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教改项目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务管理专业教改项目

财务管理专业教改项目 篇1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学院试点专业之一正在突破原有的专业氛围,在实践过程中正朝着培养学生融入旅游市场的目标靠拢,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改方案和实施计划。具体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体现:

一、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改革

本专业在开办之处就开始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既结合旅游市场的实际情况又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生源情况,提出既不能办成中职旅游专业的延伸。又不能成为本科旅游专业的缩影,要走出一条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一条新路子。要把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起来,那么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讨论,把旅游管理高职专业定位成培养旅游行业,即旅行社和星级宾馆中的一线服务与管理人材为主。

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把《旅游文学》、《旅游概论》从必修课调整到选修课中,同时选修课中加入《演讲与口才》、《中外礼仪》、《客源国概况》。这样的辅助课程,必修课中加入《旅游会计》、《旅游市场营销》这样的与旅游管理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在专业实训课中突出宾馆和旅行社两个主干。从宾馆服务员和旅行社导游服务两个基层岗位着手,并在最后学期深入旅游行业工作岗位进行实习,实训总课时达到1196节。这样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是符合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

当然,现实中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是多方面的,高规格的旅游市场更需要有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来充实。旅游行业需要从基层做起,这一点在这个行业尤为突出,尤为明显。从这个角度出发也许与我们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有所违背。既然要从基层做起,那谈何管理人才的培养,其实深入到我们的课程体系不难发现,我们的出发点是站在一个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把服务的技能和管理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这样的结合既考虑到了高等职业素质的教育,又切合了旅游基层岗位的需求。

当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一个切合于实际的专业队伍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课程设置专业定位。学院旅游商务系特在暑假聘请了南昌市旅游协会的八位专家与旅游专业教师共同研讨教学计划。这八位专家分别来自江西省各大旅行社老总以及酒店业的人力资源资深专家,专家们分析了当今旅游市场的现状与前景,也提出了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人才的走向,这对于我们旅游管理高职专业办学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我们的专业教改提供了很多的实践依据。

二、加强学生素质

从高职生源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高中毕业未进入本科院校,说明其文化水平与本科学生有所差距,考虑到旅游职业教育的实际和旅游市场的人才高标准需求,人才的培养其实并非易事,无论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身素质的调教还是从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所以说,加强学生素质当然就成为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重点,首先,我们从旅游行业的外语氛围开始着手,无论是高星级酒店的外语要求还是国际旅行社与中国加入WTO的紧密联系都促使我们对学生外语素质提高应大加力度,在今年开学初期,在旅游专业的楼层范围里把原有的中文宣传栏全部设成英语字样,教师授课融入双语教学,开设《旅游英语》的课程,课程中突出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加入大量英语实训教学。接下来,对学生培养的是语言表达方面以及个人表现力的培养。专业组上规定即将考导游证的学生在每天早读时下到各班班级进行模拟导游的现场导游,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一种表现力,又可以加强他们将来在旅游行业中必将遇到的主流和沟通,一段时间以来,学生在这几方面的提高是很明显的。

三、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教学方法改革

旅游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式本就应以实践为主,那么对专业教师的要求更应与行业靠拢。旅游教研组的教师有着强硬的实践教学素质,基本上所有教师都是在行业中有过大量的实践经历,青年教师全部考到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导游证,并从事过导游工作,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高星级酒店从事过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

旅游行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如果 光凭以前的实践经历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不在这个领域中落伍,我们的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仍然深入到行业中,例如:旅游专业组主任王玲丽副教授现在仍然深入到旅游基层中与管理者接触,与一线服务员工交流,上课,进行指导性的培训;青年教师在节假日在旅行社进行线路设计,带团等工作,这些在学校以外的经历都是对自己的充实,也是对行业的反复认识与探索,为的都是用最直接的经验演变成最重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做到以下几点改革: 1.主动性教学,充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易懂知识学生自己总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考试。

3.那书本知识和职业道德内容结合在授课当中。

4.在课堂中把方法教给学生,提高理解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5.用双语教学来创新教学。

以上从三大方面来展示了旅游管理专业教改方案和实施计划,从总体上来讲是符合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同时又体现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性,这些方案和计划都正在实施,也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财务管理专业教改项目 篇2

自从包豪斯创立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以来, 艺术设计教育就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所不同, 西方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速, 而且在不断地谋求改革, 以适应现代西方社会快速发展的工商业。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设计理念和风格, 并且都对推动本国的产品的创新和竞争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艺术设计也因此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西方的艺术设计是紧贴市场的。

与西方有所不同,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 在“文革”期间还受到挫折。改革开放三十年使得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对于艺术设计教育这样文化内涵丰富, 多学科和多技能的专业来说, 其发展是需要优厚的条件和宽裕的时间的。在当今信息社会, 从国外引进教育教学体系和教学图文资料是很容易的, 但是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优秀的师资队伍, 把艺术设计教育与中国的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促进中国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民族的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一件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使命。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历时较短, 还在探索之中。艺术设计教育内部的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界限,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与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之间的界限、艺术设计教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界限还很模糊, 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的关系还不紧密。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艺术设计, 另一方面艺术设计本身的发展却困难重重, 成效不高。中国艺术设计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的联系不紧密, 没有培养出足够的能够应对市场的国际竞争的一流的艺术设计人才。因此如何使得艺术设计教育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的教改课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依托市场, 以项目为主体”的教改模式提出

在国内, 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的的驱使, 正在积极探索具有实践性特征的教改模式, 但是由于所具备的社会条件不同, 主观的教学理念和努力不同, 其改革的深度也是不同的。

目前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相适应, 国内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比较多地采取“工作室”教学模式, 或者是“项目”教学模式, 或者是两者相结合。而地处浙江义乌的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凭借这义乌小商品市场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 充分利用和开发院内外两个教学资源, 发挥年轻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初创了“依托市场, 以项目为主体的教改模式”。这一教改模式不仅较好地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为所有的高职教育面向实践办学提供了经验, 而且在目前艺术设计教育教改中, 具有领先性。

义乌是浙中地区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为特色的新兴中等城市, 其众多的行业 (如流行饰品行业, 化妆品行业, 内衣袜子行业, 玩具行业, 文具行业, 等等) 的产品、发展中的会展业、企业和城市的形象都离不开艺术设计。目前义乌市场除大企业外, 众多的中小企业缺乏自主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 据统计仅义乌企业每年投入在设计方面的资金就达10亿元。因此, 义乌市场质的提升, 企业深层次的发展、城市的建设都迫切需要大量设计的人才和设计的服务。

义乌市场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社会条件, 而如何开拓和利用社会资源优势, 不断深化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却需要教育主体的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义乌唯一的全日制高校, 其艺术设计专业正是本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地方输送更多的优秀设计人才, 以增加义乌产品的创新含量, 增强国际竞争力, 提高地方的文化品位, 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目的, 经过几年努力, 创立了“依托市场, 以项目为主体的教改模式”, 其特点是依托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 形成以工作室为核心, 院内外企业实训基地相互配合的结构优化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工作室从企业获取订单,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与老师通力合作完成订单要求的设计任务, 工作室采取教学和企业双重化管理, 培养了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多方面的适应能力。围绕着这一独创的教改模式, 本专业在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计划的制订、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改理论方面的探索方面都有改革和创新, 为改变目前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学科和专业设置雷同, 教学模式单一, 实践环节薄弱, 跟不上社会需求的状况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三、“依托市场”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改模式的核心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高度的文化整合性, 其专业领域几乎涉及所有的学科, 而且兼有理论性和技能操作性, 要求学生的心理素质较高, 要求学生具有真、善、美协调的较高的综合心理素质, 能够把主观创新能力与社会的接受空间相结合, 具有引领社会进步的创意能力。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要求较高, 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艺术设计的创意和技能。可以这样说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要比其他任何专业都要复杂和规范。也正因为如此,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改就有可能出现多样性, 有可能因为主客观的原因非常成功, 对高等教育的改革起到示范的作用, 也可能没有特色。

高等教育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在专业课阶段, 开始毕业设计和实习。目前工科类、医学类专业的实践对学生的社会能力要求不太高, 而对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学校就可以具备一定的实习条件, 或者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场地, 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就是如此。在人文社会科学中, 实践性较强的管理类、工商类专业, 一方面学校根本无法模拟和创造实习条件, 而且在学生阶段以及毕业后的很长阶段, 学生个体的大多数很难具备社会管理能力。这是因为企业经营活动涉及对人的利益的支配、行为的控制, 并受到资本、利润的约束, 众多因素的随机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不确定因素多, 风险大, 实践性强, 需要较大规模的比较成熟的市场条件。社会政治领域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可供个体发展的社会资源要求较高, 而且十分有限。因此, 此类专业的实践规范没有统一标准, 在操作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而艺术设计专业兼具工科类专业的某些特点, 对学生的技能操作有较高的要求, 而且具有人文社会类专业的特点,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能力, 而且对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比较了解, 但是又不要承担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责任。这恰恰是大学所有专业中实践性教学的最佳试验地。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 学校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艺术设计的成果以被消费者接受为前提, 并要能有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

国内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阶段, 都会选择一些设计项目让学生来完成, 以此来展开课题, 论文。但是这些项目有的是导师提出的, 有些是从企业挑选的实战性的项目。正是项目的来源、项目的数量和结构的差异, 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专业教改的实践性的深度的差别。市场环境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来说, 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使得高等教育成为开放的系统的外部环境。这是把市场纳入高等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利用市场的资源, 才使得高等教育的教学发生质的变化。就艺术设计教育来说, 正是由于项目对市场的介入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改变了整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四、“依托市场, 以项目为主体”的教改模式特点

在此比较一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几种教改模式。比如张锋美、姚蕊撰文提出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 也通过以项目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操控能力、创意能力、表现能力和执行能力。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基础学习以后, 可以自由申请加入工作室。在吸收学生进入工作室前, 首先把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制作项目和选择进入工作室的预备知识要求向学生公布。学生了解后在要求时间内进行选择和申请。课题来源于企业的需求, 对企业当前所承担的项目, 提出解决的方案。在教学的形式上采用开放式, 研究的方向由主管教师组建具备一定研究和设计能力的教师团队实现, 包括聘请企业的专家、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作为指导教师。工作室采取企业化的管理。这一模式比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进步, 但是其对市场的介入是比较浅层次的。学校和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市场化的关系, 这样就很难形成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师资素质, 而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条件。因为艺术设计是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服务的, 正是通过设计来改善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结构和功能。艺术设计不仅要考虑其艺术的自由创造性, 还要考虑社会的可接受空间。正是通过市场的中介, 使得艺术设计的主体能够把主观创造和客观社会相结合, 不断形成艺术设计的新风格。而且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就需要艺术设计专业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特别是社会能力。如何使得自己的设计被企业所接受, 如何需要在设计中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 考虑到设计的多文化要素。由于学生的个性心理的差别, 对于艺术设计这样的综合性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业来说, 往往需要团队的合作方式才能胜任。因此正是通过对市场的深度介入, 使得艺术设计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对市场的介入的深度和广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参数。袁金戈提出的“以项目带教学”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有两家校企合作单位。能够给学院提供一定的实战平台。这是实践性教学的有意义的探索, 把握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改方向。但是在我们看来, 其对市场介入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够的。没有形成高效艺术设计专业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实践性教学占整个教学的比重还比较低, 也很难形成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市场化关系, 老师和学生的实践性机会还比较少, 师生的实践经验还很难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很难积累大量的实践操作的文献和图像资料, 很难形成独创性的社会及理念和风格。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凭借义乌市场的优厚条件所创立“依托市场, 以项目为主体的教改模式”的特色, 该教学模式已经建立起来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学校和企业的关系具有市场化特征, 学校和企业是双向选择的互利护理关系, 学校为企业所承担的设计有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并且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为几十家企业承担了设计项目, 并获得成功。在这一过程中, 年轻的教师尽管学历和资历都较浅, 但是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锻炼, 具备设计及其教学的双重能力。教师通过工作室来培养学生作为职业设计师所具备的综合能力。通过不断整合教学资源, 打破传统模式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模块分割的格局, 根据市场对设计人才规格的要求, 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进行较大的调整, 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学习材料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改进, 在专业课的教学上强化实践教学, 以加强对学生的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设计方案阐述能力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使得他们能适应就业和创业。

参考文献

[1]凌继尧, 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101-210.

[2]张锋美, 姚蕊.以“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06.

财务管理专业教改项目 篇3

财务管理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来说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它包含的内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同样也成为了该专业学生相对难以掌握的一门课程。本文将就教师如何改进创新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学生如何提高该课程的学习能力和大家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 财务管理 教改

【中图分类号】F230-4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已日趋成熟,但作为其核心课程之一的财务管理,其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

一、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

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其会计专业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时,往往会考虑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接受性来设置教学内容。但是基于财务管理内容自身的抽象性,教学中不难发现,该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及原则都较为抽象且难以理解。这也使得教师讲授起来困难、空洞,而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

2、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现代高职教学运用了诸如情景、案例、实践教学等多种模式并在一些课程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财务管理课程自身特性,加上情景、案例教学前后的不连续性,以及高职学生的一些特点,简单的、照搬的模式也未必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教学条件

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仍以理论传授为主,缺少对应的实训操作课程。即使开设了实训课,也并未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训室,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仿真环境。而授课教师也缺乏实践经验,对企业实际工作中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这也导致了此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好。

4、教学效果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效果除受前面因素的影响外,还个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一般来说,高职学生相对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财务管理课程中的相关概念、理论比较抽象,财务数据多,函数计算复杂,这就造成学生充分理解、运用财务管理知识困难,导致学习积极主动性大减,效果欠佳。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合理制定课程标准

结合高职的特色,会计专业首先应给财务管理课程做好正确的定位。即应根据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财务管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及要求等更职业化、实用化、可行化。如设定性质、目标时应考虑高职学生就业岗位及要求,突出该课程理论知识够用,动手能力够强,富有创新意识,将来能继续深造学习的特点,以培养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相应财务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在设定教学内容、要求时,也应在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实际能力水平,进行合理适当地取舍,做到难度适中, 要求适度。

2、有效选择教学方法

当下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也已广泛的应用了情景、案例等教学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需深入研究和改进。情景教学能将抽象的财务管理理论具体、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而案例教学则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但过多的情景和案例也未必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灵活有效的选择安排教学方法,边用边改进。同时还应加强情景、案例设计的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生动性和前后连续性,避免过于散、杂、乱,以提高学生知识点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3、充分利用教学手段

课内可广泛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通过演示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接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情景、案例用现代教学媒体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扩大课堂的信息量,做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更能突出重点、难点,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效率。课外可以设计练习、调查、实践等项目,成立小组,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提升兴趣,积累经验,培养能力。

4、不断完善教学条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开发建设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训室,提供师生课内外完成财务管理操作的仿真环境,以加强师生的财务管理能力。如开展Excel在財务管理中的应用实操,可极大增强师生的Excel操作能力和财务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将财务管理电算化。同时,多与企业联系,定期派送教师下企学习锻炼,提升专业能力。

5、积极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对枯燥、抽象的经济理论和方法的接受能力也差。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

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其次要积极鼓励,动员学生实践参与,亲力亲为;最后还要让学生统筹整理,提高财务管理综合技能。通过如前所述的方法手段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交流沟通,让学生正确树立学习观,积极主动承担学习任务,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高职教育任重而道远,它的成功也需要其各项专业、各门课程的积极支持。高职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在这条道路上还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就让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模式,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淑娟,张秀珍.浅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4(80)

[2] 朱淑贞.关于提高高职高专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53)

教改课程教学研讨记录项目单 篇4

外语系院级教改课程教学研讨记录项目单

建议规划、补写以下几个研讨记录(仅供参考),每月两次研讨,共计八次研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补写其他与教改密切相关的主题内容:

主题

一、课程标准优化,重点是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主题

二、课程整体设计优化:重点是设计思路创新

主题

三、课程单元设计结构优化:结合听课反馈,优化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

四、课程教学方法研究:针对学生特点,如何实现教学目标

主题

五、课程教改中的优缺点:结合听课情况,进行反馈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主题

六、课程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管理。

主题

七、课程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机制优化:结合听课情况,进行反馈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主题

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改方向 篇5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10年从事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经验体会,提出了五个教改方向。

教育部最近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8条指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说明当前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会计作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会计专业方面的人才显得十分紧缺,如何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快出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是会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正当许多院校积极筹备双语教学工作之际,笔者不揣浅陋,根据自己10年使用原版教材教学的经验体会,就如何搞好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五点看法,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形势逼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观念必须转变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整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随着贸易和融资壁垒的逐步解除,外国企业落户中国,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已成定局。美国会计学会(AAA)下属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要求,会计教育要加强对会计思想的培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交流性技巧,重视会计教育的国际化。我国的会计工作已经处在一个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之中,所以,AECC的要求对我国会计专业的教改工作也是适用的。

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精通英语并能够按照国际通用的会计标准使用英语处理会计业务。无论在国内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外贸企业和一般企业的产品外销,还是在国外开设的中国企业分厂或者直接到外国就业,会计专业英语都是基本能力要求。但是,现在会计专业英语在各院校会计系开设的课程中,不是被列为主干课程,而是作为选修课或者考查课,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结果是系里随便派个老师去装潢门面点缀一下,学生们也就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进步正在把大世界变成“地球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会计教育所表现的“国际化”和文化发展的“世界化”现象是令人瞩目的,而实现“一村三化”新观念的基础就是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所以,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也是各个院校的会计系(或者二级学院)倾情打造名牌专业的一个重大举措。充分利用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力求使培养对象在人才市场上具有国际竞争力。

二、适当增加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课时数

会计教育的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有效从事会计实践活动的人。本科层次会计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从事具体会计岗位的工作,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外贸等第一线上的具有专业岗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必须具有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知识。所以,一般普通本科会计系(学院)开设的课程一是人文素质教育应具备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外语、政治、法律、道德、心理学等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二是具有与会计专业相关的高等数学、计算机、会计电算化、资产评估等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三是具有履行专业岗位职能必要的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技术知识;四是全面履行会计专业岗位职责所必需的统计、企业管理、经济法、财政、金融、市场营销等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我们传统的做法是把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技术课作为主干课程,分配给足够的课时,非主干课程则比较均衡地分配剩余课时。在这样的思路和安排下,会计专业英语就显得无关紧要。

当然,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技术课作为主干课程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必须指出,会计原理十分简单,只不过是制度和规定繁杂而细致了一些。一年一度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又人为地提高了会计行业壁垒。年年出台新规定,年年增加考试的难度。这些知识未必需要高智商,只要下苦功夫死记硬背就可搞定。所以,主干课程的课时少一点儿也没有很大关系。

至于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如政治理论、中共党史、邓小平理论、组织行为学、法律与道德等,学生在初、高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完全可以自学,最多是安排几次辅导与答疑就可以直接考试。企业管理、经济法、财政与金融、市场营销等管理基础方面的课,客观地讲,是有一些难度,但也可以适当压缩一些课时。在会计专业的所有课程中,最难学的是数学和统计,这些课程的课时是绝对不可减少的。

上述分析表明,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如果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是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等;如果按照难易程度排列,是英语、数学、统计等等,由此排列与比较看来,调高会计专业英语的课时比例是肯定不会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质量的,而且在事实上也是可行的、容易操作的。另外,笔者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英语是最费时间的一门课,他们一般要花费三分之一的课余时间来应付四、六级考试。如果我们适当增加会计专业英语的课时,也有助于学生的过级考试。

三、必须根据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成绩来划分班级,由大班教学改为小班教学

目前,各本科院校的会计系(学院)在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班级划分上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班大人多。这种规模对于一般专业课而言,在组织教学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对专业外语教学就很不合适。因为班大人多,必须占用大教室,这样,老师不是在讲英语而是在“喊”英语,而“喊”出来的英语就失去了纯正英语应有的语音、语调、语感、节奏和抑扬顿挫。另外,语言学习应该是双向式交流,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程度、发音情况,向学生提问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回答问题也是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但是,班大人多使学生得不到发言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课堂秩序也因人多而难以控制。二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一般而言,会计专业英语的开课时间都在第三或第四学年。经过第一、第二学年的学习,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拉开了距离。每个班都存在三个等级:不达四级水平,四级水平,六级水平。这三个档次混在一起,众口难调,老师想因材施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会计专业英语老师只能是“以不变来应万变,每年做一锅夹生饭”。

如果能根据上述三个等级(即不达四级、四级、六级)划分班级,且将大班变为小班,就便于老师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备课、讲课,使会计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之间的语言双边活动的过程,让各种不同基础、不同素质的学生都得到均衡的、等量的专业英语应用和实践的锻炼机会。这样就打破了因班大人多所造成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口译,学生笔记”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体。当然,专业英语教学不同于口语教学,对于教材内容的难点和重点,或者对于不达四级水平的班级则宜将双向式交流法和双语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一些。同时,也使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与四、六级考试保持一种默契形式,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必须选用原版教材

据我所知,现在全国不少院校会计系的专业英语教材选用常勋主编的《会计专业英语》或者与之类似的教材,或者老师自编教材(讲义),一般不选用英文版教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加入WTO以前,客观上不太需要;二是思想认识上没有超前意识;三是片面地认为学生英语水平太低,用原版教材效果差;四是双语教学的师资缺乏。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许多院校的会计系正在积极迎接挑战,研究和准备用英语教会计专业课。从1997年开始,笔者用加拿大英文版《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上课。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原版教材上课的总体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因为美国和加拿大的会计教材一直走在各国前面,引导世界潮流。在老师的教导下,学生仔细研读,认真领会,可以达到高屋建瓴,“望尽天涯路”的效果;从原版教材中可以领略英语的真谛,品味英语的妙趣,探寻英语的奇奥,从而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西方教材的编写方式、思维方式、说理、陈述、举例、练习、作业、实习等各个环节与中国的都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使他们有兴趣学好原版教材。有的地方文字高深、结构复杂、论证严谨、深奥难懂,通过语法分析,层层深入,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学生们普遍反映,原版教材内容编排科学合理,说理深入浅出,比中文的专业教材还容易理解和接受。

五、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必须采用现代教学技术

(一)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一般而言,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手段是黑板加教材。老师先领读生词,然后逐句翻译,并讲解语法要点。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缺点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释放的信息量少。尤其是英文版《中级财务会计》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单靠传统教学手段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如果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音像并重,图文并茂,立体感强,而且会计电算化完全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这种天然联系就决定了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手段必须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大屏幕(或者学生桌上的显示器)。

在拥有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设备的条件下,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必须选用美国或者加拿大的会计软件,因为他们的会计软件简单明了、易学易用。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有了英文版会计软件,教学工作就轻松自如了。如显示财务报表和各个总分类账、说明各个总分类账和各个明细分类账之间的关系,老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告诉学生敲哪个键即可。这样,老师就既教会了专业英语,也教会了如何使用英文版会计软件。另外,如果教师有兴趣时,还可以制作一些教学课件:1.利用Power point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一些幻灯片,将讲课的章节内容、习题、答案、示意图、会计报表等做成演示文本,并将其予以美化背景、加载声音和动画,使文本带着不同声音、不同动画从不同方向飞来,增强立体感和音像效果。使用这些演示文本既可以加快讲课节奏,减少板书和画表的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又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2.运用数码相机、扫描仪、VCD抓取技术,在课堂上把有关的图片、音像资料显示出来。

(二)建立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网页

现代教学技术的影响已经从单纯的辅助教学扩大到教学理念的革新。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及会计软件与我国的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可通过个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网页,根据中国学生的会计知识、电算化知识、思维方式、英语水平和国际惯例,对美国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内容进行“本土化”的重新设计、开发、编排和应用,所以每个会计专业英语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网页都有其现实的意义。

财务管理专业教改项目 篇6

副校长田一平、教务处处长万兵等校内专家以及课题组成员出席了论证会,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和指导。信息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冯刚主持本次会议。

项目负责人从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思路、研究方案设计、研究保障等五个方面向专家组作了开题汇报。专家们对课题定位、研究目标、内容、研究路径和方法、课题预期达到的成果进行了系统论证和指导性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教改项目 篇7

旅游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 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 目前我国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严重错位、旅游行业人才大量流失。 (1)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难, 毕业生“非本行业就业”、“学非所用”, (2)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水平, 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专业的教学思想, 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对已经完成专业实习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 分析其在实习与求职中面临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反思现存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不足。

1 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1.1 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西安、烟台和广东地区三所大学。调查时间为2014年5月, 共发问卷96份, 收回86份, 均为有效问卷。

问卷分三个部分: (1) 实习情况调查, 包括实习单位性质、实习时间、实习所担任的工作性质、实习满意度、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 (2) 课程设置调查, 包括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对就业有价值的课程、课程设置的优点、课程设置的缺点和课程设置建议。

1.2 问卷分析

1.2.1 专业实习效果

调查表明, 三所学校学生实习大部分是在酒店, 没有学生做导游。只有烟台某大学8%的学生承担管理工作外, 其他学生从事的都是一般员工工作。西安某大学规定学生的实习时间是一年, 而83%的学生实习时间不满一年, 59%的学生实习时间仅为5~6个月。总体上, 56%以上的学生认为实习形式较单一, 从实习中所学到的东西对自己所学专业作用不大。通过实习, 超过80%的学生认为专业无优势、局限性强导致就业面窄就业难, 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前景不乐观。

1.2.2 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

5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课程设置时间太短, 80%的学生认为应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在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 西安某大学92%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 说明学生希望能整体把握技能培养, 进行自我技能培训。

在全部课程中, 学生认为对实习与就业最有价值的课程是: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专业英语、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这些课程除旅行社管理和专业英语外, 均为国家规定的旅游管理本科必须开设的主干课程, 也是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和专业必备知识。

2 实习调查反馈出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已有关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以及对湖南、河南、西安、重庆、北京等地大学和洛桑酒店学院等学校有关课程设置的了解, 研究认为, 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2.1 主干课程专业统一性不够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有13门主干课程, (3) 即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然而, 在对国内8所高校的调查中, 只有两所学校开设了全部的主干课程, 部分院校把专业主干课程设在选修课中。这表明当前国内各院校在处理主干课程与院校专业特色课程关系上分歧明显。

2.2 选修课差异性不强

选修课不仅是对必修课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更重要的是选修课可以强化学校的专业特色, 突出差异性和特色性。在问卷调查中, 超过80%的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 就业面窄。许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认识不足、专业知识与技能积累不足, 对就业与从业具体工作认识存在误区。出现这些问题与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特色性不强有关。在调查的高校中, 选修课主要集中在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上, 而能反映院校自身特色、专业特色、培养目标等的具有特色和差异化的选修课程开设不足。

2.3 专业实践与实习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该学科特色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化实践教学。然而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重教学理论轻社会实践的现象较严重。 (4) (5) 经问卷调查, 60%以上的学生认为实习不满意或实习对所学专业促进不大。学生认为实践不足, 主要因为:第一, 学校的实践设施落后, 国内旅游院校室内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严重匮乏。学生掌握的只能是一些理论知识, 教学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第二, 缺乏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我国许多的旅游院校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适于学生训练的校外实训基地, 从而使实习流于形式。第三, 实习弹性制度不够, 实习内容单一。在调查中60%的学生对实习不满意, 学生在低年级段实习机会少, 而到高年级段接触实习时缺乏前期的积累和准备, 并且学生实习时一般从事的都是最基层的服务工作。

3 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改的建议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不仅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系, 更要慎重考虑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的发展。学校应该统筹全部课程的规划, 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主干课程来设置, 构建符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化课程体系。因此, 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素质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四个部分。

3.1 素质课程

素质课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 为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做好铺垫。素质课包括政治、计算机、体育和英语等课程。此外, 应开设专业英语课,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使学生了解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

3.2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旅游专业重要的基础课, 即教育部规定的旅游管理专业13门主干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核心基本理论和核心专业知识, 使学生对旅游学科的整体框架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 培养学生专业基础通用的共同能力, 由此形成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最基本的骨架。

3.3 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即选修课, 这部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创新和创造力。专业基础方向课的设置, 按照不同工作岗位类别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来设置课程, 突出学生的差异性。

由于旅游业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发展现状在各个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6) 专业方向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在课程设置时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时将有关当地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资源形成和开发状况、旅游企业经营形成地方特色课程。 (7)

3.4 专业技能课程

在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方面可以借鉴康奈尔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 (8) 产学研合作教育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使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教师参与企业教学问题研究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 可以弥补学校实践设施落后的缺陷, 还可以选择足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和较高水平的旅游饭店、旅行社等作为学生校外实习的基地。在实际操作中, 学校和企业联合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内容。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办学, 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的优势, 服务了企业, 同时又培养了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实现校企“双赢”。

摘要:目前, 我国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严重错位、旅游行业人才大量流失。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引起业界的关注。对已经完成专业实习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 分析其在实习与求职中面临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反思现存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不足。研究通过对国内三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习进行调查, 对有关实习、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专业实习,课程体系

注释

11 王晨光.论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中的观念更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146-148.

22 梅虎, 詹泽慧.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倾向与本行业关联性分析及对策[J].旅游学刊, 2009:76-81.

33 郑坚强, 黄耀丽, 李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探讨[J].商业现代化, 2009:387-388.

44 徐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西安财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文化经济, 2010:185-188.

55 王操红, 江历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高教论坛, 2006 (4) :26-29.

66 王丽霞, 李九全, 郭静花, 巴华蕊.基于4R理论的海外旅游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思考[J].旅游论坛, 2012:114-118.

77 朱孔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130-133.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改 篇8

关键词:美术职业教育课改;校企合作;项目教学

一、市场调研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 现实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化、学习型社会。作为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中职学校应该科学规划美术设计与制作的专业结构,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培植重点专业。本次调研注重将职业领域的学习内容溶入课堂教学,适应社会需求,与市场接轨,使学生能在一个真实或近似于真实的环境里学习和工作,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2 校企合作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再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二、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来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工厂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三、把企业项目管理应用到专业技能学习中去

项目管理把“项目”视做一个完整的系统,依据系统论“整体—分解——综合”的原理,将项目分解为许多责任单元,分别由责任者按要求完成任务,然后经汇总、综合形成最终的成果。假若在教学中得以应用,可以把专业课程的每次课程内容看成企业中一个有完整生命周期的项目工程过程,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促使管理者认真对待每一个阶段,以免造成总体性的失败。教师的身份便转化成为项目负责人,是一个关键的角色。学生则成为每个部门或细节的责任人,双方协商确定目标以及时间、工作标准,这等于把课堂搬进了企业中去,在专业学科中运用项目管理,也是将原来彼此分离且各自独立的文化课、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课程系统实现集成化和统一化,具有统一的目标、组织、思想、语言和规则的过程。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全面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一個项目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赖于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管理员和部门经理)。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经理分外重要。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管理员,必须组织有方、充满自信,不仅要有扎实技术能力、个人能力(乐于助人和善于交流、影响力认知能力、个人工作效率等)、业务和领导能力、激发并运用团队潜能能力,更应该具备对这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在职业学校中将教师培养成为项目管理员和项目经理,更多的会体现团队合作,更多呈现的是“合作教学”,更会充分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所以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这为教师成为学校教育研究者提供了前提。

上一篇:贷款资料下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