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课讲稿: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共2篇)

党课讲稿: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篇1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总结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不断完善党章党规,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管党治党作为治国理政的先手棋,提出坚持依规治党,举全党之力、集全党之智,立体式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补齐党内法规制度短板,使党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统筹推进各位阶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2017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党章为统领,统筹推进各位阶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与时俱进修订党章,以党的根本大法为“纲”统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作为立党管党治党的总依据总遵循,党章是“万规之基”,整个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大厦建筑于党章这个“基石”之上;党章是“万规之首”,具有最高权威,依规治党首先是依据党章管党治党。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先后8次修订完善党章,推动党章与时俱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制度动力。2017年,党的十九大修订的党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管党治党、治国理政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为党的根本大法注入新时代血液。

积极稳妥出台准则条例,搭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准则集中体现党章精神,地位仅次于党章,对于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党中央一直将制定准则条例作为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主体工程,在不同历史时期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准则条例。2016年,党中央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从12个方面对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刚性规定,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党中央制定32部现行有效条例,为规范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提供了基本遵循。

有针对性制定相应配套法规,及时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添砖加瓦。如果将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比作盖房子,修订完善党章是夯基垒台,制定若干部准则条例等基础主干法规是立柱架梁,那么出台一大批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配套法规就是添砖加瓦。当前,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已经形成若干个以准则条例为龙头,以配套性的规则、规定、办法、细则为细化补充的制度群。截至2018年8月底,现行有效的党内法规约4200部,其中规则、规定、办法、细则超过4100部,对贯彻落实基础主干法规起着重要作用,增强了主干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注重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四大板块制度创新的衔接呼应、互联互动,实现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整体推进。

党的组织法规不断完善。党的组织法规旨在全面规范党的各级各类组织的产生和职责,夯实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组织制度基础。目前,我们党已制定了450多部组织法规。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组织制度基础,党中央修订了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制定了党组工作条例、党的工作机关条例等。同时,党中央要求进一步加大党的各级组织法规制定力度,实现对各级各类党组织全覆盖。

党的领导法规逐渐健全。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党制定了900多部相关法规,保证了党的领导活动在制度轨道上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等一批党内法规出台,各领域党的领导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按照党中央部署,在党领导经济、改革、法治、农村、政法、国家安全、外事、军队和党的宣传、组织、群团、人才工作等方面,还要制定出台一批法规,必将为加强和改进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证。

党的自身建设法规日益完善。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出台大量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法规,着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方面现行有效的法规约1400部,涵盖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充分发挥党内法规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显著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党的监督保障法规持续加强。经过40年努力,党的监督保障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成绩显著,共制定1460多部相关法规,而且条例一级的法规多达14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修订了党内监督条例、巡视工作条例、党纪处分条例等全方位彰显制度威力的党内“铁规”,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力促进了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

统筹推进各层面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统分结合、以上率下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党的中央组织针对全党全国重大问题制定中央党内法规,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省级党委在其职责范围内制定部委党内法规和地方党内法规,整个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上下贯通、一体推进。

制定中央党内法规,着重规范“面”上重大问题。凡涉及全党重大事项,皆由中央党内法规规定。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中央党内法规居于引领地位。目前,现行有效的中央党内法规超过220部,发挥着创设制度、把准方向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推进力度之大、质量之高前所未有。5年多来共制定修订140多部法规,约占220多部现行有效中央党内法规的60%。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换挡提速,带动整个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加速推进。

制定部委党内法规,着重规范“条”上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部委制定部委法规的力度明显加大,覆盖范围日益拓展,呈现出全面展开的良好局面。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立足规范本领域本系统党的工作制定一批部委党内法规,发挥着上承中央、下启地方的作用。目前,现行有效部委党内法规约240部。它们专司一域、量身定制,面向全党、普遍适用,是加强和规范党的各方面工作的重要遵循。

制定地方党内法规,着重规范“块”上重要问题。地方党内法规对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保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要求在本地区落地生根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省级党委以上位党内法规为依据,因地制宜建章立制,出台一大批面向基层一线的地方党内法规。目前,现行有效地方党内法规约3700部,约占法规总量的90%。

统筹推进各环节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经过40年探索,我们党已经形成集规划、制定、备案、清理等于一体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链条,环环紧扣、同向发力,有条不紊推进各环节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着眼“将来时”做好前瞻规划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作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规划明确重点制定项目等,明确了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大大增强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指明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努力目标和前进方向。

着眼“进行时”做好即时建章立制工作。40年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直立足当下、回应现实,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紧随新时代、扎根新时代、服务新时代,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坚强法规制度保证。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赋予党章新的时代内涵。

着眼“过去时”做好法规清理工作。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颁布了大量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规范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内法规制度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问题,特别是有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和形势任务的需要,有的存在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一致、同宪法和法律不一致的情况,有的相互交叉重复、冲突打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党的历史上首次党内法规制度集中清理工作,于2013年、2014年两次作出清理决定。各地区各部门也通过集中清理实现了法规制度的“瘦身”和“健身”。除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清理外,党中央还重视开展专项清理和即时清理,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

党课讲稿: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篇2

党课讲稿

一、“建设郑州都市区”发展思路提出的背景

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求,到2020年要把郑州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并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省委、省政府要求郑州思考和谋划在中原经济建设中的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贯彻“四个重在”实践要领,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郑州都市区,持续推进跨越式发展、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总体发展思路,深入研究谋划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

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一)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基本内涵

我们所提出的郑州都市区,就是以中心城区、郑州新区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通道为依托,以一体化的规划为指导,以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生态型为发展路径,吸引带动其他区域快速发展,促进各功能区间相互联系与协作、构筑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产业特色突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对周边辐射带动明显的现代化城市集群。从目标上讲就是建设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原区核心增长极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做到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服务功能配置、产业发展定位等方面体现郑州服务,又为中原城市群、全省乃至周边服务,最终形成开放互动系统。要使郑州在全省首位度进一步提高,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支撑和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更突出地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

与传统意义上郑州市概念相比,郑州都市区不仅在内涵而且在外延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是一种更有利于激活要素、盘活产量、放大功能、实现整体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具有范围更大、定位更高、标准更高、产城融合、作用更大的特点。

(二)郑州都市区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战略层面来看,郑州都市区建设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适应省会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期许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从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郑州都市区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郑州都市区,可以组团发展、整体规划、合理分工、避免雷同;可以避免城郊村再变成城中村、解决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现象;可以更好的贯“彻产城结合、集约用地”的理念,进而增加低价位房屋供给,解决房价虚高问题;可以通过科学经营实现城市收益最大化,扩大郑州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可以更加突出的彰显郑州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特色。

三、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的基本内容

惠济区南北连城、东西拥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郑州都市区向北向辐射、扩张的桥头堡。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省会市民休闲休憩的首选地和会议商务接待的集中地。文化创意、商贸物流业和都市农业基础良好。因此,在郑州都市区建设规划中,我们惠济区发展的功能定位是郑州都市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端服务业新城。具体说就是面向中原城市群、服务郑州都市区,融高端服务业、生态宜居为一体,产城融合的优美滨河景观新城,重点发展商务会议、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商贸物流、都市农业等。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厚望,也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新一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以北四环为中轴,南北两侧个一公里,介于黄河生态绿带和贾鲁河绿化廊道之间相互独立、以生态为特色的区域,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万人。以上述区域为核心和先导,坚持差异化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持续增长型战略优先打造北四环高端服务业聚集带,彰显个性特色推动全区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的融合发展、城市的集合构建,强化生态低碳的经济结构,塑造现代田园城区的整体形象,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大跨越”的目标。

我们要实现这样的宏伟蓝图。到2015年,全区经济实力要实现大幅提升,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亿元,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交“十一五”末提升20个百分点,其中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50%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以上,比“十一五末扩大一倍”;现住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充分展现郑州市都市区高端服务业新城的强大实力、独特魅力和美好形象。

四、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的要求

(一)坚持规划引领,明晰发展格局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先导,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无形资源。目前我区有相当区域未能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为满足发展高端服务业新城的需要,我们要进一步扩大规划覆盖面、进一步提高规划标准、进一步细化规划层次,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地进行规划工作。围绕高端服务业新城定位,重点打造“一带、一中心、四组团”。一带,即“沿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突出、生态优美、设施齐全的滨河生态旅游小镇。一中心,即“综合行政商务中心”打造会以休闲、文化创意、教育科研、商业服务、生态地产、速冻食品等产业综合商务中心。四组团,分别为:花园口组团、大河路组团、古荥组团和长兴路组团。

(二)抓好项目引资,促进产业融合

要抓住国家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外产业转移去世加快的历史机遇,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以旅游休闲、会议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为主导招商方向,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专业招商、集群招商、以商招商、驻地招商,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务求招商引资实效。创新项目引进、培育和推进机制,制定服务业发展促进政策,设立扶持引导资金,打造五大高端服务业产业园,构建形态多样、功能完备、特色明显的高端服务业体系。五大产业园分别是:以占地2200亩、投资80亿元的中南文化创意园项目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整合思念果岭山水、丰乐农庄等会议服务资源的会议休闲产业园;以第五代零售业态为标志的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园;以格力电器物流园和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园;以毛庄蔬菜市场、黄河水产公园、绿金园、绿园山水为代表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当前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我区服务业初具规模、竞争力有待提升的现状,抓好产业融合,是建设高端服务业体系的有效而必须的途径。产业融合,就是通过产业间的互补和延伸,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我区的产业集聚地主要以旅游休闲、会议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为主导,它们之间就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和关联性。例如将会议服务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就能弥补单一会议服务经济时间短、润低,单一旅游经济季节性强,参与人员档次不高的劣势,同时可以带动辖区金融、管理、培训等产业发展,加快惠济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步伐。同样会议休闲还可以和现代农业结合,形成“农家乐”之类的特色服务;第一、二产业可以和第三产业融合等。通过有效的产业融合,必能是我区产业集聚形成既泾渭分明,又相互渗透的繁荣情景。

(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

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可以带动城市价值提升,经济价值提速。所以我们要适度超前发展公共的配套设施,创新融资手段,积极运作BT、BOT模式,扩充东西连接主干道,打通南北融城大通道。我们要拉高城区公共服务体系的配建标准,通过“引进、培育、合作”三种模式,加快实现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的倍升。

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需要良好的建设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一方面要继续开展好建设环境创建活动,把行政问责制作为重要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项目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处损害项目建设环境的案件。一方面研究出台我区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土地、规划、税收、服务的多方面着手,形成多位一体的政策支撑体系,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高端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加快辖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营造低支出、高品质的生活办公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到惠济区发展为高端服务业新城提供有力而充足的智力支持。

(四)科学运作,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现实问题

高新服务业新城组团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要一级,是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建设任务重、资金需求大、拆迁安置难等问题将客观存在,而我们的操作没有经验模式可以遵循,所以我们必须创新机制,敢想敢干,努力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一是抓好土地运作,解决用地问题。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立足自身解决用地问题。在区级层次落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三规合一”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规划建设用地。同时加强闲置土地的调查和清理工作,对“约而不用”“征而不用”的土地采取措施督促项目落实。要通过执行土地闲置超时收回政策,积极探索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实施合村并城、廉租房建设等方式,弥补国有土地资源有限的不足。一方面要善于争取建设用地指标。积极策划好的项目,并争取列入省、市重点项目范围,全力争取省、市的机动用地指标。一方面要善于储备和升值土地。对于拟开发区域,注重通过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如公交场站)、集贸市场用地、部分工业用地、预留绿地等进行土地储备,利用其开发成本低的优势,先行入住带动土地升值;等区域开发到一定阶段,再将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有序外迁,在原址上规划建设商业用地,从而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

二是要加强资金运作,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土地储值、增值、出让的思路,引入若干大型城市运营商参与一级土地开发,实现土地出让金的最大化,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捆绑开发用地,用土地平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运用BT、BOT模式运作,寻求有实力、讲诚信的长期合作伙伴,缓解财政资金有限的问题。一方面搭建政府融资平台,加强和金融机构的合作,鼓励辖区企业上市融资,破解发展资金瓶颈。

三是要统筹城乡运作。在“合村并城”方面,按照“活力、安全、便捷、个性、低碳”的宜居宜业城区标准,加快合村并城,合村并镇步伐。在这里,首先要坚持试点先行。积极推动京水、祥云寺、大庙三村合并建设花园口城市综合体,孙庄和黄河桥村合并建设孙庄滨河旅游小镇,惠济桥、铁炉寨和新庄合并建设大河路城市综合体。加快三个试点的实施进度,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20个村庄的合村并城,建成9个大型社区。其次要加速农民城市化。立足城市出形象、产业大发展、群众得实惠。积极推进“补偿+保障+就业”的模式,通过就地转移就业、扶持自主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推动农民居住环境、生产环境、生活方式、管理体制的转变,解决农村人口安置问题。再次,要力争三大试点项目积极推进,得到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在“城中村改造”方面,要严格把好开发商质量关,选准、选好有实力的开发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对于已经市政府同意按老政策实施城中村改造的村庄,要作细、扎实群众工作,全面加快推进制度;其他已经列入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范围的各村,也要加快控规编制工作,待新政策出台后,加快推进。

同志们,郑州都市区建设正如荼如火得开展着,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历史机遇与挑战下,要求我们迅速进入状态,发挥最大作用,调动一切资源,全力以赴推进实施。我们要自觉践行“三个效率、七个机制、是个不允许”的要求,真正做到求实、务实、落实,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首席服务官、重大项目联审联批、绩效考核、问责追究等机制体制,严格干部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将惠济区建设成政策高地、投资洼地、创业福地。

上一篇:鼓励自己的唯美语句下一篇:学习会议精神心得体会