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1

周行健 2011-06-06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我对中国银行业的几点认识。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总共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发生的变革;另一部分是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展望。下面我们就开始第一部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1年刚突破10万亿元,2010年已经接近4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对应,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也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时期,存贷款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经营转型以及管理能力都发生了变革性的变化。

其中,盈利能力可以说发生巨变。200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仅616亿元,2010年达到8991亿元;2003年商业银行ROA和ROE分别为0.1%和3.0%,2010年达到1.03%和17.5%,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3年至2010年,银行业以年均19.5%的资产增长和18.3%的贷款增长,实现了72.9%的利润增长。2010入围英国《银行家》杂志榜单的中资银行一级资本仅占千家大银行总额的8.9%,但税前利润占比却高达25%。分类别来看,像工、农、中、建、交5家大型商业银行,不仅改变了连年亏损的局面,而且成为银行业价值创造的主体,为银行业整体利润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你工行2010年税后利润高达1660亿,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同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盈利能力也迅速提高,税后利润实现了大幅跃升。就招行而言,2002年税后利润仅17.3亿元,2010年已经高达257.7亿元,位居股份制银行第1位。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第二个变革是资产质量显著改善。在本世纪初,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曾经接近30%,被国际同业和媒体评论为中国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到2004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仍然高达13.21%,远高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但至2010年已经降为1.14%,已经显著低于国际先进银行水平。特别是国有银行,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不良率仍高高在上,达到15.57%,但到2010年,已经降至1.31%。同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不良率也都有明显下降。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风控一直做得比较好,但2004年时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率也有4.94%,接近5%,是高于国际同业的,但到2010年已经降至0.70%,远远低于国际同业。像招行的资产质量改善就非常明显,2002年全年平均不良率高达8.10%,到2010年末,不良率已经降至0.68%。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第三个变革是业务转型取得很大的进展。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将发生变化,从经济运行到宏观调控,从资本约束到监管政策,从直接融资到利率市场化,从客户需求到同业竞争。为了应对这种环境的变化,各家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银行纷纷进行业务转型,加快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从零售来看,如表2所示,各家银行的零售业务占比均有所提高,其中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占比提升最快,目前占比也最大,2010年高达35.86%,是唯一一家零售业务占比超过30%的银行。

从中间业务来看,由于不消耗资本,各家银行都非常重视中间业务发展,占比也迅速提高,目前建行、工行、中行中间业务占比都接近20%,招行中间业务占比也达到15%以上,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在第一位。

各家银行积极推动业务转型还表现在加快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招行设立了首家离行式中小企业专营中心,民生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了商贷通,深发展围绕供应链金融深耕细作,工行这种大行都将中小企业纳入战略视野。就像图2所展示的,2006年招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410亿,与境内贷款占比为39%,到2010年中小企业贷款总额达3,884.18 亿元,占比达到49.72%,接近一半。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第四个变革是管理变革,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公司治理方面,国有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主要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三会一层”的组织架构。风险管控方面,PD、LGD等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据,VaR、组合管理模型等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开发了内部评级法系统。资本及资产负债管理方面,EVA、RAROC、FTP、久期等资本及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在银行业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投入产出效率也有大幅提升,五年来上市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平均下降了5个百分点,人均、网均利润分别提升了340%和125%。

特别是招商银行,继2004年率先在业界提出“一次转型”以来,又在2009年率先提出“二次转型”,通过深化经济资本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提升资本效率;通过改进贷款定价政策、加强贷款定价考核、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等提升风险定价水平;通过加强费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整合、流程改造等提升费用效率和人工效能;通过加强客户精细化管理,积极推动业务联动与交叉销售,深化客户经营,不断提高高价值客户占比及综合贡献度;并确保银行总体风险控制在容忍度内。我认为,二次转型实质上是促进管理水平的再次提升。这是第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二部分,探讨一下接下来几年中国银行业可能的发展趋势。

我觉得从资产负债整体来看,接下来3年存贷款增速都会放缓,但仍能保持在较高水平。存款方面,2004-2010年存款增速和波动幅度都较大,整体增速保持在16-29%区间内。我觉得2011-2013年存款增速将会放缓,增速可能落在14.5-18.5%区间内。原因一个是接下来两三年内我国可能都会面临着或大或小的通胀压力,M2增速将由接近30%大幅回落至14-17%左右,由此,企业派生存款增速将显著回落;二是现实中的负利率加上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会倾向于把财富转换为存款之外的其它形式,使储蓄存款负债难度进一步加大。贷款方面,信贷增速将显著放缓。近两年,我国信贷急速扩张,增速分别高达33%和21%,未来3年贷款增速将会显著回落至14-17%区间内。原因一是未来3年我国信贷政策调控上将进入信贷收缩期;二是随着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将会进入快速发展周期,比例会有所提高,从而挤压间接融资的空间;三是受资本充足率、贷存比限制,银行自身的信贷扩张也将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盈利方面来看,我认为未来3年我国银行业依然是盈利比较稳定的行业之一,但行业增速难以达到2006-2008年的高增长水平(2007年曾高达到60%,过去7年除了09年金融危机外,其它年份都在28%以上),总体增速很可能回落至15-25%区间内。一般来说,影响银行盈利水平变化的有息差水平、规模增长、非息收入、成本收入比和信贷成本等多种因素,在当前利息收入占主导的盈利模式下,规模和息差是业绩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2003-2005年,利率相对稳定(期间只有一次加息),规模增长是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2006-2008年,央行连续8次加息,息差大幅拓宽,是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2009-2010年,规模增长成为主要驱动因素,我觉得接下来两三年,息差将取代规模成为盈利的主要驱动。

从结构来看,我国银行业盈利结构有望继续改善。一方面,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将会继续提高。未来两三年,股票市场存在向上机会,像银行代理基金、理财、托管等中间业务收入可能继续提升。另一方面,零售业务利润占比有望提升。主要原因为:一是多家银行在2004年左右就已经开始进行战略转型,经过五六年的投入,有望在未来几年厚积薄发开始进入收获期。二是银行现在都将个人房贷利率上浮,定价水平提升。

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生了很多变革,但旧有的“速度情结”和“规模偏好”一直存在,经营中仍然注重业务规模和机构数量的增长,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大化、机构规模的大型化和市场广度的拓展。各家银行在规模比拼中,使得信贷扩张对资本补充的“倒逼”时有发生,资本硬约束演变成“水多加面,面多加水”。但未来3年,这种“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高资本消耗模式将难以为继。

原因一是巴III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标准,我国银监会也分别将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提至11.5%和10.5%。虽然我国银行业在2010年刚经历了一轮融资潮,但令人遗憾的现实是,就像图5所展示的,10年底 14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7家总体资本充足率只能徘徊在11.0%附近或不能达到此水平。

第二个原因是资本内生能力不能满足新增信贷的资本索求。虽然未来3年信贷增速将显著放缓,但即便如此仍存在一定的资本缺口。我对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缺口进行了一个匡算,在不融资的情况下,到2013年大致有6000-7000亿的资本缺口。第三个原因是银行进一步融资的空间也非常有限。一方面股权融资空间有限。目前我国上市银行估值水平较低,P/B已经是历史最低水平,部分银行接近1.2倍,很多银行股价接近BVPS,在现有点位上再融资,不但对现有股东价值不大,对银行的长期价值增长也不利。一旦盈利增长受限或者盈利速度跟不上融资速度,过度的股本融资会降低EPS,从而给各商业银行长期估值水平带来压力。花旗银行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经因为估值压力不得不动用自有资本在市场上进行股票回购。另一方面债券融资也受限。银监会在09年时已要求银行间互持的次级债券或可转换债券要扣除,另外巴塞尔协议III对二级资本的认定标准中包含没有赎回激励的条款,而我国各家银行目前发行的长期次级债券基本都带有“赎回激励”条款,不符合巴塞尔协议III的二级资本资格。

从资产质量角度分析,未来几年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依然处于可控范围,但潜在的风险点也需关注。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整体偿贷情况仍然存在重大隐患。融资平台贷款在未来2-3年可能迎来集中还本高峰期,对资产质量的影响很可能是慢性病。像地铁、高铁、机场之类的项目,在竣工后的2-3年都难以有正的现金流,很多项目自身的收益率都在贷款利率之下。二是房地产市场步入高风险区域,按揭贷款存在系统性风险。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部分行业和企业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

另外,在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和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背景下,流动性风险也应引起重视。一方面,就像图9所展示的,近年来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一直呈上升趋势,而同时,存款又呈现不断活期化特征,这种存、贷款期限结构的背离将使期限错配风险加大。另一方面未来两三年,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进入加息通道是定局,随着美元加息,热钱可能会回流,也给流动性带来压力。

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2

一、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需求和基本特征

作为经济发展和商业发达评判标准的物流在两者得到快速的发展时应该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显而易见, 在新形势下, 现代物流也将会向现代化发展, 从而满足当前物流产业的需求。现代化的物流产业的需求主要是指通过现代化的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从而达到费用更低、速度更快和服务更好这三个最基本也是人们想要的需求, 从而实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目的。现代物流在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洗礼后也形成具有了一系列显著的特征。首先, 物流实现了一体化, 通过整体的对物流环节的各个运作环节进行设计从而实现物流中从信息采集到最终分析的一条龙的运作模式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过程的完整无误;其次,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协调运作;最后;物流实现全球化、规模化、网络化等特征, 共同形成了现代化的物流模式。

二、中国物流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满足现代物流的要求, 让物流行业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内经济和商业的发展, 中国的物流行业也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得到针对性的发展, 从而适应满足当前物流行业的需求。下文就从以下几点来分析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 企业物流向社会化和专业化趋势发展。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和商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物流行业的需求也呈现出扩张趋势, 物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之一, 其在帮助国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等占据的地位也广泛地为行业人士所认同, 国内的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得涌现出来, 与之伴随的竞争也逐渐, 很多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物流行业的需求, 纷纷开始重视物流功能的整合和物流业务的分离外包。对客户提供全程的一条龙服务, 将简单的仓储和运输转化为集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和回收物流, 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另一方面, 很多企业也力图建立自己的专业供应链, 从而为自己的企业提供专一和专业的物流服务。

第二, 物流企业朝个性化的趋势发展。中国传统的物流企业很大程度上都是参照国外的物流企业所建立起来的, 这些物流企业所引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比较保守的运营模式, 还是进行简单的货物存储和运输, 并不能满足当前国内和国际物流的需求。因此, 在现代化物流务求强烈的刺激之下, 中国的物流企业也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传统保守的运营模式对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限制, 在提倡个性化发展的今天, 现代化的中国物流企业也会朝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表现在将传统服务的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在服务决定一切的今天, 很多物流企业将会通过自身的努力, 深入地研究当前物流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制定出更多的增值服务, 从而满足当前物流客户的需求。

第三, 物流市场细分化向国际化方向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长, 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交易也越来越深入, 各行各业也逐渐地向国际化的方向看齐, 物流国际化也必将成为中国物流企业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国际化的物流是通过分布在国际间的物流运送体系, 通过使用统一标准的技术、设施和服务流程, 实现货物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在中国与外国贸易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 中国的物流正在成为国内外企业关注的重点, 很多国外企业纷纷向中国的物流市场投资, 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另外, 一部分国际化的企业也收购了一部分国内企业, 完善这些企业在中国的网络布局, 中国的物流为两者提供了相互沟通的供应链。随着国内外物流的激烈竞争, 中国的大型物流企业也必将会走出国门, 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 物流行业向网络信息化方向发展。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络通信技术的互动发展, 电子商务也在其中诞生和不断完善, 在近几年时间里, 电子商务已成为了当前最火热的一种商业方式, 其对物流行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首先, 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的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运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次,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作为交易平台, 减少了实物交易这一环节, 大大节约了社会交易的总成本, 同时方便了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再次,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现代物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主要表现在物流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多个方面, 另外, 还包括物流设施和商品包装等标准化等;最后, 电子商务能够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 为现代物流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三、总结

随着现代化商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必将跟随它的步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在全球竞争加剧的状况下,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已经被当前的环境所决定, 广大物流企业要善于分析形势, 使自己的企业能够满足物流市场需求, 更好地发展下去。

摘要:物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 通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的信息从原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进行的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正反两个方向的流动及存储进行的计划和实施与控制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物流的重要意义已经越来越明显, 一个国家物流基础和运作的好坏也成为了评价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活跃程度和商业发达程度的评价标准。近年来, 国内很多的物流基地也广泛地发展起来,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章通过当前物流的要求, 从而简要分析中国未来阶段里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流行业,经济发展,商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贡文伟.WTO与中国物流业:机遇、挑战、对策和措施[J].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 .

[2]、冯波, 袁胜军.中国物流业发展研究[J].交通与运输, 2005 (6) .

五金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 篇3

浙江的永康向来就被称为“五金之乡”,而且浙江人的市场操作意识相当强,从当初的火锅产品、不锈钢保温杯到去年风靡一时的滑板车,给他们带来了滚滚财源!

广东:即将成为世界的模具生产中心!目前,在深圳周边及珠江三角地区聚集了6000多家模具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已连续在深圳举办了五届的华南国际模具展,吸引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参加,是当今中国最具专业化、国际化水准的模具工业展会。

一、国际五金市场动态

近年来,在欧美随着发达国家的建筑类五金产品设计以容易安装及维修为主,可自行装配(do it yourself)产品及工具大受市场欢迎。据业内人土分析,今后两年,国内的建筑类五金产品也将走向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道路。

二、国内五金市场动态

1、中国日用五金业跨入世界前列

从1996年至今,中国先后建立了拉链、电剃须器、不锈钢器皿、铁锅、刀片、自行车锁等14个技术开发中心,这些中心目前绝大多数发展成为行业排头兵,有的已成为世界排头兵,比如生产拉链的浔兴集团产值超过3.2亿元。

2、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五金加工大国和出口大国

中国五金业出口,目前正以年均逾10%的幅度加速成长,去年出口外汇超过50亿美元,在中国轻工业出口排名居第3位,据了解,现在中国五金产业中至少有70%为民营企业,为中国五金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国际五金市场上: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快速发展与劳动力价格升高,将普遍性产品转由发展中国家生产,仅生产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而中国又拥有强大的市场潜力,所以更有利发展为五金加工出口大国。虽说前几年金融危机对我国五金出口略有影响,但从1999年开始有所好转,出口创汇由1995年的27.6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38.47亿美元,增长71.74%,平均年增11.4%,之后一直都在稳步增长。

1、发达国家将中低档产品向第三世界转移

由于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劳动力价格昂贵的影响,发达国家已将中、低档产品加速向第三世界转移,自己只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

2、DIY产品成五金市场新宠

三、重点市场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接下来我们浅谈一下五金行业的几个主要市场:手工工具市场,刀具市场及模具市场的概况,希望能给各厂家带来一点启示。

四、手工工具市场

1、美国手工具市场需求走稳

美国在去年底住房市场新屋规模增加的同时,仍有大量现屋无人居住,带来很大的房屋翻修市场机会。机动车辆平均车型和车龄愈来愈大,对汽车售后市场的手工具销售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电子产品配销的锻造工具需求强劲,尤其是可调整的扳手。

2、德国手工工具需求增加

在德国,舒适省力的工具最受欢迎。有助于紧握工具的平滑手柄和美观的外型都是吸引他们购买欲的重要因素。以工具种类而言,电动工具现在日益普及。此外,充电式工具也日趋流行起来。现在市面销售的新款充电式工具拥有多个充电池插孔,可以在各种环境中使用。

3、台湾手工具业调整产品结构

台湾地区手工具业凭借产品质量稳定、交货准时、产品品种齐全,能配合客户需求,在全球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台湾手工具销售以岛外市场为主,目前当地制造厂商约5000家,多分布在台湾岛中部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以个别手工具产品类别来看,套筒为出口大宗,其次为手工具组合,第三为园艺工具,扳手类排名第四,钳类排名第五。

以出口国家来看,美国排名第一,其次依序为英国、德国和日本等。

五、刀具市场

1、全世界刀具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据海外媒体报道,全世界刀具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其中欧洲、北美国家增长稳定,特别是东欧国家;亚洲市场略有回 升,市场潜力很大,拉美国家市场明显增长,尤其是墨西哥。(在过去一年中,刀具市场之所以需求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刀具寿命增加,再有就是用户针对整个制造过程提出要求,取代了许多的机床和刀具。以及多功能刀具的应用增多,替代了很多以往单功能的简单刀具。)专家预言说:“今后用户将更加强调生产厂对刀具的研究和发展,不仅是在材料和表面涂层技术领域,而且也在刀具产品及其生产工艺过程方面。”

这位专家说,注重生产实践,将帮助刀具制造厂增加在它们所熟悉领域中的市场竞争力。

2、技术方面的更新

从刀具产品技术看,硬质合金刀具逐渐取代高速钢刀具,特别是圆形刀具。涂层刀具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欧洲,高速加工用新型刀具市场占有量不断增长。

3、厂商方面的动态

从刀具制造商合作方式来看,在高新领域市场将出现很多大公司强强联合。

六、模具市场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1、“十五”期间,模具市场总的趋势平稳向上

目前,国内市场对中高档模具的需求量很大,但要求国产模具必须在质量、交货期等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家电、汽车、塑料制品行业对模具需求最大。

国际市场方面: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人工费用增加,其模具生产正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转移。其国内以生产高、精模具为主,人工劳动投入量大的模具依靠进口解决。因此,中低档的模具国际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只要国产模具的质量能够有提高,交货期能够保证,模具出口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此外,国际市场对塑料模具架及模具标准件的需求量也很大。目前,我国只有对塑料模具架有少量出口。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入世后,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浪潮,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已是大势所趋,中国也将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行家预言,优势明显的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地区,将在十年之内发展成为世界模具生产中心。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每年用近10亿美元进口模具,其中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占多数,所以从减少进口角度出发,这类高档模具在市场的分额比例也将逐步增大。 根据海关统计,2000年我国共进口模具9.77亿美元,出口模具1.73亿美元。

2、未来模具市场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

一是模具日趋大型化。这是由于模具成型的零件日渐大型化和高生产效率要求而发展的“一模多腔”所造成的。

美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4

网址:http://

美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老百姓的美容美发消费将趋向于以自我形象设计为基础,包括保健、美容护肤、美体、发型设计、生活化妆、美甲等全方位的服务,并追求高品质、高细微服务及优雅高端的消费环境。

我国目前各大城市已经趋向于饱和状态、但在各中小城市还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紧接广东的深圳,靠近沿海地区的长三角、东北等等地区随着我国尝试的开发、城市人口的增长、我国内陆地区将会引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几年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我国美容美发行业在祖国各地将有不可限量的发展盛况,我国美容美发人将会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美容美发行业将产生一次经营方式的革命,那将是对原有经营模式的挑战。

未来几年将会出现美容美发行业连锁品牌经营,个性化专业品牌经营,并且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最有前途的经营模式。

行业未来的发展分析:早期的理发店是剃头铺。从业者称为个体户劳动者,不成气候,在加入WTO后的今天,时代在进步,资讯越来越发达。

国际品牌逐渐进入中国,并实行本土战略,整个美发行业呈现国内外双向互动。不注重经营与管理的发廊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如今,发廊、会所、沙龙已不仅仅只是为客户提供洗头剪发的营业场所,而是逐渐在创造一个让客户享受、休闲、体验的服务场所,更是要创造成一个“美”的天堂。

现在是享受的时代,消费者们对品牌的意识与认可也越来越浓。美发行业也将转向品牌谋略。发廊应利用其它行业中的大集团企业成功的策划、管理、经营来发展事业。不注重经营管理、技术不合格、服务质量差的经营者将被迫落马。随着时代的发展所需,客户的选择所需,美发行业将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笔者通过对行业的了解与调查后发现,发廊以后将发展到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经营。

规模化的发廊企业:

随着城市和道路的建设规划,人们在居住环境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对品牌意识和养身文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特别受重视。同时,消费者更喜欢选择有实力

首脑美容美发化妆美甲培训学院

网址:http:// 的企业来消费,因为企业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它的安全性、可靠性、责任感、技术实力等相应也会更好。所以,将来的发廊将会更具有规模化。(当然人员应具规模、场场应具规模)。

在行业市场的竞争中,如不注重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服务态度、技术品质、实力不够等的发廊将被关闭。专业化的发廊企业:规范行业使其标准化、专业化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美发业是服务性与技术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行业。在这个特殊的职场中,美发从业者将统一经过国家劳动部的职业考核鉴定,领取上岗合格证、职业资格证与技术等级证。

因此,这一切均需从业者了解头发的生理知识,有关脸形的结构与特征,发型与脸形、发型与身材等等的搭配设计知识,掌握相应的专业设计理论与实操技术。使从业者都能专业化的进行上岗。同时也要求我们技术专业化、理念专业化、产品专业化、装修专业化、设备专业化、沟通专业化等。品牌化的发廊企业:

随着商业社会的品牌竞争,品牌在今天很受爱美者们的重视。美发店的经营模式,必将造就品牌意识的提升,品牌代表着实力、口碑、知名度、管理与服务等。连锁化的发廊企业:连锁化更要求经营者必须具备经济实力、管理实力,因为连锁店的成立,就像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一样,不仅在装修风格上是一致,而且员工工号牌与服装都会是一样。

同样,发廊连锁也将有自己的特色风格与企业文化氛围,连锁点的形成,能令投资者快速地组建客源网络,客户持卡可方便地到各连锁店享受消费。这也是锁定客源的一种经营方式。但要求经营者必须且备全面的管理能力。休闲化发廊企业:

整个发廊以休闲化设计并进行经营,相对投资较高,其发廊内设有茶艺、网吧、餐厅、运动中心等,其经营项目也包括泡脚、保健、桑拿、美容、美发、美甲等。

直营式发廊企业:

首脑美容美发化妆美甲培训学院

网址:http://

直营店是由发廊投资者与厂家直接联营,厂家将与全国各省市、地州的投资者经营发廊、可根据客户所需与发质所要而进行生产发品。消费者可直接到营业部购买产品后再到直营店所设发廊进行加工等发型设计。未来发廊的制胜法宝

现在大多数发廊都在坚持技术为主,服务为辅的经营思路。技术固然是取胜的关键所在,但是如果客户对服务不满意,发廊仍然不会有好的业绩。

未来发廊的生存将转变为以服务品质为主导的经营思路。因为优质服务精神可构成企业精神成为发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立足之术。未来发廊取胜之法宝大约是以下几点: 经营管理意识:

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5

今后几年家电业的发展将继续面临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业的双重压力,面临严重的出口形势,家电业的发展将更加依靠国内市场。随着节能、环保、智能和安全成为家电发展的主题,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高端产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电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将成为家电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预计未来几年家电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增长继续趋稳。

1、家电产品出口形势严重

欧盟25国重新修订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对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吸尘器、熨斗、烤箱、照明设备、玩具、休闲和运动设备等十几类轻工产品出口造成新的壁垒,使企业发展及产品出口面临严重挑战。这两个指令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民用电子电器领域,而中国每年出口到欧盟市场的该类产品达数百亿美元,其中又以家电产品为主,由于这两个指令都会明显增加中国家电企业的出口成本,严重影响我国317亿美元家电出口欧盟,不少达不到指令要求的产品会被排斥出欧盟市场,因此2006年我国家电出口形势比较严重。同时,我国家电产品在出口上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自有品牌,出口的产品很多仍是贴牌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自有品牌建设上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另外,在产品核心技术上我国家电产品仍没有取得本质的突破,仍以引进和仿制技术生产,要害部件仍需要从跨国垄断企业购买,出口产品的自有技术含量不高,处于利润链的低端环境,出口规模很大,但赢利能力不高。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家电产品尽管出口形势表 现良好,但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障碍,出口市场的扩大存在较大困难。另外,全球范围内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石油和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回升的缺乏足够的支持,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增速将面临适度调整,但仍会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些因素都将对未来家电产品出口形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家电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对行业增长的拉动力量也会因此减弱。

2、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家电行业增长提供持续性的需求支撑 我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出现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发展的速度提高直接促进了居民消费需求总量的提高,加之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逐渐回温以及家装市场的发展,将为家用电器产品提供稳定的需求扩张基础,这些因素为家电行业的增长提供了长期支撑。从2005年空调市场的发展来看,家装市场已成为中国空调业产能急剧扩张的一大助推器。2010年上半年我国空调行业总产能突破了8600万台,与去年相比增幅达到23%。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消费者中为新房装修而购买空调的比例高达36.7。

3、农村家电市场会有所升温 新一届中心政府成立以来,一直对三农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并不断推动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已由沿海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内陆地区。由于国家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未来几年农民收入将会出现较快的增长。这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家用电器将是农民收入增加后重要的消费支出领域,农村家电市场将会逐渐升温,未来家电产品在一二级市场日渐饱和的情况下向三四级市场渗透成为可能。

4、家电产品技术升级趋势将加快

中国餐饮业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6

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继续保持位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前列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食品制造业、食品流通和餐饮业相互联结的食品产业链有了较大的变化和较快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连续多年丰收,食品制造业和餐饮业以及食品物流和零售业每年平均以两位数增长。中国大陆的食品制造业产值由1980年的500多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年的3.2万亿元,增长63倍;餐饮业营业额由1978年的55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25万亿元,增长200多倍。2008年,虽然经历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加上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但总体来看,我国食品制造业增长迅速。2008年1-11月我国食品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99,706,852,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3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39,346,23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88%。

2009年,受益于国家扩大内需的刺激政策、以及食品行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及刚性需求,全年食品行业仍然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增长态势。2009年1-11月我国食品制造行业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790,363,725,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8.4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4,780,07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6.33%。在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的拉动下,主要食品的产销量同步增长,有效地保障了市场供应,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

2010年,我国食品工业克服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全年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在保障供给、扩大内需、抑制通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320亿元,同比增长27%;出口交货值2750亿元,同比增长19%;产品销售率97.7%;销售利润率6.4%,高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0.22个百分点。

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卫生、营养食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将继续推动我国食品制造的快速发展。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受到我国政府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卫生、稳定的发展,国家针对不同食品制造业制订了不同的政策措施,以保证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因此,未来几年我国食品制造行业的发展将会更加旺盛。

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趋势

一、银行理财产品概述

想要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 就一定要对其概念及种类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这是做好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 同时也是理财工作的关键。

(一) 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理财产品开始成为了目前人们处理财产的一个主要方式, 总的来说, 发行银行理财产品的部门多数为商业银行, 而其实质则是对投资者资金的一种管理计划。想要实现这一目的, 银行就一定要做好对目标客户群的分析工作, 要从资产及适用的理财产品类型等各方面对客户群的特点进行分析, 这样才能为其提供更加适合的理财产品。目前, 我国银行的理财产品种类开始越来越多, 不同的种类具有不同的特征, 同时也适用于不同的人群, 但每种理财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则是相同的,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首先, 银行理财产品中需要包含开发主体的信息, 及发行人及托管机构的信息;其次, 银行理财产品中还必须包含目标客户的信息, 同时还要对目标客户的群体特征, 如资产规模、资金门槛等进行记录;最后, 产品特征信息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中必须具备的。

(二) 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目前, 市场上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有很多, 由于不同的理财产品在其具体特征方面也各不相同, 因此, 必须对每一种理财产品都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了解其具体特征, 这样才能为理财产品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具体而言, 当前我国市场上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货币型理财产品、债券类理财产品、股票类理财产品、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等很多种, 以下文章主要就上述理财产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一, 货币型理财产品, 顾名思义, 是投资于货币市场的一种理财产品, 相对于其他理财产品来说, 这一产品具有投资期限短、投资回报快以及收益高等特点, 同时, 其安全性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 因此, 目前这一理财产品非常受投资者的欢迎。

第二, 与货币型理财产品基本相同, 债券型理财产品同样具有安全性高且收益相对稳定的特点, 另外, 债券型理财产品对于客户的专业知识要求很低, 这就使得其很容易被客户理解, 因此对这一理财产品进行选择的客户群体也相对较大。

第三, 相对于前两种理财产品来说, 股票类理财产品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 但其收益相对来说却并不稳定, 换句话说, 其风险性是非常高的。股票市场上的每一次波动都会对投资者的收益产生影响, 因此, 在对这一理财产品进行选择时, 投资者也是十分慎重的。

第四, 信贷类理财产品主要是银行推出, 并委托信托企业来对其进行发行的一个理财产品类型, 投资者在购买信贷类理财产品时, 也就相对于购买了信贷资产。

第五, 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 同时其投资品种也很多, 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 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实现了两大突破, 一是在投资渠道方面实现了突破, 使渠道开始变得更加广泛;二是在理财产品销售形式方面实现了突破, 使其销售形势开始向连续销售的方向发展。

二、以东莞银行为例阐述银行理财产品

(一) 银行背景

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东莞银行) , 成立于1999年, 是当地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银行, 管理半径短, 决策灵活, 开发优势明显, 随着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东莞银行的个人业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 同时其理财产品的类型得到了明显的增加。

(二) 银行理财产品的特色

东莞银行对公理财产品统称为“玉兰理财”, 特点是:投资回收期短, 投资风险低, 收益高。适用对象:流动资金充裕的企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产品类型主要为票据型理财产品为主、辅以少量信托型及债券型理财产品。

如东莞银行推出的“玉兰理财”新股精打1号, 其主要投资于东莞信托发起的信托计划, 东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为信托计划的投资顾问, 在信托计划的存续期间, 信托资金主要用于证券市场的首发新股、增发新股、首发可转债的一级市场投资。

本金发还:一般情况下, 新股本金解冻3个工作日内返还未中签部分本金;新股上市首日卖出后3个工作日内返还中签部分本金及新股申购产生的理财收益。

理财收益:理财计划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 具体收益视投资运作而定。

从上例可知东莞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信托类理财产品, 信托计划到期后由信托投资公司根据信托投资情况支付本金和收益, 与总体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比较集中, 规模较小, 风险较低。但随着我国股票市场交易对象和交易方式的更加丰富, 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也很快的进入人们的视野。

三、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投资渠道、风险控制、质量规模以及保险策略等四方面, 以下文章展开来对上述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一) 投资渠道趋于拓宽

投资渠道的拓宽是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在过去, 我国多数银行所采用的都为信贷类理财产品, 这一产品虽然具有风险小、收益高, 且较受投资者欢迎的特点, 但其则流动性方面却相对较差, 因此, 为使流动性能够得到提高,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必将被拓宽。

(二) 风险控制工作趋于完善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较过去相比都变得越来越高, 这无论对于投资者还是对于银行都十分不利, 因此, 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已经成为了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三) 理财产品的质量和规模必将得到提高

目前,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正在逐渐增多, 种类的增多使得银行开始更多的去关注理财产品的质量以及规模的良性发展。

(四) 保险策略趋于完善

银行的理财产品能否更加稳健主要取决于其投资组合是否合理, 银行应在资金投放于风险资产时, 调整有关比例, 同时不放弃资产升值潜力。

四、银行未来的发展策略

(一) 做好发展策略的制定工作

银行的发展需依靠具体的发展策略来实现, 因此, 想要使商业银行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在对发展策略进行制定的过程中, 就一定要注意对银行内部各个类型理财产品的区分, 这样才能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对其进行组合, 从而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二) 提高对理财产品的创新

目前, 我国理财产品种类虽然得到了大规模的增长, 但其重复性却非常高, 因此, 一定要做好理财产品的创新工作, 避免其中出现重复类理财产品, 这样才能使其发展打破固有规律的限制, 从而得到更大程度的飞跃。

(三) 加大力度提高产品质量

想要提高理财产品质量,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品设计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才能使其能够通过对国际市场的分析, 从而更好的把握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 只有以此为基础对理财产品进行设计, 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其质量。

(四) 规范营销行为

每种理财产品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 银行在对其进行营销的过程中, 一定要如实的向投资者反应其风险, 不能夸大产品的收益。

五、结论

银行理财产品在短短的几年内, 迅速的发展, 然而, 繁荣的背后仍隐藏着诸多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为契机, 以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分析为基础来探讨银行未来的发展策略。由于作者的水平以及时间的限制, 论文中尚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如能对动态管理类产品、PO P模式、另类投资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论文应该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个人理财 (辅导教材) , 2010年9月.

[2]李东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广西金融研究.2008年第五期.

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若干趋势 篇8

2004年08月26号,中国银行改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4年09月16日,中国建设银行改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10月25日,中国工商银行改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月15日。中国农业改为股份制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陆续完成,股份制转变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然趋势,不同于国有独资银行,商业银行不具备“金融支持”职能。如果一家银行确定为商业银行,则其肯定具备股份制的所有制格局,且一定具有真正的自主经营权。

首先,现代商业银行,虽然有着银行的特殊性,但是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不损害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随着经济快速增长,金融监管力度大幅度提高,商业银行需要不断稳步向前发展。因此,银行的现有规模需要一定的扩张,不仅要占据国内市场,而且还要向国外扩张,为迈向国际化打下基础,而扩张所需要的就是资本,技术,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资本。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可以通过股份形式定向募集或者公开募集,并且,它们的股权可以上市转让,这样不仅能够吸收社会资本,而且可优化金融资源分配,使其尽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通过股份制组成的商业银行,它体现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如果银行出现资不抵债的特殊情况,那么其他股东必须以其投资资产的总额对商业银行负有限责任。这样能够分摊责任,减轻社会震荡,有利于社会安定。然后,通过股份制改造的商业银行可以使其中一部分经营着和员工拥有自己的股份,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的激励机制,使他们从利益的旁观者变为利益的所有者,能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这样调动了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正因为银行产生的利益属于股份所有者,所以大家可以通过年终分红对公司的业绩进行考核,这样能近一步的完善制约机制。最后,股份制改革就是产权制度的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要由所有者去约束经营者,让经营者维护所有者利益,这样不容易使商业银行受到行政干预,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有利于自主经营,有利于竞争,避免垄断。

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目前,英美等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的 40% 左右,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比较滞后, 在收入结构中所占的比率平均不足全部收益的10% , 盈利主要依靠一些传统的业务收入。所以, 在业务发展的取向上, 我国商业银行与现代商业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深,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严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已经变的刻不容缓了,。相对于传统业务来说,中间业务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中间业务的风险低,有的甚至达到零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传统负债业务品种单一,质量低下,筹资成本较高。中间业务不仅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而且还可以分散一定的风险。在商业银行所有的中间业务中,有些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相对较大。虽然这些业务具有一定的风险,但也给商业银行提供了自身风险的管理方法。提高了银行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银行风险防范的手段。第二,中间业务不用或极少需要运用商业银行的资金。并且,中间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佣金收入和手续费。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候,通常不运用或极少运用资金,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中间业务收入作为一种非利息收入,不受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这样,中间业务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和促进银行的稳健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是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自己的目的。按照《巴塞尔协议》,银行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达8%,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增加一定的资本储备,从而影响银行的盈利。而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等特点,有利于商业银行积累大量的资本,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且中间业务通过加强服务创造收益,使之成为商业银行所有收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完善了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体系。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日益需求不断增加,不管是整体还是个人,对个人理财,外汇买卖,证券买卖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需求。虽然中间业务还存在着一些品种单一,服务单一,基础薄弱等一系列问题,但我相信中间业务的完善和大力发展会很快到来。

三、管理模式的战略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累积。导致社会各团体和个人对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多,使得原有的制度和发展战略需要进行重新评估,并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而且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使得管理模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着缺少明确、科学的战略管理,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和内控方式过于陈旧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也是多方多面的,既包括本身的原因,也包括市场体系原因。对此,我们需要做出一些必要的调整来使得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型。第一,由横向的块状管理模式向纵向的条状管理模式转型。块状管理模式是以总行- 分行- 支行的管理模式, 每个管理层面的部门设置按其职能属性划分, 同时, 总行对分行主要通过制定政策进行管理; 分行在业务和相应的管理上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分行行长可以直接向总行行长汇报业务情况; 它适应了技术落后, 通信手段不发达; 金融产品单一, 市场差异程度较小等一系列约束条件。实行这种管理模式, 有利于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 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有利于调动各分支行经营的积极性; 有利于熟悉客户的情况; 但是, 这仅仅只是一种适应金融不发达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情况下的模式, 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不能实现集约化管理和规模效应, 不能適应金融自由化条件下的一系列创新要求。所以, 这种管理模式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已被放弃, 而取而代之的是条条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能实现集中管理, 而且在业务线上也能实行集中管理。部门内部聚集了主要的业务专业人才, 分工细, 专业性强。集中管理的优势表现在, 能够提高效率、 控制风险、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降低机会成本、集中力量加快金融创新。第二,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的今天,将其运用到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意义表现在有助于实现整个银行的信息共享,提高银行的运行效率和为顾客开展组合式服务。

四、进行人才的国际化培养

上一篇:中秋国庆祝福语简短诗句下一篇:自己离职了的心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