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教学大纲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外文学教学大纲(共8篇)

中外文学教学大纲 篇1

课程编号:`

1、英文课程名:Chinese and Foreign Classical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总 学 时:36学时 学

分:2学分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本科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外经典文学名著欣赏》是对全校本科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该课程将系统地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对中外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中国文学部分教学内容共分四章22课时

第一章:中国经典诗词欣赏

8课时 第一节:诗词的产生及体式特征

1课时

1、诗的产生及各类体式

2、词的兴起、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先秦诗的顶峰——《诗经》、《楚辞》

1课时

1、《诗经》——《关雎》、《蒹葭》赏析

2、《楚辞》——《离骚》、《湘夫人》赏析

第三节:繁花似锦唐代诗——李白、杜甫、李商隐 2课时

1、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赏析

2、杜甫——《春望》、《登高》赏析

3、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第四节:宋词三大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课时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第五节:中国现代新诗三大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 2课时

1、郭沫若的自由体诗——《凤凰涅槃》《天狗》赏析

2、徐志摩的新格律诗——《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赏析

3、戴望舒的现代诗——《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

第二章:中国经典小说欣赏

6课时 第一节:小说的界定、分类及主要特征

1课时

1、小说的界定、分类

2、小说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明清四大章回小说欣赏

3课时

1、《三国志通俗演义》——悲凉的战争画卷

2、《水浒传》——英雄神话传奇

3、《西游记》——神魔小说中的奇葩

4、《红楼梦》——世情的无尽挽歌

第三节: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

1课时

1、《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2、《故事新编》——开始于文明之初的话语叙述

第四节:中国现代小说四大家——巴金、老舍、沈从文、张爱玲

1课时

1、《家》——宏大历史叙事语境中的“家”

2、《骆驼祥子》——一个城与人的故事

3、《边城》——牧歌和挽歌的交响

4、《传奇》——苍凉的乱世人生

第三章:中国经典散文欣赏

4课时 第一节:散体文的产生、发展与体式特征

1课时

1、散体文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

2、散体文的体式特征

第二节:先秦散文经典——《论语》、《庄子》

1课时

1、《论语》——《颜渊》、《阳货》、《子路》赏析

2、《庄子》——《逍遥游》、《齐物论》赏析

第三节:汉唐宋散文名篇欣赏

1课时

1、《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唐宋八大家散文——《原道》、《小石潭记》、《前赤壁赋》、《醉翁亭记》 第四节:中国现代散文精品欣赏

1课时

1、《野草》——《秋夜》、《墓碣文》、《过客》赏析

2、周作人、朱自清的“美文”——《乌篷船》、《背影》、《荷塘月色》赏析

3、“京派”散文——《雅舍小品》、《画梦录》赏析

第四章:中国经典戏曲欣赏

4课时 第一节:中国戏曲的萌生与形成1课时

1、古代戏曲的形成与分类

2、现代戏剧的产生及特征

第二节:元杂剧的兴盛——《窦娥冤》、《西厢记》

1课时

1、关汉卿与《窦娥冤》

2、《西厢记》——花间美人

第三节:明清传奇剧——《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1课时

1、《牡丹亭》——忽闻歌古调,偏惊物候心

2、《长生殿》——一曲钗盒情,多少兴亡事

3、《桃花扇》——扇底系兴亡

第四节:中国现代戏剧双子座——《雷雨》、《茶馆》

1课时

1、《雷雨》——划破暗夜的异响

2、《茶馆》——当代话剧的一座丰碑

外国文学名著欣赏部分16学时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外国文学名著欣赏》是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该课程旨在帮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了解英美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以及英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具体体现。同时,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文学的角度了解英语语言发展概况及英语语言表达的各种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目的语的感性认识,掌握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培养跨世纪综合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的传授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以

及演变情况,对英美文学各个发展阶段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主要作品、思想、艺术特点、成就及意义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通过对不同题材及体裁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 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自学欣赏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 提高。

英国文学部分 8学时

美国文学部分8学时

第一章 中世纪文学

1学时

第一章

概述1学时

1、中世纪文学

1、美国文学的发展

2、乔叟——英国文学之父及其《坎特伯雷故事集》

第二章 前浪漫主义时期1学时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学时

1、前浪漫主义

1、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

2、华盛顿 欧文及其作品

2、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3、培根及其作品第三章

后浪漫主义时期2学时

1、后浪漫主义

第三章

浪漫主义时期

2学时

2、霍桑和他的《红字》

1、英国的浪漫主义

2、罗伯特 彭斯 第四章 现实主义时期2学时

3、华兹华斯

1、美国的现实主义

2、马克 吐温及其作品 第四章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 2学时

3、欧 亨利及其作品

1、历史背景

2、简 奥斯丁及其作品

第五章

现代主义文学2学时

2、狄更斯及其作品创作

1、美国的现代主义

2、海明威及其作品

第五章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 2学时

3、菲茨杰拉德及其作品

1、现代主义

2、现代派小说

三、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评和小组主题发言、课堂讨论为主,辅以学生的课外经典作品阅读,必要时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实现教师讲解与学生预习、自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提问提示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四、成绩考核

本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以考查形式进行,学期末上交一篇有关经典文学赏析的课程论文,平时则以随堂提问、读书笔记等形式进行考查。

五、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人民文学出版社

2、《诗国文苑:古代文学经典选读》,康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朱栋霖,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上、下),王泽龙,李遇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感性的归途:阅读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姜飞,四川人民出版社

6、《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中国古代文学卷、中国现当代文学卷),吴秀明,浙江古籍出版社

7、《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古代文学卷》,吴建国,中南大学出版社

8、《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卷》,方长安、曾凡解,中南大学出版社

9、《文学欣赏》,胡山林,清华大学出版社

10、《文学欣赏》,肖志刚,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英国文学史》,陈嘉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2、《英国文学选读》,杨岂深,孙铢编,上海译文出版社。

3、《英美文学选读》,桂扬清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4、《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5、《美国文学教程》,胡荫同,刘树森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相关网站:中国知网CNKI,读秀图书搜索,书生之家,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数据库,龙源电子期刊

中外文学教学大纲 篇2

关键词: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境

引言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 教师素质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课程建设与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此,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目前, 我国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有三种途径, 即专业培训、自身专业发展和合作教学 (梁岩, 2005) 。合作教学是指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协同负责同一群组学生的教学任务,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与团结协作。国内关于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层面, 而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出发的研究甚少。本文基于笔者在“英美文学”课堂中与外籍教师几年来的合作教学经验, 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来探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中教个人专业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以期为外语教学语境中合作教学文化的构建提供新的认识。

1. 合作教学内容简介

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于2011年9月首先在2009级学生的“英美文学”课程中实行中外教师合作教学, 最初课程组仅由一名来自美国的外教和一名中国教师组成, 在2014年另一名中国教师加入了教学团队。三位教师均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合作的五年中经历了两种教学理念的碰撞和融合, 最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体合作形式如下:

(1) 课下准备

中外教师每周都会定期举行一次会议, 主要围绕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进行, 合作备课, 包括“备课程”、“备教材”、“备方法”和“备学生”, 在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后,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并基于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课后反思则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程度和反应,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课堂活动加以调整和改进。

(2) 课堂教学

合作教学通常有六种模式, 即一个教, 另一个观察;一个教, 另一个巡视;站点教学;平行教学;交替教学和小组教学 (转引自柏桦, 牟宜武和Lydinanne Loredo 2009) 。在最初合作的前两年中, 课程组主要采用前两种模式, 而在第三年和第四年中课程组侧重尝试和采用交替教学, 站点教学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贯穿始终。经过四年的合作, 中教的专业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因此, 在合作的最后一年, 外教和中教独立教学, 但经常相互听课, 且坚持每周开会探讨教学情况。

(3) 教学资料

合作教学的内容体现在教学资料的建设和完善上, 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编排、课件的制作、辅助教学资料的准备等。“英美文学课程”包括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和美国文学史及选读两门课程, 分别开设在英语专业三年级的第一、二学期, 传统教学中两门课程是孤立的, 教学内容按两国文学史发展历程编排, 知识模块包括背景知识、文学术语和作品节选, 注重文学基础知识的灌输和整体知识框架的建构, 两学期在知识模块的选择上其实是重复的。在合作教学中, 两门课程被作为整体进行规划, 英国文学部分侧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 而美国文学部分则侧重按作品要素选择完整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兼顾知识的讲授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在制作课件时, 除了知识的呈现, 还设计了多种课堂活动。此外,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组还准备了很多教学资料, 比如将讲义编辑成音频资料供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 设计worksheets, 问题从具体向抽象, 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去解决问题或建构知识。

(4) 教学评价

合作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 力求从各个维度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形成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作业、测验和实践, 形式灵活多样, 目标具体, 可操作性强, 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五年的合作教学, 无论是同事、领导还是教师本人, 都发现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们的专业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促进了中教的专业知识发展

专业知识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问题, 即“教什么”和“怎么教”。通过平时与外教的接触和交流, 中教对课程知识中所涉及的历史、政治、宗教及价值观等文化问题都有了直观的感受和更加准确的理解;而且, 受外教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的影响和启发, 中教的学科教学知识更加丰富。所谓学科教学知识, 就是教师基于学科知识、课程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 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判断、选择、重组、加工等主动建构起来的动态知识, 这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尤为重要的。中教的课程知识体系完整清晰, 善于帮助学生梳理文学简史, 在处理作品时倾向介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 在引导学生思考的环节上有些欠缺;而外教在课堂上注重和学生的互动, 常常营造一种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非常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能通过不同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答案, 并且充分肯定学生经过思考所得出的结论。外教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提问技巧源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从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到评价,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让中教们意识到逻辑思维是可以教的, 他们也有意识地将这一方法运用到诸如“高级英语”、“英美概况”及“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中。

(2)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促进了中教专业能力的提升

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通过中外教师合作教学, 中教了解了新的教学理念、借鉴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而丰富了教学经验, 提高了专业能力。首先, 中教们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合作的过程中, 无论是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反思, 教师们一律使用英语, 这为中教们创造了真实的交流情景, 大量的输入与输出, 不仅使他们在语音、语调、节奏上有了提高, 表达更加流利、准确和地道, 而且课堂用语更加规范简洁、通俗易懂, 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其次, 中教们的教学设计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具体表现为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会区分课程目标 (Goals) 和课堂教学目标 (Objectives) , 目标设计不再宽泛笼统, 而是遵循“SMART”原则, 即Specific (具体的) , Measurable (可测量的) , Attainabl (可操作的) , Result-oriented (以结果为导向的) 和Time-limited (有时间限制的) 。Specific是指运用非常精确、动态的动词, 诸如“contrast”, “illustrate”, “identify”, “evaluate”等词语来陈述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将要实现的学习行为, 避免使用“know”, “do”, “understand”, “realize”等模糊的词语。Mea surable是指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包括教师将通过哪些具体的标准去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Attainable是指教学目标是否有可操作性, 即教学目标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课堂内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去实现目标?教师是否有教辅资料或资源来实现目标?教师还需准备什么材料以便教学目标更可行?Result-oriented是指通过学习, 学生将有何种形式的输出。Time-limited是指对于教学目标要有合理现实的时间限定。再次, 合作教学提高了中教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合作教学打破了个人主义的藩篱, 使教师们意识到合作教学可以使他们相互借鉴, 相互启发, 扬长避短, 集思广益, 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而且, 教师们的沟通技巧有所提高。最后, 合作教学促进了中教们的教育研究能力, 课后的教学反思是合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使教师们养成了时常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习惯, 在反思中发现问题, 并深入学习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意识。

结语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融合了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 集结了教师们的集体智慧, 不仅最大限度地优化了教师资源, 而且对教师们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心境都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影响, 有助于丰富中教们的学科教学知识,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教学设计及沟通协作的能力, 更可以有效促进他们向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柏桦, 牟宜武, Lydinanne Loredo.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学生和教师能力发展的作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9 (4) .

[2]傅蝶.培育教师合作文化——当前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8) .

[3]梁岩.ESP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5 (3) .

[4]牟宜武, 柏桦.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 (7) .

[5]王电建.中外英语教师在师范类英语课中的小组合作教学与教师发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 (6) .

中外文学通灵犀 篇3

《庄子》记载的故事:有一次,庄周看见一少妇在坟墓上挥扇,得知她与死去的丈夫生前有约:坟土干了就可以改嫁。庄周的妻子听说后大骂那女人无耻,庄周不以为然。不久庄周病死,一个自称学生的俊美王孙前来吊唁,庄妻爱上了他,欲与之成亲。王孙忽然心痛欲绝,一定要吃人脑才能治愈,庄妻果然持斧去辟棺。此时王孙隐去,庄周复生,庄妻羞惭不堪而自尽。法国作家伏尔泰的小说《查第格》中叙述:一天,查第格的妻子阿曹拉看见有少妇在坟边大哭,原来她是在祈求河水改道,就可以如约早日改嫁。阿曹拉便大骂少妇无情。不久查第格忽然死了,好友加陶来吊唁,谁知阿曹拉转悲为喜,爱上了他。此时,加陶突发疾病,非得用死人的鼻子来摩胸不可。阿曹拉竟然操刀破棺,正要下手时,查第格以手掩鼻,突然坐了起来说:“你的割鼻术同那少妇的祈求有何区别?”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讽刺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织匠的当,他的新衣其实是“一丝不挂”的。然而一千五百年前中国的梁代就有类似情节了,可见《高僧传》中鸠摩罗什与盘头达多两位大师的辩论。大师盘头达多谓什曰:“汝于大乘,见何异相,而欲尚之?”什曰:“大乘深净,明有法皆空;小乘偏局,多滞名相。”师曰:“汝说一切皆空,甚可畏也;安舍有法而爱空乎?如昔狂人,令绩师绩棉,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细缕,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狂人大喜,以付绩师。师亦效焉,皆蒙上赏,而实无物。汝之空法,亦犹此也。”

白素贞称白娘子,是中国四大神话传说之一的《白蛇传》的主角,她与许仙相亲相爱,却被法海和尚镇压在雷峰塔下。这就是宋、元话本里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早在公元三世纪的希腊,一部《阿波罗尼奥斯传记》就写了一个妖蛇变女人的故事,她的名字叫拉米亚。她与一个男子相爱同居,被一个有道术的方士阻拦,后来那个男子终于被变回蛇形的妖怪吃了。这个故事流传到欧洲,英国诗人济慈创作了《拉米亚》的叙事长诗。

格林童话中有个《灰姑娘》的故事,是人人皆知的。姑娘的勤劳善良,后母的残酷毒辣,巫婆的仗义与王子的为仁,个个栩栩如生。但是一千年前在中国的唐朝就有类似故事了,段成式将之记述在《酉阳杂俎》中:“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后来叶限救了一条神鱼,又得神鱼之灵护佑,着新衣金鞋去参加节会,躲避后母时掉下一只金鞋。国王得之,“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后得叶限,令履而信”,只见她“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叶限姑娘终于成了国王的贵妃。

唐代《幻异志》里有板桥店三娘子的故事,她有一套变人为驴的妖术,只要吃了她的麦饼,店客就会变成驴子。一个叫季和的人看破玄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终于使三娘子也变成了一头驴子。早在希腊的《奥德修纪》史诗中,写了埃雅岛上的巫女,人们吃了她的麦饼就变成了猪。还有罗马的《变形记》神话里,也有一个巫女能把人变成驴呢。

宋、元时代流传《薛平贵故事》,说王家三位姑娘即金川、银川、宝川,唯有宝川忠贞如一,为丈夫苦守寒窑十八年,终于等到他衣锦荣归。在西方的《格林童话》中有一个《熊皮》的故事:一个军士遇到妖人,给了一张熊皮,要他七年不得沐浴,此后便可赢得极大财富。他救了一户人家的主人,见到他的三个女儿,唯有三妹不嫌弃并且嫁给了他。后来军士又去漫游四方,三妹为他守节七年,遭到两个姐姐的嗤笑。故事的结局自然是大团圆。

《儒林外史》中有个严监生,他临死前盯着那盏油灯,伸出两个指头不肯瞑目,众人不知何故。唯有他的小妾心知肚明,把油灯里的两根芯灭了一根,吝啬鬼方才咽下最后一口气。《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先生,是视金若命的守财奴,他临死时盯住了神父胸前的银十字架,想一把抓到手里,结果反送了命。何其相似乃尔!

唐代白居易的史诗《长恨歌》,表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由于“安史之乱”,相亲相爱的人儿一起逃亡,在途中的马嵬坡发生了兵变。面对“江山”与“美人”的抉择,李隆基忍痛割爱,令人勒死了杨玉环。无独有偶,维吉尔的古罗马史诗《伊尼特》中,开国之君伊尼亚斯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迦太基女王狄多爱上了“特洛伊英雄”伊尼亚斯,两人情意相投并结婚。但是,天上诸神却命令伊尼亚斯离开女王,去意大利建立新的王国。结果,伊尼亚斯无奈而去,狄多因绝望而自杀,这也是一出爱情悲剧。

奇诗与妙文

晋代鲁褒写过一篇著名的《钱神论》,其中曰:“无翼而飞,无足而走;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他把金钱的万能与神通写得活灵活现。在千年后的西方,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雅典的泰门》问世,主人公有精彩的独白:“黄金啊,闪烁宝贵的黄金/黑的会变白/丑的会变美/错的会变对/贱的会变贵/老的会变幼/怯弱的会变勇敢。”真是一气呵成,极度夸张,更有过之无不及也。

诗人王维用“红豆”来象征爱情,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则用“谷子”象征爱情,他说:“谷子成熟了/我的爱也成熟了/但愿你,亲爱的/就是收割的人。”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赞歌,其中曰:“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羁鸟归旧林,池鱼思故渊”。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序曲》里,有着一样的情景:“我刚逃出了/曾经长期困居的城市/把忧郁换成今天的自由/自由的小鸟到处为家。”

中国古老的《诗经》中有:“谁谓河广,一苇可航。”后人以之来比喻人的处境是被局限的,但思想可以远航,上天入地无所不到。一旦失去了思想,还能成其为人吗?西方哲人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也是对人的处境的忧虑,同时也赞美了思想的魅力。

唐太宗有“三镜”之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尼采有一首哲理小诗:“人生乃是一面镜子/在镜子里认识自己/我要称为是头等大事/哪怕随后即离人世。”

唐诗中的“蜡炬”意象,是比喻生命之短促的。如:杜甫的“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仿佛觉得,生命之光在渐渐地黯淡。中外诗人心有灵犀,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麦克白》中,主人公有一句台词:“熄灭吧,熄灭吧,这短短的蜡烛!”约翰邓的诗集《成圣》中,也有这样一句名言:“我们是蜡烛,步步走向死亡!”读来令人无比感伤。

李白在《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一诗中,对好友倾诉道:“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是多么浪漫主义的想象啊!无独有偶,法国现代诗人艾吕雅的《致友人》一诗也说:“我的心挂在树上/你摘就是了。”简直是如出一辙,真情坦露无遗了。

陆游的第一个妻子是唐婉,成为诗人终身的牵挂,《沈园》诗云:“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普希金《致凯恩》诗:“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你就在我的眼前降临,如同昙花一现的梦幻,如同纯真之美的化身。”安娜.凯恩是普希金的第一个爱人,她的印象是刻骨铭心的。美丽的爱情,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屈原被流放,长叹“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智慧的痛苦,何去何从,难以决断。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说:“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他也是两难境地,是生是死,无法抉择。

中外文学教学大纲 篇4

现当代文学部分

自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99年间的文学创作,理论界称之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概述

一、“五四”文学革命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兴起了新文化运动。1917年提出了“文学革命”。胡适在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最早系统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以白话文学为正宗。陈独秀1917年2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钱玄同从语言文字的进化角度阐述了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必然性;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周作人发表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一系列文章,反映了他的“人的文学”等主。文学革命在创作上也取得重大成就。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文显示新文学的实绩。

2、“五四”前后,旧文学势力与新文学运动发生了三次交锋:①与林纾的斗争;②与“学衡派”的论辩;③与“甲寅派”的论争。

3、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孙伏园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主要刊物有革新过的《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戏剧》等,并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并鼓吹“为人生而艺术”。在创作上,该派的作家大多以反映社会和人生问题为主,尤其注重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灰色,并遵循写实主义的创作原则。07、09考过

4、创造社于1921年成立于日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等人。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表现自我”、“尊重个性”,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后期创造社则出版了《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偏于“左”倾。08考过

5、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文学革命发生于“五四”运动这场伟大的,促进中国近、现代历史转换的反帝爱国运动提供了思想上与舆论上的准备,除此而外,它还具有十分深刻而深远的历史意义。①全面否定了整个封建思想基础与文化体系;对中华民族从封建桎梏中挣脱出来,产生了极大作用。②确立了现代“人”的观念,以及个性解放、民主、科学等现代意识;③宣告了古典文学的终结与新文学的诞生,旧文学中常见的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农民、工人、新型知识分子所取代,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文学观念、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的革新;④密切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它不仅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与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且以其自身的丰富探索汇入了世界文学的洪流。

二、20年代文学创作

1、初期白话诗。胡适的《尝试集》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一部白话新诗集。白话诗的共同特点是:①在“劳工神圣”的社会思潮影响下,许多诗歌写到了下层劳动者的生活;②在“五四”时代精神的感召下,不少诗歌传达了个性解放的要求;③大多数创作呈现着直白浅露的弊病,或偏离了诗歌的艺术规范,流露出一种散文化倾向。

2、小诗。冰心的《繁星》、《春水》

3、格律诗派,主要指新月社的诗歌创作,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理论(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赋予新诗创作以一定的美学规范。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陈梦家等。闻一多诗集有《红烛》、《死水》。徐志摩的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4、象征诗派。主要指20年代中后期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诗歌创作,李金发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将象征手法引入中国诗歌创作之中,注重表现主体的内心感受,突出强调“暗

示”在诗歌表现中的重要性,以异乎寻常的联想、隐喻、幻觉、梦境等将远距离的事物中的某些联系勾连到一起,进而造成朦胧、神秘、怪异的诗境,还有穆木天、冯乃超等人。

5、郭沫若和《女神》,《女神》的思想艺术成就(导读第219页简答第二题)

6、“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先有“问题小说”,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许地山、庐隐、王统照等人。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人生的问题,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但由于通常“只问病源,不开药方”,或以抽象的“爱”和“美”来净化人生,很快式微。随后是乡土小说,1923年左右在鲁迅的影响下,许杰、王鲁彦、王任叔、许钦文、台静农、彭家煌、废名、蹇先艾等人开始创作乡土小说,乡土小说的作家大多来自乡村、寓居京沪等大都市的青年知识分子,目睹现代文明与宗法制农村的巨大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展示了故乡农村或小市镇得特殊的生活风貌,其风格大多清新、刚健、质朴,涂抹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7、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1911年曾以辛亥革命为背景创作文言小说《怀旧》,他的创作有新诗、散文、杂文、小说,《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导读220页简答题第三题)

8、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大胆倾吐了青年的时代苦闷,表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并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体式:自叙小说。

9、散文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有成就的门类,主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文,代表性作家是鲁迅。周作人的成就主要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言志小品上面,1923年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散文的典范”。

10、中国现代话剧中,郭沫若诗中国现代历史剧的开拓者,代表作有借历史人物表达“五四”时代精神、被合称为“三个叛逆的女性”的《卓文君》、《王昭君》、《聂荌》。

三、30年代的文学

1、从1928年开始,中国现代文学进程发生了转折,其标志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主要社团是后期的创造社和太阳社。“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左联”成立于1930年的上海,有40多人出席,这次大会通过了理论纲领与行动纲领,宣称“文学的目的,在求阶级的解放”。鲁迅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说,号召左联在“目的都在工农大众”的共同目标下夸大联合战线。左联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文艺运动从思想领导发展为组织领导的重要标志。左联主要从事了下列文学活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自觉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提倡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发表《幻灭》用的笔名。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等。(接导读地221页简答题第一题)

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中篇小说《寒夜》。《家》的思想性及艺术性(见导读221-222页简答题第二题)

4、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创作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四世同堂》、中篇《我这一辈子》、中短篇小说集《月牙集》、《火车集》等,老舍小说创作的总体特点:①以独特的平民视角与文化视角批判老中国儿女的国民性,探索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缺点;②善于描写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习俗世相,开掘各个阶层的文化心理;③注重继承传统的小说艺术,擅长运用白描手法;④创立了一种独特的以北京文化为内核、以幽默俗白为特征的“京味语言”。《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对人力车夫祥子悲惨命运的描写,揭示了中国社会

在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下层市民由人蜕化为“兽”的历史悲剧,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品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首先是客观原因,即黑暗的社会环境剥夺了普通劳动者的生存权利;其次,个人的原因,即其悲剧还原于祥子本身的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思想与性格的软弱性;第三,畸形的婚姻关系是造成其悲剧的又一重要原因。

5、曹禺,原名万家宝,1933年写出《雷雨》,另外有《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从《雷雨》到《日出》,曹禺创作思想的变化(见导读222页简答题第四题)

四、40年代的文学创作 1、40年代全国分为国统区和解放区,1937年上海沦陷后,一部分作家留在上海租界,在日寇势力的包围中,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文艺运动,取得了很大成就,史称“孤岛文学”。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寇侵入租界为止,历时四年。坚持“孤岛文学”创作的作家有巴金、柯灵、郑振铎、唐弢等人。2、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汉口成立,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戏剧领域出现了历史剧的创作热潮,郭沫若《屈原》的问世,标志着爱国主义主题的深化。艾青的诗歌、路翎的小说《财主的儿女们》代表了这一阶段创作的最高成就。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处于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诅咒、嘲讽与对光明的渴望,讽刺成为文学的主调,代表作有小说《围城》(钱钟书)、《八十一梦》(张恨水)、《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华威先生》(张天翼)等。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在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的美学目标下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3、艾青,原名蒋海澄,他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歌的思想内容(导读)

4、钱钟书的创作不多,主要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围城》的主题见自学辅导224页简答题第二题

5、路翎,原名徐嗣兴,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分上、下两部(接自学辅导224页)

6、赵树理,建国前主要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二黑结婚》是他的成名作,见自学辅导224页简答题第四题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 从1949年到1999年,理论界习惯上分为“建国初十七年”、“文革十年”、“新时期十年”、“世纪末十五年”四个时期

一、建国十七年的文学创作

外国文学课程论文——中外神形象 篇5

摘要:古希腊神话故事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是世界文学史中的两朵奇葩。而神这一形象以其传奇的故事和丰富的形象塑造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神,其形象与意义两相比较有很大区别。本文试图从神的形象、体系、精神内涵、现实意义以及女神形象五个方面,逐一将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加以对比分析,以彰显地域、历史两大因素在神话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神话作为一种文化,具有一定的普遍的共性,但不同地域的民族产生的神话具有各自的个性。

希腊和中国两大文明古国都保存了大量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记载了各自先民们的实践中足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在内容上有相似的始祖神话和英雄故事等内容,两者分别代表了东西方的文化。通过对古希腊的神话和中国古代神话的比较,可以看出它们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两者的区别中看到两个文明大国璀璨的古文化精髓。

(一)“神”的形象不同

古希腊神话的最大特点就是神人“同形同性”。①意大利思想家维柯说:“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以自己为模式创造了神。”因此,古希腊人也是按照人的形象来创造他们的’神”。希腊神话中的神具有人的形态、性格、情感等特征,使得诸神形象非常接近于人。希腊人认为,“神是最美的人”,都拥有漂亮的外表,比如宙斯就拥有漂亮的外表,这也说明了神实际上是人之美质的集中体现者。②希腊神话不仅记载了神的“人神同体”,而且神也具有七情六欲。希腊神话中,无论男神、女神关于恋爱故事的特别多,即人神互通血缘。例如宙斯与女神生子或是爱上普通女子;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达夫妮。因此他们也有人的痼疾,比如说嫉妒心,赫拉、雅典娜、阿弗洛狄特为争夺“最美的女神”的赞誉而彼此使尽心计。

然而,中国古代神话大多则是把神描绘成“人兽同体”。①天神伏羲是人首蛇身,太阳神炎帝是牛头人身,他们或是动物的化身,或是感应天象而生,他们往往是神秘的,以一种图腾的形式存在,是先民们在愚昧状态中对自然的敬畏、取悦的反映。②中国古代的神一般不会有人所谓的“心性”,他们是高高在上、正襟危坐、严肃刚正的,情欲对于他们是一种污蔑和亵渎。

(二)“神”的体系不同

古希腊神话有一个完整的神的系统。①神的体系以家庭为单位组建,诸神基本有一个繁衍的家族体系。例如众神之首宙斯与天后赫拉结为夫妻,其儿子阿瑞斯为战神。②希腊神话里的神有“新”、“老”之分。希腊神话中的神是一代一代繁衍下来的,形成了具体的诸神谱系。在希腊神话里,新神和老神之间的斗争便不可避免。在宙斯拯救兄弟以后,新辈神取代了老辈神,这就是一种接替和繁衍。这是人们主体意识逐渐形成的体现,也是人类发展历程中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规律的反映。

中国古代神话则没有脉络清楚的系统。①中国古代神话一般是以社会为单位,众神与主神之主要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大多不存在亲属关系。②中国古代神话的神是永恒的,不可战胜的。因此,自古以来,神都被当成祖先来膜拜。

(三)女神形象差别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中都有涉及女神的形象,但两相比较差别可见一斑。①从女神数量来看,古希腊先祖们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系列女神形象,如大地之母盖亚、天后赫拉、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智慧之神雅典娜、月神阿耳忒弥斯等等,女神数量之大。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神话中女神数量要少得多,关于女神的故事也仅有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为数不多的一些。②从女神命运与个性来看,古希腊女神的个性充满人的七情六欲,她们有博爱,也有自私、嫉妒的心理,形象饱满。如赫拉、雅典娜、阿佛洛狄忒费劲心思争夺“金苹果”的故事。表现女神们嫉妒心极强,追求自我满足,仇视敌人。但也正因为这样,使得她们更接近于人的形象。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神话中女神大多为劳动女性,个性醇厚,与普通大众一样劳作,肩负创造人类,为人造福的重任。③从女性权威来看,古希腊神话女神不是最高权威的所在。首先,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其次,纵然古希腊女神的数量占了其神数量的近一半之多,但最高权威仍是宙斯,也无人能挑战宙斯。古希腊是一个男权社会,男人是社会的中心,先民们创造神话时,也充分将权利赋予男性。从古希腊奥运会我们可以看到,女子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她们甚至于男性的附属品。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最高权威的掌握却在女性,比如女娲。在中国古代神话起源时,母系社会尚存,人类对女性是崇拜和尊敬。因此,在古代先民的意识里,女性拥有创造人类、造福人类的贡献。

(四)神的精神内涵不同

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充满了强烈的人性主义倾向,表现出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希腊神话故事中往往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在探索世界的同时也探索人。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反映,神的存在是为了人,人是目的,而神是手段,希腊神话的多人信仰没有导致人听命于神、人的命运完全由神来决定,而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交换。这是因为在古希腊人的意识中几乎不存在什么绝对权威,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去求知、去创造,他们充分相信自己。

相反,中国神话宣传的神灵则高高在上,认为神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具有人类所没有的超自然能力;神与人之间的界限根本无法逾越,即人类必须绝对地敬畏神、崇拜神和服从神,不可对其有任何冒犯之处。如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最后的结局可以看出,神永远是不可战胜、不可挑战的。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五)“神”的现实意义不同

【范文网】

希腊神话故事具有强烈的“世俗性”。希腊诸神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有人的七情六欲等需要,有正直勇敢的,也有奸诈狡猾的。因此,希腊诸神具有强烈的世俗性特征。比如希腊诸神的“乱伦”现象,大地女神盖亚与其子乌拉诺斯的“天地相交”,而后乌拉诺斯在盖亚的教唆下阉割了父亲乌拉诺斯,之后又与自己的妹妹瑞娅结婚,此中关系极为复杂。古代希腊神话,神具有人的特征,被人格化,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复杂,阴暗的一面。

中国神话的“道德性”,中国神话中的“神”往往是“德”的化身。他们承担着维护宇宙秩序的崇高责任,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是人们追求的最高道德标准。诸神们的种种行为动机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是为了民族集体利益: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神农尝百草”。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们不看重对个人情感的追求,他们大多善于控制情感,控制欲望,与希腊诸神的“乱伦”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中国神话里的神都是以道德最为最高标准,而不是仅仅满足自己的需要。中国的神话,基本都是理性人格,体现了一种社会的伦理道德,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时儒家道德思想的一种反映和暗示。

作为东西方的两大文明古国,中国和希腊都曾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作为东西方两个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后世仍然具有巨大的文学魅力,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种民族文化及其特征的形成,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成为世界文学艺术的宝库和源泉。

参考书目:[1]郑克鲁,黄宝生,陈建华,蒋成勇《外国文学史》(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6

[2]斯威布[德]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06

[3]吴华群,张西虎,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06.06

中外文学教学大纲 篇6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主要作品有:

(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散文集:《朝花夕拾》;(3)散文诗集:《野草》;(4)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16部。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新诗的奠基者。诗歌代表作为《女神》,戏剧代表作为历史剧《屈原》。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为《子夜》,另外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名篇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为《倪焕之》,另有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等。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爱国主义民主战士。他的散文有《春》《匆匆》《背影》《绿》《荷塘月色》《威尼斯》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小说家,语言艺术大师,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另外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现代女作家,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小说有《斯人独憔悴》,散文有《小桔灯》《樱花赞》《寄小读者》,诗有《繁星》《春水》等。

◇夏衍,原名沈端先,我国现代剧作家。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作有《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代表作为《死水》。◇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小说《家》。主要 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人间三 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另有散文《灯》《日出》《海行杂记》等作品。

◇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为《雷雨》,另有名作《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等。

◇沙汀,四川安县人,现代小说家。代表作为《在其香居茶馆里》,另有长篇小说《还乡记》《淘金记》《困兽记》。

◇丁玲,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为荣获斯大林文学二等奖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荣获斯大林文学三等奖的《暴风骤雨》。另外还有名作《山乡巨变》《铁水奔流》等。

◇臧克家,现代诗人,代表作为《烙印》《罪恶的黑手》《有的人》等。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另有名作《黎明的通知》。

◇赵树理,现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为《李有才板话》,另有名作《小二黑结婚》《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

◇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荷花淀》,另有名作《风云初记》《白洋淀纪事》。

◇左联五烈士,即殷夫、柔石、李伟森、胡也频、冯铿。◇吴伯箫,原名吴熙成,现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为《北极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有《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猎户》《难老泉》等。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杨朔,当代著名散文家,名作有《茶花赋》《香山红叶》《海市》《荔枝蜜》,小说有《三千里江山》。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他和丁毅执笔的《自毛女》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代表作为长诗《放声歌唱》。

◇秦牧,原名林觉夫,著名作家.名作有散文《土地》《花城》《社稷坛抒情》。

◇峻青,原名孙俊卿,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小说《黎明的河边》,名作有《海啸》《党员登记表》。

◇碧野,原名黄潮洋,现代散文家,代表作为《阳光灿烂照天山》,散文有《天山景物记》。

◇郭小川,当代著名诗人,代表作为《青纱帐一一甘蔗林》,另有《林区三唱》《将军三部曲》《爱情三部曲》。

◇张天翼,现代作家。代表作为讽刺短篇小说《华威先生》。长篇小说有《鬼土日记》,短篇小说有《从空虚到充实》.儿童文学作品有《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大灰狼》等。

◇沈从文,现代作家.曾参加新月社,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短篇集《沈从文短篇小说习作选》,散文《湘西散记》等。

◇钱钟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为《围城》。

◇高晓声,当代作家。代表作为《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二)外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 ◇荷马史诗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返回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 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事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的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 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史诗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借动植物来喻人。后人赞誉“荷马式的比喻”。

◇但丁和《神曲》

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所处的时代是个 新旧交替的时代,因此他在看待事物的态度上常常是矛盾的。《神曲》是但丁的主要作品;其中梦幻与写实交融,体制上呈现出工整与协调的结构。作品的结构呈现 出神学上的“三位一体”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大量使用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运用 意大利语写成,采用意大利的民歌形式,打破正统的拉丁文写法。作品中,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地狱代表黑暗社会;炼狱代表人 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天堂代表理想境界。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是西班牙作家,他所创作的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有矛盾性和复杂性的 人物形象之一。《堂•吉诃德》辛辣地讽刺了毒害人们的骑士文学,真实地反映了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现实,成功地塑造了欧洲文学史上著名 的艺术典型堂•吉诃德。艺术结构上采取单线发展,大故事套小故事,使线索单纯而不单调,妙趣横生;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用细腻的手法,增加了作品的 幽默感,对骑士小说的形式作了“戏拟”。

◇乔万尼•薄伽丘和《十日谈》

乔万尼•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人文主义者,他和但丁、彼特拉克被并称为意大 利文艺复兴的“三杰”。《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十日谈》中的故事取材广泛,中世纪传说、历史事件、东方民间 故事、现实中的人和事都成为猎取的题材。薄伽丘在运用这些材料时突出它们的现实性,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观点。

◇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 大成者。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按体裁可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四类。

◇高乃依和莫里哀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他的《熙德》被公认为 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主人公包括罗狄克、施曼娜。作品表现了当个人感情与封建家庭发生利益冲突、产生矛盾时,封建义务让位于国家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利益。作品通过 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恪守 “三一律”。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 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莫里哀的《伪君子》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达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是个不朽的艺术典 型。《伪君子》严格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

◇歌德和《浮士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 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歌德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

《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博士 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他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 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斯菲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拜伦和《唐•璜》

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拜伦的第一部诗集是《懒散的时刻》,有名的讽刺 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拜伦在他的《曼弗雷德》中表达了其“世界悲哀”的哲学,主人公曼弗雷德则成为“拜伦式英雄”最成熟的形象。诗剧《该隐》取 材于《圣经》。主人公该隐是敢于怀疑思考,有自己的欲望与要求的年轻人的代表。1813一1816年,拜伦完成了一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故事,称《东方叙 事诗》。叙事诗中的主人公被称做“拜伦式英雄”,这些叙事诗又叫“叛逆者叙事诗”。

◇雨果和《悲惨世界》

雨果在小说方面的成就十分突出,他常以人道主义为主线。如《海上劳工》歌颂劳动者的 高尚品德,《笑面人》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晚年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是描写法国大革命的作品(1793)。作者在小说中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 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观点。

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爱斯梅拉尔达是作者理想中 “美”的化身。伽西莫多是作者理想中“恶”的化身(外表恐怖、滑稽)。作者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的美学 原则,创造人物形象。副主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教克洛德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他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艺术特色体现在通篇采用对照方法,将人物自身外表和内心,以及伽西莫多 与克洛德、两个阶级、两种朝廷(路易

十一、平民王国)进行对照。雨果《悲惨世界》的主要人物:冉阿让、芳汀、小柯塞特,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思想:一是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二是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小说通 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以“仁爱”、“慈善”为中心的人道主义。三是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使罪犯重复犯罪,而人道主义才是高级法 律,使罪犯弃恶从善、终止犯罪。四是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理想“冉阿让”。小说的人道主义局限性在于借人道主义感化统治阶级的矛盾,这是不可能的、是腐蚀 剂。

◇果戈理和《死魂灵》

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可以说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期农奴主阶级衰亡的历史,通过 封建贵族农奴主形象的描写,揭示了专制农奴制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作品还形象地描写了带着血腥味走上新兴社会舞台的资产阶级,并且对这个阶级的掠夺性和 对金钱的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死魂灵》的主要人物乞乞科夫,是个六等文官,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冷酷、贪婪。

◇司汤达和《红与黑》

司汤达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从 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小说通过三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全文 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和德•瑞娜市长夫人、玛特J1s1,姐恋爱生活为“纬”,经纬交织、条理明晰。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 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条,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小说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 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 “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在注定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但又辛辣地讽刺了“贵族男女”,描写他们在 资产阶级暴发户的逼攻下必然失败、毁灭,赞扬他的政敌“共和党人英雄们”。

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为人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作品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的衰亡史,主要包括《古物陈列室》《高老头》《弃妇》。

◇狄更斯和《双城记》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创作的《艰难时世》反映了19世纪40 一50年代英国的劳资矛盾(社会的根本矛盾)。作者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揭露了当时的繁荣盛世其实就是冷酷的扼杀人性的艰难时世。小说通过葛雷硬、庞得贝为 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事实哲学”,抨击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理论基础一一功利主义哲学,揭露其扼杀人性的罪恶。小说通过以西丝为代表的善良人感化冷酷的资产阶级 的设想,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解决矛盾的方案是人性感化。

《双城记》是狄更斯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达到成熟时期的杰作。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法国 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响警钟,具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小说无情地揭露了腐败的统治阶级专制政体、法律制度;描写了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 的悲惨生活;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 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小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在艺术特色方面:一是结构复杂严谨,由三个对立而又相互交织的线索组成。如梅尼特医生的故事;贵族后代代尔那的故事;革命者得伐石太太的故事,体现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结构完整性的统一。二是浪漫色彩和现实手法的有机结合。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紧张生动 又富有戏剧性。同时,以写实手法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及场面。三是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如大笔勾勒巴黎人民起义,在人物肖像、心理及叙述事件方面 精雕细刻。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托尔斯泰和《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 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当他在法庭 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申冤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各阶层,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弊病,认识到人 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的。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诉失败后,他在《福音书》中找到消灭恶势力的办法,那就是在 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要宽恕一切人,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

◇易卜生和《玩偶之家》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资本主义生活中具有叛逆 精神的女性形象。戏剧不是表现娜拉的贤妻良母形象,而是着力表现娜拉的精神觉醒即精神反叛。娜拉的精神觉醒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丈夫生病,她为救丈夫,伪造父亲签字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柯洛克斯泰以娜拉“冒名借债”之事要挟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不要辞退他。这使娜拉的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平静的心中起了波 澜。第二阶段,由烦乱到幻想。她准备自己承担责任,牺牲自己,来保全丈夫的名誉。同时她天真地认为,到时候丈夫会来“挑起那副担子”。娜拉的幻想,表现出 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深情。第三阶段,当海尔茂看到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时,对她破口大骂。娜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拉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她完全醒悟过来,往日的欢乐都是假的,自己 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毅然出走。娜拉对资本主义法律、宗教、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如娜拉说:“法律 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了1913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和1915诺贝尔文学奖。

《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 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他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才音乐家。在他成才道路上受了两个人的影响:祖父培养了他的音乐才能;舅舅教导他创作要真诚,还引导 他去野外聆听大自然的音乐。他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丰富而敏感。逃亡法国后,他发现巴黎的文艺界像个杂耍市场,于是他对法国的文艺界、文 学界乃至整个法国社会进行了抨击。他要使自己的音乐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他开始到民间。去,和平民交朋友,还想办一所平民音乐学校。奋斗失败后的克利 斯朵夫认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唯 一手段是艺术,唯一思想武器是“爱”。他追求的艺术是一种“纯艺术”,他的这种认识基于博爱主义,但这 又使他最终走向妥协。晚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下一代中传播爱的种子。在创作上,潜心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于宗教音乐。他 的艺术境界变得清明恬静,失去了往昔的战斗气息。克利斯朵夫在他所追求的心灵的和谐中走完了自己 的人生道路。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一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为一体。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 话、梦境、联想、抒情性插笔以及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段。二是音乐性。它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 艺术特色。

◇高尔基和《母亲》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尼洛夫娜是由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经过革命洗礼转变为 坚定的革命 者的典型形象。她是钳工的妻子,身受政权、夫权和神权的三重压迫。无权的地位使她整天沉默不语、提 心吊胆,显得悲哀和柔顺。革命者常在她家里聚会,她从恐惧变为习惯,自发地认为革命事业是对的。出 于母爱,她主动承担了送传单的任务,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五一”游行儿子被捕之后,她到城里与革命者交往,受到更多的熏陶,她已经从爱儿子扩展到爱同 志,送传单是工作的需要了。母亲被捕,彻底完成 了这一形象从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到自觉工作、坚定无畏的革命工作者的转变。

小说的意义在于:母亲的转变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显示了革命理论和运动树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

◇海明威和《老人与海》

海明威是美国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老人与海》充满象征意义,寓意很深。故事表现了 “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在这场英雄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与环境的斗争中,桑提亚哥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桑提亚哥赢得了胜利。桑提亚哥的生活信条和“硬 汉子”的精神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也是这一形象留给读者最深刻的启发。

◇惠特曼和《草叶集》

《草叶集》是美国作家惠特曼于1885年写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草叶集》是惠特 曼深邃而神秘的宇宙观的一种诗的体现,闪耀着神的灵光。惠特曼是一个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时代意识的作家,他以澎湃的激情抒发主人公的政治热情和他对哲理的 探索,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草叶集》的特色表现在反抗黑暗势力的战斗精神,反对蓄奴制度。

从诗歌艺术的发展角度看,《草叶集》堪称一座里程碑,其艺术特色如下:《草叶集》中 采用的自由体,已经完全摆脱了旧套,成为诗人内在情感自然流露和自由抒发的最恰当的形式。《草叶集》中的大部分诗都不遵循传统的格律,不押韵,也没有规律 的音步,诗句像口语和散文那样长短不一,全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与诗中的自由精神浑然一体。惠特曼还以重复、排比、平行等手段来加强诗歌的节奏和气势,造 成一种雄浑、奔放、粗犷、豪迈的风格。在这奔涌的诗潮下面,还有一股持续不断的潜流;在这鼓舞人心的宏朗的格调中,还有一种可以把人带人冥思境界的低回的 乐律。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从内容上看,《草叶集》中强烈的政治热情与对更高意义上的哲理的探索是结合在一起的;从形式上看,它的雄浑、直率、奔放的格调与深沉、含蓄乃至神秘的色彩也是不可分的。

◇泰戈尔和他的创作

泰戈尔的思想具有泛神论的特点。他信仰神存在于万物之中,人与万物都是神的表现。他 宣传“泛神论”,表明对印度教派纷争及种姓制度严格的不满,有其合理的唯物主义因素。他一味追求与神的融合与和谐,又流露出一种超自然的情绪,步入到纯精 神的方舟之内,势必导致人们脱离现实去追求神秘朦胧的臆想。因此,“泛神论”思想又含有唯心主义色调。

他的英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最能代表作者的创作成就。它的思想内 容和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一是诗人日夜盼望与神相会,与神结合,以达到合而为一的理想境界,表现诗人虽强烈追求但却难以达到合而为一境界的痛苦;表现诗人 经过不懈追求,达到合而为一理想境界的欢乐。二是泰戈尔心目中的神,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在最贫贱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作者通过对神的礼赞,表达出自己的 人生理想。诗人笔下的神十分神秘,诗人正是借“泛神”的思想,来表现生活的真理。它既可求,又缥缈;既实际,又神秘。正是这种特征糅合在一起,构成了《吉 檀迦利》的神秘色彩,反映出作家进行理想探索的矛盾心理与一切必归和谐的哲学观念。

《吉檀迦利》在艺术上也独具特色:一是诗集充满哲理,但抒情意味很浓。诗中对大自然 最精彩的描述,春天、雨季纯然一幅幅清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晰的画面;二是直抒胸臆,似水中月,云中影,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给人以朦胧之感;三是想象奇特,韵律幽雅,将 哲学思想融合在优美的诗行之中,神秘而不枯燥。

◇艾略特和《荒原》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是诗人把他对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 理的高度,经过意识融合所展示出的既有戏剧色彩又富于启示录式的内心独自。它以深刻的危机与超越意识去沉思西方文化的困境与出路,展示出一个失去了神性之 世界的本真状态。在没有神性的世界中,西方文明已全面堕落为干涸碎片,世界之夜已进入夜半,世界之夜弥漫着黑暗。作者把他对现实的思索扩展为对历史的透 视。因此他的荒原便具有普遍性与永恒性。诗人要以他的恐怖之诗来震撼荒原人这个上帝缺席的现实,诗人之诗为我们传来了上帝回返的讯息,如此,《荒原》也才 不是那种虽死犹生的绝望。

《荒原》作为现代派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其艺术形式与表现特征有其独到之处。一是内 心独白的运用;二是广泛地运用自由联想;三是把诗中的人物放到戏剧化的场景中;四是诗人通过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无法或者无需表达的思想;五是情感的场面 化和具体化;六是大量运用文学的与历史的典故。

◇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

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主要表现的是 “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 隔绝和被殖民者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作品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 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百年孤独》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异多变 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人间与鬼蜮的界限。小说大量运用象征、暗示手法,如俏姑娘象征不可侵犯的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 奴役下的畸形社会;大风暴象征不可战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一千零一夜》

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高尔基誉之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始创 于公元6世纪,大约到16世纪在埃及基本定型。《一千零一夜》生动、忠实地反映了劳动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揭露了统治阶级贪婪丑恶的本性,赞扬 了人民在与恶势力斗争中表现的惊人智慧和才能。

《一千零一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浓郁的东方情调和浪漫色彩是其重要的特点。如作品 中勾画的中古阿拉伯的面貌,上至宫廷,下至奴隶各个阶层的不同生活,婚丧嫁娶、宗教礼仪、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都充满着浓郁的东方色彩。丰富生动的想象,大 胆荒诞的夸张,曲折离奇的情节,人神魔怪的矛盾纠葛,把人情世态描绘的真实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性同奇思异想的幻想性奇妙地融合起来。整篇作品是一个总纲性故事,里面还有大故 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有时又包含着故事,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如《驼背的故事》引出4个小故事,再由第4个小 故事引出6个更小的故事,情节离奇多变。另外,它还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故事中真、善、美的形象,总是与假、恶、丑相对立。如 《阿里巴巴与四十个强盗的故事》中勤劳、聪明而又朴实的阿里巴巴与狠毒、贪婪的哥哥的对比;女仆马尔基娜与强盗的对比。

《一千零一夜》在手法上充分运用了诗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在叙事写景方面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为主,又辅以故事人物的吟歌和吟诗来进一步突出主题思想。其中,还有不少谚语俚语,生活气息浓郁。

◇紫氏部和《源氏物请》

紫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是中古时期日本最重用的作品,它的主要思想内容包括: 一是《源氏物语》通过对光源氏及周围女性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平安王朝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是作者透过高贵浮华的宫廷生活表面,看到了淫荡糜烂的生活方式 给贵族自身带来的悲剧结局,深刻展示了贵族之间及宫廷内部的尖锐矛盾,揭示了贵族阶级精神颓丧的过程;三是客观反映了在一夫多妻制度下广大日本妇女的悲惨 命运。奏响了日本平安时代大贵族专制统治必然衰亡的哀歌。

◇川端康成和《雪国》

中外文学教学大纲 篇7

中外传统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尽管千姿百态, 却几乎都是在男性文化、男性视角、男性的审美意识中完成的。贞洁烈女、贤妻良母、哀怨弃妇、荡妇淫妇, 不一而足。中国的有:从刘兰芝到七仙女, 从秦香莲到祥林嫂, 从窦娥到林黛玉, 从蔡文姬到唐宛儿;外国的有:海伦到克里奥佩特拉, 苔丝到吕蓓卡, 简爱、卡瑟琳到斯佳丽, 安娜·卡列尼娜到娜拉……在男性作者的视野里, 女性母亲、妻子、情人、女儿的形象, 是歌颂、爱慕、疼爱、激赏和仇恨的对象, 不是女性本身, 是女性的化身的其他属性。无论他们怎样地以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方式创作, 男性意识的相同的视角毋庸置疑,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在他们步入思维的编织和合理推导的惯性运作下完成的, 这种惯性是由男性心理定式造成的, 也是无法超越的。下面我想分别以《祝福》中的祥林嫂、《安娜·卡列妮娜》中的安娜为例进行说明。

一.忍辱负重的悲苦女性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与《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一样勤劳、善良, 在承受命运的不公和打击后总是想以辛勤的繁重的劳动来争取做人的资格, 一方面她们默默承受世人的冷眼和舆论的鄙视, 另一方面她们不甘于命运的摆布, 祥林嫂不甘于受到婆家的虐待, 逃跑出来到鲁镇做工, 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争取做人的资格;她不甘于被人强逼改嫁, 用生命来抗婚, 在逼嫁的路上, 她又哭又闹, 拜堂时还用头撞香案角企图自杀。虽然没有死, 但也撞到头破血流, 结果在头上留下了一个“大家以为耻辱”的伤疤;她不甘于百般受人歧视, 捐门槛以“赎罪”。为了“捐门槛”, 祥林嫂用了在鲁家的全部劳动所得:十二元鹰洋;她不甘于死后受到阎王惩处, 临死时怀疑灵魂的有无。她希望没有鬼, 死去不用锯开身子来分给两个丈夫, 但她又希望有鬼, 死去可以在阴间见到唯一亲爱的儿子阿毛, 可以一家团聚。

我们可以看到在对待生活的时候, 她们从没有抱怨过自己贫寒的处境, 她们都幻想以辛勤沉重的劳动改变命运, 虽然她们所做的反抗不够彻底, 十分柔弱, 也不够明确。但是她们都希望能争取到做人的资格, 她们都善良, 哪怕孩子不是美满婚姻的产物, 她们同样热爱, 当生命中的支柱彻底崩溃时, 她们都发出了对这个社会统治信仰的质疑。作者不但写出她们在物质、肉体上的被伤害、摧残, 而且写出了她们心灵深处的迷茫、痛苦。当她们被那个黑暗、无情的社会吞噬时, 我们才更深刻地体会到她们的悲剧其实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共同的命运。

二.桀骜不逊的命运叛逆女性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她不满于封建包办婚姻, 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但她生活所在的那个虚伪的上流社会却不允许她这么做。因为这个社会以完全被金钱权势所腐化, 夫妻之间毫无真挚的感情, 人们习惯于互相欺骗。当安娜不顾丈夫的威胁, 公然与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结合在一起时, 整个上流社会就一起向她施加种种可怕的侮辱和谩骂。后来, 渥伦斯基又对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 真挚自由的爱情不仅找不到, 而且被遗弃, 作家庭奴隶的命运还在等着她。她感到再也无法这样生活下去了, 于是以自杀对这个社会提出了最后的抗议。

作为一个贵族社会思想道德的叛逆者, 安娜追求的虽然只是个人的爱情自由, 采用的也只是个人反抗的方式, 但她勇于面对整个上流社会, 誓死不做欺骗、虚伪的社会道德的俘虏;在冲破封建束缚, 反抗社会压迫方面, 她作到了处在她那个地位和环境中所可能作到的一切。这对当时的贵族资产阶级社会, 具有深刻的批判揭露意义。

应该看到作为文学形象, 都具有善良、美丽的美好品性, 她们都十分热爱生活, 渴望拥有美好的人生, 具有不满足于现状, 对未来充满渴望, 当他们在现实的挫折和打击面前感到困惑时, 都表现出叛逆的反抗精神, 尽管这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但在她们所处的时代来看, 还是十分可贵的。并且作为女性, 她们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对人生的奋斗都具体集中地表现在爱情、婚姻上了。从祥林嫂、苔丝到安娜·卡列尼娜和繁漪, 在这个时间历程中, 我们欣喜的看到女性形象从逆来顺受到不服从乃至奋起抗争, 哪怕这种反抗是那样柔弱, 不彻底, 哪怕他们抗争的内容是那么狭隘, 追求的东西是那样微不足道, 但最终, 她们还是被邪恶、腐败、残酷的黑暗势力的吞噬。虽然她们在各自的故事中各具特色, 各有个的典型环境, 各有各的典型性格, 她们却代表了人类苦难历史上追求爱情、追求自由、渴望解放的妇女形象, 她们是文学家理想中的女性。而他们的苦难则引起我们极大的同情。正因为如此, 这几个女性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才是极富有艺术魅力、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直到今天, 中西方的小说家们仍不懈的努力研究着两方小说中的艺术魅力, 虽然语言的不同对相互的艺术鉴赏有一定的影响, 但美是相通的。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中西方小说艺术最终会取长补短, 融为一体, 共同发展, 到达新的艺术高峰。

(责任编辑:龙大为)

2012.11 109

摘要: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背境中, 女性的地位大致相同。应该看到作为文学形象, 都具有善良、美丽的美好品性, 她们都十分热爱生活, 渴望拥有美好的人生, 具有不满足于现状, 对未来充满渴望, 当他们在现实的挫折和打击面前感到困惑时, 都表现出叛逆的反抗精神, 尽管这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但在她们所处的时代来看, 还是十分可贵的。本研究通过比较的方法探讨了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差异。

关于中外文学的文化与审美比较 篇8

关键词:中外文学;审美;差异

1 中外文学的多元美

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学特色。外国在历史上也产生了很多的文学巨匠,孕育了不朽的文化,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可以从那些经典中感受到具有特色的文学魅力。比如说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品中表现出的是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使作品散发出独具特色的魅力。要想使更多的人群面而真实地理解外国文学的内涵,需要深入去了解其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进行外国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讲解外国的文化背景,文学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反映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在文学名著中无不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而这些成为了相对完整的美学体系。只有在了解历史和审美观念的基础上才可以体会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相比之下,中国文学在发展中有着特别大的差别。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悠久,从秦汉至唐宋元明清,不同的朝代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文学特色,除去丰富的文学内容,其发展也有多元美。比如,脍炙人口的《诗经》,当中记载了很多经典的诗句,“关关雌鸡,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诗句被人们传唱至今。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语言文字呈现出来,文学名著作品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同样是作者表达某种情感的需要。中外文学作品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很多差异,但都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途径,他们之所以表达了文学的多元美,也是中外文化的不同之处。

2 中外文学的个性美

中外文化虽然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是对于文学来说是具有个性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的目的是表现人们丰富的感情。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会有着和他人迥然不同的个性,这些风格各异的情感也会让文学展现出更多的独特之处。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创作可以彰显独特的个性,这种中外文学家共同寻找个性的状况也是中外文学审美的一个共通点,通过对中外文学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塞万提斯的《唐吉坷德》在西班牙人心中的地位,两部都流传甚广的文学作品,地位恐怕都是同等重要的,尽管在内容上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仔细品读之下不难发现,两部作品中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表现出作家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二者有着共通之处,也不能把两部作品等同视之,但是通过对中外文学审美差异的比较,它们各具特色,表达的意境也不同。意境主要依存作者的胸襟、依存作者的精神境界,美的意境能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人、对事在思想上有新的理解。这也是中外文学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美,不同的作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别人无法去看透,但是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内容却让我们体会到了文学的艺术美,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享受,感受到了每个时代所散发出的不同艺术气息。

3 中外文学的开放美

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能够把人们丰富的情感体现出来。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在历史的发展中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中外文学在发展中联系越来越密切,只有建立在共同发展基础上的中国文学才会更加有魅力。汉语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语言,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魅力,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当学习汉语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也将会使文学更加开放,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实和丰富更具有优势。中国传统的文学在历史和语言的影响下,并不具有开放性,在之前的文学发展进程中,也没有将外国文学理念进行融合。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外国文学中的语言也独具特色,艺术化的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美欣赏美。外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世界的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外国的价值观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崇尚的推崇的是强者和个人英雄主义,个人的利益也是高于集体的。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主张争取思想的解放和自由。文学中结合了人类的风俗观念,智慧和历史。文学作品的文化审美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文学是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外国文学中哪些曲子现实生活的题材,也可以说是外国社会的缩影,展现除了外国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随着中外文学交流的日益加深,文学也显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中国文化在中外文化不断融合发展中显得更加开放,中国文学只有与外国文学相互交流融合,才能正确认识到外国文化中的优缺点,并结合中国文学的实际去进行融合,以此来丰富我国的文化。只有这样中国的文化才会更加蓬勃的发展。

4 中外文学的融合之美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外文化也逐渐走向融合,包括中外文学。社会发展也带动了文学的发展,但是如果一味地闭门造车,终将会导致文化的枯竭。只有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前提下,选择性地汲取外来文化的理念,在融合的过程中让文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汉语的学习是一个比较系统而且繁杂的知识内容,不管是从词句还是语法上,都是和历史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词或者一个字或者都是一个历史典故。这种情况下对于汉语老师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学中不能把内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优秀的文学作品其遣词造句都独具匠心且在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因而在诵读时能读出文章“字里”与“行间”的思想与情感,就达到了平时所说的“美读”。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读书时要做到“美读”,这一读书要求是他首先提出来的观点。很多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在声韵节奏上具有音乐的节奏美感,“美读”就是要通过对其音韵节奏的把握感受到其中的美感,进而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效果。其可以理解为诵读时既能有表情又能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诵读时如文中的人,如文章是出自我内心。在允许外国文化和认同外国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把外国优秀文化素融合到中国文化当中来,产生独特的融合之美,才能让中国的文学更加健康持久的发展,中国文学才会有更美好的前景。

5 结语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是人们欣赏和享受的对象。所有的艺术, 包括文学, 都追求美,因而文学本质上具有审美性。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中外文学来说,美既不缺乏,也不难发现,特别是哪些流传至今的文学名著篇目,从语言、形象到情感都蕴含着丰富的美的火花,但对文学名著来说,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美继续下去才是难的,对于中外文学来说不断地融合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首作帝.“五四”文學审美批评的视野、建构与意义[J].社会科学,2012(05).

上一篇:水井的修复方案下一篇:那年的时光作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