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汇报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汇报(精选8篇)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汇报 篇1

严格程序抓落实。从党支部入手,广泛开展基层党组织走访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民主测评等方式,进一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照标准,采取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党委评定等程序,科学分类定级,建立晋位升级台账。全镇113个基层党组织中,确定为“好”、“较好”等级党组织99个、“一般”等级党组织11个、“较差”等级党组织3个。

细化标准全覆盖。根据先进支部、一般支部和后进支部自身情况,分别研究制定《整改提高晋位升级方案》,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力争巩固一批先进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对好的党支部实施“示范工程”,重点提升规范化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对一般党支部实施“提升工程”,重点加快发展、完善机制;对差的支部实施“转化工程”,重点整改提高、转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严格奖惩求实效。将晋位升级情况纳入各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建立整改工作月报制度,做到整改落实情况每月一总结。针对部分党组织工作认识不到位、推进不得力、整改措施不实的问题,对主要负责人专门约谈,督促加快进度、提高实效。

全面提升受欢迎。为后进党组织选派常务书记,镇党员领导、新农村指导员挂钩后进党组织,实行先进带后进支部互帮互挂制度,各基层党组织制定整改提高晋位升级措施,分类抓好共性及个性突出问题整改,建立整改问题台账,明确具体整改项目、主要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并建立问题销号台账,确做到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并将整改情况在党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汇报 篇2

浙江:将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与全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回头看”工作紧密结合。加强乡镇卫生院的特色科室建设, 鼓励开展慢性病、中医药、康复等特色科室和住院服务。推进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全省已有66个县 (市、区) 建立临床检验、影像诊断、心电诊断、消毒供应、病理诊断等医疗资源共享中心。2015年起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偿机制进行改革试点, 将专项补助与付费购买相结合、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嵊州市: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满30年的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 按原基本工资100%计发退休费;基层卫技人员职称晋升享受倾斜政策, 并适度调整中高级岗位配置比例;实行“城招乡用”“乡招村用”, 增加招聘频次等招聘机制, 定向培养基层紧缺专业学生。嵊州市被列入省“双下沉、两提升”试点, 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分别与4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 3家市级医院与其余17家基层医疗单位建立对口重点支援关系, 开设社区慢性病联合诊疗门诊。开展有偿签约服务, 实施全科医生 (乡村医生) 、医生助理、服务团队分工协作的“1+1+1”服务模式, 市财政安排专项补助给予每人每年60元, 不列入签约医生绩效工资总量, 实现市、乡、村三级机构之间的网上预约和上下转诊。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为用户提供签约服务、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及监测评价、绩效考核等功能模块, 并与医保信息系统对接。

甘肃:各级卫计委 (局) 单列专项经费, 用于创建的宣传、调研、指导和试点等工作, 张掖市还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 吸引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增设中医门诊、中药房、针灸室、推拿室、牵引室、中药煎药室。加快中医人才培养进程, 积极开展“中医师带徒”“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甘肃省名中医和中医世家评选”等活动。张掖市:推行“3236”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即签订“3个协议”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与相关科室、相关科室与医务人员签订分级诊疗服务协议) 、发放“两份材料” (向所有就诊的参合患者发放“致参合农民的一封信”“新农合就诊患者须知”) 、执行“3项制度” (首诊告知、病种确认、参合农民签字选择) 、落实“6项措施” (工作进展每月通报、监督举报、医疗机构公开承诺、医疗机构奖惩、医务人员公开承诺、医务人员奖惩措施) 的模式。张掖市还实现中医药“八个全覆盖”, 即标准化的中医药房 (病房) 或中医馆建设在各级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 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全覆盖,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服务全覆盖, 中医病床在综合医院设置达标全覆盖,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西医科室诊治疾病全覆盖, 基层卫生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全覆盖, 城乡居民中医诊疗费用报销全覆盖, 城乡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中医文化氛围营造全覆盖。

福建:在创建活动中采用乡镇卫生院自查自评、县级考核、市级复核和省级抽查验收相结合的方式, 积极推广省内基层卫生改革经验, 对乡镇卫生院实行简政放权归口管理, 即乡镇卫生院的人事、业务和经费, 以及干部任免等归口县卫生计生委 (局) 统一管理, 并将人事权、经营权和分配权下放到乡镇卫生院, 落实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独立法人主体地位, 赋予经营管理自主权。积极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加大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 如连江县和尤溪县在创建活动中新建或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工程, 连江县琯头镇中心卫生院还配备CT等设备。尤溪县通过定向培养、公开招聘等方式为乡镇卫生院补充卫技人员, 建立县、乡医疗机构帮扶机制, 选派优秀业务骨干到省、市级医疗机构进修。

山西:开展省级“建设群众满意基层卫生机构”的创建活动, 对创建成功的机构实行挂牌制度, 未完成创建任务的市、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责任人员, 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不到位问题, 将编制到位率列为“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比的“一票否决”内容;开展“千医千材牵手工作”, 城市医师通过在线答疑解惑上门指导帮助和定期出诊等形式解决乡村医生工作中的问题。争取省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 支持100个乡镇卫生院建设特色科室。统筹信息化建设, 提高信息系统在方便居民就医、实施自我健康管理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利用率, 并探索开展远程会诊等网上医疗服务。

河南: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业务收支结余的30%提取福利基金, 专门用于单位职工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支出;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业务收支结余的30%提取奖励基金, 专项用于奖励单位年度内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技术骨干和优秀专业人员。出台《关于开展常见病新农合定额补偿工作的通知》, 制定25种常见病相关治疗及定额补偿方案, 引导参合农民向乡镇卫生院流动。长葛市与淮滨县注重乡镇卫生院的能力建设, 大力推进“369人才工程”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和招聘力度, 选派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培训。

江西:将医疗机构收支结余的绩效分配比例提高到50%, 增发的绩效工资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将效益好的卫生院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突破到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本标准线的3倍, 绩效工资中奖励性绩效比例调整到不低于50%, 增发绩效部分的分配权下放到卫生院。万载县:建立乡镇卫生院风险分担机制, 依托县农村卫生协会集合17家乡镇卫生院, 以自愿为原则, 共同签订质量控制和风险分摊合同。

湖南:以卫生院等级评审为抓手开展创建工作。卫生院等级评审涵盖医院基础设施和环境、设备和人员等服务能力、医疗服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激励制度等制度建设和文化及社会等多方面的软硬件建设领域。浏阳市采用本土化乡村医生培养的方式, 提供每人1万元/年的财政补助。安乡县:在大湖口卫生院实施支付方式改革试点, 通过总额包干的方式将新农合基金的使用与管理职责部分下放。扣除大病保险费用和风险金后, 实行新农合基金结余留用, 超支不补;严格执行患者转诊条件, 主动与上级医疗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合同, 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汇报 篇3

【关键词】乡镇;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问题;对策

一、乡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乡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提出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①。这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新时期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5月中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对新时期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强调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以“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基本内涵或基本内容,以强化服务功能、健全组织体系、建设骨干队伍、创新服务载体、构建服务格局为主要任务,以“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为建设方向②。

(二)乡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乡镇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基层工作的最前沿,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宣传、组织群众的基础,能最直接地接触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直观地了解乡镇人民群众的需求,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承担和发挥着重大作用。乡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决定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工作满意度,决定了党在乡镇开展工作时攻坚克难的能力,决定了党在乡镇的执政程度,决定了我国乡镇基层党建工作的成败和国家长远发展计划成败。因此,加强乡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党中央全面升级党的专业理论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服务群众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乡镇基层党组织干部群众观念匮乏

部分乡镇基层党组织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对人民群众的建议与意见不予理睬。部分乡镇基层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不能有效沟通,以权压人,致使官民关系紧张,群众怨声载道。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走访基层,不深入农村,对群众缺乏基本了解。部分乡镇基层党员干部“四风”问题突出,甚至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贪污腐败,不但不能为民服务,反而严重地败坏了党在民众中的形象。部分乡镇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工作中有投机主义思想,利益熏心,不在乎群众安危,只在乎上级机关和领导。部分基层党组织奉行“金钱路线”,乐于为富人服务,而对平民百姓服务懒散;损害了基本的公平正义,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廉洁形象。

其具体原因主要在于:部分乡镇党员干部呈现高龄化,后继乏人,难以形成年富力强的骨干队伍,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思想意识不坚定,让部分乡镇基层党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此外,部分乡镇党组织干部纪律宗旨观念意识单薄,崇尚个人利益,唯利是图。最后,乡镇基层入党要求把控松懈,部分党员并不具备党员应有的思想政治抱负,不能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控力差。

(二)乡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及执政水平低下

部分乡镇基层党员干部自身文化和素质较低,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茫然无措,跟不上中央精神和部署。部分乡镇基层党组织领导集体有涣散软弱的现象,在工作中服务意识淡薄,操作方法单一,过程简单粗暴。部分乡镇基层党组织干部在服务工作中因循守旧,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进取精神。部分乡镇党组织领导人浮于事,缺乏专业视角,面对严重问题,只想一味的隐瞒不去解决。部分乡镇基层党员干部习惯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人民群众中不可能起到积极向上的影响,只会给党的光辉形象抹黑,甚至加剧人民内部矛盾。

究其原因:部分基层党员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质较低,其内在素质匮乏制约了其服务群众水平的提升。同时,部分乡镇基层党组织缺乏领导核心,拍板制定决策的主心骨,导致遇事组织内讨论混乱,人心不齐,难以提升执政水平。此外,缺乏一套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赏罚机制不明确,部分乡镇基层干部缺乏动力。

三、乡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群众观念,提高党员干部服务意识

建设乡镇基层服務型党组织,首先要着力确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观念。必须要在基层党组织、干部、党员服务群众的观念的强化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强调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党员干部认识到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善于联系群众,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政治危险是容易脱离群众。要教育基层干部、党员深刻认知人民群众之伟大性,明白服务群众之重要性。同时,教育乡镇党组织干部,自觉做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加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培养

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考学评学等制度,全方位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业务水平;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既要加强业务培训,又要加强党性教育、理论培训。教育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牢固树立“服务能力就是执政能力、服务水平就是执政水平”的理念。同时,基层党组织在涉及到服务群众的决策时,一定要坚持民本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自觉做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充分听取群众的决策意愿,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切实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对群众利益带来的损害。

(三)完善乡镇基层党组织监管机制

上级领导要监督选好配强乡镇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从县乃至市级党组织的角度考虑全局,坚持优中选优,强中选强的选拔标准,为乡镇基层党组织搭配最合理的班子成员。同时,要把党内监督贯穿在各项活动中,坚持日常监督与重点督促检查相结合、组织谈话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把党内监督、纪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形成严密的监督约束体系,促使党员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权力,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廉洁从政。此外,建议明确的赏罚机制,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生动力,使党员干部在监督中得到加强和提升。

(四)建立稳定的资金支持制度

服务群众需要资金支持,没有资金支持谈服务是很可笑的。建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稳定的资金支持最为关键。资金来源应大体包括:基层党组织的部分生产经营收益、党费列支、上级拨付、社会捐助等。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②中办印发《意见》要求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N]. 人民日报,2014-05-29.

参考文献

[1]孙黎海.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架构[J].理论学刊,2013,(8).

[2]姬栋玲.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4,(4).

[3]沈小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求实,2013,(1).

[4]刘红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困境与进路[J].探索,2015,(3).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4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五、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建设“生态**,魅力**,和谐**,平安**”总体目标,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着力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现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领导责任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根本保证

(一)明责任,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乡党委书记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党组织负责人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直接责任人。年初,制定了相关制度,层层分解工作任务、目标,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纳入每年的干部年度考核和村级主要工作考核中,工作中逐村逐项督查指导,增强了各级抓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

(二)定计划,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一是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统筹城乡发展等中心工作同谋划、同布置、同推进,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班子理论学习。二是坚持领导分工联系制,不断强化岗位职责、责任追究、督查督办等措施,形成了分工合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三)建制度,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开展了各村党支部书记向乡党委专题述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组织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社会评议制度,开展了以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落实情况、重点工作,在村党组织换届后,完成了村党组织书记任期管理、民主评议、任职承诺、目标考核、激励保障等基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配套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坚持实行“三会一课”制度,是发展党员等党务活动走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乡党委领导班子抓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领导干部抓基层组织建设考核结果运用,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牢党的执政根基

抓好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坚持不懈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夯实了振兴发展和追赶跨越发展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一)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确保基层群众主体地位。我乡11个村党支部先后进组织开展了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大会,测评对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以及综合素质几方面的进行了测评,据投票结果统计,11个村支部书记的群众满意度平均达到了90%以上,测评结果充分体现了群众对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的认可。

我乡今年积极推行党委会、村支部会开放制度,开放率达到100%。对涉及党内表彰、“特殊党费”资金发放等重要信息实行全面公开。涉及乡、村的“三务”公开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公开面达100%。全面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深化了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建设。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鲜明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二是采取组织代培、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参观学习等方式,组织新一届村“两委”集中培训,突出创先争优和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的党性、政策意识和科学发展、富民强村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三是全乡各个村级活动中心按照“五站两室一店”的基本架构对全乡村级活动中心功能进行了规范设置,活动中心综合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载体活力,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发展

(一)扎实推进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新的活力。围绕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加强村民议事会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创新化“四化建设”,确保新型治理机制“还权赋能,民权民定”功能。在充分总结村民议事会运行的实践经验,建立健全了村民议事会组织规则、议事规则、村民委员

会工作规则、村党组织对村民议事会领导办法等文件,推进了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制度化建设。

(二)突出新闻舆论功能,宣扬基层党组织模范带头作用。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式创新,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转变,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作用,不断丰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手段,积极宣扬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党员模范作用。

四、建立健全党风廉政机制,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效推进

以制度管人,落实责任,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把解决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难题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重心,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效推进。认真落实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分解下达了《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任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领导,明确责任,形成了党委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局面。健全监督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事,用机制管人,建立并完善了《首问责任制》、《机关管理制度》、《“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规定》等多个规章制度,并把预防腐败和廉政要求作为制度中的重要内容。

乡镇年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篇5

红山窑乡人民政府 李孜锋(2012年5月10日)

今年,我乡水利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县水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保障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顺利进行,促进农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我乡水利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清形势,切实抓好夏灌工作

面对今年的水情形势,做好夏灌工作关系到全乡农业生产、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大局,在工作中坚决克服麻痹思想,真正把思想认识、工作部署和具体行动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做好夏灌工作。

1、积极宣传动员,严格按照配水量配水。严格执行市上下达的夏灌配水计划,结合今年全乡种植结构、灌溉面积并参照近年来实际用水比例,做好水量调度与协调配合。组织了乡村干部召开夏灌安排部署会议,通过采取搞好常规节水、配水到户、成立专业灌水队伍等措施,控制灌溉定额,严肃灌溉纪律,为夏灌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同时,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对今年夏灌水情形势的变化,各级渠道用水指标、时段水量、开关口时间等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农户转变灌溉方式和发展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尽最大可能确保头轮苗水的顺利灌溉。

2、严厉实行“八不放水”的灌溉制度

八不放水即:不交水费不放水(水费必须在该社进水前48 小时内交清);社队无专职灌水队不放水;每轮计划水量配不到户不放水; 乡镇分管领导和村社干部不到位不放水;社队灌溉前不召开专题社员会议不放水;乱扒、乱抢的村社不放水;耕地不筑畦、不加活埂、不开挖地头沟不放水;有田间闸口建设任务的村社,苗灌前完不成任务者不予放水。这“八不放水”制度是我们针对今年的灌溉现实提出来并和乡镇领导会议讨论通过的,有些是有一定针对性的;有些是经过实践证明了是成功的经验

3、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农田灌溉渠道建设。由于今年水情形式严峻,为提高灌溉效率,各村组织群众在苗灌前加紧开展渠道清淤和防渗渠新建、维修,有效杜绝灌溉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从而有效提高水系利用率。

二、以石羊河流域治理项目为契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今年,我乡自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实施以来,全乡上下就立即着手,及时组织领导干部利用春耕备耕之际,深入村社广泛宣传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农户以集约高效发展为方向,按照政府扶持、示范带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项目。

一是在毛卜喇、姚家寨村新建拱形塑料大棚示范点2个,搭建塑料大棚320座,其中,毛卜喇190座、姚家寨130座。目前,所有拱形大拱棚已全部搭建完成,并已全部进行了移苗定株,主要种植西兰花、菜花、甘蓝等,预计6月中旬上市。

二是在土沟、山头庄村新改建启动食用菌旧棚590座,建二次发酵和立体栽培示范棚180座。通过扶持规模大户、外地客商来乡租赁现有菌棚、闲置校舍探索性进行食用菌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工厂化栽培,在原夹河小学建成周年生产的核心示范 点1个,2月中上旬进料,已于4月开始陆续出菇并上市。

三是在河沿子村修建集饲草种植、秸秆加工、牛羊饲养、有机肥料生产为一体的集约化畜牧养殖循环农业示范点一个,年内可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是暖棚养殖整社推进工作进展顺利。根据各方面综合因素考虑,最终确定水泉子村二社,河沿子村二社,山头庄村一、六社,红山窑村五、六社共6个社为暖棚养殖整社推进示范社,共510户计划修建暖棚510座,目前已有176座动工修建。在山头庄新建暖棚养殖示范点一个,有养殖户12户,将集中建设暖棚96座,现已破土动工,计划于5月下旬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着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人饮安全工程

(1)镇区人饮安全。为彻底解决乡政府驻地14个驻乡单位、93家个体工商户、红山窑村7个社和河沿子村7、9社,共计3316口人、5852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2011年我乡向石羊河流域管理局申请立项新打人饮机井一眼。目前,该人饮机井正在开凿中,预计5月底该机井将投入使用,从而彻底解决解决乡政府驻地及相关村社人畜饮水困难。

(2)土沟村人饮工程。今年,土沟村人畜饮水工程被水务部门列项,该项目初步概算资金60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76万元(建筑工程及主管道管材),群众集资及投资折劳226万元(上缴县水务部门集资款42.8万元,开挖26公里管道及其它土方工程费用合计111.7万元,开挖及铺设入户管道23.8公里费用合计71.5万元),人均集资951.65元。目前,土沟村正在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受益群众筹资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争取项目早 日开工。

(3)马家坪村三、四社人饮工程。马家坪村三、四社,现有93户,397口人,计划从2008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永胜六社供水项目(100立方米水池)之中,同马家坪一社(49户230人),永胜六社(6户30人)同步解决。

2、渠道建设

马家坪村七、九社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完成了单山坝干渠3.6公里、上坝干渠2公里的老灌区改造工程,完成了河西坝四支1.69公里、六支2.81公里的末级渠系建设任务。

姚家寨村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对1万亩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善,计划衬砌渠道49.07km,其中套衬梯形斗渠道8.97km,衬砌 “U”型渠道40.1km、配套分水闸1200座、农桥143座。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5月下旬能够全面完工。

四、存在的问题

(一)夏灌工作方面。今年我乡在夏灌准备过程中,实际存在着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配水量严重不足。2011年,全乡夏灌应配水量为1087万立方米,通过节水措施最后实际浇灌量为1420万立方米。而今年全乡夏灌实配水量仅为1064万立方米,较去年实际浇灌量缺356万立方米,配水量严重不足。希望市县能够增加我乡配水量,确保今年夏灌工作能够水利完成。要及时总结头轮苗灌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采取有效的节水抗旱措施,保证今年的苗灌工作顺利进行。

(二)石羊河流域项目建设方面。一是群众认识不到位。自石羊河流域项目实施以来,我乡虽然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学习相关 政策措施,并利用春耕备耕以及发放惠农补助资金等有利时机,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书写墙体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宣传动员,但是仍有部分农户、村社干部对相关政策认识不到位。二是资金缺口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资金主要靠群众投入,同时因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务工资上涨,造成建设成本普遍增加。虽然我乡通过组织申报专项资金项目、协调农户小额贷款、积极落实县乡特色农业扶持奖补资金等多种形式来积极筹措资金,但是目前全乡项目建设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严重影响到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工程建设群众自筹资金额度大,影响工程建设。由于我乡地域面积大,村社居住分散,人饮工程建设管线较长,加之近两年来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致使人饮工程建设总投资加大,群众自筹部分增加,自筹资金筹集难度增大,不能按时到位,影响工程建设。如土沟村人饮工程,总投资604万元,其中群众投劳折资226万元,人均集资达951元,一户4口之家就需集资3800元。二是渠道建设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多。现有末级渠系绝大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由于当初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工程建成后“有人用、没人管”,群众建设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资金投入,现有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加固跟不上,新建工程速度慢、规模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且经多年运行,因风吹日晒雨淋、洪涝灾害等自然原因,加之人为损坏、老化严重、年久失修、很多已成为病险工程,使得灌溉保证率较低,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系数仅达到40%,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工程很难发挥最大效益,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宣传和培训,使农民充分了解到农村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灌溉的运行、管理及水费、水价等制度,并加强监督,充分参与,自觉维护工程、渠道的良性运行。同时加强供水站以及用水户协会队伍建设,对其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供水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保证优质供水服务。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全面宣传石羊河流域重点项目相关政策、措施,提升农户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意识,在全乡营造良好的建水、管水、用水氛围,促进我乡水利建设工作更进一步。

(二)多方争取资金。一是积极联系市县有关部门,争取加大对我乡石羊河流域治理项目资金投入。二是积极与信用社、农行、邮储银行联系,协调尽早发放农户申请小额贷款,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是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力争于“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我乡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显著改善我乡农田末级渠系现状,有效提高农田水量有效利用率。同时,希望上级部门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扶持力度,减少群众集资,减轻群众压力。

(三)推进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目前我乡基本上已解决了吃水困难问题,但仍有26个社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今年下半年将着力配合土沟村、马家坪村完成土沟村全村11个社,马家坪村三、四社及镇区的人饮安全工程;协调王信堡村做好已列入国家人饮安全2013年建设项目的王信堡村全村6个社1844人的人饮安全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帮助水泉子村申请三、九、十社人饮安全工程建设项目。

(四)继续落实石羊河流域治理项目。严格落实市县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建设相关政策、措施,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继续抓好设施农业、暖棚养殖、食用菌产业等高效节水农业,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五)持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不断提干部、群众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和改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基础,作为全乡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二是结合“双联”行动和石羊河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加快项目兴水步伐。三是增强水患意识,提高全乡人民兴修水利的意识,进一步加大全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民建、民有、民营办水利,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善我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的现状。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汇报 篇6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常规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特色”,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县委统一部署,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现将活动有关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 扎实推进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建设,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员队伍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有新的增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有新的进步、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有新的进展、改善民生工作有新的成效,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永葆党员先进性、健全和落实党建工作机制;有重点地解决目前全镇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力争在强化基础、提高素质、示范带动、健全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保持稳定、促进和谐的作用,全面提高全镇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常规工作得到提升、重点工作不断创新、难点工作有所突破,形成职责明确、运转协调、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格局。

三、方法步骤

按照镇党委的统一安排,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将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3月8日至3月15日)。镇党委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对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各党支部要及时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动员会议,要结合实际对本党支部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行扎实安排部署。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进行动员,明确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任务、方法步骤,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中来。各党支部要认真研究制定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并于2012年3月15日前报镇党委。

(二)开展调研阶段(2012年3月16日至3月31日)。各党支部要针对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本各党支部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4月1日—11月30日)。镇党委具体负责各党支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具体实施。各党支部要积极探索新时期新阶段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采取有效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镇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将派出督查组,对各党支部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指导,促进各项措施的落实。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2月1日—12月31日)。各党支部要认真总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办法,并把成功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12月10日前,各支部要对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报告报镇组织办。12月20日前,镇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要对各支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增强支部战斗力。

1、加强村级党员干部的培训。建立村级党员干部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为村级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建立健全分级培训责任制,按照分工负责、分级培训的要求,在认真实施上级“基层组织建设年”精神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订计划,积极探索整合培训资源的有效途径,采取定期培训、集中轮训、外出考察等,大规模培训村级党员干部。举办4次以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村委会主任培训班、村级党员干部培训班、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

2、重视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以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着力加强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对作用发挥不好、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干部要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强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强化责任意识,使其切实为村里的群众服务,为村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按照“一定三有”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政策激励机制,保证村级党组织办公经费和党员干部的报酬待遇。

3、完善基层党内民主。建立健全村委会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村党组织定期向党员和村民代表通报工作,村“三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三委”统一协调、决策规范的工作机制,增强村级班子合力。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议事会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大力实施党务公开制度,不断拓宽党务公开渠道和内容,把大事小事公之于众,方便党员和群众监督,密切党群关系。

(二)抓好“五个好”党支部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1、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齐抓共管。今年,镇党委制订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各村要围绕镇党委的目标责任制订村级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并且公示上墙。镇党委将着重完善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定期议事机制,形成“书记带头抓、组织部门专项抓”的新局面,真正营造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党建氛围。每月召开一次党委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每月召开一次组织工作例会指导村级组织开展工作。

2、以“五个好”党支部的标准建设支部。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建设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标准要求,抓好“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工作,重点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实行民主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功能、发挥示范作用,增强村级班子整体合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今年,我镇创建5个以上“五个好”村党支部。

3、抓好后进组织整顿提升。镇党委将加强后进党组织班子建设,按照“一村一策,对症施治”的方法,逐村排查问题,对活动成效不明显或无成效的农村党支部进行批评、帮扶,帮其查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选派得力干部驻村整顿,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步使各项工作走向正规化。

(三)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强化党员培训和管理。

1、壮大党员队伍。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党员的素质和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发展党员实行公示制和票决制,确保发展党员的程序和素质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重点抓好在生产工作第一线、高知识群体、农村优秀致富能手和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工作。每个党支部年内至少发展1名35周岁以下党员。

2、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认真开展党员集中培训工作。全面落实镇党委集中组织学习、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载体,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性。以提高党员“双带”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强化农村实用技术、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党员在“双带”中提升素质,体现先进性。

3、严格党员管理。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内监督条例。健全和完善村干部任职承诺制,每个村干部年内要承诺为民办实

事不少于2件,并在党务公开栏公开。镇党委每半年检查一次落实情况。

(四)建好党组织活动阵地,增功能强服务。

1、加大建设力度。按照上级财政支持、村级财政配套的办法,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和改扩建工作。积极整合有关资源,筹措建设资金,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并通过修建国旗台、花园、硬化地坪,进一步美化、绿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高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水平。今年,结合上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计划新建、重建、扩建和维修5个以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2、配好活动设施。积极协调,多方筹措资金,为已建成的活动室配齐配好办公设备,做到布置规范,软硬件齐全,室内设施实现“五有”(有办公桌椅、有村级档案资料、有党员教育学习材料、有学习宣传园地、有电教设备),做到“六上墙”(党组织设置、党员队伍基本情况、村和村级配套组织基本情况、各项职责制度、经济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青妇兵工作安排)。

3、发挥综合作用。进一步健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制度,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依托,不断完善功能,并通过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村民议事办事、党员群众技能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提高活动场所的综合利用率,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群众的教育管理中心、决策议事中心、技术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切实做到“一室多用”、“一室多能”,使之真正成为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和村民之家。

(五)扎实开展党建活动,广泛服务群众。

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动脑筋、想办法,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要总结创先争优的做法和经验。每个党支部至少建立一项务实管用的制度,促进公开承诺、上级点评、群众评议和书记接访、成员走访、定期反馈等做法规范化、长效化。

2、抓好“三培两带”工程。把更多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能力。进一步深化主题,把以培养致富带头人为主拓展到培养各类建设人才,引导党员在发展的各个方面体现先进性;进一步丰富内容,健全培养和带动机制,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机制,规范组织领导、措施方法、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创新方法,全面提高“培”的层次和质量,增强“带”的规模和效益。

3、做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加强对现有8个远程教育接受站点的管理,建立健全维护和日常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每个站点必修课收看每周1次以上,每次少于1个小时。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学习党的方针及政策、致富信息、科学种植新技术等,使远程教育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免费大学”、“开放课堂”。促使“支部+远教+协会”的工作模式得到进一步深化和规范,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广大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成立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甘清华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胡江林、组织委员杜娟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组织委员杜娟具体负责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组织实施。各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切实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顺利开展。各党支部建立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月向镇党委书面汇报一次活动开展的情况,并及时通报情况,研究部署工作。

(二)加强督促检查。镇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成督导检查组,对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指导,帮助各党支部解

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领导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工作滞后的各党支部及时进行通报。各党支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经常性的督查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三)加强舆论宣传。镇党委根据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点工作,制定具体的宣传方案,及时宣传推广各党支部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镇党委开辟“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专栏,切实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开展表彰活动。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整体推进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2012年底,镇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将根据检查验收结果并结合活动期间督导检查组的督促检查情况,对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进行评比,对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汇报 篇7

一、现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铜川市所辖一县三区, 其中3个国家贫困县 (区) , 1个省级贫困区。目前共有34个乡镇, 543个行政村, 农业人口44.96万人。近年来, 市财政收入虽增长较快, 但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乡村基层财政, 多年来由于财力原因仅能维持低水平运行。目前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乡镇财政建设无法引起乡镇领导足够重视

乡政府作为群众利益的直接承办者, 是全面贯彻中省市各级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 落实扶贫济困方针,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中间载体。乡财政在很大程度上要用有限的财力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 乡镇财政在机构设置、人事制度、行政管理与具体业务上分属乡镇和县 (区) 管理, 有的乡镇领导对新形势下的财政职能不甚了解, 认为乡镇财政就是领导的会计、出纳机构, 因此, 随意调、派、换财政工作人员, 使得乡财政业务骨干人员系统外流动性较大, 严重影响了财政整体工作的连续和规范化管理。

(二) 乡镇事权和财力不对等

农村税费改革后, 铜川市的乡镇、村几乎全部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补助维持基本运转, 自身可用财力较少, 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以本市经济发展中等县、中等乡的一个中等村为例分析, 现阶段要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最低需要4万元。其中:村干部工资及补助1.46万元, 村级组织办公费0.6万元, 计划生育费用0.6万元, 突发性事件支出 (主要指防汛抗旱、检查评比支出) 0.3万元, 生产经营支出 (主要指为发展生产而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 0.4万元, 其他支出0.64万元。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2008年全市543个村的平均收入 (含各种转移支付收入) 为2.4万元, 尚有缺口1.6万元, 543个村的缺口总计1 303万元。乡、村在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上经常争抢,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 更谈不上兴办一些农村公益事业。

(三) 财政约束软化, 乡镇机构膨胀, 财政供养压力剧增

目前, 铜川市乡镇人员普遍超编严重, 虽经过历次机构改革和多次清理, 但始终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其主要原因:一是财政监管“缺位”。乡镇一级政府无论乡镇规模大小和当地资源状况如何, 都要设置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部门, 增事务增机构, 减事务不撤机构, 导致机构和人员极度膨胀, 财政缺乏有效的制约。二是乡镇政府“越位”。在实施公务员管理制度之前, 乡镇机关进人没有规范的约束和有效的监管, 在就业形势艰难的情况下, 人员进入的随意性较大。三是国家政策“错位”。一方面, 国家对大、中专生的硬性招聘安排, 对本来过剩的乡镇机构人员没有裁减, 使原来3-4人就可保证运转的单位, 短期内人员增加较快;另一方面, 复转军人安置、民办教师转正等也增加了乡镇财政供养, 在撤乡并镇的改革中, 虽然下达了精简人员的目标, 但由于缺少有效的安置办法, 工作难以开展, 最终还是越减越多。

(四) 债务监管化解机制不健全, 贫困地区债务负担沉重

至2005年底, 全市乡镇累计负债达34 503万元, 乡均负债235万元。其中村级债务24 155万元, 平均每村债务近45万元。巨额债务形成原因复杂。一类是旧债。主要是有的原乡、村干部为创政绩, 以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名义向银行或个人借贷兴办企业, 建设公益事业项目形成的;有的是村集体为“普九”、“两基”达标而形成的;有的是因乡镇机构膨胀, 收支缺口较大, 为弥补日常开支而举债形成的;还有的是原基层干部吃喝招待等缺少监管所形成的;有的是垫付税款、弥补赤字、担保扣款形成的, 绝大部分根本无法回收。二类是新债。财政采取许多奖励措施积极促进旧债化解, 已取得一些成效。但是, 新农村建设又加剧了乡镇举债, 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举债, 比如, 农村道路建设, “村民打底子, 政府铺面子, 财政补助为水泥路面15万元/每公里, 沥青路面10万元/每公里”。就铜川市的实际情况看, 大部分是山区路面, 这样的补助标准造成了大量的资金缺口, 乡镇政府为完成任务只有举债。由于缺少收入来源, 因此旧债还未还清, 又添新债。加之目前缺少化解不良债务的利好政策和财政支持, 许多乡镇账户多次被法院查封, 因欠费而被断电、停电等更是常事。在加大财政风险的同时, 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

(五) 乡镇财政理财积极性难以提高

税费改革后, 乡镇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减少, 而又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 村级基本无收入。乡镇财政是上级财政给什么钱, 花什么钱, 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依赖性很强。虽然现在人民群众对政府期望值很高, 总希望当地政府能尽可能为其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但乡镇苦于财力的原因, 往往事与愿违, 结果是群众不满意, 政府自己也不满意。在经济社会发展上, 乡镇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 更多的是等、靠、要, 依靠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而发展。在一无区位优势, 二无资源优势的乡镇, 发展的难度可想而知。

(六) 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人员身份复杂。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财政干部的身份出现了双重性, 即一部分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原财政所人员, 一部分是原经管站合并过来的事业人员, 干相同的工作, 身份、待遇却不一样。这就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二是接受双重领导。大部分乡镇财政干部在业务上接受财政局领导, 在行政上接受乡镇政府领导, 工作随意性很大, 很多干部反映工作很难干。三是干部缺乏流动。除少数领导干部和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外, 一般干部根本就没有机会流动, 从上班到退休, 永远在原地踏步, 一没变动工作地方, 二没职务升迁机会, 无活力也无动力, “工作一辈子, 反正是科员”, 干部无激情, 也无热情, 惰性强, 工作得过且过。四是人员年龄老化。农村税费改革、机构精简、人员分流以后, 财政系统干部只出不进, 大部分都是20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的干部, 年轻人少, 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最基层、最贴近农民的一级财政, 担负着维护农村基层干部及农民切身利益以及乡村级组织运转的重要保障职能。要进一步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财政职能的优势, 尽快建立完善科学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这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 及时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加快新农村建设;而且对于地方财政发展壮大及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建立分类管理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模式

体制问题实际上是财权的划分问题, 由于县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条件也千差万别, 乡财政管理体制不可能实行统一的模式。一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加大上级财力调控力度。特别要强化省级政府在调节省以下财力分配方面的责任意识, 在建立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最低支出保障机制时及时完善省以下财力差异调控机制, 促进财力向基层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二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补助力度。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革命老区, 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财力补助力度,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进一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在逐步简化财政管理层级, 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的同时, 围绕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直管县的直管村经济, 激活各个“造血细胞”, 增强各乡村的“造血”功能, 加大其对其他县乡镇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建立不同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比如, 对经济发达、较发达、税源丰富地区, 实行比较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按税种划分县乡间财政收入和事权, 并各自负责本级支出;但对经济欠发达, 地区自身财源少, 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性较大的乡镇, 实行核定收支超收分成、超支不补或给予一定比例补助的体制, 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对落后地区收入规模小、财力有限、无法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的乡镇, 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体制, 确保乡镇机构正常运转。五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确保村机构正常运转。村级组织肩负基层党政工作和村民自治的双重职责, 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 地方政府对村级经费具有一定的补助责任, 要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六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建立健全全国生态示范县生态补偿机制。鼓励这些地区加强生态保护、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二) 科学界定乡镇的财权与事权

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 基层缺乏应有的财力, 却承担了大量的事权责任, 是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要进一步明晰财力与事权划分, 而且必须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予以实施。笔者认为, 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对乡镇应该享有的财力要予以充分保障, 对乡镇应承担的事权予以明确划分, 彻底解决乡镇责权利相背离的问题, 强化乡镇财政的基本职能, 促进乡镇政权建设、经济发展与事业进步。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保障民生出发, 将适合县 (区) 级管理的事权收到县 (区) 级, 将适合乡镇管理的事权划归乡镇, 并匹配相应的财力。一是凡有利于乡镇政府职能完善、基层政权建设和工作开展的事权, 都应下放到乡镇。二是将适合乡镇征收和管理的税种划归乡镇, 作为其固定的收入来源。乡镇财政收支范围确定后, 在体制执行中如遇到事权结构发生变化, 应及时划转收支基数, 调整财力分配关系, 实现乡镇财权与事权的有效统一。三是凡属于县 (区) 级财政承担的支出, 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嫁到乡镇。四是对事权未下放但须乡级协助开展的工作, 依据乡镇和县 (区) 级部门职责划分及工作量, 合理确定经费分配比例, 由县 (区) 财政局商县 (区) 级相关职能部门后, 将经费直接拨付给乡镇级, 实现“财随事转”, 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和重点专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五是不向乡镇特别是农业乡下达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任务, 让经济增长顺应经济规律, 同时减轻乡镇的负担和压力。六是针对乡镇的各种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 由相关部门负责安排和提供项目资金。七是县 (区) 市政府委托乡镇承办的事务, 应足额安排专项经费, 不得要求乡镇超财力配套资金, 增加乡镇负担。

(三) 增强财政约束, 建立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

在合理划分市县乡收入, 调动县乡政府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积极性的同时, 采取可行措施化解乡村债务。一是对债务进行细化认定, 制定化债计划。乡镇债务虽然已进

本栏目由陕西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开办

行了清理, 但笔者认为至少还要进行细化认定, 并制定针对性的化债方案, 分期分批逐年化解。并把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举债作为国家的欠账进行化解。二是建立偿债准备金, 专项用于化债。各乡镇除在年度预算中, 按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化债外, 还可以从行政事业性收入、国资收益等非税收入中安排一定的资金, 专项用于化债, 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偿还债务, 最终实现对债务的有效化解。三是建立债务化解责任制。把债务化解纳入乡镇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目标责任制, 彻底杜绝乡镇政府举债搞建设和形象工程、超前消费现象的发生。四是上级财政要适当补助乡镇化债。争取中央在政策一致性的前提下, 在债务化解的政策、资金方面适当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财政困难较大地区倾斜。上级财政对县乡财政债务要区别情况, 分类处理, 共同承担起化解县乡债务的责任。五是坚持量力而行, 控制新增债务。乡镇在支出安排和建设发展过程中, 要坚持量力而行,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坚决不能举债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六是建立乡镇债务监管机制。对乡镇债务化解情况、新增债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并加强督办, 确保乡镇债务化解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债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同时, 制定确保县乡财力稳步增长的奖惩机制, 对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和化解乡镇债务较好的给予财力性的奖励, 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和清偿债务的积极性。

(四) 促进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提高监管水平

在确保乡镇预算管理权和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财务审批权不变的情况下, 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监管”的管理模式。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为主要内容, 遵循“统一政策, 分级管理, 确保收支平衡;财权与事权相统一;预算管理权不变;调动乡镇理财的积极性;保障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五点原则。确保乡镇政府履行职能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 促进乡镇理财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

当前必须把完善乡镇财政职能作为规范管理的重点, 结合铜川调查实际, 乡镇财政所规范管理后应充分发挥监管九项职能:一是在区县财政局指导下, 负责所在乡镇政府预决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乡镇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工作。二是负责乡镇政府预算单位财务集中统一核算与监督。三是负责乡镇组织实施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四是负责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管理工作。五是负责“村账乡管”村级资金的专户存储、核拨和监督管理。六是负责农村基金会的清欠。七是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的管理。八是负责各项惠农补贴的核定兑付工作。九是负责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特产税的征收管理。实现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切实心系农民, 为农民和农村提供更直接、更具体、更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五) 进一步改革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 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以促进辖区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每年安排一定的财力从保障性、激励性和定向性三个方面对乡镇实施转移支付。对当年体制收入未达到乡镇级支出基数的乡镇, 实行基本运转转移支付, 根据综合考核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平衡财政收支、控消政府性债务的情况, 确定转移支付额;对公共服务等不定部分实施一般定向性转移支付;对区域产业布局做出贡献的实施专项转移支付。转移支付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 尽力实现财力下移。一是对于上级财政部门增加的转移支付资金, 本级财政增加的可用资金, 应尽可能的向乡镇倾斜, 缓解乡镇财力的不足, 解决乡镇实际困难, 支持乡镇发展;二是对由于产业规划布局以及生态建设示范影响乡镇经济发展的要给予加大倾斜, 特别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逐步均衡乡与乡之间财政的基本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六) 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

一是多渠道盘活存量集体资产, 增加财政收入。对发展势头好和有潜力的集体经济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 使其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对经营不善、亏损或倒闭的集体经济项目, 通过破产、兼并、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 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充分利用和挖掘集体的荒山、荒坡、荒地等资源的潜力, 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 搞农业综合项目的开发;四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积极引进外资企业, 大力培植新的财源。

(七) 建立农村公益事业财政投入新机制

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奖补办法, 积极采取措施, 在组织开展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基础上, 总结试点经验, 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农民自愿筹资筹劳、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大力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八) 精兵简政, 切实加强乡镇的机构建设

建立权责一致的乡镇机关, 逐步减轻财政供养压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乡镇行政成本。一是精简乡镇党政机构。按事设岗, 按岗定人, 一岗多责。结合乡镇实际, 合并乡镇财政所、农税所、地税所、国税所, 设立乡镇财税服务中心, 这不仅有利于解决乡镇管收与管支脱节的问题, 增强乡镇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集中乡镇的人力、财力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二是调整事业机构设置。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分类, 将公益性职能重新整合、综合设置, 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生产经营性业务分离出来, 走向市场。从而将乡镇现有的职能属于企业的放给企业, 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 属于社会的交给社会, 属于村组的转到村组。过去由政府和事业单位主办的企业, 都必须剥离出去, 自我发展。三是将财政所上收县 (区) 财政局统一管理。如铜川市有两个区财政将财政所上收区财政局统一管理,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财政所上收后不仅有利于县 (区) 财政在业务和干部人事上的统一规范管理, 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而且财政干部由县 (区) 财政局统一调配, 可以结合年龄、学历、能力等综合情况, 使财政干部能够在全县 (区) 范围内合理流动, 实现老、中、青合理搭配, 增强干部活力, 提高工作积极性, 提高乡镇的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四是建立乡镇机构编制长效管理机制, 严控人员编制。建立乡镇机构编制的长效管理机制, 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 对每个乡镇逐一核定编制和人员, 做到编定到人。在实行严格控制入口、乡镇间互相调剂的基础上, 实行“渐进式”消化办法, 制定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短期和中期目标, 对分流人员分批逐渐消化, 确保在一定时期内完成超编人员的分流任务。

(九)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促进乡镇财政依法理财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汇报 篇8

关键词:乡镇党组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13-03

正文: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生命线[1]。如何开展做好群众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诚倾听群众心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實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各地开展了不少实践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诞生出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温岭的民主恳谈会等丰硕历史成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形势下党内外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党的角色功能、群众的阶层结构、利益诉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走群众路线显得更为突出和必要。如浙江上虞的“四不出村”工作法,构建了服务取向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建立了需求导向的农村社区服务运行新机制[2]。江苏把“三解三促”活动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强调教育是基础,是前提,实践是手段,目的是通过教育与实践,使党员干部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3]。

长期的实践推动学界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的群众路线理论研究成果。从聚焦群众路线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到探讨分析群众路线的实质,再到提出在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好群众路线,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研究已形成多方位、多角度的理论研究体系。但同时,对乡镇基层党员干部下基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专题理论研究成果仍然较少,已有的相关研究通常被置于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民主建设等范畴中,如方军[4]等人指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夯实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意义重大。

下文将以杭州市鹭鸟镇党组织走群众路线的“三联”实践为实证案例,就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分析。

一、鸬鸟镇镇党委走群众路线的“三联”实践机制分析

(一)杭州市鹭鸟“三联”实践简介。

为了更好地贴近群众,走基层,听民情,解民忧,改变“身在基层既是贴近群众”的错误观念,杭州市鸬鸟镇自2011年初开始实施“联村一张图、联企一本帐、联户一家帮”的“三联”实践机制。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已成为当地党组织发挥先进性和先锋队作用的根本载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抓手,疏通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它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一线的具体落实和生动体现,为新形势下推动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做了有益探索。

“三联”实践机制由在职在编60余位干部建立联村、联企、联户3支模块队伍,分别联系7个村(社区)、26家重点企业和100户困难家庭、老干部、党员或各层面代表,覆盖全镇“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组织和责任体系。

联村一张图。建立7个联村小组,每周下村(社区)不少于1次,每组由1名镇班子成员担任联村领导,1名中层干部担任组长,负责日常工作。干部要对联系村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张图,在最基层挖出问题,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各项工作能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联企一本账。由中层干部分别联系镇内26家重点企业,镇班子人员分组负责,每月至少下企业1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状况。要对联系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状况,做到心中有本账,积极联系协调,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提供帮扶。

联户一家帮。机关干部和困难农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联户干部每季至少走进结对帮扶困难家庭一次,与家人谈心,了解生产生活等家庭情况。要帮助联系对象的一家人,在物质和精神上“双温暖”,多方面帮助困难户脱贫。

三支队伍通过走门串户访谈、会议宣讲等形式,及时、全面、准确地向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宣传重要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会议精神等,加强村民对各级党委、政府发展思路和举措的认识。干部在走访中向老干部、老党员问发展现状,向小康户、特色户问发展愿景,向企业主、私营老板问发展经验,向外来务工人员、党员家属问发展思路,与群众谈心交心、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进一步拉近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的距离,深入掌握村情民意、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发展等情况,为村、镇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三联”实践机制在该镇党委的深入推进中,已经成为了当地密切群众,提升干部服务能力的新平台,取得明显成效。

(二)鸬鸟“三联”实践运作机制及取得成效。

当前,在各级行政机关中,乡镇机关处于与群众接触的第一线,是最基层的政府机关;镇政府的决策、行政命令主要通过职能部门落实。然而,随着村(社区)基层自治组织的发展健全以及行政化趋势,在实际工作中,镇政府甚至充当起了区级机关与村(社区)之间的“二传手”角色。镇政府决策最终传达到群众个人实际通过五个层级;传达到企业则因企业性质不同分为三个层级或五个层级。与群众利益忧戚相关的信息经常在多级传达过程中失真。

鸬鸟“三联”实践运作机制以镇党委统筹全镇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使用,在乡镇一级垂直管理行政体制的基础上(如图1,以实线标出),通过党员干部直接与群众实现横向点联系,并聚点成网(如图1,以虚线标出)。有效弥补以垂直命令为特征的行政信息传达体系弊端,让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发挥到田埂地头,破除党员干部“身在基层等于贴近群众”的思想误区,把权力放在阳光之下,干群关系因此更加密切。

nlc202309041859

1.巩固镇街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党及其领导者的先进性与先锋队地位是“群众路线”路线得以产生的前提,而这种特质和地位的保持与发展则是“群众路线”得以良好落实的根本基础[5]。在现实生活中,当发生抗洪救灾等突发事件时,绝大多数党员同志均能在第一时间发挥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而在平时,很多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无法凸现出来。“三个一”制度发挥党委牵头抓总、示范引领作用,运用民生的理念、统筹的方法、服务的手段来强化基层领导核心地位。党员干部身处群众中间,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利益得到维护,群众愈加拥护镇街党委的领导,群众中的积极分子愈加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同时,有了群众的监督与批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会流于形式,党组织的自我净化功能和纯洁性有了保障。

2.补充以垂直命令为核心的行政体系。党的群众路线是一种决策模式,整个决策过程是一个周而反复、无限循环、领导与群众不断互动的过程[6]。在“三联”实践机制中,以镇党委为核心,突破干部使用条块分离现状,统一调度管理全镇镇级机关60余位干部,以户、村、企业为联席点,直接与群众实现点对点的联系,并连点成面,在全镇形成网格服务格局,解决力量分散、各自为政、信息缺乏共享等问题,不仅党委政府的决策在第一时间传达给群众,同时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能够及时达到党委政府部门,整张信息网络实现有效互动。此外,近年来,村(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趋势显露,甚至承担起某些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功能。“三联”实践对村(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形成示范和倒逼作用。村(社区)自治组织因“三联”实践机制形成连带受益,行政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3.锻炼党政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与党性修养。无论是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提升,还是端正党风和政风,开展好党内教育和制度建设,都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7]。基层党员干部是群众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党委政府的政策宣传员、是群众对党组织先进性的第一印象。可以说,乡镇机关党员干部的第一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地位。然而,身在基层并不等于贴近群众。在网络媒体、报端频频出现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大多出现在乡镇机關。另一方面,很多时候,乡镇干部特别是“三门”(家门——校门——机关们)干部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经常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状态: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8]。在“三联”实践机制中,由镇党委对党员干部强化为人民宗旨意识,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得到增强,工作能力得到全面锻炼。

4.有利于重点项目推进和突发事件应对。强调“经常工作”并等于一概拒绝突击运动这种形式[9]。“三联”实践机制确保党员干部最先发现群众的实践创新,引导群众的首创精神。合法、合理开展的“群众运动”在全局性的重点项目推进中,为党委走群众路线提供动力,又使得党委能够合理控制群众作用发挥的方式和程度。“三联”实践同时实现了社会矛盾的“减压阀”与突发事件的“救火员”相结合,引导社会各阶层群众以理想、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有效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10]。日常矛盾的及时处置有效缓解社会压力。对一手信息的掌握使党组织能够预判、评估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突发事件时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赶赴联系点带领群众自救,较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群众利益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对其他地区的推广价值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全国相对发达区县的相对不发达镇街,鸬鸟镇由于其独特的镇情镇况,其镇党委走群众路线的“三联”实践机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内部建设问题。党委部门汇集各式复杂问题后,如何传达给政府职能部门,快速、合法、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也即反馈机制如何更行之有效?在镇机关党员干部实现与群众“灵距离”接触后,村(社区)党组织、普通党员如何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二是推广普及问题。鸬鸟镇当地自然村较少,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大致在1:1的局面,60多位镇机关干部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基层实际;而对于人口较多的乡镇,同样推广“三联”实践机制可能会面临干部队伍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效率问题。再则,“三联”实践机制能否推广到拥有几千位党员干部的县级机关,县级机关干部能否在工作时间下基层?对县级机关干部汇总的群众诉求由谁或哪个部门来反馈,如何形成有效反馈?

二、镇街党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乡镇机关作为最贴近基层的行政机构,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党员干部,开展“路教”活动首先要遵循党的建设的一般规律,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制度建设,解决突出问题[11]。同时,还要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有的放矢。

(一)思想、能力、制度建设三位一体。新时期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要坚持思想教育是前提,提升能力是基础,改进作风是重点,解决问题是关键,制度建设是根本[12]。将思想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将制度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解决群众利益攸关的突出问题中保持、发扬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真正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的标准。

1.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从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一条重要经验。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思想教育活动针对性强,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扫除党前进中的障碍。加强对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是解决当前基层党组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首要抓手。基层党员干部既要愿当群众的老先生,热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又能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敢于在田间地头不耻下问,以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感染群众共同进步。

2.能力建设。脱离实践而纯粹地开展教育,“路教”活动必然会流于形式,须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脱离教育而纯粹开展实践,“路教”活动必然会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在各种利益的博弈中迷失方向。党群关系归根结底是利益代表关系。乡镇机关党员干部的能力提升必须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不仅来自党委组织,同时来自党员干部在引导群众发展时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实践不仅能使教育成果得以巩固,同时在实践中,党员干部才能真正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达到知行合一。

nlc202309041859

3.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为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脱离制度建设,党内教育将流于形式主义,党员干部就会以应付的态度在党的思想教育中做被动参与者,不联系工作实际,不针对自己的思想,空对空走过场,甚至否认思想建设的必要性[13];脱离制度建设,实践活动将变成应急任务,往往随着“一把手”的调离而“人走政息”。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来看,群众路线虽然被视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但到目前为止,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领导者的一种工作作风,缺乏制度的和程序性的保障措施[14]。乡镇党组织开展“路教”制度建设,应充分考虑接受服务的基层群众特点,突出制度的简单明了、操作性强和长效性,易于为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所接受,更不能走形式主义给群众添乱。

(二)党委统筹干部资源使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领导与组织主导作用不可或缺。

1.党委班子领导力建设。提升党委班子的领导力,是基层党委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要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坚持结构服从功能的原则,把素质优秀、能力较强、经历丰富的干部配备到领导岗位特别是“一把手”岗位上来。注重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气质结构,形成梯次合理、优势互补、配合默契、运作协调的领导集体。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學在前、思在前、行在前,带头联系群众、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对党员干部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也有助于“路教”制度建设对党员干部形成潜移默化的深渊影响。

2.健全基层党员干部选用机制。关心关爱基层党员干部,打通优秀干部在“七站八所”、体制内外流转的通道,从各层面人才资源中发现干部、使用干部,有意识地培养,有计划地锻炼,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建立“能上能下”机制,对那些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及时开展批评教育。对基层党员干部“路教”活动的考核方式方法要简化,避免党员干部为疲于应付复杂的考核评价,而导致“路教”活动走向形式化。

3.对村(社区)党员干部的实践教育。乡镇党组织统筹村(社区)党组织力量,带动村级党委建设和村(社区)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提升。村(社区)党员干部大多来自本村(社区),既是乡镇机关党员干部基层服务的接受者,又是基层服务的合作者。乡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村(社区)党员干部经常开展共同学习、共同工作实践,既要鼓励村(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对涉及其本人利益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坚持自上而下的群众路线与自下而上的群众参与相结合,实现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1.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乡镇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首创性和主动性,尊重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的实践方法,以民主的工作方法汇总群众经验,最终集中到党委政府的决策中去。在以党内民主精神和民主实践带动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在向组织负责时候,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深入群众时,既要充分尊重群众的利益和首创精神,又不能忽视在服务中对群众的指导和教育。要对群众呼声讲全局、讲整体,讲长远,对少数群众不正确、不合理、不合情的意见和愿望,不能简单一应满足了事,做到不唯下,不唯民[15]。

2.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在民主的实现形式上,在基层一线工作和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党员干部,更要善于刚柔相济地处理复杂和棘手的问题[16]。在农村换届选举前,变乡镇机关消极主导为积极主导,对各种利益诉求、民间力量进行正确引导,有效遏制在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家族化、派系化、贿赂选票等问题,真正选举出广大群众信的过,能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村干部。在农村基层换届选举之后,更要大力支持新的村(社区)两委班子工作,带动村(社区)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改变目前一些乡镇党政机关选举后的“政治偏好转移”,出现疏于管理和顾此失彼的现象。

3.民主教育与民主实践结合。对于社会经济不太发达,本地青壮年外出打工较多的村(社区),加强对留守村民(居民)有关《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社区居民正确行使监督权,改变留守村民民主意识相对较弱,“协商难、议事慌”、村务公开形式主义、村干部“一言堂”等现象。对于经济社会相对发达,基层民主建设较好,外来人口较多(如东部沿海地区一些经济发达的村(社区),外来人口甚至多达本地人口10倍多),则更要侧重引导村(社区)创新社区管理、加强村(社区)和谐文化建设。

三、结论

作为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最基层、最前沿的乡镇党委政府部门,发挥好党组织践行群众路线的优势,有利于巩固镇街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补充以垂直命令为核心的行政体系,锻炼党政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与党性修养,高效推进全局性重点项目和有效疏导突发性事件。杭州市鸬鸟镇的“三联”实践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作为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的乡镇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坚持思想、能力、制度三位一体建设,坚持党委统筹干部资源使用,坚持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

作者简介:

[1]郭亚丁.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及其主要条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J],2013.5.10-14。

[2]李莉.卢福营.服务取向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浙江社会科学 [J],2012.9.140-144。

[3]王世谊.党的群众路线在江苏的创造性实践,唯实[J],2013(6)。

[4]方军.乡镇政府社会管理路径创新:群众路线与农民参与相结合,甘肃社会科学[J].2012.2.204~208。

[5]李华.“群众路线”:内涵、逻辑与特质,上海党史与党建[J].2012(1)。

[6]王绍光.毛泽东的设想政治参与模式——群众路线[J],学习月刊.2009(12)。

[7]齐卫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进路的思考,理论探讨[J] .2013(4)。

[8]栗战书.群众工作九法,新华文摘[J].2011(20)。

[9]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25页。

[10]廖显辉.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支持系统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6)。

[1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12]刘靖北.新时期新阶段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3(3)。

[13]齐卫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进路的思考,理论探讨[J].2014(4)。

[14]景跃进.“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内涵、结构与实践,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4(6)。

[15]贺祥林.实践思维方式和党的群众路线,探索[J].2013(3)。

[16]陈伟.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几个辩证关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J].2010(1)。

作者简介:单凯(1981.12-),男,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余杭区分校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

上一篇:工作效率整改措施下一篇:省人口计生委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