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精选7篇)
漫步盛唐,一个白衣少年一穷二白,但你永不言败,没有放弃。靠一身的才气终于铁杵磨成针。力士为你脱靴,贵妃为你研墨,皇帝邀你喝酒,历有几人可享此殊荣?不过你把这视为云烟。你是那般狂傲,那般自信。但人生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你常不得志,guān chǎng勾心斗角,是你受到排挤。但你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毅然远离guān chǎng。从不向命运屈服,依然畅饮美酒,醉意袭来,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绝妙佳句来嘲笑guān chǎng的昏庸,用人不当。鼓励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啊!李白,你有宽阔的心胸,冲天的豪气,仿佛可以容纳一切,我向往你的生活。
我向往你的生活,因为你生活的潇洒,因为你生活的无忧无虑。你好像没有伤心的时候,每首诗的节奏都那么欢快喜悦。记得我小时候老是愁这愁那,半点小事都要计较很久,没有宽广的心胸,一点儿也不开朗。每天放学回家坐在书桌前,一会儿抱怨老师的作业多,一会儿又抱怨这道题太难。整天眉头紧锁。有天老师教我们怎样用尺来作图,同桌一不小心把我的尺弄断了,我竟然和他吵得不可开交,差点儿打起来。“不就是一把尺吗?明天赔给你就是。”“那可不行,我今天用什么?”结果可想而知,我与同桌两败俱伤,被老师批评了一顿。但,后来我学了李白的诗,发现那时的我很可笑,我的生活总瞻前顾后,计较得失,害怕失败,毫无妙处可言。而李白的生活洒脱,无拘无束,乐观开朗,有宽阔的心胸,能容纳别人。我想我今后一定要向李白学习,像他那样不与别人计较,过着豪放,大度,有男子汉气概的生活!
一、月亮中的思乡之情
在中国, 自先秦至唐, 月都被人们尊奉为神。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如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的特定文化心理。, 远在他乡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 看到了天上的明月, 思乡之情更加浓烈。如“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嵋山月歌》) , 这首诗是青年李白初次离开家乡四川时所写, 诗人写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 渝州、月亮, 给人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人借写家乡的江水、山月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寓意深刻。再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诗人在经过一段人生的漂泊后, 面对凝霜一样的明月, 更陷入了深深的思乡愁绪之中。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意朦胧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霜。而“霜”字用得更妙, 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 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 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诗的后两句中“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 表明诗人已从迷离转为清醒, 他翘首凝望着月亮, 不禁想起作为游子的自己和故乡同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故乡的山水树木, 以前的童年岁月……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二、月亮中的友谊之情
李白酷爱明月, 这已经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流传不息的佳话, 他在不少诗歌中往往把月亮人格化, 比如“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 王昌龄的性格与李白的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时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 此时正在扬州,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 便题诗抒怀, 遥寄给远方的友人。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杨花和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烘托出哀伤的氛围。三、四句是寄情于景, 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将自己对友人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 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去遥远的地方。再比如《哭晁卿衡》中写道:“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是李白听说友人晁衡回日本途中沉船, 误传晁衡已溺死, 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他把晁衡比作明月, 表达了他们之间的纯洁友谊, 又把明月比喻晁衡的品德非常纯净;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他与晁衡的友谊, 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 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这些都说明了诗人不但把明月视为知己, 而且他也善于透过月亮, 来抒发自己与友人深如千尺桃花潭水的友谊。
三、月亮中的失意之情
李白成名在诗, 但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使得他的壮志不在文坛, 而在政坛。《与韩荆州书》中他说:“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则三千之中有毛遂, 使白得颖脱而出, 即其人焉。”急于出仕的想法显而易见。如同当时所有诗人一样, 仅把诗作为敲门砖, 以敲开朝廷的政治大门。天宝初年, 李白终于有了机会, 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 得以供职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诗人的喜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待诏翰林的李白并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唐玄宗没有赏识到他的政治才能, 而只把他看做才华横溢的文人, 常叫他进宫写诗以供歌唱娱乐。黑暗的社会现实使诗人屡遭挫折, 以至常年浪迹天涯, 饱尝漂泊流离之苦, 更让人不堪的是内心如影随形难以排遣的孤寂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 孤独苦闷的诗人, 常常对酒当歌, 借月消愁。比如《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中的诗句:“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在花开月皎的春夜, 诗人只能独酌, 举目当世, 很难找到知音相伴。于是, 诗人通过高超的想象, 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和它们同享欢乐。在李白眼里, 明月一直是光明和纯洁的象征, 诗中用了“邀”, 而且“举杯”, 对月亮的感情是多么殷情, 多么真挚;无人可“对”, 只有对“影”, 诗人的内心又是多么孤独、多么苦恼。再比如“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首句开门见山, 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 大处落墨, 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因此, “望”、“忆”之间, 虽有很大跳跃, 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空忆”的“空”字, 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 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 富于文学才华, 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 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想象明朝挂帆离去来进一步烘托出因知音难觅而引起的寂寞失意情怀。
李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他流传下来的诗歌更是千古绝唱, 他匠心独具地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的转变。月亮这一屡见不鲜的意象在李白的笔下却变得熠熠生辉,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月亮这一主题也因其而得到提升, 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陶今雁.唐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9.
[3]余恕诚.唐诗风貌.中华书局, 2010.
这个波斯摔跤家觉得灭了他的威风,决定去向那个人挑战。他到市场上买了十万磅面粉,装在袋子里,顶在头上,就出发了。
到了黄昏,他走到印度斯坦边界的一口湖边。他又饿又渴,跪在湖边去喝水,只一口,就把湖水吸了个半干。他又倒出些面粉来,用剩下的水拌了一点面糊,拿来充饥。吃饱后,他就睡着了。
一头大象每天早晨都要到这口湖里来喝水。第二天一早,它来喝水时,发现湖水全干了。“怎么办呢?”它自言自语,“在这周围一千里以内,是没有地方找得到水的……”
大象失望地走开,发现那个摔跤家正舒服地在湖边睡着。摔跤家的肚子很大,它一看就知道湖水一定是他喝干的。
大象非常生气,跑去踩摔跤家的头。摔跤家只转了一下身,说:“别那么轻轻的,你这样轻轻地抚摩,不会把我的头疼病治好的。你得使劲点儿。”
大象见自己并没有把他踩痛,就气呼呼地退后去站着,心想:我要给这畜生一个教训,我要把他吃下去。但摔跤家站起身来,预备上路了。他把大象拦腰一抱,包在毡毯里,掮在肩膀上,就往印度斯坦走去。
摔跤家只跨了几个大步,就走到对手的土屋前。他叫道:“出来吧,出来把我摔倒吧。”
印度斯坦摔跤家的妻子羞答答地回答:“他不在家。他到森林里拾柴火去啦。”
“好吧,我一会儿再来,请把我给他带来的礼物收下吧。”说罢,波斯摔跤家从土屋的墙外,把包着大象的毡包扔到院子里去。
印度斯坦摔跤家的妻子叫喊起来:“哎呀,妈妈,妈妈,您看,您儿子的对手把一只耗子扔到我们家房子里来啦。”
印度斯坦摔跤家的母亲说:“没关系,孩子,你别理他,等一会儿我儿子会教训他,叫他客气一些。你放一个耗子夹把它夹住,我们把它丢了就完了。”
波斯摔跤家把这些话听在耳里,心想:若是在印度斯坦摔跤家老婆的眼里,这么大的一头象只看成一只耗子,那我在这位摔跤家眼里,该成了什么东西呢?
波斯摔跤家鼓起勇气,到森林里去找他的对手,才走了几步,就看见印度斯坦摔跤家头上顶着一千辆车重的柴火,走回家去。他想,这个人真是值得一斗的对手,于是喊道:“朋友,让我做你的牺牲品吧。我听见你的大名,特意从波斯来和你比个高低。”
印度斯坦摔跤家回答:“欢迎得很,我一定会和你斗一场的。让我们到城里的露天剧场去,在观众面前斗吧。比赛摔跤,若是没有人喝彩,还有什么意思呢?”
波斯摔跤家说:“可是我急着赶回去。来吧,我们就在这里比试算了。你若是要观众的话,瞧,那边有个老太太扭着来了,我去请她吧。”说着,他就嚷:“老妈妈!老妈妈!请你站住,看我们摔跤吧!”
老太太回答:“不行,孩子,不行,女儿把我的骆驼偷走啦,我正跑去追她。若是你们愿意在我手掌上摔跤的话,我倒可以一边走一边给你们当裁判。”
两位摔跤家跳到老太太的右手掌上,在老太太翻山越岭时,摔起跤来。
老太太的女儿老远看见这两个强壮的男人在老太太手掌上拼命地苦斗,起先很害怕,以为他们是母亲带来抓自己的兵士。看出那不过是两位摔跤家后,她就把母亲连同这两位摔跤家都抓住了,把他们和她赶的160只骆驼捆成一包,顶在头上,继续走下去。
有一只骆驼饿了,把头伸出包袱外面叫着。老太太的女儿从地上拔起一两棵树,丢进它嘴里当草料来喂。地上的农夫看到了,大声喊叫起来:“有贼,有贼,捉贼呀。”
老太太的女儿很不高兴,把农夫和他的田地,連同牛、马、犁耙一起包在毡毯里就跑。不久,她跑到一个镇上,肚子饿了,就把一个饼铺连同整个镇子都包了起来,继续赶路。最后,她走到一块地上,那里长着一个大西瓜。她口渴了,就把大西瓜剖开,把里头的瓤吃了,将包袱塞在西瓜皮里,枕在头底下睡着了。
她睡着时,一场大洪水来了,把这个西瓜皮冲到海边。上半个西瓜皮掉下来,从里面跑出老太太、两位摔跤家、骆驼、树、农夫、牛、马、犁耙、做饼的人和许多别的东西。世界就是这样开始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身生活经历为基本素材而撰写的小说。
保尔出身与贫苦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养家糊口。他当过学徒工人,从小受过神父的侮辱和老板的压迫。他憎恨周围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厌恶老板及吃客们荒淫无度的生活。
而保尔其他地方都非常辛苦, 在学校里,瓦西里神父对保尔极为不公平,对他也是百般刁难,欺负他,揪他的`耳朵、不准吃午饭,把他的头往墙上撞去之后又扔出教室……保尔也是对神父又恨又怕,之后悄悄的做出了报复行为,不久之后,他就因为这件事被赶出了学校,但由于家庭贫困,无奈,母亲只好把年仅十二岁的保尔送到了一家餐馆当伙计,可不幸的的是,他也还在受别人欺负,保尔干的活比谁都多,比谁都卖力,如果他不听话,随时都有可能挨巴掌,而保尔在这里干了一年多的活,看到了社会的黑暗,看见了生活的最底层。
之后在哥哥的帮助下,调到了配电站做电工,在那儿,他认识了一名叫朱赫来的水兵,在那儿,他懂得了什么叫团组织、党组织以及革命。不久,保尔偶然得到了一把。当时彼得留拉匪徒正在城里为非作歹,保尔对他们是极为憎恨,因为自己为了救被敌人捉住的朱赫来,杀死了一位敌人,所以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从此,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当上了红军骑兵,守卫起了自己的祖国。
可是上帝偏偏爱跟保尔开玩笑,在一次战斗中,保尔不幸被炮弹击中,虽然被救醒,可是却失去了一只宝贵的眼睛。
可是保尔还是不放弃,勇敢的面临现实。这一点我是非常佩服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告诉我学会坚强,乐观向上。书中保尔的命运时而让我欢呼,时而让我流泪,命运的坎坷并没有挡住保尔前进的脚步。每当我坚持不了时,都会想起保尔,如果有他人生的曲折,那我会不在人世了!总对自己说“学会坚持,坚持也是一门学”“科”
美国从1776建国开始,到现在仅二百多年的历史,就发展成了世界超级大国。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和科技等方面世界第一,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的人数也是居世界前茅。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根据美国的文化根基和现代科技创新的发展而发展,来进一步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那么,美国人的创新精神与美国文化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从美国建立开始,美国人的文化一步一步逐步走向成熟。殖民地时期,美国人反对英国的侵略,建立起了自己的美利坚合众国。还有美国的内战——南北战争,称得上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这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美国人因为自己的领土纠纷,还要来一次革命性的内战,解决了美国历史上历史发展的障碍。那么,我们的祖国呢?解决台湾问题,也许也会有一次历史性的战争。建国没有多少年的美国,因为自己的领土问题来一次战争,那么我们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自己领土的纠纷,也何况不是如此呢?如果我们解决了台湾问题,美国等一些的发达国家也就不用来拿台湾等问题来牵制我国了。通过这件领土的事件,就说明了美国人具有卓越的眼光和智慧。
美国人的创新精神是根据美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创新精神又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美国科技实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渐渐的开始,美国的科学家吸取了英国的蒸汽技术。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大大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使世界进入了电气时代,美国的科技实力一步一步开始上升。美国的科技创新飞跃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聚集了大量的科学家。是因为,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除珍珠港偷袭事件,美国是唯一没有在其本土直接交战的国家,在这两战期间,美国聚集了大量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相对论,就是促进了美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这就大大的增强了美国的科技实力及军事力量。
美国具有冒险、开拓、富有创心的精神:美国人主要是从欧洲移民来的。当年(17世纪)他们来到这块新大陆的时候,美国作为国家还不存在,生活也很艰辛。这时候敢去的人都是比较有闯劲的,具有冒险精神的,这与80年代初敢去深圳的人一样,都是有一股冒险精神的人。开始,他们只占据了东部的一小部分地区,以后他们又逐步向西扩张,直到海边,这个过程也是需要冒险的。有了这些经历,美国人民的创新精神就逐渐形成了。以后他们都很重视这种冒险精神,直到现在。这种精神,是美国人民的一种行为方式了。
不冒险就不会有大的成功,胆小鬼永远不会有大作为。从首批英国移民踏上北美大陆,到美利坚合众国成立这一个半世纪里,北美险恶的自然条件,培育了美国人顽强拼博,艰苦奋斗性格。北美丰富的资源等待着开发利用,培育了美国人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的精神。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北美在一定程度上曾经是一片文化真空,闯入这真空的,不是有组织的文化单位,而是一批对于传统制度已失去好感的亡命者。他们的头脑为叛逆精神所主宰,身上绝少传统思想的保守性,再说即便有,也没有发挥的土壤,因为险峻的环境迫使他们只能确立与传统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冒险精神成了美国人民的传统。他们把冒险探求新大陆看作寻求生活的机遇。这种冒险精神一直渗透到美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美国人勇敢地开拓创新,从各个方面处处体现了这种民族冒险精神。
美国人特别强调创新精神,他们认为机会到处都有,主要在于主动发现和利用。除法律外,美国人认为一切传统和先例都是创新的障碍,他们乐于向传统和先例挑战。由于美国不象中国、印度、英国等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明,所以美国人在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时很少先去考察这些东西是否符合某位专家、权威的理论,然后再引经据典加以注释和考证,以决定是否采用。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国家虽没有灿烂的过去,但由于具有创新精神,因而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所以美国人勇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勇于向已有的一切挑战,“我与专家、权威、传统平等”,这是美国人的性格。
我看过罗伯特·清崎写的《穷爸爸与富爸爸》这本小说,以及他在清华大学推销这本书的视频。他给我的感触很深:如果你要想致富,就必须学会需要有冒险的精神,没有自己去尝试,自己的体验,那么你和平常人一样都是无所作为。如果你没有失败好几次,没有倒闭过好几个公司,就不会在社会上立足。
据调查,在美国,是否有创造力是评价一个员工的重要标准。一般大公司每周都给员工4至6小时用来创新。而在普通人家,车库成了实验室,里面有各种机器设备,可用来搞发明创造。近日,欧洲商业管理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是全球最有创新能力的国家。
因此,通过美国的文化和创新精神,从中我们可以学到美国那种无畏无惧,敢于冒险的精神,只有冒险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创新,我们才能得到我们学不到的东西。
姓名:孙自仲
班级:2010级艺术设计系视传1班
当前(XX年),精神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而在大多数国家中,只有不到2%的卫生保健资金用于精神卫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滥用酒精导致精神障碍者无法获得简单、可负担得起的治疗或护理。此外,在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精神健康障碍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1]
设立宗旨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由世界精神卫生联盟提出。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计划10月10日前后在全国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疾病治疗
疾患统计
据专家介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像感冒一样普遍。令专家异常担忧的是,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已达1600万人,接受治疗的人数却只占全部病人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疗。除了经济原因外,很多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没有认识到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害处,或者害怕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专家特别提醒:精神疾病并不可怕。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要积极治疗,切莫讳疾忌医。不妨告诉自己:“我只是情绪感冒了,现在很痛苦,但只要治疗一下就会好的。”
对症治疗
抑郁症是神经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国外抑郁症的患病率最高的可以占到普通人群的10%左右,并且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但同时,抑郁症又是一种危害性相当大的慢性疾病,而且致残率高。精神卫生专家指出,有效的缓解压力是预防抑郁症的最有效措施。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持续性疲劳和内在动力缺乏、精力减退。抑郁症患者通常会感到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生不如死等。统计显示,在我国每年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的20万人中,有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今天就抑郁症的诱病因素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心理科主任李冰:“一个是平常的压力不能及时缓解,再有急性的应激事件,比如突然的亲人失去,或者是一些灾难性的事件都可能造成抑郁。另外,抑郁症在一些年龄段也容易发生。很多妇女在生完小孩以后特殊的代谢阶段可能容易得,还有在更年期这个阶段也容易发生抑郁症。”[2]
专家论症
如果不重视早期的抑郁倾向并进行积极的干预,病人很可能会发展成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只有及时的缓解压力,才能有效的避免抑郁症的发生。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心理科主任李冰:“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我们建议大家在遇到一些压力的时候尽量能够想办法释放自己的压力,比如说找朋友聊天,实在觉得压力大,不妨找心理医生倾诉,做一些户外运动或者是做些体育活动,我们建议,遇到压力及时缓解,在压力中更好的适应,这样不容易患精神疾病。”
纽约大学心理学家Karen Adolph的团队通过非常精细、高科技的研究手段,来研究宝宝日常生活中的身体移动经历。他们发现,小宝宝们每天的运动量都很大:美国宝宝平均一天走9000步,这相当于29个橄榄球场的总长度;他们会接触十几个不同质地的室内、室外台面,而每个台面有不同的摩擦力,硬度,质地;宝宝们会去家里的每一个房间,上下很多台阶、斜坡;跌倒对他们来说是常事,平均每小时有15次,但是,他们很少摔得很厉害或摔伤——每个月不足一次;到了12个月大时,宝宝已经经历了11万次47种不同的体动。更重要的是,他们热衷于行动,很为自己刚掌握的技巧激励着,虽然走得不好,但要去某个地方,还是宁愿走着去!下面就要讲到,身体移动,是怎样丰富宝宝的世界的。
宝宝说:每掌握一个新动作,我都要学习。
宝宝每掌握一个新的动作都牵扯到学习。拿平衡感作例子:宝宝在坐得很稳时学会了在坐的状态下保持平衡;开始爬的时候要重新学习平衡,因为平衡重心转移到了手腕;刚会走的时候又要学习如何保持平衡,因为平衡重心转移到了脚腕;需要手上拿着东西走路的时候,又要学习如何调整姿势来保持平衡。在一次次的调整中,他学到了行动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要时刻保持警觉、不断调整。
宝宝说:身体和思想我都要独立。
宝宝的爬行让他们第一次有机会由着自己的意愿拉开和大人的距离。一个宝宝东爬西爬,当他看到别人和物体不会跟着自己移动时,就形成了更加现实的空间感。这也包括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独立的,从而在1岁半左右时产生基本的“独立个体”的意识。
因为在身体上和大人分开了,宝宝也产生了更独立的想法,比如非想爬去一个地方、非想拿到一样东西等等,就会显得执拗、不听话。
宝宝说:妈妈,出去探险的我需要一个“安全港”。
身体移动让宝宝的感情世界更加丰富。随着宝宝视野开阔,他们的目标就多了。能达到目标时他们就开心,达不到目标时他们就会着急。研究发现,很多家长都在宝宝1岁半左右时开始观察到他们有小脾气了。
在能爬之前,宝宝在哪儿、和大人之间的距离多远,是由大人控制的;宝宝能爬以后,开始在这些事情上有了发言权,和大人的关系就复杂了很多。喜欢宝宝依恋在身旁的家长产生了失落感;不太懂宝宝为什么要东爬西爬、摸这摸那的家长常常生气;没有合理干预宝宝行动手段的家长会干着急……不少家长说这是从宝宝出生后第一次生宝宝的气,有些大人就是从这时起开始打宝宝。
而对宝宝来说,能爬离大人去探索世界是件激动人心的事情。越要去探险时,他们越是忐忑不安。爬离开大人的宝宝会频繁回头看大人是否还在、脸色如何,大人要离开时会把大人抓得更紧。而正是因为宝宝要去独立探险了,大人才有机会去扮演宝宝成长中最重要、最正面的角色——安全港湾。只有当宝宝被外界吸引时,这个港湾才显得重要。因为对于一艘不需要到海上航行的船,港湾是没有意义的。
宝宝说:看得更远,让我对想要的东西更专注。
前面几期提到,宝宝视觉学习的一个丰富来源是和大人发展出共同关注点:宝宝很快就看出大人在看什么,也同时关注。中美科学家通过研究8个月左右的宝宝发现,那些会爬、爬的时间长的宝宝,通过大人的视线和转头动作来追踪大人目光所及点的能力,比不会爬行的宝宝更强。
研究发现,6~10个月大的、会站的宝宝会花更多的时间看远处的玩具、人、房间里的东西。有爬行经历的宝宝,身体在往某个方向移动的时候,目光会全部落在目标上。就是说,当能爬行、能走的宝宝看到的目标多了,他们想拿到手的东西就多了,而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要对目标专注,这就培养出了注意力。
宝宝说:每一个尝试都让我面临一系列选择。
宝宝在行动的时候,总是会遇到新情况:从这里走到那里会不会摔倒?摔倒了怎么办?这个坡能不能下?怎么下去?这么宽的一个口子能不能迈过去?这个扶手牢不牢?……宝宝必须尽快通过看、摸来获取感官信息,迅速判断哪种行动是可能成功的,哪种是不可能的。决策时,宝宝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物体大小、形状、硬度;自己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能力;环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地面,有什么物体可以支撑自己等等。这个过程和成人决策过程的步骤是一样的。
宝宝的行动决策是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头戏。研究人员做过各种实验,看宝宝在自己身体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决策,这类研究有很多重要的发现。拿决定是否下一个坡做例子:当宝宝看到较大的坡时,会停下来,看、摸;两手抓住坡的边缘,头向下,用手腕作为支撑点身体前后左右摇晃来感受这个动作的可能性。看到一个很陡的坡,宝宝会往里看,把脚放进去试探……
这些决策判断因为宝宝的身体迅速成长、能力的不断变化而变得更加复杂。爬行经验丰富、刚会站的宝宝,爬到一个36到50度的坡会停住,达成一个合理的“决策”;但当他站立时,见了同一个坡会大胆地往下走从而跌倒,算是一个不合理的“决策”。原因是,在站立状态下,他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应付环境中的挑战没有判断的经验。 所以,刚会爬或刚会走的宝宝在实验中,会胆子更大,会超出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情。
研究发现,即使是同样年龄的宝宝,那些平日爬行、行走经验越丰富的宝宝,判断能力越强。这说明,宝宝很会通过经验学习、调整判断系统。
当自己实在搜集不到足够的信息来做判断时,宝宝们会想到最后一招——求助大人。他们发出孩子式的各种求救呼叫,包括啼哭,或者向大人伸手求援。这时候,大人的表情如果放松、正向(表现出笑、好奇)等,宝宝往往会前行;如果大人紧张、害怕,宝宝往往会放弃行动。
给宝宝照顾者的小建议
1. 根据宝宝下一步的体动能力,提前在家里设计出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比如把怕碰、怕撞的东西收走,在宝宝不该打开的盖子上设计一个宝宝打不开的机关等等。
2. 尽量扩展宝宝安全的体动环境。把宝宝能安全体动的环境尽量拓展到每一个房间,房间的床上、地面。
3. 让宝宝爬行、行走的环境尽量丰富。比如,宝宝能到的地方适量地放一些不同材质的玩具,楼梯不见得随时都要挡住,障碍不见得都要清除。大人可以通过密切监督宝宝的安全让宝宝有上楼下楼、爬坡下坡、摸硬摸软的经历。
4. 当宝宝试图通过体动达到某个目标时,要给宝宝时间去琢磨、尝试,以培养宝宝的决策能力和习惯。当提供帮助的时候,不要急于一下帮助宝宝达到目标,而是只提供部分协助。比如宝宝要够高处的东西,不要直接拿下来递给宝宝,而是把东西放到宝宝能够到的高度,让宝宝自己去通过努力拿到东西。宝宝能爬台阶了,就让宝宝自己爬,大人跟在宝宝后面保障安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