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消费及其类型》精品教案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消费及其类型》精品教案(精选7篇)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消费及其类型》精品教案 篇1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本课概述

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消费入手,让学生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知道消费的类型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消费的对象是商品,消费的工具是货币,持币购物要看价格。把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与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有机联系起来。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消费及其类型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新课标基本要求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1 消费及其类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

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并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只让学生了解即可,山东省教研室对教材内容调整规定本节内容不作教学要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重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贷款消费 ★教学难点

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建议

本框与大家经济生活紧密相关,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把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现实生活结合,引导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与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第二课所学内容,总结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变动的影响。让学生知道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又是价格机制调节作用的结果。而本课所讲内容就是第二课内容的延伸,本课则侧重于对消费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回忆,感知价格与消费的关系,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情景导入

情境一:目前房价居高难下,有人工作一辈子都难买到一套称心的住房,而有人则拥有几套住房,甚至拥有别墅。

探究一: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原因,这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吗?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情景分析

1.出现这种现象原因: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的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富裕者可以拥有几套住房,甚至拥有别墅,收入较宽裕者可以买到一套一般住房,收入低者可能一辈子都难买到一套住房。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以上材料反映了当前人们的收入差距比较大。

②物价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房价居高难下,影响人们的住房消费行为。

2.人们的收入差距比较大,不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3.解决措施:①从根本上说生产决定消费。提高消费水平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政府要扩大就业,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③收入差距会影响总的消费水平。政府要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也会有影响。政府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⑤物价是影响消费的因素之一。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要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的增长。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⑥消费者个人要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适度、科学的消费。

探究二:除了以上因素外,你在消费时还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回答: 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服务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问题情境二:小李和小王工作四年了,今年二人准备购买新婚住房。两人目前有15万元的积蓄,每月的收入6000元。

探究一:他们是买新房好还是租房好、贷款支付好还是现金支付好呢?请你支招,并说明理由。

1、买新房。有两种方式买新房,支付现金和贷款。从消费的方式看,分别属于钱货两清和贷款消费。其中贷款消费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医疗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消费形式。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消费者与

贷款的金融机形成了借贷关系,按照约定按时还本付息;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不可盲目跟风,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2、租房。从消费的方式看,这属于租赁消费。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对于刚参加工作工资收入不高的的年轻人来说,租房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探究二:请你运用消费类型的有关知识分析购房消费行为。具体分析:购买新房或是租房,从消费的方式看,分别属于钱货两清、贷款或租赁消费。从消费的对象(或内容)看,消费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这属于有形商品的消费;

从消费的目的看,消费可分为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这是属于生存资料消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3、消费结构(消费结构不做教学要求)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影响消费的因素及贷款消费等有关知识。我们在学习中应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境回归

依据今天所学的知识,你作为家庭的一员,请你为提高家庭的消费水平出谋划策?

(四)实例探究

[例1] 东部地区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要高,这主要取决于()

A.东部地区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B.东西部地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

C.东部地区人们的过去和未来的收入水平高

D.东部地区人们的消费观念超前 答案:A [例2] 人们选购电脑总是愿意买品牌机,这主要是因为()

A.人们收入水平高

B.品牌机质优价廉

C.人们希望买质优价高的商品

D.商品的性能、质量、包装、售后服务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答案:D [例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居民利用“十一”长假租车外出旅游。这里的旅游消费属于

()

⑴劳务消费

⑵生存资料消费

⑶发展资料消费

⑷ 享受资料消费

⑸ 租赁消费

A.⑴ ⑷ ⑸

B.⑴ ⑵ ⑸

C.⑴ ⑷

D.⑶ ⑷ ⑸ 答案:A

板书设计:

3.1消费及其类型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客观因素:

1、根本原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原因

(1)居民的收入——基础和前提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2)物价总体水平

(3)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 主观因素:

消费心理、消费观。

二、消费类型

按交易方式划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消费对象划分: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消费及其类型》精品教案 篇2

●解读课标

1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运用具体事例说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2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认识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和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2能力目标:

引领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提炼解读有效信息,整合分析不同学科知识,并联系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引领对中华文化价值的认同。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加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在收集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设计理念:

(1)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特别重视乡土资源的挖掘。

本节课除了充分重视历史学科、地理学科、语文学科等学科资源外,更重视充分挖掘山东乡土资源,增强同学的直接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让学生在探究、体验、感悟中成长。(2)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合作展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3)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

1.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主题为出发点,以达成基本观点为落脚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

2.坚持启发式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手段,关注过程,实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

3.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遴选知识点作为讲点,把握其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视频:以李清照《一剪梅》作词的歌曲--《月满西楼》。导入:清新绝美的歌词是我们济南人的骄傲---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今天就让我们从品味古诗词开始,一起走进意蕴深远、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来领略他的价值和魅力!

一、感受并领悟: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1品味古诗词:

(设计意图:以小见大,通过品宋词品出中国文学艺术的特点作用,感悟到文学艺术引领精神向往和追求。)

引入:婉约的宋词是一杯线装的酒,一醉千年至今流韵悠悠。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让我们走进女词人—李清照的情感世界。出示:ppt《声声慢》。找学生有感情的诵读。

问: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学生都能说出“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说出词也暗含着对国耻民难得愤懑和批判,书写种种哀愁时也显示出某些与险恶命运抗争的意念。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依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相思闺怨,对爱的渴求,对自然的喜爱(<<如梦令>>)后期:(南渡后)怀念故土(忧国忧民).孤独,凄凉(<<声声慢>>)之后:不仅我们读出了李清照的愁,就连一位法国诗人克洛岱也读出了李清照词中的愁,并且还把《声声慢》改写成了一首法国诗。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他的这首《绝望》。出示ppt 问:这首诗翻译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改写的诗,简直就是一种发泄。直白浅露,没有意境,毫无美感可言。)而《声声慢》: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含蓄的,更多的是借助一些意象来传递愁情,有一种含蓄、蕴藉的美。即便是直接抒情的句子,也不像克洛岱那样直白浅露。)(此处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过程中适当补充。)问:从两者的对比中谈谈你对中国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 生:(会谈到内容的丰富,形式的独特、展现了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等等)

师:肯定总结并引领:从西周时期的《诗经》算起,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无不以其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这种精神时至今天仍在引领着我们,并已经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2 探秘都江堰: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都江堰的核心秘密了解古代科技的特点,并感受民族创造力和生命力。)

过渡: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许多景观因为有了文学的濡染而更具有了丰富的神韵。有这样一首诗:鱼咀分江内外流,宝瓶直扼内江喉。成都坝仰离堆水,禾稻年年庆饱收。谁知道是指哪??(都江堰)师:都江堰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确仍在造福人类的古代水利工程,而且是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距离2008年汶

川大地震中只有短短的20公里却完好无损。都江堰 这个两千多年的不坏金刚,他为什么能够穿越20多个世纪而坚如磐石,到底它什么样的原理让全世界的专家如痴如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解密都江堰的过程中自豪并骄傲着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播放视频:《都江堰》

师: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并与你前后同学合作,仔细阅读课前发给大家的材料。探讨:都江堰的核心秘密是什么?从都江堰的核心秘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怎样的认识。合作探究:(3-4分钟)

生回答:问题一:都江堰的核心秘密?

师:肯定并补充学生的解释。(三大核心主工程,鱼嘴四六分水并能做到二八排沙、飞沙堰为内江也就是流入成都平原的水泄洪并排沙,内江的水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从而实现二次分水和排沙。宝瓶口(形状似瓶)控制水流量。)

问:从都江堰的核心秘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何认识? 生:(特点实用性整体性,处于世界前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

师: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并补充。出示PPT: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又一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师:(话锋一转)大家知道古代的科技辉煌至宋代发展到最高峰,但盛极而衰,落后的封建制度、腐败无能的封建统治、妄自尊大、闭关锁国错误行径等原因,使近代中国科技衰微、国力渐弱。可喜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民族振兴为己任,励精图治,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引导学生一起说)出示ppt图片:师解说:

新中国成立后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证明了我们在原子能、火箭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航空航天领域迎来了两座新的里程碑: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之一;而“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银河系列计算机、生物工程如杂家水稻、人类基因组图谱序列的完成、水利工程、建国60周年的军事成就无不向世界宣示着一个强大中国的崛起,无不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感受并领悟: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比较区域文化:

过渡: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但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且呈现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出示ppt).“坐地日行千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让我们先来走进江南水乡,感受一下它的湿润和柔媚。播放视频:《江南水乡》。

师:看到同学们陶醉和向往的表情,但是我还是要把你们再拉回齐鲁大地上,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一场盛事---全运会。全运会也是展现齐鲁文化的一个契机,我们来猜想一下,全运会开幕式会展现哪些齐鲁文化的元素? 生:略。

一山一水一圣人已成为我们齐鲁文化的的符号,虽然都是与水结缘的文化,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不同,谁来说说?(比较差异)生:(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的特色、精致淡雅、流动开放、齐鲁文化总体上天下意识浓厚,常以苍生为念、大气磅礴、厚重内敛)师:肯定并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呈现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出示地图)

这些不同区域,你喜欢哪里的文化?可见,不同区域文化不同,然而,他们却能互相包容、互相借鉴、和谐共处。体现了一种包容性。全运会期间

我们就将敞开怀抱,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在借鉴与交流中共谱和谐社会的旋律。而今天,来自济南中学的我也同样感受到了历城二中的热情。

三、感受并领悟: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领略民族瑰宝:

过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种区域性无不与各自的民族特点有关,使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的文化异彩纷呈,景象万千。

下面请大家浏览教材并搜索记忆,我们来一个现场知识竞赛:民族文化知多少。(1分左右看书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结合教材的介绍,以知识小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教师重点介绍的民族歌舞这种艺术形式,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多彩,领悟到民族的凝聚力!)

活动开始:(师问生抢答,答对者奖励小粘贴。)

1请说出闻名中外的三大石窟艺术? 2请说出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

3请说出四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4请至少说出三种极富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 5请至少唱出三首民歌?

表扬学生的表现!

师: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的特性,歌曲舞蹈也是少数民族典型的艺术形式。为大家介绍少数民族极具特色的歌曲和舞蹈。

①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有一种中国民歌一经亮相,便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那就是侗族大歌:

侗族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侗族大歌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参加演唱的人越多,效果越好。10月3日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②听说过刘三姐吗?唱山歌?

壮族山歌具有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特点,所以壮族歌手们对唱几天几夜而不重复。当我们走进广西壮族,就会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情不自禁地投身到这片歌的海洋中去。

③有一个少数民族是能歌善舞的佼佼者,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被称为“歌舞的民族”,他就是朝鲜族:

被称为“歌舞的民族”。朝鲜族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表现形式多样,长鼓舞、扇子舞、顶水舞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④出示图片。看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很明显的新疆舞)

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微颤(膝部)、旋转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富有特色的表演风格。

问:面对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经典,你有什么感悟?

生:(共性,个性,都为中华文化的而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肯定并总结引领。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都为中华文化的而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56种斑斓的色彩织汇成中华母亲身上这多彩的衣襟,沉淀为同宗同祖的标识,才让它在六十华诞的日子里盛装上演!当总书记和少数民族演员牵手共舞的温情场面出现的时候,当56根擎天的团结柱成为最耀眼的风景时,还有谁能不为这样的家庭庆幸并欢呼?

小结: 我们一起从三个方面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前面一框从文字和史书典籍又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是对中华文化最大外延和最深内涵的阐释。那么,中华文化何以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就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出示Ppt.请同学们看教材70页。师引领提升 融情于理:

显然:中华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的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

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永远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消费及其类型》精品教案 篇3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如何教,难题不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这篇课文是一篇特写消息,根据教材单元教学要求并结合课文的特色,学习目标可以确定为:

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区别及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2、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3、体会课文标题的新颖性。然而,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呢?如何设计才能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的要求呢?本人在反复的构思、实践和吸取多方的经验之后,得出这样的体会:用“比较”的方法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学起来觉得轻松。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用一分钟的时间对新闻的概念、要素、特点和结构进行回顾一遍。

其次,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接着观看有关香港回归的照片资料,以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其次,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现场描写的语句?2〉课文有哪些特色(比较阅读)?这两个问题能概括上述学习目标,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完成了。

这两个问题重点探讨第二个问题。本人根据课文内容改写一篇一般性消息,作为资料印发给学生,主要是为了跟课文(特写消息)作比较,让学生从两者中找出主要表达手法上的区别。接着探讨课文在描写上是如何体现细致这个特点的,也就是课文对现实场景的描写是如何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去进行的。这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主分析,老师只需点拨和归纳。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老师的归纳,学生不仅领会到特写消息和一般消息的区别,也掌握了特写的表达技巧。以上是课文特色表现之一。

课文特色表现之二是含蓄的语言风格。这点也是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体会、让学生自己说。课文特色的第三个表现是标题的新颖性。这点也是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自己说。

另外补充一点,课堂上要强调朗读,对描写精彩的语句,体现含蓄语言风格的语句,要求学生朗读,根据教学过程,长的齐读,短的个别读,让学生从自己读或听别人读的过程中去得到体会。

以上两个问题探讨完毕之后,老师做个总结。

最后用剩下的十分钟时间做四道练习题。

总之,整个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充当引导的角色。

以下是本人的课案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新闻知识。

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4.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 合作 交流

【教具使用】

1.香港回归照片资料.2.课件

3.新闻材料

【教学重点】

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导语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一、复习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1、when:何时

2、where:何地

3、who:何人

4、what:何事

5、why:何因

6、how:何果

3、消息的特点:

1〉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2〉短:消息要求短。3〉快:时效性 4〉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5〉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1>标题(正标、副标题)

2〉导语

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3〉主体

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4〉背景 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5>结尾 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二、感悟(五分钟阅读课文;看香港回归照片。)

三、请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现场描写的语句?(让学生找 ①学生齐读)

1、课文有哪些特色?(比较阅读)

板书:

1、描写 清新的可视性

细致 现实场景的描写 生动的可听性

富于动感

鲜明的色彩感

2、语言

含蓄 用事实讲话:现场与背景相结合(让学生找出体现含蓄的语言风格的语句,并且③学生齐读)

3、标题

新颖

1、描写细致

细致:(举例比较)

①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②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细致的程度:(举例比较。提示:如何体现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去进行描写。)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0点左右: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4时40分: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

2、语言含蓄:(比较和体会以下例句)

①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②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标志着英帝国的太阳在中国的领土上空永远落下了。

标题1: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2: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完美结束(本人根据课文改写的一般消息的标题)

标题1: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虚实结合“实”指“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虚”指英国结束在香港的殖民统治。总结

四、积累与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旗帜(qí zhì)掩映(yan yìng)瞩目(zh? mù)展拓(zhan tuî)冉冉升起(ran ran)凝重(níng)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绪幕的。()

(2)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3)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制既将告终。()

(4)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4、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字)。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新,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

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必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奥斯维辛的相关资料;

2.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2.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2.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运用网络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图片学生更直观、更充分的美感享受)。

2.利用在线讨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课前准备】

抽样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学生感触比较深的句子进行排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有人说过去的100年是血腥的世纪。现在请同学们点击“20世纪十大天灾”。这是天灾部分,也就是大自然造成的灾难。面对天灾,不论危害多大,在不可抗力的情形下,人们只能一边痛惜天灾所带来的伤痛和损失,一边坦然承受。还有人祸,人祸指人为造成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约 3千万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大战死亡人数则超过5千万人,著名的例子有,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剧--“南京大屠杀”。当时的南京真是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人达30多万人,二战期间,中国军民的死伤人数达到3500万,相当于如今一个福建省的总人口数。在日本法西斯横行中国的同时,在欧洲,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代表的德军专门设置的人间地狱里,约有400万犹太人被严刑拷打,随意杀戮。二次大战后至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小战事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不下一次大战的死亡人数了。

通过刚才的数据能否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预设:人祸远比天灾让人恐慌)

明确:20世纪的种种“人祸”告诉我们,很多时候,让人类伤亡惨重、涂炭生灵的,更多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2.关于奥斯维辛:

请看网页上的介绍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看到这些画面的感受

(预设:可怕,惨绝人寰,恐怖等等)

刚才是图片给我们带大的震撼,现在,让我们跟随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新闻稿沉重的步伐走进布热金卡,用我们富有良知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血腥的历史,看看这篇文章是否也能给我们带来相同的感受

3.写作背景: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感受新闻内容,并思考,作者将主要的笔墨放在哪里?

预设:

参考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过与感受

参观了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文本的学习。

三、细部揣摩:

(环节一)讨论探究: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预习,并找出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或者不理解的细节描写的句子,每个学生写3—5句

针对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整理出排行榜:

1“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波娑起舞。” 3..为什么对于参观者来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4.那个女孩在微笑。在笑什么呢?

5.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眼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针对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做在线讨论,将自己对该细节的感悟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发表议论。并让在座的同学对评论做出一个简单的评议与总结。

(环节二)在线思考:

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它和你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请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奥斯维辛为什么没有新闻?奥斯维辛有什么?为什么要写下这一篇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

明确:记者的使命,使得作者不得不写下该文。作者参观后觉得不应该让奥斯维辛曾经发生过的惨案成为旧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可引起世人的警戒。通过文章,作者希望我们牢记灾难,铭记历史。因为忘记苦难就是新的苦难的开始。

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教师总结:细节描写是耐人寻味的。文章没有阴森恐怖的镜头,没有血腥的画面,只是重现了新闻的事实真相,但透过细节却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

四、拓展延伸: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社会价值又在哪,能不能从这两个角度思考,几人合作试写一段颁奖词?

范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五课堂小结: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①忘记历史,就会使悲剧重演!

②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和平宣言:

“几万个示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奥斯维辛,纳粹的暴行使400万人的生命被罪恶地夺去。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

奥斯威辛是一个尺度:关于时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无法弃置的尺度;即使作家所写的题材毫不涉及战争和杀戮,时至今日,也都与奥斯威辛有关。在这里,奥斯威辛已成为现实的一部分,虽然属于过去,却向未来敞开。

六作业(二选一):

1.“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展开你的联想,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2.看了《奥斯维辛委员会集会,施罗德强调德国应负责》和《日媒体对奥斯维辛报道独特,轻描淡写错误历史》两篇新闻后,请课外自己再补充材料,谈谈对此的看法。

七教学设想:

以组织讨论该新闻稿当中的细节描写为课堂重点,问题设置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附板书设计:

重现新闻的事实真相:参观奥斯维辛的经过与感受

细节描写

对法西斯的愤懑,控诉

传达作者的情感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消费及其类型》精品教案 篇4

张仕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难点: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三、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对人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的精神的。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

材料一:杜甫眼见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心中满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忧思;材料二:李白梦游天姥山,不忘表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材料三: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

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杜甫、范仲淹的诗表现了诗人先人后已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刚正不阿的气质。这些情操感染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所以能够代代相传。

材料四: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环境: 父亲学文史,于丹三岁练魏碑,四岁学《论语》,六岁看《红楼梦》,学习多本经典名著,博览群书。学历: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源于于丹本人的魅力,充分体现“文化”对人生的塑造

源于传统文化的优秀;源于当今社会的需求体现人们对优秀文化的需求:需要精神的明灯点亮生活,指明人生的方向。

1、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文化赏析,包括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等,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我国人民精神世界主流:

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们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小试牛刀:

1、入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有: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由此可见(B)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曹禺、雷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答案应该选B项,A项说法不恰当,C、D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答案] B

2、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离不开“鉴赏”二字,“鉴”指的是理性的判断,包括真伪高下的判断;“赏”指感性的理解,就是审美,欣赏古代艺术品那种特有的美。这段话反映了通过文物鉴赏能够()A.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改变人生轨迹,推动社会进步 D.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塑造健全的人格

解析:B、C两项不符合题意,首先排除;精神世界是指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比如对文学、艺术、政治、社科等各方面的爱好和兴趣,均属精神追求的范畴,“鉴赏”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选D项。

答案:D 探究二:有人说,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 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探究三:材料一: 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联系时代背景,想想聂耳创作 《义勇军进行曲》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亮剑图片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材料四: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些精神共同说明了什么?

2、优秀文化增强精神力量(1)优秀文化增强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无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年代,还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小试牛刀:

3、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①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 ②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 ③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能够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其特有的感染力能够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故①③入选。②为经济价值,不是文化价值,排除。优秀城市雕塑与文化人才的培养无直接关系,④排除。

[答案] A

4、“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这是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深深感动着观众。这表明()A.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解析: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C错。B、D不符合题干要求。应选A。答案:A 探究四:“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

——陶行知

答:人生不仅要注重物质生活,也要注重精神生活。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辨析: 社会发展了,人就能全面发展?(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试牛刀:

5、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开始更多地重视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在家庭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大幅上升。这表明()A.我国人民以前不重视文化消费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C.在当前,物质消费已经不重要了 D.文化消费一定会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只有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A、C两项观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优秀的文化消费有利于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答案] B

6、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解析:材料说的是在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该怎么做,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人是文化的享受者;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传统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说法太绝对,而此题考查的是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项。

答案:A

(三)小结

一、丰富精神世界

1、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二、增强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予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过关斩将

1.“世界读书日”倡导青少年要“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青少年要“读好书”,这是因为()①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②好的书籍

能使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 ③文化既是一种精神力

量,又是一种物质力量 ④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和文化对人的影响。好的书籍属于健康文化,能够激励人们

战胜艰难困苦,但并非有了好的书籍就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②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错误。

答案:C

2、“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

声”,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在他

身后,却给我们留下了1 500万字的文学作品。也许,追寻和纪念巴金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优秀作品,因为唯有阅读,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属于他的永恒的青春。巴金的优秀作品能够()①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②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 D.②③④

解析:巴金的文学作品属于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④观点错误。

答案:A

3、、“许三多”让一种久违的理想和精神实现了回归,“许三多”三个字成为这个浮躁社会的反义词,让人们在喧嚣中静下心来思考: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生活怎样才有意义。这说明()A.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D.文化对人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解析:此题通过“许三多”的精神考查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材料中人们在其影响下思考“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生活怎样才有意义”,表明优秀文化在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中的作用。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消费及其类型》精品教案 篇5

版必修

1课标分析:

1.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要了解几种消费心理,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特别提出:要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要重视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3.分析新课标: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养育。新课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既要针对学生与教材特点,设计丰富的有时代感的学生活动,又要不流于形式,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人性养育。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消费观及正确的消费原则。(2)能力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3)情感态度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其中第三个目标是主导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三维目标相结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导,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2.地位: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重点、落脚点

因为:中学生作为消费者,学习消费的有关知识,其目的就在于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

3.结构:

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两者之间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也是重点。(正因为多样化的消费心理中存在错误观点,因此要强调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教学设计:第一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自学、讨论等形式,主要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在这之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引出主题、并认识其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深入与拓展。

4.本课重点:

(1)本课重点:理性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四个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因为:只有践行了正确的消费原则,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才能落到实处。

(2)重点突出:

时间上的突出:计划用近3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此内容的教学。

教学手段、过程上的突出: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在这之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引出主题、并认识其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深入与拓展。总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5.本课难点:

(1)本课难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因为:难,不在于知识有多深奥,而在于:深圳物质条件优越,再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全情付出”“有求必应”,浪费之风在学生中大有市场,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中学生陌生的名词。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成为空洞说教,落不到实处。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

(2)难点解决:

首先,让学生课前实地拍摄中学生浪费纪实片,引出主题,并通过直观材料,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辩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过不过时?”,进一步澄清认识;之后,由学生展示古今中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故事谚语(课前收集准备),加深理解;最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有说服力的故事,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与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认识,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一原则。学生分析:

要做到“以学生学为主”,而非教师的教为主进行教学设计,就要了解学生特点.高一学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学习需求:(1)不喜空洞说教,喜欢形象生动;(2)不喜抽象遥远,喜欢关注身边世事;(3)不喜被动灌输,喜欢主动参与;(4)在多元的经济生活中,传统消费观被打破,新的消费观纷繁芜杂,充塞着中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无所适从。学生急需有人帮助他们澄清认识,树立正确消费观。

2.优点:(1).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可塑性强。(2).性格活泼,容易激活。(3).电脑操作水平较高,而且不泛高手。(4).乐于实践。

3.不足:(1).是非不明,价值观需要修正。(2).在学习上习惯于“被动接受“,探究精神较差。(3).追求个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不强。(4).注重书本,实践能力较弱。(5).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奔波,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经验不足。(6).生活条件优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缺失。

针对此,在教学中,我力求进一步发挥学生优势,修正劣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针对“电脑操作水平较高、乐于实践”,但“合作精神不强、实践能力较弱、与社会接触较少”的特点,设计了探究式学习。)

教法分析:

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我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现大量图文资料,使教学更直观、更感性。

2.讨论教学法。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开展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丰富课堂教学,多种讨论法穿插)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为丰富课堂教学,多种提问方式穿插)

4.时事教学法。结合时事:“胡锦涛讲话、中国国情等”进行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实际。

学法分析:

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主要采用如下几种学习方法:

1.问卷调查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调查。让学生在调查中,亲自接触事物本身,了解现实,引发思考。

2.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原学、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3.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

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和状况为主进行教学设计。(1)教学中所采用材料均选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新教材本身也是图文并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2)教学过程也从学生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第一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自学、讨论等形式,主要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在这之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引出主题、并认识其重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想、多说、多做,在想、说、做中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培养能力。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因课堂开展了大量学生活动,时间较紧,适当地将一些有拓展空间和拓展必要的内容,如“绿色消费”,交给学生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分组活动,上网查询、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以达到一节约课堂时间,二延伸课堂教学,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维目标。

4.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和谐发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性养育。

5.回归生活:(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学中所采用材料均选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新教材本身也是图文并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生活);(2)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重视人性养育。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课堂时间共40分钟。教师用18分钟,学生用22分钟)

(一)课前探究: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进行探究。

1.布置学生设计问卷,分组深入学校与社区,调查中学生消费观现状,并撰写调查小报告。

2.布置学生收集、准备资料。(有些资料可在调查时收集)

(1)方法:上网收集、实地拍摄、演绎小品、自绘漫画等

(2)主题:中学生奢侈浪费纪实片(建议:实地拍摄)

中学生盲目从众实例(建议:演绎并拍摄小品)

中学生消费破坏环境实例(建议:实地拍摄)

古今中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故事谚语等(建议:上网收集)

(注:学生根据自己特长、爱好,选择主题与小组以及准备资料的方式)

(设计意图:A以学生为本。活动内容均选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主题,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开展。调动积极性,增强针对性,增强说服力,提高实效性。B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多思、多说、多做。C全面塑造人才,培养综合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等能力。D回归生活。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剖析生活事例,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政治教学回归生活。)

(二)导入新课:2分钟

学生代表用多媒体展示: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表格、文字)

教师点评:略

教师导入新课:调查表明:中学生消费存在许多误区,树立正

确的消费观十分必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这一主题。

板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新课教学35分钟

回放:问卷调查结果(表格、文字)

提问:中学生的多彩的消费方式是由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引发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由四种消费心理引发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1.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详细内容,并思考相关提问:

提问:这四种消费方式有何正(负)面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正、负面影响)(强调适度)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正、负面影响)(强调适度)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负面影响)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正面影响)

(设计意图:本块内容简单,交给学生自学,简单提问、归纳即可)

教师转承:综上可知,消费是否正确影响自己、他人、社会。

因此,我们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板书:2.正确的消费原则(重点)

学生代表展示:中学生奢侈浪费纪实片(实地拍摄)

提问:上述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略

教师转承:启示:我们要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板书:(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拓展提问:适度消费是否是要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不是。适度消费不是不适当地抑制消费

深度讨论:如何把握消费的度?(引导:不浪费、不抑制)

学生回答:略

教师展示:过度消费、抑制消费、适度消费(图片、漫画)

教师归纳:适度消费要与家情、国情相适应,不浪费、不抑制。

拓展提问:适度消费与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矛盾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不矛盾。国家鼓励适度消费,而不是过度消费。

(设计“深度讨论”、“拓展提问”意图:适度挖掘教材,加深

理解;适度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拓宽知识面)

学生代表展示:学生自导、自演、自拍小品:从众消费

(注:若时间不够,可随堂改为由教师展示有关内容)

教师提问:从众消费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启示:我们要坚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

板书:(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布置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漫画:精神、物质消费不协调

提问:重视这一问题有何现实意义?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略)

(注:此提问为深化拓展内容,若时间不够,可改课堂回答为课后探究。)

(设计意图:因课堂安排了较多的学生活动,而活动时间无法精确控制,因此,课堂设计一定要有机动性。做到“活而不乱”。教师不能被学生的活动牵着鼻子走。)

教师展示:中学生消费破坏环境实例(学生实地拍摄)

提问: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启示: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

板书:(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提问:什么是绿色消费?

学生阅读教材:绿色消费的含义;内容(5R)

布置课后作业:课后分组活动,利用电脑,就绿色消费进行探究学习,撰写论文.(设计意图:绿色消费为课本新加内容,可拓展空间很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把它设计为课后拓展内容。一可节约课堂时间,二可延伸课堂教学,三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四可督促学生更好地践行这一原则,使教育更好地落到实处)

回放:深圳中学生奢侈浪费纪实片(实地拍摄)

教师提问:这些触目惊心的照片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启示:我们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

板书:(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深度辩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过不过时?5分钟?

(注:引导学生比较中外国情,从正反方展开辩论,加深理解)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永不过时

学生展示:古今中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故事谚语

教师展示:外国亿万富翁、我国清华学子、我市中学生节约艰苦奋斗故事

教师展示:毛泽东、胡锦涛(节约艰苦奋斗的共识)

教师归纳:加深、提高认识,强化人性养育

(设计意图:此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成为空洞说教,落不到实处。为解决此难点,首先,回放学生课前实的拍摄中学生浪费纪实片,引出主题,并通过直观材料,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辩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过不过时?”,进一步澄清认识;之后,由学生展示古今中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故事谚语(课前收集准备),加深理解;最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有说服力的故事,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与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认识,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一原则。

(四)课堂总结:

1.以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归纳基本内容,强调重点。本节课探讨的两大主题是什么?各自的具体内容?

2.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表,直观、系统。

3.以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升华认识,落实人性养育。本节课重点是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思想实际,谈认识、谈转变)

(五)课堂练习:

1.知识检测:(选择题)

2.情景检测:德育考核

(六)课后作业:综合探究

1.分组活动,就绿色消费进行探究学习,撰写小论文

2.在问卷调查深圳中学生消费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性调整方案,撰写成文。

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轻松、有序,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出。特别是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到震撼极大染,人性养育非常成功。

2.教学不足:

(1)语速较快

(2)学生辩论时,还可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3)学生活动时,有些地方衔接不够紧密,浪费了一些时间。

3.教学心得: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消费及其类型》精品教案 篇6

姓名 2012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的区别与联系。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认识到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方便简捷,促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条件语句在程序中起判断转折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决定作用。深刻体会到循环语句在解决大量重复问题中起重要作用,减少大量繁琐的计算。【重点与难点】

重点:循环语句的步骤、结构及功能。难点:会编写程序中的循环语句。【学法与教学用具】

计算机、图形计算器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试求自然数1+2+3+„+99+100的和。

显然大家都能准确地口算出它的答案:5050。而能不能将这项计算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呢?而要编程,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中的另外两种: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板出课题)2.探究新知

循环语句格式是算法中的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

(1)WHILE语句的一般:

其中循环体是由计算机反复执行的一组语句构成的。WHLIE后面的“条件”是用于控制计算机执行循环体或跳出循环体的。

当计算机遇到WHILE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

专心

爱心

用心 行WHILE与WEND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语句后,接着执行WEND之后的语句。因此,当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其对应的程序结构框图为:(如上右图)

(2)UNTIL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其对应的程序结构框图为:(如上右图)〖思考〗:直到型循环又称为“后测试型”循环,参照其直到型循环结构对应的程序框图,说说计算机是按怎样的顺序执行UNTIL语句的?

从UNTIL型循环结构分析,计算机执行该语句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进行条件的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继续返回执行循环体,然后再进行条件的判断,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满足时,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到LOOP UNTIL语句后执行其他语句,是先执行循环体后进行条件判断的循环语句。〖提问〗:通过对照,大家觉得WHILE型语句与UNTIL型语句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区别:在WHILE语句中,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而在UNTIL语句中,是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

【布置作业】

P23习题1.2 A组 3 P24习题1.2 B组 2.【教学反思】

专心

爱心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消费及其类型》精品教案 篇7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3.9“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的要求。

【教材分析:】

本框题包括两个目题:即“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目: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明确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第二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二者的内在联系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都属于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难点: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学情分析:】

虽然哲学本身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高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所以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典型事例的分析论证,相信能够使学生感悟出其中的哲理,并由此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从一个矛盾中抓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和学习自觉性。

• ●教学策略方法

【整体思路:】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交流互动、分析感悟,并从中抽象出深刻的哲理。按照“透过现象看哲学——提升理论学哲学——感悟生活用哲学”这一思路展开教学。

• ●教学活动过程

透过现象看哲学

同学们,今年是辽沈战役62周年,62年前辽沈战役因为它的卓著,而成为共和国壮丽史册上的伟大开篇,如今这场战争虽然已典藏在历史辉煌的画卷,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和留下的馈赠,却成为历史的丰碑,永不磨灭。今天我们透过这座丰碑,看到的不仅是伟大的军事

战略,更有深刻的哲学道理。那么它都蕴藏了什么哲学道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重温那段历史:

(播放视频)

提升理论学哲学

师:通过视频我们看到,辽沈战役我们取得了全面性的胜利,将国民党投入的60万大军歼灭47万,而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在长春、沈阳、锦州这三者中,我们首先攻打了锦州。那么,问题1:毛泽东主席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在锦州?哲学依据是什么?下面我们分组讨论一下,我们同学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思考原因,如锦州的地理位置,决策时采用的军事思想、应用的哲学原理等。

生1:锦州是通往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在陆地上的唯一通道,这里的敌人消灭了,就可以把东北的大门堵死,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生2:《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处处防备,就会处处兵力薄弱。所以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生3:体现了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师:那么,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呢?(幻灯片展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含义)

师:那么,通过对主次矛盾含义的理解,我们看一下,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应该是——主要矛盾,与长春和沈阳之敌的矛盾应该是——次要矛盾。那么,问题2:我军在集中兵力攻打锦州,即解决主要矛盾时,为什么还要派一部分兵力对长春、沈阳增援锦州之敌进行围歼呢?哲学依据是什么?(或问:体现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什么关系?)

生: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师:非常好,答的很有质量,我军通过对长春、沈阳增援锦州之敌进行围歼来保障锦州的胜利,这体现了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那么锦州攻克之后,锦州就不再是主要矛盾了,它由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这体现了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师:那么辽沈战役的胜利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当我们面对复杂事物时该怎么办呢? 生:要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和关键。

师:那是不是说次要矛盾就无关紧要呢,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就万事大吉了呢? 生:不是,我们我们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师:所以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对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方法沦要求呢?就是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荷花好看也要绿叶相扶嘛。

师: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成语、俗语都能体现抓主要矛盾的哲理,你能说出几个吗? 生:“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在七寸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等。

师:那么,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澳大利亚的一种动物,在介绍之前我先卖个关子让大家猜是什么动物呢?袋鼠?不对。我要说的这种动物,既不起眼,又不招人喜欢,但对澳大利亚人生活的影响,却远远超过袋鼠。有人说它才是澳大利亚真正的“国鸟”,它的图案曾被堂堂正正地印在澳大利亚发行的一种50元纸币版本上,它就是——苍蝇。来,我们一起看一下苍蝇的“改邪归正”。

展示幻灯片

苍蝇“改邪归正”

在澳大利亚,苍蝇已经“改邪归正”,成为人类的朋友。因为澳大利亚牧场多,人口少,城市卫生水平高,因而使苍蝇失去了滋生的场所。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苍蝇进化成了吸食花蜜的昆虫并可以为牧场、果树和农作物授粉。也就是说,苍蝇成了有益的昆虫。生活环境 的改变使苍蝇“洗心革面”。研究表明,它们身上已经不再带有病毒和细菌。因此,澳大利亚的苍蝇已经成为昆虫中的珍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订购这种苍蝇,有的用于教学、科研,有的用做钓饵,澳大利亚人每年为此也都能获得可观收入。

思考:苍蝇由害虫到益虫的转变体现了什么哲理? 我们看一下,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使苍蝇体内有益的一方和有害的一方两方力量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了苍蝇性质的变化,由害虫变成了益虫,这体现了什以哲理呢?结合我刚才的分析,阅读教材73页的有关内容来讨论回答。

生: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师:这也正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哲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我们看一下,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展示幻灯片)

师:澳大利亚苍蝇之所以能够“洗心革面”,是因为受澳大利亚环境的影响,苍蝇体内的矛盾双方在力量和地位上发生了变化。有益的一方逐渐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就使得苍蝇由害虫变成了益虫。那么由此可见,苍蝇是害虫还是益虫是由矛盾的哪一方面决定的。

生: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师:所以,事物的性质由什么决定的? 生: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师:苍蝇由害虫到益虫的转变,说明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二者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那些能够认清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缺点,使之转化为优点的人,往往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么,你能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吗,你以后要怎么做呢?(人有的时候是当局者迷,所以讨论一下,让别人作为你的一面镜子,也帮你照一照优缺点。)

生:略

师:你以后要怎么做? 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改正缺点,挖掘优点,并善于将缺点转化为优点,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师:那么我们知道了怎样对待自己,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同学呢,是不是只要看到他身上的一点缺点就不再和他交往了呢?

生:不是。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总体上还是好的。

师:那么这就是看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主流。那么既然还做朋友,对他的缺点就视而不见,能不能给他一点建议?

生:能,指出他的缺点,并帮他改正缺点。

师:那么这就是抓住了主流,也没有忽视支流。而这正是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对我们提出的方法论要求。

师:好了,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二者极易混淆。下面我们就来对二者作个比较,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区分。来,看这样一张表。

略 师:在图表中我们看到无论是主次矛盾原理还是矛盾主次方面原理,都强调了既要抓重点,还要抓全面,这其实就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我们一起看一下,什么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知识体系来认识一下。

(展示幻灯片)师:要正确认识事物,处理复杂的问题,仅仅依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是不够的,还要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那么在讲这个哲理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诸葛亮。对,他就是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他好称有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计。他真的这么厉害吗,我们让事实说话。看一段视频。那么,在看视频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视频背景:这是刘备白帝托孤之后,曹丕起五路大军,趁机伐蜀的一段历史。当时蜀国上下惶惶不安,倾国之危,迫在眉睫。而诸葛亮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足不出户就退兵五路的故事。这也就是著名的安居平五路的故事。我们看一下在这里诸葛亮是怎样做到的,他对各路敌兵都采取了什么策略。

(播放视频: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师: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安居平五路,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生:因为他具体分析了不同的敌情并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来制敌,应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理。

师:那么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呢,它是怎样定义的?(展示幻灯片)学生回答含义,同时教师展示幻灯片。

(展示幻灯片)

师:问题2.那么,诸葛亮的五路退敌之策你能列举一二吗?这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重要性呢? 学生举例(略)

师:如,对西番国王柯比能这一路,让马超引兵拒之,因为超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所以这一路无忧矣;对南王孟获,采用疑兵之计,因为南兵恃勇少谋,必不敢进犯。对孟达这一路,利用李严与孟达的关系来解决。对曹真一路,利用地形的险要,派赵云以逸待劳来解决。对于东吴,则派一舌辩之士以利害说之即可。诸葛亮的做法正是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键,所以才能足不出户退兵五路。这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重要性呢? 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师: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明刚才我们可见一斑,对于他的才学你佩服吗?我也很俩服,曾经有词为证说他三气周瑜,仍显宽容;七擒孟获,心甘服诚;诈不觉诈,奸不觉奸,皆一个才字使然。好一个才字使然,那么他的“才”是天生的吗,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不是,启示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做到博闻广识,博闻多智。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哲理。(展示幻灯片)

感悟生活用哲学

师:同学们,两耳不闻天下事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人生,而我们要的是精彩的人生,那么就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在今年的3月2日,政协委员严琦的一个提案,引发网上争议一片,我们看一下她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提案。

(展示幻灯片)

政协委员提议下猛药取消社会网吧 引来网民争议

新浪科技讯 3月3日凌晨消息,全国政协委员严琦“建议封闭社会网吧”的提案引发争议,仅一天时间就有近1.5万网友参加新浪科技关于取消社会网吧提案的调查,有50.3%的参与调查者反对这一提案,而46.4%参与调查者支持这一提案,这一提案已成为网络上的热议话题。

思考:针对这一提案你有何看法,谈谈你的哲学依据。

生:谈看法(略)教师总结:

1.看问题应分清主流和支流。虽然有一些社会网吧存在问题,如有的社会网吧违法经营,甚至提供赌博、色情等内容,但大多数社会网吧还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所以要抓主流。当然也不能忽视支流,对一些不良社会网吧还是要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管理的。

2、关闭所有的社会网吧,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理,用的是一刀切,将好的和坏的都关停,这对一些好的网吧来说不公平,同时也可能使他们失去了谋生的手段,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和发展。

师:记得有哲人说,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也有哲人说哲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用智慧的哲学来规划我们远大的人生吧!课下请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并发送到我的邮箱,我们继续交流。

邮箱:xiaomiao1223@126.c0m 【课后作业】

展示课后作业幻灯片:有哲人说,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也有哲人说哲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用智慧的哲学来规划我们远大的人生吧!

课下请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并发送到我的邮箱,我们继续交流。邮箱:xiaomiao1223@126.c0m

●课后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那么如何做到化深奥为浅显,是上好哲学课的关键。本节课通过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哲学案例,让学生感悟到了现象背后的哲理。在课堂设计中 遵循“透过现象看哲学——提升理论学哲学——感悟生活用哲学”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先认识再理解再运用,这也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同时,情境创设比较合理,学生参与比较充分,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是一堂值得借鉴的课。

师:我们同学真是藏龙卧虎,看得出大家都有雄才大略,对本课知识非常敏感,思维灵活,理解力强

很好,两位同学火眼金睛,很快的概括出了材料中违反税法的行为。那么,大家认同他们的观点吗?

入木三分,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你的慧眼发现了别人不容易发现的问题,了不起!说的很有质量。

不错,我们同学知道的还真不少,很好,总结的非常到位。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这么想的!

(视频内容)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历时52天,解放军参战兵力70多万人,国民党投入兵力60多万人,结果有47万人被我军歼灭。毛泽东把辽沈战役分为三段:第一阶段为锦豫唐之战,即首先歼灭占据锦州、山海关和唐山等地的范汉杰集团,切断国民党军的陆上退路。

上一篇:考研英语语法练习题(含答案)下一篇:手机的自述作文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