗的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制定竞聘上岗实施方案,内容应包括:组织领导、竞聘岗位、竞聘范围、资格条件、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纪律要求等。竞聘方案应经本单位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由主管部门核准后实施。
(二)公布方案。事业单位通过一定方式公布竞聘上岗实施方案,确保职工充分了解竞聘岗位的数量、职责、任职条件以及竞聘上岗的程序、办法等事项,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竞聘。
(三)公开报名。符合竞聘岗位条件的人员,可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报名。在同一次竞聘上岗中,一般每人只参与一个岗位的竞聘。
(四)资格审查。事业单位按照竞聘上岗实施方案明确的竞聘岗位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并公布符合条件的竞聘人选名单,公布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
(五)综合考评。依据竞聘岗位的职责、要求和特点,事业单位可采取考试考核、述职答辩或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对竞聘人员履行职责必备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并公布综合考评成绩。涉及专业技术岗位的竞聘,还可组织专业技术水平测评,测评不合格的原则上不得聘任。
(六)民主测评。事业单位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单位职工对竞聘人员进行民主测评,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得不到多数人拥护的,原则上不能列入考察对象。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不少于本单位应参加测评总人数的80%。赞同票未达到参加测评总人数的50%以上者,不列入考察对象。
(七)组织考察。事业单位根据竞聘人员资格审查、综合考评情况以及民主测评的结果,择优确定竞聘岗位的考察对象并进行考察。
(八)确定拟聘人选。事业单位根据竞聘上岗和考察结果,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并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5个工作日。
(九)办理聘用手续。事业单位应在竞聘上岗完成后的次月底前,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将聘用结果报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人社部门审核确认。
竞聘结束后,事业单位应按照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与聘用人员及时签订聘用合同书,并执行相应工资待遇。
九、事业单位竞聘上岗的简易程序。
竞聘岗位报名人数不高于竞聘岗位数、不涉及单位领导与非领导之间的同类同级岗位调整以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新设或变更后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重新定岗的,可按照以下简易程序进行:
事业单位对经资格审查符合岗位条件的竞聘人员,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单位职工开展民主测评,并对赞同票过半的竞聘人员进行组织考察。单位领导班子根据考察结果集体研究确定拟聘用人员,并在本单位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期满且单位职工无异议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签订聘用合同。
十、组织领导和纪律监督。
(一)县级以上人社部门负责本地区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负责竞聘上岗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
(二)竞聘上岗综合考评时,应成立考评委员会(小组),负责评分和评判工作。考评委员会(小组)一般由本单位领导、职工代表、工会代表和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干部以及有关专业人员组成,人数一般为7—9人。专业技术岗位实行竞聘时,考评小组中有关专家的人数一般不低于50%。
(三)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工作应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具体组织实施竞聘上岗工作的单位领导及其他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并实行公务回避制度。对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竞聘上岗的,一经查实,由同级人社部门作出宣布无效和责令纠正的处理决定,违反组织人事工作纪律情节严重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纪律处分。
(四)事业单位和竞聘人员因竞聘上岗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申请调解,或按照有关规定,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当地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十一、本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各区(市)县、市级各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十二、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有效期为5年。原市人事局《关于印发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成人发〔2004〕10号)中的《成都市事业单位竞聘上岗暂行办法》不再适用。
工程开发总公司文件
三峡人字 [ 2002 ] 265 号
关于印发《中国三峡总公司
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办法》的通知
总公司各部门、各单位:
随着总公司人事制度改革向前推进,结合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工作的实际,总公司对《中国三峡总公司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试行办法》(三峡人字[2001]189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中国三峡总公司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实施。
二○○二年十月九日
中国三峡总公司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办法
根据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体精神,为贯彻落实《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国办发〔2000〕64号文)和《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经贸企〔2001〕230号文),在总公司干部人事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拓宽用人渠道,促使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特制定总公司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总公司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类管理人员。包括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三峡企业三级至五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三峡企业六、七级管理人员),初级管理人员。
竞聘上岗工作从总公司各部门、各单位的空缺和新增岗位开始推行。随着
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逐步在总公司范围内实行全员竞聘上岗。
竞聘条件尚不具备的岗位,以及个别特殊的专业性管理岗位,可不进行竞聘上岗,但也必须采用民主推荐或组织提名、公示、考核等公开选拔方式。总公司党群系统中按规定需经选举产生的岗位,不列入竞聘上岗范围。
总公司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正、副经理人选须由竞聘产生的,实行本办法;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的竞聘上岗办法,由各公司自行制定。
竞聘上岗一般要在总公司范围内跨部门、跨单位进行,以便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竞聘上岗的具体岗位、数量、条件以及具体范围,在每次竞聘上岗方案中确定。
二、组织实施
竞聘上岗工作在总公司党组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归口总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
竞聘上岗工作按照岗位级别不同采取分级组织实施。
总公司高级管理岗位的竞聘上岗工作由总公司有关领导牵头,人力资源部及其它相关部门参与组织实施。
总公司中级管理岗位的竞聘上岗工作由部门会同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总公司初级管理岗位的竞聘上岗工作由各部门组织实施,人力资源部根据需要给予协助和支持。
三、基本条件
申请竞聘上岗的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奉公,公道正派,团结同志,热爱三峡建设,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具备竞聘岗位所需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任职资历。
(三)身体健康,具有竞聘岗位工作强度所要求的身体素质。
(四)对不同岗位的任职要求,应在每次竞聘方案中做出明确规定。
(五)为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每次竞聘岗位的特点,可以实行一些破格选拔的办法,突破资历、学历、台阶对确有真才实学、业绩突出、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的限制。
(六)通过竞聘上岗在本管理岗位任职未满一届任期的,未经批准,一般不得申请竞聘新的管理岗位。
四、程序和方法
竞聘上岗一般按照以下程序和方法进行,也可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简化。
(一)成立竞聘上岗考评小组。根据每次竞聘上岗的岗位、级别确定竞聘
上岗考评小组人员的组成。
考评小组成员一般由竞聘岗位主管部门领导、人力资源部有关人员、专业人员、监察人员和职工代表组成。职工代表为涉及某部门管理岗位竞聘时,由该部门职工推选的代表。考评小组应事先就工作程序、评分规则、工作纪律等事项统一认识。
(二)发布公告。公布竞聘职位、报名竞聘的资格条件以及竞聘上岗的程序、考评项目等事项。
(三)个人申请。个人申请是竞聘上岗的前提条件。凡有意竞聘某一岗位,符合基本条件要求的总公司员工,均可在规定时间内填写竞聘上岗个人申请表并上交竞聘上岗考评小组。
有多个岗位同时公开竞聘时,竞聘者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可同时申请两个岗位,一个为竞聘岗位,另一个为服从调整岗位。
(四)资格审查。考评小组根据竞聘岗位的基本条件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结果应予公布。
(五)笔试、技能测试与素质测评。考评小组可根据竞聘岗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笔试、技能测试以及素质测评。笔试和技能测试的主要内容是履行竞聘岗位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质测评主要对竞聘者的基本能力、个性特点和职业兴趣等进行了解。
笔试及技能测试试题应有针对性,应能较为客观检测应聘者具有相应岗位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试题要严格保密,应逐步实现试题规范化。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将加快题库建设。笔试和技能测试成绩应予公布。
(六)面试。面试主要采取演说答辩或面谈的方式,考评小组可根据竞聘岗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方式。
面试采用结构化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注重对竞聘者工作业绩、经历(经验)与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具体评分要素和要点可根据竞聘岗位确定。
竞聘者演说的主要内容为:工作经历与主要业绩、对竞聘岗位的认识及做好竞聘岗位工作的设想。答辩试题由考评小组指定专业人员拟定,并严格保密。演说答辩一般采取公开方式,欢迎总公司员工旁听。
(七)组织考察。考评小组根据竞聘者的笔试、面试情况,按照考察对象不超过拟聘岗位人数三倍的原则,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并进行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采取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考评小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组织考察程序放在面试之前进行。
(八)组织推荐。考评小组根据笔试(技能测试、素质测评)、面试评分及考察情况,对竞聘者的工作经历、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及与竞聘岗位的匹配性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拟聘任名单并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总公司党组或有关部门。
(九)公示。考评小组将总公司党组或有关部门讨论批准的拟聘任名单及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周(七天)。
(十)聘任。公示无异议,或经查实所提异议无事实依据的,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聘任。三峡企业三级至五级管理人员由总公司聘任,三峡企业六、七级管理人员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聘任,其他管理人员由各部门聘任,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五、竞聘上岗人员的管理
(一)竞聘上岗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实行试用期和任期制。
试用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试用期满,须进行考核。对不胜任岗位工作者终止聘任,其岗位重新进行公开竞聘。
试用期考核按干部管理权限分级组织实施。三峡企业三级至五级管理人员由总公司主管领导考核或委托人力资源部考核;三峡企业六、七级管理人员由用人部门会同人力资源部考核。
管理人员的任期按照总公司管理人员任期制暂行办法(三峡人字
[2002]264号)执行,试用期含在任期之内。
(二)竞聘上岗人员按照总公司(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终止聘任,其岗位重新进行公开竞聘。
(三)竞聘上岗人员按照新任岗位职级,从任职的下月起享受相应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对于因竞聘失去原职级岗位或改做一般性业务工作的,按照总公司管理人员任期制暂行办法(三峡人字[2002]264号)规定的条件,确定其工资及福利待遇。
六、竞聘上岗工作纪律
(一)竞聘上岗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考评小组成员、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应模范贯彻并严格遵守保密纪律。
(二)竞聘工作中涉及到考评小组成员亲属的,考评小组有关成员应回避。
(三)任何人不得对考评小组成员和竞聘者进行刁难、打击、报复、诬陷。
(四)竞聘工作实行民主监督和组织监督。对违反竞聘纪律的组织和个人,任何人都可向考评小组、总公司纪检监察室直至总公司党组举报。
对严重违反竞聘纪律的竞聘者,经考评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后取消其竞聘资格。
对考评小组成员、竞聘者以及其它人员违纪情况,由有关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施办法
按照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安排,医院所有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为确保竞聘上岗工作按时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进一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全院干部职工恪尽职守,努力进取,奋发有为,积极拼搏,建设一支素质佳、水平高、能力强的医院管理队伍,以适应医院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开展竞聘上岗工作。
三、竞聘人员基本条件与资格
1、行政管理等科室负责人应聘条件与资格
(1)廉洁自律,作风正派,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及协调能力,团结同事,群众威望高。
(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10年以上工作经历。年龄:男55岁、女50岁以下。
(4)医务科、护理部职位除以上条件外,应具备医疗、护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5)近三年来考核称职。
(6)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7)如本科室具备以上条件的人员不足,空缺岗位可适当放宽。
2、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副主任应聘条件与资格
(1)热爱、忠诚于卫生事业,积极投身于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团结同志,廉洁奉公,政治品德好。
(2)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吃苦、协作和开拓创新精神,并积极主动为医疗卫生事业工作,具备独立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3)具有大专或相当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医、护、技)以上(含主治医师)职称。
(4)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年龄:男55岁、女50岁以下(特殊岗位年龄可适当放宽)。
(5)近三年来考核称职。
(6)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7)如本科室具备以上条件的人员不足,空缺岗位可适当放宽。
3、科室护士长应聘条件与资格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护理工作管理经验,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技术过硬,团结同志,廉洁奉公,政治品德好。
(2)中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护师以上职称。
(3)连续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年龄在45岁以下。
(4)近三年来考核称职。
(5)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竞聘上岗工作程序
1、制定竞聘上岗工作方案,交院务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2、发布公告。确定中层干部岗位职数、任职条件。
3、报名与资格审查。符合竞争上岗的人员,采取个人申请或科室5人以上推荐的办法进行报名。原则上每人只能限报一个竞聘岗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各岗位参加竞聘人选,并公示名单。
4、竞聘演讲:竞聘人员个人述职(包括自我介绍、竞争优势、如何履职、下一步打算等内容)。
5、组织考察。由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根据竞聘人员的资格、个人述职等情况进行考核考评,择优确定考察对象进行考察,提出拟聘意见。
6、任前公示。根据考察结果,将拟任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时间7天。
7、聘任。公示结束后,对确定聘任的中层干部上报卫生局审批。
关于竞争上岗实施末位淘汰制的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引进人事制度改革中的竞争机制,提高各级岗位的工作效率,根据上级上岗靠竞争,末位淘汰制的工作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全体人员。
第二章岗位竞聘工作、评审机构及要求
第三条岗位竞聘工作机构由本单位领导、职工代表组成。
第四条工作人员应本着公正的原则,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位竞聘人员;凡有利用竞聘机会打击、报复或擅自透露工作组未决定、未公开信息的,将受到行政处分。
第三章参加竞争上岗的对象和竞争上岗形式
第五条凡属正式在编职工,符合竞争上岗资格条件,均可参加竞争上岗的报名手续。
第六条在本单位范围内,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引荐的方法报名;通过资格审查、竞争上岗考试、考核评审、综合考评择优确定上岗人员。
第四章竞争上岗的岗位确定
第七条除队部岗位外的行政管理岗位(会计、出纳、劳动工资、内勤)和各级干部岗位。
第五章竞争上岗的资格条件
第八条竞争上岗的资格条件:
(一)拥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有
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政策法律意识;密切联系群众,有较强的群众观念;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作风正派;
(二)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能勤奋开拓和创造性
地开展工作;
(三)具有中等学历以上文化知识,具有竞争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
(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和口头
表达能力、组织领导、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身体健康、年龄在35以下。
第九条原任命在竞争岗位的干部和管理人员为当然的竞争者,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参加竞争上岗;凡具有大专以上学
历,年龄35周岁以下的在职人员,参加竞争上岗条件
优先;凡同时竞争两个岗位(身兼两职)的,优先受聘。
(会计、出纳岗位除外)
第六章竞聘程序
第十条报名:参加岗位竞争的人员向竞争上岗领导小组报
名、填写报名表。
第十一条资格审查:按竞争上岗的资格条件,由竞争上岗领导小
组进行初审、再报支队党支部审定。
第十二条考试:对竞争者进行有关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笔试,答卷
由工作小组评分。
第十三条召开竞争大会:
(一)听竞争者的“竞聘报告”、专业知识答辩等,由评审小
组当场打分。
(二)竞争者考评总分为100分。其中:竞聘报告20分、专
业知识答辩为30分;笔试20分、群众满意分10分、竞争上岗领导小组测评分10分、领导班子考评分10分。
(三)支队竞争上岗领导小组根据竞争者笔试、“竞聘报告”的演说、专业知识的答辩,群众、领导小组、领导班子
考评,综合六方面的成绩,依据得分高低提出应聘人选
报支队党支部审定。
第十四条召开全体队员大会,宣布受聘人员名单,同时签定目
标责任书。
第七章有关事项说明
第十五条必须贯彻“双向选择”的原则;凡经组织或群众推荐竞争上岗的人选,必须征得本人同意。
第十六条被确定为竞争上岗的原岗位主任、中队长原则上要参与竞争上岗,若本人无竞争上岗意愿,工作岗位另行安排。
第十七条近两年内受党纪严重警告以上、受政纪记大过以上、年终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参加竞聘。
第十八条受聘者在聘用期间,遇特殊情况进行组织调动的,受聘人员应服从组织调动。
第十九条受聘人员在聘用期间触犯刑律、违反党纪政纪、严重失职者,视不同情节,给予解聘直至予以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受聘人员在聘用期间必须接受上级和有关部门对其工作的检查、考核。
第二十一条凡受聘者享受本岗位的一切待遇,并具有对本部门月度奖金的分配权。
第九章末位淘汰制
第二十二条对各级工作人员按照“优上、平让、劣汰”的原则,根据工作实绩、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等方面,每年进行一次群众测评并综合全年考核结果,实行末位淘汰。
第二十三条被淘汰的人员依据末位淘汰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末位淘汰考评实行百分制,其中年末群众测评分占50,平时考核占40,领导班子考评占10。
第十章直接淘汰制
第二十五条凡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直接淘汰。
(一)当年因违纪受行政处分的;
(二)挪用罚款、私分贪占收存物品的;
(三)工作时间喝酒、赌博、闹事情节严
重的;
(四)当年被督察队扣分次数累计满六次的;
(五)严重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参加(市、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考试不合格的;
(七)其它违反队纪队规,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一章其它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解释权在队部。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2006年4月1日起实施
。
2006/4/1
京人社专技发〔2014〕272号
2015年01月13日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属各委、办、局人事(组织)部门,各市直属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我们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4年12月5日
北京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客观评价事业单位不同岗位类别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适用本办法。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考核,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及有关规定执行。
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的考核,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应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以岗位职责和聘用合同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突出不同岗位类别特点,采取领导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分类进行。
第二章
考核的方式、内容及标准
第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分为平时考核、考核和聘期考核。
平时考核侧重考核工作人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以及出勤等情况。平时考核按照简便易行的原则,由各单位自行制定实施。
考核应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侧重考核工作人员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等情况。考核一般在每年年末或者翌年年初进行。教育等行业的考核,可按照学年周期自行确定。
聘期考核应以考核为基础,侧重考核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和聘用合同、完成聘期目标任务等情况。聘期考核一般在聘期结束前一个月内完成。聘期考核与考核期间不超过半年的,可合并进行。
第五条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
第六条 聘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次。
第七条 管理人员应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德,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
能,是指管理与沟通协调、学习与调查研究、开拓创新和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
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
绩,是指在履行岗位职责、满足服务对象需求、提升公益品质等方面产生的组织效能、工作效率、社会效益,以及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情况等;
廉,是指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和廉洁从业等方面的情况。
第八条 管理人员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
优秀: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精通,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完成本职工作质量高,工作业绩突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清正廉洁。
合格: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业务熟悉,工作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强,工作作风较好;完成本职工作较好;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廉洁从业。
基本合格:思想政治素质一般;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一般;责任心一般,工作作风方面存在不足;完成工作的数量不足、质量和效率不高,或工作中发生失误造成一定损失;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和廉洁从业方面存在不足。
不合格:思想政治素质较差;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工作中发生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社会影响恶劣;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和廉洁从业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第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应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
德,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
能,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学术技术水平及完成岗位目标任务的能力;解决学术技术难题,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能力等。
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勤奋敬业和出勤等方面的表现。
绩,是指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和聘期目标任务所取得的业绩和成果,包括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的科技成果、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以及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推动专业领域发展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等。
廉,是指学术诚信和学风、行风建设等方面的表现。
第十条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
优秀: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精通,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责任心强,勤奋敬业;工作业绩突出,成果显著;学风端正、学术诚信、清正廉洁。
合格: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业务熟练,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强,工作积极;取得一定的工作业绩成果;学风端正、学术诚信、廉洁从业。
基本合格:思想政治素质一般;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工作能力不强;责任心一般,主动性较差;基本完成工作任务或工作中出现一定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在学风建设、学术诚信、廉洁从业等方面存在不足。
不合格:思想政治素质较差;专业技术水平低,工作能力差;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在学风建设、学术诚信、廉洁从业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第十一条 工勤技能人员应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
德,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
能,是指具备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水平。
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勤奋敬业和出勤等方面的表现。
绩,是指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提供服务的质量及遵守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情况。
廉,是指遵守工作纪律和廉洁从业等方面的表现。
第十二条 工勤技能人员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
优秀:思想政治素质高;职业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勤奋敬业;严格遵守劳动安全规定,完成工作任务质量高,业绩突出;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合格:思想政治素质较高;职业技能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工作积极;自觉遵守劳动安全规定,完成工作任务质量较高;自觉遵守工作纪律。
基本合格:思想政治素质一般;职业技能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强,主动性较差;劳动安全意识较差,工作中存在事故隐患或出现事故苗头,完成工作任务质量不高;遵守工作纪律方面存在不足。
不合格:政治思想表现差;职业技能水平差;责任心差;忽视劳动安全规定,工作中发生较大责任事故,不能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工作纪律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期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
合格: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聘期工作目标任务。
不合格:履行岗位职责不力,未完成聘期工作目标任务,或工作中发生重大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社会影响恶劣。
第十四条 考核的具体标准、要素以及考核内容的权重划分,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考核标准和要素应具体明确,要体现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工作人员的不同要求。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原则上应不超过参加考核人员总数的2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可按岗位类别分开计算。优秀等次比例原则上应向单位主体岗位和一线岗位倾斜。
第十六条 担任事业单位领导职务,同时兼任专业技术职务、并享受相应待遇的“双肩挑”人员,考核实行“双重考核”。其领导职务的考核,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及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职务的考核,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规定执行。
第三章 考核的基本程序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考核的基本程序:
(一)被考核人按照岗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个人总结,可在一定范围内述职,填写《(聘期)考核登记表》;
(二)所在部门领导结合群众评议情况,根据被考核人平时考核情况和个人总结,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三)本单位考核委员会审议考核等次意见;
(四)考核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考核等次;
(五)对拟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名单及主要业绩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六)对拟确定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的工作人员进行组织谈话;
(七)将《(聘期)考核登记表》送达被考核人签字,并存入个人档案。
第十八条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基本程序:
(一)被考核人按照岗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个人述职,填写《(聘期)考核登记表》;
(二)所在部门领导对被聘用至专业技术五级及以下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聘期目标任务等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并上报本单位考核委员会审议;
(三)本单位考核委员会对聘用至专业技术四级及以上岗位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聘期目标任务等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必要时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或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四)考核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考核等次;
(五)对拟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名单及主要业绩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六)将《(聘期)考核登记表》送达被考核人签字,并存入个人档案。
第十九条 特殊情况考核等次的确定:
(一)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在试用期(见习期)内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考核情况只作为聘用、定级的依据;
(二)考核内病、事假累计六个月(含)以上的人员,不参加考核,不确定考核等次;
(三)考核内新招聘的非初次就业的人员,聘用单位可根据需要在征求其原单位工作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考核等次;
(四)经组织批准派出学习、培训、执行其他任务或借调至其他单位工作的,由派出单位依据学习、培训所在单位提供的情况进行考核,确定考核等次;
(五)挂职锻炼的工作人员,在挂职期间由挂职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考核等次。不足全年工作日的一半的,由挂职单位作出评语,派出单位进行考核,确定考核等次;
(六)考核内接收的军队转业干部及退伍军人,其转业、退伍前的情况可参阅所在部队的鉴定;
(七)涉嫌违法违纪被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参加考核,不写评语、不定等次,待结案后,根据案件结果,按照有关规定补定考核等次;
(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警告处分的,在作出处分决定的当年,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考核不得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考核不得确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上等次。解除处分后,其考核不受原处分影响;
(九)受党纪处分的工作人员,其考核按照中纪委、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受党纪处分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考核有关问题的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十)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的工作人员,经教育后仍然拒绝参加的,其考核结果直接确定为不合格等次。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提出申诉。
第四章 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二十一条 考核结果应作为调整岗位、工资、晋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二条 考核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按照有关规定正常晋升薪级工资;
(二)本计算为竞聘更高等级岗位的工作年限;
(三)岗位竞聘中,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工作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用;
(四)享受国家奖励规定中的其他奖励条款。
第二十三条 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改进;
(二)不能晋升薪级工资;
(三)本不计算为竞聘更高等级岗位的工作年限;
(四)连续两年考核均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降低岗位等级或调整岗位聘用。
第二十四条 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降低岗位等级或调整岗位聘用;
(二)不能晋升薪级工资;
(三)取消其下一参加更高等级岗位竞聘的资格;
(四)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或安排到新的工作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用人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可与其解除聘用合同。
第二十五条 不参加考核或考核不确定等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晋升薪级工资,本不计算为竞聘更高等级岗位的工作年限。
第二十六条 聘期考核结果应作为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聘期考核被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且岗位存续的,如工作人员提出续订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原则上应当与其续订。
第二十八条 聘期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聘期结束后,事业单位可不与其续订聘用合同。
第五章 考核的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聘期)考核工作,由本单位考核委员会负责实施。
考核委员会成员由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工会或群众代表组成。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还应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必要时可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考核委员会成员应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具有较高的政策、业务水平,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考核委员会成员应按有关规定实行回避制度。
考核工作的日常事务,由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承担。
第三十条 考核委员会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聘期)考核实施方案;
(二)组织、指导本单位(聘期)考核工作;
(三)审核部门领导对被考核人员写出的考核评语及提出的考核等次意见;
(四)受理工作人员对考核结果不服的复核申请;
(五)监督、指导基层单位的考核工作,并对考核过程中出现的违反程序、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等问题,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十一条 区、县直属事业单位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聘期)考核结果,经区、县人力社保局汇总后,报市人力社保局备案;市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聘期)考核结果,报市人力社保局备案;市属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聘期)考核结果,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人力社保局备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人力社保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北京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试行办法》(京人发[2005]103号)同时废止。
附件:
1.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聘期)考核登记表
2.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聘期)考核登记表
3.事业单位工勤技能人员(聘期)考核登记表
保人社发[2011]70号
关于印发《保定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属各事业单位:
现将《保定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1年8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保定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保证招聘质量,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根据河北省委组织部、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河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冀人社发[2011] 9号)和保定市委组织部、保定市人事局《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试行办法》(保人字[2007] 1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由本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包括:市直、县(市、区)属(含乡镇)事业单位,招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适用本办法。
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上级任免机关任命担任事业单位领导职务人员(八级及以上管理岗位人员)、公务员调动到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之间流动的人员以及国家政策性安置人员、涉密岗位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公开招聘应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第四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在编制限额内、依据招聘计划、根据空缺岗位要求,采取考试、考核的方法进行。
第五条 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别负责市直党群序列、政府序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县(市、区)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分别负责本地党群序列、政府序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协同同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
第二章 招聘范围、条件
第六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第七条 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三)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四)具有与招聘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年龄、学历、专业或技能条件;(五)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六)岗位所需要的其它条件。
应聘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的人员,一般应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应聘工勤技能岗位的人员,一般应具有国家承认的中专、中技或者高中以上学历。
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期限未满的、正在接受调查的、或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它情形人员,不得应聘。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或因人制定特别条件。因行业、专业或岗位对应聘人员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应在招聘公告中说明。
第三章 招聘方式、程序
第九条 招聘方式分为选聘和统一招聘。
(一)选聘适用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并依本单位实际工作需要适时进行。
1、市直事业单位招聘四级、县(市、区)属事业单位招聘七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
2、引进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以及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确认引进的其他高层次人才及其需要安置的配偶;
3、引进急需、紧缺岗位人才。其基本程序为:
1、由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提出选聘方案(包括选聘岗位名称、人数、所需资格条件、选聘方法及理由等);
2、履行选聘方案核准程序;
3、本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通过考察考核等形式确定拟聘人选;
4、对拟聘人选分别报同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其中,县(市、区)所属事业单位选聘结果需分别报市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5、按照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并办理增人计划及就业、流动、工资、保险、入编等相关手续。
(二)统一招聘适用于常规性的补员,采取市、县(市、区)两级相对集中时间,分级考试考核的方法进行。
1、制定招聘方案并履行核准程序;
2、发布招聘公告;
3、报名与资格审查;
4、考试;
5、体检;
6、考核;
7、确定拟聘人选;
8、公示拟聘人员情况;
9、报同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
10、办理签订聘用合同等相关手续。第四章 招聘计划、方案与公告发布
第十条 招聘计划分党群序列和政府序列,于每年的1月底前,分别由市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征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汇总后报市政府审批。特殊需要的可补充计划。
第十一条 招聘方案由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会同其主管部门,依据编制、招聘计划和岗位需要制定,并按下列程序履行核准:
(一)市直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方案(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需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分党群、政府序列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开招聘主管部门核准。
(二)县(市、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方案,由县(市、区)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后,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开招聘主管部门核准。
(三)选聘方案在选聘前完成核准;统一招聘方案原则上于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核准。
招聘公告由同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据核准的统一招聘方案制定,并在审核、核准部门门户网站及招聘单位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发布(根据需要也可在相关媒体发布),公告发布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
第十三条 招聘单位同时涉及党群、政府序列时,招聘公告由同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只涉及其中某一序列时,可由涉及序列的组织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并发布。
第十四条 招聘公告一经发布便不得随意更改。必须更改时,须经招聘方案审核及核准部门同意,并在招聘公告发布的相同网站、相同范围内进行更正,相应的报名及考试时间应适当顺延。
第五章 报名、资格审查
第十五条 报名可采取网上报名或现场报名两种方法。
(一)采取网上报名时,在同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指导下,由事业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网上初审,面试前再由同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进入面试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复审,验证核实有关证书、证明等。网上报名时间一般不少于5个工作日。
(二)现场报名及资格审查,由同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在指定地点组织实施,并现场审查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查验核实有关证件、证明等。现场报名时间一般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第六章 考 试
第十六条 统一招聘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面试工作由同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为突出不同岗位的专业特点,统一招聘笔试、面试根据招聘岗位不同,原则上按如下方法掌握:
(一)笔试科目及面试方法。
1、管理岗位: 笔试总成绩=公共基础知识得分+职业能力测验得分。面试以结构化面谈法为主。
2、专业技术岗位: 笔试总成绩=公共基础知识得分+职业能力测验得分。
面试可采取说课、试讲、现场答辩、实际操作、结构化面谈法等方法。
3、工勤技能岗位:笔试主要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面试以实际操作为主。
4、根据招聘岗位专业等实际情况,也可另行设计考试科目、范围等。(二)个人成绩计算方法。
1、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 个人总成绩=(公共基础知识得分+职业能力测验得分)÷2×笔试成绩所占比例+面试成绩得分×面试成绩所占比例。
2、工勤技能岗位:
个人总成绩=公共基础知识得分×笔试成绩所占比例+面试成绩得分×面试成绩所占比例。
上述各科目试卷成绩及面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其中笔试成绩占考试总成绩的比例一般不得低40%。具体加权比例,在招聘公告中应予以详细说明。
(三)成绩公布方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在招聘公告发布网站及公开招聘主管部门办公地点同时公布;面试成绩原则上在面试地点当天公布。
第十八条 笔试、面试试题可在题库中提取,也可委托有关院校、科研院所或具有相应能力的单位命题。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应建立健全考试命题及试卷印刷、交接、保管等责任保证机制,严格程序,严肃纪律,杜绝泄密等事件发生。
第十九条 原则上按招聘岗位1:3(最高不超过1:5)的比例,依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进入面试人员。按规定比例,末位出现成绩并列情况时,末位人员全部进入面试。报名人数达不到规定比例时可取消该岗位的招聘或减少该岗位的招聘数量。
第二十条 笔试、面试具体实施方案,由同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需要公开的事项,包括笔试的科目、范围及面试的方法、形式、程序、时间、地点和成绩计算方法等,应在实施方案中予以说明并在招聘公告中予以公开。
第七章 体检、考核与聘用
第二十一条 面试结束后,根据规定比例加权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分岗位按1:1的比例确定进入体检人员。
第二十二条 体检按照“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在指定医院或医疗机构进行。体检项目和标准参照现行公务员录用通用标准执行。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体检项目和标准另有规定或招聘岗位所属行业另有要求时,从其规定或要求。
初次体检不合格人员允许复检一次,复检仍不合格者,取消聘用资格。
第二十三条 通过考试及体检的人员,由用人单位会同其主管部门在本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下,对其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为: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并作出合格与否的决定。其中,考核不合格者应说明理由。
依据考试成绩及体检、考核结果,确定拟聘人员并在招聘单位办公地点及相关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7个工作日。
第二十五条 公示期间有人举报并经查实影响聘用的取消其聘用资格。由此及公示期间放弃聘用而出现的岗位空缺,可在同岗位同组别中等额递补一次。
第二十六条 公示无异议的人员,由招聘单位提出聘用意见,并填写《保定市(或XX县、市、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审批表》,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按规定确定人事聘用关系,签订聘用合同,并办理增人计划、就业、流动、工资、社会保险、入编、增资等相关手续。
第二十七条 对公示无异议人员,招聘单位原则上应在公示期满后的30日内办结审批及相关手续,并适时通知应聘者报到上岗或组织岗前培训;应聘者自接到报到通知的30日内,应及时报到,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由此而出现的岗位空缺不予递补。
第二十八条 聘用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初次就业人员试用期为一年,其他人员试用期不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者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者解除聘用。新聘用人员工资待遇等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章 纪律与监督
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全程在本级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第三十条 公开招聘实行回避制度。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岗位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
各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违反干部人事纪律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和纠正,确保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对有下列违反本办法情形的予以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二)应聘人员在考试考核过程中作弊的;(三)招聘工作人员指使、纵容他人作弊,或在考试考核过程中参与作弊的;(四)招聘工作人员故意泄漏考试题目的;(五)事业单位负责人违反规定私自聘用人员的;(六)各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影响招聘公平、公正进行的;(七)违反本办法其它情形的。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应聘人员,视情节轻重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受聘人员,一经查实,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严重违规招聘的单位,责令纠正或宣布无效;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调离招聘管理工作岗位或给予行政处分;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其他相关人员,根据其情节轻重,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招聘外国国籍人员,须由本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报请上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
第三十四条 我市公开招聘已有规定与《河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及本办法有不一致的地方,以《河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及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附件:
1、保定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招聘方案的主要内容
2、保定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参考格式
3、保定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信息表
4、保定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聘用人员名册
5、保定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审批表
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 吉林省人事厅
关于印发《吉林省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的通知
吉人联字[2005]42号
各市州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省委各部委、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中直驻省各单位干部(人事)处:
现将《吉林省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吉林省人事厅
二○○五年六月九日
吉林省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规范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工作,确保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是指除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及转制为企业以外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公开招聘人员。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也可实行公开招聘。
第四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
第五条 财政拨款和财政部分支持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应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和人事部门核准的岗位数额内进行。
第六条 事业单位出现空缺岗位需要补充人员时,除政策安置、涉密岗位以及经党委组织、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人才可采取个别直接选聘的办法外,都要面向社会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公开招聘。
第七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领导人员,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制定公开招聘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制定公开招聘工作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招聘单位或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招聘的岗位、招聘人员数量及资格
条件、招聘的方式及组织领导等。招聘工作结束后,应将招聘结果报同级党委组织或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第九条 招聘单位根据招聘工作实际需要成立招聘工作组织,成员主要由单位领导和人事、纪检、工会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第十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应采取考试、综合能力测评等方法进行,具体方法由招聘单位的招聘工作组织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确定。
第十一条 公开招聘人员的程序:
(一)招聘单位制定公开招聘简章并通过新闻媒体或县级以上人才市场公开发布。
(二)招聘单位负责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
(三)招聘单位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考试、测评。
(四)招聘单位公布考试或测评结果,按照招聘岗位1:1的比例,根据考试或测评的成绩从高到低择优确定考核人选。
(五)招聘单位负责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由招聘单位的招聘工作组织确定。
(六)招聘单位对考核合格者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组织体检。
(七)招聘单位的招聘工作组织或招聘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受聘人员名单,并予以公示。
(八)受聘人员确定后,招聘单位与受聘人员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由招聘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代理人)与受聘人员以书面形式签订。
(九)聘用合同签订后,招聘单位凭有关招聘证明和聘用合同文本,到同级党委组织、政府人事和机构编制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 聘用合同一经订立,聘用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及时为受聘人员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手续。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应实行回避制度。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与应聘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必须实行公务回避。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应严肃工作纪律,秉公办事,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严格按招聘办法和工作程序组织实施;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各级党委组织、政府人事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
第十五条 对在招聘工作中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徇私舞弊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通过弄虚作假被聘用的人员,取消其聘用资格。
第十六条 各市州党委组织、政府人事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网络行为,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依据机关事业单位有关管理规定和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网络行为,是指通过互联网络、通信网络等,制作、发布、传播、泄露有关文字、言论、音像或者涉及网络安全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指青岛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第二章 行为规范
第四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严守政治纪律,恪守职业道德,不得通过网络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的言论。
第五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自觉遵守网络宣传纪律,规范自身网络行为,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言行,对负面消极的网络信息、言论、短信等,做到不编造、不传播、不跟从、不误导。
第六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工作纪律,不得在工作时间进行网上聊天、玩游戏、收听音乐、证券交易、访问非法网站、观看与工作无关的视频等活动,不得在工作时间使用各种下载工具或软件下载与工作无关的文件或程序。
第七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侮辱、1
谩骂、亵渎、诽谤等。第八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自觉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
(二)泄露内部工作文件、数据、资料、信息;
(三)涉密系统或涉密介质非法外联;
(四)未经单位授权,擅自公布自己或单位的工作内容和信息。
第九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网络制作、发布和传播下列信息:
(一)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
(二)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三)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步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四)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恐怖以及教唆犯罪的。
第十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下列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
(一)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二)恶意扫描和网络攻击;
(三)窃取口令、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或者内部系统,阅读文件或电子邮件;
(四)盗用他人账号;
(五)违规对计算机网络及内部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六)违规对计算机网络及内部系统中存储、处理或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七)其他危害网络安全的网络行为。
第三章 违规行为处理
第十一条 经查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及其他网络宣传纪律的,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应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调离工作岗位等处理;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网络行为表现纳入考核,经查实严重违反网络行为有关规定和网络宣传纪律的,在,并根据有关性质、情实施有关奖励及评优时实行“一票否决”节及处理结果确定考核等次。
第十三条 因对工作人员的网络行为监管不力、处理不当,造成恶劣影响的,依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追究所在单位有关领导责任。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健全各级网络信息发布流程,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网络安全、网络舆情、网络行为的日常监测,并确定专门机构负责调查取证及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引导,增强网络行为自律意识。
第十五条 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网络监管部门,按照职责
分工分别做好监督、处理、指导等工作。
第十六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义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网络行为进行举报。
第十七条 本办法第八、九、十条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和其他公职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颁布时间】2004-12-26 【失效时间】 【全文】
常州市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颁发常州市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常政发〔2004〕250号
关于颁发常州市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颁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常州市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工作,保障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本市各项社会事业稳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文件)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是指事业单位与职工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的聘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人事管理制度。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依法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的事业单位(不含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与之建立聘用关系的人员。
第四条 市、辖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本辖区范围内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五条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任用,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可以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和选拔任命等形式。其他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聘用单位确定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任用。
第二章 聘用工作组织和程序
第六条 实行机构编制管理的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不得突破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
第七条 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应当成立与人员聘用工作相适应的聘用工作机构。聘用工作机构由本单位人事、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以及工会代表或者职工代表组成。根据需要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聘用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报主管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并组织实施。
聘用人员的聘用、考核、续聘、解聘等事项,由聘用工作机构提出意见,报本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定。
第八条 聘用单位聘用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公布空缺岗位及其职责、聘用条件、工资待遇等事项;
(二)应聘人员申请应聘;
(三)聘用工作机构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
(四)聘用工作机构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者考核,根据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五)聘用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
(六)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依法委托的代理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第九条 聘用工作机构成员在办理人员聘用事项时,遇与自己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人员,应当回避。
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有上述亲属关系的,不得被聘用从事该成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检监察岗位工作,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工作。
第三章 聘用合同的订立
第十条 聘用合同订立前,一方当事人有权向另一方当事人了解与其建立聘用关系相关的情况,双方均应如实说明。
聘用单位不得与尚未和其他单位解除聘用关系或者劳动关系的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第十一条 聘用单位聘用人员时应当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一式三份,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各执一份,一份存入受聘人员档案。
聘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第十二条 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时,不得扣押受聘人员的居民身份证及其他合法证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收取押金、抵押物或者其他财物。
第十三条 聘用合同必须具备下列条款:
(一)聘用合同期限;
(二)岗位及其职责要求;
(三)岗位纪律;
(四)岗位工作条件;
(五)工资待遇;
(六)聘用合同变更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聘用合同内容除上述规定外,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或者继续教育、知识产权保护、解聘提前通知时限等条款。
第十四条 聘用合同分为短期合同、中期合同、长期合同和项目合同。
对流动性强、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一般签订3年以下的短期合同;对专业性强、需要期限相对较长的岗位一般签订3年以上的中长期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合同期限。
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应聘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年限。
第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受聘人员提出签订长期合同的,聘用单位应当与其签订:
(一)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
(二)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
军队转业干部等政策性安置人员的聘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聘用单位新进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内。聘用合同期限不满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满6个月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天;满1年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90天;3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80天。
军队转业干部等政策性安置人员首次聘用时不得约定试用期。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的试用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聘用单位可以对由其出资招聘、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的受聘人员的服务期作出约定。
第十八条 下列聘用合同为无效合同:
(一)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二)采取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的;
(三)权利与义务显失公正,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四)未经本人书面委托,由他人代签的聘用合同,本人提出异议的。
无效的聘用合同自签订之日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确认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聘用合同的无效及部分无效由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
第四章 聘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十九条 聘用合同签订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内容。如确需变更的,双方应协商一致,并按原签订程序变更合同。未达成一致意见的,聘用合同继续有效。
被确认为部分无效的聘用合同,聘用双方应及时协商变更。
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后,原聘用合同仍然有效。
第二十条 聘用单位合并、分立的,聘用合同由合并、分立后的单位继续履行。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起始时间履行聘用合同。聘用合同约定的起始时间与实际履行的起始时间不一致的,按实际履行的起始时间确认,并及时变更合同的起始时间。
第二十二条 受聘人员被选举担任单位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职务的,自任职之日起,其聘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延长期限为其任职期限;非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聘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聘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其任职期限届满。但任职期间个人有严重过失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聘用合同履行期间,聘用单位应当对受聘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必要时可以增加聘期考核。聘用工作机构依据群众评议意见和受聘人员领导意见,对受聘人员提出考核等次意见,报聘用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定。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作为受聘人员续聘、解聘、调整岗位、职务升降、工资待遇和奖惩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 受聘人员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的,聘用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或安排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也可以改变岗位工资待遇,并对聘用合同作相应变更。受聘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同意变更的,聘用单位有权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第二十五条 聘用合同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可以中止:
(一)受聘者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限制人身自由的;
(二)发生不可抗力致使聘用合同暂时不能履行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或者聘用合同约定的其他中止情形。
聘用合同中止期间,聘用关系保留。中止履行的情形消失,仍具备继续履行聘用合同条件的,应当继续履行;不具备继续履行聘用合同条件的,聘用合同终止。当事人继续履行聘用合同的,聘用合同中止的时间不计入聘用合同期限。
第二十六条 应当订立书面聘用合同而未订立,但受聘人员已经按聘用单位要求履行了工作义务的,当事人的聘用关系成立,受聘人员的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等,按有利于受聘人员的原则确认。
第二十七条 受聘人员在涉及国家机密岗位工作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涉密人员管理的规定。
第五章 聘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二十八条 聘用单位、受聘人员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解除聘用合同。涉密或者重要岗位受聘人员的解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终止:
(一)聘用合同期满的;
(二)聘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的;
(三)受聘人员退休、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
(四)聘用单位解散或者被撤销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聘用单位应当在聘用合同期限届满前30日,将终止或者续签聘用合同的意向以书面形式通知受聘人员。聘用合同到期后,应及时办理终止或者续聘手续。
聘用合同期限届满,岗位需要、本人愿意、考核合格的,可以续签聘用合同。续签聘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
聘用单位未按规定与受聘人员办理终止或者续聘手续,受聘人员在聘用合同期满后仍在聘用单位工作的,视为双方同意延续原聘用合同,受聘人员可以随时终止聘用关系。聘用单位提出终止聘用关系的,应当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受聘人员,并按照解除聘用合同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一条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
(二)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
(三)未经聘用单位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
(四)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严重违反聘用单位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该单位和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以及产生严重后果的;
(六)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第三十二条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但应当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受聘人员:
(一)受聘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的;
(二)受聘人员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
第三十三条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不得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三)因工负伤,治疗终结后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1至4级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患职业病以及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五)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六)国家和省规定的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其他情形。
聘用合同期限在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届满时,应当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期满。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人员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
(三)被录用或者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
(四)依法服兵役的;
(五)聘用单位未按聘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的。
除上述情形外,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书面通知聘用单位。双方未能就解除聘用合同协商一致的,聘用单位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书面答复受聘人员;逾期未作答复的,视为同意解除合同。对聘用单位不同意解除聘用合同的,受聘人员应当坚持正常工作,继续履行聘用合同;6个月后受聘人员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即可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五条 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时,应当在通知受聘人员5日前将解聘理由书面告知本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要求重新处理的,聘用单位应研究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意见,并书面告知处理结果。
第三十六条 聘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后,由人事行政部门鉴证,填写一式三份的《终止聘用合同证明书》或者《解除聘用合同证明书》,一份存入事业单位文书档案,一份存入被解聘人员人事档案,一份交由被解聘人员保管。被解聘人员凭该证明书与其他单位重新建立聘用或劳动关系、转移社会保险及办理失业登记手续。
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聘用合同终止或解除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结清工资,办理人事档案和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对于暂时未落实单位的,人事档案可转至当地政府人才服务机构。
原聘用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无聘用关系人员的人事档案,个人不得无故不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第六章 违约责任
第三十七条 聘用单位违反本办法,聘用尚未与其他单位解除聘用或者劳动关系的人员,对原单位造成损失的,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由于聘用合同当事人的原因导致聘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 聘用合同当事人违反聘用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双方当事人都违反聘用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各自的责任。
第四十条 聘用合同对违约行为约定违约金的,仅限于下列情形:
(一)违反聘用合同期限约定的;
(二)违反保密协议或者竞业限制约定的。
约定违约金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根据受聘人员的工作报酬合理确定。违约金总额不得超过受聘人员在聘用单位取得的上货币性收入的总额。
第四十一条 聘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聘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保密和竞业限制条款。聘用合同约定保密或竞业限制条款的,应同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后,给予受聘者经济补偿。其中,年经济补偿额不得低于其离开聘用单位前12个月从该聘用单位获得的报酬总额的三分之一。聘用单位未按约定给予经济补偿的,保密和竞业限制条款对受聘者不具有约束力。
保密和竞业限制期限由当事人约定,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解除聘用合同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应当根据被解聘人员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
(一)聘用单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员同意解除,且不属于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情形的;
(二)聘用单位根据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三)未签订聘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聘用关系,聘用单位提出终止聘用关系的;
(四)聘用单位分立、合并、撤销或解散,受聘人员不能安置到相应单位就业而解除聘用合同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经济补偿金以被解聘人员上实际领取的月平均工资为标准,每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的经济补偿金;未满1年的,按满1年计算。月平均工资高于本地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本地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低于本地月平均工资的,按本地月平均工资计算。
第四十三条 受聘人员经聘用单位出资培训后解除聘用合同的,合同中对培训费用没有约定的,单位不得收取培训费用。有约定的,按约定收取培训费,但不得超过培训的实际支出,并按培训结束后每服务一年递减20%执行。
第四十四条 聘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主管部门或聘用单位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单位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
第七章 管理与监督
第四十五条 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后,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职能将逐步转为宏观调控、监督管理和加强对人员聘用制度的执法检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进、出、管等工作一律纳入聘用合同管理。事业单位的新进人员一律凭政府人事部门鉴证后的聘用合同进行纳编及核定工资标准。
第四十六条 聘用单位应当自签订聘用合同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本级人事行政部门鉴证备案。聘用合同鉴证是人事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监督、管理、服务措施。
第四十七条 《常州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文本,由常州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统一制定。
第四十八条 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因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本单位或主管部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配套改革
第四十九条 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后,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要加大人事制度整体改革的力度,建立公开招聘制度,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十条 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后,除特殊岗位和行业高层次人才确需采取其他方式选拔人员的以外,均应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公正、便于监督、取信于民的公开招聘制度。
第五十一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当建立适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事业单位在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时,应当结合本单位工作任务、工作特点和人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在编制限额内,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科学确定各部门岗位数及相应岗位的职责。
第五十二条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规范分配秩序,加大分配调节力度,政府总额调控,单位内部分配搞活。根据岗位管理的要求,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的多元化分配体系。积极探索和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施行前聘用单位已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的,原合同应当继续履行;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变更聘用合同。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本市制定的有关事业单位聘用制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4年12月28日印发
【成都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暂行办法】推荐阅读:
成都市XX人民医院药品废弃包装处置管理工作自查报告10-15
成都市旅游政策09-10
成都市幼儿园10-24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06-12
成都市房屋买卖合同06-20
成都市骨干教师学习总结10-02
成都市公务员培训在线06-05
成都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07-08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07-19
成都市十大融资性担保公司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